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亚洲开发银行在发布的最新一期《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中指出,受出口和矿业复苏的拉动,预计今年蒙古国经济将增长5.4%,明年将增长6.1%。蒙古国国家统计委员会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该国经济增长率为4.8%,进出口总额达到212亿美元,同比增长32.1%。分析认为,蒙古国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矿产品的出口增长促进蒙古国经济复苏和发展。蒙古国海关总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对外贸易总额超过77亿美元,同比增长26亿美元,增幅达50.5%。其中,矿业作为蒙古国的支柱产业,其出口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蒙古国煤炭出口1900万吨,同比增长400%;铁矿石出口180万吨,同比增长72%;原油出口160万桶,同比增长100%。据蒙古国经济发展部预测,今年煤炭出口有望达到4000万—4500万吨。今年1月,蒙古国首个通过电子交易所竞拍销售的煤炭业务成功试行。今年一季度,通过这一平台交易的煤炭量达到108万吨。
蒙古国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蒙古国“远景2050”发展规划将旅游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行业,旨在通过利用本国独特的旅游资源,将旅游业打造成本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支柱。蒙古国计划今年吸引外国游客1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力争达到12亿美元。
蒙古国移民局通过签证便利化举措来吸引外国游客。为方便中国游客来蒙古国旅游,蒙古国移民局官网还提供中文页面服务,方便中国公民办理签证业务。该国移民局局长乌干巴雅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蒙古国正计划为赴该国边境口岸城市旅游的中国公民提供“入境签”业务。
蒙古国不断加大对农牧业的扶持。蒙古国食品农业与轻工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该国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3%,在地方经济中占比更是高达85%。牛、马、羊、骆驼等牲畜存栏数量达到7112万头,为该国羊绒和肉类产品出口创造了条件。据蒙通社报道,今年前4个月蒙古国出口肉类食品总额达6700万美元。
蒙古国 *** 还制定了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增加农牧业产品出口的政策。随着蒙古国越来越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和牲畜品种的改良,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持续提高,促进该国经济结构更加平衡。
(本报乌兰巴托5月30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31日 17 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味道——蒙古米蒙古族喜食炒米,古语称“蒙古勒巴达”,意为“蒙古米”。蒙古族的炒米香、甜、酥,脆,味美耐饥,吃法简便。蒙古人吃炒米,讲究与奶茶并用,多种食物搭配。可放上黄油、奶皮、奶酪、红糖等,甜酸适中;也可放入手扒肉等,香咸可口;即使干嚼,也是越嚼越香,很有滋味。蒙古炒米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牧民们出牧、行猎,炒米是必备的食品。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同胞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米。因此,有“要暖穿皮子,要饱吃糜子”之说,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今。2009年,蒙古族炒米也因独特的 *** 工艺而成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历史渊源
蒙古族的炒米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食。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 *** 糜子的食用 *** 出现,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开始广泛地食用炒米。
二、技艺流程
蒙古族的炒米是糜子经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即把散糜子收拾干净,(即带着皮儿的原粮),放入锅内加些水,点火焖至八成熟。之后,再倒入已加热的锅里搅拌煸炒。待热气冒尽,发胀的米粒稍稍复原后,即可出锅,用筛子将细沙和糜子分离开来。这样把煸炒好的糜子冷却之后,铺展在石碾上研磨两、三遍,米和糠皮完全分离之后,再用簸箕将糠皮簸出,所留的黄灿灿的米粒即为炒米。加工好的炒米,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晶莹明亮,酥脆甘甜,咀嚼在口中,一股清香萦绕于舌尖味蕾。
