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酥是哪里特产,龙须酥是哪里特产北京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63 0
龙须酥到底是哪里的特产?


现在新疆、安徽、四川、陕西都有龙须酥,那到底这东西是哪里的特产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首先,从历史上看,据说是正德皇帝游民间时,发现民间竟有味道、外形如此特别之糖,当时称之为“银丝糖”,因而对此物产生好感,于是下旨带回宫。

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根据历史记载,那个时期明朝的疆土并不包括新疆,所以,应该不是源自于新疆。

龙须酥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中国种植小麦的历史很长,四川较少,安徽、陕西较多,相傳,麥芽糖的生產始於殷商時期,初名“飴”,這也是為什麼麥芽糖也叫飴糖的原因。《詩經·大雅·躲》中有這樣一句話:周原朊朊,堇荼如飴。這句詩的意思就是說:周原這塊土地多肥美啊,象堇荼這樣的苦菜也長得像糖那樣甜。可見麥芽糖歷史之悠久,味道之甘甜。殷商建都河南安阳,周原遗址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看过封神榜的朋友应该知道,此地为殷商时期西伯侯的封地,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周原位于现在的陕西岐山县,四川以米为主,小麦本就种植有限,可以排除

那最后就剩下陕西和安徽了,虽然这两个地方,他都去过,但区别是,去陕西是远征西北,去江南是游玩,性质不同,虽然麦芽糖出自陕西,但是,殷商到明朝相隔600余年,传过去也很有可能,而且安徽也种植小麦,正德皇帝的祖籍也是安徽凤阳的,在考虑这位皇帝的做派,所以,龙须酥很有可能发源于安徽。

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杭州清河坊半日游

作者:何游天下(旅行家)

接着马不停蹄的坐公交车来到清河坊。

杭州来过无数次,但记忆中清河坊是之一次。

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繁华地段。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当时清河坊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地。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这一带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杭州的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状元馆、义源金店、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於华光路河坊街交叉口的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和永和大王,这是两家现代服务业,似乎同古街不相关联,但又能给游人带来不少方便。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东起江城路,向西越南北向得建国南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至南山路,路长1800多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同时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 河坊街为杭州历史文化街区,街上更具影响的有胡雪岩故居和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而现时,正月初一至十五,清河坊。南宋御街新春看年俗活动正如火举行。我沿着青石板路面,从西往东走,满目都是古色古香,体现清末民初风貌的玉器、瓷器、名人字画的古董店;而穿着长袍、拎着长嘴铜茶壶为客人斟茶的“茶博士”;摇着木纺车,为顾客现场纺纱的“吴越人家”布艺品店……连小店里卖麦芽糖块的男子,也穿着长衫摇着拨浪鼓招徕顾客。目睹这一切,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古代岁月。这样走走看看,一直走到中河中路又往回走。古街上卖冰糖葫芦、棉花糖、也有叫花鸡、龙须糖、牛皮糖、西湖藕粉、唐朝胡麻饼、南宋定胜糕的店铺前挤满了游人,大家纷纷品尝这些杭州著名的特产和小吃。

明天就是元宵节,2013年上城区元宵灯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时的吴山广场已是人山人海,喜庆的场面提前来临,由杭州市上城区下属各个街道、单位所搭建闹元宵的舞台已施工完毕,看来今明两晚,广场周边肯定是万人空巷。夕阳又快西下,因回宁波的动车要去杭州南站乘坐,离这里尚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这才依依不舍离开清河坊。结束了杭城清河坊的半天游。

小贴士:

清河坊地址在杭州上城区,近吴山景区,柳浪闻莺公园东面大约200M处。清河坊附近还有很多杭州著名景区可游玩,如:吴山、城隍阁、杭州博物馆、南宋御街遗址等。

清河坊同杭州西湖一样是免费进入。

景区各个公交站点及停靠公交线路:高银街: 游6线、游8线高银街东口: 8路、60路、195路、404路、208路(夜间

线)、216路(夜间线)鼓楼: 8路、13路、59路、71路、87路、190路、195路、198路、301路、308路、315路、352路、404路、510路、514路、801路、808路、834路、游6路、208(夜间线)、216(夜间线)、280 (高峰线)、284(高峰线)、观光6号线(高峰线)、B支3(快速公交)吴山公交站: 25路、34路、35路、108路、187路、327路、404路、游8线/Y8、212(夜间线)、850(小区巴士

安庆更好吃的三道糕点,其中两道都是贡品!

糕点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小吃,在安庆这座安逸的老城自然是少不了各色各式的糕点。

老安庆人都知道安庆两家闻名天下的中华老字号——麦陇香和柏兆记就是以糕点著称。关于安庆街头的糕点,你最喜欢吃哪一种呢。

龙须酥

小编今天才得知龙须酥是安庆特产(实在惭愧)。作为民间特色小吃,龙须酥色泽乳白、细丝万缕、层次清晰、营养丰富、口感酥松绵甜、香酥可口、入口即化。

据说是古代皇帝吃的小食品,已流传民间二千余年了。正德皇帝游民间时,发现民间竟有味道、外形如此特别之糖,当时称之为“银丝糖”,入口极香、口味特别,因而对此物产生好感,于是下旨带回宫中,并取名为“龙须糖”、也被称为“龙须卷”及后再传入民间,一直是深受臣民们喜爱的食品。

