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多少钱一斤,鲢鳙饵料多少钱一斤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9 0
一本万利,主产养殖花白鲢让你白白捡钱,每月最少长5两以上

养四大家鱼的朋友都知道,养殖草鱼越来越难赚钱了。如果饵料系数高,病害严重,草鱼就很难赚钱。但随着大湖、支流继续禁养,产能进一步减少,市场对花白鲢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对于四大鱼的养殖来说,投资花白鲢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那么,能否提高花白鲢的产量,将直接决定养殖效益的高低。

有些老板承包的水库或塘口能亩产1000斤左右,有的老板亩产只能达到二三百斤,所以我们必须得了解,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花白鲢的产量!

一、土质。大多数池塘主要分为壤土、砂土和壤砂混合土。由于壤土自然具有较强的保水、保湿、保肥能力,在相同的养殖条件和相同的肥料用量下,鲢鱼的增重顺序为壤土>壤砂混合土>砂质土壤。建议对于含沙量高的池塘,可在池塘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有机肥,如发酵干鸡粪、猪粪等作基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二、密度和放养比例。湖北各地区花白鲢整体产量区别较大,每亩水面400斤-1000斤不等。花白鲢放养密度和比例也不尽相同。按照传统常规养殖,每亩水面,白鲢:花鲢=5:1或者4:1居多,白鲢为主,花鲢为辅,总共投放数量250-300尾/亩。此种模式,花白鲢整体效益一般。由于花鲢的商品价值更高,现在湖南多地的投放比例按照白鲢:花鲢=1:1或者2:1投放,同样的产量,经济效益要高的多。不同的放养比例和放养模式,决定了不同的投肥方式,掌握科学的投肥方式,才能使效益更大化。

三、饵料的来源以及是否丰富。花白鲢的饵料有哪些呢?它包括:易消化的藻类和小型浮游动物,比如硅藻,小球藻,小型绿藻等,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腐屑质,一种由残饵粪便等碎屑溶解后附着大量细菌、藻类、原生动物而形成的物质;细菌和溶解有机物;人工投喂的饵料。要想花白鲢能够快速的生长,提供充足而丰富的饵料,自然就能提高花白鲢的产量。

所以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正确合理的施肥。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水体并不缺乏氮、磷、钾元素。很多养殖户不考虑实际情况,大量施用氮肥、磷肥或鸡粪,极易造成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池塘里只有氮磷元素,养殖的藻类会很单一,主要是一些大型绿藻和蓝藻,不适合鲢鱼生长,也不利于池塘物质循环.施肥时可添加钙、镁、铜、铁、锰、锌、硫、钠、钴、硅等微量元素,可促进一些小型绿藻、硅藻等藻类的繁殖,提供优质钓鲢鱼的饵料。


2、
定期改底以及补充有益菌种。前面说了,残饵和粪便形成的腐生物质,也是钓鲢鱼的优质饵料。通过化学底改性,将沉底的残饵和粪便分解成小颗粒,悬浮于水中,与有益菌一起使用。使用饵料,细菌会附着在悬浮的饵料粪便中的大量小颗粒上,从而形成腐生物质,为鲢鱼提供饵料。建议平时做好定时换底工作。您可以每7-10天使用一次底网。当气温升高,水温在20℃以上时,可每隔10-15天使用一次EM菌,及时补水。有益菌数量多,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鲢鱼生长。

3、投喂人工饵料。除上述两点之外,额外投喂人工饵料,是最直接,最快速的办法。常见饵料有菜饼、米糠、麦麸、糟类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由于蛋白含量低,长鱼效果一般;也有不少饲料公司推出的花白鲢粉料,常常以饲料粉末为主,但代价相对高了许多。

4、特别是秋冬春低温季,肥水产品选择也很重要,一定要选择适应当季的肥水产品,不然水不但没有肥起来,反而变得更加浑浊。所以选对产品很重要。特别提醒,养殖花白鲢施肥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不施肥,不肥水肯定没有大鱼;施肥肥水,正确的时间施正确的肥,肯定长大鱼"

如何肥水是养殖花白鲢的重中之重,近期很多老板反映开春水肥不起来,这是因为早春水温还比较低,阳光普遍不足!但是春季不把水肥起来,鱼生长至少慢2成!

推荐快速肥水产品【藻益多】是大型水库以及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秋冬春季低温肥水产品,富含丰富的硅藻种、乱囊藻种、小球藻种、有益菌群及氮磷钾等多种所需微量元素,为养殖水体提供有益藻种种源,加速肥水培藻效果,促进藻类快速繁殖。肥水效果两三天立竿见影,使用简单,而且成本非常低,综合下来每亩只需1块多,用下去2天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下面有3000亩水库使用藻益多的肥水效果有这个水色,还用愁亩产量上不去?

视频加载中...

花鲢每年4-6月份是上半年生长速度最快的时间,其次为8-10月份。不同地域生长的花鲢生长速度也不一样,花鲢长一斤需要消耗5-6斤的蜉蝣生物,而繁殖一斤蜉蝣生物又需要5-6斤的藻类!所以水体中藻类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花白鲢的产量!

全国地区诚招优秀经销商,欢迎咨询!

如果有需要购买和 *** 的老板请关注私信!

