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蔻的功效与作用,肉蔻的功效与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85 0
草豆蔻、肉豆蔻都能温中健脾,差别是什么

草豆蔻是祛寒药,性味辛温,归脾、胃二经。草豆蔻以治里寒证为主,主要的功效是健脾燥湿,温中止呕,可以治疗脾虚湿滞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寒湿郁滞之胃痛呕吐。白豆蔻与草豆蔻性味相同,也能理气止呕,但草豆蔻偏于健脾燥湿,白豆蔻偏于理胃气而温燥性较差。

肉豆蔻是固涩药,性味辛温,归脾、胃、大肠三经。肉豆蔻以固脱收涩为主,主要的功效是理脾暖胃,固肠止泻。可以治疗脾胃虚寒之腰腹满闷,冷痛,食欲不振,呕吐,久泻久痢,肠滑不固等证。肉豆蔻与诃子加入参苓术草治气虚泄泻,有健脾补气和收涩止泻的作用。

草豆蔻和肉豆蔻入药部分都是果实,性味相同,也都能温中健脾,可以治疗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食少呕吐或泄泻证,但草豆蔻长于暖胃寒,止呕吐,为中焦之药,兼能芳香化湿而止呕,宜于湿阻中焦,胃寒呕吐者;肉豆蔻温中兼具固摄,善涩肠止泻,偏治大肠部之久病寒泄,为中下焦之药,五更泻尤效,兼有行气止痛之功,宜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者。

肉蔻到底是什么?它的作用不简单,使用时不可忽视用量,容易致幻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香辛料肉豆蔻。很多人以为肉蔻就是古人说的豆蔻,唐朝及之前所说的豆蔻是指草豆蔻,因花娇美欲滴,用来形容13~14岁的美少女!今天我们介绍的是肉豆蔻,下期给大家介绍草豆蔻。今天这篇文章内容讲述了肉蔻的种植生长环境,在卤水中作用和功效,挑选肉蔻的小技巧。以及大家不了解的肉蔻精油的作用。

一、肉豆蔻的种植和生长

肉豆蔻,又称肉蔻,豆蔻,是常见的一种香辛料。它是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种常见植物,也可以在印度和东南亚的热带地区生长。原产于印度的香料岛,是16世纪之后才来到中国。

肉豆蔻的树为肉豆蔻科肉豆蔻属常绿小乔木,雌雄异株,只有雌株结果。肉蔻树叶子有芳香的气味,花是黄色的,果通常单生,具短柄,种壳外有假种皮,为猩红色,干燥时呈黄色,至基部撕裂。

肉豆蔻的种植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种植于海拔低于800米的热带地区。肉豆蔻的树高可达到12米左右,生长期为3至5年,每年产量可达到2至3kg。

二、肉豆蔻的特点

肉豆蔻的特点是种子呈卵圆形,被木制化的外壳包裹,表面有明显的纵向皱纹,表面呈灰褐色,具有浓郁的香气和辛辣口感。

肉豆蔻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其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如肉豆蔻酚、肉豆蔻醛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肉蔻的精油是经过蒸馏粉碎后得到的,得油率为百分之六到百分之12左右。颜色是黄色或者无色,具有辛辣香气。

三、肉豆蔻的功效

肉豆蔻的作用主要是调味和药用。

1.我们使用的香辛料大部分都是可以当做药物的,肉蔻也可以药物和调味两种使用 *** 。

2.肉豆蔻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疹、风湿等疾病,可以促进消化,及治疗消化道感染。

3.同时还可以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和疲惫,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四、肉豆蔻的作用

肉豆蔻在卤水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食品的香气和味道,对提鲜改善肉质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在烹饪过程中,将一些肉豆蔻放入卤水中,可以使食材更加入味,增加食欲。

此外,肉豆蔻还可以用于烘焙、糕点等食品中,增加食品的香气和口感。

肉蔻搭配丁香,能将肉类的香味层层递进。

肉蔻搭配白芷,不只去腥效果明显,还会增加肉香,不过过量会造成回口发苦的问题。

肉蔻搭配干姜,去腥的效果尤为明显。

五、肉豆蔻精油的使用

1.以前肉豆蔻精油仅用于肉类食品增香,发展到现在用在多种食品上了,如酱汁、罐头、调味品,也可以用在化妆品、香皂、牙膏、剃须用品上。

2.肉豆蔻精油还可以进行 *** ,缓解肌肉和关节的酸痛,漱口的时候也可以缓解牙龈疼痛,消除口臭。

但是肉豆蔻使用要注意适量,有致幻的可能性。

六、肉豆蔻的挑选

可以用嘴咬,质量好的肉蔻不容易咬开,里边偏白,苦涩味比较重

质量不好的肉豆蔻很容易咬开,里边的颜色也偏深一些,外观不够有光滑,色泽不鲜亮。而且价格贵的肉豆蔻个头都比较大,拿到手里也不是轻飘飘的。

市面上一般有价格不同的肉豆蔻,互相对比就可以分辨出质量上乘的肉豆蔻。

小编专业为大家讲解干货香料知识,自己有着30年的经销经验,如果有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通过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找我们。

《中药学》白豆蔻

白蔻仁

白蔻仁又称白豆蔻,豆蔻。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果实,10一12月份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取,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作药用。取净白豆蔻,除去杂质及果壳,取净仁,为白豆蔻仁,取净白豆蔻,除去杂质。剥取果皮,为白豆蔻皮。性味辛温。有理气宽中,燥寒湿,解酒毒之功效。可治胃痛腹胀、噫气反胃等症。<1>

中文学名

白蔻仁

拉丁学名

AIpiniatonkinensisGagnep

别称

白豆蔻,豆蔻

植物界

草本植物

主治功用

理气宽中,燥寒湿,解酒毒。治胃痛腹胀、噫气反胃等症。

白蔻仁

蔻壳、蔻花,与蔻仁功用相同而力较弱。<1>

配伍

配郁金、川朴、枳壳、陈皮、木香、香附等,治胸脘胀闷、气滞不舒。配金橘叶、佛手、陈皮、半夏、生姜,治噫气反胃。配葛花、茯苓、白术、砂仁、青陈皮(葛花解醒汤),治酒积呕吐,或泄泻痞塞。<1>

