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又兴起了一波“食物致癌风”的流言,有报道称“某些食物其实是含有致癌物的,之所以现在癌症这么高发,就是因为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些食物,使毒素在身体内日积月累”。
一些常吃的食物纷纷被打上了致癌的标签,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真相。
1
流言一: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和致癌性
马兜铃酸是什么?
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而马兜铃酸进入人体后其中一种代谢产物是马兜铃内酰胺-I,同时也存在于某些植物中,但是这两者并不可等同。
致癌物的分级
马兜铃内酰胺是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其中的马兜铃内酰胺-I被确认有肾毒性。
鱼腥草中含马兜铃酸吗?
需要指出的是,从鱼腥草中检测出来的马兜铃内酰胺为AII、BII、FII三种,且总含量为0.016g/kg,含量很低。
所以,“鱼腥草具有肾毒性”有一定的数据支持,但是直接认定“鱼腥草致癌”的逻辑推论属于偷换概念。
2
流言二:红凤菜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肝毒性,并且致癌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毒吗?
研究表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确实具有一定肝毒性,但是,并不属于1类致癌物的范围。
在目前分类中,只有1类致癌物是已经被确认具有致癌性的,并不是具有肝毒性就有致癌性。
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也是一类物质的总称,其中不同物质的毒性有强有弱,不可以一概而论。
红凤菜有毒致癌吗?
红凤菜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含量和它的致毒剂量并不明确。
而通过日常吃红凤菜累积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相对于煎炸、烧烤等产生的毒素,其致毒影响微乎其微。
由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在高温缺水的环境下会被大量破坏,所以实在担心红凤菜致毒致癌的,可以大火热炒。
3
流言三:吃蕨菜可导致中毒,还有致癌性
原蕨苷是什么?
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目前被确认是2B类的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者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原蕨苷是由生物自我防护机制产生的物质,本来的目的是保护植物不受外界因素袭击。
吃蕨菜会致癌吗?
科学研究指出,原蕨苷的致癌性体现在增加癌症风险,而并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
类似的食物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发了芽的土豆、新鲜的黄花菜和没有完全熟透的豆角中都含有“纯天然”的毒素,食用后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随着科学研究不断的发展,我们会不断的更新对原有食物成分的了解。
对于那些已知有毒性和致癌性的食物,更好选择不吃;
对于不能确定的食物,可以选择少吃、利用烹饪方式去除那些不确定的物质,或者用其他食物代替。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当的烹饪方式、生活环境中接触的致癌物和有癌症家族史,这些因素对于癌症发生率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食物中天然含有毒素对人体的影响。
近日,一篇题为《卫生组织曝:4种蔬菜已被拉入致癌名单,记得劝家人少碰》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称,娃娃菜、蕨菜、西葫芦和红凤菜这四种蔬菜被卫生组织列入致癌名单,以后都不能吃了。
传言截图
这是真的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核实发现:
之一,世卫组织公布的致癌分类中并不包括上述四种蔬菜,网帖以貌似权威组织的名义来吸引眼球。
第二,这四种蔬菜中,红凤菜和蕨的确被证明有一定毒性和致癌性,需要引起警惕。
(一)娃娃菜
“娃娃菜含有甲醛”的传言来源于此前热传的一条新闻暗访视频,有记者调查了山东市场上销售的娃娃菜,发现存在不法商家用甲醛浸泡娃娃菜的现象。
资料显示,甲醛是一种有特殊 *** 气味的有机化合物,无色,对眼、鼻有 *** 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甲醛列为1类致癌物。不过,有不法商家用甲醛泡娃娃菜并不意味着市场上的娃娃菜都泡了甲醛。娃娃菜本身并不会致癌,需要注意的是不法商贩是否使用了违法添加剂。此前,我国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就包括了甲醛,国家明令禁止将工业甲醛用于食品加工中。在娃娃菜中的甲醛属于非法添加剂,用甲醛浸泡蔬菜是一种违法行为。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只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从正规超市购买的蔬菜是可以放心吃的;二是如果闻不到蔬菜上的刺鼻气味,那么即便娃娃菜“泡过甲醛”,其浓度和残留量也会很低,由于甲醛易溶于水,将娃娃菜充分清洗之后,也不用太过担心。
(二)蕨菜
上海辰山植物园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组组长严岳鸿介绍,我国可食用的蕨类植物有100多种,其中仅有“蕨(Pteridium spp)”这一属有毒性,其他诸如荚果蕨、乌毛蕨、菜蕨、紫萁等常被食用的蕨菜都没有被报道具有致癌物质。就地区分布来说,长江流域人们采食的蕨、紫萁等蕨菜中,仅蕨有毒;而东北地区人们常采食的荚果蕨和猴腿蹄盖蕨、华南地区常采食的乌毛蕨和菜蕨、台湾地区常采食的鸟巢蕨和菜蕨,均没有报道过对人体有毒性。