钓获一条圆滚滚的大白鲢,在我们当地能卖到15元一斤

一条大白鲢让我开心不已。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单位几个同事在一起瞎吹,都说打牌喝酒对不起自己的身体,还是找个新项目来玩一盘,到最后大家统一思想一致决定钓鱼。

这个水库的白条多如牛毛,饵料基本到不了底。那也没有办法,既然来了,就有办法钓,这个其实很简单,先打窝,然后跑到别的地方用蚯蚓钓黄颡,半个小时后回来甩2杆就知道有木有鱼进窝。

漂相很明确,有力的顿口,说明鱼进窝了。直接开钓,2分钟不到就上了一条2斤不到点的小花鲢,第二条一个抖动的下顿说明钩子在鱼嘴出不来了,提竿中鱼,哈,扬竿不动,以为挂底,突然发力,始知大物。

小心翼翼的溜了10分钟,居然还没有出水,心里一闷,难道!上大家伙了,15分钟后,鱼出水了,目测10斤左右。等进抄网一看,自己也傻了,这最起码15斤以上啊。

这种鲢鱼好像近几年才从国外引进的鱼种,鱼身较圆,也比传统的白鲢鱼也厚实得多。

不知道你们那这么大的白鲢卖多少钱?反正我们本地要是这么大的鱼,活着的话应该能值150左右。据说还有卖15块钱一斤的呢。

购买村民养殖的大土鱼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8月29日,星期二,雨,白沙井


今天一早用捞网去捞福寿螺喂甲鱼,鱼塘里养有甲鱼,需要经常到有福寿螺的地方,去捞一些福寿螺回来喂甲鱼。

吃过早餐后,到附近商店购买电热管、混用机油、创口贴等,在国道旁边的水沟里,看到有村民把鱼装到网兜里,放在水沟里售卖,品种有草鱼和鲢鱼,价格分别为12元,10元斤。

这些农户养殖的鱼,是绝对的绿色环保,是真正的土鱼,首先,这种鱼至少已养殖了两年以上,多的3至4年,因为它是草养,完全不会投放饲料,因为投放饲料成本过高,而且鱼还不好吃,完全吃草长大的鱼,生长速度本身就很慢,加之自养的鱼,草料又无法绝对的保证,生长就更是缓慢了。其次是这些自养的鱼,数量有限,以保证自己消费为主,有多余的才出卖。第三是这种鱼基本是在本村出售,因为大家知根知底,绝对不会以次充好,在集市市场从外地贩运回来的鱼价格仅是8至10元,有时还要便宜,但那样的鱼品质以农户自养的鱼相比差别是很大的。

今天是农历7月14日,属于本地的传统节日,捕鱼自用,多余出卖,每年都是如此,虽然自己也养有鱼,而且也到了可以捕捉的重量标准,但是村里其他人养的鱼与自己养的鱼品质是一样的,就不必要捕捉自己的鱼了,花钱买鱼就是了,而且这个阶段是鱼生长最快的时期,让自己的鱼长得更大再捕捞更为理想。

买了一条六斤多重的鲢鱼,回来宰杀时发现有很多鱼卵,至少有一斤以上,这也是经验不足的表现,就算是花钱买经验吧,吃一堑长一智,若是不想要鱼卵多的鱼,是可以选择公鲢鱼来购买的,下一次买鱼就有经验了。

长得像鲢鱼,爱捕食萤火虫,却是名贵淡水鱼,一斤能值200元

导读:长得像鲢鱼,爱捕食萤火虫,却是名贵淡水鱼,一斤能值200元

鲢鱼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鱼类,它的价格一直挺便宜,在笔者这里鲢鱼常年是六元左右一斤,算是一种廉价的鱼类了。不过很多人不喜欢吃鲢鱼,在过去农村办酒席,或者是过年了还会用到鲢鱼,而现在则多数是被一些高档鱼类所替代了,所以养殖鲢鱼的也要少很多了。

但是在菜市场,如果你运气好,就会遇到一种淡水鱼,它长得非常像鲢鱼,不认识的人肯定会把它误认成鲢鱼,可是你一问价格就会被吓一跳,它要卖到200元一斤,价格是鲢鱼的几十倍。只因这种鱼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鱼,如今野生的已经禁止捕捞了。

冷水细鳞鱼的科普

现在听说过这种鱼的人估计不多了,除非是在产地,或者是一些资深的钓友和吃货朋友。冷水细鳞鱼,顾名思义这种鱼喜欢生活在冷水的环境,并且它的鱼鳞还比较的细小。

冷水细鳞鱼也叫秦岭细鳞鲑,它是属冷水性山麓鱼类,是鲑科、细鳞鱼属鱼类,因为它身上的鱼鳞非常的细小而得名。

冷水细鳞鱼个头也不大,一般都是35厘米以下的比较常见,当然也有些大个头的能长到45CM以上,只是极为罕见。我们都知道鲢鱼的鱼鳞非常的细小,整齐的遍布全身。而冷水细鳞鱼也是如此,并且它的个头也和鲢鱼很相似。只是它的体长更修长一些,稍侧扁,并且鱼头也不如鲢鱼大,头稍尖,吻钝,尤其是鱼嘴巴很小。

冷水细鳞鱼的生长环境也很特别,主要是生长在海拔900-2300 的山间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湍急、水质清澈,并且大型的砾石底质的河段活动,因为它主要是集中在秦岭地区分布,因此也叫秦岭细鳞鲑。

