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中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耕作深厚肥沃,所产大豆产量高、品质好。那么目前7月大豆价格多少钱一斤?一起来了解下吧。
7月大豆价格多少钱一斤?
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大豆2.8元/斤;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大豆2.62元/斤;黑龙江黑河市逊克县大豆2.6元/斤;安徽安庆市望江县大豆3.27元/斤;江西九江市修水县大豆3.2元/斤;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大豆2.7元/斤;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大豆3.21元/斤;湖北荆门市钟祥市大豆3.5元/斤;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大豆2.63元/斤;广东广州市白云区2.47元/斤;四川绵阳市江油市大豆3.4元/斤;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大豆2.68元/斤等。
↑↑↑ 想了解全国近30天大豆价格行情趋势?立即打开惠农网小程序免费查询!
大豆和黄豆是一样吗?
大豆和黄豆并不一样。而它们两者的区别也很简答,大豆的种类非常多,包含有黄豆、黑豆、青豆、饲料豆等等,所以说,黄豆仅仅是大豆当中的一种,但大豆则不一定是黄豆。
大豆要怎么贮藏好?
1、严格控制入库水分
大豆长期贮藏水分不能超过12%。入库后水分偏高的大豆,可摊凉日晒后入仓。
2、适时通风散热散湿
新入库的大豆籽粒之间含水不均匀,加上大豆后熟作用,堆内湿热容易积聚,引其发热霉烂。
3、低温密闭存放
仓储温度要在15度以下。仓库应具备防潮、隔热、通风、密闭等性能。堆放高度,散堆不超过1.5米、装袋以8个标准袋为宜,垛与垛之间合理隔离,且不与仓库墙壁接触。
?总的来说,当前正值豆制品消费淡季,需求难有变化,因此7月大豆价格难有大动作,预计以稳中偏弱的走势为主。大家可以做好贮藏工作,等行情回暖后再予以售卖。
2023年国产大豆收购政策问答:收购的价格是多少?来源:【黑龙江日报】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原材料价格飞涨,这个4000亿的市场“全年都是旺季”?再有几个月又要过年了,随着春节临近,各香料厂家纷纷加大生产力度,迎接香料市场的销售旺季。近年来,调味品行业保持量价齐升的趋势。相关企业抓住市场机遇,积极拓展品类,加速渠道下沉。
香料在春节销售旺季来临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调味品,其中很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随着春节临近,调味品的需求量也比平时有所增加。
田殊艳的公司在全国拥有100多家超市,他负责全国超市的调料采购工作已经有五年多了。田姝艳告诉记者,他早就就忙着储备今年春节的香料,不仅比往年提前了两周,而且采购量也更高。
天虹超市粮油调味品采购部总监田殊艳:去年调味品整体增速超过25%,今年春节总库存增长超过30%。去年期间。
为了迎接年末销售旺季,各调味品企业也纷纷加紧生产。在重庆榨菜公司的智能工厂里,记者看到了活生生的景象。
涪陵榨菜集团唐天国白鹤梁榨菜厂厂长:今年生产情况非常饱和,订单较多。我们的生产计划已经到了一月底。往年,旺季为一月至二月、五月至九月,其余为淡季。今年的旺季可能是全年的。
业内人士认为,餐饮业、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消费的更新是推动调味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风味渠道下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和县级市场的爆发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调味品生产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加快设备和技术升级,注重产品创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烹饪需求。
涪陵榨菜集团智能生产基地总经理皮林:无论是做酱油还是做醋,包括榨菜企业,都组织县级市场。2020年1月至11月,我县市场达到1400多个,同比增长40-50%。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2013年至2019年我国调味品产量逐年增长。2019年产量1428.91万吨,比上年增长10.07%。
华创证券首席食品饮料分析师欧阳宇: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左右,并在未来五年保持8%左右的增速,预计到2025年将接近6000亿元。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人口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更高品质、方便和组合调味品的出现。
调味品厂家加大智能设备投入降本增效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为满足市场需求,香料生产企业加大了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投入。智能制造不仅可以节省人力、降本增效,有效缓解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工作压力,还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近日,香料巨头海地味业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寒意公告,明确表示“2021年海天产品无涨价计划”。此消息迅速引起业界关注。据了解,2020年,酱油主要原料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屡创新高。黄豆1号现货价格已从2020年初的3760元/吨上涨至2021年初的5670元/吨。
华创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欧阳宇:一方面,调味品生产企业近年来不断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运用多项智能化信息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公司结合规模经济和产业链议价能力,通过集中采购、提前锁定价格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最后,公司还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和成本结构来降低销售和管理成本。
记者从一家芥菜生产公司了解到,芥菜的主要原料是青菜。由于市场需求强劲,白菜头平均收购价格已从2020年初的每吨810元上涨至今年年初的每吨1100元左右。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榨菜制造企业纷纷加大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投入,以降本增效。
在他们去年刚刚启动的智能工厂中,记者看到整个芥末生产过程,从切割、腌制、包装到最终包装,都是完全自动化的。以包装车间为例,以前工作人员最多,而且很容易出错。现在,通过八台全自动智能计量包装机,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产品称重、计量和包装。
涪陵榨菜集团智能生产基地总经理皮林:我们智能车间的效率提高了15%左右,原材料的损耗减少了20%。传统上生产1.6万吨榨菜需要300人左右,而现在整个智能车间只有28人,仅工资一年就可以节省1000万元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控制生产成本、控制原材料价格、研发新产品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日益显现,企业将开始加速智能化。2020年11月13日,千河伟业食品有限公司公告称,拟改造36万吨调味品生产线项目,建设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化生产项目。2020年11月12日,涪陵榨菜集团公告,公司拟募集资金33亿元,用于吴江榨菜绿色智能生产基地及智能信息系统项目建设。
华创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欧阳宇: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标准化、品质化发展。企业将无法投资,与大公司的差距可能会扩大。
香料行业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香料工业是餐饮业的前身。近年来一直保持量价齐升的趋势,在食品饮料行业子行业中处于较为景气的状态。投资者应如何规避风险,把握调味品行业的投资机会?
