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粽香 温暖童心
——天水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6月2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佳节到来之际,天水市儿童福利院组织儿童和干部职工开展端午节“浓情粽香、温暖童心”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节日生活,提升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为了给孩子们筹备一个快乐甜蜜的端午节,院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倾听孩子们对节日需求的心声,采购了棕叶、糯米、蜜枣、花生、荷包、五彩绳等。在后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工作人员与学生儿童一同投入到包粽子的活动中,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包粽子,将糯米、蜜枣、花生、粽叶等材料摆放齐整,填糯米、压紧实、封口、扎捆,不一会儿功夫,粽子就包好了。同时,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给孩子们佩戴香包和五彩绳,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祝愿孩子们吉祥如意、平安健康。看着一个个精致的粽子,孩子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现场氛围既热闹又温馨。大家亲手 *** 的粽子和热气腾腾的粽糕端上了孩子们的餐桌,房间里飘出清甜的粽香,孩子们总是喜欢甜甜的食物;而饱含着端午节日和关爱温情的甜粽,是每年此刻,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
通过本次活动,不但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而且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带来的乐趣,只有勤劳的付出才会有甜蜜的结果。今后我院将继续立足儿童成长,满足儿童日常需求,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走南闯北之后,小时候的味道唤起记忆中的洛阳!大隐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
走南闯北的这些年相信大家肯定吃过不少的好东西
可小编始终相信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
那些陪你从小吃到大的美食
只需1元、3元、5元的老味道
你一定会记得!
张记牛肉米线
与其它家米线不同,这家是用牛肉汤做底,没有鸡汤那么油腻,但又不失老洛阳米线的精髓,或许说不上什么特别,可就这样一吃吃了十几年。可以说是见证了我的整个上学时代。
地址:涧西区陇北一路八号菜市场胡同内
莫家米皮
不管是莫家米皮、玉英米皮还是方家米皮,老洛阳人的生活中怎么能缺少“三皮”的存在!
位于广州市场的莫家总店,应该是很多老涧西从小吃到大的。不加麻酱的红油米皮香香的,软软的,带着一点点的嚼劲。
地址:涧西区豫北一路广州市场内
长霞砂锅面
开了几十年的老面馆里热腾腾地冒着烟气儿,寒风中不自觉地想要进去来一碗砂锅面。
还是小时候的那个味道,满满的一碗看起来特别的诱人,一如既往的大块儿牛肉配上热气腾腾的刀削面,突然想起小时候爸爸带我去吃的模样。
地址:涧西区长安路5号菜市场旁
赖娃酱肉
20多年的老店,位于洛玻菜市场的入口处,还未进市场,酱肉的香味就扑鼻而来。
旁边还用大盆一直煨着的猪蹄,一直小火,很香很烂乎。卤汤浓郁,肥而不腻,瘦人不柴。
朋友说从小都是吃着他家的酱肉长大。还是小孩的时候,放学最希望的莫过于放学的时候,爸爸带回家的那个酱肉夹馍。
地址:西工区玻璃厂路11号附近
麦盛斋
门脸还算显眼,大大的红底招牌,传统的老洛阳风味儿中式糕点,我相信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应该还记得它。
作为洛阳的“老八件”之一,我相信也是很多小伙伴们的心头好,形如螺纹,薄如蝉翼,酥香可口,口味咸甜的它曾陪伴了小仙儿的整个童年。
麻枣的外层粘牙,内里却酥脆可口,甜而不腻,配上表皮厚厚的一层芝麻,真可谓是超级香呢!
