鲔怎么读,鲔鱼台湾艺人-广角镜-

鲔怎么读,鲔鱼台湾艺人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5 0
读书笔记|“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旅行的快乐。

至今为止,你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

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哪本书,你也许能回答对方一个书名,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读过这本书,它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而当对方问起下面的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再认真回想一下,你会发现读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回想不起具体内容也情有可原,但是,你读书时有没有留下些随笔或者笔记呢?除了读书,做其他事的时候你有这样的习惯吗?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怎样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推荐了他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①通读,将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②重读,将折页的内容重读,如果仍觉很好,把那一页的另一角也折起来;

③标记,第三次阅读仍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再读一遍做标记的内容,把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写在读书笔记上。

这样就可以写读书笔记了。具体做法如下:

#写读书笔记之前,要注意以下三项信息: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建议添加上出版的版别,因为很多畅销书会不断地修订版本,所以加上版别号比较便于以后的查阅。

这三个要素足够让你想起“原来那个时候我读过这本书”。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从记述这三个要素开始。



除了上述三个要素,也可以加上以下两个要素。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接下来就可以着手写读书笔记了。

之一步就是按照前面所说的,写上年月日,年份可以直接简写为后两位,这样写上六位数的日期,内容要用大一些的字体,写得越清楚越好。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写起来会更轻松,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第二步就是摘抄和写评论。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经过五六遍的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

接着,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之所以把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建议读者将摘抄部分和评论部分用不同的开头标识区别开来,以便日后进行区分,从而便于其他写作目的而用。假设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看到不同的符号就能知道后面的是自己的感想还是作者的表述,这种区分 *** 很明确。如果这样做,重读的时候就不会分不清是摘抄还是评论了。

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是为了在摘抄以后,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要是等摘抄完所有文章再去从头开始按顺序写评论,一定会忘记之前看文章时的感想。就像每做完一道数学题都要马上对答案一样,自己的思考也需要立即落实到纸上。

感想不一定是成形的东西,写几句“好棒!”“什么?!”也未尝不可。如果一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因此,开始写是最重要的!


希望各位朋友通过使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读书,真正地掌握所读书的内容,提升智慧,成人达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旅行的快乐。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哦!

别了,长江白鲟

1993年在长江葛洲坝附近发现的一尾长江白鲟。受访者供图

阅读提要

长江食物链顶端的一个物种灭绝了,这是2020年开年之初的一个坏消息。关注它,更要让它的命运不再降临在其他物种身上。人类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是2003年,跟踪一条白鲟,希望找到产卵场,开展人工繁殖,但最终跟丢。人工繁殖技术已很成熟,但它未再现身,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2020年到来了,但长江白鲟没有等到。

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的一篇论文说,地球上更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结论其实延迟了10多年。根据这些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长江白鲟的灭绝时间应在2005-2010年之间。

截至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尚未宣布长江白鲟灭绝,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仍被列为“极危”等级。

不过,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灭绝的结论尚未正式公布,但IUCN的评估已于2019年9月完成,“公布与否,不影响其科学结论”。1996年起,他就是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鲟鱼专家组成员。

白鲟是长江中的“活化石”。这种体态庞大的远古鱼类,曾与恐龙为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年月里,游过了白垩纪,在恐龙大灭绝中幸存;它游入了不朽的《诗经》和中国民谣、传说里,连周朝的祭祀礼都提到过它。但在公元20世纪,面对人类日益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被高大的水坝挡住,被孔洞越来越细的渔网拦下,最终在21世纪之一个10年停止了游动。

最后一尾白鲟扭着尾巴,拍出一阵小水花,没入茫茫长江

同饮一江水,相比白鱀豚、江豚、中华鲟等“明星物种”,长江白鲟不那么出名。它灭绝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感慨与白鲟“初见即是永别”。

研究了大半辈子长江珍稀动物的危起伟教授,也只见过长江白鲟10多次。

过去,白鲟在长江流域寻常可见。危起伟团队的调研显示,20世纪70年代前后,白鲟的年捕捞量约为25吨。人们捕获的白鲟体长大多2-3米,体重约150公斤。那时白鲟不是保护动物,捕捞后大多食用。1983年,白鲟被国务院通令列为要求严格保护的珍贵稀有野生动物,严禁捕捞。

滚滚长江东逝水,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白鲟横行无阻,被称为“水中老虎”。它体型巨大,体色深灰或浅灰,有长长的鼻子,游动迅疾,以其他鱼类为食,可以一口吞下七八斤重的草鱼。

但危起伟介绍,在1981年至2003年期间,除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在长江口见过批量白鲟幼鱼,中国总共只有210次大个体长江白鲟的确切目击记录。

在危起伟眼里,白鲟是一种特别可爱、生命力非常顽强的生物。但他之一次和白鲟打照面,见到的就是一具尸体。那是1984年,他大学刚毕业,在湖北宜昌葛洲坝附近,一条撞烂了脑袋的白鲟被渔民打捞上岸。死因无法确定,危起伟推测,这条白鲟很有可能是与船只或水坝相撞而受伤。

人类最后一次见到长江白鲟,是2003年1月,一条3米多长的白鲟撞进了四川宜宾南溪县一名渔民的大网,拖着船直入江心激流,差点掀翻渔船。

当时参与报道此事的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记者钟倩回忆,渔民向当地渔政部门报告此事后,当时的农业部紧急从北京调运药品到成都。

危起伟的电子邮箱里则收到了全球鱼类科学家表达关切的大量邮件。

被误捕时,那条白鲟身上有一条8厘米长的伤口,但因水流湍急,不便施救,只能用机船把白鲟向水势平缓处转移,等待专家赶来。为了保证白鲟有活水呼吸,渔民们用脸盆一盆一盆地对白鲟浇水,左舷舀进,右舷舀出,持续了几公里的水路。

当天夜里,安顿在网箱中的白鲟开始“翻肚皮”,还在赶路的危起伟在 *** 里指导,必须人工帮助白鲟扶正身体,才能保证它的正常呼吸。在场的6位渔民听后,跳进腊月冰冷的江水里,扶了白鲟整整一夜,直到它的鱼鳃张合恢复正常,重新进食。

危起伟赶到后发现,这是一条3.35米长、150公斤重、25岁的雌性白鲟,体内已有数十万颗鱼卵。他和救护团队当即决定缝合伤口,尽快对它进行标记放流,实施跟踪。那时他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把团队成员的家属都接到宜宾过年,打算鱼游到哪儿,船就跟到哪儿。

为了更好地追踪白鲟,他们还与当地水利部门协调,让沿途的挖沙船停止作业。

此前,2002年12月,危起伟曾在南京邂逅一条白鲟,但在人工养殖29天后,白鲟撞进水池的管道里,意外死亡。这一次,他不敢再冒险。

按照计划,通过跟踪这条白鲟,研究人员可以找到它的洄游产卵场,发现更多的白鲟,再通过人工繁殖,实现物种延续。本已极度濒危的中华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大量繁殖,成为在一些大型水族馆内就能看到的生物。

危起伟向记者回忆,刚回到长江时,白鲟看起来很兴奋,立刻就开始逆流向上游。这意味着,它的身体状况恢复得不错。后来,它还一度在江的两侧来来 *** 游,把追踪船上的人绕到晕船,突然又向上游游去,“仿佛有灵性,知道有人跟踪自己”。

那是一段枯燥但幸福的时光。船上的人绝大多数时候都看不到白鲟在哪里,但它身上的声呐设备会定期传回信号。船上的监测设备发出“嘟嘟嘟”有规律的声音,这声音使人放心——意味着白鲟在几百米之内。

当时,科研资金并不充裕,危起伟每次都是听说出现了误捕再临时赶去。研究团队没有自己的科考船,使用的是渔业部门提供的小快艇。长江上游水流湍急,存在很多直径几十米的大漩涡,还有数不清的暗礁。

在追踪的第四天,2003年1月30日清晨,白鲟突然加速逆流而上,进入长江主干道激流段。那天江面上雾很大,跟踪船不慎触礁,差点船毁人亡。次日就是除夕,商店歇业,过了两天才买到螺旋桨,修好船后,已经找不到白鲟的信号。

此前的追踪中,也出现过跟丢又失而复得的状况,因此,人们当时以为仍可以找到。然而,此后的几个月里,危起伟和同事在长江上反复搜寻,一无所获。

回想当时的情况,钟倩感到伤感,“那时大家都信心满满,觉得这个事情能做成,哪知这一别就是永别。”

她提供的录像记录了迄今为止白鲟留下的最后的影像:2003年1月27日,众人用白色帆布担架把白鲟轻轻抬入水中,白鲟扭着尾巴,拍出一阵小水花,没入茫茫长江中。

自此,再也没有人类见过长江白鲟的可靠记录。

2003年1月,危起伟教授参与救援长江白鲟。受访者供图

更大的遗憾:到了有条件人工繁殖的年代,白鲟消失了

哪怕再有一次机会,危起伟说,他也会有能力繁育白鲟,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能通过人工饲养把白鲟留住,是他毕生的遗憾。目前,人类已有成熟的技术对白鲟进行人工繁育。但自2003年至今,长江白鲟未再现身。

他的学生张辉,《整体环境科学》那篇论文的之一作者,2004年念研究生,没有亲眼见过活的长江白鲟。

在濒危鱼类保护领域,甚至没有几篇关于白鲟的文章。危起伟告诉记者,他们几乎是唯一研究这种中国长江特有鱼类的团队,“很多人想要研究它,但连样本都没有”。

这对师徒都感到遗憾。他们认为,对长江白鲟的保护开始得太晚了,拯救白鲟的关键时间点在1993年以前,即其功能性灭绝(指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记者注)以前;最晚在2005年以前,即预计的灭绝时间。

据危起伟介绍,1993年以前,学界没有对白鲟的生存状况进行过评估,“那时经济条件、精力有限,只顾得上对中华鲟进行评估”,他多次向中外学者感慨“错过了”。

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都是1989年才颁布的,白鲟到1996年才被列为IUCN红色目录下的极度濒危物种,1990年和1994年的评估结果均为程度较轻的“易危”。

对长江白鲟所有实质性的救援工作,如水声探测、尝试在产卵场进行捕获、人工生殖技术研究等,都是在2006年以后开展的。如今看来,为时已晚。

在钟倩的印象中,很多人是2003年那次新闻后,才知道长江白鲟这一物种。长江白鲟不像白鱀豚,有明星动物“淇淇”,有中外科学家展开联合科考进行搜寻。它也不像中华鲟、长江鲟,有机会得到人工繁育。

与长江白鲟有着相似命运的,还有鯮、四川白甲鱼等生物,它们甚至从未被IUCN评估过。在白鲟之前,同为长江特有物种的白鱀豚,以及令人垂涎的“长江三鲜”之首、被食客“恨其多刺”的鲥鱼可能已经功能性灭绝。

联合国2019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物种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灭绝,地球上约800万种动植物中,约八分之一正面临灭绝的风险。保守估计,地球上平均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

