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有一道好吃且有营养,但是稍微有点小贵的青菜,当地人喜欢吃,外地人吃了也会赞不绝口的,有人说他粘佛气,也有人说他是精神食粮,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菜主角,武汉洪山菜薹!
武汉哪里的菜苔才正宗?虽然很多家里有地的朋友都会种菜苔,但是据武汉的朋友讲,宝通寺的洪山菜薹才正宗,炒着吃固然好吃,你把菜苔洗净,去皮,粗壮的直接生吃,你就知道为什么正宗洪山菜苔好吃了,如果你是美食行家,吃过之一根就会特别想吃第二根,这就像是品茶一样,好喝的茶叶,喝了一口后,那个香味里面就出来了,虽然笔者没这样吃过,但是老武汉发言了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洪山菜薹怎么炒才好吃呢?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秘诀和配方,菜苔的茎上的皮必须剥掉,不然不好吃,这种好菜苔更好清炒,放点菜油,加点盐,稍加点水,炒个几分钟再加点味精,也可不加,这样炒的才能吃到菜苔的味道来;炒荤菜的话,有人喜欢用腊肠,实际上腊肠还不是绝配,用腊肉炒菜苔,这味道真是黄金搭档!也有人讲,洪山菜薹越粗越好,扒皮清炒,出锅前点点醋,放醋是这道菜的灵魂!
这个洪山菜薹还有历史故事,据老人家讲,最正宗的洪山菜薹就在宝通寺后面宝塔脚底下一点点地方,后来还被黎元洪当总统挖了一车皮土运到北京种失败了,现在最正宗的都是 *** 食品了,市面是号称洪山菜薹都是旁边的鱼塘填了改种地,能听见宝通寺钟声就算正宗的了,要卖200多一斤!听到这里,瞬间历史感就有了!
买菜薹有个窍门,你知道吗?茬口是刀切的多半是大棚或者蔬菜基地量产的,为了压秤有很长一段是老的不好吃,茬口是不整齐掰断的,是小块地种的,从嫩的部分手摘,好吃。
武汉洪山菜薹微甜清香,紫皮粗壮为正宗!记住它的味道,记住他的样子,是作为一个吃货最基本的素养!如果你有机会来武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务必奢侈一把! 满足一下自己的胃!#武汉#
怎样买到正宗的洪山菜薹?
这项标准主要界定了洪山菜薹的地域范围、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良种繁育、产品质量要求、试验 *** 、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藏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标准,这也是首次对洪山菜薹出台相关的标准。
有了这个标准,人们更能清楚辨别和区分洪山菜薹的真假,正宗的洪山菜薹也穿上了一层保护外衣。
看看
一棵小小的洪山菜薹背后
就有这么多标准在提供保障
可见
标准化的话题
并不仅仅与高大上的工业
或科技产品有关
也跟咱们生活息息相关啊
那么
进入今天的互动小话题吧
洪-山-菜-薹,拥有千年种植历史,是武 *** 心中殿堂级的存在。
它于2006年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识,是我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农产品,也是我国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鲜菜产品。
2006年9月,洪山菜薹被授予绿色食品证书,2008年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2016年“洪山菜薹传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此优秀的洪山菜薹自是受人追捧,那该如何分辨正宗的洪山菜薹呢?其实只需简单“四看”让您一目了然。
01
分辨洪山菜薹
看菜薹根部
洪山菜薹是菜苔中的珍稀品种,俗称“大股子”。在外观上菜茎特别粗壮,尤其在根部形态特征尤其明显。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张安华:“洪山菜薹也叫喇叭头,它茎的基部比较粗,形似喇叭头,这个是有别于其他常规红菜苔的外形”。
02
分辨洪山菜薹
看菜花
和普通红菜苔所不同的是,洪山菜薹是带花生长的,花的黄色越鲜艳,就标示着菜薹越新鲜,口感越好。
03
分辨洪山菜薹
看菜叶
洪山菜薹,不仅菜茎粗壮,连叶片都比一般的菜苔肥大、碧绿,细看一下你会发现,它的整体造型非常容易分辨。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张安华:“洪山菜薹的薹叶它是箭叶形,像古代的枪的形状”。
04
分辨洪山菜薹
看细节
洪山菜薹表面呈深紫色,覆盖有一层蜡粉,手指划过,会有明显印迹,而且质地脆,一掐就断,手上还会留下紫色花青素汁液。
洪山菜薹的前世今生,它是武 *** 魂牵梦绕的腊月美味武 *** 的冬天,几乎是红菜薹陪着度过的,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怎么少得了一盘红菜薹!
