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鱼友大家晚上好!这是今天原生鱼系列最后一篇文章。前面的4篇文章下来,我们对原生鱼基本算是熟悉了。这篇文章我们重点讲下混养的注意事项。由于我们养鱼不单单是一个品种,经常会混养的。无论热带鱼还是冷水鱼,混养都是需要根据鱼的习性和特点来遵循一些原则的。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原生鱼混养,除了一些常规性的混养原则,例如大鱼吃小鱼,这些通用注意事项之外,都还需要注意什么细节。
一、不同流域的鱼尽量不混养
有的原生鱼是在湍急水流中的,有的是在缓和水流,甚至是静水池塘里面的。如果是喜欢急流的鱼,我们需要营造一些水流,可能水泵的功率需要大一些,造出的水流才足够急。而一些喜欢静水的鱼,在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应的,比如斗鱼,它们更多的是喜欢静水。怎么判断一种原生鱼的这种习性呢?除了到原产地看实际的流域情况之外。还可以通过它们的身体来判断,一般在湍急水流中的鱼,身体是流线型或者是纺锤形的,看上去比较苗条,也很灵活,像宽鳍鱲。
二、一些凶猛的鱼,混养密度适当大一些
这一点可能有朋友会问。疯疯人你是不是说错了,应该密度小一些?其实不是,真的对一些比较凶的,密度需要大一些。因为鱼多了,这尾比较凶的鱼,反而不敢那么嘚瑟。因为太多鱼看着了,会无形中给它一些气场的压制。这也是一个圈子、一个氛围的效应。跟我们人类的社交是一个道理,近朱者赤。如果是一条比较凶的,在一群不爱打架的鱼(但是也不能太弱)旁边,其实它也不会太凶,反而会有所收敛。但是前提是不能密度太大,还是要保证供氧量足够的。
三、虾虎鱼一定不能裸缸混养
这第三点是真对虾虎的。因为虾虎鱼在原生鱼里面,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这一个混养注意事项,我们单独拿出来讲。因为虾虎鱼的领地意识是很强的,如果裸缸混养的话,经常领地分配不均。这样就打架非常厉害。所以,如果混养了虾虎的鱼缸,建议更好是有底砂,还有石头,可以给它们挖洞占领领地,减少伤亡。而且,这些东西布置下去之后,虾虎鱼的状态也会好非常多。经常能看到对吼的场景,这是养虾虎鱼的更大乐趣了。
以上就是疯疯人帮大家总结的,关于混养原生鱼的3大注意事项。大家如果准备养原生鱼,或者已经在养了。可以看看是否符合这些注意事项的要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文章对各位朋友都有帮助!我是疯疯人,“养鱼说”的作者,从小喜欢养鱼的孩子。坚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最接地气的养鱼经验。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关注点赞,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欢迎收藏或者转发给身边的朋友。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持续关注!
看老道文章,学老道养鱼,关注养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在饲养观赏鱼的鱼友当中,有很多的奇闻趣事,比如说由于我们个人爱好的不同,大家喜欢饲养的观赏鱼品种也大不相同,有的鱼友喜欢冷水观赏鱼,有的鱼友喜欢热带观赏鱼,有的鱼友喜欢小型鱼的娇巧可爱,有的鱼友喜欢中大型观赏鱼的强健和霸气。
还也有一些有鱼友,比如像养鱼老道这种,是属于博爱型的,只要是看到任何观赏鱼基本上都会喜欢,什么类型的观赏鱼都想养养试试,对于自己没有饲养过的观赏鱼品种,总是在朝思暮想。
还有些鱼友喜欢使用草缸饲养观赏鱼,有的鱼友喜欢裸缸饲养观赏鱼,大家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角度,选择不同的观赏鱼养法和玩法,其实这也很不错。
因此在饲养观赏鱼的各种手法上来看,我们逐渐就区分出了理论派的、实践派的和技术派的,他们的饲养手法各不相同。
一、理论派的向来是说的多做的少
理论派的观赏鱼爱好者,其实并不多,大多数其实局限于很多的新鱼友,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观赏鱼的饲养知识,所以急切的希望能够快速获得有关观赏鱼饲养的一些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包括了观赏鱼的分类、习性、适合水温水质、食物、繁殖、基本疾病防治,还有诸如鱼缸的消毒、养水、各种设施配备等问题。
我们初次饲养观赏鱼,对于这些饲养观赏鱼最为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是要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的。
不过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性,再者,我们做任何事,如果单纯去讲理论知识,基本上是什么事也不会做成功的,除了上述的一些基本理论我们要去有个简单的掌握以外,对于很多的新奇理论,我们也无需去过多在意,因为很多新奇理论只会一时激起别人的兴趣而已,一旦我们把这些理论注入到自己的实践之中,它们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检验。
对于饲养观赏鱼的理论知识,其实翻来覆去就是上述的那些东西,大部分网上的所谓理论知识,其实都是从各种饲养观赏鱼的书本上得到的,真正的能够把饲养观赏鱼的理论少升到专业科学的高度,目前能够做到的人几乎是微乎其微。
因此养鱼老道建议大家,对于饲养观赏鱼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还不如直接去购买比较专业的观赏鱼饲养丛书,其中介绍的相对全面而且我们可以随时查阅。
至于其他的理论知识,一个是因为本身关注这一块的科学家还是比较少的,再一个就是观赏鱼本身它是个活物,牵扯到的各种领域知识太多太多,对于市面上很多五花八门的的饲养观赏鱼理论知识,我们都要对立统一的辩证去看。
