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勇 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沾化区大高镇河东李村渔网产业“乘网驰骋”占据行业八成份额滨州日报/滨州网讯“现在我们村生产的网盘手抛渔网占据了国内行业百分之八十的份额,已经形成名副其实的‘中国网盘手抛网之一村’。”11月8日,沾化区大高镇河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沾化区吉祥渔网合作社理事长李从吉介绍。
一个离海边百十里地的鲁北小村何以发展成为中国网盘手抛渔网之一村?河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从吉解释,河东李村因西侧紧邻徒骇河而得名,上世纪五十年代沿着徒骇河可以顺畅地通达渤海。当时村里有十几条大型渔船,是一个渔业专业村,村民也就有编织渔网的手艺传承。后来随着徒骇河上桥闸的建设,渔船逐渐难以直通渤海,村里的渔业逐渐转型,以种地为主。改革开放后,村民重拾编织渔网的手艺,然后乘着公交车全国各地售卖。为进一步开拓市场,从生产端拉动消费,河东李村十多年前开始对传统手抛网进行升级改进,在传统的手抛渔网基础上加了一个塑料圆盘,让每一个想撒网捕鱼普通人拿过来就能潇洒地抛出圆形的渔网,轻松渔获满满。
李从吉介绍,河东李村的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是电商兴起之后。有了电商平台作为第三方,买方消除了产品质量不过关难以退货,卖方消除了货款难以收回的困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 *** 电商,打通了该村对接国际市场的通道。据统计,仅河东李村一村,每年就能出口渔网160万余张,销售额约8000万元,大高渔网在占据国内市场的同时已经阔步走向世界。新冠疫情前,全村渔网年产值更高峰达到了五六亿元,即便受疫情影响,今年预计年产值也可以达到2亿元,年产值比电商兴起之前每年全村百十万产值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该村生产的渔网不但遍及全国,还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涛介绍,河东李村的渔网产业相关产业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除了大高镇有七八个村常年和河东李村有合作,还辐射到无棣、阳新、惠民、滨城,带动附近群众三四万人在家组装渔网配件,平均年收入三万元。目前,大高镇有渔网渔具加工、销售企业约50余家,全镇有电商300余家,其中年销售超百万元的电商6家。在河东李村渔网产业的带动下,全镇已有530余名大学生、28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曾在江苏宿迁打工的李成龙回到家乡做起渔网生意。“在老家有了自己的事业,还能陪陪老人、照顾孩子,收入也不比在外打工挣得少。”他高兴地说。
大高镇党委书记崔金岭说:“为更好实现村民增收致富,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大高镇党委、 *** 将进一步推广实行“农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规划建设大高镇渔网创业产业园,发展可加工可订制、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渔网产业,积极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带动渔网产业升级,着眼于打造链条式、专业化、行业集聚的产业示范园区,建成后将带动 *** 销售、物流等关联产业聚合扎根,形成‘基地+电商+物流’的产业格局。”
外眼看山东 听乌克兰友人讲无棣县小泊头镇特色渔网业记者 王芳 通讯员 步乃锐
5月5日,来自乌克兰的友人凯莉来到了坐落于鲁北平原上“中国渔网之一镇”—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
在无棣金海渔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海的引导和讲解下,凯莉见到了小泊头镇的成规模的渔网自动化加工,也见识到了其生产的多元化渔具产品。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是全国四大渔网主产地之一。目前,小泊头镇拥有渔网加工企业100余家,渔网从业户600余户,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万余人,从业群众年人均可增收1万余元。
2021年,全县渔网产业总产值近80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日韩、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
记者:范长国
报道员:蒋惠庆 董立富
新华社音视频部 ***
江苏金湖:渔网“链接”互联网 流量“变身”新农资把一个人均欠债1万元的贫穷村,变成人均收入3.2万元的富裕村,有什么妙招?对这个问题,江苏省金湖县塔集镇白马湖村省驻村之一书记刘联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渔网“链接”互联网,让流量“变身”新农资。
满头脑互联网思维的驻村书记
刘联杰是省派驻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的驻村之一书记。这是一个满头脑都是互联网思维的青年干部,自从被省里派驻到白马湖村的之一天起,就下决心用互联网为村里干一番事业。
渔网和互联网都是网,却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当渔网链接上互联网,却能瞬间激发出巨大能量。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谁拥有互联网思维,谁就赢得了市场先机,相当于找到了流量密码。农业农村工作也不例外,在互联网经济这个风口,刘联杰就成功掌握了流量密码。
