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社交平台上开始刮起晒“奶茶袋”的浪潮。
奈雪的茶、喜茶、古茗、茶百道……网友们把花色各异的袋子叠得整整齐齐。有网友自豪地标注:这都是我一手打下的江山。也有网友调侃称:每个妈妈都会攒塑料袋,我们终于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打开二手网站,不少人出售自己攒下的奶茶袋,每个袋子均价1-2元。
在热衷攒奶茶袋的年轻人里,有人被精美的包装吸引,“扔了怪可惜的”。有人进化成品牌的忠实粉丝,每期“联名”都不错过。
奶茶袋上寄托着什么?以下是这些年轻人的讲述。
【1】小春:奶茶是“生命之光”,错失联名活动时感到很遗憾
我不记得什么开始屯奶茶袋的了,可能是四年毕业到了北京开始租房的时候,生活一下子有了自己的空间,有多余地方存袋子了,就慢慢攒了下来。
现在,我有二三十个袋子,已经是淘汰和用掉了一波过后的了,新的袋子还不断地来。也不一定是奶茶袋子吧,好看的、实用的都会留一手,奶茶袋子刚好两点都符合。
这些袋子对我来说实用性很高。好看的,有时候出门用来装个雨伞、泳衣、饭盒等小东西,不那么好看的,有时候铲猫屎顺手拿来用了。我觉得这些袋子很适合“打工人”,去逛街不会提,但从家装点东西到公司、健身房顺手拿就很方便。
奶茶是我的“生命之光”,基本每天都会喝一杯。我之前在写字楼上班时守着个商场,商场里coco、茶百道、一点点、奈雪、瑞幸,啥都有。买得多了能总结出经验,保温袋更结实,但是纸袋子方便,叠起来也更整齐。瑞幸的纸袋不太好看,最多装几次东西也就丢了,奈雪的袋子就能用很久。
有些奶茶还会出“联名款”,我会为了联名好看的杯子和袋子去买奶茶。有段时间屯了一堆瑞幸的券,天天瑞幸,错失了coco和玉桂狗联名的活动,我现在都记得,太遗憾了。
我没想到屯奶茶袋子成为了趋势,我以为只有我这样,和朋友们交流发现很多人都会留。我很早以前就说过,网上都说,每一个妈妈都有一个装满塑料袋的塑料袋,我说我也有。
【2】芒果:热爱攒下来的每一个袋子,像我妈攒塑料袋的心情
我屯奶茶袋有几年时间了。大概是毕业后的某一天给朋友装东西,找不到好看的袋子,顺手拿了个透明塑料袋被无情吐槽后,我就养成了买奶茶必留袋的习惯。
现在的袋子比我刚开始攒的时候好看多了,都成品牌文化了,不少店家设计的袋子是真好看,就有意识地越存越多。办公室放了三四十个,家里应该也有十来个。每次办公室柜子塞满后,我就会筛选一下,不那么好看的袋子送给保洁大姐,好看的舍不得。
看着这些奶茶袋子,我一点喝奶茶的罪恶感都没有。对于打工人来说,奶茶是快乐,咖啡是命!买都买了,喝都喝了,有啥心痛的?
我和同事姐姐用奶茶袋做过纸抽盒和收纳盒,实用性很强。大多时候,还是用来上班提个水果零食,或者夏天去健身房塞个换洗衣服。
一般纸袋比保温袋更好看,但我更喜欢保温袋,足够结实。我热爱攒下来的每一个袋子,非要说最喜欢的,就是奈雪和小樱的联名,要是魔术贴扣能换成拉链的我可以天天都用!但是最讨厌的就是瑞幸,那个袋子太薄了,完全撑不住东西,随便装点就“咔嚓”断了。
我觉得我是有点“收集癖”的,不仅攒奶茶袋、塑料袋,我还攒盒子、衣服包装袋。某种程度上,感觉也是像我妈攒塑料袋一样的心情,就是见不得浪费,好好的袋子丢了怪可惜的,总觉得还能继续用。
【3】小月:袋子承载着我的感情,“这都是我打下的江山”
大概去年7月底,我开始攒袋子,不管好不好看都会留下。攒着攒着慢慢发现有了偏好。现在,我家有上百个袋子,里面有至少80%都是奈雪的茶。
我听说网友笑称奈雪袋子成了深圳打工人“市包”,我平时没怎么注意到,只有每次上新款的时候,走在路上很明显能看到,大家手里都提着新款的奶茶袋子,都是像我一样的爱好者在“蹲”。
我太喜欢奈雪的保温袋了,没有任何袋子可以替代。它的内胆很厚,保温效果很好,袋口是魔术贴的扣,很结实,从袋子上就能感觉这个牌子很用心。喜茶以前的袋子很不错,还是有拉锁的,现在不知道因为降价还是什么,保温袋变成很薄的一层,还是那种双面胶的贴纸,我不喜欢。
这些奶茶对我来说,是“细节决定成败”吧。奈雪的袋子做的很极致,作为消费者也能感受得到诚意,所以我对这个牌子的好感也更高。小程序上买奶茶的时候,虽然收费,我都会顺便加一个袋子。
每次看到这些袋子和周边,都会有种自豪感——这都是我打下来的江山。除了袋子我还会收集各种奶茶相关的周边,比如杯子啊什么的,会用来做漱口杯、置物架。
周边我也会买,如果能抢到就买收藏,抢不到那就袋子来 *** 。比如芬迪和喜茶之前的联名,我哪怕不太喜欢喜茶这个牌子,但袋子好看,还是会买一个收藏。
这些袋子上承载着我的感情,奈雪会和各种ip出联名,我每期都会追。我记得有期海绵宝宝的,周边我没抢到,就特意找店员要了几个纸袋子和贴纸,都没收我钱。点外卖的时候,因为单杯没有联名款的袋子,我每次都会备注要大双杯的保温袋。
我会用袋子来做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奈雪的魔术贴袋子用来收纳袜子之类的小东西,普通的保温袋叠出来做了单位的抽纸盒。纸袋子中间剪一下分成两半,就是一个纸巾盒。有了奶茶袋子,这些小东西我很久都没买过了。
大部分的袋子还是放着,我有点强迫症,会叠得很整齐,光看着就很开心,觉得“这都是我打下来的江山”。
【4】颖颖:现在的袋子有文化属性,所以想收藏
最近几年奶茶品牌比较多,我开始有意识收集袋子。之前的奶茶就是那种普通的塑料袋儿,喝完就顺手扔了。
最近这几年,袋子越来越好看,我留下的都是比较有特色的,比方说品牌联名啊,或者有独特图案的。霸王茶姬的那个花纹袋子我很喜欢,很古典。
我看过一些把奶茶袋子做成各种生活用品的视频,但从来没试过,就当普通袋子用,上下班带点什么食物饮料,或者需要带东西往返的时候会拎一下,也不会拿来当包包用。
我觉得这种积攒和妈妈攒塑料袋儿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他们更多的是想套在垃圾桶上,或者去超市买东西“再利用”,但我一般收集是出于想保留它,作为一种“收藏”的想法。
但收集奶茶袋在我的生活中好像也没什么“重量”,当时觉得我要保留下来,但留下之后,其实也就给他搁置在一边忘了。所以比起保温袋,我更喜欢纸袋子,没那么笨重,图案也更精美,不太会去考虑它的实用属性。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九派新闻记者 王怡然
来源: 九派新闻
新型骗局盯上了奶茶!已有人上当,聊天记录曝光来源:齐鲁晚报
“老板,我校急需要一大批XXX”
