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都凉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黄花菜都凉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3 0
它便是黄花菜,只吃花不吃叶,新鲜的有“大毒”,晒干后成高钙菜

导读:6月又到开花季,新鲜的有毒不宜多吃,晒干后成高钙菜,1斤30元

“我等得黄花菜都凉了!”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听到这句话,有时候也说这句话,那你可有见过黄花菜呢?

这里我们先来说一下这句谚语的典故吧,在湖南祁东及周边一些地方,这里产黄花菜,而且它还是招待宾客的一道美味菜肴。在当地人办酒席的时候,最后一道菜就是黄花菜,主要是用它来醒酒的,因此也叫醒酒菜。

这本来就是一道凉菜,如果说等的黄花菜都已经凉了,那就意味着等待的对方还没有到,明显对他迟到有点调侃。

今天就和大家来说一说黄花菜这种只吃花朵,不吃叶子的山野菜,你们爱吃吗?

黄花菜的科普

黄花菜在南方很多的山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植物。它在我国的栽种历史也非常的悠久了,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植物,早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种植和食用黄花菜了,只是在当时它叫“萱草”。

黄花菜是百合科、萱草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而食用的部位主要是它的花朵。在没有开放的时候,花朵是如同一个纺锤体,而开花以后花瓣展开了,花型大且美观,并且基本都是黄色的。因为它可以做菜吃,所以在后来民间就俗称它为“黄花菜”。

这种植物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它既能耐贫瘠,也能耐干旱,对生长的土壤也没有要求,过去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种植黄花菜,一般都是在一些较为贫瘠的土地种植。有时候就是直接在庄稼地的四周栽种它,甚至在山里还有不少野生的。

而且黄花菜种植基本不需要怎么操心,种植以后不用打任何的农药,一样产量不低。因为它的花期很长,能从6月份就开花,一直持续到深秋,花朵一茬接一茬的开放。

还有最厉害的地方在于,黄花菜还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即便是在冬季它地上的茎叶枯萎死掉了,到了第二年春天春暖花开了又会长出叶子,所以是一种非常省心的蔬菜,这也是过去许多农民喜欢种植它的原因。

毕竟当时可吃的蔬菜种类也不多,而黄花菜干制以后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新鲜的黄花菜真的有毒不能吃吗?

提起黄花菜,就离不开一个问题,那就是新鲜的黄花菜有毒不能吃。那这是不是真的呢?

虽然在市面上确实很少见到有人售卖新鲜的黄花菜,但是新鲜的黄花菜确实是可以吃的,只是不宜多吃。

因为新鲜的黄花菜有毒,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只是它的毒性不是太大。黄花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秋水仙碱,如果食用的量过多了,就会引起部分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而这些就是误食黄花菜中毒的症状。

古人也应该是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再加上新鲜的黄花菜很不耐存储,所以就会把它采摘回来以后,然后经过蒸煮、晒干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破坏掉黄花菜的毒性,同时经过干制以后的黄花菜还能便于运输和存储。

如此一来也延长了它的保质期,只要保存得当即便是放上一两年的时间也不会坏。而且经过晒干以后的黄花菜,还和香菇、木耳、冬笋一起并称为四大珍品干货。这也是为什么在市场上很少见到新鲜黄花菜售卖的原因。

黄花菜的价值参考

如今在南方很多地方都在发展种植黄花菜,它已经成为了很多地方农民的一种“致富花”了,就是因为它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不光是在国内很受欢迎,还常年出口到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像我国的四川、湖南和贵州等省份的黄花菜,品质就是非常出色的。

而这也和黄花菜美味、营养价值高是密不可分的。黄花菜作为一种极品山野菜,它的营养价值是非常丰富的,它含有多种功能营养素和微量成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同时还有钙、铁、镁、锌和锰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它的钙含量非常高,一般含量达到了300毫克,也是因为这个优势,它也被称之为“高钙菜”,受到了很多需要补钙人群的青睐。

同时黄花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古代的很多医学书籍中都有对它的记载,《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它有健胃、通乳、补血的作用。在民间确实常用黄花菜煲汤来给哺乳期的女性食用,比如用它炖猪脚、炖鲫鱼等,就能起到很好的通乳下奶的作用。

在近些年黄花菜因为种植规模的不断增大,它的价格较之前有所回落了。在我的家乡这边,市场上经过干制以后的黄花菜一般都要卖到30元左右一斤了。如果是品质好的也大约是在五十元左右一斤。

