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国家人口多,区域面积大,就连饮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的一天当中都离不开吃饭。身体在各种食物中摄取不同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机体消耗能量所需要的物质。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深入,大家对于食品健康问题非常关注。之前在媒体上就爆出过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引起社会性舆论。
在我们一日三餐中每天不可或缺的就是食用油。现在各大商场里的食用油品牌非常多,食用油的类型也是琳琅满目。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里,食用油的销量再有主导地位,毕竟每家都需要做饭,做饭就需要食用油的加入,所以我国消耗食用油的总量也居于世界前列。
以前的时候,人们过着贫苦的日子,听老一辈的人说,家里的食用油根本不够吃。今时不同往日,在国家的带领下老百姓都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家里的饮食结构自然得到改善。与之前的物质条件相比,之前活得像乞丐,现在个个都像富裕的皇帝。随着人们对食用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上逐渐出现各种种类的食用油。
食用油是烹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做出来的饭,吃进肚子后就要保证他的安全问题。如果每一天吃的食用油有安全隐患,那将会给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诱发各种疾病。现在各大超市里主要以销售花生油、橄榄油、菜籽油、大豆油为主。这几种食用油也是人们经常选用的食用油类型。
与其他几种食用油相比,大豆油的成本相对较低,价格比较亲民,但是有人觉得经常吃大豆油对健康不利,最不适合经常食用。对于这种观点相信有很多人会产生质疑,你们家平时会购买大豆油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做进一步的了解。
大豆油是最不健康的食用油吗?
顾名思义大豆油自然是从大到里面提取压榨出来的食用油,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豆色拉油。”一般来说,大豆油的保质期在一年左右,品质比较好的大豆油颜色偏浅黄色,清澈透明,没有沉淀物。质量合格的大豆油没有刺鼻的豆腥味。
在过去北方家庭主要以大豆油为主,这是因为在北方地区黄豆的产量非常高。在大豆油的成分里面,黄豆的含量占到16%到24%左右。很多食用油厂家为了扩大效益,在压榨黄豆的时候,会采取浸出法提取黄豆里的油脂。现在黄豆市场存在大量的转基因大豆,所以大家在选择豆油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生产标签,了解食用油中的原材料。
质量合格的大豆油里面除了含有90%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外,磷脂、维生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也比较丰富。所以吃大豆油可以给身体提供多种营养元素。而且在大豆油中亚油酸这种物质也是我们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元素。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一桶质量达标的大豆油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通过吃食用油还可以提供给身体多种营养。这下大家可以安心食用大豆油了吧。
提醒:连着两种食用油不能食用
1、猪油
上了岁数的人对于猪油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猪油就是从猪肉里面提炼出来的食用油。众所周知,猪油烧出来的饭菜有种特别浓香的味道。不过猪油并不适合经常食用,这是因为猪油里面的成分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不能被充分地吸收和代谢,所以食用猪油容易引发肥胖、血脂升高等慢性疾病。
猪油是所有动物油脂里面熔点比较高的物质,进入肠胃以后会带来消化负担,经常食用就会引发各种肠胃疾病。尽管很多中老年群体非常迷恋猪油的香气,但是为了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平时还是尽量不吃猪油。
2、反式脂肪酸
这种物质是女性的健康杀手,一直关注减肥的女性朋友,对于反式脂肪酸这个名字一定非常熟悉。当身体使用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就会导致体内堆积热量,引起血脂水平上升,甚至诱发动脉硬化,这是威胁中老年朋友心血管健康的重要诱因。
食物中添加的反式脂肪酸能够提高食物的美味,比如蛋挞里面就含有反式脂肪酸,虽然有很多人非常喜欢吃蛋挞,不过这真是一款不健康的食物。在平时购买食品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学会看配料表。如果在配料表中明确标明里面还有人造奶油、植物脂末、起酥油,这些物质都属于反式脂肪酸,对于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结语:你们家平时有没有吃大豆油的习惯?关于食用油的安全问题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可以把你的观点写在下方的评论区。