对于一些已经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观赏鱼饲养理论,大部分鱼友都是心知肚明的,而其他一些所谓的独树一帜的理论,很多鱼友看到后只是付诸一笑罢了。
我们还是在实际饲养中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来操作的比较多。
二、实践派的做得多,但容易被以往经验误导
很多饲养观赏鱼的鱼友,特别是饲养观赏鱼三五年以上的老鱼友,他们大部分都是实践派的,因为我们现在市面上的观赏鱼品种太多,而且又错综复杂。
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人一套饲养经验,一个人一种治病手法,所以说饲养观赏鱼的经验之谈,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和误差。
同样的经验用在别人身上可能会很好,但是用到我们身上这个东西它就不灵了,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对于这一点也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实践和观察。
不过实践派的鱼友也会经常犯一些致命性的错误,那就是总以自己过往的经验和眼光而自居,不去注重一些新观念的发展,甚至于总是拿着以往的一些固有经验和习惯,用在很多观赏鱼新品种的饲养上,这样也会出现一定的失误或者问题。
麻痹大意也是实践派的观赏鱼爱好者经常会犯的错误。
三、技术派的热衷于折腾和改造
大多数技术派的鱼友,比较热衷于类似于鱼缸的造景、过滤系统的改造、鱼缸以及设备的各种 *** 等问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都很强,就是对于鱼缸的一些硬件技术的研究比较多。
另外还有一种技术派的观赏鱼爱好者,就是它们对于观赏鱼的品相、发色、状态、鱼病治疗的研究比较深入,其实这些研究大多数还是源于我们对于观赏鱼的观察和实践,能够形成理论的东西也不是很多。
我们饲养观赏鱼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把观赏鱼养活很容易,但是能够把它们饲养到更佳的状态和发色,甚至于养到繁殖,这个就比较难了,这就叫做饲养观赏鱼的养功,养功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派。
养鱼老道发现,很多鱼友的动脑、动手能力都要比我强得多,在饲养观赏鱼这个问题上,我其实是最懒得动手的那一个,除了定期换水和喂食以外,对于各种的过滤器 *** 等等,只要有简单的,我就不去想那些复杂的东西,因为感觉太累。
自我感觉,能够把饲养观赏鱼的观察力培养好,我也算得上是最基本的技术派了吧?
四、更好的 *** 就是各种融合
当然了,能够把以上这些问题有机的相结合,那就更好了。
有些鱼友就是上述各种派系的有机结合体,说道理论也能够滔滔不绝,讲起实践也能够身体力行,谈到技术,自己能够说干就干,其实养鱼老道也很佩服这样的鱼友。
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经验,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而实践,动手能力超强,看到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辩证的来对待,本身对于自己饲养的观赏鱼有着良好的观察力和固有习惯,不盲目的相信一些理论,一切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和观察力来检验,这才是真正的观赏鱼饲养高手。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各位鱼友大家好!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让我们轻轻松松养水、快快乐乐养鱼。
同样都是观赏鱼,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有些观赏鱼,只要进入鱼缸内,那就是疯狂的跳缸,感觉就是个神经病,即使有缸盖、隔离网,可能也会跳出来的。
比如说:锦鲤、泥鳅、雷龙、宽鳍鱲之类的,它们都算是跳缸冠军,也包括了那条恐龙鱼。
但是我们又会发现,还有大部分的观赏鱼,根本就不会跳缸,饲养它们也不必加缸盖或者隔离网。
金鱼自不必说,主要是热带观赏鱼
首先来说,金鱼还算是比较文静的,大部分金鱼是不喜欢跳缸的,除非是太过神经质的小鱼,偶尔可能会出现。
锦鲤和草金鱼就不一样了,它们都喜欢跳跃。
在中大型热带鱼中,我们常见的鹦鹉鱼、地图鱼、招财鱼,包括了红尾皇冠、花老虎、三湖慈鲷之类的,基本上都不会跳缸。
南美慈鲷科的,七彩神仙鱼、燕鱼之类的,也很少出现跳缸的现象,除非是过度惊吓,小型鱼慈鲷科的,金波子、阿凡达之类的,也是如此,包括了迷你鹦鹉鱼。
常见的灯科鱼,跳缸的也不多,不管是红绿灯、宝莲灯还是其他很多灯科品种,哪怕是小天使、虎皮鱼、红十字、黑裙、玫瑰扯旗等等。
三种刀鱼都不跳缸
我发现无论是七星刀、魔鬼刀还是反天刀,都不会跳缸,尤其是七星刀的个体也不小了,就饲养在高度40厘米的鱼缸内,它们也不会跳,对于鱼缸的高度把握的很好。
按理说电鳗也不会跳缸,至少目前我没有发现,虽然它是饲养在带有缸盖的底滤鱼缸内,这个可能需要待定。
皇冠三间,别看比较神经质,摄食非常的迅猛,动不动就会惊缸,但是它们不跳缸。
那群水虎鱼,黑斑和胭脂水虎也不跳,虽然同样的有点神经质,不过,黑食水虎如果受到了严重惊吓,表现还是异常强烈,只是没有跳出来罢了。
招财猫、鸭嘴也不会跳缸,清道夫其实也没有发现
我们别看招财猫的个体那么大,动不动就到水面呼吸或者换气,但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招财猫跳缸,以前饲养的招财猫比现在的还要大很多,鱼缸也不高,同样的没有发现跳缸现象。
虎皮鸭嘴也是,虽然个体也不小了,动不动就惊缸,把鱼缸撞得很响,摄食也很凶猛,捕食泥鳅的速度很快,但是它们不跳缸,可能是底栖鱼类的原因?