如果你是商户老板
突然接到这样的大额订单
你会不会心动?
日前,重庆一奶茶店店主小刘遭新型“订单诈骗”,被骗3万元。
一男子自称要订购矿泉水、自热米饭和120杯奶茶。由于店内没有自热米饭,小刘又不想错失“大单”,便联系了其推荐“中间人”,并据此联系到一名所谓“厂家销售人员”拿货。
在垫付3万元货款后,小刘被拉黑……
目前,涉案账户已被民警成功止付、冻结,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而类似骗局不止一次很多人都遇上过,近期也有不少人上当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一奶茶店老板王女士,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武警部队后勤采购部黄干事”,想订购300杯奶茶。
面对这样的“大生意”王女士心动不已,加上她本身对军人非常尊敬,毫不犹豫便“接单”了,添加好友后,“黄干事”表示需要订购300杯奶茶,6月14日,他们到三台县开会时派人到店取货。
随后,“黄干事”发来一份“采购清单”,“水果奶茶150杯,珍珠奶茶150杯”,署名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采购部”。
王女士看见采购单上盖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专用章”,更是深信不疑,立即按照要求列了一个报价单,“黄干事”看后表示,他将“给领导审核”后再联系她。6月13日,“黄干事”给王女士打来 *** 表示“领导审核通过了”,但他们还需要采购30件矿泉水,以及60件罐头,为了便于一次性取货希望王女士能帮忙“ *** ”。
这种指定的红烧牛肉罐头不好买,但“黄干事”很是“热情”,给王女士提供了“供应商王经理”的联系方式。
王女士与“王经理”进行了联系,“王经理”表示货源充足,当天下午就可以送货,保证买家6月14日能取 *** 。不过“王经理”声称这种罐头要600元一件,由于采购量大他没有这么多钱购货,需要先付钱再送货。
王女士担心给了钱对方不发货,便让“王经理”提供地址,准备请其当地朋友当面付款取货,“王经理”见王女士不好糊弄,又谎称,“我们分仓只是负责运输调配货不销售产品,都是厂家统一安排分仓备货配送”。
王女士见“王经理”说话前后矛盾
便怀疑自己遭到了诈骗
于是立即停止与其联系,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果然查到了类似的骗局。
后来,王女士将一个警示视频发给“王经理”,没想到被“王经理”拉黑了......王女士便立即报警。
大额盒饭订单背后隐藏着电诈骗局
重要提示
采购物资会进行严格的审查,绝不可能通过 *** 、短信通知或要求 *** 。
遇到此类大单时,首先要核实对方身份,也要核实供应商的身份,看是否正规;对于要先付“订金”“货款”等要求,要仔细甄别,若发现异常,请立即终止交易。
切勿贪图小便宜,切勿随意汇款转账至陌生账户,一旦发现被骗,请立刻报警。
来源:齐鲁晚报综合央视新闻、央广军事
果然视频|把观众当“蔬菜水果”,齐鲁杯小选手解压有妙招在巴掌大杯子里也能自己种出洋甘菊、南瓜、水果黄瓜等果蔬。近日,果蔬种植杯在这个春天掀起了新的种植热潮,将果蔬的种子、营养土集于由环保材料制成的杯子里,用户只需定期浇水,就可以看到果蔬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
记者发现,果蔬种植杯不仅在线下商店销售火爆,而且在线上社交平台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其体积小、种植 *** 简单、造型美观,不少家长购买果蔬种植杯让孩子体验种植的乐趣,也有年轻的上班族买来放在办公室中,为生活增添一份自然的美感。
果蔬种植杯走俏市场
兼具创意和实用价值
“打包春天”“椒个朋友”“一番风顺”“豆你开心”……记者在多个商场看到,不少文创潮流门店将各式果蔬种植杯放在了显著的位置,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诙谐有趣的宣传文案也颇为吸睛。市民王女士带着3岁儿子在摊位前仔细挑选,她告诉记者,最近这种潮玩种植杯非常流行,既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耐心,又能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奇妙。
据卖家介绍,这类产品主要面向儿童和年轻人,既有含羞草、幸运草、向日葵、洋甘菊等花类种子,也有水果黄瓜、水果玉米、樱桃萝卜、小番茄、辣椒、南瓜等果蔬种子,价格也从9.9-39.9元不等,也有近百元的“高阶版”,“自果蔬种植杯上市以来,销量一直居高不下。消费者不仅自己买回去种着玩,也成为送朋友的潮流伴手礼。他们对种植杯的质量和设计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款非常有创意和实用价值的产品。”
不仅线下销售火爆,线上讨论热度也很高。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发现,不少网友也纷纷晒出了各类果蔬种植杯,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小白也能种出‘嘎嘣脆’的黄瓜,种植难度低,日常打理也很简单。从播种到吃上自己种的水果黄瓜,只需要两三个月!”网友发帖称。在小红书App,记者以种植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了近1000篇笔记,近3000件商品;在抖音App相关话题也有300多万次播放量。
一杯配齐所有种植必需品
简单四步就能完成种植
果蔬种植杯为何能走俏市场?记者发现,多数消费者都是本着种植简单、造型美观而购买。这种小巧精致的种植杯,不仅可以让消费者享受亲手种菜的乐趣,还可以为家居增添一抹绿色。