鲢鳙多少钱一斤,鲢鳙饵料多少钱一斤-第1张图片-

不过冷水细鳞鱼却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鱼类,这一点和多数的冷水鱼食性差不多,这种鱼在幼鱼阶段主要是以水生夫脊椎动物为食,等长大以后也会捕食其他的鱼类,它们能吃下相当自身体长二分之一的鱼类,同时也会捕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像牛虻、蜉蝣、飞蚁、马峰、蜻蜓幼虫等,尤其是萤火虫更是冷水细鳞鱼的更爱。并且还非常的凶猛,就连老鼠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冷水细鳞鱼的价值参考

对鱼有所了解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肉食性的鱼类一般肉质不错,像四大家鱼中的青鱼就是如此,而冷水性的肉食性鱼类,它们因为生活的水质环境,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还没有什么腥味。其中冷水细鳞鱼自古以来就是珍贵的淡水鱼,在古代还是贡品。

这种鱼的肉质很鲜美,脂肪含量较多,营养也很丰富。不光是它的鱼肉很美味营养,就连它的鱼卵也是相当名贵的。在古代的时候,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的,只有那些达官贵族才能享用。

而现在冷水细鳞鱼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并且为了保护它,野生的已经禁止捕捞了。只能吃人工养殖的,幸好现在技术成熟了,已经实现了对冷水细鳞鱼的人工养殖。就算是养殖的,在市面上也要200元一斤,并且还很难买到,一般是在一些景区,或者是产地的农家乐才有,并且还要提前预定。毕竟价格高,普通的人是买不起的。

冷水细鳞鱼的现状

估计很多产地的朋友们会说,在以前这种鱼太多了,尤其是二三十年前经常能见到,并且河里面如果涨水了也能捕捞到。为何现在却能卖珍贵呢?

不可否认在以前的野生细鳞鱼是比较多,但是因为这种鱼过于美味,导致了很多人去捕捞,并且是采用不合理的方式,比如药鱼、炸鱼、电鱼等,导致这种鱼的数量快速减少。

同时细鳞鱼对生长环境又比较高,只在水流湍急、水质清澈、大型砾石底质的河段活动,可是因为环境的破坏,导致细鳞鱼的生长环境受到了威胁。再加上这种鱼的产卵量较低,繁殖能力弱,一般要等到至少3-5年才能性成熟,然后2—3月才产卵。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才导致野生的细鳞鱼数量减少严重。

结束语

细鳞鱼长得很像鲢鱼,但是售价高达200元一斤,大家如果在野外钓到,或者是捕捞到这种鱼了,请记住要及时放生,因为野生的已经是禁止捕捞的了。如果真的想要品尝,可以去一些农家乐,或者是市场购买。其实对于一些爱好垂钓的朋友们来说,钓到不认识的鱼类,尽可能还是放生吧,以免遭受“飞来横祸”。

在你的家乡可还有这种鱼?它又叫什么呢?欢迎留言!

湖北从捷克引进了一种金色的鱼,打不过鲫鱼和鲢鳙,吃鱼不用去鳞

本文内容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1998年5月,湖北水产所引进了一种金黄色的鱼种,名为丁鱥鱼,试图培育适合国内养殖的新品种。然而,要经过漫长的3年努力,直到2001年才成功。

这种鱼原产于欧洲的捷克,尤其在匈牙利和西班牙地区分布较多,而在其他地方的分布相对较少。

但为何在中国,这种鱼的名字被改成了丁桂鱼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鱥”这个字对许多人来说太难打了。


在欧洲,丁鱥鱼已经被养殖了几个世纪,早期主要供少数上层社会享用,产量有限,通常与鲤鱼一起养殖,主要还是为了鲤鱼的伴侣。

自从英国在1496年将鲤鱼列为贡品后,鲤鱼成为少数富人的美食选择。由于鲤鱼有较重的腥味,人们会提前数月将其养在清水中,等到圣诞节时再食用。渐渐地,中欧和东欧地区也开始食用鲤鱼。


丁鱥的原产国捷克以及其他地方,鱼肉会被切成条状,油炸,然后与土豆泥等配菜一起制成沙拉。这道菜的 *** 过程相当复杂,需要仔细处理鱼刺等细节。

在丁鱥之前,欧洲上层社会主要负责鲤鱼的养殖。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长期以来都有在圣诞节期间食用鲤鱼的传统。

丁鱥鱼于1758年由瑞典生物学家林奈首次发现并命名,但它长时间以来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这种鱼生长缓慢,个体较小,食量不大,喂食的要求较高,与鲤鱼不同,无论如何喂养,鲤鱼的个体都能长得很大。


然而,到了19世纪末期,情况开始有所改变。富人们开始质疑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能负担得起鲤鱼。丁鱥鱼在这个时候逐渐崭露头角,因为它不仅长得较慢,而且个体不大,食量适中,不像鲤鱼那样喂得多。在1895年左右,丁鱥鱼开始成为一种珍贵的美食,甚至成为贡品。

丁鱥鱼无刺,鱼肉鲜美,因此备受推崇。它的皮肤能够呼吸,因此对低溶解氧的水体也相对耐受,这一点与其他鱼种不同,如鲫鱼和鲤鱼,它们在恶劣的水质条件下很难生存。丁鱥鱼也能在水外存活较长时间,只要皮肤保持湿润。这些特性使得它成为一种适应力强、生存能力强的鱼种。


