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是一种广泛生活于我国的鱼类,也是钓鱼人经常能钓到的鱼,尤其是30年前,那时候的鲶鱼是非常常见的。地区的不同,种类和个体大小也有区别,而我们主要是通过钓底的方式去作钓。由于鲶鱼的外表比较丑陋,所以对于这种“神秘”的鱼类,我们可能还是有一些误会,真实的鲶鱼是什么样的?它在各地区的生活还好吗?国外的鲶鱼又是什么样的?今天就来详细聊一聊有关鲶鱼的谜团。
鲶鱼是何方“神圣”?
鲶鱼,同鲇鱼,鲇形目的一种鱼类,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幼鱼期有3对须,当身体长到60毫米左右时,就会消失1对颏须。成鱼上下颌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由于鲶鱼的眼睛小,视力非常弱,所以这些胡须就是代替眼睛的作用,并能辨别出食物的味道。
鲶鱼有三大特征:嘴大、头大、肚子大。可以说嘴巴是全身最宽的地方,而嘴巴里拥有众多绒毛状的细齿,这些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头部平扁且大,肚子大就说明鲶鱼比较能吃贪吃,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天气越热,食量也越大。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全身无鳞,但身体表面分布着很多黏液。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库以及大小野外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隐藏于草丛、水花生、石块、水葫芦下面,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为底层凶猛肉食性鱼类,以吞食为主。
鲶鱼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超强,适宜生活在水温为20~25℃的水域,寿命可达70余年。一般一年鱼龄就能达到性成熟,主要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越早,长江一带产卵期为4~6月。鲶鱼的卵有毒,雄鲶鱼会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里,以此孵出小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
我国常见的鲶鱼主要有:土鲶、大口鲶鱼、胡子鲶(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从世界范围来看,除南极洲之外其它地方都有鲶鱼,大约有2855种,相当淡水鱼的1/4。2015年,瑞昌码头镇村民在长江水域钓到了一条长约70公分,重2.4公斤,通体金黄色的鲶鱼,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由于颜色很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生存率很低,每100万条鱼中才会有一条。
在印度胖如猪的巨魾
1988年4月,一名17岁的尼泊尔男孩在大卡利河洗澡时,被一个神秘水怪突然拖入水中,死于非命。3个月后,另一名小男孩也同样遭到袭击,他的父亲却只能在一旁无助地看着他消失在水中。2007年,一名18岁的尼泊尔男孩同样遭遇不测,据目击者称,这个神秘的水怪就像一个"细长的猪"。
这个多年来传闻潜藏有神秘水怪的河流叫做大卡利河,位于印度与尼泊尔的交界处,而根据当地居民所述,这个水怪已经开始迷恋上吃人肉了,它们会把猎物锁定为在河中游泳洗澡的人。而人们口中的水怪已经被科学家证实是一种巨型鲶鱼,叫做巨魾,老鹰坦克、坦克鸭嘴、老鹰鸭嘴、木瓜鱼。
巨魾是世界上更大的一种热带淡水鱼类,体型巨大,体长为体高的5.1--5.9倍。外貌奇特,和其它鲶鱼的更大区别就是,其口须基部扁平,向外扩出一个半弧,好似嘴唇边上延伸出的两把镰刀。
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澜沧江及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等流域,是真正的大型鱼类,生物学家杰瑞米.韦德曾经就逮到一条,它重73公斤,长度将近1.83米,有传言它能长到2.5米。
因为和人类有交集所以非常出名,如今却被指控一系列的攻击人类罪行,可能就是因为它们喜欢吃人肉而胖如猪了吧!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嗜吃人肉的呢?
原来印度流行水葬,尤其是众多的教徒们,相信这样安葬死后就会打破轮回,而生活在印度的巨魾,在品尝过河堤葬礼上的尸体残骸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以人类为食的喜好。
它们的食量大,口中长有巨大而密集的倒齿,吃一具尸体对它来说不是难事,由于长期吃人肉,已经发生变异了,产生了依赖性,难怪会有频繁地袭击人类的事件发生。
国内鲶鱼为什么活不过童年?
反观国内,尤其是近些年的本土鲶鱼,数量是越来越少了,同样是鲶鱼,为什么印度的就能胖成猪,而国内的鲶鱼就不能活过童年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品种决定
我国的土鲶鱼,在长江中更大可以达到5~6斤,常见的也就1~2斤。2011年广州市番禺区的村民捉到4条长约一米,体重差不多有40~50斤重的巨型塘鲺。2014年沈阳钓友王先生钓到一条92斤重的大鲶鱼,身长1.3米。2019年成都发现一条重86斤,长1.7米的鲶鱼。而这些体型相对较大的鲶鱼也没有达到巨魾那个级别,所以再怎么长也突破不了基因的限制。
环境问题
话说30年前鲶鱼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那时候的人们还不怎么注意它,也很少去吃它,而且鲶鱼的个体都偏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很多河流旁边工厂林立,有发展就会有排放,一些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全部一股脑排进河流当中。
即便鲶鱼生命力再顽强,也是损失惨重,很多鲶鱼逐渐死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也就很少有个体较大的鲶鱼了。而在农村,大量农药的使用也使得鲶鱼的数量减少,个头也偏小。
过度的捕捞
国人有着勤俭节约的美德,以前过惯了穷日子,如今虽然物质水平提高了,但还是想着物尽其用,而且对野生鱼类的追求,导致野生鲶鱼供不应求。
有买卖就有杀害,再加上电鱼,网鱼设备的不断更新,很多原来到不了或者捕不到的鲶鱼都被捉住了,所以野生鲶鱼呈现锐减的趋势,根本活不过童年就被抓起来卖掉了。
埃及胡子鲶侵入华南,1年繁殖5次,长江、黄河已经“失守”?说起埃及塘鲺,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种鱼是从非洲引进的外来养殖品种,在国内也被称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
埃及塘鲺原产自尼罗河流域,具有耐低氧、适应性强、繁殖快等特点,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养殖品种被引入到了中国,在华南地区有很大的养殖规模。然而,受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引进的埃及塘鲺很快就逃逸到了自然水域中,逐步发展壮大。
埃及塘鲺(Clarias gariepinus)
2016年国内的一份调查显示,埃及塘鲺已经在华南地区建立了自然种群,不仅能够顺利越冬,还能够进行自然繁殖。目前,埃及塘鲺已经扩散到了南方的很多河流,比如珠江水系、鉴江、潭江以及海南省的南渡江,成为了入侵风险程度更高的外来物种之一。
埃及塘鲺:一年繁殖5次的“生育机器”
在生物分类上,埃及塘鲺属于鲇形目,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比如国内的土鲶、南方大口鲶以及黄颡鱼。鲶鱼都具有特殊的辅助呼吸器官,在水中氧气含量很低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存活,因此还能适应高密度养殖。
排水口处的埃及塘鲺
和国内的本土鲶鱼相比,埃及塘鲺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而且还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的特点,不仅能够捕食自然水域中的各种鱼虾、水生昆虫,甚至连动物的尸体也不放过——这也是有些人将其称为“垃圾鱼”的原因。
成年的埃及塘鲺能长到1~1.5米,更大个体能长到1.7米,体重高达60公斤,这足以赶上一个成年人的体量了。正因为体型庞大,埃及塘鲺能够吞下很多大型的猎物,还能够“越级”捕杀停留在水面的水鸟,比如黑水鸡。更让人吃惊的是,埃及塘鲺为了填饱肚子甚至还能够跳出水面,捕杀在岸边饮水的家禽和小型哺乳动物。
尼罗河流域的巨型埃及塘鲺
不仅如此,埃及塘鲺还具有强悍的繁殖能力。埃及塘鲺属于典型的大型鲶鱼,但最小的性成熟个体在100克左右时就开始繁殖后代了。成年的雌性塘鲺一年可以繁殖4~5次,而且每次产卵之后,卵巢中都还有很多成熟的储备卵子,可以分批次产出。
跳上河岸的埃及塘鲺
一般而言,埃及塘鲺只需要短短7~10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发育成熟,而且体型越大,繁殖力就越强。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埃及塘鲺的产卵量一般在5~15万枚之间,野生的塘鲺繁殖力还要更强一些,产卵量能够达到20~25万枚,堪称功率强劲的“生育机器”。
埃及塘鲺的诸多特性都使得这一物种充满了“失控”的风险。事实上,这一物种已经在印度、越南、巴西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不仅会与其他胡子鲶发生杂交,还会传播病原菌和寄生虫,给养殖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华南地区发现野生埃及塘鲺,珠江流域成“重灾区”?