三、食用 ***
蒙古人食用炒米的 *** 可谓变幻无穷,讲究和多种食物搭配。干嚼可做零食,泡入肉汤可当主食。总之,怎么吃仿佛都是信手拈来,全凭个人口味。常见的一种 *** 是:将炒米泡进奶茶里,奶茶边喝边续,炒米渐渐泡软,待奶茶喝够,再吃光碗里的米和茶。如果再在茶里拌上奶皮、奶酪和黄油,香咸甜酸,那种混合而奇妙的滋味非得亲口尝试才知道;也可在煮沸的肉汤里放进炒米,加点儿盐,和肉丁一起做成炒米粥;而牧民远行或放牧,炒米则是极好的干粮。无论干嚼还是拌着奶豆腐、奶皮吃,满口都是绵甜醇厚的滋味。
四、价值意义
蒙古族的炒米,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副食品之一,与蒙古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内容上看,炒米 *** 的种类很多, *** *** 多样;从时间上看,炒米的 *** 有早、中、晚三个时期。早者为农历六月初一以前,中者为农历五月初一至二十一日前,后者为农历四月二十一日至七月三十日前。从功能上看,炒米作为蒙古族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副食品之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此外,炒米还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同时也随着草原先民见证了整个草原文明与变迁的不平常的草原珍味。
也许用“复杂”来形容更合适。这个国家有高原、河流、湖泊、沙漠、草原和山脉。您还可以同时看到夜晚和黄昏。文化上存在很大差异。差别几乎是一样的,对方是典型的晋陕赣风格。
这是一个如此复杂的领域,差异很大,但唯一聚集在一起的就是“吃肉”。十二盟城每一个都有许多“硬核”的肉类美食,形成的蒙餐可以说是中国更好的。厨房很硬,而且没人。如果你来了内蒙古还没有吃够肉,那几乎肯定是因为你打开方式不对。给大家介绍一下内蒙古各盟市的代表性名菜,一直吃肉的好手,建议大家看看。
1.呼和浩特市——肉在手
来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最免不了的美食就是手肉,它是蒙古族几千年的传统食品,即带肉的羊腿。煮肉时不加调料,一手拿住羊腿,另一手用刀将羊肉捞出,然后浸入加盐的肉汤中,或沾上香葱花、辣椒油、酱油等调料。羊肉软嫩,肥而不腻,没有任何膻味,味道非常鲜美。
2.包头市——冰羊
包头是著名的羊肉美食之都。可以说是羊肉吃法中的巅峰之作,尤其是家喻户晓的冷煮羊肉。冰煮羊肉是用锅里装满泉水,冻成冰块,放入新鲜的羊肉煮,受过冰的羊肉会收缩,加热后又膨胀,这样煮出来的羊肉更香。肉味的。紧实滑爽,香浓肉汁,上好的芝麻酱独特的鲜嫩口感让人无法抗拒,羊肉汤也非常鲜美。
3.乌海市——各式鱼锅
乌海毗邻乌海湖,餐桌上少不了湖里的新鲜鱼,其中杂鱼炖鱼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乌海湖出产多种小型鱼类。打捞出来后,要进行清洗。将鱼身两面裹上面粉,煎至金黄。然后用酱汁炒,然后加入肉汤。当酱汁变稠时,将其从锅中取出。这种多样的鱼吃起来软嫩香浓,咸鲜可口,鱼肉特有的嫩度非常诱人。
4.赤峰市-烤羊肉赤峰市当地蒙古族在接待贵宾时,往往会准备全羊烤羊背的上等菜肴。这块羊背一定是从当地的珍稀山羊和散养的鸡上挑选出来的。经过独特的刀工加工,精心腌制色香味俱全,最后放入特制烤箱中烘烤五个小时。烤好的羊背颜色金黄,焦香扑鼻。取出一块山羊肉后,外脆里嫩。公山羊特有的肥美和温柔也被无限放大。
5.通辽市-科尔沁烤全牛
通辽被誉为草饲肉牛之都,所以这里的食物更多的是牛肉。比如牛肉干、牛肉饼都是必吃的美食。当然,最著名的还是烤全牛肉。当地科左后旗原产的黄牛采用原汁原味的方式宰杀,经过几天的脱酸腌制,烤制时间长达九个小时以上。出炉的场景绝对是壮观。一整头牛被炸得红润油润,香气四溢,撒上秘制香料食用,皮脆肉嫩,味道惊人,让人赞不绝口。
6.鄂尔多斯市-阿尔巴炖羊肉
鄂尔多斯草原上饲养着一只名叫阿巴斯的白绒山羊。这种山羊的肉质是世界一流的,不需要复杂的烹饪 *** 。简单的清炖是更好的美食之一。将羊肉放入冷水下的锅中,撇去煮熟的血沫,然后加入一把花椒和适量的盐慢火煮。炖至半熟,味道很嫩,多汁。肥瘦相间的羊肉一点也不油腻,每一丝羊肉都散发着浓浓的奶香味。
7.呼伦贝尔市-布里亚特博勒尔
如果你有机会去呼伦贝尔旅游,可别小看这道布里亚特饺子,它绝对有资格被称为“硬菜”。皮薄、馅厚是布里亚特包子的主要特点。厚厚的馅料全部是羊肉或牛肉,甚至被称为“面皮里的肉”。
一口咬下去,肉感十足,真正的纯肉丸子,肥美多汁的羊肉馅,嫩滑的牛肉馅,两个包子填饱肚子,很是酣畅淋漓,回味无穷,爱不释手和其他包子一起吃。
8.巴彦淖尔市——猪肉和鸡肉
猪钩鸡是巴彦淖尔市一道特色家常菜。这是当地人经常做的一道美食。如果家里有客人来,肯定会做这道菜。做这道菜的猪肉必须是新鲜上好的排骨,鸡肉必须是自家饲养的本地鸡。两者放在锅里煮,然后你可以在里面放一些土豆、豆类和其他你喜欢的蔬菜。
炖猪肉和鸡肉看起来不普通,但吃起来真的很美味。紧实的排骨和嫩滑的鸡肉结合在一起,味道出乎意料的鲜美,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吃着这样热气腾腾的美食,简直是幸福感爆棚。
9、乌兰察布市——浓汤炖三宝乌兰察布盛产土豆,当地人又爱吃燕麦面,于是就把这两者和牛肉一起做了浓汤三宝。由于乌兰察布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种植马铃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马铃薯的淀粉含量非常高。它是用牛肉高汤炖的。入口鲜咸,回味甘甜。它非常香、嫩、丰富。面条铺在上面,沾着汤汁,吃起来软糯有嚼劲,清香与鲜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10、兴安盟——烤羊腿
