今天博尔顿被特朗普炒掉了,这已经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第N个辞职/被炒的官员了……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崔娃发推特:猜猜谁是下一个?
John with the wind! Bolton OUT. Who will be the next to go?!
约翰不约了!博尔顿被开了。谁是下一个?
在这张配图中,每个暗掉的头像,就是一条被特朗普炒掉的鱿鱼。
好像,在“特朗普版消消乐”中剩下的真的不多了……
还记得那些年,那些熟悉的面孔嘛吗?
谁离开了特朗普 *** 和他的掌控?
更新于2019年9月10日
未完待续……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marked by a series of exits by high-ranking officials. Here are the most notable ones:
高级官员的离职可以说是特朗普 *** 的一大特色。下面这些是比较出名的。
让我们按从近到远的顺序整理一下:
国家安全顾问 John Bolton
Trump was irked by reports that he had faced internal pushback from Bolton over his decision to host leaders of the Taliban at Camp David. Trump announced Bolton's departure on Twitter. Bolton immediately disputed Trump's characterization in his own tweet.
有报道称,博尔顿对特朗普在戴维营会见 *** 领导人不满。特朗普这类报道感到厌烦,后在Twitter上宣布解雇博尔顿。 博尔顿立即发推,对特朗普“解雇”的说法提出质疑。
白宫新闻主任、发言人 Sarah Sanders
Sanders leaves her position after a tumultuous tenure as the President's chief spokeswoman in which she largely redefined the position and essentially ended the practice of daily on-camera briefings with the press.
总统首席女发言人离开了,她的任期充满动荡。她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义了这一职位,并取消了白宫与媒体的每日简报。
国防部长 James Mattis
One of the original generals in Trump's Cabinet and inner circle, Mattis resigned in protest to Trump's decision to remove US troops from Syria.
作为特朗普内阁和小圈子的核心成员,国防部长马蒂斯因为 *** 特朗普从叙利亚撤军而辞职。
司法部长 Jeff Sessions
Trump fired Attorney General Jeff Sessions November 7, one day after the midterm elections. Sessions' chief of staff Matthew Whitaker will take over as acting attorney general, the President said.
特朗普于11月7日,中期选举结束后的一天,解雇了司法部杰夫·赛辛斯。总统说,赛辛斯的参谋长马修·惠特克将担任 *** 司法部长。
国务卿 Rex Tillerson
The former Exxon CEO was supposed to be a star in Trump's Cabinet, but he and the President never seemed to be on the same page. Tillerson is reported to have referred to Trump as a "moron" during a meeting. Trump tapped CIA Director Mike Pompeo as the next secretary of state.
这位前埃克森美孚CEO原本应该成为特朗普内阁的明星,但他和总统似乎从来不对付。据报道,蒂勒森在会议期间将特朗普称为“ *** ”。特朗普宣布任命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蓬佩奥为下任国务卿。
白宫首席战略师 Steve Bannon
The President, whose relationship was already souring with Bannon, fired his chief strategist after Bannon was quoted contradicting Trump in American Prospect magazine. Bannon returned to his role as executive chairman of Breitbart News, but lost that position shortly after his incendiary comments about the Trump White House were revealed in Michael Wolff's book 'Fire and Fury.'
白宫首席战略师史蒂夫·班农在接受《美国展望》杂志采访时发表了与特朗普向左的看法,两人产生矛盾。离开白宫后班农回到Breitbart News 担任执行主席。但因班农对特朗普及其家人的一些煽动性言论,被麦克·沃尔夫的新书《火与怒》曝光,班农辞去 了Breitbart News 网站的职务。
联邦调查局局长James Come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ttributed Comey's di *** issal to his handl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into Democratic nominee Hillary Clinton's email server, but Democrats ridiculed that notion, raising parallels to Watergate-era firings and suggesting Comey was getting too close to the White House with the Russia probe.
特朗普 *** 把科米被解雇的原因,归咎于他对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的调查处理不当。但民主党人不认同这一说法,把他与水门事件时代的解雇相提并论,并暗示科米是因为过多插手“通俄门”遭解雇。
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 Michael Flynn
Forced to resign amid claims he misled the administration over his communications with Russia during the transition. In early December 2017, Flynn pleaded guilty to lying to the FBI.
因为被指在 *** 过渡期间隐瞒与俄罗斯的沟通,被迫辞职。2017年12月初,弗林承认向FBI撒谎。
真的是铁打的特朗普,流水的兵……
这场白宫版《饥饿游戏》,下一个出局的会是谁?
通过“鱿鱼游戏”还债?韩国人:做梦,欠债只有“死路一条”将456个为生活所苦,负债累累而被逼入绝境的人聚集在一起,玩着儿童时代的游戏。胜者为王,可以获得最终的上亿大奖。
在这里,每一轮游戏都是韩国人小时候会玩的游戏,但每一轮的淘汰者也都将面临着死亡的审判,惊悚、 *** 的元素无不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让观众进入剧情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性和现实的深思。
在《鱿鱼游戏》电影中,重重游戏的最后一名胜利者最终将获得上亿元的现金大奖,可以直接偿还现实生活中的巨额债务或解决燃眉之急。剧中残忍游戏中的你死我活,人性的逐渐扭曲和冷漠,令人不寒而栗。
房价高企,买房成为奢望
事实上,韩国电影中描绘的残酷现状与现实生活相映射,千禧一代和Z时代们面临着更为僵化的社会。
韩国经济在二战后得以蓬勃发展,一度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随着其经济不断发展,贫富差距却不断增大,韩国总统文在寅在任期间曾出台20多次房价调控政策,但首尔的房价仍大幅飙升。
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最近因为疫情引发的房地产热潮不断推高房价,全球范围内的矛盾都变得愈发激烈,而韩国国内的争端尤其尖锐。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7个发达经济体中,约90%的成年人表示不同政党的支持者之间存在强烈冲突,其中韩国和美国的比例并列更高。
此外,韩国的贫困率为16.7%,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38个成员国中排名第四,韩国的男女工资差距更大,高达32.5%。
韩国近5200万人口中有一半居住在首尔地区,而该地区的房价在过去5年中翻了一倍,工资涨幅仅超过20%。虽然韩国整体失业率约为4%,但30岁以下工人的失业率达到8%。
借贷利率居高不下,还债困难
“在韩国,一旦你信用违约,那就是世界末日。” 据彭博报道,2002年韩国女士Yu曾经因投资电影失败而欠下债务,后来花了13年时间才还清,一直以来她靠短暂临工度日,比如为电影杂志撰稿等。
Yu补充道,她想要的只是偿还债务的机会,但银行不让她赚钱,感觉就像被困在一场无尽的终身折磨中,就像《鱿鱼游戏》中的456名参赛者一样。
由于个人借贷利率的不断上升,偿还债务变得尤其困难,这背后反映了自杀率在发达国家上升的原因。
创纪录的家庭借贷正在推动私人投资和住房增长,但目前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的界限不清楚,如果是个人贷款曾有不良记录,则也会影响到相关主体下的企业贷款,这给很多经营小企业的人带来了负担。
法庭文件显示,去年个人破产案达50379起,为五年来的更高点。
韩国信贷信息服务公司(Kore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s)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未能偿还1项以上个人债务的人数比例稳步上升,从2017年的48%上升至55.47%,
首尔一位专门研究个人破产问题的律师表示:“如果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是韩国人,他不可能成为总统,因为他曾多次破产。在美国,公司债务与个人债务更为分离。”
在韩国,小企业家经营时没有足够安全的制度保护,且缺乏破产恢复计划,这些风险可能会让一些韩国人陷入绝望,而银行往往忽略销毁小企业家破产记录的五年期限,导致破产记录长期存在而影响企业家后续的个人信用。
没有赢家
据彭博报道,在首尔居住的33岁的通信行业员工崔恩星(Choe Eun-byeol)表示,“现在的现实很残酷,无论你多努力,都不可能在首尔买得起房子。即使你毕业于顶尖大学,也很难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Choe是韩国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的一员,她认为目前的经济和社会鸿沟已经越来越严重,嘲笑自己是“被放弃的一代”,国家是“地狱朝鲜”。
