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牛肝菌,野生牛肝菌图片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00 0
可以吃的牛肝菌有39种!买的时候如何分辨?专家教你这个动作可以救命

又到了野生菌大快朵颐的季节,这几天,光是可食用牛肝菌,在昆明市场上交易的就有39种,那怎么来区分这么多种牛肝菌呢?赶快学习一下。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了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都可以食用。在咱们云南市场上,上市交易的常见牛肝菌主要有六大类。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总经理 成爱丽:“我们市民平常是通过颜色以及味道来区分,像我手里拿的这个就是黑牛肝;

这个就叫见手青,名字比较多,除了红牛肝,还叫见手青,还有红葱;

这一朵我们就叫白葱,也叫白牛肝;

这个叫黄癞头(黄牛肝),看它的帽子就是(摸起来)比较癞;

这个叫紫牛肝,也叫紫葱;

这一朵是我们市民比较爱吃的,它叫美味牛肝。”

成爱丽介绍,常见的这六大类牛肝菌,不少市民在采购时,基本从外形和颜色就能够区分。至于这六大类中又细分出的各个小类,则是专家在研究野生菌种类时,在实验室中细分出来的。所以市民购买牛肝菌时,只需要学会分辨六大种类就行,而在这些牛肝菌中,要特别注意红牛肝,也就是见手青的烹饪方式。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总经理 成爱丽:“见手青其实是有微毒的,我们在加工的过程当中注意的就是,我们切的时候,薄厚一定要均匀,炒的时候油一定要多放,千万注意的就是不能边炒边品尝,一定要加工熟,加工透,再去食用。”

在六大类牛肝菌中,如果从价格来看,目前身价更高属红牛肝,每公斤在100到300元左右。黄牛肝价格每公斤约在100到180元,白牛肝每公斤80到200元左右,黑牛肝每公斤80到140元,而紫牛肝和美味牛肝更便宜,每公斤60到120元左右。成爱丽也提醒大家,云南共有2700多种野生菌,市场常见的可食用的野生菌就有250多种,虽然美味,但大家一定要谨慎食用。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尽快就医。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总经理 成爱丽:“平常我们在食用野生菌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肠胃不适的话,我们要马上催吐,(还)有一点很重要,在吃之前,我们可以整体先拍张照,然后切开的时候,剖面再拍个照,如果真的中毒了的话,这个照片是可以救命的。”

记者:赵啦 李力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又创新纪录!云南村民挖出12.5公斤牛肝菌!

近日,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四排山乡关弄村,有村民在当地小学一棵树的树根下发现几朵长在一起的特大野生菌,重达12.5公斤。经鉴定,该菌属于牛肝菌,可食用。

网友都震惊了

↓↓↓

进入采菌季以来,

云南的野生菌经常能给人带来惊喜!

部分内容来源:人民网、都市时报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野生牛肝菌上市了!昆明每公斤200元到700元

随着气温升高,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季节。昨日上午10点,记者前往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发现,市场里卖野生菌的摊贩有10家左右,购买菌子的市民却寥寥无几。

记者了解到,早在一周前,来自普洱思茅的“头水”红肝菌(见手青)就已上市。本周开始,保山、文山等地的牛肝菌都将陆续上市,价格在200到700元/公斤,和上周比,降了一半左右。

“上周野生牛肝菌上市时,一天市场里的总量也就30公斤左右,这两天日交易量达到了200多公斤。”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总经理成爱丽介绍,野生菌刚上市时,价格在700元到1200元/公斤之间。受疫情影响,餐饮企业购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电商售卖给个人,加之数量也相对多一些,价位也就降了下来。

摊贩王先生表示,他有20多公斤货,已经通过微信朋友圈快卖完了,其中红肝菌价格为200多元/公斤,白牛肝价格为180多元/公斤。

成爱丽表示,想尝鲜的市民有很大的挑选余地,可在上午7点到10点去市场选购。预计4月中下旬野生菌的数量和种类会更多一些。(记者 李赛 摄影报道)

流口水!“菌柄比小腿还粗,菌伞直径有肩膀宽!”这朵牛肝菌重……

7月15号,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一商户,从禄劝县转龙镇发现一朵重1.64公斤的紫葱牛肝菌。

羡慕!