食用转基因大豆油会得怪病、致癌吗?谣言:
吃了转基因大豆油会得怪病和致癌,严重的会断子绝孙。
真相:
转基因大豆油中几乎不含转基因成分,所谓的转基因食用油对人体的种种不利影响都是谣言。
专业解读:
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区别主要有:
一、出油量不同。转基因大豆含油量高于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压榨出来的豆油量高于非转基因大豆。
二、口感不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口感相较于转基因大豆油要好一些。转基因成分存在于蛋白质中,油料中的蛋白质最后是分离到油料饼粕中的,因而食用油脂经过精炼处理后几乎不含蛋白质,也就不含有转基因成分。实际的检测结果也是如此。所谓的转基因食用油对人体的种种不利影响其实是耸人听闻的谣言。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不仅经过国内的安全评价,也经过对转基因生物最保守的欧盟安全评价中心的评估,均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害效应。目前市面上的转基因大豆油已批准上市十多年,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害效应。
最近发了一些大家在超市里面可以买到的转基因大豆油,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市面上大多数餐饮商户用的大豆油,都是出自知名厂家!!!
还有一些小厂出品的转基因大豆油,大多数都流向了餐饮市场,我没办法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当地的农贸批发市场去看一下,有一些甚至没有标出转基因大豆的字样!!!
关于转基因标注问题可以参考国家的通知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第六条 标识的标注 *** :
(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
(二)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
(三)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为“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第七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醒目,并和产品的包装、标签同时设计和印制。
难以在原有包装、标签上标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可采用在原有包装、标签的基础上附加转基因生物标识的办法进行标注,但附加标识应当牢固、持久。
《关于指导做好涉转基因广告管理工作的通知(农科(执法)函〔2015〕第18号)》
其中最后一段内容“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做加工原料、未批准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禁止使用非转基因广告词;对我国已批准进口用做加工原料或在国内已经商业化种植,市场上确实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可以标明非转基因。
益海嘉里(金龙鱼厂家)出品的“元宝牌大豆油”
国企中粮出品的“五湖牌大豆油”
国企中粮出品的“福之泉牌大豆油”
北大荒九三粮油出品的“鸿鹤牌大豆油”
以上只是总结的一部分,请大家关注小编更多转基因食用油持续曝光!!!
请大家关注小编更多转基因食用油持续曝光!!!
请大家关注小编更多转基因食用油持续曝光!!!
请大家关注小编更多转基因食用油持续曝光!!!
今天去逛菜市场,采购食用油时,看到粮油批发的地方有很多我们经常在饭馆、街头炸、早餐店等见到的20L大桶油,以前总以为店家买大桶油是为了优惠,油的质量和我们家用1L和5L装没多大区别,好奇心突发奇想想看看这些大桶油和小桶油有什么区别。仔细对比原料产地让我很震惊,大桶油基本以大豆油和大豆调和油为主,而大豆产地全部为美国,大豆类型全部为转基因(市场内看到的在售大桶油),而小桶装就丰富多了,胡麻油、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且多为调和油,价格偏高,原料产地多为中国,类型为非转基因(个别低价豆油为转基因油)。
为此我专门上网查了下国内转基因大豆进口情况,这几年我国每年大豆需求超过1.1亿吨,进口约1亿吨,其中从美国进口占比近一半,而美国大豆95%为转基因大豆,剩余的大产地巴西,转基因大豆占比也很高。
那么国内大豆能否和转基因大豆竞争呢?从产量看,大豆单产美国2.96 吨/公顷、巴西2.88 吨/公顷和、阿根廷2.76 吨/公顷,均高于全球单产2.65 吨/公顷,而我国大豆的平均产量一直在1.8 吨/公顷附近波动,光价格就无法与进口大豆相媲美。再加上国外农业补贴,造成国外转基因大豆价格远远低于国内大豆的原因。
进口那么多转基因大豆用来做什么了呢?根据网上公布的统计数据:14%用于直接食用,即豆浆、豆腐、豆瓣酱、腐竹、蛋白粉等;2%直接用于饲料,鸡猪牛等高蛋白饲料等;83%用于榨油,食用油、工业原料等。