地址:瀍河区中州东路15号,河南林校对面
东关孙家米酒桂花汤元宵
从95年开始的东关小摊儿,到老集的路边小店,再到如今十几年的南大街招牌,它伴随着很多老城人的青春。
这是小仙儿更爱的一碗甜汤,里面的每一朵小花都是新鲜桂花而非干花,所以一端上来就能闻到扑面而来的桂花香。
因为馅儿料都加入了不同的时令水果,所以每个季节吃到的口味或许都不一样,你说这样一份萌萌哒的七彩小汤圆,小仙儿怎么忍心把它们吃掉~
地址:老城区南大街87号(八角楼向南150米)
西湖烧卖馆
老板说现在都不求让太多人知道了,毕竟这么多年,自己也都习惯了这种节奏。来店里吃饭的食客,认识的时间有的比自己孩子的年龄还大。
之一次吃到了烧麦,就再也忘不了了,过了二十年,每每想起,之一个画面就是上面那一颗大虾仁儿。
如果食量大的话(说的就是我),需要再配上一碗馄饨,皮薄馅多,八块一碗,很扎实。
地址:太原路联盟路口西南角(住房公积金大楼旁)
陶陶居包子
无论肉的素的都五毛一个,包子价格确实划算,小小的,可以多吃几种口味。他家肉包香而不腻,菜包鲜香,豆沙包软糯。
地址:行署路与涧东路交叉口东20米路北(近司法局)
成都名小吃川菜厅
这也是一家老店,在长春路还没有扩建之前,店是在现在买水果的那边。老板是四川人,而在洛阳一待下来就是几十年。
招牌担担面和排骨面,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还是2块五一碗。浓厚酱汁可以盖满整个碗面,光是看到就想马上下肚,仿佛连搅拌的时间都觉得奢侈。
粉蒸系列也是一绝,一碗面一份粉蒸,分分钟光盘行动。
地址:涧西区山东路1号
林家饭店
二十多年老店,伴随着很多人的回忆,一到饭点大厅就满满当当的,一碗面,一瓶海碧,是在这里的标配。
烩面和刀削面都很畅销。相比之下削面更有嚼劲些,酱牛肉的味道也更重。而烩面就比较软和,味道比削面淡一点。无论哪种面份量都很足,既实惠又美味!
地址:春都东路与谷仓街立交桥交叉口东100米路南
孙氏油茶粽糕
随着时代的变迁, 油茶店变得越来越少,还好有它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油茶的香,是一种丝滑细腻的香。把酥脆的果子在油茶里浸泡一下然后在舌尖迸裂,那种酥脆配合着油茶缠绵的咸香,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甜甜的粽糕是多少人童年的味道,一层糯米,一层蜜枣,再加上满满的红豆和芸豆,甜在心头~
地址:老城区义勇东街5号
洛阳各大汤馆
作为一名合格的洛阳人,从小吃到大的汤馆敢称第二,就没人敢说自己是之一。
无论是名气响当当的马杰山、三旦,还是路边家门口的小店,历经锤炼、沉淀的不止是飘香的美食,更有道不尽的市井情怀。
“清晨一碗洛阳汤,给个神仙都不当!”谁让对于每个洛阳人来说,汤就是我们的本命呢!
地址:遍布洛阳大街小巷
Love luoyang
暴露年龄的时候就要到了
还有哪些是你从小吃到大的店子
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呦~
文章综合来源于:洛阳吃喝玩乐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个告诉其他人吧!
end
宝鸡:粽糕“香”进端午市场端午节将至,粽子、绿豆糕迎来销售高峰。日前,记者走访市区部分超市看到,今年端午节礼盒更“亲民”,百元左右礼盒受到消费者欢迎——粽亲民糕实惠 端午市场火起来
百元礼盒受欢迎
6月21日上午,记者在市区金台大道一大型超市看到,粽子、绿豆糕专区的展柜上,一个个精美礼盒摆放整齐,蜂蜜凉粽、五谷粽、豆沙粽、蜜枣粽、栗子肉粽、大肉粽……粗略一数,约有十几种口味的粽子。
“这款礼盒不错,里边有粽子、绿豆糕、土蜂蜜,还有海鸭蛋!提着走亲戚比较‘实在’。”正在选购礼盒的市民梁勤建说,关键是不到200元的价格容易让人接受。
该超市店长王强说:“我们今年有单独粽子礼盒、绿豆糕礼盒,也有两种或多种食物混搭的礼盒,价位从几十元到200元不等,性价比很高,销量比较好。”据王强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200元以上的高档礼盒上货不多,市民也很少选购,卖得更好的就是百元左右的礼盒。
随后,记者又来到市区高新大道一大型超市,这里销售的端午节礼盒也比较“亲民”,绝大多数价格在100元左右。据销售人员介绍,现在人们买东西越来越理性,大家挑选礼盒不仅注重“颜值”,而且注重品质和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少生产厂家研发了更多新口味粽子。我市一食品公司工作人员秦海亮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研制了菠萝蜜粽、紫薯香粽、黄米粽、菌菇腊肉粽等不少新口味粽子,深受年轻顾客喜爱。
线上线下销售旺