墨子酥

墨子酥,也是安庆闻名的一种汉族传统糕点,起源于清末,因成品色泽乌黑,油润细腻,香甜浓郁,形如古墨而得名。

主要原料是上等黑芝麻、小磨麻油、精细白糖等多种原料。其具有补肾利肝、止咳平喘、滋肺润嗓的功效。

墨子酥 由来于商业竞争。清 光绪年间,浙江有位商人在安庆胡玉美酱园附近开了一间名叫“稻香村”糕点店。胡玉美想与之竞争,就在自己的酱园旁也办了一间糕点店,取名为“麦陇香”。此名出自苏东坡“麦陇风来饼饵香”的诗句。

顶雪贡糕

顶雪贡糕是安庆怀宁县汉族特色糕类产品,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屡获殊荣。薄如纸、捻如牌、白如雪、燃如烛,属贡糕之精华,是馈赠亲友和招待宾客之珍品。

传说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出任舒州通判,一天漫游天柱山,欲下山时,被潜阳十景之一的“天柱晴雪”景色迷住了,正当这时,怀宁地方的一工匠因仰慕大诗人的盛名特地给他送来一些糕点,并请他命名。

王安石随手拿起一块米糕,一闻香味扑鼻,咬一口鲜美可口,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看着手中如那山顶白雪般的米糕,王安石脱口而出:“奇哉,妙哉,真乃‘顶雪’也。”

从此“顶雪糕”就在人们中间传开了。后来王安石离任回京,怀宁老百姓又送他一担“顶雪糕”,王安石献一部分给神宗皇帝,宋神宗尝后龙颜大悦,发下一道圣谕,将“顶雪糕”封为“贡糕”,怀宁地方年年进贡皇室。

至大明永乐年间,此糕又作为贡品奉献给朱棣皇帝品尝,嗣为“宫廷名点”,故得名“顶雪贡糕”。清光绪三十二年,顶雪贡糕被推荐参加南京地方产品赛会,名列前茅,甚受慈禧太后的赞赏。

旧时皇帝的糕点如今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小伙伴们,这三道糕点小编觉得更好吃的莫过于龙须酥了!那你最喜欢吃哪个呢。

开遍观前一条街,也救不了苏州特产?


什么才是真正的苏州特产


原产地 | 本土食物,产自苏州

独特性 | 本地特有,独一无二

风味佳 | 苏味代表,有口皆碑



快年底了,大家走亲访友、过年回家带的特产选好了吗?还记得好饿君之一次吃苏州特产是在拙政园门口被骗着买了染色的梅子!!


*图源 *** 侵删


当时卖水果的阿姨还说是苏州特产,吃完一嘴色素。大概就是这些假冒伪劣的“特产”搞坏了苏州特产的名声...


其实,推荐一份真正的「苏州特产清单」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一是江南特产众多,从嗜甜风气中的各类糖果到精致巧思的船点,从靠水吃水的河鲜湖鲜到个性柔软的糕团......

在南北食物交流汇聚中,彼此融合吸收,其中也不乏混迹着“挂名”特产。比如几乎各地特产店都能看见的凤梨酥、老婆饼、蛋黄酥、龙须酥 等等,看着眼熟,“归属地”却众说纷纭。


二是数百上千年传承下的老底子口味虽然有浓厚的地域独特性和文化根基,但众口难调,选出广受大众喜爱、有口皆碑的代表性苏州“牌面”难度极大。

不时不食的苏州,能长期邮寄、携带、存放的特产又将大部分譬如太湖三白、苏式焖肉、时令大闸蟹等鲜货排除在外。



苏州到底有什么特产?


这个问题就像“宇宙尽头除了铁岭还有什么”一样困扰着我们。这次,我们又双叒去了趟什么都能买得到的观前。

5家店,30+单品,只为尝到超正宗的姑苏特产。



这里有成串开的网红店铺,也有风雨屹立百年的苏州老店,依着玄妙观鼎盛香火而起的姑苏之一街从来就不缺烟火气和鼎沸声。


老饕们可以精准地在观前街里找到那口老底子美食,匆匆的游客也会按图索骥,拉着行李箱打包姑苏风味。



| ?观前土特产商店?

/ 始于1956年的特产老字号 /

提及苏州特产,无法绕开这样一家商店。创立于1956年的苏州市观前街土特产商店,无论是门面还是商品布置似乎都能让人穿越到上个世纪凭票购物的年代。


牌匾名为观前街,但据说是因为房租涨价,这家店早几年从玄妙观东面的主街道搬到了附近的邵磨针巷。



“没有花里胡哨的网红气息,也没有过度包装,经济实惠”是许多苏州人对这家老字号的印象。


店铺搬到了邵磨针巷老娘舅对面


老板更迭了几代,目前店里张罗经营商的是一位阿姨和大叔,阿姨十分热情,一一为初来乍到的客人们答疑解惑。叔叔表面不苟言笑,操着苏州方言,但话匣子打开以后也是极愿意分享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货架上的商品种类非常多,主要是一些可供携带、邮寄、送人的苏式特产粽子糖、卤汁豆腐干、袜底酥、湘城麻饼、黄埭西瓜子、平望辣酱......老一辈苏州人吃到大的熟悉味道几乎都可以在这家不大的超市里找到。