12家A股上市调味品企业中,有9家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增长。具体来看,海天味业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约为45.71亿元。年均增长19.20%;涪陵榨菜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6.14亿,同比增长18.47%;中炬高新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净利润约6.68亿元,同比增长22.40%。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至昨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21.43%,香料指数上涨49.72%。香料指数跑赢上证指数28.29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于嘉琪:调味品企业前三季度,随着餐饮的复苏和消费环境的改善,整体销售加速,整个板块业绩也有所恢复。。
展望2021年,我们认为餐饮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也有可能稳定和改善整个行业的业绩。
从股价来看,由于该板块成长空间较大,用户粘性较强,成长性与稳定性并重,近两年逐渐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随着消费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居民口味追求的不断深入,调味品行业量价齐升,得益于产品结构的创新。传统调味料仍然继续稳定增长,混合调味料也正在迅速推向市场。
餐饮方面,随着标准化程度的提高,“调味料+熟食”助力连锁企业扩张;在家庭中,蚝油、热酒等一些调味品的渗透率逐渐提高,并使用酱菜、酱料作为食品调味料。产品也有更多的形式。专家认为,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调味品企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未来随着收益率的增长,市值也有增长的空间。但同时,投资者也应注意其中涉及的风险。
招商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于嘉琪:之一,该行业目前处于相对较高的估值位置。这种高估值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更加仔细地审视公司的质量,避免情绪化追逐,但更注重公司的长期发展空间和竞争力。
第二点主要是成本上涨等外部风险,包括食品质量安全等几起黑天鹅事件。
太解气了!中国进口224万吨巴西大豆,美国挑拨:哪有大国的样子来源:农村创业政策商机
法国带着1300亿订单刚走,大病初愈的巴西总统就火急火燎的来了,他又下希望我们买点啥呢?
在他访华之前,巴西公布了一个重要消息,截止4月8日,巴西大豆收货进度为78.2%,而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已经进口了高达224万吨的大豆,这意思就很明显了。
其实从3年前,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份额,就开始逐渐被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取代,当时美媒还“批评”我们,说我们没有大国的样子,没有做到“雨露均沾”。
但相较于美媒,美国部分网友还算清醒,说美国大豆“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
为啥这么说呢?
从价格上看,我们进口美国大豆,平均一吨是3837元,巴西大豆则是3937元,差得不多,美国大豆也没啥价格优势。
从运输上看,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巴西对华出口大豆的单位运输成本,已经低于美国了,巴西物流龙头——路美ceo近日还说,为了保住物流方面的优势,巴西将继续投资修路、建码头。
从关系上来说,巴西来之前,就跟我们签了本币结算协议,还算有诚意。
不过,不管是巴西、阿根廷,还是美国,出口给我们的都是转基因大豆,其实也没啥好高兴的,对我们来说,只有中国大豆崛起才能一劳永逸!
#4月财经新势力#
大豆或有利好消息!大豆或有利好消息!
