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平时总是觉得感觉特别累,心慌气短,动则气喘,全身出虚汗,腰酸腿疼,全身乏力,能躺着绝对不坐着,你这是典型气虚的表现!今天今天沈医生教你用4味药补全身之气
怎么补呢?在中医上讲气分很多种,比如说心气虚了,就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可能会有心率不齐的现象。尤其是夏天提不起精神,容易出虚汗,总是感觉非常累、心慌、气短,稍微走两步或者运动一下,就感觉心跳加快。肾气虚了就会出现尿频,尿急,腰膝酸软,手脚或者眼睑浮肿
脾气虚了就会没食欲,腹胀腹泻,乏力浑身没劲,腿脚酸沉。肺气虚了就会经常频繁感冒、感觉气短说话都感觉累,爬楼梯更是喘不上气,还经常咳嗽痰多。肝气虚了,就会头晕眼花,容易疲劳,四肢发冷。
如果你不知道区分自己是哪里气虚了,或者感觉自己五脏都虚,怎么办呢?
那就来补补元气吧,什么是元气呢?元气也叫真气,它指的是人体最根本,最本源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它藏在肾当中。后天靠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养跟补充。是我们人体全身各个脏腑组织活动的基础。所有的脏腑功能都必须依赖元气的激发,所以它又是无处不到的,通过三焦的运输遍布周身的。所以说元气补足了,全身的力气也就足了,
如何补元气呢?今天分享一个名方保元汤,来补足元气,保元汤出自名医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保元汤方子意思就是保住真阳。组成很简单,只有四味药。人参、黄芪、甘草、肉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子的作用
黄芪能补脾肺之气,它能够在我们体表布一层金钟罩,人的肌表有一层气在那里,中医叫“卫气”,即卫外之气,这层气越厚抵抗力越强,这层气越薄,吹阵风就感冒。
人参,人参固五脏之气,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等症。人参黄芪合力,内外兼顾保元气。
肉桂辛甘大热又,能引火归元,调补肝气,温补心脾,散寒止痛。加上肉桂守而不走,补火助阳又固本。正是保元阳的上品。极适于久病体虚、气血不足、阳气虚损等症。
最后加上甘草还以其清热解毒之功,缓和肉桂的燥性,使其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最后总结一下,此方用黄芪护表,人参固本,甘草和中,肉桂扶阳益气,以充达周身,补养后天脾胃之气:参、黄芪甘温益气、升举脾阳;肉桂、甘草辛甘温润,温运脾阳。所以又能调补后天之本,补脾气、补肺气、补肾气,轻松改善气虚体质,大家学会了吗?我是沈医生每天为大家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一个补气血的食疗方,简单2味中药,补气养血,让你容光焕发面色暗淡无光、没有血色,经常感觉疲劳无力,干点活就累得不行,失眠多梦或者入睡困难,头晕目眩,掉头发怎么办?这些都是气血亏虚的表现,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只有两味中药的食疗方,帮你把气血给补回来。
从中医角度来讲,气血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以及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是人体发挥功能的基础,我们身体中的五脏六腑的营养,都是依靠气血来滋润的。一旦气血出现亏虚,我们身体的机能就会失去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对人体来说气血是尤为重要的,如果这时候身体气血不足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比如人体逐渐衰老、面色黯淡无光、浑身乏力、失眠多梦、白发脱发等状况,那出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出自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可大补气血的食疗方,该方名叫玉灵膏,是由龙眼肉和西洋参组成,这两味中药一个是常见的水果干,一个是家喻户晓的中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吧。
我们先来看看这西洋参,了解的朋友可知道它是一味性寒的中药。味甘苦性寒,可入心、肺、肾三经,有补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止渴的作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还记载西洋参性凉而补,如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以此代之,因此西洋参可算是一味凉而不燥,补而不腻的良药,可以用于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等症。
再来看看这龙眼肉,味甘性温。可心、脾经。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是一味药食同源的滋补佳品,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这龙眼肉,可安神定志,久服还能让人变得聪明,轻身不老。因此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心悸、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等情况有不错的效果。
总的来说,西洋参和龙眼肉,一寒一热,两味中药合用,温而不燥,凉而不寒,可补气养阴、生津养血、清热去火,对于气血亏虚者可谓是一个精简的小方子,但玉灵膏需隔水上锅间断蒸制约40小时即可,如果蒸的时间太短,功效不仅发挥不出来,而且还容易上火,大家学会了吗?
