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丸治脾约”,讲的是麻子仁丸具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的功效,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这个方子临床常用于治疗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胃肠燥热者,以麻子仁丸加减通腑理气。
麻子仁丸(《伤寒论》)
药物组成
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主治】
肠胃燥热之便秘。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脉细涩,或兼脘腹胀满。
【加减化裁】
热伤血络, *** 出血者,加槐角、地榆;燥热津伤较重,口干舌燥者,加玄参、生地黄;热结较甚,苔黄脉数者,重用大黄,或加芒硝。
【原方证治】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现代运用】
主要用于习惯性便秘,痔疮便秘,老人、产后便秘;亦用于腹腔及肛肠术后排便困难,贲门痉挛,慢性咽炎,幽门梗阻,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老年支气管哮喘兼见大便不通者。
亲验病例
赵某,男,15岁。初诊:2008年9月4日。
素大便秘结,近5日大便未行,伴咽部干痛,脘腹微胀,口干欲饮。询其因,乃近日连食“烤羊肉串”数次而发。视其咽部可见扁桃腺Ⅱ度肿大,充血,体温36.9℃,舌老红,苔薄黄而燥,脉滑数。
此为辛辣肉食伤于胃,致胃热肠燥,津液亏乏,遂加重便秘。急于通便泄热,润燥回津为治。
麻子仁丸加减:
麻子仁(炒、捣),枳实,白芍,厚朴,大黄(后下),杏仁,玄参,连翘,2剂,水煎服。
9月6日复诊:述服之一剂药后,腹痛肠鸣,泻下量多,腹满遂减。2 剂后,又登厕1次,今观舌脉,黄苔已去,脉象缓滑,减大黄量,继进 2 剂,诸瘥。
古方治便秘,中医有绝技!麻子仁丸也称为“脾约丸”,出自《伤寒论》,由火麻仁、大黄、白芍、杏仁、枳实、厚朴组成。在临床上,凡是胃肠燥热,津液不足,脾胃输布津液的功能不利,津亏肠燥的,都可以使用此方治疗。
药方里面用到火麻仁,富含油脂,能润肠通便,杏仁也是有润肠通便的功效,能够泻肺,以协助大肠传导大便,白芍滋阴敛阴以促进津液液的生成,大黄有通腑泻热的功效,适合于胃肠出现的“痞满燥实”症状,再配合枳实、厚朴消胀除痞满宽肠胃,以促进大肠传导大便。
这个配方的组成,有滋润大肠传导大便的作用,兼有一定的泻下的功效,原方 *** 成蜜丸,药性缓和,缓缓泻下滋润,不过伤正气,临床实际应用时,也可应用煮成汤药,应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我在临床上遇到胃热肠燥导致的习惯性便秘,常用此方治疗,待大便通畅为度,不过度使用此方,尤其是兼有脾胃功能虚弱的,大便通畅了之后,调整方向,以调理脾胃为主。
但这个方子总体的性质偏滋润寒凉,一些属于脾胃气虚阳虚排便无力导致的便秘,此方并不是很适用,可使用济川煎等方子。
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关注我头条号内,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脾约,首见于《伤寒论》第179条:“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对其脉证分析,施方用药则见于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本条另见于《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
对本证病机的认识,后世看法不一。
成无己的注释,对后世影响较大,后世不少注家原文转录成氏的文字。
成氏云:“趺阳者,脾胃之脉,诊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为约。约者,俭约之约,又约束之约。《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
此后,方有执承袭成说,云:“浮为盛阳,故主胃强,涩为阴虚,故小便数。约,约束也,胃为脾之合,脾主为胃以行其津液,胃强则脾弱,脾弱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四布,使其得以偏渗于膀胱,为小便数,大便干而胃实,犹之反被胃家之约束而受其制,故曰其脾为约。”
汪琥对成说之“胃强脾弱”进行诠释:“成注以胃强脾弱,为脾约作解,推其意,以胃中之邪热盛为阳强,故见脉浮,脾家之津液少为阴弱,故见脉涩。仲景用麻仁丸者,以泻胃之阳,而扶脾之阴也。”
经过汪琥的诠释,成无己的脾弱变成为“脾家之津液少而为阴弱”。
至程郊倩则始明言,脾约为脾阴不足。
程曰:“脾约者,脾阴外渗,无液以滋,脾家先自干槁了,何能以余阴荫及肠胃,所以胃火盛而肠枯,大便坚而粪粒小也。麻仁丸宽肠润燥以软其坚,欲使脾阴从内转耳。”
自成无己把脾约解作为脾弱以来,注家们对成氏之说多有阐释、发挥而少有异议和驳正者。
唯喻昌对成氏之说颇不以为然,曾就这个问题答门人问:
“门人问脾约一症,胃强脾弱,脾不为胃行其津液,如懦夫受其悍妻之约束,宁不为家之索乎?
