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是寒是热的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8 0
小时候常见却叫不上名字的野草,好看又好吃,可做菜,又可入药

小时候经常听老一辈说:“劳动最光荣”。所以记忆中经常会想起农民每日劳作的身影,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如此,从不偷懒。

可是尽管农民如此辛苦劳作,生活却仍然非常艰辛,经常还会采摘一些野菜来吃。小时候常见却叫不上名字的野草,在农民手中却变成了美味佳肴。如果你也在农村生活过,可能也见过。

小时候常见却叫不上名字的野草,好看又好吃,可做菜,又可入药

1、鸭跖草

图片来源 ***

鸭跖草它的叶子长得像竹叶,所以又叫竹叶草,它是农村路旁常见的野草,小时候经常采它的叶片做耳环,所以又有耳环草之称。

鸭跖草花开的时候也特别漂亮,就像两只蝴蝶在飞舞,为深蓝色,它的嫩茎叶可做汤、炒食都可以,好吃又营养,同时对痢疾、感冒、白带、咽喉肿痛、尿血等均有疗效。

2、凤眼莲

图片来源 ***

凤眼莲是一种悬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其须根发达,靠根毛吸收养分,花开为浅蓝色,呈多棱喇叭状,花瓣上有黄色的斑点,看上去像凤眼,又像孔雀尾端的花点,非常亮丽,小时候经常采它的花来玩。

其实,凤眼莲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另外它的嫩叶还是一味正宗的“绿色蔬菜”,味道像小白菜,含有8种氨基酸,同时又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散风发汁的功效。

3、黄花菜

图片来源 ***

黄花菜是山坡上常见的野生植物,初夏开花,每朵花只能开一天,花呈漏斗形,为黄色,就是这种黄色的花朵用来做菜特别好吃,故而得名黄花菜。

小时候经常采集黄花菜,然后晒干来吃,可做汤、凉拌黄花菜、黄花菜炒牛肉丝等都非常美味。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比西红柿高2倍,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利湿热、宽胸消食的功效。

4、刺儿菜

图片来源 ***

刺儿菜因它浑身是刺而得名刺儿菜,它还是嫩茎叶时是没有刺的,所以常采摘来做野菜吃,味道鲜美,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刺儿菜花开时看上去与蒲公英的花朵相似,小时候常采摘来丢撒在空中,特别好玩。刺儿菜不仅营养丰富,同时其全草、根茎均为药材,具有祛瘀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

鸭跖草、凤眼莲、刺儿菜、黄花菜都是农村常见的野草,小时候常见却叫不上名字,它们好看又好吃,可做菜,也可入药,药食两用作用大。

乡下的鸭跖草可是宝,挖回家一棵长出一大盆,开花淡紫色作用多


乡下一种“蝴蝶花”,价值高比君子兰美,养在家里作用多喜欢爆盆

今天这种植物比较特别,虽然经常得见于农村的田地之间,但甚少有人能够准确的叫出它的名字。“鸭跖草”,又名“翠蝴蝶”,为少有的一年生披散型草本植物。虽然名字中带有“鸭”这种意象,但其花朵可一点都没有共通之处,反倒是像一只只风中飞舞的蝴蝶。

花瓣蓝色为主,白色为辅,在素来以绿色为主的植物间拥有着超脱的美。鸭跖草原本生长在云南、四川一带,后来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除了外观别致好看外,鸭跖草还有着相当珍贵的价值,需要人们好好爱护。

由于鸭跖草能够开出蓝色小花的缘故,即使是那些不了解内情的人也很少会把它和普通的野草混为一谈。一些比较有闲情逸致的朋友还会从野外挖回几株,种植在自家的花盆里,其花朵盛开时一点都不会比吊兰、君子兰这些花卉差。

