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读音,豆腐读音怎么读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80 0
那些我们老读错的字,都悄悄改拼音了!连老师们懵圈了……

那些我们老读错的字,都悄悄改拼音了!老师们懵圈了……“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我老人家费劲心思完成的押韵,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这么被改了?”

北京晚报讯,“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其实读“shuō”;“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

……

许多人称“怕自己上了个假学”。

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大家纷纷表示有些“发懵”,不知道现在我们到底应该读哪个字音才算正确。

下面,就来看看那些被大家发现修改了读音的字——

1

比如道别的时候。经常说的“拜拜”(bái bái)。“拜”,《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bài,第 6 版增加注音 bái。

确凿(què záo),原读音:确凿(zuò)。

后因从俗改为:确凿(záo)

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

“呆板”本来读 ái 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 1987 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 dāi bǎn。

铁骑(tiě jì)是古代发音。“骑”字在类似动词词义时读 qí ,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都读 jì。轻骑,车骑,骠骑。

不过,现代全部都读 qí,jì 音已经取消了。新版新华字典这个字就只有 qí 一个读音。(旧读“j씓jí”,2005 年起,统一废“j씓jí”读“qí”,详见《新华字典》第 11 版)

没办法,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坚持旧的,否则就是错的。如上文提到的“呆板”“确凿”等都是如此。另如“斜”,古读 xiá,现在统读 xié。

“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第 6 版 )的条目(第 1225 页)

“说”字有四种读音。

一是读“shuō”,主要的意思有:

1. 解释,解说;2. 告诉,讲话;3. 言论、主张(作名词,如“学说”“歪理邪说”)等等。

二是读“shuì”,意思是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比如“游说”。

三是读“yuè”,作“悦”的通假字。

四是读“tuō”,作“脱”的通假字。第三和第四种读音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十分少见。

谁,何也。从言隹声。示隹切。《五音集韵》:是为切;《玉篇》是推切。依历史语音系统推导,则正音当为“shuéi”,简写作“shuí”。

因发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丢失,又多转变为“shéi”,反向影响,定音从俗,故字典中两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为主。

“shuí”为读音,多见于庄重场合和极富感情的诗朗诵中;“shéi”为语音,较生活化,多见于影视剧节目和日常生活中。

唯(wěi)唯(wěi)诺诺改为唯(wéi)唯(wéi)诺诺。

靡(统读mí):“靡靡之音”一词中曾经读作mǐ。

箪食壶浆,《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dān sì hú jiāng ,第 6 版注音 dān shí hú jiāng。

2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橙,统读 chéng,取消 chén(橙子);

从,统读 cóng,取消 cōng(从容);

脊,统读 jǐ,取消 jí(脊梁);

迹,统读 jì,取消 jī(事迹);

绩,统读 jì,取消 jī(成绩);

框,统读 kuàng,取消 kuāng(门框);

拎,统读 līn,取消 līng(拎东西);

澎,统读 péng,取消 pēng(澎湃);

绕,统读 rào,取消 ráo(回绕);

往,统读 wǎng,取消 wàng(往前走);

寻,统读 xún,取消 xín(寻思);

荫,统读 yìn,取消 yīn;

咱,统读 zán,取消 zá(咱们);

作,在“作坊、洗衣作、豆腐作、小器作”中读 zuō,其他场合都读 zuò,即取消 zuó(作料)和部分词语中的 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为何字词的读音会不断变化呢?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

“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

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 *** 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

不过马庆株也表示,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王理嘉说,因为中国所有的字音都是表意的,每一个字音表达一种意思。

也有专家对于一些汉字的统读发音提出了异议,比如“下载”一词,念四声zài,表达的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

北京晚报记者从词典的编辑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了解到,第七版词典编辑截稿时,异读词审音表尚未最终定稿。因此目前词典使用的还是之前的发音标准。

一位在西城区任教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教学中的要用到的重要工具,但现在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语言也是同理,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根据约定俗成做出的改变,似乎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但是也有人认为,按约定俗成改动,我们学习汉字正音还有什么意义呢?

来看看这部分网友们的意见:

网友 1:这是文化底线的退让。做的人多了就把错事做对了?法不责众,那是不是下一步中国式过马路即将受法律保护?

网友 2:为什么要迁就一些读书都不用心的人?保留传统正确的读音怎么了 ?

网友3:当年好容易被语文老师纠正过的读音,如今全成为“错误”的了?

网友 4:都按约定俗成了,我们学习汉字正音还有什么意义呢?

网友 5:字典里应该注明古音,让我们读古诗时更方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应按照古音读,才能更明白平仄关系,更明白古诗词的韵律。

老师、家长,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

我老公问我出去玩为什么要买豆腐?

在潮汕生活好几年了,经常能听到一个大爷走街串巷卖糖葫芦。而且每次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明明听见“糖葫芦~糖葫芦~糖葫芦~~”的叫卖声越来越近了,但是等我跑出去就是看不到人影,馋了我好几年。

晚上跟我老公出去玩,半路上又听见熟悉的声音在喊,“糖葫芦~糖葫芦~”

我立马扭头看去,发现声音来自一辆小三轮自行车,但是我很好奇,那个一眼就能看透的小三轮车,并没有糖葫芦的影子,而且旁边围着的都是成年人,还没有一个带小朋友的!

