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这个因价格昂贵而频频登上媒体热榜的美味海鲜,在近几年持续引起广泛关注。其身影不仅出现在渔船的网中,还闪耀在市场的摊位上。2022年1月14日的一个晚上,一艘来自浙江象山的渔船成功捕获了一批惊人的大黄鱼,总重近4000斤。而当船只于15日靠岸,批发商纷至沓来。终于,在谈判中,船老大与四家批发商敲定了交易,以总计957万元的“天价”售出这些珍贵的海产。
大黄鱼,隶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与小黄鱼、黄姑鱼等同属石首鱼科。它的主要分布地区为中国、日本、越南和韩国的沿海地带,尤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与黄海东部。然而,近些年来,大黄鱼的身影总是伴随着其稀少与昂贵的标签出现在人们面前。
关于大黄鱼的价格,一直是众多报道的焦点。在2021年的某些市场,根据不同的重量规格,野生大黄鱼的价格层层递增,3-5两规格的每斤售价达350元,而1斤以上的则高达1200元。然而,这样的高价并非全国普遍现象。相较于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等地,广东粤西沿海的菜市场上,同样重量规格的野生大黄鱼价格却只有60元左右。
在大黄鱼价格高昂的原因上,资本的角色愈发凸显。市场上常见的大黄鱼多集中在3-7两这个规格范围内,而更大的规格则较为稀少。实际上,大部分斤级以上的野生大黄鱼在被捕获后,会迅速被一些海鲜商人所买下,从而形成市场垄断,进一步强化大黄鱼稀缺的错觉,引导消费者高价购买。
然而,我们无需盲目追逐大黄鱼。虽然江浙一带的大黄鱼被认为品质较高,但普通人难以辨别地域差异。过度的炒作只会让消费者为高价买单,推高价格。同时,过高的报酬也会 *** 更多人争相捕捉野生大黄鱼,进而加速其灭绝的进程。如果想要品尝野生大黄鱼,广东、广西、海南甚至山东都是不错的选择,无需单单追求江浙地区的产物。
多的 *** 去品味海洋的丰富馈赠。
尽管大黄鱼因其高昂的价格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但实际情况却是远比这显赫的身价更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大黄鱼的数量与价值并未完全同步。2023年的峡山村,一位名叫渔民的捕手却道出了不同的故事。他回忆着近三年来,每当冬季来临,他与父亲的海上劳作都会有着意外的丰收,两人平均每年都能获得两条体重超过4斤的大黄鱼,甚至体重超过1斤的大黄鱼也是常客。
然而,实际情况远比价格所呈现的要复杂。在大黄鱼的鱼类家族中,品质差异并非天壤之别。虽然江浙地区被普遍认为产出的野生大黄鱼品质较高,但对普通人来说,很难在味觉上区分各个产地之间的差异。盲目地追逐江浙大黄鱼,只会让消费者为高价买单,同时还会进一步推升大黄鱼的价格。这样的高回报会激励更多的人投身捕捞行业,试图从中牟取暴利,这也进一步催促了野生大黄鱼的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的可能性也在加剧。
综上所述,大黄鱼的故事远比价格高昂的形象更为丰富多彩。在繁荣的市场背后,隐藏着消费者需求与供应错位的背后故事,以及资本的角色。我们应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不被过度追捧所左右。毕竟,大黄鱼的美味并不仅仅源于其价格,还蕴含在海洋的无限宝藏中。无论是哪个地区产出的大黄鱼,都是一种珍贵的海洋馈赠,值得我们充分品味。
他的养鱼事业不被看好,投资人纷纷撤资,咬牙坚持竟然被他干出了千万产业的聚宝盆。他养鱼不走寻常路,拒绝传统养殖,在深海打造海上奇观,养殖的鱼被称为“活体黄金”,一条鱼价值千元,一亩产值高达百万,一年产值三千万。他是如何打造出自己的养鱼致富传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养鱼 *** 能够如此神奇?本期子牙童趣三农致富助手和你一起聊聊养鱼致富能手陈永国的故事。
兄弟二人的大黄鱼事业
陈永国养的鱼不是普通的鱼,而是大黄鱼。在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黄金时期,大黄鱼其实并不罕见,更买不上价格,然后由于现代捕捞业的发达,渔民不加节制的捕捞导致大黄鱼鱼群资源的日渐枯竭。以至于现如今,野生大黄鱼在市场上堪称有价无市,被称作“活体黄金”。
陈永国是浙江省瑞安市人,身为沿海居民,靠海吃海是他天生的本领。但是一开始陈永国并没有深海养殖大黄鱼的想法。有深海养殖大黄鱼的想法并付出实际行动的那个人是陈永国的大哥。
2012年,经过市场调查,陈永国的大哥了解到深海养殖大黄鱼的暴利。一斤大黄鱼成本在十多元左右却至少可以卖到60元,利润翻了五倍。陈永国的大哥心动了,他决定石嫣养殖大黄鱼。陈永国与自己的大哥关系很好,崇拜大哥的他从来没有对大哥说过不字。然而这一次,陈永国力劝大哥不要冒险冲动。
然而已经下定决心的大哥一意孤行,在北麂列岛八字门海域海域圈了一块地方,作为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基地。然而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远,2012年底,大哥得了癌症,术后坚持在海上漂泊的他累倒在大海上,再也没有回去。
得此噩耗,心中悲痛万分的陈永国为大哥送行,处理后事。此时的他对大哥生前倾尽最后一片心血的大黄鱼感到好奇,也是为了纪念大哥,他决定继承大哥未完成的事业,将养殖大黄鱼的路子走下去。
来到养殖基地,陈永国发现大哥在八字门海域养殖的大黄鱼已经初见成效,鱼的品相比周边地区都要出色。可接受大哥留下来的养殖事业后。陈永国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养殖大黄鱼用的是直径12米的小鱼排,网箱在水下3米到5米,风平浪静的时候预排没有问题。可海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台风袭击更是家常便饭。网箱受5、6米高的风浪影响,汹涌的浪潮让鱼受到惊吓不断乱窜遍体鳞伤,鱼受伤死亡又会感染其他的鱼,就像推倒的多诺米骨牌一样,联动效应导致鱼群出现大面积的损失。
想要深海养殖大黄鱼就不得不面对风浪引起的鱼群死亡的问题,陈永国该怎么解决眼前致命的养殖难关?他的大黄鱼深海养殖之路能顺利走下去吗?