看起来价格还是较高,可是种植它的成本也较高,尤其是投入的人工成本较高。这种蔬菜一般都要在花还没有开发的时候采摘,也就是在早上赶早去采摘。

同时它又是一茬一茬开花的,也就是要隔几天采摘一次,不论天气好坏都要去采摘。而且采摘回来的还要及时对其进行烫煮、晾晒了。

所以是非常辛苦的,而如果天气不好的话,采摘回来的处理不当,这样也就卖不上好的价格。

笔者小时候家里就有种过黄花菜,几乎每天早上起来之一件事就是去地里采摘黄花菜,必须要在它还没有开放前采摘,开放以后也就不值钱了。种植过的农民都知道,这是非常辛苦的,而后来也就不愿意种植了。

6月份又到了,黄花菜又要开放了,各位你的家乡还有人种植它吗?喜欢吃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黄花莫悔菜肴凉|徐建融

【清】恽寿平《萱花图》

《诗》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萱草;“背”即北,这里指北堂,为古代母亲的居所。北堂种有萱草,所以又称“萱堂”,被作为母亲的代名词;而萱草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母亲花”。相比于“椿萱并茂”中的“父亲树”大椿,其知名度要高得多。

萱草有多个别名。据《太平御览·本草经》:“一名忘忧,一名宜男,一名歧女。”三名通常被分别开来加以释义:忘忧,指观赏此花能排遣忧愁,放下烦恼;宜男,指孕妇佩此花可生男婴;歧女,自然指孕妇佩此花则不生女婴——但由于母亲花的名声之大,母亲既为女性,这一重男轻女的别名后世罕有流行。而在通行的两个别名中,尤以忘忧之名为众口相传,亦即嵇康《养生论》中所说的“萱草忘忧,合欢蠲忿”。而宜男之名,伴随着维新之后歧视女性思想的废弃,“生男生女都一样”,也不再流行了。

又因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陶渊明),萱草又与酒并称为世上可以解忧消愁的两大名物。如明高启《萱草》诗有云:“更爱看来忧尽解,不须更酿酒多功。”但我始终认为,这种附会的理解是很牵强的,碍难令人信服。

【清】金农《墨萱图》

“浊醪有妙理”。所谓“一醉方休”“一醉解千愁”,酒能解忧,当然没有疑问,这在刘伶的《酒德颂》、王绩的《酒乡记》、白居易的《酒功赞》《醉吟先生传》等名篇中说得再清楚不过。苏轼更以为:

惟此君(酒)独游万物之表,盖不可一日而无。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故我内全其天,外寓于酒。

但是,观萱草而忘忧,揆诸历代的诗文,实在罕有例证。大量的例子,倒是观萱草而越发地勾起观者的忧愁烦恼,真所谓“我纵忘忧,露朵风姿可奈秋?”略举数端如:“横得忘忧名,余忧遂不忘”(隋魏澹《咏阶前萱草》),“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唐韦应物《对萱草》),“繁红落尽始凄凉,直道忘忧也未忘”(唐吴融《忘忧花》),“每欲问诗人,定得忘忧否”(宋宋祁《萱草》),“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宋梅尧臣《萱草》)……虽然,酒的解忧也是暂时的,酒醒之后,未免“举杯销愁愁更愁”,但醺醺然的几个时辰,毕竟是可以“澹然万事闲”“同销万古愁”的啊!而观赏萱草,又何尝有片刻的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呢?

