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8月1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王梦琦)为了丰富辖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让孩子们学习了解职业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近日,烟台芝罘区御龙山社区携手天滋面食在辖区举办“我是小厨师”青少年职业体验课堂活动,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学厨艺、品美食的欢乐时光,感受了亲手 *** 面食的过程。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提前为孩子们准备好了厨师帽、小围裙、面板和蒸笼等工具,并给每个孩子发放了面团。面点师傅简单讲解了面食的 *** *** 和注意事项后,开始指导孩子们 *** 卡通小猪和小蜜蜂,大家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稚嫩的小手略显生疏,仍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活动现场温馨又热闹。
活动最后,面点师傅把孩子们的作品放在蒸笼里蒸熟,孩子们拿到自己的作品后,都成就感满满。有的孩子舍不得吃,准备拿回家给父母展示;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对自己的作品“赞不绝口”。
此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也在实践过程中让孩子懂得了换位思考,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学会感恩父母,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成长。下步,御龙山社区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点亮孩子们的缤纷暑期。
责任编辑:赵璇
审校:高涵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体验中式点心 *** 、参观模具展 台湾青年感受小点心背后的大世界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 (朱贺)“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无论是模具还是小小的点心,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蕴含深刻寓意。”用模具 *** 了一颗印有传统纹样的中式点心后,台湾青年汤雯喻22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当天,十余位台湾青年走进北京于小菓点心模具博物馆,了解点心模具发展史,体验中式点心 *** 。
活动中,知名设计师、该博物馆馆长于进江向青年们介绍起馆藏点心模具。其中一枚红龟粿模具吸引了汤雯喻的注意。从事食品行业多年的她向记者介绍,红龟粿是儿时经常吃到的传统民间糕粿食物,流行于闽台,以糯米为坯料,做成乌龟形状,着以红色,寓意团圆吉祥、长命百岁。
聆听专业讲解,汤雯喻对点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她观察到连理枝纹样在古时点心模具中应用广泛,如今许多点心也印有这种图案,意在祝愿夫妻恩爱;从古至今,点心以圆形居多,正是取自和满、团圆的寓意。这些传统纹样也为台生林家萱带来新灵感,正在北京创业的她打算将团花纹、网格纹等应用在汉服设计上。
台胞林哲生也认为,点心比想象中更具文化性,他感受到小点心蕴含的“大世界”:小小点心并不简单,展现了各地风俗习惯和典型文化。
接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青年们将点心坯料放入木制模具中按压成形,在桌面轻叩模具后将面饼倒出,再加以烘焙,一颗颗印有雄狮、鹿回头、锦鲤等图案的中式点心便做好了。
汤雯喻上手很快,她告诉记者,小时候看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做点心,就是这样敲打模具,“这是深埋记忆中的声音”。她的曾祖母73年前在台湾创立了一家食品公司,常将传统纹样应用在点心 *** 中,延续至今。
“之前都是吃现成的,这次亲自上手体验,感觉很新奇。”首次 *** 中式点心,台胞张桂芳连做两枚。从事影视传播行业,点心模具让她联想到影视作品中常见的疤痕妆效,“ *** 原理是一样的”。
当日活动以“小饼如嚼月”为主题,是今年台盟中央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9月以来,在京台湾青年体验 *** 中式香牌、点心,在纪晓岚故居绘制扇面,身穿汉服观赏颐和园秋色,参与者逾40人次。
完整参与四场活动的林家萱说,这些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祖先传承下来的非常重要的东西,不应断裂或消失不见”,作为后辈有责任将其推广出去、发扬光大。(完) 【编辑:田博群】
展巧手 做包子——新市镇残疾人之家开展中式面点活动为了培养残疾人之家庇护人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今天上午,新市镇残疾人之家开展中式面点 *** 活动,做肉包。面点师傅现场演示做包子的全过程,大家在边上看得津津有味,迫不及待地想一展身手。
残疾人之家的庇护人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始和面、拌陷、捏成小面胚,再包上肉馅,慢慢地捏出一圈圈的褶皱,一个包子就做成啦。虽然大家做包子的速度慢了点,但是包出来的包子也是一个个的小巧可爱。
浓浓的蒸汽从蒸笼里散发出来,包子的香味也在空气中弥漫,终于热乎乎的包子端在了大家的眼前,吃着自己做的包子,大家脸上笑开了花!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加了大家的动手能力,更是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技校真实体验分享:学习、成长与就业的点滴回忆技校,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技校的真实样子,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扒一扒我在技校的那些日子~
技校真实体验分享:学习、成长与就业的点滴回忆
我上的这所技校位于城市郊区,风景倒是不错。学校里有各种专业,汽车维修、美容美发、烹饪面点等等,非常丰富。但是,每个专业的状况可是大相径庭!
