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头泡饼的饼正宗做法视频,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4 0
拼鸡骨头被狂赞100w+!这是什么神仙老师?

你是否想过:

中科院的研究员

用平时吃剩的骨头

带你走入恐龙时代……

吃黄焖鸡,拼出

化石佛法僧鸟和始祖鸟模型

吃鱼头泡饼

拼出了胖头鱼脑颅模型

喝甲鱼汤

拼出了甲鱼的骨骼模型

……

这位吃饭、上课两不误的神仙老师叫卢静,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她的研究方向就是古鱼类学。

一顿大块朵颐后,她把食物残骸剔骨、洗净、吹干、拼接,直到散落的碎骨变成一副完整的骨架教具。

有人调侃说:“遇到卢老师,餐馆都不敢偷工减料了。”

卢静一直有传播自己专业知识的想法,“其实还是挺冷门的,全世界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也不过几十个人。”她曾直言,“如果不努力做点什么,如果以后大家都不重视古生物了,很难想象这个学科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此前,她尝试过各种形式,发表科普文章、在博物馆做讲座,“如果要说我做过更大的科普,就是和老师一起在《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里编了古鱼类学这一章节。”卢静说,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

直到今年5月,卢静参与审核了一个科普视频。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特聘专家,这原本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却让她产生了用短视频做古生物科普的想法。

如果直接讲这些骨头的构造,很多背景知识会让人望而生畏。

“我们就想到通过大家熟悉的角度切入。”她说,“大家日常最多接触到骨头的机会当然就是在餐桌上,就想通过拼装常见食物的骨头,引起大家的兴趣。”

于是,她在“玩骨头的卢老师”上发布了之一期视频:把鱼头泡饼里的胖头鱼头骨变成骨骼标本。

卢静说:“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好笑,因为我们给自己选了一个超难的开头,鱼的骨头在常见动物中是最多、最复杂的,而且刚吃完的鱼骨头油乎乎的一点都不好搭、不好粘,之一个视频花了整整七八个小时。”

你还见过哪些神仙老师

科普要向短视频要“生产力”

来源:广州日报

买一份鱼头泡饼、北京烤鸭,吃完剩下的小骨头,大部分人都将其直接当作“湿垃圾”扔掉,但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的手中,这些骨头都能玩出花样。近日,卢静将自己“玩骨头”的科普视频发布到抖音上,视频中,她把吃完的黄焖鸡骨头拼起来、把吃完的胖头鱼骨头拼起来……边吃边“抖”知识,引发不少网友点赞,有的视频点赞数甚至超过百万。

说起科普,不少人的印象是无聊、枯燥的,充满着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令人心生畏惧。如今,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科普工作者将其作为传播、交流知识的重要工具。通过动画、虚拟人物、短剧、幽默搞笑等等短视频叙述形式,他们将生涩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杜绝生硬,勾起人们求知欲,突出干货分享和实操性,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效果。

短视频上的类似案例,让更多科普工作者看到了科普的新方向。各种身份的创作者,如两院院士、动物学博士、古脊椎动物研究专家、火山地质研究专家、中学教师……他们聚集在短视频平台上, *** 了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技能补充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视频,由此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内容生态体系。而对受众而言,他们也可以积极与科普工作者互动对话,比如转发、评论、发弹幕等,让知识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再创造过程,拥有了不断更新的活力。

这种趋势喜闻乐见,体现了互联网内容从之前的单一娱乐化向知识化升级,带动了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价值转向。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科普工作者通过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理解知识的门槛,而短视频平台也不妨用好算法推荐机制,实现从过去的“人找知识”到“知识找人”,让人们可以各得所需。 (刘琛)

吃完黄焖鸡鱼头泡饼,这位“神仙”老师放大招了…

近日,一位中科院研究员

因用平时吃剩的骨头

拼出各种生物模型

在抖音上收获了“100万+”点赞

吃黄焖鸡

拼出化石佛法僧鸟和始祖鸟模型:

吃鱼头泡饼

拼出了胖头鱼脑颅模型:

喝甲鱼汤

拼出了甲鱼的骨骼模型

……

这位吃饭、上课两不误的“神仙”老师叫卢静,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就是古鱼类学。

一顿大快朵颐后,她把食物残骸剔骨、洗净、吹干、拼接,直到散落的碎骨变成一副完整的骨架教具。

有人调侃说:“遇到卢老师,餐馆都不敢偷工减料了。”