之前帮助文在寅推翻朴槿惠的年轻选民们对这位总统在任期没能缩小贫富差距而感到失望。文在寅实际上是典型的“586er”的一代,这一代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大学,是反抗权威、推进民主选举进而进入韩国统治阶层的关键一代。
目前,文在寅的企业改革停滞不前,其 *** 也因为滥用职权的丑闻而有所动摇,此前,司法部长还被指控利用其自身影响力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
《鱿鱼游戏》中的游戏规则仍在韩国社会中不断上演,而现实中却不存在最后的获胜者,也不会有逆天改命的机会,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未来似乎充满迷雾。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韩流”为何能席卷全球?近期韩国电影《江边旅馆》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线,这是韩影时隔6年登陆中国视频平台。
韩联社11月23日报道,韩国总统室负责宣传事务的首席秘书金恩惠表示,基于近期中韩首脑的会谈成果,“希望可以创造韩国文创内容在中国的光明未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同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相关问题回应道,中方对同韩方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
外界注意到,韩国文化产业十分重视中国市场,此前有韩国投资机构对媒体指出,如果中国放宽对韩国文化产品的进口,预计至少有15部韩剧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单是版权收益预计就高达900亿韩元(约合7500万美元)”。
韩流文化,图源:法新社
以“韩流 (K-wave)”这一概念为国人所熟知的韩国文化产业当前已经成为韩国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并且不断走向世界。根据OECD(经合组织)2021年统计数据,韩国是世界第七大文化创意国,2021年文化产品销售额达1140亿美元,出口额为103亿美元,创造了68万个工作岗位。
事实上,“韩流”一词起源于上世纪90年的中国,“韩流”最早就是指“韩国影视文化在中国的流行”,这在当时有两个时代背景。
其一是1997年韩国深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经济困顿,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社会寄予厚望的突破口。1998年,时任总统金大中提出,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韩裔作家洪又妮曾经指出:“如果不是这场危机,可能永远不会有韩流……在危机之前,韩国娱乐产业从未积极向海外推销自己的产品”。
另一个背景则是韩国企业当时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亚洲市场份额,以此为依托进行文化产品出口。有韩国企业家就表示,如果人们愿意购买韩国的三星手机,为什么不能在里面装满韩国文化?因此早期的韩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特别重视对于出口价值的提升,韩国 *** 报告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强调,一部《侏罗纪公园》的电影收入等于150万辆现代汽车的销售收入。
韩国 *** 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断推动韩国文创领域走出国门,采取了“支持但不就文化产品创作进行微观管理”的方针,比如鼓励电影行业投资与企业间的垂直整合,取消外国影视作品在韩国荧幕的配额限制,鼓励韩国文创人员与国际同行竞争等。2000年韩国 *** 在电视和音乐行业进行改革,鼓励小型公司和独立工作室为市场带来活力。
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大长今》等韩剧逐渐出现在亚洲各国的电视频道之中,这些影视作品也成为国人对于韩剧的最初印象。
《大长今》剧照 来源:MBC
到了朴槿惠时代,韩国 *** 提出了“创造经济”的概念,注重“韩流”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朴槿惠对“韩流”文化的界定范围非常之广,广播、游戏、动漫、卡通、影视、音乐均被包括在内。
2013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未来创造科学部联合发布了《韩国文化产业对外输出促进方案》,该方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制定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对于欧美市场,韩国 *** 强调商业 *** 运作和产业链协同合作;对于亚洲地区,则强调基于相同的历史文化,重点推动电影和动漫方面的联合 *** ;而南美、中东、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则被选作韩国文化产业输出的重点市场。
韩剧《太阳的后裔》是这一时期韩国文创产业的代表作品,该剧创造了极高的附加经济价值。三星智能手机、现代汽车、爱茉莉口红等韩国产品在剧中无处不在,仅现代汽车就收益价值超过 1100 亿韩元(约为5.8亿人民币)的广告效果。美媒彭博社当时就调侃道,男女主角一接吻,现代汽车的销量就提升了。此外,《太阳的后裔》还在剧情中融入了韩国的可移动医疗设施(剧中称为医疗立方体)和太阳能发电厂,展现了韩国的新兴产业。在“战地爱情”的外衣包裹下,这部电视剧更像是韩国的大型国家宣传片。
《太阳的后裔》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的后裔》 *** 经费为1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80万元),而韩国国营进出口银行以低息向《太阳的后裔》的 *** 公司提供了贷款。银行表示,不是任何影视 *** 都可以获得贷款,他们也会就影视 *** 方案进行研判,强调培育具有巨大潜力的韩流内容 *** 公司是国家金融机构的职责。由此可见,“韩流”在韩国是被当成国家工程来推动的。
在韩国 *** 架构内,有三个机构在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MCST)的协调下,专门负责推进“韩流”的发展:其一是韩国内容文化振兴院,作为韩国文创产业的孵化器,负责音乐、时尚、广播、游戏和动画等领域的环境扶持,该机构还有权处理许可和知识产权问题;其二是韩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该机构以介绍韩国文化为直接使命,开展韩语的国际语言传播计划,研究韩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等;其三是韩国旅游组织,该机构负责的业务则最为广泛,首先将“韩流”的各种内容,无论是影视还是音乐,融入旅游业之中,再将被“韩流”吸引的外国游客带入韩国,给国家直接创造外汇。
这三个机构的职责范围覆盖了“韩流”的上下游整条产业链,并在功能上互相依托和促进。《福布斯》杂志曾经在报道中感慨,就像是对家电、汽车、半导体和化学品实施的产业扶持政策一样,韩国也是在用同样的方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鱿鱼游戏》剧照
这种以出口为导向的战略给予了韩国文创产业嗅探国际市场的敏锐能力,可以快速应对大环境的剧烈变化与颠簸,不断发现新的增长点。例如,2020年之后,全球各地的流行文化业几乎都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但是韩国文创产业就在这样的时刻选择与Netflix合作,线下的社交隔离促进了线上文化产品的需求,韩剧近两年的市场份额大幅上升。韩剧与韩国电影登堂入室欧美主流文化圈层,《鱿鱼游戏》成为西方社交媒体讨论的热点,而《寄生虫》更是获得奥斯卡更佳影片奖,以至于特朗普都愤愤不平道:“难道美国就不能再拍一些像《乱世佳人》那样的片子吗?”
事实上,韩国作为一个人口只有5000万的国家,却成为美国之外,极少数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出强力国家文化潮流的国家。“韩流”诞生时间之晚、崛起速度之快,被美媒《纽约客》称之为以“军事化”复制了好莱坞模式的成功,就像韩国流行音乐K-pop一样,无论是嘻哈、饶舌还是热舞,一切都不是韩国的,但一切又那么的韩国。
韩国男子音乐团体 防弹少年团( *** S)
除了作为一种经济产业,韩国 *** 还积极挖掘“韩流”的地缘政治价值。前文提到的《太阳的后裔》在全球32个国家播出,其中就包括沙特 *** 等中东地区。
剧中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国家,但是人文及地貌明显可以看出指向中东地区,而且男主角在某些关键剧情节点还使用了 *** 语。某种意义上,《太阳的后裔》展现出了韩国对于 *** 语市场的重视,这不仅在于“韩流”文化的出口本身,背后还隐含了韩国从中东大量进口能源,希望在与中东国家保持良好关系的潜台词。
2019年的韩剧《爱的迫降》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剧在一个离奇的爱情故事中,借助男女主角对朝韩两国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与当时文在寅 *** 对朝接触的政策紧密相连。可以说,“韩流”经历了成熟的发展和运作之后,已经超出了文创产业的经济价值本身,同时可以为韩国在地缘政治中以软性的方式阐述国家政治意识与诉求。
《爱的迫降》剧照,男主角玄彬为朝鲜军官 图源:韩国先驱报
作者丨段晓卿,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丘慧
天呐,年度大瓜全被它曝光了这几天,全世界不少媒体都在报道一件事——
美国国会暴动一周年。
一年前,特朗普的支持者暴力闯入美国国会大厦,引发大型骚乱。
最终造成5人死亡、约140名执法人员受伤。
一年后,这场暴乱的余波仍在继续。
原本以为2020是最糟糕的一年。但过去的2021年,似乎依旧没有让美国人看到任何好转的迹象。
明白人网飞,早就准备好了自己的武器。
一年前,它用一部《2020去死》,向糟糕的2020年竖起中指。
一年后,它又带来了续作。
说出的,依然是无数人的心声——
《2021去死》
Death to 2021
《2021去死》依然用了「伪纪录片」的形式。
短短一小时内,请来了电视台主播、网红、历史学家、文化评论员、科技公司CEO等10位大咖。
当然,是「演」。
参演卡司也堪称全明星阵容。
其中不少是《2020去死》出现过的老面孔。
比如英伦老帅哥休·格兰特,饰演一名历史学家。
一年过去,也变得更加傲慢,更加自负。
同时,也加入了新面孔。
比如刘玉玲,饰演一位记者。
言辞犀利,常常一针见血。
风格上,则依然保持了前作的那股阴阳怪气。
各种讽刺点评精准到位。
美国社会再怎么乱,倒有一点谁也比不过——
自黑。
之一个被黑的就是现任美国总统,拜登。
去年1月,拜登接任特朗普成为美国新一任美国总统。
这位史上更高龄的美国总统,并没有成为带领美国走出混乱局面的新希望。
反而是一上台就遭来了一片嘘声。
「美国人只是找个上了年纪的人看门,而不要总统。」
果然,美国疫情愈演愈烈。
病毒一次又一次变异,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
美国的病例也越来越多。
新年伊始,全美单日确诊病例更是达到了百万之多。
黑完总统,再黑「美国精神」的拥趸。
像这位电视台主播,直接向病毒开炮:
「为什么病毒都是从国外来?
我们应该在美国自己制造变异毒株,而不是进口他们。」
最后还不忘附上前任总统的经典语录:
「再次让美国成为细菌!
