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鱼的繁殖温度与 *** ,金丝鱼的繁殖温度与 ***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8 0
你养的鱼会闹情绪?怎样照顾鱼的情绪,新手养鱼6点忠告

【前言】养鱼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喜欢养鱼,但又比较懒。俗话说“勤养鱼懒养花”,畏难就不愿意折腾,很多人在养鱼之前总是反复纠结。

我想要给大家表达的就是:养鱼其实也可以很轻松,只要照顾好鱼儿的情绪就可以。鱼儿也有情绪?是的,鱼儿是有情绪的。鱼的情绪和以下几个方面息息相关,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你思考和决定,助你养好鱼!

新手买鱼,买群居性的为佳。

先是鱼的选择问题,建议新手选择鱼时多选择小型的、群居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样的小鱼花费不高,即便养不活也不会太心疼,比如斑马鱼。另一个原因是群居性的小鱼彼此之间有依靠,情绪比较稳定。

新手养的鱼之所以死亡率高,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养鱼的环境不够安静。鱼一旦受了惊情绪失控,就容易出问题,最显著的情形就是跳缸。

对环境敏感的鱼,我不建议新手养。

新手养鱼,喜欢跳缸的鱼一定不能养。这其中包括锦鲤、红尾鲨、银龙等,这些鱼都是出了名的爱跳,一言不合就会跳到缸外。养这些鱼时,特别要注意用防护网将鱼缸遮好。

太活跃的不能养,太安静的也不行,比如大家都认为非常好养的孔雀鱼。孔雀鱼性情温顺,但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新手通常把握不住水质。养鱼先要养水,平时换水以及更换清理滤材时,都会引起水质的变化,水质一旦变化,孔雀鱼就会有情绪波动。我建议新手可以试试养白云金丝鱼,这种鱼的适应能力很强,本身就是我们中国的当地鱼种,适应性也更强。

当然,如果你一定要养色彩斑斓的孔雀鱼,首先不能将它与凶猛的鱼养在一起,比如虎皮鱼就与孔雀鱼不搭。再有换水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太勤了。每次换水不要全部换掉,只需要换掉三分之一左右就可以,这样水的酸碱度以及细菌群等各方面不会有大的变动。建议新手一定要有一套好的过滤系统,这是以硝化细菌为主的微生物载体,能够帮助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

过滤系统还会促进水的流动,带来新鲜氧气。有人会说上过滤系统的水流声是噪音,只要水位高一些就不会有声音了。而其他一些设备,就像增氧泵,同样也有噪音,但是都可以减少噪音,有点噪音也可以接受。因为噪音就不养鱼的理由似乎有些牵强。

养鱼就是养水,水质的好坏是安抚鱼儿情绪的关键。

饵料要新鲜,保证水质不受污染,水质清洁稳定,鱼的情绪就稳定。新手对水质的保养调配不熟悉,那么就把好饵料的关。喂鱼时不要太勤,从来没有饿死的鱼,只有吃太多撑死、病死,以及因为水质影响跳缸而死的鱼。特别是新买的鱼,前两天一定不要喂,微饿反而能帮助新入缸的鱼适应环境。

喂鱼时要少吃多餐,保证每次喂的饵料三分钟之内全都吃完,否则沉到水底的底砂中,会影响水质。有些观赏鱼甚至会因为经常在鱼缸底部找吃的,导致掉眼的情况。

如果把握不好喂鱼的量,可以用那种自动的喂食器,设置自动喂食,这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无疑极为实用。平时除了喂鱼时间,其他时候尽量不要在鱼缸附近转悠,对鱼的正常生活会有影响。观赏鱼的原生地,大多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非常安静。

新手有必要养一些类似于黑壳虾或是苹果螺一类的小生物,这些小生物以各种有机物为食,如饵料的残渣以及各种藻类,是天然的鱼缸清洁好帮手。我特别推荐黑壳虾,只要鱼缸里有一点莫斯水草,不仅是很好养,还能保持鱼缸清洁。黑壳虾养好了,繁殖爆缸也只是时间问题。

养鱼要注意光线问题,不能多也不能少。

光线问题也很重要,光线的变化也容易使鱼受惊。极端情况下,鱼缸可以将三面围上,鱼缸的盖子不能是透明的,更好用贴纸挡一下。这样一方面是营造安静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鱼儿受伤。如果鱼缸周围有飞虫飞过,鱼儿都有可能会冲过去捕捉,容易伤到。

有条件的话,要给鱼缸配备专门的灯。鱼缸中水草的光合作用需要用到灯光,光照不足,水草会腐烂,鱼儿的颜色也会变浅。灯光不能一直开着,会滋生藻类,也会影响鱼儿的睡眠,每天6~8个小时就足够了。方便起见,直接安装个定时开关就可以。

一定不能让太阳光长时间直接晒鱼缸。光线太强烈会让鱼不适应,强光下鱼儿通常会躲在鱼缸阴暗角落里。强光下也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同时微生物也会暴增,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掌控好养鱼水温,也就掌控了鱼儿的情绪。

鱼缸水温是照料鱼儿情绪的关键。先说买鱼的时间,更好不要冬天以及早春,这时候的鱼最容易生病,新手没有经验,容易买到病鱼。刚买的鱼不能直接放到鱼缸里,塑料袋先放到鱼缸里适应一下,有助于鱼儿情绪的稳定。

过水你要知道,新鱼入缸最稳妥的就是把水过好。就是先将新买的鱼放到小盆里,然后将鱼缸中的水放一些在盆中,每隔半小时放一些,反复四五次之后,鱼儿就会适应水的温度,情绪平稳,此时放入鱼缸就没问题了。

再有就是气温很高时,鱼缸一定不能太严实,鱼缸的盖子需要留有空洞,这样就避免了鱼缸太闷。我们常说心静自然凉,鱼儿没有这样的觉悟,一旦鱼缸太闷就容易情绪失控。养的鱼数量不能太多,鱼若太多,耗氧量增加,天气炎热时都会浮上水面呼吸,缺氧也会导致鱼儿情绪失控跳缸,或是缺氧死亡。

养冷水鱼还稍好一些,养热带鱼就要特别注意温度的掌控,热带鱼最理想的水温不能低于二十度,温度一旦过低就会危及生命。维持水温可以用加热器,加热器有外置的控制器,可以很方便地调温。建议新手不要用价格低廉的加热棒,有些加热棒很不稳定,水温会冷一阵热一阵,对鱼来说就是煎熬。

鱼缸不能太小,否则难以建立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

鱼缸的大小也与鱼儿的情绪密切相关。对于新手来说一定不要选择小鱼缸。小鱼缸体积有限,水体稳定性差,水质很容易变坏,水里微生物环境就算建立起来也保持不了恒定。

另外,小鱼缸也不利于布景,没有什么发挥空间,随便几样东西就塞满了,鱼儿的活动空间会很有限。小鱼缸的生态系统很脆弱,有时候换水都会影响到整体水质。总之,只有鱼缸的生态完善、稳定,鱼儿才不会慌乱。

鱼缸的布景不需要太复杂,对于新手来说,只需要买一些松皮石做个假山,铺一下底砂就可以。底砂更好颗粒大一些,既方便清理,也有利于黑壳虾等小动物的栖息。水草方面推荐阴性水草,易活好养。我这里给大家推荐皇冠草。这种草的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很容易成活,可以为鱼儿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

上图是我的50小缸,养的白云金丝鱼。

总结

综上所述,对新手来说,养鱼不需要有太多顾虑。起初选择那些卵胎生的群游鱼,注意水质的清洁,光照的控制以及水温的恒定。将这几个方面做到位,就能轻松体会到养鱼的乐趣。哪怕养死了鱼,也能积累到一些经验。

当你养鱼的经验丰富一些,养好鱼的信心建立起来以后,那么再尝试养更多更好的鱼。当你养鱼感到游刃有余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养鱼并不难,难的是让鱼儿的情绪稳定,而且是一直稳定。


感谢阅读,我是草缸养鱼虾,了解更多养草养鱼虾的经验,敬请关注!

七彩白云金丝鱼

七彩白云金丝鱼

七彩白云金丝鱼别称:越南玫瑰灯鱼。鲤科。

原产于亚洲越南。

体侧有明显的金黄色线及较粗的黑线。

眼框顶发出闪烁的金色,体色偏香槟色。

尾鳍带有如玫瑰般的血红色,尾鳍基部有黑色斑点。

背鳍边缘带白黑边,腹鳍及臀鳍边缘带红黑边。

水质酸碱度范围:7.0 ±0.4(PH)

硬度范围:7±3(DH)

适宜水温:22°C±4°C。

2七彩白云金丝鱼的种类

Q : 七彩白云金丝鱼有哪些种类呢?

A : 市场上只有一个品种,通常会称其为:玫瑰金丝灯鱼。


七彩白云金丝鱼







温馨提示

七彩白云金丝鱼 与同属 白云金丝灯鱼 非常相似,很难分辨,实为不同品种。

其体形稍小,臀鳍无白边,体侧中线下方的黑色横纹较宽,也比较少见。

七彩白云金丝鱼

白云金丝灯鱼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鱼知意

小编以后写这种科普文尽量缩减字数,提取精华重点,尽量少说废话,其实文章名字我也只想写鱼的名称而已,奈何有字数限制,唉。。

小编注:部分图文来源于 *** ,仅供鱼友学习,如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小编心里话:你不评论,不点赞,不转发,我不知道自己写的好不好,如果写了没人看,没人评论,我会觉得自己写的很差,会自闭,然后就断更了唉。自闭了

我国最漂亮的原生鱼,未必是鳑鲏和白云金丝,这种小型鱼更漂亮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让我们轻松养水,快乐养鱼!