所谓"梅兰竹菊经霜翠,不及菜薹雪后娇",大雪后抽出的红菜薹,一掰就知道它有多清脆,甚至你可以马上生着吃一口,水份之足、口感清甜,像是吃水果。
红菜薹如此家常,却也神秘。作家池莉遇上菜薹,成了一个神秘主义者,“每当吃到上佳菜薹,我总觉得这种菜是一个不可言喻的神迹。”
要说什么菜薹更佳还有神秘感,武 *** 大概都知道,非洪山菜薹莫属。
血统正宗的洪山菜薹,不是什么“野味”,相反藏身于武汉的闹市区。
在雄楚大道和石牌岭路交汇之地,百瑞景小区后的80.13亩地,是洪山菜薹的原产地。高楼林立下的一方绿洲,每年可以收上20万斤左右的菜薹,但依然供不应求。
有诗云:“钟声塔影映紫菘”,意思是能够听到宝通寺钟声且洪山宝塔倒影所及之处,产出的洪山菜薹,味道才地道。宝通寺内不大的5.7亩地,菜薹在宝塔和钟声中,静静生长,供给寺内和尚食用。
洪山菜薹原产地,除了石碑岭附近的菜薹基地和宝通寺,还有华农先建村三地。
关于洪山菜薹的传说有很多,民间流传千年的版本,可谓洪山宝通寺塔影之中的菜薹,才是之最。
一是说,观音娘娘一日突然进入宝通禅寺,无意将一粒菜薹神种遗落在宝通禅寺的塔尖上。不久之后塔尖上便生长出一株又高又粗的菜薹。神种结出的菜薹外貌鲜嫩,入口甜脆清香,所食之人对此赞不绝口。
另有一说在唐朝。相传尉迟敬德入楚初食洪山菜薹,为菜薹的脆嫩可口所动,竟不食一桌山珍海味,临行时独讨了一筐菜薹回京。还嘱咐郢州差役,请他每年给他送去一框菜薹去。
三年过去了,尉迟敬德在府上苦等菜薹未到,差役前来报告,说是此地除了"井蛛湖怪",菜薹都被妖怪吃了,为了镇妖,才有了如今七曾八面的宝塔。
抛开民间传说和当代商业粗制滥造的许多矫揉造作的故事,菜薹唯有洪山这里的更佳,倒也不浮夸,按池莉的话讲,“洪山菜薹就像一武林高手,身手一亮,立见分晓,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江夏史志》也记载:“洪山菜薹,尤以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凹”一带出品更佳,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口味也有差异。”
此处是丘陵地带,九岭十八凹,土质为红壤和黄壤土,北有洪山阻隔寒风,南有南湖,还有泉水浇灌,加上四周高楼拔地而起,给了它天然屏障,没有风就没有花粉,对于育种来说,方便取得纯度高的良种。
冬春之际,气候温暖潮湿,红菜薹抽薹抽得最快,口感也更好。
正统的洪山菜薹比普通菜薹更高,茎杆也比普通菜薹更粗。皮不是一般的红,而是发紫。茎秆上面有一层白色的霜,可以直接生吃,微微发甜,口味清新。
得天独厚气候和土壤,还有经验丰富的农户养育,洪山菜薹当然“红得发紫”。借着电商平台行销四方,还被确定为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成功贴上国字号标签。
关于洪山菜薹的传奇,往往也是饭后的闲谈,要说武 *** 吃菜薹,甜津了就行!
进入腊月,过年的前奏曲响起,餐桌上的红菜薹会变得更有风味,蓝叶紫苔,黄花绿苞,晶莹剔透的红腊肉,在铁锅中翻炒,菜未熟,你闻着香味,口已生津!一盘腊肉炒菜薹足以丰富一家子人的胃。
导读
疫情之下,武汉成为国人揪心的焦点,笔者在武汉有一段很长的求学生活,很多师长和同门都在武汉工作,在与师友讨论防疫进展和生活状况时,很多在武汉求学生活时的细节被提及,其中包括难忘的食堂佳肴之一,武汉特产地标蔬菜——红菜薹。
红菜薹是与毛主席笔下的“武昌鱼”齐名的知名地方特产,尤以武汉洪山区的“洪山菜薹”名气更大。红菜薹脆甜爽口、香味独特、风味浓郁且色泽亮丽,红菜薹炒腊肉更是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自唐代以来,湖北官员便将其作为贡品供奉给宫廷,红菜薹也因此被誉为“金殿玉菜”。但在近代,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武汉红菜薹栽培面积曾一度萎缩,后来在空军雷达学院一名教授呼吁下,地方高度重视并划定80亩专用保护区,甚至为了保护地的通风需要,而将旁边原本30多层设计高度的大厦砍成10多层。
红菜薹有哪些植物学特征?对生长环境有什么要求?如何栽培管理?