网上流传“蕨菜致癌”中的“蕨菜”指的也是“蕨”。严岳鸿表示,有学者从欧洲蕨(Pteridium aquilinum)中分离到一种叫原蕨苷的成分,原蕨苷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2B类致癌物,能增加致癌风险。严岳鸿提醒,中国传统 *** 蕨菜的工艺需要经过多次焯水,在加热烹饪处理后,蕨菜中的原蕨苷很容易被破坏,可以大大降低蕨菜的致癌性。如果真的喜欢食用蕨菜,吃之前需要用沸水将蕨菜焯几遍,烹饪至熟透,且要尽量少吃凉拌类的蕨菜,也不要当做主食一样大量食用。
(三)西葫芦
传言中所说的“西葫芦经过高温爆炒会释放致癌物丙烯酰胺”确实有一定依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丙烯酰胺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时的一个副产物,只要食物中同时含有碳水化合物(淀粉、糖)或脂肪,以及蛋白质(氨基酸或氨基酸降解产生的胺类),那么无论是煎、烤、红烧、油炸等烹调操作,还是食品加工时的加温处理,都可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列为第二类致癌物,不过目前人类中的研究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因此,还不能说只要摄入丙烯酰胺,就一定会增加人类的致癌危险。
据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公告,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油炸薯类、大麦茶、速溶咖啡、玉米茶、谷类油炸食品、谷类烘烤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同时,丙烯酰胺在食品中含量取决于食品加工、烹调方式,特别是食品种类和油炸温度与时间。
需要明确的是,西葫芦本身并不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是食物在烧制过程中的产物。如果平时能注意烧菜时的烹饪手法,那么丙烯酰胺的危害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专家建议,平时烧制蔬菜时要尽量快速翻炒,及时出锅。有必要时,可以事先把蔬菜烫一下,预处理后再短时翻炒。整个 *** 过程避免过久,炒焦的蔬菜也要坚决弃食。
(四)红凤菜
红凤菜作为我国的传统野菜,很多人都很熟悉,由于其煮熟后的颜色鲜红,被许多人误认为具有补血功效,因此又被称为血皮菜。
事实上,红凤菜对人体确实有一定的毒性,并不适合食用。研究表明,红凤菜中含有一类叫作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简称PA)的物质,这类物质中大约有60多种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或经由动物实验表明具有一定致癌性。若长期大量的食用红凤菜,很有可能损害肝脏,严重的则会诱发肝癌。
专家建议,原则上应避免食用红凤菜,因为尽管高温可以破坏红凤菜中的一部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但不能将其完全去除。若一定要吃,则一定要选择焯水后大火爆炒的烹饪 *** ,同时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
来源:上海辟谣平台
蔬菜致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吃肉呢?王阿姨翻着手机,脸上的忧虑如同一团乌云。
“你在看什么呢?妈妈,你又在瞎看什么呢?”王阿姨的女儿有些恼火,她已经无法忍受母亲总是轻信那些所谓的”养生“文章。
生活里,蔬菜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它们既实惠又营养,深受大众喜爱,然而,近期的流言蜚语却让人们心生恐惧,朋友圈里甚至有文章言之凿凿:“癌症高发,就是因为有些蔬菜含有致癌物质。它们在体内日积月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癌症”。
这个说法如同一阵风般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四种蔬菜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清单”,别再吃了!》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被贴上致癌标签的蔬菜,真相究竟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团。
4种蔬菜已被世卫列入“致癌清单”,吃多了会致癌?告诉你答案
1、香椿
有传言称香椿中含有亚硝酸盐这一物质,食用后会有中毒乃至致癌的风险,但事实上,香椿中确实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物质,但含有并不等于致癌。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不仅存在于水和土壤中,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并形成亚硝酸盐,也就是说很多蔬菜都可能存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只是含量多少不同而已。
例如油麦菜、芹菜等蔬菜都可能含有这一成分,因此,大家在食用香椿时建议选择嫩芽,再焯水食用,这样可以去除大部分亚硝酸盐。
2、蕨菜
蕨菜,春日的恩赐,鲜嫩美味,却也暗藏危机,一度被推上致癌的悬崖,叫人疑虑重重,1983年,科学家的一项发现,似乎证实了蕨菜与胃癌、食道癌等恶疾的关联。
然而,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2B类致癌物,虽对动物有致癌性,但人类可能也难以幸免。
蕨菜中的原蕨苷、黄碱醇类化合物、蕨内酰胺等物质,既滋养了人类的味蕾,又悄然启动了癌症的开关。
原蕨苷经过水解会产生二烯酮类化合物,毒性不容小觑,通过改变DNA等遗传物质,诱发癌症的出现。
然而,我们不能一味地谈“蕨菜致癌”而因噎废食,一切毒性需在剂量与频度的前提下加以探讨。
癌症的形成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原蕨苷仅是其中一种,此外,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也与之密切相关。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蔬菜系教授黄科提醒我们,蕨菜中的有害物质属于水溶性化合物,只要在食用前用清水反复清洗,就能冲洗掉大部分的有害物质。