两味中药就能补气血,还不上火,人人吃得起!今天教你用两味中药就能补气血,还不上火,人人吃得起!
李东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其著作中有一个著名的补气血的良方:黄芪当归汤。
黄芪当归汤也就是临床当中所说的当归补血汤。这个中药汤剂就两个药物组成。一个是黄芪,一个是当归。但是配股比例,有严格的要求。黄芪和当归配偶的比例是3比1。因为中医里面讲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因此,黄芪的量要重一些,另外一个,中医里面讲,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应当急固。因此,黄芪的用量要比当归的用量要大。当归补血汤具有很好的补气生血的作用。还可以用于治疗血虚所导致发热、贫血、失血、血红蛋白下降以及自发性免疫性贫血具有很好的疗效。
黄芪和当归是两种传统的中药材,据史书记载,远在唐朝时期,黄芪就已是寻常百姓家经常食用的大众保健药品。到了清朝,皇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因为黄芪性微温,药性不那么猛烈,不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而当归则是补血良药,常用于妇科各种病症,被称为妇科圣药,更大的特点是不仅补血还能活动血液,气血充足而不活,相当于一潭死水,对人体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黄芪和当归还可以作为炖料,与乌鸡一起炖,这样味道既鲜美,同时也调理脾胃,补充气血。这种汤尤其是对于月子期间的产妇来说更适合。除此之外,黄芪和当归还可以泡水喝,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黄芪和当归在中药保健和治病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补气血的中药材价格亲民,适合所有人群使用,不管你是气血不足、贫血、虚弱乏力还是失眠多梦等问题,都可以尝试这种 ***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它们,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快把这个文章分享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吧!一起养生一起健康,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气血两虚怎么补?3味药煮水喝,长了结节也不怕!气血两虚怎么补?3味药煮水喝,长了结节也不怕!气贯穿五脏六腑,主要作用是温养机体和抵御外邪侵入,同时参与脏腑功能的新陈代谢。出现气虚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血遍布全身血管,调养脏腑各组织。当出现血虚时,就有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症状。气血两虚体质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现在常见的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结节患者。
谷医生帮助过很多气血两虚的结节患者,叮嘱他们在配合中药干预调理的同时,日常可以用丹参15g、猫爪草15g、龙眼肉10g一起煮水喝,其中丹参:活血祛瘀,清心除烦;猫爪草,化痰散结;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对于气血两虚的结节患者非常受用。如果你也被结节问题所困扰,点个关注私信谷医生,我一定可以帮助你搞定它!
早衰、气血不足?4种补气血中成药,缓解疲劳、头晕、腰腿酸软很多中国人对于补虚药,有着很深的执念。就算没病的人,也会经常想,我可以吃点什么补补?