除此之外这里也提供少部分其他地区的特产,标签上会明确标注产地,小伙伴们可不要买错了哦~


『 袜底酥 』


袜底酥是江苏古镇锦溪镇的地方传统名点。据典故称,它因形似袜底而被宋孝宗赐名为“袜底酥”。



袜底酥在用料和烘烤上都十分讲究,优质的袜底酥层次丰富却极薄,层层油胚薄如蝉翼,几乎透明,这样吃起来才松脆酥香。


虽然比起现烤的袜底酥,袋装似乎总少了些鲜活的烟火气,但整体来看,焦脆感和薄度都在线,轻轻一掰,渣便掉了满地。


椒盐香葱味的老俞牌袜底酥偏咸口,可以明显尝到黑芝麻的香味,焦脆的口感也保持得很好。唯一缺点大概就是太容易碎了,要邮寄和长时间携带的小伙伴需要注意放置。

椒盐香葱味的老俞牌袜底酥偏咸口,可以明显尝到黑芝麻的香味,焦脆的口感也保持得很好。唯一缺点大概就是太容易碎了,要邮寄和长时间携带的小伙伴需要注意放置。


『 湘城麻饼 』

99年,湘城麻饼获得“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苏州土特产”第二名


麻饼虽小,但做工十分考究。从制面到出炉,需要经历30多道工艺,才能做到饼皮软硬、肉馅分量、上麻密度、进炉干湿、烘烤火功的“5均匀”。



新出炉的麻饼更是要求饼皮“皮薄不裂、馅多不溢”,馅料“甜而不厌,油而不腻”。



我们这次买了两种口味。经典的松子枣泥馅料厚实,黑枣肉香气浓郁,配着点点松子仁、赤豆沙、猪板油,味道传统,香郁但不甜腻。


咸口的葱油椒盐更加咸香解腻一些,不喜欢枣泥特殊气味的小伙伴可以尝试这款~


『 卤汁豆腐干』


¦ 津津豆腐干 ¦


卤汁豆腐干虽然不起眼,但一直都是苏州的地方特色小吃。



由于生产豆腐干的苏州食品厂前身是“老津津牛肉工厂”,80多年历史的“津津牌”豆腐干的地位就如同乾生元、采芝斋、稻香村一样在一代苏州人心中不可撼动。



苏州豆腐干妙在一口鲜甜的卤汁上。软糯适口的豆腐干被丰富鲜美的卤汁浸透,咬下一口,就能同时尝到姑苏卤菜和苏州蜜饯的风味。


『 粽子糖』



因为形如“粽子”而被命名的粽子糖,创始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的姑苏采芝斋,是中国最早的糖果之一。

观前特产店里也可以买到散装粽子糖,薄荷、玫瑰、姜等口味很多,十分方便。



琥珀色的的麦芽糖晶莹剔透,粽香芬芳,松子糖、玫瑰口味的还会有松子、玫瑰花分布其中。尝一颗,糖果甘润生津,清甜可口。作为最能“磕糖”的城市,苏州毫不吝啬地展现着它的甜。


『 黑麻酥糖』



与粽子糖的晶莹脆硬相比,黑麻酥糖质感松软,层层叠叠的酥皮,手轻轻一碰就能掉的遍地渣。


用炒熟的芝麻研磨成粉后加糖料 *** 的黑麻酥糖,依旧保留着传统红纸包装,延续着老字号茶点礼品的“氛围感”。



酥糖外围是用于定型的略微有韧性的酥皮,内部几乎呈粉状,黑白相间,黑色部分芝麻香气更加明显白色部分口感更加细腻软糯



大口吃酥糖是万万不推荐的,糖的浓度直冲天灵感,粉质口感也会发腻。江南茶点必要悠闲自得,一口饮茶,一口抿着酥糖满满享受,吃法对了才能体味到姑苏意趣


『 黄埭西瓜子』



苏州相城区黄埭(dai)镇人殷福熙创制的黄埭西瓜子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选取颗粒饱满的西瓜子用菜油熬制,再用文火烘炒,特别之处在于需要放入白玫瑰食用香油搅拌的关键一步。



撕开包装,淡淡的玫瑰香气扑鼻而来。瓜子表皮清甜,瓜子仁香脆,唯一bug可能就是西瓜子难嗑程度,完整地剥开一颗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苏州市观前土特产商店

------------------------------

?营业时间:9:30-21:00

地址:邵磨针巷55号老娘舅对面

交通指南:距地铁1/4号线乐桥站7号口步行260m


| ?黄天源食品有限公司?