兴安盟的美食数不胜数,其中羊腿堪称一绝,这主要得益于兴安盟独特的烧烤技艺。首先,你需要选择更好的、高品质的羊。有力的后腿切碎后,必须用盐、胡椒等一些香料腌制三个小时。受热均匀,确保每块肉都炸得外酥里嫩。
烤得颜色焦黄的羊腿让人看着就流口水,气味更是酸酸的。咬一口浓郁的羊肉香气很快就征服了味蕾。脆嫩的口感似乎让人觉得吃完之后不再后悔。
11.锡林郭勒盟-石头烧烤
锡林郭勒有八种独特的蒙古餐,石烤就是其中之一。与内蒙古其他烤肉店不同的是,这款烤肉店是用高压奶桶和石头烘烤而成。当然,这些石头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上帝赐予的火山石。
精选锡林郭勒牛羊肉,切成大块,放入高压奶桶中,然后将滚烫的火山石放入锅中,肉块遇上滚烫的石头,瞬间就被炸焦了,香气四溢。它溢出来,用酱汁、洋葱丝、胡萝卜丝和土豆,味道浓郁,口感柔和浓郁,有独特的焦香味。
锡林郭勒盟大草原上的羊吃好喝好,出产的羊肉品质也很出色!其肉嫩、香甜、甘甜并带有淡淡的清香,不同的吃法都能吃出难忘的鲜味。如果你喜欢吃羊肉,一定要尝试一下。我推荐西盟的生羊肉卷。
12.阿拉善盟——黄焖骆驼排
阿拉善盟是我国骆驼的故乡,因此骆驼肉在这里成为了舌尖上的美味。最经典的吃法就是红烧骆驼排。切成小块的骆驼排,用干辣椒和郫县豆瓣酱炒香后,加上青椒和洋葱高压炖,沾满红油的骆驼排看起来很诱人,虽然你比较抗拒吃。骆驼肉的人看到了,大概无法拒绝。肉质也由硬变软,烹饪时腥味也消失了,只剩下浓浓的酱香。
——古话——内蒙古的特色菜太多了,羊杂、南屯牛排、炒羊脚、羊血肠、炖牛肉、红烧鹿肉、水煮羊肉等,几乎所有的蒙古餐馆都能吃到。到达。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赤峰三明治、科尔沁大饼、风干肉、奶豆腐酥油卷等,也值得一吃。内蒙古还靠近东北、山西等地,饮食也会受到这些地方的影响。很多餐馆可能会提供锅包肉、炖酸菜等东北菜,以及面条、燕麦面、栲栳栳等山西面食。如果你对内蒙古的美食还有深刻的印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是诗经密史记。征战天下多年,依然光荣,意趣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国满洲里企业推介暨商品展示会举办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国满洲里企业推介会暨商品展示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霍文摄
中蒙两国企业签署商务合作备忘录。人民网记者 霍文摄
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国满洲里企业推介会暨商品展示会开幕式。人民网记者 霍文摄
人民网乌兰巴托4月22日电(记者霍文)21日,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国满洲里企业推介暨商品展示会在蒙古国工商会会展大厅举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口岸贸易、食品加工、电动汽车、茶叶茶具、文化传媒等十几家企业展示了日用品、食品、玩具、茶叶、新材料等各类商品。
蒙古国食品与农业轻工业部部长、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包勒尔楚伦,蒙古国工商会会长阿木尔图布新、主席都仁,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党委副书记、市长岳国栋、副市长程国斌、蒙古国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宋贵明等蒙中两国嘉宾出席推介暨商品展示会开幕式。
本次推介会暨商品展示会由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人民 *** 、蒙古国工商会主办,旨在发挥中蒙两国企业自身优势,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双方在农牧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为推动中蒙友好发挥桥梁作用。
据了解,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枢纽,承担着中俄贸易65%的陆路运输业务,铁路口岸年综合换装能力达5000万吨,相继开通了57条中欧班列线路。2022年进出境中欧班列4818列,同比增长40.7%。满洲里始终保持全国更大的沿边陆路口岸地位。
九大经典蒙古族美食介绍,滋养美味,秋冬养膘的利器,不容错过内蒙古是一个拥有广袤草原和淳朴民风的地方,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前来探索。如果您有五天时间,可以选择跟随导游淼淼的五日游线路,一站式享受内蒙古的美景、美食和民俗文化。
内蒙古的美景:
月亮湖——中国更具浪漫气质湖泊
月亮湖位于内蒙古腾格里大沙漠腹地,近年来以其特立独行的野奢风格成为继博鳌、丽江之后的又一高位热点休闲度假胜地。神山、大漠、戈壁、藏传佛教更是赋予了月亮湖这颗沙漠里的明珠无尽的魅力。2009年1月16日,月亮湖还与西湖,新疆天池等世界名湖同时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获得“中国更具浪漫气质湖泊”的美丽称号。
呼伦湖——内蒙古之一大湖
呼伦湖,当地牧人称它为达赉诺尔,又名达赉湖、呼伦池。其90%的水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境内,为构造成的矿化度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淡水湖。呼伦湖是内蒙古之一大湖,中国蓄水量第3大淡水湖,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东北地区之一大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