与疫情肆虐相对应的,则是美国愈演愈烈的「反疫苗反口罩」现象。
电影当然没有放过这帮人。
先把带头不打疫苗的网红,狠狠讽刺了一把。
他在镜头面前坦承,不宣传打疫苗只因为疫苗生产企业没有付他广告费。
但为了蹭疫苗的热度,他又推出了「自制疫苗」。
所谓的自制疫苗,不过是他跟一个印度啤酒品牌合作的饮品。
有没有科学道理,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涨粉能赚钱。
再接下来,就开始狠狠讽刺那些反智民众。
他们不仅自己不戴口罩,还不准别人戴口罩。
并且坚定认为疫苗就是科学家的陷阱,是对自由的重大妨碍。
不顾疫情防控,还特意跟朋友开派对。
结束时,才轻描淡写地告知大家自己得了新冠肺炎。
还轻轻松松来一句:
「拜托,不过是新冠而已。」
直到自己病重住进了医院,也用最后的力气阻止医生给自己戴口罩。
幸运的是,她最终痊愈出院。
不幸的是,她又多了一条「反疫苗反口罩」的理由。
当然,本片也不只是自黑。
还对这种现象的蔓延,进行深扒与反思。
实际上,这些荒谬的人本来只是少数。
但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他们的声音被无限放大,继而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
在这背后,社交媒体平台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抗击疫情,而是让自己的平台借着疫情变得更火。
所以在这类言论背后,都有平台暗地里煽风点火。
美其名曰:
「捍卫普通人言论自由的权力。」
社交媒体敏锐地找到了「流量密码」。
他们发现:如果能让用户保持着愤怒的情绪,就能保证用户有参与感。
有了参与感,那么用户就是全身心投入到这类 *** 争议中。
哪怕他们超级不开心。
记者问到了关键问题:
「担不担心普通人因感染而死。」
CEO的答案依旧是只考虑自己:
「我不希望我的用户死,那样股价会暴跌的。」
同样操控人心的还有各大新闻网。
因为鼓吹「言论自由」,美国不同的新闻网往往带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发表着不同的观点。
但是,他们的手段往往更加狡猾,更能煽动人心。
就比如前面那位电视台知名评论员。
不论说任何事,她总会在最后加上这么一句——
「我只是提出疑问。」
比如,去年全世界迎来了史上最热的一天。
她反问道:
「那又怎样,我们有最热的一天,也有最冷的一天。
那这是说明在变热还是变冷呢?
我只是提出疑问。」
再比如,她认为强制戴口罩就是 *** 的阴谋论。
「如果口罩能保护我们,进化也真实存在,那他们为什么要捂住你的嘴?
那我们为什么没进化出人皮口罩呢?」
一本正经地脑洞大开后,还不忘附上那句标志语录:
「我只是提出疑问。」
然后,记者直接问她:
「你打过疫苗了吗?」
这位主播立马顾左言他,就是不正面回应。
而记者也无比应景地抛出了同样的话术:
「我只是在提出疑问。」
在一连串的追问下,主播最后恼羞成怒愤然离场。
作为网飞出品之作,除了对于美国政治和社会的讽刺,必然忘不了对影视娱乐的调侃。
而其中,「政治正确」是最主要的讽刺点之一
网飞疯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立马拿出了自家去年最火的两部剧。
一个是《布里奇顿家族》。
它把黑人拍成了古代的贵族。
虽然火爆全球,但却激起了许多白人的不满。
认为其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里面全员色盲。
他们认为这明显有悖于历史的设定。
「白人被人从自己的历史中抹灭掉了!」
经记者的提醒,这是戏剧,不是历史。
对方又表示:
「那就是……白人被人从自己的戏剧中抹灭掉了。」
另一个则是《鱿鱼游戏》。
结果又被白人教授吐槽:
一部韩剧居然都是亚洲人?不行。
而且反派都是邪恶的白种人。
「这样哪有呈现出社会真实的样貌?」
同时,网飞也毫不避讳《鱿鱼游戏》遭遇的「太血腥暴力」的批评。
结果评论家给出了一针见血的评价:
「家长们更开心孩子参加真正的身体对抗,而不是一整天盯着屏幕。」
这一通操作下来,好人坏人都给网飞自己做完了。
紧接着,电影又将矛头对准了「007」。
先是狠夸了一顿这部拯救了全球电影院的电影。
同时也对下一任邦德表示了期待。
正如历史教授所说:
「人人都能饰演邦德。」
话音刚落又补了一句:
「人人,指的是在35岁到50岁之间的白人男子。」
这无疑是对之前传言下一任邦德未必是白人男性的回应。
而影片则继续一面讽刺「政治正确」,一面讽刺种族歧视。
「政治正确」不只影响到了电影角色。
放在纪录片上,这种正确就变成了一种矫枉过正的「消费主义」。
比如片中有位观众说:
「看一部影视,能吃的东西就少一种。」
看过《渔业阴谋》,吃不下金枪鱼。
看过《我的章鱼老师》,吃不下老师(?)。
因此根本不会去看《鱿鱼游戏》,因为她特别爱吃鱿鱼。
除开这些,片中还提到了环境保护、堕胎法案、东京奥运会等等话题。
总的看来,就像是对2021年大小事件的总结。
只不过,它不像新闻那么严肃。
而是用一种讽刺、调侃的手段,带大家回顾这个糟糕的2021年。
这一年结束时,跟开始时并没有两样。
依然两级分化,依然四分五裂。
曾被认为最糟糕的2020,如今看来只像是2021的序幕。
在电影的最后,愣是给了我们一个最荒诞搞笑的彩蛋:
科学家一不小心,打翻了装着新型变异病毒的试管——
「快跑!」
荒诞吗?
没错,整部影片都充斥着一种阴阳怪气的语调。
但过去一年,无数案例向我们证明了:
这些荒诞不经的现象,都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
可见,艺术创作远远跟不上现实的荒诞程度。
就像片中还有一段讽刺「取消文化」的部分。
将这一年遭到封杀、下架的演员、歌手、作家以及动画角色等,全都以奥斯卡颁奖礼上的逝者环节进行哀悼,缅怀。
搞笑之余,也不禁让人感到一阵悲哀:
这个世界还会更好吗?
转眼之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已经四个月了。这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事实——自今年1月20日上任以来,特朗普 *** 没有一天不带给人们“惊喜”;与其前任们在上任四个月后 *** 运作已经基本趋于正常化不同,特朗普 *** 自1月至今几乎就是围绕着层出不穷的危机在运转。
更大的危机是“俄罗斯门”。1月中旬,笔者在《俄罗斯对美 *** 攻击将延缓特朗普修复美俄关系》中曾经预测:无论特朗普如何应对,“俄罗斯门”在接下来数月内都将是“头条新闻”;受其影响,特朗普上任之初的执政合法性将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其政策议程的推进将受到阻碍。如果特朗普团队不能针对特朗普和俄罗斯的关系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 *** 攻击事件将会不断发酵,并蚕食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的执政合法性。
站在今天这个节点上,笔者四个月前做出的预测不仅应验,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过去的四个月时间里,首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麦克·福林因为通俄被迫辞职并接受调查;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因为瞒报竞选期间与俄罗斯高官的会面而被迫承诺回避“俄罗斯门”相关调查;特朗普的数个亲信、子女被曝出与俄罗斯 *** 或高官过从甚密。
在5月9日,特朗普突然宣布立即解除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的职务,则将“俄罗斯门”推向了新的 *** 。联邦调查局是美国司法部辖下、联邦 *** 更大和最主要的执法机构,其执法一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联邦调查局局长由总统任命,经参议院批准后任职十年——无需与总统同进退意味着联邦调查局有能力保证司法调查的中立性。科米领导下的联邦调查局正在调查的俄罗斯干预美国选举案中,特朗普及其团队尚未排除嫌疑;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宫公然开除领导独立调查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史无前例。
随后的5月16日,《 *** 》曝光了一份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在2月份与特朗普会面后写下的备忘录:在备忘录中,科米记录了特朗普“要求”其停止对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福林的调查,举国哗然。一方面,这一备忘录的真实性较高——科米在美国 *** 中是出了名的脑子好,而二月份时他还稳坐钓鱼台,不可能因为想到自己被开除而伪造备忘录;更重要的是,科米在和特朗普会面后写下备忘录,本身就说明特朗普的某些行为已经引起其警惕,备忘录是以备后续调查的重要证据——来自华府的信源表示,备忘录的详实程度之高、可信程度之高,足以提交法庭作为呈堂证供。