风浪越大鱼越贵
男子继承已故大哥的事业,一心钻研深海养殖大黄鱼,却遭遇棘手难题。复杂多变的海况,汹涌的风浪危及鱼群存亡,全部身价可能就此打了水漂。他要如何解决海面风浪对大黄鱼的影响?
陈永国在大陆上本就有自己的采石场,他不必靠着养殖大黄鱼吃饭。如今遇到养殖难题,他本可以就此撤资,一走了之。但想起敬爱的大哥,陈永国决定不管再难再苦,他也一定要将养殖大黄鱼的难题给攻破了。
他突发奇想,既然传统的小鱼排浅网箱会受到影响,那他把鱼排做得更大,网箱投入更深层的水域是不是就能够让大黄鱼在风浪之中也能安静栖息呢?风浪再大那也是海面上,身为海边长大的土著陈永国很清楚,深层的海域不会受到影响,一直维持在稳定的水体环境中。这是个大工程,陈永国拉到几个投资人入伙。考察到大黄鱼市场后,几个投资人心动了,痛快掏钱支持陈永国的养殖事业。
大笔资金的投入下,一个独特的建筑在海面上建成。从天空中看下去就好像一个漂浮在深海中央的巨大圆圈,这座奇观就是陈永国设计的鱼排。鱼排周长有五百米,潮位高的时候,网深能够达到25米,桩基高45米,一直打到海底28米深的海底岩层上,就算是台风也摧毁不了。
这样稳固的结构终于能够解决风浪引发鱼群伤亡的问题。可就在大鱼排建设顺风顺水的时候,幺蛾子出现了,投资人纷纷想要撤资。这是干什么?眼见项目就要成功了,他们为什么突然退出?投资人不是很看好大黄鱼养殖事业的吗?
原来陈永国发现了大黄鱼的一个独特习性,为了防止这个习性给养殖事业造成损失,他提前做出了规划,在设计图上添加了一笔。然而就是他这一笔生生将投资人吓退。
陈永国发现的大黄鱼习性是这样的。大黄鱼是群鱼,它们还很独特,能够发出“咕咕”的声音,还能通过声音交流。而正因为大黄鱼的群居习性,当一个网有个小口子的时候,一条鱼逃出去,所有的鱼都会逃脱。
为了防止鱼群抛掉,陈永国特意设计了一种发丝般细小的渔网。别看网绳细,一根就能吊起成年人,台风再大也不可能磨损,剪刀都剪不断鱼更不可能咬破网绳逃逸。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么结实,原来是采用了防弹衣的同款特种合成纤维。
新型材质渔网带来的是成本的疯狂上升,新型渔网的编织和安装都需要专人处理,带来的人工开始更是飙升。大鱼排投资远远超过预算,从2000万一路上升到了4000万,投资人纷纷直呼受不了,他们有钱也不是用来烧的。投资人带款离开,让陈永国的大鱼排前景蒙受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没有投资,大鱼排的建设无以为继,陈永国的大黄鱼深海养殖何去何从?
小秘诀带来一千多万
男子解决了风浪对大黄鱼造成的损伤,事业前景一片光明,投资人却纷纷撤资离开。没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他要如何继续大黄鱼深海养殖事业?
投资人的突然撤资,留下了一地鸡毛。大鱼排的建设工程停滞,眼看就要烂尾,陈永国不由感到一阵痛苦。他想起了自己的大哥,如果是大哥,他这个时候肯定不会放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扑在大黄鱼养殖上,那么他呢?