白蔻仁

用法用量

2.5~5克。蔻仁捣碎和,入煎剂,后下。<1>

白蔻仁的图片

禁忌

凡火郁所致之呕吐、反胃、腹痛等症均忌用。<1>

处方用名

白豆蔻 豆蔻 紫豆蔻(带壳,打碎用)白蔻仁 白豆蔻仁 (去壳用)<1>

白寇仁

白寇仁应用

参考资料

<1> 白蔻仁.凤凰网.2010-10-10 <引用日期2013-09-26>

原料查询|可用于保健食品中的原料

可用保健食品的原料查询指引:

1.卫生部51号文发布的中药材原料目录。

2.普通食品原料目录。

3.可用真菌类的原料目录。

4.益生菌的原料目录。

5.新食品原料的原料目录。

6.一些其他特殊的原料目录。

详查请往下走↓

1.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 号)即51号文,对保健品中可添加的中药成分规定如下:


附件1药食两用品种(87 种)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附件2可用品种(114 种)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2.普通食品原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所有原料都可用在保健食品中』

『L- *** 糖』

本产品是以玉米芯、玉米皮为原料,经稀酸水解、酿酒酵母发酵、分离净化、结晶、干燥等工艺制成。

『γ-氨基丁酸』

本产品是以L-谷氨酸钠为原料,经短乳杆菌(Lactobacillu *** revis)发酵、纯化、过滤浓缩、结晶、分离,喷雾干燥等工艺而制成。

本产品是以L-谷氨酸钠为原料,经希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hilgardii)发酵、加热杀菌、冷却、活性炭处理、过滤、结晶、干燥等工艺而制成。

『白木香叶』

白木香叶属于地方特色食品,建议按地方特色食品管理。

『大豆低聚糖』

作为食品原料使用时,应按大豆低聚糖标准(GB/T22491-2008)有关内容执行。

『弹性蛋白(又更名为鲣鱼弹性蛋白肽)』

本产品是以来源于鲣鱼心脏的弹性蛋白为原料,经蛋白酶(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酶解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非变性Ⅱ型胶原蛋白(又更名为含Ⅱ型胶原蛋白软骨粉)』

本产品是以鸡胸软骨为原料,经清洗、消毒、粉碎后加入氯化钾,在低温条件下烘干后得到的含胶原蛋白的软骨粉,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该产品质量指标按照企业标准执行,卫生安全指标按照GB2762、GB29921执行。

『海藻糖』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第15号公告执行。

『黑果枸杞』

可作为普通食品管理,卫生安全指标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焦糖粉』

本产品是以蔗糖为原料,经焦化、冷却、过滤、干燥等工艺而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焦糖浆』

本产品是以蔗糖为原料,经焦化、冷却、过滤等工艺而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壳寡糖』

本产品是以壳聚糖为原料,经酶解、过滤、喷雾干燥制成,与已批准公告的壳寡糖(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第6号公告)生产工艺大体相同。

『连翘叶』

山西省已提供连翘叶的食用历史证明,且正在研制连翘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裂壶藻来源的DHA藻油』

本产品是以裂壶藻、葡萄糖、酵母粉等为原料,经发酵培养制得菌体,菌体经过过滤、干燥、萃取、精制等工艺而制成,与已批准公告的DHA藻油(卫生部2010年3号公告)具有实质等同性。

『马铃薯提取物』

本产品是以马铃薯为原料,经漂洗、研磨、沉淀、过滤、干燥等工艺制成。

『酶解骨粉』

本产品是以牛骨为原料,经蒸煮、粉碎、蛋白酶(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酶解,以及干燥等工艺而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牛大力粉』

鉴于该产品具有地方传统食用习惯,建议按照《食品安全法》第29条管理,终止审查。

『牛奶磷脂』

本产品是以牛奶中分离的奶油为原料,经离心、超滤、杀菌、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得,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浓缩牛奶蛋白』

本产品以牛乳(添加或不添加乳清)为原料,经膜分离富集蛋白质后浓缩干燥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荞麦苗(又更名为苦荞麦苗)』

本产品是以苦荞麦苗的嫩茎叶为原料,经清洗、脱水、粉碎等步骤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质量指标按照企业产品质量规格执行,卫生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相关标准执行。

『然波(珠芽蓼果实粉)』

鉴于该产品具有地方传统食用习惯,建议按照《食品安全法》第29条管理,终止审查。

『人参不定根』

人参不定根是人参种源诱导出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形成不定根,通过筛选获得工作种源,经培养、清洗、干燥等步骤制成,其生产经营参照人参(人工种植)的有关要求执行,卫生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相关标准执行。

『人参组织培养物(后更名为人参组培不定根)』

人参组培不定根是人参种源诱导出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形成不定根,通过筛选获得工作种源,再经三级培养、清洗、干燥等步骤制得。

『乳清发酵物(粉末)』

本产品是以乳清为原料,经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发酵制得的原液,再加入淀粉,经冷冻干燥等工艺而制成。

『乳清发酵物(原液)』

本产品是以乳清为原料,经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发酵等工艺而制得的原液,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三七花』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出具了三七花在云南民间作为食品有长期食用历史和食用习惯,作为地方特色食品管理的证明,应按《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有关规定执行。

『三七茎叶』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出具了三七茎叶在云南民间作为食品有长期食用历史和食用习惯,作为地方特色食品管理的证明,应按《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有关规定执行。

『桑叶提取物』

本品是以桑叶为原料,经水提、微滤、超滤、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该工艺属传统工艺。

