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口图片,青口图片有几种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2 0
青口又称“海中鸡蛋”,高蛋白高营养,鲜美肥嫩,不懂吃太亏了

在秋季,海鲜档卖的最火爆的可能就要数大闸蟹、梭子蟹等螃蟹类了,同时还带动了各种肥美海鲜,比如花甲、生蚝、大虾等,同时还有鲜美肥嫩的——青口。

青口学名叫贻贝,晒干制成干货就是我们常说的“淡菜仔”,而青口在不同省份也有不同叫法,南方就叫青口,而北方则叫海虹,与其它贝壳类最不同的地方是外壳紫黑宽大,肉质如生蚝般肥美细嫩,很有口感,爆炒、煮汤、烹饪西餐等所带出的味道,都让人欲罢不能。

别看青口口感佳,其实价格很低廉,在农批市场买,价格还要比花甲还要便宜,而且青口营养价值高于平常的虾鱼肉类等,不仅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蕴含的蛋白质都属于优质层次,更有渔民把此海鲜被称“海中鸡蛋”,高蛋白高营养,鲜美肥嫩,不懂吃太亏了。

青口吃法丰富多样,可以简单清蒸蘸料吃,爆炒香惹,也有著名吃法“酒煮青口”,但家有小孩并不适宜,能重点突出青口原汁原味的做法,小鹿认为水煮最合适,做法简单,无太多烹饪技巧,就能品尝到的青口嫩肉的清甜新鲜,原汁原味,主要难点是青口清洗步骤,一起来看看【清蒸青口】的操作吧。

步骤1|新鲜青口烹饪前和生蚝一样,需要经过让人头大的清洗步骤。

青口基本属于人工饲养,养殖场的青口都会用足丝缠绕在线上,看着感觉脏兮兮的,但其实很少硬泥垢,比生蚝要好操作。

步骤2|把青口沿着足丝部位逐个剪下,就是以下图片,不建议用力拉扯,容易把肉扯烂扯出,剪平即可,如不嫌麻烦,也可沿边撬开撩出。

剪好后准备一盘淹过青口的淡盐水,把青口放盐水中,用刷子或钢丝球把青口表面泥垢杂质刷洗干净,方可烹饪。

步骤3|准备一个较深的汤锅,把青口倒入其中,放上姜片和葱段,无需添水,上炉灶直接大火侍候(别放水,青口会自动排水)。

蒸煮期间不用走开,等青口吐水烧沸了,青口也就差不多全开熟透了,适当进行翻拌,让青口受热均匀,全程大约5~8分钟,青口全部开口熟透,即可夹出摆盘。

步骤4|开口熟透的青口,稍微用力一掰外壳就断开了,肥美鲜嫩的青口怎么摆都漂亮,搭配自备酱料蘸着吃,口感肥嫩肥嫩的,鲜美度超高,幸福感爆满。

◇ 「水煮青口&烹饪技巧」:

1、足丝处理的两个 *** :①沿边撬开,剪掉再烹饪;②新鲜青口壳关得较紧,把外露部分剪掉,做熟后再咬掉。

2、水煮青口是不用放水的,因为青口受热会排出很多水分,无需担心会烧糊锅;

3、青口在海里生长自带鲜咸味,不管是清蒸还是水煮,都不建议放盐。

「此海鲜被称“海中鸡蛋”,高蛋白高营养,鲜美肥嫩,不懂吃太亏了」,关注小鹿,试试私信小鹿【菜谱】/【家常菜】/【酱料】关键词,来领取7000+各大菜系做法与酱料调配吧!欢迎您分享、收藏、点赞与关注~

它是“4月之一鲜”,常吃补肝肾、益精血、促发育!女人小孩吃尤其受益

有这么一种“鲜味”,其肉质肥美、物美价廉,经常出现在沿海食材库中,是许多人的心头好。

每年3~6月份是吃它的旺季,尤其是清明节前后的它,最为鲜嫩肥美,大家能猜到是什么吗?

小编不卖关子了,这就告诉你,它就是淡菜,又名海虹、青口。

春日吃淡菜,补肝肾、益精血、促发育

淡菜,其实就是一种贻贝,又称壳菜,雅号“东海夫人”。

因外壳翠绿,南方叫它“青口”。因贝肉橙红,北方叫它“海虹”。

又因其在 *** 过程中,是直接挖出贝肉暴晒,不需额外加盐的,口味清淡,加之产量大,如同家常小菜,所以得名“淡菜”。

图源/壹图网

《日华子本草》称淡菜“补五脏,益阳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淡菜味咸、性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的功效,谓其治“虚劳伤疲,精血衰少”。也就是说,淡菜适用于虚劳伤脾、精血衰少、肠鸣腰痛等症状。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看,淡菜的营养价值不亚于牛肉、鱼虾等。

每100克淡菜含蛋白质47.8克、脂肪9.3克、胆固醇493毫克,钙、磷、镁、锌、碘等含量也颇丰富。

图源/壹图网

值得一提的是,淡菜对儿童和育龄女性尤为有益。

幼儿、儿童常食淡菜,可改善食欲,促进生长发育及骨骼健康。

不过,考虑到淡菜属于海产品,可能富集重金属,因此在给幼儿、儿童食用时,适量、间断进食较宜。

备孕及孕早期女性适当吃淡菜,可补充碘的摄入量,以保证胎儿神经及脑部发育。

此外,常吃淡菜,还有助于改善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图源/壹图网

当然,淡菜虽好,但也非人人皆宜。

①淡菜所含胆固醇较高,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需要控制胆固醇摄入量者,不宜过多食用,建议每日摄入量更好控制在25~30克以内;

②淡菜性温,素体热盛者不宜多吃;

③淡菜属于高磷、高碘食物,高磷血症、肾功能不全、甲亢等患者不适合食用。

除此之外,大家还要切记:五六月份更好不要吃,易中毒!