只要是一提起我国的原生观赏鱼,更具有代表性的,鱼友们至少会想起来三种鱼,分别是:国斗、白云金丝和鳑鲏,除此之外还会有很多虾虎鱼和各类吸鳅等等。

但是,有一种小型的原生鱼,它们在色泽上绝对不会逊色于上述的任何一种原生观赏鱼,很多原生鱼玩家都有饲养过,它们的名字就叫做:宽鳍鱲(lie),此字读作烈。

一、宽鳍鱲概况和基本习性与分布

宽鳍鱲和它的两位师兄弟,分别为马口鱼、长鳍鱲,都是属于鲤科鱼类,宽鳍鱲属于鱲属,不是烈属。马口鱼属于马口属,长鳍鱲属于须鬣属。

在这三种原生鱼中,宽鳍鱲和马口鱼的分布极广,在中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在各地的山区溪流中较为常见。而长鳍鱲大多数只会在南方出现,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和宽鳍鱲做以区分。

宽鳍鱲的一般个体,体长大约在15厘米左右,更大的个体可以长到20厘米,体型较为肥硕,曾经也是属于可以食用的杂鱼之一。

宽鳍鱲和马口鱼的生活习性极为相似,两种鱼经常群集在一起,这一点有点像昨天讲到的鳑鲏鱼和鱊。

因为宽鳍鱲属于溪流鱼,因此它们较为喜欢畅游于水流较急、底质多为砂石的浅滩、溪流中,大多数都是以浮游类的甲壳生物为食,少量藻类、水底的腐植物质,可以吞咽下去的小鱼小虾皆可摄食。

它们大多数都是冷水鱼,对于水温水质的要求都不高,但是比较喜欢有水流的水体、溶氧量需要充足。

另外这三兄弟,都不是善茬,因为是溪流鱼都喜欢跳跃,所以饲养它们的鱼缸更好加盖。

二、宽鳍鱲的好兄弟之一,马口鱼

马口鱼在习性和生活环境上与宽鳍鱲类似,不过大多数栖息于水域上层,喜低温水流,为标准的肉食性鱼类,口裂较大。

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马口鱼会经常出现,与宽鳍鱲相同,它们也是喜欢群居活动,常同鱲鱼一起游泳和生活,比起宽鳍鱲来说,马口鱼的性格更为凶猛,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更大个体可达20厘米及以上,并且生长极为迅速。

首先,马口鱼在色泽上没有宽鳍鱲那般晶莹亮丽,它们的体色偏淡。

第二点就是,马口鱼的鳃部没有和宽鳍鱲那样靓丽的珠星和花纹,但是当马口鱼的雄鱼进入繁殖期,少量珠星也有可能出现。

第三点是,马口鱼的身形更为宽大,食性更为凶猛,多数以小鱼为食。

第四点是,马口鱼之所以称之为马口,就是因为它们的嘴巴和马口相似,我们不必说它们是个啥嘴型,看图片就会一清二楚了,它们的嘴巴看起来有点凹凸不平,这是由于它们宽大的口裂造成的,以便于它们更好的吞食各种小鱼。

突然间想起一句古文:其岸势犬牙差互,大致上就是那么一个意思吧。

马口鱼具有生长快、繁殖力高、分布广泛的特点,它们的分布范围也很宽广,南至珠江,北至黑龙江都有分布。

三、宽鳍鱲的好兄弟之二,长鳍鱲

长鳍鱲是鲤科中须鱲属的一种鱼类,主要产于长江以南的中国南方以及台湾岛,以南方地区为多,它们也是分布于山溪或者清澈的小河间的一种小型原生鱼类。

在习性上和宽鳍鱲类似,同样是喜群居、杂食性,主要以各种水生的小生物、水草、青苔、藻类和其他食物碎屑为食,一般的长度在10到15厘米左右,雄鱼8厘米左右开始发色,嘴部也会有追星出现。

长鳍鱲与宽鳍鱲在身型和大小上略有差异,最为明显的区别会有两点:

之一点就是,相对来讲长鳍鱲的鱼鳍会比较长,尤其是胸鳍,有的可以达到腹鳍的位置,而宽鳍鱲的胸鳍较宽,没有那么长的长度。

第二点就是,长鳍鱲的色泽比起宽鳍鱲还是稍有逊色,大部分体表展现的是一种类似于斑马的纹路,斑状的竖向条纹较多,整体色泽没有宽鳍鱲那般亮丽。

四、饲养这三兄弟并不是什么难事,有些小问题需要注意

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原生鱼类,宽鳍鱲这三兄弟,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比大部分的其他外来品种还是要强得多的,所以总起来说,这三位的饲养难度不会太高。

它们的温度,和当地的很多冷水鱼大体一致,水质偏于中性略碱点即可,由于它们大多数都不挑食,在投喂上也不必那么麻烦,喂食鱼饲料也不是不可以,红虫、鱼虫、小鱼小虾、鱼虾肉等等都是可以的,对于马口鱼来说,可能会需要一个适当的驯食过程,更好不要单独使用饲料投喂。

在它们的饲养环境上,和鳑鲏鱼类似,大部分都需要营造出一种原生态的鱼缸环境,包括了底沙和一定的水流,这样有利于迅速稳定它们的状态,更有利于它们良好的发色。

同时,由于它们的体长可以达到20厘米,所以鱼缸的选择不能太小,还有它们喜欢群游的特性,饲养密度也不要太低,否则它们也会吓得到处乱窜,甚至于撞缸和跳缸,再者,饲养的密度较低,也不利于欣赏,看不到它们的群游效果了,记住鱼缸一定要加盖。

尽量不要去种植水草,尤其是比较细碎易折的水草,比如竹节草、金鱼藻、蜈蚣草、绿菊之类的,同时它们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流,有条件的可以配置一个小造浪泵,因此,更不适合栽种水草了。

很多鱼友以为,饲养这些原生鱼,就像是在草缸里养鱼一样,只要有个小鱼缸,适当造个景,它们就可以生活的很好,事实上无论是鳑鲏、虾虎、宽鳍鱲,以及很多的此类原生鱼,它们都是需要有自己适当的空间和水体环境,这样才可以养出来更佳的巡游状态和发色,很多饲养此类原生鱼的鱼友,鱼缸的长度至少在一米左右。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冬天不需要保温的鱼—冷水鱼类

冷水鱼是鱼的一个种类,我们一般习惯性的将能在20度左右或以下生存良好的鱼类称之为冷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具有耐低温、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所以在饲养上相比于热带鱼类来说是比较省心省力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冷水性鱼类。


1、金鱼

金鱼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本土鱼种,早在晋朝就有金鱼的文字记录了,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如今也是世界著名观赏鱼类之一。

金鱼的来源最早是由野生的鲫鱼经过我们人工驯化而来的,在经过我们漫长的时间人工驯化后,如今金鱼的品种和颜色已经变得丰富多样了。

金鱼作为冷水鱼的代表,其对对水温适应能力非常强,在0-39℃水温下都能存活(但在18-28℃间的温度较适宜金鱼的生长);喜欢偏弱碱性的水(pH值在7.5-8.0间),在食性上属于杂食偏肉食性。在饲养金鱼时,应该要做到勤换水,保证水中的有充足的氧气和干净的水质环境,每天更好有1-2小时的太阳光照时间,一方面可以利用阳光的紫外线杀菌,预防疾病,同时,太阳光照也可以让金鱼更好的发色,使它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美观。


2、锦鲤

锦鲤,原产地在中亚细亚,后传到中国,在近代时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目前世界上很多优良品种都是日本培育出来的,所以有很多锦鲤品种的名字都带有日本色彩(比如昭和三色、大正三色等),所以不同的品种的锦鲤在价格上也有很大差异,便宜的有2-30块就能买的,比赛级别的能达到上百万每条。锦鲤和金鱼一样对对水温适应性强,可生活于5-30℃水温环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1-27℃),喜微碱性、低硬度的水质环境,为杂食性鱼类,生性温和,喜群游,饲养难度不大。


3、中国斗鱼

中国斗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栖息于水沟、池塘及稻田等小型静水水体中,中国斗鱼属于杂食偏肉食性的鱼种,对环境要求并不苛刻,其适应能力非常强,即使在浑浊的脏水中也能生存下来,一般温度4-31℃之内都能成活,(24-27℃时较适宜其生长);水质pH值以中性水为宜(pH值在6.5-7间),中国斗鱼是夜间性活动的鱼,喜阴暗的环境,所以在饲养时可以在鱼缸中多种植水草,以模拟原生环境;中国斗鱼和泰国斗鱼一样,都是生性好斗的,但不同的是,中国斗鱼可以适当的群养;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当中国斗鱼受到惊吓或环境发生改变时时,会发生跳缸现象,所以饲养的时候,可以给鱼缸加个盖子,防止跳缸惨剧的发现。


4、白云金丝鱼

白云金丝鱼又称唐鱼,是我国本地鱼种,分布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野生种群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市面售卖的都是人工繁育的品种。白云金丝鱼喜弱酸性水质,温度在8-33℃都能成活(24-26℃时较适宜其生长),而且当温度降至5℃时,也仍能正常生活,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其性情温和,属于中上层鱼,对于水质和食物要求也不高,只需正常定期换水即可。


5、爬岩鳅(吸鳅、琵琶鳅)

爬岩鳅主要分布于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体形酷似琵琶,所以也叫琵琶鳅,适宜水温在18~28℃,爬岩鳅在食性上属于杂食性鱼,栖息于水流湍急、多砾石的山涧溪河中,在自然环境爬岩鳅会吸附在岩石上,刮取固着藻类为食,所以鱼缸中,爬岩鳅会吸附在缸壁上刮食藻类,起到清洁缸壁作用;在饲养时,应保持鱼缸中充足溶氧量,可以制造一些水流,以模拟其原来的生活环境。

你看不上的小河沟里,竟然藏着这么美的国产鱼


鱼这种东西,放到喜欢吃的人眼里是一条好不好吃的鱼,放到爱好玩的人眼里,就是一条经不经得起鉴赏的观赏鱼。一些在我国原生淡水水系里本不起眼的小鱼,随着观赏水族业的发展,摇身一变,从无人关注到成为了小型原生观赏鱼界的主力军。

今天就来聊聊几种我国常见的原生观赏鱼,说不定有些就在你的水族缸里。


白云金丝

白云金丝 Tanichthys albonubes,中文正式名唐鱼,模式产地在广州白云山,中国南方及越南北部等自然溪水水系中都有分布。野生白云金丝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切记抓不得。而且目前野生环境中的白云金丝由于栖息地破坏,数量锐减,亟需加强保护。

好在,现在市场上售卖的白云金丝基本为人工繁殖的后代。

原生白云金丝。图片:sannse / Wikimedia


这种小型鲤科鱼性情温顺,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一条划过身侧、银白为主调的绚丽丝带。雌雄鱼的区分主要通过外形和行为:雄鱼多修长色艳,且成年雄鱼会时不时进行求偶夸示;而成年雌鱼多肚子肥满,颜色暗淡。

除了普通的白云金丝,水族市场还有白化和长鳍的变异种,称为白化白云金丝(黄金金丝)和长鳍白云金丝(大帆金丝)。

水族缸中的白云金丝。图片:海鲜知道


无论是哪一种白云金丝,它们均皮实好养,且在南方能自然过冬(低至5℃仍能存活),食性杂,从人工饲料到水族缸里的腐殖质都能利用。白云金丝容易发色,饲养环境只要温度、水质适宜,成鱼多能展现出靓丽的颜色。白云金丝的繁殖也很容易,成鱼交配产卵后,静待几天便可孵出小鱼。

白云金丝性情温顺,不会主动攻击其他鱼类,适合与大多数其他观赏鱼混养。


条纹小鲃

条纹小鲃 Barbodes semifasciolatus,又名条纹二须鲃。常见于我国南方地区,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分布。

条纹小鲃。图片:Nguyen DInh Tao / Wikimedia


条纹小鲃多生活在河川、湖泊或沟渠中,属于杂食性鱼类,丝藻、水生昆虫或者其他小型水生生物等来者不拒。条纹小鲃的野外种群数量庞大,目前市面流通的条纹小鲃观赏鱼基本均为野生捕获个体;但也有部分小鲃的栖息地受到破坏。

条纹小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侧有若干竖条纹,以及成鱼眼睛上半部为红色。性成熟的条纹小鲃,雌雄鱼的主要区别在于雌鱼肚子饱满,雄鱼则较修长,且鳍条橙红色更为明显。

