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瓜
编辑|大宇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男子的 *** 和女子的卵子在子宫结合以后发育成胚胎,再变成婴儿。人的性别只有两种,非男即女。
那么决定性别为男为女的因素是什么呢?是在卵子和 *** 结合那一刻就决定了呢?还是可以在以后通过一些 *** 进行改变?
一直以来,都有人希望能够改变性别,为什么呢?在中国,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一些地区长期存在。
如果一个家庭中的儿媳妇没有为这个家庭生儿子来传宗接代,那么在家庭中无论是吃穿还是财富的分配,都可能受到显著的影响。
为什么古人这么重视男性呢?这是因为男性的体力要好于女性,古代社会经济的构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农业,二种是手工业,三种是商业。
这三种行业都需要从业者体格好,比如农业,在没有机械化生产的情况下,需要人们长时间顶着烈日或者风雨在地里从事播种和收获等劳动。
如果体格虚弱,怎么能完成农业生产?再比如商业,古代没有发达的交通,无论是货物的运输还是回收货款。
都需要人们通过步行或者骑马、坐牛车长途跋涉,其中辛苦可以想象。一路上要经历风雨,还要面对土匪,这些事情只有男人才能够完成得更好。
另外,各级官员也多是以男性为主,为官以后家庭的地位和经济条件都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这更促成了男尊女卑这种观念的流行和深化。
一、性别转换的歪门邪道
1.床下放斧头
中国古人认为斧头是一种生产工具,只有有力气的人才能够用斧头,所以说斧头是孔武有力的象征,如果在孕妇的床下放一把斧头,那么斧头上的阳刚之气就会传导到女性身体上。
让胎儿变成男性。这种想法极其荒唐,就算让怀孕的女性睡在一张铁床上,穿着铁鞋和戴着铁帽子,也不可能影响胎胎的性别,难道女性就不能劈柴吗?
2.转胎药
中国人在5000多年前就发明了中医药,通过使用来自大自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能够治疗很多疾病。
甚至能够拯救濒临危险的患者,所以就有人想到了使用中药是否能够将性别进行调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迎合一些重男轻女人的心理,就编造了一些药方。
将所谓的枸杞子、阳起石、阴起石等中药组合在一起的,称按方服用几个月以后就能够转男为女或转女为男。只能说心里安慰罢了,随意服用还对身体有损。
3.转胎符
古人迷信的思想十分严重,认为人的命运都是由无形的神决定的。神的力量无穷大,因此如果能够得到神的帮助,那么就可以无所不为。
怎样才能够得到神的帮助呢?通过画符可以进行沟通,所谓的符就是用朱砂或者墨水在黄色的草纸上书写一些符号。
在中国古代与女性怀孕有关的符非常多,例如催生符、安胎符、转胎符等,实际上,哪一种符都起不到任何作用。
4.求神拜佛
宗教广泛传播以后,各种神的形象被创造出来并深入人心。很多民众认为,天天烧香祷告就能够感动宗教中的这些神,然后胎儿的性别就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变。
5.择日怀孕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如果男女之间进行夫妻生活时,选择不同的日期,那么就可能生出不同性别的婴儿。
婴儿的性别由x和y染色体决定,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源于 *** 和卵子,不同时间分泌的 *** 和卵子所能够产生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特点及其结合方式确实不同。
所以说,确实影响了性别,但是没有规律可循。所以说这种 *** 理论上行得通,实际上没有意义。但换句话说,孩子的性别其实在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是男是女。
男性不育的原因: *** 少
*** 的数量太少,就会导致 *** 与卵子进行结合的概率太低了,所以就造成了不孕的情况。
*** 质量差: *** 的数量足够,但是 *** 的质量太差,一方面能够影响与卵子结合的概率,一方面,即便结合了,也可能无法正常发育成受精卵。
女性不孕的原因:肾虚
肾虚包括肾阴虚、肾阳虚和阴阳两虚,无论哪种肾虚都可能导致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或者卵子数量不足。
湿气重: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很多体型较胖的女性很容易出现不孕症,这类女性体内的湿气比较重。
结果导致白带异常、月经异常。子宫内的环境并不适合受精卵的生存,所以就出现了不孕的情况。
如果 *** 和卵子不能够结合成受精卵,那么人类就无法产生后代,人类社会就将终止,所以说当 *** 和卵子出了问题时,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 和卵子受到烟酒等有害物质的影响。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中药材阳起石?