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增多,加上疫情,上下游豆制品消费较为低迷,新豆上量阶段行情弱势,价格不理想。近期网传小道消息称,黑龙江省省储计划收购20万吨大豆,价格三等,5,800元一吨,也就是每斤2块9不限蛋白,暂时还没证实。
如果真的落地开收,对市场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至少不会继续下跌了。但在没有证实之前,市场短期内也就是以震荡稳中小幅偏弱为主。
我们黑龙江省黑河孙吴县辰清粮库,37-38个蛋白,3.0筛子2块7毛2一斤,38-39个蛋白2块7毛5,39.5个蛋白,2块9毛钱一斤。
农民朋友们如果这个消息准确的话,绝对是对我们豆农一个利好。如果你的大豆蛋白偏低,只要省储库开收,我们立刻马上的出手手中蛋白含量低的大豆,这个消息确实挺好的。
农民朋友们,如果我的消息是一个好消息的话,那么请你点亮爱心,给主播一个大大的赞。也同时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这个大豆是卖是留。
停收!增储!中储粮动手了!玉米、大豆:2个好消息!1个坏消息!本文内容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尊敬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在这个四月的开端,我们迎来了一连串的市场波动,特别是玉米和大豆市场,行情变化频繁。谈及粮价走势,许多同仁都开始对今年的市场表现充满了疑虑。然而,我认为在这个四月里,中粮和中储粮将会对玉米和大豆市场采取一些相应的行动,因此,我们无需过于焦虑市场的剧烈震荡。
就在近几天,市场情况显示,中储粮已经启动了2022年秋季大豆的正式收购和增储计划。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粮库已经开始增加大豆收购量,这一轮的增储预计将持续到四月底。目前,大豆的收购价格已达到每吨5550元,且并不区分蛋白等级。在中储粮的推动下,大豆价格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希望大家对此有所了解。
尽管中储粮在大豆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但仍有一些企业发布了停止收购的通告。四月初左右,有些粮库因仓容已满,发布了停止收购的公告。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密切关注地方粮库在大豆收购方面的动态。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已经有了增储计划,我建议你不要再犹豫,趁着价格尚可的时候进行销售。此外,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经历了大幅回落,已正式跌破开秤价。而在过去的几天里,玉米市场也传来了好消息,中储粮在玉米方面也有了新的安排。
目前,吉林中储粮已安排旗下多家分库开启玉米收购,其中榆树直属库对新季度14水玉米的收购价为每斤1.365元。龙嘉直属库的14水玉米收购价为每斤1.360元,沐石河玉米的收购价也为每斤1.360元。随着中储粮地方直属库开始挺价收购玉米,农民将进一步保障相关收益。
因此,从现在开始,请大家密切留意附近直属库是否有玉米收购计划。如果附近直属库已启动新的收购计划,你可以直接将玉米卖给直属库,这比通过中间商多卖几分钱。
当然,玉米和大豆市场既有利好消息,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随着四月的来临,天气变化异常剧烈。在近几天,东北地区受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接连出现了雨雪和降温,这势必会影响到玉米和大豆的储存情况。对于储备条件较差的农民来说,卖粮的窗口变得越来越狭隘。
在此,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寻找卖粮机会。在中储粮已经推出具体收购利好的情况下,我们要学会适时出手,有序卖粮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在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全面推进下,农民的卖粮收益将得到有力保障。也希望大家为中储粮的挺价收购举措点赞,支持国家的粮价调控措施。
综上所述,虽然市场波动不断,但我们应保持冷静,根据市场动态做出明智的决策。中粮和中储粮的举措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而我们的行动也将决定我们能否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取得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农业市场的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这个充满变数的四月,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机会,密切关注市场的脉动,同时也要注意在决策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智。与此同时,我想强调的是,不仅仅是农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因为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不仅关乎农民的生计,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 *** 的支持和监管,还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智慧。农民作为生产者,他们对于市场的了解和判断至关重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获取更多关于市场走势、政策变化以及气象因素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波动。