“以前觉得在家种菜需要准备土壤、肥料、种子、水壶、花盆等各种工具,而种植杯只需要一个杯子就能搞定,而且简单几步就能完成种植。”今年28岁的黄心怡最近一次性购买了水果黄瓜、番茄、辣椒等8个果蔬种植杯。她告诉记者,她喜欢在家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果蔬种植杯就很适合我,它不占地方,也不用担心浇水过多或过少,而且还能看到果蔬从发芽到结果的全过程,感觉很有成就感。”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果蔬种植杯的体积都很小,高度在10厘米左右。杯子里的物品构成简单,一般都是只有种子和营养土,在外包装上有形象生动的种植说明,“只需要四步,取出种子和营养土地、倒入营养土、播撒种子、浇水等待发芽结果,从来没有觉得种菜如此简单。”黄心怡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杯子中种下果蔬后,也不能“放任不管”。“光照、室温、浇水等都需要注意。”黄心怡说,种子发芽的时间在5天左右,发芽的温度要在20摄氏度左右,生长的温度要在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左右。在种子生长的过程中,要定期浇水,一般60至90天就能收获。“所以春夏天是更好的播种季节。”黄心怡说。
玩转种植、打造个性景观
果蔬种植杯变成乐趣和艺术
“小小”的种植杯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在二孩宝妈张筱雅看来,果蔬种植杯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亲子互动的工具。“我上周末和孩子一起玩了种植杯,分别是番茄、樱桃萝卜和水果黄瓜。孩子全程 *** 满满,除了让我帮他拆开包装,都是他自己在操作、主导。”张筱雅说,相比传统的种植,果蔬种植杯简单易操作,可以让孩子亲身参与到种植的过程中,观察果蔬的生长规律,学习农业知识,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循环,增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她们的责任感和爱心。
“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由选择和搭配不同的果蔬品种和组合方式,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张筱雅说,有时候碰到孩子求助,她们一起合作,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任,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黄心怡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园艺和自然,所以她很享受打理果蔬种植杯的过程,觉得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让自己放松和减压的方式,也能够美化自己的居住环境。“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果蔬品种和组合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多样的植物景观,如‘百果廊架’‘果蔬阳光房’等造型,增加生活的趣味和美感。”黄心怡说,对她来说,果蔬种植杯可以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成为一种展示自己风格的装饰艺术品。
(苏报融媒记者 刘达 李浛芃 陈兆帅/文 李浛芃 摄/摄制)
日本高端点心和果子 *** 全程 #亲手 ***和果子 *** 。
和果子调料全流程。白豆子经过一手变成黄豆子,明天在家里穿仙儿一点,做小仙女。拍视频(纪念)对,做小仙女。看我一只手也能干活。看大娘二娘干活,坏的出来他也有颜色,撇浮沫老师再讲一遍。上课时间去收衣服,打 *** 放水,准备煮。一个师傅俩徒弟刚干嘛去了,又晒衣服了?争着表现。准备过筛,过筛保证每一口都细腻丝滑。好香。就想吃了。
·收袋朝一个方向旋转,热的时候是更好拧的,扭干水分。这是个苦力活,而且烫手。
·加糖,这是什么棉白糖,这叫日本杯林原海藻糖,1000一放200糖,就这3种加起来200克。这个日本糖,海藻糖就放40%,(下面)每个30%,不能让他下面一层糊的就不能要了,二次控水,不要用力刮。
·摊开就放到微波炉里面去叮,一次叮,七八分钟就拿出来搅一下,别让他下面叮干了糊掉了。搅的差不多去点水气等一会再叮个七八分钟,第三次就要看看他叮的程度了,就五六分钟两三分钟这样看情况。
宝妈师傅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做糖皮,你可以全部倒,你不一定每次就炒一点点,你可以一次性炒那么多,还有分几次用,你用不完可以放到冰冻里面。反正这个就是增加粘性的糖是放这个的,65克就加130克。有没有人说不吃这么甜的,要求少甜,那你可以少甜,那你就是标准的,我就告诉你标准,不标准你就自己研究去。
水是白玉粉的三倍,那就是65乘以3,再放入8分钟。之一次我都学两天两天的课程,拉丝的感觉,3分钟4分钟。果蔬粉也是可以做的。这次我们先做一个乌龙茶的,这个是做馅吗?做馅的加进去比较香。糖皮做好了,250克就放30克的这个,这就是90,这个是做"皮",它不是很粘手的,这个不能烤太干烤太干,口感不好,这样拿起来不粘手吗你看,好这样子就差不多可以了,就不要不要再不要再烤了。
这个是另外,白玉粉,这个时候不是还很黏,很黏我们就放下去再烤,烤到它不粘手为止。加了白玉粉跟这个颜色的不一样,白玉粉是白一些,加了之后他就粘在一起的不然他一粒粒的看到没有,一捏就散了。
我们今天就想做什么味的,做乌龙茶味的吗?100克的豆沙放2克差不多的粉,2%-3%,多100加差不多20的,这是芝士,混在一起真怕记不住,这么多。这个是做皮的,好香,白桃乌龙茶味。这都得要去日本才能买的到吗?100克豆沙里面放20克(芝士),那我们这有1千克,1千克就要放200,你这边放6张7张,这个芝士是增加它的粘稠吗?香气,提香的。放到冰冻里面去。就把馅一个一个弄出来,15克一个馅,多一点点少一点点都没关系。然后弄好了就就这样分装,15克一个馅。成品。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显示,近日,天津灵感之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青第二分公司因生产经营混有异物的食品,被天津市西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天眼查显示,涉事企业由喜茶(深圳)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