那么转基因大豆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其实国内农业专家早就有解释,转基因大豆其实是利用基因技术对大豆品种进行了改良,国外很多国家都在吃转基因大豆,目前没发现对人体有危害。但是前几年民众对转基因产品激烈讨论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只是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知情权和转基因技术是否影响子孙后代问题,我们不想日常的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产品被改变,而没有被明确地告知,还需要媒体人曝光了才发现,自己一直吃的豆油原来来自美国的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油料所产油脂的安全性用转基因油料生产的食用油安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看看转基因油料中的转基因成分——蛋白质和基因(DNA)等与食用油有什么关系。
食用油主要由甘油三酯组成,还含有少量各种类脂。而油料作物中的基因即DNA(脱氧核糖核酸)仅表达在蛋白质中,不表达在甘油三酯和类脂中,故食用油的主要和次要成分本身都与转基因成分无关。
转基因油料经过压榨或浸出工艺制得油脂,蛋白质等转基因成分都被分离到油料饼粕中,即使有极少量混入油脂中,由于转基因成分与甘油三酯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很难与油脂共存,在油脂精制过程中可以完全去除,所以精制食用油中是几乎检测不到转基因成分的。
万一油脂中可能残留转基因成分的片段,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结构经过油脂制炼过程高温高压等工艺处理也已经被严重破坏,失去了活性,不会存在食用安全隐患。
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早在2005年就完成了转基因大豆油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油料、油脂在特征指标和脂肪酸组成上与非转基因油料、油脂无明显的差别,动物急性、长期毒性实验均未发现转基因大豆油和棉籽油有毒性。
综上,用转基因油料生产的食用油是安全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规定不同。我国允许使用转基因油料,但我国食用油国家标准中规定,凡用转基因油料生产的油脂,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为“使用转基因原料”的字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告知消费者,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而并非安全性警示。
撰稿人:吴港城
审稿人:金青哲
“吃转基因大豆油致癌”为啥不可信?这幅漫画教你看穿~人们对食用油品质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然而网上流传称“肿瘤发病与转基因大豆油直接相关”,这种说法科学吗?这幅漫画告诉你。(更多精彩漫画打开http://t.cn/ESVoBR3查看专题”)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苹果用户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以在应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小米等应用市场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
(思进注,注意到,每次转发国家级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光明网、《科技日报》等有权威公信力的媒体的转基因科普、辟谣文章,都会引来一群喷子。请特别注意,这儿所指的喷子,并不是指所有的反转者,挺转反转是个人的自由,只要摆事实讲道理即可。这儿所指的喷子,是指那些胡言乱语、甚至对他人恶意的攻击、诽谤之人,这要是在欧美,是犯法的!(请记住,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
事实上,但凡长久关注我的网友都知道,我既不挺转也不反转,由于转基因农业是未来粮食战争中的重要一环,我是在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共同体的基础上 关注转基因!
并且,对于转基因农业的基本观点清晰明了:
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创新。也就是说,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商业化推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稳打稳扎,确保不出闪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虑到。
再次强调,对于转基因,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中国人的粮食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我更从不推销任何转基因食品,更更不强迫任何人吃转基因食品。各人有各人的选择自由!只是选择的依据不要是谣言就行!
至于做财经金融的为何要关心转基因?这个问题其实回答过无数遍了!
粮食是第二大的大宗商品,而随着货币战争、能源战争之后,接下来将是粮食战争,这从中国每年必须进口上亿吨转基因粮食(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就可见端倪了。非但做财经金融要关心,每个人都要关心!