在广东水域常见的外来物种名单上,埃及塘鲺赫然在列,和清道夫、蓝鳃太阳鱼、食人鲳等物种一样,成了人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野生的埃及塘鲺不受人们待见,风评相当不好,如果野生种群失控,很有可能会像罗非鱼一样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失。野生塘鲺可以通过侵占生态位、捕食竞争的方式排挤本土鱼类,甚至还有引发物种生存危机的潜在风险。
埃及塘鲺在部分河道泛滥
为了摸清华南地区埃及塘鲺的数量及分布,2011年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展开了一次摸底排查,采样区域主要是珠江水系的北江、东江、西江以及周边水域。
通过3年多的野外调查,研究人员总共收集到了229条野生埃及塘鲺的样品,其中就有很多发育成熟的雌性个体。经过仔细测量,这些埃及塘鲺的体长在11.4~62.4公分之间,体重在12.6~2097克之间。其中,20公分以下的小型鲶鱼占比为60%,基本都是一龄个体。
华南主要水域中埃及塘鲺的调查概况
令人担忧的是,不少采样地点都发现了2龄以上的埃及塘鲺,在鉴江、北江以及花地河均发现了3龄的埃及塘鲺,在海珠湖还发现了4龄的埃及塘鲺。这些案例都表明,埃及塘鲺在我国华南的自然水域中是可以正常越冬并繁殖的。
埃及塘鲺的发现地点(图中黑色方块区域)
此外,在2014年4~10月的调查中,海南省的海口、文昌等地也发现了大量的埃及塘鲺幼鱼,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埃及塘鲺强悍的建群能力。考虑到这一物种的贪婪食性和强大的繁殖力,埃及塘鲺带来的“乱局”已经不容忽视。
埃及塘鲺疯狂扩张,长江、黄河也已经“失守”?
在自然条件下,埃及塘鲺最适宜的生长和繁殖水温为25~32℃,在南方地区的江河湖泊中可以说是混得“风生水起”。然而和罗非鱼有所不同,埃及塘鲺能够耐受5~10℃的低温,还能够适应下水道、排污口等恶劣的水质环境。因此,水温和水质都不是阻止埃及塘鲺向我国北方扩张的“生态红线”。
长江中上游江段
事实上,在长江上游的宜宾江段以及下游的安庆江段,已经有不少人都发现了野生的埃及塘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2点:一是养殖逃逸,二是盲目放生。
由于埃及塘鲺容易饲养、不易发病、产量也很高,长江流域有很多养殖户都会养殖这种鱼。另外,长江沿线夏季多暴雨,在水库和山塘中养殖的鱼很容易漫堤,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养殖个体逃逸的风险。
埃及塘鲺的人工养殖
长江中的埃及塘鲺还有一个重要来源——盲目的人为放生。放生活动在中国颇有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江南北更是形成了持续而广泛的放生习俗。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宣传,很多不适合放生的物种都被盲目放生了,比如巴西龟、鳄雀鳝、清道夫、罗非鱼等等。
盲目的放生其实是变相的“杀生”,然而放生行为几乎又是不可控的,目前也只能通过宣传科普等工作来加强民众的生态观念,减少盲目放生的现象发生。
不仅仅是长江,就连黄河的小浪底至入海口河段也已经发现了野生的埃及塘鲺,原因也不外乎以上两点。
黄河口及黄河三角洲
可能有人会问了,把野外的埃及塘鲺请上餐桌,既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又清除了生态危机,岂不是一举两得?
理论上而言,确实可以这样做,但是在执行层面上,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野生埃及塘鲺的分布区域太广,涉及的水系众多,把野生个体全部都“一网打尽”并不现实。其次,由于来源不明,愿意食用埃及塘鲺的人并不多,再加上“垃圾鱼”、“下水道鱼”的坏名声,消费者们就更加忌惮了。
埃及塘鲺
更何况,华南地区本身就是水产养殖“大户”,盛产各种名贵的经济水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食用鱼有很多,如此一来,埃及塘鲺也就没有多大吸引力了。
总之,野生的埃及塘鲺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隐患,目前国内还没有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对于野生种群的繁殖情况,依然有必要加强监测力度,严防这一外来物种的泛滥。
对于埃及塘鲺,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七种最凶猛的淡水鱼,鳄雀鳝堪称水中杀手,你钓到过几种?你知道吗?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淡水鱼居然有6000多种,事实上除了日常见到的鱼以外,在水中还有很多凶猛的淡水鱼,而鱼袭击人类的新闻也层出不穷。他们有的体型甚至可以达到百斤,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垂钓人,看到也不一定认识。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最凶猛的几种淡水鱼。
之一种黑鱼
黑鱼别名乌鱼,也叫蛇头鱼。这种鱼浑身呈现出灰白色,同时还有不规则的黑斑,体型好像一个圆柱体,头部较为扁平,这种鱼不仅生性十分凶猛,而且繁殖得也很快,吃得也很多。在一个湖泊中如果任其生长,他就会吃掉湖中所有的鱼类,如果是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他甚至还会吃下自己的后代,可以说是“六亲不认”了。
而作为一只鱼为什么黑鱼可以如此横行霸道呢?那是因为在黑鱼的口中有许多的小齿,这些牙齿交错分布,成为了黑鱼攻击其他水生动物的利器,在捕猎时,黑鱼往往会隐匿在水质混浊或者水草交错的地方,然后在其他小鱼经过时,突然发起攻击,将其吞入口中。