此前,她尝试过用各种形式传播自己的专业知识:发表科普文章、在博物馆做讲座……“如果要说我做过更大的科普,就是和老师一起在《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里编了古鱼类学这一章节。”卢静说,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

直到今年5月,卢静参与审核了一个科普视频。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特聘专家,这原本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却让她产生了用短视频做古生物科普的想法。

“如果直接讲这些骨头的构造,很多背景知识会让人望而生畏。我们就想到通过大家熟悉的角度切入。”她说,“大家日常最多接触到骨头的机会当然就是在餐桌上,就想通过拼装常见食物的骨头,引起大家的兴趣。”

于是,她在“玩骨头的卢老师”上发布了之一期视频:把鱼头泡饼里的胖头鱼头骨变成骨骼标本。

卢静说:“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好笑,因为我们给自己选了一个超难的开头,鱼的骨头在常见动物中是最多、最复杂的,而且刚吃完的鱼骨头油乎乎的一点都不好搭、不好粘,之一个视频花了整整七八个小时。”

来源丨中国青年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抖音“神仙”科学家,靠“吃”上央视!白岩松点评:请继续多吃点

美好的事物永不消散,有人靠吃长胖几十斤,但有些人靠“吃”却上了央视!

这不,长期深居实验室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玩骨头的卢老师,ID:paleofish),因为在抖音靠着吃喝、玩骨头,火了!近日,央视《新闻周刊》节目就对卢静的故事进行了报道,央视名嘴白岩松在节目里都说了:“真希望卢静不要管住嘴,而且绝对不能吃素,吃得越丰富越好……”

卢静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采访

视频里,一桌子人围着一盆盆黄焖鸡、鱼头泡饼、甲鱼汤,办公室里大家吃得有滋有味。当你以为这只是个无聊的吃播Vlog时,剧情突然急速反转:视频中的人一顿大快朵颐后,居然开始穿上白大褂,把食物残骸剔骨、洗净、吹干、拼接,直到散落的碎骨变成一副完整的骨架教具。

央视《新闻周刊》报道卢静

“吃货”也科普,骨头残渣拼出100万点赞

吃货常有,通过吃播能科普深奥的生物学知识的却难得。作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卢静老师和她的小伙伴,就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吃货。他们吃黄焖鸡,拼出了始祖鸟模型;他们吃鱼头泡饼,拼出了胖头鱼脑颅模型;他们喝甲鱼汤拼出了甲鱼的骨骼模型…

资深吃货的修炼秘籍,就是吃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去年5月,主攻鱼类古生物学的卢静,和她的小伙伴把吃完鱼头泡馍的骨头残渣,经过大半天时间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硬生生给拼接成一份完成的胖头鱼骨骼模型。现在回想起来,卢静都还觉得很好笑,卢静说:“因为我们给自己选了一个超难的开头,鱼的骨头在常见动物中是最多、最复杂的,而且刚吃完的鱼骨头油乎乎的一点都不好搭、不好粘,之一个视频花了整整七八个小时。”

最后,把将近7个小时的视频素材,浓缩到一分钟的抖音短视频里。这条在去年5月23日发布的之一条短视频,成为@玩骨头的卢老师 的抖音处女作。在视频发出一小时后,当卢静打开抖音账号后台,顿时惊住了。100万,超过100万的流量,粉丝数还在不停地跳动。卢静说,“当时整个人就跟跟做梦似的”。而就是那一个晚上,胖头鱼那条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达到了400多万,收到了十几万的点赞。

虽然这惊喜出人意料,但卢静在抖音玩骨头却是“预谋已久”。去年5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技馆四家权威机构,与字节跳动联合发起了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DOU知计划”,卢静就受邀作为科普内容的评委。原本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随着对抖音的接触逐步加深,身为科研人员的卢静,也开始产生了用短视频做古生物学科普的想法。

如何让大众对冷门学科产生兴趣,这确实是个难题。@玩骨头的卢老师 第1期关于鱼骨骼模型的知识,如果直接讲这些骨头的构造,很多背景知识会让人望而生畏。“我们就想到通过大家熟悉的角度切入。”卢静说,“大家日常最多接触到骨头的机会当然就是在餐桌上,就想通过拼装常见食物的骨头,引起大家的兴趣。”

紧接着的6月,卢静和她的小伙伴们,把吃黄焖鸡剩下的鸡骨头拼接还原,并做成小视频在抖音上发布。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条抖音短视频获得了超100万点赞,有1.8万条评论和近4000次转发。去年9月,卢静的抖音又迎来一条超100万点赞的抖音爆款,他们喝完甲鱼汤后拼出了的甲鱼骨骼模型,而这条视频正是#甲鱼的祖先是谁呢? 系列短视频的之一条。