刚看到《北京科技报》上的《“吃转基因大豆油致癌”为啥不可信?这幅漫画教你一眼看穿谣言~》,特转发和大家分享。)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公众号、报刊等转发
人们对食用油品质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然而网上流传称“肿瘤发病与转基因大豆油直接相关”,这种说法科学吗?这幅漫画告诉你。
【陈思进作品】
0、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陈思进华尔街投资理财实战揭秘课》专栏:
1、《一本书读懂生活中的金融常识》、《失序的金融》新鲜出炉:
近期,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端午节日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2020年第26期)。
桦南县新华家乐购超市销售的标称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荣氏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建三江大豆油(生产日期2020年1月2日),苯并芘检测值为30.4μg/kg,标准规定为不大于10μg/kg。
该企业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对复检结果另行公布。
苯并芘属于多环芳烃类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一定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 *** 》(GB 2762—2017)中规定,油脂及其制品中苯并芘更大 *** 值为10μg/kg。
食用植物油中苯并芘超标的原因:可能是食用油原料在生长、收储、晾晒过程中已受到污染,生产企业把关不严,使用了受污染的原料而导致苯并芘超标;也可能是生产环节的关键工艺控制不当,导致油料发生热解或热聚反应形成苯并(a)芘;还可能是油脂加工时受到设备中润滑机油和不合格食品包装材料等的污染导致苯并芘超标。食用苯并芘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据了解,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荣氏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地处黑龙江建三江垦区前进农场,注册资本6356万元人民币,年加工大豆能力达到15万吨,主要产品为建三江牌三级大豆油,一级大豆油,大豆粕,大豆卵磷脂。
另外,该公司曾获得黑龙江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三江牌大豆三级油、大豆一级油、大豆粕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然而该公司曾两度登上黑榜:
根据2018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荣氏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仁义大豆油,检出酸值超标。
根据2016年5月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公布的第15期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信息,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荣氏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检出过氧化值超标。
每日粮油:关于转基因大豆那些你无法回避的现实作为关注国内粮油产业的发展的一个自媒体,转基因话题是每日粮油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粮油产业中,最口量更大的品种——大豆,90%以上为转基因大豆。
加上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造成国产大豆价格低迷,安全性与产业发展扭扯在一起,造成了任何一篇理性分析但凡沾上转基因必被一批网友怒怼,就比如前一段每日粮油编写的文章《非转基因粮油食品:赢得口碑 却未赢得市场》。
现实是如何的呢?
1.部分网友反映,自己很支持非转基因食品,但很难购买到
在食用油市场,非转基因市场确实出现快速萎缩的势头,在东北传统的大豆产区,转基因大豆油也随处可见。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提供深受网友喜爱的非转基因食品呢?
用企业的话讲:专门生产非转基因食用油是要亏本的。
用经销商的话讲:我们每天能出一箱食用油,但卖不出去一桶非转基因食用油。
2.为什么没有企业愿意采购国产大豆?
亏本似乎是最直接的原因,但又一想似乎不太对劲。
如果我们打个比方,进口大豆是半成品,国产大豆是原材料,一个大厨说:我不会用原料烹饪出更加精美的食品!
这就是我们大豆企业的现状:我可以拥有非转基因的良好口碑,但麻烦国产大豆价格降下来!
据来自黑龙江粮食局统计的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大豆的加工企业始终在艰难地运行,大豆以及制品在终端销售市场的售价也较低迷。一大批企业出现停产,少数开工企业也仅能维持生产。2016年仅开工生产38户,今年1-6月只有30户企业开工生产。
人们都在呼吁,却没有人给出市场;大家都在谈财政支持,却从不去培育市场。
2016年中央财政拨付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资金601077万元——农户嫌补得少,企业觉得国产大豆价格还是高!
对于当前国产大豆的现状,很多人建议提高进口关税,这好比一个开店的老板,他90%的货物是赚钱的,只有10%处于亏损状态,为了这10%不亏损,他要暂停其他90%的赚钱贸易——我们国家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样子,我们农产品处于逆差,但我们的整体对外贸易是处于顺差的!