图片:Fred Hsu / Wikimedia

条纹小鲃的变种,就是观赏鱼市场常见的金条灯 B. semifasciolatus var. schuberti。

条纹小鲃十分皮实,同样能在南方自然过冬,食谱广泛,从活饵到尸体都不放过,人工饲料也能很快接受。小鲃适合与大多数温和的观赏鱼混养,就是争食性略强

条纹小鲃一年可繁殖数次,在养殖环境中小鲃很容易自然繁殖,此时需注意隔离亲鱼,避免其吞食鱼卵及幼鱼。


青鳉

青鳉 Oryzias latipes,又称稻田鱼。我国常见的青鳉还包括弓背青鳉O. curvinotus、湄公青鳉 O. mekongensis 以及中华青鳉 O. sinensis。

青鳉。图片:NOZO / Wikimedia


青鳉多生息在静水或缓流水体表面,常见于沟渠和池塘中。青鳉属杂食性鱼,以藻类、微型水生动物、枝角类(各种水蚤)等为食。我国本土的青鳉不仅被外来物种食蚊鱼挤占了原有的生存空间,且部分原产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沟渠内生活的青鳉。图片:katorisi / Wikimedia


人工繁殖青鳉很简单,但由于青鳉生长缓慢,目前多以采集野生鱼作为观赏鱼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

普通青鱂常见且价格亲民,不过在邻国日本,经过选育改良的观背青鱂(Medaka)在观赏鱼界可谓是一枝独秀,品相好的还能卖出高价。根据选育的品系和色彩组成,目前观背青鱂已有几十个不同的颜色分支。

正如其名,这种鱼以观背为特性,注重从上往下看的色彩表达

人工选育的观背青鳉。图片:Tam Tam / Wikimedia


青鱂不仅好养,且适应性强。水缸只需加装简单的过滤即可。青鱂耐受低温、低氧,对pH和温度的耐受范围也比较广。

青鱂习性温和甚至是弱小,若鱼缸中有过于强大的鱼容易受到攻击死亡。雄鱼体色较为鲜艳,雌性会将排出的卵粒挂在泄殖孔外端,出现 *** 带着一串卵的有趣画面。之后雌鱼会将卵挂到水生植物或其他附着物上,待其自然孵化。


子陵吻虾虎

近年来越来越火的原生观赏鱼热潮,将各类虾虎鱼推向了舞台,其中以子陵吻虾虎 Rhinogobius giurinus 最为常见。

子陵吻虾虎。图片:Seotaro / Wikimedia


该种虾虎鱼广泛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的大多数地区,野外个体数量众多。子陵吻虾虎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等含氧丰富的淡水中,生命力强。而且它们既可以生活在河口咸淡水交汇的地方,也可以生活在全封闭的淡水水系内。

作为一种小体型的底栖鱼,子陵可谓是性格凶猛,常捕食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即便在人工饲养环境下仍偏好肉食。

虾虎鱼作为观赏鱼的更大乐趣,就是欣赏雄鱼之间进行地盘或配偶争夺时的夸示争斗,这在子陵等一大类虾虎鱼身上均可观赏到。

对着镜子进行夸示的虾虎鱼。图片:GB Ni / YouTube


目前许多观赏虾虎(包括国产和进口虾虎)已逐渐进入更多普通爱好者手中。不过在水族界,虾虎鱼的饲养规模相比本文介绍的其他观赏鱼要小得多,售卖的个体基本来自野捕

褐吻虾虎 R. brunneus。图片: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y / Wikimedia


子陵吻虾虎繁殖简易但需要巢穴,饲养时可以使用塑料水管等给它们当窝。子陵虾虎十分好养,仅需保持水质清洁以及氧气充足,但由于其习性略为凶猛,要避免与小虾、小鱼(包括个体差别较大的同类)等混养,并在缸中适当增加躲避物。


圆尾斗鱼

圆尾斗鱼 Macropodus ocellatus,是庞大斗鱼属中常见的一种。圆尾斗鱼在中国的分布很广,基本全国淡水体系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以北更为多见。圆尾斗鱼很久以前便被人们发现是一种充满乐趣的鱼,因为繁殖期雄鱼间会进行争斗,且争斗场景十分有趣。

圆尾斗鱼。图片:Andrew Bogott / Wikimedia


金丝鱼的繁殖温度与方法,金丝鱼的繁殖温度与方法-第1张图片-

这种栖息于湖泊、池塘、稻田等静水环境中的小型鱼类,以桡足类和水生昆虫等为食。由于淡水污染及城市化进程,如今许多地区已经失去了这些曾经存在的原生物种。目前人工繁殖的圆尾斗鱼很常见,水族市场上人工繁殖个体和野捕个体均有售卖。

圆尾斗鱼最常见的南方兄弟是叉尾斗鱼M. opercularis,以及远亲暹罗斗鱼等。品相普通的斗鱼价格亲民,而品相优秀的斗鱼则身价较高。

叉尾斗鱼。图片:André Karwath / Wikimedia


圆尾斗鱼属于非常好养的入门级观赏鱼,甚至无需使用传统的过滤器都能养活,这得益于它们独有的呼吸器官——迷鳃,这令圆尾斗鱼能够直接利用空气中氧气,更能耐受低氧环境。圆尾斗鱼的性别可通过雄鱼嘴唇厚且上翘、背鳍拉丝稍长、颜色更为鲜艳来区分。

争斗中的雄性圆尾斗鱼。图片:Taucher Flieger / YouTube


繁殖期的雄性圆尾斗鱼会吐粘性泡沫在水面构筑泡沫巢,之后与雌鱼交配,将产下的卵衔到气泡巢里的单个气泡内。之后雄鱼会悉心照顾到幼鱼孵化。

圆尾斗鱼习性较为好斗,尤其是成年雄性会面时。另外它们偶尔也会攻击比它小的其他鱼类,因此混养要注意。


细鳞华鳑鲏

鳑鲏泛指鳑鲏亚科Rhodeinae的各种小型鱼,今天要说的细鳞华鳑鲏Sinorhodeus microlepis 又称火山鳑鲏。成年雄鱼发色红彤彤,样貌极美,近年来颇受水族圈追捧,市场需求攀升。

成年的火山鳑鲏,上图为雄鱼下图为雌鱼,雄鱼颜色明显比较艳丽。图片:FAN LI et. al. / Zootaxa (2017)


细鳞华鳑鲏2017年才由台湾中山大学的李帆博士等人正式发表和命名,研究中发现这种鳑鲏仅分布在长江支流,栖息于缓和的水流中,多集群生活,较贪食因此被人类轻易捕获。

由于其分布范围狭窄且受到水族界追捧,野外种群遭到大量捕捞,尽管目前对其野外种群的状况还是未知,但已有专家开始已经担忧其种群数量正在锐减,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购买野捕的火山鳑鲏

在介绍了部分我国美丽的原生鱼后,我也想提醒下大家,部分作为观赏用的原生鱼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采集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锐减,部分物种已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包括上文的白云金丝,此外还有熊猫鳅 Yaoshania pachychilus 等。

作为观赏鱼爱好者,我们不仅懂得鉴赏鱼,更要爱惜、爱护原产地及自然资源。没有什么比在原生地看到自己心爱的鱼就生息其中,更为让每个爱好者心动了。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来自物种日历作者@海鲜知道。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怎么开始养鱼,需要准备什么?「养宠入门」

关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

因为工作的变动,这段时间接触到了不少对水族,小宠异宠等比较感兴趣,但是又缺乏相关知识信息的朋友,所以就考虑着写一个养宠入门的系列。

由于目前的工作性质,能够接触到的常见的不常见的宠物比较多,所以这个系列,除了水族以外,还会有一些异宠小宠,包括常见的守宫蜥蜴,节肢类,甲虫,仓鼠豚鼠龙猫兔子等小宠类,鹦鹉等一些鸟类,还可能会有“小香猪”(我打了引号的)等等,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普及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该系列介绍的,一定是非保育类的,或者人工繁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比如草龟)的宠物品种。

水族的范围很大,单就宠物而言,就有观赏鱼,观赏虾,观赏蟹甚至是观赏螺,一概而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观赏鱼,不同的观赏鱼所需要的饲养条件和环境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本系列只是讲的饲养的入门准备,所以关于观赏鱼,勉强可以统一的讲述,本文所讲的便是观赏鱼的入门饲养准备。

认清观赏鱼的区分

观赏鱼按照不同的标准,大致有冷水鱼和热带鱼,小型鱼中型鱼和大型鱼,淡水鱼和海水鱼,单养和混养等等。所以在入手养鱼之前,更好的,便是要确定自己的所要饲养的目标鱼种,以及了解目标鱼种,再来选择合适的设备。当然了,按照现有的设备,来选择可以饲养的鱼种,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施行。

  • 冷水鱼和热带鱼

可能熟悉水族的人,会觉得,这个很好区分,是常识性的东西。我原本也是如此认为,但是最近遇到了很多咨询的客户,确实是分不清。后来想了想,其实也很好理解,你以为常识性的东西,其实是在你所熟悉的领域之内,各种领域如此广泛,不了解不知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谓冷水鱼,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原产于我国或者以原产于我国的鱼种经人工选育而来的观赏鱼品种。更具代表性的就是国粹金鱼了,但是大部分人对于金鱼的认识可能仅限于公园售卖的几块钱一条的草金,对于兰寿,狮头等金鱼品种,或者说文种,蛋种金鱼却知之甚少,其实它们也是金鱼。此外,常见的冷水观赏鱼,就是一些较为常见的原生鱼品种,包括中国斗鱼,鳑鲏,虾虎,等等。

所谓热带鱼,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国内引进的,原产于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的观赏鱼品种,市面上常见的观赏鱼,除了金鱼,锦鲤之类的,基本上都属于热带鱼的范畴。热带鱼由于原生地气候环境的原因,哪怕是经过了N代的人工选育,依然无法适应过低的水温,所以正常来说,秋冬季乃至早春等寒冷时节,需要用加热棒等设备,将缸内的水温维持在一定的温度。

唐鱼,白云金丝灯,其实也是一种我国的原生鱼类

需要了解的是,冷水鱼相对于热带鱼,只是适宜饲养环境水温相对较低,以及对低水温的耐受能力较强,并不是喜欢低水温。

  • 体型大小的区分

不同观赏鱼的体型大小差距是极大的,体型的大小,关系到所要选择的鱼缸的大小。

这个在饲养前,稍微查一下资料就行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鱼虽然是大型鱼,但是生长速度较慢,那么前期可以用较小的鱼缸进行饲养,等长到一定尺寸后换缸就行,但是,对于一些生长速度较快的观赏鱼品种而言,就要考虑,你是否能够接受或者是承担一年甚至是半年就需要换缸的情况。

  • 淡水鱼和海水鱼

这个也是我遇到的比较多的问题,有很多不了解的朋友,会将颜色比较鲜艳的观赏鱼,一律当作是海水鱼,觉得淡水鱼应该就是像菜市场售卖的鲫鱼那样的体色。

其实,目前来说,海水只占水族行业的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城市的花鸟鱼虫市场内做海水生意的估计也就一两家,所以,在实体店里,你看到的观赏鱼,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淡水观赏鱼。

而一些淡水观赏鱼的体色表现相比海水鱼来说,丝毫不逊色,比如慈鲷类的观赏鱼,更不用说经由人工选育而来的一些观赏鱼品种了,比如泰国斗鱼,孔雀鱼,等等,无论是花色还是体色表现都会令人感到惊艳不已。

