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鲁直(1902年-1982年),中国杰出的工程师,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
黄鲁直于1902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21年,他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192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26年,黄鲁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和航空工程。1929年,他获得剑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回国后,黄鲁直先后在南洋公学和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并积极参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开拓和发展。1932年,他在南洋公学创建了个航空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风洞实验和飞行试验。1935年,他在上海成立了个民营飞机制造厂——中华航空公司,并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中华一号”、“中华二号”等多种型号的飞机。
1941年,黄鲁直加入中国空军,担任技术顾问和飞行员,参加了抗日战争。1949年后,他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民航总局等单位的领导职务,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鲁直是中国航空工程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就包括
1. 创立了个航空实验室,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 自行设计和制造了多种型号的飞机,包括“中华一号”、“中华二号”等,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3. 担任中国空军技术顾问和飞行员,参加了抗日战争,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 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民航总局等单位的领导职务,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和组织保障。
1982年,黄鲁直因病逝世,享年80岁。他的逝世对中国航空事业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他对中国航空工程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航空史上。
黄鲁直(1904年-1986年),中国杰出的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是中国电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电机工业之父”。
黄鲁直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回国后,他先后担任过电机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电机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在他的领导下,电机实验室成为中国电机工业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为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鲁直在电机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他主持研制的“黄鲁直型”电动机成为中国电机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他还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控制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鲁直一生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励,包括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等。他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被收录在多部专著中,对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鲁直的精神和业绩一直激励着中国电机工程师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他被誉为“中国电机工业之父”,永远铭刻在中国电机工业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