/ 200年的糕团大王 /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苏州人吃糕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吴王阖闾时期。


龙须酥是哪里特产,龙须酥是哪里特产北京-第1张图片-


精细雅致、时令仪式感强的苏州人吃糕也是讲究的。


春日吃酒酿饼、清明吃大方糕、夏日绿豆糕薄荷糕解暑、秋天有各种月饼和巧果、冬季更有温热的一口猪油年糕和糖年糕

老人做寿的寿团、姑娘出嫁的蜜糕、小孩满月的剃头团子、乔迁之喜的定胜糕......糕团不仅是姑苏水土上的舌尖美味,更作为彩头深深融入到了江南文化之中


创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的黄天源,从名不见经传的粽子摊到如今的糕团大王,已经有200年历史了。


70年代的黄天源(图源 *** 侵删)


三月清明供应青团,四月十四供应神仙糕,七月十五豇豆糕,八月十五糖油山芋,十月供应南瓜团子,经过两百多年的融合吸收,与时俱进,黄天源保留着传统手工苏式糕团的 *** 工艺,也逐步创新开发了300多种糕团


磨粉、蒸糕、揉糕、搜粉……纯手工工艺揉入了阿姨们手心的温度,也将这份柔软暖糯揉进了苏州人一辈子的口味里。



『 现做猪油糕』

“粉量云母细,掺和雪糕匀。”猪油糕又名脂油糕,用猪板油制成的糕团黏黏糯糯,白的咸猪油糕洁白晶莹,点翠葱香;



红色的玫瑰猪油糕糯软润湿,油而不腻;赤豆猪油糕和核桃夹糕则在黏糯肥美的口感上增添了豆香和坚果香气。


《元和唯亭志》称猪油糕为“吴中佳制”


猪油糕推荐现买现吃,冷了后就变得硬邦邦,即使加热也风味全无了。甜咸口的不同也因人而异,个人比较喜欢糯叽叽甜丝丝的甜猪油糕。

『 现做糕点』



除了现做的年糕类,黄天源还有一个小档口专门出售各类现做糕点,新鲜出炉的苏式鲜肉月饼、玫瑰鲜花饼、蟹壳黄、梅花糕、海棠糕、酒酿饼等被摆放整齐,热气腾腾。


梅花糕 海棠糕


相比老口味的梅花糕和海棠糕,个人更推荐现做的苏式鲜肉月饼,新鲜出炉的月饼皮酥得掉渣,滚烫的肉馅咸鲜无比,一 *** 汁,一块下肚就满足感十足

黄天源食品有限公司

------------------------------

?营业时间:8:00-21:00

地址:观前街86号

交通指南:距地铁1号线临顿路4号口步行560m


| ?采芝斋?

/最会磕糖的百年老店 /


以500个铜板起家的采芝斋是苏州老少皆知的老字号糖果店。只卖粽子糖,一块“家住玄都东洙泗巷口小糖摊”的牌子就是它最初的模样。

后来,这里增加了炒货、蜜饯,又因为贝母糖被慈禧封为“贡糖”而声名大噪。如今,这里的松粽糖、软松糖、薄皮糖、重松糖、轻桃糖、杏仁糖、蛋黄花生、清水山楂糕等糖果点心已经成为了苏式糖果的代表。


如今,采芝斋保留着传统的装修风格,仿苏式园林建筑的飞檐翘角,古典文化的屏风诗刻,虽然有些中医药店的气质,但风格也属独树一帜。



一进入店里,芝麻的香、松子的香、桂花的香、薄荷的香、蜜饯山楂的香、玫瑰瓜子的香……各类扑鼻的糖果香气便让人把苏州的甜嗅地明明白白


『 芝麻薄皮糖』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芝麻薄皮糖在众多糖果里脱颖而出,让我们惊喜连连。如果只能推荐一种苏式糖果,那么现做的芝麻薄皮糖一定要有姓名。



刚刚入口时,甜度并不高,取而代之的浓郁纯正的黑芝麻香气充斥了整个口腔,若是含着吃,糖的甜度慢慢显山露水,但甜而不腻,芝麻香的浓郁和糖的清甜混合,相得益彰。



芝麻薄皮糖以厚度取胜,侧面看薄得和一层纸一样,嚼着吃酥酥脆脆,不会过于粘牙,这点做的非常人性化。



『 虾籽鲞鱼』


袁枚《随园食单》曾记载虾籽鲞(xiang)鱼味道鲜美,爽口不腻,是苏州人盛夏时节佐餐的佳品。虾籽酱油味鲜,鲞鱼干咸香,两者碰撞下,治愈着苏州人夏日的食欲。



鲞鱼咸鲜,但绝对不推荐干吃,它的咸度是空口吃可以被称为黑暗料理的程度。配粥,下面,泡饭都是可以接受的打开方式。另外之一次吃的小伙伴可能也会略微不适应这种鱼腥味。



采芝斋(干将路店)

------------------------------

?营业时间:8:30-21:30

地址:观前街91号

交通指南:距地铁1号线临顿路4号口步行630m


| ?稻香村?

/ 南北稻香村之争

以及 口感年轻化 /



很长一段时间里,江湖上都流传着到底是“北京稻香村”还是“苏州稻香村”正宗的争论。而“南北稻香村”的商标之争几乎每场官司都是“主场赢”的结果,也让这场罗生门更加扑朔迷离。


图源 *** 侵删



其实苏稻创立于1773年,时间要早于北稻,当时叫“苏州稻香村茶食店”,其传承人、技艺也没有中断过。常有一种说法,北稻是当年清末民初“南店北开”之风的产物,但因为工艺考究、味道正宗,逐渐成为京味糕点的代表。



苏州稻香村给了我们很大惊喜,既有保留着譬如山楂锅盔等传统口味,也创新出很多精巧好看的创新糕点



颜值上数一数二,在口感上,稻香村和传统乾生源、冠生园、荣阳楼等糕点相比也更加年轻时尚化,例如较多运用芝士等西式食材,粤式流沙等创新手法。整体来看虽然苏式特色不足,但依靠口味取胜,值得推荐。