5月1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致电天津灵感之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青第二分公司,对方回应称,门店为喜茶门店,但对于被罚问题,工作人员回应称将有专员对接。但截至发稿前,喜茶暂未对此作出回应。
喜茶员工误将杯子与水果混合放入沙冰机搅碎
致使饮品混有杯子碎片 涉事门店被罚5万元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显示的处罚信息,2023年2月28日,天津市西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天津灵感之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青第二分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门店生产经营混有异物的食品,因此涉事门店被天津市西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
据媒体报道,处罚事由显示,消费者通过抖音平台发布视频,反映在当事人场所内购买的饮品中混有异物。经查,当事人店员周某在 *** “甄果·大橘画梨(热饮)”时,将盛有梨块的杯与梨块一起放入了冰沙机,导致出餐的饮品中出现异物。当事人自述饮品售出前都须经过擦杯、转杯查验,由于上述饮品为黄色,而经冰沙机搅碎的杯碎片为透明,故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消费者反映情况属实。
相关:
曾因虚假宣传被罚45万元
2022年 喜茶在37个城市开出新店
天眼查显示,涉事企业由喜茶(深圳)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喜茶并非首次被罚。
2021年12月16日,喜茶关联公司上海喜创于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涉嫌“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被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45万元罚款。根据主要违法事实为,该公司自2021年5月14日起通过下属门店发布的“杨梅品种全线升级为当季东魁杨梅,更大颗更爆汁”“精选云南石屏、浙江仙居东魁杨梅,个大核小,果肉紧簇饱满,风味浓郁”等部分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据南都此前报道,同年9月,由于喜茶店员操作失误,将展示陈列的“样品”饮料拿给消费者,致使该消费者紧急入院洗胃。随后,喜茶官方发布道歉声明称,喜茶全国门店已经下架同款陈列道具。2021年8月,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随机对广州“网红”饮品店开展监督检查,在对“奈雪的茶”、“喜茶”、“溜六六”等3家“网红”饮品店检查中发现,存在开封后的预包装食品保存不当,水池、冰箱、冰粒机等标识不够规范等问题。
在今年1月3日,喜茶发布了其品牌十周年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喜茶会员人数新增了1300万,会员人数总量达到6300万;截至2022年底,喜茶已经进入了全球83个城市。其中,2022年喜茶在37个城市开出新店,包括长春、哈尔滨、龙岩、临沂、襄阳、衢州等17个新城市首店,这些门店单店日销量更高达5400杯。
根据报告,整体上,2022年6月以来,喜茶日店均销量和月度总销量同比2021年,分别平均增长了20%。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詹丹晴
低卡帕梅拉、超模同款燕麦杯#饱腹感超强的早餐防暴食必备。
宿舍隔夜燕麦杯,减脂期的小伙伴一定不能错过。
我之前一直用的燕麦杯,这次终于出新款啦。
配料只有燕麦片、亚麻籽可可粉,打开就能闻到浓郁的燕麦香,燕麦片也很大颗,做法超级简单。
先将两勺燕麦片浸泡在水中,然后加入一层无糖酸奶。记得要用无糖的哦,加入一层香蕉片,可以多加一些增加甜味。
接着重复之前的步骤,一层燕麦片、一层香蕉片、一层酸奶、再加上一层燕麦片,最后淋上酸奶。
最后加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冷藏一晚口感更佳。
早上起床就为了这一口燕麦,看起来好好吃啊,层次感十足,有种吃甜品的感觉,而且低脂低卡又饱腹,做一半就够了,馋甜时的救星赶紧做起来吧!
现制饮料,好喝与健康能否兼得早上八点半,从事文字工作的小花(化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了缓解工作的焦虑,每周有两三天,她都会点上一杯奶茶。“比起瓶装饮料,现制奶茶口感更好,选择更多,更新也快,自己选择配料、甜度的过程也十分享受。”在小花眼中,“这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仪式感。”
像小花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的追捧与现制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其中,以茶、水果、奶等为主要原料制售的新茶饮品牌更是层出不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新茶饮门店总数达48.6万家。但与此同时,现制饮料中添加剂种类与剂量的不透明、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亦屡屡引发关注。
那么,现制饮料的诱人之处,究竟有哪些?又该如何兼顾“好喝”与“健康”?