特别是,鸭跖草的生长速度很快,繁殖能力也强,常常是种下没几天后,它就会迅速长成满满一盆,需得大家分株种植进不同的花盆才行。

要说价值的话,鸭跖草首当其冲的特点就是好看。其花瓣远观是蓝色的小花,凑近一看,却是两瓣蓝色夹杂着一瓣白色,很有素净淡雅之美,而这也就是一些朋友回去养殖鸭跖草的原因之一。

此外,根据相关书籍的记载,鸭跖草竟还有着药用的特殊功效,只要稍微处理一下就可以用于缓解人们身体上的一些不适。想当年医疗水平还不够发达的时候,村民们没有能力前往城市就医,往往都会采用这种“土方子”来缓解病痛,足可见鸭跖草有多么的珍贵。

最后,倘若大家真的想要在室内养殖鸭跖草这种植物的话,一般需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之一,鸭跖草很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光线愈是明晰,它便会生长得越好;第二,植株更佳的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冬天这个温度的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一些,只要室内的温度能够保持在10℃的水平以上,那植株就能够继续正常生长。

第三,鸭跖草对具体种植的环境没有太多要求,即意味着普通园艺用土就可以满足它的生长需求;第四,鸭跖草抗旱性能不错,不需要频繁浇水,仅仅让土壤略微湿润不至于“干枯”而死就行。

路边不起眼的“鸡眼草”,好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到底有啥珍贵?

导语:路边不起眼的“鸡眼草”,好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到底有啥珍贵?

农村是野草的天下,每种野草都有它们自身的价值和用途,正如老一辈人常说的:“农村到处皆是草,只要识得皆是宝”。有时候身边看起来毫无用处的野草,都在向我们诉说它们历史悠久的文化。

在过去那个缺医少粮的艰苦年代,老一辈人靠什么,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在农村靠的就是这些野草。它们既可以当作野菜来充饥,又可以入药用来防病治病,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野草都是“宝”。

图片来源原创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益母草、鬼针草、车前草、鱼腥草、艾草、羊蹄草、鹅肠菜、鸭跖草、马齿苋、蒲公英等,这些都是老一辈人常吃的野菜,也是他们常用的民间良药,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

今天笔者分享的这种野草,它是一种路边不起眼的野草,很多人都见过,但是好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老一辈人却把它当“宝”,它到底有啥珍贵?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这种野草花开时非常奇特,它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形状看上去酷似鸡的眼睛,故而得名鸡眼草。很多人又叫它三叶人字草,因其叶子小叶有3枚,长得非常小,看上去像人字形排列,所以叫它人字草,也叫三叶人字草。

由于它的叶子一半是凸的,另一半是凹的,看起来非常不平整,所以又给它取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名字叫做“掐不齐”。

鸡眼草为蝶形花科鸡眼草属一年生披散状草本植物,多生于路边、田边、山坡、旷野等处,在我国的广东、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安徽、浙江、贵州、云南、江苏等地区均有分布。

图片来源原创

认识鸡眼草的人都知道,它的叶子叶色浓绿,在过去常采摘它的嫩叶来做野菜吃,可炒食、做馅、做汤等均可,味道鲜美可口,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很多人都知道鸡眼草可以做野菜食用,但是却不知道它的价值。鸡眼草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其药用全草,具有解表解毒、清热解暑、去瘀生新的功效。

在生活中可用于感冒、肺热咳嗽、感暑、疳积、胃肠炎、血尿、急性肝炎、小便不利、跌打肿痛、腹泻、夜盲症等病症均有一定的帮助。

炎炎夏日,在农村很多人都会在野外采摘一些野草回来煮水当凉茶喝,这种鸡眼草也是民间常用的凉茶原料,不仅可以清热止泻,还能防暑降温预防感冒,作用还是非常多的。

图片来源原创

正因为鸡眼草有这么多的价值,所以有些懂得它的人每年在春季都会采集一些回来晒干存起来,等到夏季时煮水当凉茶喝,可以预防生活中的许多小问题。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这种鸡眼草吗?它花开似鸡眼,民间俗称“掐不齐”,好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它价值珍贵,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若你在家乡遇见,请及时重视起来。