笔者曾于三年前将南国的红菜薹引种到北方,并试种成功,本文,笔者结合求学阶段课题组对红菜薹的研究和引种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解析,以期为这种优质蔬菜的推广栽培起到积极助推。
一、植物学特征
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一种特种蔬菜,在科属分类上,红菜薹与白菜、芥菜、甘蓝、油菜等是“本家兄弟”,同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一二年生蔬菜,其主要的商品器官是肥嫩花薹。
1、根
红菜薹有明显主根,但主根入土比较浅,侧根较为发达,是水分与矿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主要根群分布在18cm以内的浅土层,因此,追肥入土不宜过深。红菜薹的根系生发能力比较强,比较耐移栽,适合穴盘育苗后定植。
2、茎
红菜薹的茎为红色或紫绿色,色泽艳丽特色鲜明。在花薹抽生之前,红菜薹秧苗主茎为短缩茎,即叶片之间的茎间距小,不明显。花薹最早于植株顶部开始抽生,花薹表面为红色,心部为白色。主薹较为肥大,是重要的商品器官,顶部花薹采收后,可促进主茎叶片基部的侧薹生长,侧花薹直径略小,食用品质往往高于主花薹,不同的品种与管理水平,抽生的侧薹数量相差悬殊,少则15根,多的可达到30根以上,花薹的长度一般介于20-30cm,影响红菜薹产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花薹的数量、其次是主薹和侧薹重量,这两点也是栽培围绕的核心。
3、叶
与花薹一样,红菜薹的叶片也呈现红色或浓艳的紫绿色。主茎叶片有明显叶柄,叶片有开裂,依据品种不同开裂深度不同,叶片边缘呈波浪状。花薹上着生叶片,即花薹叶,花薹叶之间距离较大,但花薹上没有明显的节位,花薹叶较主茎叶细瘦,一般没有开裂,为倒卵圆形或呈披针形,花薹叶可与花薹一起采收食用。
4、花、果实种子
与其它十字花科蔬菜一样,花朵呈现“十字”形,黄色;果实为长荚果,每个荚果里面含种子15-20粒不等,种子与白菜种子酷似不易区分,颜色为褐色、紫褐色、黑褐色,颜色分布往往不均匀,形状近似球形。
二、对生长环境要求
1、温度
发芽期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30摄氏度,在28摄氏度条件下发芽速度较快,质量较好,温度低于20摄氏度,发芽速度明显降低。出苗后,营养生长阶段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平均下降约5摄氏度,即介于20-25摄氏度。进入花薹分化和生长期,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温度偏高则花薹偏细、表皮纤维程度增强,影响口感和商品性;偏低则影响生长速度和产量形成。
2、光照
红菜薹对光照时间要求不严,因此在温度等其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春秋都可以栽培。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生长和产量形成,但是光照过强容易导致食用品质下降。
3、水分
在苗期育苗基质湿度保持在70-80%为宜,可以有效避免猝倒病等病害的发生,进入旺盛生长期和采收期,土壤相对持水量以80-90%为宜,过干不但容易导致纤维化程度增高,品质下降,影响产量和品质形成,而且容易诱发蚜虫和病毒病;过湿则土壤透气不良,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功能的发挥,并容易诱发软腐病。
4、土壤和养分
红菜薹对栽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以壤土为更佳,适宜的pH范围为6.0-7.5。对养分的需求以氮肥需求量更大,其次为钾肥和钙肥、磷肥,其中硝态氮吸收利用率更好,为保障作物品质,适当减少含氯肥料的施用,在肥料种类上以腐熟有机肥为主。
三、关键栽培技术
1、育苗时间确定
红菜薹的苗龄约为25天,加上出苗时间约为5天,因此播种时间要在定植时间基础上倒推30天左右,苗龄太短则秧苗不够强壮,对逆境适应能力偏弱;苗龄过长则影响花芽分化质量。
2、种子处理与播种
为避免种子本身病菌造成的不良影响可对种子采取温汤浸种消毒,易发病毒病的地区可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但浸种后要用清水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磷酸三钠充分洗净。之后在温水中浸种8-12小时,种子鼓胀之后可以在播种到苗床上或营养钵中,覆土深度约为0.3cm为宜。
红菜薹为种子春化植物,春化作用温度范围为0-12摄氏度,为保证提早抽薹,可在种子吸足水分后,置于冰箱保鲜层,3-5天即可,但要注意及时投洗,发现有露白后及时播种。覆土之后搭盖地膜保湿,温度高于30摄氏度的时候要搭盖遮阳网。
3、育苗期管理
在播种后大约5-7天,红菜薹可以出苗,这一时期要在保证基质湿度的条件下(尤其是刚刚浇过水后)加强通风,避免土表湿度过大引起猝倒病。红菜薹的花芽分化较早,早熟品种两片真叶时开始、晚熟品种从三片真叶时开始,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因此,要在育苗期将温度控制在白天15-20摄氏度范围内。
