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视频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5 0
今天白露,这些知识你知道多少?

9月8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来看看,这些关于白露的小知识你知道多少?

白露历史渊源

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进入白露,冬季风逐渐替代夏季风,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这是“白露”名由之一。

白露物候现象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各种鸟类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生物标识。白露时节,鸿雁自漠北而来,飞回过冬之地。

二候玄鸟归

玄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初始形象类似燕子。春暖“玄鸟至”,来时是“比翼双飞”;秋凉“玄鸟归”,去时是“拖家带口”。

三候群鸟养羞

《礼记》曰:“羞者,所养之食。”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白露习俗

1、白露吃白

吃龙眼:白露时节恰逢龙眼佳期,福州人这时必吃龙眼。

吃“十样白”:在浙江苍南、平阳等地,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带白字的草药)”,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

2、白露茶酒

江苏浙江一带乡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的白露米酒待客。此外,南京人有喝白露茶的习惯,白露茶甘醇清香,独有一番秋的韵味。

3、白露不露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更大的节气,天凉了,大家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图文:央视新闻、新晚报

转录编辑:陈依婷(实习)

海报设计:陈依婷(实习)???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之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白露为何叫“白”露?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9月7日,迎来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进入白露节气。白露的含义是天气转凉、寒生露凝。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说,此时,清晨时分我们会在地面和叶子上发现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遇冷凝结的成细小水滴,密集地附着在草木上。到了早晨,经过太阳的照耀,摇摇欲坠的水珠变得晶莹剔透,惹人喜爱。

寒气增长、鸿雁南飞,白露时节开启金秋农忙季

提到白露,很多人会想起《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或是杜甫笔下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那么白露节气,因何得名?按常理来说,闪亮的露珠就是无色无味的水,颜色并不白。唐志强说,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的解释,秋天属于五行中的金,金色白,所以用白来形容秋露。

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说,《说文解字》曰:“露,润泽也。”意思是,露是从上降下的润泽万物的水汽。有一种说法是这与“白”字的字形有关。白的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

白露到,广西梧州市藤县藤州镇潭东村,晚稻长势良好,田野宛如画卷。颜桂海摄

“白露时节,北方普遍进入金秋季节,天气变得干爽了,但往往是昼热夜凉,所以常被‘尜尜天’。南方虽然夏意尚在,但暑热也渐渐消退了。”宋英杰说。随着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温度下降速度逐渐加快。“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唐志强说,从白露时节起,北方的天气渐冷,已不适合大雁这种候鸟的生活了。白露一候为“鸿雁来”,此时鸿雁等候鸟为了过冬开始向南迁徙。

“白露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唐志强说,此时秋高气爽,农业生产也是抢收庄稼和秋播的大好时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水稻和高粱,冬小麦开始播种,西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秋种也即将开始,南方地区晚稻抽穗扬花,开始种荞麦等作物。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分批采收的季节,从农事生产上讲,人们期盼白露多晴天,晴天的白露节气被视为来年丰收、冬季气温不会太低的预兆,有“白露晴,冬不冷”的农谚。

此时秋茶也正值采摘的时节。宋英杰说,农谚讲“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这里的秋白露指的自白露到秋分之间采摘的秋茶。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白露时节,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养分,但在晚上,温度下降,养分消耗低。因此,白露茶叶富含营养成分,积累了更多的糖分。

时令水果多,习俗重养生,白露时节食补、莫贪凉

唐志强说,白露时节的物产很丰富,有谷子、大豆、高粱、花生、山芋、甘薯、梨和红枣等等。比如,“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枣子在白露之前成熟,过了白露枣子就要掉了。白露打下的枣,从品相到滋味,都最为怡人。在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在黄河沿岸的坡地上,枣树林起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作用,陕西佳县古枣园、宁夏灵武长枣种植系统是著名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白露节气,河南省尉氏县十八里镇仓王村邓娜娜吴中山夫妇在采摘冬枣进行外销。李新义摄