所谓“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其实就是说人们更喜欢补药,不喜欢泻药。
黄药师提过,人参、黄芪、西洋参等补虚中药,一般只虚证才用。实证的人,是不宜用补药的。而现代人饮食营养、居住环境等条件都比古代好很多,特别虚的人其实很少了。
但有读者问,什么样的人是虚证呢?药师总结了几个气血虚弱的常见表现:
1、心虚了:心悸,气短,容易疲倦,身体乏力,失眠多梦;
2、肝虚了:头晕目眩,一点小事就容易烦躁、惊恐不安;
3、脾虚了:食欲不振,吃得少,面色萎黄或苍白,大便溏稀;
4、肺虚了:说话声音小、胆怯,比别人更容易感冒,长期微咳、出虚汗;
5、肾虚了:腰膝酸软,夜尿多、尿频,脱发严重,牙齿动摇,白发多,健忘,耳聋,阳痿, *** 减退,不孕不育。
本篇黄药师介绍几种补气血常用中成药。
一、八珍丸
图片仅供参考
组成:当归、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川芎、熟地黄。
八珍丸是最常见的补气血药之一,是补气名方四君子汤和补血名方四物汤的组合,两者合用,气血双补,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四肢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口淡无味,女子月经过多,舌淡苔薄白。
八珍丸组成
【哪些人适合吃八珍丸?】
1、早衰的人:身体瘦弱,过早地出现皱纹,面部皮肤萎黄苍老。
2、气血两虚的女性:气色不好,面色暗淡,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颜色淡,月经之后肚子疼。
3、脾胃虚弱的成人:长期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困倦的人。
4、脾胃弱,身材瘦弱的孩子:虽然补充了很多营养,但仍然很瘦弱的孩子,多半是脾胃,吸收能力太差。
注意:八珍丸性质较黏腻,有碍消化,所以咳痰较多,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腹胀便溏者忌服,体虚有热者忌服。
二、参芪五味子片
图片仅供参考
组成:南五味子、党参、黄芪、炒酸枣仁。
具有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乏力、心悸、气短、自汗。
三、人参养荣丸
图片仅供参考
组成:人参、土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当归、熟地黄、麸炒白芍、陈皮、制远志、肉桂、酒蒸五味子、炙甘草。
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临床常用于虚劳日久,女子月经期错后,闭经、低血糖等气血不足的症状。
使用本药要注意,药中含有肉桂等温热药,有出血性疾病忌用,心火亢盛引起的心悸失眠忌用,孕妇、身体壮实不虚者忌用。
四、龟鹿补肾丸
图片仅供参考
组成:龟甲胶、鹿角胶、熟地黄、淫羊藿、菟丝子、锁阳、续断、狗脊、制何首乌、金樱子、覆盆子、炙黄芪、炒酸枣仁、炙甘草、陈皮、炒山药。
具有补肾壮阳,益气血,壮筋骨的功效。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精冷、 *** 减退、小便夜多、健忘、失眠。
黄药师小贴士
1、补药不要和感冒药同用,感冒时也不要服补药。
2、含有人参、党参等参类药的中成药,服用时不宜喝茶、吃萝卜,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的药同用。
3、以上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有实证、阴虚火旺的人慎用以上药物,临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为实证,病情急剧多为实证,身体壮实的人多为实证。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手记。
文中涉及药物,均已隐去厂家品牌,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商用。
黄药师每日更新大家最关注的中药、中成药以及健康知识,有问题欢迎留言探讨。
熟地药对(4)——沉香配熟地之方剂介绍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熟地药对小结
附子——熟地;石膏——熟地;熟地——麻黄;熟地——当归;熟地——砂仁;熟地——龙骨;熟地——磁石;熟地——山萸肉;菟丝子——熟地;破故纸——熟地;人参——熟地;桂心——熟地;沉香——熟地;桑螵蛸——熟地。
沉香配熟地意义
沉香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熟地黄,甘,微温。功能主治为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沉香可以配熟地,两者一阴一阳,水火互补,相得益彰。《得配本草》曰:“佐熟地,能纳气归肾。”
沉香配熟地之方剂
1.补肾养脾丸《便览》卷三
组成服法:人参2两,黄芪2两,白术2两,熟地黄(酒洗)4两,当归2两,知母(酒炒)2两,苁蓉(酒洗)3两,黄柏(酒炒)1两,桂7钱半,白茯2两,杜仲(炒)1两半,山药2两,故纸5钱,白芍(炒)1两,牛膝1两半,五味子1两,沉香7钱半,甘草5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空心盐汤送下。
功能主治:补肾养脾,益气血,长精神。主虚劳诸证。
2. 解癃酒【来源】四川中医
组成服法:黄芪30g,刘寄奴30g,桃仁15g,山茱萸10g,蝼蛄15g,沉香10g,山药15g,熟地黄15g,石韦25g,甘草梢15g。将上述药物粉碎成粗末,用白酒1000ml浸泡3周,过滤即得。口服。每次15ml,每日2次。
功能主治:补肾益气,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主治前列腺增生症。
两味中药,补肝肾阴阳气血,提高免疫力,延年益寿这两天,海南三亚又出现了疫情,许多游客滞留三亚,好在海南方面进行了妥善安排,兄弟省市也及时支援医护人员,希望早日控制此次疫情。
面对新冠病毒,有些人安然无恙,或者感染了症状也比较轻;而有些人则十分易感,感染后症状相对严重,这是为何?