有人说,现在不是工业反哺农业了吗,怎么还要让农民做出让步?
这个怎么说呢,首先我们的工业已经开始反哺农业了,但从大豆企业现状你也可以推测下我们的工业能力。
其次,正是因为农业方面一些看似让步的东西让我们的农民朋友不再靠种地为生。现实的情况是,当前我们农村家庭收入70%以上来自外出打工,外出打工赚钱多是因为我们的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
试想,如果我们的耕地收入还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按照户均4-6亩地计算,这一斤粮食要卖多少钱才能顾住当前一个家庭农户的消费水平?
总而言之,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也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糟,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在需要批评意见的同时,还需要理性的市场培育,更需要富有建设性的创新精神的出现,说不定一个好点子就能给中国粮油产业带来不一样的升级换代,让国产粮油也能走出高端市场!
文 | 50年 *** 工男
大豆做豆腐吃,做豆浆喝,做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本来是习以为常的事,早就成为中国舌尖上的文化内容之一,老祖宗也这么吃,一直以来几乎没人会拒绝大豆做成丰富多彩的美食。但是大豆被转基因了,问题跟着就来了。
今天大家都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更大的大豆进口国,并且近年来每年进口量达到8000—9000万吨左右,加上自主种植生产的1500多万吨,年实际大豆消费量超亿吨。消费总量中除了国内生产的不到五分之一是传统非转基因大豆之外,进口的几乎都是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主要先用于榨油,豆粕供应饲料厂又支撑了巨量鸡鸭鱼肉蛋奶的生产;国产大豆用来生产一小部分大豆油,以及生产豆制品及其它下游产品等。依靠这些巨量的大豆,供应了14亿人充足的食用油和各种丰富的肉类产品,也满足了人们对各类琳琅满目加工食品的市场需求。
大豆消费总量中进口的转基因品种数量占据五分之四以上,而社会上出现的转基因争论通过公知、自媒体的炒作,成为家喻户晓的舆论热点之一,于是,伴随曝光食品安全个案出现的一些社会乱像,诸如:转基因大豆能不能做成豆腐吃?这样的问题也成了民众新的疑惑。
“转基因大豆能不能做成豆腐吃”?这个问题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法律法规角度,国家批准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是否允许做成豆腐等食品销售?二是从食品健康角度,转基因大豆做豆腐、做豆制品吃,是不是安全?
转基因大豆做豆腐销售是否合法?
国家批准进口的转基因农产品主要包括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批准进口的用途非常确定——用作“加工原料”(如下表)。这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于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的处理方式、批准口径完全一样,也包括对于转基因产品管理严格的欧盟国家。
根据央视官网专文的表述:“……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我国法律规定,进口用做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不得改变用途,即不得在国内种植。我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这里已经写的非常明确: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作加工原料,是为了防止流入种子市场,与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管控法规、程序立法的原意是一致、配套的。规定进口转基因大豆不允许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只能进入加工领域,但是,加工成怎样的产品,法规并未作出具体的限定。因此,用作加工生产转基因大豆油、饲料、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大豆蛋白等等,甚至可以像老外那样,把大豆煮熟加番茄酱作为菜品直接吃,也都是经过加工过程的。从原理上说,只要经过这些加工途径,最终的产品都不可能再被用作种子,满足立法的原意,当然都是合法合规的。监管、防止进口转基因大豆被人私自种植的用意是为了尊重知识产权:中国进口转基因产品明确是加工用途,一旦出现非法种植,就会发生与出口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要比国内监管、惩治违法种植的后果更为严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谈论转基因话题的视频中很肯定地说: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已经吃了”,“三分之二豆腐是转基因的”;原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之一任系主任、国际水稻遗传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王大元也曾写专文发表个人的估计推算,认为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每年约有600万吨的数量以豆制品方式被消费了。网上流传的那种认为国家只批准转基因大豆榨油和做饲料的说法,虽然对上亿吨转基因大豆最主要的用途做了正确描述,但是主观地臆想成国家规定转基因大豆不允许做豆制品,却没有什么依据而成为一种观点误区。
转基因大豆做豆腐吃安全吗?