陈永国决定继续走下去。他的倔强为他等来了一笔千万级别的投资。投资人是朱伟如,是陈永国的前期合伙人之一。当听说项目预冷,投资人散伙之后他特意从意大利返回国内找上陈永国。敢打敢拼的两人一拍即合,前期投入这么多钱打了水漂沉没陈本太大,不如一条路走到底,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撞开一条活路来。
朱伟如筹集来2000多万的资金,让项目得以重新开工。2017年鱼排终于成型。前期的巨大投资没有白费,陈永国很有远见的建设了大鱼排深水箱。当其他鱼排因为冷风来临,低价售出大黄鱼的时候,他大胆让大黄鱼就地越冬,不仅没有遭受损失,更深的底层海域越冬还提高了鱼肉的品质,让他的大黄鱼更加接近野生状态,价格更高。一斤卖到100元,比同行高出一倍,一年能多挣1000多万。
他还有个小秘诀,能够提高大黄鱼的品相。要知道大黄鱼值钱还是不值钱全看鱼死时的颜色,他将捕捞的大黄鱼放进黑漆漆的大桶里,如同变魔术般,大黄鱼变得通身金黄。大黄鱼体型越大,色泽越漂亮也就越贵。靠着这个秘诀他将一条三斤重的大黄鱼卖到了1000元。
现如今陈永国将深海养殖大黄鱼做得风生水起,他还有了新的点子。他建造起了直径15米的小鱼排,大黄鱼养殖一年之后就将鱼群按照大小分流。这样养殖起来的大黄鱼大小更加均匀,能比以往多赚1000多万元。陈永国还为大黄鱼做起了形象管理,得益于大鱼排的空间和鱼群分流,他的大黄鱼运动量大大增加,外形更加接近野生大黄鱼。论颜值,修长的游泳健将般的身材甩了其他大肚腩的大黄鱼一条街,这让陈永国的鱼根本不愁卖,市场上供不应求。
陈永国的事业越做越红火,但她他没有故步自封,反而在接触材料领域内最尖端的技术,准备扩大规模,永远走在新技术的最前沿。看了陈永国养殖大黄鱼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以上就是本期三农致富助手的全部内容,如果您喜欢,请多多点赞收藏,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农业故事,请点个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三亚渔民捕到巨大黄鱼,只卖了20万,过节前能卖555万三亚渔民捕到巨大黄鱼,只卖了20万,过节前能卖555万
近日,三亚渔民在南海捕获了一只巨大的黄鱼,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关注。这只庞然大物在捕获后仅以20万元的价格出售,然而,随着国庆和中秋双节的临近,有望带来更高的价格,甚至可能卖到555万元。这个令人瞩目的故事不仅让人们为渔民的运气感到高兴,还反映出渔业资源在节假日季节性需求下的市场波动。
渔民捕获黄鱼是一项日常工作,但这次的收获却与平常不同。据报道,这条黄鱼长达2.5米,重达250公斤,几乎是渔民们见过的更大的黄鱼之一。捕捞这样的巨型黄鱼对于普通的渔民来说是一项挑战,需要团队合作和专业技巧。渔民们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在南海捕捉到如此宝贵的渔业资源。
然而,尽管黄鱼巨大,初次出售的价格仅为20万元。这在当地渔业市场上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个价格低估了这条黄鱼的价值,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价格,因为黄鱼需要一定的处理和运输成本,而且还存在市场风险。
渔民和买家都希望能在国庆和中秋双节前获得更好的价格。这两个节日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新鲜的海鲜食材来庆祝。因此,黄鱼等大型海鲜在这个时候的需求大幅增加,价格也会相应上涨。据市场分析,这只巨大的黄鱼可能会在过节前卖到555万元的高价,这对于渔民来说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渔业资源的价格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季节性需求、市场供应、气候条件等。渔民们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灵活应对,以确保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次的黄鱼故事不仅令人兴奋,还提醒我们渔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渔民们的勤劳和智慧不断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三亚渔民捕获的巨大黄鱼虽然初次出售价格只有20万元,但随着国庆和中秋双节的临近,有望在过节前卖到555万元,展现出渔业资源市场的季节性波动和渔民灵活应对的智慧。这个故事不仅让人们为渔民的幸运感到高兴,还为渔业资源的多变市场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提起大黄鱼,我们对它很熟悉,熟悉的不是它的味道,而是它的外观,它的价格!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从新闻上看到它的身影,听到它的天价!
象山一位渔民捕到了一条长76厘米、重7.17斤的野生大黄鱼,被人以7.2万元的价格买下。此前,还有一位渔民捕到的一条9.1斤的大黄鱼,被人以14.5万元的价格买走。(2020.3.2)
青岛的一位钓鱼爱好者,钓获一条5.7斤的大黄鱼最后以10多万的价格被一位土豪当作了盘中餐。这条大黄鱼的重量,以及品相实在是太难得了。(2020.8.16)
宁波奉化桐照村,双拖渔船在东海"意外"捕获 1000 多斤野生大黄鱼,整个渔村都沸腾了,甚至放起烟花庆祝。甚至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教授专门购买几条带回学校解剖,并进行分子生物学等层面的检测,为这些大黄鱼验明正身。(2020.12.02)
从这里不难看出,野生大黄花鱼堪称天价,即使金枪鱼有也无法和它媲美,金枪鱼的价格平均500元左右一斤,而野生巨型大黄花鱼的价格每斤高达万元,是什么原因让大黄花鱼的价格这么贵?
我国海岸线达1.8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适合海洋生物生存的海域之一,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而大黄鱼作为一种普通的海洋鱼类,在沿海地区曾经广泛分布,并且产量巨大,仅在舟山渔场更高年产量曾高达16.81万吨。
曾经大黄花鱼只有5分钱一斤,一些幼鱼价格更是低廉,甚至无人问津随手丢弃,为何如今野生大黄鱼万金难求,全靠富豪接盘?这要从一种捕鱼方式说起,因为捕鱼方式的升级,让大黄花鱼迎来灭顶之灾!这就是敲罟
敲罟捕鱼
敲罟捕鱼又叫敲黄鱼,敲梆作业,敲竹杠,这种捕鱼方式起源于明朝嘉定年间,广东潮汕发明的,专门捕捞大黄鱼。捕鱼方式为:通过竹竿不断的敲击,利用声音的传播,从而捕捞大量的大黄鱼。
原理是利用1-2条母船,几十条渔船围成一个圆圈,一起敲竹板,让石首鱼科鱼类头骨中的两枚耳石产生共振,致使的大鱼小鱼一起昏死,从而一网打尽。这种捕鱼方式效率很高,但是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渔船规模偏小,捕鱼人比较少,即使使用这种方式,对于大黄鱼并不能产生很大威胁,然而到了近代,这种捕捞方式给大黄鱼带来灭顶之灾!