为啥其它时间吃它没事,

五六月吃就容易中毒?

前两年,唐山市、秦皇岛市就提醒过消费者:近期(5、6月)不宜食用海虹,容易引起中毒。

其实,之所以这样提醒大家,主要是因为每年5月是赤潮暴发期。

赤潮:通常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导致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这些浮游植物中,极可能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而海虹等贝类,主要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

这类毒素对海虹本身并无伤害,但人一旦食用,会出现头痛、恶心、流涎、发烧、四肢肌肉麻痹、皮疹,甚至呼吸停止等。

图源/壹图网

需注意的是,这类毒素极耐高温,经烹调后也可能导致中毒。

而且要命的是,所有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目前均无特效治疗药物。尤其是麻痹性贝类毒素,会麻痹神经和肌肉,致死只需0.5毫克。

因此,现在吃海虹正当时,但到了5、6月份,大家切记别吃。

另外,现在购买、烹调贝类时,也应注意:

①到正规场所购买,选择信誉好的商家,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

②贝类内脏部位富集毒素多,烹饪前要去掉内脏。

③外壳上、贻贝肉都可能带有海藻,因此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烹饪前用盐水浸泡1小时左右,让贻贝吐沙。

下面推荐2个淡菜养生食谱~

2道淡菜养生食谱,换着吃美味又养生

淡菜粥

图源/壹图网

原料:25克淡菜、100克粳米。

做法:用水浸泡淡菜,搓洗,去除泥沙;粳米清洗干净;将两者共煮成粥,食用前可加少许食盐调味。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

淡菜泥鳅汤

图源/壹图网

原料:淡菜15克、泥鳅150克、糯稻根20克、鲜淮山100克、去核红枣2枚。做法:糯稻根煎汁去渣备用,鲜淮山削皮切小块,淡菜浸泡后去沙洗净;泥鳅去内脏洗净,略煎后加入上述材料及糯稻根汁,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文火煮30~45分钟,根据口味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功效:此汤具有健脾、益气、养阴、止汗等作用,尤其适用于睡眠时出汗较多者。

(养生每日推送)

青岛常见食用贝类图鉴大全

能吃好吃的贝类很多,青岛市面上大概有近三十种,有的司空见惯,有的则惊鸿一瞥,可遇不可求。本文按科分类逐一介绍,或有遗漏错误,请不吝赐教,我会闻过装喜。

帘蛤科

图一 菲律宾蛤仔

图二 菲律宾蛤仔

1、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蛤仔属。青普呼为“嘎啦”,辽宁称“蚬子”,南方叫“花甲”。贝壳卵圆形,长2.5-5.7厘米,壳面花纹繁复细碎,变化万千。青岛最普遍的海鲜,没有之一,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软体动物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仅次于牡蛎类。物美价廉,百吃不厌。

注:有些 *** 资料说菲律宾蛤仔“又名杂色蛤”,这是不准确的。杂色蛤即杂色蛤仔/R. variegata,该种和菲律宾蛤仔壳形酷似,但放射肋数量明显少于菲律宾蛤仔,且分布范围狭窄,福建平潭以北无之,亦无养殖。

图三 文蛤

2、文蛤/Meretrix meretrix,文蛤属。贝壳厚重,有光泽,布满褐色或黑褐色花纹。如果说菲律宾蛤仔的花纹像是无意义的装饰纹,那么文蛤则更像水墨画或者抽象画,看着就高一个层次。蛤肉鲜美,为蛤中之上品,号称“天下之一鲜”,适合做汤,汤色洁白,但青岛这边并不十分青睐。

注:据《中国动物志》,文蛤属在我国共有三种,文蛤/M. meretrix丽文蛤/M. lusoria斧文蛤/M. lamarckii。文蛤广布于我国4个海区,壳长略等于壳高;丽文蛤产于江苏沿海及以南海域,壳长明显大于壳高;斧文蛤局限于广东海南等地,产量很低。综合来看,青岛市面上的文蛤似应以文蛤/M. meretrix为主。

图四 硬壳蛤

3、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硬壳蛤属,又名薪蛤、美洲帘蛤。原产北美大西洋西岸,97年引入国内养殖。外形略似文蛤,壳质坚厚,表面较平滑,生长纹明显而细密,有黄色或黄褐色斑块,但与文蛤的“浓墨重彩”风格不同。肉厚味美,据说深受西夷喜爱,是北美市场更受欢迎的贝类之一。

图五 日本镜蛤

4、日本镜蛤/Dosinorbis japonica,镜蛤属。个大壳厚,轮廓近圆形,壳表面白亮,有“面如满月”的赶脚。虽以日本为名,但分布范围很广,我国4大海域皆有产出,青岛偶见出售。

图六 青蛤

5、青蛤/Cyclina sinensis,青蛤属。贝壳圆且膨胀,活体壳表多为黑色或紫灰色,北部海域的贝壳周缘多为白色,南部海域的则可能是紫色边缘(故又名赤嘴蛤,仅限于南方)。照片摄于昏暗的菜市场,灯光的显色性极差,从而导致颜色有些失真。摊主告诉我这叫“鬼嘎啦”,面相确实有点“鬼气拂拂”。