*** 时代, *** 是消费者的另外一种选择。今年端午节前,不少人通过网上购物平台购买礼盒。
“90后”市民王梓睿就特别喜欢 *** ,最近她准备走亲戚,专门在网上买了几个礼盒。“一盒不到80元,还有肉粽、绿豆糕、几个海鸭蛋,确实挺实惠。”王梓睿说,疫情还未结束的时候,在网上购物方便、安全。
像王梓睿一样在网上购买端午节礼盒的人不在少数,这也使得不少商家通过线上线下布局,多渠道提高销量。秦海亮说,在节前的一个月,他们公司就一边在超市、社区店等线下实体店布局,一边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利用天猫官方旗舰店、 *** 直播平台的特别活动,增加销量。“前几天通过4个小时的网上活动,仅一款粽子套餐礼盒就销售了2000份。”秦海亮说。
线上卖得火,线下销售也不差。6月22日,在市区经二路一大型超市,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购买散装粽子、绿豆糕。“过端午,吃粽子和绿豆糕是中国人的传统。我们一家人特别喜欢吃蜂蜜粽子,所以专门来超市购买。”市民雷哲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市场上的粽子、绿豆糕,不论是散装还是礼盒装,销售都比较火爆。
“三无食品”不能买
粽子、绿豆糕属于节令食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贮存、食用节令食品时勿忘“舌尖上的安全”。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科副科长刘桂香表示,市民购买粽子、绿豆糕时,一要选择正规可靠渠道购买并保存相应购物凭证;二要看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是否齐全;三要查看包装是否完整、真空包装是否漏气胀袋、散装粽子有没有变质。切勿购买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址、无质量合格证的产品。
“ *** 端午节礼盒,在收货时一定要当面验货,发现问题立即拒收,在微信平台销售的无经营资质的自制粽子、绿豆糕更好不要购买,因无法确定生产地点和生产资质,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刘桂香说,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的粽子和生产经营粽子的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宝鸡日报记者 弓旭东)
编辑:汪妍
来源:宝鸡新闻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什么,这些年我过错了端午节的方式?上期,小编讲述了来自古人的烦恼,即面对近视几乎无可奈何。相对而言,今天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的充分利用良好的条件,又或是有留一份心去好好保护眼睛,这属于直观的视感呢?嗯,那么进入今天的聊天话题,你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1
小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假期嗨翻,相信不少亲亲们迈着轻快的步伐前往回家的旅途了吧。要说我怎么过端午节,当然是吃粽子、咸鸭蛋啦!
2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有点孤陋寡闻,曲解了节日的本意。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故事,大概有三个版本:1、纪念爱国爱民,眼看着自己祖国破碎而绝笔写下《怀沙》之后毅然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2、纪念惨遭谗言污蔑而自刎而死的春秋功臣伍子胥;3、纪念东汉一位昼夜沿江号哭,投江抱出父尸的孝女曹娥。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个祭祀的日子,与春节里的回家、中秋的团圆、清明的上坟有着等同祭祖的意义。那么我们还能互祝对方节日快乐吗?不,应该怀着礼敬之心,互祝“端午安康”呀。
接下来,小编教大家正确的打开端午节的攻略:
3
作为吃货,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各色各样的粽子啦。在农历五月五日,古人以投糯米饭或蒸粽糕于江中来祭祀投江的屈原,渐渐的,吃粽子成为了端午节的特色。而小编一直以来吃的不过是蜜枣粽子和咸肉粽子,什么时候能品尝到北京的特产“二米粽子”呢?