1、成分不明:“新鲜”背后的隐忧
饮料的历史,源远流长。当人类甫一进入文明之门时,便不再满足于仅仅将水作为日常饮用的对象。早在数千年前,利用剩余粮食发酵而来的啤酒,已 *** 着埃及和两河流域一带先民的味蕾。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葡萄酒成为达官显贵桌上的标配。近代以来,茶、咖啡、可可等植物制成的饮料,更是随着欧美航海家的风帆,抵达了世界各个角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饮料的制备,进入了流水线时代,在种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逐渐分化出现制现售、预包装等不同“流派”,以其各自特点,满足着不同饮料爱好者的喜好和需求。
在今天这个生活节奏极快的时代,对于现制饮料的诱人之处,不同爱好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几乎每天都会喝咖啡,工作日会点外卖,周末会去咖啡店。”有着多年咖啡饮用习惯的九莉(化名)说道,“除了提神之外,咖啡可以给我心理上营造出一种工作的状态,就像在自习室看书比在家效率高一样。”
“对我来说,奶茶可能是一种不那么日常、却又比较容易获得的东西,心理上会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而买瓶装饮料就不太会有这种感觉。”小花补充道。
“现制饮料最吸引我的地方,可能是新鲜吧,感觉防腐剂应该没有那么多。”每周都会喝奶茶的雪松(化名)说,“而且新品、联名款推出的频率都会高一些,更能满足好奇心。”
新鲜感、氛围感、即时满足感……说起现制饮品的魅力,受访者多围绕以上几点说开来。在采访中,大部分受访者也表示,自己在点现制饮品时,一般都会选择无糖,理由大多是不爱吃甜、偏爱原味、担心增重等。不难看出,在畅饮的同时,年轻消费群体对健康也颇为重视。
“其实我是个挺在意食品成分是否健康的人,可一旦情绪出了问题,还是会习惯喝一杯。”尽管购买时会尽量选择无糖且配料简单的款式,但几年下来,小花的体重、睡眠还是有一些变化。
“我偶尔会遇到一些血脂异常的患者,尤其是女生,在膳食调查的时候,发现她可能不喜欢吃肉,但却喜欢喝奶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许英霞说,“其实奶茶这类饮品,隐含的热量和糖分,还是不低的。”
“我比较在意食品配料,希望现制饮料也能标注出来。”雪松补充道。
2、标准不一:逐渐披露的成分
一杯奶茶的热量,究竟是多少?杯中的成分,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奶茶店,含糖量等标准是否统一?
“我在4年前带领学生做过一个小型调查,发现这些现制饮料的质控做得并不好,同一家店不同人对于3分糖、7分糖的把握可能相差很多,检测中还发现一份3分糖的饮料比同一家店半糖的饮料糖量添加还多的情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许雅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奶茶店的‘3分糖’含糖量也有很大差异,这可能就是现制饮料不好明确标注含糖量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不太建议大家经常喝奶茶,因为你不知道喝下去的都是什么。”许英霞说,“瓶装饮料上起码还会标注具体成分,知道里面都放了什么。但奶茶一般不会标注。”
目前,我国对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内容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清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致敏物质等等,而对于现制现售食品,尚无硬性规定。
“之前有餐饮品牌做过类似的尝试,但效果不太理想。比如餐厅做一道宫保鸡丁,要怎么标营养成分呢?还是有一些执行上的问题。”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钟凯建议,从产业链上游入手。
“比如说最终做出来的成品不好作具体规定,但它使用的原材料可以监管起来,水果要有水果的采购标准,奶要有奶的采购标准,添加剂的量也要有标准,都要通过正规渠道采购。把前端监管好,不论商家在安全范围内如何配比,成品不太会出大问题。”钟凯说。
如今,现制饮料品牌对用料健康也越发重视,有品牌打出“真奶”“真茶”“真蔗糖”等口号,有品牌强调使用健康的天然甜味剂。比如近日,某茶饮品牌就通过官方账号公布了6款产品的热量和营养成分。
“把成分标注出来会让消费者喝的更明白,这很值得提倡。”但许雅君坦言,“标注之前还需要整个 *** 过程添加量的相对‘标准化’,否则写在标签上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
3、摄入可控:标准化进程加快
现制饮料离不开人工操作,而一旦涉及人工操作,便很难如机器一般时时精准。
在受访者中,雪松曾有过在某连锁新茶饮品牌门店打工的经历。据她介绍,“刚上班的时候会收到一张单子,上面有各种饮料的制备流程,每一种配料要放多少,都有具体的要求,我需要做的就是背熟,严格按流程操作,目前规模较大的连锁品牌,门店制备一杯饮料,个人操作空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标准化程度还高一些。”
记者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发现,包括GB/T10789-2015《饮料通则》、GB71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275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料和 *** 料》、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在内的多部现行国家标准,对饮料制备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成分均作出了具体规定。以甜味剂阿斯巴甜为例,在饮料类食品中,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是被允许在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等6种饮料中添加的,更大使用量均为0.6g/kg,固体饮料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而现制饮料作为单独一个品类,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国家标准,对这一品类的监管,多是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饮料通则》是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出的,主要针对的是预包装类饮料,现制饮料是不在这个里面的。”钟凯解释道,“严格来说,现制饮料这个品类其实算是餐饮行业,只要是人在操作,就很难百分之百标准化。但是比如全糖、半糖、少糖的剂量、是用糖还是甜味剂等等,企业内部甚至行业内部可以建立相对统一的标准,避免出现一家店的半糖比另一家店的全糖还要甜的情况。”
尽管尚无国家标准,但最近几年,针对现制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同社会团体先后提出了团体标准供行业遵守。2019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率先发布团体标准T/CCA 009-2019《现制饮料操作规范》,对现制饮料的术语定义、分类、场所设施、设备原料、食品添加剂等作出了规定。2021年3月,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FJCFA 0001-2021《现制奶茶》。随后,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发布《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明确了现制奶茶、现制奶盖茶等5类产品的范围、要求、检验规则等,要求中进一步细分了微生物 *** 、污染物 *** 、食品添加剂等具体指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些年也相继发布了《现制茶饮术语和分类》《现制茶饮门店食品安全自查指引》等团体标准,现制饮料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正逐步加快。
“总体来说,加工类食品还是不如天然的好,特别是提示了孕妇、儿童慎用的食品,建议大家控制一下摄入量。”许英霞说,“一周或者一个月限定几次,适可而止就好。”(记者贾月洋)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秋一杯”刷屏,有门店接到一次2300杯的超大单!怎么做到的?“销量增长约800%!”