『山参组培不定根(后更名为人参组培不定根)』

原卫生部于2012年批准公告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人参及其制品作为食品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本产品是人参种源经清洗、消毒、切片后接入固体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筛选工作种源,再经三级培养、漂洗、干燥等步骤制得。

『铁皮石斛花』

鉴于该产品具有地方传统食用习惯,建议按照《食品安全法》第29条管理,终止审查。铁皮石斛叶鉴于该产品具有地方传统食用习惯。

『橡胶树种子油』

本产品是以巴西三叶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种子为原料,经过清理、烘干、脱壳、压榨、浸出,脱除氰化物和橡胶,精炼制得。本产品在我国云南地区具有传统食用习惯,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卫生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相关标准执行。

『星油藤蛋白粉(后更名为美藤果蛋白)』

本产品是以美藤果(南美油藤)种仁为原料,经压榨、粉碎、蒸制、烘干、超微粉碎、灭菌等工艺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燕麦苗』

本产品是以燕麦苗的嫩茎叶为原料,经清洗、脱水、粉碎等步骤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益圣堂牌天瓜粉(又更名为天瓜粉)』

本产品是以天瓜(依据物种鉴定是西葫芦的一个栽培品种)果实为原料,经切片、干燥、粉碎等步骤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经营。

『忧遁草(后更名为鳄嘴花)』

鳄嘴花(Clinacanthusnutans(Burm.f.)Lindau)为爵床科鳄嘴花属植物,别名忧遁草,食用部位为茎叶,在我国海南地区具有传统食用习惯,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卫生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相关标准执行。

『鱼油』

本产品是以可食用海洋鱼经蒸馏、酯化、还原酯化、精制、除臭等工艺而制成,与已批准公告的鱼油及提取物(卫生部2009年18号公告)具有实质等同性。

『楂鱼油』

本产品是以楂鱼(Pangasiushypophthalmus)为原料,经蒸煮、压榨、分离等工艺而制成,可作为普通食品生产经营。

『中长链脂肪酸结构油(又更名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

该产品是以食用植物油和中碳链脂肪酸辛酸或辛,癸酸(来源于棕榈仁油和椰子油)为原料,通过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酸解反应,经分子蒸馏纯化、脱臭等工艺制成,与已批准公告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原卫生部2012年16号公告)具有实质等同性;质量指标按照企业产品质量规格执行,卫生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相关标准执行。

『中长碳链甘油三酯』

该产品与已批准公告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原卫生部2012年16号公告)具有实质等同性。

『油菜花粉、玉米花粉、松花粉、向日葵花粉、紫云英花粉、荞麦花粉、芝麻花粉、高粱花粉』

『魔芋粉』

『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

『刺梨』

『玫瑰茄』

『蚕蛹』

3.《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中可用于生产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有11 种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产朊假丝酵母 Candida utilis

乳酸克鲁维酵母 Kluyveromyces lactis

卡氏酵母 Saccharomyces carl *** ergensis

蝙蝠蛾拟青霉 Paecilomyces hepialid Chen et Dai, sp. Nov

蝙蝠蛾被毛孢 Hirsutella hepialid Chen et Shen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紫芝 Ganoderma sinensis

松杉灵芝 Ganoderma tsugae

红曲霉 Monacus anka

紫红曲霉 Monacus purpureus

4.卫生部2010年4月卫办监督发〔2010〕65号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


两岐双岐杆菌

婴儿双岐杆菌

长双岐杆菌

短双岐杆菌

青春双岐杆菌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

嗜酸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

罗伊氏乳杆菌

乳双歧杆菌

干酪乳杆菌

卷曲乳杆菌

德氏乳杆菌乳亚种

发酵乳杆菌

肉蔻的功效与作用,肉蔻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图片-

格氏乳杆菌

瑞士乳杆菌

约氏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

唾液乳杆菌

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

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

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

乳酸乳球菌双乙酰亚种

5.新食品原料


2008年:

嗜酸乳杆菌、库拉索芦荟凝胶、短梗五加、L- *** 糖、叶黄素酯、透明质酸钠、低聚木糖、珠肽粉、植物乳杆菌、异麦芽酮糖醇、水解蛋黄粉、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低聚半乳糖

2009年:

多聚果糖、菊粉、杜仲籽油、植物乳杆菌、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共轭亚油酸、初乳碱性蛋白、γ-氨基丁酸、酸角、牛奶碱性蛋白、乳矿物盐、地龙蛋白、甘油二酯油、鱼油及提取物、盐藻及提取物、茶叶籽油

2010年:

凉粉草(仙草)、玫瑰花(重瓣红玫瑰)、御米油、白子菜、花生四烯酸油脂、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棉籽低聚糖、DHA藻油、针叶樱桃果、雪莲培养物、酵母β-葡聚糖、诺丽果浆、显脉旋覆花(小黑药)、金花茶、玉米低聚肽粉、磷脂酰丝氨酸、水苏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雨生红球藻

2011年:

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翅果油、牡丹籽油、元宝枫籽油、玛咖粉

2012年:

蚌肉多糖、大麦苗、平卧菊三七、抗性糊精、小麦低聚肽、蛋白核小球藻、乌药叶、辣木叶、蔗糖聚酯、梨果仙人掌(米邦塔品种)、人参(人工种植)、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

2013年:

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体、阿萨伊果、马克斯克鲁维酵母、显齿蛇葡萄叶、裸藻、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丹凤牡丹花、狭基线纹香茶菜、长柄扁桃油、光皮梾木果油、青钱柳叶、低聚甘露糖、茶树花、盐地碱蓬籽油、美藤果油、盐肤木果油、广东虫草子实体、磷虾油

2014年:

海藻糖、线叶金雀花、塔格糖、奇亚籽、圆苞车前子壳、罗伊氏乳杆菌、蛹虫草、植物甾烷醇酯、壳寡糖、水飞蓟籽油、柳叶蜡梅、杜仲雄花、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番茄籽油、枇杷叶、湖北海棠(茶海棠)叶、竹叶黄酮、燕麦β-葡聚糖、清酒乳杆菌