经过热炒或沸水漂焯后凉拌着吃,便可安心享受蕨菜的鲜美,总之,吃蕨菜要适量,切勿长期食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
3、娃娃菜
“娃娃菜含有甲醛”的传言源自于某则新闻调查,有人声称发现有不法商家利用甲醛浸泡娃娃菜以保持其鲜嫩。
然而,此言并不完全属实甲醛,这种化学物质无色且具有强烈的 *** 性气味,对眼睛和鼻子都有明显 *** 作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甲醛列为致癌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娃娃菜都浸泡过甲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娃娃菜本身并不会致癌,致癌的是甲醛这种化学物质,而且它并不存在于所有娃娃菜中。
有些不法商家可能会使用甲醛来延长蔬菜的保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娃娃菜都受到了污染。
国家已经明确禁止将工业甲醛用于食品加工,如果真的存在使用甲醛的情况,那么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4、红凤菜
红凤菜,其魅力在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含量高达六十余种以上,这些生物碱具有增强肝功能、抗肿瘤等独特功能。
然而,其中一部分化合物可能给肝脏带来潜在毒性或致癌风险,对此,范志红副教授特别强调,红凤菜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在高温下容易被分解,因此在食用前一定要经过焯水、高温加热或者爆炒等步骤,以确保安全。
尽管如此,这些处理 *** 并不能完全去除红凤菜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因此日常食用时应当控制摄入量,以免过量摄入潜在风险物质。
想要防癌真正应该少吃的食物
上面关于四种蔬菜致癌的说法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然而,我国作为全球胃癌发病率更高的国家,饮食因素确实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关注健康,以下三种食物确实需要减少摄入。
首先,烧烤食物在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美拉德反应,而最容易引发这种反应的烹饪方式就是烧烤,特别是在一些自助烧烤店里,食材在高温炉火上长时间加热,会生成大量的致癌物质。
其次,关于酒精饮品,《柳叶刀》等权威医疗杂志的研究表明,“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一说法并不成立。
事实上,酒精的安全摄入量为零,任何一滴酒精都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酒精被列为一类致癌物,与口腔癌、肝癌等恶性肿瘤密不可分。
酒精饮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发酵和蒸馏环节会产生乙醇,现已证实乙醇能够诱发食道与胃部恶性肿瘤,此外,酒精还会破坏脑部神经,导致中风等严重后果。
再者,深加工食品为了保证保质期和口感,常常会使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内难以代谢,大量堆积在肝脏和肾脏,容易诱发多种疾病甚至癌症。
此外,深加工食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食盐,高盐饮食不仅会引发高血压,还会增加胃癌、胰腺癌、食道癌和肾脏疾病等发病风险。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少食用深加工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在烹饪过程中减少盐的摄入量。
惊出一身冷汗!这三种蔬菜“有毒”还致癌?现在看还不晚本文专家:范琳琳,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安全硕士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FDA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最近,朋友圈又兴起了一波“食物致癌风”的流言,有报道称“某些食物其实是含有致癌物的,之所以现在癌症这么高发,就是因为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些食物,使毒素在身体内日积月累”。
一些常吃的食物纷纷被打上了致癌的标签,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真相。
流言一: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和致癌性
马兜铃酸是什么?
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而马兜铃酸进入人体后其中一种代谢产物是马兜铃内酰胺-I,同时也存在于某些植物中,但是这两者并不可等同。
致癌物的分级
马兜铃内酰胺是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其中的马兜铃内酰胺-I被确认有肾毒性。
鱼腥草中含马兜铃酸吗?
需要指出的是,从鱼腥草中检测出来的马兜铃内酰胺为AII、BII、FII三种,且总含量为0.016g/kg,含量很低。
所以,“鱼腥草具有肾毒性”有一定的数据支持,但是直接认定“鱼腥草致癌”的逻辑推论属于偷换概念。
流言二:红凤菜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肝毒性,并且致癌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有毒吗?
研究表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确实具有一定肝毒性,但是,并不属于1类致癌物的范围。
在目前分类中,只有1类致癌物是已经被确认具有致癌性的,并不是具有肝毒性就有致癌性。
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也是一类物质的总称,其中不同物质的毒性有强有弱,不可以一概而论。
红凤菜有毒致癌吗?