白鲟已存在1.5亿年之久,是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对人类研究物种进化有重要帮助。它至少有5个“兄弟”,但其中4个灭绝于距今3400万年至7500万年前,仅剩的一个——匙吻鲟科的另一属匙吻鲟,如今主要生活在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

它们因长长的鼻子得名“匙吻”。因为长江水底水流湍急,光线昏暗,白鲟的眼睛变得很小,视力也很差,在如同汤勺长柄的鼻子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呈梅花状的皮肤感受器,能像扫描仪一样,感知水压、水流和水中微弱的低电压的变化。

张辉告诉记者,长江食物链顶端的一个物种消失,意味着生物多样性减少,很可能打破生态系统原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平衡状态。

“失去这种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大型代表性物种,是可悲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支团队在论文里说。

两千多年前,《诗经》有过对长江白鲟的描述。“……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鲔”即是白鲟的古称,被用来祭祀祖先,以求福祉永绵延。《礼记》描述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庙的场景,“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

四川渔民间有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腊子”“黄排”分别指中华鲟和胭脂鱼,如今都是濒危动物,“象”即是有着长鼻子的长江白鲟。不过,没有证据表明白鲟长到万斤。中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秉志在20世纪50年代记载,曾有人在南京捕获一尾体长7.5米、体重达908公斤的白鲟。

现在,长江白鲟与这些或远或近的记载一样,都成了记忆。

除了白鲟,长江里还有很多岌岌可危的生灵

作为洄游鱼类,长江白鲟有一种写在基因里的本能:性成熟后,白鲟们会在每年清明节前后,沿着长江溯流而上,到宜宾江段和四川省江安县江段产卵;待幼鲟孵化后,再集体顺流而下。

白鲟的怀卵量很大。上世纪70年代前后,约25吨的年捕捞量未对白鲟的生存造成严重打击。然而,长江上出现了新事物——水坝,平衡就此被打破。IUCN的研究显示,水坝是导致全球近五分之一淡水鱼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

危起伟说:“我们承认水坝在发电和防洪上的巨大功效,但也不能否认它对生态的影响。”

大型水坝和水库的存在也改变了水文条件。张辉告诉记者,鱼类产卵往往需要特定的水温条件。为此,2011年至2018年,三峡水库展开过12次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释放人造洪峰,以保证江水温度达到产卵的需求。

白鲟灭绝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过度捕捞——不是对它的捕捞,而是对它食物源的打击。随着人类活动日益频繁,长江中的鱼类数量急剧减少。这意味着,作为长江中食物链顶端、以其他鱼类为食的白鲟,很有可能被活活饿死。

尽管近20年来,长江实行了季节性禁渔,但这对鱼类数量的恢复效果并不显著。电鱼等非法捕鱼手段屡禁不止,一些渔民布下的“绝户网”甚至连小拇指都无法穿过。渔业部门的调查显示,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繁殖数量都下降了约90%。若不采取行动,长江可能很快就无鱼可捕,江豚、中华鲟等生物也将面临食物短缺的灭顶之灾。

此外,长江上频繁的航运、沿岸采砂作业和排污等一系列人类活动,也影响了白鲟的生存环境。

危起伟说,白鲟灭绝已不能逆转,当务之急是保护其他极危物种。“虽然我们可以人工繁育中华鲟,但不能自然繁殖的物种,还算物种吗?长江中不能自然繁殖,放流再多,长江和近海对于中华鲟来说只是个大水池子。”

这些年,危起伟和同行一直在为长江里这些岌岌可危的生灵奔走。他和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等学者多年呼吁和推动长江全面休渔,“这是更大和最有效的措施”。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的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禁渔。据农业农村部介绍,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将实施暂定10年的常年禁捕。危起伟相信,这将使部分鱼类得到两三个世代的恢复,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

在危起伟眼里,今天和过去是“完全不同的长江”。因此,他提出要想办法修复江与湖的连通,拆除小型水电站,营造适合水生生物繁衍的“曲曲弯弯、高高低低的水域”,而不是只有顺直的、适合船只航行的航道。

白鲟灭绝的结论,一定程度上基于2017年-2018年对长江流域进行的全面科学考察。上一次进行这样的全面科考,还是40多年前。危起伟及其团队建议,应将这样的综合考察制度化,定期举行。

灭绝是一个沉重的词。没有人知道,地球上最后一尾长江白鲟怎样度过了孤独的一生。尽管希望渺茫,张辉仍然希望,在长达6300公里、落差约5400米的长江某些水域之下,在某些他们未曾探测到的暗礁背后,还有几尾残存的白鲟个体。

“就像象牙喙啄木鸟,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却在绝迹60年后重新被发现。”张辉说,“从情感上讲,我愿意我的研究结果出现意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嘉兴

责编:秦璐敏

唱一百遍《生僻字》歌,不如认真读一首古诗词收获大,你认同吗

2018年有一首歌特别火,那就是唱遍大街小巷的《生僻字》歌。我想这首歌火的原因,除了人们感到唱这首歌显得特别有文化外,还觉得唱这首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现。那么,唱过这首歌的人是不是真的学到了知识,这里面的生僻字是不是都学会了,换个场合换个组合是不是都还认识?这个真的令人怀疑。其实,这些字之所以称为生僻字,主要是因为使用的机会少。所谓生僻字又称冷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是不是唱过这首歌学会这些字就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生僻字呢?实际上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

生僻字

自从有汉字以来,汉字就不断发展和变化。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 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35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人编写的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1994年冷玉龙等编写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但是,中国大陆地区公布的的常用字只不过才2500字,加上次常用字1000字,我们平时需要的不过3500字而已,那么还有81500多字属于生僻字,这些字不仅仅是生僻字,而且大部分是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生僻字

既然是不常用或已经废置不用的字,肯定是已经消失或用不到或已经失去意义的字,那么这样的字自然也失去学习的意义。其实这也涉及到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问题。传统文化很多,但并非都是精华,那些没有意义的甚至是糟粕当然没有继承发扬的必要。比如二十四孝的做法,今天还需要人们去学习吗?所以,学习生僻字,实在不能算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即使要学,也要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生僻字堆积。比如说“醍醐灌顶”“茕茕孑立”“陟罚臧否”等词,大多数人印象还是比较深的,因为它们分别在《警察与赞美诗》、《陈情表》、《出师表》等课文中出现过。

醍醐灌顶

所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僻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 。尤其是诵读一些古诗词,既学习了传统文化,受到了文化熏陶,又学习了生僻字。比如说,人们读《诗经》中的《关雎》一章,就认识了雎鸠、窈窕、荇菜等词。说到《诗经》,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硕人》,是很多人喜欢的,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读下来的。

硕人

硕人其颀(qí),衣锦褧(jiǒng)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qiú)蛴(qí),齿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 巧笑倩(qiàn)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yuè)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fén)镳(biāo)镳,翟(dí)茀(fú)以朝。大夫夙(sù)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ū)濊(huò)濊,鳣(zhā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孽(niè)孽,庶士有朅(qiè)。

硕人

这首诗是“卫风”中的第三首,写卫庄公夫人庄姜出嫁盛况。全诗四节七行。首节写庄姜出身高贵,外表俊美,服饰华丽;次节着重写其形象之美;三节写新婚仪式;末节写送嫁情况。清人姚际恒赞其:“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其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成为赞美美人的千古名句。但是,这首诗中涉及到很多生僻字,今天非专业人士不借助工具书已经很难读下来了。

硕人

这首诗大意是: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硕人

这里我们就不再对每一个词做解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学习。相信对这首诗有研究的人认识其中的生僻字不成问题,所以,如果你掌握了一定量的古诗词,那么不但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掌握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并认识了很多生僻字,是不是比单纯认识生僻字效果要好得多?


文中图片来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含原文注释翻译)之周颂·臣工之什


《诗经》是我国之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更好、最聪明的 *** 。

周颂

周颂:《周颂》三十一篇,大都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其中《思文》祀后稷,《清庙》《维天之命》《维清》《雍》祀文王,《执竞》祀武王和成王、康王,《昊天有成命》祀成王,《有瞽》《潜》祀先祖,《天作》《时迈》祀山川,《噫嘻》《丰年》《载芟》《良耜》报祭祈谷,《丝衣》宴神尸,《烈文》《振鹭》《载见》《有客》赞助祭诸侯,《臣工》戒农官。《我将》《武》《赉》《般》《酌》《桓》为《大武》乐歌的一至六章,主要歌颂武王。《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为成王自警。《周颂》产生于武、成、康、昭四朝(公元前1100—950年),大都是贵族的作品,也有的可能出于史官或乐师之手。

周颂·臣工之什

【颂-011】臣工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题解】周成王春耕藉田,告诫群臣忠于职守,重视稼穑。

【注解】

1、嗟嗟(接jiē):《毛传》:“嗟嗟,敕之也。工,官也。”

2、厘:《集传》:“厘,赐也。成,成法也。”

3、咨、茹(如rú):《郑笺》:“咨,谋。茹,度也。”

4、保介:郭沫若《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保介,应该就是后来的田畯,也就是田官。”

5、畲(余yú):熟田。《毛传》:“田二岁曰新,三岁曰畲。”

6、於(呜wū)皇来牟:《集传》:“於皇,叹美之辞。来牟,麦也。”

7、厥(绝jué)明:收成。《通释》:“《尔雅?释诂》:‘明,成也。’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8、众人:《集传》:“众人,甸徒也。”

9、庤(至zhì):准备。钱(检jiǎn):农具。镈(勃bó):农具。《毛传》:“庤,具。钱,铫。镈,鎒。” 铫(摇yáo):古代的一种大锄。鎒(耨nòu)锄草的农具。锄草。

10、奄:尽。《通释》:“奄为久,又为遽(聚jù),义以相反而相成。”

11、铚(至zhì):拿镰收割。艾(亦yì):收割。《集传》:“铚,获禾短镰也。艾,获也。”

【翻译】

哎呀在朝众官吏,努力认真办公事。王把成法赐给你,多来商量和请示。哎呀你们众田官,现在已是暮春时。究竟还有啥要求?生田熟田怎种植?啊!小麦大麦多肥美,收成一定了不起。光明伟大好上帝,赐我丰收年年是。命令我的众奴隶,备好锄头和铲子,眼看收割快开始。

【颂-012】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题解】成王春祭祈谷,告诫农官率领农民播种百谷,开垦私田。

【注解】

1、噫嘻:《郑笺》:“噫嘻,有所多大之声也。”

2、尔:招请的神灵。

3、时:《集传》:“时,是。”

4、骏、私:《郑笺》:“骏,疾。私,私田也。”

5、服:从事。

6、耦(偶ǒu):《集传》:“耦,二人并耕也。”

【翻译】

啊,英明伟大周成王,已经诚心祭上天。率领这些农夫们,播种百谷要争先。赶快开发你私田,三十里内都种遍。大家一起来耕作,万人成对在田间。

【颂-013】振鹭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题解】周王宴请来朝诸侯时奏的乐歌,赞扬了客人的美好威仪和德行。

