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学习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还是有些分不清,特别是春晚舞台上五十六种民族服饰让人目不暇接,分不清。
这两天看到了一些手绘图,真的非常漂亮,正好捋一下。
汉族
汉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族群,其他五十五个可以称之为少数民族。
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古代的汉族服饰和现代的区别很大,当然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 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
*** 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他们大多信奉 *** 教,女性服饰跟中东很相似。
*** 帽从颜色上看,通常有白、灰、蓝、绿、红、黑等颜色,有的是纯色,也有很多带 *** 风格花边或图案、文字的,如星月图案、 *** 文的“ *** 至大”、“ *** 言”等。
苗族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世界其他地方同样有苗族人的身影。据说,仅美国有将近20万的苗族人。
从图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苗族的服饰真的很复杂,精美。苗族的服饰特点是素以服饰艳丽、银饰精美繁杂而著称,在《后汉书?蛮夷传》中就有苗瑶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的记载。 苗族服装大多是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考究。
傣族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提到傣族,就要提到泼水节这个傣族最盛大的节日。而且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节日都与佛教活动有关。
花腰傣族特有鸡枞帽
傣族服饰通常是筒裙+挽髻,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傣家少女的服饰更是婀娜多姿。需要说的是傣族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分支——花腰傣,她们筒裙颜色鲜艳,头上戴着形似鸡枞的“鸡枞帽”,腰上围了一圈彩色纹绣腰带。
傈僳族
傈僳族是云南省的特有民族,民族服饰分为黑傈僳,白傈僳和花傈僳三种。
花傈僳族女性服饰
傈僳族分布广泛,居住于不同地区的傈僳族服饰亦各有特点。但他们大都喜欢红、黑、白、绿等几种颜色,并以此为基色来配色,缝制衣服。妇女的服装式样,不同地区区别较大,怒江地区妇女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头上佩以珊瑚等饰物,年轻女子则用缀着小白贝的红线系发辫。妇女们还喜欢在胸前佩玛瑙、海贝或银币串,傈僳族称为拉白里底。而居住在泸水一带的妇女则 *** 长裙,喜穿长裤,上衣右衽,腰系一小围裙,十分精神。永胜、德宏的傈僳族妇女(如图),服饰色彩极为鲜艳,衣服右衽,裙长及地,衣裙的边角饰有花边,长裙后块以各色布拼成图形,胸和腰都饰有银坠,美观大方。
藏族
藏族是一个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他们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雍仲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使用转经筒等。
藏族服饰的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
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当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居住于中国东北部,特别是吉林,黑龙江,辽宁。
朝鲜族传统服饰的更大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朝鲜族传统服饰以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白色为主,呈现出素净淡雅的风格,朝鲜族因此而有“白衣民族”之称。
高山族
主要分布在台湾和福建等地。
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
纳西族
纳西族也是云南的特有少数民族,比较著名的节日是火把节。
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以“披星戴月”为典范。
布朗族
布朗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更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阿昌族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未婚女子留长发盘辫,穿白、蓝色对襟银扣上衣,黑、蓝色长裤。系绣花飘带黑布裙。已婚妇女梳发髻,包黑布包头,下着长筒裙,系黑布围裙。
怒族
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