另外还有清道夫,虽然经常有被饿死的,或者购买时有病没注意,在鱼缸内拜拜了,但是,即使如此,我也没有发现一条清道夫跳缸,所以我们饲养的时候大可以放心。
喜欢跳缸的观赏鱼,总是那些,即使捞回鱼缸去,只要感觉环境不安稳,它们就会再次跳跃,不喜欢跳缸的,即使用渔网赶着它们,它也未必会跳,我们饲养时要注意观察,尤其是裸缸或者草缸饲养,没有缸盖的。
那么,为什么那些观赏鱼一定要跳缸呢?它们傻吗?
估计可能和原产地、基因、习性以及神经质有关,还有一个摄食习惯等,这些原因造就了它们就喜欢跳跃。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为什么有的鱼友使用草缸饲养观赏鱼,从来也不用清理底沙?关注养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今天一位鱼友看到养鱼老道鱼缸里铺设的陶粒,就问我如何去清理鱼缸底沙里的粪便,需要使用什么工具,什么东西能把底沙里的粪便彻底清除?
不好意思,无论是哪个鱼缸,凡是铺设有陶粒的,养鱼老道是从来不去清理底沙里的杂物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根本没必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这是因为草缸本来做具有的很多局限性,它已经明摆着告诉我们了,有些观赏鱼根本不适合在草缸里饲养,所以说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些原则,那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饲养观赏鱼的鱼友们来说,我们不是擅长玩草缸造景的,就像养鱼老道这样,我们手里的这些个所谓的草缸,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草缸,只不过是栽点水草以养鱼为主玩玩罢了,但是只要是以下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注意到了,就根本没有必要去清理缸底。
如果鱼缸的水体过小,只适合饲养小型热带观赏鱼
草缸饲养观赏鱼,大多数都是过滤系统薄弱,因为其中栽种的水草,本身也经不起过大的水流冲击,再说了,如果是铺设的水草泥,鱼缸的过滤原理本来就应该以沉淀为主,过滤为辅。
也即是说,我们可以把鱼缸的水质和底部杂物完全分开来对待,尽量的不去把底部的泥沙搅起,而过滤的主要责任就是滤除鱼缸水体中的细微杂物即可,对于鱼缸底部的杂物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去饲养中大型观赏鱼,或者是能吃能拉的各种冷水鱼,比如说草金、锦鲤、金鱼之类的,这样子我们饲养的各种小型热带鱼,如果说饲养数量不大,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去抽底。
如果鱼缸的水体过大,我们也可以忽略不计底部垃圾
这就像是养鱼老道这个一米五的鱼缸了,虽然饲养的是三湖鱼,其实三湖鱼本来也不应该饲养水草,就这么阴差阳错的被我栽种上了,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也只能采取降低鱼缸过滤器的功率,尽量不搅动鱼缸底部的垃圾。
这样鱼缸里的陶粒就起到了沉淀鱼便的作用,只是陶粒铺设的太少了,但是由于鱼缸的水体较大,我们也可以对于底部沉淀的些许粪便忽略不计。
如果说,随着三湖鱼的逐渐长大,投喂量逐渐加大,鱼缸的水质已经无法保持,我是可以通过水色的变化轻易观察出来的,那么到了那个阶段,我完全可以撤掉底沙,通过加大过滤系统过滤和添加生化滤材的 *** ,来对于整个鱼缸系统做一次较大的改善。
因为那个时候这点底沙已经不足以沉淀的住这些鱼儿的粪便啦,我还要这些底沙有何用处?不如想办法直接撤掉,使用裸缸饲养,把水草还是栽种在花盆里,或者一并撤出都是可以的。
比较温顺的中型观赏鱼
我们比如说七彩或者埃及以及普通的神仙鱼,如果我们想要把它们在草缸里饲养,要么我们可以采取纯沉木饲养并不栽种水草,要么很多鱼友会采用把水草直接绑在沉木上,鱼缸的底部反而采取裸缸饲养。
还有的就是铺设底沙栽种水草饲养,但是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合理的控制饲养密度和投喂量,而且陶粒或者水草泥的厚度绝对不要太薄,否则的话,它们根本无法对于鱼缸里的粪便进行有效的沉淀。
那么这些沉淀之后的杂物是不是需要我们定期清理呢?实际上是没有这个必要的,只要我们鱼缸的水质能够有很好地保证,鱼缸里无法消除的沉淀杂物是完全可以通过水草来逐步消化掉的,只要我们注意到密度和投喂量就没有问题。
最差的招数,才是用洗沙器有事没事的清理一下底沙,这样子做看似对于鱼缸底部的杂物做了一次清理,实际上在清理的过程中是很容易造成鱼缸的水质浑浊的,我们甚至于还不如通过饲养一些工具鱼或者工具螺来进行有效的清理。
为什么有的鱼友整天忙着清理底沙?
那么,为什么有些鱼友整天都在忙着清理底沙?
这首先就是饲养的观赏鱼不对路的问题,比如说我们饲养有锦鲤、金鱼、地图、鹦鹉鱼等观赏鱼,也去铺设大量的底沙或者栽种水草,它们的大量粪便得不到有效的清理,鱼缸的水质很快就会发黄。
再就是鱼缸的底沙我们铺设的不合理,沙粒的个体过大,以至于间隙过大,导致大量粪便总在某一处堆积,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水草种植过密,底沙的坡度设计不合理,鱼缸里有过多的障碍物等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些粪便既不能被水草吸收,也不能被有效滤除,如果常年堆积在一处,底沙就会逐渐的发黑发臭,最终影响到了整个鱼缸的水质。
所以说,水草并不是每个鱼缸里都可以随随便便栽种的,底沙也不是每个鱼缸都可以随便铺设的,并不是说,底沙铺设多了,就能够生成更多的硝化细菌,底沙的表面以下全部是厌氧层,并不适合硝化细菌的生存。
这是与很多因素有关的,有时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那我们整天啥也不用干了,天天拿着个洗沙器,去清理底沙玩吧。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观背青鳉,顾名思义就是观赏背部的,这点有点和锦鲤鱼有些相似,区别在于锦鲤适合大池子饲养,而它一个小池子,小盆子就可以达到饲养条件,目前在国内还是相对一个比较冷门的观赏鱼,有点类似跟水草辣椒榕一样,所以推广不开,毕竟好多灯鱼太美,原生的,价格还便宜,性价比高得多。
观背青鳉的起源:
观背青鳉起源于日本,根据日本方面资料,锦鳉大概出现在日本江户时代,流行大概也是近一二十年之间!