红凤菜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含量和它的致毒剂量并不明确。
而通过日常吃红凤菜累积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相对于煎炸、烧烤等产生的毒素,其致毒影响微乎其微。
由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在高温缺水的环境下会被大量破坏,所以实在担心红凤菜致毒致癌的,可以大火热炒。
流言三:吃蕨菜可导致中毒,还有致癌性
原蕨苷是什么?
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目前被确认是2B类的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者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原蕨苷是由生物自我防护机制产生的物质,本来的目的是保护植物不受外界因素袭击。
吃蕨菜会致癌吗?
科学研究指出,原蕨苷的致癌性体现在增加癌症风险,而并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
类似的食物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发了芽的土豆、新鲜的黄花菜和没有完全熟透的豆角中都含有“纯天然”的毒素,食用后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随着科学研究不断的发展,我们会不断的更新对原有食物成分的了解。
对于那些已知有毒性和致癌性的食物,更好选择不吃;
对于不能确定的食物,可以选择少吃、利用烹饪方式去除那些不确定的物质,或者用其他食物代替。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当的烹饪方式、生活环境中接触的致癌物和有癌症家族史,这些因素对于癌症发生率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食物中天然含有毒素对人体的影响。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4种蔬菜已拉入“黑名单”,吃多得癌?这些才应该少吃蔬菜是多种营养物质的来源,能每天适当吃蔬菜对健康有积极作用,因为大多数蔬菜清淡,营养价值高,可以获取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可以增强免疫能力的同时促进消化系统健康。不过,有的人说有的蔬菜不安全,有致癌隐患,应该远离,是怎么一回事呢?
1、红凤菜
不少人都说红凤菜有特殊的生物碱,摄入后会给健康造成威胁,特别是患癌的风险大幅度提高,因此不能吃。实际上,红凤菜营养含量丰富,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同时提供足够粗纤维。
虽说红凤菜含有一定量的特殊生物碱,但是只要在烹饪前正确处理,例如简单焯水或者高温烹饪后完全煮熟,基本上特殊生物碱的含量非常少,不会给健康造成影响。
2、空心菜
许多人说空心菜不能吃,因为这种蔬菜吸附土壤中有害物质的能力强,经常吃空心菜会获取重金属,甚至是其他致癌物质,吃多了癌症的患病风险大幅度提高,而癌症这类疾病又难以控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究竟事实如何可要去了解。
从空心菜的营养成分来看,在正常环境下种植的空心菜,不用担心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问题,没有相关的数据可以说明吃空心菜会诱发恶性肿瘤,实属多余担忧了。
3、娃娃菜
有的人不敢吃娃娃菜,认为娃娃菜去购买时大多是袋装的,很少有散装的娃娃菜,用了透明的薄膜袋装起来,这种环境中含有的甲醛量很多,经常吃这种包装的娃娃菜,甲醛进入人体会让癌症有机可乘,因此拒绝这种蔬菜。
但是,袋装的娃娃菜只是为了方便售卖、储存和运输,没有甲醛含量超标问题,加上本身甲醛容易挥发,只要正确清洗,就算有少量的甲醛也基本上清洗干净。
4、西红柿
大多数人在购买西红柿时会挑选成熟的,外表鲜艳,呈现红色,因为生的西红柿吃起来口感很酸,没有成熟的那么好吃。
还有的人认为没有成熟的西红柿会致癌,原因是含有特殊的食物碱,会导致身体有中毒反应,但实际大多数人就算购买到没成熟的西红柿,也会放置一段时间等待成熟,生物碱会随着西红柿的逐渐成熟而减少或者消失,不用担心给健康造成影响。
哪些蔬菜才要真的少吃?
真正要少吃的几种类型蔬菜一一列举,详细了解,做到饮食安全才能健康靠近,其中隔夜的蔬菜、烂叶子的蔬菜以及来源不清楚,种植环境不良导致农药残留的蔬菜都应该少吃,这几种类型的蔬菜才是真正暗藏风险的,如果吃多了,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甚至诱发某些疾病。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为啥癌症越来越多?医生:这7种“自带毒素”的野菜尽量少吃纵观全国发病率更高的前5种癌症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以及结直肠癌。
由于多数癌症发病初期比较隐秘,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当去医院确诊时就已经到了中晚期,早已错过了更佳的治疗时机,这也是癌症难以攻克的重要原因之一。
01
为啥癌症越来越多?
