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是怎么形成的,冬虫夏草是怎么形成的视频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27 0
冬虫夏草为什么如此神奇?

虫子能够变成草吗?这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冬虫夏草又是怎么回事呢?古人说它冬天的时候是虫子,夏天的时候变成草,然后到了冬天又变回虫子,果真是这样吗?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它产于我国西南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区,最早见于药书《草本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它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清朝时期曾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中药三大补品。18世纪20年代,法国的一个科学考察队在我国的 *** 自治区发现了冬虫夏草,但并没有弄清楚它的奥秘,直到100年以后,英国的植物学家才揭开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原来,冬虫夏草并不是一种植物,也不是一种动物,而是属于昆虫纲、鳞翅目、蝙蝠蛾科的蝙蝠蛾幼虫感染虫草菌属的真菌后形成的一种物质。蝙蝠蛾的幼虫生活在地表以下的土壤中,以适合它们口味的植物根系为食,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土壤中虫草真菌的侵袭而感染生病。在感染生病初期,幼虫表现得比较痛苦,它惊恐不安、到处乱爬,最后钻到距离地表3~5厘米深的植物根部,头朝地表而死。真菌的菌丝以幼虫体内的组织为食,在幼虫体内不断生长,渐渐地幼虫的体内就成为了一个充满菌丝的躯壳,幼虫虽死,但躯壳保存完整,冬季发现时仍然像一条虫子。如果这个时候被挖出来,就称之为“冬虫”。

塞冬过后,到了第2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幼虫体内的真菌迅速发育,到了春夏之交的5~6月份,从幼虫的头部就长出一根长约2~5厘米的真菌子座,子座的顶端不断膨大,子囊孢子充满了囊壳。子囊孢子完全成熟后,就会从子囊壳中散发出来,再去感染地下的其他幼虫。露出地面的真菌子座,形如刚出土的嫩草,故被称之为“夏草”。


因此,冬虫夏草并不是古人所解释的那样,虫子能变成草,草还能变成虫子,而是被病菌感染的幼虫尸体留在地下,地表上却长出像草一样的真菌,冬虫夏草是由幼虫的尸体和地表上的真菌所共同组成的。

除了名贵,冬虫夏草还有这些小秘密……

冬虫夏草,是中药中的一味,其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功与人参同,能治诸虚百损。老少病需者皆宜食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冬虫夏草是名贵的补药,但是对于这个神奇的药材,大家又知道多少?


冬虫夏草,到底是虫还是草?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冬季真菌寄生于虫草蛾幼虫体内,到了夏季发育而成。冬虫夏草因此得名。

野生的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 *** 、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

根据产地的不同分为青海草、藏草、川草、滇草等。


也有把产自青海、 *** 的统称为藏冬虫夏草,藏语是“雅扎更布”。



一般来讲,冬虫夏草的品质基本上遵循这么一个规律,海拔越高,虫草质量越好。以 *** 那曲和青海玉树所产冬虫夏草质量要比其他地方的好,售价也较高。


培育冬虫夏草一直为人们所期望,青海省牧科院最早于1979年开展有关虫草的研究,首次分离出了冬虫夏草真菌,并在实验室完成了虫草菌培养的全过程,1984年申请了全国之一个虫草菌专利;1996年,又承担了“青海冬虫夏草生态学及人工培养技术的研究”项目,突破了养虫技术难关,于1998年经人工培养出了一根冬虫夏草。到目前已有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但为数不多。


2004年中国被毛孢在试管内长“草”


虫草的采集一般在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未逾越一寸,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



据产区有经验的老人介绍:只要发现一根虫草附近还有。在最密处1平方米可发现虫草10至20根。

冬虫夏草是怎么形成的,冬虫夏草是怎么形成的视频-第1张图片-

采挖虫草是一项细致而又耐心的工作,更好使用小铁棍或小木棒等工具刨挖虫草。距离在菌苗周围一寸左右,太近或太远都容易挖断虫体。也不可用手直接拔苗采挖。


正规的挖草姿势:把腰弯下来,或者趴在地上仔细观察


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泥土及外面附着的一层黑褐色囊皮,晒至6~7成干,随后去除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即得。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刚采挖尚带土→将土刷净→半晒干→干后准备包装