如果这些情况全部属实,那么这将是之一份直接指向特朗普总统的不利证据——其作为和科米对话的直接当事人,可以说是百口莫辩,没有人再能为他充当挡箭牌、替罪羊。在最坏的情况下,这一行为就可以被解读为“妨碍司法公正、破坏三权分立的宪制基础”——尤其是在科米随后被特朗普亲自炒了鱿鱼的情况下,特朗普几乎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在此之前,无论是福林涉嫌向俄罗斯 *** 泄露奥巴马的制裁行政令还是司法部长塞申斯涉嫌通俄并在就职听证会上作伪证,都没有直接指向特朗普本人。外界可以指责特朗普用人失察,可以指责特朗普治下的白宫和内阁管理混乱,但这都不足以构成弹劾的关键要素。一旦科米备忘录中的记录坐实,特朗普面临的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目前“俄罗斯门”尚不足以对特朗普的总统宝座构成实质性威胁——从民调角度看,其在共和党选民中的支持率仍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工业州和共和党的铁票仓,特朗普的支持率更是高企。 具体而言,与其前任相比,特朗普虽然在反对党选民和独立选民中支持率明显偏低,但其在本党选民中支持率的表现则高于平均水平(见下图)。
从变化趋势看,自1月20日就职以来,特朗普在共和党选民和偏共和党选民中的支持率始终处于90%上下,突发事件对特朗普在共和党选民中的支持率影响不超过4%;真正在不断走低的是独立选民中特朗普的支持率——自1月以来,这一数字更大跌幅近10%。
综合民调数据,目前在没有更多直接指向特朗普涉及“俄罗斯门”的证据浮出水面的情况下,国会共和党的更优策略仍然是继续和特朗普捆绑,利用其在共和党选民中的高支持率寻求包括税改、医改、基建在内的核心议题在2018年中期选举之前取得实质性进展。更重要的是,对于身处这些共和党票仓之中的共和党国会参众议员而言,紧贴特朗普是一件旱涝保收的事情——围绕在受到超过90%共和党选民支持的总统周围,对议员们在2018年中期选举时在自己的选区内的表现会大有帮助。
然而,对于其中的23个共和党众议员而言,如果“俄罗斯门”继续发酵,他们则可能被迫选择切断与特朗普的联系,以求明哲保身:在2016年大选中,有23个选区的选民将总统票投给了希拉里,却在自己的选区内选举产生了共和党的众议员。总统选举结果和众议院选举结果的整体趋势并不相关。1972年尼克松以23.2%的领先优势大胜麦克格温,而共和党在众议院中仅净胜13席。1980年里根仅以9.7%的领先优势战胜卡特,但共和党在众议院中却足足净胜34席。至于1988年老布什以7.8%的领先优势战胜杜卡齐斯时,共和党却净输2席。
这23个选区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将成为重中之重——目前,共和党手握238席占据众议院多数,民主党手握193席是众议院少数党,双方差距为45席——如果特朗普危机持续发酵,这23个共和党众议员占据的摇摆选区在2018年集体反水,那么众议院的席位分配格局可能被彻底改写,民主党有望一举夺回众院,那么弹劾特朗普也将不再是空谈。
白宫内部的矛盾分歧同样是上任第四个月时特朗普 *** 的主旋律。笔者在2月下旬发表的《混乱三十日,只是特朗普 *** 的开始》中曾预测,白宫内部的矛盾分歧将使得国会共和党与白宫的协调变得困难。而持续发酵的俄罗斯丑闻、特朗普的大嘴引发的其他危机也将牵涉白宫和国会足够多的精力。这都意味着国内政策的推行将受到来自特朗普 *** 自身的阻力——特朗普 *** 更大的敌人恐怕就是特朗普。
一个最鲜活的例子就是特朗普正在进行的之一次外出访问中的随访团队:
除了惯常随访的之一夫人、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等人之外,白宫特朗普核心团队几乎是“倾巢出动”——白宫新闻秘书斯派瑟和副新闻秘书桑德斯同时随访,意味着白宫没有负责媒体公关的高级别官员留守,无人应对国内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质询;而特朗普女婿库什纳的发言人Josh Raffel同机出访则更是荒谬。
仔细观察这一个“不完全”名单可以发现,特朗普核心圈的成员几乎全部随访:这里面既有代表特朗普与建制派纽带的幕僚长普里巴斯、塞申斯带进白宫的高级顾问米勒、高盛系的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科恩和副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鲍威尔,也有特朗普的大女儿伊万卡和女婿库什纳,以及代表极右翼势力的战略顾问班农。
这样的安排凸显了特朗普核心圈不同派别之间的紧张局面:从进入白宫到现在,特朗普核心圈内的成员已经充分意识到,特朗普极易受到亲近人士的左右而毫无征兆地更改自己的立场:如果读者们还有印象,在福林递交辞呈之前,特朗普的竞选经理和高级顾问康威还公开为福林站台;随后发言人斯派瑟则直接否认了这一声明,并宣布福林离职。此外,二月还一度有传言称幕僚长普里巴斯想方设法控制通向特朗普的信息渠道,以掌握先机——种种迹象都表明,在当下这个完全“反建制派”、依靠裙带关系的白宫之中,如果想一直处于核心圈内、获得总统的信赖,那么时时刻刻伴随总统左右、确保特朗普能够时常听到呼声是不二法门。
这种对非常规渠道的依赖在目前看尚未引发任何实质性的危机或矛盾;然而,随着特朗普执政的深入、出访活动更加频繁、核心圈成员被派到各地参加或组织活动,这种追求和总统相处时间的竞争将会使白宫核心圈的矛盾进一步公开化,从而掣肘白宫政策制定的过程——从长远角度看,这将是未来数月乃至数年(如果特朗普还能撑得住的话)中更大的政治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
世界说 封楚诚
发自 美国 华盛顿
文 | 周元
编辑 | 子木
断断续续撕了半年的“推特收购”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马斯克三天两头地折腾,一会儿说他要买买买,一会儿又说僵尸号太多了,买来没啥用,然后推特还和他打起了官司,总之,挺作的。
大概是因为在美联储大幅加息之后,马斯克发现当初谈的440亿美元给高了,而且他自己也因为特斯拉的股票而身价大跌,所以才反悔了。
但推特管理层才不会管那么多,直接将马斯克告上法庭,如果马斯克不在10月28日之前完成收购,法院可能判罚他超过10亿美元罚款。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一幕:
10月27日,马斯克走进推特公司位于旧金山的总部,两只手上抱着重重的白色水槽子。他满面笑容,还特意在镜头前转了一圈。
10月28日,他将自己的推特账号备注改名为“推特首席”,标志着他正式成为推特的老板。
不过马斯克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上任之一天,马斯克就直接把推特的五位高管统统炒掉了,包括推特的CEO、CFO、COO、CLO和总法律顾问!
(有才的网友P了这张马斯克一个响指,推特高管烟消云散的图)
推特的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今年38岁,2011年加入推特,长期担任首席技术官,2021年开始担任推特的首席执行官。
他和马斯克之间还是有些积怨的。毕竟当初因为推特用户数量两人没少撕。他坚称的只有大约5%的账户是机器人,而马斯克则认为推特夸大用户数量,还淡化了垃圾邮件账户、虚假或机器人账户的数量。
而且年中的推特管理层状告马斯克也是他牵头的。
推特的CFO奈德·西格尔(Ned Segal)今年48岁,从2017年就是推特的首席财务官了。他与马斯克在封禁川普账户、投资加密货币等方面有过激烈的争论。
推特的COO萨拉·佩尔内特(Sarah Personette)最惨,她前一天刚在马斯克光临推特旧金山总部时和马斯克畅谈推特的未来。结果第二天就被解雇了!
还有推特的法律政策、信任和安全负责人维贾亚·加德(Vijaya Gadde),她被称为是推特的“道德指南针”,她曾经提出永久封禁特朗普的决定。
还有加德的亲密盟友总法律顾问肖恩·埃吉特(Sean Edgett)
被解雇得最难堪的还是CEO阿格拉瓦尔、CFO西格尔。完成交易后,他们还在推特大楼里,马斯克直接找人将他们“护送”出门,基本上算是扫地出门了。
不过马斯克也需要为此付出高额的赔偿金作为代价。
“金色降落伞补偿”条款显示,雇用合同中按照公司控制权变动条款,对失去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补偿。
它能够促使管理层接受公司控制权变动,从而减少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因此产生的利益冲突,以及管理层为 *** 这种变动造成的交易成本。
马斯克与这些人在根本理念上没有任何的可以妥协之处,所以就果断“炒了鱿鱼”,毕竟如果不这样,推特即便他收购过来,可能也不听他的指挥。
根据外媒公布:这五个人获得总价值1亿多美元的股票作为遣散费。
大概金额据计算为:前CEO阿格拉瓦尔4200万美元、前CFO西格尔2540万美元、前CLO加德1250万美元、前COO佩尔内特1120万美元……
也有媒体因为计算方式不同,而得出更为大额的遣散费。
除了解聘高管,马斯克入主推特的另一个大动作是“大裁员”。甚至有媒体爆料马斯克会裁掉推特75%的工作人员。
不过马斯克在公开讲话中对这个新闻进行了“辟谣”,但说话的方式显得意味深长——“不会裁员75%那么多!”
这就坐实了马斯克的确要搞大裁员,无论是出于企业运营成本还是整体公司优化,一般来说,裁员不会超过两成,显然马斯克要搞的裁员显然不止于此。
《 *** 》援引消息人士称,裁员人数可能接近50%。
首当其冲的可能包括法律、信托和安全部门,他们负责制定政策和监督内容审核。信息安全和隐私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在拟定裁员目标名单。
无论如何,马斯克的这次裁员已经不仅仅是处于成本的考量,而是选择大比例地替换原有员工,然后重新招收能够与他目标契合的新员工。
根据马斯克自己的说法:推特现有组织的框架太乱!是时候要清理一下了!
