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在二十四节气中,芒种时的农事活动特别繁忙: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南到北逐渐拉开了麦收的帷幕,正是忙“三夏”的时候。
芒种的娱乐性民俗不算多,但也有“送花神”、“嫁树”等有趣的习俗。为了适应愈加炎热的天气,人们也会及时调整生活习惯,饮食则会逐渐偏向清淡。
资料图:农历芒种节气将至,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石桥村上千亩梯田水满田畴,农民忙着耕田、栽插一季晚稻,田间一派繁忙景象。胡敦煌 摄
“芒种忙,忙着种”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起源很早,春秋时代首先确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后不断完善。有专家表示,汉代《太初历》中,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也是夏季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此时,北斗星斗柄指向巳位,太阳到达黄经75°。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很适宜播种和移栽。农业生产上,人们往往会抓紧时间,抢种作物,及时移栽水稻。
《农历书》中提到:“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说,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
“芒种忙,忙着种。”因此,民间又把这个节气称为“忙种”,表示农事活动繁忙。
谚语称“麦黄农忙,秀女出房”,此时连女子都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在河北某些地方,芒种这天则有“嫁树”的习俗: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饮食偏清淡 流行吃青梅或青杏
芒种来临,天气愈发炎热。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阳极阴生”,这个时候要及时调整劳作、生活习惯,趋利避害。在饮食方面,人们往往会吃得偏清淡一些。
资料图:中国乌梅之乡—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在百节镇乌梅山广场举行首届乌梅旅游文化节。现场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图为煮酒现场。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这时候,吃青梅或者青杏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的功效。
只不过,青梅需要煮熟加工后才更适合食用。煮梅的 *** 有很多,比较简单的是用糖和梅子一起煮,十分爽口。
一些花也可以做成食物,如槐花等等。人们意识到夏季新陈代谢旺盛,会有意识地吃一些应季的新鲜水果等食材,芒种到来有提醒人们注意清补的意思。
习俗:为花神饯行 “嫁树”寓意多结果实
芒种期间,人们都在忙着抢收庄稼。民俗专家王娟表示,此时与节气相关的娱乐活动比较少。但民间还是形成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习俗。
资料图:贵州省从江县小黄侗寨,民众在田间劳作。芒种节气将至,贵州省从江县民众抢抓农时,耕田、栽插秧苗。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送花神”即是其中之一。《红楼梦》提到过:“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
旧日闺阁中,为花神饯行的风俗十分流行,有的是把丝绸带系在花枝上,有的是把掉落的花瓣粘在树上,表示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盼再次相会。
据说,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更受欢迎的人。
芒种时节,江南进入梅雨季节,江南人在梅雨时备办水缸、瓮罐,收蓄雨水,称为“梅水”。据说这种水味道甘甜可口,爱好饮茶者十分喜欢。(完)
芒种节气农事忙:为何习俗流行吃青梅?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在二十四节气中,芒种时的农事活动特别繁忙: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南到北逐渐拉开了麦收的帷幕,正是忙“三夏”的时候。
芒种的娱乐性民俗不算多,但也有“送花神”、“嫁树”等有趣的习俗。为了适应愈加炎热的天气,人们也会及时调整生活习惯,饮食则会逐渐偏向清淡。
资料图:农历芒种节气将至,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石桥村上千亩梯田水满田畴,农民忙着耕田、栽插一季晚稻,田间一派繁忙景象。胡敦煌 摄
“芒种忙,忙着种”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起源很早,春秋时代首先确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后不断完善。有专家表示,汉代《太初历》中,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也是夏季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此时,北斗星斗柄指向巳位,太阳到达黄经75°。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很适宜播种和移栽。农业生产上,人们往往会抓紧时间,抢种作物,及时移栽水稻。