1954年,敲罟作业自广东汕头传入福建,由于效率高、成本低,能够捕捞大量的大黄花鱼,各地渔民纷纷效仿,进而全省推广,然而这只是大黄鱼灭顶之灾的开胃菜,更为严重的捕捞在后面。
1957年,仅浙江温州地区,大黄鱼产量达到10万吨,产量增长20倍。10万吨多么可怕的一个数据,这还仅仅是温州地区,如果加上其他地区的话,大黄鱼产量达到一个恐怖的数据。
然而大黄鱼产量急剧增加,带来的是价格的暴跌,当时大黄鱼每斤只有5分钱!而个头小的大黄鱼,无人问津直接被丢弃!1958年,历时两年,敲罟作业,作为一种有害的捕鱼方式,在浙江地区叫停。
到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极度短缺,为了食物,许多地方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大黄鱼身上,向海洋索取食物,重新恢复了敲罟作业,缓解危机。
1963年3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禁止敲罟的命令》,敲罟作业被第二次叫停。这种有害渔法才得以禁止,大黄鱼获得喘息之机,但是许多地区并没与停止敲罟作业。
1974年,浙江省组织了2000对渔船前往大黄鱼中心渔场捕捞生产,此次直接给予了大黄鱼种群致命一击,产量达到了16.81万吨的更高纪录。自此东海大黄鱼资源急剧衰退,几乎销声匿迹,只有零星捕捞,正式进入大黄鱼的“天价”时代,如今价格早已上涨了万倍以上,到底谁是“黄雀”?
1954年—1974年,短短20年,曾经遍布我国沿海的大黄鱼消失了!伴随着大黄鱼的消失,其他一些石首鱼科鱼类的密度以及种群大大降低,至今没有恢复!虽然价格高昂,但是捕捞不到,不过是两败俱伤的局面罢了!
到了1993年,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全面突破,正式开始围网养殖大黄鱼的时代,到了2018年我国大黄鱼总产量已达19.80万吨。
大黄鱼又叫黄花鱼、黄瓜鱼、黄金龙等,为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大黄鱼种的一种鱼类,在1846年被命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极危(CR)。
大黄鱼分布
大黄鱼主要栖息于近海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质水域,大多数栖息于水底中下层,也会进入河口生活,主要以小鱼、虾蟹、甲壳类为食。在生殖季节洄游至近海、河口或者附近岛屿的浅水水域。在我国分布在黄海南部、东海,国外分布在日本、韩国、越南沿海。
从这里不难看出,大黄鱼的分布很广。我国沿岸以及东亚一些国家都有分布,但即使分布这么广,也没有逃过滥捕滥捞,也没有逃脱人类的渔网!估计有人会说“减少捕捞不就行了”,其实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捕捞能减少,但不能减少人心的贪婪!
有个名词叫“破窗理论”意思是: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及时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窗户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涂鸦,没有被清洗,很快就会出现更多乱七八糟的涂鸦;一个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如果被人丢垃圾,很快就会出现一个垃圾堆,这就是“破窗理论”!
大黄鱼的悲剧和这个是一样的道理,简单高效的捕鱼方式,能够捕捞大量的鱼类,其他地方就会争先恐后地效仿,从而觉得不输于人!不仅仅是大黄鱼,国内的淡水鱼类同样如此。
比如:路亚中的“泥鳅党”;钓鱼中的“锚鱼”“可视锚鱼”,都是同样的道理。泥鳅党能够钓获大量的翘嘴鱼,锚鱼、可视锚鱼都能钓获大量的鱼类,这几种方式,早已超脱娱乐钓鱼的范围,不过是捕鱼罢了!对于鱼类的生长环境造成很大危害,虽然在有些地方已经被明令禁止,但是顶风作案的大有人在。
大黄鱼的敲罟捕鱼、路亚中的泥鳅党、钓鱼中的锚鱼,都是人心的贪婪,为了捕捞大量的鱼类,从而使用灭绝式捕捞方式,有些人明知违法,还在使用。劝那些真正使用或者打算使用这几种捕鱼方式的人,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婪,而误了终生。
PS:不知道钓鱼人有没有注意,青岛的钓友钓了一条5.7斤的大黄鱼卖了10多万,不得不说这位钓友运气好的让人羡慕!这种运气可遇不可求,没想到钓鱼人也有时来运转的时候。
男子钓获有“海上土豪金”之称的大黄鱼,5斤多卖了45600元一条5斤多重的鱼能卖4万多你敢相信吗?平均算下来,一斤差不多接近万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平时常吃的鱼类,超过一百以上的都觉得很贵了,超过一千的那只有远观的份,很少有人吃得起,可就有这么贵的鱼,更有不嫌贵买它的人……
1月19日上午,一位男子在舟山海域乘渔船海钓时,钓获了一尾2.85公斤重的野生大黄鱼,随后以每公斤1.6万的价格出售,一条鱼就让他进账45600元。那为何一条大黄鱼,能有这么高的价值,让人不惜花重金购买呢?
大黄鱼和小黄鱼是一种鱼吗?
这里我们先来科普一下,有很多朋友以为大黄鱼就是长大后的小黄鱼,其实不是的,虽然说它们都属于生活在海里的鱼,在样貌各方面长得也很像,但它们俩真不是同一种鱼类。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种类并不一样,其中大黄鱼是大黄鱼种,而小黄鱼是小黄鱼种的,虽然关系比较近,都是黄鱼属的,但不完全相同。二者的头部也有一定的差异,相比之下大黄鱼的头会更大一些。二者身体形状区别,大黄鱼的身体形状比较特殊,比较接近于正方形且宽大,但小黄鱼与之相比则窄一些。
大黄鱼历史上一度与小黄鱼、墨鱼,带鱼等被列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由于20世纪50年代敲船渔业发展,60~70年代捕捞未产卵亲鱼、过度捕捞幼鱼等原因,使大黄鱼数量急速减少,2000年东海产量仅为9035吨。大黄鱼年龄组成复杂,更高年龄达30年,资源受到破坏以后很难得到恢复。
大黄鱼和小黄鱼在价格上也有着高低之分,大黄鱼的价格要比小黄鱼高,如养殖的大黄鱼,在2022年市场平均价为在20~30元一斤,而野生的大黄鱼就很贵了,从渔民捕获的野生大黄鱼的售价来看,2022年市场行情价格在1000至3000元一斤左右,但这不是固定的价格,由于产地、市场、个体大小的差别,市场价格波动也很大。
小黄鱼就要便宜很多,根据鱼体大小以及新鲜程度,每斤小黄鱼的售价在10~20元左右。批发市场小黄鱼8~15元左右,所以不要看它们长的差不多就以为价格一样,养殖的可能相差不是很大,但是野生的那就差得太多了。
为何野生大黄鱼能卖那么贵?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野生的大黄鱼之一年可以长到七八两左右,两三年后可长到1公斤以上,随后生长的速度非常缓慢。像宁波男子钓到这条5斤多的大黄鱼,可能对比我们常吃的淡水鱼,如草鱼、鲤鱼等它并不算大,但就是这5斤多的重量,需要十年左右才能长成,所以说两三公斤重的大黄鱼是比较罕见的,在海边捕鱼的渔民也称它们为“海上的土豪金”。
最后:有网友就说了,自己辛苦忙碌一年还抵不上一两条大黄鱼,干脆我也去钓鱼算了!其实大家的想法也是小编的想法,不过想归想,如果大黄鱼那么轻易钓到,也不会号称“海上土豪金”,之所以贵是因为它稀有,要随随便便就能钓到几斤重的大黄鱼,那也不会这么值钱!有做这个发财梦的朋友还是清醒一点,老老实实像小编一样搬砖吧!