2017年:

乳木果油、(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宝乐果粉、N-乙酰神经氨酸、顺-15-二十四碳烯酸、西兰花种子水提物(萝卜硫苷)、米糠脂肪烷醇、γ-亚麻酸油脂(来源于刺孢小克银汉霉)、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木姜叶柯

6.其他原料


核酸

氨基酸螯合物

褪黑素

大豆磷脂

芦荟(库拉索品种、好望角品种)

蚂蚁(拟黑多刺蚁、双齿多刺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台湾乳白蚁)

甲壳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动物性原料(包括胎盘、骨等)

螺旋藻

大豆异黄酮

EDTA-铁(乙二胺四乙酸铁)

L-肉碱

辅酶Q10

不饱和脂肪酸

人工驯养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中植物及其产品

人工栽培的甘草

肉苁蓉(管花品种、荒漠品种)

人工栽培的雪莲

破壁灵芝孢子粉

灵芝孢子油

枸杞籽油

瓜拉那

鹿角(马鹿及梅花鹿)

鹿角胶(马鹿及梅花鹿)

鹿尾(马鹿及梅花鹿)

鹿血(马鹿及梅花鹿)

鹿副产品(马鹿及梅花鹿)

沙棘籽油

水飞蓟

月见草油

紫苏籽油

版权声明:文章由《杏知大健康》编辑,转载请注明

中药学知识点一

一.本草著作

1.本草知识之一次大总结:《神农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初步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成书于东汉,载药365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 ,无毒,补虚。中品120,既可以补虚,又可以祛邪治病,介于有毒无毒之间。下品125种,有毒,祛邪除病,不能长期服用。它开了本草按效用分类的先河。

2.本草知识第二次大总结:《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成书年代:南北朝时期,载药:730种365*2。本书按药物来源的自然属性分类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用七类归并药物。这种从基原出发的分类法,又开药物分类一大法门。并且采用了朱墨分书,小字增注的文献出处标识法,使药学内容源流清晰,是非各有所归。确立的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3.南朝刘宋时期雷斅《雷公炮炙论》,为我国之一部中药炮制学专著。

4.本草知识第三次大总结:《新修本草》(唐本草);作者:苏敬等;成书年代:659年;载药:844种或851 853;创新:首创药图;历史价值:1、世界之一部药典,我国之一部官修本草. 2开创了图文对照的先例。

5.本草知识第四次大总结:《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年代:宋代 1108年;载药:1558种;创新:首载方剂(创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首载医案(创本草著作记载医案的编写体例)。

6.本草知识第五次大总结:《本草纲目》(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明代;内容:1892种,附图1160余幅,附方11000首,分16部、60类。特点:内容丰富,文献量大,分类详明,实物考证确切;学术价值:对植物、动物、矿物、农学、气象、化学、冶金等方面均有贡献.

7.本草知识第六次大总结:《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年代:1765年(清朝);载药:921种(新增716种);创新:创断代本草著作(16—18世纪)的编写体例。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1999年出版,收载药物8980种,内容尤丰富,为当代“官修本草”。

二.产地,采集

1.道地药材:即产于某一地区、质量好、疗效佳、应用历史悠久的优质药材。

2.中药的采集:植物药采收时间

(1)全草类药:植株充分生长、枝叶茂盛期采收。如麻黄、益母草等。

大多在夏秋季节植株充分成长、茎叶茂盛或开花时期采集,但有些植物的叶亦有在秋冬时采收的。

(2)叶类药:叶片充分生长的花蕾期或盛花期采收。如苏叶等。但桑叶在霜后采收。

(3)花类药:花蕾期或盛花期采收。如红花、辛夷等。

(4)果实、种子类药:成熟或将熟期采收。如瓜蒌、苍耳子等。但青皮、枳实等采幼果。

(5)根及根茎类药:早春或深秋采收。如天麻、地骨皮等。但延胡索、半夏等宜夏季采收。

(6)树皮类药:清明至夏至间采收。如黄柏、厚朴等。

(7)根皮类药:同根类药。

3.中药的贮存

(1)为什么要重视贮存?(贮存不当,有效成分丢失或变化,疗效降低,甚则发生不良反应)。

(2)贮存一般要求:干燥,低温,通风,卫生,安全。

(3)贮存时间与功能:当年新货质佳

六.陈药 “半夏狼毒与茱萸,枳实麻黄共陈皮;六般药物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三.炮制

1.炮制,又称炮炙,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的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而进行加工处理的一些 *** 炮制原则: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2.炮制目的

(1)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如蜜炙百部加强止咳,姜汁制竹茹加强止呕等。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与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附子火炮以减毒,大黄蒸制以缓和烈性,常山酒制以抑制催吐之副作用等。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蒸晒后为熟地,性转甘温,功能补血填精等。

(4)改变药物某些形状,便于贮存和制剂。如肉苁蓉盐制便于贮存,滑石粉碎便于制剂等。

(5)纯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如去泥土等。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如昆布水洗去盐分等。

3.炮制 ***

(1)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2)水制(润,漂,水飞)

(3)火制(炒,炙,煅,煨,炮等)

(4)水火共制(煮,蒸,潬,淬)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发芽)

常用炮制 *** :

(1)水飞:水飞是研粉 *** 之一,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等,目的是使药物粉碎得更加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在水飞前先将药物打成粗末,然后放在研钵内和水同研,倾取上部的混悬液,然后再将沉于下部的粗末继续研磨,这样反复操作,研至将细粉放在舌上尝之无渣为度。水飞并可防止粉末在研磨时飞扬,以减少损耗。

(2)炒:1)炒黄 炒焦 炒炭 三种不同的程度。2)辅料炒 矿物或者动物的粉末。(沙,土,大米,麦麸,海蛤粉,滑石粉)