『 山楂锅盔』



山楂锅盔是稻香村的招牌人气单品,无论在苏稻还是北稻都占有一席之地。



外部的饼皮软硬适中,不算薄但口感很扎实绵密,有一种黄油曲奇的口感。内馅的山楂酸度不会很高,馅料口感细腻,酸酸甜甜,非常开胃。



『 碧螺春茶酥』



碧螺春茶酥强烈按头推荐,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加成下,整体甜度不高,茶香非常浓郁而不苦涩,十分清爽可口。



外皮仿千层酥工艺,较为酥松。内部馅料非常绵密但不噎喉,软软绵绵,入口就化成了茶香,整体搭配下口感十分平衡。



稻香村(观前街店)

------------------------------

?营业时间:8:30-22:00

地址:观前街72号

交通指南:距地铁1号线临顿路4号口步行600m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通讯、电子购物等科技的勃兴,我们的生活也好像踏上了5G速度。某宝的便捷购物和飞速物流下,各地特产的地域独特性似乎正在被消解。



各类美食街上几乎都能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特色食物和网红爆款。那些属于老一代苏州人的旧时味道应该落幕了吗?


吴江平望辣酱

? 辣中有甜,甜中生香的水乡气质 ?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些根植于苏州自然条件、地域特色的糕团、糖果、点心乃至辣酱,在几千年日月变迁中造就了江南这一方文化底蕴和礼俗纽带



那些深入苏州人DNA里的味觉记忆,是从小吃到大的口味习惯,更是生活在苏州的人文气质。


-end-


TOPIC

今日话题

你们吃过这些苏式特产吗?一人推荐一个zui能代表苏州的特产吧!


EDITOR YOUXI

编辑 youxi

#我眼中的苏州##吃在苏州##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特产##说一个你家乡特产,看看能不能找到老乡#

湖北特产落在车厢内,北京乘客赶在火车返程前领回

楚天都市报6月19日讯(记者满达)游客乘火车返回北京,下车时将买的湖北特产落在了车厢内,幸亏列车员在清理车厢时发现并帮忙保管。18日晚,失主罗先生来到北京西站的站台,赶在Z37次列车返回武昌前,取回了失物。

罗先生是北京人,最近跟好友李先生一起来武汉参观“中国2019年世界集邮展览会”。17日晚,两人从武昌乘Z38次列车返回北京。临行前,两人在武汉购买了一些茶叶、蛋糕、龙须酥等湖北特产,准备带回家给家人。18日清晨抵达北京西站时,两人因携带行李较多,将装有湖北特产的袋子落在了车厢内。

在罗先生下车后,列车员梅莉月在清理车厢时发现了这个袋子,但因为袋中有一些生鲜食品,按相关规定,生鲜食品无法交到车站的失物招领处。就在梅莉月正不知如何将特产还给乘客时,列车长刘琼接到了罗先生的 *** 。原来,罗先生下车后发现特产不见了,但又不确定是否落在了车上,通过铁路 *** 联系上刘琼,想请她帮忙确认下,车厢内是否有特产。刘琼请同事帮罗先生保管失物,并告诉罗先生,列车将于晚上返程,到时候罗先生可以到站台领回特产。

18日晚,返程的Z38次列车停在北京西站站台,罗先生及时赶到,从列车员手中领回特产。同时,他还递给列车员一封感谢信。“虽然丢失的物品价值不高,但列车工作人员拾金不昧的精神和认真热情工作态度值得我们点赞。”罗先生说。

两岸夫妇的癸卯新春:愿两岸像我们一样相亲相爱

(新春见闻)两岸夫妇的癸卯新春:愿两岸像我们一样相亲相爱

中新社北京1月26日电 题:两岸夫妇的癸卯新春:愿两岸像我们一样相亲相爱

作者 朱贺

“新的一年,希望两岸像我们的感情一样,越来越靠近,越来越亲密。”近日,在北京定居的台湾青年林宇阳和来自西安的太太王曼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许多两岸夫妇像林宇阳和王曼一样,在这个春节假期返回台湾过年,感受一脉相承的中华传统年俗。他们带着小家庭的爱跨海而去,讲述着两岸融合发展、走亲走近的生动故事。

赠年礼:从头到脚的心意

春节前夕,林宇阳、王曼踏上了返台旅程。林宇阳在行李箱中装了“比台湾口味更烈”的大陆白酒,王曼则带了柿饼、龙须酥等陕西特产,打算与亲友分享。

“回家的机票太火爆,实在是一票难抢。”两岸夫妇王强、丁文蕴一样归乡心切。与家人在大陆团聚后,太太丁文蕴在正月初四带着一双儿女回到台湾。行李箱中,带去了王强为岳父岳母准备的新年礼物——大陆产的新款智能手机。

王强回忆,刚结婚时,两人常从台湾带回许多电子产品;最近几年,大陆的电子产品更新迭代迅速,在台湾也拥有较高知名度,特别受欢迎。

今年,台青林锦葳带着儿子梦梦回台北过年;为照顾小女儿圆圆,来自山东的太太张舒和爸妈留在北京团圆。回乡的行李箱中,张舒为台北的家人准备了各式礼物,海参等保养品是来自爸妈的心意,送给公婆的运动鞋、新衣服则延续“新年添新衣”的习俗。“是从头到脚的心意。”梦梦补充道。