他吃了一朵

重1.64公斤的紫葱牛肝菌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 商户:“非常开心,(我)历史以来找到更大的一朵牛肝菌。”

商户拍摄的画面上,这朵紫葱牛肝菌,单是菌柄就比成年人的小腿还粗,巨大的菌伞直径更是有人肩膀宽,商户之一时间称重,这朵菌子居然有1.64公斤。商户朱老板说,他从业十多年来,之一次见到单体这么大的牛肝菌。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 商户:“所有牛肝菌都是当年当季生,正常的牛肝菌就是100到200克,约1.6公斤的牛肝菌很少见到。”

不过,吃货果然等不及隔夜,这朵紫葱牛肝菌才到市场,就被朱老板迫不及待开火下锅了。他说,吃起来口感偏老,建议市民还是购买正常大小的牛肝菌即可。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 商户:“这朵还没有长虫,炒了这么大的盘子,整整两盘。”

记者:赵悦希 高敏涛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吃牛肝菌中毒?湖南疾控专家教您吃菌要“三熟”

牛肝菌,因肉质肥厚、形似牛肝而得名。牛肝菌烹调后味道鲜美,口感脆嫩,一直是备受喜爱的食物之一。

可牛肝菌品种众多,其中不乏有毒者,今年1月份以来,湖南长沙、湘潭等地发生多起共计10余人食用牛肝菌中毒……

上图为中毒病例剩余牛肝菌样本

牛肝菌的品种非常多,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大型真菌,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牛肝菌都可以食用,其中有很多有毒的品种,食用了有毒的牛肝菌会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神经精神型,吃完有毒的牛肝菌之后会出现大哭大笑,精神失常,甚至会出现幻觉,比如“小人国幻视症”。

2020年7月,云南一女子因食用“见手青”(属于牛肝菌科)中毒而登上热搜。朋友拍下她在病床上手脚并用做出抓捏抬举等动作的视频,表情十分认真,场面甚是搞笑。

另外一种是肠胃炎型,食用者吃完后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发病,发病的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肚子疼等。

我省牛肝菌中毒的发病群体主要是家庭为单位,大多食用了牛肝菌中毒患者大多数都是通过外地旅游、农贸市场、菜市场等地购买的。

那么如何安全的食用牛肝菌并减少中毒几率呢?

1、菌子要煮熟。不管是购买或采摘都不能直接食用,不能凉拌和生食,一定要加工之后再食用。无论是炖汤还是爆炒都要炒熟煮透之后进食。

2、菌的种类要熟。把好采购和自己采摘这一关,在购买时,应选择正规商家生产或包装的牛肝菌,不要自行采摘野生食用菌,也尽量不要选择流动摊档特别是旅游摆卖的牛肝菌,更不要尝试在网上购买不明来源的牛肝菌。如果采摘,一定要认真的观察,不要看到蘑菇就采,特别是颜色鲜艳的,色泽奇特,野生菌的菌柄长有红色的网状,而且菌托、菌伞盖表面有鳞片的菌类不要采摘,这些可能是有毒的菌种。

3、去医院的路要熟。提醒要在 *** 和进食之前把牛肝菌的原材料和成品拍照,一旦中毒可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疾控君再提醒一句:一次不要吃太多,即便是没有毒的牛肝菌,吃多了也有可能出现无力、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的不适现象。蘑菇虽美味,关键要吃对!

来源:湖南疾控

审核:湘潭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 湘潭县发布

这是今年云南的菌王?2.8公斤牛肝菌现身景东公安局

最近整个云南

都在大范围的降水

野生菌也开始像“春笋”

一样地冒出

而云南人对于捡菌的热情

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

但你以为只有在山上才能捡到菌吗?

不,在单位也行!

最近

就有人连续两天在单位捡到

5朵大型野生牛肝菌

其中更大的一朵目测很可能

就是今年的菌王了?!