《农历书》中提到:“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说,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
“芒种忙,忙着种。”因此,民间又把这个节气称为“忙种”,表示农事活动繁忙。
谚语称“麦黄农忙,秀女出房”,此时连女子都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在河北某些地方,芒种这天则有“嫁树”的习俗: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饮食偏清淡 流行吃青梅或青杏
芒种来临,天气愈发炎热。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阳极阴生”,这个时候要及时调整劳作、生活习惯,趋利避害。在饮食方面,人们往往会吃得偏清淡一些。
资料图:中国乌梅之乡—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在百节镇乌梅山广场举行首届乌梅旅游文化节。现场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图为煮酒现场。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这时候,吃青梅或者青杏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的功效。
只不过,青梅需要煮熟加工后才更适合食用。煮梅的 *** 有很多,比较简单的是用糖和梅子一起煮,十分爽口。
一些花也可以做成食物,如槐花等等。人们意识到夏季新陈代谢旺盛,会有意识地吃一些应季的新鲜水果等食材,芒种到来有提醒人们注意清补的意思。
习俗:为花神饯行 “嫁树”寓意多结果实
芒种期间,人们都在忙着抢收庄稼。民俗专家王娟表示,此时与节气相关的娱乐活动比较少。但民间还是形成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习俗。
资料图:贵州省从江县小黄侗寨,民众在田间劳作。芒种节气将至,贵州省从江县民众抢抓农时,耕田、栽插秧苗。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送花神”即是其中之一。《红楼梦》提到过:“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
旧日闺阁中,为花神饯行的风俗十分流行,有的是把丝绸带系在花枝上,有的是把掉落的花瓣粘在树上,表示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盼再次相会。
据说,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更受欢迎的人。
芒种时节,江南进入梅雨季节,江南人在梅雨时备办水缸、瓮罐,收蓄雨水,称为“梅水”。据说这种水味道甘甜可口,爱好饮茶者十分喜欢。
春末夏初丨又到北山青梅熟眼下正是青梅成熟上市的季节,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菖蒲塘的青梅也迎来了丰收,个大、品质上乘的青梅不仅是一道靓丽风景,也让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甸阳镇菖蒲塘村发展青梅产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种植青梅2000亩,采用散户种植、当地收购商统一收购的方式,销往大理、广东等地。
来源/施甸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陆应仙 段晓波 毛忠芹 通讯员 杨亚榕
编辑/云南台 廖凯珍
责编/毕睿
?七彩云端
冬天开花春季成熟,看着就流口水,新鲜的却很少人吃,泡酒是一绝导读:冬天开花春季成熟,看着就流口水,新鲜的却很少人吃,泡酒是一绝
此时南方已经陆续有一些早熟的水果上市了,前几天笔者和大家分享了一种“消失”了十多年的水果——雀梅,很多网友私信我说,现在南方有一种水果也上市了。它就是冬天开花,春天成熟,光是看着就流口水,可是新鲜的却很少人吃,泡酒才美味的青梅。你们喜欢吃吗?
青梅的简介
青梅作为一种我国原生的水果,它的种植历史悠久,在我国的名气也很大,可是多数人只是听说过它的大名,而真正吃过这种水果的人并不多。像古人所说的“青梅竹马”、“望梅止渴”,还有和曹操相关的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等等,说的都是青梅。
青梅也叫青皮、海梅、青相、苦香、油楠等,它是龙脑香科青梅属的多年生乔木植物,树干比较的高大,可以长到20米以上。并且这种树和樟树一样,是具有芳香味的,在它的树干上也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芳香树脂。
青梅在我国的种植历史非常的悠久了,它的适应能力也是比较强的,虽然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的植物,却也有一定的耐寒性。主要是分布在海拔700米-2200米以下的丘陵、坡地林中。因此不光是在南方能见到青梅,而在北方地区也有零星的栽种。
而且青梅这种水果,和大多数的植物特性有点不同,它的花期是在冬季,一般是12月到来年的1月份是花期,果期成熟是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普通的水果都是春华秋实,而青梅则是冬季开花,春季成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水果。因为果实是青色的如同李子,大小也差不多。而味道却非常的酸、还有一丝苦味,所以很多人见到青梅,听说青梅,都会不由自主地分泌唾液而咽口水。