【注解】

1、振:群飞貌。《毛传》:“振振,群飞貌。雍,泽也。”《传疏》:“诗以鹭之在泽,兴客之朝周。宾住在西,故曰西。”

2、戾(立lì):《传疏》:“戾,至也。”

3、斯容:好仪容。

4、斁(亦yì):《郑笺》:“在彼,谓居其国无怨恶之者;在此,谓其人来朝。人皆爱敬之,无厌之者。”《释文》:“斁,厌也。”

5、永、誉:《郑笺》:“永,长也。誉,声美也。”《传疏》:“永,终皆长也。以永终誉,犹云以介景福也。”

【翻译】

一群白鹭在飞翔,落到西郊水池旁。我的贵客来到了。仪容高洁真漂亮。他在本国无人怨,来到此地人敬仰。希望早晚勤国事,美名长保天下扬。

【颂-014】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题解】周王于秋收后祭祀祖先用的乐歌。

【注解】

1、稌(图tú):稻。《毛传》:“稌,稻也。廪(蔺lìn),所以藏齍盛之穗也。” 齍(资zī):古代盛谷类的祭器。

2、秭(子zǐ):数量名。一万亿为一秭。《郑笺》:“万亿为秭,以言谷数多。”

3、烝畀(蒸蔽zhēng bì):《郑笺》:“烝,进。畀,予也。”

4、洽(恰qià):齐备。《集传》:“洽,备。皆,遍也。”

【翻译】

丰年黍子稻谷多,高大粮仓一座座,成万成亿建满坡。酿成清酒和甜酒,进献先祖先祖婆。百般祭礼都齐备。普降幸福无灾祸。

【颂-015】有瞽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

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题解】合奏各种乐器于宗庙,向祖先神灵汇报。

【注解】

1、瞽:盲人。古以盲人为乐官。《集传》:“瞽,乐官无目者也。”

2、树羽:《集传》:“树羽,置五彩之羽于崇牙之上也。”业、虡(具jù)、崇牙:见《大雅·灵台》(Y-082)篇注9。

3、虡(具jù):木架。《毛传》:“应,小鞞(俾bǐ)也。田,大鼓也。县(音玄xuán)鼓,周鼓也。”

4、鞉(逃táo):摇鼓。《集传》:“鞉,如鼓而小,有柄,两耳,持其柄摇之,则傍耳还自击。磬,石磬也。柷(竹zhú),状如漆桶,以木为之,中有锥连底,挏(洞dòng)之令左右击以起乐者也。圉(语yǔ)亦作敔,状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举语jǔ yǔ),刻以木,长尺栎之以止乐者也。”敔(语yǔ):古击乐器。用于雅乐结束时。

【翻译】

瞎子乐师人不少,共同奏乐在周庙。钟鼓架子设置好,崇牙上面饰羽毛。小鼓大鼓与悬鼓,鞉磬柷圉排一道。已经齐备就演奏,还有笛子和排箫。声音和谐又嘹亮,雍容闲雅好技巧,先祖神灵都听到。我的贵宾光临了,看完演奏称奇妙。

【颂-016】潜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题解】周王祭于宗庙,献鱼求福。

【注解】

1、猗(依yī)与:叹词。《郑笺》:“猗与,叹美之言也。”《正义》:“漆、沮(居jū),自豳历岐周以至丰镐。”

2、潜:《集传》:“潜……深藏之也。”

3、鳣(沾zhān)、鲔(伟wěi):鱼名。

4、鲿(尝cháng):黄颊鱼。鲦(条tiáo)、鰋(掩yǎn):《毛传》:“鲦,白鲦也。鰋,鲇也。”

【翻译】

漆水沮水真美丽,鱼儿深藏河水里。既有黄鱼有鲟鱼,白鲦黄颊鲇和鲤。用来献上供祭礼,求神赐予大福气。

【颂-017】雍

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题解】武王祭祀文王,在撤去祭品时唱的乐歌。

【注解】

1、雍雍:和悦。《郑笺》:“雍雍,和也。肃肃,敬也。”

2、辟公:诸侯。《集传》:“相,助祭也。辟公,诸侯也。”

3、广牡:《集传》:“广牡,大牲也。”

4、肆祀:陈设祭品。《郑笺》:“又助我陈祭礼之馔(转zhuàn)。”

5、假:大。《集传》:“假,大也。皇考,文王也。绥,安也。”

6、宣哲:《集传》:“宣,通。哲,知。”

7、燕:《毛传》:“燕,安也。”

8、绥我眉寿:林义光《诗经通解》:“绥,读为遗。”

9、繁:《郑笺》:“繁,多也。”

10、右:尊崇。《通释》:“此诗右亦当读为侑劝之侑。……且诗以烈考与文母对举,文母为太姒,则烈考为文王无疑。”

【翻译】

客人和悦心舒畅,严肃恭敬到庙堂。诸侯公卿来助祭,天子仪容很端庄。进献肥美大牺牲,帮我祭品摆妥当。皇考文王真伟大,保我孝子得安康。百官通达多智慧,文武兼备好君王。上天平安无灾变,子孙后代得繁昌。赐我平安寿命长,助我福禄多无疆。既劝烈考受祭享,又劝文母来品尝。

【颂-018】载见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题解】成王即位,率诸侯祭祀武王的乐歌。

【注解】

1、载:初始。《郑笺》:“诸侯始见君王,谓成王也。”

2、章:《集传》:“章,法度也。”

3、鞗(条tiáo)革:《郑笺》:“交龙为旂。鞗革,辔首也。”《集传》:“轼前曰和,旂上曰铃。央央、有鸧,皆声和也。”鸧(枪qiāng):金饰貌。

4、昭考:《毛传》:“昭考,武王也。”

5、以孝以享:《通释》:“此诗以孝以享,犹《潜》诗以享以祀,皆二字同义,合言之则曰孝享。”

6、嘏(谷gǔ):《郑笺》:“俾,使。纯,大也。天子受福曰大嘏。”

【翻译】

诸侯开始朝君王,考求礼仪旧典章。交龙旗帜多明亮,车旗铃铛响叮当。饰金笼头马缰绳,华丽美好闪光芒。相率朝见武王庙,敬献祭品行祭享。祈求寿命能久长,永保子孙得安康,大福大禄多多降。有功有德众诸侯,神灵多多赐福禄,使我光明福长享。

【颂-019】有客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 *** ,降福孔夷。

【题解】微子来朝,周王朝对他表示赞扬和挽留。

【注解】

1、客:《集传》:“客,微子也。周既灭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而以客礼待之,不敢臣也。”

2、白:《毛传》:“殷尚白也。”

3、萋、且(居jū):随从众多貌。《毛传》:“萋且,敬慎貌。”《集传》:“敦琢,选择也。旅,其卿大夫从行者也。”

4、信:一宿为宿,再宿为信。《尔雅?释训》“有客宿宿,言再宿也。有客信信,言四宿也。”

5、絷(值zhí):《郑笺》:“絷,绊也。”

6、追:饯行。《郑笺》:“追,送也。”

7、威:《通释》:“按《广雅》:‘威,德也。’……既有 *** ,犹云既有大德耳。”

8、夷:《集传》:“夷,易也,大也。”

【翻译】

有客有客好名声,驾着白马来王庭。态度恭谨仪容美,随从挑选也精明。一宿两宿客莫走,三天四天望客停。给他一条绊马绳,拴住马脚别让乘。将要离去送别他,左右安慰心意诚。客人既有大德行,神灵多多降福庆。

【颂-020】武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题解】歌颂周武王消灭殷商的功业。为《大武》乐歌第二章。

【注解】

1、於(呜wū)皇:《集传》:“於,叹辞。皇,大。”

2、刘:杀;征伐。《毛传》:“刘,杀。”《郑笺》:“举兵伐殷而胜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杀人者。”

3、耆(纸zhǐ):致使;达到。《毛传》:“耆,致也。”

【翻译】

多么伟大周武王,丰功伟业世无双。文德显著周文王,后人基业他开创。武王继成受天命,制止杀戮胜殷商,终成大功美名扬。

★更好的资源献给更好的您,精心编排。各级专家和超级高手请略过此文,本文仅献给有需要的朋友。整理排版非常辛苦,让我们一起来弘扬正能量,期待您能喜欢并收藏转发给其他需要此材料的您的朋友。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谅解,有需要其它经典的请点击我的头像并关注,其它国学经典会陆续更新,祝大家学习愉快。如您喜欢,请+关注我,您的支持就是我更大的动力,谢谢!

《诗经》里的鱼—鲦

《诗经》里鲦的故事

(图片来源 *** 仅供欣赏 如有涉权 请联系删除)

鲦在《诗经》时期是帝王祭祀的一种常用鱼,

也是民间食用的普通鱼。

它常常被人提起

《庄子·秋水》 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致意思就是:

庄子和好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说:

“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地游着,

这是鱼的快乐啊。”

宋代诗人方回有《孚舟亭独坐》诗:

荦确莳籼米,浅清钓鲦鱼。

兹事不在多,克俭即有余。

欧阳修、苏东坡等大诗人也有歌咏鲦鱼的诗词。

在《诗经》众多提及的鱼类中,

鲦只是个小角色,

仅出现一次,

周颂·潜》提及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翻译成现代汉语:

漆水沮河自悠长,多条鱼儿沉底藏。

鱼鲔鱼正肥美,鲦鲿鰋鲤亦不少。

用来祭祀献祖先,用来祈福永绵延。

《潜》是一首祭祀祈福的诗,

描绘了漆、沮二河的风景,

以及鱼类之繁、数量之多,

并以此来祭祀祖先,祈求洪福。

全文仅有二十四字,

提到的鱼儿数却达到六种,

客观地展示了当时渔业的状态,

表达人们对鱼类的认知程度,

说明贵族的祭祀活动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诗歌形象生动,读来趣味盎然。

古籍中,有多种名字,

《尔雅》称“鮂、黑鰦”;

《埤雅》称“白鲦”;

《尔雅翼》称“参鱼、肉条鱼”;

《本草纲目》称“鲹鱼”,俗称“鲹鲦鱼”。

鲦,也叫?、鮂,

俗称还有:

白鲦、鲹、参条、窜条、穿条、白条、青鳞子等等,

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

其形状扁平,状如柳叶,

鱼背淡青灰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

尾鳍边缘灰黑色,其他鳍均为浅黄色。

长度可达15厘米,

常群集于河流、湖泊沿岸浅水区域

喜食水草、藻类、小虫等,

是一种常见于江河湖泊的普通鱼类。

从古至今,

东南西北的江河湖泊基本上都有鲦的身影,

都江堰的江河湖泊随处都有它的踪迹,

在众多的鱼类中是比较普通的一种鱼。

很多垂钓者最讨厌它闹窝,

人们习惯称其为“小杂鱼”“野杂鱼”,

但我并不在乎它的“小”和“野”,

对于像我这样以休闲、赏景的垂钓者来说,

垂钓的是心情,鲦鱼上钩多多益善。

正因为它个体小而野,

所以肉质结实,适宜油炸,

出锅后肉质细嫩,口感鲜美,

此时抿一口灌县老酒,

口齿生香,何乐而不为?