4、定植
在定植前每亩地要施用腐熟农家肥4000-5000kg,配施三元复合肥30-40kg、过磷酸钙20kg。栽培以15-20cm的高畦为宜,以方便排水通风,减少病害发生。定植前,秧苗叶片以4-5片为宜。定植的标准以株距25-30cm,行距60cm为宜。
5、采收
在进入抽薹收获期后,要加大肥水供应,同时要预防病毒病、软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要保证水分供应均匀适宜,防止土壤水分含量忽高或忽低引起产量下降或品质降低。
采收时间以花茎上的之一朵花“含苞待放”的“花齐口”时期为宜,菜薹的长度介于35cm左右,采收时不能齐根切断,要余留一部分基部腋芽,以保障后期花薹生长。产量均值约为每亩4000斤。
结语
红菜薹品质比较好的收获时期是在秋季,天气微凉之后,在冷凉气候的 *** 之下,自身的糖分含量增加,同时醛类、脂类等中间代谢物含量提高,菜薹的甜香风味更浓郁。红菜薹目前在北方地区较为少见,笔者曾于17年4月份在牡丹江的棚室里面引种试栽,并获得成功,口感也获得同事的认可。但北方地区基本没有较大的连片规模栽培,是红菜薹栽培的空白区,感兴趣的种植户可在小面积试栽之后开展商品生产。
听说菜薹是湖北特产,网友吵翻冬春之际,武汉各家各户的餐桌与宴席上,都少不了菜薹的身影。一盘腊肉炒菜薹,鲜香扑鼻,曾经是多少武 *** 的家乡味觉记忆,承载了几多回忆和乡愁。
最近,武汉画家江中潮发布了一则短视频推荐洪山菜薹,称“洪山菜薹是老天爷赐给我们湖北人的更大福分”。没想到,这一说法引发了热烈讨论,不少外地网友“不服气”:苏州、湖南、安徽、温州都有菜薹,凭什么说菜薹是湖北特产?
菜薹产地主要有哪些?
能算是湖北特产吗?
针对上述话题
11日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
宝通禅寺洪山宝塔下有约2亩菜薹地,是洪山菜薹最初的发源地。记者任勇 摄
网友不服:你是没出过湖北吧
“洪山菜薹是老天爷赐给我们湖北人的更大福分。为什么?是因为到了南边气候暖,它不易生长;到北边气候冷也不易生长,而唯独只有武汉有洪山菜薹……”2022年2月19日,武汉知名画家江中潮发布的一则短视频,点赞量超1.5万,多达1.1万条网友跟评。
江中潮推荐洪山菜薹。
众多评论中,不少网友直言“不服”,甚至有网友打趣称:“你是没出过湖北吧。”
一位苏州网友说:“在苏州当地,菜薹3.5元一大把,很常见。”另外一位网友说:“湖南到处都有。”还有网友说“安徽沿江大把的”“温州表示可以种”……
“别的地方当然能长菜薹,但我要表达的是,洪山菜薹是上天赐给武 *** 的口福,特殊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武汉这道地标美食,我们对食物要心怀感恩和敬畏之心……”11日,江中潮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发视频前,他在东西湖石榴红村的文艺家农场创作了一幅菜薹国画。
江中潮创作的菜薹国画。本人供图
“创作完之后,我有感而发,没想到会引起网友这么大的关注和争论。”江中潮说。
境外中国人自己种菜薹一解乡愁
菜薹的产地主要有哪些?11日,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聂启军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菜薹的主要栽培地,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三地的菜薹品系各有特点,已发展到七八十个品种。
2022年1月8日,在洪山区石牌岭西路的洪山菜薹原产地,市民们利用双休日来到这里采摘正宗的洪山菜薹。记者金思柳 摄
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全国菜篮子工程的兴起,菜薹被推广种植到全国各地,在宁夏、云南、贵州、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南北各地都有种植,但作为一种适宜露天生长,又不耐冻害的蔬菜,大棚种植缺乏经济性,因此在北方基本上是零星种植。
菜薹做出的美味菜肴。记者金思柳 摄
如今,菜薹早已远渡重洋,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能看到菜薹的身影。
旅居日本琦玉的武汉市民尹女士向记者介绍,在当地超市,一小把(半斤左右)红菜薹售价140日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8元。她特意看了一下产地标签,为日本本土生产。
尹女士表示,当地气候和武汉差不多,如果自己想种红菜薹,只需到超市买种子,自己就可体验播种和收获的快乐。当地有院子的中国人,会自己种菜吃,吃不完会在中国人圈子里分享,一解乡愁。
2021年2月2日,位于石牌岭西路上洪山菜薹原产地的菜薹。记者任勇 摄
论品质论规模,菜薹当得湖北特产
聂启军介绍,湖北品系以洪山菜薹中的“大股子、胭脂红、十月红”更具代表性,特点为植株长势旺、耐寒、晚熟、口感甜、综合品质好,相比而言薹叶少,符合湖北人不喜食叶的习惯,清炒口味也佳。
2022年1月8日,在洪山区石牌岭西路的洪山菜薹原产地,新鲜的洪山菜薹。记者金思柳 摄
据介绍,现存公认的洪山菜薹原产地有两处,分别位于洪山区宝通禅寺内和石牌岭西路一号。相比普通菜薹单株30克至50克,洪山菜薹单株可重达100克左右,个别粗壮单株甚至可达300克。洪山菜薹除外形肥壮外,色泽也较浅红,口感较清甜。
