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摘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通草又名通脱木,五加科子乔木,茎中的髓颜色洁白,有丝绒的质感。把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薄而半透明,可以用来作画,所谓通草画就是指绘制在这种材质上的水彩画。19世纪兴起于广州,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不过由于通草纸很容易破裂,所以很少有大尺寸的作品,加上难以保存,目前传世不多。近年来,通草画市场价格逐渐上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草画俗称草雕,其原材料是台湾出产的通草片。通草片质地洁白、轻盈、直梗、不卷不垂。石狮民间艺人以精湛的技艺, *** 出各式各样的花鸟虾立体画面,而后染上颜色,配上玻璃框架,便成为通草画工艺品。石狮新湖通草工艺厂、石狮金属工艺厂于1972年开始批量生产通草画。产品主要有松鹤图、金鱼图、孔雀开屏、凤凰朝阳、鸳鸯戏水、骏马奔驰等,远销西欧、北美等地。通草画也是民间婚嫁喜庆的常用礼品。
通草画,19世纪兴起于广州,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
古代皇妃在宫中打扮梳妆,一般都流行在头上戴一种名为通草花的饰品,以此招惹皇帝青睐的目光。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其实到了现代,通草花已经彻底绝迹,甚至很有人听说过它的名字。通草花究竟是什么?它消失的原因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 *** ,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古代人的生活乏味且无聊,这无疑是现代人的想法,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在没有手机、电脑的时代,古人的生活乐趣绝非我们能够想象的。更多的是,古人喜欢在闲暇之余, *** 出许多精致工艺品,一方面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另一方面也能为自己创造一些收入。有趣的是,今天我们主要提到的通草花,就是古代匠人更好的智慧结晶。
古代有钱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可以衣着华贵,可是穷人的日子却十分清苦,只能每天疲于奔命,为填饱肚子寻找生计。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将花儿戴在头上,也会让女子显得更加妩媚动人。在春花烂漫的季节,姑娘们免不了会采摘一些花朵戴在头上,也是心上人为其折取枝头的花儿,两情相悦。毕竟在古代的时候,生态环境十分良好,植物资源也尤为丰富,真正的花朵可随手摘取。
可与此同时,一个弊端也显现了出来,因为每种花朵都有花季,故此它们不能长时间地留在枝头,如三月只能采桃花,四月只能采杏花等等,人们没有办法留住时光,只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可相比于穷人而言,有钱人却不一样,他们可以通过某些手段,真正的将花朵永久留在身边,让它一直盛开在自己的头上。这种看似魔法的工艺,就是 *** 通草花。
什么是通草花?简单来讲,通草花就是一种人工制成的假花,可是您可别小看通草花,它的外形几乎与真花一模一样,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古代使用通草花更大的群体,就是皇宫中的后妃们。妃子们为了得到皇帝的垂青,都舍得在自己的身上花银子,故此,在通草花流行的时候,她们都会花高价找来匠人,为自己量身打造通草花,以此博得皇帝的宠爱,为自己上位提供机会。
据史书记载称,通草花“四季不谢,秋冬不凋”,是当时最主要的修饰品之一。不过到了现代社会,提到假花,估计很少会有人将其放在心上,因为假花实在太常见了,种类更是多种多样,包括塑料花、绢花等等。无论是庆典场合还是家中陈设,几乎都少不了假花的参与。可是此时问题出现了,既然通草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特殊工艺,为何现代人没有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三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
通草是一种天然植物,《本草纲目拾遗》中曾记载称:“通草,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红取以饰物。”换句话说,其实通草花虽然是假花,但却是货真价实的植物性人工花朵,因此,其本身的 *** 工艺极其复杂。从通草花手工艺人的口中得知, *** 通草花时,需要漂白、切片、裱草、剪花、捏花瓣、粘瓣、做叶、传杆、塑形、着色、栽盆、装框等步骤,可谓是繁琐至极。正是因为如此,很少会有年轻人去沉下心来学习,所以通草花的 *** 工艺流传得并不广泛。
人工 *** 通草花的第二个弊端,就是其本身 *** 工艺十分复杂,故此需要的人工费用也极高,可是花朵本身的价格并不是很贵,加之人们也并不承认它的市场价值,所以在成本低廉的塑料花和绢花的冲击下,人工通草花很难进入市场,面向大众开放。
最后一点更重要,就是手工通草花全程都需要亲手制成,人工占据的比例非常大,其产量也不高,甚至半个月才能制成一朵,相比于现代机器 *** 假花的速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也正是因为如此,通草花的产量很难满足市场大众的需求。
不过庆幸的是,由于国家文化部门的重视,通草花 *** 工艺如今已经成为了非遗项目,永远地被传承下去,成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激励相关从业者,通草花作为古老的装饰品,也需要传承者自己多加努力开拓领域,如此才能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参考资料:《华夏手工》 张虎著 浙江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杨世灿等 鹰子石 2023-02-27 14:29 发表于湖北
08
《山海经》第五?中山经
(接上期)二、 参考解读六101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1光山。光山县,河南省信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光山周为弦子封国,故称"弦";春秋为弦国地,战国属楚;秦代辖于九江郡;西汉置西阳县。黄国为嬴姓侯国,东夷少昊的后裔,是黄夷的后代。颛顼之曾孙陆终之子惠连所创,商代黄夷已在淮水之滨建立国家。《水经注》卷三十五·江水: 江水又左径赤鼻山南,山临侧江川。又东径西阳郡南,郡治即西阳县也。《晋书地道记》以为弦子国也。又,弦子国不在光山而在黄州巴河流域。2碧,青绿色的玉石。木,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树木,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的本义即树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计蒙,中国神话中的司雨之神,亦名雨师。图腾龙头、人身、鸟爪,臂生羽毛,挥臂张口喷雾致雨。漳渊,龙山湖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潢河龙山处。102又东百五十里,曰岐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珉min,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樗。神涉???tuo处之,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1岐山。未审。当在潢川。潢川县属大别山北侧洪流冲积扇向淮北平原过渡地带。潢川县,古称光州,是黄氏和浮光陈氏发源地,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中东部。潢川是豫东南地区早期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潢川县境内的霸王台遗址为今信阳境内发现的最早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远到裴李岗文化时期。境内的盘龙岗遗址也远到仰韶文化时期。潢川黄帝时为光国,《禹贡》为扬州之域。西周、春秋时为黄国。战国时属楚。楚封黄国后裔叔单(shan)为黄国君。黄国虽亡,国名尚存。 秦,置弋阳县,初属九江郡,后属衡山郡。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上古称“岐”。《书·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 孔 传:“三山皆在雍州。”《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于岐下。”《文选·张衡<西京赋>》:“ 岐、梁、汧、雍。”《说文》:“ 岐山在长安西美阳县 界,山有两岐,因以名焉。” 岐山境内渭河、雍河、横水河及沿北山一带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9处。黄帝时代,岐伯就居于岐山之下。夏禹治水,岐山地区属雍州。商岐地仍属雍州。商末,周部族由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山,岐地就成了周部族的属区。周灭崇(今西安市鄠邑区境内)后,周文王姬昌迁都于丰(今西安),岐地东部为周公旦所辖,西部为召公奭所辖。西周仍沿九州之制,岐地属王畿的周、召两国,由周王朝直接管辖。春秋,秦襄公领岐地,属秦国。又,岐山,原名凤凰山。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衡南、衡阳、祁东三县交界处,海拔570.6米。2赤金,指纯正的金,也指铜。白珉min,似玉的美石。金玉,珍宝的通称。青雘,一种青色矿物颜料。樗。樗树,即臭椿。神涉???tuo处之,涉???居处之所。图腾人身而方面,三足。郭璞《图咏》涉???三脚,???围虎爪。103又东百三十里,曰铜山,其上多金银铁,其木多榖、柞、柤、栗、橘、櫾,其兽多犳zhuo。1铜山,铜山区,古称彭城郡,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因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铜山尧封颛顼后裔篯铿(彭祖)于此,称大彭氏国,距今4000余年。大彭氏国历经夏代,至商末为商所灭,纣王封其臣崇侯虎改建为崇国。周代在此建吕国。春秋时,吕亡于宋,为宋彭城邑,即为称彭城之始。周简王十三年(前573年),楚、郑伐宋,占领彭城,封鱼石于彭城。次年,鲁、晋围彭城,诛鱼石,彭城复归宋。周彭城属楚。2金银铁,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榖gǔ,木名。又称“构”、“楮”,即构树。柞zuò或zhà,栎的通称。读zuò时,表柞木,大风子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棘刺。叶卵形或长椭圆卵形。木质坚硬,可和家具。叶可入药。可作观赏树。柤zhā、zǔ、zū,读作zhā时,指木栏或斫余的残桩。读作zǔ时,古同“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读作zū时,指中国春秋时楚地名,故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北。柤 zhā同“樝(楂)”。果木名。即山楂。栗 lì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橘,橘树。櫾 yòu,古同“柚”,荆山多橘柚。犳zhuo/bào:一种兽,像豹,没有花纹。104又东北一百里,曰美山,其兽多兕牛,多闾麈,多豕鹿,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1美山。大别山中的大同尖山。2兕牛:犀牛一类的兽。闾麈,闾(lǚ):兽名。麈zhǔ:鹿一类的动物。鹿豕 lù shǐ,鹿和猪。豕shǐ:猪。金,俗称金子。金属元素。青雘qīng huò,一种青色矿物颜料。出自《太平御览》。即今石青、白青之属。古代常作涂饰用。105又东北百里,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多机(桤);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羚麢?lingchuo。1大尧之山:大尧山,即今安徽省西部的天柱山。又,尧山,又称石人山,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地处伏牛山东段。临朐县九山镇大尧峪村。2松柏,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南部及华东地区,亦常用作园林观赏树种。梓桑,指梓木与桑木,即桑梓。机(桤),即桤(qī)木树。竹,又名竹子。品种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豹虎羚麢?lingchuo,豹,貓科豹屬下的一種動物。野生斑羚。麢古同“羚”。 ?chuò:兽名。指雪豹。106又东北三百里,曰灵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桃李梅杏。1灵山,《水经注》·卷三十五,东迳五磯北,有五山,沿次江阴,故得是名矣,仲雍谓之五圻,江水左则巴水注之,水出雩娄县之下灵山,即大别山也。与决水同出一山,故世谓之分水山,亦或曰巴山。灵山,亦名灵鹫山。是上饶,横峰,德兴三县的界山,属怀玉山支脉。安徽省蒙城县小涧镇九鼎灵山(《水经注》称狼山)之巅。九鼎灵山,以山下曾见九尊战国铜鼎命名,俗称狼山,《水经注》中称其为郎山。整座山呈龟状,头、尾,四肢均为山之六条山脊,山有九顶峰。 2金玉,珍宝通称。青雘,指一种青色矿物颜料。桃李梅杏,《说文》杏,杏果也。《管子》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礼记·内则》桃李梅杏,楂梨姜桂。107又东北七十里,曰龙山,上多寓木,其上多碧,其下多赤锡,其草多桃枝、钩端。1龙山,十堰市丹江口市龙山镇。龙山镇地处丹江口市中部,东与牛河林区相邻,南与道教圣地武当山接壤,西临均州古城遗址,北与凉水河镇、均县镇隔江相望。十堰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商、周属绞、庸国;战国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县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阳人”,距今100多万年。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夏朝十堰地域分属梁州和豫州。今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属豫州。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彭、微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庸国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坝地区,彭国中心在今房县地域,微国中心在今张湾黄龙附近。西周十堰仍为古方国并存地,有庸、微、麇、钖、绞、均等国。庸国占竹山及陕西安康地区,微国在张湾黄龙,钖国和麇国先后在郧县五峰乡一带,绞国中心在丹江口习家店,均国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与河南淅川的交界处。