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的重庆展区,德庄火锅带来了传说中的“天下之一大火锅”。
明天(11月6日),就要正式“开锅”了!开锅后,每天将提供200份免费试吃体验机会。
5日中午,周到君看到,位于国家会展中心北广场的重庆“天下之一大火锅”已是热气腾腾。
还是经典的鸳鸯锅,一边是白色的骨汤锅,另一边则是看上去就 *** 辣的红油火锅。↓
为何能称为“天下之一大火锅”?这口大锅直径为10米,高度为1.06米,重13吨,拥有外沿由56个鼎状小锅组成环形圈,象征着我国56个民族的团结祥和,中央的城市剪影装饰展示山城美景。
上面则是凤舞九天的红色装置,外沿锅体四周用黄铜为主要材料,使用浮雕工艺技术。
红锅里投放了十多斤红辣椒,一把一把青葱在白锅内漂浮着。
锅内升起的热气,刚好与重庆的雾都之称契合,呈现出一个浓缩的重庆。
锅虽大,但锅中央的城市剪影装饰也不禁让人担心,煮过以后吃是不是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放心,雾气腾腾的大锅仅作展示用,待火锅正式“开锅”后,试吃者则是围绕大火锅外圈的56个试吃位进行品尝。
■大锅外圈的圆形空位,会放上小锅,届时提供给试吃者品尝。
火锅配菜特别准备了德庄更具特色的德庄毛肚、嫩牛肉、虾丸等菜品。
60米巨幅手绘《重庆火锅图鉴》,一图读懂重庆火锅的前世今生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一幅长达60米的手绘《重庆火锅图鉴》走红,吸引市民驻足欣赏。
据了解,这幅巨幅长图从重庆的火锅文化、火锅的独特技艺和发展趋势。
早在西晋《蜀都赋》中,就已经有火锅的记载。
几千年来,随着器皿、技艺、食材和文化的流转,火锅也不断演变成中国特色的美食。
而山城重庆,更是开创了麻辣火锅的先河。
是中国麻辣火锅独一无二的原产地和输出地。
清末民初,是重庆毛肚火锅的发端。
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一大批有特点、有口碑、有影响力的重庆火锅品牌涌现,重庆火锅也开始了全国的扩张。
重庆火锅底料也被评为“巴渝十二品”之首,重庆火锅也开始了全面的崛起……
不到重庆,不懂火锅。
在重庆,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拿来烫火锅的。
在重庆,也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三五好友吃着火锅叙叙旧,可谓快乐的标配。
重庆两张最靓丽的名片:火锅与美女重庆两江相傍,长年多雾,因而取名雾都。因抗战时期为陪都而闻名中外,现又因梦幻磨都而名扬四海。重庆有很多让人回味和向往的地方,但最靓丽、最公认的两张名片,还是重庆的火锅与重庆的美女。
2016年张一白执导,邓超主演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再一次展现出重庆的惊艳、魔幻、安逸、温?、风情,给火热的重庆增添了一把火,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只为在重庆的街头走走看看,感受山城的美丽,欣赏重庆最迷人的夜景。
重庆火锅以麻辣冠绝天下,麻的让人颤抖,辣得让人舒畅,外地朋友来渝,招待一吨地道的重庆火锅,在举杯交错中,尽现重庆人性格的耿直豪爽,痛快淋漓。重庆火锅知名品牌众多,德庄火锅、秦妈火锅、朝天门火锅、白乐天火锅、周师兄火锅、孔亮火锅、王钢钵火锅、九宫格火锅等数不胜数,还有很多自创各具特色的重庆地道风味火锅,一定让你食欲大开,开怀而来,满意而归。
重庆美女更是以肤白貌美、数量众多扬名天下。知名散打评书家李伯清曾经在其段子中讲到:“要打望(意为观看)到重庆解放碑,三步一个林青霞,五步一个张曼玉”,虽有些夸张,但也可见重庆美女数量之多。重庆妹子性格犹如重庆火锅,又麻又辣,性格直率,敢爱敢恨,爱憎分明,漂亮又可爱。
若是你未来过重庆,那一定找时间来重庆转转,相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行千里,致广大,这就是重庆,这就是雾都。