2021年2月2日,工人在位于石牌岭西路上洪山菜薹原产地里搬运刚采摘的菜薹。记者任勇 摄
菜薹能否当得起“湖北特产”的名头?聂启军说,洪山菜薹的栽种历史,史籍记载可追溯到唐朝。因其花薹粗壮,口感甜,不带辛辣苦涩,品质上乘,最适宜鲜食,甚至可直接生吃。武汉秋季短、冬季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低温冷凉气候条件,决定了洪山菜薹的品质。
2020年,洪山菜薹被评为“我喜爱的湖北品牌”。冯军供图
“不论是历史还是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菜薹的主要栽培地。其他地区有,但都是零星的,论规模,湖北种植面积40万亩全国之一,论品质,武汉有洪山菜薹的特色地方品种,已申请了原产地保护。从这两点来说菜薹是湖北的地标性蔬菜并不为过。”聂启军说。
2021年2月2日,贾师傅在宝通禅寺洪山宝塔下的菜薹地里采摘菜薹。记者任勇 摄
市民偏好家乡菜薹
对于网上的争论,一位身在外地的武汉网友表示,还是家乡的菜薹好吃,味道甜一些,尤其是打霜或者下雪后,菜薹最有味。“我比较过,与在外地买的菜薹相比,家乡的菜薹味道入口甘甜一些。”
在武汉经营眼镜店的朱玉叶,老家在江苏溧阳。她告诉记者,老家也有红菜薹,不过相比武汉洪山菜薹,明显纤细不少。刚来武汉时,她听说洪山菜薹是武汉特产,特意花198元买了一个礼盒邮寄给朋友。
2021年2月2日,刚采摘的宝通禅寺洪山宝塔下的菜薹。记者任勇 摄
身在郑州的武 *** 徐先生称,几乎每年春节他回汉南老家探亲,每餐都须吃腊肉炒菜薹。返程时,他和妻子还都会在车子后备厢里塞几捆武汉的菜薹带回家。“在郑州时,亲朋好友来我家做客,我总会推荐亲朋好友尝一尝武汉的菜薹,都是好评!”徐先生笑着说。
这些年,洪山菜薹协会会长冯军一直致力于推广洪山菜薹。“每到菜薹上市季,我都接到不少 *** ,一半都是找我买菜薹的。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尹勤兵 摄影:记者任勇 金思柳
来源: 长江日报
春天遇到这菜别手软,上市时间一个月,鲜甜脆嫩,营养好还能补钙春天上市的时令菜有很多,菜心是其中的一种,菜心又叫菜苔,菜心在江南的集市上是很常见的,但只限于春天,为什么这么说呢?入春之后温度升高,冬天播种的青菜长大了来不及吃,就抽芽了,抽芽会长出菜心,然后开花,这抽出的芽就是菜心,只要在菜心的花朵完全打开之前采摘的菜心是很嫩的,鲜甜脆嫩一点渣也没有,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各种维生素、钙、铁等微量元素,能补钙还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其中还有大量的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是非常有营养的一种蔬菜;
但是青菜心每年的更佳食用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就是每年的3月份到清明前后,清明过后,温度又会有明显的上升,所有的菜心都开花,结籽了,开花结籽的菜心就老了,不能吃了,所以菜心很常见,但只限于春天,因为菜心本身的生长周期短,没几天就能抽出一大截,所以菜心虽然味道很好,但在市场上的价格确实很实惠的,因为菜农要是卖不掉,也会老掉,一般是1-1.5元一斤,属于经济实惠的一种蔬菜;
菜心的做法有很多,白灼、清炒、做馅料等等,下面和大家分享蒜泥菜心的做法,这是一道简单快手的菜,而且低脂健康,非常适合春天食用,重点是这道菜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也能吃,色泽翠绿,口感鲜甜脆嫩,爽口解油腻,喜欢的朋友可以试试!
【原材料】菜心、大蒜、食盐、食用油;
【蒜泥菜心的做法】
1、现在是吃菜心更好的季节,大多数的青菜刚抽出嫩芽,只有少部分的开花了,已经开花的菜心不要,这样的菜心比较老,选择没有开花的菜心采摘;
2、蒜泥菜心只需要2种原材料,采摘回来的菜心和蒜泥,蒜泥可以适当多一些,这道菜的香味会更加浓郁;
3、清洗干净的菜心切成段,也可以不切,这个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
4、锅烧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油温5成热,下入蒜末,翻炒出香味,翻炒出香味之后,下入菜心,大火爆炒;
5、刚摘回来的菜心很嫩,翻炒大约30s就开始变软出水了,这个时候加少许食盐调味,烹饪蔬菜食盐的用量建议少一点,能更好地尝到蔬菜的鲜甜味;
6、等食盐化开,出锅装盘,好吃的蒜泥菜心完成,鲜甜脆嫩,味道非常好;
蒜末菜心的做法总结:
1、菜心一般能收获3茬左右,之一茬菜心的茎杆最粗,也是最嫩的,越到后面,菜心茎杆越细,口感偏老;
2、在江南,菜心泡饭也是很有名的,吃剩的米饭加水放在锅中煮,出锅前加点菜心,再调个味道;
3、菜心买回来或者从地里摘回来之后一定要及时烹饪,放的时间久了口感会变老;
本篇是原创文章,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收藏、关注哦,
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也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
感谢您的支持!