【明】陈洪绶《萱石蜗牛图》

这使我想到,古代的用字,或有用其反义的。如清翟灏认为,同一个字,在古人往往“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其义不可通”。若乱之训治、故之训今、在之训徂、允之训佞等等。显然,酒之忘忧,其忘或为忘的反义,即不忘、难忘的意思。如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论“《离骚》者,司马迁以为‘离忧’,班固以为‘遭忧’,王逸释为离别之愁思,扬雄则解为‘牢骚’……”。“离”既可以是“遭”,则“忘”当然也可以是“不忘”“难忘”。梁皇侃《论语义疏》释颜子“坐忘”,以为“圣贤忘忘,大贤不能忘忘。不能忘忘,心复为未尽”,更足证“忘”可以训“难忘”。《春秋·公羊传》隐公之一的“如勿与而已矣”的“如”,释作“不如”;王安石《答韩求仁书》以“杨子谓‘屈原如其智’”的“智”为“不智”,也是同样的意思。钱锺书先生《管锥编》“隐公元年”故曰:“寻常笔舌所道,字义同而不害词意异,字义异而复不害词意同,比比都是,皆不容‘以一说蔽一字’。”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古汉语中,不仅同一个字可以训为多义甚至截然相反的两义;同一件事也可以有正反的不同解释。“父母在,不远游”,这是《论语·里仁》中所讲的。但孝悌的年轻人,难道就应该终身留在乡里伺奉于父母的膝下吗?《宪问》篇中又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有出息的年轻人,必须志在四方,走出家门,四海为家。但“游必有方”——这个“方”旧释“方向”,当然是不错的。但究竟是出门的方向即去处呢,还是回归的方向即家乡呢?通常认为是“去处”,“游必有方”也就成了“必须告诉父母我要到哪里去”。我以为未必准确。根据“方志”“方士”等用词,应该是“归处”,“游必有方”也就是外出壮游必须落叶归根的意思,风筝放飞不断线,“身在异乡心在家”“常把父母挂心间”,必须记得每年大雁南飞、萱草凋谢枯萎的时节,及时回到父母的身边承欢。古代的读书人,年轻时胸怀大志,为兼济天下游宦四海,荣宦京城,年老致仕后必回家乡——即使家乡是穷乡僻壤,父母也已经去世了,也决不留恋京师的繁华。这就是“游必有方”啊!

【现代】谢稚柳《萱花蛱蝶图》

为什么观赏萱草不仅不能忘忧,反而更勾起并加强了观者的忧思呢?这就牵涉到萱草比兴的“母亲花”涵义。

母爱如天,就像阳光雨露一样,恩泽着她的每一个子女。最适宜恩泽的当然是男孩,所以“宜男”之别名,未必指孕妇佩萱则生男,而是指母爱恩重首先泽及的是男孩;分而也泽及女孩,所以“歧女”之别名,也未必是歧视女性,而是指母爱恩重而分泽于女孩——《释名·释道》“物两为歧”是也。而“忘忧”之名,当是要求子女见萱草如见母亲,永远不要忘怀了母爱的恩重如山、恩深似海!司马光《萱草》诗“昔谁封殖此,俨列侍高堂”,黄庭坚《萱草》诗“从来占北堂,雨露借恩光”,无不是“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蓼莪》)的意思。所以,见萱草如见“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母氏圣善……母氏劳苦”的形象而生“我无令人……莫慰母心”(《诗·凯风》)的愧疚哀痛、忧切酷甚!一定要说忘忧,那也只能是指做子女的如何努力上进,有所成就,再也不要让母亲为自己操心担忧;而决不是指做子女的可以无忧无虑地把一切包括对母亲的孝道抛开不管。

宋王十朋《萱草》:“有客看萱草,终身悔远游。向人空自绿,无复解忘忧。”元王冕《墨萱图》:“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楚鸟语。”都是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而言。年轻人为了追求事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报效国家,远离父母,不能尽到侍奉的孝道。事业有没有成功不论,但父母尤其是母亲又有哪一天不在为远方的游子望眼欲穿地操心呢?则游子见萱草,想到无论怎样的高飞远举,总有慈母的手中线盘中餐可以使自己下锚在爱的港湾里,能不忧思益深吗?

作者《墨萱图》

白居易的《萱草》诗,更明确地指出了酒的忘忧与萱草的忘忧用意完全相反: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

盖刘禹锡的一生仕途坎坷,几复不振。但他只要饮酒尽兴,便涤尽烦恼,豪情万丈,勇猛精进的佳句叠出,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绝唱,便是“暂凭杯酒长精神”的醉中吟!而白居易36岁时正在京中为官,母亲陈氏却在老家不幸坠井而亡,他辞职回家丁忧三年,期满复职,却遭弹劾,贬江州司马。从此,母亲的去世便成为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悲痛欲绝,尤其是见到萱草开花之时。他的《母别子》《慈乌夜啼》等,写到母子连心,虽早已长成了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竟仿佛“复归于婴儿”般地号慕摧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则他有别于刘禹锡的借酒消愁,见萱草不仅不能忘忧,反而愈增其忧,宜矣。

萱草,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种,其生长对水土几无要求,随处都能萌芽抽茎发花。每茎七八个花蕾,像接力赛一样,一朵凋谢,一朵又开;一茎枯萎,一茎又茁……从每年的4月下旬到11月的中旬,花期达200天,是自然生态条件下花期最长的花品之一。花色橘黄,既不雍华,也不艳丽,既不娇润,也不清雅,活脱脱一个“黄脸婆”的形象,难怪人们不以“花”名而称之为“草”。就像布衣裙钗的母亲,朴实而勤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为子女默默付出。

