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课文,麻雀课文笔记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0 0
《麻雀》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戳音频,让全国更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小学《语文》第8册 人教1996年版

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屠格涅夫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语文教师是如何上课的?教学设计《麻雀》教案,分析课文重难点

《麻雀》原文: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麻雀》作者是屠格涅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2、会认读6个字,会写13个生字。

过程与 *** :

多方式朗读,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语句,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 *** 。引导学生读议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母爱。

1、教学重点

(1)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

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情感激趣

(1)教师出示麻雀的图片,设问:认识这只鸟吗?(学生说认识),对,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常见的、普遍的动物,它没有孔雀那样漂亮的外表,没有黄莺那样动听的歌喉,可在一只麻雀身上却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现了麻雀的一种伟大的令人敬佩的精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麻雀)

(2)生齐读课题。

这个环节通过出示形象直观的图片,引出谈话话题,并通过与孔雀、黄莺的对比,为下面进一步感受麻雀的伟大张本蓄势。

2、整体感知课文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课文。

(1)看看文中有哪些角色。(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2)这些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环节提出快速阅读课文的要求,旨在紧扣教学目标,首先找出各种发生在文中的小动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理清文脉。]

3、品味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1)师: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只小麻雀而写,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并用横线画下来。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用笔在句子旁作批注。

[读、品句子,写体会,并要求学生做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并谈感受。

4、品味描写猎狗的句子

师:当猎狗嗅到了这只野味,发现了小麻雀时是怎么做的?请从文中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来。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猎狗想吃小麻雀。)(教师同步板书——吃)

(3)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猎狗想吃小麻雀的画面,学生一边闭着眼睛想象,感受此时紧张的气氛。

[这个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想象来体会文中意境的能力。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学生就像看电视时听到的画外音一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创造性地进行推理。]

5、感受老麻雀的勇敢

(1)①师: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是老麻雀,发现了这一危机情况,面对着力量比自己强大百倍,甚至千倍的凶恶的猎狗,你会怎样做?

②学生自由发言。

[此环节让学生换位思考进行发言,既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又能为进一步理解老麻雀的伟大行为做铺垫,同时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①文中的老麻雀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找出描写老麻雀的表现的句子。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地落在猎狗面前。(同步板书——救)

③师:请找出老麻雀的动作(扑、落)。按常理说,老麻雀从树上下来应该是飞下来,作者却用了一个“扑”字和一个“落”字,那么可不可以换成“飞”字呢?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精妙(生动地描绘出了老麻雀在情急之中奋不顾身的行为),对学生平时的习作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那样: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3)师:①老麻雀地勇敢多么令人敬佩啊!老麻雀还有哪些令人敬佩的举动?(生找出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同步板书——斗)

②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4)师:①一只麻雀斗得过猎狗吗?(斗不过)老麻雀知道吗?(知道)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找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②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3)、(4)两个环节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品句子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师:①此时此刻的老麻雀虽然害怕,也分明知道自己很弱小,不是猎狗的对手,可他却拼命坚定地与强大的猎狗搏斗,这说明什么?(老麻雀非常勇敢)它的勇气源于什么?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他飞了下来。

③师:“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板书——爱的力量,是亲子之情。)

④再次感受老麻雀的爱,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6、感受老麻雀爱的惊喜

(1)师:麻雀斗猎狗无疑是以卵击石,可是正因为老麻雀那震撼人心的爱产生出的巨大的力量使得那令人惊恐不安的险情出现了意外的结果,那么是怎样的一个结果?(生答)

(2)师:面对着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老麻雀,猎狗退缩了。而亲眼目睹了这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狗鸟之战的“我”又是怎样做的呢?(同步板书——唤回)

[整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明白要想真正体会出老麻雀那种爱的力量源于何处,不仅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还应该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

7、爱的熏陶

(1)①师:因为爱,小麻雀得救了,我相信,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那种浓浓的爱而健康成长。同样,同学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用你们灵动的笔把故事写下来吧。(生写,师巡视)