怒族男女均喜欢穿用麻布织的衣服,成年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挂砍刀,肩背弓弩及兽皮箭包。福贡一带怒族已婚妇女喜欢在衣裙加上许多花边,在头部和胸部佩带珊瑚、玛瑙、贝壳,珠料等装饰品,耳带铜环,贡山的怒族则只佩胸饰。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鄂温克族衣服的特点是肥大、宽松、斜大襟、束长腰带。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
鱼皮衣饰,多是妇女穿用。赫哲族妇女穿着的上衣样式,相似于满族人的旗袍,襟长过膝,腰身窄,下身肥大,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衣领。领边、袖口、衣边都饰有染上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有的还在衣下摆缝上海贝壳、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以示别致美观。
门巴族
“门巴”意思是“生活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
门巴族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氇氆长袍,束腰带。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黄色,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氇氆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
白族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白族崇尚白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
保安族
保安族同样信奉 *** 教,历史上的“ *** ”说的就是保安族。
男子平时戴白色号帽,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坎肩,蓝或灰色裤子;走亲访友或外出时,多穿中山服或军便服。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 *** 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布依族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部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
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衣服。青壮年男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未婚女青年服饰大体与中年妇女相似,但喜欢在包头布末端镶绣鲜艳花纹图案。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
女性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
德昂族
德昂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不同支系的妇女,多用裙边横织的线条颜色加以区别。男
东乡族
东乡族是个主要聚集于甘肃的少数民族。
妇女多穿圆领、大襟、宽袖的绣花上装。下穿套裤,裤筒后面开小衩,裤筒、裤脚有镶或绣的花边。喜庆节日则穿绣花裙,绣花鞋。妇女在家戴绣着花纹的便帽,外出戴遮住全部头发的丝绸盖头。少女和新婚者戴绿色,婚后及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妇女的首饰以银制耳环及手镯、玛瑙珠子为主。
侗族
侗族是我国第二大民族。侗族世居地分布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黔湘桂鄂四省交汇区域。
侗族女子的头饰是飘逸的长发用红头绳扎住,盘在头上,再包上黑纱帕,在脑后再别上银簪、银梳等银饰,再装饰上银盘花、银头冠等头饰。根据侗族女子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独龙族
独龙族是云南省人数最少的民族。男女均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前垂齐眉,后披齐肩,左右盖耳,剪发系用两把刀相截。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通常都是白天为衣,夜间做被。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主要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
女性多穿领口带褶的粗麻布衬衫,外罩无袖长袍“萨拉凡”,或穿一种家织的毛织裙。夏季多穿连衣裙。
哈尼族
哈尼族内部支系繁多,有多种自称。他们信仰多神和祖先。哈尼族人多居住在云南省的西部,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
哈尼族一般喜欢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作衣料。妇女着无领右襟上衣,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胸前和裤脚皆镶彩色花边。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至今还保留着崇拜月亮的宗教习俗。像许多古代民族一样,哈萨克族也崇拜火,祈求灯火,将火称为“火母”来崇拜。
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 *** 连衣裙,年轻姑娘和 *** 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时穿棉大衣。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