我就挺好奇的,怎么这个糖葫芦这么好吃吗?这么多大人围着要买。

因为我也爱吃,盼了几年好不容易赶上了,就赶紧让我老公停车,我要吃糖葫芦!

我真的是兴奋的小跑着过去的,到了那儿才发现大爷卖的是豆腐,喇叭放的也不是糖葫芦,而是豆腐,发音大概为:dáo~fú唔~~

大爷看着我,问:“你要几块豆腐啊?”

我摆摆手,灰溜溜的回到我老公身边,

我老公一脸懵逼,问我:“你为什么突然想买豆腐?”

(╥ω╥`)

#秋日生活打卡季#?

豆腐加鸡蛋百吃不厌的做法,我家一周吃3次,营养美味,孩子爱吃

大家好,这里是【刘一手美食】,关注老刘,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实用的家常菜

1、豆腐(拼音:dòu fǔ)是最常见的豆制品,又称水豆腐。


2、 今天老刘就来分享一下“鸡蛋豆腐”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试一下。


3、下面开始介绍所需要的食材:

鸡蛋、豆腐、青红椒、葱末、生粉


4、先在盆中打入4个鸡蛋,然后给它打散,再在鸡蛋中放入一块豆腐,用擀面杖把豆腐捣碎,再放入适量食盐、两勺生粉,用筷子再次搅拌均匀



5、盘底擦上一层色拉油,倒入豆腐鸡蛋摊平,放入烧开的蒸锅中大火蒸20分钟,时间到时拿出稍微冷却下,青红椒去蒂去籽切菱形斜片。用锅铲把鸡蛋豆腐铲下来,再切菱形斜片


6、热锅倒油,放入鸡蛋豆腐煎一下,煎至两面金黄,盛出备用。锅中留底油,先放入葱末爆香,放入青红椒片翻炒,再淋入少许生抽,放入鸡蛋豆腐翻炒,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7、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


我是老刘,感谢大家对刘一手美食的支持,我们每天都有几道家常菜供大家参考,喜欢做饭的朋友别忘记点点关注,老刘谢谢大家观看


汉语拼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和英文字母那么像?

汉语拼音是现代中国人学认汉字最重要的辅助工具,但当我们接触到英语后会发现,汉语拼音和26个英文字母几乎一样,为什么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这么像,他们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种拼注符号。虽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来一样,但在读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区别。拼音是用于拼注汉字读音的,并不能用于文字书写,每一个拼音符号,对应一种声母韵母;而拉丁字母是英语等拉丁语系的词句组成的一部分,部分字母也具有实际意义。

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

简单的说,拉丁字母对于拉丁语系国家来说,就是他们的汉字,而拼音只是中国人借用拉丁字母的外壳,用来辅助学习汉字的一种工具。

26个英文字母

至于为什么中国人要用拉丁字母,而不用其他字母或自创一种符号做拼音?这还要从汉字的拼注历史开始说起。

古人是如何学习汉字的

我们小时候学习汉字,最开始学的就是“a、o、e”的汉语拼音,在学习拼音后才开始学认汉字。当我们学会拼音后,即便遇上不认识的字,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自己学习。

古时候的中国人,并没有现在汉语拼音,人们学认汉字,只能跟着老师后面认读学习。可汉字千千万,老师能教的也很有限,当你看到不认识的字又没有人教的时候,立马抓瞎。为了克服这种弊端,使人们在独自学习的时候,也能够认读不认识的汉字,开始形成了最早的注音 *** ——直音

最早的汉字字典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来注音。例如“蛊”注“古”,“胥”注“需”,同音字怎么读,这个字也怎么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直音和我们学习古文时遇到的“通假字”是不一样的,通假字的重点在于“假”,即原文中使用的汉字是错别字,后人出于对作者的尊重,而不予改正,而是将正确的字在后面做上备注。

直音字虽然用起来方便,可万一用来注音的字人们也不认识怎么办?例如一个刚学习汉字的人,“胥”不认识,“需”也不认识,那么直音对于他学习汉字就没什么作用了。

当人们发现直音的不足后,一种更接近拼音的的 *** 出现了,那就是反切

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例如“贡”:古送切,取“古”的声母“g”,取“送”的韵母和声调“òng”,然后得到“贡”的读音“gòng”。

古代汉字的声母韵母及读音与现在并不全然相同

是不是有中小时候学拼音的感觉?反切法汉代开始,历经各朝各代的补充和完善,成古代中国最通行的一种注音 *** ,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学习和使用 *** 。还以前面的“贡”为例,虽然“宋”、“诵”和“送”读音完全一样,但在反切法中,“贡”只作古送切,且每一个声母、韵母都有其对应的字。因此,只要学习每一个声母韵母对应的字,便能用反切去学习其他陌生字。

为了更方便的学习汉字,古人利用反切法还 *** 了类似于新华词典一样的反切图表。例如宋代的《切韵指掌图》,把汉字分成36个母,206韵和4个声调,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12幅图,遇到不会读的字,直接查表就可以了。

《切韵指掌图》

现代汉语拼音的发展

当反切发展成为汉语注音主流 *** 的同时,随着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拉丁化拼音字母开始在中国出现。

明清时期,很多西方传教士出于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开始系统的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比较著名的就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他的《西字奇迹》、还有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和他的《西儒耳目资》。这种用字母符号给汉字注音的 *** ,给了当时的中国人很大启发,例如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就评价到:汉字繁杂,古来多用借用其他的字来注音(参考反切),但每个字都有不同的读音,也有不同的意思,而用西文注音,因音成字,不重复,不雷同,岂不是更好?