转基因大豆转入基因的表达所产生的都是不同功能的目标蛋白质,由于生产的大豆油不含蛋白质,因此,大部分民众对于转基因大豆油的安全性还是接受的。被广大食品加工厂广泛使用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的转基因大豆油,以及转基因饲料生产的鸡鸭鱼肉蛋奶等等都属于间接食用方式,生产了绝大多数加工食品,降低了成本,让市场有了丰富多彩的食品供应,并且也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吃得起,市场兴旺销量巨大是大家用脚投票的结果。但是,对于做豆腐吃的担心,似乎和这些蛋白质的“直接食用”方式有关。来自于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表达含有的微量EPSPS生物酶,来自于抗虫转基因大豆含有的微量 *** 杀虫蛋白,以及被反对转基因者骇人听闻的谣言夸大宣传,转基因作物并不实际存在的潜在危害可能、猜想,让普通来百姓产生了恐惧心理,需要通过科普得到澄清。
根据中国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凡是国家批准进口的转基因农产品都需要通过安全评价规定程序,并且发给安全证书,然后才允许进入进口商务操作。安全评价工作由农业农村部主管,由法定的《转基因安全委员会》承担。安全评价的内容,依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指南》中的规定,包括:转基因作物的分子特征(基因改变情况)、遗传稳定性、环境安全、食用安全(转入基因表达的安全、致敏性、关键成分分析、全食品安全性、营养学评价、生产加工对安全性影响、其它)等完整的安全科学系统。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 *** zn/201202/t20120203_2474485.htm)
具体操作流程:出口国的企业必须先向中国 *** 提出安全评价申报,提交规定的资料(内容目录如图)。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安委会可以选择部分项目委托国内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复测验证,审核科学检测、试验数据,按相关学科的理论、实践基础进行评价,给出安全结论、颁发安全证书后,出口国企业才能获准向中国出口的资格。所以,进口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是有 *** 法律法规和程序管控,有规定的科学检测试验项目数据来保障的。(如图举例:SYHT0strong转基因大豆、玉米提交的安全评价资料部分目录)
因此全球各大权威专业机构以及各国 *** ,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毒理学学会、欧洲食品安全局等,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都已发表声明确认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共识。中国 *** 和各国 *** 及其权威组织一样,也一再声明“通过安全评价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并不比传统非转基因产品增加风险”。各国 *** 批准的转基因农作物,绝大部分品种都明确可以安全地用做食物或动物饲料。
需要补充的:凡是已经进行过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中,提交安全评价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依照《转基因安全评价指南》食用安全部分“全食品安全”的要求,都是完整的样品直接进入检测试验给出数据的,从来不会将大豆含有的不同组成进行分离、拆分后处理。因此,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安全评价得到的安全性结论,对于转基因大豆含有的油脂、蛋白质和其它物质都包含在内,给人类食用都是安全的。那种认为食用油不含蛋白质是安全的,怀疑转基因后大豆蛋白质有毒的思维是没道理的。转基因大豆做成豆腐吃,看作“直接食用”的安全性当然也没问题。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有吃豆制品的饮食习惯,除了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进口少部分非转基因大豆以外,他们主要从美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日本近年来每年进口美国大豆300-500万吨,是全球进口量第三大国家。2002年进口508.7万吨,2018年进口330万吨。除此之外2011年还进口228.2万吨、2018年进口177万吨饲料豆粕。相比之下,从中国进口的非转基因大豆数量非常有限,转基因大豆也制成豆制品、大豆蛋白等用于食品。