基诺族
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信仰太阳。
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基诺族男子穿宽裤和无领对襟白外衣。女子上着绣有各色图案的白色背心,外罩无领长袖外衣,下穿黑色红边的合缝裙子,身背 *** 布袋。基诺族崇拜太阳,日月花饰就是基诺族人民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京族
京族主体在东南亚,中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青年女性穿的通常是白、青或草绿色的上衣,裤多为黑色或褐色。中年妇女喜穿青色或浅绿色上衣配以黑裤。老年妇女多穿棕色衣或黑衣黑裤,其裤的宽阔度与男性无异,乍一看就似飘动的长裙。
景颇族
1875年的“马嘉理案件”,景颇人把英间谍马嘉理处死。1898年,景颇人破坏了英国人多占领土的阴谋。抗战时期,景颇人为保卫国家立下不朽功绩。
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吉尔吉斯斯坦总人口的69.2%。
服装的形式,男子上身穿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羊皮或黑、蓝色棉布无领长“袷袢”,也有用驼毛织成的,袖口黑布沿边。系皮腰带,带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女穿对襟上衣,宽大无领,长不过膝,缀银中,多褶的长裙下端镶皮毛。也有穿连衣裙者,裙子下端带雏裥,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杨辉麟
藏北是广阔无垠的天然草原牧场,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牧民要选择便于起居、行旅的服装。这种服装既要有很强的防寒作用,又要便于散热。藏北牧区皮袍就具有这种特点。
牧民男式皮袍用羊皮或二羔皮缝制,在衣襟、袖口和底边镶上黑色平绒、灯心绒或毛呢,边宽10~15厘米。内穿氆氇呢上衣或狼皮裤子,老年人还套皮制护膝套。女式皮袍在板皮外边镶上5厘米宽的五彩“邦典”料,然后用红、蓝、绿等色做3~10条4厘米宽的花纹,袖子也要镶上花纹。
皮袍的结构肥大,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时可脱下一袍袖以调节体温,久之习以为常,“脱下一袖”的装束成了牧民特有的豪放性格和粗犷风度。腰间束有毛线条纹腰带,缀挂火镰、小刀、鼻烟壶、银元等装饰品,这是牧区皮袍装饰上的一个尤为明显的特征。
藏北牧民对节庆的盛装极为讲究,一般选用高级毛绒氆氇或毛料做面、羔皮做里的皮袍。男女装的主要区别在于款式和镶边的颜色。男装镶黑边,女装镶彩边,有的还镶水獭边。男装中的“帝嚓”更具特色,它选用上等羔皮做里、石羊革做面,镶黑色平绒边,外加水獭皮条边,背绣各种吉祥图案,这是牧区盛装中最为考究的一种服装。
夏季,藏北男子一般内穿白布或白色茧绸衣裤,外套白色或黑色绒毛织就的氆氇长袍或布制长袍。一般选用黑色、深蓝色、深绿色、土黄色和咖啡色。女子则喜欢穿黑色或黝黑色氆氇呢长袍或黑布、蓝布袍(有无袖子不等);内穿鲜艳的开襟上衣,有条件的内穿一条红色绒布中裙。牧区妇女喜欢系“邦典”彩裙,选用五彩薄呢剪贴绣制而成,做工细腻,工艺精湛,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请关注@读走 *** 谢谢∥
不知不觉“藏族人的审美有多绝”系列已经更新了四篇了!!
今天小编继续带大家踏上西 *** 文之旅,领略西 *** 特的人文魅力!
摄影师/卢海林
蓝棕色绸缎面料藏袍,身后披锦缎披风,内里为白色羊皮,边缘镶较窄的水獭皮,头戴珠冠,其形状为月牙,垂于脑后;
摄影师/卢海林
额前垂挂一排银链,将面部遮住,并在右肩上垂挂与头饰珠冠相同的月牙形饰物,上面缀有松石和珍珠,
胸前层层叠叠地挂满了用珊瑚、松石、琥珀等做成的各种装饰,有的长至膝部,颈处围一较宽的用红珊瑚排列而成的项圈,尽显富丽、华贵。
摄影师/卢海林
摄影师/卢海林
这种服饰就是阿里地区独一无二的艺术——宣舞的传统服饰。
宣舞是传统服饰的承载者,宣舞服饰由头饰、背饰斗篷、胸饰、服饰四部分组成。
这样一套重达25公斤的服饰穿在身上,带着远古的浓重气息奔流至今,如同旷古时代的惊鸿一瞥,也如穿越隧道的历史回声。
上千年时光的历史沉淀,使得它的价值难以估量。
摄影师/卢海林
宣舞服饰是从祖上一辈一辈传下来,并不断添制而成的。
而现在即使有钱人家也无法购置这套服饰,今天只有科迦村的7户家庭还存有这套服饰。
摄影师/卢海林
除了宣舞的服饰,阿里地区妇女的日常服饰中,还是以普兰更具特点。
摄影师/王文胜
关于普兰服饰,民间相传,上千年前,当地的洛桑王子有一位善良美丽的王妃,因不堪忍受其它嫔妃的妒忌和迫害,幻化为孔雀飞走。
当地百姓为纪念她而模仿孔雀开屏制成此服饰,因此,它也被称为“孔雀服饰”或“飞天服饰”。
摄影师/王文胜
妇女们平常戴用棕蓝色彩线氆氇制成的圆筒帽,帽的底边截一段为留辫子处,还有的妇女戴用珊瑚、金饰制成的帽圈,和鲜舞表演者的项圈相同。
妇女的耳坠也很有特点,长约15厘米,以珊瑚及珍珠连串而成,独特的帽子及耳坠象征孔雀的头冠。
摄影师/王文胜
而阿里北部地区的牧区妇女,则多穿批风,头戴毡帽,这与当地高寒多风的气候有关。披风大多为羊皮所做,上面用红黄绿等颜色的布块拼接成几何图案。
摄影师/王文胜
物换星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多古老的文化艺术,都在慢慢消失。宣舞,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希望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够有更多人关注并传承下来。
主编:谭其露 编辑:苏可
大家好呀!我们是中国 *** 旅游发展厅的官方账号,想了解更多关于 *** 旅游干货、 *** 风土人情的小伙伴,请多多点赞、评论、分享!