阳起石
【药用】本品为单斜品系石棉类矿石。
【性味与归经】咸,微温。入肾经。
【功效】温肾壮阳。
【临床应用】用于肾气虚寒,阳痿、遗精、早泄及腰膝痿软等症。
本品能补肾壮阳,温暖下焦,对肾气虚寒的阳痿等症,可与补骨脂、鹿茸、菟丝子、肉苁蓉等药配伍,制丸应用。
【处方用名】阳起石(?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如入丸剂应用,每次吞服量为一分至三分。
【文献摘录】《本经》:「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无子,阴痿不起。」
《药性本草》:「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子宫久冷。」
作者简介
何煜
资深翡翠收藏家
北京电视台常驻嘉宾
北京电视台《大家收藏》顾问
缅甸中文网约稿玉石专家
最近几天,各大网媒都在爆料,河北某知名企业董事长马某花了8000万买了一块18公斤的翡翠原石,切垮后把云南玉石商三人告上法庭,检察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这次事件的发酵过程与以往不太一样,以前翡翠界的风吹草动都会之一时间霸屏微信朋友圈,但这次朋友圈却一反常态的风平浪静。是因为业内人士都被蒙在鼓里吗,还是其他原因?这次的事件让大家缄口不言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辨别其中是非曲直。
2019年4月22日,云南玉石商人张某省有一块土黄色原石,擦开的地方隐约能看见暗绿色的玉肉,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可以看到翡翠晶莹的肉质,在中间人张某林和陶某的介绍下,张某省携带该原石从广州飞往北京,准备将其卖给河北的企业家马某。4月23日,马某带着平川玉石拍卖师郑某北京与张某省碰面,二人对原石仔细观察后协商后用8000万元购买了这块原石。但马某切开此原石,发现和预期相差甚大,于是告诉马某省还要买更大价位的原石,于是张某省将一块价值原石4700万的原石带到河北,马某遂将原石押下要求退换之一块原石的货款。双方协商未果,马某认为张某省谎编原石产地,有诈骗行为,于是便报了警。河北霸州警方与2019年10月以诈骗案立案,将张某省,张某临以及淘某军列为网上追逃人员。
2019年12月13日,张某省等人被拘,2020年1月14日被逮捕。此案引起玉石界大佬们的重视。大家认为案件的最终结果会使赌石行业的规则彻底改变。因此,云南省玉石产业促进委员会于12月21日召开“中国赌石之一案对云南玉石产业影响专题研讨暨新闻发布会”。会中业界大佬们一致认为,赌石是传统文化产物,应该以行内不成文的规矩来定案。那么翡翠爱好者们对这个案件是怎么样看的呢?网上众说纷纭,大家可以抽空看看。至于案件的结果,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对双方的观点进行比较公正的分析:
赌石切垮了,责任在谁?从业内的赌石买卖规则以及自身的经历来说,赌石无论是切涨还是切垮,甚至于买到了“手脚石”,买单的只能是买方,买方也只能怪自己眼力不够,可能交易中碰见“手脚石”那就是商家与该卖家准备做的最后一单了,当然也有少数玉石商心存侥幸。
卖方说原石出自木那场口,买家鉴定结果显示产地为危地马拉翡翠,有赌石经验的人从原石表皮颜色或原石份量便能辨别危料的产地。从专业鉴定上来说,马料的密度小一点, 可以从密度上看,那块玉石是不是危料。
有专家认为,透闪石,阴起石主要矿物 *** 物体都定位和田玉,那么翡翠也一样不该讲产地。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翡翠也是要根据内部成分和特征来确定。但是价格和田玉的料与其他产地和田玉料的价格相差也不小,翡翠也不例外。市场交易中,无论是原石还是成品,缅甸翡翠与危料翡翠,种水等级别相同,价格也会相差一大截。
检察院提出公诉,最后结果法院还是要根据现有的法律和不与我国法律相违背的行业规定来判定。
赌石玩家中的非专业人士,近些年大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也有更多的闲钱来投资原石,但赌石是要凭借智慧和经验的,投资还需谨慎,多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不是所有的玩家都能和玉石商一样懂得玉石。
拍卖师非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 *** 发展迅速,从事职业主播,职业拍卖师的人越来越多。在业外的人来看,他们都是内行人,其实这其中鱼龙混杂。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前几年,一位文玩节目知名主持人在玉石集散地变被不良商家骗了一笔钱,在观众眼里他可是玉石行家。拍卖师真的有赌石经验吗?或是其他。?