居延海——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
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屋闾湖。 汉时称居延泽,唐时称居延海,发源干祁连山深外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800余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
呼伦贝尔大草原——牧草王国
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般指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西,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
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南部
贝尔湖又称嘎顺诺尔,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边缘,是哈拉哈河和乌尔逊河的吞吐湖。民国时期,贝尔湖及哈垃欣河流域均属兴安省所辖。目前,贝尔湖是中蒙两国共有的湖泊,在中国境内只有十五分之一左右,哈拉欣河流域则全部在蒙古国境内,贝尔湖为淡水湖,湖面海拔583米,面积609平方千米,盛产鱼类,与呼伦湖为姊妹湖。
响沙湾——中国首家沙漠度假地
响沙湾干1984年1月被开辟为旅游景点,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线景点,1999年转为民营股份制企业,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更值得骄傲的是,2011年1月响沙湾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型的沙漠休闲景区。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寺院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1769年)。寺内二重殿洞,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普会寺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包山上观赏草原风光。
巴彦呼硕草原——更大的草原旅游景区
巴彦呼项草原旅游区始建于1989年,现已发展到拥有200万元固定资产,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50多万元的呼盟境内更大的草原旅游景区之一。这里有目前国内装演一流的新型蒙古包,其客房内设淋浴、卫生间,装饰风格各异的餐厅蒙古包,配以风味独特的草原奶制品和正宗的民族餐饮。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
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母亲河。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面积107.86万公顷,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 批准建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 成员,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九大经典蒙古族美食介绍,滋养美味,秋冬养膘的利器,不容错过
烤全羊: 烤全羊在蒙古习俗中,是接待尊贵客人的一道名菜。蒙古语称"昭木,浩日和纳格",色香味俱佳,别有风味,是最上档次、最为讲究烹调技术的上乘食品。烤全羊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很远,不但 *** 复杂讲究,而且使用专门烤炉。
羊背子:是传统的名贵菜肴。一般在祭祀、婚嫁、老人过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做法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在羊背上,似羊的趴卧姿势。吃时,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上割取一条吃后就可以各取所需。
全羊汤: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货,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现在已成为阜新地区待客的一种美食。尤其是在农历“立秋”这天,人们大都会食用,俗称“抢秋膘”。由于全羊汤能祛风驱寒,大补健身,且有补钙、强力、壮阳之功效,所以喝羊汤在阜新地区已经形成一种时尚。
手把羊肉:“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就地宰杀,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待水沸后放入少许 盐和葱,不加其它调料,煮断血即可。
奶豆腐:大草原圣地会看到很多牛羊马,所以那边的奶制品也特别多。奶豆腐是蒙古族牧民家很常见的一种奶制品,是用牛、羊、马的奶经过加工处理,通过凝固、发酵制成的。它的质地非常香软,入口即化,满口奶香味,去到当地的大家一定要试试!