春天的盛宴:菜薹和油菜花作者:祝俊生
庚子春,新冠肺炎在楚地猖獗,并蔓延开来。年还没有过完,举国动员令,战“疫”数日,宅在家里,四门不出,“憋死它”。因缘得以和白菜薹和油菜花来个亲密的接触。先吃白菜薹、红菜薹,再赏油菜花,不知不觉,一个月就下来了。
红菜薹,白菜薹,油菜花,红的,白的,黄的,色彩艳丽,熬了一个冬天,宅了几周,看见它们,食用它们,可谓是春天的盛宴,确实是过了一把瘾。
院子后面是自家的小菜园,立春之后,菜薹由菜心逐渐长开,新蕾,起薹,薹丰,间隔都是三五天,妻带着口罩每天上午打点菜薹,她口味清淡,最喜欢吃菜薹的甘甜。我口味重,知天命之后,学会了养生。我知道,菜薹是个好东西,没打农药,没施化肥,没搭大棚在温室里长大,喝的是雨雪,照的的日头,一切都是自然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一切都是有机的。再说,过年前后,大荤大菜吃多了,菜薹是更好的调剂,也是食物更好的中和。餐餐菜薹,不停的换个花样烧。你罢谢幕我登台,吃了菜薹还是有菜薹。
我们这叫的“白菜”,是青菜,和北方的“大白菜”不同,北方的“大白菜”我们这也有,味道寡淡,叶绿素少,老百姓不怎么青睐它,我母亲叫它“包心白”,文人雅士叫它“莲花白”,看来,物品和气候、纬度有关联。譬如,柑橘,在长江以北,就酸苦至极,远不及江南和华南长的味。我们这,青菜是很好的冬蔬,譬如上海的“四月青”就很出名,我们这叫它“矮颗白”。还有一种高杆的青菜,适合腌制,不过到了立春,它们都起菜薹,味道都很妙,清香甘苦嫩,五味俱备。
白菜薹适合用猪油渣炒,用袁枚先生的“吃经”,就是素菜要荤烧,猪肉十八配,猪肉在汉族人的饮食文化里,可是王牌菜,属于“特牲”。腊肉炒菜薹,可是一道时令美食,“雨水前后,菜薹腊肉”是一句乡谚。随着羊肉的普及,近年来,我们这也喜欢用菜薹做羊肉火锅的配菜,取代了北方的大白菜。近年来,我们这引进的广东的红心菜薹,这玩意怪,年纪小小的,就起薹,好比东南亚的人,十几岁就结婚生子,三十几岁就儿孙满堂。自然,红心菜薹炒腊肉也是时令名菜,常吃不厌。我们家偶尔买它,算是平淡生活的一种调剂。据说,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以湖北武昌和四川省的成都栽培最为著名。红菜薹色紫红、花金黄,在唐代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呵呵,没想到,这个春天,我们和“英雄之城”武汉这么的有缘。伟人 *** 写过武昌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也该写写红菜薹了,我上网查,查不到啊。
红菜薹炒腊肉,可是春天的名菜。它对于所用菜苔选料严格,宜选紫红鲜嫩、长不逾尺、指粗细、枯叶少而含苞未放的菜薹,即菜薹嫩花茎部分。每份菜用料须备嫩菜薹斤余,并选用冬至后腌制好的熟肥瘦腊肉三两,芝麻油,精盐,姜末各少许。烹制时,将红菜薹用手折断成一寸半的长段,清水洗净沥干;再把熟腊肉切成一寸长、一分厚的薄片。炒锅置旺火放油烧热,下姜末入锅煸出香味,放入腊肉略煸炒后,随即用漏勺捞起。原锅连同余油旺火烧热,投入菜苔,加精盐煸炒三分钟,再将腊肉下锅合炒,迅速颠翻起锅盛盘即成。
近年来,我还学会了用菜薹打汤吃:菜薹用开水焯一下,加入香菇和冬笋片,放入鸡汤或者猪筒子骨汤中,此菜味道极鲜,汤汁醇和,回味无穷。
有一种叫大油菜的,我们这叫它橄榄菜,是外来的油菜品种,嫩菜和菜薹不可食用,只可有赏玩。此菜根壮茎粗,个体很大,有成人一人来高,惊蛰前后,次第绽放,形成黄色的海洋,“赏油菜花”可是春季看花的一种,或者说一景。一年等一回,菜黄震天地,油菜花,家乡春天最完美的油画!