同时,马斯克还表示:不知道推特为什么要留着低绩效的员工、没必要组织庞大的审核团队。
从这些说法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也是对公司上下“价值观”的清洗。
在业界看来,马斯克收购推特并不是划算的买卖。
路透社引援内部文件显示,推特正面临高活跃度用户流失严重的问题。
高活跃度用户是指每周登录推特6-7天以及每周发布推文3-4次的用户,但这些高活跃度用户的数量虽然不到推特每月用户总数的10%,但其生成的推文数量却占到总数的九成,其创收更是占据推特全球营收的一半。
推特的高活跃度用户在美国排名第五,低于抖音海外版TIKTOK,而且如今推特的流量和广告都在走下坡路,这是马斯克需要面对的更大问题。
不过马斯克本身就是全球更大的网红之一,他入主推特绝对能有1+1>2的效果,而且他还表示:
“我收购这家公司,是因为拥有一个共同的数字城市广场对文明的未来很重要,在这里可以以健康的方式讨论各种信仰,而无需诉诸暴力。”
当然,更多人并不关心马斯克的裁员和改革,而是迫切想知道川普的账号会不会解封。
2021年1月,8800万粉丝的川普账号被封,到如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太多人想念“懂王”,期盼着他能够“王者归来”。
川普为了恢复营业,还特意搞了自己的个人网站45office和社交平台TRUTH,但流量难免差强人意。
不过川普显然没有回归的意愿,但他也公开回应,祝贺马斯克收购推特,强调了两人的好关系,但是明确表示暂无回归推特计划,会坚守自己打造的“真相传媒”。不过可惜的是,川普这个社交平台只有两百多万粉丝,连推特粉丝的零头都不到。
虽然“懂王”无意回归,但依旧能够反应出全球范围内对推特易主的关注,以及美国诸多民意对于川普回归的期盼。
不仅仅是川普,马斯克还向前不久因“反犹言论”被推特封号的侃爷发出了“欢迎回到推特”的邀请。
由此可见,马斯克的立场从原来的偏民主党,如今已经彻彻底底地投降了共和党。而在舆论方面远远逊色的共和党终于有了更好的发声地。
至于最后“懂王”、侃爷会不会回归推特,我们可以边吃瓜边看。
马斯克计划收购推特后,将其打造全功能的超级App,将其命名为"X"。“购买推特是创建X的加速器,‘X’包含万物。”
这款超级应用能追剧,能看文章,能购物,能刷信用卡,可以通过功能上的扩容,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这些看上去是不是有些熟悉?没错!就是微信!!!
马斯克曾经表示,他在中国见到的微信是很厉害的应用,在美国还没有。
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在这项应用上完成,语音、视频通话、分享文件、购物、转账、购买水电燃气、叫车、买卖二手货物,玩游戏……
早在今年5月,马斯克就表示,他会从微信里找灵感,“微信就是Twitter加上PayPal,再加上一大堆东西融合到一起,界面很棒!”
在马斯克看来,如今推特正有机会变成这样的超级应用:“在中国,你基本上生活在微信上,因为它非常有用。”
“我觉得,如果我们通过推特实现,甚至只是接近这一目标,我们就会非常成功!”
在 *** 上流传较广的一个视频中,马斯克毫不避讳地表示,他将直接Copy微信,让推特能实现从通讯到支付等一系列功能。
马化腾在当年抄ICQ的OICQ起家时,肯定做梦都想不到,如今,美国头部企业开始以追赶者和抄袭者的身份,来重新审视腾讯的应用和生态链。
想象一下,推特对微信高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还真的很有意思啊!
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家报》7月23日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总统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的不满已到极限,目前正在考虑撤换这名外交政策助理。几位内部人士表示,接替博尔顿的人选已经出现,包括退役陆军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助理里奇-沃德尔。(7月24日《环球时报》)
坊间传闻特朗普要炒博尔顿的鱿鱼很长一段时间了,特朗普目前还没有炒博尔顿的鱿鱼,不是不炒、时候未到。特朗普还在给博尔顿表演的机会,不是博尔顿有什么特长——除了鼓吹打打杀杀,博尔顿确实没有任何特长;也不是博尔顿有什么背景——特朗普可以对博尔顿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需要美国国会的批准和同意。
特朗普对博尔顿表达不满确实有一段时间了,因为博尔顿的鹰派性格太突出了:在委内瑞拉问题上,博尔顿一直鼓吹所有选项摆上桌面,以至让特朗普造成了委内瑞拉反对派领导人瓜伊多领导的街头运动就能推翻反美的马杜罗政权的错觉;在伊朗问题上,博尔顿一直鼓吹对伊朗动武,即使国务卿蓬佩奥、特朗普总统已经改口,博尔顿依然喊打喊杀。伊朗击落美国“全球鹰无”人机,美国决定对伊朗实施报复打击前10分钟,特朗普叫停打击行动后,博尔顿还在威胁伊朗:不要把美国的审慎当成软弱……
其实,在特朗普的心目中,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对委内瑞拉、伊朗动武。对委内瑞拉,特朗普希望以瓜伊多为 *** 人,让瓜伊多自封“临时总统”与马杜罗作对,从而推翻马杜罗政权;对伊朗,特朗普希望通过极限施压造成伊朗内乱,让伊朗人民自己推翻反美的伊朗政权。虽然特朗普彻底想错了,但特朗普真没想到过要对这两个国家动武,这既不符合特朗普生意人的性格,也不符合特朗普美国之一、美国优先的执政思路。
特朗普私下多次说,他不喜欢博尔顿。其实,这是特朗普要炒博尔顿鱿鱼的之一步。特朗普要让你走人,通常三个步骤:之一,公开表达对你的不满;第二,明里暗里物色代替你的人选;第三,只要物色到合适人选,出乎意料地宣布一声或者发个推特,就可以把你的职务解除了。已经离开特朗普内阁、白宫、五角大楼的“影子总统”班农、前国务卿蒂勒森、前防长马蒂斯等,莫不如此。
炒掉博尔顿,特朗普目前已经走到第二步——物色人选。从报道来看,包括退役陆军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助理里奇-沃德尔等人在内,都是特朗普中意的人选。据消息人士透露,麦格雷戈最近面见了特朗普,虽然不清楚双方讨论了什么内容,但麦格雷戈无疑是最有可能代替博尔顿的人选之一。特朗普拿下博尔顿,只差最后一步。
博尔顿目前正在访问日本和韩国,笔者曾在之前的文章中猜测,特朗普会不会复制美国前国务卿蒂勒森的一幕呢——在博尔顿访问途中,发个推特就将博尔顿的国家安全顾问的职务解除了?特朗普是一个极不确定、极不稳定、反复无常、喜怒无常的人,真有这种可能。说不定特朗普什么时候不高兴了,发个推特、宣布一声,博尔顿就回“老家”了!
特朗普炒博尔顿的鱿鱼,现在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发个推特或宣布一声,不知还在为特朗普劳碌奔波、还在到处狂吠乱叫的博尔顿,是否知道特朗普已经做好了拿下他的准备。可怜可恶可恨的博尔顿,到处鼓吹打打杀杀的博尔顿,被欧盟官员要求下课的博尔顿,只等特朗普一声令下就回“老家”!呜呼哀哉,必须送博尔顿两个字:活该!(毛开云)
今天这篇文章不准备写太长,而且正在写周二的长文,后台说这个事的人比较多,我也说说我的看法。
TT这个事,我在五月份的时候发了条微博,已经255万阅读量了,那个帖子就说了TT在海外非常危险,迟早被搞:
后来又了解了下,为啥他们说我国搞殖民呢?
比如我国租借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99年;
还租了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还有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此外中资大规模抄底了很多国外资产,而且还在非洲修铁路修的热火朝天。
整体跟英国人当初的操作有点像,欧美照了下镜子,觉得中国跟自己有点像,那好吧,殖民了。
我们前文也说过,舆论霸权是帝国霸权的一部分,啥是舆论霸权,就是美国可以把中国描述成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但是中国毫无还手之力。甚至你在中国说几句美国不好,等轮不上美国人反驳,你身边就会蹦出几个精神美国人当场对你“面斥不雅”。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些弱智文化产品,比如漫威,才能在全世界卖得很好,高学历的人历尽艰辛也更愿意去美国待着。我还认识一个奇葩,中科院的高材生,在美国大学里打杂,这两天美国大学缩编他连工作都丢了,而他的同学现在很多都已经在国内科技公司当上高管了,他宁愿在美国加油站打工都不回国,这脑洗的多彻底。
这也就是为啥大家经常说,帝国是一种信仰,帝国也是一种叙事,只有控制住舆论,才能从精神上控制边疆人民,让边疆人民心甘情愿地交税。
但是说巧不巧,TT来了,迅速席卷美国,尤其美国的城乡结合部。
说实话,我对那个什么音也没啥好感,我以前在文章里说那玩意玩多了容易脑残,它还威胁给我发律师函,要求我赶紧删掉,所以现在那篇文章已经没了,被我删了,惹不起他们。
不过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一个东西非常弱智,而且非常搞笑好玩,这种玩意非常容易在底层疯狂扩张,就跟一个高传染性低致死率的病毒似的,很快就会到处都是。
美国基层无比反智这事大家现在也都知道了,所以这个APP在美国疯狂扩散,也就正常了。这两天川总要搞TT,不少美国人给川总发私信,说是没了TT他们想自杀。
而且吧,美国标榜“新罗马帝国”,对帝国来说,军头们需要开疆扩土,金融寡头需要放高利贷,至于人民,需要面包和斗兽场。而各种娱乐软件,就是新时代的斗兽场,属于美国满足美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设施。
这个背景下,美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帝国斗兽场竟然是中国人开的,那成啥了?