中药古今研究:鸭跖草

一、典籍摘要

1.《本草纲目》:“ 鸭跖草 苗苦,大寒,无毒。消喉痹。”

2.《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3.《证类本草》:“鸭跖草味苦,大寒,无毒。主寒热瘴疟,痰饮疔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4.《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5.《医学入门》:“鸭跖草味苦,寒,无毒。主痈疽,疔肿,丹毒,瘴疟,热痢,痰饮,狂痫,瘕 ,痞满,气肿,蛇咬。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便。”

6.《滇南本草》:“鸭跖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7.《中国药典》:“鸭跖草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主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热,热病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8.《本草品汇精要》:“鸭跖草热毒,消痈疽。”

9.《中药大辞典》:“甘,寒。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10.《本草推陈》:“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高热,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神昏、心脏衰竭。”

11.《四川中药志》:“能清热利尿,润肺。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1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脏性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结石。”

13.《中华本草》:“甘;寒;淡。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风湿感冒;热病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水肿;小便热淋涩痛。”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当药素、异荭草素、水仙苷、芦丁、鸭跖黄酮和多肽苷等。

2.作用:本品有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保肝、镇痛、止咳等作用。

3.临床应用:用于防治感冒;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治疗麦粒肿。

二十年前,这野草常拿去喂猪,如今竟成为养生菜,大家都抢着吃

导语:二十年前,这野草常拿去喂猪,如今竟成为养生菜,大家都抢着吃

对于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小时候肯定有去过采摘猪菜的经历吧,而且记忆犹新,到现在也难以忘怀。

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猪吃的饲料除了自家吃得剩菜剩饭,就是田间地头天然的猪菜。

那些年摘过的猪菜有很多,像野苋菜、酢浆草、蒲公英、苜蓿草、野茼蒿、鸡肠草、苦菜等都是小时候常采摘的猪菜。

图片来源原创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在我们当地大家都叫它兰花草,其实它的学名叫做鸭跖草。

其实,兰花草它的别名有很多,而且都非常好听,因它的花开似蝴蝶,又是蓝色的,故而得名翠蝴蝶,它的叶子又似竹叶,所以又叫它竹叶菜。

兰花草为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路旁、田边、河岸、山坡、草地、菜园旁等到处都是,为农村十分常见的野草。

图片来源原创

在二十年前,兰花草也是我们经常采摘的猪菜,小时候摘猪菜时特别喜欢它,因为它繁殖能力强,一长一大片,比较茂盛,很快就能装满一大篮子带回家。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野菜的重视,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兰花草竟摇身一变成了许多农家饭店的养生菜,大家都抢着吃。

兰花草的嫩叶可用来做汤、炒食、凉拌、下面条、涮火锅等都可以,也可以 *** 成干菜,如腊肉炒兰花草、兰花草炒肉丝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养生价值极高。

图片来源原创

大多数野菜都具有一定的医疗功效,兰花草同样价值珍贵,其药用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对咽喉肿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热痢、疟疾、白带、尿血等病症皆有疗效。

而且,兰花草的叶子还可晒干泡茶饮,隔三差五喝一些,有利尿的作用,能清除体内的毒素,减少疾病的发生。

没想到这种二十年前常用来喂猪的猪菜,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作用,如今竟摇身一变成了许多农家饭店的养生菜,好吃又营养,若你家乡有,请好好珍惜!