丁鱥鱼的食性也有其特点。它在幼年时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但当长大后,它转而以浮游植物、水草和悬浮颗粒为食。这种食性与鳙鱼类似,鳙鱼在小时候也以浮游动物为食,但随着成长,它们的食物偏好转向浮游植物。丁鱥鱼的生活方式通常比较悠闲,它们会慢慢地在水底寻找食物,与其他鱼争夺食物时表现出互相竞争的特点,但当面对鲫鱼时,丁鱥鱼就不再有优势,与鲢鳙争夺食物时更是劣势明显,因此在鲢鳙较多的水域,丁鱥鱼基本上只能吃水草。


然而,中国直到1998年才引进丁鱥鱼,准备将其作为一种适合淡水养殖的鱼种。但在2001年初次培育成功后,产量依然不足,饲料也不够,养殖成本相对较高,一度售价高达每斤60元。直到2009年,丁鱥鱼的繁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才开始大规模养殖丁鱥鱼,特别是在广东、湖北、江苏和四川等地养殖量较多。


鱥鱼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强、皮肤坚韧、品性温和的鱼类。首先,它对温度的适应性非常广泛,可以在0°C到40°C的温度范围内生存。然而,最适宜的水温介于20°C到28°C之间,因此广东地区成为最适合养殖的地方。

丁鱥鱼之所以被认为适应性强,主要是因为它的皮肤具备呼吸功能,使其能够在低氧水域中存活,而鲫鱼和鲤鱼等其他鱼类则在这种条件下生存较为困难。此外,丁鱥鱼在离水后能够存活更长时间,只要皮肤保持湿润,它们就能继续存活。


尽管丁鱥鱼的食量适中,但它们有一种特殊的吃食方式。与其他鱼不同,丁鱥鱼在吃水草时会将其整根拔起并一口吞下,而不是温柔地咀嚼。这种吃食方式使得钓丁鱥鱼的体验非常特别,通常需要使用较大的黑色浮漂,而不会产生泥浆和淤泥。

丁鱥鱼的肌肉结构也非常独特,具有发达的红肌肉和不差的白肌肉。红肌肉负责运动,白肌肉则负责维持稳定的姿态。此外,丁鱥鱼的尾巴平齐,没有分叉,增加了其尾部的力量。因此,即使是相同鱼龄的丁鱥鱼,其体感也要优于其他鱼类,如鲫鱼。


丁鱥鱼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夜晚,这一点有助于避免与其他鱼类的竞争。此外,它们的眼睛相对较小,适应了夜间觅食的生活方式。丁鱥鱼的肠道相对较短,与体长相近,因此一次吃的食物量不多,但需要不断进食。这对人工饲养来说是个挑战。

正是在2004年11月25日,湖北水产所首次成功培育出全雌性丁鱥鱼,这一突破使丁桂鱼的养殖得以推广到更多地区。否则,由于养殖经济性不如其他鱼种,引进这一品种的前景将不容乐观。


到了2009年,我国在丁桂鱼养殖上取得重大进展,养殖产量大幅增加,10年后,我国开始将丁桂鱼出口到欧洲,实现了反向出口的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丁鱥鱼并没有太多的野生种群,大部分都是由养殖逃逸或人为放流的个体组成。而这些个体往往体型较小,几乎都只有半斤到一斤的大小。与同龄的野生个体相比,人工养殖的丁桂鱼个体要大三倍。


尽管丁鱥鱼形态各异,包括蓝色、白色、金黄色和绿色等四种变种,但我国引进的主要是金色丁鱥鱼,这种颜色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偏好。然而,为了生存,它们通常会逐渐变成橄榄绿或青黑色。此外,一旦离开水体,丁鱥鱼的体色也会逐渐变暗,变成灰黑色。因此,如果要购买丁桂鱼,体色的金黄或麦黄程度可以作为鲜度的参考标准。


总而言之,丁鱥鱼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鲢鱼有白鲢和花鲢之分

宝应市场上的鲢鱼,价格比较低廉,鲢鱼有白鲢和花鲢之分。白鲢的价格一般在3元左右一斤,花鲢价格一般在6元左右一斤。

那么如何区别花鲢和白鲢呢?花鲢和白鲢的区别其实,是看鱼的外观,花鲢和白鲢体色差异巨大,花鲢鱼身遍布淡黑的斑点,而白鲢则遍布白色鳞片,呈现出银白或者灰白色,整个鱼身更不会出现带有颜色的斑点。其次要看鱼头,花鲢的鱼头占鱼身的比重大,甚至于有些花鲢的鱼头会接近半个鱼身大小。反观白鲢鱼头则较小。最后观察鱼腹侧面,花鲢的鱼腹侧方平坦顺滑,而白鲢的鱼腹位置上则有折痕存在。

大家通常说的鲢鱼,又叫白鲢、花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鲢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观其鲢鱼,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 *** 。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我吃鱼,一般不喜欢吃白鲢,只喜欢花鲢。因为花鲢和白鲢吃起来的口感是相差甚远的。花鲢的鱼肉细嫩,味道鲜香可口。而白鲢的鱼肉松散无味,口感不佳的同时鱼刺还非常多。所以,我常买花鲢煨汤,花鲢煨汤非常方便省事,将花鲢先用油煎好,加水(冷,热水皆可),但加开水和冷水有区别,加开水沸腾得快,5分钟左右就成了奶白色。加冷水,盖锅盖猛火烧开,大火炖十分钟,调至小火再炖一会儿,保证鱼汤奶白色。出锅后再加盐调整口味。