“白露到,打核桃”。宋英杰说,白露时节是核桃树的果实采收的关键时期,核桃生长到白露时节,其外皮由青变黄,个别核桃外皮的顶部还会裂开,这是核桃成熟的标志。二十四节气农谚中有不少相关的表述,“白露打核桃,不打仁变燥”“白露到,核桃往下掉”等。这一时节核桃果实成熟可以采收了。同时,白露时节需要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核桃就是非常适合的节令食品。“白露时节,不仅是收核桃的时间,更是吃核桃、养身体的时候。”

唐志强提示,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平补为主。平补就是要减少大鱼大肉等油腻之品,过度生冷、辛辣之物也要尽量避免。“白露下葡萄,秋分打红枣”,民间认为白露时节的葡萄最香甜。秋梨、苹果、香蕉等时令水果皆能清热降火润肺去燥,且果肉细嫩,味蕾上幸福满满,也很适合在白露食用。白露吃番薯也较为适宜,番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的功效。另外,这个节气还适合吃莲藕、花菜、胡萝卜等。

白露时节,河南省卢氏县官道口镇金架沟村五味子种植基地内,工人们忙碌地采摘成熟的五味子。聂金锋摄

宋英杰说,人们常常将白露时节的日常注意事项浓缩为“白露补露,白露不露”。“白露补露”,就是白露时节宜补水生津;“白露不露”,就是白露时节不宜短衣短裤。

此时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这个时节鼻腔疾病、支气管病和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白露之后可以增加一些耐寒训练,为秋冬到来做准备,比如做一些运动、用凉水洗脸、适当秋冻等。

唐志强说,白露有吃龙眼、过白露节、喝白露茶、酿白露酒等习俗。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白露必吃龙眼”。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龙眼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酿白露酒。旧时苏浙一带人家每年到了白露,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作者:常钦

来源: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白露是什么?探究这一节气的气象奥秘与文化内涵

白露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在这一天,阳气逐渐减弱,阴气逐渐增强,气温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大地和植物上的露水会变得更为浓厚,故名“白露”。


白露节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气象意义:这个时候,冷暖气流交替更为明显,开始进入一个温凉的季节。这也是预示着秋天即将到来,进而准备迎接冬季。


农业意义:对于农业而言,白露标志着农忙季节的结束和秋收季节的开始。这是农民开始收割夏季农作物,如稻谷、玉米等,并开始准备冬季作物种植的时候。


文化意义:在传统文化中,白露也常被用作诗歌、书画的题材,以表达人们对自然界和季节变化的感慨。


健康意义:中医认为,白露时节,应当开始注意保暖,调整饮食,以适应气温的变化。这也是一个调养身体,准备迎接寒冷季节的时机。


生活习俗:在一些地区,人们有在白露时节食用白食(如白米、白糖等)的习俗,以祈求身体健康和去除晦气。

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白露节气的由来和风俗视频-第1张图片-


精神象征:白露也被视作一个转变和新开始的象征。在这个节气,人们会有所反思,准备结束一年的工作和计划,开始为新一年做准备。


总体而言,白露是一个连接夏季和秋季,标志着季节、气温和农作物转变的重要节气。它不仅在物质层面有其重要性,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白露##文化#

9月8日白露,今年白露不一般,老祖宗总结2个特点,看农谚咋说?

白露,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白露时节,正值秋季的开始,天空渐显湛蓝,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湿气逐渐减少,秋意渐浓。今年的白露落在了2023年的9月8日,而根据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说法,白露还有一些特别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今年白露为何不一般,以及在这个时节的饮食养生秘诀。

一、今年白露为啥不一般?

农谚1:“白露逢单,地下不干,白霜逢双,干谷上仓”。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人们都是参考阴历纪年历法,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因此,白露“逢单”还是“逢双”,就看白露当头的阴历日期。今年的白露是在阴历的七月二十四日,是双数。所以,今年是“白露逢双”。 根据老祖宗总结的经验,白露逢单时,一般降水比较多,所以地下不干,秋收的谷物没办法及时晒干,容易发霉;而白露逢双时,天气干燥而晴朗,谷物容易被晒干,可以尽早入仓。因此,白露逢双对于农民来说是比较好的一件事情。