晒干后,人们会用一种很细的金属刷刷去虫草上的泥土;认真地挑选,分出等级,这决定虫草的价格 ;然后带到市场上交易。


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


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云南、四川产的颜色偏暗褐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共有20-30条,近头部的环纹较细。腹部有足8对,近头部3对,腹部4对,尾部1对,其中腹部的4对较为明显。易折断,断面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微有弹性。


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基部将虫体的头部包被,呈长棒状,上粗下细,灰褐色或黑褐色,有细纵皱纹,质柔韧,断面多为中空,类白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


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关键词


1、干湿度:虫草采挖出来是湿的,经过刷净、晒干到市面上销售。处理的干度不一样,储存时放在冰箱中也会让干度变化。一般来说干度都要求在95%以上,纯干也不行,用手轻轻一抓就有可能折断(断条形成的其中一个原因,销售过程中抓来抓去就断了一些)。

2、饱满度:品相好的虫草是很饱满的,就像一个胖娃娃一样。由于采挖的时间不同,后期储存销售过程中水分的侵扰,虫草的饱满度会有区别,饱满度要是很差,就是所谓的瘪草了。


3、断条:指虫草在采挖、刷净、收储及后期销售过程中发生了折断,分成两截或多截。


4、穿条:指将断了的虫草用竹签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虫草。


5、死草:冬虫夏草死掉了挖出来的就是死草。


6、瘪草:由于采挖时间晚,虫体营养被草头吸收过多从而导致虫体变瘪,甚至变空,一般情况下,瘪草伴随着草头过长的现象产生。也有后期储存不当,导致受潮化苗导致变瘪的。


6、混草:将品质低的虫草混到高品质的虫草里面一起按高品质虫草销售。


7、虫尾:这是才用毛刷刷干净虫草表面的泥土,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


8、虫身:这是身体部分


9、虫头与草尾:红棕色的头部,与其相连的就是“草尾”了

冬虫夏草由“虫体”及“草部”(头部长出的子实体)相连而成。


“虫体”部分形如蚕,质脆,易折断,长3—5厘米。粗0.3—0.8厘米。


头部呈黄褐色,折断面略平坦,白色略黄。


“虫体”上从头至尾有20—30条明显的粗糙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


“虫体”全身共8对足,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其中以中部的4对足最明显。


“草部”呈深棕色至棕褐色,细长,圆柱形。一般长4—8厘米,粗约0.3厘米,表面有细小纵向的皱纹。


顶部稍膨大,质地柔韧,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有微腥气,味淡。


质量上乘的冬虫夏草应完整。“虫体”肥大、丰满。外表色泽黄亮。内部呈白色,“草部”较短。

两图均为极品虫草,每斤800条。

冬虫夏草


正宗的冬虫夏草从其生长环境来分有两种,高原草甸的草原虫草和高海拔阴山峡谷的高山虫草,由于生长环境和土质的差异,它们在色泽和形态方面有些许区别。


草原虫草为土黄色,虫体肥大,肉质松软;高山虫草为黑褐色,虫体饱满结实。因草原地域辽阔,是主产地,市面流行多为此品种。而高山虫草源稀少,但古医书记载的多是这种。


从营养成分说,两者差不多,但无论哪种都是以天然本质为贵,一旦染色或受污染,就失去价值。

青海产的是淡黄色


*** 产的是金黄色

四川产的是黑色


【来源:广州市中医医院,文 :同德围分院药房张秋玲】

你知道冬虫夏草如何形成吗?对人类来说是补品,对昆虫却是致命的!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230000btcoiojhairuei9brle0","duration":75.651,"width":1024,"height":576,"file_size":6959886,"thumb":{"web_uri":"tos-cn-p-0000/41455942f54e410391eb760f85657f0e","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75.651,"file_size":6605817,"w":854,"h":480},"normal":{"duration":75.651,"file_size":4819855,"w":640,"h":360},"ultra":{"duration":75.651,"file_size":8018662,"w":1024,"h":576}},"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a14c65296a0866f014b298f14883893b","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鲜与鲜寻·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怎么形成的?