此外,黑鱼的适应能力也很强,有的甚至还可以在陆地上滑行。当河水干涸时,像冬眠一样,黑鱼会将自己的尾巴插入泥中,仅留头部在外面呼气,使身体处于蛰伏状态;当水源再次充足时,他们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美国,黑鱼甚至已经开始泛滥,他们将湖中其他的鱼吃了个精光,还被美国人称为“水中恶魔”。不过在我国,由于黑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因此成为了我国餐桌上的一个“美味佳肴”,数量也就得以控制了。
第二种马口鱼
马口鱼是一种淡水杂食性鱼类,不过更喜欢食肉类,他们多生活在水质清澈的河段,属于群居性动物,体长多在10-20厘米。不过虽然体型不大,但是这种鱼杀伤力很强,生性凶残,主要以河中的其他小鱼和昆虫为主,擅长跳跃,时常会跃出水面,捕食飞在湖面上的昆虫。
除此以外,这种鱼也十分贪婪,在遇到食物时,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引起过度肥胖。虽然这种鱼在水中很强悍,但是还是逃不过人类的筷子,由于今年的过度捕捞,野生的马口鱼越来越罕见了。
第三名鳄雀鳝
鳄雀鳝是一种大型鱼类,体长一般在1.2-1.8米,更大的甚至可长达3米,体重多在45-72千克。这种鱼被称为是比食人鲨更可怕的水中大型猛兽,对我国来说,鳄雀鳝属于入侵物种。
在上世纪80年代,鳄雀鳝被引入我国。不过由于其庞大的体型,家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很多的鳄雀鳝被放生在野外的河流中。这种鱼属于食肉类动物,对于河流的破坏力极大。因此放生的鳄雀鳝对水中的鱼类,进行了疯狂的啃食,给我国的水生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鳄雀鳝的卵也含有剧毒,如果有人招惹他,就会遭到他的攻击。和蛇类似,鳄雀鳝的进食方式也主要是靠吞咽。据了解他们更大可以吞下自身体型四分之一的食物,因此鳄雀鳝也被称为“水中杀手”。只要是看到水中有鳄雀鳝的痕迹,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这个湖中没有什么其他的鱼类了。
鲜为人知的是,鳄雀鳝还是“活化石”。据统计,凭借强大的生存本领,鳄雀鳝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属于史前鱼类。
第四名巨魾
巨魾又称老鹰坦克,是一种热带鱼类,体型巨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更是惊人,有的甚至能长到200多斤。是目前鮡科中更大的鱼类,论起体型来看,说巨魾是鲶鱼中的巅峰级种类也毫不为过。
这种鱼可以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河段,就是靠他一身的肥膘。毕竟200多斤的巨鱼,一般的河流肯定是冲不走他,巨魾身体呈现流线型,使他们可以在水中穿梭自如。不过最让人害怕的还是他那一口如钉子一般锋利的牙齿。
虽然巨魾身形庞大、性情迟钝,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是如果掰开他的嘴,你就会发现这种鱼的牙齿粗壮而又锋利,根本不像是正常鱼类会长出来的,如果将巨魾放入水中,他捕猎的凶狠程度甚至和老鹰不相上下,由于巨大的体型,巨魾也被称为“水中坦克”,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第五种哲罗鲑
哲罗鲑属于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这种鱼身体很长,一般在一米以上,最长的可达四米多,身体略扁,呈现圆筒形,一般生活在在气温很低、水流湍急的河水中,有洄游的习性。
这种鱼非常贪食,日出前和日落后的黑暗时期就是他觅食的绝佳时刻。这种鱼除了会捕食水中其他的鱼类以外,靠近岸边的蛙类和蛇鼠也在他的食谱上。不过哲罗鲑的食欲受到温度的影响,这种冷水鱼在炎热的夏季进食量会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停食的现象,而在寒冷的冬天他的食欲就会恢复正常。
著名的喀纳斯湖怪说的就是哲罗鲑。在阿勒泰地区,当地人经常会看到水中有大型的鱼类出没,当地人还将这种鱼称为“大红鱼”。关于喀纳斯湖怪的谣言,也多次登上新闻,后来经过证实正是巨型的哲罗鲑。
第六种达氏鳇
达氏鳇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他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作为和恐龙一起生存过的鱼类,达氏鳇在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仍旧保留着原始鱼类的特征。这种鱼身型庞大,是目前淡水鱼中体型更大的鱼类之一,长达5.6米,体重有的甚至长到了1000公斤,可以说是一种巨型淡水鱼了。
据研究,达氏鳇目前多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中。作为淡水鱼达氏鳇非常“有原则”,他们绝不会游进海里。除此以外,达氏鳇的寿命也很长,可以存活五六十年之久。这种鱼也很活跃,一年四季都在觅食,他们以水中的小鱼为主要食物,偶尔也会捕食一些大型鱼类。
第七种鲶鱼
鲶鱼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各个地区都可以看到鲶鱼的影子。这种鱼浑身光滑,体表还有一层粘液,同时长着四根长长的胡须,身体又长又扁,很具有辨识性。除此以外,鲶鱼的体型庞大,身长多在一米以上,大型鲶鱼的体重也可高达百斤。
庞大的体型使他们可以在水中打败大部分的鱼类,鲶鱼生性凶猛贪吃,以水中其他的鱼类为主要食物,在长到500克左右的鲶鱼便会攻击吃掉水中的鲫鱼、鲤鱼等鱼类,有的甚至还会捕食小鸟或者鼠类。
导读:“会吃吃冷水鱼”,农村6种好吃的冷水鱼,第4种吃不得钓不得了
说起好吃的鱼类,大家都会说出几种自己喜欢的鱼类,其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好吃的河鱼就要非“冷水鱼”莫属了。
虽然绝大多数的冷水鱼生长缓慢,个头也不大,但是它们的肉质却是非常鲜嫩的,且还没有多数鱼类那样的泥腥味。这也是在民间“会吃吃冷水鱼”说法的由来。
那大家都知道哪些好吃的冷水鱼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6种好吃的冷水鱼,在过去它们都是很常见的,但如今却都很少见了,其中第四种更是成为了保护动物,吃不得也钓不得了。大家都认识几种呢?一起来看看吧!