关注我们账号,带你走进最美 *** !
上淇的藏族服饰 *** 照片
上淇的藏族服饰 *** 照片
上淇的藏族服饰 *** 照片
上淇的藏族服饰 *** 照片
上淇的藏族服饰 *** 照片
上淇的藏族服饰 *** 照片
上淇的藏族服饰 *** 照片
上淇的藏族服饰 *** 照片
上淇的藏族服饰 *** 照片
模型主题:二次元模型(纹理CG)
画面尺寸:9:16(精绘)
采样模式:DPM++ SDE Karras
随机种子:694214959
融合模型:山楂(0.3) , 神里绫华(0.8) , JK制服(0.7)
一个女孩,长发,白色汉服,大眼睛,头饰,看着镜头,电影级,细节,丰满,完美身材,完美构图
模型主题:二次元模型(彩漫2)
画面尺寸:9:16(精绘)
风格选择:8k分辨率,景深,星空法
采样模式:DPM++ 2S a Karras
随机种子:2151431507
融合模型:神里绫华(0.8) , NiJi古风(0.35) , 梦幻(0.35)
更高画质,杰作,色彩缤纷,精美的CG,细节饱满,色泽鲜艳,长发飘飘,美瞳,薄纱无袖抹胸连衣裙,汉服,光效,宇宙,星空,细节增强,超精细节,站立,神环。
模型主题:二次元模型(2.5D时尚)
画面尺寸:9:16(精绘)
风格选择:8k分辨率,梦幻,全景
采样模式:DPM++ 2M Karras
随机种子:39412912
ENSD: 31337
融合模型:明亮质感(0.35) , 水墨-1(0.35) , 细节增强(0.35) , 藏族服装(0.55) , 八重神子(0.55)
大师作品,更好画质,超高分辨率,高细节,单人,电影级光照,精致的五官,完美的脸,女孩,七分身镜头,老师,微笑,手链,胸针,白衬衫,职场制服,连 *** ,面向观者,春天,工作坊,落地窗
模型主题:二次元模型(2.5D魔幻)
画面尺寸:9:16(精绘)
采样模式:DPM++ 2M Karras
随机种子:1995890972
角色同人:妮露
融合模型:细节增强(0.5) , NiJi(0.3) , 明亮质感(0.3) , 多巴胺(0.6)
藏装是藏族人的传统服饰,无论是普通藏族人的传统服饰,还是一些僧侣穿的僧袍,大多是穿一只袖子。
因为藏装是肥大的,穿起来有些不便,所以藏装一般都只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绑在身上,天冷的时候再把另一只袖子穿起来。
在 *** 各个地区的藏族服装,还是有区别的。
*** 地区,自古是比较大的城市,藏装相对朴素,暗淡更合身一些。
*** 地区的藏装
恩多地区大多是草原跟牧区,他们的藏装大多是长袍大袖,宽宽大大的。
恩多地区的藏装
卡玛地区的藏装,大多上衣跟裙子是分开的,跟他们比较热情的性格有关系。
卡玛地区藏装
也许藏装无论怎么穿着,在我们看来都不是很方便,但是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流传至今,才显得那片地方更加纯粹吧。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我们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好了。
愿我们在旅途中相遇,愿我们有一场治愈系的旅行!