科普知识短视频,是兴趣也是一种责任

公众不仅可以为科研贡献力量,也可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卢静愿意放下身段去“出镜”做科普的原因。在她看来,用科研的精神来做科普的事,才能给大众以严谨、确切的指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卢静说:“我希望有一些真正做研究的人来做科普,用一种科研的态度来做科普。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做出更好科研的同时,也能做出很好的科普。希望未来我们的下一代,会被好的科普内容吸引进来。”因为在抖音平台,成为大众领域的知识网红,卢静现在还成了幼儿园孩子最喜欢的家长。

卢静用鸡骨头拼出的始祖鸟骨骼模型

作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卢静现在主要研究4.2亿年前至3.6亿年前的古鱼类演化。卢静最喜欢的是珍稀的古老鱼类——拉蒂迈鱼。她在书架上贴了一张动漫《龙珠》的内页,画面是悟空和一条大鱼。卢静说,“小时候读这本漫画时,我就对这条鱼印象很深,几十年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拉蒂迈鱼。”

人类的祖先曾是鱼,但许多人不了解这段历史。“知道我们从何而来,将有益于了解我们未来向何处去。”卢静说,“在脊椎动物演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环,我们不是万物主宰,而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卢静之所以对科普抱有热情,其实主要还是出于责任感,卢静说:“我觉得科学家有责任做科普。如果科学家遇到谣言,就该站出来说话;如果想把好东西带给公众,就要付出精力和时间。实际上,我国的古生物研究如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公众科普领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还落后很多,有不少功课要补。”

“玩骨头的卢老师”抖音主页

经过在抖音平台的大半年摸索尝试,作为小众学科领域的研究者,@玩骨头的卢老师 目前已经拥有了将近40万粉丝,有2条超过百万点赞的爆款。这对卢静来说,着实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今天,在抖音平台上聚集了一大批像卢静一样的知识创作者,他们中有“万物皆化学”的四川省广元中学老师@向波老师,讲文学知识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有6410万人听过@只露声音的宫殿君 的古建筑学课,有4118万人听了@玩骨头的卢老师 的生物课。

截至12月2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内容创作者数量已超过7.4万名,这些优质知识内容创作者累计创作了1985万条优质知识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了1.9万亿;他们创作的知识内容在抖音的日均播放量超过了52.1亿次,日均点赞量超过1.6亿次,他们创作的每一条知识短视频,触达了近10万人次。

在2019年12月18日举行的“2019DOU知创作者大会”上,字节跳动副总裁张羽指出,抖音已成为中国更大的知识普惠平台,正在形成一个学科日趋全面、创作者类型多样的立体化知识内容生态。

字节跳动副总裁张羽为2019抖音年度知识内容创作者颁奖

对于2020年的科普规划,卢静坦言,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也曾经担忧过是能否长期坚持拍摄。但广大抖音用户对于科普知识的热忱、那一颗颗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成为了卢静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喜欢古代的东西。我除了看《夺宝奇兵》,看电影,我还看漫画,看《尼罗河女儿》,我喜欢这些东西是因为我接受到了这些文化的熏陶。但是我们如果有好的作品、有好的东西呈现出来给大家、给孩子们,不管从不从事这个专业,但是会对他一些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也一直在思考,我的视频应该有怎样的定位,不过网友对于我们的科普视频很热情,很感兴趣,我还是会努力继续拍摄下去。”