其花可食。待花蕾长大到将开未开时,摘下来晒干,长七八厘米,形似金针,所以又名“金针菜”。每年春节用于炒烤麸,是一道极佳的美味;平时则可用作凉拌、煮丝瓜汤等。据《本草纲目》,食之有“通乳下奶”的功效,所以又名“月子菜”。而无论“金针”还是“月子”,又都与母亲的劬劳相关!除“金针菜”“月子菜”之外,它还有一个别名叫“黄花菜”。“黄花菜都凉了”是一句众所周知的俗谚,但它的意思我一直未能明白。三十年前联想到王十朋的“终身悔远游”和王冕的“慈母倚门情”,忽然顿悟到这不正隐喻了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而孩子迟迟未归的人生况味吗?《三家店》中,秦琼连唱四个“舍不得”,尤以“舍不得老娘白了头。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想娘来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使人荡气回肠,情不能已,泪眼婆娑!

作者绘《三家店》人物

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家屋外的北墙也长有一丛萱草,根本不需要任何照料,却总是蓬蓬勃勃地长叶发花。不过,花几乎没有一朵开放的,都在将开前被母亲摘了下来,每天十来朵的积攒,到冬至可得干货近一斤。当年吃它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感受;今天回味起来,慈母盘中餐,实在有一种悠长的清甜——可惜母亲离开我们竟有三十个年头了!更痛心的是,她猝死在劳作中时,我竟远游在外!我虽当天飞回了家中,无奈黄花菜早已凉了。从此之后,天若有情,萱草依旧,我却“每年间花开儿的心不开”“要相见除非是梦里团圆”。

作者:徐建融

编辑:吴东昆

这7种蔬菜自带“毒素”,食用前要焯水,为了家人,再懒也别省事

如果您喜欢我的美食文章,请点击 “关注”,会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献给您!

这一开春,又到了各种尝鲜的时节,树上的香椿、地里的荠菜、盛开的槐花、一串串的榆钱儿,便成了人们争相品尝的鲜味。地里的各种蔬菜,没有了暖式大棚的束缚,也都趁着春光明媚,争着成长了起来,让人们过足了瘾。可在享受各种美味蔬菜的同时,人们也要注意,特别是这7种蔬菜自带“毒素”,食用前要焯水,为了家人,再懒也别省事:

一、菠菜

菠菜是春天绝对的鲜味儿,而且抗寒能力强,在以前蔬菜大棚技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人们用那种简易的草垫加一层塑料的简式暖棚,种植菠菜。因此,菠菜便成了过去咬春炒合菜的必备食材之一,是春天里真正的鲜味儿。如此娇嫩欲滴的菠菜能上此榜,而且排在了之一的位置,多多少少让人感到意外。而且,菠菜一直有“营养模范生”的美誉,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膳食纤维素及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这主要原因是菠菜含有丰富的“草酸”,容易与肠道及体内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的络合物,而影响钙离子的吸收及在体内形成草酸钙结石。所以,不管是清炒还是炝炒菠菜,或者是用菠菜来做汤熬粥,更好是简单焯水后再食用,不管多忙,都不能省事偷懒。

二、西兰花、菜花

西兰花、菜花等能够入选,也出乎人们的意料,让人大跌眼镜。单纯拿西兰花来说吧,是所有蔬菜里面营养排名及防癌防病综合排名之一位的食材,特别是在国外,是更受欢迎的蔬菜。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远超过其他蔬菜,与辣椒旗鼓相当,是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的食材。而且,叶酸含量丰富,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西兰花作为一种防癌的绝佳食材。

不管是老式品种的花椰菜,还是新品的有机菜花,都具有与西兰花差不多的营养价值,但价格却便宜很多。西兰花、花椰菜、新品有机菜花主要因为其海绵状质地的花头,特别难清洗,也很难彻底清洗干净,也让其成为了农药残留的“重灾区”,而饱受非议。所以,在食用西兰花、花椰菜、新品有机菜花前,除了前期常规清洗之外,切成小朵之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浸泡。在烹制菜品前,焯水这一步更不能省略,通过焯水达到去除残留农药的作用。