(1)家族遗传
部分癌症是有一定家族遗传性的,家族中有人患癌,那么后代患癌的几率就会加大,家族,遗传导致的癌症是无法避免的,生活中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规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不重视体检
很多人患癌是因从小生病或长期拖延引起的,由于平时不注重体检,没有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就无法及时察觉身体的异常现象,让疾病出现恶化不论处于哪个年龄段的人,每年都要进行一两次全身体检工作才能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时控制病情。
(3)物理因素影响
物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电辐射以及机械 *** 等,这都是在生活中特别常见的。
比如太阳,晒久了紫外线照得太多就会得皮肤癌,又或者经常做照片检查,其中的电离辐射会导致白血病、肺癌的发生。
02
医生:这7种“自带毒素”的野菜,尽量少吃
1、蕨菜
蕨菜大多生长于南方,味道较好,深受人们喜欢,但蕨菜中含有一种致癌物质叫做原蕨苷,过多摄入这类物质容易导致体内细胞发生癌变,因此要适量食用。
2、毒芹
又名野芹菜、白头翁、毒人参,也是一种不能吃的野菜,它也叫毒人参或者白头翁。是一种生长在阴暗潮湿地带的野生植物,它的外表面芹菜相似。
夏天开花,有天然的臭味,野芹菜全棵有毒,花的毒性更大。人们食用以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手脚发冷以及抽搐等多种不良症状,如果不及时医治,就会危及生命。
3、香椿
香椿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野菜,不论是油炸还是和鸡蛋一起炒着吃,都特别美味,香椿中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深受人们的喜欢。
但这种野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产生亚硝胺,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致癌物质,常吃容易让身体患癌导致体内器官受损,所以不建议多吃。
4、马齿苋
马齿苋是田间地头非常常见的一种野菜,这种菜性酸而寒,能起到凉血除湿和清热解毒的作用。
但我们在吃马齿苋时一定要焯水,焯水后的马齿苋会变得更翠绿,还能去除部分毒素,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很有帮助。
5、曲彩娘子
曲菜娘子的叶子又长又窄,又厚又硬,边缘呈锯齿状。大部分叶子会贴着地面生长,高度约0.5~1尺。
曲菜娘子的苗很容易和曲菜娘子的苗混在一起,但是误食后脸会肿,要学会分辨。
6、黄花菜
黄花菜也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野菜,无论是炒着吃还是凉拌着吃,都特别不错。虽然黄花菜的味道好,但其中还有一种叫做秋水仙碱的有毒物质,这类物质很难被身体吸收利用,长期滞留在肠胃中容易增加患胃癌和胃炎的几率,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7、红凤菜
若不想癌症找上自己,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像红凤菜是不建议大家多吃的,因为红凤菜中的有毒物质较多,很容易对肝功能造成损伤,影响肝脏的代谢能力,不仅容易让肝功能退化,还容易增加身体的患病风险。
红凤菜是有一定致癌性的,所以建议少吃或不吃。
03
如何预防癌症?
① 尽量避免接触一些致癌物质和致癌因素,厨房保持良好通风,特殊职业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接触致癌物质;
②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也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③ 及时体检,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将癌前病变进行治疗,如消化性溃疡、息肉等,通过积极治疗以后,癌前病变可以达到治愈,从而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
④ 加强对癌症的认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方不吸烟,不喝酒,少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包括熏腊的食物、油炸食物等。
4种蔬菜有毒?断章取义!<海峡网>
海峡网3月13日讯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最近,一篇《卫生组织曝光:4种蔬菜被拉入致癌名单,记得劝家人少碰》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称,娃娃菜、蕨菜、红凤菜、西葫芦具有毒性、致癌性,被卫生组织列入致癌名单。
记者核实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分类中没有这4种蔬菜。福建多位专家说,这类传闻大多是断章取义,只要充分清洗,合理烹饪,并控制摄入量,就不必担心有致癌风险。
娃娃菜泡甲醛?闻气味辨别
网帖称,娃娃菜含有甲醛,吃了会致癌。记者发现,这一传言来源于此前热传的一个新闻暗访视频,不法商家用甲醛浸泡娃娃菜,不仅卖相好看,还可保存更久。而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
福建省肿瘤医院膳食科营养师王炜钦说,甲醛不是食品添加剂,正规渠道购买的不添加违法添加物质的娃娃菜不会致癌。他提醒,甲醛有特殊的 *** 气味,对眼、鼻有 *** 作用,买娃娃菜时先闻一下,如果有异味,一定不能买。甲醛易溶于水,将娃娃菜充分清洗浸泡后,不用太过担心。
蕨菜致癌?不可大量食用