奶茶:除了奶茶,蒙古的奶茶也非常闻名!这里的奶茶可不是大家常喝的珍珠奶茶哦,是由砖茶、黄油、炒米和鲜奶等配料做出来的一种奶制品。因为在草原上很少能吃到水果和蔬菜,人就容易缺维生素和铁。于是智慧的蒙古人民就发明了奶茶,把营养都补回来,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呢~如果有客人到访,他们也会拿出香喷喷的奶茶招待客人~
手扒肉:草原上,除了可以大口喝奶,还不能错过大口吃肉!手把肉是蒙古族最传统的食品之一,一般就是把肥美的绵羊宰了之后,去掉内脏、皮、头和羊蹄,然后洗干净再剁成一块一块大肉块。然后呢放入热水里煮熟,捞出之后放到大盘上就直接上锅了~吃法也非常豪迈,都是大家拿着蒙古刀大块大块割着吃,到了当地千万别害羞哟~
蒙古包子:包子可以说是一种经典的美食了,不同地方的包子特色各异,蒙古的包子也不例外!蒙古的包子直接用小麦面粉和热水和好,不用发酵,这样做出来的包子皮又薄口感又好~然后馅一般是全羊肉馅,羊肉剁好之后加葱姜调味。羊肉馅是最常见的,但也会有加奶豆腐或者牛肉、血肠、腌酸菜等等的,口味十分多样,全方位满足你的味蕾!蒙古包子一般是直接蒸熟的,馅大皮薄,超级好吃!
手指羊:最后一味是叫"手指羊"的美食,同样也是蒙古有好几百年传统的经典美食。那为什么叫"手指羊"呢?是因为蒙古人民迎接贵客之后,为了表达欢迎和敬意,让客人上马在自家草场溜达,然后随意在羊群里选一只羊。客人用手指到哪只羊,不管这羊是胖是瘦,主人就会拉出来宰了它。然后把羊做成手把肉、烤羊腿、血肠等等的草原美食来款待客人。
赤峰特色美食的魅力:蒙古果子的独特风味#赤峰头条#赤峰,这座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的城市,以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食客。在赤峰的特色美食中,蒙古果子以其独特的 *** 工艺和口感,成为了众多食客追逐的美味。
蒙古果子源于古代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蒙古果子是蒙古牧民们在草原上随时可以享用的方便食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食品逐渐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蒙古果子的 *** 工艺非常独特。首先,选用优质面粉,加入适量的盐和酥油等调料,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待面团发酵完成后,将其切成小块,再用特制的烤炉进行烤制。烤制过程中,火候和时间都需要严格掌握,以确保果子的口感。
蒙古果子的口感独特,外酥里嫩,香脆可口。经过烤制后,果子表面形成一层金黄色的脆皮,内部则保持了面团的柔软和湿润。在食用时,可以先将果子咬去外层,再品尝内部的口感,感受其细腻的层次和浓郁的香味。同时,盐和酥油等调料的加入,使得整个果子的味道更加丰富和层次。
蒙古果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在赤峰地区,蒙古果子被视为一种传统食品的代表,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蒙古果子的 *** 和食用也体现了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是赤峰地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赤峰地区,随处可见卖蒙古果子的店铺和摊贩。想要品尝正宗的蒙古果子,可以前往当地的餐馆或小吃店。在品尝时,可以搭配一些当地的特色饮品,如奶茶或羊奶酒,让口感更加丰富。蒙古果子的香脆与当地的特色饮品相互衬托,让人沉醉在这道美食的世界中。
蒙古果子作为赤峰地区的特色美食代表,具有独特的 *** 工艺和口感风味。其外酥里嫩的口感和香脆可口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同时,蒙古果子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寓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在品尝蒙古果子时,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和历史传承,感受这道美食所带给人们的独特魅力。
蒙古果子是一道简单而美味的小吃,无论是在旅游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值得一试的美食。让我们一起踏上赤峰的美食之旅,品味这道独具魅力的特色美食,感受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历史故事。