陈晓卿监制的火锅纪录片,重庆火锅的起源,原来是毛肚等了这么多年,陈晓卿团队终于出火锅纪录片了——《沸腾吧火锅》
片子是在2月份上线的,原本是想趁着新春佳节,带动一下美食话题的热度,就像2018年的《风味人间》所引发的衍生美食节目也曾在春节期间引起广泛关注一样。
奈何2020年意外太多,宅家抗疫的群众,连接触美食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过没有机会接触美食,反而使得大家对美食的渴望变得更盛,所以《沸腾吧火锅》依然很有热度。
在播放平台上,本片的单集点击量就超过3000多万,相当于一部热播剧的播放量了。
先简单介绍一下团队。
陈晓卿的大名相信已经无人不晓了,现象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火遍大江南北,播得最热的时候,其收视率与 *** 点播率均超过了同档期的电视剧。
2018年的《风味人间》更是总播放量超过了10亿,豆瓣评分高达9.0。
总之陈晓卿就是国内美食纪录片领域的金字招牌,他以一己之力创造出了一个美食IP,带出了一个做美食纪录片的专业团队。
所以做完了那么多美食纪录片之后,这个团队又把视线瞄准了火锅。
火锅是中国更大名鼎鼎的标志性美食之一,如今我们关于烧烤、夜宵、早餐、小吃的美食纪录片都有了,可不能少了火锅这一个。
《沸腾吧火锅》是由陈晓卿监制的,总导演则由团队里的火锅爱好者曲楠担任。
曲楠认为,火锅是极富烟火气和地域特色的美食,它代表着中国人对热闹的喜欢,以及对团聚的向往。
所以拍《沸腾吧火锅》,她做了很多实地调研,深入造访全国多个省份,最后从调研的超50种火锅中,选出了10种重点拍摄。
从成片来看,《沸腾吧火锅》拍的不仅是火锅,还有火锅人。
片子一集讲一种火锅,且每集都有一到两个火锅人被重点介绍。
比如之一集的潮汕牛肉火锅:
这集的重点人物是陈树创,他是一间牛肉店的老板:
听起来好像跟火锅没什么关系,但这就是汕头牛肉火锅店的经典格局,一楼卖牛肉,二楼吃火锅。
牛肉店的老板,既要卖牛肉,同时还要给二楼的食客上菜。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牛肉够及时和新鲜,满足潮汕人对原味的极致追求。
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牛肉必须是在屠宰后4小时内完成分解的,纹理分明,切出来的肉口感也顺滑。
这种挂在钉子上肌肉还在抖动的场面,估计也只有在潮汕火锅店能看到了:
而且一头5、600斤的牛身上,能够用来涮火锅的部分不超过三分之一。
食客们来点单的时候,不会笼统地点一盘牛肉,而是直接告诉老板,要切牛的哪一部分。
部位不同,煮出来的成色都是不一样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潮汕人对牛身体构造的了解,恐怕要数全国之一。
除了介绍牛肉,之一集里还重点介绍了牛肉丸的形成过程。
使用重3斤的锤刀,在不间断的40分钟内,反复捶打牛肉超过3000次:
这是一个纯手工的过程,专业的手工艺人,每颗肉丸都要过手他们才安心。
肉糜打完后揉成团下温水:
牛肉丸也就成了。
不添加多余的化工原料,货真价实的整颗肉糜,这样打出来的牛肉丸,才配得上潮汕牛肉火锅。
第二集讲的是无辣不欢的重庆火锅:
谁能想到,重庆火锅的起源,原来是毛肚火锅。
旧时,重庆人发现了用最简单的烫煮方式,就可以从内脏食物中获取更多的更多的热量和浓厚的风味,所以他们开启了烫内脏之旅。
先让毛肚过冰水,再放到热辣的火锅中涮煮,这样烫出来的毛肚,才够脆。
不过食材还不是最关键的,重庆火锅的这一集,重点呈现了重庆人为吃辣所做出了多少努力。
其中石柱红就是重庆人为火锅找到的好材料:
这种辣椒的辣度可以达到四点五万史高维尔,也就是说需要4.5万倍的水,才能完全稀释它的辣味。
将之晾晒、翻炒、过油……最后成为重庆红锅的重要一部分。
九宫格就是重庆人发明的:
温度稍低的十字格,适合需要长时间涮煮的老肉片、肥肠、牛肉等,80到90度的水温,可以保证食材内外都被均匀煮熟。
温度更高的中心格,则适合用来烫毛肚、鸭肠之类的脆爽食材。
分区管理,既可以保证肉不被煮老,还能避免串味。
除了食物,《沸腾吧火锅》也有一些人文内容的展现。
比如陈树创切肉的这两把刀:
惊人的是,这两把刀原本是一样大的,是因为陈树创切了十几年肉,才把大刀切成了小刀。