赏油菜花,我们这也可,不必去皖南,不必去云南,自然也不需要去婺源。赏油菜花要在丘陵地方看,小山小水小山村的搭配看,有层次,也有色彩搭配,华夏人好色,故有花事。三月的油菜花、杏花和梨花,四月的桃花,我们这都有。相比之下,还是油菜花最黄,最艳,最色,最浓,最香。当你带着三五之人,顺着蜿蜒的盘山公里往山顶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无限风光在远峰,回头一看菜花黄。
当山顶的凉风吹透一身小汗时候,油菜花黄艳艳的面容就千呼万唤始出来了,看着,闻着,嗅着,听着,捧着,品着,简直是黄色的油画黄色的世界。菜花黄,蜜蜂嗡,整个旷野在震动,这里香,那边香,香黄海,海黄香。刚巧看到网上的一首《油菜花》诗,写的不错,特地抄录下来以表我赞叹之心:
三月的野心
一纵情
脸庞俊
俏黄嫩
姊妹花
闪烁多少蜜语
蜂蝶解意
何其娇媚
美色清新
一份阳光的赠礼
映入明眸
激动伊人
菜薹吃完了,油菜花谢了,新茶上市,这些都是春天的盛宴。我想,庚子年新茶上市的时候,战疫就该胜利了,我们齐声喊,我们齐声唱,“自由啦,自由啦,……我们终于自由啦。”
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通讯员 周小平
冬季的红菜薹绝对是武 *** 餐桌上的更爱菜品之一。随着近期江城气温明显下降,露天生长的红菜薹打过了霜,已进入第二茬上市期,味道更清甜,肉更 *** ,但价格也较此前明显上涨。
业内介绍,昼夜温差加大的气候条件下,红菜薹基本进入了打霜期,是口感正好的时候。后期的气温将保持在相对低位,市场消费量也将不断提升,短期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村民在蔬菜基地里采收新成熟的蔬菜
红菜薹一个月涨价两倍
12月18日,汉口后湖南路的街边蔬菜市场里,几家店铺将新鲜蔬菜摆在了路边,住在附近的居民随意选择着不同菜品,其中一扎一扎的红菜薹最受喜爱。
“今天又涨了5毛钱,7块5一斤了。”见到有市民挑了两把红菜薹,一旁的老板赶紧说了起来:“这些时一直涨价,但味道是越来越好,可以拿一把。”
挑菜的市民听过后,还是挑了两把红菜薹,称过以后要13.8元。“这价钱在上个月可以买四五把红菜薹了吧?”
在汉阳王家湾的一家集贸市场里,红菜薹同样卖到7.5元到8元一斤,比此前一周上涨了0.5元,比11月中旬时则贵了将近5元。一位商贩称,一个月的时间里,红菜薹从更低每斤2.5元涨到了将近8元:“涨价有两倍吧,价钱涨得又快又高。”
在远城区里,红菜薹的价格稍微低一些,但与上个月相比依然贵了不少。位于东西湖区走马岭的一家生鲜市场里,大部分摊贩都摆放着新鲜红菜薹,基本都按“把”来卖,一把6元大约8两,算下来每斤也要7.5元,有摊主称比上周贵了1元左右。
市民正在挑选新鲜上市的红菜薹
打过霜的红菜薹进入二茬
12月19日,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乡里康家庭农场里,绿油油的红菜薹田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茁壮,不少村民正满怀喜悦地采摘头茬红菜薹。农场负责人郭彩红介绍,今年村里及周边种植的红菜薹面积达到了3000亩,从长势看,今年红菜薹又是丰收年。“先期栽种的红菜薹已经经历了之一波上市期,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商家到村里来收购,基本上不愁销。”郭彩红说。
同样的红菜薹丰收景象也出现在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甘棠刘湾村的可满意农业基地里。与郭彩红的农场大面积种植红菜薹不同,这里的一栋栋设施蔬菜大棚整齐有致,种植了多种快生蔬菜,红菜薹是其中销量更大的时令菜品之一。
基地负责人魏正辉告诉记者,目前正是红菜薹打霜、采摘的时候,味道开始变得愈加清甜,肉质也更 *** 。“今年种植的红菜薹面积有50亩,基本占到整个基地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魏正辉说,基地里出产的红菜薹会直接送往武汉四季美蔬菜批发市场。“算上红菜薹,地里一天总共能有4吨新鲜蔬菜上市。”
第二茬红菜薹口感 *** 清甜
消费最旺季到来很难降价
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蔬菜专家分析,红菜薹的正常成熟期在11月初,随后进入之一批上市档期。目前,本地的头茬红菜薹已经采收完毕。正在上市的是第二茬,因为昼夜温差更大、夜间还打过霜而变得口感更好。