农村竹林里,有1种“算盘子”,是公认的野果,如今比山莓还珍贵

我们在农村可以看到许多野果,那有哪些野果是比较常见的呢?我就经常看到过桃金娘、羊奶瓜、山梨、拐枣、龙葵、火棘、山莓、树莓等野果,像山莓这种小果子我就很喜欢了,儿时会和许多小朋友去山上寻找山莓,有时候一摘就是一大袋,将山莓采摘回家就很开心。山莓是一种和草莓很像的野果,但是如今却比较少见了,成了一种珍贵的野果,相信有许多花友和我一样,也去采摘过它。

其实,在农村的竹林里也会有一些野果子,像下面的一种野果就叫算盘子,果子的形状比较奇特,像缩小版的南瓜,若在远处去看这种野果,又会觉得它很像山楂,至少颜色和果子的形状是很像的。

小时候也不知道算盘子的价值,就没有多留意了,看到了也不会去摘,觉得它没有用处,但如今才发现,算盘子和七叶莲、鸭跖草、水竹、珍珠草、醡浆草、节节草等野生植物一样,价值好,还比较珍贵,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

农村竹林里,有1种“算盘子”,是公认的野果,如今比山楂还珍贵!

算盘子

在《植物名实图考》就有记载到算盘子,它是一种直立多枝灌木,植株不会很低矮,高度一般会在100厘米以上,甚至有300厘米,枝条是灰褐色的,在枝条上面还有一点褐色的短绒毛,叶片互生,叶柄的长度在3毫米左右。在6-10月份是算盘子的花期,这段时间所开出的花朵奇特,果期则是在10月份,持续到12月份,果子在枝条上停留比较久。

算盘子是大戟科的一种植物,它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名字,所以还被称为山油柑、臭山橘、山橘子、山馒头、野北瓜子、磨盘树子、八瓣橘、馒头果等,这都是它的别称,花友们会叫它什么呢?野生的算盘子会在农村的竹林里、农地里、河边、湿润的溪边生长,当土壤比较潮湿的时候,长势会更好,干旱的土壤它也能够生存下来,和岩黄连、九死还魂草、节节草一样,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我在悬崖边的石缝里也看到过它。

有什么价值?

《四川中药志》记载:治气痛,腰痛。由此可见,算盘子和许多药草一样,制成中药材是可以的,有药用价值,《江西民间草药》里也能够查询到算盘子,植株还是比较珍贵的。据研究,它的种子含脂肪油25.30%,还有29.1%的棕榈酸,硬脂酸也有0.9%,亚油酸比较多,达到32.7%,同时还有亚麻酸等化学成分,将这些成分提取出来有一定的用处。

如今的算盘子也是一种公认的野果,通常会在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分布,根、茎、叶和果实均可药用,种子的含油量普遍比较高,全株可提制栲胶。它的叶片也有一定的用处,经过专业的加工处理后,也可以制成一种“绿肥”。

关于算盘子这种公认的野果,就先介绍到这里了,花友们在哪里见过它呢?

若在路边发现这种野草,记得采摘带回家,晒干用来泡茶喝,作用大

若在路边发现这种野草,记得采摘带回家,晒干用来泡茶喝,作用大!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野生资源丰富,仅在田间地头就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这些野草有的可当野菜食用,有的却含有剧毒,有的观赏价值极高等。

还有很多野草曾是鸡、鸭、猪、牛等家禽的良好饲料,其中鸭跖草就是猪最喜爱吃的猪菜,在过去还没有猪饲料的时候,鸭跖草就是猪的饲料,小时候摘猪菜最常摘的就是它。

图片来源原创

鸭跖草一般生于路旁、田边、山坡、宅旁、河边等阴湿处,它的叶片青翠碧绿,就像竹叶,所以很多人叫它竹叶草或者淡竹叶。

鸭跖草在夏季开花,每年鸭跖草开花的时候,都带给乡下一道靓丽的风景,它的花儿是深蓝色,形状与蝴蝶相似,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蝴蝶在那翩翩起舞,甚是好看,因此有人又叫它翠蝴蝶。