①细鳞鱼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冷水鱼,它也叫山细鳞鱼、江细鳞鱼、闾花鱼、金板鱼、花鱼、梅花鱼等,学名叫细鳞鲑,是鲑科、细鳞鱼属的小型鱼类,它的体长一般不超过35CM。
细鳞鱼的特性也非常明显,它们一般都是生长在水温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而且这种鱼的鱼鳞细小不说,体型也很有特色,普遍都是呈梭形、稍侧扁,头稍尖,吻钝,口小。鳔长圆锥形,背部黑褐色,体侧红褐色,鲜鱼背侧暗绿色。
这种鱼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在以前有些地方嫌弃这种鱼的个头小,常把它扔掉了喂鸡鸭。可是在近些年细鳞鱼却成为了稀罕货,它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目前野生的都已经涨到了200元左右一斤了。
②土鲶鱼
如今提起鲶鱼,有不少人会嫌弃它们是“垃圾鱼”,说这种鱼很脏,其实这都是埃及塘虱害的。这是一种外来物种,它和我国本土的鲶鱼非常相似,但是它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光吃垃圾和动物死尸也能存活,所以很多人认为它很脏。
可是土鲶鱼却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鱼类,它可是非常鲜美的淡水鱼,在东北民间还有“鲶鱼炖茄子,撑坏老爷子”的说法,可见其鲜美程度。
在东北地区土鲶鱼确实很受欢迎,这种鱼常生活在江河的中下游和水库、湖泊、深潭中,它虽然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主要是以底层的杂鱼、虾及水生昆虫等为食,但生长却很缓慢,野生的一般1-2斤重。
③白缘鰑
如果大家不认识这后面两个字也没关系,在民间一般叫它“水蜂子”。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冷水性底层鱼类,喜欢在一些有地下河流相连通的溪流中活动。
水蜂子这个名字就概括出了其特点,那就是它是蜂类一样的危险。水蜂子个头不大,更大的也就是20CM左右,这种鱼长得像泥鳅,身体也很光滑,但是它的身上却有三根毒针,去抓它的时候容易被它的毒针刺到。
在过去农民遇到被水蜂子的毒针蜇到了,都会撒尿在伤口处,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前段时间听钓友们说,在他的家乡水蜂子都已经卖到250元左右一斤,并且还是供不应求。
④芝麻剑鱼
它的学名叫斑鳠,但是在民间多是叫它芝麻剑鱼。这是因为这种鱼长得像一把剑,并且它的身上不光是有像芝麻一样的斑点,而且鱼肉吃起来也有类似芝麻的香味,所以而得名。
芝麻剑鱼主要是在江河的底层活动,是一种偏冷水性的鱼类,它也主要是以水中的各种小型水生动物为食,有时候也吃高等水生植物的碎屑。不过这种鱼的个头就较大,大的能长到二三十斤一条。
芝麻剑鱼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高档的食用鱼,在以前不少人常去一些深潭中垂钓它。可是如今芝麻剑鱼已经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了,它是吃不得也钓不得了的,如果钓到了也要放生。
⑤柳根鱼
对于柳根鱼许多农村长大的朋友们应该以前常见到,并且也没少吃。柳根鱼的学名叫拉氏鱥,它是鲤科、鱥属的小型鱼类,一般全长70~150毫米,更大体长大约是22CM,体重在半斤左右。
柳根鱼对生长的环境要求很高,它们喜欢在水温偏低,水质澄清的溪流中。当春末夏初下大雨了,河里的水位上涨了以后,它们就会聚集起来从较大的小河、山溪逆流进入一些小水沟里面摄食,并且成为水沟中优势鱼种。
过去农民也是了解到柳根鱼的这个特性,就常在下雨以后去水沟、水渠里捕捞它们,一次运气好能捕捞数十斤。
⑥泰山赤鳞鱼
如果你去过泰山旅游,应该听说过泰山赤鳞鱼的大名,如今它已经是泰安市泰山区特产了。
其实泰山赤鳞鱼又名螭霖鱼、时鳞鱼、斑纹鱼,在古代的时候就是鱼类中的珍品了,当时还和春江的鲥鱼、青海湖的湟鱼、渤海的油鱼和弓鱼,并称为中国五大贡鱼,也就是说古代它就是朝廷贡品了。
泰山赤鳞鱼长年生活在泰山的山涧溪流中,它不耐高温不耐寒,水温高于28℃时就会热死,而水温低于2℃时就会冻死,因此生长环境要求极高。
这种鱼的个头也不大,一般难超过20CM,但是这种鱼却非常的鲜美。据说乾隆皇帝就多次游览泰山,并且每次都要必吃泰山赤鳞鱼,这也让此鱼名声大振,同时也凸显出了泰山赤鳞鱼的鲜美程度。
可如今这种鱼非常的稀少了,即便现在已经实现人工养殖了,可是它的价格依然不便宜。而且泰山赤鳞鱼可不像其他的鱼那样论斤卖,它一般都是论条卖,遇到行情好的时候,一条就能卖到上百元。
各位粉丝朋友,上面这6种冷水鱼,你们认识几种,吃过哪些呢?你还知道哪些好吃的冷水鱼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八须鲶入境30年来成为江南水乡霸主,为什么又成为水产业新宠儿#十九届农交会#八须鲶是一个外来的新物种,与我国的本地鲶鱼有非常大的相似性,是同一个家族的物种,原产自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一种野生鱼类。因为在我国各地所养殖的这种鱼类,是从非洲埃及引种的,又叫埃及塘虱或埃及塘鲺。
我国引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鲶鱼,与我国本土品种有非常大的显著区别,是鲶鱼家族中的更优良的一个新品种。它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水域,食性极其广泛,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动植物是不食的,并且体形大,生长快,能耐低氧环境,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我国是在1981年从埃及引种,于1982年在广东省淡水养殖成功,并在江南水乡地区推广养殖,到现在已经引种入境30年了。因为,八须鲶养殖不需要像其它鱼类那样精细养殖,才能获得丰产,而八须鲶只需在池塘里投放种苗以后,可以不用管理,不用投放食物,就能生长,达到丰产的水平。
因此,八须鲶具有投资少,无需养殖技术和养殖管理,可以不喂饲料,可以靠吃自然动植物就能够达到丰产的目的,无需投资就能创收。若是人工进行高密度的养殖,基本上是鱼挨鱼的立体高密度环境,只要不缺少食物,同样能够生长,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高产水平,并且不会发病,能够创造高密度养殖的奇迹。
由于在广东广西农村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农村养殖户非常喜欢这种“懒惰人”养殖的鱼类,能够获得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这些地区养殖,由于没有得到精细化管理,在下雨的时候,将会有很多八须鲶鱼随水外逃。
八须鲶鱼逃逸以后,在大自然的水域里生活,适应性非常强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非常繁多充足,因此繁殖速度加快,繁殖能力增强,自然繁殖扩张到南方所有的水域,包括南方农村乡下污水池、下水道、养殖场的污水池坑、臭水沟、农田、野外小水垱,只要长期有水的地方。八须鲶鱼都能够生活生长,并且生长速度惊人,生长得非常肥壮,遍布整个水域,成为南方水域的入境新水域霸主。
最让人恶心的时候,八须鲶喜欢越肮脏的地方,长得非常强壮,如南方臭水沟、厕所、养殖场的污粪池等等,人们不屑一顾的地方,去吃人畜粪便和农村人丢弃的动物残体,看起来非常恶心。农村人为了消灭八须鲶,从这些污水区域捕捞上岸的一堆堆八须鲶,用清水冲洗干净所,以一两角钱一斤的价格卖给鱼贩子销售。
因此,凡是知道野生八须鲶鱼的人,就根本不敢食用这些野生鱼了。消费者既害怕八须鲶鱼生活在污染的水域,体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又害怕带有不明的有害疾病和病菌。所以,南方人熟悉野生八须鲶鱼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不食这种鱼的
因此,南方农村人工养殖的八须鲶鱼,便成为市场上的俏销产品,成为八须鲶产品中的新宠儿品种。人工养殖的和天然野生的区别在于体形大小和肥瘦程度上。人工养殖的都是高密度养殖,饲料不充足,体形比较小,一年一般能长1~1.3斤重,大小基本一致,并且瘦弱一些,不是非常肥壮。而野生的八须鲶鱼体形大小不一致,有大有小,重的有几斤几十斤,非常肥壮。
南方懂行的人,只买人工喂养的,根本不要野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农村养殖八须鲶鱼成为“新宠儿”的主要原因。
乡下小河里钓获的,我们土话叫花鲶,现在很少见了【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 *** ,侵权删除。】
胡子鲶是外地的叫法,其实他们把塘虱也叫成胡子鲶,只不过塘虱是埃及引进的物种,有八根须。曾经有个广东的钓友谈到过塘虱,听得我毛骨悚然,个人不喜欢这种鱼!