海水鱼饲养发展的时间不长,所以除了小丑鱼有着选育品种存在,其他的都是原色表现,当然由于特殊的原生环境,海水鱼哪怕是原色表现,无论是体态还是体色都格外的引人瞩目。市面上比较能够常见到的海水观赏鱼品种通常就是小丑鱼,蓝吊,黄金吊等等,这几种也几乎是新手下海必买的海水观赏鱼。虽然实际来说,小丑鱼的饲养并不简单,但是奈何其基数大,知名度大,价格也是相对便宜。

除了淡水鱼和海水鱼之外,还有一种汽水鱼的存在,它们是生活在海河交汇水域的鱼类,水体盐度介于淡水和海水之间,一些被称为娃娃,或者狗头的鲀类观赏鱼,就属于此类范畴。一些汽水鱼类能够完全适应淡水饲养,但是饲养难度会相对较大。

  • 单养和混养

需要单养,还是能够混养,主要考虑目标鱼种是否具有领域性。比如泰斗的领域性较强,就不建议两条或者多条,尤其是多条公鱼混养。另外考虑目标鱼种的个性是否好斗,是否贱,比如杂鲷,混养才好看,那就要做好会有一部分体弱的杂鲷被群体淘汰的准备。

还有就是混养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体型差距状态差距的问题,大鱼吃小鱼,弱者淘汰是自然规律,哪怕是金鱼群体中,也有体弱的金鱼被其他金鱼啃光鱼鳍的情况出现。

养鱼,我们需要配备的基本设备有哪些

养鱼,肯定是要设备的,对于高手来说,有一个缸就能养鱼,无需多余的支持设备,但是本文是针对没有接触过观赏鱼饲养的朋友的,所以会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支持设备。合适的支持设备的使用,会让养鱼变得简单!

  • 鱼缸

鱼缸是必备的养鱼设备。

新手入门,尤其是选择小缸练手的朋友,最容易接触到的应该是各种集成化的一体桌面缸。此类缸,是典型的以便于营销为目的设计出来的缸,而不是以养好鱼为目的设计出来的鱼缸。主要缺点集中在普遍使用的三合一水泵的鸡肋作用,以及有等于无的滤盒空间,篇幅有限,有机会会单开一篇。

入门养鱼的时候,还会经常遇到的入门款鱼缸,就是那种圆缸,关于圆缸是否适合养鱼,为了避免引战,这里就不做深入讨论了,感兴趣的可以搜索我之间写过的一篇文章。

个人建议,入门养鱼,更优先选择的,可以是方形的超白玻璃缸,观赏性强,对于支持设备的适配性也强,而且相比于以前,超白缸的价格已经降低了许多。选择使用超白缸养鱼的话,如果饲养的是一些比较容易比较喜欢跳缸的观赏鱼品种的话,建议额外加一个缸盖,有定制的,高档一点的亚克力缸盖,平民一点的,可以是鱼线编制的缸盖。个人其实更偏好于鱼线编制的,防跳的同时,透气透光性更好。

还有,就是对于预算充足,并且有目标观赏鱼品种并且是中大型观赏鱼的,建议使用成品的底滤缸。各品牌的成品底滤缸的设计基本上都算比较的完善,对于养观赏鱼来说,基本上都能达到标准。

另外还有一些,就是相对比较少见的水缸,石槽之类的,此类容器是古法养鱼爱好者的首选,但是古法养鱼相对来说对于经验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对新手不甚友好。

  • 过滤器

过滤器,是保证水质的关键支持设备,一个合适的过滤器,可以极大的降低养鱼的难度。

如果选择的是集成化的一体桌面缸,就不用考虑选择过滤器的问题了,如果是成品底滤缸的话,需要考虑选择的是合适流量的水泵,以及选择滤棉和滤材。这里主要讲一下使用超白缸情况下,过滤器的选择。

一般来说,常规的过滤器有内置式过滤器,外挂式瀑布过滤器,外挂桶式过滤器,过滤桶,上滤(滴流)等等,这里面,内置式过滤器是极度不建议使用的。

其他的,外挂式瀑布过滤器是中小型缸上最常用的过滤,一些设计比较合理的外挂瀑布,效果还是可以的,外挂桶,代表性的就是曾经的小缸神器雅柏UP120,还有就是价高的伊罕外挂桶,过滤效果很好,但是相比于外挂瀑布,外挂桶一般会少了除油膜的功能,当然如果不嫌缸内累赘的话,可以使用单独的除油膜器。

养鱼,尤其是中小型鱼缸,过滤效果更好的,首推肯定是上滴流过滤,但是累高的滴流盒,会牺牲一定的外观,其次,维护不当的话,比较容易造成溢流。

对于纯粹的养观赏鱼而言,灯很多时候起到的作用就是照明,除非是龙鱼等有发色需求的观赏鱼,所以,这方面的选择就比较随意了,依个人喜好便可以。唯一需要注意的点就是,大多数的鱼类是不喜欢强光的,所以建议选择稍偏暗一些的灯,或者在缸内放置一些躲避,人为制造一些暗区。

  • 氧泵

养鱼并不是一定要用氧泵,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有氧泵比没氧泵好。

鱼是通过过滤水流获取水中的氧气,所以当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少时,鱼便会缺氧,严重会死亡,所以用氧泵打氧是最便捷的补充水中氧气含量的办法。总结下来,其实只有在水中氧气含量不足的时候,才需要打氧,或者是鱼的状态不佳的时候,打氧来帮助鱼恢复状态。

  • 加热棒

对于家中没有暖气的鱼友来说,加热棒是必备的,哪怕是养的冷水鱼,也建议使用加热棒,就算是低水温越冬没问题,但是哪怕是在早晚温差较大的季节,维持稳定的水温也好啊!

买鱼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支持设备齐全后,之后的准备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养水。

鱼缸内注满水,将支持设备架设好,该打开的全部打开,尤其是过滤器,或者是水泵,24小时运转不停歇,如果是寒冷季节,加热棒预设好合适的温度后入水通电。

这一切做好后,接下来就是等待,个人建议一般在两个星期左右开始尝试放鱼,如果是准备饲养较为昂贵的观赏鱼的话,可以先放几条廉价的鱼进去试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闯缸鱼。

鱼到家后的处理以及基本的日常维护

鱼到家后,切忌立即入缸,准确的做法是过温过水。观赏鱼不是买回来就一定能够养活的,经验再丰富的老手都不敢保证买鱼回来一定能养活,而准确的过温过水,可以极大的增加观赏鱼的存活率。

过温过水,最通用的做法就是先将打包袋整个的放到鱼缸中,待水温一致后,再缓慢逐步的将打包袋中的水替换成鱼缸中的水后,再将鱼捞进鱼缸中。

入缸后的几天内,少打扰不喂食,让观赏鱼有一个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待观察到鱼在缸中的泳姿比较悠闲,状态没那么紧张的时候,可以尝试的喂食了。确定开口后,就可以视情况调整喂食的频率了,总体建议是少食多餐,避免过多的残食败坏水质。

换水总体来说,一到两个星期换水一次,每次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个视具体情况自己来定就行,换水的时候顺便擦个缸就好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少折腾,很多时候,鱼本身没问题或者问题很小,都是被折腾死的。

关注元野自然,了解更多自然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赵俊:发现唐鱼隐存多样性 育丰产鲫惠千家万户

│赵俊│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鱼类分类、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培育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白金丰产鲫获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对濒危物种唐鱼的种群分化和分布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我国唐鱼至少存在7个隐存种。

发现野生唐鱼种群高度分化于濒危之际,培育丰产鲫于广东渔业大发展之中,30多年来,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俊把宝贵的青春岁月倾注在了这两条鱼身上。也正是这两条鱼,游进了赵俊的兴渔之梦,使他在那段平凡而充实的时光里畅享理论的光辉和实践的喜悦。

发现濒危唐鱼多个隐存种

1986年,赵俊考入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2002年生物系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组建为现在的生命科学学院),师从我国著名的鱼类学家陈湘粦教授,从事鱼类分类和渔业资源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从此与唐鱼结下不解之缘。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于白云山山涧首次被发现以来,唐鱼一直被认为是广州当地的特色鱼类,至八十年代一度被宣告野外灭绝。“从我们鱼类研究的角度出发,一种生物的灭绝尤其是本地野生唐鱼的灭绝,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唐鱼虽然分布区狭窄,对水生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还算是一种生命力比较强盛的鱼类。我们宁愿相信野外灭绝是一种保守的说法,所以从未停止研究的步伐。”在赵俊的兴渔梦里,有一群群漂亮的唐鱼悠然自得。

2003年之后,广州多家研究机构和院校重启野生唐鱼资源调查。陈湘粦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率先在流溪河山涧发现了野生唐鱼的踪迹,掀起了唐鱼研究和保护的“唐鱼热现象”。


“2007年,我们在广州市水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中,在从化以外的增城小楼等地发现了新的唐鱼野生种群。”首次在从化以外的地方发现新的种群,这让赵俊喜出望外。同时,更坚定了他对唐鱼野生种群分布和分化的研究方向。“增城河流水系不属流溪河流域,新的野生种群既然能在增城山区出现,那么在更远的其他地方有没有可能存在?”这一发现拓宽了研究思路,赵俊认为,唐鱼很有可能同样存在于别的更多地方。于是,他把研究的半径拓展到广东省内其它山区甚至整个华南地区。


近年来,随着野外调查的不断延伸,赵俊团队不仅在佛山、汕尾、江门和深圳等地发现了新的唐鱼野生种群,还在广西、海南等地也发现了新的种群。这些发现大大拓展了唐鱼种群分布的区域范围,颠覆了业界对唐鱼种群分布的认识——唐鱼并非广州所独有。


从唐鱼分布的区域来看,如广西的桂平和海南岛,汕尾陆河和广州,各地之间相隔遥远,八杆子打不着。“这样的种群分布,它们之间很难产生交集。但是为什么唐鱼又会在上述地方出现呢?这样的分布格局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存的各个种群之间差异究竟有多大?”赵俊进而提出一个大胆的研究设想,“唐鱼可能已经出现了种群分化,各地所出现的种群可能自成一系。”这些谜团很快在实验中找到了答案。


“目前我们的主要研究工作可以用一个核心学术词语概括——即‘种群分化’。对唐鱼种群分化的研究,我们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的资助并已结题。”赵俊告诉记者,“根据实验室采用分子技术手段得出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研究设想,现存的野生唐鱼种群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而且种群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我们认为部分差异已经达到了种一级的程度。学术界把这类种群称之为隐存种。通过研究表明,我国野生唐鱼存在七个隐存种。”


“唐鱼具有独特的演化历史及分类学地位,根据分子系统学分析的结果,国外学者已经把唐鱼列为鲤形目内一个独立的科。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将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赵俊告诉记者,“前面我们采用分子技术工具呈现的是分子证据的差异,后面我们要做的主要工作是针对这些差异从骨骼上继续寻找出隐形差异,从分子层面回归到形态学层面,形成从微观到实体的隐存种分化的证据链条,明晰唐鱼这种珍稀鱼类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和独特魅力。”赵俊表示,虽然初有成果,但研究仍在继续。