答案是机体免疫力的差别!
然而,我们的中医将免疫力称之为“正气”。只要正气充足,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黄帝内经》所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正气充足,阴阳平衡,不生病与长寿的秘密!
正气和阴阳有什么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是阴阳对立统一的,正气也分阴阳。经常有人反应自己冬天怕冷,一年四季手脚都是凉的;早晨经常拉肚子;夏天更是不敢喝冰的,碰凉后,吃啥拉啥;多见尿频尿急,半夜里尤甚。这时候医生会说你这是阳气不足,也就是阳虚。
有些人相反,冬天不怕冷,夏天怕热,燥热不安。表现出左右手脚心发热,胸口烦热,因此叫“五心烦热”。第二个表现就是爱出汗,白天不出,睡觉出,睡醒汗就停,称为“盗汗”。第三个表现就是爱上火,而且反反复复,大便干燥。这时候医生会说你阴不足,也就是阴虚。
阳虚或者阴虚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
阴阳互根互用,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互相影响又互相依存。因此,正气充足,还要阴阳平衡。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既能滋阴,又可温阳两味药小方—锁阳桑椹汤。
锁阳
锁阳
生长在西北戈壁,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物,西北干旱少雨的气候让锁阳有充足的阳光,造就其具有温肾助阳的功效,因此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锁阳”。
锁阳味甘性温,主入肝、肾经。
具有补肝肾,益精养血的作用,是常用的补阳之品。多用于阳虚便秘,腰腿冷痛,尿频。
桑椹
桑椹干
桑椹被作为药材始记于唐代的《新修本草》,具有养阴生津,补血的功效。补而不温,适用于阴虚与血虚。如烦热盗汗、津伤便秘、精血不足之须发早白、头晕眼花、耳鸣腰痛…
明代李时珍称其:“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不老。”
锁阳补阳,桑椹补阴,两药合用,阴阳气血同补,增强体质,养生延年。
手脚发麻也是病?1个方子,简单5味中药,补气又温阳,不妨了解下手脚发麻,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血流不流畅,从而导致手脚发麻。这种症状是比较正常的,但是日常生活中,感觉自己的手脚发麻的状态维持时间比较长。
哪怕是换个姿势,仍然无法减缓手脚麻木的状态,那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是身体出现疾病导致的。因此,今天沈医生想和大家聊一聊手脚发麻的这些事儿?
中医上认为手脚发麻是很常见的疾病,在中医中称之为“痹症”,多跟气血不通有关,是因为体内中气不足,气弱无法推动血液前行,从而出现瘀阻。早期症状一般是感觉局部功能减退,严重后会出现疼痛,最严重时又会出现麻木的状态。所以中医上对于麻木以调和气血和舒筋通络两方面入手。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缓解?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补气活血的方子——黄芪桂枝五物汤。该方出自《金匮要略》。是由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这五味中药组成。 方中黄芪为君药,黄芪味甘、温,归脾、肺二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作用。
桂枝和芍药为臣药,桂枝温阳疏风,温通经脉。黄芪、桂枝二药相配,可以使得温补之中兼以疏散,益气之中兼以通脉,使气旺血行,肌肤麻木得除。芍药,养血和血,敛阴和营。桂、芍相配,有疏散外风,调和营卫的作用。
生姜和大枣为佐使。生姜辛温可以解风寒、止表散;大枣,甘温补血。姜、枣相伍,亦可和营卫,调诸药。
总而言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痹症的方剂,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作用。
好了,那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如果你身边有此类人群可以加以收藏,找中医加以辨证,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边留言或私信我都可以,切忌不要擅自用药。
我是沈医生,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感谢你的关注和点赞!