图片来源原创

鸭跖草在过去曾拿来喂猪,如今大家都不养猪了,鸭跖草在老一辈人的带领下,竟摇身一变成了养生菜,甚至还是许多农家乐的招牌菜,大家都喜欢吃。

老一辈人常说,鸭跖草的嫩茎叶曾是贫穷年代赖以活命的救命菜,看到路边这么鲜嫩的鸭跖草总是忍不住采摘回来做菜吃,可凉拌、炒食、做汤等都可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

另外,许多老人还喜欢采摘鸭跖草切断晒干存起来,隔三差五泡茶喝,能清除体内的毒素,同时又能下火,对身体大有好处,作用非常大。

图片来源原创

鸭跖草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磷、铁以及抗坏血酸和多种维生素等,平时常用鸭跖草做菜吃,对身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养生价值极高。

同时,鸭跖草还具有一定的医疗功效,其药用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对感冒、咽喉肿痛、痢疾、水肿、疟疾、热痢、丹毒、痈疽疔疮、白带、尿血、鼻出血等皆有疗效。

想不到这种曾割来喂猪的猪菜,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作用,若你在路边发现这种鸭跖草,记得采摘带回家,可做菜食用,也可晒干泡茶喝,作用大,遇见别错过!

鸭跖草与鸭子有什么渊源呢?

鸭跖(zhí)草

扬葩簌簌傍疏篱,薄翅舒青势欲飞。

几误佳人将扇扑,始知错认枉心机。

—杨巽斋《碧蝉花》

形状像蝴蝶的花不少,但像鸭跖(zhí)草这么贴近蝴蝶的却不多见。只见两片蓝色花瓣像微拢的双翼,黄色的鲜亮花蕊,长长的白色花丝舒卷如蝴蝶的触须。远远望去,你会误以为那不过是一只眨眼就会飞走的蝶儿。

杨巽斋诗中描述的就是篱笆旁的碧蝉花开放,青蓝色的花瓣特别向飞虫的正在扑棱的翅膀,美人想用团扇把虫子扑倒,结果发现是朵野花!

鸭跖草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希望、理想。

鸭跖草,古名鼻斫草,又有碧蝉花、蓝姑草、碧竹子等别名。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喜欢在潮湿的草地生长。

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有6枚。

鸭跖草的名字的由来,以及与鸭的故事?

相传楚国郢都有个哥们用刷墙的白色土粉涂抹在自己的鼻头上,涂的特别小,就跟苍蝇翅膀那么大,然后有个匠人就用斧头在他脸前面嗖嗖嗖一通砍,猛然一斧斩落,鼻子还在,那白粉给砍没了,这可比射中头顶上的苹果的危险系数要高多了。

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是寒是热的-第1张图片-

而被砍的这位仁兄面不改色心不跳,真是让人佩服的勇士一枚。于是这个事立刻被传开了,宋国的君主宋元公那瘾更大,特地召来了挥舞斧头的匠人,说我也想要当勇者,你也来砍我的鼻头呗?抡斧子这位就说了:抡斧子没问题,但只有和那位楚人勇者配合才行,但如今那位勇者不在人世了,我的技艺也就无从施展。苏东坡将这个故事称为“郢人之鼻斫”,斫的意思就是用斧头砍,到了唐宋,大家见有一种野花,中间花瓣带一点白色,好似将鼻头抹上白粉的楚国人,因此称之为“鼻斫(zhuó)草”。但“斫”字后来又被讹传为“跖”,又因在吴越一带,两字发音相近,于是将错就错,这种野草也被叫做“鼻跖草”了。

又因为这种野花常常长在潮湿的地方,在溪边河畔水泽之地就更多了。水边的鸭子喜爱将这野花的鲜嫩茎叶当作食物,于是被广大的劳动人民叫成了鸭跖草。

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

1、药用价值: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对于咽喉红肿疼痛,可配伍蒲公英、乌蔹梅或土牛膝、大青叶等同用。用治痈肿疮疡,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药同用 。凡风水浮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药同用;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可配伍凤尾草、扁蓄、蒲公英等同用。