②砂炙用铁砂与药物拌炒称为砂炙。先将铁砂炒热呈青色,倒入药物拌炒,

松胖为度,取出,筛去铁砂。例如山甲片、龟板、鳖甲等经过砂炙后变成松脆,易于煎取药汁,或研粉制丸。

(3)炮炮与炒炭基本相同,但炮要求火力猛烈,操作动作要快,这样可使药物(一般须切成小块)通过高热,达到体积膨胀松胖,如干姜即用此法加工成为炮姜炭。

(4)炙是将药物加热拌炒的另一种 *** 。(液体辅料拌炒药物叫炙)(蜂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

①蜜炙即加炼蜜拌炒。先将铁锅、铲刀用清水洗净拭干,烧热铁锅,倒入炼蜜,待蜜化烊略加清水,然后放入药片反复拌炒,炒至蜜汁吸尽,再喷洒少许清水炒干,使药物不粘手为度。例如炙紫苑、炙兜铃、炙甘草等。药物用蜜炙,是取它润肺、补中及矫味的作用。

(5)煅 ①直接煅(又叫明煅)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碎裂的药物如磁石、牡蛎等。将药物放在铁丝筛网上,置于无烟的烈火中烧,程度视药物性质不同而定。矿石类药物必须至红色为度;贝壳类药物则至微红,冷却后呈灰白色。

②煅(间接烧)少数体轻质松的药物如陈棕、人发等则适用焖法。即将药物放在铁锅内,另用较小铁锅覆上,用盐泥固封锅边,小铁锅上压一重物,不便漏气,置火上烧至滴水于小铁锅上立即沸腾,或以白纸贴于小锅上,当纸烤焦为止,待冷却后取出。

(6)煨:用湿润的纸或者湿润的面粉把药物包裹放在火里烧(如葛根,生姜,木香或者肉豆蔻)降低 *** 性。

(7)水火共治 淬:先把药物烧红,然后把明煅了的矿物或者动物的甲壳骨骼马上放到冷的液体当中,让其马上受冷收缩崩解,便于捣碎,便于制剂

(8)水火共治:火单 :在大量的沸水中放少量的药物马上把它滤起来,

四.药性理论

1.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概括。

药性理论: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2.四气

(1)概念: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

(2)确定依据:从人体对药物的反应中总结出来的。

(3)阴阳属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4)量化表述:大寒—寒—微寒—凉—平

大热—热—温—微温—平

●四气的作用:

(1)温热性的作用

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及表寒证。

补火助阳:治疗阳虚证。

回阳救逆:治疗亡阳证。

温通气血:治疗寒凝气滞血瘀证。

副作用:伤阴液。

(2)寒凉性的作用

清热泻火:治疗里热证及表热证。

养阴:治疗阴虚内热证。

凉血:治疗血热证。

副作用:伤阳气

3.五味

(1)概念:五味本来是指辛甘苦酸咸物种真实的滋味,但性能当中的五味主要是用于反映药物作用的一些性质和特征。这些作用主要是补泻敛散方面。

是药物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也是对药物不同功能的高度概括.另外,涩附于酸,淡附于甘。

(2)确定依据:口尝实践真实滋味和药效归纳。(主要掌握性能的味)

(3)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涩、咸属阴。

作用:(1)辛味的作用 (芳香的气味)

①能散散表邪(治表证,荆芥),散内结(治痰核瘰疬,夏枯草)

②能行行气(治气滞证,陈皮),行血(治血瘀证,川芎)。

能润润肾燥(治肾虚证,菟丝子)。

不良反应:耗气伤阴。

(2)苦味的作用

①能泄:3、清泄(清热泄火,治火热内炽证,栀子),2、通泄(通便泻下,治热结便秘证,大黄),1、降泄(降肺气,治喘咳,厚朴;降胃气,治呕恶,柿蒂)。

②能燥:清热燥湿(苦寒药,治湿热证,黄连),燥湿散寒(苦温药,治寒湿证,橘皮,厚朴,苍术)

③能坚:苦能坚阴。黄柏坚肾阴,治肾阴虚相火妄动证。

不良反应:伤津、 败胃。

(3)甘味的作用

能补:补气(治气虚证,人参),补血(治血虚证,熟地),补阴(治阴虚证,麦冬),补阳(治阳虚证,巴戟天)。

能缓: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缓和筋脉拘挛(治筋脉拘挛证,甘草),缓和急躁易怒(治脏躁病,小麦)。

能和:和味,和中(补虚药,消食药),调和药性(甘草)。 参考可以 和毒。

不良反应:腻膈滞胃。

(4)酸味的作用

①能收涩:治滑脱不禁证。在肺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治自汗盗汗、久咳不止,如五味子;在肾涩精止遗,治遗精滑精遗尿等,如山茱萸;在大肠,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如石榴皮;在五脏,收敛固脱,治元气将脱证,如龙骨。

②能生津:治津亏口渴证,如乌梅。

不良反应:收敛邪气。

(5)咸味的作用

能软坚软坚散结,治癥瘕等,如鳖甲。

能泻下治燥屎内结证,非常局限只有芒硝

不良反应:多食咸则脉凝涩。

(6)淡味的作用

①能渗能利:能渗湿利水(能利尿)(猪苓,泽泻,薏仁)(甘淡并提)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行作用。

归经的确定:是在中医脏腑筋络学说的基础上,以所治的病症为依据。

临床意义:能够增强用药的准确性。


4.升降浮沉

(1)概念: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四种不同作用趋势。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向外)是发散、外行,沉(向内)是收敛、固藏。升降沉浮的趋势是与病势的升降出入的倾向相对而言的。现在是由功效来确定药物的趋势。

能够影响升降沉浮的 *** :炮制 配伍。

(2)阴阳属性

①升浮性: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

②沉降性:泻下,利水,重镇安神,潜阳熄风,降逆止呕,止咳平喘等。

沉降性:泻下,利水,重镇安神,潜阳熄风,降逆止呕,止咳平喘等。

确定药物升降浮沉的依据:

(1)药物的质地:质轻主升浮,质重主沉降诸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唯蔓荆子独升

(2)药物的性味:辛、甘升浮,酸、苦、咸沉降;温热药升浮,寒凉药沉降。

临床意义:改变升降浮沉病势趋向。顺应气机的趋向,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5.毒性

(1)含义:药物对于机体的伤寒性。广义的毒药: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的毒药:容易造成人体的伤寒。

(2) 影响毒性的因素:最重要的是 (用量!) 其他:采集,贮存,炮制的 *** ,剂型和给药方式,配伍,患者的个体差异。

(3)怎么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有毒观念,无毒用药”


参考1不良反映

1、副作用: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伴随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另一些作用可能一起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不良反应。

2、毒性作用:药物引起人体生理、生化的异常变化或器官、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的危害作用称为毒性作用,也叫毒性反应。

3、变态反应:有的用药者经过某种药物致敏以后,再接触此药品后它原有的抗原体与药物再结合就造成组织的损伤或生理功能的紊乱。

4、特异质反映

5、药物的依赖性

6、致癌作用

7、致畸作用:对孕妇

8、致突变作用

参考2 急性毒药的处理




五.中药配伍与禁忌

1.配伍概念:2味或者2味以上的药物共同使用。 目的:增强作用(比炮制更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全面适应病情需要,解毒。

2配伍关系:七情

七情配伍内容

(1)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病。如独参汤。(两种或以上药物在同一处方中互不影响,既不减轻也不增强相互的功能。)

(2)相须(需):两种性能相近的药同用,能增强其原有疗效。

(3)相使:两种性能有某些共性的药同用,其中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加强主药的功效。如茯苓加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

(4)相畏:两药同用,一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药降低或消除。如黄芪畏防风。(相畏的药要多余相杀的)

(5)相杀:两药同用,一药能降低或消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

(6)相恶:两药同用,一药的作用能被另一药抑制或减弱。如人参恶莱菔子,黄芩恶生姜。

(7)相反:两药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


3 怎样对待配伍关系:1) 增效的充分利用 2)有毒的充分考虑(考虑相畏、相杀) 3)减效增毒的避免使用(避免使用相恶、相反的配伍关系)。

对待七情的关系:(多加一条)病情单一可以用单味药

二.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主要是十八反,十九畏

2、症侯用药禁忌

3、妊娠用药禁忌

4、服药时候的饮食禁忌


(1)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判藜芦。

(2)十九畏(不是相畏的畏,多为相恶,也有相反):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芒硝为朴硝的精制品)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牙硝也是芒硝)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官桂既肉桂)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鑑炙煿莫相依。


三、中药的剂量:(一天的服用量)

中药的剂量是指干燥饮片在汤剂中成人一天内的常用有效量。

确定剂量的依据:

1、药物方面(毒性的有无,无毒的药考虑药的质量,质量好用量少。质地的轻重,一般情况重的用量偏重。药材滋味的浓淡,味重的用量小。作用强弱。)

2、应用方面(一般单方使用的时候用量大。另外药物在方剂中的地位。做什么剂型,如果是丸散剂量小,汤剂大。取药物的哪种功效。)

3、患者方面(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病势,职业,生活习惯。)(女性 月经期 哺乳期。)

4、此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四、中药的用法

1、给药途径(参考)

2、应用形式(参考)

3、汤剂的煎煮 *** (熟悉)

1)煎药的器具:陶罐类 (砂锅)陶瓷类(搪瓷制品)尤其不能用铝锅 铁锅也不可 不锈钢 勉强可以用。

2)煎药的水:清洁卫生可以食用。

3)加水多少:头煎,药材干的需要先吸水+蒸发的水+喝进去的水。另外掌握时间,时间短的防水少。二煎三煎仅需没过药材即可。

4)煎前浸泡:一般用温水,至少浸泡半小时。(夏短,冬长)

5)煎药的火候:先大火(烧开),后小火(最小)

6)榨渣取汁

7)煎煮次数:普通的 三次,混匀分次服用。(看饮片的厚度,薄如纸的也就两次。)

8)矿物药,动物的甲壳 ,另有的毒性药久煎可减毒,不宜溶出的植物药,需要先煎。后下:挥发性药物,煎煮的时间很短(如 薄荷)。

9)包煎:用干净的纱布包裹药物煎 药物太轻(老是浮在水上);细小的颗粒;毛状物。

特殊处理: 另煎(贵重药材) 烊化(胶类药物) 冲服(液体状的药物)

4、服药 *** (熟悉)

1)服药的时间:一般避免与吃饭同时,驱虫 泻下(清晨);饭后 对胃有 *** 的药物;安神药,晚上。

2)服药的多少:一剂药一般分三次一天内付完。

3)服药的冷热:一般是温热状态;发散风寒(热服);从治法(顺从假象)

《本草精荟》:温中止呕:白豆蔻的功效与应用

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气味辛香,即可入药,也可做调料食用。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在果实呈黄绿热尚未开裂时采收,晒干。用时去果皮或连皮打碎生用。

一、白豆蔻的功效:

白豆蔻味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其温中止呕作用与砂仁相似,但力量较弱,实用性也不如砂仁。

常用于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别录》:“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乘沸点服尤妙。”

《本草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

《玉楸药解》:“白豆蔻清降肺胃,最驱隔上郁浊,极疗恶心呕哕。嚼之辛凉清肃,肺腑郁烦,应时开爽。秉秋金之气,古方谓其大热,甚不然也。”

《本草备要》:“流行三焦,温暖脾胃,为肺家本药。散滞气,消酒积,除寒燥湿,化食宽膨。治脾虚疟疾,感寒腹痛,吐逆反胃,白睛翳膜,太阳经目眦红筋。”