新春之一捕 浙江宁波渔民捕获4.8斤大黄鱼售出2.66万元(新春走基层)新春之一捕 浙江宁波渔民捕获4.8斤大黄鱼售出2.66万元
中新网宁波1月26日电 (方堃 吴立高)“没想到春节之一网就捕到这么大的野生大黄鱼,今年绝对是个好兆头。”1月25日22时20分,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渔民王明明在朋友圈晒出喜讯:捕获一条4.8斤野生大黄鱼,以26600元的价格售出。
宁海渔民捕获新春之一网4.8斤野生大黄鱼 吴立高供图
1月25日17时,王明明和父亲驾船来到象山港尾的宁海湾中央山岛附近,小心翼翼合力收起渔网,盼望着新春伊始能有个好运气。渔网一拉上来,只见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黄鱼格外醒目,在网里活蹦乱跳。
“除了这条大黄鱼,网里还有一条一斤左右的黄鱼,以及黑鲷、鲈鱼、鲻鱼和虾蛄等渔获,收获颇丰。”王明明拿卷尺测量了一下,大黄鱼体长67厘米,再称了下重量,“好家伙,竟然有4.8斤!”
躺在船舱里的大黄鱼通体金黄,嘴巴一张一合,偶尔还发出“咯咯”的叫声。
据有着40年捕鱼经验的王明明父亲介绍,野生大黄鱼与养殖大黄鱼相比,体态更修长挺拔,因为野生大黄鱼在海洋环境下大范围、长距离的巡游,鱼尾的活动量更大。而养殖大黄鱼体型会比较富态,鱼肚子显得圆鼓鼓。
宁海渔民新春之一网捕获4.8斤野生大黄鱼 吴立高供图
“新春之一网能有好收获,应该跟刚刚过去的寒潮有很大关系。”王明明父亲介绍,每当台风或寒潮过后,平时沉在海底的鱼虾就会浮上来呼吸氧气,这个时候相对容易捕到大鱼,老渔民一般都会挑选这样的时机出海捕鱼。
在峡山码头,许多渔民和村民闻讯赶来一睹大黄鱼风采。当地老渔民表示,这么大的野生大黄鱼,在近海非常罕见,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生长期。
据了解,野生大黄鱼因其量少而昂贵,被称为海里的“土豪金”,越大越贵。一般野生大黄鱼一年只能长七、八两,长速较慢。王明明介绍,近3年来,他们父子平均每年都会捕获两条4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一斤以上的大黄鱼更是经常能捕到。
“几年前4斤以上野生大黄鱼即便是在东海大洋也很罕见,如今在宁海湾海域也时有捕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岸的水质环境越来越好。”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邬翱宇表示,持续实施的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政策对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起到了重要修复作用,生态效益越来越明显。(完)
广西小伙捕到90斤的鲭花鱼,只卖了365万元,野生黄鱼这么值钱吗前言:
近日,一则关于广西小伙捕捞到一条90斤重的鲭花鱼,然而仅以365万元的价格售出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与此同时,有关野生黄鱼市场价值的讨论也再度浮出水面。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渔业资源的思考,也掀起了人们对于不同鱼类价值的深入思考。
鲭花鱼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喜爱。它的肉质鲜美,富含营养,被誉为“海洋之果”。然而,广西小伙捕捞到的这条90斤的鲭花鱼,仅以365万元的价格售出,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野生黄鱼这么值钱吗?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鲭花鱼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其重量上。
其珍稀性、稀有性以及市场需求都对其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高品质、高营养价值的食品越发追求,这也使得一些珍稀的鱼类成为了供不应求的稀缺资源。尤其是一些名贵鱼类,如鲭花鱼,更是成为了高档餐桌上的佳肴。因此,其价格自然会随之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野生黄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野生黄鱼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蛋白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市场上,野生黄鱼的价格也逐年攀升。然而,相较于一些珍稀的鱼类,野生黄鱼的价格仍然较为亲民,更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
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的思考。
过度捕捞和滥捕滥猎使得许多鱼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为了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不断努力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充足供应。这也提醒我们,虽然一些珍稀鱼类价格昂贵,但保护生态平衡,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同样重要。
同时,这个事件也反映了人们对食物价值的认知。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已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工具,更成为了文化交流、社交互动的一种方式。因此,一些食材的价格不仅仅取决于其原材料成本,更取决于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食材的价格会显得“不合理”或“高昂”。
总结:
综上所述,广西小伙捕到90斤的鲭花鱼,只卖了365万元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渔业资源、食物价值的深入思考。不同的鱼类在市场上的价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其珍稀性、市场需求以及文化价值等。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用重量来衡量一个鱼类的价值,更要考虑到其背后的复杂因素。最重要的是,在追求美食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2年,浙江宁波渔民捕到7斤野生大黄鱼,买主上门以42000元抢购大黄鱼的外表金黄,色泽鲜艳,侧身曲线美,一直以高颜值著称。它味道鲜美,质地细嫩,也深受爱鱼人士的喜爱。它的头部有一对“鱼脑石”,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肚子里,还有一个鱼膘,晒干成鱼胶,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大黄鱼,好吃又好看,有经济价值又有商业价值,所以价钱从1950年的几毛钱一斤,发展到了今天的6000块钱一斤,80年来,价钱翻了上万倍。不过,由于大黄鱼被大量捕捞,近几年,出现了一鱼难求的局面,价钱也是居高不下。
可以说,如果捕到大黄鱼,是一件相当幸运的事。浙江宁波有一对渔民父子,就碰上了这样的好运气,捕到了一条7斤野生大黄鱼,卖出了4.2万元高价。
大黄鱼
这条野生大黄鱼是如何捕获的?