2、现代学者研究表明,鸭跖草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炎症介质产生,能调节血脂代谢异常,而且水溶部位为抗炎活性部位。

3、鸭跖草根系能够吸收大量的Cu离子,而其地上部Cu含量相对较小,能够成为铜矿区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

PS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参考中国知网论文如有不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关注我的朋友们,我也一定会关注你们,

农村田边这种小野草,价值很高,见到别不识货,能解决许多小问题

导致:农村田边这种小野草,价值很高,见到别不识货,能解决许多小问题

农村到处都是野草,仅生长在田边的野草就数不胜数,它们有的是美味的野菜,有的含有毒素,有的却是新鲜的中草药。

田边常见的野草有很多,像半边莲、三荚草、鸭跖草、马唐草、益母草等,这些都是田边常见的野草,同时也是防病治病的中药材。

图片来源 ***

鹅不食草也是田边常见的野草,它长得较为矮小,喜欢披散在地上,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连鹅也不吃,所以大家都叫它鹅不食草。

其实,它的学名叫石胡荽,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学名,但是鹅不食草这个别名在农村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农村人都认识。

鹅不食草特别喜欢生长在田边,由于它的特殊臭味,小时候跟大人到田边除草,最怕的就是遇到鹅不食草,只要用手去触碰它,手上就会留有它的臭味,几天后才会消失。

图片来源 ***

鹅不食草虽有臭味,但作用却不小。认识鹅不食草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味中草药,对鼻炎有奇效,故而在民间它还有一个霸气的名字,人称“通鼻草”。

鹅不食草其药用全草,具有通鼻窍、祛风止咳、消肿散瘀、解毒的功效,除了对各种鼻炎有疗效外,还对感冒、咳嗽、风湿痹痛、疟疾、黄疸肝炎、跌打损伤、骨折、疗疮、小儿疳积等病症皆有效果。

图片来源 ***

记得小时候经常风寒感冒鼻塞不通时,家里的大人就会到田边采摘新鲜的鹅不食草捣碎塞鼻,也可用捣碎的汁滴在鼻子里,鼻子很快就感觉非常顺畅,感冒也好得快。

没想到这种农村田边常见的小野草,竟然有这么好的作用吧。各位朋友,你的家乡有这种鹅不食草吗?它价值珍贵,见到别不识货,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小问题。

生命力旺盛的鸭跖草,又称“除湿草”,用途真不少!

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廖础欣




外观形状


性味与归经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热,热病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效用分析

鸭跖草性寒清热,清热泻火力强,既可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又可用于热入气分,高热烦渴。鸭拓草又有良好的清热泻火,解毒利咽之功,可用于热毒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日华子本草》言其“下水气湿痹,利小便”,故其甘淡渗利,性寒清热之性,既能利水消肿,又能清热通淋,故又可用于水肿尿少及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配伍应用

01 鸭跖草配金银花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咽;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两药伍用,清热泻火解毒之效增加,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

02 鸭跖草配石膏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石膏善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两药伍用,既能增强清热泻火之效,又能除烦止渴,适用于温热病热入气分,高热烦渴

3.鸭跖草配白茅根

鸭跖草功能利水消肿,清热通淋;白茅根功能清热利水,导热下行。两药伍用,利水渗湿,清热通淋之功增强,适用于湿热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鉴别应用

鸭跖草与淡竹叶

两者均属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利尿之功,均治外感热病、热淋尿赤。然鸭跖草长于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多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及疮伤肿痛。淡竹叶长于清心除烦,清热利尿,多用治热病心烦、口疮尿赤。


本草摘要

01、《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疔肿,肉癥滞涩,小儿丹毒,发热狂痛,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02、《日华子本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03、《本草品汇精要》“祛热毒,消痈疽。”


审稿专家:中山市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刘锐锋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盾公益(公众号:P *** 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标签: 鸭跖草 功效 作用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