二、白豆蔻的配伍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之证。白豆蔻辛温芳香,能化湿行气,功似砂仁而力稍弱之。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证,常配伍厚朴、苍术、陈皮等药。若配伍黄芪、白术、人参等,即白豆蔻丸

白豆蔻温燥之性较柔和,固也可用于湿温初起,见胸闷不饥,舌苔浊腻者,常配伍薏苡仁、杏仁、滑石、竹叶等,即三仁汤

若治湿热较胜者,常配伍黄芩、滑石、茯苓皮、通草等,即黄芩滑石汤

2.用于胃寒呕吐。白豆蔻有温中止呕作用,善治胃寒呕吐。即可单用研末服,亦常配伍藿香、半夏、生姜等温胃止呕之药。

治小儿胃寒吐乳,可用白豆蔻配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掺口中。

三、白豆蔻的用法用量:

白豆蔻常入煎剂,也入丸散,亦可做烹饪调料。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

其气味芳香,入煎剂宜后下。

四、白豆蔻的应用注意:

白豆蔻辛温行散,故阴虚血燥者慎用

汪昂言:“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

~

——中医实战笔记20.9.3下午

#中医实战笔记#

中医治疗便秘验方1则,化浊解毒,下气导滞

【主治】:便秘(浊毒内蕴,气机郁滞),症见大便秘结,4~5日1行,脘腹胀满,连及胸胁,纳食减少,偶胃脘隐痛,小便调,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方药】:厚朴,枳实,砂仁,紫豆蔻,黄连,乌药,槟榔,柴胡,香附,木香,佛手,香橼,焦三仙,内金,炒莱菔子。

【功用】:化浊解毒,下气导滞。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方解】:方中厚朴、枳实化浊和胃,行气除胀;砂仁、紫豆蔻味辛、温,归脾、胃二经,有化浊理气,消食开胃之功。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槟榔、乌药味辛行散,下气。香附、木香行气消胀,兼以疏肝。柴胡、佛手、香橼梳肝理气、和胃安中,体现肝胃了同治的配伍原则。内金、焦三仙健脾消食导滞,莱菔子下气消食除胀。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 *** 和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豆蔻:温养脏腑,祛除湿邪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想必大家对这首诗应该不会陌生。诗人借用“豆蔻梢头二月初”来比喻少女,既突出其体态之婀娜,又形容其容颜之娇美。“豆蔻年华”一词也成为妙龄少女的代表词,并因此而隆重登上文学舞台。

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豆蔻其实也是一味中药。以“豆蔻”为名的中药共有4味,即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和肉豆蔻。这4种药材不仅名称相近,功能也相似,在临床中的应用大致相同。

白豆蔻

我们先来说白豆蔻。白豆蔻又名圆豆蔻,最早见于《开宝本草》:“白豆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经冬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可见,白豆蔻是一种舶来品,它原产自泰国、越南一带,后来传入我国。白豆蔻性味辛湿, 入肺、脾、胃三经, 以“ 温化” 见长。“温”即温中,也就是温补人体的中焦、中气;“化”即化湿,祛除体内湿气。

白豆蔻色为白,入肺,可治呼吸道病;白豆蔻能行气,可以散胸中的烦闷之气;理上焦寒是白豆蔻的专长,所以对于寒邪所致的腹痛也有效果,并有温暖脾胃的作用。此外,它还可用来治疗红眼病。

白豆蔻花的功效与白豆蔻是相同的,只是作用稍弱一些。大家平常服用时,可将3~5克豆蔻花,加水煎,对于呕吐、肚子胀、肠胃不适、肠鸣泄泻、红眼病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也可以用来煮粥。准备3克白豆蔻花,50克大米。将豆蔻花洗净,再将大米煮粥。煮熟时将洗净的豆蔻花加入,再煮一二分钟即可。

如果没有白豆蔻花,也可以用白豆蔻取代。用白豆蔻的话,更好先将豆蔻煎汁(量也为3克),然后用煎取的汁液煮粥。但是白豆蔻不能炒。

明代医家李士材在《本草通玄》中说:“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待诸药煎好,乘沸点服尤妙。”也就是说,如果拿白豆蔻煎药,也要最后才放入。但无论是白豆蔻花还是白豆蔻,都是温性的,上火的人勿服。

草豆蔻

草豆蔻是由众多种子组成的种子团,它可以当成调味料来用,因为它不仅本身有一定的香味,还有去除膻味、怪味的作用,是厨房中的常客。

此外,草豆蔻也有一定的药用效果。中医认为,草豆蔻与白豆蔻的性味、归经相同,既能健脾又能燥湿,尤以“温燥”见长。草豆蔻多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这些地方本就多湿,草豆蔻偏又生于山地、疏林、河谷等湿气很重的地区,这就使它本身有很强的祛湿性。

明代以前,南方的百姓经常将其当成调味料入食,就是因为它可以防治南方的瘴疠之气。所以凡是湿邪所导致的胃脘作疼,服用草豆蔻后效果更好。如果是体内有热邪的人,服用后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了。

红豆蔻

红豆蔻之名始载于《药性本草》,它的外表为红棕色,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古代多认为红豆蔻就是高良姜,《本草纲目》也把二者合为一物,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红豆蔻的根茎在少数地区被当成高良姜入药,因为它们功效相同。但实际上,红豆蔻无论是从气味还是质量上来讲,比高良姜都要差些,所以后人将其称为“大高良姜”,以示区别。

在红白豆蔻诸色花中,红豆蔻的花是最美的,它的花蕊中有两瓣相并,形成一个“心”形,所以也被当成爱情的象征。此花在将开未开之时非常丰满,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含胎花”。上面诗中所讲的“豆蔻梢头”其实就是指的这种花。

红豆蔻性味辛热,能温中散寒,以“温里”见长。它还有一个功效,就是解酒。《药性论》说它“善醒于醉,解酒毒”,所以凡是饮酒过多导致的呕吐等不适,泡点红豆蔻花喝是有效果的。