余曰:何以见之?
曰:仲景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为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以是知胃强脾弱也。
余曰:脾弱即当补矣,何为麻仁丸中反用大黄、枳实、厚朴乎?”
“仲景说胃强,原未说脾弱”,“设脾气弱即当便泄矣,岂有反难之理乎?相传谓脾弱不能约束胃中之水,何以反能约束胃中之谷耶?”
喻氏的反诘有理而有力,所言“相传谓”不就是指自成说之后方有执等因袭之相传吗?这一“相传”而至今日,目前教科书中流行的说法仍不离成说之窠臼。
喻昌之诘问,虽历经350年之久,但今天读起来,仍显得是那样的有理有力。
脾约不是脾弱,更不是脾虚。
本证的主要脉证是趺阳脉浮而涩,大便硬,小便数。仲景把本证的病机归纳为“其脾为约”。
自成无己把“脾约”讲成“脾弱”,谓“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以来,历经方、汪、柯、程等的阐释,仲景书中的“脾约”被置换成“脾弱”进而又变作“脾阴虚”。
近人又把脾约讲成是“脾虚津亏肠燥,而致大便坚硬难出”,又有云:“涩主脾阴不足,且胃热约束脾之转输功能,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使津液偏渗膀胱”等等。
由“脾约”——“脾弱”——“脾阴虚”恰似一个“偷梁换柱”的过程。
本证的主要症状是大便硬和小便数。仲景对大便与小便之间的内在关系深有认识。
《伤寒论》第105条云:“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
第244条云:“小便数者,大便必硬”。
第250条:“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第251条:“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
第174条方后注云:“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
又《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云:“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从以上各条文可见,在仲景的认识中,大便的溏与硬和小便量的多与少是互为因果的。大便溏,小便量必少;大便硬,小便量必多。
大便硬,小便数,其病在胃;大便溏,小便少,其病在脾。
如果把脾约证的病机讲成是脾弱或脾虚,那么它的主要症状应当是大便溏,小便少。
此正应喻昌所言,“设脾气弱,即当便泄矣”,而本证原文的表述恰恰与此相反。
有人讲,涩主脾阴不足,从而把本证的病机讲成是脾阴虚。
脾阴虚的病机当是在仲景之后大约1500年才认识到的。其代表人物当是与方有执几乎同时代的缪希雍。
脾阴虚与胃阴虚、脾阳虚长期混淆,至明清以后才从实践到理论逐渐被认识,至现代才予以明确和鉴别。
显然,用脾阴虚解释仲景之脾约,既违背了历史与逻辑,又违背了仲景的思路。
而且,脾阴虚具有众所周知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 *** 与方药,这与本证原文所表述的主要症状、治法和方药显然悖逆。
单就麻子仁丸来说,不论怎样兜圈子,要把它讲成是滋养脾阴的方剂,都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本证的脉涩,这是小便量多,津液过多耗损的外在反映。
冉雪峰先生指出:“濇缘小便数,不是濇乃小便数,因果未容倒置。”
而为什么小便数?注家并未作出深入的解释,方有执有一个令人难以信服的说法是“津液偏渗膀胱”。至于为什么会“偏”渗膀胱,并未言及。这里的一个“偏”字宛若盾牌而遮盖了一切,最终还是以脾虚或脾阴虚为由。
脾约证的病机重点在胃而不在脾。
太阴主湿,功在运化,运化主要是输布津液的过程;阳明主燥,功在燥化,燥化主要是调节、消耗津液的过程。
运化和燥化是水液在体内的输布、气化、濡润、耗散、排泄总过程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供”,后者是“需”。
这“供”和“需”之间的稳定关系既是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的标志,又是脏腑功能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脾虚,运化功能低下,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水液停而为饮,如苓桂术甘汤证就属于这个类型。不言而喻,其病机重点在输布的过程。
在症状上,一方面,由于水液内停水不化气而大便鹜溏,小便量少,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云:“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