在技校,我们的课程都是和实践相结合的。比如,我们学习汽车维修的同学,每天都要对真实的汽车进行维修保养,感觉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升得特别快。而学习美容美发的同学,每天都要为真实顾客进行造型设计,技术也提升得飞快。上行下效,我们的教学质量可以说是非常落地了。??
学校的食堂饭也很好吃,而且种类也很多。你可以选择在麻辣烫窗口挑选你喜欢的食材,也可以在烤肉拌饭店享受美味的拌饭。总之,各种美食应有尽有。
住宿条件也很好。每个宿舍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设施,而且还有空调和暖气,让你在任何天气都能保持舒适。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也非常方便,只要提前在宿舍的终端机上预定就可以了。
而且,学校的社团活动也非常丰富。我曾经参加过学校的舞蹈社团,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在学校的大礼堂进行表演。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舞蹈技巧,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
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我的技校生活。学校不仅教学质量高,而且各种设施也非常完善。如果你也对技校生活感兴趣,不妨来我们学校参观一下吧!
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萌娃争秀厨艺 做出花式面点栩栩如生惠民融媒讯 为积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加强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近日,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二年级一班开展“小手拉大手 玩转花样面食 *** ”活动,孩子们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家人们一起品尝劳动的成果,其乐融融。
和面、揉面、染颜色、制面团……水果、动物、植物、花朵等花样面点在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设计和灵心巧手下一个个呈现出来。在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同时,孩子们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心得感悟。
“各式各样的面点,令老师和同学们都大开眼界,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二年级一班班主任牛孝伟说,“我们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真正走进生活,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顶尖包装编辑 id:djbz100
图片来源: *** 、包联网
大多人在选购商品时
往往会因为好看的包装而增加购买欲
对产品的好感度也直线上升
而再日常不过的面条
在同类竞品中如何以包装取胜
不妨看下这些设计创意
↓↓↓
NOODLE LEGEND
via:sunnytina001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碗难忘的面
或是妈妈的“爱心面”,或是特色的家乡面
甚至是城市里某家不起眼的小店
来一碗面,便能将一天的繁忙与疲惫散去
这款一人份面条
便从家乡的特色面食为创意切入
推出老北京炸酱面、成都担担面以及酸豆角肉沫面
用户可随时享用来自家乡的美味
或是通过在地美食“周游”其他城市
丰富产品体验
设计上,盒面以一碗面做延展
并提取个中色彩
抽象出多色线条重合堆叠的画面
增加包装时尚、活力质感
同时版面参考画报布局
将美食插画以近乎满版的形式做陈列
品名字样则置于顶端与末端处
并通过深黑加粗处理,突出产品信息
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
另一款环保盒包装
食品贴图则以腰封的形式做展示
并以此区分产品的不同做法
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场景需求
袋装设计
▽
再有「鲜面馋」系列
整体版面设计相较于前一款
添加了更丰富的时尚元素
▼
装着面食的小碗
以色彩渐变的处理突出鎏光感
并与背景的饱和色调搭建起立体空间
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真实感
盒面分为多个方格区间
分别陈列产品相关的图文信息
保证产品信息可读性
方便用户选购
鲁花荞麦面条
via:林韶斌品牌设计(包联网)
面条界的国民老字号--鲁花品牌
以新创六艺活性荞麦面条出品带来全新包装
版面围绕荞麦地做画面展开
大片的荞麦田里,有农作人负责照料
暗示产品优质的 *** 成分
这一番辛勤的农作
最后浓缩成一碗爽滑软弹的荞麦面
并将小碗以镂空形式呈现
用户可看到内袋的荞麦面实物,以此做承载
进一步表达品牌用心 *** 的态度与诚意
数字25%表示荞麦粉含量
产品信息直观明了,重点突出
以最短的时间吸引消费者
满足购买需求
传统农产食品的创新演变,往往会通过包装形象输出给广大消费者,以最直观的视觉设计传递品牌力,赋予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加消费者购买理由,赢得好感。
而前面分享的两款面食品牌,有融入地方特色的、注重情感价值的设计,也有以老字号做切入、突出品牌号召力的灵感创意,延续面食里蕴含的烟火气与温情记忆。
预制菜到底香不香?预制菜终端自助小店实地探访,了解 *** 过程近日,“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一夜之间,预制菜坐在了被喊打喊杀的火山上。
*** 上充斥着各种关于预制菜的声音,主持人张泽群这样说。
有网友评论:主持人张泽群讨论预制菜,表达含混不清引争议!