所以,尽管它比不上鳣、鲔、鲿、鰋、鲤高贵吉庆,

却有幸列入《诗经》中君王的祭品。

唐代诗人独孤及最喜欢鲦鱼下酒,

一次赏鱼品酒后挥毫赋诗一首

《垂花坞醉后戏题》:

紫蔓青条拂酒壶,落花时与竹风俱。

归时自负花前醉,笑向鲦鱼问乐无。

清朝时,每到鲦子大获的时节,

有些地方的小酒肆小饭馆就会打出品尝鲦子的广告幌子,

嘉庆诗人陈阿宝有诗记此事:

溪桥水涨鲦鱼上,市村花明九旗悬。


食品高度丰富的今天,

鲦仍然在鱼类食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常常出现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

还入室寻常街井的小饭馆,

也登堂富丽辉皇的大酒店,

深受大众的喜爱。

本文同发《垂钓》杂志2022年7期,

收录于西南财经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文库

及《中国知网》《龙源期刊》

《维普期刊》《百度学术》等

本文作者 赵家明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完整版 上)带注释 建议收藏


导读:《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一共305篇。因文字限制,特将完整版作上中下三部分享。

《诗经》诗经全文上(1-110)

国风·周南

【01.关雎】后妃之德也。(5章4句)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5.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雎(jū)鸠:一种水鸟。 ②窈窕(yǎo tiǎ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③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ú):配偶。 ④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⑤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 ⑥芼(mào):拔取。

【02.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3章6句)

  1.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2.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3.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①覃(tán):长。 ②施(yī):蔓延。中谷:谷中。 ③喈喈(jiē):鸟儿鸣叫的声音。 ④刈(yì):用刀割。劐:煮。 ⑤絺(chī):细葛纤维织成的布。绤(xì):粗葛纤维织成的布。 ⑥无斁(yì):心里不厌弃。 ⑦污(wù):洗去污垢 ⑧浣(huàn):洗涤。 ⑨害(hé):曷,何,什么。

【03.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4章4句)

  1.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2.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3.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4.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①寘(zhì):放置。周行(háng):大道。 ②陟(陟):登上。崔嵬(wei):山势高低不平。 ③虺隤(huī tuí):疲乏而生病。 ④金罍(léi):青铜酒杯。 ⑤兕觥(sì gōng):犀牛角做成的酒杯。 ⑥砠(jū):有土的石山。 ⑦瘏(tú):马疲劳而生病。 ⑧痡(pū ):人生病而不能走路。 ⑨吁(xū>):忧愁。

【04.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妬之心焉。(3章4句)

  1.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2.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3.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①南:南山。樛(揪jiū):树枝下曲。 ②藟(lěi):葛类。累:系。

【05.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妬忌,则子孙众多也。(3章4句)

  1.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2.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3.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①螽(zhōng)斯:蝗虫。羽:翅膀。 ②诜诜(shēn):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③薨薨(hōng):很多虫飞的声音。 ④揖揖(yī):会聚。 ⑤蛰蛰(zhé):多,聚集。

【06.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妬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3章4句)

  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3.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 ③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④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07.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3章4句)

  1.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2.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3.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①肃肃:严密的样子。罝(jū):捕兔的网。②椓(zhuó):敲。丁(zhēng)丁:象声词。③干城: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城郭,比喻保卫者。④施(yì):布置。中:语助词。逵(kuí):四通八达之道。泛指大道。⑤仇:同“逑”。

【08.芣苡】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3章4句)

  1.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2.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3.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①芣苢(fǘ yǐ):也有人写成“芣苡”,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②掇(duō):拾取。 ③捋(luó):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④袺(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⑤襭(xié):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09.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3章8句)

  1.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3.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①秣(mò):喂马。 ②蒌(lóu):草名,即蒌蒿。

【10.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3章4句)

  1.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2.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3.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①惄(nì):忧愁。 ②调(zhōu):輖,通"朝“,就是早晨。 ③肄(yì):树枝砍后再生的小枝。 ④遐(xiá):远。遐弃:远离。 ⑤鲂(fáng)鱼:鱼名,就是鳊鱼。 ⑥赬(chēng)尾:红色的确尾巴。 ⑦燬(huǐ):焚烧。

【11.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3章3句)

  1.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2.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3.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①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仁慈之兽。 ②趾:足。有趾为足,无趾为蹄。 ③振(zhēn)振:信实仁厚貌。

国风·召南-14

【12.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3章4句)

  1.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2.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3.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①两:辆。御(yà):迎迓,迎接。②方:占据。③将:送。④成:完成婚礼,指举行礼仪成婚。

【13.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3章4句)

  1.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2.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3.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①蘩(fán):白蒿。 ②沚:小沙洲。 ③被(pí):妇女的假发。僮僮(tóng):高耸状。

【14.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3章7句)

  1.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2.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3.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①喓喓(yāo):虫鸣声。 ②趯趯(tì):跳跃。阜螽(zhōng):昆虫。 ③亦:发语词。止:代词“之”。 ④觏(gòu):交合。 ⑤降(hóng):平和。 ⑥惙惙(chuò):愁苦貌。 ⑦说(yuè):通“悦”。

【15.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3章4句)

  1.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2.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3.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①蘋、藻:水草名。 ②行潦:流水。 ③湘:烹饪供祭祀的牛羊。 ④牖(yǒu):窗。 ⑤齐(zhāi):通“斋”。

【16.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3章3句)

  1.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2.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3.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①蔽芾(fèi):树木葱茏貌。甘棠:杜梨树。 ②翦:即剪。 ③茇(bá):与下文的憩、说,同为暂时滞留之意。

【17.行露】召伯听讼也。衰乱之俗微,贞信之教兴, *** 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3章3,6,6句)

  1.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2.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3.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①厌浥(yì):湿淋淋的。行(háng):道路。 ②岂不:难道不想。 ③谓:同“畏”。与下文的“谓”不同义。 ④角(lù):鸟嘴。 ⑤女(rǔ):通“汝”。 ⑥墉(yōng):墙。

【18.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3章4句)

  1.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2.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3.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①皮(pó)、革(qì)、缝:毛皮或皮袄。 ②素丝:白蚕丝。紽(tuó):量词,丝数。 ③退食自公、自公退食(sì):从公府回家中进餐。 ④委蛇(yí):逶迤。洋洋自得貌。 ⑤緎(yū):丝数。⑥总(zōnɡ):丝数。

【19.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3章6句)

  1.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2.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3.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①殷:雷声。通“隐”。 ②阳:山之南坡。 ③斯:含此人此地之意。违:离别。 ④或:有。遑(huáng):闲暇。 ⑤振振(zhēn):忠诚老实貌。

【20.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3章4句)

  1.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2.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3.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①摽(biào):坠落。有:助词。 ②七:十分之七。后文中的三指十分之三。 ③庶:众。 ④迨(dài):及,趁着。 ⑤塈(jì):取。

【21.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妬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2章5句)

  1.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2.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实命不犹!

①嚖(huì):形容光芒微弱,闪闪烁烁。 ②三:即参星,它由三颗星组成。五:昴星,它由五颗星组成。 ③宵征:夜晚赶路。 ④寔(shí):即“实”,此。 ⑤衾(qīn):被子。裯(chóu):被单。

【22.江有汜】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文王之时,江沱之闲,有嫡不以其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3章5句)

  1.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2.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3.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①汜(sì):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②以:相从,相好。 ③渚:小沙洲。④与:同“以”。

【23.野有死麕】恶无礼也。天下大乱, *** 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3章4,4,3句)

  1.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2.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3.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①麕(jūn):獐子。 ②吉士:男子的美称,这里指猎人。 ③朴樕(sù):低矮灌木。 ④纯束:捆扎。 ⑤舒:徐。脱脱:轻缓貌。 ⑥感(hàn):“撼”,动摇。帨(shuì):佩巾。 ⑦尨(máng):多毛的狗。

【24.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也。(3章4句)

  1.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2.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3.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①襛(nóng):花木繁盛。 ②唐棣(dì):木名,状似白杨,能开花结果。华:花。 ③曷:难道。雝(yōng):和乐。 ④伊缗(mín):伊,发语词。

【25.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搜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2章3句)

  1.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2.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①葭(jiā):芦苇。 ②壹:发语词。豝(bā):幼小的母猪。 ③驺(zōu)虞:古时司牧猎的官吏。 ④豵(zòng):小猪或小兽。

国风·邶风-19

【26.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5章6句)

  1.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2.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3.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4.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5.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①汎(fàn):同“泛”,漂流貌。柏舟:柏木刳成的舟。刳(哭kū):剖开,挖空。 ②茹(rú):含,容纳。 ③愬(素sù):告诉。 ④选:读为“巽(逊xùn)”,巽是屈挠退让的意思。 ⑤愠(yùn):怒。 ⑥觏(gòu):通“遘”,遭遇。闵(mǐn):痛。 ⑦辟:《玉篇》引作“擗”,就是拊(府fǔ)心。摽(biào):捶击。 ⑧澣(huàn):洗。如匪澣衣:像不加洗濯的衣服。

【27.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4章4句)

  1.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2.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3.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4.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①俾(bǐ):使。訧(怡yí):过失。 ②絺(chī):细的葛布。绤(xì):粗的葛布。

【28.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4章6句)

  1.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2.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3.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4.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①差池(cī chí):参差不齐。 ②野:古读如“宇(yǔ)”。 ③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 ④南(古音您nín):指南郊。一说“南” 和“林”声近字通。林指野外。 ⑤勗(xù):勉励。

【29.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荅于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4章6句)

  1.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2.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3.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4.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①居、诸:语气词,犹“乎”。 ②乃:竟然。 ③逝:何。古处:故处。 ④宁:从来。不我顾:不顾我。

【30.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4章4句)

  1.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2.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3.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4.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1、终:既。 2、顾:看见。 3、霾(mái):阴霾。 4、曀(yì):阴而有风。 5、虺虺(huī):始发之雷声。

【31.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5章4句)

  1.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2.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3.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5.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1、镗(汤tāng):鼓声。 2、陈国国都在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宋国国都在睢(suī)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3、有忡(充chōng):犹“忡忡”。心不宁貌。 4、爰(yuán):疑问代名词,就是在何处。 5、活:读为“佸(huó)”,相会。 6、洵(xún):《释文》谓《韩诗》作“夐(xiòng)”,久远。

【32.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4章4句)

  1.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2.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3.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4.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1、劬(渠qú):劳苦。 2、睍(xiàn)睆(huǎn):黄鸟鸣声,又作“间关”。

【33.雄雉】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4章4句)