培育丰产鲫惠及千家万户

如果说研究野生唐鱼种群分化更倾向于基础理论,那么选育丰产鲫则是一次近乎完美的成果转化。


丰产鲫的选育并非一帆风顺,历时20多年,前期还经历了辛苦驯化改良尖鳍鲤(海鲤)而推广受挫,但也让赵俊明白科研要向市场要课题,“我们做良种选育要和产业紧密结合,做到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虽然引种驯化成功的海鲤最后并没有如愿大规模推向市场,但却为后来丰产鲫的选育成功奠定了亲本基础。


1990年前后,赵俊和导师走访市场时发现鲫鱼走俏,深入调查却发现鲫鱼存在生长速度慢、雄性个体多等问题。“我们何不对其品种改良?”他告诉记者,当时广东已经开始有人在尝试鲫鱼品种改良的研究工作。东北银鲫、白鲫、湘云鲫、彭泽鲫等品种的改良研究基本陆续始于这时。


“我们理清了品种改良的思路,即通过降低鲫鱼雄性个体的比例,培育全雌品种,提高生长速度,进而提高养殖效率。”赵俊说,这是改良的两个主要目标。


“我们将从江西水产研究所引进的彭泽鲫作为雌性亲本开展品种改良研究。因为彭泽鲫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的生殖方式。”鱼类中存在天然雌核发育生殖方式是非常罕见的,赵俊说:“它不同于我们熟知的两性生殖方式,子代的性状由父母双亲决定;天然雌核发育生殖方式的鱼类子代的性状主要由母本决定。但用异源父本与其‘杂交’时,子代在不同程度上又会表现出父本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在彭泽鲫品种改良上筛选不同父本的理论依据。”而为了寻找合适的异源父本,研究团队尝试过包括三角鲂、罗非鱼、泥鳅、鳜鱼等在内的10多种鱼类 *** 。“巧合的是,我们发现海鲤就是这个合格的父本,也许这是冥冥之中对我们前期研究的回报吧。”赵俊十分感慨。


“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把海鲤作为父本,彭泽鲫作为母本是一对非常好的亲本组合,即保留了彭泽鲫作为鲫鱼的优良品质,又提升了它的生长速度,同时消灭了子代中的雄性个体,实现了全雌。”在选育改良的过程中,赵俊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2002我们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利用异精雌核发育技术产生丰产鲫’的研究成果在1999年底就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刚开始的那几年是攻关关键期,我春节基本上都守在基地,陪着亲鱼过年。在春节前后,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只要天气变暖温度一升高,就马上给亲鱼打针催产。”赵俊对这一段研究岁月刻骨铭心,并习惯成自然地掌握了打针的更佳时机,“广东的冬天我们都穿薄毛衣,只要我觉得可以把毛衣脱掉了,就开始给鱼打针,时机拿捏得很准。”谈起守在基地的日子,赵俊对一些细节仍深有体会,言谈中对当时的岁月充满了怀念,脸上洋溢着奋斗者的快乐与自豪。


“之一年,我们的试验就成功了,繁殖出的子一代鱼苗经养殖实验证明全都是雌的!”成功的喜悦如期而至。丰产鲫在试验阶段就展现出喜人的苗头,刚一推出就收获了良好的养殖效益,很快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打开了市场。“养殖户反馈试养效果很好,比其它鲫鱼要长得快,而且全雌,没有一条是雄的。上门找我们要鱼苗的养殖户越来越多,有的直接开着拖拉机来,有的用蛇皮袋装着满满的10元一捆的人民币来买苗……”时至今日,分享起当初养殖成功的喜悦,赵俊内心的激动仍溢于言表。


丰产鲫的选育和推广成功,丰富了广东水产养殖品种,推动了广东鲫鱼产业的发展壮大。“今天我们对鲫鱼的研究仍在继续,正积极谋求与有关企业开展产学研推的深度合作。”赵俊说。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的白金丰产鲫连续四年被推选为广东省主推的20种鱼虾业新品种之一。


从发现野生唐鱼隐存多样性于濒危之中,到成功培育风靡市场的丰产鲫,赵俊在导师陈湘粦教授的带领下实现了当初改良海鲤的初心。这条惠及万户千家的丰产鲫和奇迹再现的珍稀唐鱼,撑起了以陈湘粦、赵俊教授等为杰出代表的渔业科研工作者的兴渔之梦。


来源:海洋与渔业

记者:曾凡美

钓鱼会坐牢?你别不信!我国保护的鱼类有87种,钓不好就坐牢

12月3日,大新县公安局对赵某红、黄某汉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进行立案调查。原来他们两人钓获3条芝麻剑后,以40一斤的价格卖给餐馆,在民警例行检查中被查获。

钓鱼是为了娱乐,但是娱乐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护鱼类,一旦钓获它们后,要立刻放生,那么保护的鱼类有多少种呢?根据今年2月5日,最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面收录的保护鱼类,从南方到北方共有87种。

1、文昌鱼目有2种

厦门文昌鱼、青岛文昌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分布于河北东部、青岛、烟台、厦门、合浦沿海。历史上以厦门同安刘五店产量最多,形成世界唯一的文昌鱼渔场。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至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也是研究脊索动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优良科学实验材料,具重要科学价值。

2、七鳃鳗目有3种

日本七鳃鳗、保护等级二级、分布于太平洋北部、南至日本朝鲜沿岸、北至阿纳德尔和阿拉斯加以及黑龙江水系,属于江海回游性鱼类。

东北七鳃鳗、保护等级二级、别名七星子,生活于有微流、沙质底的山区河流,终生栖息在淡水中。白天钻入沙内或石砾中,夜晚出来觅食。幼鱼经3—4年变态为成鱼,成鱼是养殖鱼类的敌害,它会用嘴上的吸盘吸附在其它鱼身上,食其血肉。分布于我国辽河流域、鸭绿江、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河流,朝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

雷氏七鳃鳗、保护等级二级、为个体较小的淡水种类,成体半寄生生活。我国分布约占全球的50%,在动物进化和动物地理学上极具研究价值,食用价值不高。在我国仅分布于东北地区部分河流和湖泊中。

3、鲟形目,鲟科有7种

中华鲟、保护等级一级、中华鲟最长寿命可达40龄,素有“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之称。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和朝鲜。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长江鲟、保护等级一级、属于淡水定居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在长江上游的各大支流中也有分布,如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以及沱江等支流的下游也有踪迹。长江鲟成熟个体的体长在75-105厘米,体重为4.5~12.5千克。

鳇、保护等级一级(仅限野外种群)、鳇鱼是黑龙江省的特产鱼类之一,鳇鱼体重一般在50-150公斤。据1979年测量142尾的资料统计,平均每尾长2.4米,重 140公斤,年龄以22-40龄的个体为主。其中一尾长达3.9米,重501公斤,年龄54岁。1980年还捕到一尾重达542公斤的个体。鳇为生活于江河中下层的鱼类,常年栖居淡水,不作长距离洄游。

西伯利亚鲟、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80年代末期,我国对于西伯利亚鲟进行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中,在贝加尔湖也有西伯利亚鲟的分布,形成西伯利亚鲟的陆封种群。

裸腹鲟、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分布于黑海、亚速海、里海和咸海以及一些河流。1933-1934年从咸海的锡尔河中将其引入巴尔喀什湖、新疆伊犁河上游和锡尔达里亚河。

小体鲟、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我国从俄罗斯引进试养,仅分布于新疆鄂毕河上游的额尔齐斯河的水系(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盐池渔场)。

施氏鲟、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分布于我国和俄罗斯,是我国现存鲟鱼中更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稀鱼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均有分布。

4、匙吻鲟科有1种

白鲟、保护等级一级、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公斤,更大的体长可达7.5米。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另名为中国剑鱼,是我国更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如象鼻,俗称为象鱼。但是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被宣布于2019年12月23日灭绝,但愿没有灭绝,以后还能发现。

5、鳗鲡目,鳗鲡科有1种

花鳗鲡、保护等级二级、在我国分布于长江下游及以南的钱塘江、灵江、瓯江、闽江、九龙江、台湾到广东、海南岛及广西等江河。其觅食区十分宽阔,菲律宾可达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达朝鲜南部及日本纪州,西达东非,东达南太平洋的马贵斯群岛,南达澳大利亚南部。

6、鲱形目,鲱科有1种

鲥鱼、保护等级一级、鲥平时栖息于海水中,春末夏初溯河作生殖洄游;幼鱼在江湖内生长,一般长到150毫米左右入海,在海中发育成长。分布于我国福建、江西、海南、浙江、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省和越南。

7、鲤形目有41种


双孔鱼科、双孔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双孔鱼是云南特有种,仅见于澜沧江下游的勐海、勐腊。 双孔鱼的口部形成吸盘状,借以吸附在石块等表面,铲食石块表面的藻类。作为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能铲食玻璃表面及箱底的苔藓藻类等,使水体清澄、玻璃明亮,故称其为“清道夫”或“食藻鱼”。

裸吻鱼科、平鳍裸吻鱼、保护等级二级、俗名扁吻鱼,裸吻鱼属为裸吻鱼科的单型属,我国仅有平鳍裸吻鱼1种,分布于 *** 雅鲁藏布江下游支流中。

亚口鱼科、胭脂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胭脂鱼为大型中下层淡水鱼类,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也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分布于长江和福建闽江。

唐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唐鱼也叫做金丝鱼,十分漂亮,仅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于20世纪30年代人们之一次在广州白云山区域发现了这一种漂亮的小鱼,只在广州发现其野外生存的痕迹,因此它一度有了广州市鱼的称呼,然而好景不长,在人们发现唐鱼的半个世纪后,这种美丽的鱼儿便开始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在野外处于绝迹的状态,甚至也被科学界被正式宣判成野外灭绝的物种。

但是在2012年的时候科学家在海南岛发现了唐鱼的野生种群,这也是海南岛首次发现唐鱼的存在,如今广州从化已有了唯一一个以唐鱼作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唐鱼这种中国特产的美丽小鱼,在野外涅槃重生,可谓是命运多舛。

稀有鮈鲫、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稀有鮈鲫属鲤科鮈鲫属。本属仅有1种,为我国特有种,野生数量不多,仅见于长江上游的大渡河支流和四川成都附近的小河流中。

鯮、保护等级二级、又叫吹火筒、尖头鳡、马头鯮、鸭嘴鯮、喇叭鱼。为我国特有种类,仅在我国东南部平原地区,以及长江以南各水系有分布。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江湖阻隔以及食物短缺等原因,导致种群个体数量显著减少。为大型经济鱼类,生活在江河或湖泊等水体的开阔水面,更大体重超过50公斤。

多磷白鱼、保护等级二级、云南独有的鱼种,在昆明桃花盛开时期,繁殖特别快,因此得名桃花白鱼,因为生长得快又叫大白鱼。曾是产地主要渔业对象鱼之一,自70年代开始,由于环境的变化,如今已濒临绝迹。

山白鱼、保护等级二级、我国特有物种,分布于大屯湖、文山市的盘龙河等,主要栖息于江河及附属水体。喜居缓流水的环境,在湖泊或江河中都能生长、繁殖。曾为云南大屯湖中的重要渔业对象,由于该湖几经干涸,致使该种鱼类几乎绝迹。