“红菜薹属于冬菜,在秋末或入冬时栽种,冬季里上市。”专家介绍,口感好的红菜薹需要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白天较强太阳光作用,产生大量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晚上温度低,抑制呼吸作用,降低了有机物的消耗。所以,红菜苔里会贮存大量糖类。此前一段时间里,白天气比较温和,适合菜薹抽薹,而夜晚气温下降很快,而且低温降到0℃以下。较大的气温差较有利于红菜薹生长。往后,随着气温降低,红菜薹口感和味道会越来越好,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价格短期内没有太大下跌的趋势。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三农品鉴官探访洪山菜薹原产地,每一根菜薹都爽脆清甜12月18日上午,“‘三农品鉴官’探访原产地为‘洪山菜薹’代言”活动在武汉市洪山区石牌苓西路的洪山菜薹原产地举行,资深媒体人、优秀导游、农校教师、华农研究生等“三农品鉴官”以及部分热心市民参加了活动。新浪湖北和武汉见微同步直播,吸引45万网友在线观看。
菜薹是武 *** 最熟悉的家常菜之一,说起菜薹,是以洪山菜薹名气最响。它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洪山菜薹,是武汉特色品牌蔬菜,曾经是进贡朝廷的‘金殿玉菜’,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武汉市洪山区洪山菜薹产业协会副会长夏会勇介绍说,在洪山宝通禅寺一带,当地群众种植这种“紫菘菜”,流传有“塔影钟声映紫菘”的佳话。洪山菜薹本是个大区域面积,包括野芷湖、原来的小东门一带,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洪山菜薹原产区已经高楼林立,仅剩现在我们所在的80.13亩地,于2004年被划红线予以保护,被保留了下来。
洪山菜薹是一个区域地理农产品,原产地的洪山菜薹得洪山地理气候之优,非常受到青睐。洪山菜薹的时间是在11月中下旬到次年2月份左右。11月份之后,气候冷凉,温差大,特别适宜洪山菜薹的生长。夏会勇副会长告诉三农品鉴官们,为了一直保持住洪山菜薹的品质,洪山菜薹是人工选育,挑选性状优良的株型进行种植,施用的是有机肥,水源是地下6米以下的矿泉水。摘下来的洪山菜薹可以直接生吃。“口感爽脆、清甜,水分很足。”之一次生吃菜薹的三农品鉴官“长江黄河”说。
图为:三农品鉴官们在洪山菜薹菜地体验采摘、生吃洪山菜薹。陈文摄
“仅仅依靠原产地80.13亩的产量,很难满足大家想品尝洪山菜薹的需要,所以除了原产地以外,武汉周边还发展了洪山菜薹示范基地种植。”武汉市洪山区洪山菜薹产业协会秘书长张汉明介绍到,在洪山先建村、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等示范基地,使用洪山菜薹的种子以及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同时价格比原产地的价格略低一点,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洪山菜薹。
洪山菜薹是深受武 *** 喜爱的一个蔬菜品种,洪山菜薹的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市场处章重清处长介绍,武汉市正将洪山菜薹上升到全域的公共区域品牌进行打造,建好种源保护和生产技术等标准体系,做到统一种源、统一种植环境、统一生产、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等规范,把品牌做强做大,让武汉市民都能吃上高品质、安全的洪山菜薹。
图为:原产地和示范基地种植洪山菜薹。陈文摄
“洪山菜薹又叫‘大股子’,跟普通红菜薹不同的是,它带花生长,开的花多且艳。” 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聂启军研究员现场教授三农品鉴官们一眼区分洪山菜薹和普通红菜薹,从外观来看,洪山菜薹明显粗且长,大概是普通红菜薹的两倍;洪山菜薹皮色紫红,表面有一层蜡粉;此外,它的薹叶大,是桃心形,而普通红菜薹薹叶是披针形,叶片窄且尖。从品质上,洪山菜薹口感明显甜一些,因为它所含的糖分要高一些,“洪山菜薹真的甜”。
洪山菜薹维C含量很高,并且钙、镁、磷、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含量也高,洪山菜薹营养丰富由此得名;因为含有花青素,它还有抗氧化的作用。别看个大,洪山菜薹的叶子和花都是可以拿来吃的,在现场,农户除了清炒洪山菜薹外,还特地焯水、做了一盘凉拌洪山菜薹,让三农品鉴官体验到原滋原味的清甜且脆嫩的洪山菜薹味道。
“以前有朋友曾给我过洪山菜薹,但当时我觉得怎么这么老、这么长,怎么给我这样的东西?” 三农品鉴官、武汉市农业学校(现代农业教育服务中心)老师徐莉说起曾经的事情,非常感慨,这次的“‘三农品鉴官’探访原产地,为‘洪山菜薹’代言”活动让她长了见识,同时觉得洪山菜薹的推介很有必要,这么有特色的农业品牌应该做大做强做精。
责编:邓蕊
融媒体记者:张翠华 詹重山(实习记者)
通讯员:王璐
编辑:李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