我国台湾省每年消费大豆约230万吨左右,其中192万吨用于压榨生产豆油和豆粕,28万吨用于生产豆制品、大豆蛋白等等。而这些大豆中绝大部分从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的都是转基因大豆,即使从其它13个国家合计进口的5万吨数量全部算作非转基因大豆,在28万吨用作豆制品的原料中也仅占18%。所以,台湾的转基因大豆是加工成豆制品吃的主要原料来源。香港的大豆也基本来自于美国,香港民众吃的豆制品基本上也是转基因大豆制成的。
有人怀疑转入基因的表达产生了目标抗除草剂或杀虫的功能蛋白,会影响大豆原有的营养组分,这个想法从原理上看有一定道理。但是实际上这些功能蛋白的含量极低,如下表转基因大豆 *** 含量的数据,其中OSL-1∽4为不同生长期的叶片 *** 含量更高为110微克/克,而大豆籽粒含量仅为4.7微克/克,与大豆蛋白质总含量39.27%相比,仅为1/83500,实在微不足道。而抗除草剂转基因表达的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是几乎所有植物中本来都含有的,为拮抗草甘膦的破坏而转入矮牵牛基因增加了合成量,一定非要计较,也仅仅相当于在数量上多吃了一些非转大豆的效果。 *** 更是国家标准《有机产品》GB/T19630中允许使用的生物杀虫剂,转基因作物残留ppm量级的 *** 和有机产品一样,都完全符合农残国家标准,不会构成健康危害。以此为由反对转基因,反倒成为了逻辑上的一个悖论。
同时,因为转入的仅仅是作物原先没有的1-2个功能基因,相关的表达含量非常少,对于大豆转基因之前父本原有的各种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如下表的数据,MON87701转基因大豆和它的父本A5547非转基因大豆的对照中,转基因大豆总蛋白、总油脂含量并未降低,反而略有增加。所以转入基因影响原大豆有效组成的想象并不成立。
延伸的另一个说法是转基因大豆属于高油品种,蛋白质含量低,不适合做豆腐,以及有人认为转基因大豆生产豆制品口感不好。其实,高油脂含量是从研发目标出发选择高油脂含量父本的缘故。而口感则是个非常主观的说法,因人而异、众口难调,很难量化比较。即使采用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生产豆制品的口感也取决于大豆的不同品种、加工工艺等差异。我国大豆品种很多,南北地域的土、肥、水、气候、光照等等条件差异巨大,可能涉及到的微量组分也都有不尽相同之处,民众对各地、各品种大豆以及不同工艺生产的豆制品,口感本来就有明显的差异,与是否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品种反而没有什么关系。从申请安全评价必须提交的组分检测对照数据来看,也能证实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在多种微量成分方面,差异也非常小,不具有生物学意义。
今天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不会直接生嚼干咽豆粒,非转基因大豆本来都含有胰蛋白酶、皂毒素等有害物质,喝生豆浆会引起中毒。在加工豆制品的过程中也要磨成豆浆,经煮熟、冷却后点卤、凝聚成豆花,这样一来,包括大豆中本来含有的这些有毒物质一起,所有的蛋白质都在100℃煮沸条件下被破坏而失去原有活性,包括转基因表达的EPSPS生物酶和 *** 蛋白也都不可能保留原来具有的抗除草剂、杀虫功能。通过人类消化系统,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制品一样经过胃酸、胃蛋白酶等的消化后吸收,成为人体必要的营养物质。
总之,转基因大豆做成豆腐吃和用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一样,既不违法,也没有任何不安全的因素。至于商家选择哪种原料,是否需要照顾消费者的口感,以及如何利用某种优势客观进行促销和考虑成本等等,都是合法的市场行为。买不买,吃不吃,消费者各人自己看着办。( 2019年10月15日)
注:
1、本文中有关转基因大豆含量的数据表,摘自农业农村部官网转基因权威关注专栏公布的安全评价资料。
2、本文放弃版权,欢迎免费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