“开业不到1分钟,待做超过200单。”
今年,“秋天的之一杯奶茶”如约而至,多个品牌门店爆单,有家店甚至接到了一次性2300杯的“超级大单”。
登榜微博热搜、刷屏全网,今年秋一杯的爆点都在哪?
“一单2300杯!”
部分茶饮店环比增长800%
“谁懂啊家人们,一大早卡点抢秋天的之一杯奶茶,前方竟然有186杯待做。”
最近几天,很多茶饮人都忙疯了。8月8日立秋当天,“秋天的之一杯奶茶”再次疯狂刷屏,朋友圈都在花式晒奶茶。
在“秋一杯”热度推动下,各茶饮门店更是客流量翻倍、纷纷爆单:
- 和上周相比,喜茶多门店销量增幅400%,单店单日更高销量达4500杯;
- 立秋当天,奈雪多门店销量增长400%~500%,部分门店环比增长约800%;
- 蜜雪冰城立秋当天,销量突破1200万杯;
- 沪上阿姨的交易额,周同比增长超250%;
- 益禾堂单日营业额较去年同比增长超过100%,河北区域数家单店日杯量突破3000杯;
- 甜啦啦立秋1天卖出300多万杯;
- ARTEASG营业额同比去年立秋增长30%……
很多茶饮店店员在立秋这天几乎上一整天都忙得脚不沾地,“从早上九点干到凌晨十二点”、“我们美团外卖都快600单了,做到凌晨一点才全部做完”。
值得一提的是,和去年相比,今年“团单”和外卖订单量都大大增加。
一位外卖小哥告诉我:“立秋那天奶茶店的生意特别好,我上午的订单全是奶茶,不到11点已经取了十多趟餐,一个订单10杯、20杯的很常见,同一栋写字楼,我来来 *** 送了好几层。”
奈雪佛山陈村顺联广场店,在立秋当天甚至迎来了2300杯的超级大单,刷新“秋一杯”单笔订单记录;ARTEASG营业额同比去年立秋增长30%,外卖日环比增长近300%,美团外卖侧新客交易4万+……
ARTEASG门店的爆单
美团外卖数据显示,共有15万奶茶门店参与到今年的立秋奶茶狂欢节,当日累计卖出超4000万杯,继去年立秋后参与商家数和订单量再创历史峰值。
已经火了3年的“秋一杯”,到了今年,依然有着强劲的热度,能带动整个茶饮行业的增长,在行业人看来,它已经和618、双11一样,成为每年固定的“茶饮消费节”。
盘点10+茶饮品牌
我发现了这些“出圈亮点”
今年的“秋一杯”,各大茶饮店都有哪些出圈好创意呢?盘点了10+家茶饮品牌,我发现了这些亮点:
1、栀香、雪松香,“清新味型”受青睐
今年高温持续,立秋暑热依旧盛行,很多茶饮品牌秋一杯青睐“清新味型”。
沪上阿姨上新“秋栀系列”,新品栀香椰椰、栀芝椰椰、栀香清语,栀香毛峰结合椰子,口味淡雅清甜,回味悠长。“我们希望通过清香鲜灵的风味,给消费者在初秋炎热时节带来清爽体验。”沪上阿姨公关负责人表示。
7分甜的新品“云雾雪松”,单听名字就让人忍不住种草,特选雪松乌龙茶,搭配浓醇牛乳,入口给人丝丝清冽之感。
2、“闪闪杯”火出圈,奶茶女孩的立秋仪式感
“家人们!快给你的公主安排上!”
茶百道推出的限定闪闪杯,buling buling的杯套配以大珍珠链子,也在立秋火了一把。其中珍珠手提,既可以当提手,又可以拆卸下来DIY成衣饰、手链、挂件。
此外,沪上阿姨新品秋栀小橙杯,色彩饱满鲜亮,多巴胺高级橙引发众多网友种草,“拿上这款小橙杯,get你的早秋大片!”