为了保证客户吃到新鲜的牛肉,他每天6点就要起床来店里,接收一头刚屠宰完的牛,然后在相应时间内把肉片切出来。
这种工作陈树创一年要做300多天,只有过年那两天能休息一下,当被问到累不累、值不值得的时候,陈树创答不上来,只是笑着说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开心了。
重庆火锅店的老板和老板娘也是,老板娘负责掌控大局,老板就时刻站在店里盯火:
放进哪个食材了,火候怎么样,老板都要亲自去调整,生怕顾客吃到的不是最嫩的肉。
在这些火锅人的身上,吃火锅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哪个细节没把握好,他们都浑身不舒服。
日复一日地操心,乐此不疲。
《沸腾吧火锅》也用了一些象征性的镜头来呈现火锅人的精神,比如打牛肉丸的这段:
这个镜头是在致敬《一代宗师》,图中的小伙是子承父业,如今他打肉丸,老父亲坐在身后喝茶,一种朴实的传承感就体现出来了。
但是总的来说,《沸腾吧火锅》还不够优秀。
片子整体来看还是仓促了些,一集只有13分钟,篇幅不足以讲好一个火锅品类。
许多内容都浮于表面,比如就潮汕牛肉火锅来说,潮汕人为何喜欢牛肉、火锅的来源、与沙茶酱的搭配理念、潮汕人的味蕾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点。
每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潮汕为何诞生了清汤又鲜美的牛肉火锅,而不是爆辣 *** 的红锅,这都是可以去挖掘和思考的。
《沸腾吧火锅》深度和广度都做得不够,体现在片子上,就是文案显得贫乏,人物采访也偶显生硬。
所以抱着对陈晓卿的期待去看此片的人估计要有点失望了,毕竟此片虽然出自陈晓卿团队,但却不是陈晓卿亲自掌镜导演的。
但如果只是想单纯看看火锅解馋的,《沸腾吧火锅》还是可以的,短小精干,追起来也容易。
而且片子画面质感在线,除了潮汕火锅、重庆火锅、东北酸菜白肉火锅、云南野生菌火锅、北京铜锅涮肉这些常见的类型。
后面还会有贵州牛瘪火锅、四川高县土火锅、海南糟粕醋火锅等冷门小众的类型,其中海南糟粕醋火锅还一度引起网友热议,也是长见识了。
所以火锅迷们,得备好零食再追剧了。
文/老王
“渝你有关”市井火锅品牌设计,够重庆至力品牌包装设计|原创编辑
渝是重庆的简称,在众多省会或直辖市的简称中,重庆的简称还挺有识别度。
一个“渝”字包含了重庆特色、风土人情…“渝你有关”市井火锅品牌设计,够重庆!
渝你有关
提到重庆就想到市井、火锅…
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主打重庆火锅的品牌VI设计,
将市井与火锅结合,
市井给人温馨热闹的感觉,
与火锅给人的感觉相同。
丰富的色彩、元素,
堆砌出市井的热闹气氛。
并将火锅食材插画置入其中,
丰富新鲜的食材让火锅餐饮属性更加鲜明。
还增加视觉冲击力超强的IP形象,
整个画面让火锅看上去更诱人。
将“市井火锅”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的人很过瘾,
特别吸引对颜值要求颇高的年轻人。
物料延伸设计的形式和画面,
也非常丰富新颖、趣味十足!
▽优惠券
▽品牌海报
▽饮料包装
▽VIP卡
▽餐具
▽名片
▽纸巾盒
▽外卖盒
▽筷套
via筱姚鹿
朋友三两打堆堆,总是离不开火锅,不管张三想吃川菜,李四想吃串串,最后都是围着火锅嗷嗷待哺,说到底重庆人吃火锅,不仅仅是图个味道,更多的是情怀和习惯!
情怀吧,道不明说不清,火锅吃得多了自然就能明白。多少有情怀的火锅店不是藏在这个巷子里,就是那个居民楼里,最近时代天街也开了一家超有情怀的火锅店,从环境到味道,都有一种熟悉而亲切的feel~
远远地闻到火锅的香味,不开玩笑,这就是重庆的味道,香而不腻,辣而不燥!锅底上桌没有花里胡哨,所有的食材简单到一目了然,辣椒花椒牛油...当香气飘在桌中央,说话的人也不开腔了,烫毛肚的烫毛肚,倒菜的倒菜。
进店必点的耙卤系列,鸡脚、肥肠、蹄花、芋儿等,心急的可以直接吃,满满的卤香味,我倒更喜欢下锅煮一煮后的口感。
鸡脚和蹄花是一挂,煮一煮,口感耙糯到极致,黏黏的胶质感哪个女娃儿能够拒绝得了,卤料和火锅的香气相互碰撞,一桌人谁不高呼“哇塞”!