三、豆角、芸豆、四季豆、荷兰豆、扁豆

这一长串蔬菜名字,估计让人们略微松弛的神经,瞬间又绷紧了。其实,豆角、芸豆、四季豆、荷兰豆、扁豆等这些蔬菜,都属于一大类食材,咱们姑且称其为“芸豆、豆角”类吧。这一类食材主要是因为含有一种对人体有生物学作用的“生物碱”,食用前如果不焯水或者炒制时没有彻底烹炒成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而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所以,食用这一大类食材前,一定要进行焯水处理,炒制菜品时也一定要彻底炒熟,才能食用,不能片面追求火候、味道、品相与口感。

四、香椿

香椿是春天的鲜味儿,在很多人眼中,也只有品尝了那盘香椿炒鸡蛋,吃一块外酥里嫩的炸香椿鱼儿才算过了一次春天。香椿含有天然的挥发性芳香成分,是其芬芳香味的主要来源;同时,香椿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树上蔬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但是,香椿含有一定量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健康不利,是一种危害因素。香椿可以通过焯水,轻松去除大部分的亚硝酸盐而放心食用。

五、春笋、冬笋

春笋自古就是“山八珍”之一,不管是新鲜的春笋、冬笋,还是晒制好的笋干、腌制的鲜笋,都成为了人们餐桌上难得的美味。现在又到了品尝春笋的季节,浓油赤酱的油焖春笋、鲜香怡人的腌笃鲜,哪怕把春笋与红烧肉炖在一起,也是难得的增鲜解腻的经典菜品。春笋、冬笋与大多数需要焯水的食材一样,也含有一定量草酸,食用前也要通过焯水去除,才能放心食用。

六、黄花菜

在民间,一直有这样一句话:“要等你,黄花菜都凉了”。这看似调侃的一句话,其实含有很深的生活经验与哲理。首先映射出来的信息是黄花菜必须要热炒后才能食用,凉了就不好吃了。这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黄花菜含有一定量“秋水仙碱”,也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所以,黄花菜一定要焯水去除大部分的生物碱,才能安全食用。

七、各种野菜

这有点以偏概全了,其实,各种野菜在食用前更好是进行焯水处理。主要因为各种野菜生长在野外,天天风吹日晒,残留各种有害成分。此外,各种野菜也是富含草酸的“重灾户”,食用前焯水这一步更好别省事。

7种自带“毒素”的蔬菜,食用前要焯水,为了家人健康,别省事。朋友们还知道哪些食用前必须要焯水的食材呢,不妨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如果您喜欢我的美食文章,请“关注”我,会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献给您!欢迎您的点评!

黄花菜凉了!您知道不?

渐渐入秋,看见了几枝正开着的金黄的花!

脑海立刻出现了常听到的:黄花菜都凉了的句子!

细想还真不知准确的出处!

随手一拍

原来黄花菜凉了的典故:是从“明日黄花蝶也愁”演变而来,只因为苏轼的诗句太雅了,老百姓囫囵吞枣,难以记住,遂以讹传讹,就把“黄花”变成了“黄花菜”!

因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黄花菜。

“黄花菜都凉了”是一句普遍用的俗语。

黄花菜原本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而湖南省邵东县和祁东县被命名为“黄花菜原产地”。在盛产黄花菜的湖南省祁东县地区,摆宴席时出的最后一道菜是有黄花菜的硬菜,如果你在最后一道菜凉了才来,大家当然会责怪,但为了不伤你的面子,就说“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就用“黄花菜都凉了”来指过的时间太久、等的时候太长的意思。


后来便用黄花菜都凉了指过的时间太久和等的时间太长办事的一种调侃式批评。

好吧,来上一盘黄花菜炒鸡蛋,一定不能等凉了吃!!!

家里正好有炒一盘

哈哈,在头条里还真是天天有收获呢!!

等你,品尝那盘凉了的黄花菜


常在大家嘴边的一句话叫做“等你等的黄花菜都凉了”。殊不知凉拌黄花菜本身就是凉的,而且还是一道美到让人垂涎的夏季爽口菜。

美丽的金针花

黄花菜学名金针花。

七月,正是黄花菜的季节,它的花期不但弥补了盛夏绿多花少的缺憾,还给人们送来了一道脆爽可口的新鲜菜,那就是凉拌黄花菜!

流火的七月,凉拌黄花菜当仁不让走上我们的餐桌,它不但清香可口,还有清热消暑的功效,是不是给我们的夏天带来了一份清爽和惬意?