春秋前611年前后,楚国北略,灭庸、麇后,在庸地设汉中郡,在庸都设上庸县,十堰地域属楚,楚与秦在此域设有上庸六县。楚前611年前后灭庸、麇后,十堰地域属楚,有上庸六县。按后承前制的建置规律,从西汉建置中可考楚之“上庸六县”除有上庸县外,还有房陵、钖、武陵、长利、武当五县。战国十堰初属楚国之上庸六县(上庸、房陵、钖、长利、武当、武陵)。前312年秦张仪取上庸后,十堰属秦。前304年,秦昭王将上庸地还于楚。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后,十堰终属秦。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十堰分属汉中郡和南阳郡。十堰地区有房陵县(今房县),钖县(今郧县五峰),武陵县(今竹溪县),上庸县(今竹山上庸),长利县(今郧西观音)属汉中郡。长利县(今郧县西北),武当县(今丹江口均县)属南阳郡。西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辖十二县,十堰地域有房陵、钖县、武陵、上庸、长利属之。长利县有郧关。荆州刺史部南阳郡辖三十六县,十堰地域有武当县属焉。东汉承西汉建制。东汉长利县并入钖县、武陵县并入上庸县。东汉末年,十堰境有上庸郡、新城郡,以及上庸郡之上庸县、武陵县,新城郡之房陵县,西城郡之钖县,南阳郡之武当县。2寓木,寄生在树木上的植物。《山海经·中山经》:“龙山上多寓木。”郭璞注:“寄生也,一名宛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桑上寄生》:“此物寄寓他木。《千金方》独活寄生汤: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肉桂)、防风、芎藭(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白芍)、干地黄(生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细锉,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多碧,碧bì青绿色的美石。 《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赤锡,锡xī,金属元素,银白色,富有延展性,在空气中不易起变化。铜锡也。桃枝,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的干燥枝条,夏季采收。桃树枝条。旧时谓可以驱鬼魅。指桃枝竹。一种赤皮竹。可以织席作杖。钩端,竹名。郭璞注:“鉤端,桃枝属。” 袁珂校注:“桃枝,竹名。”108又东南五十里,曰衡山,上多寓木、榖、柞,多黄垩、白垩。1衡山。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甘石星经》记,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所以名为衡山。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上古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 *** 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更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湖南遗址湖南十大文化遗产包括炎帝陵、舜帝陵、里耶古城遗址、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岳阳楼、浯溪摩崖石刻、凤凰古城、韶山 *** 故居、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2寓木、榖、柞,黄垩、白垩。参见107。109又东南七十里,曰石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多寓木。1石山,湖南衡山之南。石山村是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西岭镇下辖村。石山村地处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市区的东南部。石山村是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井头镇下辖的行政村。石山村是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廉桥镇下辖的行政村。2金,青雘,寓木。参见107。湖南遗址: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为:道县玉蟾岩遗址、澧县城头山遗址、里耶古城遗址、长沙马王堆汉墓,以及洪江高庙遗址、宁乡炭河里遗址、岳阳罗城遗址、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长沙铜官窑遗址、中国土司遗址·永顺老司城。其中,前4项获评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10又南百二十里,曰若山,其上多?琈之玉,多赭,多邽(封)石,多寓木,多柘。1若山,安徽天柱山。天柱山,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主峰天柱峰海拔为1488.4米。若、潜、匿也。匿nì,最早见于金文。隐藏,引申为隐瞒。2?琈之玉,赭,邽(封)石,一种可药矿物,味甜,无毒。寓木,柘。参见107。111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彘山,多美石,多柘。1彘山:今安徽黄山。在今安徽省太平县(黄山市黄山区)南。黄山古称黟山,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19亿年前,早元古代包括黄山在内的整个皖南处于大洋环境之中。中元古时期,华南洋壳向扬子板块俯冲,黄山南侧地壳继续沉降,同时发生海底火山喷发,黄山地区水体逐渐变浅,地表未见沉积岩层。8亿年前,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岛山脉,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皖南成为活动性较大的下扬子海,黄山地域被淹没在海水之下,是皖南拗陷最深的地带。2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使古扬子海变为陆地。秦汉时期,见于文字记载隐居黄山者,唯有会稽太守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 2美石,天然的奇石。多柘。柘(zhè),桑科,落叶灌木或乔木,贵重木料;古同“蔗”,甘蔗。112又东南一百五十里,曰玉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碧铁,其木多柏。1玉山,怀玉山山脉,主指怀玉山。怀玉山又称玉山、辉山、玉斗山,位于玉山县西北。怀玉山在唐代曾名玉斗山,后因 “山有异光,夜烛”,又名辉山。《江西水道考》 称怀玉山即“古之越山。怀玉山脉横亘西北,主峰三清山玉京峰,海拔 1819.9 米,是赣、浙、皖三省的天然屏嶂。白际山,黄山市东南的皖浙交界处,皖浙界山。白际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北接天目山脉,南连怀玉山脉。东起黄山市歙县竹铺乡,与清凉峰毗邻,于威风岭一带入境,西至黄山市休宁县岭南乡与五龙山脉相接,全长105公里,宽约10公里。主峰搁船尖(歙县金川乡境内)海拔1481米。为徽州的母亲山。《台湾府志》:“玉山,在凤山县。山甚高,皆云雾罩于其上,时或天气光霁,遥望皆白石,因名为玉山。”2金玉,碧铁,青绿色的。柏。参见107。113又东南七十里,曰讙山,其木多檀,多封石,多白锡。郁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其中多砥砺。1讙huān山,喧哗。通"欢"。广西与湖南步城苗族八十里大南山。又,大灵山,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坦头镇欢山村。2郁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今广西境郁江,为古郁水的一段。郁水是一水域,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郁水,首受温水及夜郎豚水,至今广州市入海,凡今广西的右江、郁江、得江及广东的西江皆称郁水。广西大南山与湖南省步城苗族八十里大南山,城步苗族自治县,系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古为楚越相交之地,有“苗疆要区”之称。早在4000年前,就有苗、侗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朴神秘的巫傩文化和苗风苗俗一脉相承。豚水即今北盘江,温水即今南盘江,二江与右江本不相通,古人不明了郁水源流,致有此误。南朝以后,郁水下游兼称西江。约自唐、宋后,郁水上游称为右江;今广西东部一段郁水称为浔江。故今广西境内的郁江,只相当古郁水的一段。城步系湘西南边陲河源区县,地表切割强烈,河川水系发育,且呈树枝状分布。资水、巫水、渠水与浔江皆发源于境内。其中巫水为县境更大的河流,系沅水一级支流,属长江水系,县境干流长106公里。浔江为西江二级支流,属珠江水系,系县内第二大水系,县境内河长55.5公里。资水又名赧水,属长江水系,县境内干流长33公里。渠水为沅江一级支流,属长江水系,县境内干流长29.3公里。全县有大小溪河816条,分属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县境地层复杂,储水构造多,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地下水年天然资源量6.1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4.6%,水质以碳酸钙型为主,为低矿化淡水。3檀木,檀木的种类有沈檀、檀香、绿檀、紫檀、黑檀、红檀、金药檀等。檀木,别称为青龙木。因其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故又称圣檀。封石,一种矿物。白锡,白色的锡。砥砺,潜流洞中的怪石。砥砺指磨刀石,也指磨炼锻炼,表示意志和相互勉励。114又东北百五十里,曰仁举之山,其木多榖柞,其阳多赤金,其阴多赭。1仁举之山。仁举山在今安徽省绩溪县。绩溪县,隶属安徽省宣城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东部。绩溪县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史称“宣歙之脊”。 昱岭北清凉峰。清凉峰,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绩溪县、歙县、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临安区两省三县区交界处。清凉主峰为清凉峰,海拔1787.4米 。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绩溪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境内矿藏有39种,主要有金、银、铜、钨、钼、铅、锌、砩石、石煤等。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黄山松、青岗栎;还有桑、茶、油桐、油茶、山核桃等经济林。有鄣山大峡谷43种国家级珍贵物种和1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世界之一巨石”百丈岩,高460米,宽180米。胡家村遗址位于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胡家村后,遗址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其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周时期。2榖柞,榖(ɡǔ):构树。柞(zuò):柞树。赤金,带赤色的纯金。红铜。赭。赭zhě,红褐色。赭石矿物,土状赤铁矿,可做颜料。115又东五十里,曰师每之山,其阳多砥砺,其阴多青雘。其木多柏,多檀,多柘;其草多竹。1师每之山,师每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东南九华山附近。池州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牯牛降位于祁门与石台县交界处,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主峰海拔1727.6米。牯牛降五大景区:主峰、灵山、双龙谷、龙门、观音堂。2砥砺,砥砺合指磨刀石。青雘。《太平御览》:青雘,一种青色矿物颜料。即石青、白青之属。常作涂饰用。柏,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木材质地坚硬,用做建筑材料。檀,檀香,常绿小乔木。木材极香,可制器具,也可入药。柘,柘树。叶子可以喂蚕。草竹,竹子。116又东南二百里,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榖、柞、椒、柘;其上多白珉,其下多洗石;其兽多豕、鹿,多白犀;其鸟多鸩。1琴鼓之山,琴鼓山:中次八经的琴鼓山,今安徽石台县南,黄山北部的一座山。石台县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东与黄山市黄山区交界,南与黄山市黟县、祁门县相连,西与东至县接壤,北与贵池区、青阳县为邻。石台县更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米。六股尖又名擂鼓峰、鄣公山、三天子都。位于今江西省上饶市的婺源县鄣山村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交界处,是怀玉山脉以及江西婺源的更高峰,海拔1629.8米。 2木榖、即“楮”,构树。柞 zuò或zhà),栎的通称。柞木,大风子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棘刺。叶卵形或长椭圆卵形。木质坚硬,可家具。叶可入药。可观赏树。椒jiāo,花椒,芸香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柘,桑科、柘属植物。白珉,郭璞注:“石似玉者。” 白色玉石。洗石,含碱之石,能溶解污垢。此指雨水冲洗卵石。豕,猪。鹿,鹿科,哺乳纲偶蹄目的一科动物。白犀,犀科、白犀属动物。鸩zhèn,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喝了能毒死人。117凡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其祠:用一雄鸡祈瘗,用一藻圭,糈用稌。骄山,冢也。其祠:用羞xiu酒少牢祈瘗yi,婴用一璧。1荆山,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荆山、景山(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北始房县青峰镇大断层南止荆门—当阳一线西至远安沮水地堑东到荆门—南漳一线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主峰聚龙山1852米望佛山1946米长江支流沮、漳河源于山南汉江支流蛮河源于山北)、骄山(湖北神农架《楚居》大岩屋山在保康南接宜昌北交武当山)、女几之山(湖北荆门市西北接南漳界圣境山)、宜诸之山(湖北当阳荆山剃刀岭)、纶山(湖北大洪山)、陆陒之山(湖北省孝感市的大悟山)、光山(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南依大别山)、岐山(潢川县属大别山北侧·岐山原名凤凰山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衡南、衡阳、祁东三县交界处)、铜山(铜山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岛)、美山(大别山中的大同尖山)、大尧之山(安徽省西部天柱山)、灵山(大别山上饶横峰德兴三县界山安徽蒙城县九鼎灵山)、龙山(十堰市丹江口市龙山镇)、衡山("五岳"之一湖南衡阳、湘潭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石山(湖南衡山之南)、若山(安徽天柱山)、彘山(安徽黄山)、玉山(赣、浙、皖三省白际山脉南连怀玉山脉。)