4
夏天里总有蚊子来犯,那么你可知艾草的功效?在端午节的那天,我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着艾草或菖蒲。好处在于它们散发的味道能够驱蚊,又有驱魔驱鬼,求吉利的美好寓意。
5
现在能看到赛龙舟的活动吗?是否还有传统的鱼标、鸭标、铁标等?如若来一场,拿到这3个标的冠亚季军,是瞩目的。
6
提起五毒,大家不要害怕,而且人家端午节还吃五毒饼呢。所谓的五毒饼,是那时人们将五毒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为樱桃、桑葚等。不知道是不是有传说的消病强身,灭虫免灾的作用。
7
有没有家人点雄黄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在女孩额头上点五点;又或者在胸前挂着装有“午时蛋”的彩色网袋,和小伙伴们比对,谁的更漂亮,谁的更坚硬?
8
好了,大家也可以在家里学会包粽子,所谓端午节包粽子--有棱有角,让大家分享下你的成果。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的想法,绝没有恶意,如果有什么语言不当、抄袭现象,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梦梦大大在这里恭候你们哦!
民勤面扇子
岷县花糕
艾草煮蛋
油饼子卷糕
天水粽糕
小满已过,端午将至,夏日的气息愈发浓烈。民勤面扇子、武威油饼子卷糕、天水粽糕、岷县花糕、平凉艾草煮蛋,粽香中飘散的这些陇味儿,您品尝过吗?
民勤面扇子
在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主打的不是粽子,而是“面扇子”。
“面扇子”就是用面粉做成扇子的形状,蒸出来做成干粮,据考证,最早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实际上在古代,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还有送扇子的风俗,只是现在已经很少见。古时,民间称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甚至被称为是“毒日”。按旧时观点,这天由春入夏,天气渐热,雨水丰沛,蚊虫滋生,瘴疠毒霾嚣张,易发流行病。因此这天送一面扇子,寓意在端午祈福纳祥,避邪消灾。
过去 *** 扇子不易,西北地区更不容易,民勤当地因陋就简,后来慢慢演变成做“面扇子”,不仅简单方便,还可食用,成为当地一种风俗。没想到的是,端午节制扇赠扇的风俗逐渐湮灭,却在今日仍旧以“面扇子”的方式在甘肃得以留存。
民勤的“面扇子”与甘肃别的地区所做的稍不相同,不是薄薄一层,而是由四五层面叠加而成的,稍许有些厚实。
白面扇子看上去不好看,食用起来也不可口,为了提高观赏性和食用性,当地的主妇会在每一层面上撒上不同颜色的作料,胡麻是 *** “面扇子”必不可少的,需要把它们碾碎,做成胡麻盐撒在上面,这个是深棕色的。她们还会用红曲、黄姜这些颜色点缀在其中,再加上本地的一种绿色百合,这样几种颜色下来,“面扇子”就五彩缤纷、秀色可餐了。
当地每到端午家家都会蒸上一锅,人人都要吃上一个,这才算过节,很多卖馍馍的店铺也会在端午前后售卖,一年里,也就这几天能够吃到它。
岷县花糕
在岷县,端午节,可以吃到“角黍”和花糕,角黍是什么东东?它实际上就是粽子,“角黍”是古称。这太神奇了!