渔民王明明先生,跟随父亲捕鱼,深得父亲传授经验,捕了15年鱼,他也算是一位老渔民了,而他的父亲,从懂事起就接触捕鱼了,捕鱼年份算起来,已超过40年,父亲的上一代也是捕鱼的,他们家三代均以捕鱼为生,捕鱼技术自然不用多说。
王先生一年365天,大部分时间都跟随父亲出海捕鱼,时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靠着打渔这个行当,3米小渔船换成了10米大渔船。
美味的大黄鱼
2022年2月24日,王先生的父亲,提前一天出海撒网,撒好网之后,就开船返回了,回到家吃饱了饭,交代王先生明儿个早起去收网,王先生说“好,知道了。”
次日一大早,王先生和父亲开着自家渔船,来到前一天撒网的地方,准备收2022年的头网鱼。这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洒在海面上,金闪闪的,海面上时而泛起,一阵阵的波浪,风景甚是美丽,王先生和父亲,心情也格外美丽。
收网开始了,王先生和父亲开始操作收网,十多分钟后,网被卷了上来,当鱼网打开,一条金灿灿的大鱼,呈现在王先生和父亲眼前,非常的耀眼。这令父子俩兴奋不已,父亲说“这条金灿灿的大鱼,非常少见,那可是非常值钱的大黄鱼呀,我都捕鱼几十年了,头一回捕到这么大的。以前捕到过一两斤的,跟这个没法比呢。”
王先生和父亲捕到7斤大黄鱼
听到父亲这么说,王先生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他赶紧找来秤和尺,想看看这条大鱼有多长,有多重。好家伙,身长接近90厘米,体重7斤。知道了大鱼的体长和重量之后,王先生掏出手机,让父亲捧起那条金灿灿的大黄鱼,然后给父亲拍照留念。站在自家的渔船上,手捧着漂亮的大鱼,和大海合影,再加上好天气,一份好心情,这张照片拍得自然又美好。
拍完了照片,王先生立马就分享到朋友圈去了,配文简单明了“感谢大海的馈赠!7斤”,没想到,几分钟之后,王先生的朋友圈炸锅了,收获了几百个赞,还有人私信问他价钱,想和他买鱼,消息传得很快,没到半小时,就在整个捕鱼圈传开了。
父亲却对王先生说“咱先不急,谁问价钱都别出声,过几天再说。”王先生心领神会,船靠岸之后,尽管有人上前看鱼问价钱,王先生都不理,和父亲把大黄鱼先拿回了家,放到冰柜里冻了起来,尽管如此,他们捕到7斤大黄鱼的消息,还是很快消息传遍了宁海县。
王先生朋友圈炸了
买主刘某听到,7斤大黄鱼啊,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呢,于是便驱车赶到王先生的家中。不来不知道,来了吓一跳,王先生的家已经被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前来看热闹的。
买主刘某拨开人群,来到王先生跟前,说明了来意,也表明了诚意,王先生决定先观察观察,看这位买主到底识货不识货。这时,看热闹的人就说了“大黄鱼一年只能长6到7两重,这条大黄鱼,起码长了10年了,不容易啊。”刘某说“是的是的,真的很难得一见,这么大个头的大黄鱼,全身金灿灿的,很漂亮,你给开个价吧,我大老远赶过来,是真想买这条鱼。”
王先生考虑到,这是开年初次出海,报价就先报个吉利的数字吧,不如就报跟“6”有关的吧,“6”代表吉利顺利,王先生开口说道“一斤6000元,你看怎么样?”
没想到买主刘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问题,6000就6000。”其实刘某也是知道大黄鱼的市场价位的,他觉得王先生开的价钱,并不高,他也是诚心想买,双方一拍即合,买主刘某,以42000元把这条大黄鱼给买了下来。
冰冻的野生大黄鱼
后来也有几位买主,赶到王先生的家想买鱼,不过来迟了一步,尽管出价比刘某的高出2万,也没买到,非常的遗憾。7斤大黄鱼卖了4.2万元,这个消息,后来还上了新闻,很多内行人士还说,才卖4.2万元,卖亏了,这么大的黄鱼,要是在春节前卖,至少能卖8到9万。
不过有很多网友,就不淡定了,纷纷留言说“这鱼也太贵了吧?吃了能咋样啊?”、“一条鱼就卖4.2万元,快顶我一年工资了,不想打工了,去捕鱼吧。”、“大黄鱼就是黄金鱼呀,一分钱一分货的,贵自然有它贵的道理。”
放在春节前卖,至少能卖8到9万?一斤的价钱就是1.1万到1.3万元了,开年后卖,价钱掉了一半,不过一斤6000块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还是挺贵的,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吃上一口。那么大黄鱼这么贵的原因是什么呢?
野生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为什么那么贵?