  1.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2.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3.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4.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1、瞻; 2、曷; 3、忮

【34.匏有苦叶】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 *** 。(4章4句)

  1.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2.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3.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4.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

1、匏(páo):葫芦。苦:同“枯”。叶枯则匏干可用。 2、揭(器qì):揽起衣裳。一说揭是挑在肩头。 3、有瀰(米mǐ):犹“瀰瀰”,水大时茫茫一片的景象。 4、有鷕(窈yáo):犹“鷕鷕”,雉鸣声。 5、轨(古读如九):车轴的两端。 6、雝雝(yōng):群雁鸣声。 7、泮(叛pàn):同“胖”,合。 8、卬(áng):我。女性之一人称代名词。否(古读如痞pǐ):不。

【35.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昬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6章8句)

  1.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 ***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2.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3.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4.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5. 不我能畜,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6.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01、习习(sà):犹“飒飒”,风声。谷风:来自谿(xī)谷的风,即大风。 02、黾(mǐn)勉:努力、尽力。 03、有:犹“又”。 04、葑(封fēng):蔓菁。菲(非fēi):芦菔。 05、迩(ěr):近。 06、薄:发语词。畿(jī):就是“机”,门限。 07、荼(tú) 08、湜湜(实shí):水清见底貌。沚(zhǐ):应从《说文》、《玉篇》等书所引作“止”。 09、笱(苟gǒu):竹器,承对梁的缺口,用来捉顺水游出的鱼。 10、匍匐(蒲伏púfú):伏在地上,手足并进。 11、慉(蓄xù):同“蓄”,爱好。雠(chóu):同“仇”。 12、贾(古gǔ):卖。 13、鞫(菊jú):穷。 14、有洸(光guāng):相当于“洸洸”,有溃(kuì):相当于“溃溃”,是水激怒溃决之貌。 15、肄(异yì):劳苦之事。 16、塈(戏xì,又读季jì):取,同“娶”,借指“爱”。

【36.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2章4句)

  1.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①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 ②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 ③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④躬:身体。

【37.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4章4句)

  1.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2.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3.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4.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1、旄(mào)丘:前高后低的土丘。 2、褎(yòu):服饰华丽繁盛。

【38.简兮】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于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3章6句)

  1.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2.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3.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1、简:通“僴(现xiàn)”,武勇之貌。 2、俣俣(语yù):大貌,和开头的“僴僴”都是对那硕人,也就是舞师的形容。 3、龠(月yuè):古时吹奏乐器,似笛。 4、翟(dí):古读如濯(zhuó),指翟羽。一种长尾雉鸡的羽。 5、赭(zhě):红土。 6、隰(习xí):低湿的地方。

【39.泉水】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4章6句)

  1.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2.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3.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4.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1、毖(bì):泉水流貌。 2、娈(luán):美好。姬:未嫁之女。 3、泲(jǐ):水名。 4、祢(mí旧读nǐ):水名。 5、舝(xiá):车轴两头的金属键。 6、遄(chuán):迅疾。臻(zhēn):至。 7、写(xiè):通“泻”,宣泄。

【40.北门】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3章7句)

  1.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2.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3.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1、窭(巨jù):本义是房屋迫窄简陋,不合礼数的意思,引申起来便和“贫”同义。 2、適:读为谪(哲zhé),督责。 3、埤(俾pí)益:增益,加于。埤益我:加给我。 4、讁(zhé):同“谪”,谴责。

【41.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3章6句)

  1.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2.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3.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1、雨(芋yù):动词,“雨雪”就是“落雪”。雱(滂pāng):雪盛貌。 2、“邪(xú)”是“徐”的同音假借。“虚徐”或训“舒徐”,或训“狐疑”,在这里都可以通。 3、只、且(疽jū):语尾助词。 4、喈:湝(皆jiē)的借字,寒。 5、匪:读为“彼”

【42.静女】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3章4句)

  1.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姝(shū):美好貌。 2、俟(sì):等待。城隅:城上的角楼。 3、娈:与“姝”同义。 4、彤(同tóng):红色。 5、炜(伟wěi):鲜明貌。 6、说怿(yuè yì):心喜。女:通“汝”。这里指彤管。 7、归(kuì):通“馈”,赠贻。荑(题tí):初生的茅。 8、洵(xún):诚然,确实。

【43.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3章4句)

  1.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2.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3.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1、有泚(cǐ):犹“泚泚”,鲜明貌。 2、瀰瀰(米mǐ):水盛满貌。 3、蘧篨(渠除qú chú):即“居诸”,也就是虾蟆,用来比作卫宣公。 4、洒(铣xiǎn):鲜貌。 5、浼浼(miǎn):盛貌。 6、殄(tiǎn):美丽。 7、鸿:“苦蠪(龙lóng)”的合音,“苦蠪”即虾蟆。

【44.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2章4句)

  1.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2.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1、汎汎(fàn):漂浮貌。景:通“影”。 2、愿:思念。 3、养养:忧虑不安貌。 4、害(hé):何不。

国风·鄘风-10

【45.柏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2章7句)

  1.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2.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1、中河:即河中。 2、髧(胆dàn):发下垂貌。髦(毛máo):古代未冠之前披着头发,长齐眉毛,分向两边梳着,叫做“髦”。 3、天:古音(tīn)。 4、慝(tè):是“忒”的借字。靡慝:就是无所改变。

【46.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3章6句)

  1.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2.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3.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1、茨(cí):蒺藜。 2、中冓(gòu):宫中 *** 之事。 3、襄:除掉。 4、读:说。

【47.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 *** ,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3章7,9,8句)

  1.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2.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3.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1、笄(jī):簪。珈(jiā):饰玉。 2、委委佗佗(tuó):形容走路姿态之美。 3、玼(cǐ):花纹绚丽。下文“瑳(cuō)” 意同。 4、翟(dí):山鸡。 5、鬒(zhǎn):密而长的黑发。 6、髢(dí):假发。 7、瑱(zhèn):耳坠。 8、揥(tì):剔发针。 9、展、绉絺(chī)、绁袢(xiè bàn):分指上衣,中衣,内衣。 10、展:即“亶(dǎn)”,诚然,真正的。

【48.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 *** ,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3章7句)

  1.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2.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3.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1、爰(yuán):何,何地。唐:菟丝子,药草。 2、沬(mèi):古地名。春秋时卫国的一邑。在今河南淇县南。 3、美孟姜、美孟弋(yì)、美孟庸:乃指同一美女。此行文以避重复。

【49.鹑之奔奔】刺卫宣姜也。卫人以为宣姜鹑鹊之不若也。(2章4句)

  1.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2.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1、鹑(chún):鹌鹑。 2、奔奔、彊彊(jiāng):言鸟儿居则成双、飞则相随状。

【50.定之方中】美卫文公也。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3章7句)

  1.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2.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3.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1、定:营室星。古时建城观星象,此星谓定星。 2、揆(kuí):测度。 3、虚:同“墟”。 4、允:诚然。臧:好。 5、星(qíng):晴。 6、说(shuì):止,到。 7、匪:通“彼”。 8、騋(lái):高七尺以上的马。牝(pìn):母马。

【51.蝃蝀】止奔也。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国人不齿也。(3章4句)

  1.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2.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3. 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1、蝃蝀(dì dōng):虹。 2、隮(jì):云。 3、崇朝:终朝,一上午。也指整天。 4、如:去,到。 5、信:贞洁信条。

【52.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羣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3章4句)

  1.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2.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3.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1、相鼠:老鼠中的一个种类,一说,相就是看。仪:礼仪。 2、止:读为“耻”。 3、俟(似sì):等待。 4、遄(传chuán):速。

【53.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3章6句)

  1.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2.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3.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1、孑孑(jié):高扬貌。旄(máo):古代在旗杆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2、纰(pí):镶饰旗帜的边缘。 3、姝(shū):容貌美丽。 4、畀(bì):给予。 5、旟(yú):古代一种军旗。 6、旌(jīng):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

【54.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3章6,4,4,6,8句)

  1.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2.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3.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4.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5.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1、唁(彦yàn):凡有丧事向生者吊问叫做“唁”,吊人失国也叫做“唁”。卫侯:指卫文公。 2、閟(bì):同“毖(bì)”,谨慎。 3、蝱(méng):“莔(méng)”的借字,今名贝母,药用植物,属百合科。 4、众穉且狂:众指“许人”。穉(zhì):同“稚”,训“骄”。 5、芃芃(蓬péng):草木茂盛貌。

国风·卫风-10

【55.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3章9句)

  1.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2.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3.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1、奥(yù):通“澳”,水流回转之处。 2、猗猗(yǐ):长而美貌。 3、瑟:庄重貌。僴(xiàn):宽大貌。 4、赫、咺(xuān):有威仪貌。 5、谖(xuān):忘。 6、会(kuài)、弁(biàn):会,缝合处。弁,鹿皮帽。 7、箦(zé):丛聚貌。 8、猗(yī):倚立。重较(chóng jué):卿士所乘之车。 9、戏谑(xuè):用趣话开玩笑。

【56.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3章4句)

  1.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2.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3.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1、考:扣,敲。槃:同“盘”。 2、硕(shuò)人:身材高大的人。 3、寐:睡。寤(wù):醒。 4、矢:发誓。 5、薖(kē):美貌。

【57.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僭。庄姜贤而不荅,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4章7句)

  1.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2.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4.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01、颀(祈qí):长貌。 02、褧(炯jiǒng)衣:女子嫁时在途中所穿的外衣,用枲(洗xǐ)麻之类的材料制成。 03、柔荑(yí):荑是初生的茅,已见《静女》篇注。 04、蝤蛴(囚齐qiú qí):天牛之幼虫,其色白身长。 05、瓠(壶hù):葫芦类。犀(xī):瓠中的子叫做“犀”,因其洁白整齐,所以用来形容齿的美。 06、螓(秦qín):虫名,似蝉而小,额宽广而方正。 07、说(税shuì):停息。农郊:近郊。 08、朱幩(坟fén):马口铁上用红绸缠缚做装饰。镳镳(标biāo):盛多貌。 09、翟茀(dí fú):山鸡羽饰车。 10、活活(括kuò):水流声。 11、施罛(孤gā):撒鱼网。濊濊(豁huò):拟声词,撒网入水之声。 12、鳣(zhān):黄鱼。鲔(wěi):鳝鱼。发发(拨bō):鱼碰网时尾动貌。 13、葭(加jiā):芦。菼(毯tǎn):荻。 14、孽孽(niè):高长貌。 15、朅(洁jié,一读怯qiè):武壮高大貌。

【58.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泆也。(6章10句)