另一方面,由于输布不利,水液不能满足阳明燥化的正常需要而口渴。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但由于阳明燥化不足,津液的正常耗散降低,调节失宜,也能导致水液泛溢而为饮。
这时病机重点则在燥化过程。
阳明病篇中的第243条吴茱萸汤证就属于这个类型的典型表现。
对此,冉雪峰先生曾有论述:“燥从湿化,湿胜则燥从其化,燥盛则湿反其化。本燥屎(指第238条、239条、240条、241条、242条),即是燥化太过,本条(指第243条)又兜转穷到燥化不及。”
如果把吴茱萸汤证的基本病机概括为燥化不及,那么与此恰恰相反的脾约证的病机则应当概括为燥化太过。
具体说,就是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津液虽得以输布,但由于阳明燥化太过,加速了津液的耗散和排泄,因而体内对水液需求增大,反映在脉象上就是“趺阳脉涩”。
阳明燥化功能亢奋,即“胃气强”,反映在脉象上就是趺阳脉浮。
与阳明燥化功能亢奋对比,太阴运化功能则相对不足,津液输布“供不应求”,太阴脾的运化功能受到阳明胃的燥化功能的制约。
这才是“趺阳脉浮而涩”,“其脾为约”的机制。
应当看到,肠道干涩仅是整体病机变化的局部反映。
如果把吴茱萸汤证和脾约证对比来看,前者是胃阳不足,阳明燥化不及;后者则是胃阳病理性亢奋,阳明燥化太过。因此二者基本病机都在阳明胃,而不在太阴脾。
中医不是慢郎中——漏汗不止也能3剂立缓今天,85岁的姚大爷是笑着来诊所的。
上周五,输了两天抗生素、维生素、黄芪注射液的姚大爷气息微微地坐??在西医老师的诊桌边,说感冒全身疼痛,出汗多,怕冷症状没有任何改善,便秘还加重了,全身无力,胃口差,吃不下,不想继续输液了,想开点西药回家吃。
姚奶奶是个在家做主的知识分子,阻止他再吃西药。老爷子非常不情愿地被押在我的诊桌前望舌、把脉,开处方。还充满怀疑地问:中药会过敏吗?我是过敏体质…
初诊
末夏季节,老爷子皮肤触之冰凉,舌淡水滑苔白,脉沉,有COPD病史,听诊无咳嗽、哮鸣音。
以漏汗不止处方桂枝加附子汤,以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处方新加汤,考虑慢阻肺病史,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另加桔梗生白术肉苁蓉。
方为:生晒参、生白术、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制附子(先煎)、厚朴、杏仁、肉苁蓉 ,共三剂。
复诊
今天来复诊,姚大爷精神明显好转,说已经不再出汗不止了,身上疼痛也大大缓解了,只余日常腰腿痛,压之并不痛。老太太说现在已经可以每天出门逛逛了,便秘也由原来四五天一次,需吃麻子仁丸才能排便,而为现在每天一次,软而成形。
老爷子说到这里,开心地咧起了嘴笑,说非常舒服。胃口还没有大的改善,我考虑这是胃气尚未完全恢复,原方去桔梗,加杜仲 ,继服四剂,约定下周一复诊。
同时嘱不要再服麻子仁丸,因姚大爷体质本阳虚内寒,麻子仁丸内有大黄性较寒凉,服后虽可图一时之快,然愈清愈寒、愈泻愈虚,老人所余不多阳气便更无所存,胃纳也将愈差。
内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对于耄耋之年的老人,更是如此。
老太太还问,平时用黄芪枸杞大枣泡水喝可不可以,我告诉她,平时不感冒的时候可以喝,要加两片生姜(是健脾温胃帮助运化吸收的)。
感冒要停服,因为感冒时身体调动了大部分的能量去抵御外邪,脾胃功能下降,这些补药会加重脾胃负担?????,并且既助邪气,也影响祛邪外出,特别是其中的黄芪,固表实卫的能力最强,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吃,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随便吃的。
小结
止汗不一定要用黄芪麻黄根浮小麦牡蛎,身疼痛也不一定要用川乌草乌羌活独活,姚大爷的全身疼痛不是外寒,而完全是一??种阳气衰微的内生之寒,是脾胃功能下降及出汗过多导致的"不荣则痛",是肌肉组织缺乏营养的营卫不和证。
津血同源啊!阳气恢复,出汗减少,肌肉组织得到濡养,自然就不疼了。
近日,2岁多的军军(化名),因长期便秘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儿科舒兰教授诊室就诊,军军妈妈告诉舒老师,孩子排便特别困难,大便虽然每天一次,但粪质干,粗大,每次排便就是一场战争,晚上也睡不好觉。舒教授查体后发现,孩子营养发育都还不错,腹部稍胀,认为患儿长期大便干结乃肠胃燥热所致,予麻子仁丸加减润肠通便,药用:火麻仁5g,苦杏仁5g,白芍5g,决明子6g,枳实5g,厚朴5g,石斛5g,玉竹5g,莱菔子5g,甘草3g,郁李仁5g,7剂,水煎服。
舒兰教授介绍,麻子仁丸能润肠通便,加石斛、玉竹滋阴增液,莱菔子消食除胀。1周后妈妈带着军军来复诊,军军妈妈告诉舒教授,孩子吃完药后便秘明显缓解,排便较顺畅,睡眠也变好了。舒教授摸了摸军军的腹部发现其腹部已经变得平软了,原方去决明子加玄参5g增加滋阴增液功效,7剂,水煎服。之后,军军的便秘困扰就解除了。