农谚2:“白露逢月头,必定来年愁,白露在月尾,来年是丰年”。

同样,白露是在“月头”还是“月尾”,也是根据阴历来看的。今年的白露是在阴历的七月二十四日,按照日期计算是在“月尾”。根据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当白露出现在月头时,来年的农业生产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种说法可能源于古人观察气象变化,将其与农作物的生长季节联系起来。而白露在月尾时,往往都是五谷丰收的年份。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白露在月尾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好的预兆。

二、白露时节的饮食养生秘诀

在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饮食养生尤为重要。为了适应秋天的气候变化,可以选择一些有益健康的秋季食材和烹饪 *** 。以下是两道适合白露时节的美味汤品的做法。

推荐食谱:山药疙瘩汤

食材:山药、面粉、猪肉、白菜、葱、姜、盐、生抽、食用油、香油、香菜。

具体做法:

1. 山药去皮切成小粒,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取一个盆,加入适量的面粉,撒上适量的清水,用筷子搅拌成小面疙瘩,白菜洗净,切成碎。

2. 热锅加油,放入葱姜爆香,加入五花肉翻炒变色,加入适量的生抽,翻炒均匀,加入山药和白菜,翻炒均匀后,加入足量的开水,大火煮开后,倒入面疙瘩,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将面疙瘩煮熟后,关火,滴两滴香油,撒上香菜,即可食用。

推荐食谱:南瓜红枣小米燕麦粥

食材:南瓜、红枣、小米、燕麦、冰糖

详细做法:

1. 南瓜去皮切块,红枣洗净,小米提前浸泡。

2. 锅中加水,将南瓜块、红枣、小米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加入燕麦片和冰糖,煮片刻即可。

这两道汤品既美味又有益健康,山药疙瘩汤有助于滋补身体,南瓜红枣小米燕麦粥则能温暖胃部,增强免疫力,是白露时节的理想选择。

综上所述,今年的白露不一般,但无论是气象变化还是农谚中的智慧,都提醒着我们在这个时节要格外关注健康和饮食,为秋天的到来做好准备。白露时节的饮食养生秘诀,不仅有助于调养身体,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秋天的美好。

二十四节气——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的意思是早晨的露水,标志着夏季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季已经到来。以下就白露节气的天气变化、周围生物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介绍。


一、天气变化

白露节气的天气特点是,气温明显下降,空气湿度逐渐降低,天气开始变得干燥。早晨和晚上的温度较低,容易出现露水和霜冻。在这个节气中,风也开始变得更加猛烈,有助于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杂草。

二、周围生物的变化

随着天气的变化,周围的生物也开始发生变化。在农作物方面,白露节气是很多作物收获的时期,如玉米、大豆、棉花等。同时,一些秋季作物也开始种植,如萝卜、白菜等。此外,一些夏季的昆虫和动物也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秋季的动物和昆虫。植物也开始逐渐凋谢,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秋季的植物。

三、环境的变化

在白露节气期间,环境也开始发生变化。随着气温的降低和湿度的降低,空气变得更加干燥。同时,风也开始变得更加猛烈,有助于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杂草。

四、人们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白露节气期间,人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添衣保暖: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应该添衣保暖,避免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多喝水:随着空气湿度的降低,人们应该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3. 预防过敏:在秋季,空气中会有很多花粉颗粒,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人应该注意防护。

4. 适当运动:在白露节气期间,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避免出汗过多导致感冒。

5. 合理饮食:秋季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滋润为主,避免过于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百合、芝麻、蜂蜜、莲藕、杏仁、大枣等。

6. 注意安全:在秋季风力较大时,要注意防火、防风等安全问题。

节令之美·白露丨今日白露至,日后秋渐深

光阴似水,节序如流,“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北京时间9月8日5时27分迎来白露节气,这是一个美丽、灵动且富有诗意的节气。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古人以“春夏秋冬”四时配“金木水火土”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公历每年9月7日至9日,为白露节气之始,标志着仲秋时节的开始。

自白露始,夏日时草长莺飞的景象渐行渐远,意味着暑热基本结束,盛夏的余温在“离离暑云散”中离去,明媚的仲秋在“袅袅凉风起”中登场。白露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凉风阵阵,夜色微凉。