图七 紫石房蛤

6、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tus,俗名“天鹅蛋”,石房蛤属。贝壳大型,壳质厚重,有越老越膨胀的趋势。表面具有明显的粗壮同心生长轮脉,通常棕黑、黑灰或铁锈色。主要分布于烟台及以北海区,为烟威地区名产,青岛海域无,青岛人也不大好这一口。

马珂蛤科(蛤蜊科)

图八 中国蛤蜊

图九 中国蛤蜊

7、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也叫中华马珂蛤,青岛“沙嘎啦”,东北“黄蚬子”。壳呈较圆的三角形,红褐色或黄褐色,生长纹明显,无花纹。肉质较菲律宾蛤仔硬一些,鲜味儿似在其之上。产于黄海北部,青岛并不常见,郊区略多,据说东北大连丹东一带更为流行。

图十 西施舌

8、西施马珂蛤/Mactra antiquata,江湖人称“西施舌”。壳大而质薄,略呈三角形,壳面黄褐色,顶部淡紫色。其足舌状,色泽 *** 又透出淡淡的粉色,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之感,故民间以“西施”誉之。这名字说白了就是恶趣味,像我这种道貌岸然的人,想想都觉得膈应......不过味道确实鲜美,做汤尤佳,价格略贵。

注:被人们叫做“西施舌”的贝类有两种,其一即上述西施马珂蛤/Mactra antiquata,其二是紫云蛤科的双线紫蛤/Hiatula diphos,该种黄海少见,浙江,福建及广东沿海分布普遍。如果你觉得你吃过的“西施舌”和我说的不一样,那可能是双线紫蛤。

图十一 方形马珂蛤

9、方形马珂蛤/Mactra veneriformis,俗称“布鸽头”,即辽宁之白蚬子。外观鼓鼓囊囊,贝壳略呈四角形,故又名四角蛤蜊。壳面基本白色,腹缘处常有一条深色的线。入口时会感觉内部有一汪水涌出,极鲜。

鸟蛤科

图十二 加州扁鸟蛤

图十三 加州扁鸟蛤

10、加州扁鸟蛤/Keenocardium californiense,俗称鸟贝或黄鸟贝。壳表暗褐色,放射肋38条,有很明显的呈年轮状的生长线。出售时一般只取斧足,宜白灼、凉拌。软塌塌的时候尚且看不出鸟的姿态,熟后就支棱起来了,神似展翅欲飞的鸟。烟威多、青岛少,我只在谪守即墨农村时吃过。

紫云蛤科

图十四 橄榄血蛤

11、橄榄血蛤/Nuttallia olivacea,也叫紫彩血蛤。贝壳近椭圆形或圆形,壳面光滑,呈橄榄、浅棕或紫棕色,有光泽。据说不太好吃,少见,仅在即墨乡下集市遇到一次。

蚶科

图十五 毛蚶

12、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即青岛之“毛嘎啦”。壳具约34条左右放射肋,还有一层深褐色的绒毛状壳皮,故以“毛”名之。本种在青岛常见,受欢迎程度逊于菲律宾蛤仔,但也有部分人偏爱之,认为其肉质弹牙,味道鲜美,奉为“人间至味”。p.s. 很遗憾我没找到活物照片......

图十六 魁蚶

13、/Scapharca broughtonii,也叫赤贝或血贝。很像毛蚶,但个头硕大,贝壳可达10cm左右,放射肋40条以上。肉嫩鲜美,血液鲜红,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当作滋补佳品、佐酒名菜。当然,更好还是彻底熟食比较妥当,免得病从口入。

蚶蜊科

图十七 虾夷蚶蜊

14、虾夷/Glycymeris yessoensis,黄海冷水团种类,不太常见。其外貌就像它的名字,外貌介于毛蚶和蛤蜊之间,具放射肋和年轮状生长线,壳皮无毛。据说肉味鲜美,且有嚼劲儿。

扇贝科

图十八 栉孔扇贝

15、栉孔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扇贝中的本土种。壳表颜色多变,褐色红色等或灰白色,具10-20条放射肋,且有不规则的尖锐凸起(生长棘),这是本种区别于其它扇贝的特点之一。闭壳肌发达,俗称“扇贝柱”,可 *** 成干贝,提鲜作用显著。

图十九 海湾扇贝

16、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原产美国大西洋沿岸,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北方浅海养殖。外观和栉孔扇贝相似,壳面鼓起,具圆形的放射肋18条左右,较为光滑,肋上亦无尖锐凸起,总体上圆润温婉。吃法与栉孔扇贝完全相同,但本地人往往认为味道差不少。

图二十 虾夷扇贝

17、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也叫夏威夷贝,实则和夏威夷毫无关系,《中国动物志》称之为虾夷盘扇贝。主要生活于冷水区域,山东和辽宁均有引进养殖,著名的獐子岛应该就有这种,再往南基本活不了。扇贝中的巨无霸,壳高可超过20厘米,这种气势磅礴的个头,才值得按个做成蒜蓉粉丝蒸扇贝。

注:扇贝柱通常白色,也有橙色。中国海洋大学专门选育过闭壳肌呈橘红色的虾夷扇贝,命名为“海大金贝”,并证实了橘红色来自于两种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如果遇到橘红色扇贝柱,但吃无妨,不必想太多。