白马湖村坐拥一湖清澈富饶的湖水,最不缺的就是湖菜水鲜和各种水产品。但是多年来却从未因为这些水产品带来多大的好处。自从刘联杰被派驻到该村,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刘联杰用互联网思维重塑白马湖村的经济发展模式。他精心打造了“白马湖村之一书记直播间”,把村里的特色水产品菱角米、芡实米、莲子芯、咸鸭蛋,全部上架,直接面向全国市场。深谙互联网运营规律的他,不仅为白马湖土特产带货,他更注重白马湖村的历史介绍、项目展示等方式,提升白马湖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让深藏水乡无人知的白马湖村一下子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为全国所熟知。
百花齐放满园春的矩阵玩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亲自参与直播的村之一书记直播间,刘联杰采用了时下更流行、也是更高效的互联网矩阵玩法。他联系参与帮扶的后方单位,帮扶建设了白马湖水上直播基地,打造白马湖水上农旅产品直播展示平台与 *** 直播带货基地。
变“撒渔网”为“进互联网”,今年,白马湖村成立电商孵化站,教村民“进网开店”。在村党组织带领下,现如今白马湖村涌现出142家电商、成立17个各类合作社,带动就业近千人。注册了“白马湖大闸蟹”“白马湖龙虾”等商标14个,并荣获“江苏省十强电子商务示范村”的称号。
与此同时,白马湖村还发挥党支部的作用,重点建设了先锋直播间,指导土特产合作社党支部在渔村农旅发展转型中提升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示范作用,通过搭建新的线上与线下结合销售与宣传展示平台,吸引社会更多优质的资源加入村里的产业振兴的大队伍。前锋镇白马湖村党总支书记蒋贵清说:“今年前两个月,白马湖村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将白马湖的各类水产品叫得响、卖得出,到目前为止,已销售营业额超过了1000多万元。”
以点带面打通“最后一公里”
白马湖村互联网经济是金湖县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湖县围绕建立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全面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加强县域资源整合,探索绿色电子商务发展,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化运营、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近年来,金湖县还建立了23个镇村级电商物流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了集宣传、快递物流、便民服务、创业服务、三农服务农资销售、种子销售等一体的服务中心。金湖县金南镇卞塘村电商(物流配送)综合服务点负责人陈春艳介绍,她所在的服务点为一天能收200余件货件。
便利的寄递物流 *** 不仅让金湖的农副产品、文创产品通过 *** 直播、线上平台走向了全国各地,更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金南集镇居民奴翠珍说:“我在 *** 上买的东西,骑车子大概二三分钟就到服务点了,很方便,他们的服务态度也很好。”
镇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通过整合移动、电信、便利店、城乡客运站、菜鸟驿站等资源,根据各镇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利用县内公交班车等配送车辆资源,打造城镇物流配送专线。将乡村寄递服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畅通农副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渠道,降低物流配送成本,解决从乡镇到村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形成农产品进城与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在金湖县,流量变身“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事,电商销售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支撑。金湖县商务局副局长朱浩凯介绍,金湖县将继续开展电商培训进农村活动,为乡村培养一批电商人才,同时健全县、镇、村三级电商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并开展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为本地特色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陈德齐)
“海上粮仓”迎丰收|废旧渔网回收利用 铺就乡村振兴路央视网消息:近日,随着开海渔船的归来,一大批废旧渔网被拉往江苏连云港西棘荡村的集体企业。在这里,废旧渔网将会被加工成为尼龙颗粒,销往世界各地。
把旧渔网加工成尼龙颗粒的技术水平要求低、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农民创业。每年8月,在禁渔期结束渔民开海捕捞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废旧渔网淘汰下来,9月份就进入了渔网加工的旺季。连云港西棘荡村每天可生产尼龙颗粒105吨,日产值达131万元。
为助力西棘荡村特色产业发展,当地供电部门建设了低压交直流混联的智慧配电系统,极大减少了能源损耗。
来源: 央视网
庐江渔网企业开足马力兑现出口订单11月26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石头镇神龙渔具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拉线、强网、定型、打包忙个不停。
今年以来,该镇多措并举,积极促进渔网外贸出口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拿下了东南亚、非洲以及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渔网订单量5万多吨,金额达1.5亿元。目前全镇700多家渔网企业开足马力,2万 *** 流上岗,保障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全力兑现出口订单。
钱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