诈骗的成分,虽然卖方卖的原石是翡翠原石,但是产地相差万里之遥,市场价格也是天差地别,这样的行为算不算诈骗,大家心中自然明了,玉石商也清楚。
扣下原石的行为,这个争议不该我们来分析了,法律上肯定会有相关规定,但这种行为的逻辑还是有些难以理解的。
事件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矿场从以前人工挖井到大型机械开山,从原石带着土香就出售到矿主见有表现(赌涨的可能)就切开销售,从私下交易被假石骗了自认倒霉,到如今公盘上严谨的规矩政策,业内那些大家习以为常的坑人规矩是不是也该改变了?当然,规矩变了会不会动了一些人的奶酪?
中药价格持续走高 更高涨超300%今年中药材价格呈现普涨的态势,不少品种价格涨幅超过100%,有些甚至超过300%,这种价格上行趋势其实从2020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启。根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监控的1587个中药品种来看,11月份,萹蓄的价格月上涨幅度达到191.67%,壁虎、芥子、西红花等多品种的上涨幅度超过50%。上周,香附的价格单周上涨50%,水栀上涨38.46%,阴起石上涨33.33%。(数据宝)
月评|电击地龙事件成为月度舆论焦点作者:伍一 凌云
来源: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
一、7月行业热点舆情监测
1.1 整体监测数据
图1:7月行业整体舆情趋势
从舆情趋势看:2022年7月,有关中药材行业的信息发布总量达到37.27万条,较2022年月份增长2.96%。
行业舆情关注度增长,根本原因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中药材原料的消费也开始反弹。
次要原因,一是本月全国各省份高温干旱情况持续加剧,对中药材种植造成影响,引发业内对部分品种受灾减产的担忧;二是本月出现多个中药材产新即降价的特殊现象,造成产新药材受关注度明显提高;三是中药材价格的连续波动,已严重影响中药原料稳定供应,全产业链都在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四是各省中药集采项目开始落地实施,中药集采落地实施效果以及原料稳定供给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1.2 七大领域信息频率监测:价格和进出口两个关键词检索量明显上升
图2:7月七大关键领域信息量监测
从各监测板块看:2022年7月,中药材生产种植、中药材价格、中药材企业和中药材政策等热点舆情频率靠前,说明本月依然是中药材生产关键月份。
特别是在全国高温红色预警频发背景下,中药材种植生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中药材价格、中药材进出口热点舆情出现频率较上月明显增长,说明中药材保障供给受到全行业关注;三是中药材集采开始落地实施,引发饮片行业和中成药企业对重新洗牌的担忧,成为舆论焦点。
1.3 行业信息热点区域
从热点区域看:北京、浙江、广西、云南、湖南、广东等省份信息出现频率靠前。其中北京作为中医药政策出台发源地,各类政策出台备受关注;广东和浙江是中医药消费大省,而云南、广西、湖南、山东等地则是中药材生产和种植大省,随着高温干旱天气持续影响,对全国各省份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行业内外关注度普遍提高,舆情热点明显靠前。
1.4 7月中药材三大热点
(1)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集采持续推进(信息总量:30877)
(2)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发布(信息总量:6609)
(3)媒体报道电击蚯蚓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信息总量:1242)
通过上述监测,我们发现,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工作推进,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发布,电击地龙事件为7月三大热点事件。舆情之一波峰值出现在7月8日,与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发布《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相关;第二波峰值则是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连续报道“电击地龙事件”,成为近一个月内舆论事件的最热话题。
二、7月中药材市场监测:市场处于交易萎缩震荡态势
2022年7月1-31日,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监控的1587个品种(包括相同品种不同品规不同产地,下同)中,上涨品种数159个,较6月增加31个。下跌品种数189个,较6月减少47个,其余商品7月价格波动不大。由此可见,市场基本面呈现震荡态势。
2.1上涨品种简析
表1:7月上涨品种前20位