品年味:两岸新春都一样

往年新春,为与双方家人团聚,两岸夫妇们常在短暂的假期中跨海奔波。亲友们期盼团圆的心情与热情难却,林宇阳和王曼的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两人都觉得“虽然累点,但还是很快乐”。

今年除夕,夫妇二人来到台北迪化街采买年货。购物的人群熙熙攘攘,火红的春联、各式各样的花灯装点着大街小巷,让两人感受到和大陆一样的浓浓“年味儿”。

回忆从前和来自山东的丈夫王强回乡过年,朋友们结伴去邻居家拜年的场景让丁文蕴记忆犹新,“场面十分热闹,充满新春气氛”。台湾春节的仪式感也令王强印象深刻:一家人定要围在一起吃顿年夜饭,人多到“一张桌子都坐不下”。他感受到,“很多习俗与大陆别无二致,这就是两岸一家亲的生动体现”。

2020年回台湾过年,作为医务人员的王强和丁文蕴担忧疫情形势,正月初三便飞回北京待命。最近几年与家人在北京迎新春,则在“云端”同海峡对岸的亲友分享喜悦。“按家庭传统,长辈会在除夕夜发红包,晚辈则要正式地向老人家拜年,”丁文蕴说,这是令小朋友最期待、最兴奋的时刻。

新年愿望:常走动,多来往

除陪伴家人外,这个假期,林宇阳和王曼还安排了一场在台湾的旅行。七年前二人相识于花莲的旅途中,如今期待旧地重游。

过去一年,林宇阳重返校园深造,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王曼则坚持健身,重拾健康状态。如今在北京定居,两人的生活比从前更精致,让居住的胡同小屋“更有家的感觉”。

回台湾前,林锦葳和张舒的儿子梦梦画了一幅与春节有关的画,“一群兔子坐着鞭炮,告别满是老虎的山,象征着我们挥别旧年,迎来新年”。

孩子们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令林锦葳和张舒倍感欣慰。他们把小朋友的生活点滴拍成短视频发在家庭群中,以便台北的家人及时关注。两人期待,随着疫情缓和,两岸亲友间的走动更加方便。

常回家看看,这也是王强和丁文蕴夫妇的新年心愿,他们希望未来每年至少回台湾两趟,享受更多面对面的团圆。(完)

公认国内“最坑”的名小吃,名气虽大,但确实“坑”,你吃过吗?

说到中国的美食真的是多的数不胜数的,光是我们国家的菜系就分为8大菜系,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也是多的数不胜数的,而且每个地方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特色小吃的,有很多的特色小吃,吃起来味道确实特别的好,名气特别的大,但是有一些名气特别大的小吃也是特别的“坑”的,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公认国内“最坑”的名小吃,名气虽大,但确实“坑”,你吃过吗?

1、龙须酥。龙须酥是我们国家特别有名的一种特产小吃,现在在有些景点里边还是可以买得到的,龙须树在 *** 的时候也是用麦芽糖 *** 出来的,做出来的龙须酥千丝万缕的,看起来也是比较的吸引人的,而且有些商家在 *** 的时候还会在里边,加上一些芝麻花生馅料,吃起来口感更加的香酥,但是有很多的人却觉得这种龙须酥吃起来太干了,有一些噎人,而且在吃的时候,如果说话还会喷出白色的粉末,真的特别的尴尬。

2、西安 *** 街肉夹馍。西安的肉夹馍在之前有一段时间也是特别的火爆的,有很多的人在到西安去旅游的时候,都是会去尝试肉夹馍的,但是在本地有很多的人都说西安之前是没有肉夹馍的,虽然说现在有了肉夹馍,但是价格却特别的贵,而且先 *** 街里面的肉夹馍也不正宗,所以再去西安,想要吃到更加正宗好吃的肉夹馍的话,还是不要再去 *** 街了,还是问一问西安当地的人,哪里的肉夹馍更加的正宗,更加的好吃。

3、新疆切糕。说到新疆去,刚才过去有一段时间里,真的是全国各地都是能够见得到的,不过在购买的时候确实是很坑人的,因为心脏结构并不是按斤卖的,可以说是按两卖的,而且在切的时候总是一刀下去,切特别的多切下来以后也必须买,接下来一块都是要几百上千元的,虽然说吃起来味道确实是很不错的,但是价格真的是太贵了,以至于很多的人,再后来看见新疆切糕以后都是绕着走的,因为这种美食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吃得起的。

4、上海城隍庙小笼包。说到上海城隍庙小笼包也真的是特别的火爆,名气非常的大的,不过这样一笼小笼包的价格特别的贵,一笼小笼包都要58元的,有很多的人在吃了以后发现味道也特别的差,不仅皮特别的厚,而且小笼包里边根本没有汤,吃起来口感又肥又腻,买上这样一笼小笼包,价格贵又难吃,很多的人最后都是忍着硬生生的把它吃完了,毕竟价格真的太贵了,不吃真的太浪费了。


这些特色小吃在我们的生活中名气可以说都是比较的大的,虽然名气特别的大,但是有很多的人吃过一次以后都非常的后悔,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吃,所以在平时吃一些有名的小吃的时候,还是要先了解清楚的,以免再上当受骗了。

西安游之怀旧美食-龙须酥

爱生活,爱玩乐。大家好!我是小王。

今天要介绍的美食,它存在于儿时赶集街边美食的回忆,想到都回味无穷。它就是龙须酥

好多年轻一点的朋友可能都没有吃过、见过。如果看到了推荐您一定要尝尝。

龙须酥产地?