网帖称,专家在蕨菜中检测出一种致癌物质——原蕨苷,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2B类致癌物。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郭生挺老师说,我国可食用的蕨类植物有100多种,其中仅有“蕨”这一属有毒性。对于原蕨苷的毒性和限制剂量,国际上尚无明确标准,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也有限。
他提醒,吃蕨菜之前,先用沸水焯几遍,再用清水泡一段时间后烹饪至熟透。加热烹饪后,原蕨苷很容易被破坏,可大大降低蕨菜的致癌性。少量食用蕨菜不会有害,但不可长年大量食用,尽量少吃凉拌蕨菜。
红凤菜伤肝?焯热水破坏毒性
网帖称,红凤菜煮熟后颜色鲜红,许多人误认为有补血功效。事实上,研究表明,红凤菜含有一种叫作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物质,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红凤菜,很可能损害肝脏,严重的会诱发肝癌。
郭生挺老师说,高温可以破坏红凤菜中的一部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但不能将其完全去除。若一定要吃,应焯水后大火爆炒,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
西葫芦致癌?不要爆炒太久
网帖称,西葫芦经过高温爆炒,会释放致癌物丙烯酰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列为第二类致癌物。实验证明,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
王炜钦医师说,西葫芦本身不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是食物在烧制过程中的产物。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含量,取决于食品加工、烹调方式,特别是食品种类和油炸温度与时间。目前,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
打死也不能吃的“2种蔬菜”,被医生列入“致癌清单”!赶紧扔掉“这2种蔬菜”,打死也不能吃,赶紧扔掉,被医生列入“致癌清单”!看看你有在吃吗?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蔬菜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即使有一阵菜价高到比肉都贵的地步,我们也不可能只吃肉不吃蔬菜,这就是蔬菜的地位。蔬菜能给人体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等,这些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十分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蔬菜是其它食物所代替不了的。
春天正是各种新鲜蔬菜上市的季节,来到菜市场就会发现各种蔬菜应有尽有,除此之外,一些春天应季的野菜也在之列。野菜因为其纯天然、无污染,独特的口味,深受众人的喜爱,但是其中两种却被医生列入“致癌清单”,建议赶紧扔掉!那么是哪两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是你喜欢吃的吗?
1、蕨菜
蕨菜中含有不止一种致癌物质,在日本有数据显示,大量食用蕨菜的地方,胃癌的发生率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虽然蕨菜经过浸泡、烹制等操作后会大大降低致癌物质的含量,偶尔吃一次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能不吃还是尽量不吃。
2、红凤菜
红凤菜中含有一种天然毒素,在动物实验中也表现出了很强的伤肝致癌性,但是对于人体而言,食用多少可以致癌,没有精确的数据研究,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安全食用量。所以本着安全至上的原则,红凤菜也是尽量少吃,能不吃就不吃。
另外大家尽量买当天新鲜的蔬菜,蔬菜是最容易变质腐烂的,特别是西红柿和辣椒、茄子等等,一旦变质就会产生霉菌甚至黄曲霉素,对身体健康很不好,下面跟大家推荐两个营养食谱,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芹山药炒木耳】
首先把木耳用冷水泡发,泡发好后去掉根蒂洗净备用。西芹摘去叶,清洗干净,切成菱形块。山药和胡萝卜清洗干净,把山药的外皮刮去,因为很多人会对山药汁过敏,导致沾到山药汁手会特别痒,所以处理山药的时候更好戴着手套。把山药和胡萝卜切成片备用。
锅中加水烧开,然后加点盐和油,先下入山药和胡萝卜,再次水开后一段时间,倒入芹菜和木耳,继续焯烫一会,捞出来控干水分备用。锅中热油,油热后下入花椒粒炸出香味,再把花椒捞出来弃用,再下入葱蒜末炒香,接着倒入所有食材,加食盐和鸡精调味,翻炒均匀后,清脆爽口的西芹山药炒木耳就做好了。
【小米南瓜粥】
把南瓜洗净后切成块,放进绞肉机中绞碎,这样熬出来的粥口感会更细腻。小米用清水淘洗一遍,不需要过度清洗,然后锅中烧水,水开后下入小米和南瓜碎,这里也可以加入山药、红枣、冰糖等其他食材一块熬煮。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熬十五分钟左右,看到小米开花的状态并且粥粘稠了,就可以关火了,营养好消化的小米南瓜粥就做好了。
食用任何食物都要有度,不能一味追求口感或者所谓营养,过量食用,否则这样极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均衡,进而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我们明天见,拜拜。
(盼盼)
4种蔬菜被世卫组织列入“致癌名单”?医生:只有两个是真的近日,一篇题为《卫生组织曝:4种蔬菜已被拉入致癌名单,记得劝家人少碰》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
文章称:娃娃菜、蕨菜、西葫芦和红凤菜这四种蔬菜被卫生组织列入致癌名单,以后都不能吃了。
传言截图
这是真的吗?经核实发现:
之一,世卫组织公布的致癌分类中并不包括上述四种蔬菜,网帖以貌似权威组织的名义来吸引眼球。
第二,这四种蔬菜中,红凤菜和蕨的确被证明有一定毒性和致癌性,需要引起警惕。
01
传闻一:西葫芦致癌,爆炒后会释放致癌物质?