在绮丽多姿、变幻万千的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现象,其中有一种奇特生物叫“冬虫夏草”据说冬天它是虫子,到了夏天它就变成了草。一种生物竟可变成另一种生物,为什么这么神奇?冬虫夏草是怎么形成的?

冬虫夏草是怎么形成的?

冬虫夏草是一种冬虫夏草菌寄生在一种名为鲲虫虫草蝙蝠体内,并且与蝙蝠蛾幼虫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菌虫结合体。冬虫夏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而草则是一种虫草真菌,一种名字叫蝙蝠蛾的昆虫产卵于土壤中,虫卵变成幼虫后会被冬虫夏草菌所侵入。


每次到夏天的时候,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地冰雪会融化,一只蝙蝠蛾会将千千万万个虫卵留在花叶上或者是地下,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会孵化成白线头似的小虫,这些小虫一旦脱落掉卵壳以后就会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没有被真菌感染的幼虫将会有机会蜕变成蛾出土。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种袍子渗透到地下,专门找没有机会蜕变成蛾出土的幼虫寄生,它会伸出菌丝进入到虫体的内部吸收营养,然后生长发育。受真菌感染的幼虫,菌核充满虫体,子座开始出现,这样子就会慢慢像着虫草的形状改变。在第二年天气转暖的时候,菌丝体会从冬虫头部慢慢萌发,长出淡黄或者是浅褐色的菌座,生长后冒出地面呈草梗状,就形成了平时所见到的夏草。


冬虫夏草实际上是一种真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而形成的昆虫和真菌这两种生物的结合体,可以说冬虫夏草是动物和植物的完美结合,因为冬虫夏草长成以后头部生出的子座里会产生子囊,而这些子囊里面又包含了大量的袍子,每当子囊成熟以后,袍子便会散落在土壤里面,然后继续找到下一个寄生的虫体,这也是为什么冬虫夏草一直往复循环的原因了。


总而言之,以上便是冬虫夏草的形成过程。

冬虫夏草个体差异的原因及储存

摘要:购买过冬虫夏草的消费者会发现,冬虫夏草的个体有大小的差异,而且规格不一样,价格差异也很大,更大的跟最小的之间相差竟有好几倍。

购买过冬虫夏草的消费者会发现,冬虫夏草的个体有大小的差异,而且规格不一样,价格差异也很大,更大的跟最小的之间相差竟有好几倍。到底冬虫夏草的大小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小不一样的冬虫夏草的药用效果差别大吗?这可以从冬虫夏草的形成过程来解释。

一般来说,冬虫夏草的大小由感染虫草菌幼虫生长时间与生长环境决定。冬虫夏草的生长需要两个东西:蝙蝠蛾的幼虫与感染幼虫的虫草菌,因此冬虫夏草的个体大小主要取决于受感染幼虫的大小与虫草菌在虫体内生长情况。受感染的蝙蝠蛾幼虫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幼虫生长时间长短与生长环境,因此幼虫生长时间越长,幼虫生长环境越优越(包括降雨量、温度、海拔高度等),幼虫长的就越大,最终形成的虫草个体可能就越大。

虫草菌在幼虫体内生长情况主要取决于冬虫夏草生长期(每年3-5月份)的气候,如果降水充沛、温度适宜,虫草菌在虫体内生长就比较旺盛,长成的虫草就比较大,外观也好看,如果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就不利于虫草菌在虫体内生长,长成的虫草就偏小,外观也较差。

因此,由上面可以归纳冬虫夏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感染虫草菌的幼虫生长时间与生长环境。每个幼虫生长多长时间后感染虫草菌是不固定的,但虫草生长地域及该地域应有的环境却是固定的,在所有冬虫夏草产地中,最适宜的环境主要分布在 *** 东北部与青海东南部,因此说那曲与玉树的虫草总体质量更好是有道理的。