牡蛎科

图二十一 长牡蛎

18、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即太平洋牡蛎,“海蛎子”和“生蚝”都是它。壳厚,大致上呈长条形,具体形态变化极大,简直就是随心所欲。左撇子,靠左壳吸附于其它物体营固着生活。外貌狂野,内心很润。养殖量极大,烧烤、蒸、炸蛎黄或剁馅儿包饺子锅贴,鲜就一个字。

图二十二

注:我国供食用的牡蛎主要有长牡蛎/C. gigas、大连湾牡蛎/C. talienwhanensis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近江牡蛎/C. rivularis等,青岛这边的一般都是长牡蛎。

刀蛏科

图二十三 缢蛏

图二十四 缢蛏

19、/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称蛏子或毛蚬。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好像被绳子勒过一样,故名缢蛏。肉嫩味美,为不可多得之佳品。名字有点怪,这俩字酷似“缢怪”,缢怪是啥?可以理解为自缢之后的“吊死鬼”......

竹蛏科

图二十五 大竹蛏

20、大竹蛏/Solen grandis。贝壳比缢蛏更显修长,长可达14厘米,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质薄脆,壳表光滑,被黄褐色壳皮,两壳抱合呈竹筒状。与缢蛏相比,大竹蛏有一种“长大平正”的气质,形象方面要冠冕堂皇得多。足部肌肉发达,味道和缢蛏难分伯仲,或有过之。

图二十六 长竹蛏

21、长竹蛏/Solen gould,在“瘦身”的道路上比大竹蛏走得更远。壳长90-100毫米,壳长为壳高的6~7倍。据我观察,市面上以缢蛏为最常见,大竹蛏居后,长竹蛏最少见。可能因为太细了,颇有塞牙缝的感觉,吃起来不太过瘾。

缝栖蛤科

图二十七 太平洋潜泥蛤

22、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重量级海鲜大咖,水管极发达犹如象鼻,故俗名“象拔蚌”。又叫“高雅女神蛤”,但正如你所看到的,它的形象既不高雅,也绝不像女神。本种出肉率高,达60%-70%左右,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脆嫩鲜甜,可直接切片生食。原产北美,国内有养殖。

篮蛤科

图二十八 光滑河蓝蛤

23、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青岛“四小海鲜”之一。产于有淡水注入的 *** 区的泥沙滩中。壳略呈三角形,最长不过2厘米左右,幼体仅3毫米左右,混在海沙中难以分辨,故俗名“海沙子”。其体内呈味氨基酸含量很高,个头虽小,但鲜不可挡,城阳河套一带尤其好这一口。

海螂科

图二十九 砂海螂

24、砂海螂/Mya arenaria,俗称大蚍、蚍蛤,北半球寒温带种,栖息于黄海冷水团中。大体上呈椭圆形,壳表面黄白相间,看上去破烂不堪,这是因为黄色壳皮脱落显出白色所致。水管极长,生前蜷缩在壳内,死后即外露,犹如人死“伸腿闭眼完”。没吃过,也没听别人提起过,不评价。

海笋科

图三十 宽壳全海笋

图三十一 宽壳全海笋

25、宽壳全海笋/Barnea dilatata(或大沽全海笋等近缘种),低配版的民间“象拔蚌”。壳薄易碎,水管发达,不能缩入壳内。长相非常猥琐,民间呼为“海呲”,其意象不可言说。主要食用部分即其“水管”,鲜嫩可口,图三十一即一般菜式----别看原本埋了吧汰,最后还是能清洗到“质如美玉”的程度。

贻贝科

图三十二 紫贻贝

26、紫贻贝/Mytilus e *** s,贻贝属,俗名“海虹”。外来种,上个世纪50年代仅见于大连北部海域,后逐渐向南扩散,甚至染指南海。其贝壳呈楔子状,较轻薄,紫黑色,以足丝附着岩礁上生活。贝肉丰腴鲜美,鲜食干制两相宜。烹制极为简单,开水蒸,开口即熟,无须任何调料。贝肉黄白者为雄性,橘红者雌性。


图三十三--三十四 摘自《中国动物志》

注:紫贻贝为黄海优势种,此外还有厚壳贻贝/M. coruscus。贝壳比紫贻贝细长、厚重,但在外行看来恰似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实难分辨。我故意选了一张不那么近景的照片,正是试图蒙混过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会吃就行了,分那么清楚干嘛。

青口图片,青口图片有几种-第1张图片-

图三十五 新西兰贻贝

27、新西兰贻贝/Perna c *** iculus,股贻贝属,也叫新西兰青口贝或新西兰绿唇贻贝,贻贝科的No.1。个头大,颜值高,外壳深色,边缘呈富有光泽的翠绿色,贝肉温润如玉,饱满鲜甜,与本土紫贻贝不可同日而语,价格也较为昂贵。

注:图三十五摄于营口路农贸市场,30元/斤,起初以为是南方俗称“青口”的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后来和一些网友讨论过,大部分觉得这些贻贝和翡翠贻贝有诸多不同,还是倾向于新西兰贻贝。李昂博士表示要测个DNA才能确定,我这里暂且从众。

江珧科

图三十六 栉江珧

图三十七 栉江珧

28、栉江/Atrina pectinata,又名“海锨”或“大海虹”。壳体略呈斜三角形,块头挺大。闭壳肌极为发达,其干制品是海八珍之一“瑶柱”的重要来源,鲜食亦佳。所谓“江瑶贵一柱,嗟岂栋梁质”,其余则“肉腥韧不堪”。