北方铜鱼、保护等级一级、俗名鸽子鱼、尖嘴、沙嘴子、黄头鱼等。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黄河水系。其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好的养殖前景。但是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利建设等因素,其天然资源急剧下降,种群已处于濒危状况。

圆口铜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圆口铜鱼为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食性杂,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植物碎片、鱼卵、幼鱼等为食。分布于我国长江上游干支流和金沙江下游以及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中。

大鼻吻鮈、保护等级二级、分布于黄河水系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甘肃等地。

长鳍吻鮈、保护等级二级、长鳍吻鮈春、夏季活动范围广泛,常在急流险滩,峡谷深沱、支流出口觅食活动。主要食物是淡水壳菜、河蚬,其次为蜻蜒目、鞘翅目幼虫及其他水生昆虫。分布于长江中上游金沙江干支流水域,为金沙江特有鱼类。

平鳍鳅鮀、保护等级二级、俗称八根胡子鱼,属于鲤科鳅鮀亚科鳅鮀属。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干、支流中。1950年代在兰州黄河浅水区时常捕获,1960年代河流景观发生较大变化,加之水域污染,如今已很难见到。

单纹似鳡、保护等级二级、是鲤科似鳡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西江、南盘江水系。

金线鲃属所有种、保护等级二级、金线鲃属为我国鲤科更大属,目前记载有效种50余种,广泛分布于云南东部、贵州中南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北部等地区。其中,26种分布于云南。云南文山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发育地区,洞穴鱼类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记录洞穴鱼类约10种,且分布区均属南盘江水系,主要集中于丘北和砚山两地的龙潭和河流。

四川白甲鱼、保护等级二级、又叫小口白甲,尖嘴白甲,腊棕等。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中下游等水系。

多磷白甲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多鳞白甲鱼为暖温性淡水鱼类。生活在海拔270-1500米、水质清澈、砂石底质的高山溪流中。分布于我国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和山东泰山的溪涧。

金沙鲈鲤、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又叫大花鱼、豹纹花鱼。鲤科鲈鲤属的一种鱼类。生活在中国长江上游金沙江干支流流域,属于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以吞食其他的野杂鱼类为食,被称为金沙江中的“老虎”,其个体更大超过15公斤。

花鲈鲤、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身体略侧扁,头较长,头后背部隆起。生活在亮水区水体中上层。行动迅速,为凶猛性鱼类,专猎食小型鱼类,春季繁殖,分布于澜沧江和抚仙湖。


后背鲈鲤、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俗称花鱼,是澜沧江、怒江特有鱼类,为产地重要的冷水性野生经济鱼类。食性为肉食性,以小鱼小虾为食,常见个体3~5千克,更大个体可达20千克。主要栖息于澜沧江、怒江等水系干流的中上层水域。

张氏鲈鲤、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分布于中国澜沧江流域和越南北部红河流域的淡水鱼,隶属于鲤科鲈鲤属,种加词取自中国著名鱼类学家张春霖的姓氏。本种曾被视为后背鲈鲤的同物异名。2013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杨君兴、王茉、陈小勇结合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分析结果,重新修订了鲈鲤属的分类体系,将本种与后背鲈鲤视为有效的独立物种。

裸腹盲鲃、保护等级二级、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区域、1978年发现并作为科技消息报道的那尾鱼,是在我国发现的之一尾盲鱼,它向世人明确回答了中国究竟有没有盲鱼的问题。在当时引起广泛的反响,掀起一股寻找盲鱼、研究盲鱼的热潮,从此开始了我国洞穴鱼类和洞穴生物学的研究。虽然这个研究的过程已成为历史,但自身的科学价值犹存。(没能找到实物图)

角鱼、保护等级二级、角鱼为我国特有种,在国内仅发现于云南泸水县及保山县(属怒江水系),在怒江下游缅甸的萨尔温江可能亦产。

骨唇黄河鱼、保护等级二级、主要以着生硅藻和昆虫为食。适应生活于高原海拔3000-4300米的宽谷河段和湖泊中。仅分布于中国青海省龙羊峡以上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白河和黑河。

极边扁咽齿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极边扁咽齿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冷水性鱼类,它能够适应极端高寒天气,故多分布在海拔3000~4400米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的河流中。主要以水生植物腐屑和藻类为主,偶而也食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仅见于中国黄河上游青海省海拔约3380米的玛曲县到扎陵湖、鄂陵湖、星宿海及约古宗列曲等干支流,在扎陵湖为优势种。

细鳞裂腹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细鳞裂腹鱼人工驯养获得成功,正在进行精心培育,主要分布于金沙江。

巨须裂腹鱼、保护等级二级、分布于亚洲中国 *** 自治区雅鲁藏布江流域,体长可达33.3厘米,属草食性,成鱼会在砂石河床上产卵,可做为食用鱼。

重口裂腹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鱼肉质肥美,富含脂肪。生长较快,个体也较大,一般可长至1-3公斤,更大个体可达10公斤。产量丰富,在产区的产量仅次于齐口裂腹鱼。在雅安一带,与齐口裂腹鱼统称“雅鱼”,与齐口裂腹鱼同以“雅安砂锅鱼头”而闻名四方。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中,尤以嘉陵江岷江沱江水系的峡谷河流中见多。

*** 裂腹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体长可达40公分左右,属于冷水性鱼类,栖息于峡谷激流中。主要分布在贡嘎、林芝、日喀则江段,为 *** 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塔里木裂腹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为冷水性鱼类,生活于河流流水及湖泊环境。肉味鲜美,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曾是产地的主要经济鱼类。由于引种等人为影响,其资源日趋枯竭,现已十分稀少,是新疆特有的鱼类,分布于塔里木水系。

大理裂腹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大理裂腹鱼与其他裂腹鱼类不同,是一种适应于静水环境中生活的种类,通常是在湖中敞水区域的上中层活动。大理裂腹鱼仅分布于中国云南洱海及其支流和澜沧江水系中。

扁吻鱼原名新疆大头鱼、保护等级一级、我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 起源于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仅一属一种,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在博斯腾湖绝迹。分布区仅限新疆南部喀什、莎车、阿瓦提、焉耆、乌拉斯台、若羌、克孜河和博斯腾湖等地的塔里木河水系。

厚唇裸重唇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俗称:重唇花鱼,麻鱼,石花鱼。分布于长江流域岷江嘉陵江汉水等水系及黑龙江流域各水系中。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河流中以水生昆虫的幼虫为食,也食软体动物中的淡水壳菜等。

斑重唇鱼、保护等级二级、俗名黄瓜鱼,分布于伊犁河、锡尔河、塔拉斯河、楚河诸水域、巴基斯坦和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河上游以及塔里木河各支流上游水域、伊宁伊犁河流域各支流等,曾经是当地的主要经济鱼类。

尖裸鲤、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俗名斯氏裸鲤鱼,分布于 *** 雅鲁藏布江中游等,多见于干支流流水水体。更大个体可达600毫米以上,体重超过3.5公斤。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大量内地人口进藏开发,捕鱼强度不断增强,其捕捞量远远超过其生长的速度,造成种群数量锐减。

大头鲤、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大头鲤仅分布于云南星云湖杞麓湖(通海)大头鲤在20世纪50-60年代,在所分布的两个湖中占有极大优势,曾占总产量的70%左右。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与大头鲤产生食物竞争;在引种时又带来了鰕虎鱼、鳑鲅、麦穗鱼等小型野杂鱼,这些鱼生命力强,且大量吞食鱼卵;再则湖泊水位下降,水草减少而破坏了产卵场;长期滥捕;大头鲤自身抗病能力弱,生长缓慢,适应环境差等综合因素,导致资源的锐减。

小鲤、保护等级二级、俗称麻鱼,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滇池,历史产量不高。近年来,滇池大量发展高背鲫和鲤鱼,而小鲤的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再加上滇池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围湖造田,酷渔滥捕和引种不慎等诸多原因,导致小鲤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近20年来未再见到踪迹。

抚仙鲤、保护等级二级、抚仙湖及其邻近的星云湖为这两湖特有鱼类。分布于沿岸浅水区的中下层,少数个体还见于淌水区的中下层,生活水深约为20-30m。喜居水草丛中或附近。主要摄食软体动物,兼食摇蚊幼虫、浮游动物和丝状藻类等,属以软体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2002年在抚仙湖采到一尾,说明处于濒危而未绝灭。

岩原鲤、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俗名水子、黑鲤鱼、岩鲤、墨鲤,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在长江上游渔业中,经济价值较高。产量不高,但它具有体腔小,肉原质嫩,味鲜美等优点,为人们所喜爱的上等经济鱼类

乌原鲤、保护等级二级、乌原鲤为江河中下层鱼类,多栖息于流水深处底质为岩石的水体,亦能生活于流速较缓慢的水体底部。分布于西江水系干支流,在广西境内为食用鱼类。市场上常见者多为0.5-1.0公斤重的个体,更大个体能长至重7公斤。产量虽不高,但其体厚,肉味鲜美可口,故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

大鳞鲢、保护等级二级、广东海南岛淡水经济鱼类,多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质较肥、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体。白天潜于深水,夜间上游水面摄食浮游生物。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南渡江和越南红河水系。

8、鳅科有3种

红唇薄鳅、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栖息在江河底层。个体较大,仅次于长薄鳅。有食用价值。种群数量较小,许多水系和江段都难捕到。50年代岷江中,下游渔获物种占有一定的比例,现已稀少。

黄线薄鳅、保护等级二级、这鱼长得很像嘎鱼,但要比嘎鱼大许多。十渡人叫“边干(鞭杆)”,密云人叫“边瞎子”,东北人叫“牛尾巴”。主要分布在北京房山县十渡拒马河。

长薄鳅、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俗名薄花鳅、红沙鳅钻等,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及其附属水域,一般栖息于江河底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

9、条鳅科有4种


无眼岭鳅、保护等级二级、生活在溶洞的地下水中。

拟鲶高原鳅、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属于海拔较高的高原河流鱼类,附属湖泊上游的河口地区数量较多。常喜潜伏于干流、大支流等水深湍急的砾石底质的河段,也栖息于冲积淤泥、多水草的缓流和静水水体,营底栖生活。主要分布于甘肃省靖远到青海省贵德一带的黄河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湖泊。

湘西盲高原鳅、保护等级二级、为鳅科高原鳅属的鱼类,分布于湖南龙山县火岩乡飞虎洞。

小头高原鳅、保护等级二级、鳅科高原鳅属的一种个体较小的鱼类,栖息于砂砾底质的河段、沟渠缓流处。分布于新疆北部的托克逊、乌鲁木齐米泉、精河、博乐、温泉和乌尔禾等地的河沟和浅水溪流地区。

10、爬鳅科有1种

厚唇原吸鳅、保护等级二级、1980年由陈宜瑜院士在广西大瑶山发现,当时分类在原吸鳅属下。2012年,将其归入新属瑶山鳅属之下。该鳅属为平鳍鳅科瑶山鳅属的鱼类,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广西大瑶山山溪, 属西江水系。