对于龙须酥是哪里的特产众说纷纭,在这里就不争论了,它是属于中国的特产!也是人民对美食追求的产物。

龙须酥的由来有好多版本,今天就挑了两个常见的给大家说道说道。

一、据传此美食一直为皇帝御用点心,民间百姓称其为“皇帝点心”。直到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宴请的一次满汉全席上,御厨当场 *** 时,演示出的娴熟手法,似游龙凤舞,手中糖丝雪白、纤细、如祥龙之须。皇帝龙颜大悦,特封赐为“龙须酥”,也因此才得名,传遍大江南北。

二、正德皇帝游民间时,发现民间有入口极香、口味与外形如此独特的糖,当时称之为“银丝糖”。对此物产生好感,于是下旨带回皇宫,并取名为“龙须酥”、也被称为“龙须卷”。因受到宫内及民间喜爱,所以流传了下来。

*** *** 这个就不描述了,我自己也不会做,是有秘方的。


看完以后如果勾起了您的回忆,或者勾起了您想品尝的欲望,有下面几个 *** 可以实现:

1、 *** 零售商处购买,如:某宝、某号店等。

2、到西安游玩的朋友,有两处可以观看现场 *** 及现场购买的地方:

⑴东新街永兴坊陕南街(中山门内);⑵ *** 街西羊市口往西20米路北。

*** 过程

成品定型前


更多美食、民俗及旅游攻略请关注小王,感谢!

忆当年丨湘潭南北特:舌尖上的回忆

插画:马冰清

湘潭在线3月31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珊)河西地下商业街人头攒动,63岁的田桂英走到街角,抬头看一眼指路牌——原南北特出口,路牌下是量贩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田桂英脑海中又浮现出几十年前的景象:

南北特产食品公司内,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北京的冠生园蜂蜜、衡阳的酥薄月饼、湘潭的龙牌酱油和灯芯糕“挤”在玻璃柜台上,她用彩色的包装纸将食品装好,递给排队购买的市民……

那是一段在舌尖上流连的美好回忆。

改革的春风

1978年,19岁的田桂英招工进了“新建副食品店”,当了一名营业员。“新建副食品店”是省副食品公司的下属国企,能到那里工作,在当时是十分让人羡慕的。

1980年10月1日,“新建副食品店”成了全湘潭的焦点:红底金字的“南北特产食品公司”牌子替代了原来的老招牌。装饰一新的柜台里,站的是一水儿的漂亮姑娘。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踩着单车来瞧热闹。之一任总经理左志鸿和第二商业局的领导在鞭炮声、锣鼓声中剪彩,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南北特产食品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自主经营意味着什么?南北特产食品公司与省副食品公司脱钩,自主采购原料,自主研发产品和自主开拓销售渠道。被人称作“铁娘子”的左志鸿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什么卖得更好生产什么,什么最时兴采购什么。”左志鸿今年已有83岁,40年前的她就有了“买方市场”的思维。成立之初的南北特产食品公司采用了前店后厂模式,80多位员工分成营业员、采购员、面点师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店前玻璃柜中是每天新鲜出炉的各式糕点,灯芯糕、黄油蛋糕、小圆蛋糕是卖得更好的产品,每天早上7点半,店门一开,排队的市民就蜂拥而上,“蛋糕可不是管够,是定量生产,看前一天的销售量决定第二天的出产量。”田桂英说。

除了产量有讲究,质量也有要求。左志鸿回忆:“南北特自产的食品,都是按传统老手艺打造,面粉、蛋、水严格按比例配置,就因为是真材实料、味道纯正,所以大受欢迎。”

“走进南北特,吃遍全中国”

上世纪80年代,食品企业扩大知名度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参加每半年举办的全国食品交易订货会。作为总经理的左志鸿一次也没有缺席过。她怎么也忘不了湘潭的龙牌酱油、灯芯糕、紫油姜如何在国内市场受追捧,也忘不了怎么将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北京的冠生园蜂蜜、衡阳的酥薄月饼带回湘潭南北特销售。

“走进南北特,吃遍全中国”这句话在当时一点不假。全国八大名酒、各色特产美食,叫得出名字的品牌在别的商店不一定买得到,在南北特肯定有卖。湘潭人到外地出差、请客送礼几乎都是从南北特买特产,凡属贴有南北特的标签,拿出手就倍有面子。

“每天下课后,最期待的事是骑单车到南北特买酒心巧克力。”因为口袋里有别人买不起的酒心巧克力,市民胡先生曾是校园里更受欢迎的人。

“麻辣片好吃但是好贵,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也只能买一点点。”周女士关于南北特的回忆,总是透着些小孩的心思,“看到爸爸偷偷将一盒南北特买的龙须酥藏在柜子里,我忍不住每天从里面抠几块吃,等爸爸拿出来待客时,发现少了一大半,吹胡子瞪眼睛的表情我永远忘不了。”