所以吧,于情于理,美国都不会让TT在他们境内到处溜达,你把美帝当啥了?
只是没想到只过了三个月,TT已经要被逼着卖掉美国那部分业务了。
说实话这个速度挺出乎我意料,因为美国确实一般不会明目张胆干这事,倒也不是公知们说的那样美国是个公私分明的国家,而是说这样很影响美国的声望。有点像为了维护声望把自己的声望给毁了,这说出来脑子多少有点抽。
或者你故意不还两百块信用卡,导致你信用受损,将来没法买房一样,这事极其不划算。这么缺心眼的事,美国人一般不这么干,毕竟他们也是混迹江湖多年的社会人,社会人不会为了两个烧饼钱把奔驰砸了。
他们玩起坏来更加隐秘一些,比如给你罗织个罪名起诉你,从法律上把你批倒批臭踩上一万只脚。被法院判了,你总不能说 *** 冤枉你了吧。毕竟在川总上台前,美国是标榜三权分立的。
所以这次急成这样,竟然直接开掐,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禁掉TT,明显不太正常。
美国这几年不太正常的事,往往跟川总微操有关。
我专门查了下,发现川总跟这个APP之间的关系确实比较复杂,因为这个APP前段时间惹到川总了,并且有明显的迹象显示,接下来还要继续惹。
众所周知,美国年轻人普遍喜欢桑德斯,非常不喜欢川总,而TT,就是美国年轻人的聚集地,属于反特朗普阵线,尽管TT自己是非常不愿意粉丝们干这事的,但是它又管不了粉丝。
前段时间美国年轻人们以TT为平台狠狠摆了川总一道。他们先去订票说是要去参加川总的 *** ,规模非常之大,让川总非常满意,还专门发了推特庆祝,等到 *** 那天,发现被大家都放了川总鸽子,左翼媒体对川总一顿嘲讽,这也太伤自尊了。
贴几张图吧:
下图是川总和自己的竞选经理在推特上炫耀自己的门票卖得很好,要搞个团结胜利的“百万大会”:
下图说的是K-Pop的粉丝和TT上的年轻人把川总的 *** 给搞黄了,大家一起去买票,却没人去参加 *** ,导致场面一度非常尴尬而且失控,那个竞选经理随后也被特朗普给炒了鱿鱼。
尽管这事丢人丢大了,不过这本身问题并不大,毕竟川总不是那种玻璃心,而且长期坚持搞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早就被人骂惯了,脸也不要了,伤一次自尊也没啥。
但是这明显暴露了一个大问题,这些年轻人会利用这玩意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继续搞事,为了防患于未然,所以川总急吼吼想搞定这个事,最起码要做到让这个APP基本可控,更好能搞死。再加上TT本身对美国的舆论霸权确实是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搞死也合情合理。
这也是为啥今天川总突然阻止了微软收购TT,川总的目的暴露无遗,就是要让这个年轻人们搞串联的工具去死。就算搞不死,也可以压一下价。而且我们前文讲过,特朗普和盖茨不对付,这次疫情期间盖茨没少让特朗普闹心,可能川总内心深处不太愿意把TT给盖茨。
我看网上不少人说担心TT在海外被搞死,我倒是不太担心,用主席的话说,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彻底退出美国也没啥,如果能像华某为一样,去其他二三线国家好好谋发展,也不是坏事,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慢慢变成超级无敌大,最后说不定还可以跟美国人再谈谈。
互联网公司这玩意是需要基因的,而且是需要人口规模的,我几年前在欧洲就发现个问题,欧洲人完全没有自己的互联网公司,而且连模仿都不会,之前有人尝试过几次,都没啥结果,现在能搞得起来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只有中美。毫不夸张地说,就算其他国家把TT都本国收购了,也活不下去。
而且大家如果同时使用美国和中国的社交APP,就能发现美国那边的非常难用,尽管国内的社交媒体我一个都不喜欢,不过在琢磨用户方面,国外做的明显不太行,中国互联网公司天生擅长这个。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疑问,那接下来我国企业只能是任美帝宰割了吗?
很不幸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确实会非常被动,尤其碰上特朗普这种不讲理的,如果总统讲道理一些,说不定还可以去美国的法院去起诉,如果TT没啥违规的,确实有打赢官司的先例。
但是碰上川总这种不讲理的,连国家百年信誉都不要的人,直接动用行政命令搞事,相当于开着奔驰去撞奥拓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态势没法扭转。
不过如果拉长到几百年的历史广度里去看,这类情况曾经发生过很多次,长期看来并不一定谁输谁赢。
比如美国历史上因为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被当时的英国制裁过两次,往死里封锁,美国被封锁死了吗?
当然没有,不但没有,而且意气风发地走出来了自己的一条路。
比如美国深挖了国内的潜力,爱迪生什么的就是美国南北战争之后成长起来的“美式英雄”,充满创造力,并且把发明创造成功地投入商用,当然了,爱迪生只是其中之一,当时还有无数人在致富梦想的激发下去创造,去创业,美国不但没死,而且很快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竟然反超了英国。
那时候的美国完全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的美国人渴望成功,生机勃勃,肯奋斗肯吃苦,跟现在的我国差不多。
而且既然大西洋航线被制裁了,美国也没有活人被X憋死,开拓了太平洋航线,跟大清做上了买卖,正好我之前写过一个帖子,直接贴过来吧:
也就是说,美国当时一边深挖自己国内市场,一边去开拓新贸易通道,混的有声有色。
而且吧,美国这个国家碰上别的国家,一般是三件套,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说出来好像挺吓人,感觉杀气腾腾的,毕竟美国建国两百多年,几乎一直在打仗,不打仗的时候只有21年,从来没有超过五年不打仗,每个总统都在打仗。
不过美国有个特点,从来都只拣软柿子捏,从来不跟势力接近的国家硬磕,历史上美国惹过最牛逼的国家,就是德国,问题是两次世界大战,每次都是德国精锐伤亡的差不多了,也就是柿子已经被捏软了,美国才会出手。
我们之前就讲过,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德国在滩头抵抗美军登陆的都是些老人小孩捷克人乌克兰人,装甲兵团已经被埋在了库尔斯克,中央集团军群在巴格拉季昂战役已经被苏军彻底击溃,德国只剩下了些老弱病残,然后美国人来了。
倒也不是笑话美军,反倒是看好人家这种决策能力,美国只打实力悬殊的仗。
也就是,中国只要不出现自我崩溃,热战的可能性基本是负的,大家不要被一些精神病博主给影响了,接下来还是要好好生活,好好谋前途。
只要中国不出问题,这些公司就相当于一直有个巨大的后方根据地,可以不下赌桌地反复投注。
文末总结下:
1、TT在美国还没凉透,说不定可以救一下,川总如果只是担心影响选举的话,TT可以通过游说公司跟川总聊聊,比如中某兴当时就是这么搞的,看看川总有啥条件,又不是不能谈,川总是那种只要眼前有利益,根本不想明年的人。
2、就算在美国凉了,也没啥事,大不了避开美国就是了,去其他国家慢慢发展。
3、长期看来,还有太多的第三世界人民没享受到奶头乐,通过给这些广阔天地送温暖,也能赚到钱,比如大家熟知的东印度公司,其实就是个在落后世界深耕的公司。
这篇是临时写的,篇幅和内容相对较少,还请大家见谅,明天按时发周二的文章。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就给点个赞吧。
虚拟博主,正在占领真实人类社交?编辑导语: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推出,我们可以看到社交媒体上已经有了一些雏形。虚拟博主开始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做着与我们平常博主一样的事情。但他们本身因为感觉不到事物本身,受到了种种质疑。本文对虚拟博主占领真实人类社交这一话题进行分析,虚拟博主未来会朝着什么趋势发展,需要不断规范它们,赋予其一套虚拟人的准则。
据科技媒体The Verge 10月19日消息称,扎克伯格计划将Facebook改名,并尝试增加1万多个工作岗位来推进“元宇宙”。媒体评论称,“突破社交媒体边界”的元宇宙有可能“让FB拉起增长的第二曲线”。
“虚拟偶像”、“元宇宙”早已不是什么新概念。事实上,国内很多传统社交媒体资深用户,也感受到了这种边界的突破。
拥有2亿多用户的国内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小红书,不久前推出了“潮流数字时代”计划,试图推广一批虚拟人用户,作为博主进行笔记发布和商业带货,还将与Gucci和Givenchy等国际大牌合作新品首发。
小红书上虚拟博主的出现,意味着元宇宙设定中的身份、朋友、沉浸感等要素,正在通过社交媒体向人们日常生活渗透。
虚拟博主真的能通过营造“元宇宙” *** 体系,一步步突破各平台边界,占领真实的人类社交吗?科幻小说中描述的数字世界,是否会在不久后来临?
一、美得像个假人
“那么精致的一个女孩子,居然是虚拟人?”