司马南发视频“我有个朋友,做预制菜”,主要讨论的问题是:预制菜这口猪的安全怎么样。
红歌会网自媒体号呼吁:“预制菜进校园,亡国灭种的阴谋”。
综合 *** 各种观点,针对预制菜主要有两个话题,反对预制菜和反对预制菜进校园。
为了真正了解预制菜,老亓专门到郑州的一家预制菜终端自助小店,进行实地探访体验,了解预制菜的 *** 过程。
从外边观察,预制菜终端自助小店环境还可以。
预制菜终端自助小店
预制菜可提供以下几种餐品和饮品。
1、饮品,包括牛奶、饮料、拿铁等各种味咖啡,价格6到10元不等,8元居多。
预制菜饮品 *** AI机
2、炒饭盒子和轻食盒子,炒饭盒子包括泡菜五花肉炒饭、香辣鸡丁饭、红葱脆骨炒饭、酸菜炒饭、蛋炒饭、包菜肉丝炒饭六种,价格都是10元。轻食盒子包括黄焖鸡、小花菇炖鸡、黑椒牛肉、蘑菇炖鸡、杂粮饭五种,黑椒牛肉14元,杂粮饭3.5元,其他都是10元。
两台预制菜AI *** 机
3、各种面食,包括红烧牛肉面、金汤肥牛面、藤椒牛肉面三种,价格10元一碗。
预制菜面食AI *** 机
预制菜购买流程还比较简单。购买流程主要包括选餐、购买(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取餐。炒饭盒子和轻食盒子都是现成品,现场AI机器加热即可。面食 *** 过程稍复杂,面由AI机器现场 *** ,混入调拌料,加水加热后完成。饮品的 *** 过程相对简单不再描述。每个预制菜AI机器面板都有余餐量提示,每份餐品的 *** 完成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
预制菜餐品吃起来味道一般。老亓在现场主要体验了红烧牛肉面的 *** 过程,从外观上看,预制菜AI机器 *** 好的红烧牛肉面红油铺面,闻起来有火锅底料的味道,放入终端自助小店可自取的香葱或香菜,红烧牛肉面就可以吃了,整体面还比较劲道,入口香辣。
预制菜成品
最后,建议大家能不吃就不吃预制菜,以新鲜蔬菜为主,自己动手做饭。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或者条件自己做饭,偶尔吃一些预制菜也没有太大关系。
呼吁!预制菜不能强制进校园。
做餐饮的快乐,体验中优化,品尝中感受,美食美景美丽心情...今天开始了一场铭家点心美食之旅,与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汇合。不知道有多少餐饮大佬也来到了青岛呢?我来到了一家名为名家点心的店铺,感受一下这里的特色。
这家店铺是铭家旗下推出的粤菜结合青岛特色点心的新品牌。我一直很喜欢这种精致的感觉,让我享受其中。在坐下之前,我就被一些小细节所吸引。这里会先上一些小点心和水杯,都是成套的,还有可爱的小蜻蜓。
这里的台卡非常有趣,可以扫码点单并查看承诺事项。这里还提供75度的酒精湿巾和一次性手套,让你更加方便。商家希望客人进行储值,所以会展示储值的细节,每桌都有增加储值的机会。
我点了一些这里的经典菜品和必点菜。我喜欢这里的金鱼饺,它结合了墨鱼和虾肉的口感,让我在国内之一次感受到皮蛋瘦肉粥的细节。这里考虑到了很多客人不喜欢吃葱花的问题,所以会将薄脆和葱单独加入,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搭配,让口感更加丰富。
这里的招牌菜品非常出色,外皮酥脆,鸽子入味,汁水饱满。黑金流沙包也非常不错,流沙效果很好。这里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好。这里还有一个自加热包,可以让点心持续加热。这里的虾饺里有超大颗的虾球,非常鲜美。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这里的脂香酸鸽龄乳需要4分30秒深油焖炸,当日售出不过夜。
这里的菜单设计非常棒,首页上有累计销量和排名,让你非常想尝试这里的菜品。这里的乳鸽也非常值得推荐,下面的垫纸也非常贴心。
除了我感受到的这些细节,我也想采访一下这里的服务员。这里的服务非常好,值得推荐。对于儿童,这里非常注重。
这里会主动提供宝宝用品,如儿童座椅、餐垫、围兜和白粥,专门给宝宝使用。这里的细节非常多,服务员的衣领上有蜻蜓,口罩上也有品牌标志。这里还有十周年纪念勋章和各种大牌香水,供客人使用。这里还有各种小礼品,如棉片、梳子、发绳和供儿童使用的小台阶,可以直接带走。
这家店铺非常用心,你可以感受到它的用心之处。我非常喜欢这种用心的餐厅,你呢?