它在岷县,竟然如此顽强地保留到现代汉语的词汇中。粽子搭配上天然土蜂蜜,糯糯的米香带着花粉的蜜香,吃上一口,香得舌头都不是自己的了。
除角黍之外,花糕是其中品种最多、味道最鲜美的一种。
花糕有发糕、蜜糕、层层糕、筒筒糕、水波浪、万卷书六种。发糕可用杂粮,蜜糕蘸蜂蜜,其他四种指的都是形状。卷入玫瑰花、苦豆儿、姜黄、红山丹等,以它们为作料,分层转圈卷动,做法非常细致,看起来似一种精美的艺术品。
花糕不但做法精巧,而且还重视形状的切法。切法有方块、斜角、牙牙子,方块是春节时用的,斜角是九九重阳节切的,牙牙子家常食用。可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送亲戚的一般不切,叫做“一团儿”,取吉祥团圆之意。
花糕糕皮上用竹签夹成“花好月圆”“富贵牡丹”“龙凤呈祥”,寓意深刻,表达着美好的愿望。
平凉艾草煮蛋
端午节,在平凉的城乡,时不时可以见到有人在卖艾叶煮的鸡蛋,粗看和白水煮的蛋没什么不同,但剥开之后,就会发现外边的蛋清透出淡淡的绿色,咬一口,散发着淡淡的草药味道。
说到艾草,在端午美食里,除了粽叶之外,它也同样诗意萦怀。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草是我国的一种常见植物,城乡之间随处可见。被誉为“诗经草王”的艾草,在诗经中的出现频率,让其他植物疯狂妒忌。
几千年来,人们不断赋予艾草各种美好的寓意。艾草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抗过敏等作用。夏季是艾草生长繁盛的季节,做一道美味的艾草煮蛋,不失为一个小乐趣。
清新的艾香包裹着软糯的蛋香,是不需默记菜谱就能完成的简单料理。
在享用粽子的闲暇,不妨也做一道艾草煮蛋,尝一口仲夏端午的清爽味道。
武威油饼子卷糕
武威油饼子卷糕是甘肃地方特色美食,也是最诱人的风味小吃。尤其在武威。吃的时节在端午节,所以也称之为北方粽子,特色是油而不腻香甜可口。
油饼卷糕的 *** 最基本的食材需要糯米、红枣、白糖、红糖、小麦,当地特色胡麻油。
精选大枣上锅蒸煮后脱皮去核制成枣泥,加入白糖、红糖、蜂蜜和炒熟的黑芝麻,香甜四溢。
糯米掺入普通大米蒸熟,富有颗粒感不粘牙、有嚼劲,将其混合搅拌均匀就制成了油饼卷糕的馅料。
油饼卷糕面饼的 *** 也相当讲究。要用开水烫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搅拌均匀,有黏度,吃起来口感才好。
油饼卷糕面饼 *** 需要经历揉面、搓面、切面、擀面一系列的程序。
做好的面饼放入盛有当地特色胡麻油的锅中煮炸。
黄澄澄的油饼出锅了,将做好的馅料放入炸好的油饼中轻轻一合,地道的乡村美食脱手而成。
喜欢油饼子卷糕,不需要什么理由。炸熟的油饼子金光灿灿,煮熟的糯米糕全部黏在一起,晶莹剔透,再配上大红枣,俨如一块入口即化的凝脂,让人垂涎欲滴。
油饼子配上糯米糕吃起来软糯适中,既能品尝到油饼子的香软酥脆,又能品尝到糯米糕的黏糯可口。扎实放心的原材料,让美食变得愈发可口,这是油饼子卷糕最原始的味道。
油饼子和糯米糕搭配不同的味道来体验不同的感觉,每咬下一口都像是在体验不同的人生。
天水粽糕
“卖粽糕了,卖粽糕了!”
街边一位老人推着小推车,车上放着一个蒙着布的锅,冒着隐隐约约的热气。
把布一掀,粽香味儿伴着腾腾热气扑面而来……
这种景象是很多老天水人共同的记忆,粽糕是天水的传统风味小吃,历史悠久,风味和兰州的晶糕有点相像。都是用糯米、红枣或蜜枣、芸豆置锅上蒸制而成,米枣交融,老幼咸宜。
如今在天水,粽糕再次展露在天水人的餐桌上时,出现了有趣的创新。
现在做粽糕的师傅在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加入了猕猴桃、金橘、紫薯辅助食材等,让粽糕的色彩更加丰富,口感上也更加的出彩。
咬一口下去,红枣甜蜜、芸豆软糯、糯米黏软、水果清新、紫薯香甜,层层叠叠,煞是好看。
粽糕不仅要蒸得好,还要铲得好、装得好,师傅用专用铲刀将粽糕铲得枣米交融、红白相映,装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诱人食欲,这也是美食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样的粽糕,你喜欢吗?