龙骨:野生资源量逐渐缩小,疫情影响采挖量减少,市场货源供应逐渐紧张。目前小批量货源走销顺畅,商家惜售,价格快速上涨,统货价格从月初的110元上涨到230元(公斤价,下同),且为连续两个月快速上涨,短期内龙骨价格将处于消化阶段,但长期上涨趋势难以改变。
合欢花:产新继续,产区来货量不大,受今年天气影响,部分地区产能下降明显。因货源不易组织,持货商要价坚挺,行情快速上行,现市场合欢花77-80元,优质合欢花售价95-97元。
车前子:受产区行情持续上涨影响,关注度进一步提高,货源走销明显加快,部分商家惜售心理加强,行情明显上涨,现市场车前子售价75-78元。今年产新量大,未来行情有望回落。
木鳖子:本月初市场货源走动较好,商家关注度有所增加,行情出现上涨。根据质量差异,现统货价格在28-35元之间,后市需留意产区来货量的变化。
酸枣仁:目前正值青黄不接,市场关注度继续提高。因市场待售库存持续紧张,多商惜售心理较强,行情坚挺上行,现市场国产全检酸枣仁售价660-700元,进口酸枣仁售价100-105元。随着产新临近和采收积极性高涨,酸枣仁火热行情有望止步。
2.2 下跌品种简析
表2:7月下跌品种前20位
槐米:随着新货的不断上市,市场库存充足,商家来货成本持续下降,行情继续回调,现一般货价格在30元左右,好货要价40元上下。槐米目前主要的供应和需求市场都不在国内,后市需谨慎。
蛇莓:受需求有限和今年货源产出量增加影响,近日行情走势依然低迷,但下滑后基本转稳,目前市场多要价在4.5-5.5元之间不等。该品种价格已处低位,后市继续下滑可能性不大。
马齿苋:产新新货增加,受产地价格继续下滑影响,市场行情进一步回落,且走势低迷。目前市场多要价在10-13元之间不等,预计短期内价格趋于稳定。
墨旱莲:高价 *** 今年新货产出量增加,近期货源走销一般,行情呈下滑趋势。现市场墨旱莲价格多在13元上下,目前价位相比去年依然处于高位,如果后市库存消化不佳,行情有望继续回落。
红豆蔻:口岸来货不稳定,行情出现反复波动,价格时涨时跌。近期货源减少,商家要价又有所调整,现统货价格在65-66元之间,后市仍值得留意,但整体价格处于下行态势。
三、7月市场点评:市场涨价品种增加,但需求依然低迷
3.1 产新量大库存相对丰厚,行情震荡回落
与6月相比,7月的涨价品种数增加31个,下跌品种数减少47个,近几个月首次出现涨价品种增多,下跌品种减少的情况。说明市场遭遇连续的单边下跌后,因处于淡季,货源几乎没有走动,商家调高了某些小品种的预期。
本月涨价品种主要有四类:一是矿物类小品种成本上涨引起市场普遍调价,例如赭石、钟乳石、阴起石、龙骨,胆矾,雄黄,自然铜,石膏,朱砂等;二是野生资源减少品种,一旦供需出现缺口,行情就快速上涨,如连续两个月上涨的龙骨等;三是天气原因减产导致行情上涨品种,比如合欢花因天气原因导致减产;四是高价后下跌过快产生的反弹行情,比如车前子产新后行情大幅下滑,因受到资本关注,行情反弹。
价格下跌的品种可分为三类:一是短周期品种产新量增大致行情下跌,如萹蓄、木瓜、楮实子等;二是野生品种因高价 *** 采挖致产量增加,如槐花、马齿苋、墨旱莲等;三是疫情稳定后,口岸来货增加导致行情下跌,比如红豆蔻、马钱子等。
3.2 部分调料类品种出现“小阳春”
调料类品种行情反弹的根本原因是全社会需求的稳步恢复,带动食品和调料消费增长。一方面是部分品种前期跌价,受到资金关注;二是口岸来货一直不稳定,导致部分香料类品种供给紧张,孜然、益智仁、荜茇、八角茴香、小茴香、公丁香、白豆蔻行情反弹或上调。但随着口岸贸易正常化,这种贸易受阻状态有望缓解。
3.3 “电击地龙”再次引发对野生动物类药材供应保障问题的关注
电击地龙事件再次引发对野生动物药材保护性相关话题的关注,全行业期待在加强渠道和来源管控的同时,必须加快家养技术的突破。在这方面,人工麝香、人工牛黄和冬虫夏草等品种的成功经验,都是可供借鉴的案例。
四、8月市场展望:市场低迷短期难以扭转,天气成为唯一关注重点
4.1 8月依然需要关注天气的异常变化
气候异常,成为了近几年影响中药材价格波动的关键要素之一,未来的1个月,东北地区的水灾、西北地区的旱灾与虫害,可能成为中药材生产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中药材价格普遍回落的背景下,特殊天气可能成为部分资本和炒作者“噱头”,夏季本来就是我国洪涝和旱情的多发季节,慎防过度炒作。
4.2 需求的逐步恢复,可能带动调料类品种行情向好
餐饮行业历来是调料类品种的之一需求渠道,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预计调料类产品的社会化需求会逐步回温,从而带动调料类品种行情向好。但多数调料类品种库存丰厚,进口渠道也恢复畅通,想借机囤积炒作,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4.3 中药集采对产业链的梳理和洗牌作用明显,会受到持续关注
中药集采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开始向中药配方颗粒甚至中药饮片领域延伸。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优质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供应商会受到需求方追捧,机遇明显;另一方面,掌握标准的第三方面服务平台作用彰显;第三,对传统中药企业和饮片企业来说,如不尽快完成原料溯源,可能未来会无路可走,甚至面临淘汰!