进入近代后,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各国外交使节也加入的汉字注音的队伍中来,最成功的当属韦氏拼音。韦氏拼音的创立者是1869年-1882年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汤玛斯·法兰西斯·韦德。韦氏拼音在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韦氏拼音所留下的影子。例如,北京在英文中读作“Peking”,功夫读作“kongfu”,豆腐读作“toufu”。

北京大学校徽上的“peking university”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落后挨打的现实使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信心,不少文人学者开始追求全面的西化。这种现象反映到汉字上,就是将文字的难易作为衡量国民愚智、国家强弱的标准,将汉字的繁难视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在这样背景下,主张汉字拉丁化,字母化成为当时文化界的主流声音,即“今日欲救中国,非教育普及不可;欲教育普及,非有易识之字不可;欲为易识之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

在这样的四朝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切音字运动、世界语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在各种最求汉字字母化的运动中,当时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为了保护汉字文化,独创性的将汉字偏旁做成了各种符号来帮助汉字的学习,即注音符号

1912年,北洋 *** 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采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读音统一会中,确定了三十八个字母,二十个声母,十四个韵母,用于审定国音。1918年,北洋 *** 教育部正式发布“注音字母”,随后印发《国音字典》,注音字母成为标注国音的唯一符号。1930年,又改“注音字母”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注音符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学习汉字,普及知识的难度,但依然没能消除社会上废除汉字的声音,尤其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兴起,差点让中国人永远失去汉字。

上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创作拉丁文字取代汉字,以解决远东地区华工的识字问题。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传到国内,引起了国内文人学者的热烈反响,中文拉丁化研究协会等拉丁化新文字团体席卷全国,推广拉丁化新文字。

1935年,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陶行知、陈望道等686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认为拉丁化新文字值得在全国推广,希望所有人可以一起来研究、推行新文字,使之成为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

1936年,毛主席在看到这篇文章后,给于了新文字运动极大赞赏,并于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正式启用拉丁化新文字,创立《Sin Wenz Bao》(拉丁化新文字,《新文字报》)。

采用拉丁化新文字的报刊

新中国成立后,在是否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化新文字的问题上依然处于激烈的争论中,但扫除文盲,快速提高人们知识文化水平势在必行。于是,中央 *** 选择了各种字母符号中,相对简单,受众更为广泛的罗马字母即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以此为基础,有吸收了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的部分特点,于1958年正式推出现代汉语拼音(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而关于汉字的废存,周总理在58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做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指出:“它(汉字)是不是千秋万岁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至于用什么方案,现在不忙把它肯定。关于汉字的前途问题,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争鸣,但这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任务的范围。”

现代汉语拼音的推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在拼音的帮助下,学认汉字已经不再是已经困难的事情,废除汉字的声音渐渐偃旗息鼓。随着国家的发展,民族自信的增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经历了近代的一系列风波,最终顺利传承下来,成为中国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和精神寄托。

豆腐的由来,之一篇

豆腐(拼音:dòǖ fu)是最常见的豆制品,又称水豆腐。相传为汉朝淮南王 刘安 发明,也有说关羽、乐毅。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是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济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也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记忆中刚开始很难吃,经过不断的改造,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

传统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是应为 *** 的时候添加的凝固剂的不同。南豆腐用石膏点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高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少,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于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浓,质地更韧,也较容易烹饪。还有一种是添加葡萄糖酸内酯,称为内酯豆腐。这是一种新型凝固剂,较传统制备 *** 提高了出品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日本句称叫“绢豆腐”,质地明显要比北豆腐和南豆腐嫩滑与细腻。

一般意义上豆腐多用黄豆丶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豆类 *** 。也有绿豆豆腐,橡豆腐等等比较另类的豆腐制品,还有的地方会有冻豆腐。

豆腐的由来,第二篇,我们来讲讲豆腐的发展历史和 *** 工艺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清单

一、会认的字

小朋友们好!这些都是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小朋友们在复习时可以一行一行的认读,也可以随意指读。指读时要读准平翘舌和调号,难读的字音要多拼读几遍。加油哦!

蜻(qīng)蜓( tíng ) 泡(pào )茶(chá)

蚂(mǎ )蚁(yǐ ) 食(shí)粮(liáng)

蜘(zhī )蛛(zhū) 圆(yuán)形(xíng)

严(yán)寒( hán) 酷(kù)暑(shǔ)

清(qīng )晨(chén) 朝(zhāo)霞(xiá)

操(cāo)场(chǎng) 鞭(biān)炮(pào)

热(rè )闹(nao) 初(chū )春(chūn)

善(shàn)良(liáng) 迁(qiān)移(yí)


专(zhuān)门(mén) 机(jī)器(qì)

能(néng)力(lì) 踢(tī)足球

杨(yáng) 树(shù) 吃(chī)饭(fàn)

铃(líng)声(shēng) 锻(duàn)炼(liàn)