舒兰教授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选择越来越多,孩子作为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头肉,饮食上是一点都不马虎。然而,不久有些家长们就会发现孩子廋了,或者胖得刹不住脚了,有些孩子竟然便秘了!
“我可是看了养生节目的,吃这些东西孩子最聪明了”,“我也是,我也是,吃这个呀长的高,我小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吃这些东西个头呀总比别人矮上一截”,“能吃是福,孩子想吃,我能拦着吗?”……真是这样吗?
舒兰教授介绍,近年来,儿科诊室来看便秘的孩子是越来越多,大多是功能性便秘,什么是功能性便秘呢?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艰涩排出不畅的病症。而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小儿便秘以功能性便秘为多见,占小儿便秘的90%。有些家长能很快发现问题,积极治疗,孩子很快就会恢复健康的排便。马虎一些的家长拖着拖着,孩子就容易出现便秘进一步加重,渐渐出现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睡眠不安,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肛裂、痔疮、脱肛等,长期便秘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
舒兰教授说,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们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便秘,这个很重要,中医治疗重在未病先防,知道原因,从源头起解决孩子的便秘毛病。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易损伤脾胃,纳化失职,食停中焦,积热内蕴,肠道传导功能失常,发为便秘;小儿“稚阴稚阳”过食辛温或热病之后,燥热内结肠腹,引起便秘;小儿“神气怯弱”,受惊、不遂意,致气机郁滞,肠道传导功能失常,可致便秘;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气虚血虚,肠道传导无力或失养干涩,便秘由生。总结起来就是“喂养不当” “体质原因”“精神压力”,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与小儿便秘密切相关。
喂养不当:就是指吃的不对,出发点是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但用错了方式。喂的太多,喂的太杂,或者偏食肉类、高蛋白类,很容易造成孩子消化不良,不仅影响营养的吸收,还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胃肠蠕动减慢,排便间隔时间拉长,大便自然很难解出。有些爸爸妈妈又因为经验不足,因孩子哭闹喂的太少,胃肠容量不足,大便排出艰涩。
体质原因:中医体质辨别越来越被老百姓所熟识,孩子们同样存在体质差异,喜欢辛辣 *** 口味、容易上火、畏热喜凉、烦躁易怒、面赤唇红的孩子常常是热性体质,简单点说是移动的火把,不常给胃肠“浇浇水”,不食用水果蔬菜、喝水少,还喜食入煎炸食品,那就是“胃中烤肉”啊,大便干结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些孩子夜间容易盗汗、也易上火,吃的少还容易干呕,这种孩子通常是阴虚体质,胃阴不足,以为是营养不足,大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大便自然也会干结。还有一点,孩子生病过后,尤其发热过后,更容易因胃肠虚弱或者胃肠余火而引起便秘。
精神压力:现在教育竞争逐渐在小孩身上愈演愈烈,如果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心理疏导,长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有些孩子情志不稳定,肝气不舒,郁结乘脾,脾胃虚弱,同样能造成便秘。
有些孩子生活习惯不良,或者贪玩,常常不能按时排便,经常忍着,等到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排便时,孩子已无便意;有些孩子又因为大便干结,解出时 *** 疼痛,甚至出血,有了心理阴影,畏惧排便;还有些孩子,吃了就坐着、躺着,缺乏必要的运动,食物消化慢胃肠蠕动也慢,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自然也就更加干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知道了孩子的便秘的原因,相信家长们会开始反思自己,我们该怎么做呢?