文/图 记者 刘小雷
陇上端午 与“粽”不同——甘肃端午节习俗大盘点“五月五,过端午,端午习俗传千古。”
又到了一年一度五月五
陇原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各类民俗活动斑斓多姿
这就带你看看
在甘肃各地
有哪些“与粽不同”的仪式感
端午节的仪式感
一半都是粽子给的
在甘肃还有
油饼卷糕、粽糕、甜醅子等各样端午美食
口齿间的软糯甜香
飘散着浓浓的陇味儿
庆阳西峰区:手工黄米粽
张掖、武威: 油饼卷糕
炸熟的油饼子金光灿灿
煮熟的糯米糕全部黏在一起
晶莹剔透,再配上大红枣
俨如一块入口即化的凝脂
让人垂涎欲滴
天水:粽糕
粽糕是天水的传统风味小吃
用糯米、红枣或蜜枣、芸豆置锅上蒸制而成
米枣交融,老幼咸宜
岷县:“角黍”
岷县的粽子被称为“角黍”
采用上等糯米
在传统大铁锅蒸煮5小时以上
然后配上天然土蜂蜜
粘粘糯糯的米香带着花粉的蜜香
吃上一口
绝对是端午佳节的绝配美食
除吃粽子外
端午吃甜醅子、喝黄酒
也是甘肃许多地方的独特习俗
戴香包
庆阳香包
香包在当地也叫“绌绌”“耍活子”
作为庆阳端午节古老的民俗刺绣产品
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精湛娴熟的刺绣工艺
清新典雅的天然香料
七彩丝线手工精制而成
产品以各种造型表达着人们
祈求福寿平安、子孙繁衍、爱情幸福
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
▲各色香包,造型独特,香味悠长。
除了庆阳各地有端午戴香包的民俗
在陇南市康县
平凉华亭、静宁等县区
临近端午
也有各式各样香味扑鼻的
传统手工香包挂件亮相街头
还有色彩绚丽、做工精美的花绳
让人大饱眼福
吸引市民游客观赏购买
“插柳折艾”
端午节这一天
甘肃大部分地方
家家户户的门头
要早早地插上艾草、柳条或者沙枣花
将其作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插柳折艾”主要是从卫生的角度出发
意为驱虫避害、防病祛灾
祈求家人百病不生、岁岁平安、健康幸福
▲一束艾草,有着辟邪防疫的寓意,是端午节最受宠的“吉祥物”。
▲门插艾,香满堂,插艾是端午节的古 *** 俗之一 。
▲香气怡人的沙枣花
登高滑沙
登高滑沙是古代敦煌独特的端午活动
时至今日
敦煌居民一直延续了端午节登鸣沙山的习俗
许多去敦煌的游客
纷纷相约到鸣沙山体验登高滑沙之美妙
从鸣沙山山顶顺坡下滑
脚下的沙子呜呜作响
整个山体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
登高滑沙的场面蔚为壮观
令人叹为观止
▲登山滑沙
▲鸣沙山“驼队如织”
▲骑骆驼畅游敦煌大漠。
赛龙舟
赛龙舟是各地端午节火爆的传统习俗
但你见过在沙漠边沿的龙舟大赛吗?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沿的高台大湖湾里
锣鼓铿锵
几十只龙舟迎风挺进
四溅的桨花
“呼嗨”“呼嗨”的欢快号子声
扬出几百号健儿澎湃的 ***
每年都会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
一睹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
▲开展龙舟竞赛
▲鼓划桨声、呐喊助威声交相辉映
▲大湖湾里赛龙舟
除了高台县赛龙舟
瓜州县近几年也在渊泉湖河畔
举办了龙舟赛
▲瓜州龙舟赛
野外游走
端午期间
在甘肃张掖、敦煌、瓜州、嘉峪关、临夏等地
人们盛行穿上新衣、扶老携幼
去野外游玩的风俗
这种风俗以村庄野外、田园山水为空间
亦是一种古老朴素的乡村旅游模式