十大名贵中药海马药对(4)—温阳行气血、祛瘀生新之海马配三七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海马《本草拾遗》
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海沮)的干燥体。其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调气活血之功、主治1.阳痿、遗精遗尿。2.肾虚作喘。3.癥瘕积聚,跌打损伤。4.疔疮肿毒。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现代药理:1.增加性激素 2.提高记忆力3.抗疲劳
海马药对小结
1海马.配枸杞子2.海马配桃仁、血竭:3.海马配益智仁:4.海马配三七。
海马配三七
海马性温,味甘、咸,归肝、肾经,温阳复脉,补肾行经,散瘀结,消肿痛。田七也称三七,温,甘、微苦,归肝、心、胃经,止血、补血、生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海马田七配伍,温阳行气血,通则不通。祛瘀生新,瘀邪不除,新气不生。行经散滞,对劳累及外伤暗伤腰膝酸痛有特色功效。外伤、暗伤腰膝酸痛多数为慢性单纯外伤性的无明显外伤史,多为劳累式自发性慢性腰膝酸痛,其疼痛不剧烈、少持续,起居行动尚可,仍能继续工作,但不能持久性。经常感腰酸无力软化,不能久坐或久站,需常调换 *** 、挺腰扶髋扶膝,遇冷、劳累加重。
海马配三七之方剂
田七海马炖鸡汤:
组成服法:田七6g、海马1对(不用太大,用药效较好的三斑海马)、会啼的小公鸡(即童子鸡),加点红枣,枸杞子盐适量作为调料。炖法:1.田七洗净,要用掣刀切碎(可以蒸一下),如果有条件建议海马磨成粉,我是把海马切碎,这样有利于发挥药效,不至于浪费。2、将鸡掏出来的脂肪;鸡切块去脚,洗净,放入滚水中煮三分钟,取起洗净,滴干水。3、田七与海马,枸杞,红枣及童子鸡一起入锅加少水,炖东西不是煮汤,一定不要太多水,文火炖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就行了。
功效:活血化瘀、温肾、消肿、定痛的作用。
参蛤胶囊 (中成药)
组成服法:人参、蛤蚧、海马、鹿茸、龙眼肉、发酵虫草菌粉、红花、砂仁、地龙、三七、羚羊角、莲子心。以上诸药粉碎装胶囊,每粒装0.5克。口服,一次3~4粒,一日1次,早晨或晚上睡前空腹服用。
功能主治:补肾健脾,益精通络。适用于肾阳亏虚证,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纳差腹泻,脱发齿槁,视物昏花,口干舌燥。
脾胃不好?四味中药,一味健脾,一味补气,一味去浊,一味调和民以食为天!
人是铁,饭是钢。从古至今,任何生物都离不开食物,人类也不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再一味追求温饱,因为,我们基本实现了小康,人民更加重视吃的更好,吃得健康,以追求长寿。
想要吃得好,并且吸收好,就要有好的脾胃!因此中医有句话叫:脾(胃)为后天之本。
但是,事与愿违,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为了多赚钱,常无暇顾及自己的饮食,把脾胃搞坏了,外卖的受欢迎程度就可以看出打工人的无奈。
因此,在奋斗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后天之本-脾胃。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如何健脾胃。
脾胃虚弱有什么表现?
老百姓常说自己脾胃不好,一吃就肚子不舒服,或胀,或痛,或消化不良。有的没有吃饭的欲望,厌食,甚至有一些人吃饭还算正常,就是瘦嘎嘎的,相反有一些人,喝水都长胖。还有一些人还伴有神疲乏力。这些,都可能是脾胃虚弱引起的。
如何健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生命过程的维持和人体的气、血、津、液的产生都依赖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胃动力下降,就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接着吸收不好,气血生化不足,就会气虚乏力,就吃不胖。脾胃虚弱,水湿不运,集聚肌肤,就肥胖,喝水都长肉。
因此,需要健脾、益气、去浊。介绍一个方子,来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由四味中药组成,一味健脾,一味补气,一味去浊,一味调和。
01党参-补气
党参甘温补气,脾胃虚弱常气虚,党参入脾经,补中益气,用于脾胃气虚。
《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
02白术-健脾
白术甘温健脾,脾健则气有来源,能补五脏之母气。
《医学启源》:"和中益气,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
03茯苓—去浊
气虚则浊生,补气尚需祛浊,茯苓清五脏之清气,健脾除湿,渗湿去浊。
《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医学启源》:除湿,和中益气为主。
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
04炙甘草-调和
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