12月15日,周三,要闻汇总1.稳定经济很重要:面对新的下行压力,我们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采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加大对量大面广、支撑大量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领导人)
2.扩大专项债规模:日前,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提前批一般债额度也一并下达。按照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2022年可提前下达的专项债更高额度为2.19万亿元。(时代周报)
3.打造西南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在四川宜宾召开。会议提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拟推进重点任务共10个方面46项,拟推进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约2万亿元。(央视)
4.浙江突击整挖矿:采取不提前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查机房、循线倒查“矿机”等方式,突击抽查了全省7个地区20家国有单位的36个IP地址,严肃查纠利用公共资源参与虚拟货币“挖矿”与交易的违规违纪行为。(每经闻)
5.AI助力双碳减排:《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显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减碳贡献占比将逐年提升,至2060年将至少达到70%,减碳总量将超过350亿吨。(IDC)
6.巨资购买晶圆厂:近日,杭州 *** 出资296亿日元(人民币19.7亿)收购日本半导体晶圆厂Ferrotec Holdings在杭州的子公司中欣晶圆60%的股权。据了解,中欣晶圆拥有3条8英寸、1条12英寸的硅片生产线。(快科技)
7.中药材涨价不停:11月份,萹蓄的价格月上涨幅度达到191.67%,壁虎、芥子、西红花等多品种的上涨幅度超过50%。上周,香附的价格单周上涨50%,水栀上涨38.46%,阴起石上涨33.33%。(数据宝)
8.5G手机占比82%:11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为3530万部,同比增长19.2%;其中5G手机2896.7万部,同比增长43.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2.2%。1-11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17亿部,同比增长12.8%。(信通院)
9.小米造车挖人才: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已加入造车大军,前通用泛亚的电动汽车项目负责人马永东加盟,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同时,不少北汽的电子电气架构人员也在近期加入智米。(快科技)
10.大众布局电池厂:计划在欧洲建立6个超级工厂,以满足集团对电池组不断增长的需求。目前定于德国萨尔茨吉特的工厂将于2025年投产,大众汽车将从2025年起为该厂投资约20亿欧元用于自有电池组量产。(汽车之家)
11.外资加码芯片:日本罗姆在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工厂产能将扩大到1.5倍。罗姆将于2022年1月开始着手建设新厂房,计划到2023年8月建成。投资额为82亿日元。罗姆将增产占全球份额过半的“绝缘栅驱动器”。(财联社)
12.曹德旺批恒大:许家印39亿资本撬动2万亿贷款,512倍杠杆!最成功的做法就是应该坚持敬天爱人的祖训,这是王阳明讲的,就必须坚持这个原则,不贪,一步一步来。你想挖别人的心,那你也会担心你的心会不会被别人挖走。(搜狐)
13.看好稀土资源:长期看,稀土正处于供需重塑的新时代起点,估值体系重构。稀土未来有望复刻历史上锂钴新能源需求高增的逻辑,而其供给端甚至比锂钴还要更优异,把握拥有全球定价权的核心资产价格重估机遇。(东证)
14.LV智能手表:日前,路易威登(LV)推出最新款智能手表,搭载骁龙Wear 4100 平台,配备1GB内存和8GB存储空间。手表屏幕周围有24个RGB LED,发光显示LV符号。而且,LV手表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IT之家)
15.百亿外资独资私募:截至目前,桥水(中国)投资管理规模区间已达100亿元以上。国内首家管理规模突破百亿的外资独资私募,目前全球管理规模达到1万亿人民币,掌门人瑞?达利欧和桥水的全天候策略广为市场熟知。(中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