被当地群众称为“游百病”
寄托着人们祈求出门游走
游乐不生病的美好心愿
▲端午节期间,游客前往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观光游览。
▲张掖市民在家附近赏夏景,体验乡野风光。
▲临夏市:芍药花开迎客来。
敲旋鼓
在天水武山县
端午节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
——旋鼓表演
青壮年左手举扇形的羊皮鼓
右手舞着由羊皮荆条编织的鼓槌
边敲边舞,队形变换,舞步旋转
这种旋鼓表演队伍少则十几人
多则成百上千人 场面壮观
主要活跃在武山县滩歌、龙泉、咀头、四门等乡镇
以村为单位汇集四乡八村进行赛鼓联欢
表达人们庆端午、祈丰收
追梦想、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武山旋鼓舞
博峪采花节
采花节
是舟曲县博裕山寨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
也是博峪人过端午节的独特方式
博峪采花节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藏语将采花活动称为“珠玛朵迪”
从古到今,代代相传
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每年五月初五
青年男女结伴攀山
身着盛装、头戴花环
一路花香一路歌
晚上再围着篝火尽情欢歌起舞
往往通宵达旦
▲博峪采花节精彩瞬间
点高山
在陇南地区
自古以来就有端午节 “点高山”的习俗
“点高山”之前
当地村民们先是打上火把
沿村里的主要道路 ***
当地人称之为“绕庄”
祈求驱邪消灾
保全村人平安
“绕庄”结束后
村里的男女老幼便排着长长的队伍
打着用柴草捆扎的火把
敲锣打鼓 吹着牛角号和用柳条制成的喇叭
赶往山上举行“点高山”仪式
人们到达点高山的地点后
便点起像“小山”的柴禾堆
大火越烧越旺
照亮整个山头
这时
小孩子们围着篝火
尽情地跳啊跳
大人们则进行吹喇叭和号角比赛
锣鼓声 欢笑声响此起彼伏
整个大山里成了欢乐的海洋
▲陇南进行“点高山”活动
粽叶飘香
那是想家的味道
团圆喜乐
就是粽子更好吃的馅儿
新甘肃祝大家
端午安康,平安吉祥!
来源:新甘肃
美女卖这小吃,游客嫌脏不想买,隔壁摊主:过会你排队也难买上!美食是吃货的毕生追求,为了吃遍世上所有的美食,很多吃货都远走他乡,只为品尝最地道的地方特色美食,感受最正宗的地方饮食文化。然而一方沂水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美食有不同的特有美味。有很多美食是地方最著名的小吃,然而,外地食客品尝以后,却狂吐不止。去看看今天小编带来的美食分享吧!美女卖这小吃,游客嫌脏不想买,隔壁摊主:过会你排队也难买上!一起去看看吧!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美食就是不上档次的小吃了,是一个年轻的美女卖的,这小吃入眼之一眼,游客都觉得脏,不愿意购买,不小心说脏的时候,隔壁摊主听见了,就说了句,过会你排队也难排上,去看看这是什么小吃吧!如上图,是一大盆奇葩的小吃,入眼黑乎乎的,像是煮坏了一样。真怀疑这样也敢有人卖,结果被隔壁摊主这样一说后,真忍不住想去排队尝尝了。
果真是排了好久的队,感觉有40分钟的时间,只见美女老板的小吃已经卖了一半了,别看是个大盆,还是卖的够快的。这是什么小吃竟然这么火爆。终于到我了,问了美女老板,美女老板说这叫蜜枣粽糕。用的就是糯米,蜜枣,红豆这样的食材蒸出来的。糯米,蜜枣,红豆都有一定的比例,红豆是一种特别大的红豆。蒸出来比米饭软,却比米饭好吃。小编也忍不住买了一份,去看看吧!