冬虫夏草属于珍稀的天然资源,而且滋肺补肾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要是储存不当,不仅仅缩短了冬虫夏草的保质期,还容易发霉、长虫最后变质不能服用,造成令人心疼的浪费。尤其新挖的虫草,更要注重储存的 *** 。

一般正常的冬虫夏草含水率应在10%-12%以下,由于含水率高和保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如果只是虫草外部轻微的发霉、变白,可以用牙刷轻轻刷去霉点,再放于晴日下晾晒即可。若虫草外部已发霉变黑,虫体内部也发黄、虫体变软,这样的虫草就不能进食了。由此可见,冬虫夏草的贮存至关重要。

对于购买量较多者,可以将近期食用的放在密封盒里,置于冰箱的冷藏室。将近期不食用的置于冰箱的冷冻室里。此种 *** 更大限度保存了冬虫夏草的有效物质,并能有效的防腐、防霉、防虫等。

#藏元生那曲虫草 #藏元生大健康

# *** 大健康产品新零售平台

公众号:藏元生大健康

小程序:藏元生大健康

冬虫夏草——中药界的“小鲜肉”


我经常会接到朋友的 *** ,咨询我探望病人送什么药材才最合适?遇到这种问题我之一时间会询问朋友要探望的病人是什么疾病,然后根据不同的疾病给予建议不同的药材。西洋参会引起脾胃虚寒的人不适,枫斗有胃部疾患的不适合,人参体质偏热的人会火上浇油,海参还是算了吧(具体原因以后有机会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我觉得最百搭万能的送礼佳品还是“冬虫夏草”,适应面最广,副作用相对来说最小。但是虫草如此昂贵,它究竟有什么具体的疗效呢?

首先我来说一个冬虫夏草最有名的故事, *** 上比较流行的说法,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话说公元690年,武则天(624年-705年)晚年体衰多病,咳嗽不止,太医束手无策。御膳房康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记得在家乡时,老年人用冬虫夏草炖鸡滋补身体,想给武则天做一道试试看。鸡是“发物”,有可能引起老病复发,于是康师傅改用鸭子取而代之。鸭子炖好后,康师傅端给武则天品尝。不料武则天见汤里有黑糊糊的似虫非虫的东西,认定是康师傅要害她,欲以谋杀罪处之。御膳房的李师傅与康师傅是同乡好友,想救康师傅,他将20根冬虫夏草塞进鸭肚里,炖汤给武则天服用,武则天服用数日后咳嗽即痊愈了。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李师傅即救下了自己的同乡又治好了武则天的宿疾,看着这个故事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其实这可能是一个假传说,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武则天的时代里冬虫夏草是没有药用记载的,在唐代的医书里没有冬虫夏草的记载。所以理论上御膳房的师父是不会知道冬虫夏草能治疗咳嗽的。

冬虫夏草被用来药用的历史非常短暂,历代医书中均未记载此药,一直到明代的《本草纲目》中也没有冬虫夏草的任何记载。冬虫夏草最早被记载是在清代 *** 洛的《本草从新》中,此书于1757年刊行,距今仅二百多年,所以 *** 上关于冬虫夏草与武则天的传说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在武则天的时代至少没有官方刊行的医学书籍中出现冬虫夏草。至于虫草与秦始皇、唐明皇的传说也就更不用当真了。

虽然冬虫夏草被药用的年代不久,与人参这一类老前辈比起来,的确算是中药界的“小鲜肉”,但它的疗效还是值得肯定的,根据《中国药典》的记载,冬虫夏草的主要功效是补肾益肺,止血化痰,用于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软,久咳虚喘,劳嗽咯血。因此对于老慢支,哮喘,肺气肿甚至是肺癌的人群,冬虫夏草的确是一味滋补佳品。