日本观背青鳉鱼繁殖场
目前日本拥有更大的喂养观赏群体,有最成熟的培育技术,并拥有大量高品质种鱼!虽然观背青鳉的产卵量很高,但由于其较高的淘汰率,造成优秀的个体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他们渔场的促销活动
而国内引进不久,认识不多,玩家较少。但是不稳定,返祖倾向明显。一方面由于品相好的观背青鳉比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商家之间相互倾轧,导致观背青鳉的近亲繁殖现象普遍,从而不能将这种具有较强观赏性的鱼类发扬光大。
从观背青鳉的培育思路来看,感觉有点像金鱼的发展历程。可能是日本觉得自己有能力培育出像金鱼一样独特又具有高观赏性的鱼种。目前日本有专门的青鳉培育中心,实际状态可能比国内的好。
日本改良的青鳉到现在也有几百年了。现在观背其实还是不成熟,因基因和遗传的不稳定,很容易出现返祖现象,而日本想仿中国的鲫鱼变金鱼来改良观背,效果却不明显。观背的不稳定性导致它被划为等级制。由品相决定一切。而金鱼便宜的颜色也比观背的一般的强。而很多商家想把观背做大做强,这是一个马拉松。
而观背却又有不同的颜色特征
(观背青蒋的体型分类)
疑问1.这个鱼贵吗?
答:看品种品相,这一点也和锦鲤鱼神之相似,便宜的非常便宜,贵的非常贵。普通的与小型热带鱼差不多,几块钱十几块钱,但玩精品很烧钱。但有机会您不妨尝试一下?
疑问2.观背青鳉鱼的寿命?
答:观背青鳉的寿命一般在2-3年,养功好的最多可达到5年。相比之下,冬季加温繁殖的青鳉寿命要比正常过冬的青鳉寿命短,因为青鳉只要性成熟开始,达到适宜的水温,就会不断繁殖。
它的生存温度是0-40℃,性情温和,群养比较好。观背青鳉有较高的耐盐性跟耐低氧,同时对化学品也比较敏感。
虽然观背青鳉的市场状态带有一些不地道的因素,但整个观赏鱼市场,甚至其他行业,同样带有强烈的商业性。如果只看观背青鳉这种鱼,还是极具入手价值的。这种鱼看起来比较精致,发色之后观赏性很高,而且一些搭配了三两水草的观背,会平添几许淡淡的禅意。这种若有若无的意境,总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饲养案例
这一缸青鳉完全可以裸养,但更好不好用太小的水体。虽然它对于温度、溶氧量甚至酸碱度的要求不高,但小水体容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水体动荡,必然会伤鱼。如果真的喜欢,其实是可以用40-60的缸饲养。当然,一些古法缸养起来更好看,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养密度按照两升水一条鱼的标准就好。
虽然上面一再强调观背青鳉的适应性强,但它毕竟是条鱼,基本的水质维护一定要有,晒水、换水、清洗鱼缸,检测水质等工作还是要按时维护。否则可能导致传说中的“瘦死病”。
总的来说,观背青鳉这种冷水鱼确实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建议喜欢折腾的鱼友多研究一下,培育出精品观背来,既值钱又有成就感。
关于孵化繁殖
喜欢观背的朋友可以淘鱼卵,自己慢慢养。温度维持在25℃或以上,用单独的容器孵化。
新卵差不多半月左右能孵化出来,等小鱼孵化出来,可以加入一些绿水,蛋黄。差不多一周左右时间,可以尝试用碾碎的丰年虾开口。
不过由于个体不同,实际状态也不一样,大部分是两个月左右成体,能活两年上下,也有一些基因或后天环境不足的,只能活一年多一点。
饲养建议
1.要不要底砂?
尽量避免,因为底砂滋生细菌。人工底砂可能还有些有盖物质融入水中。
2.是否需要打氧?
此鱼低耗氧,建议不用打氧。如果密度大,可以打氧,但尽量不要开大。当然希养更好,建议密度:一条成鱼一升水。
3.是否需要过滤
建议尽量不用,此鱼爱静水,晚上青鳉休息时可能被吸。如果一定要用,水流尽量小点。
平时换水建议抽底换水。勿全换水,部分换水,换水量四分之一左右,换水频度看气温而定,自己掂量。
4.是否需要植物?
浮萍啥的尽量不要占用太多水面,否则易缺氧。裸缸养同样很给力。
5.冬季是否要加温?
建议尽量不用,有据说第二年鱼状态不会特别好,随顺自然吧。当然像东北这样的气候,冬季还是要搬进屋里,防止冻成冰块。
6.一定要买贵的鱼吗?
建议根据自己经济能力考虑,喜欢就好。不可过度沉迷。养几条鱼也能体会到乐趣。我个人就养几条更便宜的品系贵妃,感觉也不错。不要攀比,鱼都是好鱼,心态好都能给你带来快乐,心态不好,养再贵的鱼也会烦恼。
7.养青鳉的好处?