医生表示:谣言!
网传吃西葫芦会患癌症,经过高温炒制之后会释放出强致癌物——丙烯酰胺,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呢?
这个结论源于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该中心收集了一百多种食物样本,发现47%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发现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
事实上,丙烯酰胺只是一种美拉德反应的产物,所谓的美拉德反应是指用热的力量加速反应,无需调味料而产生独特的风味,比如烧烤、炸洋葱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把丙烯酰胺评定为二类致癌物,但目前尚未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遗传理论和临床数据可以证明,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和致癌风险等。
本身西葫芦并不致癌,而且并非只有西葫芦会产生丙烯酰胺,因此建议大家在平时可以正常吃。
02
传闻二:娃娃菜致癌,只因含有甲醛?
医生表示:谣言!
娃娃菜中含有甲醛的传言来源于之前的一条新闻暗访文章。记者调查了山东某市场中销售的娃娃菜,发现存在不法商家用甲醛浸泡娃娃菜的现象。
研究显示,甲醛是一种具有特殊 *** 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对眼睛、鼻子有 *** 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把甲醛列为了一类致癌物的行列。
不过,有不法商家用甲醛浸泡娃娃菜,并不意味着市场上的娃娃菜都被浸泡了甲醛。娃娃菜本身并不致癌,需要注意的是,不法商贩是否使用了违法添加剂。
对于消费者来说,只需要注意两点:
之一,从正规超市购买的蔬菜是可以吃的;第二,如果闻不到蔬菜上有刺鼻气味,即便娃娃菜浸泡过甲醛,其浓度和残留量也会很低,甲醛易溶于水,将娃娃菜充分清洗后,也不用太过担心,可以放心吃。
03
传闻三:蕨菜,还真有致癌风险
医生表示:真事!
早在上世纪,日本与英国南威尔士等地区在开展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食用蕨菜与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有着明显的联系。
这是由于蕨菜含有一种致癌物质——“原蕨苷”,一旦进入人体内经过几步代谢后,会形成一种可导致DNA分子受损、诱发癌症的中间代谢物。
虽说日常生活中所食的蕨菜在 *** 时会大量焯水,经过高温烹饪后,蕨菜种原先的原蕨苷就会遭受破坏,从而降低了致癌性。
中国传统 *** 蕨菜的工艺需要经过多次焯水,在加热烹饪处理后,蕨菜中的原蕨苷很容易被破坏,可以大大降低蕨菜的致癌性。
如果真的喜欢食用蕨菜,吃之前需要用沸水将蕨菜焯几遍,烹饪至熟透,且要尽量少吃凉拌类的蕨菜,也不要当做主食一样大量食用。
04
传闻四:红凤菜,也会增加肝癌风险性
医生表示:真事!
红凤菜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野菜,想必很多人都对他比较熟悉了,由于煮熟后的颜色鲜红,被误认为具有补血、养血的功效,因此又被称为血皮菜。
事实上,红凤菜对人体确实有一定的毒性,并不适合长期大量食用。
相关研究表明:红凤菜中含有一类名叫作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简称为PA),它与马兜铃酸一样,都是属于一类物质,目前人类所认识就达到了660多种,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单独性。
临床医学上的动物实验表明,的确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红凤菜还有可能会损害肝脏,严重情况下可能会诱发肝癌。
专家建议:原则上应避免食用红凤菜,因为尽管高温可以破坏红凤菜中的一部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但不能将其完全去除。
若一定要吃,则一定要选择焯水后大火爆炒的烹饪 *** ,同时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
可能有朋友会说,我吃了这么多年,依旧身体健康。
实际上癌变是综合性的过程,并不是食用这些蔬菜之后,就绝对会癌变,它只是危险因素之一。但为了身体的健康,尽量控制自己的口舌之欲是有必要的,毕竟癌症是难以治疗的疾病。
05
降低癌症风险,要从点滴做起
1、不吸烟。避免二手烟
吸烟是癌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来进行预防,关键在于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早早行动起来。
吸烟者要戒烟,不吸烟者要尽量避开二手烟、三手烟环境,同时要积极支持和促进烟控烟的立法,让所有家庭公众场合都能够变成无烟的清洁空间。
2、适当饮酒
饮酒会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与饮酒量息息相关。
对于个人来说,由于遗传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饮酒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以预防癌症为目的,更好早日做到滴酒不沾。
每个人还应该了解自己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结合其他危险因素权衡,权衡饮酒的利与弊。
3、控制好体重,坚持锻炼
我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口号为: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除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之外,还应该运动锻炼,控制好体重有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持之以恒。
06
健康生活小知识——每个季节的应季蔬菜有哪些?