调整饮食结构和喂养方式,根据孩子的年龄合理的喂养,不能一味追求某种营养,膳食均衡才是最重要的,多摄入纤维食物和水分。改变生活方式,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适当运动。消除过多压力,保持孩子的愉悦心情。当这些做到之后,孩子便秘不能完全得到改善,也不要着急,寻找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便秘从春秋战国时就开始了,几千年来,无论从外治还是内治都积累了很多经验。通过辨证论治,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原因和证候进行治疗。
舒兰教授在治疗小儿便秘方面经验丰富,常用人参五味子汤合增液汤、养胃增液汤、保和丸、麻子仁丸、沙参麦冬汤、参苓白术散等临证加减,疗效显著。除了口服中药之外,还可以配合“刺四缝”、小儿推拿、肚脐贴、可配合的孩子还可以与针灸治疗。
治疗便秘,需要家长积极配合,耐心指导,遵从医嘱,做到这些,相信你就不再为孩子的便秘而烦恼了。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 黎宝妃
一个中成药,可以对付各种便秘,男女老少都能用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失职引起的,一般来说以下症状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即为便秘:
(1)排便费力;
(2)排便为块状或硬便;
(3)有排便不尽感;
(4)有 *** 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
(5)需要用手法(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
(6)排便少于每周3次。
对于这些问题,麻子仁丸都可以很好地解决。
麻子仁丸的组成有:麻子仁、 芍药、枳实、 大黄、 厚朴、杏仁
中医认为便秘乃因胃有燥热,脾津不足所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而致小便频数,肠失濡润,故见大便干结。《伤寒论》称之为“脾约”。
《伤寒明理论》根据“燥者润之”、“留者攻之”的原则,故当以润肠通便为主,兼以泄热行气。
因而方中用火麻仁润肠通便,火麻仁是从古至今最负盛名的润肠通便药,性味甘平,质润多脂,单用煮粥都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
杏仁也是最负盛名的止咳平喘药,既宣通肺气,又润肠通便,用在此处真是一举两得!
白芍养阴和里还补血,老年人和产后的妇女往往会因为血虚而便秘,白芍能使肠管和大便里的水分充足,这样大便就能更容易地排出来了。
大黄泄热通便最强,号称“将军”,厚朴化湿行气,祛除体内湿气;枳实是专门理气的药,可推动大便运行,三味药即组成小承气汤,以轻下热结,除胃肠燥热,加强降泄通便之力;
蜂蜜甘缓,既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又可缓和小承气汤攻下之力。
诸药合而为丸,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功。
综观本方,虽用小承气以泻下泄热通便,而大黄、厚朴用量仅从轻减,更取质润多脂之火麻仁、杏仁、白芍、蜜蜂,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减缓小承气攻下之力。
本方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的特点,以达润肠、通便、缓下之功,使燥热去,阴液复,而大便自调。
而且原方只服十丸,以次渐加,都说明本方意在润肠通便,作用比较和缓。所以不论男女老少,身体强壮与否,只要是便秘都可以用上。例如老人与产后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亦可服用。
【化裁】
- 痔疮便秘者,可加桃仁、当归以养血和血,润肠通便;
- 痔疮出血属胃肠燥热者,可酌加槐花、地榆以凉血止血;
- 燥热伤津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石斛以增液通便。
【禁忌】 本方虽为润肠缓下之剂,但含有攻下破滞之品,故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
趣谈中医(8)麻子仁丸配杏仁、白芍,好比推拉重物,地面洒点水【作者简介】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整理】赵馨,田智涵,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八年制。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具体是指粪便在肠内长时间的滞留,导致排便困难,出现了排便周期延长,或者周期不长,但大便干结排除艰难,或大便不硬,虽有便意,但排出不畅的病症。