冬虫夏草这么昂贵,大家总要有一些鉴别的常识,防治上当。我们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为标准来鉴别,其性状特点为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简单来说,就是先看外形,以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部色白、子座短者为佳。再看其足,应该有8对,在近头部有3对退化的足,中间部分有4对足,尾部有1对。背部的环纹明显,一般来说具有三条细一条粗的或三密一疏的特点。头部眼睛颜色红棕色或棕黄色( *** 那曲所产虫草眼睛颜色为黄色,青海玉树所产虫草眼睛颜色偏褐色,其它地区所产的多为红色或深褐色)。草头上具有韧性,草体颜色渐变。在气味方面具有一定的腥味或者菌菇特有的一种气味。虫体与真菌子座应具有自然性连接。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其折断面,将冬虫夏草掰开后有明显的纹路,虫草中间有一个类似“V”形的黑芯,有些也可能是一个黑点。这黑芯其实就是虫的消化线。鉴别时一定要结合整体来看,别放过一个细节。

冬虫夏草的“假货”很多,比较常见的且比较容易区分的是蛹虫草,药材习称北虫草。此外还有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和一种唇形科植物地蚕及草石蚕的块茎来伪充冬虫夏草。随着科技的进步造假手段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现在也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加工品来为冒充冬虫夏草。也有用拼接的手法,将一些断裂的或者半真半假的虫草拼接起来。我们在购买的时候尽量去正规的地方,防治受骗上当,中药材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切勿贪小便宜哦!

冬虫夏草服用多少剂量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呢?根据国家的药典规定冬虫夏草的用量是3~9克,如果按照一般大小规格的冬虫夏草1克大约是4~6根,如果要达到药典规定的剂量最起码一次要服用12根以上,那是相当的昂贵。而且根据《中华本草》的记载冬虫夏草的经验用方都要用到15~30克,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普通人是比较难承受的。所以在购买与服用冬虫夏草的时候请大家做到心里有底,在疗效与价格之间做出理智的选择。

冬虫夏草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

聊斋志异外集
清·蒲松龄
冬虫夏草名符实,

变化生成一气通。

一物即能兼动植,

世间物理信难穷。

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50毫米;根茎横走,肉质,肥大,在节上生出纤维状须根。茎直立,四稜形,具四槽,在稜及节上疏被倒向疏柔毛状刚毛。茎叶长圆状卵圆形、长4.5-8厘米,宽2.5-3厘米,先端钝,基部浅心形或圆形,边缘有整齐的粗大圆齿状锯齿,上面绿色,散布疏柔毛状刚毛,下面较淡;

主沿脉上密被余部疏被疏柔毛状刚毛,侧脉约4对,上面不明显,下面显著,叶柄长1-4.5厘米,密被疏柔毛状刚毛,腹平背凸;苞叶变小,最下一对苞叶与茎叶同形,较小,披针状卵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具短柄或近于无柄,上部苞叶微小,菱状披针形,通常比萼短,边缘波齿状,无柄。

轮伞花序腋生,4-6花,远离,组成长5-18厘米的穗状花序;苞片少数,线状钻形,微小,长不及0.5毫米,早落;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花萼倒圆锥形,细小,连齿长5.5毫米,外面密被微柔毛及具腺微柔毛,内面无毛,10脉,明显,次脉在花萼基部多少明显,萼筒长4毫米,齿5,正三角形,等大,长1.5毫米,边缘有具腺微柔毛,先端具胼胝尖头。

花冠淡紫至紫蓝色,亦有淡红色,长约1.1厘米,冠筒长约7毫米,圆柱形,等粗,外面在上面被微柔毛余部无毛,内面近基部1/3处有水平向微柔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长圆状卵圆形,长4毫米,宽2.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内面无毛,下唇水平开展,轮廓卵圆形,长5毫米,宽4毫米;

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在中部散布微柔毛,3裂,中裂片更大,长卵圆形,宽1.5毫米,侧裂片卵圆形,宽约1.5毫米。雄蕊4,前对稍长,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花丝丝状,中部以下被微柔毛,花药卵圆形,2室,室略叉开,其后极叉开。花柱丝状,略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杯状。子房黑褐色,无毛。花期4-5月。