要问鱼汤怎样形成奶白色的?其实有它的科学原理:汤中的脂肪微粒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在水中高温沸腾,发生散射现象,汤看起来就是乳白色的。这里的乳化剂就是蛋白质。影响汤汁乳白程度的重要因素就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通常脂肪含量越丰富,汤汁越容易熬煮成乳白色。如果在煨汤时加上两块豆腐,鱼汤会更加白。

花鲢煨汤,浓白如乳,闻起来香看起来也养眼。既能够保留鱼肉的鲜香肥美,还能够让鱼肉更加入味。我除了用花鲢煨汤外,还有一道拿手的好菜,就是砂锅鱼头,砂锅鱼头的做法就复杂了,配料较多,但这道菜的味道可算是做花鲢的一绝。只要吃过我做的这一道砂锅鱼头的人,没有一个不赞不绝口的。

鲢鱼的价格虽然比较低廉。



鲢鱼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鱼类肉食。鲢鱼不仅寓意好而且味道和口感都是极其鲜美的。

钓鲢鳙的5种“佐料”,效果好还便宜,最后一种很多人想不到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转眼四月就快结束了,接下来天气就会越来越热,很多钓友估计都开始准备钓大鱼了。说到大鱼,那肯定绕不开鲢鳙,鲢鳙个体大、拉力猛,手感是杠杠的。

钓鲢鳙大多数钓友选择商品饵,然后就是通过抽频率诱鱼。这种是常规 *** ,可以用,但如果钓鱼人比较多,大家都用这种 *** 就没啥优势了,这个时候咱们就需要想一些办法。

比如说在饵料里加点小药之类的添加剂,增加饵料的味型,扩大诱鱼的范围。当然,不一定要加小药,只要味道重的东西都可以,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几种我认为不错的东西。

之一种:阿魏

阿魏是一种中药,相信很多钓友都听过,但是对于阿魏,不少钓友都有误解,网上乱七八糟的传言很多,还有说“黄金无假 阿魏无真”的。

其实没有那么玄乎,阿魏有两种,一种是印度阿魏,黄色颗粒状的,价格便宜、味道相对没那么重;另一种是新疆阿魏,价格比较高,味型重点。

咱们钓鲢鳙用哪种都可以,我一般是用新疆阿魏比较多,使用 *** 有两个,一个是拿水泡,另一个是拿酒泡。拿水泡泡出来是乳白色的,拿酒泡是黄色的。像拿酒泡的话,一斤酒放个二三克就够了。

泡出来的溶液,咱们可以直接加饵料里,不需要多一斤饵料加个几毫升就行,算下来成本也不是很贵。注意,如果是钓鲫鱼鲤鱼,那不能放那么多!

第二种:臭鸡蛋水

这个 *** 是李大毛老师那里学来的,前几年看《游钓中国》时他在节目中有讲过。臭鸡蛋水的 *** *** 很简单,找个瓶子,打两个鸡蛋进去然后加水摇晃均匀,闷个几天就臭了。

但是用这个东西要有点勇气,很多钓友说受不了阿魏、觉得太臭,那你是没试过这个臭鸡蛋水,要是用了,你就会觉得阿魏其实挺好的。

我个人是建议,臭鸡蛋水的威力实在太强了,所以还是加窝料里面比较好,去菜场搞点新鲜豆渣,袋子装起来放太阳下晒两天,然后掺入臭鸡蛋水,到钓点直接打窝即可。

如果加饵料里,一定要带橡胶手套操作,不然钓完以后手都不想要了!

第三种:臭豆腐水

相比臭鸡蛋水,我还是比较能接受臭豆腐水,虽然都是臭的,但后者的威力稍微小一点。所以后者可以加饵料里面去。

如果你出钓率比较高,用饵比较费,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网上搜“臭豆腐卤水”,这玩意儿便宜才几块钱一斤,直接用它开饵就好。

第四种:黄酒/白酒

酒在水中的扩散能力是很强的,咱们 *** 窝料时就经常加酒,比如泡酒米对吧。但通常只是在窝料里面加,饵料里是不怎么加的。

不过鲢鳙比较特殊,这种鱼属于滤食性鱼类,需要雾化+大味道,而加入酒以后,味道能更好的扩散出去,同时鲢鳙的警觉性没有鲫鱼鲤鱼那么大,不用担心加了酒影响吃饵。

如果是加白酒,那量不建议放太多,多了影响饵料状态,我比较喜欢放黄酒,多加也没关系,我经常是用黄酒+醋来开饵。

第五种:发酵失败的玉米

以上说的都是添加剂,主要是辅助用的,但这最后一种是可以直接打窝的。我想应该有很多钓友想不到,玉米打窝还能钓鲢鳙吧,因为在大部分人的眼里,玉米是钓鲤鱼草鱼的,鲢鳙喜欢雾化,应该用雾化好的粉饵才对。