肉豆蔻

肉豆蔻又称肉果、玉果,俗称肉蔻,最早见于《药性论》。肉豆蔻也是一味常用的调味料,像我们平时煮肉时放的就是肉豆蔻。

肉蔻用处多,你只知道它可以卤肉?解析肉蔻和香草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们只知道肉豆蔻和其他香辛料搭配使用时,可以给卤制品增加鲜香,吃起来软糯无比。其实肉豆蔻并不是只有在卤水中才可以使用,它在西餐烘焙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并且还有一种香料也在西餐甜品中不可或缺,那就是香草。这两种香料都有着我们忽略掉的用途和功效。

它们在甜品界都是常用的烹饪佐料,能给食物带来美味和独特的味道。虽然这两种佐料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但它们的来源、外观、味道和用途都有所不同,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在介绍一下它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一、来源

肉豆蔻和香草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肉豆蔻是从肉豆蔻树中的种子中提取的,这种树生长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地。

香草则是从多种植物中提取的,包括香草兰(扁叶香果兰)、香草豆(塔希提香草兰)和香草草(大花香草兰)等。

二、外观

肉豆蔻和香草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区别。

肉豆蔻是一种小而圆的坚果,通常为棕色或暗红色。它的表面光滑,有纹理,并且有一个硬壳。肉豆蔻的内部有一个小种子,这是肉豆蔻的主要部分。

香草则是一种长而细的草本植物,通常为绿色或黄色。它的外观类似于一根细长的棍子,通常有一些小的黑色籽粒。

三、味道和香气

肉豆蔻和香草的味道和香气都非常独特。

肉豆蔻的味道较为温暖,有一种微甜的味道,同时还带有一些木质和辛辣的味道。肉豆蔻还具有一种温暖的香气,可以为菜肴带来深度和层次感。

香草的味道和香气则更为复杂。它有一种甜美和香草的味道,同时还带有一些奶油和焦糖的味道。香草的香气非常强烈,可以为糕点、甜点和饮料带来独特的风味。很多人都很喜欢吃香草味的食物呢。

四、用途

肉豆蔻和香草在烹饪中的用途也不同。

肉豆蔻通常用于烘焙、甜点、肉类和蔬菜的调味料中。它可以用于 *** 肉汁、馅料、糕点和饼干等。我们用得最多的就是在肉制品中。

香草则通常用于糕点、甜点、饮料和冰淇淋等的调味料中。它可以用于 *** 香草冰淇淋、香草奶油、香草蛋糕和香草咖啡等。

总的来说,肉豆蔻和香草都是非常有用的烹饪佐料,即使有些作用功效没什么差别,但它们的区别也非常明显,包括来源、外观、味道和用途。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一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吧!原来肉豆蔻不仅仅是只有单一的去腥增鲜的作用,它在甜品、烘焙界也深受厨师们的喜爱呢。

所以对任何一种香辛料我们都应该知其功效物尽其用,发挥出它们更大的价值。对甜品情有独钟的小伙伴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种佐料的使用,烹饪时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佐料,以达到更佳的味道和效果。

如果粉丝朋友们想要多了解香辛料知识可以关注我们的账号,每天为大家发布不同科普知识或者美食 *** 。想联系我们的可以直接私信留言哦,我们会主动回复大家的问题。期待大家的阅读和指正!

分享中药——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主要用于寒湿困脾证

白豆蔻又名豆蔻、白蔻仁、圆豆蔻、原豆蔻、扣米、紫蔻、十开蔻、漏蔻、草蔻、大草蔻、偶子、草蔻仁、飞雷子、弯子。辛,温。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主要用于胰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属“寒湿困脾证”者,也常用于治疗癌症患者恶心呕吐、发热等症。

一些胰腺癌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偏左或者偏右,有时还带着腰部和背部一起疼,常在饭后1~2小时后加重,皮肤发黄,眼珠发黄,那种黄颜色较为昏暗,就好像烟熏出来的一样,恶心呕吐,胃口不好,进食量少,肚子却很胀,人没有精神,全身无力,怕冷,口中无味,不想喝水,大便不成形,小便发黄,舌质淡,舌苔色白厚腻。这些症状在中医上可归结为“寒湿困脾证”,应该用温中化湿的中药进行调治。白豆蔻辛能行气,促进人体内多余的液体及时代谢,温能散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身目俱黄,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等症状。

临床上治疗胰腺癌“寒湿困脾证”,常以白蔻仁、炒白术、制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等作为基础方加减,如果患者肚子胀满,胸部憋闷,恶心呕吐得厉害,可加用苍术、厚朴、半夏、陈皮、砂仁等加强化湿的力量;如果患者十分怕冷,手脚不暖和,不想喝水,舌淡,一般加大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药的用量即可得到明显改善。气的运动不畅,人体内正常的液体就容易停留积聚成“湿”,而“湿”也会阻碍气的运动,引起肚子胀满疼痛等脾胃气滞的症状。所以在运用化湿药的同时,也常常配合使用柴胡、香附、枳壳、木香、佛手等理气药。兼有食物消化不良而见进食量少,胃口差的患者,可加用半夏、焦山楂、焦神曲、炒谷芽、炒麦芽等。

白豆蔻能够化湿行气,温胃止呕,也常用于治疗恶心呕吐伴有胃部怕冷,肚子胀,舌苔白腻,进食生冷食物后加重的癌症患者,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藿香、半夏、陈皮、生姜、厚朴等配合使用。此外,白豆蔻辛散,入肺经,能够宣化湿邪,还可用于属湿热证的癌性发热,表现为头痛恶寒,身体疼痛发沉,面色淡黄,胸闷,感觉不到饥饿,中午以后发热,常与薏苡仁、杏仁、滑石、通草、竹叶等同用。

注意:白豆蔻辛温,容易耗伤人体内正常的液体,所以口干咽燥,小便少,大便干,舌苔少的阴虚证患者应当慎重使用。

标签: 功效 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