青梅的价值参考
还真别说,青梅虽然在我国南北方都有种植,但是在水果店、超市里面很难见到新鲜的青梅销售。只有在一些主产区,才会见到新鲜的青梅出售,这主要的原因在于青梅实在是太酸了,是一种难以下咽的水果,所以很少有人把它当成水果来鲜吃,除非是一些爱吃酸味的朋友们,才能胜任青梅的酸涩。
那这么难吃的水果,为何在我国种植几千年了,依然还没有被淘汰呢?这主要的原因在于,古人发现了青梅的价值,它虽然不适宜鲜吃,却可以做成青梅酒、泡醋,或者是蜜饯、乌梅等,总之食用 *** 多样,一样不会导致丁点的浪费。
其实在很早之前,古人就发现了青梅泡酒的食用 *** ,并且还很受欢迎,像曹操邀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喝的就是青梅酒,不光是让青梅酒名声大振,同时成为了风雅的典例,让很多的文人雅士对青梅这种水果刮目相看。
其实青梅虽然不宜鲜吃,但是营养价值却非常高,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对青梅的记载了,并且还把它列为中品。要知道这本书一共才记载了365种药物,分别列为上品、中品、下品三个种类,而青梅名列其中,可见古代就很重视它的药用价值了。
另外在《本草纲目》、《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本草求源》等书籍也有详细的记载,青梅的酸度高,这是因为它含有多种天然的有机酸,因此具有很好的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缓解疲劳、促进代谢、美化肌肤抗衰老,甚至还有很好的抗肿瘤的作用,因此青梅也被誉为“凉果之王”。在2002年的时候,它还被国家卫生部正式列入首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单中。
结束语
目前已经到了4月中旬了,正是南方地区的青梅成熟上市的季节了。在过去可能因为交通不畅、运输不方便的原因,只有在原产地才有少量的青梅销售。但是因为有了 *** 了,青梅在网上也可以购买了,对于喜欢喝青梅酒的朋友们来说,可不要错过了。
用青梅泡酒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就和其他的水果泡酒的 *** 差不多。选用新鲜的青梅,洗干净以后,晾干了水分,再把外皮有破损的、成熟变黄了的挑选出来。余下的就可以放到酒壶里面,倒入三四十度的粮食酒,彻底浸泡了就可以,再加入适量的冰糖进去,这样不仅能中和青梅的酸味,而且还能让青梅酒的口感变得更温和。密封保存3个月左右,就可以饮用了。
青梅酒不仅有淡淡的果香味,而且还有强身健体、消肿解毒等功效。也是因为青梅泡酒好处多,这个习俗流传千年依然还保留着。各位朋友们,你们喝过青梅酒吗?欢迎留言
青梅是几月份的水果 7月8月是盛产青梅是几月份的水果?现在已经是三月初了,马上就要到了青梅盛产的时节。青梅直接吃会酸酸的,泡酒喝味道更好。那么青梅什么时候吃更好?
青梅是几月份的水果
每年5月下旬~6月初采摘青梅。7月8月才是盛产。一般早春的青梅不是自然生长的。
青梅不单能当水果零食吃,还可入菜做沙拉;也可以做成青梅干、青梅汁、青梅醋、蜜饯等加工产品。
青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脂肪油)、碳水化合物和多种无机盐、有机酸。
青梅什么时候吃更好
5月份
曾有诗云赞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雨天,这个诗意的名字在这样的时节里,倒也是名副其实的。一到这样的季节,就意味着青梅开始成熟,采摘。 而这个时候刚刚好暮春时节也就是5月份左右,所以青梅时节就是梅子还尚未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差不多是4月份的中下旬。#p#副标题#e#
青梅的功效与作用
青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脂肪油)、碳水化合物和多种无机盐、有机酸。青梅果实中有机酸含量一般在3.0%-6.5%,远远高于一般水果。青梅所含的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苹果酸、单宁酸、苦叶酸、琥珀酸、酒石酸等,具有生津解渴、 *** 食欲、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是柠檬酸含量在各种水果中含量最多,柠檬酸是人体细胞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酸类,它能促进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恢复疲劳,且有益于钙的吸收。青梅营养丰富,低糖高酸,其T值(糖酸比)仅为0.2,是梨的1/70,杏的1/8,比柠檬的T值还低。其次,它具有合理的钙磷比,其Ca/P≈1:1,是开发儿童和老年保健食品的更佳食物。
农历中国 | 四月初十 · 青梅煮酒立夏时节,
熏风微起,
长夏将至。
古人语:
茂绿满繁枝,
青梅结子时。
暮春夏初,
正是各地青梅成熟的时节。
青梅,又称果梅或酸梅,
属蔷薇科果树之一。
青梅原产地就在中国,
是我国亚热带特产水果,
后传入日本及东南亚。
青梅果实营养丰富,
口味以清酸称绝。
我国古时就有用青梅酿酒的习俗,
更有 “青梅煮酒论英雄” 的典故。
《三国志》里的 “青梅煮酒”,
讲的是两位英雄的传说:
一位长歌当啸,
豪气冲天、指点群雄;
一位寄人篱下,
一味谦恭、装孬折腰;
他俩就是曹操与刘备。
从此让青梅酿制的梅子酒,
在中国民间经久不息。
其实,年年都有新梅酿老酒,
一直是百姓家喜爱的应季佳酿。
而且青梅酒还有强体健身的作用,
具有祛湿解毒、消炎解乏、
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
北宋词人晏殊曰:
“青梅煮酒斗时新,
天气欲残春。
东城南陌花下,
逢著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