本(běn)性(xìng) 高(gāo)贵(guì)

教(jiào)育(yù) 幼(yòu)小(xiǎo)

捉(zhuō)迷(mí)藏(cáng) 拔(bá)河(hé)


二、容易写错的字

写字时要先观察,注意笔顺和笔画。

迷:“米”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运:被包围部分是“云”,不要写成“元”。

拍:右部是“白”,不要写成“百”。

声:上部是“士”,不要写成“土”。

之:共三笔,不要把第二笔横撇和第三笔捺连成一笔。

凉:右部是“冫”,不要写成“氵”。

义:先写点,再写撇、捺。

三、多音字组词

小朋友们要注意,有些生字不只有一个读音哦,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读音的生字,我们叫它多音字 。就像有的小孩有两个名字一样,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含义,多音字不同的读音也有不同的意思。

相:xiāng 相信 ;xiàng 照相

朝:cháo 朝代 ;zhāo 朝霞

间:jiān 中间 ;jiàn 间隔

教:jiào 教师 ;jiāo 教书


四、形近字组词

孙悟空有双火眼金睛,相信小朋友们也有一双这样厉害的眼睛,仔细辨认上下两组字的不同之处,你会学得更好。

间(中间) 运(运动) 池(小池) 欢(欢快)

问(问题) 远(远方) 他(他们) 吹(吹风)

夕(夕阳) 玉(玉石) 古(古今) 香(香气)

多(多少) 王(国王) 石(石头) 禾(禾苗)

足(手足) 体(身体) 迷(迷路) 声(声音)

是(是的) 本(本子) 米(大米) 色(红色)

五、近义词

近义词很好记,就是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快来读读吧。

欢—喜 古—老 打—击 跑—奔 幼—小

严寒—寒冷 酷暑—炎热 热闹—喧闹


六、反义词

反义词更有意思,就是跟一种情况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情况。比如:让你上东,你上西。“东”和“西”就是一对反义词。

忙—闲 晨—暮 朝—夕 高—低 远—近

好—坏 善—恶 严寒—酷暑 热闹—冷清

七、词语搭配

大家要边读边想象这些小动物们的动作,很有趣呢。

1、(捉)迷藏 (造)宫殿 (运)食粮 (拍)皮球

(踢)足球 (丢)沙包 (运)食粮 (跳)高 (拔)河

2、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蝌蚪(游水) 蜘蛛(结网)


八、课文回顾

1、《动物儿歌》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了我们对动物的好奇与喜爱之情。

2、《古对今》以(对对子)的形式展开,描绘了(自然之美),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操场上》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6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展现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4、《人之初》精选《三字经》中的两个片段,分别讲述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九、日积月累(歇后语)

这些歇后语,有些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说过的,如果不知道它的意思可以请教身边的大人哦。

1、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2、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3、芝麻开花——节节高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6、飞机上点灯——高明

7、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8、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题目具有针对性,值得一练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累积,只有打好基础,今后的学习才能跟得上。

今天为大家分享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收藏练习,看看都考了什么知识。

这套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易程度适中,非常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练习,大家赶紧收藏起来,让孩子练一练吧!文末附有答案。

试题如下:

之一大题,把生字与相对应的拼音连起来。本题考查学生生字读音方面的知识,答案分别是:

菊(jú)、峡(xiá)、饼(bǐng)、骨(gǔ)、喷(pēn)、蛋(dàn)。

第二大题看拼音,写词语,这类题型是常考题型,本题共考查学生8个词语,它们分别是:民族、扫地、奔跑、赚钱、茄子、吃饭、炎热、思念。这些词语都是本单元课文重点词语、生字扩词。

第三大题,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我国传统节日期间的风俗活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传统节日》的背诵情况。这道题的答案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就不细说了。

第四大题,考查学生对生字音序、音节、结构、部首和组词的掌握情况。

“宵”音序:X;音节:xiāo;结构:上下结构;部首:宀;组词:元宵。

“饺”字音序:J;音节:jiǎo;结构:左右结构;部首:饣;组词:饺子。

“贫”音序:P;音节:pín;结构:上下结构;部首:贝;组词:贫穷。

“油”音序:Y;音节:yóu;结构:左右结构;部首:氵;组词:加油。

第五大题,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第六大题,选词填空。

1.清明节,同学们前往烈士陵园,表达无限的敬意和怀念。

2.清明节,雨纷纷,纪念先人去扫墓。

3.现在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同学们千万不要荒废了宝贵的时间。

4.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第七大题,根据课文填空。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和默写情况。想要把这道题拿下满分,需要学生平时多背诵课文。

第八大题阅读理解。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扫房子,做豆腐,杀年鸡,蒸馒头。

2.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3.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以上就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感兴趣的家长朋友们记得收藏哦!只有把基础知识吃透,才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

六成以上的人都念错!杭州这些常见地名你真的会读吗?赶紧来挑战

杭州发布消息:杭州的地名中有许多多音字、易错字,非常具有迷惑性。和大家交流分享容易念错的地名,有些的错误率达到五成乃至六成以上,看看你都能答对吗?

西湖你真的了解吗?

西泠桥

西泠二字在西湖很有存在感,西泠桥是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附近的西泠印社则被誉为“天下之一名社”。

泠(líng)这个字长得有一点欺骗性,一个不留神看漏了一点就会念成lěng,要是跟人说去西湖的西冷桥、西冷印社可是会闹笑话哦!