结束语

图三十八

以上这些,大部分是本砖家长期在超市水产区和海鲜市场游荡的成果,少数见过没拍过的只好用网图。常见的,以及不那么常见的,基本都在里面。另,日料中的“北极贝”,至少包括五六个物种,真实身份难以界定,故略过不提。Over。

市两会特别报道丨闽侯:胸怀大局勇担当,滨江新城涌 ***




▲(资料图片:闽侯县举办第九届海峡青年节两岸高校创新创业设计大赛?林若野/摄)






▲(新建成的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林双伟/摄)



▲(闽侯新时代现代化滨江新城日新月异?林双伟/摄)

▲(即将合龙的闽侯二桥?邹义东/摄)



▲(东南科学城科创中心?林双伟/摄)

▲(高速、铁路及轨道交通横贯闽侯荆溪光明片区?林双伟/摄)

<

青口贝除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是不可小觑,蒸炒焖煮,味道超鲜

淡菜是贻贝科动物的贝肉,也叫青口,雅号"东海夫人"。蛋白质含量高达59%。贻贝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外壳呈青黑褐色,生活在海滨岩石上。淡菜在中国北方俗称海虹,是驰名中外的海产食品之一。贻贝是贝类养殖事业中的重要种类,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养殖,特别是北欧、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养殖贻贝很盛行,生产数量也很大。淡菜的经济价值很高,也有一定的药食价值。



青口贝除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是不可小觑,青口有着“海中鸡蛋”的美誉,不用多说,鸡蛋的营养价值在海虹中都有,并且比鸡蛋中8种氨基酸还要高。海虹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锰、锌、硒、碘等众多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高于一般的贝类和鱼、虾、肉等。



贻贝含有极高的营养具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多种矿物元素、蛋白质等经常食用可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系统、恢复体能等,在传统的做法一直是采用水煮的烹饪方式。用酒煮着吃青口贝,这样可以去掉海鲜中的腥味留下酒的香气,酒精还可以和原料发生各种反应,让味道更香,好吃极了。

用最简单的烹调手法,就可以做出海鲜最诱人的鲜美,相互结合,去腥又提鲜,味道超级棒的。准备贻贝(青口)500克、白葡萄酒1杯、紫洋葱半个、蒜头3瓣、白胡椒粉1小撮、干罗勒碎1小撮、细芹碎少许。

步骤一:这就是我们的主食材“贻贝”在购买回来之后,要清洗干净表面的“须”和“藤壶”要处理一下。



步骤二:调味的主要灵魂“白葡萄酒”大概就是一杯,把洋葱和蒜头处理成碎,干罗勒也比较容易买到用量不需要多以免味道太冲。

步骤三:锅热少许橄榄油倒入洋葱碎进行爆香,待成褐黄的时候改小火放入干罗勒碎一起炒香。

步骤四:然后放入贻贝平铺开来,再倒入白葡萄酒进行烹煮。待贻贝开个小口之后,倒入蒜碎和细芹碎并撒少许的白胡椒粉作为调味。



等烹煮至完全开口即可出锅,不然肉质就煮老了。这样煮出来的贻贝,味道鲜美,很是可口多汁,吃了就知道。

*** 葱油淡菜,需要的食材:淡菜500克,小葱2根,姜3片,蒜2瓣,油20克,蒸鱼豉油15克。

步骤一:淡菜充分清洗干净,沥干备用,葱姜蒜切细备用,其中姜片一半切丝,另一半切末。



步骤二:锅里放入洗干净的淡菜,不用加水,只加20克料酒或啤酒,加入姜丝,加盖焖煮。

步骤三:没几分钟,淡菜的壳就会打开,就可以关火了。不要煮过头,肉质都缩了。

步骤四:等淡菜稍凉后,去半边壳,把淡菜摆放整齐。淡菜上淋少许几滴蒸鱼豉油调味,更好不用生抽,生抽比较咸,而淡菜本身有咸味,少许加一点就够了。

步骤五:热锅里加少许油,加入葱姜蒜末爆出香味,淋到淡菜上,实在太香了。



这样超级简单的美味,又超级好吃的夏天海鲜菜,就 *** 好啦,营养又美味。

已致多人中毒!紧急提醒:这种常见海鲜近期勿食

来源:广州日报

青口贝,即翡翠贻贝,渤海部分地区又称其为“海虹”,干制后即为“淡菜”。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沿岸、渤海区域。

据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2021年4月30日发出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

“海虹”又称贻贝,是常见的一种食用性贝类,双壳黑褐色。近年来,北方沿海县市发生了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

海虹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由于海虹摄食有毒藻类在体内蓄积毒素造成的,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从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升高,海虹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逐渐升高,6月降至判定 *** 值以下,现正处于上升期。

图源:视觉中国

根据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近期检测结果显示,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经超出安全 *** 标准2.0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会导致人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为防止海虹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醒广大市民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一旦发生食用海虹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赶往医院就诊。

爱吃海鲜的“吃货们”,

享受美味海鲜,

你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食用海产品、水产品时,一定要充分煮熟、蒸透。若食用后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其次,在处理生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扎伤,一旦出现伤口要尽快处理,如果伤口又窄又深,建议到医院咨询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资料图

另外,假期旅游到海边戏水也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者,以免被创伤弧菌侵袭而导致感染。

总结吃海鲜的安全原则:

1.一般而言,不建议生吃海鲜;

2.吃之前一定要完全煮熟;

3.到正规渠道购买生蚝及其他水产品且保存好凭证;

4.加工清洗 *** 时要保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5.如果皮肤上有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不要接触海水以及海鲜生物,如果需要清洗和处理海鲜食品,一定要戴上手套;

6.不慎被海产品割伤,尽量到正规医院处理伤口。

来源:秦皇岛发布微信公号

综合广州日报此前报道

这条你没听过百米小巷,却藏着一个老青口!汇聚赣榆最浓郁烟火气

这个地方弥漫着老青口的气息

有一种记忆贯穿着数十年的甜蜜

那些人、事、物,很久,但却

依然清晰 ……

每座城市都是由无数条穿插纵横的小巷子组合而成,每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都是历史的扉页,透析着小城的朴拙与纯真,塑造和见证了这座小城的一路丰盈...