卤芋儿真的有点东西,比吃肉还要香,口感绵密黏糊,咸辣味儿正好,不过好虽好,也别吃太多,饱腹感太强了,毕竟还要留些空间给其他菜。
川渝地区没人能拒绝腊味,腊香肠、腊肉、腊排骨...他们家有一个腊味的系列,烫火锅太巴适了,有一种过年的既视感。
肥瘦相间的腊香肠,一煮就滋滋冒油,咬一口直接香迷糊了。腊肘片、腊香坐墩肉...拈起一大片下锅烫一烫,吃进嘴里满满当当的一嘴肉,又香又满足,淡淡的烟熏味儿太真实了。
像毛肚鸭肠这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品质好味道自然不差。他们家招牌爆珠鱼豆花、秘制藤椒牛舌都做得很有特色,别的火锅店没见过,味道也是很多惊喜。
他们不仅火锅做得好,我觉得甜品也相当奈斯。老式饭盒盛着酸奶绵绵冰和奶油,有草莓味、芒果味还有青提的,冰冰凉凉绵绵密密的,解热解辣是一绝。
再也没有比暴打柠檬更适合重庆的夏日甜水了,如果有那就是暴打生椰、暴打陈皮...满满的都是料,口感清爽不甜腻,跟火锅组个CP,我直接锁死。
其实一顿火锅吃完,我更大的感觉就是它不是在贩卖情怀,我觉得它本身就有情怀,门口隔起来的小坝子,竹子编的椅子,矮矮的大圆桌,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坐在大院坝里吃火锅的既视感,赶上大人心情好还能把跑腿买东西剩的钱给我。锅里的腊肉香肠,各种大肉小菜,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才有的规格。
火锅里继续翻滚着麻辣,毛肚鸭肠一片接着一片,摆着龙门阵,吹着不着边际的牛,吃一把热火朝天,说到底,重庆人为啥爱吃火锅,很简单,来李言言大院火锅吃两顿,喝几次酒,就什么都懂了!
地址:医学院路龙湖时代中心11栋升降梯旁 李言言大院火锅
重庆人吃火锅的姿势,你真的学不会提到重庆,必少不了火锅。作为中国火锅江湖的热血门派,重庆火锅 *** 爽口,一涮一烫间,酣畅豪迈。
但可能少有人知,重庆火锅除了麻辣鲜香,还有一种“无处不火锅”的潇洒。在重庆,你可以在公园、绿化带、防空洞、游船、钢铁大桥、马路牙子等脑洞大开的地方,发现正在吃火锅的人。
重庆渝中区临江路,人们在吃火锅
今天我们就跟随2021「美食与爱」小米手机故事摄影大赛的评委,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奖摄影师刘嵩的镜头,一起前往重庆,观察重庆人吃火锅的趣味“万象”。
注:本篇文章所有图片,均由小米11 Ultra 拍摄
北方人火锅中的鸳鸯锅,通常是辣与不辣各占半壁江山。但在重庆,不少火锅店只卖红油麻辣锅底,对鸳鸯锅最后的退让通常是下图这样,热辣红汤包围着一小圈清汤。
重庆特色「鸳鸯火锅」
重庆火锅的热辣,常让食客吃得大汗淋漓,但当喜爱的荤素肉菜浸入沸腾的红汤,再搭配地道的油碟,一口吃下去只剩爽快。
刚刚上桌的重庆火锅菜品
而火锅的灵魂,莫过于一份优秀的火锅底料。不同于四川锅底首选清油,重庆的火锅底料则主选动物油,讲究“六分牛油四分水,姜、蒜、花椒和海椒”。
重庆渝中区洪崖洞,火锅底料
重庆江北区,铁锅里的重庆火锅底料
牛油油质厚重,凉时呈蜡状,煮开后很快就能闻到辣与麻交相混杂的浓郁香气,虽还未入口,辣味已从鼻腔钻入口腔。
火锅底料
重庆火锅食材的选择,通常不拘一格。毛肚、鸭肠少不了,“七上八下”后收获一口鲜嫩。青笋、莲藕等各式蔬菜或切片或成块,煮得久也能保留食材的本原鲜味。色泽艳丽的新鲜鸭血,更是让人食欲大开。
某重庆火锅店食材
在重庆,吃火锅是不分季节也不分节日的,更不分地点。重庆人民吃火锅的足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重庆人民不能吃的地方。
重庆渝中区洪崖洞,人们在风景画下吃火锅
作为江水环绕的城市,重庆火锅,最初就起源于江上。如今,江边也是夜晚吃火锅的好地方。夜幕下,人们在江边围坐在一起,伴随火锅的沸腾声和江流的潺潺交汇声,让吃火锅更别具风味。
重庆九龙坡区长江边,人们在江滩边吃火锅
重庆渝中区洪崖洞景区,人们在嘉陵江边赏夜景、吃火锅
当天台遇上火锅,为山城重庆更添一番诗意。入夜,繁星、明月出没,伴随火锅红汤的翻滚和热气升起,重庆人的火热浪漫就此打开。
重庆渝中区,在楼顶天台吃火锅的人
重庆南岸区南山,在露天平台上吃火锅的人
当然,富有江湖气息的重庆火锅也能兼具艺术气息。在古色古香的戏台旁,在热闹的舞火龙表演前,人们边欣赏艺术,边涮火锅。
重庆江北观音桥,在戏台边吃火锅的人