我们这里的鲶鱼只有两根须,称土鲶或者花鲶,每年草籽花开时节和发大水时是钓这东西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虽然钓获的花鲶基本都是三两以下的;但不得不说这鲶鱼的味道是真心不错,有次钓多了,我妈分给了邻居一些,吃过这鲶鱼的人还经常询问是否能给他留几条。
此时正是莺飞草长,大地回春。连续的阴雨天,小河水暴涨,中午雨停,只有零星几滴雨,按捺不住于是吃罢中饭,略作准备,二点准时到达战场,这是我选的战场,一条小沟通向小河的出水口,平时沟里的水不够牛喝的,下面是钓场环境。
平时在河中间挖沙坑里,朝天钩,散子钓鲫鱼,现在沙坑都被淹了。蚯蚓挂钩,下竿就是白条,漂根本没用,着实让人恼火。想起雨后好钓鲶鱼,于是收了朝天钩,换了副粗线大钩。虽说鲶鱼是怕光的鱼类,晚上垂钓是最合适的,但转念一想:人贵在自律,白天钓鱼已经很少有时间陪家人了,又怎能让家人到晚上还要为我担惊受怕呢?
水流虽不算太急,但台钓基本不用考虑,饵到底估计都会偏移小半米,如果钓跑铅那就更对不起你自己的主线,没几次就会嵌在石缝里。所以我还是在堤坝水流缓慢的区域传统钓。钓鲶鱼,不用打窝,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打鲶鱼窝,我就简单的线组,3.6的线组,鲶鱼喜吃荤类,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什么都吃。所以我选择用双钩,蚯蚓钓底。如果是鲶鱼咬钩,基本都是黑漂。
水浑浊后,水中的鱼明显活跃起来,一个非常有力的外冲,随即黑漂。一提竿,感觉与众不同,一股抖动的力量从水中经鱼线和鱼竿传到手臂,但挣扎力量不是很大,两个回合后,一张又宽又扁、带胡须的头露出了水面,哈哈,一斤左右的土鲶来了,抄鱼上岸,坏了,钩子给吞下去了,这家伙还顽抗到底拒不配合,不肯松口,只好找了块碎石硬塞进鱼嘴,发现钩子进了喉咙,已经取不出来,只好断线作罢。
我立即换上了新鲜的蚯蚓,谁知到底就有了漂讯,马上就上了一条小花鲶鱼;然后就连口三条,但今天也就仅限这么一个小 *** ;又没口了,想想我上了有十几条花鲶鱼了;也该知足了!
导读:鲶鱼的“孪生兄弟”,自带芝麻香味,炒到百元1斤,如今被禁食了
鲶鱼,这是很多人认识,也超讨厌的一种鱼类。
因为有不少人一直把它当成了“垃圾鱼”,认为它爱吃垃圾,在粪坑里面也能长大。而有些养殖户,也会用动物的粪便来喂养鲶鱼。
其实这个是对鲶鱼的误解,吃粪便是并不是鲶鱼,而是一种来自埃及的入侵物种——埃及胡子鲶,又名革胡子鲶,埃及塘鲺。
它如今在多个国家泛滥成灾了,其中印度的母亲河恒河里面就泛滥成灾了,也没人吃。
今天笔者给大家再来介绍一种鲶鱼的“亲戚”,可以说是鲶鱼的“栾亲兄弟”,但是它身上长满了麻子,并且还有芝麻的香味,近些年更是被炒到了上百元一斤。可是现在它却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已经禁止被食用了。
斑鱯的科普
大家可认识这种鱼?估计有很多人也和小编一样,对它最后一个不认识。
斑鱯是我国的一种非常珍贵的淡水鱼,它长得很像鲶鱼,有着很大的嘴巴,并且也还有胡须。有些人甚至会把它错认成鲶鱼,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斑鱯被认成是鲶鱼的“栾亲兄弟”了。
斑鱯其实和鲶鱼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其中两点最为明显,之一点就是它的体表有很多的麻子。虽然斑鱯也是一种无鳞鱼,摸在手里很滑腻,但是它的体表却有很多像芝麻一样的麻子。
第二点就是斑鱯没有腥味,并且还有一种芝麻的香味。也是因为斑鱯有芝麻一样的斑点,身上还有芝麻的香味,再加上它的形似剑鳍很锋利,民间也叫它芝麻剑。
多数的鱼类都有腥味,可是斑鱯不仅没有,反而还有香味,简直就是淡水鱼中的“香妃”。可也是因为它的这个特性,给它带来了杀身之祸。
斑鱯的价值参考
作为我国一种极其珍贵的淡水鱼,自古以来斑鱯就很受欢迎,是宴请宾客的美味佳肴。而这种鱼在我国的分布并不广,主要是集中在广西、福建和广东等地区。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土生的鲶鱼很滋补,而斑鱯则比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鱼吃起来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但凡吃过的人,都对其是难以忘怀。
可是斑鱯对 的环境要求很高,它只在水质清澈,没有受到污染的环境中生长。但是这些年因为好些地方水质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它的价值很高,一些商家的炒作,让它的价格不断上涨,有些地方已经卖到上百元一斤了。
这就 *** 了更多人去捕捞,进一步导致了斑鱯数量的减少。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斑鱯的生命力很强,但是它却是能人工养殖,却无法人工繁殖的,所以种群数量依然还是严重不足。
而为了保护斑鱯这种鱼,避免它被进一步捕捞。在2021年的2月份,斑鱯也列入了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也就是说从这以后斑鱯禁止被捕捞、食用了。不过,这里需要注意,是仅指野生的种群,养殖的还是能食用的。
结束语
这些年,其实不光是斑鱯,好些鱼类都在减少。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受到了利益的驱使,人类过度的捕捞,导致它们种群数量的平衡破坏力,从而数量快速减少了。
而现在提出了长江十年禁渔期,还有把一些野生动物加入保护动物等一系列的措施,就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很积极的作用。而对于这些举措,很多的网友也一致赞同。
巨物是每个钓鱼人共同的梦想,但是对于国内的钓友而言,想钓到大鱼实在是难事,一年也未必见到一回,这主要是和整体的环境有关。也没办法,谁叫咱们没资源呢!但国外的资源也是良莠不齐,话说作为经常出巨物的鲶鱼家族,其在印度和欧洲,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命运,前者濒临灭绝,后者泛滥成灾,巨物之间的较量就是这么戏剧性。
有关鲶鱼的一些常识
鲶鱼又叫做鲇鱼,其它的名字有: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的一种鱼类。鲶鱼给人的之一感觉是比较吓人,因为它们长得长长的,有点像蛇,周身无鳞片,体表还分布着众多的黏液,看着又比较恶心。
鲶鱼的头部扁平且大,嘴巴也大,进食的时候通常是吞食的,满嘴的细牙主要是防止猎物逃脱用的。背部呈黑灰色,肚子白白的且大,非常能吃贪吃。一般的体型主要以小鱼和小虾为主食,大点的时候就吃蛙类或者贝类。
鲶鱼的眼睛比较小,基本上失去了视觉的能力,也正是如此,它们通常在白天的时候躲起来,只有在晚上和阴天的时候出来觅食。而觅食也是采取伏击的方式,等候小鱼接近时张口吞食,而它的胡须就是用来感知猎物和味道的,完全代替了眼睛,也帮鼻子分担了任务。
它们通常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的中下层,多栖息在水草丛生、水流缓慢的底层。秋后潜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过冬。鲶鱼的生存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很脏的水里也能生存下去,在食物充足,温度适宜的时候长得很快。
除了南极等极端寒冷的地区,全世界其它地区基本上都有鲶鱼的分布,而且海里面也是有鲶鱼的。虽然同样是鲶鱼,但是每个鱼种之间的个体大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最小的鲶鱼叫做寄生鲶鱼,成鱼小于1厘米,也是最小的脊椎动物。而更大的鲶鱼要属印度的巨魾和欧洲的巨鲶了,但是同样是巨物,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濒临灭绝,一个泛滥成灾。
印度巨魾濒临灭绝