鲢鳙是喜欢雾化,但不止是喜欢雾化,味道大的东西它们也喜欢,像上面说的几种东西都不是雾化好,而是味道大。

咱们很多人平时钓个鲤鱼草鱼都喜欢自制发酵玉米,但是呢又总做不好,要么是酸了、要么是臭了,做失败以后感觉没法钓鲤鱼草鱼了,于是全丢垃圾桶。

下次可别再丢了,不要管他酸的还是臭的,你就继续放着让它慢慢发酵,让它更酸更臭,什么时候想钓鲢鳙了,就拿他打窝,效果杠杠的。

我记得有一年,我也是自制发酵玉米打算去一个农庄钓草鱼的,但玉米煮好没把水沥干,结果就发酸了。我没舍得丢,还是拿去用了,结果草鱼没钓到,胖头倒是钓了一个,而且还是底钓上的,用的还是草鱼饵(发酵型的草鱼饵)。

有钓友会问:玉米打窝是沉底的,而鲢鳙需要钓浮,那玉米打窝有什么用,不是把鱼诱到水底去了吗?

完全不要担心,咱们用饵料钓,饵料是有雾化的,鲢鳙就算在水底,发现饵料雾化的碎屑还是会上来咬钩的。

而且酸臭的玉米入水以后会一直释放味道,留鱼性很好,鲢鳙进了窝就不肯走。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以上分享的这些东西,虽然味道有点受不了,但是价格便宜、效果也不错,关键是不伤手。

钓鲢鳙的很多小药,包括饵料中的一些添加剂,我感觉都是工业级的,用多了会伤手的,脱皮、起水泡等等。我不是敏感体质,用其他饵料都还好,从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某些鲢鳙饵料就不一样,几个小时用下来,手就会很干,有点痒,甚至脱皮。

所以这里也是给钓友们提个醒,更好还是用天然一点的饵料,比如豆渣、油糠,然后咱们自己加添加剂。以上说的这些就可以,或者买一些食品级的香精,例如草莓香精、榴莲香精、大蒜香精等等,这样要好得多,起码不会伤手。

价值800多?上海钓鱼人在河道钓获罕见的大江鳗,钓鱼人:送人了

长江君:每当节假日来临,许多钓鱼人都纷纷奔赴江河边享受垂钓之乐——如果还能再带上自己的钓一条大鱼回家过节那更是美滋滋。

比如下面这位上海(静安)的钓鱼人,在周边河道钓鱼时,就遭遇一条罕见的奇鱼,让他惊喜无比......

01

钓鱼人:吓了我一大跳

据长江君了解,这位上海的钓友是使用路亚钓法钓获的这条“怪鱼”——假饵用的是软虫,原本他是操作跳底搜寻鳜鱼和鲶鱼的,没想到一个很快速的咬口后,拖起来一条长长的“怪鱼”!

“吓了我一大跳,一发力忽然一个老长的东西(浮出水面),我还以为是挂了条蛇,再一看把我开心坏了,竟然还有这好东西!”这位钓友小周激动说。

原来,这位上海钓鱼人从河道里钓起的“怪鱼”,竟是一条非常罕见的“江鳗”——又俗称河鳗等,是一种咸淡水双栖鱼,海中繁殖产卵,江河中栖息生长。

或许因为江鳗跨越江海湖河、熟识咸淡水的这种习性,这种珍奇野生鱼的肉质极为脆嫩软弹,自古就是非常名贵的鱼鲜佳品。

洄游中的江鳗——资料图

不过,江鳗(河鳗)对生存环境的水质状况要求极高,上海周边河道出现河鳗,属实是非常的罕见(长江君认为应该是全面禁渔后,黄浦江水系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

对这位上海钓友(@小周)来说,钓鱼多年还是头一回碰上这种“奇鱼”,心情激动之下也是再也无心钓鱼,时不时就要看几眼鱼护里的“宝贝”,并拍照分享到社交媒体上

——没想到羡慕坏了各路网友......

02

网友羡慕:这鱼得卖800多了吧

得益于各路博主的科普,江鳗现在也是“家喻户晓”,因此不少人一看到这条江鳗都是羡慕坏了,甚至有网友惊叹表示“在上海这条鱼能卖800+了吧!”

江鳗虽然稀奇,但真有如此值钱?

长江君:首先江鳗、河鳗都有人工养殖,市场价格一般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一斤不等,相对数元一斤的鲢鳙、十多元的鲫鱼草鱼,这已经算是比较昂贵的水产了。

而野生江鳗更是罕见,价格波动区间也大,200-500每斤甚至更高的价格都出现过,且这位上海钓鱼人钓获的这条江鳗,本身体型就不小,目测有1斤半到2斤之间(算是比较少见的大体型江鳗了),确实值不少钱。

不过,令人有些吃惊的是,这位钓友(@小周)在将这条江鳗带回家后,既没有选择出售,也没有自己吃了尝鲜,而是送人了.....

03

钓友:送人了

“拿回家我发朋友圈,好几个人问我卖不卖,有个同事出300要买去过节吃,我说算了就送你吧,反正我们家也不喜欢吃这种滑腻腻的鱼。”

——钓友说,他钓鱼主要是为了开心,自己本身不喜欢吃鱼。

钓友:送给同事吃了

对此,网友们也是纷纷调侃表示“这么珍贵的鱼送给同事,恐怕是女同事吧,要么就是领导”......