云栖竹径

云栖竹径,恰如其名,云栖公园石板路两旁翠竹成林,竹径尽头古树成行。栖字本就是多音字,有qī和xī两种读音。“栖”读qī时,是“居住、停留”的意思;读xī时,栖栖表示“忙碌不安的样子”。

《杭州市地名志》记载:在杭州五云山之西的山坞里,距市区约20千米。相传古时有五色云盘旋,飞集坞中栖留,经久不散,时人异之,号云栖坞。所以“云栖竹径”中“栖”应该为qī。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的难点在于要分清闻莺二字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

从微博投票结果来看,关注杭州发布的同学们语文功底非常扎实,闻是前鼻音,莺是后鼻音,都搞得非常清楚呢!

虎跑

虎跑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西湖景区里有虎跑泉、虎跑公园、虎跑路。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虎跑的跑不念pǎo,念páo,通“刨”。相传有老虎在此刨地挖泉,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因名虎跑泉。

保俶塔

保俶塔虽然是西湖景观中更具代表性的标志建筑之一,但是俶并不是一个常见字,有些人会习惯性根据半边字进行发音,念成保shū塔或是保shù塔,甚至还有人会念成保jiāo塔。

忘掉上面这些错误的读音,请记住正确念法是保chù塔!另外杭州还有一条保俶路,以后千万不要念错了哦!

这些地名你都会念吗?

浙大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这两个字一点也不生僻,但是还真有不少人念错。

在#杭杭小调查#投票中,约17%的网友将浙大念成zhé dà,其实浙只有一个发音那就是第四声zhè哦!

华家池

还是一题浙大题,华家池是浙大一个校区的名字,也是该校区里的地标性景观。

华家池早在明朝就有记载,明《嘉靖仁和志》卷十二:“洪武初(1638),有民华兴祖,其家如富,蓄金千万,田地不计,大池三百六亩。”民国《杭州府志》卷廿四:“华家池大百亩。”华作为姓氏时,读第四声。

闸弄口

闸弄口西起朝晖路,东至机场路里街,西北临会安坝,此地原有清凉闸口,故俗名闸弄口。那么“闸弄口”中的“弄”该怎么发音?究竟是读“lòng”,还是读“nòng”呢?

“弄”作为名词,指小巷、胡同时的读音是“lòng”,因此应该念“zhá lòng kǒu”。有网友机智表示,只要坐过地铁,肯定知道怎么读的!

笕桥机场

笕桥在杭州可谓是鼎鼎有名。抗战时期这里有著名的笕桥中央航校,这里曾是杭州机场的所在地。可是对很多初来乍到的朋友们来说,这个地名还是有点难度的,很容易误读xiàn,或是念成具有英伦范儿的“剑桥”。

其实,笕的正确读音为jiǎn。笕桥原名“茧桥”,是宋朝时重要的蚕茧交易市场。知道这个,以后就不会再读错啦!

斗富桥

斗富桥之名的由来已不可考,有说是豆腐桥的谐音。不过南宋时期,三座斗富桥确实有“斗富”的资本。它和附近的河坊街、五柳巷,是临安城的CBD,钱庄云集,往来不是权贵就是富商,住在这儿的人,都有十足的底气。

不管是因为谐音“豆腐”,还是斗富这个词语本身,斗都应该是第四声哦!

艮山门

艮是多音字,有gěn和gèn两个读音。很多人在念艮山门时习惯念第三声,其实并不正确。

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取这个含义时发第四声。北宋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思念故国之意。在微博投票上只有不到四成的人选对了答案,你读对了吗?

朝晖路

杭州有许多以朝晖命名的地名,比如朝晖路、朝晖公园、朝晖街道等等。

朝是个多音字,有zhāo和cháo两种读音。不过朝(zhāo)晖本来就是一个词,意为早晨的阳光,掌握了这个点,就不会读错啦!

马塍路

马塍路南起天目山路东段,北至文二路东段。据说这一片以前确实是养马的地方,为了方便管理,用小土埂隔成一块块地方。不过当时地方比现在马塍路范围大多了。

马塍路的塍不少人会念成“腾”,骏马腾空而起,这倒是挺有画面感的。南宋时,马塍是杭州更大的花圃,“塍”字音chéng,是指“稻田中的田埂”。

以上这些地名你念对了几个?对比微博投票结果,打败了多少人?【留言】分享一下吧!

彩蛋!做几道附加题吧

刚刚的其实都算开卷考,最后来3道附加题,看看闭卷考你能念对几题吧!

阳陂湖

这是富阳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湖水清澈、波光粼粼,两岸绿植环绕,湖心的几座小岛以栈桥相连,布景精致。

yáng bēi hú

虾龙圩

经常来往或者经过浙大紫金港校区的人肯定熟悉这个地名。相传因村形似虾,故得此名。

xiā lóng wéi

莪山

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地区唯一少数民族乡,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很多人知道这个地方却念不准确它的名字。你知道究竟怎么读吗?

é shān

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说(shuō)客、铁骑(qí)......怕是上了个假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注:衰在诗中本读cuī,斜在诗中本读xiá,骑在诗中本读jì。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作者:“我老人家费尽心思完成的押韵,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这么被改了?”