说到印度,大家之一想到的就是恒河,当然里面也是有很多鲶鱼的,但是和巨魾不是一个品种,巨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澜沧江及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等流域。其中以位于印度与尼泊尔边界的大卡利河最为著名。
巨魾的出名一方面是由于巨大的体型,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们的名声太坏,因为巨魾已经喜欢上吃人肉了,很多袭击人类的事件接连发生,也都被报道了出来,而且历史还比较久远,它已经被指控一系列的攻击人类的罪行。
时间可以追溯到1988年,一名17岁的尼泊尔男孩在大卡利河洗澡时,被一个神秘水怪突然拖入水中,死于非命。3个月后,另外一名小男孩也同样遭到袭击,他的父亲却只能在一旁无助地看着他在水中消失。2007年,一名18岁的尼泊尔男孩同样遭遇不测,据目击者称,这个神秘的水怪就像一个"加长版的猪"。
其实目击者口中的水怪,就是巨魾,属于一种巨型的鲶鱼,也被叫做老鹰坦克、坦克鸭嘴、老鹰鸭嘴、木瓜鱼。它们体型巨大,外貌奇特,是世界上更大的一种热带淡水鱼类,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口须基部扁平,向外扩出一个半弧,好似嘴唇边上延伸出的两把镰刀。
巨魾吃人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们的习惯也是印度人培养出来的,原来印度教徒众多,并流行水葬,而这些尸体沉入河中就成了巨魾的食物。长此以往就产生变异,对人肉形成了依赖性,对于水中游泳洗澡的人类发起攻击也是常事。
正因为巨魾犯下了众多的罪行,使得它们的名声越来越坏,也招致了人类的捕杀,越来越多的巨魾被发现并被杀死。著名生物学家杰瑞米.韦德曾经就钓到一条巨魾,重73公斤,长度将近1.83米,有传言它能长到2.5米。现如今巨魾已经非常稀少了,尤其是体型较大的巨型巨魾已经濒临灭绝。
欧洲巨鲶泛滥成灾
欧洲巨鲶,学名叫做六须鲶鱼,外表和正常的鲶鱼没什么太大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放大版的鲶鱼,嘴里的牙齿也多达几百颗。而头部的6根胡须是捕猎的更大利器,它们就像雷达一样能够探测到水中任何的信息,因此遍布欧洲的大湖以及水流不急的河流。
欧洲巨鲶也属于底层鱼类,平时不动声色地潜伏在靠近河岸的地方,当水面有动静的时候就迅速上浮捕猎,它们会先划动胸鳍,制造出漩涡让猎物失去方向,然后张开巨嘴,像吸尘器一样把猎物全部吸进嘴里,有点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
但是欧洲巨鲶和印度巨魾一样,也有着吃人的传说,甚至可以追溯到15世纪前。2008年柏林的一处湖中发生了巨鲶攻击浅水处游泳者的事件,而俄罗斯抓到了一些巨鲶,并在它们的胃里发现人类的残骸。
但很多专家认为鲶鱼吃的只是人类的尸体,而这些尸体在被吞下前就已经被淹死了,但有的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巨鲶有护卵、护巢的生活习性,如果有人在其周边游泳,那么肯定会被攻击到,这也为巨鲶吃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014年9月,两名钓鱼爱好者在西班牙埃布罗河,钓获两条巨大的鲶鱼,经过测量,体长分别为2.15米和2.14米。
2015年4月20日,两名波兰渔民在奥得河,捕获一条巨型鲶鱼,长约4米,重达200多公斤。 剖开鱼腹后却发现一具尸体,以及德国纳粹时期的金属材质的军章。经过研究,这名军官死于75年前德军侵略波兰时期,而巨鲶的寿命可以长达80年之久。
欧洲人不习惯吃淡水鱼,而鲶鱼的肉水分太多,土腥味太重,寿命长身体就会有重金属的残留,因此也没有吃鲶鱼的习惯。
但是鲶鱼一点也不挑食,生长速度也很快,在河道里基本上处于无法无天的状态,所以在没有任何天敌的欧洲,巨型鲶鱼泛滥成灾,再加上有吃人的传说,一度令当地人非常头疼。
而优异的环境使得鲶鱼处于被半遗忘的状态,经过长年累月的进化,有的欧洲巨鲶鱼还发生了基因突变,甚至长出金黄色的皮肤。
埃及塘鲺侵入观澜河,一年繁殖4次,“垃圾鱼”无人敢吃?说起观澜河,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然而在深圳,当地人提起观澜河却愁容满面,主要是因为这条河的水质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甚至还曾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观澜河起源于深圳市的中北部,属于珠江流域的东江水系。观澜河流经深圳和东莞,全流域面积为1249平方公里,流域内主要包括观澜河干流、14条一级支流、11条二级支流以及5条独立支流,是深圳的6大河流之一。
观澜河生态治理规划图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观澜河的生态环境就已经“病入膏肓”了,几乎所有经过城区的河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恶化非常严重。在龙华河、坂田河、大浪河等支流,河水严重发黑发臭,透明度很低,成了人们口中的“臭水河”。
观澜河的“污染病”如此严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观澜河属于典型的雨源型河流,雨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但在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区,周围的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就会随着雨水汇入河流中,进而导致面源污染。另外,珠三角地区排水管道建设跟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在降水期间很容易出现雨水、污水同时入河的现象。
上图中,黑色线条指示黑臭水体,红色线条指示重度黑臭水体
其次,观澜河沿岸有1380多个排污口,由此带来的点源污染也是相当严重。观澜河流域人口众多,城市和乡镇的生活污水往往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远远超出了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生态严重失衡。
再有,河道底部的淤泥不断淤积,长期处于污染状态,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也给生态治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生活污水直排观澜河
值得欣慰的是,在过去的10年里,深圳观澜河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在整治之前,观澜河上游的生态指标为“不健康状态”,治理之后变成了“亚健康状态”,干流水体黑臭的现象已经基本清除,河流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改善。
观澜河的水质虽然正在逐渐好转,但是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外来物种入侵。有网友反映,近几年观澜河流域很多河道内的埃及塘鲺泛滥成灾,成为了绝对的优势种,钓上来的很多埃及塘鲺个头儿都在5斤上下。
埃及塘鲺
事实上,不仅是观澜河,华南很多地区也都有野生埃及塘鲺的分布,比如鉴江、北江、潭江、东江、南渡江,这些江河中都曾发现过野生的埃及塘鲺,而且均能自然繁殖。在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水质过过肥的观澜河,这种现象就更加严重了,当地人一个下午甚至就能钓上20-30条埃及塘鲺。
目前观澜河的多条支流依然处于V类水质的标准,污染问题还没有全面解决,那么问题来了,在如此恶劣的水质环境中埃及塘鲺为什么还能过度繁殖、泛滥成灾呢?