重庆南岸区南山,人们一边观赏舞火龙表演,一边吃火锅
重庆火锅店里,人们边吃火锅边观看川剧变脸表演
重庆人还把火锅开进了公园、树林、凉亭里,人们在风景优美的景色里,习习凉风拂面,体会着视觉与美味享受的双重融合,可谓释放生活疲惫的幸事一桩。
重庆南岸区南山,在树下吃火锅的人们
重庆江北区陶然大观园,人们在亭子里吃火锅
重庆南岸区南山,在树林里吃火锅的人们
重庆南岸区南山,人们在亭子里吃火锅,还能望望不远处的“人造月亮”
重庆也是知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夏季十分炎热。水边附近吃火锅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一种特色,伴着凉爽的水汽,虽唇间火热,但身体凉爽惬意,是夏季吃火锅降温解暑的利器。
重庆南岸区南山,在荷塘边吃火锅的人们
重庆江北区陶然大观园,在水池边吃火锅的人们
重庆江北区观音桥,火锅店里水气弥漫
无论室内还是室外,重庆人吃火锅的想象力总是无穷的。比如提到车展,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即将发布的新车。但对重庆人而言,车展与火锅皆不可辜负。
重庆南岸区,人们在汽车店大厅中央吃火锅
而对于之一次去重庆旅游的人,有一个重要打卡地——“防空洞”火锅店。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重庆存有大量的防空洞,重庆人利用防空洞建起了别有洞天的火锅店。
重庆渝中区上清寺中山三路,在防空洞内吃火锅的人们
重庆好吃的火锅店既有活跃在高堂的,也有不少藏在市井街巷。重庆人对火锅的追求,最重要的也许不是环境,他们更在意的是“味道正”。
重庆江北区观音桥九街,在街边吃火锅的人们
重庆渝北区东湖南路,重庆火锅一条街,火锅店多得像街边的小吃店
在重庆,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化解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顿。火锅自带神奇的治愈和粘合力,让人们在沸腾的汤锅前分享美食,交流感受,获得答案。
一锅汤,一桌爱。对于重庆人而言,也许吃火锅最重要的并不是在哪儿吃,而是跟谁吃。美食连接的不只有味蕾,还有“爱”。
你记忆深处有哪些难忘的美食故事呢?欢迎来参赛 “美食与爱”小米手机故事摄影大赛,用影像记录你的美食故事,赢现金大奖!
进入链接即刻参赛:https://s1.mi.com/m/partner/2021/0901cel/
图虫静物摄影:重庆火锅摄影:婚礼摄影师广柑
《山城棒棒军》带火的重庆火锅,与码头文化无关,兴起于南山马帮火锅成为了一张闻名世界的重庆名片,截至目前重庆的火锅店已经超过了30000家,甚至在重庆的南山上,还专门打造了火锅一条街,规模多达几十家火锅店,可同时容纳数千人用餐。
这样的火锅一条街在全国都是独一份的,因此非常受欢迎,再加上南山优秀的自然环境和山水风光,使得南山火锅一条街闻名全国。
说起南山火锅一条街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到王文军了,作为巴倒烫火锅的创始人,王文军对于火锅诞生于码头的说法一直持有质疑。他认为重庆火锅发源于陆地,与马帮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为此研究起了重庆马帮历史。
重庆南山的黄桷古道,在过去是渝黔两地运送货物的必经之路,与云南的茶马古道相连。因此,许多马帮都会选择在这里歇脚,用一锅热腾腾的火锅消除了疲劳。
在王文军看来,位于南山的黄桷垭老厂,就是当初马帮聚集的驿站,“巴倒烫火锅”也是在这里诞生的,陆派火锅的起源终于得到了证实。
经过多方面的筹备和宣传,陆派火锅也渐渐得到了一些大众的认可,并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陆派火锅品牌,最终在王文军的带领下,形成了南山火锅一条街。
巴倒烫火锅作为陆派火锅的代表,在王文军的带领下,将马帮文化进行到底,把整个火锅店建成了一个驿站,屹立在南山的半山腰上,藏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之间,遗世而独立。
为了给食客带来更真实的感受,巴倒烫火锅还将马灯、马鞍等马帮配饰置于店铺内部,只为将马帮文化传递给食客。