应季蔬菜是指露地栽培,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了比较充分的生长的蔬菜。蔬菜一般分为喜热型、喜寒性和耐寒型三大类。
春季蔬菜:甘蓝、莴笋、茼蒿、青菜花、紫甘蓝、油菜、水萝卜、菠菜等这类喜寒型蔬菜。
夏季蔬菜:番茄、茄子、青椒、四季豆、豇豆、黄瓜、苦瓜、蕹菜、丝瓜等这类喜热型蔬菜。
秋季蔬菜:大白菜、白萝卜、卷心菜、花菜、土豆、生菜、胡萝卜、芹菜、甜菜、菠菜、香菜、洋葱、葱等喜寒型蔬菜。
冬季蔬菜:蚕豆、豌豆、油菜等耐寒性蔬菜。
在吃蔬菜时多选择应季蔬菜。根据营养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应季蔬菜的营养价值高于反季蔬菜。
任何食物想要产生作用和危害都要达到“剂量”,聊到致癌等危害时,请关注食用量和食用习惯,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想要远离癌症,就要以正确的方式健康饮食。
举报/反馈
这四种有“毒”的蔬菜,过去是家常菜,如今变成了小众菜盘点过去是家常菜,如今成了冷门的四种有毒蔬菜,很多人都爱过。
正值夏季,各种蔬菜大量上市,看到市场上玲珑满目的蔬菜,让人应接不暇。
然而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曾经在农村有几种常见的蔬菜,是很多人的更爱,然而现在市场上却少有卖了。
究其原因不是其不好吃,而是这几种蔬菜有“大毒”,下面就来盘点过去是家常菜,如今变成了冷门的四种有“毒”蔬菜。
一、刀把豆
刀把豆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外形长得像菜刀的把,呈长条形,通身绿色很厚实。吃刀把豆当然不只是吃它的豆,而是整个果实。
以前在农村,只要在墙角或者篱笆边随便种上几颗就成活,生命力强,产量还高。
主要食用方面是做咸菜或者腌制,很少有人生炒生吃,因为生的刀把豆是真的有毒,只有经过腌制后才能去除它的毒性。
以前在农村随处可见,如今很少有人种了,甚至在市场上很少能见到卖。但在有些地方还是有很多粉丝,比如在湖南的农村很多老人还是会腌制一坛,下饭还美味。
二、黄花菜
很多人都听过“我等的黄花菜都凉了”,这里说的黄花菜就是它。为何会有这么一个俗语?这里是有故事的。
在湖南中部地区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产区,这里的人也喜欢吃黄花菜,通常主家请客吃饭,最后一个菜就喜欢用黄花菜烧汤,因为黄花菜烧汤是一道不错的醒酒菜。
如果客人酒足饭饱后,而主家的这个汤迟迟不上,于是人们就会说“我等的黄花菜都凉了”表示这个菜上得太慢了。
黄花菜虽然是一道美味的菜,用来烧汤,炖肉都是绝配,然而它确实有“毒”。新鲜的黄花里面含有大量的秋水仙碱,这种物质会 *** 肠胃,引起不适,严重的还会引起腹泻中毒症状。
但也不要担心,通常人们在吃黄花菜时不会吃新鲜的,就算吃也是吃少量的,大部分都是焯水,晒干后食用,经过焯水后的黄花菜已经破坏了秋水仙碱,可以安全食用。
三、红凤菜
红凤菜也叫血皮菜,这种蔬菜在南方很常见,搞病害能力强,它是一种野生的蔬菜。由于它清炒、煲汤味道都不错,近些年来已经有少地方实现人工种植。
红凤菜的叶子正面绿色,但背面呈紫红,富含铁和微量元素,所以不少人也叫它“补血菜”。
但红凤菜却有毒,因为里面含有一种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物质,食用过量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四、虎爪豆
虎爪豆学名叫龙爪黎豆,民间俗称其为猫爪豆、狗爪豆、龙爪豆等。它是一种外来蔬菜品种,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目前在华东地区种植较多。
虎爪豆种子、嫩荚、嫩叶都可以食用,做法多样,可以炖汤、炒菜都是一道不错的美味,同时对肾还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虎爪豆有毒,因为它里面含有一种叫左旋多巴(L-Dopa)的物质,这种物质过量摄入会产生头晕呕吐反应。
所以在食用时,人们通常是先将其水煮、浸泡多次去毒后才食用,切记水煮后的水要倒掉,也是有毒的。
结束语:这几类蔬菜在过去很常见,如今市场很少见,种植的人也少了,物以稀为贵,所以现在价格也比一般的蔬菜要贵,变身成了“土豪菜”。
虽然这几类蔬菜有毒,但只要处理得当,还是可以放心吃,一点也不会影响喜欢它们的朋友对它的热爱。以上几种蔬菜你吃过几种?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