  1.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3.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4.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6.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01、氓(méng):民,男子之代称。蚩蚩(chī):同“嗤嗤”,戏笑貌。 02、愆(迁qiān)期:过期。。 03、将(枪qiāng):愿请。 04、垝(诡guǐ):和“垣(原yuán)” 同义,墙。 05、卜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湿shī)草占卦叫做“筮”。 06、贿:财物,指妆奁(lián)。 07、耽(担dān):沉溺,贪乐太甚。 08、陨(允yǔn):黄貌。 09、徂(cú)尔:嫁给你。徂,往。 10、贰:“貣(特tè)”的误字。“貣”就是“忒(特tè)”,和“爽”同义。 11、咥(戏xì):笑貌。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喜笑如常。 12、隰(xí):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畔pàn):水边。 13、宴宴(yàn):和悦貌。 14、哉(古读如兹zī):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

【59.竹竿】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荅,思而能以礼者也。(4章4句)

  1.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2.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3.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4.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1、籊籊(tì):竹长而锐。 2、远(yuàn):远离。 3、瑳(cuō):以玉形容齿白光洁。 4、傩(nuó):通“娜”。 5、滺滺(yōu):河水流淌的样子。

【60.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2章6句)

  1.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2.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1、芄(丸wán)兰:植物名。即“萝藦”,俗称“婆婆针线包”。 2、觿(西xī):古时解结的用具,也用作装饰品。 3、容:闲暇自得貌。遂:通“璲(suì)”,瑞玉。 4、韘(射shè):古代射者戴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俗称板指。 5、甲(峡xiá):同“狎”,亲昵。

【61.河广】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也。(2章4句)

  1.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2.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1、杭:《楚辞·九章》王逸注引诗作“斻(航háng)”,渡过。 2、跂(qì):同“企”,就是悬起脚跟。 3、崇:终。从天明到早饭时叫做“终朝(召zhāo)”。

【62.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4章4句)

  1.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2.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4.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1、“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適(迪dí):悦。谁適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5、杲杲(搞gǎo):明貌。 6、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7、谖(宣xuān):忘。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 8、痗(妹mèi,又音悔huǐ):病,忧伤。

【63.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昬,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3章4句)

  1.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2.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3.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1、绥绥:雌雄相随貌。 2、厉:河水深及腰部,可以涉过之处。

【64.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3章4句)

  1.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3.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木瓜:植物名,落叶灌木,又称“楙(茂mào)”,果实椭圆。 2、琚(居jū):佩玉名。 3、玖(久jiǔ):黑色的次等玉。

国风·王风-10

【65.黍离】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3章10句)

  1.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3.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黍:小米。离离:行列貌。 2、稷:高粱。 3、迈:行远。行迈:等于说“行行”。靡靡:脚步缓慢的样子。 4、噎(椰yē):气逆不能呼吸。

【66.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2章8句)

  1.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2.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1、曷至哉:言何时归来。 2、埘(时shí):凿墙做成的鸡窠叫做“埘”。 3、有:读为“又”。佸(活huó):会。“又佸”就是再会。 4、桀(杰jié):“榤”的省借,鸡栖息的横木。

【67.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2章4句)

  1.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2.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1、阳阳:通“洋洋”。 2、由:从,入。 3、只且(居jū):语助词。 4、陶陶:快乐貌。 5、翿(道dào):羽旄制成的舞具。

【68.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3章6句)

  1.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2.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3.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1、扬:水流激扬貌。 2、彼其之子:那个人,指妻子。 3、戍(shù):屯丘以守。

【69.中谷有蓷】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3章6句)

  1.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2.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3.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1、蓷(腿tuǐ):益母草。 2、暵(汉hàn):晒干。 3、仳(劈pǐ)离:别离。 4、嘅(慨kǎi):叹。 5、脩(修xiū):干枯。 6、条:长。歗(xiào):号。 7、湿(读为qī):借字。将要干,未全干。

【70.兔爰】闵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3章7句)

  1.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位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2.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3.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

1、无为(古读如讹é):指无劳役。“为”和“徭役”的“徭”古同字。 2、罹(古读如罗luō):忧。“百罹”是说多种忧患。 3、尚:犹“庶几”,表希望的意思。吪(俄é):动。 4、罦(孚fú):附设机轮的网,又叫做覆车网。 5、罿(童tóng,又读冲chōng):捕鸟网名。

【71.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3章6句)

  1.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2. 绵绵葛爰,在河之藟。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3.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1、葛藟(蕾lěi):野生藤蔓。 2、浒:水边。 3、涘(饲sì):水边。与“漘(纯chún)” 意同。

【72.采葛】惧谗也。(3章3句)

  1.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3.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1、萧:植物名,即香蒿。萧有香气,古人采它供祭祀。 2、三秋:通常以一秋为一年。 3、艾:即香艾,菊科植物。烧艾叶可以灸病。

【73.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3章4句)

  1.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2.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3.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1、槛槛:车行声。 2、毳(翠cuì)衣:古代冕服。如菼(坦tǎn):如菼之绿。 3、啍啍(吞tūn):车行重缓貌。 4、璊(门mén):赤玉。 5、榖:生长。 6、噭(佼jiǎo):同“皎”。明亮。

【74.丘中有麻】思贤也。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3章4句)

  1.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2.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3.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1、留:古“刘”字。子嗟:《集传》:“子嗟,男子之字也。” 2、将:请。施施:徐行貌。 3、贻(移yí):赠。

国风·郑风-21

【75.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3章4句)

  1.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2.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3.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1、缁(兹zī)衣:黑衣。 2、敝:破旧。予:而。 3、馆:馆舍。

【76.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3章8句)

  1.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2.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3.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1、将(枪qiāng):请。见《卫风·氓》篇。仲子:男子的表字。 2、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逾里”言越过里墙。 3、无(勿wù):不要。 4、母:古音“米mǐ”。 5、兄:古音xuāng.

【77.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3章5句)

  1.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2.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3.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1、叔:男子。崔述《读风偶识》:“仲与叔,皆男子之字。” 2、田:打猎。《毛传》:“田,取禽也。巷,里涂也。” 3、洵:确实。

【78.大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也。(3章10句)

  1.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2.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3.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01、乘乘马:四马叫做乘(shèng)。 02、两骖(参cān):四马驾车,外边的两匹马叫骖。 03、薮(叟sǒu):低地,多草木,禽兽聚居之处。 04、烈:“迾”的借字。就是遮。 05、袒裼(tǎn xī):脱去衣服露出肉体。 06、狃(纽niǔ):习惯以为常的意思。 07、襄(骧xiāng):驾。 08、鸨(保bǎo):黑白杂毛的马,又叫做驳。 09、掤(冰bīng):箭筒的盖。 10、鬯:读为“韔”(畅chàng),弓囊。

【79.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恶而欲远之不能。使高克将兵而御狄于竟,陈其师旅,翶翔河上。久而不召,众散而归,高克奔陈。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也。(3章4句)

  1.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2.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3.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1、驷:驾车的四马。介:甲。旁旁:同“彭彭”。强壮貌。 2、英:即“缨”。 3、消:河上地名。 4、麃麃(标biāo):英武貌。 5、陶陶(道dào):驱驰貌。

【80.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3章4句)

  1.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2.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3.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1、晏(燕yàn):鲜盛貌。 2、三英:羔裘上的三行缨饰。 3、粲:色彩艳丽。

【81.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2章4句)

  1.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无我恶兮,不蓵故也!
  2.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蓵好也!

1、掺(闪shǎn):握。袪(区qū):衣袖。 2、寁(捷jié,又读攒zǎn):速,速绝。 3、魗(丑chǒu):可恶。

【82.女曰鸡鸣】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3章6句)

  1.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2.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3.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1、弋(义yì):同“鸢(冤yuān)”。凫(符fú):野鸭。 2、杂佩:古人所带的佩饰,每一佩上有玉、有石、有珠、有珩(横héng)、璜、琚(居jū)、瑀(雨yǔ)冲牙,形状和材料都不属一类,所以叫做“杂佩”。

【83.有女同车】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2章6句)

  1.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2.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1、将将(枪qiāng):即“锵锵”,金石之声。

【84.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2章4句)

  1.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2.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1、扶苏:又作“枎苏”,就是枎木。枝叶四布的大树。 2、狂且(疽jū):狂者。

【85.萚兮】刺忽也。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2章4句)

  1.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2.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1、萚(拓tuò):草木落下的皮或叶。 2、吹:古读如“磋(错cuò)”。 3、漂:或作“飘”,吹动。 4、要(yào):会合。

【86.狡童】刺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2章4句)

  1.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2.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1、狡童:即姣童,俊美的少年。《正义》:“言彼姣好之幼童也。” 2、维:因为。 3、息:《集传》:“息,安也。”

【87.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2章5句)

  1.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2.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1、褰(千qiān):撩起(衣裳)。溱(针zhēn):水名。 2、狂:痴騃(挨ái)。且(居jū):语尾助词,在这里的作用犹“哉”。 3、洧(伪wěi):水名。

【88.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4章2:3,2:4句)

  1.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2.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3.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4.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1、俟(似sì):等。 2、褧(窘jiǒng):用麻纱做的单罩衣。

【89.东门之墠】刺乱也。<女昬>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2章4句)

  1.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2.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1、墠(善shàn):经过清除平整的土地。一作“坛”。“墠”犹“垣”,指堤。 2、茹藘(如绿rú lǜ):茜草,绛色染料。 3、阪(板bǎn):斜坡。

【90.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3章4句)

  1.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2.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3.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喈(接jiē):古读如“唧”。“喈喈”犹“唧唧”,鸡鸣声。 2、潇潇:《广韵》引作“潚潚(音修xiū)”,急骤。 3、胶:古读如“鸠”。胶胶:《广韵·五肴》引作“嘐嘐(交jiāo)”,鸡鸣声。 4、瘳(抽chōu):病愈。

【91.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3章4句)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3.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衿(今jīn):衣领。或读为“紟(今jīn)”,即系佩玉的带子。

【92.扬之水】闵无臣也。君子闵忽之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而作是诗也。(2章6句)

  1.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2.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1、迋(旷kuàng):同“诳”,欺骗。

【93.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2章6句)

  1.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2.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1、缟(搞gǎo):未经染色的绢。綦(其qí):暗绿色。 2、员(云yún):一作“云”。语助词。 3、闉(因yīn):曲城,又叫做“瓮城”,就是城门外的护门小城。阇(督dū):是闉的门。 4、荼(徒tú):茅草的白花。如荼:亦言众多。 5、茹藘(如绿rú lǜ):茜草,可以做绛色染料。

【94.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2章6句)

  1.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2.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1、漙(团tuán):凝聚成水珠。 2、婉:读为“睕(晚wǎn)”,目大貌。 3、邂逅(谢后xiì hòu):爱悦。亦作“不期而遇”解。 4、瀼瀼(攘ráng):露珠肥大貌。 6、偕臧(藏zàng):一同藏匿。

【95.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2章12句)

  1.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2.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1、蕳(间jiān):兰。古字同。 2、且:读为“徂(cú)”,往。 3、訏(吁xū):大。

国风·齐风-11

【96.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3章4句)

  1.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2.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3.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1、薨薨(哄hōng):飞虫声,似即指“苍蝇之声”。

【97.还】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于驰逐谓之好焉。(3章4句)