这个问题就要从埃及塘鲺惊人的适应性和建群能力说起了。
埃及塘鲺的学名是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原产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1981年作为养殖品种被引入到中国。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埃及塘鲺还是一种热门的养殖品种,价格比罗非鱼还要高一些,深受消费者欢迎。
埃及塘鲺(上)和鲤鱼(下)
埃及塘鲺对水质的要求并不高,而且能够适应低氧环境,适应能力很强。有调查显示,埃及塘鲺最小在100克时就能开始繁殖,而且个体越大,繁殖能力就越强。成年的埃及塘鲺体长超过1米,目前记录在案的更大个体体长为1.7米,体重为60公斤,比本地的胡子鲶和鲶鱼都要大。
不仅如此,野生的埃及塘鲺还非常能“生”,怀卵量一般在20~30万枚/尾左右。以广州的流溪河为例,当地发现的埃及塘鲺大多是2龄鱼,平均体长为50.6公分,平均怀卵量为26.6万枚/尾,生殖能力相当惊人。
受污染河流中的埃及塘鲺
对于观澜河内的埃及塘鲺,目前虽然没有相关的野外采集和研究数据,但通过当地居民反映的情况不难推断,观澜河的埃及塘鲺已经成功建群并开始繁殖后代,这无疑会对当地的胡子鲇、瓦氏黄颡鱼以及大口鲶造成严重威胁。
埃及塘鲺在水质很差的下水道、污水池中也能正常生存,但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埃及塘鲺并不适合食用。因此,即便观澜河的埃及塘鲺泛滥成灾,当地大多数人也不敢食用,而是更倾向于选择人工养殖的品种。
埃及塘鲺
说到人工养殖,这条外来鱼也确实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2019年,广东省的鲶鱼养殖产量达到了3.4万吨,广西则为2.9万吨,在全国各大省份中均位于前5名。其中,这里的鲶鱼品种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埃及塘鲺(另一部分是本地塘鲺和大口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埃及塘鲺的受欢迎程度。
埃及塘鲺虽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但是其来源却一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野生的埃及塘鲺往往会劝退一 *** 消费者,一方面是出于对生长环境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健康、绿色、安全的饮食理念。
革胡子鲇
消费者的顾虑其实也不难理解,而真正让人痛恨的是——某些不良商家为了谋取私利,用来源不明的埃及塘鲺作为食材,让不明真相的顾客买单。这种做法既不道德,也不漂亮,只会给埃及塘鲺的消费市场带来舆论危机。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养殖的埃及塘鲺,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在过去,有些养殖户曾经使用潲水投喂饲养,导致池塘严重污染,水质环境非常恶劣。在新闻媒体曝光之后,埃及塘鲺成了消费者眼中的“垃圾鱼”,很多人都不敢购买,更不敢食用,甚至到了“谈鲺色变”的程度。
由于风评一落千丈,埃及塘鲺的市场价格也跟着跌入了谷底,整个产业链都险些崩溃。总之,埃及塘鲺本身是一条营养美味的优质淡水鱼,但最终的品质还是要看生长环境——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水质始终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埃及塘鲺
据了解,目前依然有很多人在观澜河流域野钓埃及塘鲺,而且收获颇丰。对此,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仅仅是用来娱乐的,那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用来食用的就不太建议了。毕竟,广东本身就是水产大省,养殖品种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优质淡水鱼有很多,品质无法保证的野生埃及塘鲺并不是更佳选择。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别在被谣传迷惑!营养丰富的鲶鱼不但好吃,而且钓起来也很爽阅文之前,温馨提示:快乐岀钓,安全之一;文明作钓,垃圾带走;为娱而钓,幼鱼放流!
鲶鱼为淡水肉食性和食腐性鱼类,在全国有三四个品种,分布很广!其身体修长、头部扁平,并且嘴比较大,约为体宽的三分之二。觅食时有攻击性行为,是淡水路亚钓友的目标鱼之一。另外我们在用蚯蚓、鱼虾或动物内脏作钓时,也经常钓获鲶鱼。
对于鲶鱼的误区
有很多钓友,钓到鲶鱼后并没有什么喜悦的心情,有时甚至有一种厌恶感,这主要和鲶鱼的食性和生活环境有关!因其为半食腐性鱼类且适应能力强,很多钓友认为鲶鱼是吃动物尸体长大,并且生活水域的水质较差。感觉鲶鱼比较脏,如此便对它产生了一种厌恶的心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是对鲶鱼的一种误解!那么真正的鲶鱼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咱们就分析一下!
一、鲶鱼的种类及分布
国内淡水鲶鱼主要分三种:大口鲶、胡子鲶、埃及鲶。其中大口鲶分布最广,从海南省至黑龙江省,全国南北均有分布,是本土鲶鱼之一!身体颜色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并且多伴有浅色斑点。有须4至6根,以4须最为常见6须者很少。生长速度较快,单个体更大可长至几十斤甚至上百斤!胡子鲶也叫塘角鱼、土鲶鱼,主要分布南方地区,以长江和珠江水系中常见,在黄河以北的水域中极少见到!身体呈黄色或黄褐色,伴有白色或黑色斑点,嘴角对生胡须8根。身长速度较慢,单个体更大在500克左右!埃及鲶又称埃及塘鲺、8大须子,是一个外来物种。因对水温要求较高,多分布于南方地区,北方多为增温人工养殖。身体颜色为黑色,无斑点。生长速度很快,最多一年可长5至6斤。
二、鲶鱼的生存水质
大口鲶多生存于自然水域中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并且多为野生,人工养殖较少!这些水域总体来讲比较干净,水质较好。胡子鲶多生活于南方的河流、小溪、池塘等地,对水质要求较高。特别云贵川等地无污染、水质清澈的水域中,胡子鲶多为黄色,为鱼中上品!埃及鲶为引进的养殖鱼种,在水温低于7℃时便会出现死亡现象。受温度限制,多生活于南方养殖塘。对水质要求较底,一些污染的水域也能生存!这也是很多钓友,提到鲶鱼便烦感的主要原因!