邯郸美食鱼头泡饼,你们没吃过吧

{"rich_content":{"text":"邯郸美食鱼头泡饼,你们没吃过吧","spans":null},"video":{"vid":"v028b0aa0000bptaj7hpskdk4jdgaksg","duration":39.01,"width":720,"height":1280,"file_size":329,"thumb":{"web_uri":"tos-cn-p-0000/53c890926fdd455e9a85f245880a05cd","width":360,"height":64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39.01,"file_size":5086307,"w":480,"h":854},"normal":{"duration":39.01,"file_size":3539335,"w":360,"h":640},"ultra":{"duration":39.01,"file_size":7312460,"w":720,"h":1280}},"is_encrypted":null,"md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今天来一道鱼头泡饼,家乡的味道,太好吃了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230000bprqtket8ahe6lqr4jng","duration":184.181,"width":1024,"height":576,"file_size":22679998,"thumb":{"web_uri":"tos-cn-p-0000/d886d7f8e7d54443b6b2e42fd433e557","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184.181,"file_size":22422700,"w":854,"h":480},"normal":{"duration":184.181,"file_size":15387877,"w":640,"h":360},"ultra":{"duration":184.181,"file_size":27541144,"w":1024,"h":576}},"is_encrypted":null,"md5":"0d107a4b3fdd01810b19cf1253aca4e4","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家庭自制鱼头泡饼的做法,一个诀窍丝毫不腥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aa0000bvl0r422vghlu9lcijl0","duration":439.508,"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41515040,"thumb":{"web_uri":"tos-cn-p-0000/443dec4b228b4b30a69ae40036e9bcbe","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439.508,"file_size":39489522,"w":854,"h":480},"normal":{"duration":439.508,"file_size":27735074,"w":640,"h":360},"ultra":{"duration":439.508,"file_size":45521941,"w":960,"h":54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f07891892283415a6ee733d3c923cd08","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卷耳 | 都说大饼卷一切,到底都卷的啥?(修正版)


温馨提示:


本文内容(文字以及图片)可能引起肠胃剧烈反应,建议不要在肚子饥饿的时候阅读。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家乡的大饼。大饼有麦子面饼(白面饼)、秫面饼、发面饼、玉米面饼等等。还有一种带着懒筋的、号称卷子片的改进版,一般做鱼的时候才会有人施展,把擀好的大饼对折一下,贴在鱼锅里,熟了自带咸淡滋味,还有一层焦黄酥脆的外皮儿,带来口味的丰富和惊喜。


我烙的大饼,上图是秫面饼。


作为面食的领军人物,大饼已经不知道在家乡流行了多长时间。爷爷少年时一辆手推车闯山东,奔山东推枣子,奔高阳推大葱,一个月两次,足足跋涉四千里的征程。爷爷一生节俭,褡裢里总是放上奶奶烙的十来张饼,干咬充饥。有时实在是难以下咽了,才会买来两根油条,夹在大饼里。却又心疼的不行,咬一口大饼,抻一下油条,咬一口大饼,抻一下油条,大饼吃完了,油条还是完整的。从爷爷这里来看,大饼卷的是古老的岁月。




父亲的人生岁月里,总是充满了新奇与想象。包括别出心裁的摆弄一些吃食。没有菜肴的时候,大饼没有滋味,父亲就会在碗里倒上一些酱油和醋,把刚烙出来的大饼,撕成一块块的泡进去,吃起来自然有了滋味。后来长大了,有一次在高阳和父亲吃到牛肉罩饼,以至于便很诧异,以为是那位胖胖的大师傅偷到了父亲的创意。在父亲这里,大饼是一匹脱缰的野马。

高阳北走几十里就是白洋淀,饭店多以做鱼闻名。其中便有一道“鱼头泡饼”的名菜,大饼泡在鱼汤里,佐以香葱香菜,风味绝佳。七九河开,是白洋淀小鱼最肥美的时候。买上十块钱的回家炖上,再扔上一棵大白菜或者两根萝卜,一张两张的大饼,根本不能吃到尽兴。倘若搭配上初春最新鲜的小葱,啧啧,那恨不得要把舌头咬下来,此时,大饼卷的是芳香的舒畅。



我炖的小鱼,这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小鱼个个眉目清晰


清晨的集市上,不打火烧呢,火烧摊儿往往先烙上一摞大饼,供应给同样起早出摊的生意人。大饼卷杂拌,卷驴肉焖子,在他们手中煞是招摇显眼,极见粗犷。哪怕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天,这画面也给人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此时,大饼卷的是生活。

三春时节,乡间蔬菜缺少,自家研制的萝卜咸菜能在餐桌上占据很长时间的风景。可以放入豆腐、小葱、皮蛋任意组合的,大饼卷起来放入口中咀嚼,咸菜咔咔作响,音乐一样动人。此时,大饼卷的是风土民情。


我晒得萝卜咸菜。

大饼和家做酱还是绝搭,香椿芽、苦菜、莴苣菜、香菜、香葱、新蒜、荠菜、生菜、黄瓜、等等,都可以一股脑用大饼卷起来,铡刀铡草一样的张大嘴消灭掉,过程充满惬意和喜感。此时,大饼卷的是新鲜。



任何炒菜都能用大饼卷起来,省时省力。只是菜汁有些麻烦,用力在盘子里挤掉一些,还是会有一些菜汁不断地从大饼的夹层里滴落,只好敞开腿,卓别林一样的走路,样子还真是有几分滑稽。此时,大饼卷的是日子。