类似的还有不少,如下:

“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另外还有说(shuō)服;“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




这几天,网友针对拼音的发帖引发热议,许多人称“怕自己上了个假学”。

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大家纷纷表示有些“发懵”,不知道现在我们到底应该读哪个字音才算正确。

下面,就来看看那些被大家发现修改了读音的字——

比如道别的时候。经常说的“拜拜”(bái bái)。“拜”,《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bài,第 6 版增加注音 bái。


确凿(què záo),原读音:确凿(zuò)。后因从俗改为:确凿(záo)


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


“呆板”本来读 ái 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 1987 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 dāi bǎn。


铁骑(tiě jì)是古代发音。“骑”字在类似动词词义时读 qí ,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都读 jì。轻骑,车骑,骠骑。

不过,现代全部都读 qí,jì 音已经取消了。新版新华字典这个字就只有 qí 一个读音。(旧读“j씓jí”,2005 年起,统一废“j씓jí”读“qí”,详见《新华字典》第 11 版)

另如“斜”,古读 xiá,现在统读 xié。


“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第 6 版 )的条目(第 1225 页)

“说”字有四种读音。


一是读“shuō”,主要的意思有:

1. 解释,解说;2. 告诉,讲话;3. 言论、主张(作名词,如“学说”“歪理邪说”)等等。

二是读“shuì”,意思是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比如“游说”。

三是读“yuè”,作“悦”的通假字。

四是读“tuō”,作“脱”的通假字。第三和第四种读音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十分少见。


谁,何也。从言隹声。示隹切。《五音集韵》:是为切;《玉篇》是推切。依历史语音系统推导,则正音当为“shuéi”,简写作“shuí”。

因发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丢失,又多转变为“shéi”,反向影响,定音从俗,故字典中两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为主。

“shuí”为读音,多见于庄重场合和极富感情的诗朗诵中;“shéi”为语音,较生活化,多见于影视剧节目和日常生活中。


唯(wěi)唯(wěi)诺诺改为唯(wéi)唯(wéi)诺诺。


靡(统读mí):“靡靡之音”一词中曾经读作mǐ。


箪食壶浆,《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注音 dān sì hú jiāng ,第 6 版注音 dān shí hú jiāng。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橙,统读 chéng,取消 chén(橙子);

从,统读 cóng,取消 cōng(从容);

脊,统读 jǐ,取消 jí(脊梁);

迹,统读 jì,取消 jī(事迹);

绩,统读 jì,取消 jī(成绩);

框,统读 kuàng,取消 kuāng(门框);

拎,统读 līn,取消 līng(拎东西);

澎,统读 péng,取消 pēng(澎湃);

绕,统读 rào,取消 ráo(回绕);

往,统读 wǎng,取消 wàng(往前走);

寻,统读 xún,取消 xín(寻思);

荫,统读 yìn,取消 yīn;

咱,统读 zán,取消 zá(咱们);

作,在“作坊、洗衣作、豆腐作、小器作”中读 zuō,其他场合都读 zuò,即取消 zuó(作料)和部分词语中的 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看完这些,觉得以前语文老师正过的音都是泪啊!

心疼咱们学配音和学播音的宝宝们,几乎每年都会有几个字的读音有变化。


为何字词的读音会不断变化呢?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

“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

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 *** 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

不过马庆株也表示,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王理嘉说,因为中国所有的字音都是表意的,每一个字音表达一种意思。

也有专家对于一些汉字的统读发音提出了异议,比如“下载”一词,念四声zài,表达的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

从词典的编辑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了解到,第七版词典编辑截稿时,异读词审音表尚未最终定稿。因此目前词典使用的还是之前的发音标准。

一位在西城区任教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教学中的要用到的重要工具,但现在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语言也是同理,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根据约定俗成做出的改变,似乎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但是也有人认为,按约定俗成改动,我们学习汉字正音还有什么意义呢?