7月1日,在普洱景东县公安局花园内,杨华大姐在草丛中发现了三朵大型野生牛肝菌。

后面她通过用卷尺和称重器测量,发现更大的一朵牛肝菌长宽各40厘米,重量达到2.49公斤。

一次性捡到三朵这么大的野生牛肝菌,这样的运气让小编羡慕得眼泪从嘴巴里流了出来。

谁知道杨大姐还说,这已不是她之一次在单位花园里面捡到牛肝菌了,但是像这样大的还是之一次见到。

好家伙,杨大姐话音刚落,第二天,她又捡到菌了,而且是朵更大的!杨大姐在花丛中发现两朵牛肝菌时,菌面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非常新鲜。

通过实际称量,重量竟然超过了前一天的更大一朵野生牛肝菌的重量,达到了2.8公斤。

连续两天,捡到5朵大型牛肝菌。说实话,小编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就是牛肝菌吗,又不是没吃过!只是想问认真地一句:杨大姐,你们单位的花园我能去逛逛吗?

说起云南的野生菌

每年都会有一些成精的巨无霸

杨大姐捡到的2.8公斤牛肝菌

虽然是今年截至目前更大的一朵

但别忘了捡菌大赛才刚刚开始哦

看看往年的“菌王”

就知道云南的野生菌大起来能让你怀疑人生

下面就来看一看

往年云南那些成精的野生菌们

1

三人才能合抱的巨大口蘑

云南建水一村民上山找鸡枞,无意间发现一朵超级大菌子。菌子高70厘米,直径150厘米,周长有410厘米,要三个人才能合抱。

2

重100斤的巨无霸

在腾冲“小罗倚平”村,有人发现一朵超级超级大的野生菌,这朵野生菌宽近50厘米,高近100厘米,有一个七八岁小孩高了。

重点是,重量预计达到了100斤!100斤!100斤!

3

一辆摩托车只够拉一朵

楚雄南华县一村民,捡到一朵超大型野生菌。有多大呢?足足够拉一摩托车了。

4

半窝菌子装满一皮卡

云南普洱江城发现一窝重300斤的菌子,半窝菌子就装满了一皮卡车。

5

价值5000元的干巴菌

昆明宜良县的村民上山采到的巨无霸干巴菌,据说这朵干巴菌价值5000元。

6

申请了世界纪录的巨大口蘑

玉溪易门的“巨大口蘑”,成功申请了世界纪录,有80多公斤重,挪个窝都要一堆人。

野生牛肝菌,野生牛肝菌图片-第1张图片-

7

差点扛不动的野生菌

还有重到抱不动,需要扛在背上才能成功带回家的超大野生菌。

看完往年这些巨无霸

突然就觉得今年的“菌王”

应该不会只局限于

这朵2.8公斤的牛肝菌

还有发挥空间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春城晚报综合普洱广播电视台、云上普洱、昆明街头巷尾、新广网、无限红河、趣腾冲等

牛肝菌:中国更受欢迎的一种野生菌,这6个品种你吃过几个?

牛肝菌种类多,菇体肥厚,不能人工栽培但产量也挺大,鲜品价格在100元/公斤内,味道很好,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可以说是中国更受欢迎的一种菌子,6-10月份上市。这种叫“美味牛肝菌”,也叫白牛肝菌,广义上的牛肝菌就是指这种。

白葱牛肝菌,又叫华美牛肝菌,其销售价格在牛肝菌中仅次于美味牛肝菌,排名第二。

红葱牛肝菌,用手摸菌皱后会变青,见手青的一种,可食用品种。

黄牛肝菌,也称黄赖头、老虎头,也是颇受欢迎的一种牛肝菌。

黑牛肝菌,在巴斯克语中黑牛肝菌被称为ontto beltza,意大利文是porcino nero,而法文中则是tête de nègre,从这么多名字可以看出国外对这种菌子的喜欢。

红乳牛肝菌,色泽红艳,肉质细嫩,主要生长在云南、四川等地区。

浙江舟山发现全球新物种“普陀条孢牛肝菌”