7分甜“云雾雪松”,高级雪松绿杯质感拉满;限定“冰醇·雪松乌龙”玻璃瓶,外观酷似香水瓶,喝完还可以用来插花。
3、买奶茶送猫窝,霸王茶姬推火了“秋一窝”
“我的哈基米拥有了秋一窝”,“恭喜我的哈基米正式加入姬门”……
今年8月8日立秋,还是国际猫咪日,霸王茶姬在山东和广东全区域门店推出限定猫窝活动,与霸王茶姬纸袋风格同款的限定猫窝,成为最近各位“铲屎官”的心头爱。
4、引入“团建”订单模式,收获大量企业订单
今年立秋是工作日,很多公司利用“秋一杯”来犒劳小伙伴。
沪上阿姨“秋栀系列”推出 *** 团餐礼盒活动,一盒6杯,更有“橙意”;快乐番薯推出的“8杯任选”、“28杯任选”“38杯任选”和“48杯任选”都获得了很好的销量。
这也从侧面说明,“秋一杯”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
快乐番薯小程序任选套餐
5、今年送礼特别“壕”,雪王承包1个月奶茶
蜜雪冰城的“秋一杯”很让人动心:活动期间,用户在抖音、微博、小红书,带话题“秋天的之一杯奶茶”,发视频/晒图蜜雪冰城奶茶,抽66个奶茶锦鲤,雪王承包1个月的奶茶。
LINLEE林里则直接推出“秋天之一杯的惊喜”,活动期间,小程序任意消费即可参与抽奖,奖品包含了YSL口红气垫礼盒、gucci迷你香氛香水礼盒高奢美妆大牌等。
6、“秋一杯”爆款趋势:轻盈、低甜度
“秋一杯”,也是春夏产品和秋冬上新的分界点,在大热产品中,也可以看到一些今年秋冬的产品趋势。
乐乐茶立秋当天销量更好的是7月底刚上市的巨大颗巨峰葡萄;甜啦啦排名前三的饮品分别为一桶水果茶、一桶全家福、黑糖珍珠奶茶,可见,鲜果茶依然是消费者的心头好。
与此同时,奈雪的原叶鲜奶茶系列也呈现200%高增长,成为奈雪更受欢迎的“秋一杯”茶饮。
总的来看,今年秋一杯爆款,口味都向轻盈、低甜度靠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清爽、适口性高”的口味诉求。
“秋一杯”爆单背后
品牌提前3个月开始准备
“秋一杯”爆单是怎么来的呢?
我观察到,相比于之一年的手忙脚乱,这两年很多品牌都为“秋一杯”做足了准备。为了抓住这个节点,茶饮品牌也很拼,有的甚至提前3个月就开始蓄力准备。
甜啦啦线上运营中心外卖负责人表示,他们很多商业街门店,在7月就提前组织培训,扩招1到2位店员迎接“秋天的之一杯奶茶”爆单时刻。
快乐番薯也提前1个月发布了通知,要求门店备足料、招够人、延长营业时间,为一年中业绩更好的一天做好准备。
“门店的智能出茶机当天基本没停过,大家都是开足马力,希望能更好地为消费者带去秋天的之一份喜悦。”喜茶深圳壹方天地A区店的负责人表示。
喜茶门店出单
连续4年,“秋一杯”都引发了消费狂欢,今年,“秋一杯”的热度更是向咖啡蔓延,瑞幸立秋当日销量突破了739万杯。
“秋一杯”已经成为了茶饮行业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为了这一天,各大品牌各显神通,提前蓄力,希望为消费者带来更惊喜的消费体验。
连续4年爆火
谈谈“秋一杯”的长期生命力
数据显示,立秋当天,微博话题#秋天的之一杯奶茶#阅读量超过4.3亿,抖音话题107.5亿次播放,小红书分享笔记超20万。
连续4年,立秋喝奶茶,似乎正和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饺子一样,成为一个“下意识选择”。
每个爆火的梗背后,都是当下社会情绪的表达。
立秋一到,就表示秋天来了,季节、气温和环境的转换会激发人们更多情绪联想,让人们对温暖、关爱和陪伴有更强烈的渴望,叠加了节令情愫、社交属性的“秋一杯”引发了大众的情绪共鸣,为立秋注入了满满的仪式感。
快乐番薯公关负责人表示,年轻人是天然喜欢仪式感的,这是他们特有的浪漫以及“从众”心理。在“秋一杯”这样一种好喝不贵的仪式感中,年轻人的某种集体情绪获得了出口。
一杯奶茶,加上有趣的营销,在大众情绪的传染下,符合“主动消费”的期待。
茶饮品牌利用“秋一杯”推新品、推限定产品,平台积极推广,也让我们也看到了“秋一杯”出圈背后的更多可能。毕竟,除了扎实的产品力外,灵敏的市场嗅觉也同样重要,有梗、简单、有趣的传播和营销,会吸引更多人沉浸在“秋一杯”的快乐中。
想让“秋一杯”持续地火下去,就需要品牌不断添加新内容、新价值。今年霸王茶姬的“秋一窝”、沪上阿姨的“秋一盒”,都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获得感与仪式感。
接下来,或许我们可以打开思路,去延伸一下:
“夏天的最后一杯奶茶”“秋天的之一杯咖啡”……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爆梗?欢迎脑洞大开,评论区见!
现制饮料,好喝与健康能否兼得光明日报记者 贾月洋
早上八点半,从事文字工作的小花(化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了缓解工作的焦虑,每周有两三天,她都会点上一杯奶茶。“比起瓶装饮料,现制奶茶口感更好,选择更多,更新也快,自己选择配料、甜度的过程也十分享受。”在小花眼中,“这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仪式感。”
像小花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的追捧与现制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其中,以茶、水果、奶等为主要原料制售的新茶饮品牌更是层出不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新茶饮门店总数达48.6万家。但与此同时,现制饮料中添加剂种类与剂量的不透明、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亦屡屡引发关注。
那么,现制饮料的诱人之处,究竟有哪些?又该如何兼顾“好喝”与“健康”?