、讙huān山(广西与湖南步城苗族八十里大南山)、仁举之山(安徽省绩溪清凉峰)、师每之山(安徽省池州牯牛降)、琴鼓之山(江西婺源鄣山安徽界)。2二千八百九十里。3图腾:神状皆鸟身而人面。祭祀其祠:用一雄鸡祈瘗qí yì,古代祭地神的一种方式。先以牲献祭求祷,然后埋之。用一藻圭:藻圭,有彩纹的圭玉。糈用稌:糈xǔ,祭神用的精米;稌tú,糯稻。骄山,冢也。冢,大,以骄山为陵,山神。其祠:用羞xiu酒少牢祈瘗,羞,进献食品,祭品;少牢,祭祀用羊和猪作为祭品,称少牢。婴用一璧:婴,颈上的饰物。118中次九山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1岷山之首女几之山。岷山,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首座山,名女几山,四川什邡市的九顶山。什邡,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德阳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腹地成都平原,东与绵竹市和旌阳区相邻,南与广汉市接壤,西与彭州市毗连。在古蜀开明王朝时期,什邡为蜀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核心地带,什邡曾因大禹的足迹而享有“禹迹仙乡”之美誉,秦代著名水利学家李冰曾在此治水并仙逝于此。《旧志》称为“冉駹之虚,羌氐之窟”。什邡建置,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什邡在她2200余年置县史上虽一直是一个僻地小邑,即使在一幅稍大一点的地图上也只是成都平原西北一隅傍依龙门山脉默然静处的悠悠古城。其间,列侯国87年,先后三次并入雒县、绵竹、广汉。2洛水东注于江。洛水,四川沱江源头之一石亭江,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长江。《水经注疏》卷三十三:守敬按:《经》、《注》皆脱湔字耳。观《禹贡山水泽地》篇称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知此《经》本作湔氐道。至《水经》为三国魏人作。(段熙仲补疏: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之西南侧,源头冰川分水岭位于东经九十一度零七分,北纬三十三度二十八分。一九七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确定全长六三八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岷江即渎山也,会贞按:《史记·封禅书》,自华以西,名山曰渎山,蜀之汶山也。《汉书?郊祀志》渎山,蜀之岷山也。水曰渎水矣,会贞按:江、河、淮、济为四渎,惟江水称渎水者,……是渎山即蜀山,渎水即蜀水也。又谓之汶阜山,会贞按:《蜀志·秦宓传》,蜀有汶阜之山。3石涅。石涅,黑石脂的别名。杻橿,《尔雅》杻,檍。注:“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菊。菊指菊花。植物分类学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花瓣分为圆抱、追抱、飞舞抱、反抱、乱抱。???。《说文》???或省草,山蓟。《尔雅·释草》术,山蓟。杨,枹蓟。《疏》生平地者名蓟,生山中者名术。《本草·陶弘景·别录》术有两种,白术甜而少膏,赤术苦而多膏。《尔雅》杨,枹蓟,卽白术也。雄黄。中药名,别名石黄、黄石。为含硫化砷的矿石,由硫化砷所组成的颗粒状红色透明矿石,属单斜晶系,赤黄色,多产于砷矿脉、火山升华产物或温泉沉积物中,可作烟火材料及药材。虎豹。虎或豹。119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kui牛,其鸟多翰鷩bi。1岷山。岷山,自中国甘肃省西南部延伸至四川省北部的一褶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00公里,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5588米。 岷山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更大。岷山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呎),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公尺。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河的分水岭。岷山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甘肃境内为岷山北,由花尔盖山、光盖山、迭山、古麻山等组成。四川境内为岷山主体部分,有摩天岭、雪宝顶、九顶山、青城山。2江水东北流注于海。此“江水出焉”指长江左岸支流岷江。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 *** 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千米 ,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3良龟。良龟,豹纹陆龟或苏卡达陆龟。多鼍。鼉,尼罗鳄。金玉,黄金与珠玉。白珉。白色、珉似玉的美石。梅。楠树,又名枏(柟); “梅” “楳”“槑”为异体字并入“梅”字。棠。亦称“杜梨”。《说文》棠,牡曰棠,牝曰杜。棠梨。犀。犀,《说文解字》:“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声。”牛、?叠加。角象尾巴一样长在端点的牛是犀之范式。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象,哺乳纲长鼻目动物。长鼻目皮肤粗糙,体毛浅灰至褐色。鼻与上唇愈合成长鼻,强壮有力,能蜷曲,用来获取食物(树叶、树枝及其他植物)和饮水。夔kui牛,夔状如牛,头上没有角,青苍色。风雨,吼叫声如同雷鸣,伴有日月般的光芒。翰鷩bi。翰,野鸡,山鸡,文翰即赤羽山鸡。翰亦指长而硬的鸟羽,或指白马。鷩bi,赤雉,即“锦鸡”。120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曰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麋麈,其木多檀、柘,其草多?xie、韭,多药,空夺。1崃山。邛崃山,今四川省西部岷江和大渡河之间。邛崃山脉,在四川省西部。南北绵延约250公里,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和农业界线。为四川盆地灌县至天全一线以西山地的总称,自北向南主要有海拔5551米的霸王山、海拔5072米的巴朗山、海拔4129米的夹金山和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等山。2江水东流注于大江。此“江水出焉”指长江左岸支流大渡河。大渡河,古称北江、戢水、涐水、沫水、大渡水、濛水、泸水、泸河、阳、阳山江、羊山江、中镇河、鱼通河、金川、铜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长江支流岷江的更大支流。岷江正源。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为麻尔柯河、阿柯河,在久治县)经阿坝县于马尔康县境接纳梭磨河、绰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后称大金川,向南流经金川县、丹巴县,于丹巴县城东接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再经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长1062公里,流域面积7.77万平方公里,大渡河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28条,10000平方公里的2条,河网密度0.39。峨眉山、贡嘎山、海螺沟、金口大峡谷独特旅游景观。3黄金,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稀有、珍贵的金属之一。以盎司或 “两”作为黄金单位,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麋麈,麈zhǔ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麋mí 鹿,哺乳动物,比牛大,毛淡褐色,雄的有角。檀木。檀香,常绿小乔木。木材极香,可制器具,也可入药。柘木,柘,桑科,柘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xie,《廣韻》菜名。即藠头。后作“薤”。《爾雅?釋草》:“?。鴻薈。”《玉篇?韭部》:“?,俗作薤。” 褊狭。韭,《说文解字》:“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此与耑同意。”。一种而久割了又长割了又长的菜是韭之范式。指“韭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扁,夏秋间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食。多药,治疗疾病的植物。空夺。空夺 kōng duó,药草名。又名寇脱,俗名通草。空夺,袁珂校注﹕汪绂云﹕空夺即寇脱也。案汪说疑是。郭璞注,即蛇皮蜕。通草别名寇脱、离南、活莌、倚商、花草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干燥茎髓呈圆柱形,一般长0.3~0.6米,直径1.2~3厘米。洁白色,有横纵沟纹。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易折断。分布于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原为五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属利水渗湿药,能利尿通淋。《本草纲目·拾遗》通草是利水化湿中药,主治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待续)
作者简介—--屈原杨守敬诸子百家解读《山海经》----杨世灿杨泽甦宏杨泽未冬----杨氏第十七世孙杨永壹文杨永雯壹统稿
杨世灿,男,宜都人。副研究员。代表作中华书局出版《水经注疏补》《屈原研究》等。系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宜昌屈原学会学术顾问。
夏季三款茶清热利尿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人体水分大多从汗解,小便短少而黄是正常现象。但有些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并伴有身困乏力、烦躁不安、舌苔黄腻等症状,部分女性可能还有白带色黄、臭秽等现象。中医认为,出现上述症状,是因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膀胱为津液之府,当湿热蕴结下焦时,可致气化失常、水道不利,故见小便频频、尿黄尿短、淋沥涩痛,治宜清热利湿、通淋利尿。有上述症状患者不妨试试以下三款茶饮。
小便涩痛,喝竹叶茅根茶。取淡竹叶10克、茅根30克、绿茶叶6克。新鲜竹叶晒干洗净,茅根洗净切粗末,放进壶中加沸水冲泡约3分钟,再加入绿茶,泡至出味,代茶频饮。
方中,淡竹叶轻清,既可凉散上焦烦热,又善引热下行,使暑热之邪从尿解;茅根性寒味甘,能清热利尿、除烦解毒;绿茶性寒,有清头目、除烦渴、利小便的功效。本方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适用于心烦不宁、小便涩痛者饮用。
尿少浮肿,喝通草玉米须茶。取通草15克、灯芯草5克、玉米须20克。上述材料洗净后放进养生壶中,加水煮开后,再煮10分钟即可,以茶代水饮用。
方中,通草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味甘淡,能清热利尿,是治疗热淋的常用中药;灯芯草味甘性寒,能清心降火、利尿通淋;玉米须有生津止渴、利尿消肿的功效。本方可利尿通淋、清热消暑,适合暑季烦渴引饮、尿少浮肿者饮用。
口渴生疮,喝冬瓜荷叶莲心茶。取冬瓜300克、荷叶半张、莲子心2~3克。冬瓜切片去瓤,切小块,荷叶洗净剪碎。把冬瓜、荷叶放进煲中,加入清水,煲至冬瓜变软后,把莲子心放进去再煮2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方中,冬瓜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荷叶清暑利湿、生津解渴、通便排毒;莲子心是莲子里绿色的心,其性寒味苦,尤善清心火、宁心神、平肝火、解热毒。几味合用,可消暑利尿、清心排毒,适合口舌生疮、口渴尿少、口苦口干、烦躁不宁者饮用。▲
港澳青年羊城“沉浸式”体验广府非遗文化中新网广州2月8日电 题:港澳青年羊城“沉浸式”体验广府非遗文化
中新网记者 蔡敏婕
砍下新鲜通脱木后,趁新鲜捅出通脱木茎髓,晾干后,用刀具剖割成通草片。在通草片上描线、绘外形并着色,最后进行精描精刻......一幅通草水彩画便形成。当颜料渗进通草片的植物细胞,画在光线的折射下会呈现立体斑斓的效果。
港澳学生体验通草水彩画。 胡强明 摄
“由于通草水彩画用的‘纸’质与其它水彩画不同,着色时通草纸会吸水膨胀,画面会变得不平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来自香港、正在暨南大学就读的学生余海伦说,8日在广府庙会上首次体验通草水彩画,这次让她领略到通草水彩画的魅力,同时也感受到广州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广府文化源远流长,其实很多香港市民很想来广州玩。”
据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区级传承人苏昕介绍,通草水彩画兴起于18世纪至19世纪的广州,当时主要用于出口,它独特的用材和笔法充满了浓郁的岭南色彩,成为广州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通草水彩画还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技法和艺术语言,是中西方艺术交流的结晶,对研究中国早期西画和广州的艺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澳门学生劳巧仪体验通草水彩画。 蔡敏婕 摄
据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区级传承人苏昕介绍,通草水彩画兴起于18世纪至19世纪的广州,当时主要用于出口,它独特的用材和笔法充满了浓郁的岭南色彩,成为广州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
广州榄雕、广彩、打铜工艺、广州玉雕、广式红木宫灯 *** 技艺、岭南飞针疗法......广府庙会迈入第13个年头,今年推出“梦幻创市集”,设置非遗展演、国潮文创、湾区手信等摊位,并与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联动,开设36场非遗体验活动,为市民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及文化内涵。