白露,很美。美在蓝天如洗,美在秋水如碧,美在露珠如玉。此时节,绿意渐黄,花木仍盛,瓜果飘香,天地间一派清清爽爽,处处皆是宜人的秋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正是因为《诗经》中的这首《蒹葭》,一身诗意,充满灵性的白露“声名鹊起”,从此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心中的“白月光”。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白露的美,犹如初秋的一抹阳光、一声鸟啼,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昼夜温差更大的一段时间,按照古人的说法,“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犹如一天中寒来暑往,四季轮回。玉露生凉,民间老话或俗语有“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不露,长衣长裤”等说法。

“这些老话或俗语都是在提醒人们,到了白露时节,要注意适当保暖,以免着凉感冒。”由国庆说。

白露时节,农作物即将成熟或已经成熟,收获的季节近在眼前。今日白露至,日后秋渐深,愿所有人都能在白露的丝丝清凉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金秋。

统筹:刘心惠、邵香云

记者:周润健

编辑:李民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 ***

节令工作室出品

来源: 新华网

“寒露”“白露”区别何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分别是白露和寒露,都以“露”来命名,却反映了不同的气象与物候。

从气象上看,白露是夏秋的过渡节气,此时秋老虎刚刚退去,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增大。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白露是“凉”,而寒露则是“寒”,气温更低。

从物候上看,白露和寒露的代表性物候,都以观察鸟儿的变化为主。白露节气一到,先头雁阵就往南飞去,所以白露的“一候”是“鸿雁来”,寒露“一候”是“鸿雁来宾”,多了一个“宾”字,以示先后之别。两者的“二候”,分别是“玄鸟归”和“雀入大水为蛤”,玄鸟(燕子)和黄雀也都是候鸟,一个在白露“二候”时已回南方过冬,另一个在寒露“二候”时还在枯水的河湖之滨觅食。两者的“三候”分别是“群鸟养羞(馐)”和“菊有黄华”,前者说的是各种留鸟开始存储过冬食粮,后者则揭示了在百花凋零的寒露“三候”,唯有菊花开得黄艳夺目。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时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晨昏之际,更要防着凉感冒;而在寒露时节,不能再穿凉鞋、 *** 双脚,以防寒从足生。

(作者为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5日 06 版)

白露的起源和含义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第三个节气,时间在公历 9 月 7 日或 8 日,太阳到达黄经 165° 时。白露的“白”字来源于《孝子传》,因感秋气至,故名白露。又因为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所以称为“秋分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露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意味着秋季天气凉爽,出现了大量的露水,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古代的农民们通过观察白露节气的到来,来判断农田作物的生长状态,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如采摘作物、耕种田地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露节气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和食品。

1.白露茶:白露茶是一种特殊的茶叶,经过夏季的阳光照射和雨水淋湿,茶叶内部发生了变化,味道更加浓郁。在白露节气期间,人们会品饮白露茶,以祈求家庭平安和丰收。

2.白露鸡:在白露节气期间,人们会准备白露鸡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这道菜是由鸡肉和各种中药材烹制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作用。

3.贴窗花:在白露节气的夜晚,人们会在窗户上贴上精美的窗花,以此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窗花通常是由红纸剪裁而成。

在白露节气中贴窗花有很多寓意和象征意义。

1.镇压邪恶:在白露节气期间,天气逐渐变凉,白天黑夜交替明显,人们认为邪恶的灵魂也会随之而来。贴窗花可以镇压邪恶,减少邪气入侵。

2.祈求丰收: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丰收的季节。人们认为白露节气的到来是农作物生长的一个关键节点,因此会在窗户上贴上丰收的图案。

白露|探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发源地

今年9月8日为白露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

是仲秋时节的开始

也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提到白露这一节气

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吟出

《诗经》的那句诗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它为我们描述了2500多年前

先秦时期陕西境内渭河沿线

白露时节的湿地美景

芦苇初生青青,秋夜的露水凝结为霜

白露时节,让我们走进陕西眉县

领略西北的特色白露

白露时节,是陕西地区收获与播种的季节。所谓“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此时的陕西大部分地区玉米处于灌浆后期了,有些地方玉米甚至已经成熟收获了,冬小麦的播种也在此时提上了日程。另外,唐代诗人岑参诗句中云“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描写的便是陕西眉县白露时节正是采摘猕猴桃的盛况。