在巴倒烫火锅,餐桌大多数都是位于户外的,可以远眺整个渝中半岛,每当华灯初上,绚丽夺目的夜景总是那么迷人,令人陶醉。
还记得90年代的重庆,一部方言喜剧《山城棒棒军》让巴倒烫火锅一炮而红,成为了当时的“网红店”,如今,许多明星来重庆旅游都会选择来这里打卡,不少电视作品也在这里拍摄取景。
巴倒烫火锅的特色就是他们家的菜品,因为是陆派火锅,所以和街头火锅和网红火锅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菜品上保证了品质,摆盘绝不浮夸,价格比较适中,性价也比较高。
他们家的毛肚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品质价格也不同,一般来说选择58元一份的毛肚就可以了,遵循七上八下的原则,吃起来口感差不了多少。
当然,像鲜鸭血、陆派腰片这一类重庆火锅的必点菜,巴倒烫火锅的品质也是中规中矩的,同时还引进了当下流行的吊龙牛肉、虾滑等食材,给食客带来了更完善的体验。
除此之外,巴倒烫火锅也有自己的特色,就是他们家的干油碟,味道相当巴适,辣得本地人都受不了,但又舍不得放下筷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试试。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都认为巴倒烫的“巴”是巴蜀的意思,其实巴倒烫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巴倒”是重庆方言里的词汇,意思是贴着、粘着,“烫”在重庆方言里指的是戏弄、招惹。
所以巴倒烫的意思就是追着戏弄人、不依不挠的意思,而“烫”恰好和烫火锅对应了起来,因此将巴倒烫和火锅结合,显得生动有趣,因此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的巴倒烫火锅,并非只是单纯的火锅店,它更像是一个休闲山庄,在这里可以享受重庆的山水美景,品味重庆的火锅美食,别有一番韵味。
你们都吃过巴倒烫火锅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从6张桌子到200亩火锅公园,重庆火锅也可以很雅致来源: 红餐网
作者: 红餐访谈小组
都说重庆江湖气重,很多人到重庆吃火锅也都喜欢找苍蝇馆子,但这只是多面重庆的一面。
曾做了8年小学老师的李春艳,就在南山上,从6张桌子开始,通过近二十年时间,建起了占地200余亩鲜龙井“火锅公园”,并将引入介绍重庆文化的实景演艺。
《洪波高端访谈》周刊
栏目策划/主持 :陈洪波(红餐网创始人)
外地游客所知的重庆南山,可能是眺望渝中半岛的观景点;对人文历史爱好者而言,这里有重庆为陪都时兴建的各类消夏建筑,蒋介石的云岫楼,宋美龄的松厅,马歇尔的草亭,美国顾问团住宿的莲青楼……;而对现在很多重庆人来说,这里藏着不少美食,特别是闷热的夏天,到山上就餐,既比山下城区舒适,又能观景。
而南山黄桷垭,相对于拥有街道、大中学校、商业中心的南山其他地方,这里保存着昔日“农村”的样貌。可谓城市中的郊野公园。
就在这里,坐落着一家以“荷塘月色”闻名,占地200余亩,拥有600余张桌子的火锅公园——鲜龙井。
李春艳谈鲜龙井的情景?式火锅公园(点击链接可观看视频)
1
爱吃火锅,
小学老师开起了火锅店
李春艳的家就在重庆南山黄桷垭,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个小学老师,但8年后李春艳感受到了来自自己嗓子的 *** ,用嗓过度一直困扰着她。她开始萌生退意。
李春艳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女孩,吃着火锅长大,小时候办家家酒玩的都是做火锅,火锅于她而言已经不仅是种吃食,更有着深层的情感,“其实在我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开个火锅店”,相比于顺应父母的心意,做个工作稳定、适合女孩的老师,她更希望有家自己的火锅店。
正巧这时有个朋友愿意和她合伙,李春艳真正开始将梦想付诸现实。找门面、找炒料师傅、找服务员……2002年,在老家黄桷垭,李春艳的火锅店开张了,借黄桷垭一口老水井的名字,取名龙井鲜(后因商标注册原因定名鲜龙井),仅有6张桌子。她也不顾父母反对,正式辞掉了教师的工作,当起了火锅店的专职老板娘。
然而现实终究不是小女孩幼年的家家酒,前几个月,虽然有朋友、周围邻居帮衬,但生意一直不好,合伙的朋友也选择了止损退出。