【进出口食品安全】进口蒙古国熟制牛羊肉产品流程简介约定采访的那一天,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是零下10℃,一片白雪茫茫的景象。牧民们在被热炉烧暖了的房间里醒来,吃过早餐,就走进呼啸的北风里,开始一天的劳作。
在 *** 的另一头,乌音嘎笑着说,这算是比较暖和的一天了。
在成为短视频博主的第5年,乌音嘎仍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介绍家乡。她的镜头之下,草原的生命力始终是蓬勃的坚韧的,即使是在万物收藏的冬天。
你会看见苍茫大地上,羊群向着落日余晖奔跑,牛群在冒着热气的饮水槽旁打闹,盘根错节的大树底下有积雪也有流水潺潺。与此同时,家家户户正在准备冬宰,卧足过冬乃至来年春天要吃的肉食……
这些平淡又鲜活的日常,都是乌音嘎的创作素材。自2018年1月7日,她在今日头条注册了账号“草原印象锡林郭勒”,视频连载至今已多达1728集。
对不熟悉草原的人来说,草原或许是远方的诗意,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稍显单薄的想象。
但对乌音嘎来说,草原从来不是远方,也不止一面。
01
忠实于自然
之一次点开头条号@草原印象锡林郭勒,你或许会有些不习惯。
这个账号下的视频大多不讲究精致的构图,画面不时晃动得厉害,像是随走随拍,又像是担心入镜的人发现镜头的存在而不自在。
文案上也别期待有密集的金句输出,五分钟左右的视频看完,最后可能只会记住一片爽朗的笑声,草原上呼啸而过的风声,以及五年来都没有换过的片头曲和背景音乐。
至于乌音嘎本人,什么衣服方便干活就穿什么,不会为了展示民族服饰,而特意穿上好看的蒙古袍。之一年就在穿的蓝色条纹毛衣现在也还是出镜的“常客”。
大多时候,她都是素颜出镜,偶尔甚至脸都没洗,或是因为一起床就要忙着喂羊羔,又或是草原上的风沙太大,洗了也是白洗。
头条号@草原印象锡林郭勒 主页上的1700多个视频,从头到尾,都忠实于乌音嘎的审美:真实,自然。
这是入行之初,她给自己定下的原则,只拍当下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拍摄才去做某件事,演某个情节。也正是这种不加矫饰的记录方式,让乌音嘎的作品多了一份粗粝的美。
屏幕前的每个人,可以追随着晃动的镜头,向隐匿在雪地中的羊群靠近。走着走着,注意力很轻易地被漫天晚霞吸引,才发现,没有高楼大厦遮蔽的天空,原来是那样亲近。
也可以跟着去看白雪皑皑的后山上依然倔强地挂在枝头的红果子,去看白桦林间闪现的野狍子,或是牧场里的新成员,一只没有下巴以至憨实得可爱的小牛犊。
无数多这样微小而奇妙的时刻拼接在一起,就能理解乌音嘎所说的,草原不仅是美丽的,更是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
更多时候,她是将镜头对准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家和日常。
这些日常多半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和反转,只是无一不细致地展示牧区生活的点点滴滴:怎么煮手把肉,怎么从一锅牛奶中打出一层自己爱吃的奶皮子,怎么亲自操作挖掘机拆卸一个蒙古包,怎么打草、捆草、拉草和装草……
视频中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往往不是因为不加滤镜而稍显严酷的自然环境,而是世世代代与自然共生的,牧民们的生存智慧和情感联结。
经常出镜的,乌音嘎的妈妈,只要摸一摸母牛的尾巴骨,就能知道它的预产期是今天还是明天;乌音嘎的爸爸,能清楚地分辨是哪只羊羔走丢了,又是哪只母羊去年生了双胞胎。
牛粪是居家的燃料,羊粪是农场的肥料,秋天打的草是过冬的饲料,做完奶豆腐剩下的酸水则是牛羊的饮料,从草原收获的一切,竟没有一处是可以浪费的。
大自然的馈赠也养成了草原人的淳朴、热情的性格。你帮我从市场里拉回一车大白菜,我就帮你腌上一年份的泡菜。只要你需要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放下自己手头上的活。
四季的流转就这样藏在无事发生的每一天,以及无数多的生活细节里。可能是一场雨夹雪,冬天就来了;也可能是一场风裹黄沙,春天又到了。
02
不需要勇气
在大草原长大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几乎每个内蒙人都有被问倒的时刻。那些奇怪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你们那没有公路吧”“是骑马上学吗”“高考会考射箭吗”“水管里流的是牛奶吗”“是不是都住在蒙古包里”。
发生在乌音嘎身上,更不一般的提问是:“你们也吃西红柿炒鸡蛋这类家常菜吗?”