在暨南大学就读的澳门学生劳巧仪连续两天到非遗街区体验项目,她说,澳门和广州同根同源,舞狮和饮早茶都是常见的。她说会与澳门朋友普及广府文化,并带他们过来体验广州的非遗项目,“很多项目之前只是听说过,没有尝试过,今天来这里玩,还上手尝试,这对年轻人来说,也是比较好的推广方式。”
在过去,广式红木宫灯带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大且重”,不易携带。本届广府庙会上,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罗敏欣带来一款“宫灯仔(迷你宫灯)”。这是她根据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习惯而设计的新产品,传承传统的风格,运用简洁的工艺 *** ,小巧玲珑而精致。
罗敏欣介绍,“宫灯仔”比起传统40厘米宽的宫灯而言尺寸小很多,仅有13厘米。工匠们需要非常小心而精准地完成 *** 。她希望可以开拓宫灯的游客市场,希望可以借其把广府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介绍,希望通过广府庙会,引导传统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家,大胆将创意研发打版,探索商品生产模式。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融合,本届庙会特邀请来自澳门特产品牌香记饼家等项目参展,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精神风貌。(完)
《山海经》第五?中山经 参考解读七杨世灿等 鹰子石 2023-03-01 10:42 发表于湖北
09
《山海经》第五?中山经
(接上期)二、 参考解读七121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崌ju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多?zhi鱼。其木多楢you杻,多梅、梓,其兽多夔牛、羚麢ling、?、犀、兕。有鸟焉,状如鸮xiao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1崌ju山。黑水县西部的羊拱山。松潘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经考古调查,除草地、永和乡之外,其他乡镇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可将九寨沟县历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大禹时属梁州的西北境,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四川北部设广汉郡,下属十三县,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沟县境内,甸氐道设置是九寨沟县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机构。山名,“崌”古州名,在今中国四川省松潘西北,四川省邛崃山东。崌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唐贞观元年(627年)以党项部落置,治江源县(今四川松潘县北)。属松州都督府。后地入吐蕃,州废。辖县二:江源县、落稽县。江源县北周天和间置,属龙涸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安宏乡。一说在今松潘县西。隋属汶山郡。唐废。唐贞观元年(627)置,属羁縻崌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后废。又,江原县。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东(崇州市,古称蜀州,四川省成都市代管县级市,地处成都平原西部)。《方舆胜览》卷52崇庆府:皂水“自江源县流入天社山下”。《明史·地理志》 崇庆州:“东南有江源县,明玉珍复置,洪武初省。”在四川省中北部、成都平原西北缘,都江堰市至北川羌族自治县之间的山地。为龙门山中段。东北—西南走向。主峰九顶山,海拔4969米。为沱江发源地。清毕沅谓疑即四川名山县西的蒙山。《水经注疏》·卷三十三江水一,郭景纯《江赋》曰:流二江于崌、崃。名山区,隶属四川省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隅边缘,东邻蒲江县,南接丹棱县、洪雅县,西靠雨城区,北接邛崃市。名山区,取义于境内久负盛名之蒙山。夏,为梁州之域。商周,属雍州。秦,属严道县。汉,属青衣县、汉嘉县。三国、两晋,归属未变。西魏元钦二年(553年),在今雅安置蒙山郡,辖始阳县、蒙山县。境内河流由此沿东西向分别注入岷江和青衣江上游。名山河、延镇河西南流入雨城区合江镇高羌河;临溪河、朱场河、两合水分别向东、东北流出名山区境。2江水东流注于大江。黑水入岷江。黑水河,位于阿坝州黑水县和茂县境内,是岷江上游更大的支流,有西、北两源:西源发源于黑水县西部的羊拱山麓(一说垭口山东麓 );北源发源于毛尔盖草原,其流程和面积均大于西源,但习惯上以西源为干流。于茂县境西部赤不苏河后向东流经4个乡,在沙坝区的两河口注入岷江。青衣江,长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支流,主源为宝兴河,发源于邛崃山脉巴朗山与夹金山之间的蜀西营(海拔高程4930米),流经宝兴在飞仙关处与天全河、荥经河汇合后,始称青衣江,经雅安、洪雅、夹江于乐山草鞋渡处汇入大渡河。青衣江虽是大渡河的支流,但青衣江古称青衣水见诸史册要比大渡河古称沫水早。《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阳人自秦道岷青衣水来归。”按瑕阳人为徙阳人的异译。即公元前361年徙阳羌人循青衣水出岷山经过秦国来到魏国。而沫水之名则始见于《史记》:“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西至沫、若水。”至于大渡水之名更是先用于青衣水,后用于沫水。这是由于青衣水流域位于四川盆地西隅,接近成都平原开发较早。夏商时代,青衣水流域已是禹贡梁州之南境。《尚书·禹贡》:“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咸丰版《天全州志》:“和夷则天全地。”又“天全州水……其近城一支名和川。《通志》谓即和夷底绩之和川也。”民国版《辞海》:“和,夷古地名,和夷、和与夷所居之地。”说明梁州之地直抵天全。商周之际,“杜宇称帝,以灵关为后户”,范围直达今芦山、宝兴,青衣羌族已属于杜宇蜀国。秦灭蜀后,严道、青衣最早建县。青衣水、青衣县之名皆源于当时衣青衣的羌族。青衣水的别称,除蒙山溪、大渡水、沫水外,还有平羌江和羌江的称呼。3怪蛇,上古怪蛇叫“化蛇”。“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化蛇人面豺身,背生双翼,形如走蛇,盘行蠕动。?zhi鱼,俗名青头仔 、奇目仔 、信鱼、正乌。木多楢you杻,楢,一种树,木材坚韧,可做车轮。杻,一种树。古代刑具,手铐之类。山海經崌山,其木多楢。郭璞註,楢,剛木也,中車材。與《說文》異。 唐韻柞楢也。《周禮·夏官·司爟註》鄹子冬取柞楢之火。 《類篇》積也,積火燎。梅,梅树。梓,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夔牛,一种高大的野牛。夔一足出自《吕氏春秋·察传》。《夔一足》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虁有一足。’非一足也。” 按:故“夔,一足”是一种误读。羚麢ling,羚,羚羊。麢古同“羚”。?chuò:兽名。犀xī,《说文解字》:“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兕sì,犀牛或雌性犀牛。鸟状如鸮xiao而赤身白首,鸮是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鸮形目猛禽,该目猛禽均为夜行性鸟类。其名曰窃脂,窃脂qiè zhī,鸟名。即桑鳸。可以御火。御,抵挡。122又东三百里,曰高梁之山,其上多垩,其下多砥砺,其木多桃枝、钩端。有草焉,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柎fu,可以走马。1高梁之山,今四川大剑山。大剑山古称梁山,剑门山的东段,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剑阁县城南,与小剑山合称剑门山。大、小剑山之间中断处,两山对峙,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为剑门关所在处。剑阁县境内剑门山脉沟壑纵横,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水江水系,汇入江陵江。发源于剑门山的水有西河、闻溪河、大小剑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西南,其流经剑阁县境内东宝、武连、正兴、开封、迎水、柘坝、长岭等地,流经南部县、阆中市汇入嘉陵江。闻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东南,流经盐店、北庙、普安、闻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剑溪分别出源于剑门关镇黑山观、汉阳镇北蒲家沟,两溪在剑门隘口至大石沟汇合流入清江河,清江河在利州区宝轮镇注入白龙江后于昭化区昭化镇汇入嘉陵江。2垩,可用来涂饰的有色土。砥砺,磨刀石。桃枝,矮竹。钩端,刺竹。草状如葵而赤华,冬葵,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圆形,稍皱缩,嫩时可食。向日葵,一种油料作物。种子可榨油。荚实,豆科植物的长形果实,亦指狭长无隔膜的其他草木的果实。白柎fu,柎(fū):花萼,花瓣外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附子,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分布区域四川、陕西、贵州、湖南等地。可以走马。走马:使马跑得快。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又,可以走马,以,已,治,走马即泄泻。123又东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垩,其木多栒xun,多豫章,其草多嘉荣、少辛。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yi狼,见则国内有兵。1蛇山,广安賨城,猊峰城,位于广安市南中心城区蛇龙村的蛇龙山。广安,四川省辖地级市,重庆都市圈成员,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境内嘉陵江、渠江曲折回环汇入长江,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平行分布于市境东部,华蓥山脉将广安市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四川考古 “賨城—广安与賨人、巴人文化”有賨城遗址。2黄金,黄金化学元素金(Au)的单质形式,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古代以“两”作为黄金单位,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垩,白色土,可用来粉饰墙壁。栒xun,木名,作策与杖,后世意比栋梁之材。豫章,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后代古台观名。嘉荣,草名。少辛,草药。气味 辛、温、无毒。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等症,可用本品治疗。口疮喉痹,能散浮热。辛能泄肺, 风寒咳嗽可用;辛能补肝,惊 、眼目症可用;辛能润燥,耳闭、便涩者可用。有兽如狐,名???yi狼,《康熙字典》,??? 。《廣韻》承紙切。《集韻》上紙切,???音是。 《玉篇》獸如狐,白尾。 《廣韻》???狼。见则国内有兵。124又东五百里,曰鬲ge/li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白珉。蒲???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其兽多犀、象、熊、罴,多猿、蜼wei。1鬲ge/li山,即龙门山。《汉书·郊祀志上》:“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其空足曰鬲。” 郊祀之鬲。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有三江源 *** 普兰古印度文化。德阳市境内有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其出土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和金杖、边璋等一大批国宝级文物。德阳别称“旌城”,四川省辖地级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地处龙门山脉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德阳市河流分属沱江和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清白江、凯江等。市域西北部山区,属什邡、绵竹的北部,为龙门山陷褶断束,地下水类型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岩浆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层问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2蒲???之水东流注于江,即蒲江入岷江。远古蒲江民族濮人古称蒲水,长62公里,流域面积820平方公里。发源于今名山县月儿岗分水岭,与源于今丹棱县新场上地坳之水,于县境西南部之两合水交汇,合流入蒲江境,接纳溪流,流经成佳、朝阳、鹤山、寿安,高河场口与临溪河合流,穿邛崃回龙注入邛崃南河,流经新津入岷江。古邛、蒲、新三地合流之水入岷江者,统称“蒲江”。西汉修筑 “蒲江大堰”。成都蒲江历史地名的研究,三星堆文化:《山海经》卷5,中山经:“蒲薨(读轰)之水,东流注于(岷)江。”古蜀国,公元前8世纪,杜宇从朱提(云南昭通)北上,越过长秋山,先占领蒲,继占领卑(郫县,今郫都区),自号蒲卑,称为望帝。(《华阳国志·蜀志》),“蒲”与“卑”已成为邑聚。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带兵“伐蜀,因取巴地,分为三十二县”(《路史》罗苹注,引《华阳国志》),在蒲水下游设置蒲阳县(县治在今邛崃市牟礼镇永丰村)(《旧唐书》卷41,地理志,依政县)。商王武丁时(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59年)甲骨文记载,商王经常征伐濮人,称为“戎徏亍 ”,徏亍 即濮。商人俘掠大批濮人作奴隶,所以后来称奴隶叫奴僕。濮人怨恨商王,所以参加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之役。《尚书·牧誓》“(周武王)……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曰:……西土之人,……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矛,予其誓。”是参加武王伐纣的八国之一,濮人在西周成为周王朝为藩属。商王武丁时(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59年)甲骨文记载,商王经常征伐濮人,称为“戎徏亍 ”,徏亍 即濮。商人俘掠大批濮人作奴隶,所以后来称奴隶叫奴僕。