1、成分不明:“新鲜”背后的隐忧
饮料的历史,源远流长。当人类甫一进入文明之门时,便不再满足于仅仅将水作为日常饮用的对象。早在数千年前,利用剩余粮食发酵而来的啤酒,已 *** 着埃及和两河流域一带先民的味蕾。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葡萄酒成为达官显贵桌上的标配。近代以来,茶、咖啡、可可等植物制成的饮料,更是随着欧美航海家的风帆,抵达了世界各个角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饮料的制备,进入了流水线时代,在种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逐渐分化出现制现售、预包装等不同“流派”,以其各自特点,满足着不同饮料爱好者的喜好和需求。
在今天这个生活节奏极快的时代,对于现制饮料的诱人之处,不同爱好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几乎每天都会喝咖啡,工作日会点外卖,周末会去咖啡店。”有着多年咖啡饮用习惯的九莉(化名)说道,“除了提神之外,咖啡可以给我心理上营造出一种工作的状态,就像在自习室看书比在家效率高一样。”
“对我来说,奶茶可能是一种不那么日常、却又比较容易获得的东西,心理上会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而买瓶装饮料就不太会有这种感觉。”小花补充道。
“现制饮料最吸引我的地方,可能是新鲜吧,感觉防腐剂应该没有那么多。”每周都会喝奶茶的雪松(化名)说,“而且新品、联名款推出的频率都会高一些,更能满足好奇心。”
新鲜感、氛围感、即时满足感……说起现制饮品的魅力,受访者多围绕以上几点说开来。在采访中,大部分受访者也表示,自己在点现制饮品时,一般都会选择无糖,理由大多是不爱吃甜、偏爱原味、担心增重等。不难看出,在畅饮的同时,年轻消费群体对健康也颇为重视。
“其实我是个挺在意食品成分是否健康的人,可一旦情绪出了问题,还是会习惯喝一杯。”尽管购买时会尽量选择无糖且配料简单的款式,但几年下来,小花的体重、睡眠还是有一些变化。
“我偶尔会遇到一些血脂异常的患者,尤其是女生,在膳食调查的时候,发现她可能不喜欢吃肉,但却喜欢喝奶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许英霞说,“其实奶茶这类饮品,隐含的热量和糖分,还是不低的。”
“我比较在意食品配料,希望现制饮料也能标注出来。”雪松补充道。
2、标准不一:逐渐披露的成分
一杯奶茶的热量,究竟是多少?杯中的成分,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奶茶店,含糖量等标准是否统一?
“我在4年前带领学生做过一个小型调查,发现这些现制饮料的质控做得并不好,同一家店不同人对于3分糖、7分糖的把握可能相差很多,检测中还发现一份3分糖的饮料比同一家店半糖的饮料糖量添加还多的情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许雅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奶茶店的‘3分糖’含糖量也有很大差异,这可能就是现制饮料不好明确标注含糖量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不太建议大家经常喝奶茶,因为你不知道喝下去的都是什么。”许英霞说,“瓶装饮料上起码还会标注具体成分,知道里面都放了什么。但奶茶一般不会标注。”
目前,我国对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内容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清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致敏物质等等,而对于现制现售食品,尚无硬性规定。
“之前有餐饮品牌做过类似的尝试,但效果不太理想。比如餐厅做一道宫保鸡丁,要怎么标营养成分呢?还是有一些执行上的问题。”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钟凯建议,从产业链上游入手。
“比如说最终做出来的成品不好作具体规定,但它使用的原材料可以监管起来,水果要有水果的采购标准,奶要有奶的采购标准,添加剂的量也要有标准,都要通过正规渠道采购。把前端监管好,不论商家在安全范围内如何配比,成品不太会出大问题。”钟凯说。
如今,现制饮料品牌对用料健康也越发重视,有品牌打出“真奶”“真茶”“真蔗糖”等口号,有品牌强调使用健康的天然甜味剂。比如近日,某茶饮品牌就通过官方账号公布了6款产品的热量和营养成分。
“把成分标注出来会让消费者喝的更明白,这很值得提倡。”但许雅君坦言,“标注之前还需要整个 *** 过程添加量的相对‘标准化’,否则写在标签上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
3、摄入可控:标准化进程加快
现制饮料离不开人工操作,而一旦涉及人工操作,便很难如机器一般时时精准。
在受访者中,雪松曾有过在某连锁新茶饮品牌门店打工的经历。据她介绍,“刚上班的时候会收到一张单子,上面有各种饮料的制备流程,每一种配料要放多少,都有具体的要求,我需要做的就是背熟,严格按流程操作,目前规模较大的连锁品牌,门店制备一杯饮料,个人操作空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标准化程度还高一些。”
记者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发现,包括GB/T10789-2015《饮料通则》、GB71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275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料和 *** 料》、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在内的多部现行国家标准,对饮料制备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成分均作出了具体规定。以甜味剂阿斯巴甜为例,在饮料类食品中,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是被允许在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等6种饮料中添加的,更大使用量均为0.6g/kg,固体饮料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而现制饮料作为单独一个品类,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国家标准,对这一品类的监管,多是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饮料通则》是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出的,主要针对的是预包装类饮料,现制饮料是不在这个里面的。”钟凯解释道,“严格来说,现制饮料这个品类其实算是餐饮行业,只要是人在操作,就很难百分之百标准化。但是比如全糖、半糖、少糖的剂量、是用糖还是甜味剂等等,企业内部甚至行业内部可以建立相对统一的标准,避免出现一家店的半糖比另一家店的全糖还要甜的情况。”
尽管尚无国家标准,但最近几年,针对现制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同社会团体先后提出了团体标准供行业遵守。2019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率先发布团体标准T/CCA009-2019《现制饮料操作规范》,对现制饮料的术语定义、分类、场所设施、设备原料、食品添加剂等作出了规定。2021年3月,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FJCFA0001-2021《现制奶茶》。随后,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发布《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明确了现制奶茶、现制奶盖茶等5类产品的范围、要求、检验规则等,要求中进一步细分了微生物 *** 、污染物 *** 、食品添加剂等具体指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些年也相继发布了《现制茶饮术语和分类》《现制茶饮门店食品安全自查指引》等团体标准,现制饮料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正逐步加快。
“总体来说,加工类食品还是不如天然的好,特别是提示了孕妇、儿童慎用的食品,建议大家控制一下摄入量。”许英霞说,“一周或者一个月限定几次,适可而止就好。”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6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