大黄鱼是鲇鱼科黄花鱼属的鱼类,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大黄鱼又被人叫做黄花鱼、黄金鱼、黄鱼等。
大黄鱼还有个名字,叫做“石首鱼”,从字面上很好理解,为什么呢?因为它的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可以煎成药。此外,大黄鱼的鱼腹中,有一个白色鱼膘,可以做成鱼胶,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鱼脑石
黄花鱼又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大黄鱼和小黄鱼,都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都属于我国四大海洋业的品种。它们的名字可谓是五花八门,比如大黄鱼有叫大先、金龙、红瓜、黄瓜鱼,小黄鱼有叫梅子、小先、小黄瓜鱼。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曾经被称为我国“四大海产”,而这四大海产之中,大黄鱼的经济价值、食用价值比较高,位于四大海产的首位,所以它贵之有理呀!
大黄鱼
其实,在王先生捕到7斤重的大黄鱼之前,就在2022年1月14日,象山一位叫林海平的渔民,捕到了一网的野生大黄鱼,当时全船的人都惊呆了,后来这一大网的野生大黄鱼,分拣出了160多箱。
这160多箱大黄鱼,总共有4000多斤重,每条的重量,都在半斤以上,还没靠岸就有30多家位买家,在岸边等着抢鱼了。后来这4000多斤大黄鱼,被分别卖给了多个买家,总共卖出了957万元,单价算下来2200元不到,比王先生的低不少,为什么呢?其实是输在个头上了,半斤左右的大黄鱼比较常见,因此价钱较低,3斤以上的就不常见了,越大的越值钱。但不管是多大的大黄鱼,都一样的好吃。
千百年来,大黄鱼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佳肴,我国食用大黄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时就有了描写大黄鱼的诗句,诗人范成大就曾在诗中写到过大黄鱼,“楝子开花石首来”这句诗,意思就是,春天来了,楝子开花了,大黄鱼也准备能吃了。
大黄鱼
清朝的文人王莳蕙,更有一首名为《黄花鱼》的诗作。“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就是对大黄鱼丰收景象的描绘。在古代,大黄鱼多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在某一段艰苦的年月,江南的百姓被号召去吃大黄鱼,以减少国家的粮食消耗,可见这大黄鱼之多。
那时候的捕鱼技术落后,设备也不先进,不过环境很好,野生大黄鱼也常见,许多人都曾吃过大黄鱼,只要愿意花钱,就能买来吃。可如今,以产量著称的大黄鱼已变成,一鱼难求,有价无市的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野生大黄鱼,迅速枯竭的呢?
渔民捕捞到大量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迅速枯竭的原因是什么?
在上个世纪1950年代,大黄鱼是一个非常大的种群,数量多到泛滥,在我国是非常有名的海洋经济鱼类,但在2016年的时候,大黄鱼却被列入濒危物种。
而导致大黄鱼成为濒危物种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对大黄鱼进行了几乎灭绝式的捕捞。人类是通过什么方式捕捞大黄鱼的呢?其实也是因为大黄鱼本身,对声音的敏锐度非常高,人类就利用它们这个“弱点”,也就是借助敲击竹条的声音,来震昏大黄鱼,然后将大黄鱼一网打尽,以实现捕捞的目的。
敲罟捕鱼是团队作业,通常是有罟公和罟母两艘大渔船,再配置二三十条罟仔小船。开始作业后,罟公和罟母撒网后,指示罟仔包抄鱼群,然后半包围大船。三人一小船,一人撑船,二人敲击固定在船上的竹条,将震昏的鱼赶至大船布下的网。一般人们将两艘大船和数十条小船,上百人配合操作的一个组合称为一艚,敲罟的船队俗称罟艚。这种捕鱼 *** 支出少,回本高,不管大小一网捞,收获甚丰,但也造成大黄鱼被大规模捕捞。
敲罟作业示意图
来看看大黄鱼是如何被“一网打尽”的?
- 1954年,敲罟(音同“古”)作业传入福建一带,并迅速在当地推广。这个作业 *** ,使得捕鱼的产量,翻了好几番,因此各地渔民纷纷效仿,敲罟作业得到了广泛传播。
- 1957年,在浙江温州地区,大黄鱼产量逼近10万ton,产量增长20倍。产量的过度增长,导致供大于求,单价从一斤0.14元猛跌至0.07元,大鱼尚可卖出,小鱼就没那么幸运了,它们是直接被丢弃在滩头腐烂,无人问津。
- 1963年3月,国家发布了《关于禁止敲罟的命令》,敲罟作业被勒令停止。但接下来的10年,许多地区又渐渐兴起敲罟,对大黄鱼进行大规模捕捞。
- 1974年,浙江省召集了近4000艘捕捞船,对大黄鱼群进行围捕,在舟山渔场,收获了16.81万ton产量的大黄鱼,创下历史新高,也几乎使东海大黄鱼,进入衰落。
大量的捕捞渔船
- 1995年开始实施,各地通过实施伏季休渔政策、增殖放流等措施,来恢复种群数量,为此来保护野生大黄鱼的渔业资源,使得其种群中处于产卵期的亲鱼,和处在生长发育期的稚鱼得到保护。
- 江苏省在2010年开始实行,放流数量从五万尾开始不断扩大,到2020年,数量已达2000万尾。通过监测,大黄鱼的数量增多,整个种群正慢慢得到恢复。
正是因为有浙江江苏等地,实施伏季休渔政策、增殖放流等措施,保护了大黄鱼资源,近几年,才不断有2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鱼出现。
金灿灿的大黄鱼
总而言之
从1954年,敲罟作业在福建一带盛行,到1980年初,大黄鱼被围捕打尽,我们可以看到,大黄鱼从旺盛到衰落,不过20到30年的时间。
好在1990年代,实施了伏季休渔政策、增殖放流等措施,野生大黄鱼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保护。近年来,野生大黄鱼的整体状况,也就慢慢得到了改进,不少渔民为了眼前的利益,于是纷纷出海捕捞。
过度的捕捞,又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大黄鱼衰落的局面,很有可能再次上演,这真的不是一个好现象。只有科学地进行捕捞,保护渔业资源,渔民有钱可赚,百姓有鱼可吃,海洋环境也能得到保护,这才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
丽江叔叔捕获一条550公斤的大黄鱼,居然卖出100万天价丽江叔叔捕获一条550公斤的大黄鱼,居然卖出100万天价