那是2013年,18岁的她之一次走出草原,到800多公里之外的呼和浩特读大学。新生军训时,一位来自四川的同学从她的蒙语姓名一路追问到西红柿炒鸡蛋等细节。
最初被问到类似的问题,乌音嘎总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理解她所熟悉的生活有什么新奇,跟其它地区的同龄人有什么分别,明明很多体验都是相仿的。
但提问者那显然不是开玩笑甚至有些认真的语气,让她意识到,外界对她的家乡锡林郭勒的认识还是过于有限了。
事实上,大草原是有公路的。比起骑马,更为普遍的交通方式是骑摩托和开小车。想要出门找邻近的朋友玩,如果有耐心,也可以自己慢慢走上一个钟。草原上其实很安全,家长们基本不会担心在外面乱跑的孩子遇到车祸、小偷和狼。
只是在还未通电的2011年以前,上厕所需要走到离家几百米远的旱厕,冬天如果遇上白毛风,冷是其次,迷路才是问题。依靠风力和太阳能发的电,只够留到晚上照明用,要想在白天看电视或者除夕夜看春晚,得提前三四天就开始省电。
但习惯了,乌音嘎倒也不觉得有多难熬,从一箩筐的童年往事里搜罗出来的,更多是与快乐有关的回忆和情绪。
她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爸爸一起干活,他用镐头起开牛粪再装满推车,她就将跟自己差不多高的车子推到堆放点,来来 *** 在被冻住的地面上行走,摔跤是常有的事。
一天最开心的时候,是在家门口等爷爷放羊回来,远远地看见那骑马的身影,她就迎风跑去,只为了等爷爷将她扶上马鞍,然后牵着她走一小段路。
到了自己也能放羊的年纪,她就慢悠悠跟着羊群的节奏,一边在后头走着,一边采个花偷个懒,上千亩的草场都是她一个人的游乐场。
人生的前十八年,乌音嘎在大草原上自由地奔跑、嬉戏与生长,大学毕业后,她也很自然地回到了家乡锡林郭勒。
“对我来说,回家不是需要犹豫或者需要勇气的事情。”
这片土地上有她珍视的一切:一直理解并支持她的父母,两只爱撒娇的狗狗贝壳和树壳,以及任何大城市都不会有的自由,一推门就能看到的辽阔风光。她从未想过要长久地离开。
虽然回家的想法很清晰,但站在求职的十字路口,她仍旧感到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徘徊不定时,很偶然的,她在实习导师的建议下,唤醒了一个模糊的念头——向更多人介绍自己的家乡,用短视频创作的方式。
当时的内蒙古还没有任何一个短视频博主在拍摄草原生活,没有人检验这条路径是否可行,但在当时的乌音嘎看来,“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就没什么可失去的”。
于是,她带着一部手机和一个三脚架,在零下30多度的雪地上找素材、找角度,反反复复不知道重拍了多少次,才拍下职业生涯中的之一个作品。
人都冻得麻木了,但生活也自此有了新的奔头:“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的生活。”
03
渺小却强悍
回想大学时期,被老师问及毕业后要从事什么职业,乌音嘎还记得,当时周围大多数同学的目标都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只有她一个人的回答是:成为一名记者。
只不过这个理想随着考研失败夭折了。虽然兜兜转转没能走上最初设想的道路,但她最终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见证家乡在时代浪潮下的变迁。
如今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车,当颠簸难行的土路置换成了水泥路,他们送孩子到县城上学只需要40分钟,节省了近一半的时间。
牧民们不仅从蒙古包、土房子搬进了更宽敞明亮的砖房子,也引进了各类现代化机器,不断改进传统的畜牧方式。
从前秋收时节,一户人家可能要连续忙活15天以上,才能彻底结束一份打草的工作。现如今,拖拉机、打捆机、铲车、拖车等设备齐上阵,不过是两三天的功夫。
通电通网之后,几户人家合资在山顶上安监控,就能环视上千亩的草场,防止马群相互串门;在水井旁安个水泵,就能轻松地打够上百头牛羊一天的饮水量。
打草打得直不起腰来,顶着寒风外出巡场,边数数边按压水井上千次,等等痛苦的回忆都成为了过去式。而这些变化,又悉数收纳在乌音嘎的视频创作里。
从之一期视频发布到现在,5年时间已经走过。
通过短视频创作,乌音嘎将更全面也更真实的草原生活向更远的地方传播,无形中也助推了家乡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许多区外网友慕名前来游玩,还有投资商联系乌音嘎,有意在她的家乡投资经营民宿。
如今的乌音嘎,也在短视频博主之外,解锁了全国青联委员、西乌珠穆沁旗旅游形象大使、内蒙古直播电商协会副会长等多重身份。
除了短视频拍摄,她还在尝试直播带货,推介牛肉干、奶食品、牛羊肉制品、奶茶等草原特产,目前已带动地方特产销售收入达800多万元,全盟对外宣传有效播放量过4亿次。
与此同时,她也是当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者之一,希望借此平台带动更多电商或是自媒体领域的青年创业者们,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走过的足迹,逐渐深入草原的各个角落——配合西乌旗扶贫和商务部门为7户精准扶贫户传授互联网知识,并发放牲畜运输补贴4100元;协助“京蒙对口扶贫计划”为锡林郭勒盟贫困旗县产品线上销售200多万元;参与多伦县蔡木山乡白音卜罗村的“马铃薯仓储库扶贫计划”,帮助当地老百姓直播带货、解决销路……
虽然生活变得日渐忙碌,但乌音嘎感受到了草原生活的另一种自由:“没有说违心的话,没有做违心的事,而是一直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随着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在她之后,三农领域的视频创作者渐渐多了起来,头条号@草原印象锡林郭勒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
但乌音嘎的心态始终很平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一直坚持下来并拥有自己的受众,她觉得已经足够幸运。
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有一处几乎不被人在意的风景。
那就是每年春天到来时,掀开牛粪才会看见的刚刚发芽的小草。因为长期见不到阳光,这些小草会比周围正常生长的小草更矮小更暗黄,但却也是可爱的,有着强悍生命力的。
“那么渺小,那么弱小却还要破土而出”,这是乌音嘎最喜欢的草原景色。
(本文转载自“南风窗”微信公众号)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专访:“中蒙博览会将为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访蒙古国食品农牧业与轻工业部长包洛楚伦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乌兰巴托9月5日电 专访:“中蒙博览会将为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访蒙古国食品农牧业与轻工业部长包洛楚伦