若寻青口最真实的市井烟火味,定是承载了旧时光记忆的太平桥路。

太平桥路,对老一辈青口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称。但是提起菜市场,他们心中那份市井烟火味的情愫便被勾起。其实,太平桥路是一个类似集市的菜市场。

菜摊、水果摊、生鲜摊、熟食摊……吆喝声、砍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烟火气。

街道不宽,甚至有点拥挤,就这样窄窄的包容着岁月,蹉跎着生活。

不管这座城市变化的多么迅速,她总有自己的态度。

太平桥路菜市场的周围是上个世纪70,80,90年代的老式宅院建筑和一些原有国营企业旧址的组合交织。

在这里,流逝的岁月似乎又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延伸着我们对童年和时代的追忆。


直到现在,那些老人依旧在这里,继续着他们的锅碗瓢盆交响乐,传递着市井中最真实的烟火气息。

一个家庭一天的可口饭菜就从这里开始, 鲜活得绘出了老青口人的日常生活。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是菜场里最巅峰的热闹时刻。

仿佛大爷大妈手里都拿捏着一本买菜经,这一天要够买哪些菜才够一家老小吃饱。

老蔬菜水果公司仓库外观依旧未变,具有年代感的尖屋顶建筑可以体会90年代的建筑社会风情。


开了20年的小卖部,依然保留着90年代的陈列展览模式。儿时的散落记忆能在这里被瞬间点燃。

偶然一瞥,墙上产自烟台的老式挂钟依旧在咿咿呀呀地走着,似乎岁月的印痕,时光的流逝都无法阻挡着它转动一天又一天的日月星辰。

一家住户门口的老垂柳树,目睹太平桥路多年的世事沧桑。

初春阳光明媚的下午,老奶奶们找到太阳最柔和的入射角度,选择一个舒服的位置唠唠家常。

虽然没有华丽的座椅,没有名贵的茶叶,有的是那份充满生活情趣的气息。




市井烟火味岂能少了美食匹配!作为吃货的小编,绝对抵御不了美食对我的诱惑啊!

酸菜鱼

这家酸菜鱼算是小编我的私藏!


老板在外地做了20多年,一手做鱼的好手艺成功俘获了我胃里的馋虫。

洗净的葱白姜丝爆炒,腌好的鱼片跃进熬好的鱼汤里游了一周,最后伴随那一声绝妙的“滋”的泼油声,一道令人唇齿垂涎的佳肴便做好了。


迫不及待地夹起雪白润滑的鱼片,任它自由地滑进嘴里并在唇齿间游动,满口鲜辣香顶上口腔来,再夹上一口米饭。岂不快哉!

他家的水煮鱼也好吃,鲜香麻辣却不会呛人难受,虽加入了郫县豆瓣酱却丝毫没有豆腥味掩压鱼肉的味道,至于藤椒鱼,嘻嘻,麻烦你帮我尝尝咯!

陈氏香酥鸡

这家在太平桥路已经开了十几年的老店。


小编从之一次吃的时候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一别十年,再次寻到,记忆中的那份味道并没有改变。

话说当年小编发现它,纯粹是因为在当年嘈杂的菜市场中飘来一阵独特的炸鸡香味,特别诱人!


据老板说,香酥鸡是他家祖传,是由三十多种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再下到油锅里那么一炸,那声音不用太悦耳!



出锅后,小编我迫不及待地马上咬上一口.炸得金黄酥脆的外皮搭配上混合着多种香料 *** 的鸡肉。

鸡肉中的肉汁先是溢满口中,咽下肚里,鸡汁在口中回味无穷!如此美食!店面怎不能在这太平桥路屹立十多年不倒!

米糕

这是很多人儿时校园门口的美好回忆吧。


热气腾腾的米糕出炉了,小编我又停不下吃了,哈哈。口中的津液与米糕逐渐融合,香甜软糯而又弹牙,嚼劲十足,满口米香的回味, 扩散到身体每一处感官中,慢慢滋润你的身心。

青稞饼

青稞是雪域高原干粮的灵魂。

很惊讶能在菜市场发现这种来自雪域高原的美食。发酵好的面团抹上油,压成圆形的饼,放进装了炭火的大炉子,直到烧制成金黄色便出炉了。

咬上一口,是松脆的口感夹上青稞微微甘甜在口中的留味,虽不惊艳,却别有一番异域之味。

水果摊

这家老水果摊也在太平桥路静静地走过属于它的十多年岁月。


水果摊上摆放着各式水果。来了客人,阿姨热情地招呼着。倘若你是熟人,阿姨会热情地和你聊着天。

当你沉浸在聊天的世界里出来时,阿姨早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几个新鲜水果打包好直接放在你的车篮里。回过神来,你只能与她说个谢谢骑着车走了。

海鲜

只有在早上才能看到的新鲜海鲜。



贩卖各式各样的调料酱料的调味店,贩卖蛋类腌菜的小店,肉店,赣榆特色的煎饼店......