栽培技术

栽培条件

虫草的人工驯化栽培主要是准备菌种和昆虫两个条件。

(1)菌种:虫草的栽培首先要有优良的纯菌种,一是要早熟、高产,主要目的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二是要感染力强,要求菌种有较强的生命力,成活率达95%以上,能对昆虫迅速感染,尽快得病死亡;三是适应范围广,特别是对环境温度变化和其他杂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2)昆虫:主要利用蝙蝠蛾幼虫作为冬虫夏草的寄生,幼虫必须是活的,个体大、肥胖的较好,数量多少根据自己的栽培而决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虫1 kg、母种一支、细砂土50 kg。

(3)环境:虫草的人工栽培无论海拔高低都可以,关键取决于温度。冬虫夏草是一种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繁殖温度是5-32℃,最适宜温度是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以10-25℃为宜。

(4)栽培季节:利用自然气温一年可栽培两季,即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内人工控温,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可缩短生长期。

栽培 ***

虫草的栽培方式很多,可进行室内外瓶栽、箱栽、床栽、露地栽培等方式。在栽培前都必须先培养菌虫,使昆虫在入土之前感染上带病毒性的菌液,到入土时已重病在身不会乱爬,有利于早死快出,生长均匀。

菌虫培养 *** 是将已制好的液体菌种用喷雾器喷在幼虫身上,见湿为止,每天喷2次,3天后这种受菌液侵害的幼虫出现行动迟缓,处于昏迷状态,即可进行栽培。

瓶栽

适合于家庭栽培。将普通罐头瓶洗净后,在瓶内先垫一层2.5-3cm的细砂土,土质含水量为60%,然后将感染菌液的幼虫放在上面,每瓶放两只为宜,要求两只幼虫不要靠拢,腹面向下,上面再盖3cm厚细砂土,稍压平表面。为了保持湿润,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内外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管理,避免阳光直射。

箱栽

也适合于家庭栽培,可利用大、小木箱,塑料盆进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分散失,先将细砂土铺5-7cm厚,再均匀地放入菌虫,虫之间相隔2-3cm,上面再盖3-5cm厚砂土,表面用塑料薄膜保湿。为了节约场地,还可将木箱重叠起来。

你知道冬虫夏草如何形成吗?对人类是补品,对昆虫却是致命的生化武器!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f50000bvn0uamvneoltne2uhrg","duration":72.633,"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6338885,"thumb":{"web_uri":"tos-cn-p-0000/68337402374741edbef7aa2a155ffa1b","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72.633,"file_size":6496382,"w":854,"h":480},"normal":{"duration":72.633,"file_size":4661720,"w":640,"h":360},"ultra":{"duration":72.633,"file_size":6979073,"w":960,"h":54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be29caba25558a90dba79476daf73a3e","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冬虫夏草都是纯野生的吗?为什么不能人工种植呢?

冬虫夏草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补品,其价格并不便宜,导致其价格昂贵的原因是产量稀少与功效多样。并且在食用冬虫夏草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所以成了不可不多得的补品。近日,就有一个客人实体店购买冬虫夏草,咨询了关于人工冬虫夏草的问题,而对于这点其实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针对这个客人的一些疑问在给大家解释一下野生冬虫夏草与人工虫草的有什么不同。


野生冬虫夏草与人工虫草的区别 据小编了解到在市面上所谓的人工虫草,又称北虫草,它只是一种虫草菌丝体,和野生冬虫夏草有着完全的不同,其是在固体或液体的培养罐中长出的菌丝体,其外观很像金针菇,活性成分与药理功效与天然冬虫夏草有很大的差别。它的成本低,价格也很便宜,就跟上面王先生提到的一样才几十元一克,功效与营养与野生冬虫夏草完全不同。

1、所含元素不同:野生冬虫夏草与人工虫草两者在含有的活性成分、氨基酸量及比例、微量元素量及比例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经过科学研究测定表明子实体(草)和菌丝体里面虫草素的含量比例是9:1,所以两者在功效上面有本质区别,人工冬虫夏草根本无法代替野生冬虫夏草。

2、形状与营养载体不同:野生冬虫夏草分为两部分,是虫体与子实体两者的结合,而人工冬虫夏草只是冬虫夏草菌在其他培养基上的菌丝体。野生冬虫夏草的营养来自于自然的虫体,而人工冬虫夏草的营养是人工培养的。