濮人怨恨商王,所以参加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之役。《尚书·牧誓》“(周武王)……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曰:……西土之人,……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矛,予其誓。”是参加武王伐纣的八国之一,濮人在西周成为周王朝为藩属。《康熙字典》音hōng,水名。???《字汇》呼昆切,音薨。水名。3金,白珉。白玉。犀、象、熊、罴,熊的一种,棕熊、马熊或人熊,古称罴。猿、蜼wei,一种体形较大的长尾猴,黄黑色,尾长数尺:“猿蜼昼吟。” 《尔雅·释兽》蜼卬鼻而长尾。《注》似獮猴而大。参见123。125又东北三百里,曰隅阳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梓、桑,其草多茈。徐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1隅阳之山:隅阳山,在今重庆市东北部云阳县境内。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经济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云阳县东与奉节县相连,西与万州区相接,南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相邻,北与开州区、巫溪县为界。云阳县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14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名列长江三峡库区各县之首。登云梯止于新县城至高点磐石城下,全长1388米。方斗山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也属于巫山大娄山区。其山脉位于渝东长江以南的万州、丰都、石柱境内。方斗山沿长江自东北向西南绵延,主峰位于石柱境内,为石柱第二高峰。2徐之水东流注于江,澎溪河又名小江,是长江重庆段的一条支流,也是“川江”自乌江汇口以下更大的一级支流。澎溪河干流在开州区和云阳县,其中开州区约33公里,云阳县约37公里。澎溪河是开州区更大的河流,也是长江云阳段更大的支流。澎溪河古称容水、巴渠水、彭溪水、清水河、叠江。”。《水经注》:“彭溪,水出巴渠獠中”。达州市河流主要属长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发源于大巴山,由北而南呈树枝状分布。前河、中河、后河汇成州河后与巴河在渠县三汇镇汇合成渠江,南流300公里入长江。《清史稿》 “彭溪,一名开江,亦名临江,自开入云阳”。澎溪河主要有东河、南河、浦里河、桃溪河等支流。或为长滩河。云阳县属长江流域水系。主要河流长江,流经县境且流域面积5000平方千米的有澎溪河,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汤溪、磨刀溪、长滩河。3金玉,珍宝的通称。青雘,一种青色矿物颜料。《太平御览》亦作青臒。即今石青、白青之属。古代常作涂饰用。梓,一种落叶乔木,即梓树;因古代多以梓木 *** 器具或用作雕版,故引申出木器、木工、印刷等义;又因古代家宅旁常栽种桑树或梓树,故用"桑梓"称梓树。桑,桑树。茈,即紫草。丹粟,丹砂。126又东二百五十里,曰岐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其木多梅、梓,多杻、楢。减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1岐山:今重庆奉节县横段山(七曜山)。奉节县,隶属重庆市,是重庆市的东大门,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东邻巫山县,南接湖北省恩施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西周为鱼复国都城。春秋庸国鱼邑治此,后属巴国。战国属楚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秦于巴国之地置巴郡,鱼复县随巴郡同置。奉节北部为大巴山南麓的一部分,东部和南部为巫山和七曜山的一部分,长江横切七曜山形成著名的瞿塘峡。长江横贯奉节县中部,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其中长江干流长41.5千米,有梅溪河、大溪河、石笋河、草堂河、朱衣河等主要河流。七岳山。在重庆市东部和湖北省西南部。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自奉节县,西南至丰都县,止于大塘坝、桐梓山一带。一般海拔1500七曜山1800 米。有猫儿梁(2123米,奉节县境内)等高峰。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山顶起伏和缓。长江在奉节县城东侧横切其背斜延伸部分(即巫山西列)形成瞿塘峡。2减水东南流注于江。减水,重庆巫溪县分水河。巫溪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处大巴山东段南麓。巫溪县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东连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南接奉节县、巫山县,西临开州区、云阳县,北与城口县和陕西省镇坪县接壤。先秦时期,巫溪县先后属巫咸国、巫臷国。夏商周属庸国鱼邑,鱼邑并于楚之后,归属巫郡。战国前277年,秦取楚巫郡归于黔中郡,设立巫县,县域包括巫山、巫溪。巫溪县有大宁河等15条主要河流,均属长江水系。灵巫洞距巫溪县城12公里。3白金,一种天然纯白的白色贵金属,被誉为贵金属之王。铁,化学符号是Fe,原子序数是26,是最常用的金属。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是地壳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梅,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梓,梓树。杻(niǔ),檍树。楢 (yóu),木名,木质刚硬,可以用来造车。大溪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国西部重庆市的巫山县。年代: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300年。大溪遗址位于长江瞿塘峡南侧,清理墓葬208座。大溪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年代。127又东三百里,曰勾檷mi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木多栎、柘,其草多芍药。1勾檷mi之山,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山。白帝山在重庆奉节县城东面,瞿塘峡西口,是长江三峡的起点。三峡从这里到宜昌南津关,全长一百九十三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滩峡嶕间,水流湍急。由于地势险峻,常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2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黄金,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栎,栎树。柘,柘树。芍药: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补虚药,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煎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128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其木多棷zou、椫shan,多杨。宣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蛇。其兽多闾麋麈,多豹虎,其鸟多白鵁jiao。1风雨之山,今重庆巫山。巫山,作为地理名词,历史上曾出现在中国各地。现在主要指横贯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东北-西南"走向的连绵群峰。主峰为重庆奉节县境内乌云顶,海拔2400米,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与大巴山相连,南面深入武陵山地,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为四川盆地。现在也指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境,战国为楚国巫郡。秦代,昭襄王三十年(前277),改置巫县。东汉,建安十五年(210),析巫县置北井县。三国时期,蜀汉章武二年(222),县境属吴国宜都郡。吴孙休永安三年(260),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县。西晋,泰始四年(268),隶属巴东郡。大溪乡位于巫山县西部,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口。三峡工程移民搬迁乡。古迹有大溪文化遗址、古骡马驿道。2宣余之水东流注于江,今重庆巫山大宁河。3白金,铂,化学元素,俗称白金。化学符号为Pt,原子序为78。密度高、延展性高、反应性低的灰白色贵金属,属于过渡金属。铂金才称作白金。石涅,即石墨。棷zou,一种树,木柴,通“菆”、“薮”。椫shan,椫木,白理木,质坚,纹白,木材可制梳子、勺子等。杨,杨树,落叶乔木,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供建筑、造纸。蛇,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闾麋麈, 闾麋,外表像一只麋鹿。麈, 鹿一类的动物,尾巴可以制拂尘,故称拂尘为麈尾,也简称麈。豹虎,豹虎,又称为金丝猫,此指豹虎子。白鵁jiao,《本草图经》:鸬鹚,别有一种,似鸬鹚而头细、背长、项上有白者名白鵁, 不堪药用。129又东北二百里,曰玉山,其阳多铜,其阴多赤金,其木多豫章、楢、杻,其兽多豕、鹿、麢、?,其鸟多鸩。1玉山,神农顶老君山。神农架林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湖北省直辖。神农架林区地处武当山、长江三峡组成的旅游带上,东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宜昌市兴山县、巴东而濒长江三峡,北倚十堰市房县、竹山县,远眺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神农架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房县、兴山、巴东的24个公社和2个药材场、1个农场划为神农架林区的行政区划,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省辖行政区。1971年,划归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管辖。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遗产地由两部分构成:西边的神农顶/巴东和东边的老君山。这里有中国中部地区更大的原始森林,是中国大蝾螈、川金丝猴、云豹、金钱豹、亚洲黑熊等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湖北神农架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在19和20世纪期间曾是国际植物收集探险活动的目的地,在植物学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2铜,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史前开采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赤金,指纯正的金,也指铜。 “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豫章,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后比喻栋梁之材。楢,。《说文》:“楢,柔木也。”一种树,木材坚韧,可做车轮,也用来取火。《周礼·夏官·司》郑玄注,秋取柞楢之火。杻,一种树。刑具,手铐之类。豕,猪。鹿,指鹿科,哺乳纲偶蹄目科动物。麢,鹿,古同“羚”。?chuò,兽名。鸩,一种毒鸟。130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木多樗、柳,其草多寇脱。1熊山。神农架最早的名称,被称为“熊山”。参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山海经>新探》。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 “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 神秘山洞在关门山位于神农架木鱼度假区南1公里。《楚居》季连自騩山来到荆山居神农架大岩屋。2白玉,矿物名称,颜色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白金,俗称白金,其化学符号为Pt,原子序为78。铂是一种密度高、延展性高、反应性低的灰白色贵金属,属于过渡金属。只有铂金才能被称作白金,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白色贵重金属。樗chū,树,即“臭椿”。柳,落叶乔木或灌木,有垂柳、旱柳、杞柳等。寇脱,通脱木的别名,五加科,别名木通树、通草、天麻子、大通草。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131又东一百四十里,曰騩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其阴多铁,其木多桃枝、荆、芑qi。1騩山,騩山七地:河南新安县西北、河南省密县附近、甘肃省敦煌市东南、具茨山、李学勤騩山与隈山同音异地、清华简《楚居》楚人祖先最早生活在騩山在青海西宁的日月山。杨守敬考騩: guī归也。通夔。归即夔。在神农架及西南。楚人每徙一地,其名不改。2美玉,玉石,一种石头,高贵纯洁,《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故美玉者为玉之美者,精品。赤金,指纯正的金,也指铜。铁,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26,铁单质化学式:Fe。桃枝,桃树枝条,可以驱鬼魅,桃枝竹,可以织席作杖。中药名。荆,一种灌木,黄荆条。芑qi,一种良种谷子,也叫白粱粟 。《尔雅》芑,白苗。《说文》芑,白苗嘉谷也。132又东二百里,曰葛山,其上多赤金,其下多瑊jian石,其木多柤、栗、橘、櫾、楢、杻,其兽多麢? ,其草多嘉荣。1葛山,湖北省宜昌磨基山。磨基山乃宜昌名山。葛洪炼丹、郭璞结庐、袁崧揽胜之处,称为葛道山和郭道山。外形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又曰金山。山顶如金磨,宽旷平坦,故名"磨基山"。日寇侵占,磨基山作为制高点,曾被大造防御工事。抗战英雄血染半辟江山。2赤金,指纯正的金,也指铜。瑊jian石,似玉的坚石。柤,蔷薇科山楂、野山楂一类的植物。果实红色、味酸。栗,栗子树,落叶乔木,叶子长圆形,花黄白色,果实为坚果。橘,橘树,果实称“橘子”。櫾,古同“柚”。楢,一种树,木材坚韧,可做车轮。杻,一种树,刑具,手铐之类。麢? ,麢líng古同“羚”,郭曰?