吃它,就选这样的!

凉拌黄花菜 *** 简单,上桌快,所以深受“大厨”青睐。当然,要想达到色香味俱全,还得把握好几个步骤。一是选材,为达到爽脆色泽鲜艳,更好采摘没有开放的花骨朵;二是用水浸泡洗去浮尘,让花儿保鲜;三是备好调料,为了更好感受黄花菜自身的清香,配料越简单越好,只要有蒜泥、香醋、盐即可;四是焯水,这一步很关键,如果焯时间过短、黄花菜不熟,吃了会拉肚子,如果焯水时间过长,黄花菜熟透了,就会失去脆性,所以这一步火候要把所握好;最后一步就是拌菜了,黄花菜出锅冷凉,或用凉开水浸泡,把水控干放入调料拌匀,最后再加上点芝麻油。清香扑鼻的凉拌黄花菜就可上桌啦!



这样做出的黄花菜有几个亮点。一是颜色鲜,基本保持了新鲜黄花的青绿色,给人以清新的色相;二是口感脆;三是味清香,黄花菜一上桌就能闻到黄花菜自身的清香和芝麻油的馨香,再加上蒜泥的与香油的混合味道,你的口水恐性早已在舌根下打转啦!

嫩的不忍心下锅煮啊!

好了,一盘清香爽口的凉拌黄花菜呈上啦,如果你要等的人还没有到来,就再等一会吧,品尝一下你的凉拌黄花菜,给他送上一丝夏日的清凉?!



常说的“黄花菜都凉了”,其中的典故,你知道吗?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柠檬萱草,忘忧草,是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茎自叶腋抽出,茎顶分枝开花。

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说“我等你等的黄花菜都凉了!”比较委婉地表示等人等到有些不耐烦,或者等的时间特别长。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说,古人为什么把这句俗语留给了我们。

说法一:在黄花菜的更大产区——湖南及其他一些地区,很久以前,人家摆宴席时出的最后一道菜就是黄花菜,如果你在最后一道菜凉了的时候才来,大家当然会责怪你来得太晚了,但为了不伤你的面子,就说”等到黄花菜都凉了”。

说法二:宋代诗人苏轼曾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写到:“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指菊花,“明日”指重阳节第二日。“明日黄花蝶也愁”是说如果错过了重阳赏菊的更佳时机,待节后再来,花已凋谢,蜂蝶也无爱好了,以此比喻过期的事物,用俩字概括就是“晚了”!

渐渐地,本来古代老百姓就无法理解诗人们的意境,文化水平再不高,将‘蝶’译成‘碟’,对,就是盛菜的碟子。然后另一边,先是把“黄花”变成了“黄花菜”,后来又变成了“黄瓜菜” ……最后,就变成了“黄花菜都凉了”

这个说法总感觉是个美丽的误会。

女人奔向上坡路的“预兆”,中的越多,人生越顺

女人,从来不比男人差什么,不管是在事业方面,还是生活上,有越来越多的女强人,正在崛起。

而她们明面上的成功与背后付出的汗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当你羡慕她们的同时,还得要学习她们的韧劲儿。

不惧怕所面对的困难,克服自身的惰性,变得自律又坚强,有了这些习惯的你,坚持下去,早晚都会迎来生活的春天。

哪怕遇到一时的失败,也不要气馁,始终坚定不移的朝着梦寐以求的方向努力,皇天不会负有心人。

起起落落的人生,摸索出了规律,你就会走出低谷,而在走上坡路的过程,辛苦有,质疑也有,毕竟逆水行舟,攀爬高峰,是必然所趋,但挺了过来,你的成就必定不俗。

一般而言女人奔向上坡路的这些“预兆”,中的越多,人生越顺。

做自律的人,每天都不断吸收新的东西,充实自己

人生哪能一蹴而就,经历蜕变的过程,总是带着痛苦和退缩,能不能化茧成蝶,还得看你能否挺过来。

当你把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间,用来朗诵记单词,把刷剧的时间用来看几页书,把睡懒觉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抽出娱乐的时间,关注时事新闻,热点话题。

一天二十四小时,合理的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你的生活短暂看来无趣又枯燥,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你的付出终将赢来更多机会。