很多人认为便秘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病症,但是如果长期便秘,可能还会出现胃脘胀痛,腹胀腹痛,口臭,不思饮食,甚至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对小儿而言,长期的便秘,可能诱发扁桃体肿大;老年人便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妇女便秘可能影响到例假。因此,当出现便秘,切不可大意,应该及时治疗。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首治疗便秘的经方,就是载于《伤寒论》的麻子仁丸,又称为脾约丸。该方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的功效,主要治疗大便干结,小便频数的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麻子仁丸方中用到了小承气汤,即大黄、厚朴、枳实,还配伍了质润多脂的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等,这些滋阴增液的药物可以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也就是中医中所说的“增水行舟”法。这些药物在辅助排便的同时,可以减少大黄、厚朴、枳实的用量,避免攻下之品损伤人体之正气。
那么,麻子仁丸的这种配伍 *** ,我们可以做一个怎样的比喻呢?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在推拉重物时,虽然地面比较平整,但是物体本身重量非常大,因此推拉时会非常费力。在没有特殊搬运工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平整的瓷砖地面上,泼洒一定量的清水,这样地面就会变得非常的湿滑。这样再推拉重物时就会变得非常省力。在这个比喻中,泼洒的清水使地面湿滑,犹如麻子仁丸中的滋阴润燥之品,如麻仁、杏仁、白芍、蜂蜜,这些药物可以使肠道润滑。因此我们在推拉重物时,所需用的力度可以减轻,这也正是麻子仁丸中为什么大黄、杏仁、厚朴攻下之品用量较轻的缘故。
诚然,这样的比喻不可能完全概括麻子仁丸中药物的配伍精髓,也可能有不恰当的地方,但是对于普通大众和中医爱好者认识和学习中医,可能会有一些帮助,不当之处,还请指正。最后,希望笔者的这种取类比象的研究思路和 *** ,能够帮助大家加深对麻子仁丸配伍麻仁、杏仁、白芍的理解,也友情提示大家学习中医,努力按照中医的思维去认识疾病和方药,让学习中医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欢迎睿智的您在评论区留言、评论、转发。
十八年老中医独家秘方治口臭,百试百验,千金不换(一)口臭顾名思义,是口气过重。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现在医学把口臭归到口腔科,但是临床上我治疗过上万个口臭患者,他们口臭的原因有99.99%是因为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比如有的是胃病,有的是因为便秘,有的是因为出大汗等等。
临床上有很多口臭患者像我求助,说起来自己的“口气史”真是叫苦不迭,很多社会的精英人士,因为口臭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很多20岁的年轻人因为口臭不敢谈对象,很多老夫老妻因为口臭和另一半的关系出现矛盾。基于此,我想我要写出更多治疗口臭的有效的方子,希望大家能喜欢。半个月前有个口臭患者找到我,表述的症状是,经常性便秘,便秘没有腹胀和潮热,没有痛苦。我看他舌苔厚黄。我为其处方: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火麻仁(麻子仁)30克,芍药 24克,枳实24克,大黄24g,厚朴24g,杏仁18g。过了一段时间再遇到这位朋友,告诉我口臭已经痊愈,没有再次复发,很是欣喜。临床上,经常遇见便秘口臭型的患者,如果是虚证的便秘,无所苦,没有明显的腹胀和潮热,我都用麻子仁丸来做加减,效果都很满意。
上面提到的这个方子,叫“麻子仁丸”,是中药方剂。记载于东汉医书《伤寒杂病论》中,原书记载:
1.《伤寒论讲义》:本方是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而组成。取麻仁润肠滋燥通利大便为主药,配以杏仁润肺沉降,使气下行,并具有润肠道、通大便的作用。芍药和营而缓急。大黄、枳、朴泄热去实,行气导滞。以蜜和丸,渐加,以知为度取其缓缓润下之义。