  1. 子之还兮,遭我乎狃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2. 子之茂兮,遭我乎狃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3. 子之昌兮,遭我乎狃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1、还(旋xuán):旋。便捷。 2、峱(挠náo):山名。 3、儇(旋xuán):灵巧。 4、臧(脏zāng):善,好。

【98.著】刺时也。时不亲迎也。(3章3句)

  1.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2.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3.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1、俟(寺sì):等。著(注zhù):古代正门内两侧屋之间。 2、充耳:古代贵族冠冕两旁悬挂的玉,下垂至耳,塞耳蔽听。 3、素:与下文“青”、“黄”皆指美玉之色。

【99.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2章5句)

  1.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2.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1、履(吕lǚ):蹑,放轻(脚步)。 2、即:通“膝”。亲近。 3、闼(踏tà):内室。《毛传》:“闼,门内也。”

【100.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3章4句)

  1.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2.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3.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1、晞(曦xī):“昕”的借字,就是明。 2、樊:即藩,篱笆。 3、狂夫:指监工的人。瞿瞿:瞪视貌。 4、辰:时。守时不失叫做时,犹“伺”。 5、夙:早。

【101.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4章6句)

  1.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2.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3.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4.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1、崔崔:崔嵬。 2、绥绥:行走缓慢,求匹之貌。 3、齐子:《毛传》:“齐子,文姜也。” 4、屦(聚jù):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5、五:王夫之《稗(败bài)疏》:“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两为一列也。” 6、冠緌(ruí):帽穗。 7、蓺(意yì):种植。

【102.甫田】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3章4句)

  1.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2.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3.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1、甫:大。 2、莠(有yǒu):杂草。 3、忉忉(刀dāo):忧思状。 4、桀桀:茂盛貌。 5、丱(灌guàn):旧时儿童束发如两角之貌。 6、弁(变biàn):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加冠称弁,以示成年。

【103.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故陈古以风焉。(3章2句)

  1.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2.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3.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1、卢:黑毛猎犬。令令(铃líng):环声。 2、鬈:读为“拳”,勇壮貌。 3、鋂(枚méi):大环。一说一环贯二为鋂. 4、偲(猜cāi):有才智。

【104.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 *** ,为二国患焉。(3章4句)

  1.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2.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3.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1、敝:破旧。笱(狗gǒu):捕鱼的网。 2、鱮(续xù):鲢鱼。

【105.载驱】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义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4章4句)

  1. 载驱薄薄,蕈茀朱郭。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2.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3.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4.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了游敖。

1、蕈茀(店扶diàn fú):竹席。 2、鞹(阔kuò):去毛的兽皮。 3、骊:黑色马。济济:整齐貌。 4、沵沵(米mǐ):轻柔貌。 5、岂弟:同“恺悌(kǎi tì)”,和易近人。 6、汤汤(商shāng):水大貌。 7、儦儦(标biāo):众多貌。

【106.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3章6句)

  1.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2.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3.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1、猗(伊yī)嗟:赞叹声。昌:美好的样子。 2、抑(意yì):同“懿”,美好。 3、趋:急走。跄(枪qiāng):步有节奏,摇曳生姿。 4、娈(峦luán):美好。

国风·魏风-7

【107.葛屦】刺褊也。魏地陿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3章4句)

  1.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2.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1、屦(句jù):鞋。纠纠: 2、掺掺(纤xiān):一作“扦扦(千qiān)”,形容女人手指纤细。 3、襋(即jí):衣领。 4、提提:《尔雅》注引作“媞媞(题tí)”,细腰貌。

【108.汾沮洳】刺俭也。其君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3章6句)

  1.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2.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3.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1、汾(焚fén):汾水。沮洳(居茹jū rú):低湿之地。 2、莫(木mù):野菜名,其味酸。

【109.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小学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2章12句)

  1.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2.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1、子:歌者自谓。其(姬jī):语助词。 2、盖:同“盍(河hé)”,就是何不。 3、行国:周行国中。 4、罔极:无常。

【110.陟岵】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小学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3章6句)

  1.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2.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3.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1、陟(致zhì):登高。 2、岵(户hù):有草木的山。 3、屺(起qǐ):无草木的山。 4、偕(古读如几):犹“俱”。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 ,让思想充实生活。图片来自 *** ,文稿来源于@爱我国学,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必删并致歉。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一招挽救你读完书、记不住的尴尬

本文3800字,阅读时长4分钟

深度阅读,点击右上角关注@库小七站长,和你一起实现个人增值,转载请联系站长


没有目标的勤奋是假勤奋

很多人喜欢读书,但是,大家平时的读书可能是这样的:“猴子掰包谷”,读一本忘一本;匆匆读一遍,片叶不沾身,一点没记住;一心常多用,一会翻翻微信,一会打 *** ,一会看新闻,读书没效果;读书不思考,囫囵来吞枣。

人人都渴望成长,但无质量的阅读,等于不读。不得其法的阅读,相当于浪费生命,比不读书更可怕。针对无效阅读,有什么好的解决 *** 吗?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几个实用的读书笔记法,可以解决你关于阅读的困惑。

鲔怎么读,鲔鱼台湾艺人-第1张图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是个妥妥的吃货,他说: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之一章的“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教你树立做菜的信心;第二章的“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教你购买食材,第三章的“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就是洗菜切菜,第四章“通过读书笔记提高自我”就是开火炒菜了。第五章“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十九个技巧”则就是做菜心法和秘籍了。


用“笔记管理法”来有效阅读一本书

一、

没有目标的勤奋是假勤奋


不是所有的勤奋都有效果,阅读也一样,没有思考,没有目标的勤奋是假勤奋,它在占用你的时间,破坏你的专注力,浪费你的生命。

在这个决定阅读效果的底层逻辑上,必须刷新思维,改变观念,建立目标,选对 *** 。

1、“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

你看过了,不等于你学会了。很多人都深有同感,书读了不少,可真正能记住的没几本。别人问起来,说不出个大概所以然来,貌似一味在读书,实质上毫无效果。

还是让笔记成为读书时的好伙伴吧。思绪瞬息万变,脑子中一闪念出来的奇思妙想,下一秒就烟消云散,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新鲜的想法打包寄存,再过多久都不会遗忘

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

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

2、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坚持做读书笔记呢?

读书笔记就像日记一样,一旦停止就很难恢复,如果搁置了很久,重新开始做笔记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感。

上学时,我每天六点多就起来跑步,跑到目标地,学生会干部会给你发一张上面写着日期的跑步卡。哪怕跑步的过程很难,但有了这一张标志性的卡片,自己很有成就感。坚持手写读书笔记也也一样的道理。你写下来的文字,就是你给自己的福利,它让你乐于坚持下去。

准备好专门用来写读后感的笔记本,如果没有时间,就严格筛选要摘抄的段落,或是贴上标记代替记录,这些都是初级的解决 *** 。更高明的办法是利用碎片时间,拿出便利贴写写对正在读或已经读完的书的感想,贴在笔记里。

奖励自己,乐于坚持

3、排除麻烦心理,让思考书面化

我有个朋友,口头禅就是“麻烦!”在他眼里,一切要多做一两步的事情,都是麻烦的。其实,麻烦的环节,恰恰是我获得知识的关键的环节。手写读书笔记也是如此。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使用笔去记录,其实是给思想留痕的过程。

你亲手写下摘要和读后感,绝不是简单的“流水账”,写完就可以扔掉了。这些宝贵的内容,是将来一定能用到的知识储备。

写下来的思考是书面化的思考。灵感脱离抽象状态,更容易理解消化,更容易用作创意素材。

写文章、 *** 企划书或是整理提案的时候,可以翻开笔记找到曾经记下的书籍、文章和自己当时的视角、思考,让这些内容帮到自己。笔记为你提供便利,让你的读书体验更有意义,让你的读书生活更加快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

真实有效的阅读笔记 ***


如吃货奥野宣之一样,有了食材,有了信心,到底如何才能烹制出一锅美食呢?

1、将读书过程结构化、将笔记本一元化

将读书过程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步骤结构化(见图),从收集信息列出购书清单、用高效率的购书 *** 指名购买、做上记号确立读书重点、与书对话来写读书笔记、反复阅读 *** 索引,读书过程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流程完全结构化,你只需要按照流程操作,并认真地执行好每一步就OK了。

亚瑟·叔本华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坚持“只选好书,只读好书”的做法可能不太现实,但只要我们张弛有度地贯彻“好书要细细研读,其他书就粗读略读”的原则,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爱书之人这种流水线式的读书 *** ,就可以同时应对多本书。

将笔记本一元化,就是将笔记和资料存放在同一本笔记里,坚持五个要点: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可以粘贴。

把所有的想要记载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放在一本笔记本上,然后给这本笔记本建立索引,方便查找,这就是一元笔记法的运用模式。

亚瑟·叔本华说过,读书最重要的是“不读死书”

5月12日护士节读了南丁格尔的故事,我仔细地做了读书笔记,记录了南丁格尔的故事,写出了自己的反思。让我感动的除了她自费改建医院、创立之一所护士学校、把伤员死亡率由40%降到2%外,还有她独创了一个玫瑰统计图,用一个状似玫瑰花的圆形统计图表,特别直观地表现不同季节,士兵的死亡原因和数量,由此说服了陆军大臣、英国民众和维多利亚女王,为伤员争取更多的待遇。

南丁格尔用缜密细心的女性思维,创造了用统计图表去打动别人,提高沟通效率的目的,要知道最初给伤员申请3万件棉衣都是要经过委员会冗长的审批程序,大批伤员因此被冻死。但是,用了玫瑰图表效果就大不一样。这也启发我联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用笔记、符号、标注去记录别人的思想。

从这份笔记开始,我借鉴《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笔记 *** ,介绍的笔记 *** ,将笔记本一元化,只用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用20051201——2005120X来标记,内容包括:和民俗专家谈论《XX民俗》一书的成书艰辛、南丁格尔创立玫瑰统计图、俾斯麦-德国的铁血宰相确是一个强硬派、居家抗疫阅读“以毒攻读”等,每一段内容除了记录、打印、粘贴、原文摘抄以外,附上了自己的简短思考。

随后我每天坚持运用这种 *** ,将阅读中的精彩思想、影视剧中的金句、杂志上的名言、刷屏的热点,一一摘抄、复印、粘贴,并坚持写下简短的思考,用这样的方式坚持做笔记。经过整理后,再复读翻看,很多素材就可以用在写作中,自己吸收知识的效率大大提高。

好书要细细研读,其他书就粗读略读

2、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读书 *** 很多,带着香味儿的可能也只有奥野宣之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了。葱鲔火锅是日本的一种特色料理,鲔(wei)是金枪鱼的一种,葱鲔火锅就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料理。

在奥野宣之笔下,葱鲔火锅笔记法是将摘抄和评论作为材料融合在一起 *** 的读书笔记。我们摘抄的内容就是金枪鱼,而我们的评论就像调味的大葱,这才是这道美食的精华所在。