李春艳却不甘心,四处取经。全重庆去找好吃的火锅,一家家店地试,去拜访很多火锅店的老板。“以前吃火锅只会觉得,哎呀,这个好好吃。但怎么好吃,为什么好吃,是不会去细想的。”当一个吃货变为火锅店老板,却能更快领悟各种原料之间的搭配,“这时候我才知道为什么有些火锅吃到后面会发苦,就是花椒没用好。”在尝试很多种花椒后,李春艳最终选定了茂汶椒,“虽然它长得没有大红袍好看,但它久煮不会发苦”。
之后李春艳又带着炒料师傅,一点点去试辣椒,哪些辣椒增香,哪些提色,哪些增辣,李春艳都门儿清,“当我们试到最后成型的口味,顾客就说,对,就是这个味!”李春艳也终于从一个火锅迷,成了一个合格的火锅老板。
除了底料,李春艳也进一步保证菜品的新鲜,“那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很多山下的客人愿意到南山上来,就为了吃个新鲜”,因为南山上农户较多,李春艳都选择每天到农家收菜,保证菜品的原生态。鲜龙井的生意也开始逐渐火爆。
而鲜龙井的真正火爆是2003年非典之后。因为鲜龙井本就在南山上,空气好,而且门店外有一个空地,再外面就是荷塘,客人都喜欢让服务员把桌子搬到外面去吃,“他觉得在户外就不是密闭的空间,一是非典的影响小,二是那种感觉特别好。”
非典之后,很多重庆人都知道,南山上有个好吃的火锅,风景也很好。“那个时候味道好,真的是天然的营销,顾客带顾客”,当生意好起来,鲜龙井的桌子不够了,“我们就加一张两张地加,后来等我反应过来,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张桌子了,有时候还要等位。”
2
洞察顾客需求,
一步步扩建出200余亩火锅公园
就这样,李春艳也过了几年相对“悠闲”的日子。直到2008年。
“那时我们周边起来了几家火锅,客人就有一点流失了”,鲜龙井作为南山上的老店,有些招架不住。
“餐饮我知道,一旦下滑下去,再起来就很难”,这时的李春艳真实地感受到了后面有人追赶的危机,“那时候我们才知道,什么叫用心地来想火锅到底怎么做,而不是把店开出来就行”。
李春艳开始分析,之前为什么客人喜欢来鲜龙井,现在为什么有些客人会选择其他火锅店。李春艳的答案是,“一个餐厅你要有主题,要有特色。”
除了味道、菜品,鲜龙井更大的特色,就是那块荷塘。山下的客人在私家车尚不普及的时候,不惜打车、坐公交到南山上来吃火锅,除了味道,就是环境。“客人来最喜欢的就是荷塘边的桌子”,常有客人打 *** 来,就为订一个荷塘边的景观位。
危机之时,李春艳才想明白,就应该把这个点做深、做透。“我们就把荷塘作为特色、亮点来扩大。”除了自家门前的空地,李春艳又租下了周围几家农户的禾田,只在禾田周围加上了长廊、桌子,尽可能地保留了原生状态。
扩建后的鲜龙井,不再是“南山上有家火锅”,而是有“荷塘月色”的那家火锅,生意又逐渐好起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已经学会去思考怎样经营好火锅的李春艳觉得,不行,让客人大老远跑一趟,就吃个火锅,怎么都有点意犹未尽,“好不容易上一趟山,就吃个火锅,吃完就走,这个价值会打折扣。”
于是李春艳开始了鲜龙井的再次拓展,这次不是简单地拓展空间,而是拓展娱乐活动。
麻将、纸牌等必不可少,塘边钓鱼也是多备几根钓竿的事。同时由于鲜龙井的环境很好,不少顾客到这儿是家庭聚会,所以李春艳在场地中又设置了儿童娱乐设施,“后来好多客人都说,到这儿不像是来吃饭的,像是来逛公园的。”
后来她又发现鲜龙井会接待不少公司聚餐,便专门搭建了水榭、舞台,晚上还可以燃起篝火,这让很多公司将一些会议、大型活动从星级酒店,搬到了鲜龙井。就在我们采访前一天,鲜龙井刚服务完福特的千人火锅宴,同时也是福特锐际的新车发布会。
就这样不断洞察顾客需求,鲜龙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就餐、娱乐一体,占地200余亩,拥有600余桌,可同时容纳4000多人就餐的火锅公园,也吸引了《极限挑战》等多档综艺在这里取景拍摄。
鲜龙井引领了南山情景式火锅店的风潮,周边陆续开张了不少规模不小的火锅店,形成了南山火锅一条街,2018年更是开始打造“火锅小镇”。
3
火锅不仅可以江湖气,也可以很文雅
看上去,能把火锅店从6张桌子做到如今的规模,非常牛掰,但这也正是李春艳焦虑的更大来源。“这地方,我们改建出了200多亩,光是固定员工就有200多个,如果我这儿出问题了,这片地、这些员工,怎么办?”