一旦能抓住一个,任谁也挡不住你从此开挂般顺利的人生。

守住做人的良知,不要刻意刁难,善良的生活

想要生活如意快乐,首先大环境好健康良好,要是人人都为所欲为,那么你再有本事,也不能独善其中,而要求不了别人,就从自身做起。

在社会中行走,不管经历什么,都守住做人的良知,其次不要刻意的刁难别人,该给予帮助不要吝啬,善意广撒,总有心怀感恩的人。

你结交善缘,在日后遇到困难时,就有人主动帮你,不管是小人使坏,还是有人故意使绊子,都有人帮你化险为夷,你的人生,会越来越顺,因为难你的人会惧你,你帮助的人,会帮你。

做事果断,执行力强,有主见,不左右摇摆

困扰女人的,当属纠结犹豫的性子,一般遇到事了,都会再三斟酌,寻求别人的意见,才堪堪做决定,慢慢的执行。

万事不等人,你慢慢悠悠走完了流程,有时黄花菜都凉了,而你习惯听别人的话,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改掉这些习惯,一点一点养成果敢有主见的性格,执行力强的行为,懂得抓住机会的你,人生怎么会不顺。

它只会像开挂似的,走哪顺哪,而这一切,建立在你自身条件和能力之上。

社会不会因你是女子,就会对你网开一面,手下留情,甚至会更残酷。

没有能力的你,结婚后就是保姆,看婆家脸色生活,一生碌碌无为,付出了良多,还得不到认可。

生活就是这么现实,至于想要掌握人生,就得要先能支配自己,当你自身有了这些预兆,那么生活的顺利,会让你意想不到。

所以有了预示的女人,占的越多,人生越顺,连中两条,你的人生,会像开挂般畅通无阻。

因为你不惧困难,有能力决绝问题,这样的你,自然只会走上坡路。希望女人能够朵学习,给自己赚点生活的底气,活得精彩漂亮。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闲话典故 | 黄花菜都凉了

黄花菜别称忘忧草、金针菜、萱草花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湖南省祁东县。

黄花菜都凉了”是对迟到的人或迟办事的调侃式批评。

相传,在盛产黄花菜的湖南省祁东县地区,民间摆宴席时上的最后一道菜是黄花菜,如果你在最后一道菜凉了才来,大家当自然都会不悦,但为了不伤你的面子,就说”等的黄花菜都凉了”,后来就用“黄花菜都凉了”来指超过的时间太久、等的时候太久了。


图片来自 ***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中“黄花”何意?和“黄花菜都凉了”有关吗

古代文坛,各路大家层出不穷,造就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文学史上的高峰。但是真要论起来,那些站在各自时代巅峰的文人大多都是男性,虽然历朝历代也不乏才女,但基本没有站在时代文学之巅的。但有一位才女例外,她就是被誉为“千古之一才女”的李清照。

宋词作为文学史上可与唐诗争辉的高峰,出现了很多名垂文史的大文人,苏轼、辛弃疾、秦观、柳永等这些名字,哪怕时隔千年依旧让人神往。而李清照在词之一道上的成就,比起这些大文豪毫不逊色。相反作为女子的她情感细腻,这也让她在婉约词上更是得心应手,有时候写出来的婉约词比起那些男性大文豪更为打动人。就像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词,便能让我们认识到这位才女到底有多厉害。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生涯早期。李清照在18岁时嫁给当时还是太学生的赵明诚,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鸣,很是幸福美满。不过婚后不久赵明诚便负笈游学,留下李清照一人独守家中,这对于成婚不久的小情侣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思念自然是绵绵不绝。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某个重阳节,李清照难耐对丈夫的思念,于是便写了上面这首词寄给丈夫以表思念。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词人的愁态。本就是萧瑟的秋日,外面又是薄雾浓云,这样的天气自是惹得词人心烦意乱。“永昼”二字本来是形容夏日的白天,因为夏天白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但这个时候已经是秋天了,词人却还用“永昼”二字,这是为何呢?其实这正是为了烘托出词人的度日如年,婚后不久便和丈夫两地分离,词人相当于掰着指头过日子,自然会觉得日子难捱。在这样的天气下,词人只能待在室内,那么她在室内做什么呢?“瑞脑消金兽”将词人的百无聊赖写得淋漓尽致,一个人要有多苦闷,才能一直盯着室内的香炉中瑞脑香一点点消散化为缕缕青烟。

“佳节又重阳”则是表明词人和丈夫分离之久,“又”之一字表明丈夫离开已然过去了不止一个佳节,但他仍然没有回来,虽不写离愁,但离愁之意已缓缓氤氲开来。而在这样的秋夜,词人卧在玉枕纱帐中,却只感觉夜晚的凉意一丝丝侵入自己的身体。这里的凉意既有生理上的凉,其实也有词人内心的凄凉。