2023年正月十三,我们山西临汾的十余名影友,驱车来到青藏高原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郎木寺,拍摄这里举办晒大佛的民俗活动。
晒大佛就是晾晒寺院中供奉的大型佛教唐卡。唐卡是一幅宽近10米、长近20米的佛教绣品。唐卡的画面中间部分为佛祖释迦牟尼绣像,四周绣有佛教传说故事。
郎木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所辖的一个小乡镇,也是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的交界之处。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宽不足两米,名“白龙江”。清澈的白龙江将郎木寺镇一分为二。
节日当天,藏族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一大早来到当地的寺院准备晒佛。晒佛仪式开始后,大喇嘛率领僧众把寺院里珍藏的巨幅锦缎织绣佛像抬出来置于晒佛台上徐徐展开,而后僧众颂赞佛陀功德,念沐浴经,万众肃然。
佛像是一幅巨大而精美的唐卡,是每个寺庙的镇寺之宝。法鼓、法号悠扬,五彩经幡在微风中轻轻飘扬......在这神圣的时刻,虔诚的 *** 跪拜在佛像前,不时地磕头,口诵经文,祈求得到佛祖的佑护,希望家人生活安康。
晒佛的日子,是僧俗同乐的节日。不仅可目睹壮观、庄严的一幕,也可享受与藏胞一同过节的热闹快乐。彼时彼地,弥漫庄严法相和浓彩民俗交融的气息,透射着无限的光荣和梦想……
在郎木寺看晒大佛也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提前来到镇上寻找住宿点,如果去的晚了,很难找到旅馆,正月十二日住宿紧张,房价涨到五六百。来这里观佛的大部分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每年到展佛的时间,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就是为了拍摄特殊环境下展佛的全过程。
藏族男女奇异的服装,鲜艳的色彩,加上摇动的经铃,深深吸引着摄影师们的镜头,这些朝拜的人群就成了模特儿,背景是影影绰绰的藏式建筑群和佛塔,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民俗题材作品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
张旦原创作品
舟曲独特藏族服饰,赋予旅游独特之美舟曲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的一个支系。舟曲,藏语意为“龙水”。当地藏族也称博峪藏族。
这里森林茂密,山峦起伏,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海拔相差悬殊,气候暖湿,境内多高山,河谷狭深,群山环绕,地表起伏,较高的山峰有青山梁,海拔4500米;羊布梁,海拔4213米。
周围三大河流——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生存环境。舟曲特殊的自然环境是造就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的根本原因。
锦带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藏族妇女用以束腰、扎靴、拢发乃至点缀服饰的花带,艳丽多彩、图案优美。
传说古时藏族姑娘达玛看见美丽的孔雀、天空的彩虹、绚丽的秋色、可爱的鸟兽,十分喜爱,精心模仿编织为花带,佩戴在身上作为饰品。这项手工编织技艺代代相传,随社会发展不断改进、丰富内容,形成了当今巧夺天工的舟曲织锦带工艺。
藏族姑娘通常以亲手编织的锦带作定情信物,有的还织上自己的名字或爱情格言,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如遇婚丧嫁娶等事,藏族亲友间也送锦带表示祝贺或致哀。锦带上也可以特意织上祝福的话语,敬赠尊贵的客人。