世间万态,人情冷暖。总有一段能唤起我们久违的情感记忆。


这条太平桥路也许曾经是你的上学,上班,买菜等等必经之处,这里的人们为柴米油盐而忙碌,为生活琐事而喜怒哀乐。


从来如此,想来这大概是最真实、质朴的。


愿曾经生活在这条路上的你,带着这最真实烟火味的记忆,在这旧时光和新时光更新交替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进。

来源|我爱赣榆 编辑|晨宝

审核|37度女人 图片处理|微小城

贻贝、海虹、青口、淡菜……它们到底谁是谁?


▲图片来源:Pinterest

文 | 卫奕奕

这东西到底该叫啥?

不问还好,这一问就更懵了。

有人说是叫海虹,有人说是叫青口,还有人说是叫淡菜……

不就是一个贝壳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字?

▍不管俗名叫什么,它就是“贻贝“

四月正是贻贝最肥美的时候,而无论是海虹、淡菜、青口都是它的常用名字。

而在南方地区,每隔三十里地方言都有可能不同,它的名字就更多了。

不过,在科学上,它们都属于“贻贝科”,统称为“贻贝”。

贻贝科的物种非常丰富,几乎全世界的所有海域都有分布。

它不仅像很多贝壳一样能在潮间带生存,还能生存在几百米深的海域里。

甚至,像是金贻贝这样的品种,还能生活在淡水里,长江流域就十分常见。

▲金贻贝,图片来源: ***

贻贝是中国最主要的海鲜贝类之一,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名字,原因有二:

一、从北方到南方的海岸线上都出产贻贝,因为方言差别,名字也就五花八门了;

二、中国沿海出产的贻贝,在品种上还是有些许差别的。

那我们平时吃到的都是什么品种的贻贝?

▲紫贻贝,图片来源:NOAA FISHERIES

紫贻贝,也就是俗称的海虹,港澳地区称为“蓝贝”。

它的壳比较薄,外壳乌黑发亮,壳内面为紫灰色,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地区。

▲翡翠贻贝,图片来源: ***

翡翠贻贝,也就是港澳地区俗称的“青口”。

因为翡翠贻贝外壳的前半部经常呈绿褐色,“青口”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它原产于菲律宾以南的热带海域,如今在中国福建、广东、台湾、海南、香港等省区都有养殖。

▲厚壳贻贝,图片来源: ***

而在江浙和福建等地,人们吃得最多的是厚壳贻贝。

相比于紫贻贝,它的壳比较厚,个头也相对较大。

在浙江,贻贝还有一个名字叫“淡菜”。

淡菜一般是指晒干之后的贻贝,江浙地区尤其喜欢 *** 淡菜干。

可是淡菜既不淡,也不是菜,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

比较靠谱的说法应该是《清稗类钞》里:“淡菜为蚌属,以曝干时不加食盐,故名。”

做淡菜干的时候只需要将其煮开口,再挖出肉晒干即可,不用加盐。

▲晒淡菜,图片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

还有一种在南方常见的食材,其实也属于贻贝,就是薄壳,也叫海瓜子。

薄壳在中国沿海广泛分布,但以闽南、潮汕地区所产的更佳。

▲潮汕名菜——金不换炒薄壳,图片来源: ***

▍贻贝身上那些“绳索”是什么东西?

我们在吃贻贝的时候,经常会被一些“绳索”困扰,咬不断、撕不动。

而在海边,我们也会发现,无论是礁石上的贻贝还是尼龙绳上生长的贻贝,没有一把小刀,很难把它们弄下来。

这个给所有人造成麻烦的东西,却是贻贝生存下来的重要“武器”——足丝。

▲足丝,图片来源:offset.com

足丝是由贻贝足部的足丝腺分泌出来的。

足丝腺会释放一种弱酸性的蛋白质凝胶,遇到弱碱性的海水后就成了足丝。

为了把贻贝固定的更牢靠,足丝会成分散固定在礁石上。

而在足丝与礁石的接触点上,有许多富有黏性的蛋白质,保证了足丝与礁石紧紧得黏合在一起。

更厉害的是,贻贝靠足丝几乎可以锚定在任何硬质的地方。

礁石、水管、缆绳、船底、其它生物表面(例如牡蛎壳),甚至不粘锅的涂层都拿它没办法。

▲贻贝通过足丝几乎可以固定在任何表面,图片来源: ***


▲现代航海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船底会遭遇很多不速之客,图片来源: ***

实际上,用足丝固定自己的行为,在双壳纲的贝壳里非常常见。

扇贝、蚶之类的贝壳,在年幼时都会产生足丝来固定自己。

但成年之后,它们就会在海里自由的游荡,否则也不会出现“扇贝跑了”的新闻。

唯独贻贝比较奇葩,它终生都在分泌足丝。

除非原有的环境剧烈变化,足丝才会自行脱落,贻贝会在新的适宜环境中重新分泌足丝,把自己固定好。

▍贻贝应该怎么吃?