不管怎么说,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能钓获这种罕见的鱼类,本身就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体验,好不好吃倒还在其次了。

钓到鳗鱼是一种奇特体验——配图

钓友们,小长假期间,你们有钓到什么奇鱼怪鱼吗?又是否钓获过河鳗这种珍奇的鱼类?#钓鱼#

千岛湖秋季巨网捕鱼,一网8万斤,老演员金鲢再次入网,其后放生

这两天,杭州千岛湖再次上演一年一度的“巨网捕鱼”,一网捕获了8万斤,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条金色的鲢鳙被捕捞上来,这条金色鲢鳙被当地鱼户称作金色鱼王。

有30-40斤重,因为其漂亮的外表已经多次被捕捞到后放生,也成为千岛湖鲢鳙的象征。据说,每年当地都会向千岛湖投放100多万公斤、1000万尾的鲢鳙鱼种,并实行限额捕捞,以此保持能够有鱼可钓,有鱼可捞。

千岛湖实际上我国国内较早颁布钓鱼证的水域,只要有钓鱼证就能在千岛湖作钓,而千岛湖由于水域宽广,水情复杂,水中也常有巨物出现,成为了当地和全国钓友钓鱼的首选。

像刘松松、邓刚、曾晖、刘志强这些钓鱼大咖经常会在千岛湖地区出现,一来为了拍段子,二来为了宣传钓鱼。

有过千岛湖游玩经验的游人,恐怕都会对千岛湖饭店里的鲢鳙价格记忆深刻,在市场上几块钱一斤的鲢鳙,到了千岛湖的饭店里就变成了上百元一斤。价格翻了10倍以上,可见千岛湖鲢鳙品牌的效应。

那鱼肉的味道会有区别么?实际上如果你钓到的是水库中养殖的鲢鳙,跟千岛湖的鲢鳙口感会有一些差别。但是如果你钓到的是水库中散养的鲢鳙,那么口感其实差别就微乎其微。这就跟螃蟹一样,有的地方贵,有的地方便宜没区别。

而那金色的鲢鳙也挺有趣,就像人群中有人长得好看会受到众星捧月一般,这条金鲢也是如此,凭借出色的外表换来了绝佳的运气,也成为了千岛湖的象征,作为一个老演员每年被捕捞一次,然后再下水一次,这生活过得也是美哉。

那位说,怎么这条金鲢每次都被抓到,千岛湖那么大,难道被跟踪了么?其实不然,鲢鳙是成群出现的,只要找到鲢鳙群,那这条金鲢自然大概率被抓到,您说是不是?

图源 *** 侵删 我是巨石上钓鱼人,带你看钓鱼圈趣事,探讨钓鱼技巧众位看官闲暇时候加个关注,多谢了,也算对我发文的支持

春季野钓江河湖库鲢鳙攻略,个头大拉力强,简单易学成本低

有一段时间没有写钓鲢鳙的攻略的,最近跑多了几个地方和不同的水域,又有了更丰富的经验。鲢鳙是我个人最喜欢钓的鱼种之一,一般个头都不小拉力强劲,虽然不好吃但真的能过足瘾!

很多钓友对钓鲢鳙的认识有一个误区:就是天气冷不好钓鲢鳙,事实上目前为止我个人更低在7摄氏度气温的时候钓到过鲢鳙(春季),这个理论不符合,因为理论说16-25都才能很好的钓鲢鳙,只不过白鲢对低温的耐受性要低一些而鳙鱼确实需要温度稍微高一点点,但是10-12摄氏度也就足够了。

早春钓钓鲢鳙

春季钓鲢鳙装备选择

鱼竿;推荐使用6.3-7.2的,太短的很难抽到鱼(鲢鳙不太喜欢靠岸),除非是在散养塘或者鱼塘里面,大水面还是要用长竿,只不过8.1以上的抓不了口,要不然也可以的。

鱼钩;推荐5号新关东小到两斤大到20斤都没有什么压力,你也可以用钛合金的伊势尼,只不过要把钩嘴弄歪。

鱼线;主线更高不要超过6.0,一般4.0差不多了30斤也能揉一揉,子线推荐3.0-5.0再粗的话会有点儿挡口,要是你习惯用PE线你也可以用PE线。PE线正口概率高一些,尼龙线容易锚鱼,一旦锚到尾巴就很容易爆竿!尼龙线对着之后20CM,PE线10CM就够用。

浮漂;推荐你用12-15CM钓的空心尾小短漂,吃铅3-5g就行,这样的浮漂行程不是很大鱼儿不用跟着饵料追,也方便钓水皮,有时候鲢鳙在水皮的时候只钓40CM这种浮漂就有优势了。

一寸长一寸强

春季钓鲢鳙的饵料和窝料

钓鲢鳙一般是抽窝,也有打窝的情况:走水的速度每分钟低于50CM就可以打窝。鲢鳙饵料其实并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什么小药添加剂一概都可以不用,我自己曾经用过也看别人用过,但是渔获除了蒜粉、白醋、臭鸡蛋、皮蛋蛋黄打碎这四种之外其他的什么草莓香精都没啥用。