陕西眉县南依秦岭,北跨渭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是猕猴桃的更佳优生区之一。一颗颗“酸甜刚刚好”的猕猴桃从春天的一朵花蕾开始,在接下来的180天时间里,积极“拥抱”灿烂的阳光,“畅饮”甘洌的山泉,“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恩宠,最终白露时节前后,向人们展现出扑鼻的芳香和翡翠般的果肉。此时的猕猴桃陆续进入采摘期,“酸甜刚刚好”的眉县猕猴桃,也开始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国外。

陕西眉县金渠镇枣林村猕猴桃 图/马青

所谓“白露到,核桃掉”,此时也是陕西核桃收获的更佳时节,核桃青皮渐渐裂开,核桃仁饱满丰腴,雪白的桃仁每一口都带着山林的清新。这个时节的核桃也最适合滋补身体,天气渐冷,人体需要一些温补的东西,而核桃具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的功效,还可以开胃,通润血脉。

节气更替,自然规律。“秋日胜春朝”时,白露时节也是户外运动的黄金季。登山、慢跑、散步……既可欣赏美景,也能强身健体。陕西境内秦岭横贯其中,既有闻名遐迩的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在西安周边也有大大小小72个峪口可供游人攀爬。不仅如此,牛背梁、南宫山、太白山、紫柏山、药王山、宝塔山等名山大川交织于域内。随着近年来赴山旅游的增多以及天然氧吧、气候康养小镇的国字头招牌落地,一场场“洗肺”养生的健康之旅在三秦大地“上映”。

陕西眉县太白山图/达楠

另外,白露也是观赏菊花的好时节。例如,2020年举办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爱菊丝路菊花节期间,西安国际港务区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展出的菊花品种达800多种,既有常见的小雏菊、甘菊、波斯菊等,也有一株开出800种菊花的吉尼斯大立菊、精心培植的七彩菊等。不仅如此,一年一度的西安鄠邑区的祖庵重阳仙菊文化旅游节、宝鸡的金秋菊展等,都是游人观菊赏菊、休闲度假的不错选择。

策划:穆俊宇

作者:唐宇琨 马青 穆俊宇

来源: 中国气象局

你了解白露吗?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您是否注意到了今天是什么日子?没错,就是白露。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不仅标志着秋季的开始,还与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白露。


白露节气的由来

白露节气的由来与物候现象有关。所谓“白露”,是指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在节气期间,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这个节气的名字由来与物候现象相关。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季对应白色,而白色的露水因此得名。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白露有着更为生动的描述:

“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白水清,故曰白露。”


白露节气的地位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一个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在古代,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白露也不例外。南方地区的农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就说明了白露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白露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丰富的表现。白露节气是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题材,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和文章。比如,

杜甫的《白露》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颜粲的《白露为霜》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鲍溶的《白露》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

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已低疏萤焰,稍减哀蝉力。

迎社促燕心,助风劳雁翼。

一悲纨扇情,再想清浅忆。

高高拜月归,轧轧挑灯织。

盈盈玉盘泪,何处无消息。



与白露节气有关的民俗

广东地区流行吃龙眼:白露节有吃龙眼的习俗,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吃了可以补气养血、暖胃健脾、滋补身体。

吃番薯: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不用忌口,不会发胃酸,而且不会发胖。


浙江温州流行“白露米酒”:白露节这一天,浙江温州民间有酿造“白露米酒”的习俗。这种酒是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的,略带甜味,醇香无比。


祭禹王:在江苏太湖,渔民们会在白露节前后举行祭禹王的民俗活动。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渔民在每年白露时节的早晨会敲锣打鼓,唱着祭禹王的号子,祷求当年冬修水利的时候风调雨顺。

吃“十样白”:有些地方在白露节有食“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的习俗,即以这十种带“白”字的草药炖乌骨白毛鸡(或鸭子),以滋补身体。

祭扫活动:在南方一些地区,白露节气有祭扫坟莹的习俗。与清明不同,白露节气天气凉爽舒适,草木开始凋零,菊花开始开放,因此有祭扫坟莹的习俗。

总结

白露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气,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们关注自然界的规律,珍惜季节的转变,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节气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珍惜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天。


标签: 白露 节气 风俗 由来 视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