暗棕色的“伞面”、布满鳞片的“伞柄”,这是一朵样貌特殊的蘑菇——舟山市普陀区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中发现全球新记录种“普陀条孢牛肝菌”,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真菌分类学权威期刊《Phytotaxa》上。

据介绍,调查组去年10月在普陀区悬山岛一处简易公路边坡发现几个个体极小的牛肝菌子实体。研究团队对标本进行DNA扩增测序,通过DNA序列分析和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新物种并定名“普陀条孢牛肝菌”。该物种通常生长于道路边坡,栲属和马尾松混交林林缘地带。相比其他条孢牛肝菌,其子实体和担孢子较小,菌盖表面幼嫩时棕黑色,成熟后棕色至暗棕色;菌柄棕黄色,生有密集的棕褐色鳞片;子实层体表面黄色,菌肉白色至黄白色,两者受伤后均变蓝。

浙江近年推进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县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已发现百山祖角蟾、丽水丽丝盖伞、浙江荛花等多个全球新物种。舟山普陀区是浙江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地之一,在一年半的野外调查 *** 记录物种2980种,发现中国新记录种41种、省域以上新记录种1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71种。

来源: 新闻晨报

2.8公斤!不得了!花园里长着牛肝菌,有人曾捡了100多斤

雨季来了,

云南人更爱的菌儿漫山遍野生长着……

花园里都长着菌儿!

市民花园内捡到2.8公斤野生牛肝菌

前些天,在普洱市景东县公安局的花园里,工作人员连续两天捡到个头特别大的野生牛肝菌。

7月1日晚,工作人员在单位花园里捡到三朵野生牛肝菌,用卷尺和称重器测量,更大的一朵长宽各40cm,重量达到2.49公斤。

景东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职工 杨华:“这里每年都会有这种菌子,像昨天这种大的菌子,我还是之一次见,原来看到的就是小菌子,每年他们都还要捡好几十斤,去年,我们有一个保卫捡了100多斤。”

7月2日,当记者再次来到现场拍摄时,杨华又在花丛中发现了两朵野生牛肝菌,重量达到2.8公斤。

简直了!这种乐趣只有云南人才能体会到。

野生菌鲜美可口,

食用必须慎重!

条码君要提醒小伙伴们,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食用菌子后,如果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该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治疗。

普洱台:周芸余婧李贵宾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云南一县公安局内长出大片牛肝菌,曾长出过2.8公斤牛肝菌“菌王”

近日,云南景东县公安局干警惊喜地发现,花园里到处是大大小小、成团成簇的牛肝菌群,分布在草地及树根下,很是壮观。

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工作人员李续京介绍,主要是因为花园里的榕树在移栽之前,可能就感染了牛肝菌的菌丝,移栽之后,它的菌丝和植物同时生长,随着营养养分的积累,牛肝菌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它就会破土而出,并且会越长越多。

据了解,牛肝菌一般生长在海拔900—2200米的树林下,但花园里合适的温度、湿度加上充足的光照成了牛肝菌生长的必要条件。

去年7月初,在景东县公安局花园内,分别发现5.6斤和8.4斤大型野生牛肝菌,新闻火爆 *** 后,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

景东县公安局干警张文仙表示,今年的牛肝菌虽然个头不太大,但是出的相当多,一小片一小片的,看起来非常壮观。今年决定将把这些牛肝菌群保护起来供大家观赏,不让随便采摘。景东县公安局另一工作人员告诉九派新闻,花园里每年都会长出一批牛肝菌,以前都没有特别在意过,今年还未看见有同事过来采摘。

特别提醒:在绿化带或花园发现野生菌时,一定要鉴别好野生菌的品种;采摘野生菌的环境一定要确保该地没有使用农药化肥,无尾气超标等情况;不凉拌食用野生菌;不多品种野生菌混合加工;不食用剩余隔顿的野生菌;食用野生菌时不能饮酒;必须炒熟煮透后食用。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辜子旋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标签: 牛肝菌 野生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