从事平台广告投放业务工作的90后子阳,已经不是之一次在小红书刷到虚拟博主了。“现在小红书上,虚拟博主真的有点火。”子阳说。
刚开始他点开虚拟人的笔记,并未感觉到异样——她们和小红书上其他女性的生活分享似乎已融为一体,丝毫不觉突兀。只有浏览到评论区,看到“不会有人不知道这是虚拟博主吧!”、“她好像真人”的讨论之后,他才意识到:这竟然是一个AI虚拟博主。
国内的虚拟博主之所以从小红书开始,与其用户的生活方式偏好有关。根据新榜数据,小红书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个虚拟人博主入驻。其潮流垂类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小红书APP已经覆盖了国内市场上70%以上的虚拟博主账号,并且还在不断“拉新”中。
社交媒体虚拟人用户,和各大互联网公司曾经推出的虚拟偶像不同,他们被称之为MetaHuman,也就是“超写实数字人”,优势就在于“特别真”。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穿着深绿色的风衣,凑在小区凉亭里看一群大爷下象棋。只有女孩的一头银发,隐隐透露出她赛博朋克的意味。这是小红书上很火的“AYAYI”,一个虚拟人。
就是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少女,在她发布之一篇小红书笔记之后,一夜间涨粉了4万,获得超过10万人点赞,与之同步的是300万的阅读流量。除了做个典型的Z世代,围观老一辈的业余生活外,她的社交账号里还晒出身穿白绿色的运动衣玩着“鱿鱼游戏”的状态。站在地铁“吴中路”和“桂林路”的4出口,配文道:“元宇宙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AYAYI”
而另一位拥有2.4万粉丝的虚拟人“阿喜Angie”,则因为晒出的状态、妆容略显浮粉,被其他用户善意提醒要“注意保湿”。阿喜的创造者们,非常机智地做出了她的皮肤瑕疵,而非像许多二次元人物一样磨皮过头显得过于完美。
有用户在阿喜的视频评论区写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但就是很耐看。”显然,社交平台的一些用户们,已经在以非常拟人的眼光来审视超写实数字人。
无论是实现超级盈利的虚拟歌手洛天依,迷倒万千宅男的初音未来,还是乐华娱乐旗下虚拟偶像团体A-SOUL和《明日之子1》中曾经强推过的虚拟歌手荷兹,都脱离不了二次元人的抽象感。
这类“虚拟偶像”大多脱胎于游戏、影视或综艺领域,和迪士尼二次元IP“川沙妲己”玲娜贝儿相似,虽然也有自己的故事线和身世背景,但大家绝对不会把他们误认为是“人类”。
社交媒体上的MetaHuman(超写实数字人),大多不需要用表演展示魅力,只需要Po出照片而非视频。他们五官精致,技术先进,绝非从前的粗制滥造。“硬照”之下的虚拟人,和用了美颜相机的真人博主几乎没有两样。
和真人博主一样,她们脱胎于不同环境,适用于不同受众。虚拟人也有不同风格,有元气少女,也有职场女性。
比如手持魔杖身穿狮院校服,站在最近大热的环球影城门口的少女Vila。她的大眼睛、齐刘海和丸子头,就比AYAYI更显得可爱风一些;而“来自2077”的虚拟人ALiCE,以东方式的细长眉眼,拥有花木兰式“高级脸”,一抹过鼻梁的腮红让她极具辨识度。除此之外,还有知性美女类型的RIA,和自称“打工人”的职场时髦精Reddi等等。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Vila”、“Reddi”
作为“超写实数字人”,虚拟博主比二次元人物,突破技术边界,融入进真实社交媒体的壁垒更低。尤其在当下一味追求颜值精致完美的社交 *** 环境下,“美得像个假人”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
二、做好一年不盈利的打算
“我们是一个批量制造人的单位。”蔡飞龙略带调侃地说。
浙江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的蔡飞龙团队,正是小红书新晋虚拟人博主“西小施sisi”的研发者。十年前,蔡飞龙在浙大的博士项目里,之一次接触到了虚拟人物真实感的绘制。当时,市面上还完全没有“元宇宙”这个概念。
如今他已成为元宇宙领域活跃分子。他和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系张俊松团队联合打造的“潮流艺术家”数字人西小施,此前在小红书发布了一条爱国主题的帖子,曾获得50多万的阅读流量。
超写实数字人西小施,最初是由春秋时期美女“西施”脱胎而来。浙江诸暨是西施故乡,于是研发者们想把江南美女西施复原出来。又考虑到Z世代喜爱的年轻活力元素,西小施被塑造成一个多才多艺女学生+青春偶像的形象。
数字人西小施
目前,大家对虚拟人的关注点,多在它的应用场景,以及未来是否能实现盈利上。据蔡飞龙讲述,最初他们把虚拟人的应用场景,定在搭建 *** 数字展厅的商业化实操里:
他们的虚拟展厅里需要有一个虚拟形象形象来介绍产品,就像现实中的博物馆里,需要 *** 一个讲解员一样。
但随着虚拟人越来越火,主推虚拟演员的虚拟影业,在最近获得了来自峰瑞资本领投的超千万元Pre-A轮融资,小红书大火的AYAYI,也被接纳成了阿里的数字人员工。于是蔡飞龙也希望像自己孩子一样的“西小施”,将来能在某部影片里参与一个角色。
但现在,巨大的研发投入已让团队压力重重。“一直是在烧钱,还没到把数字人‘卖出去’的阶段。”蔡飞龙说,不只是西小施团队,小红书上大多数国产虚拟人都是投入大于产出。因为这种超写实级别的虚拟人,动辄就是几千万的研发投入。
实际上,越是接近真实人类的超现实虚拟人,其对技术要求就越高。“人更愿意亲近于跟我们更相似的人类,(我)觉得写实类影响力大一点。”一旦 *** 粗糙,就会产生“恐怖谷效应”,让人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产生怪异的恐惧。
比如说我们上文提到的银发女孩“AYAYI”,其背后的虚拟数字人公司用了最新的引擎CG *** 技术,他们对真人肤质、发质、微表情的全面高清复刻,造就出一个近乎完美的虚拟博主。
他们在模拟虚拟人外表真实外观和皮肤渲染上,不惜投入更先进的技术:“人的面部肌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皮肤血管、细胞结构等等,比如年轻人皮肤的那种通透,做不好就显得很干。”而且,研发人员把虚拟博主的面容,根据环境光线条件进行相应的模拟,虽然极大增强真实性,也但意味着巨额研发的支出。
最烧钱的是,他们还专门开发了一套能批量应用于虚拟人的表情系统,再配合他们数字人采集的计划。当采集库成功搭建好之后,人物特征就可以广泛运用,大量复刻会非常快。由此可以达到降低单个虚拟人成本,价格让市场接受的目的。
蔡飞龙团队进行的面部数据采集
图:受访者提供
此外,蔡飞龙主导的西小施团队,正在和厦门大学张俊松的人工智能团队合作,训练西小施的语音说话功能。这一部分的成本同样也不低。
这些投入,或许能真正实现他所提到的“批量制造人”的目的。毕竟“单个真人做拍摄录音工作,和多开几台电脑跑起来,不是一个量级的。”
面捕成果与优化
图:受访者提供
蔡飞龙对虚拟人未来前景很有信心:“我们的目标是比AYAYI的真实程度还要高,做到最自然、超写实。”
他们团队里的几个主创已经做好了一年不盈利的打算,但研发人员之处和运营成本却一直在滚动增加。据他设想,如果可以把单个虚拟人的成本降到降到20-30万上下,市场或许就能更容易接受。
三、超级拟人的道德困境
赛博朋克风、乖巧少女风、温柔婉约风……无论外在形态如何,虚拟博主的出现最终目的还是商业化。但也正是因为高度的“拟人化”,让许多人对超写实数字人产生反感。
根据头豹发布的《Z世代系列报告:元宇宙来临,虚拟偶像能否抢占先机》称,62.6%的用户喜欢虚拟偶像,是因为他们没有负面新闻,永远完美。但事实上,虚拟人不仅不完美,还有着天然的拟人道德风险。
小红书上美妆博主“翎ling”刚刚出现时,有很多用户都表示质疑,大家对提线木偶一般,背后有操纵之手的虚拟人并不欢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虚拟人作为美妆博主的种草分享。
“翎ling”曾经在社交媒体分享过一款古驰的珊瑚色口红,她称之为“滋润不干,有点草莓的感觉。”但粉丝都知道,她其实什么都感觉不到。虚拟人们本身并没有人类那样自我感受产生的好恶情绪。无论面对什么产品,他们只能说“好”,只能说商家准备好的推广话术,于是“种草”就完全变成了“广告”。
- “(口红)不拔 *** 咋知道的啊?”
- “说出来感受谁信啊?”