不需要像养锦鲤那样考虑特大容器,家里方便饲养,冬季不用加温,甚至不用过滤打氧。鱼卵邮寄方便。
鱼太多可放归自然,这鱼太温和,被食蚊鱼挤压了太多生存空间,可适当壮大队伍。
观背青鳉资料简介
中文学名:观背青鳉
日本名称:わせのメダカ
拉丁学名:medaka
别名:稻田鱼、米鱼
产地分布:起源日本,分布在中国东部、朝鲜西部及日本
适宜水温:15-30°C
体长:3-4cm
分类:鳉科
饲养难度:低
食物:水蚤、绿藻、红虫、线虫
根据体型、体色可以分为很多品种。百度百科描述,2015年出版有一本叫《青鳉大图鉴》的书,上面记录了456种。所以这里基于这个原因跟一些其他炒作因素,就不表述观背的具体品种了。小编也经过大量查阅发现有部分资料记载多达770种多个版本。
观背青鳉日本杂志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很多鱼友喜欢在办公场所或者自家茶几上摆放一个小型的观赏鱼缸,饲养点小型观赏鱼,小型鱼缸有不占用空间、易于搬动、易于清理等优点,但是,这个小鱼缸饲养观赏鱼,同样也会有很多、很多的我们难以处理的缺点。
我们所说的小鱼缸,仅限于40厘米以下的长方形鱼缸或者小方缸,各种异型缸不在此列。
我也早就和大家说了那些异型鱼缸的缺点,根本不太适合饲养观赏鱼,比如说小圆玻璃鱼缸,除非是在夏季里饲养一条斗鱼或者一两条孔雀鱼啥的,或者是饲养极小的一两条草金鱼,即使一周不喂食,它们可能也死不了。
小型鱼缸饲养观赏鱼其实是缺点多多,有点很少的
我们比如说40厘米以下的各种小方缸、长方形鱼缸,首先一点,我们在水温上就极度不好控制,水体越小的,水温变化越大,能够加上加热管的也是极少数,像是玻璃的、不锈钢的加热管,即使是三五十瓦的,放在这个小鱼缸里也是很占空间的,总共水体就没有多大,而其他的高档加热管也未必有这个小鱼缸的型号。
如果是饲养冷水鱼,我还是奉劝各位鱼友算了吧,至少三大冷水鱼,金鱼、草金鱼、锦鲤,都不太适合在这种小鱼缸里饲养,方缸相对来讲还强点,水体还能大点,开口也广阔,长方形的我们就要看高度了,一般的小的标准长方形鱼缸,小于30厘米的,是不适合饲养它们的。
这里我们就看出来问题了,热带鱼水温不好保证,冷水鱼一般的个体饲养不了,这就是这些小鱼缸的鸡肋,所谓的饲养观赏鱼,也只能是相对而言了,在观赏鱼的饲养密度上,我们要减之又减,甚至于不能再减,说句不好听的,接近于20厘米的鱼缸,我们也只能说里面还有条鱼在活着就不错了。
很多的鱼友使用这样的小鱼缸,都是在夏季里养点小斑马、小孔雀罢了,红绿灯几乎养不活,因为一旦水质不好,大换水就死,使用这样小鱼缸养鱼的鱼友,知道去困水的也很少,所以红绿灯在这样的鱼缸里,活下来的概率不大,水体极不稳定。
在盛夏季节,我们也要防止阳光直射和鱼缸里过度缺氧,而到了冬天,水温的恒定就成了大问题。
选择这么材质的鱼缸,可以造景吗?
虽然说大部分真正饲养观赏鱼的鱼友,绝对不会去选择亚克力鱼缸,但如果就是在办公室饲养个小鱼玩玩,亚克力也不是不可以,最起码比较的轻便,但是一旦水质不好就很容易滋生褐藻,再者亚克力在擦拭鱼缸时,很容易出现划痕,还是超白的玻璃鱼缸为好。
对于这样的小鱼缸来说,本身的水体就小,按理说并不太适合过多造景,但这样的小鱼缸我们又加不上多么强大的过滤系统,唯有通过底沙和水草来去除鱼缸里的氨氮等毒素,所以说适当造景不是不可以。
不过,我们一定要给饲养的那几条可怜的小鱼儿,留下来点生存的空间和水体,这个具体事宜无法说得清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鱼缸大小和小鱼儿的饲养密度去自行决定了。
一般的可以选择铺设陶粒或底沙,少量栽种点非常耐活的水草就行,比如水榕类的,这个也要看我们自己的选择了,有些比较标准的鱼缸也可以专门设置成小草缸,以种草为主,养鱼为辅,可惜本人并不擅长那种方式饲养观赏鱼,在此不做探讨。
我们随便走到哪个鱼店里,都能够看到这样的小草缸,可以自行参考设计。
鱼缸过滤如何选择为好?
一般的来说,以养鱼为主的,水草数量不多,不是满缸漂浮落叶的那种,是可以使用到一个小外挂的,这个过滤器在小鱼缸里是过滤效果更好的,而且绝对不会影响到整个小鱼缸的空间,这也是一个优点。
对于以养草为主的,大多数喜欢选用到滤桶,其中规格也有很多,如果我们不懂的,可以网上购买查询,商家都会介绍的非常详细。
但是,如果是过于小的小鱼缸,我们就不要在里面去安装什么水妖精或者反气举了,这些东西太占地方,在这样的小鱼缸里几乎是有益无害的,鱼缸越小它们越放不开,本来就不大的鱼缸里,只看到一个黑呼呼的水妖精或者反气举,那就没有任何的欣赏价值了。
可不可以裸缸饲养,勤换水呢?