②谁来说说你的爱的故事,让大家一起分享?(生自由畅谈)

(2)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此刻的你们肯定有千言万语相对你们的父母说,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恩的心用行动来表达你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情吧。

作业布置:

回忆我妈妈对我的保护,写一篇记事文,字数400字。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分享”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你的好友,点击标题下方的“关注”即可关注笔者,笔者每天分享小学教育知识,感谢您的支持。

四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麻雀》课文讲析

本文描写了( 猎狗)想要捕食(小麻雀),(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舍身掩护小麻雀,赞美了(强大的力量、伟大的母爱)。

立足新课标,任务驱动,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统编四上《麻雀》

统编四上第五单元第16课《麻雀》,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其单元页的语文要素训练点为: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介绍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达成教材中的训练点,如何体现特殊单元的特殊教学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地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结合习作单元的训练目标,我们可以做以下考虑:

一是了解文章是如何把一件事叙述清楚的。《麻雀》这篇课文是经典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老麻雀不顾自己安危,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介绍清楚。我们在整体考虑文章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通过其他的形式,把文章的叙述过程搞清楚。

二是要创造真实的原运用情境。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清楚作者如何把故事介绍清楚,还是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展开,还是要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三是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群。用教学任务群的形式,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驱动教学目标的达成。这里的教学任务群,既要整体关照单元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本篇文章的特点,同时具体落实课标的要求。

根据以上考虑,将本篇课文设计以下学习任务群:

1、清楚课文中的角色,画出角色示意图,综合考虑事情发展的顺序,清楚作者的叙述过程。(设计意图:搞清楚作者的叙述过程,是本节课的基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教学任务群地落实,就是弄清楚语言文字的特点与规律,只有有这个基础,我们才能开展以后的教学设计。这一点,是教学常规,也是基于学情,是需要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的。

2、设计教学任务:一是站在猎狗的角度来叙述文章“我为何放送到嘴边的猎物”;二是站在老麻雀的角度叙述“我是如何战胜猎狗的”。(设计意图:当我们掌握了最基础的语文知识,积累了最基础的语言规律,我们就要考虑适当提高我们的教学目标,而这样的教学目标,要能够反应我们教学进程的阶梯性,还要结合孩子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学习途径,也就是课标中所说的“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教学任务群,可以说是正好契合本课的教学设计,即转化角色,叙述本次事件的经过,实际上就是再次加深“如何将一件事叙述清楚 ”这一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之一板块:清楚课文讲了什么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介绍了那几个角色?

2、交流,老师板书,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老师的板书,想象角色之间的关系,叙述整件事的过程。此过程,要给学生充分叙述的时间,自己练熟之后,在小组之间,继续练说,争取语言流畅、通顺。

3、全班交流,老师评价。老师在评价时,要结合具体的叙述情况,给予评价,可以将事情发展的顺序夹杂在其中。

麻雀课文,麻雀课文笔记-第1张图片-

第二板块:转换角色,再次叙述过程

1、默读课文,清楚老麻雀是如何做的。抓住老麻雀的动作、叫声、身体的状态,认真体会,做出批注,认真品读。

2、默读课文,清楚猎狗是如何做的,特别是抓住猎狗前后的变化,进行体会,品读。

3、列出表格,两者比较当中,加深体会。

老麻雀的表现

猎狗的表现

一块石头似的

挓挲起全身的羽毛

绝望地尖叫

浑身发抖

嘶哑的声音

搏斗

慢慢走进

嗅了嗅

张开大嘴

愣住了

没料到

满满地 满满地向后退

4、看着表格,把自己想象成老麻雀和猎狗,创设情境,完成叙述“我为何放送到嘴边的猎物”;“我是如何战胜猎狗的”。注意,结合两者的具体表现,把文章叙述清楚。充分地说,充分地练。

5、全班交流,总结经验。

6、总结出如何将一件事叙述清楚。

标签: 课文 麻雀 笔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