3、生长环境与生长周期不同:野生冬虫夏草是生长在高海拔的地区的一种纯天然的补品,而人工冬虫夏草是由人工模拟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其生长周期不同,野生冬虫夏草需要3到5年才可以生长一批,而人工冬虫夏草只需要两个月时间。环境决定了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人工冬虫夏草只相当于我们平时吃的蘑菇与木耳这类真菌,与野生冬虫夏草的价值完全不同。

为什么冬虫夏草无法人工养殖

1、生长环境模拟困难:要想人工养殖冬虫夏草首先要满足其生长环境,而野生冬虫夏草是一种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补品,具有特殊的生长环境。高原气候独特、紫外线光照强烈、自然环境多变,其人工是无法完全模拟这种环境的。

2、蝙蝠蛾的幼虫养殖困难:冬虫夏草是蝙蝠蛾幼虫被菌丝体感染后形成的,要想达到人工养殖冬虫夏草就必须要有寄主。而蝙蝠蛾幼虫要生长在青藏高原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生长周期需要4到5年的时间,要是大量养殖造成密度过高还会自相残杀,就实际条件来说幼虫的人工养殖是非常困难的。

操纵蚂蚁身体,驱使爬向高处“开花”的真相,案犯竟是虫草菌

清晨的西双版纳热带丛林,密林阴翳,雾气氤氲,一只安宁弓背蚁跌跌撞撞地在潮湿的灌丛间爬行。弓背蚁是西双版纳丛林中一种很常见的蚂蚁,在蚂蚁家族中弓背蚁属的成员最多,因其喜欢在木材里挖掘通道,又被称为木匠蚁。安宁弓背蚁原本是习惯在树冠活动的蚂蚁,这只安宁弓背蚁却爬到地面,并离开蚁群常走的蚁路,独自爬上一株低矮灌木。它紧紧咬住一片叶子底部的叶脉,痛苦地扭动着身体,慢慢死去。大约一周后,一根“草”从弓背蚁的头部长了出来...。

线虫草真菌侵染弓背蚁后,“命令”蚂蚁爬到高处,真菌从蚂蚁身体里长出“草”,生产更多的孢子再去感染蚂蚁

热带丛林里发生的这起“命案”,案犯是一种名为线虫草的真菌。真菌俘虏了这只安宁弓背蚁的身体,使之成为“僵尸”,并控制蚂蚁在森林里到处跑,找到适合的真菌繁衍地方后,真菌从弓背蚁的身体里长出两根形状各异的“草”来,生产更多的孢子再去抢夺蚂蚁。神似好莱坞电影《生化危机》中那些感染T病毒而丧失意识,成为继续传播病毒的“活死人”。不过自然界中的这起案例,只是虫草真菌为了繁衍而演化出来的生存技能,这种“命案”每天都在热带丛林发生,不过真相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长裙竹荪是丛林中常见的鬼笔科大型真菌,有着海绵质、笔状的菌柄,被誉为“真菌之花”,也是一味珍贵食材。

真菌:与细菌截然不同的“微生物”

要寻找真相,我们就要从真菌说起。作为与动物和植物并列的一类真核生物,真菌中既有做面包的酵母菌,使食物腐败的霉菌,还有常常被当作植物、徒手可采,个体较大(直径大于2毫米)的大型真菌,如蘑菇。它们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约有150万种。我们能够看到的“蘑菇”只是某些真菌一生之中最醒目光鲜的瞬间,大多数时候,它们以“菌丝”的状态存活,毫不起眼甚至难以被肉眼察觉,而且有些种类的真菌,一辈子也不会变成“蘑菇”。

真菌是与动物和植物并列的一类真核生物,拥有完整的细胞核,与细菌截然不同。

虽说多数真菌与细菌一样,都肉眼看不见,也都有“微生物”的名号,但二者却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生命体。细菌是没有完整细胞核的简单生物,如大肠杆菌、乳酸菌都属于细菌家族。而真菌拥有完整的细胞核,如酵母菌、曲霉、青霉等都属于真菌。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米曲霉菌,就是 *** 酱油、美酒、调味酱等食品的关键真菌种类。米曲霉菌生产的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等复合酶,能够通过发酵作用,将原本新鲜却寡淡的食物变得香醇浓厚、美味诱人,堪称调味发酵万能菌,荣称为日本的“国菌”!