也不是不可以,对于这样的小鱼缸,很多鱼友喜欢裸缸饲养,因为裸缸饲养的空间还能够大上一点,加个小外挂也没有问题,然后如果缸底有过多的沉淀物,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抽底换水,事实上只要是外挂的功率合适,小鱼缸的水分蒸发很快,可能我们加水都来不及,半个月换水一次就行,只是必须保证困水时间。
再就是我们完全不依靠任何的过滤系统来饲养点小型观赏鱼,也可行,这种情况当然只能靠定期换水和抽底换水来解决鱼缸的水质问题了。
至于说冬天鱼缸的保温问题,这个主要还是看我们的室温是否能够持久恒定,如果能够持久恒定的话,比如说家中集体供暖,那么这个小热带鱼就有可能养的住,否则的话,即使是能够购买到合适的加热管,整天添水也是很累很累的,稍不注意就有烧坏加热管或者煮鱼的风险。
因此来说,很多的老鱼友都不会主张去使用过小的鱼缸来饲养观赏鱼,无论在哪一方面我们调理起来都会比较的费劲,无论是水质动荡还是水温动荡,或者是水质不好迅速引起观赏鱼的缺氧,哪一样都能够轻易地要了观赏鱼的命。
再一个就是,有些新鱼友根本无法有效控制住鱼缸的水质,动不动就会清理鱼缸或者大换水,那么小的鱼缸,只要是玻璃的,一不小心就会来个司马光砸缸,这样的错误我也犯了很多次,所以说现在几乎不去使用小鱼缸饲养观赏鱼了,除非是繁殖点小鱼苗,没有地方放置了,暂时会使用一下。
小鱼缸可以饲养的观赏鱼品种有:饲料鱼、孔雀鱼、斑马鱼、泰国斗鱼、中国斗鱼、白云金丝鱼、小的迷你鹦鹉鱼、小鼠鱼等。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我是生活家#
哈喽,各位鱼友,大家晚上好!周末愉快呀!昨天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没来得及跟大家更新,那今天咱们正常恢复更新,感谢大家的一直以来的支持!之前关于南美鱼,三湖慈鲷,还有原生鱼,冷水鱼,热带鱼这些系列的文章已经给大家更新完毕。接下来我们会进入一个比较特殊的篇章,关于清道夫鱼系列的。这个系列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盘点一下我们现在市面上经常看到的一些观赏鱼都适合与哪一些,有清洁功能的鱼一起混养。
为什么写这个内容?首先之前有不少鱼友在问,我们市面上常见的那种黑色的清道夫鱼,它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清洁效果?大家对这种清道夫鱼的说法之前一直都不统一,后面疯疯人就写了一篇文章给大家,解释了一下:那种黑色的“清道夫鱼”其实对一些观赏鱼是有害的。那真正的清道夫鱼又是哪一些?
之前只是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在这个专题我们会跟大家详细的说,这个清道夫鱼,除了黑色的这种之外,还有其他哪一些?而这些清道夫鱼,它们到底适合跟哪一些鱼一起混养呢?疯疯人会在这个专题里面给大家比较详细的去说明,也希望这个专题对大家有一些实际的帮助。首先今天这一篇文章,就是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经常养的孔雀鱼,它适合与哪一种清道夫鱼一起混养?
答案就是胡子鱼。如果看过之前疯疯人置顶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胡子鱼就是比较有效的“清道夫鱼”品种。为什么选择胡子鱼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胡子鱼,能适应水质的酸碱度范围比较广
其实就是说,弱酸性或者说是弱碱性,它们都能适应。孔雀鱼是喜欢弱碱性的水质的,所以一般我们孔雀鱼鱼缸里面要么是裸缸,要么会在过滤槽里面配一些相应的,增加水体碱性的物质来调节水质。刚好胡子鱼也能适应弱碱性水质。
二、胡子鱼,个头不大
胡子鱼体长一般不会超过10公分,所以对孔雀鱼构成不了什么威胁。而且它们啃食青苔和藻类的效果还是蛮不错的,可以说的鱼缸里很勤劳的“清道夫”了。偶尔会吃一下饲料,不过还是以吃藻类为主,鱼缸一般会刮得很干净。
三、胡子鱼,体色与孔雀鱼般配
常见的胡子鱼,一般两个颜色,要么黄色的,要么是黑底雪花斑点纹。这样的色调,和孔雀鱼五颜六色的色调来搭配,观赏性非常强。就算是一个裸缸,简单放几块石头,也可以让整个鱼缸的画面感很和谐。
好了,这就是今天疯疯人给大家分享的,清道夫鱼系列的之一篇文章:孔雀鱼适合与胡子鱼一起混养。希望文章能对大家有实际性的帮助。如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我是疯疯人,从小喜爱养鱼的孩子,坚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最接地气的养鱼经验。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持续关注!
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今天周末,养鱼老道又到我们这里的鱼店逛了一圈,是绝对的属于光看不买的那种,不过其中一个鱼店老板和我的关系很好,知道我最近要整点观赏鱼玩玩,只是不知道我到底想养啥?其实我也不知道要养啥。
先给大家看看我们这里鱼店里都在卖些什么鱼?