新华社太原12月16日电题:这些面食为何火遍全国?——来自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杨晨光
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陕西牛羊肉泡馍、武汉热干面、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驴打滚……16日,为期一周的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拉开帷幕,各地非遗面 *** 彩亮相,开启一场美食与文化的融合“盛宴”。
12月16日,参观者在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现场拍照。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时光沉淀里,飘溢着文化气息的地域特色面食,正搭乘文化和产业融合的东风,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面点师闫锦超左手托面板,右手持刀片,随着快速出刀,一根根面条落入锅里。这样 *** 山西刀削面的过程被赞为:“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山西刀削面的精华就在面上。”闫锦超说,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这一传统面食 *** 技艺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2月16日,面点师在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现场表演面食 *** 技艺。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近年来,山西刀削面更加注重宣传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像闫锦超一样的面点师傅们在全国各地进行面艺表演,传播着山西面食文化。当地面食企业顺溜刀削面已在全国30余座城市开了130余家分店,年接待客流量超过一千万人次。
有的非遗面食不仅是舌尖上的美食,也是指尖上的艺术。在琳琅满目的面食展品中,来自“中国年馍之乡”山西霍州的年馍非常吸睛。过年的枣馍、结婚的“百年好合”馍、过寿的“寿桃”……不同面塑蕴含不同寓意,当地人把美好祝愿都揉进了馍馍里。
在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现场展示的霍州年馍。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霍州年馍是临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霍州市打造了“霍嬷嬷”区域集体品牌,2021年年馍产量达1200万公斤,产值近亿元,远销全国多地。在与花馍“零距离”接触中,越来越多年轻人感受到非遗魅力,激发热爱、传承的拳拳之心。“不少年轻人找我学习,想日常做给家人吃。”在一家年馍企业当技术指导的非遗传承人韩爱英说。
大会论坛上,66岁的兰州牛肉拉面第四代传承人马文斌通过 *** 与大家交流兰州牛肉面产业化发展经验。
拥有百年历史的兰州牛肉面蜚声中外。马文斌说,在当地党委 *** 的指导支持下,兰州牛肉面正由一碗面延伸发展到集品牌培育、连锁经营、科研开发、技术培训、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在我们手里,兰州牛肉面 *** 有了精确的数据和标准化的工业流程,既便于学习,又利于品牌推广。”
“以前师傅常跟我们说不能把手艺丢了,现在兰州牛肉面 *** 技艺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了。”马文斌欣慰地说。
近年来,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成为非遗面食走出“深闺”的重要途径。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华北区公共事务总监杨建伟在大会论坛上说:“越来越多的非遗品牌主动贴近年轻人,深挖面食背后的文化体验,让更多祖辈传下来的味觉记忆能够历久弥新。”
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由中国烹饪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太原市 *** 联合主办,以“乐享非遗 ‘面’向未来”为主题。
活动回顾 | 艺术与我同在——陶瓷与面点的奇想7月21日下午,阁瓷博物馆举办了“艺术与我同在——陶瓷与面点的奇想”亲子艺术活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下午吧。
孩子们带着纯真的笑容在家长的陪伴下一笔一划地在签到板上画出自己的微笑。
01陶瓷小课堂
之一环节开始啦!首先我们带领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去探索当前展览“赋格与流变——以陶瓷为媒介”。在妙趣横生的互动下,孩子们一同沉浸在陶瓷的奇思妙想里...参观结束,我们还准备了一个科普小PPT,让孩子们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不仅仅局限于实用性,还升华成为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同时也了解到陶瓷的 *** 工序之练泥、拉胚、施釉、烧窑与面点的揉面、捏型、上色、蒸煮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02陶瓷与面点的奇想
第二环节——由面点师周晓欢老师给孩子们讲述面点手作的 *** ,Get了手作小技能后,孩子们和家长跟着周老师一起动手将面团揉成杯子造型,再涂上蝶豆花做的食用颜料,成功 *** 出之一个“青花陶瓷馒头”。孩子们现场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蒸熟的“陶瓷馒头”吃上了。
03百变陶瓷绘画
活动尾声,在等待第二轮面点蒸煮的过程,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馆藏陈列作品,让孩子们寻找更多关于画“瓷瓶画”的灵感。在一片童言童语中听到:“我画这个花,我要画这只鸟”,最后孩子们热情分享自己的“瓷瓶”绘画,看到有的画清雅别致的花,有的画超凡脱俗的仙鹤。在孩子们笔下,原本空白的“瓷瓶”,瞬间变得五彩斑斓。
合影留念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有趣的艺术体验随心所欲地去表达自己,体验自由表达和亲子创作的快乐,同时也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