2.《方剂学》:方中麻子仁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佐以枳实破结,厚朴除满,大黄通下;使以蜂蜜润燥滑肠,合而为丸,具有润肠、通便、缓下之功。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这个方子是治疗口臭的,到时有麻子仁丸症候的口臭患者都可以用。
我治疗口臭有十多年了,通过临床治疗的上万的口臭患者,总结出引起口臭的八种类型:
1:胃中痞满,有伤食的酸臭味,伴有暖气,可能有肠鸣下利的症状,这种口臭多并发胃下垂,胃扩张以及胃酸过多的症状。
2:口臭伴有口腔溃疡或者前后阴溃疡,这种口臭患者,中气更虚,可能有肠鸣下利的症状。口苦,口干不再敖述。此病中医叫做狐惑病,像鬼魅附身,挥之不去,特别顽固。
3:口臭伴有呕和肠鸣,胃里呢摸起来会痞硬,常伴有下痢。这是中医讲的上寒下热的症候。
4:口臭伴有大便干结,上面出血等症状,比如牙齿出血,鼻子狃血等。
5:口臭伴有胃胀,胸满,腹胀,打嗝,大便偏溏或者偏干
6:口臭伴有平时汗多,可能伴有大便干燥,烦躁,心里烦,口渴。
7:口臭伴有舌苔白滑,或大便躺或单纯口臭,胃虚邪热客气入胃引起的口臭
8:口臭伴有牙龈红肿出血,或脾胃虚,或嗓子有异物感
临床上治疗口臭要具体的辩证是哪种类型的口臭,免费诊断口臭加我微信:1115648174
大便干燥难解,好几天没有大便了,腹部总是鼓鼓的真难看,这些问题是不是很熟悉,不错这就是便秘。凡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难以排出都可以定义为便秘。长期便秘、大便干硬会导致肛裂、便血、痔疮、甚至直肠脱垂等,所以便秘不能不重视。
便秘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方子,润肠泻热,行气通便,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麻子仁丸作为便秘的常用药,你用对了吗?使用中需要注意哪些?接下来细听文杰给你讲来。
麻子仁
?麻子仁
《长沙药解》记载:麻子仁味甘、气平性滑,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经,能润肠胃之约涩。
麻子仁润肠通便,是一味富含油脂的中药,最适合用于肠燥引起的便秘,既然大便干燥难解,那用麻子仁最适合不过润肠通便。
麻子仁因味甘性平,无滑利之偏性,所以最适合老年人,体虚之人,病后初愈的津亏便秘者。
火麻仁
?白芍、杏仁、白蜜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肠燥便秘,燥邪的更大特点就是伤津液,耗阴血,白芍既可以敛阴存津,又能补血,所以最适合不过。
其次,肠燥便秘,大便几日不行会出现腹痛,白芍又可以止痛。
杏仁降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肠燥腑气不通需要疏理气机,杏仁降肺气又有润肠作用。
蜂蜜甘润,滋润肠道,润肠通便。
杏仁
白芍
?大黄、枳实、厚朴
大黄具有泻下导滞通便的作用,用于肠道积滞内停,大便密结,适合肠道积热,几天没有大便,大便干燥硬,这几种症状的便秘。
枳实破气消积,便秘日久肠道堵塞,腑气不通畅则发生腹胀,腹痛。枳实破气,打破这种僵持,打破这种积滞堵塞气机,而本身又可以消积。
厚朴作为消除胀满的要药,除了行气还有燥湿作用,食积为有形邪气,影响气机还容易造成水液停聚,所以厚朴用来行气的同时,还能祛除多余水湿防止痰的形成。
这三味药配伍一起,就是小承气汤,小承气汤轻下热结,是这适合大便初期硬,后面软的这种便秘。
厚朴
大黄
枳实
麻子仁丸针对的便秘类型:
便秘不能一概而论,麻子仁丸更不是所有便秘的用药,只有胃肠燥热,肠道津亏,腑气不通才可以使用,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燥,便质干硬难解,小便短赤,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
麻子仁丸能不能长期服用:
许多人便秘想立马达到效果,所以在使用上想剂量加大,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麻子仁丸通过配伍,润而不腻,泻而不峻,不伤正气,所以原书记载,每次吃十丸,逐渐加量待大便通畅,所以不联系一次吃很多。
当然麻子仁丸也不建议长期使用,便秘痊愈以后还是要改变生活习惯,多饮水、多食膳食纤维高的食物、避免久坐、加热锻炼、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辛辣油炸煎烤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