三、鲶鱼的食物来源
虽然说鲶鱼为肉食性和食腐性鱼类,但大口鲶和胡子鲶多为自然水域野生,很少有人工饲养!这种自然水域中的野生鲶鱼,以捕食鲫鱼、白条、麦穗等小鱼为主,有时也捕食虾、青蛙或一些其它水生动物。而埃及鲶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多以饲料和鸡鸭猪等动物内脏为主,很少有钓友们传言的喂食粪便现象!
四、鲶鱼的营养价值
鲶鱼肉质细腻、骨刺较少,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中医上讲鲶鱼有“味甘性平、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的作用!对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人群的食补,是一种很好进补食材。并且同鲫鱼一样,对女性产后少乳现象有一定“催乳”作用!同时其鱼皮含有的胶原蛋白,对女性有美容的功效,长期食用可消斑去皱、平衡油脂。但注意的是鲶鱼卵有微毒,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现象!在食用时一定要把鱼卵处理干净,以防引起身体不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根据鲶鱼品种的不同,大部分鲶鱼的生存环境还是很好的!同样在食物上也不是我们想象的吃动物尸体或粪便为主。并且其营养丰富,对一些特殊人群有很好的食补、食疗作用!当然一些污染水域中的鲶鱼,我们还是不要食用!其实污染水域中的任何鱼都不能食用,不只是鲶鱼!
大口鲶
既然鲶鱼没有想像的那么脏并且营养丰富,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心的垂钓并食用了!这个秋天,如何在自然水域中垂钓鲶鱼呢?接下来就与钓友们分享一些钓鲶鱼的实用技巧!
埃及鲶
秋钓鲶鱼的技巧
一、了解鲶鱼的生活习性,巧选出钓时间!
鲶鱼是羞光性鱼类,其胆小视力差,喜黑暗喜阴,生活于水域的中下层。在阳光强烈的白天,多栖息于水底水草处、乱石堆、桥洞树洞、桥墩旁、水底沟坎下等阴暗水深的地方。到了夜晚便会游至近岸,尾随小鱼虾之后进行偷袭觅食!另外阴雨天因天色阴暗,鲶鱼也比较活跃,在白天也会近岸觅食!
通过以上对鲶鱼生活习性的一个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晴天白天鲶鱼很少觅食,这时出钓往往鱼获不会很理想!只有当夜晚或阴雨天才是其觅食时间。这也就要求在钓鲶鱼时,出钓时间一般要选择夜晚或阴雨天!
二、了解鲶鱼的觅食喜好,巧选作钓饵料
上面说到鲶鱼为肉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中觅食时,多以捕食水中的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为主,也就是说鲶鱼喜食腥味饵料!
在作钓过程中,可以选择白条、麦穗、泥鳅、小虾等水域中的天然饵料。挂钩时小鱼类一般从鱼的背鳍挂入,让小鱼在水中有一定活性,从而起到诱鱼作用。另外因鲶鱼喜腥味并且有食腐性,也可使用大蚯蚓、鸡鸭的肝肠、羊肝、猪肺一类腥味较大的动物内脏作钓。作钓时根据鲶鱼的大小,把上述动物内脏切成1至4厘长、1厘长宽左右的长条,即可挂钩使用。
胡子鲶
三、了解鲶鱼的觅食习惯,巧选作钓 ***
鲶鱼因眼睛很小,视力退化严重!觅食时不同于其它鱼类,可以通过眼睛观察食物。它在觅食时主要靠嗅觉和胡须的触碰,了解食物的味型及状态。并且吃口凶猛,一但吞饵入嘴很少有吐饵现象!这也和它的牙齿有一定原因,为防止食物逃脱,鲶鱼牙齿为向嘴内的倒钩状刺齿。一但吞食入嘴后,食物便很难逃脱!另外鲶鱼在吃腐性静态饵料时,有用尾巴试探饵料的习惯。觅食前先用尾巴扫一下食物,感到安全后迅速转身呑饵!
通过以上对鲶鱼觅食习惯的分析,因其在吃饵时吞饵迅速并且有用尾巴试饵的习惯,所以在作钓 *** 上要求尽量钓的钝一点。以防浮漂信号过灵,从而引起提竿过早出现跑鱼!这里根据不同的钓点,简单介绍几种鲶鱼的钓法。
1:手竿钓法
适合于水草的边缘、桥洞桥墩的旁边、水底乱石杂物较多的地方。这些地方因挂钩较严重,所以一般选用手竿通线单钩钓法。竿长选3.6至6.3米之间。因鲶鱼嘴大有牙齿,线组一般选择4号以上尼龙线配8号以上伊势尼或伊豆钩。饵料可用上述鲶鱼喜食的小鱼虾或动物肝脏。浮漂调钓上没很多讲究,铅坠到底钓大钝抓黑漂口即可!
2:海竿钓法
常用于面积极大的水域或白天作钓,大体分串钩和爆炸钩两种钓法!竿长2.1至3.6米都可,4000以上型号的线轮配5号左右的尼龙线。串钩一般选伊豆10号钩以上,每幅拴3到4个。太少诱鱼效果不好,太多遛鱼时容易挂钩!饵料以小鱼虾、大蚯蚓为主,也可用动物肝脏。爆炸钩一般选伊势尼8号以上,配40克以上铅坠。饵料以小块动物肝脏为主,一般不用小鱼虾以防缠线!
3.插竿钓法
也叫“下地钩”,是一种成本低、携带方便的古老钓法,讲究“广种薄收”!主要用于江河、池塘、大水库及湖泊的沟汊中,一般一次出钓用10套钓组以上。每套钓组线长3米左右,一端拴8号以上伊势尼钩,一端拴20厘米左右的木棍或铁棍用于插入岸边固定钓组。饵料用小鱼虾、大蚯蚓或动物肝脏都可。多为傍晚下钩,早上起钩。也可一夜守钓,通过来回观察鱼线松紧判断鱼是否吃钩。
以上便为秋季钓鲶鱼的一些作钓技巧!无论是时间选择、饵料选择还是钓法选择,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这三者之间亦是相互的,只有选择对了才会有一个好的钓获!
总结一下:通过对鲶鱼种类、生活水质、食物来源和食用价值的分析。除在污染的水域中,自然水域中的野生鲶鱼是可以食用的,并且营养价值很高!既然如此钓友们抓住秋季这个钓鱼的“黄金季节”,学会秋钓鲶鱼的技巧,从而钓起更多的野生鲶鱼。在享受垂钓乐趣的同时,也能丰富你的餐桌!最后祝广大钓友们:出钓快乐,爆护连竿!
我是大王的钓鱼日记,原创手写不易!如果您看完觉得有点意思,烦请加个关注。更多更好的钓鱼问题及视频,期待与您探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