一份5元,比凉皮便宜,却比凉皮好吃,而且里面的味道特别甜,但是不会腻,跟白糖的甜味不同,这个甜是让你越吃越想吃的甜。我是之一次买,排的队太久了,就学着别人一起买了2份。还有很多人都是四五份的买,基本上没有买单份的,因为排队排的太久了,大家都觉得单份买着太亏了。
这就是近图了,看起来黑乎乎的, 感觉挺脏,但是吃过以后才发现,都是小吃的颜色造成的误会,其实这个小吃挺好吃,米粘软有度,适合每个大人小孩和老人吃,难怪会生意这么火呢?一大盆也只是1个钟头就卖完了。看来隔壁摊主真没说假话,排队晚了,想吃都难!你吃过蜜枣粽糕吗?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衍生出的民间节日。
其实,端午是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古老节日,它的名称还和南京有关。
“端午”提法,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著作《风土记》。
没错,就是《世语新说》里那个“斩杀蛟龙,除三害”的周处。周处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东吴时为官,功业胜过父亲。
吴亡,又在西晋为官,官拜御史中丞。
后得罪权贵,战死沙场,被追赠平西将军
周处的《风土记》,是记述吴国地方风土人情的著作,而吴国都城就是现在的南京。
所以端午提法一定和南京有很大关系,甚至《风土记》是否在南京成书的,也未可知。
《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翻译过来就是,端午节要煮鸭子、吃粽子。
端午和春节、清明、中秋,一起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9年9月,端午节还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也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节日。
端午最早和气候节气有关,五月被古人认为是有毒的,尤其重五之日更是需要辟邪。
所以农历五月初五的日子,就有挂菖蒲、栓五彩丝线,挂香囊,喝雄黄酒的传统
端午节有门口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因为艾草、菖蒲形似宝剑,民间称之“水剑”,觉得可以驱邪。
周处的《风土记》中则有这样的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削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栓五彩丝线寄托了对孩子的牵挂和爱护。
旧时说法,端午当日一早,家里人要给孩子系上五彩丝线,以喝退瘟疫。
用后的丝线还不能随意丢弃,要丢到河中随水飘走,象征带走灾病。
挂香囊的最初目的,是将怯病的药材随身携带,能预防祛除时疫。
后来 *** 越来越精美,长辈送给孩子,男女间甚至用它作为信物。
北方地区,有做五彩粽挂件的习俗,后来就二者结合,出现了粽子香囊。
端午节的菜肴也是很有讲究,也是要讨个驱邪的好彩头。
江浙地区,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分别为黄瓜、黄鳝、黄鱼、鸭蛋黄和雄黄酒
旧时,南京端午,习惯吃“炒五毒”:银鱼、虾、茭瓜、韭菜、黑豆腐干。
后来吃“五黄”,再后来演化为“五红”
现在南京人的五红,基本固定指代:烤鸭、龙虾、黄鳝,苋菜和咸鸭蛋
而南京人,对于端午吃五红的渴望和仪式感,甚至超过了吃粽子。
标准的南京端午过法:门前挂艾草,早餐吃粽子、绿豆糕,午餐吃五红
江苏苏北,端午习食“五红”,指:咸鸭蛋、杨花萝卜、油爆虾、炒苋菜、红烧黄鱼
其实端午节的小吃也有不少。
绿豆糕是端午的标配点心,南方还有蜜粽糕,延边吃打糕,北京有吃玫瑰饼的传统
吃粽子和赛龙舟的端午习俗,是和纪念屈原密不可分的。
赛龙舟的习俗,本就发源于江河密集的南方地区,北方有些条件欠缺的地方,会用陆地表演代替。
听说北京端午替代龙舟习俗的活动,是逛天坛。
不知道是不是确切,如果真是这样,今年端午假期,北京人还能成行吗?
南京往年在城区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都会有龙舟比赛助兴。
有足够的城区湖面,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毕竟在河流中竞技龙舟,专业度还是太高,不是人人都能参与。
最后说到的,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吃粽子。
中国人对于亲切的节日,总是用食物来昵称。
比如元宵节代替上元节,月饼节代称中秋节。
粽子节就是端午的代称,足够说明粽子对于端午的重要性。
粽子南北各地包法千差万别,而口味上,也有甜口咸口的不同流派。
这点上,南方人对于肉粽的偏爱,是北方人不可理解的。
北方人觉得,白米粽蘸糖就是极好的,顶多加点红豆,蜜枣,也就罢了。
而从浙江嘉兴开始,再到广东,台湾,粽子里肉、蛋黄、干贝、鲍鱼……
啥都可以包,像极了对待月饼的态度
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啊
但抛开传统这事,咸口的肉粽子还是挺好吃的,没有皮的重油烧麦啊,咸香适口
眼瞅着,端午节就来了,你们准备好过节了吗?
(图片来源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