200多个容易读错的字

200多个容易读错的常用字。

1.提dī,提防,提拉一兜水果。

2.堤dī,堤坝,大堤。

3.校jiào,校对。

4.酵jiào,酵母,发酵。

5.蛇yí,委蛇。

6.血xuè,血液。xiě,出血了。

7.卡qiǎ,哨卡,设卡,发卡。

8.吓hè,恐吓。

9.拾shè,拾阶而上。

10.胖pán,心宽体胖,pāng,胖头胖脑。

11.任rén,姓氏,任丘。

12.邹zōu,姓氏。

13.仇qiú,姓氏。

14.覃qín,姓氏。

15.区ōu,姓氏。

16.盖gě,姓氏。

17.查zhā,姓氏。

18.衅xìn,挑衅,寻衅滋事。

19.娠shēn,妊娠。

20.度duó,揣度,以己度人。

21.踱duó,踱步,踱来踱去。

22.龟jūn,龟裂。

23.龟qiū,龟兹。

24.呱gū,呱呱坠地。

25.臭xiù,狐臭,铜臭味。

26.塞sè,堵塞,梗塞,茅塞顿开。

27.石dàn,一石粮食。

28.称chèn,称职,对称。

29.红gōng,女红,指女人的针线活。

30.讷nè,木讷。

31.充chōng,卷舌,冒充,充耳不闻。

32.终zhōng,卷舌,终点,终于。

33.曝pù,曝晒,一曝十寒。

34.谑xuè,戏谑。

35.氙xiān,氙气。

36.弄lòng,弄堂,里弄。

37.巷hàng,巷道。

38.笺jiān,便笺。

39.系jì,系鞋带,系红领巾,系扣。

40.挟xié,挟持,裹挟,要挟。

41.耒lěi,古时一种农具,不念来。

42.亲qìng,亲家,儿女亲家。

43.汀tīng,他汀。

44.涪fú,涪陵。

45.鄱pó,鄱阳湖。

46.撷xié,采撷。

47.缬xié,缬沙坦。

48.曲qū,曲径,曲张。

49.给jǐ,给予,供给。

50.倭wō,倭寇,倭瓜。

51.南nā,南无阿弥陀佛。

52.无mō,南无阿弥陀佛。

53.阿ē,阿弥陀佛,阿谀奉承。

54.甫fǔ,杜甫,甫志高。

55.械xiè,机械,器械,械斗。

56.呷xiā,呷哺,呷了一口茶。

57.角jué,角色,名角,角斗士。

58.衰cuī,乡音无改鬓毛衰。

59.咋zé,咋舌。

60.浸jìn,浸透,浸油厂,浸水。

61.和huó,和面,和稀泥。

62.和hú,和了,诈和。

63.艾yì,自怨自艾。

64.炽chì,炽热,白炽灯。

65.落là,丢三落四,落下。lào,落枕,落埋怨。

66.纶guān,纶巾。

67.抟tuán,抟泥球,抟纸团。

68.殷yān,殷色,殷红。

69.掮qián,掮客。

70.邨cūn,同村。

71.参cēn,参差。

72.差cī,参差。

73.嗟jiē,嗟叹。

74.砬lá,石砬子。

75.喳chā,喳喳,小声说话。

76.徜cháng,徜徉。

77.笞chī,鞭笞,笞刑。

78.簟diàn,玉簟,竹簟。

79.彷páng,彷徨。

80.否pǐ,否极泰来。

81.佛fú,仿佛。

82.讣fù,讣告。

83.颈gěng,脖颈子。

84.句gōu,高句丽。

85.掴guāi,耳掴子,掌掴。

86.趿tā,趿拉鞋。

87.戆gàng,戆头,戆头戆脑。

88.涸hé,干涸。

89.圈juān,圈禁,圈起来。

90.劲jìng,劲敌,强劲。

91.摩挲māsā,摩挲。

92.宄,guǐ,坏人,奸宄。

93.冇mǎo,无,没有。

94.苶nié,呆苶,苶呆呆。

95.朴pō,朴刀。

96.朴piáo,姓。

97.荨qiān,荨麻。

98.强jiàng,强嘴,倔强。

99.黥píng,黥面,黥刑。

100.稔rěn,稔熟,稔知。

111.刹chà,古刹。

112.折shé,绳子折了,撅折了。

113.舐shì,舐犊之情。

114.氿guǐ,氿泉。

115.绾wǎn,绾袖子,绾发髻。

116.蔓wàn,爬蔓,豆角蔓。

117.圩wéi,土圩子,赵家圩子。

118.挝zhuā,挝打。

119.挦xián,挦鸡毛。

120.囟xìn,头囟子,囟脑门。

121.芫yán,芫荽。

122.捋lǚ,捋胡子,捋直。

123.伛yǚ偻lǚ,伛偻病。

124.谷yù,吐谷浑。

125.侧zhāi,侧棱,一走一侧棱。

126.箴zhēn,箴言。

127.术zhū,白术,金兀术。

128.斫zhuó,斫车轮,砍斫。

129.作zuō,作揖,作死,作闹。

130.怙hù,怙恶不悛。

131.悛quān,怙恶不悛。

132.尾yǐ,尾巴,马尾穿豆腐。

133.蕃bō,吐蕃。

134.於wū,於乎。

135.仫mù,仫佬族。

136.仡gē,仡佬族。

137.吽hōng,佛教咒语。

138.艮gěn,艮萝卜,你真艮。

139.亘gèn,亘古。

140.镐hào,镐京。

141.薅hāo,薅羊毛,薅头发。

142.顸hān,顸杠子,顸粗。

143.聒guō,聒噪。

144.鳜guì,鳜鱼。

145.皈guī,皈依,皈依佛门。

146.妫guī,妫水,妫河。

147.褯jiè,尿褯子。

148.讦jié,攻讦。

149.艽jiāo,蔬菜秦艽。

150.菅jiān,草菅人命。

151.戛jiá,戛然,戛然而止。

152.偈jì,出家人不打偈语。

153.虬qiú,虬龙,虬髯。

154.牝pīn,牝鸡司晨。

155.乩jī,扶乩。