像我说的这个鱼店也有近20年的历史了,楼上楼下两层,楼下大多数是鱼缸,楼上有冷水鱼和热带鱼,冷水鱼还是有一些金鱼品种的,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狮子头、兰寿等通货,其余的就是土炮锦鲤和草金占了多数,另外还有一缸冷水鹦鹉鱼。
然后热带鱼的品种很少,中大型鱼就是几条银龙和罗汉,再加上地图、鹦鹉完事,小型鱼还是以孔雀、皮球、月光等品种居多,不过今天比较幸运的是,我竟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五只迷你鹦鹉,哈哈,美死我了。
由于走得急没来得及拍照,看上去是三条公的,两条母的,都是成年鱼。
养鱼老道就想着把它们全部买下来,但是又凑不齐对,老板人还是相当不错的,告诉我过几天还要进迷你鹦鹉,所以我就再等上几天吧。
现在我比较纠结的就是,到底是裸缸陶罐饲养好,还是铺设底沙或者陶粒,栽种点水草再加上陶罐繁殖呢?
这个东西一旦繁殖起来,估计很快就会爆缸了,我得准备多少鱼缸供应呢?如果到了夏天我就可以把小鱼扔到水池子里饲养了,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冬天咋办,争取全部送出去或者再批发给鱼店?
希望各位鱼友们给个建议,据说再有两天就到新货了,我明天就得去抓紧时间把鱼缸定下来了,反正水池子里困好的水有的是,装满十个一米的鱼缸也够用了,所以说有大量的困水,那是养啥鱼也不用愁啊。
就是这个陶粒或者水草我不太爱整这些东西,我又不是为了大量繁殖,养起来比较麻烦,如果能够裸缸饲养我感觉也是可以的,无论从水质还是操作上都比较容易多了,到时候看看再说吧。
至于繁殖出来的小鱼嘛,呵呵,养鱼老道在各个媒体上全部仰仗着各位鱼友的大力支持,大家一直都在帮忙点赞、评论转发着我的文章,在此养鱼老道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繁殖成功了,我会给大家发福利的。
所以说对于一些新鱼友,养鱼老道想要说的是,我其实最不喜欢卖东西的,太累,能和鱼友们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就是我更大的乐趣,无论我自己今年养了什么观赏鱼,只要是繁殖了,除了批发给鱼店的哥们,我都是对外不卖的,只要是和我真诚交流养鱼经验的鱼友,我送给大家一些又何妨?
大家帮忙出出招,养几对合适,怎么养最省事,不能养太多了,那就没意思了。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一位鱼友告诉养鱼老道,家中有个闲置的一米裸缸已经清洗干净,想要养殖观赏鱼,但是自己的工作使得自己不能够天天在家,是上一休一的节奏,那么可以选择饲养什么观赏鱼比较好?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很多观赏鱼品种都是可以饲养的,但是首先热带鱼,养鱼老道还是不建议这位鱼友饲养,毕竟牵扯到加温的事,又是水又是电的,万一主人不在家,有点啥事故不好处理,不是冷水鱼,只是用个过滤器和氧气泵,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性。
至于喂食方面,很多的热带鱼也并不适合这种隔天一喂的节奏,尽管它们也不会死亡,但是很有可能会起内讧,这个事就不好办了,弱肉强食的,可能会出现死亡现象,鱼死了再加上个闷缸,那就不好玩了。
所以说我们还是饲养冷水鱼比较合适,在冷水鱼的品种选择上,我们也要去选择吃喝拉撒不是那么多的,对于氧气的需求量也不是太大的品种,那么选来选去,最终还是落到了草金鱼的头上。
草金鱼适应能力强,不用加温,之间几乎没有打斗现象,即使半年不喂它们也不会把同伴咬死,顶多就是瘦弱点罢了,本身草金鱼抗病能力也比较的强悍。
那么,一米的鱼缸我们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配备各种设备呢,首先来讲,无论配备哪种设备,我们的饲养密度一定要低,低到即使家中无人停电一天,鱼肉儿也不会发生缺氧现象的地步更好,这样子的话,我们可以饲养8到10厘米左右的草金鱼6到8条,鱼儿小点可以多养,鱼儿大点相应减少,它们还要逐渐长大一些的。
在这样的密度下,即使临时停电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们还有一天是不喂食的。
至于鱼缸的过滤,我们只要配备一个小上滤既可以了,自己去买一个50厘米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的塑料槽,底部打上眼,作为上滤槽就可以,再加上一个沉水过滤器,过滤器的流量以鱼缸水每小时循环八次左右就可以,大约在15瓦左右吧,滤材上就以白棉、生化棉和陶瓷环为主就没问题,还是配备一个温度表比较好,我们换水的时候有个参照。
然后我们必须配备的就是一个交直流氧气泵,防止万一停电要用到,氧气泵当然是选择静音的了,悬挂位置还是要高于鱼缸水位,防止氧气泵故障,缸水倒流,滴流盒放置的位置也要防止滤棉万一溢流,鱼缸水会流到缸外,这种情况一般的不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小心点好。
如果喜欢晚上赏鱼,我们可以配备一个鱼缸灯,这个鱼店都有卖的,普通的鱼缸照明灯就可以了,再一个问题就是既然我们不是天天在家,鱼缸更好就不要向阳了,否则缸内长藻清理起来也很麻烦。
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直接放水入缸困水三天,然后打开过滤循环两天直接放鱼就可以了,草金鱼没有那么娇贵,隔一天投喂一次也没有问题,鱼食就是普通的颗粒饲料即可,鱼儿到家后还是要过温过水一下,三天后开始喂食,再就没有什么好注意的了,关键问题就看这位哥们选鱼的水平啦!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关注养前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前言
昨天,养鱼老道看到了老邹大叔的泰狮金鱼养的很不错,鱼缸的水质经过十来天的调理也已经基本走向了正规,本想给大家发个视频一起来欣赏一下的,结果无意中发现了一条金鱼的体侧,竟然出现了大面积的掉鳞现象。
按理说在这种正常饲养金鱼的鱼缸里,是绝对不会发生这种现象的,所以我就感觉非常的奇怪乐,因为这个鱼儿的鱼鳞掉的面积很大,不像是正常的败血病所引起的那种病态的掉鳞,好像只是单纯的机械性损伤,因为鱼儿鳞片的周围,根本没有出现什么红肿或者松动的现象,这不是异乎寻常吗?