新华社记者阿斯钢 苏力雅
8月28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蒙古国食品农牧业与轻工业部长、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蒙方工作组组长包洛楚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发(苏力雅摄)
蒙古国食品农牧业与轻工业部长、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蒙方工作组组长包洛楚伦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即将举办的第四届中蒙博览会将为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中蒙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第四届中蒙博览会将于9月6日至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
包洛楚伦说,中蒙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前几届博览会获得巨大成功。本届博览会受到蒙古国工商界和民众广泛期待。
“期盼蒙中两国贸易额通过这一活动实现大幅增长。”包洛楚伦强调,中国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蒙古国需要与中国密切合作,紧跟中国的发展步伐。
包洛楚伦说:“我们有很多东西要向中国学习。此类博览会的举办将使蒙古国企业有机会向中国企业学习,深化合作、交流经验,进一步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据蒙古国食品农牧业与轻工业部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00家蒙古国企业参加第四届中蒙博览会。
包洛楚伦强调,往年参加这一博览会的企业多是轻工业企业,今年将有很多食品制造企业参展,希望向中国同行和消费者重点推介肉类、驼奶饮品和沙棘产品等纯天然产品。
据悉,本届博览会以“共建开放新格局,共享发展新机遇”为主题,其间还将举办10余场贸易投资推介及会议论坛活动。
中蒙经贸合作开创新局面二连浩特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更大陆路口岸城市,也是中蒙两国边境贸易最活跃的地方。今年以来,经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图为工人在二连浩特口岸旁的进出口物流园区中装载准备出口的货物。
新华社记者 彭 源摄
日前,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及中蒙经贸合作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据了解,第四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简称中蒙博览会)将于9月6日至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本届博览会以“共建开放新格局,共享发展新机遇”为主题,期间将举办10余场贸易投资推介及会议论坛活动。
商务部副部长李飞说,近年来,中蒙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
双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据中方统计,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122亿美元,同比增长34%。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62.6%,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中国多年是蒙古国更大贸易伙伴国。
双边贸易结构日趋完善。今年上半年,中国对蒙古国出口机电产品增长较快,自蒙古国矿产品进口平稳,蒙古国的羊毛、坚果、油菜籽等农牧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中国对蒙古国投资增长。据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6月,中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近17亿美元,涉及采矿、制造业、畜产品加工、建筑、餐饮等领域,并逐渐向矿产品深加工、绿色能源等领域拓展。
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深化。多年来,中国向蒙古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蒙方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生产性和民生项目,并为蒙方培训各领域人才8900多名。
据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杨进介绍,中蒙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开创了中蒙合作新局面、扩大了开放合作朋友圈、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四届中蒙博览会的展览展示亮点纷呈,主展面积达到9.2万平方米,创历届更大;预计参展企业3000多家,创历届最多;目前参展国别达到35个国家和地区,创历届最多。
“近年来,内蒙古向北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质效不断提升、外贸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口岸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开放型经济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中蒙博览会对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不断显现。”杨进说。
蒙古国食品农牧业与轻工业部副部长钢呼勒格说,中蒙博览会是促进蒙古国外贸的重要平台。目前,双方各部门正在共同努力,以实现贸易额增长至200亿美元的目标。相信中蒙博览会将继续为蒙中经贸关系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中蒙博览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动中蒙经贸合作搭建了平台,在促进地区经贸往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飞说。王俊岭
来源: 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