156.倥kǒng偬zǒng,戎马倥偬。

157.砧zhēn,铁砧子。

158.苫shān,苫布,草苫子。

159.祜hù,祜佑,祜福。

160.瞥piē,瞥了一眼,瞥视。

161.稗bài,水稗草,稗官野史。

162.骈pián,骈句,骈文。

163.捩liè,转捩点。

164.羸léi,羸弱。

165.券quàn,证券,入场券,购物券。

166.誊téng,誊写,誊抄。

167.帑tǎng,一帑钱。

168.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169.窜cuàn,逃窜,窜逃。

170.攒cuán,攒堆,攒个自行车。

171.瞿qú,姓。

172.朐qú,地名,临朐。

173.锃zèng,锃亮。

174.蹊qī,蹊跷。

175.榇chèn,棺材。

176.舴zé,舴艋,舴艋舟。

177.谮zèn,谮言,向领导说别人坏话。

178.合gě,十合=一升。

179.鬻yù,卖官鬻爵,卖儿鬻女。

180.谲jué,诡谲。

181.弭mǐ,消弭。

182.葩pā,奇葩,阆苑仙葩。

183.栖qī,栖息地,栖身。

184.觊jì,觊觎。

185.蕻hóng,蔬菜,雪里蕻。

186.剖pōu,剖析,解剖。

187.妪yù,老妪。

188.媪ǎo,老年妇人。

189.苘qǐng,苘麻。

190.阄jiū,抓阄。

191.?qíng,?着,你就?好吧。

192.厩jiù,马厩。

193.翕xī,嘴唇翕动,翕张。

194.屑xiè,木屑,头皮屑。

195.万俟mòqí,复姓。

196.魆xù,黑魆魆。

197.厝cuò,厝火积薪,停厝,

198.券xuàn,拱券,券门。

199.踅xué,踅摸,踅了一圈。

200.疃tuǎn,多用于地名。

201.黠xiá,狡黠。

202.莠yǒu,莠草,良莠不分。

203.尉yù,尉迟。

204.揠yà,揠苗助长。

205.蕈xùn,菌类,香蕈,松蕈。

206.眵chī,眼眵,眵目糊。

207.瞠chēng,瞠目,瞠目结舌。

208.佛fú,仿佛。

209.俦chóu,同俦,俦伴。

210.酿niàng,酿造,酝酿。

211.糙cāo,粗糙,糙米。

212.解xiè,姓,解数,浑身解数。

213.胴dòng,胴体

214.见xiàn,图穷匕见,风吹草低见牛羊。

215.吮shǔn,吸吮。

216.汆cuān,汆丸子。

217.氽tǔn,油氽花生米。

218.栉zhì,栉风沐雨。

219.侪chái,同辈,同类。

220.宓mì,安,静。

221.畸jī,畸形,

222.甾zāi,类固醇,有机物的一种。

223.崴wǎi,海参崴,山崴子。

224.贾gǔ,商贾。

225.模mú,模子,模样,一模一样。

226.捭bǎi,捭阖。

227.咽yè,呜咽,哽咽。

228.赧nǎn,羞赧。

229.葺qì,修葺。

230.蠃luǒ,蜾蠃。

231.择zhái,择菜,择席而坐。

232.荦luò,荦荦,明显,分明,荦荦大端。

233.着zhuó,着陆,着装,执着。

234.怦pēng,怦然,怦怦。

235.逡qūn,逡巡。

236.莅lì,莅临。

237.曰yuē,孔子曰,美其名曰。

238.抔póu,一抔土。

239.暂zàn,暂时,暂住,暂停。

240.横hèng,蛮横,横财,横祸。

241.埋mán,埋怨。

242.刬chǎn,同铲,chàn,一样的,一刬的。

243.强qiǎng,勉强,强人所难。

244.挓zhā,挓挲,挓挲着手。

245.迸bèng,迸发,迸裂。

246.汩gǔ,水流声,汩汩流淌。

247.汨mì,汨罗江。

248.绰chāo,绰在手里,绰起一根棍子。

249.且jū,文言助词,用于人名,龙且。

250.单chán,单于,古匈奴首领。

251.阏氏,yānzhī,古匈奴王的妻子。

252.瓠hù,瓠子,一种瓜型蔬菜。

253.愎bì,刚愎,固执。

254.贲bì,贲临。

贲bēn,奔走,快跑,虎贲。

255.皕bì,二百。

256.茌chí,茌平,地名。

257.chī,布,细葛布。

258.魑chī,魑魅,魑魅魍魉。

259.癸guǐ,天干第十位。

260.諼xuān,欺骗,欺诈,忘记。

261.肓huāng,膏肓,心脏与隔膜之间。

262.瞠chēng,瞠目,直看,瞪着眼。

263.庋guǐ,庋藏,放东西的架子。

264.陟zhì,登高,上升,陟山。

265.霰xiàn,雪粒,霰弹枪。

266.俶傥tìtǎng,俶傥。

267.俶chù,开始,忽然,俶尔远逝。2268.谄chǎn,谄媚。

269.壳qiào,地壳,甲壳。

270.哂shěn,哂笑。

271.莘shēn,莘县,姓,形容众多,莘莘学子。

272.梓zǐ,梓树,落叶乔木。

豆腐读音,豆腐读音怎么读-第1张图片-

273.梏gù,古代的一种刑具,梏枷。

274.琢zuó,琢磨。

275.庖páo,庖厨,越俎代庖。

276.尿suī,猪尿泡。

277.祎yī,美好,多用于人名。

278.窠kē,鸟兽的巢穴,窠臼。

279.捽zuó,揪,抓,捽下他一绺头发

280.碌碡liùzhou,古时碾米的用具。

标签: 读音 豆腐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