舟曲县流行的锦带图案有上千种之多。通常可以在一个锦带上编织出15至38种图案,而出类拔萃、技术精湛者可在一条锦带上织出上百种图案。最原始的图案多是质朴、古拙、简单而色彩逼真的仿生题材,主要有:羚羊、孔雀、虎豹、梅花鹿、耕牛、九龙、河鱼、海子、松柏、 *** 、箭镞、城垛、栈道、舍利塔等图腾灵异、宗教器具、民俗用具、飞禽走兽、山水花木、建筑物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长期的文化交流,锦带的图案、色彩、材质、规格更加丰富,各民族文字、英雄人物、卡通形象、奥运会吉祥物、枫叶、红豆等多种文化元素在藏族锦带上出现,体现了藏族包容、开放、善于学习的精神特质。
舟曲的服饰文化主要表现在上河式,博峪式,拱、铁坝式,插岗、武坪式,南山式,八楞式六种,每一款都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上河式。姑娘们头顶一块方布帕,帕上套以镶嵌着玛瑙的乾坤银圈,脑后发际插以同样镶嵌着玛瑙的银簪;身着彩衣,领口是一对银饰玛瑙的“板钮”;外套、小褂、黑色灯笼裤;身后两条相向的长辫子垂至腰际,辫梢点缀着一对碟子样的小银钱,外圆内方,镶有玛瑙,走起路来,左右晃荡,闪烁生辉,叮当作响,别有一番韵味。
博峪式。姑娘们身穿藏青色开襟袄,左右两侧是天蓝色下摆,宽袖至肘,着七彩条纹,面绣牡丹、杜鹃等花卉;外套花色毛料褂子,大红胸兜上绣着艳丽的图案,腰系手工编织的宽幅锦带,锦带上垂满金黄色流苏,坠于胯部;尤其是大红灯笼裤,打着白色绑腿,与白色的衬衣袖口相呼应;足蹬圆口绣花鞋;藏青色头帕用锦带缠在头上,400余根附辫垂至腰间,绾以若大的“尾结”;头至腰间插满鲜艳的花朵,古羌、藏文化特色非常浓郁。这种丰富的色彩搭配在中国藏族服饰中非常罕见。
拱、铁坝式。姑娘们头上箍着一圈一圈缠绕起来的黑带子;外着无领无袖对襟过膝长袍,套着镶着花条的坎肩;胸罩上端绣几何图案,下方是红珊瑚珠帘网罩;裤色或红或蓝,裤管宽肥,兼有古苗装风格。拱坝式服装层次立体,色彩艳丽,光鲜照人,很是风光。
插岗、武坪式。姑娘们头缠帕子,留几十条碎辫,辫尾皆续黑粗线;对襟长衫,肩至肘缀米黄色布片,下饰三枚铜钱或贝壳,再垂上线穗子;胸多彩绣;足穿青布花尖头鞋。服装清爽亮丽,素雅大方,体现出优雅的风范。
南山式。姑娘们头上束裹三尺黑布;上衣是由自织自浆的黑蓝色布或褐子做成的;外套是无纽扣对襟长衫,袖宽且短,镶有色布边;内穿用红、黄、绿等花色绸缎绣成的彩条花裹肚儿;腰部束条用布或褐子做成的大带子,长约丈余。劳动或行路时,将外套的前后襟别于腰带间。裤宽,小腿打绑腿,束入“哇鞋”里。“哇鞋”是用白羊毛或黑色绵羊毛纺织成褐子,擀制成毡简,也有的用麻布做成筒,再用牛皮、野猪皮和老熊皮,经浸泡脱硝、揉搓加工成鞋底,然后将二者合在一起制成的。“哇鞋”坚固、结实、耐穿又软和,穿上它上山下洼、耕田锄草、砍柴打猎,非常实用。麻布衫,亦叫家机布,洁白细薄,轻凉离汗。唐代诗人张籍诗中的“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说的就是麻布衫。
八楞式。姑娘们身披坎肩,内穿对襟长衫,袖四周拼嵌彩条;腰缠绵线织就的有古朴图案的带子;裤较宽松,有红、白、绿、青色;胸罩饰对称的圈点图形,或称为“眼睛”,据说是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八楞式服装富有古朴典雅,美而不艳,秀丽脱俗的风情。
绚丽斑斓的藏鞋。藏鞋,是藏族传统服装的重要特征之一,鞋上的花纹也有一定的习俗和规范。外观上,藏鞋像古装戏里将相穿的靴子,底高6厘米,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上也有线条、花纹,粗看似舞台道具。
精致考究的松巴鞋。藏族松巴鞋式样有多种,其中较为高级的称“松巴梯呢玛”,做工精致考究,喜庆节日时穿用。鞋底用牛皮 *** ,用粗毛线密密缝钉,厚约3厘米;鞋邦用红、黄、绿、蓝等8种颜色的丝线绣花边和花瓣,色彩绚丽斑斓;鞋面绣花朵,十分艳丽精致。
鞋邦用氆氇呢做长腰,长腰与鞋面间用红、绿毛呢相接,颜色协调得体。长腰上端靠腿肚部位竖开一条约10厘米的口子,便于穿着和提携。这种鞋,很适合高原寒冷气候穿用。
此外,还有一种用牛毛捻的绳线缝制的松巴鞋,高6厘米,宜于天气暖和的季节时穿用。松巴郭多鞋,鞋底用牛皮包起来,多在冬天穿用,颇受牧民喜爱。
结实美观的嘎洛鞋。林芝、山南河谷地带的妇女喜欢穿用。以牛皮作底,鞋邦用3层氆氇粘贴缝制而成,鞋跟和鞋尖缝黑色牛皮,鞋面用染黑牛皮拉条及金丝线镶边,使之结实美观。