一般我自己喜欢用老鬼的酸酵鲢,便宜雾化好状态的可塑性很高:想要雾化水比少一点抽窝,想要雾化慢一点揉几把就行。市面上还有很多鲢鳙饵料表现不错,比如鲢鳙至尊、浮钓鲢鳙(一般和鲢鳙至尊3:1混合效果更好)、金版鲢鳙等等,只不过性价比来说酸酵鲢还是不错,金版鲢鳙效果很好但是味道太浓郁我个人闻了头有点儿晕所以用得不多。

至于打窝的话只要雾化好的都可以打窝:豆渣、小鸡饲料粉末、那种批发7块钱一斤的鲢鳙饵料都可以用来打窝。值得留意的是:打窝的状态一定要稀一些,就是附不了钩的那种,这样打窝才会缓慢地从上至下雾化且传播出去。弄成干散打窝也可以,但是有风的情况下干散会漂浮在水面上被吹走很远,也可能比重大了直接下沉下去,看你自己对饵料的了解。

钓鲢鳙的饵料和窝料要求其实只有一个:雾化,其他什么气味只要稍微有一点就行不用太浓郁,再就是你要弄明白片状雾化和雾状雾化的区别,雪花粉太多的饵料要多醒一会儿,要不然片状雾化没啥用的。

鲢鳙饵料要多要雾化

春季钓鲢鳙钓位的选择

更好是开阔的大水面,而且水深至少要6米以上,浅一点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浅出的鲢鳙完全没有深处的鲢鳙大。一般来讲是钓鲢鳙的钓点是越深越好,但是特别深的地方找水层又相对来说麻烦一点(后面会讲到)。

其他的条件就是:走水走向大水面,鲢鳙的饵料雾化快,所以流向大水面更容易诱来鱼。你先要判断走水的方向然后再决定做哪一边,如果你坐在了走水向小水面那边的,那么很难钓得到鱼。

另外,如果有比较深的下风口且看到有蓝藻增生或者有很多浪渣的地方也值得一试,只不过这种地方要晴天才比较好钓。一般建议你选择陡坎、大坝、桦尖这些地方。

钓位选择很重要

春季钓鲢鳙鲢鳙找水层

每天的不同时段、不同天气鲢鳙活跃的水层都不同,比如早上、中午它们的水层可能变化一两米。一般我们抽鲢鳙都是从浅抽到深,出太阳的话建议从一米开始抽,如果阴天雨天可以从两米开始抽这样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一般我们只有确定窝子里面来鱼但是又没有上钩之后才开始重新找水层,因为鲢鳙你在一个水层固定抽只要情况不是很极端时间长一点都能钓得上来。比如你今天抽1.5米而鲢鳙活跃在两米,只要你继续抽是可以上鱼的,但是在天气变化温差大的时候就不一定了。

判断鲢鳙进窝的方式:小鱼受到惊吓跳跃、小鱼闹窝突然没口、有鱼星起来(白鲢是碗口大一片,鳙鱼是大拇指头或者乒乓球大小一个)、有鱼蹭线(蹭线就要调浅一点),只不过春季的鲢鳙进窝很少有鱼星,所以这一点不太容易断。原则上只要稍微有一点走水的水域,你抽1-2个小时还不上鱼的话就从上至下找一遍,每次撸10-20CM,每撸一次钓两竿,一直找到4米左右还是没有的话又撸到原来的位置抽。

从最近几次出钓情况来看:80CM-3米都有上鱼,只不过深一点的地方个头大一点。

水深一点个头大一点

春季钓鲢鳙注意事项

抽竿频率;抽窝阶段20秒一杆,垂钓阶段40-60秒一杆,饵料一般抽窝水比1:0.7,钓的话1:0.8-0.9,这个要看你自己抛投习惯。

多人抽窝;多人一起抽窝比较好,一个人很难抽来成群的鲢鳙,除非是水面不大密度很大的情况,三五个人坐在一起抽是更好的。

鱼护远离;鲢鳙进了鱼护之后动静还是挺大,所以远离钓点十米左右放鱼,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臆想,因为鲢鳙胆子大。

不用担心闹窝;鲢鳙进窝之后你砸石头都不会散窝,所以不用担心遛鱼会惊窝也不用担心饵料入水声音惊鱼,上鱼之后慢慢遛就行了,等翻了再抄,要不然容易断杆。

关于走水抽鲢鳙;走水就不需要拼命抽窝了,尤其是走水严重的地方,因为你抽窝了也没有用,饵料雾化会漂很远,随意干脆把饵料雾化打小一点,然后守。不过如果有两个人,一个在你上游抽窝你在下游钓的话也是可以的,走水就需要有这么个“好人”在上游帮大家抽窝。

关于个头;一般来讲深一点个头大一点,浅一点个头小一点,十几斤的大家伙一般都在3米以上的地方上的。

关于钩距:春季的气温还不是很高,所以推荐钩距为3CM左右,当然你也可以用弹簧钩,但是上钩要弄在弹簧旁边。因为春季的鲢鳙很多时候是贴着饵料吸,其他季节不一样。

抽窝频率一定要高

小技巧:如果你看到水面中间一点有成群鲢鳙巡游,你可以用打窝勺打窝料在它们附近,然后弄一个觅食路径慢慢诱过来,这个 *** 我试过很多次,只不过一群鱼来了最多钓一两条它们就会跑。

注:上面所有配图都为今年所钓,更低气温7-13摄氏度。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钓爆护!

标签: 多少 饵料 钱一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