11、鲇形目有1种

鲿科、斑鳠、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又叫芝麻剑、魽鱼、芝麻魽、白须魽,在广东农村也有叫剑鱼,钳鱼的。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更大超过15公斤。分布于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

12、鲇科有1种

昆明鲇、保护等级二级、为我国特有,仅分布于云南省昆明滇池。由于栖息地长期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致使滇池的各种特有鱼类都危在旦夕,昆明鲇也不例外。IUCN红色名录2008年已将其评估为极危。

13、科有1种

长丝、保护等级一级、长丝鱼芒保护等级定级为极危,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内不是主要分布区域,只有云南才有边缘分布。

14、钝头鮠科有1种

金丝?、保护等级二级,金丝?的图片找不到,详细说明也找不到,看来这种鱼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太少!有朋友有金丝?的图片的话,麻烦您发到评论区。

15、鮡科有6种

长丝黑鮡、保护等级二级、生活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横断山西部山溪底层的小型鱼类。喜以头躯腹面隐伏于水底岩石表面,以冲跳式动作捕食和游动。

青石爬鮡、保护等级二级、生活于急流石穴中,以吸盘状的鳍吸附于岩石上。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分布于四川境内的各个江河中,如青衣江、岷江、金沙江等。

黑斑原鮡、保护等级二级、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在海拔4200m左右的谢通门江段数量仍很大,鮡科鱼类主要集中于藏东南各水系。

魾、保护等级二级、栖息于大江河的主河道,为底栖鱼类。性凶猛,猎食性,主食小型鱼类,亦食蛙类及虾类。分布于澜沧江下游,印度、缅甸和泰国等。

巨魾、保护等级二级、又称老鹰坦克、坦克鸭嘴、老鹰鸭嘴、木瓜鱼,为鲇形目,鮡科,魾属一种热带淡水鱼类。巨魾分布于中国的澜沧江及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等流域,体型巨大,外貌奇特,原产地为著名的游钓鱼类及食用鱼,同时可作为观赏鱼。

红魾、保护等级二级、红魾在云南都有分布,而其中红魾的名字来源于其胸鳍上的橘黄色,外观类似于巨魾。关于它的资料很少,据悉在202010月20日,繁育的红魾幼苗被放生红河。

16、鲑形目、鲑科有10种

细鳞鲑所有属、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细鳞鲑因鳞细小而得名,为冷水性鱼类,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至辽河的支流浑河上游,图门江、鸭绿江、松花江,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直至额尔齐斯河。河北及内蒙古潮白河与滦河上游,黄河的上游及其渭河支流和长江的汉水北侧支流谓子河、子午河的上游也有分布。

哲罗鲑、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分布于我国境内的黑龙江、图们江、额尔齐斯河等水系。生长速度较快,属于大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3公斤以上,大者超过50公斤。肉味鲜美、细嫩,为富有营养的鱼类,也是高寒地区的特产,在产区内为珍贵的食品。

川陕哲罗鲑、保护等级二级、属于冷水鱼类,多栖息在河道狭窄、水质清澈、水流湍急、水温较低的水域。性格活泼游泳速度快、喜单独活动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我国四川省岷江、青衣江上游,四川省和青海省大渡河中上游,以及位于中国陕西省秦岭山脉南麓汉江上游的徐水河和台北河。

石川氏哲罗鲑、保护等级二级、主要分布于鸭绿江上游,为凶猛的冷水性纯淡水鱼类,终年绝大部分时间栖息在低温水流湍急的溪流里,冬季因受水位影响,在结冰前逐渐向大江或附近较深的水体里移动寻找适于越冬的场所。食物以鱼类为主,也吃蛇、蛙、啮齿类和水鸟等。

花羔红点鲑、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花羔红点鲑为鲑科红点鲑属的鱼类,体色由褐色至灰色。有陆封型和洄游型之分,我国境内为陆封型,终身生活于江河干流及支流清冷水域。食性广以底栖动物及落入水面的昆虫为主,有时甚至跳出水面掠食。分布在亚洲美洲北部沿岸,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珲春河鸭绿江等。

马苏大马哈鱼、保护等级二级、是我国 *** 哈鱼属中徊游种类分布最南的一种,对温度的适应较高,是内陆驯化对象之一。属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腻而味美。近年来其资源锐减濒于枯竭,国内常见于黑龙江和吉林。

北鲑、保护等级二级、属鲑形目鲑科北鲑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额尔齐斯河布尔津以下水域,1960年代曾是额尔齐斯河的主要捕捞对象,但是由于额尔齐斯河水量减少,产卵亲鱼难以溯河产卵,加上过量捕捞产卵亲鱼,使补充群体大量减少,1980年代以来,北鲑已极为罕见。2008年,IUCN红色名录中已将北鲑的濒危等级评估为野外绝灭。

北极茴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生活在高海拔的中大型及寒冷和清澈的淡水湖泊和河流中。每年迁徙几次。个体大,生长快,食性以水生昆虫及软体动物等为主。是开展溪钓运动极好的对象。分布于加拿大、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蒙古、俄罗斯和美国。

下游黑龙江茴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黑龙江茴鱼在我国产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鸭绿江茴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茴鱼在我国另有两个亚种:产于鸭绿江的鸭绿江茴鱼和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北极茴鱼,外形和习性颇相似,仅地理分布不同而已。

16、鲈形目、有2种

石首鱼科、黄唇鱼、保护等级一级、黄唇鱼为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区,通常生活在海水、淡水交汇的河口海域;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为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和虾、蟹等大型甲壳类为食,幼鱼则以虾类为食。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珠江口海域、浙江杭州湾舟山海域、福建闽江口泉州湾海域等江河出口海域。

隆头鱼科、波纹唇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波纹唇鱼是一种热带地区近海海域生存的著名巨型鱼类。分布于大洋洲、太平洋西部热带海域、大堡礁、印度洋西北部及红海。其体型巨大味道鲜美,被作为名贵食用鱼,在海洋馆或大型展示鱼缸中亦可作为观赏鱼。

17、鲉形目有1种

杜父鱼科、松江鲈鱼,保护等级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在我国历史的资料记载的分布相当广泛,其种群几乎遍布整个中南东南沿海及相关河流水域,北起鸭绿江口,南致九龙江口,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台湾省、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广大的地区。由于捕捞量大,种群大幅减少。

很多人说我国没有特别美味的鱼类,或者大型掠食性鱼类,然而并不是没有,而是被吃光了,很多经济鱼类滥捕滥捞,如今已经几乎消失。尤其在这87种鱼类当中,很多鱼类的中青年很大,滥捕滥捞、环境污染、栖息地减少以及引进外来物种,造成它们的种群大幅下降。

很多人并没有见过这些鱼类,然而它们已经濒临灭绝,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有些经济鱼类已经被繁育成功,保护的是仅限野外种群,但愿不久的将来,人工养殖的鱼类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让我们品尝到它的美味。但是不要购买自然水域内生长的这些鱼类,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另外对于钓鱼人来说,经常在野外钓鱼,有时候会遇到不认识的鱼类,那么遇到这些鱼类怎么办?更好的选择就是放生,因为它们很可能是受到保护的鱼类,数量稀少才会不认识。我国保护的鱼类有87种,钓到尽快放生,要不然就会迎来牢狱之灾!

这些“神奇生物”曾一度消失,如今再现珠江流域……

悠悠珠江水孕育了众多物种

这里不仅是万千动植物

繁衍栖息的宝地

更为生物多样性发展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尤其是珠江滋养下的广州,山水林田湖海生态要素齐全,为万千生物提供了适宜生存的家。“这样独特的结合体实属难得”,广东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胡慧建说。

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

在从化地区重新被发现。

像飞瀑草这样曾一度消失

又重返珠江流域的

“珠江归客”不在少数

这些珠江的“主人”们重新回到珠江,

着实让人欣喜。

飞瀑草

“珠江归客”是如何重回人们视野的,

又具有什么特殊意义?

日前,

广州日报记者与动植物专家

一起深入山林

探寻一番

娟鱼

从市场、餐桌“抢”回34尾娟鱼

筛出7尾进行人工培育

广州北部,

流溪河穿过山林,纵贯从化,

经珠江三角洲河网汇入大海。

流溪河流域是广州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

也是珠江三角洲四大流域之一,

这里的优质水源,

滋养出被当地人称作

“鱼中贵族”的特色品种——

流溪娟鱼

归客名片:

娟鱼,学名光倒刺鲃,栖息于底质多乱石、水流湍急的江河中下层,喜欢在清澈的水域生活。2000年,流溪娟鱼已难觅踪影。近年来,在一系列保护措施下,流溪娟鱼重现流溪河。2020年,从化流溪娟鱼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使广州市实现动物地理标志商标“零的突破”。

广州日报记者驱车前往广州最北部的吕田镇探访流溪娟鱼。走进吕田镇水埔村的养殖场,一尾尾游弋水中的娟鱼现于眼前,养殖池边上清泉汩汩。

看着一池娟鱼,养殖场负责人李观银笑开了颜,“流溪河水清、水流快,适合娟鱼生长。”

他介绍,在上世纪60、70年代,流溪娟鱼较常见,到了2000年,流溪娟鱼已难觅踪影,一度成为流溪河“稀客”。

对于娟鱼的保护是“抢救性”的。2007年,农业部批复在从化建立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从化境内的流溪河干流和重要支流为保护范围,总面积2260公顷,用于保护光倒刺鲃及其栖息地。

农业部门和专家还从水产市场、农户餐桌上“抢”回流溪娟鱼。据从化区禽畜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吕文熙回忆,“那时候见到流溪娟鱼就收,哪怕一条鱼上千元也买”,最后在34尾被“抢救”回来的流溪娟鱼中,筛选出7尾性成熟的流溪娟鱼进行人工培育。

2014年,广州市友诚养殖有限公司王爱军团队采用静态孵化技术,使2000多颗流溪娟鱼卵繁育出之一批娟鱼苗,共计2000余尾。2015年10月,这批娟鱼被投入到专业户手中进行推广养殖。

记者来到该公司的鱼苗场内,看到不同生长阶段的鱼苗被置于不同孵化池里。鱼苗场外的土塘边,养殖技术人员童斌哲正在喂鱼料,娟鱼争先跃出水面,一片银白。

为模拟娟鱼的生存环境,塘内还设有制造微水流的设备。童斌哲介绍,“我们用流水冲击方式 *** 种鱼排卵,水温控制在26℃,一年最多可实现六次繁殖,苗场一年可繁育约30万尾鱼苗。”

除了人工繁殖,从化区农业部门还会组织放养活动,每年约有5万尾娟鱼苗被放流至流溪河。“经过增殖放流,流溪娟鱼开始重现流溪河。”吕文熙说。经过多年的养殖推广,流溪娟鱼还重新回到餐桌。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俊认为,目前的工作只适合现阶段的保护,打通娟鱼的洄游通道,为其完成生活史全过程,形成自然种群创造条件,是下一阶段应该关注的重点。

唐鱼

村民“让”出2200多亩山林

“指标鱼”有了新家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办法是

通过保护大环境,

还给生物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探访中,

动植物专家屡屡提及这一观点。

位于广州北部良口镇的

唐鱼市级自然保护区便是更好佐证。

归客名片:

唐鱼又名白云山鱼,分布于珠三角地区,有“广州市鱼”之称,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上世纪80年代,唐鱼曾被科学界宣告野外灭绝。2003年,唐鱼自然种群在广州从化良口镇的山溪里被重新发现。

在山林里想要寻访唐鱼并非易事。涓涓溪流,唐鱼体长仅19.5毫米-26.3毫米。所幸,唐鱼喜欢成群结队,且循声露面。记者跟着保护区护林员踏入山林间,在水草丰富的浅溪里终于一睹唐鱼的艳丽容貌。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唐鱼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被宣告野外灭绝。2003年,在从化区良口镇的山溪里重新发现了唐鱼自然种群。

为保护珍贵的野生唐鱼,2007年,当地村民“让”出2200多亩山林用于建立唐鱼自然保护区,让小小的唐鱼得以安家。据了解,保护区涉及连片山林,其中核心区为98公顷,缓冲区为24公顷,实验区为26公顷。

记者走在保护区的山林间,几乎见不到人工种养痕迹,人烟稀少,一般只有护林员在巡山护林。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李国研介绍,唐鱼被视为测量环境品质的“指标鱼”,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水质好,水要流动,且不能太湍急。

为了建设好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内严格限制人为生产活动,严禁砍伐、放牧、狩猎、采药、开垦、烧荒等。同时,每年都要开展2-3次薇甘菊防治,且不能使用化学药剂,全凭人工清除,清一次要10-15人花上一周的时间。

“保护唐鱼就是保护这片山林,保护山林也能更好地保护唐鱼。”赵俊向记者解释了“伞护种”的机制。伞护种是选择一个目标物种,这种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应综合其他种类生境需求的信息,保护该物种也给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而唐鱼可以说是这片山林的伞护种。

在实地走访中,记者发现唐鱼现身从化这片山林并非偶然。经过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举措的实施推进,目前,从化区内流溪河地表水达到功能区划水质标准,流溪河流域温泉镇以上30条一级支流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水质。

在这片水质好、生态条件优良的唐鱼市级自然保护区内,与唐鱼和平共生的还有野猪、银环蛇、红嘴蓝鹊等野生动物,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而一度被宣告野外灭绝的“珠江归客”——唐鱼,如今在保护区内已有8万多尾。

水松

“活化石”曾被预言百年内灭绝

几经台风、干旱找到重生路径

记者和动植物专家

来到从化区温泉镇南星村,

一进村口,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池塘,

塘边是绿油油的农田。

踏上土壤松软的田埂,

很快就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水松苗。

往深处走,

枝叶茂盛的“水松王”静静伫立沼泽地之中。

归客名片:

水松分布于珠三角地区和福建中部及闽江下游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是中国的特有树种。水松属植物从早白垩纪至古近世期间繁盛于北半球,目前文献记载的水松属植物化石种类已超30种,在古植物学和第四纪冰川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因此,现存的水松可以说是“活化石”植物。

这棵水松的胸径约有2.4米,即使一个成年人展臂也无法完全环抱住,据专家预估,树龄约有300年。

村民向记者介绍,眼前的这棵大水松,在村里七八十岁老人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已经伫立在此了。而更奇妙的是,水松不需人工灌溉就能“自力更生”,原来水松附近有个终年出水的泉眼,这成为了滋养水松的天然水源。

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瑞江介绍,水松喜好生长在河流中下游河口的位置,要扎根在松软湿润、排水性好且泥层深厚的土壤中,而南星村恰好具备这些条件,尤其适合水松生长。

上世纪50年代,水松在华南地区很常见。然而在接下来50年间,水松数量骤减,甚至有研究人员预测该物种可能在未来100年内灭绝。1999年,国家已将水松列为之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I级,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易危种。

2017年起,保护水松工作正式开始。那一年,王瑞江保护团队尝试在珠海培育一批水松苗,不料台风袭来,小苗纷纷被风刮倒;2018年,保护团队来到从化开展第二次育苗尝试,又遇上干旱,仅有部分苗幸存。之后,保护团队另辟蹊径,先建立苗圃,再向村民推广种植,由保护团队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等水松苗长成,便送到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种植。

目前,海珠湿地公园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也育有水松。每隔一段时间,王瑞江都会去照看,还会给工作人员提出护理建议。原来几乎消失的水松,慢慢又回归到公众视野里,重返珠江流淌的土地上。

飞瀑草

近60年间只有标本可见

如今山涧中扎根卵石顽强生长

归客名片:

飞瀑草呈绿色而常带红,宽0.5-3毫米,羽状分枝,根部狭长而扁平,借吸器紧贴于石上,对水质要求近乎严苛。1958年11月,曾有人在从化流溪河采集了一份飞瀑草标本。此后近60年里,广州再无发现飞瀑草的记录了。在开展广州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植物部分调查时,调查人员在流溪河水域发现了飞瀑草的踪迹。

“飞瀑草长在水里,很小,和苔藓也像,很容易认错。”在王瑞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从化的一处隐蔽山涧中进行探访。

探访团队在一处溪水稍缓的地方停下脚步,摸着岸边石头在水中前行。石头上方探出一片茂盛枝叶,枝叶下的阴凉环境尤其适合飞瀑草生长。当下,飞瀑草花期未到,想要找到它,只能手眼并用。探访团队跟着王瑞江一边用眼观察,一边用手触摸石头表面。终于在一块溪流中央的石头上,找到飞瀑草踪影。

专家躺下来近距离拍摄细微的飞瀑草。

飞瀑草的株体仅有几毫米高,成群的飞瀑草宛如一个个圆滚滚的“小脑袋”,密密麻麻地附在石头上,眼前的画面让探访团队很是惊喜。

王瑞江指着飞瀑草说,“徒手几乎不可能采集到标本。”小小飞瀑草长在溪中石头上,自有它的大智慧。飞瀑草根系发达,扁平细长的根紧抓石头,水流几乎拿它没办法。飞瀑草的营养体是绿色,似青苔;花则是暗红色,接近石头颜色,难以被人察觉。此外,飞瀑草生活在水位有明显变化的区域,夏季水位高,它以营养体的形式浸在水中;在冬季,它露出水面开花结果,由于水位低,种子不会被水冲走。

常年生活在水里,飞瀑草对水质要求近乎严苛,生境内的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水流还要有适当流动性。

正因为对水质要求高,飞瀑草数量稀少,十分罕见。1958年11月,曾有人在从化流溪河采集到一份飞瀑草标本,至今仍收藏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此后近60年间,在广州再无发现飞瀑草的踪迹。

2017年起,广州市开展第二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植物部分调查。梳理档案时,研究人员发现广州曾有飞瀑草的记录,这棵神秘的“珠江归客”引起关注。

2019年1月,研究团队开始寻找飞瀑草,时值冬天,水位低,便于观察。研究团队根据飞瀑草的生长特点在地图上圈出有可能出现飞瀑草的区域,逐个摸查。最终,在一处山涧中寻得消失多年的飞瀑草,数百株飞瀑草紧贴在石头上,研究人员透过放大镜细看,飞瀑草的花瓣和雄蕊都清晰可见。

时隔数年,王瑞江观察到飞瀑草的种群没有明显减少,生长得还不错,“这说明广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好。”

珠江渔曲

从一船渔获看珠江馈赠之丰

从一张渔网看渔业取用有度

八月下旬,

开渔的号角唤醒了大江大洋。

清晨时分,

渔民彭耀添便从莲花山渔港出发捕鱼??

珠江口海河重叠,处于咸淡水交汇处。珠江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各类鱼虾的繁育地。

正值开渔季,得益于天然特色渔场资源,经过一上午劳作,彭耀添收获了数十斤鱼,其中还有七八条是能卖出好价的黄脚立。

在珠江口区域,还有很多像彭耀添这样勤劳朴实的渔民,他们依水而居、以渔为业,开渔季出海捕捞,禁渔期在船屋里补网修船,保留着传统水乡渔民的生活方式。

他们世代与珠江水打交道,深谙丰富的渔业资源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有所节制、有所不为,才能与这条大江共生、共荣、共兴。

来源: 广州日报

小型灯科鱼,这些常见品种都很容易饲养!

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喜欢小型观赏鱼的朋友们除了常见的卵胎生鱼之外,最喜欢的可能就是灯科鱼了,灯科鱼的品种较多但是市面上能够常见的并不多,也就是十来个品种吧。

像我们这里就把红鼻剪刀、玫瑰扯旗、红斑马等都归于灯科鱼的一类,基本上草缸里大多数也是饲养的这些个品种。今天养鱼老道就挑选几样品种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头尾灯

头尾灯鱼分布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和亚马逊河流域,体型较小、体长4-6厘米,因其头部有一红斑和尾部有一黄色亮点,在灯光下头尾遥相呼应,故名头尾灯。

此鱼又喜欢群游,对水质要求不严喜食活食,常常是成群的在鱼缸里的中层水面活动,欣赏效果很好,而且此鱼性格温顺适合与很多的小型鱼混养。

二、三角灯

三角灯鱼共分为四种,但是市场上常见的就是小型的三角灯,它们的原产地在泰国、印度等地,体长也是4-6厘米,因其身体后侧有一个黑色的三角形斑块而得名。

三角灯鱼和其他灯科鱼类的习性差不多,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温度25度左右,饲养难度也很低。

三、红鼻剪刀

红鼻剪刀鱼也是名如其鱼,嘴巴红红的尾部条纹似剪刀,在水族箱中成群的游动也很是好看,其原产于巴西,体长可达6厘米。

它们也是性情温顺、喜欢弱酸性水质喜群居,如果一个鱼缸里养的数量太少,它们就会害怕的躲在水草间,其适宜温度、水质和习性都与前几者无异。

四、白云金丝

白云金丝鱼是我国的原生观赏鱼,最早发现于我过广州的白云山,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数量已经不多。

此鱼颜色亮丽、鲜艳,性情温顺并且较耐低温,本应该属于冷水观赏鱼的范畴,但大多数的观赏鱼爱好者都把它们归于灯科鱼,和灯科鱼混养,虽然它们较喜欢弱碱性水质,但是在中性水中也能很好地生长。

五、玫瑰扯旗和红尾玻璃鱼

玫瑰扯旗鱼原产于亚马逊河,与之类似的还有一种红大勾鱼,体长都在5厘米左右,它们相对的比较耐低温,18度饲养也没啥问题,适合群养,习性与上述鱼类差不多。

红尾玻璃鱼也叫做红尾水镜,是一种身体透明的小型鱼,很是娇小可爱,其内脏和骨骼都可以轻易地看到,此鱼对于水温也有较强的耐受力,性格温顺易于群养。

六、红绿灯和宝莲灯

这是灯科鱼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两种小型鱼啦,它们也是灯科鱼的代表,除了对水质要求略严以外,饲养起来也是相对的简单,尽量的把它们用老水饲养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宝莲灯鱼比红绿灯鱼个体稍大,身体底部的红色条纹可以贯穿全身,因此欣赏价值比红绿灯略高,其习性与红绿灯无异。

关于小型灯科鱼,养鱼老道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其实好有很多很多的灯科鱼,但是市面上并不常见。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标签: 金丝 繁殖 温度 *** 鱼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