丽江,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一直以来都以其宜人的气候和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色而闻名。然而,近日,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在丽江传开,让这个宁静的地方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这个消息的主人公是一位被称为“丽江叔叔”的渔民,他不仅在一次捕鱼中捕获到一条重达550公斤的大黄鱼,而且还以惊人的价格将其卖出,创下了100万的天价。
丽江叔叔,一位不为人知的英雄
丽江叔叔并不是丽江的土著,他是一个来自外地的渔民。然而,多年来,他已经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城市安家落户,并成为了当地渔业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并不为人熟知,但在这个宁静的城市里,他的故事却传为美谈。
丽江叔叔的故事始于20年前,当时他带着一蓬渔网和满怀憧憬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他选择了在丽江湖中捕鱼为生,每天早早地划着小船,穿越湖水的烟雾,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捕鱼生涯。最初的日子并不容易,他常常一无所获,但他从未放弃。
一天,当他已经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命运似乎眷顾了他。在一个宁静的清晨,他用尽全力将一条巨大的黄鱼从湖中拉了上来。当他看到这条巨大的生物时,他的眼睛差点瞪出来了。
550公斤的大黄鱼——这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更大的鱼!丽江叔叔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这条大黄鱼运回了岸边。
世界级的渔获,引发全城瞩目
这条550公斤的大黄鱼的出现震惊了整个丽江城。人们纷纷赶来,想一睹这个渔民的“巨大收获”。而当地渔业协会也派人前来测量和确认这个惊人的数字。最终,结果令人震惊——这确实是一条550公斤的大黄鱼,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丽江湖中捕获的更大的鱼之一。
大黄鱼,作为一种宝贵的淡水鱼类,肉质鲜美,一直以来都备受食客们的喜爱。然而,这么大的一条大黄鱼实在是罕见,成了整个城市的热门话题。
天价交易,惊世价值
丽江叔叔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在大黄鱼被确认重达550公斤后,他迅速接到了来自各地的富商和餐厅老板的 *** 。他们不仅表达了对这条大黄鱼的浓厚兴趣,还愿意为其支付高额的价格。
最终,一位来自北京的富商出价100万元购买这条大黄鱼,丽江叔叔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天价交易。这个价格不仅创下了丽江的渔业历史记录,还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这条550公斤的大黄鱼被送往北京,成为一家豪华餐厅的招牌菜。在这家餐厅里,有钱的食客可以品尝到来自丽江湖的珍馐美味,而这条大黄鱼成为了这里的一颗明珠。
丽江叔叔的未来
丽江叔叔的一夜成名并不是偶然。他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和坚持,最终换来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机会。他的故事鼓舞了许多人,特别是那些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人们,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不懈,命运终将眷顾。
丽江叔叔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虽然他失去了一条巨大的大黄鱼,但他获得了一份更重要的财富——名声和信心。他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丽江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中,丽江叔叔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他的故事将被传颂下去,成为丽江城的一部分。而这条550公斤的大黄鱼,
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丽江的一段传奇。
来源:台州晚报
对于喜欢吃刺身的人来说
金枪鱼肯定不陌生
这段时间,台州温岭沿海一带
金枪鱼成了海鲜市场的“新宠”
不仅产量比往年翻了好多番
价格也实惠了不少
温岭叶女士是个电商,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在渔船上直播卖海鲜,这段时间,金枪鱼成了直播间的“新宠”,一个晚上能卖3000斤左右,家里的渔船原本是拖网作业的,最近也改成海钓金枪鱼为主。“一个晚上光金枪鱼能卖一两百条,一条都是十几斤样子。今年金枪鱼量大,洄游季节,上来特别多,特别是我们台州这边的渔船,钓金枪鱼的很多。我们家本来是拖网船嘛,后来都改成自己海钓了。”
在温岭松门海鲜批发商店,海鲜批发商王春波正忙着对昨晚运来的2万斤金枪鱼进行加冰保鲜。“我们往年没有这么多金枪鱼的,今年特别多,大概比往年翻了有10倍。”
王春波介绍,往年这个时候,他们主要做的是黄鱼、带鱼、鲳鱼这些经济鱼类的批发,今年金枪鱼量大,价格也不错,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们主要做金枪鱼生意,生意好的时候,一天线上线下能卖个1万多斤。“线上零售、线下批发,批发一般都是发到全国各地,一天能卖一两万斤。我们东海的小兰鳍品质都不错,鲜度很好,一般金枪鱼钓到之后2天就进港了,做刺身品质都是过关的。”
至于价格,王春波说,这也要看金枪鱼的大小,一般8斤至20斤以内的,十几元、二十几元钱一斤,个头越大就越贵,如果是50斤以上的金枪鱼,单价就要卖到一百五十元以上。但是总体来说,金枪鱼价格比起往年便宜了60%左右,深受消费群体喜欢。
今年为何金枪鱼量会这么大?
王春波说,这批金枪鱼都是冬天从北方洄游来的,所以有2、3个月的时间,金枪鱼产量会比较高,3月份之后东海金枪鱼就少了。
此外,这段时间不少渔船加大了作业强度,市场上金枪鱼也就多了起来。“现在吃刺身的人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广,价格也上来了,对于渔民来说,哪个划算去捕捞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