真菌家族的种类繁多,约有150万种,个体较大(直径大于2毫米)的均属于大型真菌

真菌家族的种类繁多,根据真菌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类:吃腐败垃圾为生的“腐生型”、吸取其他生物养分的“寄生型”,以及和其他生物互助式共存的“共生型”。其中“寄生型”真菌格外让人产生厌恶,甚至是莫名的恐惧,确实这一类真菌会寄生在动物、植物甚至其他真菌上,并引起病害。在丛林中,操纵蚂蚁成为“僵尸”的虫草菌便属于“寄生型”真菌家族中最神秘的存在。

蝉花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拟青霉寄生竹蝉若虫后的复合体,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主产于横断山脉、天目山

虫草菌:真菌家族中最神秘的存在

作为真菌界最神秘的种类,虫草菌的神秘性从其名称可见一斑,它们到底是虫还是草呢?其实虫草菌指的是寄生在昆虫、蜘蛛、螨类体内,或其他真菌及植物上的真菌的统称。因其由充满菌丝的虫尸和形似“草”的子实体组成,而被形象地称为虫草菌。它们是虫生真菌中种类最丰富的类群,按照最新的分类系统,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肉座菌目的麦角菌科、线虫草科和虫草科的所有成员都是虫草菌。

冬虫夏草是虫草菌中的“高富帅”,由蝙蝠蛾幼虫被虫草菌侵染形成,在中医中是非常名贵的药材。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虫草菌中的“高富帅”—冬虫夏草。它是蝙蝠蛾幼虫被虫草菌侵染形成。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虫草菌的孢子会通过水渗透到土壤中,侵入幼虫体内形成菌核。幼虫本来隐藏在地下深处,但虫草菌需要把子实体伸出地面才能传播后代,但它的子实体又很短,所以到夏季菌核萌发时,它会控制蝙蝠蛾幼虫往地面爬。待幼虫爬到距地表两三厘米的时候,就会以头朝上尾朝下的姿势死去,虫草菌的子座从幼虫的头部和口部长出,伸出地面散发孢子。此时因其形似直立的小草,故称“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在中医里是非常名贵的药材,可以算是身价更高的“僵尸”了。

感染虫草菌后的弓背蚁, *** 纵者爬向高处,并紧紧咬住树枝固定“孕育室”

与“明星”般存在的冬虫夏草不同,更多虫草菌的寄生对象却是不显眼的蚂蚁。云南西双版纳丛林中发生的“僵尸命案”便是这种江西虫草菌寄生弓背蚁的后果。当这种真菌寄生在弓背蚁的大脑中后,它会“命令”垂死的弓背蚁往高处爬,并且在死前紧紧抱住脚下的物体,甚至咬住树枝。这样,弓背蚁死后就会牢牢地挂在高处,既给真菌提供一个稳定的“孕育室”,同时高处也利于孢子扩散。等弓背蚁死后,真菌的子实体就会悠然自得地伸出蚂蚁的身体,在弓背蚁脑袋上开出一对“小花”。

一只死去的蟋蟀,寄生到体内的铁线虫,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让蟋蟀跳水自尽,以方便自己在水中繁殖后代。

当然寄生行为不止存在于虫草菌,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生物靠寄生在别人身上来活命,如蚤蝇、尾蚴、铁线虫等。寄生现象在生物圈处处可见,只不过寄主的下场多数很悲惨…。只是一般的寄生物,比如蛔虫,只是安分守己地躲在寄主体内,分享寄主的营养而已,虫草菌这类真菌由于传播子实体的需要,才会操纵寄主的行为,把寄主变成了“傀儡僵尸”。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望指正,另文中部分配图引自 *** ,如有版权请留言私联。

标签: 冬虫夏草 形成 怎么 视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