为了保险起见,我又观察了其他的金鱼,无一例外的,几乎每一条金鱼,身上多多少少都有鳞片被划伤的痕迹,这就很不正常了,原因到底在哪里,这又怎么可能呢,鱼缸里出鬼了不成?清道夫是绝对不会有这个力度的。
金鱼正处在 *** 期
前一段时间,老邹大叔还和我提到过,由于水温的适宜,这批金鱼正处在 *** 期,互相之间你追我赶的现象非常严重,因为这个问题,还导致了鱼缸水质非常的浑浊,他还不得已换过几次水。
然后又经过了这几天的调整,好不容易鱼缸的水质才得以恢复,但是这个水质问题,肯定不是导致金鱼体表被划伤的主要原因,这个只是次要的因素。
假山和假水草才是罪魁祸首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原来老邹大叔在鱼缸的角落里,放置了一块小小的假山和一个假水草,并且这两个东西全部都是属于较为尖锐的物体,再加上金鱼前一阵子处在了 *** 期,互相追逐非常的激烈,最终导致了它们的体表被这些东西大范围的划伤了。
对此,很多鱼友一开始也会和老邹大叔一样的不以为然,因为前年冬天的时候,他的金鱼缸里也有放置过这些东西,那时候的金鱼个体还很小,所以说那时候金鱼根本就没事。
但是现在的情况和那时候已经是截然不同了。
这就是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侥幸心理在作怪,其实根据金鱼的体型和游速,我们都知道在鱼缸里放置这些东西对于金鱼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但是正因为它们的游速较慢,所以我们在心理上就会不以为然,最终直到它们渐渐长大到了 *** 期才会出现问题。
这么好的泰狮金鱼,被不幸划伤了体表,真的是太可惜了,关键问题是,它们一时半刻是绝对不会恢复的,极有可能即使能够恢复,也不会达到之前的那种鳞片状态和效果了,这就要看我们以后的养功了,无疑又增加了饲养的难度。
我们说无论金鱼也好,热带鱼也罢,鱼儿的鳞片贴在鱼体上,那是绝对结实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尖锐物体的划伤或者及其严重的疾病,金鱼的鳞片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的脱落?
正像有的鱼友问养鱼老道,为什么自己的鱼儿鳞片不断脱落,除了打斗和体表外伤之外,还会有哪些问题。
如果是不是因为外伤,我们等到鱼儿的鳞片脱落时才发现问题。
养鱼老道正想怼一句,你平时观察过自己的金鱼吗,你多长时间没有给鱼缸换水了?
否则的话,怎么可能会使金鱼遭受鳞片脱落的疾病?我们有见过某些人自动的就会皮肤大幅度脱落的吗,这根本就是百年不遇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我们会遇到?
这足以说明我们平时是怎么饲养这些观赏鱼的了,包括了最近出现的金鱼、锦鲤甚至龙鱼掉鳞,首先之一点就是鱼缸水质或者水温的问题。
冷水鱼不是热带鱼,它们的体型不适合在鱼缸里放置任何杂物
热带鱼体型侧扁、行动迅速,它们在鱼缸里可以迅速游动和急速躲藏。
而金鱼、锦鲤、草金鱼等,它们本身比起热带鱼来讲,在体型上就会有差距,而且在它们天然生活的环境中,大部分都是水域开阔地带,根本没有任何的障碍物阻挡,在它们的 *** 期,大多数是以水草作为孵卵物。
而热带鱼不同,尤其是像三湖鱼、南美短鲷之类的,它们本身就是生活在珊瑚丛中,或者是大量的底沙和枯枝败叶中,它们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环境,要不然它们也生不成那样的侧扁体型和极快的游速。
这些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它们当中的很多品种,并不惧怕鱼缸里的过多障碍物,但是即使如此,由于鱼缸里的水体和饲养密度所限,我们仍然要小心翼翼,尽量能够在更低限度上减少这些不必要的陈设。
比如说一些中大型的热带观赏鱼也是如此,为什么大部分观赏鱼爱好者都是喜欢去裸缸饲养这些大型鱼,难道说适当造景不是更好看吗?原因就在于它们的体型根本不适合鱼缸里的这种安排,更何况是体型很胖而游速又缓慢的金鱼?
水缸、泥缸壁上培养青苔也是为了保护鱼体
就连古法养鱼的水缸或者泥缸壁上培养出大量的青苔,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了避免缸壁过于粗糙而划伤金鱼的体表。
老祖宗一直小心翼翼所做的工作,却被我们一个侥幸就给忽略掉了,我们可能自以为比起老祖宗聪明多了,事实上正好相反,我们还差得远呢。
所以说,养鱼老道奉劝各位鱼友,想要养好任何的观赏鱼,我们都要以观赏鱼的习性和身体为重,而不是以我们自己的欣赏效果为重,虽然说鱼缸里放置一些装饰物或者可以提高一些我们的欣赏效果,但是假如说鱼儿受伤严重,患上了各种疾病,我们还欣赏个啥呢?
诸如假山、假水草、上水石、小风车、珊瑚、贝壳、海螺之类的,只要是有尖锐棱角的物品,根本就不适合在金鱼、锦鲤和很多的中大型观赏鱼缸里放置,切记切记。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