由于没有拓展太多连锁,很多加盟店都属于弱管控,每年单店的管理费也不过几万元,鲜龙井的主要营收,还是在于这200余亩的火锅公园。
这些年火锅在全国成为了热门,高居餐饮品类收入榜首,但连锁化、营销化的发展模式,对手的强势、不少老火锅品牌的下滑,都带给李春艳巨大的危机感,“营销可能是我们这些有些年头的火锅店普遍的弱势”。
但之后李春艳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天下这么多火锅,不是只有连锁才走得远,不是用网红手法才叫营销,自己的特色,不就是这片优美环境中的好味道吗?那就再去加深这种感觉。
可能不少人会奇怪,为什么充满江湖气的火锅,会搭配“荷塘月色”?其中缘由之一,是李春艳非常喜欢园林景观,喜欢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但更重要的是,她希望改变一些食客对重庆的刻板印象。
“大家对重庆的印象,就是很江湖气,而重庆火锅一定要巷子里没有装修、很破旧的小店才正宗、才地道。我觉得火锅虽然市井,但它也可以做得比较有品味。我就想让重庆火锅能有一个提升。”
重庆火锅的市井,来源于火锅码头工吃食的起源,但重庆火锅发展到今天,已是中国最重要的餐食之一,在脏乱的街巷,人们翘着脚坐着,打着光背、汗流浃背地捞火锅,不应该是重庆火锅唯一的一面,重庆火锅也能吃得文雅。“所以我们除了保持它地道的味道,就在环境方面下功夫。”
2018年前后,鲜龙井开始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连锁门店,“我们的店一定是要有户外场地的。”由于鲜龙井更大的特点在于情景体验,对场地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注定了没有办法大规模地向外拓展。对此李春艳也早有打算,不管在哪儿开店,一定坚持做好自己的特色,不去胡乱抢市场,条件够就开,不够就不开。
同时,李春艳也希望将重庆文化的厚重,通过重庆火锅,传达给更多人。“我们已经和演艺团队成立公司,专门打造一系列表演,去展现重庆自己的故事。”
重庆已是一座网红城市,但很多外地游客对它的印象主要集中在火锅之都、8D魔幻,对其三为国都、四次筑城等历史,却知之甚少。李春艳希望利用鲜龙井有水、有舞台、有灯光的场地,向更多人展示重庆自己的文化。
4
疫情期间无意搭建起的私域流量
节假日是鲜龙井最忙碌的时候,春节更是如此,但今年因为疫情,一切都变了。
“新冠和非典还不一样,这次太严重,对所有餐饮业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但我们还是靠外卖挽回了一些损失,而且通过外卖和很多顾客建立起的关系也帮我门打开了另一种经营”,李春艳说,鲜龙井大年初二便开始推出外卖,采用预定形式,按午餐、晚餐一次性将菜品送下山,也节省了运输费用。
而且因为疫情期间有外卖业务,顾客会更多地选择鲜龙井就餐,“很多顾客都说,你们过年都做了外卖,食材肯定就不是存货”,疫情期间,鲜龙井不仅靠外卖售出了为春节囤的食材,还为疫后的复工打下了基础。
虽然外卖一个月一百多万的营收,仅是往年同期的20~30%,但原本在“偏远”山上离顾客较远的鲜龙井,却因此和顾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复工后,鲜龙井的演艺事业正式运作起来,正是疫情期间的外卖,让大批顾客加了鲜龙井 *** 的微信,当鲜龙井推出表演、古风拍摄等活动,信息便触达了更多顾客,被“关傻”了的顾客急切地需要鲜龙井这样吃玩结合,还能欣赏美景、表演的地方。
演出仅推出一周,鲜龙井便接到订位 *** ,要求预定能看到表演的位子。更多原本不知道鲜龙井的顾客,又因为看到朋友圈鲜龙井怡人的景致、边吃火锅边看表演的“福利”,而选择来到鲜龙井就餐。
“疫情虽然让我们有所损失,但疫情 也帮我们打开了一直做得不是很好的线上营销的大门”,李春艳说,无意中,鲜龙井已经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私域流量。
其实在黄桷垭,也有一些成规模的火锅品牌,但多沿山而建,桌与桌之间较难呼应,而鲜龙井占地平坦,利于开展大型活动、表演。
李春艳表示,未来在演艺之外,鲜龙井还将好好利用和顾客建立起的这种亲密关系,更多地打造顾客喜爱的娱乐项目,还会尝试将茶艺、古乐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将鲜龙井打造“文化”的招牌立起来,成为一个重庆的火锅地标。
记者手记
李春艳对火锅可以算是真爱,不仅自己喜欢,也希望所有人都喜欢,就像自己看重的东西,哪怕不值钱,也希望别人是中意的。所以她非常在意客人是不是吃好了,有没有吃舒服,会注意每个食客神情的变化,会积极推荐她认为好吃的菜品,告诉客人这个菜怎么吃才地道。
也正由于这份热爱,她才在向外拓展时,坚持一定要有户外场地,要能展示鲜龙井的特点,也才会想到在鲜龙井加入演艺,去讲述火锅背后的故事,讲述重庆自己的故事。
记者 | 陈漠 编辑 | 黄壁连 视频 | 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