似莬而鹿脚青色。草多嘉荣,草名。133又东一百七十里,曰贾超之山,其阳多黄垩,其阴多美赭,其木多柤、栗、橘、櫾,其中多龙修。1贾超之山:贾超山在今湖北远安县太平顶。远安县,隶属于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之东北。县域之东、东南与荆门市、当阳市(县级市)毗邻,西南、西与夷陵区为邻,北与保康县、南漳县接壤。远安县是黄帝之妻嫘祖的故里,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远安属楚国封地。西汉前140年置县,名临沮县,属南郡,至东汉。三国属襄阳郡。东晋隆安末(公元401年),县城迁建于旧县亭子山上,改临沮县为高安县,仍隶襄阳郡。远安县属西陵国。《路史·后记五》 “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通鉴外纪》 “嫘祖为黄帝正妃,始教民养蚕,治丝蚕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通鉴纲目·前编》 “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礼为先蚕。” 远安出土陶丝图案盛夥。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宜昌府志》:夏、商、周为古荆州地,秦改夷陵置巫县。太平顶远安县的更高峰,海拔1325.1米,雄踞于洋坪镇北,素有“百井仙山”之称。山顶老庙的正殿名“楚王殿”。《史记·楚世家》:“熊绎当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今神农架当阳河)。《左传·昭公十二年》所引楚右尹子革的:“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荆山属远安县北荆山。和氏璧《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贾,源于姬姓,出自周成王之弟。《楚辞·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眞乎。2黄垩è:可用来涂饰的黄色土。美赭zhě:红土。柤,古同“楂”,山楂。栗,板栗、栗子、毛栗、油栗。橘,橘树。櫾,古同“柚”:“(荆山)多橘櫾。”龙修:龙须草。134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稌。文山、勾檷、风雨、騩山,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用一吉玉。熊山,席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婴用一璧。干儛,用兵以禳;祈,璆qiu冕舞。1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岷山之首女几之山(四川什邡市的九顶山)、岷山(甘肃省西南至四川省北部山脉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岷山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四川摩天岭西部峨眉山甘肃境内为岷山北花尔盖山、光盖山、迭山、古麻山组成四川摩天岭雪宝顶九顶山青城山)、崃山(今四川省西部邛崃山脉灌县至天全一线以西山地的总称霸王山巴朗山夹金山二郎山)、崌ju山(黑水县西部羊拱山)、高梁之山(今四川剑阁县剑门山脉古称梁山)、蛇山(广安市南蛇龙村蛇龙山)、鬲ge/li山(龙门山德阳市三星堆遗址)、隅阳之山(今重庆市东北部云阳县方斗山脉登云梯)、岐山(今重庆奉节县七曜山)、勾檷mi之山(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山)、风雨之山(今重庆巫山)、玉山(神农顶老君山)、熊山(神农架大岩屋)、騩山(神农架及西南)、葛山(湖北省宜昌磨基山)、贾超山(今湖北远安县太平顶)。2三千五百里。3图腾: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4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稌。文山、勾檷、风雨、騩山,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用一吉玉。祠,《说文解解字·示部》:春祭曰祠。祠堂祭祀。瘗(yì),掩埋,埋葬,瘗埋,瘗藏殉葬的金玉器物。糈(xǔ):精米,古代用以祭神。稌(tú):稻子。特指糯稻。冢,坟墓、山顶,以山为坟。5熊山,席也。其祠:祠,春天的祭祀。《说文解字.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羞酒,太牢具,婴用一璧:席,座位,席位。首席、主席,一作帝。羞酒,同“馐”,美酒。太牢具,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以示尊崇。婴用一璧:婴一璧,一块玉璧。婴,古代人用玉器祭祀神的专称。干儛,用兵以禳:干儛,古代的一种武舞。舞者执干。 周代为六“小舞”之一。《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干舞者,兵舞。”《山海经·中山经》:“ 熊山 ……干儛,用兵以禳。” 郭璞注:“儛者,持盾武儛也。”祈,璆qiu冕舞,璆,同球,美玉,亦指玉器,玉相击声;冕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璆冕舞即持玉冕冠而舞。135中次十山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1首阳之山,同名异地:一在甘肃省渭源县东南34公里莲峰镇张家滩村和古迹坪村交汇处,海拔2509米。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长眠于莲峰首阳山。一在今河南偃师市邙岭乡,为邙山在偃师境内的更高处。;一在今湖北黄石市。一在周至县九峰乡耿峪,东距西安60公里,是秦岭北坡著名高峰,海拔2719.8米。首阳之山,《水经注疏》·卷十七,杨守敬纂疏 熊会贞疏:渭水上,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首亭南鸟鼠山。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避居采薇之首阳山而得名首阳县。后又因地处渭水源头,改首阳县为渭源县。境内有渭河源、首阳山、天井峡等自然景点。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更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甘肃省境内有秦祁河、大咸河、散渡河、义陇河、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等。陕境有清姜河、清水河、伐鱼河、石头河、西汤峪、黑河、涝峪河、新河、沣河、皂河、灞河、零河、湭河、赤水河、遇仙河、罗纹河、罗敷河、通关河、小水河、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等。渭河流域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渭河流域的水利事业历史悠久,在陕西境内,有龙首渠、郑白渠外,较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还有成国渠、漕渠等。到解放时,除洛惠渠、泾惠渠外,关中地区的主要灌溉工程有渭惠渠、梅惠渠、黑惠渠、沣惠渠、涝惠渠等。《禹贡》:天下分为九州,渭源处古雍州之地。秦陇西郡辖九县,渭源为陇西郡管辖。汉陇西郡分置首阳县,因境内有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避居采薇之首阳山而得名。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首阳县为渭源县,兼置渭源郡,县治由原首阳县迁至今渭源县城东北老龙亭。首阳山与莲峰山遥相呼应,位于渭源县城东南30公里处,因列群峰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首阳山。商末周初,孤竹国二皇子伯夷、叔齐因互让君位和耻食周粟而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直至饿死于此,首阳山也因此名扬天下。渭水源,全称“鸟鼠同穴山”,泉边建有禹王庙, 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夏禹所建。2金玉,珍宝玉石的通称。无草木,因此鸟鼠同穴山。136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多封石,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1虎尾之山,首阳镇西鸟鼠同穴山,首阳镇,隶属于甘肃省陇西县,地处陇西县西部,东与巩昌镇接壤,南与碧岩镇毗邻,西邻渭源县,北接柯寨乡、双泉乡。今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大阳镇,非。2椒椐,椒,指胡椒或花椒。椐jū,又叫灵寿木,古人用作手杖。封石,一种可作药用的矿石,后指石刻、金石。鸟鼠同穴山南多赤金,北多铁。137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hui之山,其木多楢杻,其草多枝勾。1繁缋hui之山,会川镇太白山,会川镇位于渭源县城西南35公里处,东接祁家庙乡,西依田家河乡,北连上湾乡。会川镇境内地处渭源南部高寒阴湿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更高点位于太白山,海拔3300米;更低点位于南川河谷,海拔2160米。1958年9月渭源、会川2县合并后,设会川公社;同年12月撤销渭源县时划归临洮县。繁缋山一说在今湖北鄂州市;一说在今河南洛阳东北,非。2楢杻,楢树和杻树。枝勾,中药,具有止咳,平喘,祛痰,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138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无草木,多白金,多水。1勇石之山,羊沙乡长岭坡,羊沙乡指羊沙镇。羊沙镇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地处临潭县东北部峡谷地带,东邻洮河及康乐、卓尼、渭源三县,南接石门乡,西与卓尼县恰盖乡为邻,北靠冶力关镇。羊沙镇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高山峡谷和丘陵。主要山脉有大岭山、长岭坡、岸门山,后山坡,境内更高峰位于长岭坡、海拔2800米;更低点位于下峡,海拔2200米。2无草木,多白金,多水。临潭县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新石器时期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一直是陇右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门户,称为北蔽河湟,西控番戎,东济陇右的边塞要地,唐番古道的要冲地段,史称“进藏门户”, 临潭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洮河、冶木河、羊沙河。冶海冰图是指天池冶海冬日结冰后冰面呈现的奇异现象。冶海在临潭县冶力关镇北7公里处,称常爷池,神湖,藏族称常阿玛周措,是海拔2610米的山峡堰塞淡水湖。石门金锁位于临潭县石门乡与卓尼县洮砚乡相邻的洮水岸边。横亘于临潭南部的迭山分划甘南地区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岷山山脉。玉兔临凡在临潭中部新城镇北兔儿石山。一道山脊 *** 石灰岩成两座兔形山峰。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城镇古城垣,城北有大石山(朵山)、三角石山、凤凰山等,城西南有烟墩山,东南是仁寿山(墩坡山),东南是紫螃山(雷祖山丁家山)红桦山,是西倾山中支的余脉。139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见则其国大疫。1复州之山,扎古录镇巴什卡梁·扎伊克嘎。扎古录镇,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地处卓尼县西北部,东与临潭县术布乡接壤,南接刀告乡,西连碌曲县和合作市,北与完冒镇和阿子滩镇为邻。扎古录镇境内更高点位于巴什卡梁海拔3800米。卓尼县夏、商、周时期,卓尼属雍州之域。1958年12月31日,卓尼与临潭合并,撤销卓尼县建置,称临潭县,治所设旧城。1961年恢复卓尼县建置。卓尼县境内有大峪沟、禅定寺。主要山脉即西倾山脉,属昆仑中支巴颜喀拉山余脉,秦岭山脉的西段,西倾山脉自青海延伸入甘肃境内后即析为南、中、北三支,此三支均延伸至卓尼境内,大多呈东西走向,境内更高峰扎伊克嘎位于县境南部边境,海拔4920米。2檀,《说文》:“檀,木也。” 引申为檀香的省称、浅红色、浅赭色等意思。黄金,金矿。鸮, 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彘尾,彘zhì ,指大猪。跂踵,踮起脚跟。大疫,瘟疫流行。《吕氏春秋·孟春》:行秋令 *** 大疫。《史记·赵世家》:二十二年,大疫。《晋书·孝友传·庾衮》: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140又西三十里,曰楮山,多寓木,多椒椐,多柘,多垩。1楮山,碌曲县则岔石林。碌曲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碌曲县则岔石林著名旅游景区之一,则岔石林与尕海湖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碌曲”系藏语音译,意为洮水(碌:本意是小龙、水蛇),因地处西倾山以东、洮水之源而得名。新石器时代,羌族先民生息繁衍于洮水谷地和白龙江一带。汉初,羌留河所部曾游牧于此。三国鼎立之际,洮源羌地,归属于魏。北魏时,洮源之地为吐保浑占据。碌曲县境内主要有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白龙江、洮河等主要河流及八十多条支流。白龙江,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碌曲县境内矿产有金、铁、汞、锑、煤、泥炭、石灰岩、白云岩等十几种矿产。藏獒具有五千年的生存发展史,是中国乃至世界被保存下来的原始珍贵犬种。楮chǔ山:山名,可能在今河南孟津县,非。2寓木,寓木:寄生在树木上的植物。椒椐,椒:这里指花椒和胡椒。椐jū:又叫灵寿木。柘,柘zhè:柘树。垩,垩è:可用来涂饰的有色土。(待续)
作者简介—--屈原杨守敬诸子百家解读《山海经》----杨世灿杨泽甦宏杨泽未冬----杨氏第十七世孙杨永壹文杨永雯壹统稿
杨世灿,男,宜都人。副研究员。代表作中华书局出版《水经注疏补》《屈原研究》等。系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宜昌屈原学会学术顾问。