下阕则是描写重阳节当天词人是怎么过节的。重阳佳节本是一家团聚饮酒赏菊的好日子,但是丈夫不在身边,再加上天气薄雾浓云,所以词人一直都是在室内待着。直到黄昏后,才到东篱把酒赏菊,而赏菊的时候,菊花的香气染了词人一身,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再美再远方的丈夫也感受不到。这一句其实是化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最后三句则是写出了词人自己的状态。别说这萧瑟秋日不让人销魂,不信看看西风卷起的珠帘内,那个伤心的人比黄花还瘦。初读这几句的时候,可能有读者会好奇,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到底何意?和“黄花菜都凉了”有关吗?这两者之间显然是没有关系的,“黄花菜”是一种食用的植物,而李清照笔下的“黄花”指的是“菊花”,因为重阳赏菊本就是传统,再加上前文的“暗香盈袖”我们也能知晓李清照写的是菊花。

而且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也不是她首创,此前苏轼在《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中便有“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这样的句子。不过苏轼笔下并没有具体描写所写是什么花,而且用的是正面反衬的手法,并没有给人以太大触动。相反李清照将花具体成菊花,不仅和词中描绘的重阳相得益彰,同时干脆地写出“人比黄花瘦”,显然给人的冲击更为直接。细细品味,真的读懂后才知李清照有多牛。

对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和苏轼的“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大家更喜欢哪种表达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忘忧草就是黄花菜?那你知道香菜叫啥吗?

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换个马甲我照样认识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教授发现古人会有好多名字。


比如诗圣杜甫,杜子美是他,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老杜都是他。


在中国,不仅人有很多别称,植物也不例外。


我们熟悉的荷花,又叫莲花。除此之外,菡萏、水芙蓉、芙蕖、藕花都是它。



除了荷花,还有以下花花草草都有别名,你认识它们吗?


玉兰=辛夷



春天一到,无论是公园还是校园,都能看到大朵大朵的玉兰花,而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辛夷”。



陆游在《春游》一诗中写“辛夷发高枝,杨柳吹堕絮。”王维的《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辛夷坞》,这样描写辛夷花: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辛夷花与荷花花瓣相似,此处王维是将辛夷花比作长在“木末”的“芙蓉花”,恰到好处。由花开写到花落,在“诗佛”王维笔下,我们感受到了韵味无穷的意境。


杜鹃花=映山红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


这首叫《映山红》的歌曲,随着电影《闪闪的红星》火遍全国,想必不少人都还记得潘冬子的故事。这里的映山红,其实就是杜鹃花。



而杜鹃花的由来,有一段故事。相传古蜀国开国皇帝杜宇死后,化身杜鹃鸟,日夜啼叫。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即是引用这个典故,古人言杜鹃啼血,染红了杜鹃花。


白居易在《山石榴寄元九》一诗中写道“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同时,在此诗开头,白居易也告诉我们杜鹃花的另外几个名字,“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黄花菜=忘忧草



有句俗语叫“黄花菜都凉了”,通常表示事情太晚了,关于这个说法,一说是“黄瓜菜都凉了”的误传,另一个说法,是说黄花菜是醒酒菜,在席间最后一个上,而等到醒酒菜都凉了客人还没到,可见来的太迟了。


黄花菜,就是金针菜,当然它还有个特别诗意的名字——萱草。



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嵇康《养生论》云:“萱草忘忧”。黄庭坚也写过“琼枝虽疗渴,萱草忘人忧。”的诗句,而萱草的另一个称呼即为忘忧草。



除此之外,萱草还有一个引申义,孟郊在《游子诗》中写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时萱草也成了代表母亲和孝亲的象征。


《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古时候,母亲居屋门前往往种有萱草,人们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也代称母亲。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吃火锅还是喝豆腐脑,卖家都会问一句要不要香菜。


其实,香菜还有个“雅名”,叫芫荽。



说到这里科教授不禁感慨,古代文人的雅致实在珍贵,能够为这些植物取出如此精致的名字。


或许,只要内心足够纯净,所见便是琼花玉草。


黄花菜都凉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黄花菜都凉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第1张图片-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百家讲坛

《爱上语文》

播出时间:3月8日-19日 12:0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于毅 姜沛辰(实习)

标签: 黄花菜 这句话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