将读书笔记 *** 命名为一种火锅料理,充分调动了人的“味觉”,使我们的记忆更加深刻,不失为一种“好的 *** ”

相比于奥野宣之的笔记读书法,他的坚持更让人动容。他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一个咖啡杯套、一个冰淇淋包装都能成为奥野宣之笔记的内容。他将味道记在了笔记里,顺带连同能够带走的包装,说不定,上面还带着食物的味道。

3、写书评,写读书笔记,写好文章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做笔记的目的就是把这次读书体验利用起来,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想要以做好的读书笔记为跳板,帮助自己进行原创文章或思想的输出,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主动思考,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更好的读书笔记,会让你想起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博客文章、商务书籍和生活中的对话。这些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思考的灵感和线索。

其次,写一篇原创文章。

在读书笔记基础上再写出一篇原创文章,就像把一把宝剑磨得更加锋利。经过笔记的铺垫,加上自己的思考和综合,在原创文章中产生的思想,也一定是更加细致、深刻的。

最后,写出一篇合乎要求的专业书评来。

在撰写原创文章和参考笔记的过程中,我们原有的信息还会更新,还会发酵,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我们更进一步写出观点独到、内容丰满的书评来,顺畅地将自己的新知分享给大家。

只有思考,才能让你的文章有内涵

三、

用几个重要的心愿单完成美好的阅读历程


1、一支好笔、一个普通笔记本

笔与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关系太密切了。我们过去常常说笑话,说一个人上衣口袋别的钢笔越多,显得越有文化。现在,方便实用的中性笔随处可见,方便选用。但还是挑选一支自己喜爱的、用起来顺手的钢笔吧,一支书写感觉好、能增强你仪式感的好钢笔,很重要。

使用普通笔记本,文具店里随处可见的那种。实现几个不普通的目标: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目的,主动去读;真正消化书中内容,使之内化;理解书中思想,随时拿来参考。

2、一个整理过的书架

大多数读书人没有书架,或者有书架也不整理,奥野宣之说,书架必须定期整理,分区设置,比如已经读完的书、正在读的书、特别感兴趣的书以及笔记本区域分开存放,定期清理不需要的书籍,给书架瘦身。

3、家里每个角落放满书

“放满书,放满书,放满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家里的鞋柜、玄关、客厅的沙发扶手、卫生间到处都是书,提醒你、期待你的阅读,那么你有什么理由停止呢。建议在必要的空间设立一字板书架,建议在常活动的区域有随手可以翻到的书籍。

知名连锁酒店亚朵,正是利用了现代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酒店里设立了风格优雅的读书间,在房间里也配备了必要的图书,让你到酒店如同到家里一样的阅读空间体验。

虽然阅读之旅和做笔记过程,充满了浓浓的火锅味,但是我们通过细致认真地努力,成就了一锅知识的浓汤,写出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滋养了自己,也滋养了别人,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文|芳菲:(库小七读书写作训练营2期学员)

中药材鳢鱼

鳢鱼

拼音Lǐ Yú

别名蠡鱼、鲖鱼(《本经》),蜾(《说文》),鲡、鯣(《广雅》),黑鳢鱼(《本草图经》),玄鳢、文鱼(《埤雅》),黑鲤鱼(《本草衍义》),黑鱼(《日用本草》),乌鱼(《滇南本草》),黑火柴头鱼(《医林集要》),蛇皮鱼(《医林纂要》),乌棒、活头(《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出处《本经》

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全体

原形态乌鳢(《医林集要》)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体长约30余厘米;头尖而扁平,头上覆盖鳞片。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倾向前突出,向后达列眼的后缘。上下颌骨、锄骨、口盖骨均具尖锐的细齿。眼位于头侧前上方。鳃耙10~13。侧线在臀鳍起点上方折断,折断处两段相隔2行鳞片;侧线鳞60~67。背鳍、臀鳍均长,达到尾鳍基部。背鲔47~52。胸鳍短12~13,末端约达腹鳍中部;腹鳍Ⅰ8,不达臀鳍。臀鳍31~33。尾鳍圆形。全体灰黑色,背部与头面较暗,腹部较淡。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两条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和尾鳍均具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和腹鳍呈浅黄色,胸鳍基部有一黑点。

生活于江河、湖泊、池沼中,喜栖于水草较多及有污泥的浑浊水底。为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以昆虫、小虾和小鱼为食。产卵期6~7月。冬季处于蛰居状态。

生境分部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湖沼中均有。

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8克,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灰分1.2克,钙57毫克,磷163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索0.25毫克,尼克酸2.8毫克。曾从其1公斤肌肉中,分离出组氨酸100毫克;又证明尚含3-甲基组氨酸。

同属动物纹鳢尾部肌肉含瓜氨酸、脯氨酸、丝氨酸等18种游离氨基酸;其肌肉、血清、肝脏、性腺中的钙含率,冷季上升,无机磷含率则下降;维生素C含率夏季比冬季高。又同属动物线鳢及眼鳢鱼粉含可利用的蛋氨酸2.40~2.86克/16克N,即相当于总蛋氨酸的72~90%,比青鱼、鳘鱼、鰛鱼鱼粉的蛋氨酸含率都高。线鳢新鲜肌肉不含组胺,开始腐坏时,即生此物质,在5℃以下保存时,可抑制其腐坏。皮及鳞中含羟基脯氨酸、脯氨酸,顺次为6.04(皮)、7.35(鳞),9.48(皮)、12.93(鳞)克/100克蛋白质。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日用本草》:"有微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补脾,利水。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

①《本经》:"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

②《别录》:"疗五痔。"

③孟诜:"下大小便拥塞气。又作脍与脚气、风气人食之,效。"

④《本草图经》:"主妊娠有水气"

⑤《滇南本草》:"大补血气,治妇人干血痨症,煅为末服之。又煮茴香食,治下元虚损。"

⑥《医林纂要》:"补心养阴,澄清肾水,行水渗湿,解毒去热。"

⑦《本草求真》:"补脾利水。"

⑧《本草再新》:"强阳养阴,退风去湿。治妇人血枯,经水不调,崩淋二带,理腰脚气。鳞、尾败毒去风,养肝益肾,通经利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火上烤熟食。

复方①疗肿满:鳢鱼合小豆白煮食。(陶弘景)

②治十种水气病:鳢鱼一头,重一斤以上,熟取汁,和冬瓜、葱白作羹食之。(《食医心镜》)

③治卒身面浮肿,小肠涩,大便难,上气喘息:鳢鱼二斤(洗去鳞、肠,令净),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泽漆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桑根白皮(锉)一两,紫苏茎叶一两。上药细锉,先以水五升,煮鱼取汁三升,去鱼纳药,煮取二升,去滓,每于食前温服一中盏,其鱼亦宜食之。(《圣惠方》鳢鱼汤)

④治水肿腹大:活鳢鱼去腹垢,入独颗蒜令满,外涂湿黄泥,炭火炙食,屡效。(《本经逢原》)

⑤治肠痔,每大便常有血:鳢鱼脍,姜、虀食之。忌冷毒物。(《外台》)

⑥治一切风疮顽癣疥癞,年久不愈者:黑火柴头鱼一个,去肠肚,以苍耳叶填满,外以苍耳安锅底,置鱼于上,少少着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勿入盐、酱,功效甚大。(《医林集要》)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蠡鱼:乃益脾除水之要药也。上虚则水泛滥,上坚则水自清。凡治浮肿之药,或专于利水,或专于补脾,其性各自为用。惟蠡鱼能导横流之势,补其不足,补泻兼施,故主下大水及湿痹,面目浮肿。五痔因湿热所生,水去则湿热自除。""孟诜主下大小便壅塞气,作脍与脚气、风气人食良;苏颂主妊娠有水气,并取其除湿、下水、益脾之功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干货:“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读书还要做读书笔记?怎么读个书还那么费事?

我想很多人都会存在这种误区,认为读书做笔记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从学校出来后,已经很少有人去动笔写字了,更何况去做读书笔记。

先别急着反对,当你知道了“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后,你会发现选对适合的 *** ,不仅不浪费时间,还会让你加深印象不会读了就忘。

什么是“葱鲔火锅式”笔记法?

葱鲔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葱为配菜,鱼为主菜,但是二者同样重要。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出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法也是这样的道理,他将“评论”比作葱,“摘抄”比作鱼肉,二者同等重要,不可缺少。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的步骤

1、记录三个主要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

2、摘抄评论

(1)(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标出页码

(2)(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摘抄部分和评论部分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区分。如:摘抄部分用“O”表示,而评论部分可以用“?”表示,“O”后面的摘抄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而“?”后面的评论就可以写你对摘抄内容的感想、思考或补充说明。

为什么选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

1、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

最直观的体验就是,你读过一本书后,可以根据笔记唤起你对这本书的记忆,甚至是记起这本书对你有用的地方。

但若只是读过就算了,没有笔记,没有任何评论,我们只能短暂的记住一些内容,时间久了便都记不清了。

就像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如果我只是看过了就骗自己记得了,那么用不了多久,这本书就像是没看过一样。但用了“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时间一久,书的其他内容我也许会忘记,但是不会忘记这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笔记法。

2、加深理解

通过摘抄可以加深你对作者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可以掌握住作者所表述的重点,理清书的思维逻辑,当你不在跟随作者的逻辑去阅读一本书,并找到你自己的逻辑,能更好的理解这本书,那么你才是真的将这本书吃透了。

3、可以激发思想的火花

当你在摘抄书的内容时,会突然爆发出一些好点子,这些突然而出的好主意不仅能让你找到写书评的方向,还能成为你其他原创文章的源泉。

你看,这就是“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的好处。对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这个笔记法是我记得最深的内容,它解决了我看完书不知道如何写评论,不知道怎样向别人推荐一本书,看完就忘的问题。

虽然“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会让人有了新的体验。用这个 *** 看工具书能让你快速抓住书的重点,看小说类的书籍,可以让你学会仿写,甚至是找到你创作故事的源泉。

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读书笔记法,如果你也不想读过就忘,如果你想让读过的知识变为自己所用,那你可以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去阅读一本书。

看山海经,一天熟悉一种志怪,壹佰伍拾柒

山海经东山经——第三列山系:孟子山——异鱼:鳣鲔(zhān wěi)

正文↓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蒲(pú),其兽多麋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鳣鲔(zhān wěi)。

注释↓

1.菌蒲(pú):菌,一种野菜。蒲,香蒲,一种野菜。

2.鳣鲔(zhān wěi):鲟鱼和鳇鱼的古称。

译文↓

胡射山向南行七百里水路,就到了孟子山,山上的树木以梓树和桐树居多,还有许多桃树和李树,山上的草以菌蒲居多,野兽以麋、鹿居多。这座山方圆一百里。有条河从山上流出,名叫碧阳,碧阳水中有很多鳣鱼和鲔鱼。

异鱼形象↓

标签: 台湾 艺人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