在沿海地区,和大多数海鲜一样,贻贝最传统的吃法,就是清水煮熟后直接食用。

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前文所说,浙江人喜欢将贻贝晒干成淡菜。

淡菜可以用来煲汤、煮粥,也可以与韭菜、丝瓜等同炒,还可以加入红烧肉中提鲜。

▲丝瓜炒淡菜,图片来源: ***

当然,不仅中国人爱吃贻贝,欧洲人民对贻贝也情有独钟。

法餐中就有经典的“法式奶油贻贝”。

▲法式奶油贻贝,图片来源:Pinterest

首先,将橄榄油加热后,把红葱头、芹菜、蒜末放入锅中翻炒;

其次,放入贻贝和切碎的辣椒继续翻炒;

再次,加入适量的白葡萄酒,没过贻贝;

第四,将鲜奶油、黑胡椒倒入锅中,继续煮;

最后,当贻贝都开口后,加入蛋黄、适量的奶油、欧芹以及生蒜。

除了法国人,西班牙人也会在海鲜饭中摆上几个贻贝。

▲西班牙海鲜饭,图片来源: ***

贻贝可以说是沿海地区更便宜的海鲜了,赶上大量上市的季节,一两块钱就能买一斤。

但是在生鲜电商网站上,进口贻贝又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它们差在哪儿了?

不同产地的贻贝,在品种上确实会有差别,但不同品种的贻贝,在口感、营养上其实差别并不大。

至于为什么电商网站上急冻的贻贝都是进口的?那是因为,这玩意在海边实在是太便宜了,不值得冻。

▲青岛市场上的贻贝,图片来源: ***

所以,菜市场上有新鲜的贻贝更好,没必要多花几十倍的高价。

不过,吃贻贝之前必须要注意的是,贻贝的生长区多在近海,人类活动频繁,污染物也相对集中。

所以,烹调前更好去除它的内脏,完全煮熟之后再食用。

另外,海边也有一个说法:夏天下雨之后的贻贝不能吃。

这不仅不是迷信,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因为雨后潮热闷湿,很适宜病原微生物生长。

生活在近海潮间带的贻贝、蛤蜊、牡蛎等海产品,就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诱发肠道疾病。

不管怎样,贝类海鲜都应该至少煮沸三分钟,这样才可以杀死大部分的致病菌。

#烟火人间# 青口游记--绝对小众的地方(原创)

刚到宝成工地,就听说附近有个青口,当地人称“小九寨”,水青山秀,甚是迷人。心理颇不以为然,平生也游历过不少的名山胜水,这穷乡僻壤有何奇迹?也一直没有机会去见识。

这次,在朋友的逼迫下,只得走了一趟。从马角坝隧道出口处向山里走,穿过铁道,便进入了青口。

沿着小河走,缓缓流动的河水,清可鉴底。两边的山势渐成峡谷,山头越靠越近,几近依偎;山崖也越来越陡,刀削斧劈。阳光,懒洋洋地把一条带子似的光束缠在身上,给人一种疲惫的压抑感。无名的小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于脚下,质朴素净。悠悠的山风捎带丝丝凉意不经意地从窄谷深处挤出来,似乎蕴积着很久的情愫,迫不及待地直扑胸怀,豁然间,倦意顿扫。恍然发现,洁白的云儿溜出山的缝隙,缓缓移动如羽毛飘飞一样轻盈。陡峭的山崖原来并不是一览无余,苍翠的藤蔓斩不断的情丝般牵牵扯扯,极尽缠绵;忽儿,从突兀的岩石上只泻下来,挂一道绿瀑;忽儿,恋恋不舍地向山巅攀援,牵一缕情丝。藤蔓网不住的阳光在微风拂动下,滴在岩石上如粒粒金豆翻滚……


好一幅古意苍远的画!

绿得诱人的小河里,一尾尾小鱼自在地游弋;细小的波光漫不经意地晃动。朋友丢了魂似地立在一块黑色的礁石上塑一道美丽的弧线,捧着一捧河水,细细地品尝着;指缝中漏下的水珠揉碎了倒映于水中的盈盈笑意。

来不及品味,一座小小沙滩令人心动地呈现在眼前,踩在细碎的沙砾上,仿佛来到了月下的海边。就不由自主地酿造出了一种意境:没有渔火,没有船帆,但纡纡回旋的鸟鸣声已不知不觉地把遐思的翅膀带到了尘世之外。

此刻,心灵已远离了喧嚷,远离了假饰,远离了勾心斗角,默默地融进了这天地造化的自然之中,成为一个整体,成风景。不是吗?人的心灵也同这山水一样容不得半点污染和破坏,本真与自然,才是最美的风景。

归来的途中,我和朋友都陷入了沉思。

(原创:成都秋水长天;个人公众号:流水行舟;图片:来自 *** ——侵删)

“疫苗接种 全民参与”!青口宣传效果杠杠滴!

舞台下,青口镇志愿者们正向群众发放疫苗接种宣传材料,普及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对群众关心的疫苗接种对象禁忌、接种单位信息和如何预约接种等问题进行解答。


青口镇党委宣传委员翁红霞告诉记者,青口镇疫苗接种宣传工作“线上+线下”双线共振前期已通过微信、短信、村村响小喇叭、流动宣传车、小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新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有效性、健康性进行了广泛宣传,全面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关注率,为实现辖区群众“应接尽接”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的活动反响很热烈,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有序组织群众接种新冠疫苗,尽早构筑青口防疫屏障。”翁红霞介绍,此次活动旨在营造新冠疫苗接种良好舆论氛围,让群众充分、正确地认识疫苗接种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积极配合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宣传)




校对:林烨 宋桂瑱

审核:倪心昕

监制:谢永杰

<

标签: 青口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