鞋邦用黑氆氇和围裙料子做成,黑色氆氇在下,高约33厘米;彩色围裙呢在上,约6厘米,花纹竖立。后邦开15厘米竖口,口边用染红羊皮加固,便于提携。此鞋的特点是鞋尖朝上耸起,宛如木船的前端,很有特色。
牧民自制的牧靴。牧区各个地方和村落都在牧靴的款式和花样上有明显的区别。共同点是必须具备靴筒、里子、面子、边带、后开、条带、靴头、下筒、靴底等十多种条块组成;不同点在于颜色的调配、上下的程序配制以及线条的装饰、缝制 *** 等。尤其是藏北安多一带自制的“西扎”牧靴,它的颜色搭配及款式更具特色。
在种类上,大致可分为低腰靴“博托”、底层靴“索巴”、织头靴、双头靴、彩靴等。冬靴、夏靴的区别在于靴筒用料的厚度不同,旧靴夏日穿,新靴冬天穿。平时,藏北妇女只穿普通靴;盛装时,牧民对靴带是十分讲究的,大都系自制的特制彩带,带面上织有各种图案,以示家庭主妇的灵巧手艺。
康巴人自制的马靴。马靴的靴筒至膝,多系皮革 *** ,款式多样男女有别。有长筒靴和短筒靴之分,长筒靴在雪地行走时防水保暖,骑马方便不易脱落。
主要有两种:一种用彩色皮革、呢子 *** 的马靴。红色皮革、白呢子两色的软靴为僧靴。黑红皮革、红呢子 *** 的靴为普通靴,靴底厚3厘米,靴邦似船形,靴尖圆形,顶向上翘,尖似犬鼻,靴筒以软呢料 *** ,长至膝盖,有专用靴带束之。靴带宽约3厘米,有毛织品、丝织品、棉织品,并有多种图案。
另外一种是极为普遍的自制原色皮革制成的马靴,靴底为一张厚皮,靴邦呈船形,靴内垫有牛羊毛或软草。这种简易靴多流行于农牧区。
∥ 杨辉麟@读走 *** ∥
藏族服饰分为袍装、便装和衬衫等。其中袍装是最常见的服饰,藏族着装多外穿藏袍,里面还要穿襟、右衽。男式袍装宽大,带袖,女式稍窄,分有袖、无袖两种。藏袍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细毛皮、氆氇或色布镶边。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男子束腰带时,一般将袍子下摆提至膝盖。女子束腰时一般将袍子上提少许,使下摆遮住踝关节。
衬衫也是大襟式,唯男式多白色、高领,女式多花色、翻领。另外,女式衬衫袖子要比衣服长40多厘米,平时挽起,舞蹈时放下,翩翩起舞,特别优美。
具体的式样,各地区还各有特色。
那么为什么藏族同胞穿着藏袍有时穿两只袖子、有时只穿左袖、甚至有时干脆将两只袖子都脱下束于腰间呢?
其实这和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有关。青藏高原的气候属于高原(高山)气候。 *** 的着装主要受到青藏高原气候的两个特征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大。在夏季,早晚气温偏低,特别是早上气温较低,人们的穿着必须注意保温,而正午气温较高,人们的穿着不能太厚。
二、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是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更高的地区。在夏季,即便是正午,室内也比较凉爽,因为青藏高原是中国夏季气温更低的地区。而在室外,虽然气温仍然不高,但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身体温度大幅度升高,感觉很热。因此室内要注意保温,室外要注意防热。
这里要特别注意,在青藏高原室内和室外的冷热差异主要不是受气温差异的影响,而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理由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温度高。所以我们在室外时,在阳光的照射下,身体非常热。但也正是由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故而气温偏低。
因此在青藏高原,特别是夏季,每天冷热变化大,对衣着要求就较高。记得我到青藏高原旅游时,每天都会多次增减衣服,非常麻烦。而对于 *** ,穿着藏袍,根据每天不同时候的冷热差异,或者穿两只袖子,或者穿一只袖子,或者干脆将两只袖子都脱下束于腰间,无疑是最方便、最科学的。
结论,青藏高原 *** 的着装,是 *** 千百年来对当地气候适应的结果,是 *** 为适应当地环境做出的最科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