清代吴其濬与《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是我国古代植物学名著,作者是清代植物学家、博物学家吴其濬。吴其濬(1789—1847年),字季深,号吉兰,河南固始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吴其濬是清代河南省唯一的状元,但他并不看重高官厚禄,而是喜欢探索自然,尤其喜欢观察探究各种植物。道光元年(1821年),吴其濬因父亲病逝而去官回乡守孝,不料服丧期刚满,母亲又不幸去世,于是只得继续居乡,直至道光八年(1828年)服阙。初入官场就丁忧长达八年,这无疑会对仕途产生不利影响,但吴其濬并不在意,而是在家乡购买了一块依山傍水的土地,满怀热情地建起了自己的植物园,取名“东墅”。在这里,吴其濬一边搜集各类文献,考订植物名称;一边栽种蔬菜花草,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习性。《植物名实图考》一书的资料准备工作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丁忧期满后,吴其濬回京任职,后又到江西、湖北、湖南、浙江、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地任要职。无论身在何处,吴其濬都未曾放弃对植物的热爱,而“宦迹半天下”的人生经历,也为他的植物研究以及《植物名实图考》的编写提供了良好条件。每到一个新地方,吴其濬都会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类植物,在处理政事之余,还要亲自带人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植物标本,记录植物性状。遇到不熟悉的植物,吴其濬就向当地官员、百姓以及亲朋好友反复请教。此外,他还开辟了试验田,亲自栽种培育植物,以便详细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吴其濬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写《植物名实图考》,历经数年,终成其稿。遗憾的是,书稿尚未刊行,吴其濬就病逝于山西任上。吴其濬去世后,山西巡抚陆应谷有感于吴其濬的执着探索精神,将其遗稿整理并付梓,这部植物学名著才得以问世。
《植物名实图考》的编写参考了《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等前代本草古籍,全书共38卷,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大类,共记载植物1700余种。书中所载植物分布于我国19个省,其中产自江西、云南、贵州、湖南等偏远地区的植物数量较多,部分植物因生长环境人迹罕至,为前代本草书籍中所未备。书中对每种植物的名称、产地、形态、颜色、性味、功用、培育 *** 等进行了叙述,尤其重视对同名异物、异名同物的植物考订。此外,书中还附有1800余幅植物图,以求文图相互参照。《植物名实图考》以古代文献资料为基础,凡前代书籍中已有记录的植物,吴其濬在写作时都会注明文献来源,并以现实中的植物样本为依据,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纠正,对于那些经过研究仍旧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不轻易下结论,故而该书中存在着一种植物配有数张图片但未加注释,或者只有图片但没有植物名称甚至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的情况。
《植物名实图考》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首先,该书的植物图绘制精良,大大超出了前代植物绘图水平。吴其濬长期坚持野外实地考察,故而该书的植物图大多是根据植物的原生状态绘制的,部分绘图甚至完整地描绘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了植物的形态。由于书中的植物图绘制精细、形态逼真,清人张绍棠在翻印《本草纲目》时,甚至将原书中近400幅绘图替换成了《植物名实图考》中的绘图。
其次,重视名与实的考证,纠正了前代本草学家的错误。吴其濬编写该书时虽然参考了大量的前代文献资料,但他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不盲从,而是始终秉持着理性严谨的态度,结合实际反复求证,尤其是在植物的名称与实物是否相符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从而对前代本草学家的诸多错误进行了补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五加科的通脱木与木通科的木通混淆为同一种植物,一并归入了蔓草类,吴其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在编写《植物名实图考》时将通脱木从蔓草类中剔除,改归山草类,这一改动在今天看来是十分正确的。
再次,对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植物名实图考》收载的植物数量之多、分布区域之广超过了历代本草著作,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许多植物学研究工作者在研究植物分类时往往要以该书为参考,除了可以直接依据书中的绘图来鉴别植物的科、属乃至种之外,我国植物分类学中许多科、属、种的中文名也来源于该书,如罗汉松科、小二仙草科、马甲子属、画眉草属、南蛇藤、千斤拔等。
最后,推动了我国传统本草学向药用植物学的分化发展。在《植物名实图考》以前的本草学著作中,对于植物的研究记载偏重于药性的发掘,而《植物名实图考》不仅记载了植物的药物治疗作用,而且对植物的产地、生长习性、培植 *** 、品种鉴别等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该书已经进入了药用植物志领域。故而我们可以说,《植物名实图考》为我国传统本草学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药用植物学,并为其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
《植物名实图考》刊行后,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和追捧,该书亦一再重版,除了陆应谷初刻本之外,还有1880年山西濬文书局重印本、1915年云南图书馆重印本、1919年山西官书局重印本、1919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等,一本科学著作反复重印,足见其价值之大、影响之深远。此外,该书在国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受国外学者推崇。1866—1883年出任俄罗斯驻清朝公使馆医生的著名汉学家埃米尔·布雷特施奈德阅读此书后,对书中的植物绘图之精审赞不绝口,并将此书称为研究中国植物学的首选参考书。1880年前后,《植物名实图考》传入日本,日本著名本草学家伊藤圭介评价该书对植物论述的详细精密程度为历代本草书所未有。此后,美国的一些学者如劳弗也对该书十分推崇,并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该书的内容。
《植物名实图考》问世170多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植物学家,直到现在,该书仍是我国植物研究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而书中所反映出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与弘扬。
全国仅两位传承人的通草花,虽然永不凋谢,却面临失传的危险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这里的文化艺术也是百花齐放,而且有的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比如说这里渝帆要给大家介绍的通草花,看了上面的这张照片,有多少人会想到这是一朵假花呢?即便是我说这是一朵假花,又有多少人会相信呢?这花的工艺真的足以以假乱真,让人真假难辩。
这便是被誉为“不谢之花”和“巧夺天工”的扬州通草花。扬州通草花,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清乾隆时就声名鹊起,后民国时日渐衰落。直到1953年,通草花艺人钱宏才首创了通草菊花盆景,开拓了通草花创作生产的新领域,后来更发展到有牡丹、杜鹃、梅花、腊梅等数十种,成为人们喜用的室内装饰陈列品,并开始出口国外。
现在这样的艺术在民间已经很难看到了,我们也是在扬州的486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才有幸探访到这种通草花的传承人戴春富老人。
486非物园区聚集了很多扬州的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包括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扬州漆器鬁漆技艺、扬州玉雕、通草花 *** 技艺、扬州灯彩、宝应乱针绣、古筝艺术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
这便是通花草的原材料,也就是通草,通草也叫通脱木,叶子很大,质地柔软,绵薄多孔,光色洁白,富有韧性,用来 *** 工艺花有比较理想的质感,如染色得当,可以经久不衰。《本草拾遗》中写道:“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通草花的 *** 工艺复杂,采用通脱木作为原材料,先要将通草芯片成纸一样的薄片,也就是上图的样子。
然后经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做叶子、传杆子、栽盆、装镜框、整理等多道工艺流程制成的一种特色工艺品。
因为通草片加湿后有韧性,可将其捏、捻、揉成各种花瓣造型,再加以组合上色,就可以做成完整的花型。但因为通草片比较脆,手劲力度大小非常关键,也十分难以把握,需要非常耐心和细心。
78岁的戴富春老人,是江苏省通草花 *** 技艺非遗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他1940年生于扬州,1957年开始,他随其姐夫钱宏才学通草花技艺,至今已有60余年。60年来,他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独创了通草花的鸟雀粘毛技艺;将扬州雕漆与通草首次结合起来,开拓了通草花的 *** 手法。
这些工具全都是他自己 *** 的,这是用来做花瓣的工具,不同的花瓣根据大小与形象不同,所用的工具也不一样。
这位小姑娘是戴富春老人新门的门徒,叫做通草花的姑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在一些简单的花朵已经可以独立完成。
这些花瓣需要用剪刀剪成相应的形状,然后用前面提到的圆头形木制工具使其成形。
这是小姑娘正在 *** 的小花朵配件,每一朵花都需要很多小配件,每一个花瓣都需要一步一步的精心 *** 。
这是她刚刚做好的花蕊,是不是很逼真呢?
这是戴师付工作室做好的一些成品,很多都是获奖励的作品,像这样的菊花可以保存上百年而不坏,是真正的永不凋谢。
戴富春一边做通草花,一边给我们讲通草花在扬州的历史,古代扬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城乡仕女均喜装饰,以戴花为美。宋人王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民间节日和寺庙里也常以各种工艺花为装饰。因此,扬州制花业在民间植根尤深,发展迅猛,成为全国工艺花的 *** 中心和集散地之一。
绒花发源地之一也为扬州,始于唐盛于清。当时,扬州作坊密布,买客如云。古代每逢春日或清明游春,人们争相购买绒花,簪戴头上,以为装饰。扬州绒花造型活泼,色泽鲜艳,以玲珑优美的飞禽走兽取胜。产品多为吉祥题材,如蝙蝠蟠桃、挂印封侯、福寿喜禄及喜上梅梢等。扬州出产的鬓头花、襟花等,畅销全国。
清初,扬州首创了“通草花”。康熙二十五年(1686),时年三十八岁的孔尚任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扬州期间,看到通草花艺人庄生 *** 的像生花后大为惊叹,写了《像生菊花歌》赞之:“庄生庄生果绝技,颠倒花侯窃天意。”李斗《扬州画舫录》有关重宁寺佛殿装饰中记述道:“……四边饰金玉沉香为罩,芝兰涂壁,菌屑藻井,上垂百花苞蒂,皆辕门桥象生肆中所制通草花、绢蜡花、纸花之类,象散花道场。”
扬州匠人使用通草制花,这是扬州乃至中国工艺花 *** 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丰富和发展了扬州工艺花的题材范围和产品种类。据《扬州画舫录》记述,乾隆年间,扬州通草花不但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且作为扬州两淮盐史向清廷的贡品。经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近代著名艺人钱宏才,突破传统,大胆创新,从单花发展成造型逼真的盆景和挂屏,是一种里程碑式的创新。
扬州通草花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在扬州这块具有上千年工艺花 *** 传统的丰厚土壤中孕育生发出的一朵艺术奇葩,是自然之美与人类艺术创作之美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既吸纳了传统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盆景艺术之长,而又自成体系,别具一格,因而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关于他与通草花的缘份,戴春富老人并没有隐瞒,他说,解放前,他的父亲是拉黄包车的,解放后,他父亲做起了小生意。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上学自然要比别的孩子晚一些,17岁才小学毕业。对于父亲经营的小生意,他一直没有太大的兴趣。“当时工艺生产合作社正在招收学徒工,我的姐夫钱宏才和姐姐都在里面工作。”熟人推荐,又是公家的工作,家里人的殷切希望,让他不再犹豫,于是便跟着姐夫钱宏才学起了手艺活儿。
戴春富老人回忆说,当时的姐春钱宏才早已是远近闻名的通草花艺人,但在教学时,他却是一视同仁。为了做出和真花一样的效果,钱宏才经常带着他们,一起去瘦西湖里,看景赏花。如果有了菊展,那更是要整天呆在里面,看个究竟。有时候,钱宏才还能借出几盆,带回家中,让大家细细观察。
即使是看似普通的通草花的叶子, *** 起来也并不容易。为了让花叶具有天然叶子脉络分明的特点,传统的扬州通草花叶子都是在砖头上雕出片片树叶,再用通草进行压制,按照道理说,每一种花都要配套不同的叶子专用砖头。为了这些叶子,戴春富没少下功夫,在路上走着就把叶子和花都记在心上,回去再用刻刀一笔笔刻印在砖头上,如刻印章一样。最多的时候,家里积攒了上百个砖头叶子样子,无一重复。
戴春富回忆道,通草花到了钱宏才这里,其制叶技艺又有了一次重要的飞跃。钱宏才用石膏进行倒模 *** 树叶,砖雕树叶样子也就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他改用石膏制成的树叶,仿佛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一般,脉络分明。再后来,树叶都采用金属磨具。用通草复印,再加剪制,做出来的菊叶、茎纹和真的一样。最后加上大师的手工成型,一根毛刺、一根倒钩也能表现得栩栩如生。
在戴春富看来,即使在 *** 通草前,对于通草吸水程度的掌握,也要全凭手艺人的经验,差一时半刻都不能成形:吸水不够,通草一捏就脆了;吸水太多,花瓣直接就会被捏扁。捏、捻、搓,是通草花 *** 的绝技。这套工序看似简单,但要捏搓出形状各异的花瓣和枝叶,全凭艺人心中的感觉和手下的功夫,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依瓢画葫芦就能完成的。
通草花,因技艺繁难,在业内曲高和寡,加上经济效益不高,能成为传承人者甚为稀少。如今,全国通草花技艺的传承人仅剩下两位,戴春富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曾尝试过各种 *** 免费收徒,到老年大学授课,来找他学习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然而走了来,来了走,根本留不住人。
在戴春富老人看来,通草花技艺是一门必须传承下去的历史文化遗产,每带一个徒弟,他都用“师带徒”的传承模式和 “口传心授”的教学 *** ,传承着这门独特的技艺。让他高兴的是,如今一位19岁的小姑娘王蕴玉已经跟着他学了快四年的时间,如今还在坚持着。
那么,你们喜欢这样的花吗?有没有愿意去学习这种 *** 工艺的朋友呢?