如今的孩子们,大多偏爱油炸食物,大饼又卷起来炸串、鸡排、蟹棒。大世界广场前的流动摊位,还有人卖卷饼。火腿肠,鸡蛋,土豆丝,萝卜丝、韭菜等等,现吃现做,温暖热乎。好滋味的肉饼十分经典,团成可爱的三角形,放入可口的炖肉,配合一碗黏黏糊糊的紫米粥,生活非常美好的样子。此时,大饼卷的是时代。




二十来岁的时候,去庞口做临时工,老板中午管饭,每人一屉牛肉小笼蒸包。我却总是吃不饱,就从家里带一张大饼,把包子卷起来吃。不知道还有谁这样干过?那时,大饼卷的是艰辛。




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去打预防针(胳膊上种花),回家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饹馇(薄烧饼)?如果妈妈姐姐偷懒,那能吃到芝麻盐也是很不错的,不过是大饼卷起来,手指不是很灵活,不好控制芝麻盐的“流失”,还不小心就会吃到手指。那时,大饼卷的是童年。




过去每家每户似乎都有一件黑乎乎的大勺子神器。饭做好之后,妈妈就会从灶火堂里拨拉出一些火儿来,在黑勺子里给父亲或者奶奶,摊一两个鸡蛋。鸡蛋摸不着吃,用大饼擦黑勺子上的油,就是一种巨大的奢侈了。如果是刚出锅的大饼,裹上一层腥油(猪油),洒上一把细盐,那也是一种美味好不好?其实在那个食物相当匮乏的年代,能吃到垫油的大饼,已经是非常非常满足了。此时,大饼卷的是回忆。



如今再吃到玉米面的大饼,秫面饼,荞麦面的大饼,绝对是稀罕事一件。可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在那些时候,麦子面的大饼,才是所有人的垂涎。一张大饼,也能折射出岁月的面容。就像文章开头的视频里唱到的:


大饼它卷一切吃的是内容

酸甜苦辣咸鲜香麻酥脆

卷的是人生百味尽在不言中

北方人烙大饼习惯用大饼铛

多倒油少放盐烙出来好多层

吃大饼有花样它也能炒焖烩

刚烙的更好吃它卷嘛吃都行

鱼头泡饼的饼正宗做法视频,-第1张图片-

鱼头越大越好吃?北京鱼头泡饼,汤汁浓郁鱼肉鲜美,整口酒,地道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5irr1jc77u6s41lg95g","duration":188.802,"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6596970,"thumb":{"web_uri":"tos-cn-p-0000/9ae6b6597c504d36b04501036dcbf4d7","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188.802,"file_size":11274320,"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editor_project_id":null,"md5":"311527094cc9b97406af0b357fdfa1b3","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科普要向短视频要“生产力”

作者:刘 琛

买一份鱼头泡饼、北京烤鸭,吃完剩下的小骨头,大部分人都将其直接当作“湿垃圾”扔掉,但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的手中,这些骨头都能玩出花样。近日,卢静将自己“玩骨头”的科普视频发布到抖音上,视频中,她把吃完的黄焖鸡骨头拼起来、把吃完的胖头鱼骨头拼起来……边吃边“抖”知识,引发不少网友点赞,有的视频点赞数甚至超过百万。

说起科普,不少人的印象是无聊、枯燥的,充满着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令人心生畏惧。如今,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科普工作者将其作为传播、交流知识的重要工具。通过动画、虚拟人物、短剧、幽默搞笑等等短视频叙述形式,他们将生涩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杜绝生硬,勾起人们求知欲,突出干货分享和实操性,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效果。

短视频上的类似案例,让更多科普工作者看到了科普的新方向。各种身份的创作者,如两院院士、动物学博士、古脊椎动物研究专家、火山地质研究专家、中学教师……他们聚集在短视频平台上, *** 了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技能补充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视频,由此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内容生态体系。而对受众而言,他们也可以积极与科普工作者互动对话,比如转发、评论、发弹幕等,让知识成为了一个动态的再创造过程,拥有了不断更新的活力。

这种趋势喜闻乐见,体现了互联网内容从之前的单一娱乐化向知识化升级,带动了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价值转向。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科普工作者通过生动直观、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理解知识的门槛,而短视频平台也不妨用好算法推荐机制,实现从过去的“人找知识”到“知识找人”,让人们可以各得所需。(刘 琛)

标签: 鱼头 正宗 做法 视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