“儿子和女儿都是南北特的黄油蛋糕喂大的。”73岁的龚咏玲至今保留着对南北特食品最美好的印象。

平时的生意已经相当红火,临近年节更是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柜台前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所有的员工都要到柜台帮忙卖货,连主管局的领导都亲自上阵。“当时的日销售额可达几十万元,钱箱子满得塞不进,就拿装食品的纸盒装钱。”田桂英说。

“新长征突击队”

名噪一时的南北特产食品公司靠的是一群顽强拼搏、不求回报的员工。在田桂英的印象中,他们工作时长从来都是12小时,除了8小时工作之外,全体员工都是自愿加班,他们举着“新长征突击队”的旗帜,意气风发地拖着板车或骑着三轮车,把货送 *** 店、码头或分销门店,确保新鲜的食品能尽快送到全国各地。

“湘潭南北特”的牌子名气高、信誉高,这让左志鸿有了底气。“到上海7家食品厂订货,一听是湘潭南北特,订货方格外热情,还允许我们先卖货再付款。”南北特产食品公司靠4万元起家,做成了年收入几百万元的大企业。

外树形象,内练本领。没有两把刷子当不了南北特的员工。每年技术比武中,总有能手脱颖而出,几分钟能打出平包、方包、虎头包、菱角包等不同款式,分别装糕点、蚕豆、胡椒等食品,麻绳一系成了讲究的手工艺术品;称秤师傅的“一秤准”功夫更是了得,几斤几两就凭着多年操练的手感一抓一个准;如今步步高集团的董事长王填,就是从南北特走出的一位业务员,在他的努力下,曾把金龙鱼油、雀巢咖啡引进到湖南来。那些年,湘潭南北特产食品公司陆续摘回了“湖南信得过单位”“全国商业示范单位”等奖牌。

然而,这支“突击队”也终于走完了他们的“长征路”。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上下改制风潮兴起。1998年,南北特产食品公司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辉煌中落幕。但这段时光,永远地留在了左志鸿、田桂英的记忆里,以致每次经过河西地下商场的零食量贩店时,田桂英都会忍不住进去称两斤大白兔奶糖。

剥开糖纸、糖化口中,那沁人心脾的甜又回来了……

短评

回首湘潭的传统食品店铺,有的荣光犹在,有的黯然离场。但那些舌尖上的美食,都成为了一代代湘潭人的美好回忆。

近年来,这些纯手工打造的传统食品又逐渐回归人们视野。这些充满着时代感的食品,正成为一种情感催化剂, *** 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然而,消费者的行为终会归于理性。当怀旧的热潮过去,尝鲜心理得到满足,传统食品可能迅速变冷,重新回到乏人问津的地步。

所以,传统食品在打“情怀牌”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既要讲求食品的安全性,又要挖掘食品的新特色。在照顾固有消费群体的同时,也要培育新的消费人群。如此,传统食品才能“老树发新枝”,重新赢得市场、守住市场。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天府一绝——来自成都的特产美食,以下4个吃过才算来过成都

玉林西路的小酒馆、郫县的的豆瓣酱、太古里的街拍、春熙路的美女、九眼桥的酒吧,每每想起成都的这几处地方都叫人流连忘返。说起成都也是美食和小吃种类多且很好吃的一个城市。作为吃货的天堂,成都美食数不胜数,美食街遍地都是,特产也都是很有名的呢。


麻辣兔头

去过四川或者重庆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那里除了火锅,还有一道美食菜品---麻辣兔头,没吃过的乍一看还不怎么敢吃,但是吃过的,吃一次就会上瘾,念念不忘。


人在说四川麻辣兔头的好,只知道每次去过那里总是贪婪的往肚子里塞满兔头、即使吃到满嘴是油,满手都是兔头的酱汁也无所谓.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在埋头啃兔头,上演着和兔头“热吻“到酱汁飞散的热辣场面。

麻辣牛肉干

麻辣牛肉干是用牛肉 *** 的一道家常菜,颜色红亮油润、灯下剔透润泽、麻辣鲜香诱人、入口酥香成渣、酸甜鲜辣适中、大宴小酌佳品。


无论什么口味,吃进去都有肉的韧性和干香,吃起来特别来劲。牛肉干也有许多种,多数外表干燥,腌制的时候味道进了每一丝肉纤维。

红糖糍粑

四川街头美食之红糖糍粑,在家也能做,软糯香甜,口感超级棒。红糖糍粑是四川传统的小吃了,很多人都很喜欢,而且在四川的街头随处可见,所以去四川旅游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


红糖糍粑的口感很软,但是不粘牙,味道就是红糖的微甜,但是不腻,爱吃糯米一类的肯定喜欢红糖糍粑。

龙须酥

美食是许多小伙伴们爱关注的一个关键词,一些名字让人感兴趣的特产也通过 *** 慢慢被小伙伴们熟识,龙须酥就是其中的一种了。而网评国内“真香”的美食里,就有龙须酥。


龙须酥是四川地区的一种美食,因为形状酷似龙须,因此得名。龙须酥有着它自己悠长的历史,一直流传到现在。因为它的口感酥,受到了许多小伙伴们的喜欢,一些外地的小伙伴们尝过之后也是觉得“真香”,是很不错的一种特产。


标签: 龙须 特产 哪里 北京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