作者 | 李依凡 宋安
“叫花不是花,叫草不是草,叫纸不是纸。”这是我们在20年实践后对通草花特点的概括。通草花叫花但不是通草开的花;通草叫草不是草,而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通草纸叫纸不是纸,而是使用通草白色茎髓旋切成如纸一样的“通片”,古时用于书写绘画,现在俗称“通草纸”。通草纸通过剪、刻、染、捻、捏、揉、压、搓、上色等多种手法或工序,可 *** 成各种高度仿真的工艺花卉,称为“通草花”,又名“通草纸花”“通花”“扎草花”“绑花”等。
历史长达2200年
通草又名通脱木,是我国的原生植物,叶似蓖麻,古籍中有寇脱、倚商、活莌、大通草、大木通、花草、泡通、五角加皮等名称,药用为主。《本草纲目》中记载,通草气味辛、平、无毒,上能通心清肌、利九窍,下能泄湿热,通草根、籽都能入药。《山海经·中山经》中记录“升山(如今的陕西省渭南市和华阴市所在地域)”有寇脱,即通草。又有唐代《本草拾遗》记载通草“内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为饰物。”《中华古今注》写有“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意为“秦始皇嬴政设立了后宫服饰规制,头上插用通草做的通草花。”这是最早出现在历史记录上的手工 *** 的“宫花”。明代《物原》中记有“通草花吕后制”。也就是说通草花是吕雉创造的。从这四本不同时代的古籍中可以推测,春秋秦汉时期通草的采集、加工、使用集中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这一高度仿真的手作花卉,在皇宫里是“宫花”,在民间叫“像生花”。通草纸的出现早于造纸术发明时的西汉。而通草花 *** 技艺距今至少已在2200年以上。
▲北京景山公园内种有大通草
这之后,宋代是通草花的之一个鼎盛期。吴自牧所著《梦梁录》提到“过圣节朝会宴赐群臣通草花……其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宰臣枢密使各赐大花十八朵、乐枝花十朵……”
清雍正至乾隆年间是通草花的另一个发展时期。《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记载了多种通草花的使用方式以及匠人管理相关的记录。《清史稿》中记载乾隆皇帝的富察氏皇后“提倡后宫勤俭,改用通草花为饰”。民间《燕京岁时记》的花儿市篇中有记载“花儿市在崇文门外迤东……花有通草……颇能混真……”《夜谭随录·孝女》中有记录“京师崇文门外花院市,居民数千家,皆制通草像生花为业”。1820年前后,通草艺术品还曾大量出口到欧洲各国。其中英国展开了通草植物以及通草画工艺研究并有研究报告存世,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现存有1850年从中国收录的通草花文物。
▲通草取茎 旋切成纸
1931年8月9日《京报图画周刊》上刊登了“扎草花赞”一文,记录北京隆福寺通草花手工艺人的手艺精湛以假乱真,在梅兰芳演出《四郎探母》时旗头上使用。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时局动荡,苛捐杂税激增,造成从事通草花行业的手工业者逐步减少,直至败落。
精致逼真全靠手感
通草取茎,旋切成纸,遇水塑形,调色上色,一双巧手捏、压、揉、搓、划,组装后以假乱真的通草花就诞生在手中,也常开在心里。“捏、捻、搓”等手法,是通草花 *** 技艺中的“绝活”,也可说是绝技,完全通过匠人的双手操作完成。看似简单的操作手法,被匠人们运用得出神入化。相同的手法,捏搓出形状各异的花瓣和枝叶,全凭匠人心中的感觉和手上的功夫。大到一整片花叶,小到植物茎叶上的倒钩毛刺,都能表现得栩栩如生。可以说通草花是匠人手工 *** 的最接近植物原型的极度仿真的人造花卉。通草制成单朵花后,成品主要表现形式有簪花、挂屏、地屏、插花、盆景、娃娃、宫灯等。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通草花是发饰中的簪花,在中国的皇家御用历史中是“宫花”的代表。
中华民族造物历史上任何一件事物的存在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材料的发现或发明,材料的应用,材料的传播。通草的发现和对材料性质的开发已无从考证,这三个过程中材料的应用是更具传播性能的环节,因为应用对应的是材料工艺手法、供给关系、业态、时尚流行、民俗民风、文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现代传承意在创新
我们追逐通草花的缘份开始于1本40多年前的挂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挂历是家庭不可或缺的装饰物。我们是青梅竹马,1979年,自己家挂历上高度仿真、用通草纸 *** 的水仙花扎进了我们的心里,很长时间念念不忘。但是那本挂历并没有保存下来。2000年前后,我们一起逛旧物市场,再次看到并得到了那本挂历。这份扎根在心里的好奇与向往瞬间迸发,产生了再也停不下来的喜爱。什么是通草?什么是通草纸?什么又是通草花?谁在做?谁在用?哪里用?我们一定要找到答案。
▲1979年那本有特殊意义的挂历
自此,我们踏上了20年探索和学艺之路,在祖国各地寻访通草花的“故事”,在古建中穿越般遥想古时人物风貌,在古籍中探寻各个时代的手艺脉络。我们归纳总结通草花的历史;收集民间通草花的歌谣;按时令走过使用通草花的名胜;倾听老人家对通草花的记忆;在大山里,沿着弯曲的山路找到野生通草植物,采集回来用古代的技法加工;每有收获便欣喜不已。现在收集的古籍文献近百部,历史实物资料300余件。得到的越多,越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慢慢地使命感油然而生。为了得到真传,我们还把家搬到了江苏扬州,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钱宏仁(从清代开始家族传承)。回京后,申请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让几近消失的北京通草花 *** 技艺再次绽放。
▲在扬州向师父钱宏仁(右)学艺
在这20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困难。一是传承古法技艺。在扬州跟随师父学习传统技法以及知识和实操,寻找古籍中的信息,推导出传统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归纳总结的过程,这需要时间的积累与不断的“试错”。解决的 *** 也很简单——不要停,耐住寂寞。另一个难点是设计的思维方式。创作不是闭门自嗨,也不是天马行空,更不是不明觉厉的抽象,作品是要建立在共同文化认知体系中的,所以就存在传统与现代的两个出发点。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设计也有先后递进或共性,不是割裂的对立面。在传统与现代两点之间找到最适合的“平衡”,是如今各个传统技艺面临的问题,也是实践过程中需要正视的关键。
▲通草 *** 的蜡梅盆景
活在当下面对创新总会面临很多西方审美信息的干扰,但是我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和西方以及其他次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做到站在祖先积累的高山之上俯视世界,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一目了然,既要传承古人的实用主义,更要用符合现代生活欣赏需求的作品说话。艺术源于生活,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是创作的基础。灵感不是灵光一现,是日积月累的经验。这些经验在面对不同作品的时候可起到关键作用,这也是创新的基础。所以自从开始这份追求就发现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
▲作者使用通草 *** 牡丹盆栽
细想在百花凋零的暗淡冬季,家中装饰一朵极度仿真又永不凋零的花朵,可为寒冷生活增添一抹温暖底色,这不就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小确幸吗?
大清皇后更爱的通草花,如今可能只有一位八旬老人会做了
生过孩子的女士对“通草”肯定不陌生,哺乳期的通乳秘方里,肯定有一味叫“通草”的良方。
通草
但通草最早并不只是作为药材的身份出现,而是戴在大清皇后的青丝间,娇艳得不可方物。
《清史稿·列传一》记载乾隆孝贤皇后
“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二年,册为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沴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
通草绒花是通草花、绒花的总称,通草花是以通脱木的茎髓为主要原料加工的花。
但通草花作为后宫嫔妃的头戴花并非清朝才有,最早的记载见于《中华古今注》,记载了2200年前秦始皇时期后宫妃子头戴通草花。此后,也有很多古籍中也有记载这种花艺,如宋朝苏轼的《四花相似说》里记载了:
“荼蘼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
到清代,通草花从宫廷发展到民间,是广泛佩戴的饰物,也是那个时代的时尚。
雍正元年(1723),造办处开始 *** 通草花,由杂活作负责。雍正三年(1725),杂活作供花任务单列成“花儿作”,依旧负责 *** 通草戴花和娃娃,此时花儿作与杂活作关系为作中之作。这反应了造办处作坊的整合分化。雍正五年(1727)花儿作正式独立。
乾隆朝造办处进入鼎盛期,花儿作也因活计膨胀应接不暇,出现相同活计由不同作坊 *** 的情况。乾隆元年(1736)开始,通草花由“花儿作”和“皮作”共同负责。乾隆中期这种膨胀得到遏制。乾隆二十年(1755),造办处作坊发生重大变化,所有作坊合并为五处,花儿作和皮作被共同编为一处,称“灯裁作”或“皮裁作”。
通草片的获得需要将通草进行收割,自然风干,剪切成段,再将内茎趁着湿时取出,将内茎像削成纸片状。通草纸纹理细软洁白,有可塑性。民间艺人经过漂白,染色,捏瓣等一系列艺术加工而成的通草花,质地柔和,色调秀雅。
仿照真花的形态 *** 出来的通草花,完全可以和真花媲美。
*** 通草花
通脱木茎髓趁湿时取出,截成段,切片、漂白、裱草片、剪花、染色、捏瓣、粘花、做叶子、传干子、塑形等多道工艺流程,捏、捻、搓,大师们巧夺天工,成就这些富有立体感,如鲜花般可爱,“永不凋谢”的扬州通草花。
清宫通草花 *** 在18世纪中期繁盛过后,避免不了被替代的结果,可谓繁花如梦,这项技术尽在民间自我传承,跨越民国,来到现代。
眼看着这份手艺逐渐走向末路之时,1953年,通草花艺人钱宏才和他的内弟戴春富两位艺人开创了通草花另一种用途,那就是盆景,这样下来即使人们不佩戴,通草花也有了发展,一度非常引人注目,一幅大型的通草花作品出口能卖到两万到五万美元,人民大会堂都有他的作品。
1979年,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江苏工艺展览厅展出了钱宏才、戴春富设计 *** 了大作——两件大型通草紫藤花架,获得了四海宾朋的广泛赞誉。《 *** 》、《每日镜报》和英国《卫报》以及香港《大公报》,还有几家台湾媒体纷纷对此做了专题报道。
1990年,戴春富精心为 *** 紫光阁 *** 了《菊花》、《琼花》和《五针松》等大型盆景32件。
2002年他们 *** 的《琼花》、《菊花》在江苏首届民间艺术节展出,一亮相就被一个香港客商看中,以26000元的高价买走。
2003年戴春富的作品还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中法文化交流工艺美术精品展会上展出,赢得了一致好评。
2012年5月, 戴春富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但由于技术过于复杂,一直以来,能潜心学习通草花 *** 技术的人少之又少。现在,钱宏才已经去世,而戴春富也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将来,通草花这门技艺究竟还能不能继续传承,没有人知道,面临失传或许已成定局了。
《延禧攻略》中头戴通草花的魏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