- “AI人物带带衣服这类货还差不多,化妆品护肤品就免了吧。”
更有许多用户表示,无法接受虚拟人做产品推广,觉得他们甚至连衣服的裁剪构造,都没办法进行反馈真实,更别说是皮肤试色的真实度了。
甚至有用户搬出了广告法的条文——“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应当依据事实,符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来证明虚拟人无法对未使用过的商品进行代言。
不久前入驻小红书的海外知名虚拟博主Lil Miquela,也曾经因为“真假”的问题饱受争议。
她在海外已经是一名成熟的虚拟博主,Ins上有着305万粉丝,还曾经和特朗普、Rihanna一同入选了《时代》年度“ *** 更具影响力人士”的榜单。
右三为虚拟人Lil Miquela
最初Lil Miquela真的会回复关注,也会给别人的状态点赞。她的浓眉和雀斑丝毫不显破绽,再加上拍照总带着一种“漫不经心感”,一开始许多粉丝真的相信她是真实存在的人类。甚至有粉丝辩解说,她只不过是修图修得狠了点——“就像每一个给照片修图的女孩一样”。之后许多追随者又怀疑这是英国模特Emily Bador改变了风格和妆容晒出的照片。
直到黑客们入侵了她的账号,才最终确定了她是由3D电脑动画公司Modelingcafe *** 的虚拟人。
现在她的Ins简介里,写明了自己是生活在美国洛杉矶的“Robot”,小红书里也写明了自己是“虚拟时尚达人”。但她的确拥有 *** 的故事线,比如她自述今年20岁,是巴西和西班牙两种血统的混血儿。她的Ins名称是“Lil Miquela”,但她还有一个生活用名Miquela Sousa,工作是模特、网红和歌手。
但在Lil Miquela一则遭受侵犯的Vlog发布后, *** 上关于她虚拟身份的质疑达到了顶峰。
在视频中,搭乘出租车的Lil Miquela遭受到司机的语言暴力,作为女生她无力反抗只能离开。视频本意可能是为生活中女性遭到侵犯的现象发声,但许多网友却觉得,Lil Miquela作为一个虚拟人编出这样的故事简直荒谬——社会悲剧并非营销手段,“轮不到她来伸张正义”。
超写实数字人虽然在社交媒体上显示出极其拟人的形象,但由于他们始终受控于某个商业机构,许多网友都不愿接受这些虚拟人拥有和人类一样表达思想、表达感受的权利。这也使得他们在商业应用上受限。
四、与数字人类共存
虽然面临巨大的质疑声音,虚拟博主依然接单接到手软。
Lil Miquela已经和Chanel、Supreme、Fendi、Prada等品牌都有过商务合作。许多明星都拿不到的当季最新款高定,作为虚拟人的Lil Miquela早就穿上身了。
虚拟人ALiCE的研发公司GLA Art Group格兰莫颐文化艺术集团CEO表示,通过小红书他们接到了和GUCCI的合作,另外联系他们的商家还有非常多。而上文提到在凉亭看大爷下象棋的AYAYI,不仅和娇兰、LV等国际大品牌达成了合作,还受邀去打卡了迪士尼、空山基线下活动。
除了社交平台带货,虚拟人还可能从多维度切入我们的生活。
6月20日,新华社和腾讯联合推出了数字记者“小诤”,以数字航天员的身份漫游三大空间站。10月2日,湖南卫视官微宣布了首个数字主持人“小漾”,登上热搜。
全球之一位数字航天员“小诤”
图源:新华网视频截图
月初,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的虚拟学生华智冰,正脸亮相并发布吉他弹唱歌曲《男孩》。她的老师,清华大学唐杰教授说,“(华智冰)学习成长的速度会快很多,明年可能就会达到12岁的认知水平。”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上的虚拟用户可能越来越多。或许某一天,我们打开日常喜爱的社交媒体,发现难以区分清楚虚拟用户和真实人类。
子阳告诉我,区别一个超写实数字人和真实人类的诀窍是,“看她们眼睛里有没有光”。
“虚拟人眼神往往是呆滞的、停顿的,而真人照片眼神更活跃一些。”“还有那些太完美的,基本都是虚拟人。”子阳说。
这种按图索骥的 *** 听起来很符合逻辑,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顿觉魔幻现实。
一方面,这种判断手段仅适用于当下还不算完美的虚拟人建构技术,而非未来超仿真的数字人类。另一方面,随着修图美颜的愈发普及,在社交媒体上身材皮肤都近乎完美,眼神里又看不到光的人像照片,实在太多了。
数字人研发者蔡飞龙,讲述自己研发出的虚拟人时,明显感受到数字人和完全的数码产品还是不一样:“这种感觉非常微妙”,虽然心里知道它只是一个和APP一样的产品,但还是对‘她’有更多的期望,希望‘她’能“活得好一点,成长得顺利一点。”
“我觉得虚拟人也应该有道德。”蔡飞龙说,或许将来真的需要构建出整个虚拟人的一套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比如说广告范畴、哪些内容不能碰等等。社会逐渐会给他们赋予一套虚拟人的准则。”
作者:照川,编辑:贝尔,微信公众号:霞光社
本文由 @霞光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白宫版《饥饿游戏》?数一数特朗普这些年炒掉的鱿鱼今天博尔顿被特朗普炒掉了,这已经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第N个辞职/被炒的官员了……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崔娃发推特:猜猜谁是下一个?
John with the wind! Bolton OUT. Who will be the next to go?!
约翰不约了!博尔顿被开了。谁是下一个?
Via Twitter
在这张配图中,每个暗掉的头像,就是一条被特朗普炒掉的鱿鱼。
好像,在“特朗普版消消乐”中剩下的真的不多了……
还记得那些年,那些熟悉的面孔嘛吗?
谁离开了特朗普 *** 和他的掌控?
更新于2019年9月10日
未完待续……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marked by a series of exits by high-ranking officials. Here are the most notable ones:
高级官员的离职可以说是特朗普 *** 的一大特色。下面这些是比较出名的。
Via CNN
让我们按从近到远的顺序整理一下:
国家安全顾问 John Bolton
Trump was irked by reports that he had faced internal pushback from Bolton over his decision to host leaders of the Taliban at Camp David. Trump announced Bolton's departure on Twitter. Bolton immediately disputed Trump's characterization in his own tweet.
有报道称,博尔顿对特朗普在戴维营会见 *** 领导人不满。特朗普这类报道感到厌烦,后在Twitter上宣布解雇博尔顿。 博尔顿立即发推,对特朗普“解雇”的说法提出质疑。
白宫新闻主任、发言人 Sarah Sanders
Sanders leaves her position after a tumultuous tenure as the President's chief spokeswoman in which she largely redefined the position and essentially ended the practice of daily on-camera briefings with the press.
总统首席女发言人离开了,她的任期充满动荡。她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义了这一职位,并取消了白宫与媒体的每日简报。
国防部长 James Mattis
One of the original generals in Trump's Cabinet and inner circle, Mattis resigned in protest to Trump's decision to remove US troops from Syria.
作为特朗普内阁和小圈子的核心成员,国防部长马蒂斯因为 *** 特朗普从叙利亚撤军而辞职。
司法部长 Jeff Sessions
Trump fired Attorney General Jeff Sessions November 7, one day after the midterm elections. Sessions' chief of staff Matthew Whitaker will take over as acting attorney general, the President said.
特朗普于11月7日,中期选举结束后的一天,解雇了司法部杰夫·赛辛斯。总统说,赛辛斯的参谋长马修·惠特克将担任 *** 司法部长。
国务卿 Rex Tillerson
The former Exxon CEO was supposed to be a star in Trump's Cabinet, but he and the President never seemed to be on the same page. Tillerson is reported to have referred to Trump as a "moron" during a meeting. Trump tapped CIA Director Mike Pompeo as the next secretary of state.
这位前埃克森美孚CEO原本应该成为特朗普内阁的明星,但他和总统似乎从来不对付。据报道,蒂勒森在会议期间将特朗普称为“ *** ”。特朗普宣布任命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蓬佩奥为下任国务卿。
白宫首席战略师 Steve Bannon
The President, whose relationship was already souring with Bannon, fired his chief strategist after Bannon was quoted contradicting Trump in American Prospect magazine. Bannon returned to his role as executive chairman of Breitbart News, but lost that position shortly after his incendiary comments about the Trump White House were revealed in Michael Wolff's book 'Fire and Fury.'
白宫首席战略师史蒂夫·班农在接受《美国展望》杂志采访时发表了与特朗普向左的看法,两人产生矛盾。离开白宫后班农回到Breitbart News 担任执行主席。但因班农对特朗普及其家人的一些煽动性言论,被麦克·沃尔夫的新书《火与怒》曝光,班农辞去 了Breitbart News 网站的职务。
联邦调查局局长 James Come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ttributed Comey's di *** issal to his handl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into Democratic nominee Hillary Clinton's email server, but Democrats ridiculed that notion, raising parallels to Watergate-era firings and suggesting Comey was getting too close to the White House with the Russia probe.
特朗普 *** 把科米被解雇的原因,归咎于他对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的调查处理不当。但民主党人不认同这一说法,把他与水门事件时代的解雇相提并论,并暗示科米是因为过多插手“通俄门”遭解雇。
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 Michael Flynn
Forced to resign amid claims he misled the administration over his communications with Russia during the transition. In early December 2017, Flynn pleaded guilty to lying to the FBI.
因为被指在 *** 过渡期间隐瞒与俄罗斯的沟通,被迫辞职。2017年12月初,弗林承认向FBI撒谎。
Via CNN
真的是铁打的特朗普,流水的兵……
这场白宫版《饥饿游戏》,下一个出局的会是谁?
图文:CNN,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