同时,农民们也可以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渠道,集中优势资源,实现产销对接,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增强自身的议价能力。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适时的农业保险等方式,减轻自身在市场波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保障自身的利益。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农产品市场,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应对挑战,以创新的思维去寻找机遇。无论是农民、 *** 还是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加强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波动,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去应对市场的挑战。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四月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农民的幸福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农业更加繁荣昌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国储“托”稳豆价 东北豆市压力渐缓关内豆区的购销压力虽然小于东北,但区域间价格企稳尚有难度,仓内豆源较多的贸易商价格明显松动,持仓量较少的商户适度下调现货收购价。长江流域豆区距夏收仅有50天左右,鉴于终端需求疲软,担心后市风险的主体占主流,价格受挫日益显现。
进口转基因美湾大豆与国产东北豆的价差再度收窄,由于终端消费清淡,单一的美湾转基因大豆价格上涨,对整体豆市构不成支撑,经营商尚需谨慎操作为宜。
国储收购支撑 东北压力渐缓
政策性扩容收储,对欲“崩塌”的东北大豆行情形成强有力的“托举”,但由于终端市场消费一直清淡,塔选商品豆流向市场的主流价格明显低于国储收购价,各区域豆农在备耕前集中售粮。许多启动早的收储库接近或已完成收储任务,停收库点逐渐增多,同时不断新增收储库点,余豆跨地区交售,与当地交粮车流汇集,给地方道路交通带来压力。
国储除在黑龙江东部按5530元/吨收购外,内蒙古和黑龙江中西部达标豆全面按5550元/吨执行,与之前市场化收购相比,不仅价格提高,而且不检测蛋白含量,在支撑价格的同时,解决了大量低蛋白豆滞销的难题。目前,黑龙江东部水分超标豆占比较大,滞留现象仍较明显,而这些区域今年“水改旱”面积继去年之后续增,大豆面积有望扩大。
政策性收储量扩增,适度减缓了东北产区豆源滞留的压力,但因收储价格总体形成“托市”效应,令之前的许多收购主体不得不离市,而此时终端分解产区压力的动能明显不足,产区售粮主体担心国储一旦停收,其行情仍有可能呈现跌势。
产区商品豆流通量明显低于常年同期,行情持续偏弱,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低于国储国标三等大豆收购价。蛋白含量39.5%~40.5%的塔选商品豆内蒙古和黑龙江中西部主流装车报价5440~5520元/吨,黑龙江东部5260~5360元/吨;优质高蛋白商品豆和塔选分离的大粒型豆源主流装车报价5560~5700元/吨。
由于各地贸易商把精力集中于向粮库转移豆源,忽略筛下物的售卖,大量豆瓣压仓,同等质量价格由3月下旬的4800~4900元/吨下跌至4100~4300元/吨,始料未及的较大跌幅,瓜分了贸易主体向粮库交售的所得利润。该类豆源现行价格与进口大豆相比优势凸显,产区压榨企业已经入市吸纳,进厂价格为4400~4460元/吨。
大连期货豆一主力合约明显低于现货行情,远月合约难以提振现货主体增仓意向,未来豆市利空占据主导。产区不适合国储收购的豆源,一旦向油企适度转移,东北豆市则会步入一个新的形态,政策性利好值得期待。
外围因素传导 关内价格下调
关内各大豆区近期豆源流通不均衡,部分地区价格超前下调。长江流域的皖南、湖北及湘北豆区,距夏收仅有50天左右时间,许多持有初期入仓豆源的主体面对清淡的需求现状,部分商户超前领跌。豫、皖、鲁产区距夏收时间总体不足两个月,部分赌市主体挺价意愿明显松动。前期麦市的“恐慌”已传导至豆市,持仓较多的大豆主体市场报价混乱。
河南漯河、许昌、周口、永城等豆区收购量虽然不大,但外发量也很少,许多收购商情绪不振,仓中有少量货源的主体开始寻觅买家,上周末普通筛粮市场主流装车报价6140~6200元/吨,双比重筛粮多在6200~6260元/吨之间,真正成交还可协商。
安徽阜阳太和、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利辛等地收购主体存货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偏低,受小麦市场影响,购销价格有一定“弹性”,只要有卖主询价,大多都能成交,普通筛粮成交装车价6100~6180元/吨,双比重筛粮主流装车价6200~6240元/吨;淮北铁佛、刘桥收购网点以双比重筛为主,装车价明显比之前下调,视粮质而论在6200~6280元/吨之间;宿州埇桥区、灵壁、泗县普通筛粮装车价多在6160~6200元/吨之间,双比重筛粮报价6200~6260元/吨,外发明显迟滞。
受此影响,山东济宁、鱼台、金乡、菏泽、汶上、微山等地虽然筛选条件好于外围,但因装车报价在6260~6360元/吨之间,加上向下游发送运输费用较高,市场接受度较低,部分优等级和手工豆装车报价下调至6360~6460元/吨,外发量依然较少;收购商并非硬性挺价,大多受收购成本制约。
江苏北部徐州市贾汪区、沛县、睢宁“杂花豆”装车报价适度松动,为6240~6300元/吨,部分手工豆装车报价6320~6400元/吨,各地出货平淡。南部豆区南通、盐城、淮安等地“ *** 白”装车价7400~7460元/吨,“翠扇”“腐豆”类以7240~7300元/吨占主流,“黑脐王”装车价7040~7160元/吨。各品种流通量均低于常年同期,收购商挺价意愿略显宽松,受外围行情影响,价格进一步下调的趋势明显。
长江流域的皖南初期入仓的豆源仍有较明显的余量,当时毛粮入仓价由6100元/吨起步,逐渐抢收到6400元/吨,部分收购主体甚至有更高收购价,现在持豆较多的主体,净粮装车报价已出现5900~6000元/吨。毗邻的湖北黄梅、武穴收购商库存不多,而湖北西部主产区石首、公安、监利、江陵、钟祥、天门等地“杂花豆”从初期库存至今,随着时间推移,净粮装车价6300~6400元/吨,由于买家较少,亏损面有进一步放大的可能。京山、沙洋大多数主体从初期便很理性,目前“冀豆12”收购商均已锁定丰厚的利润而“轻装上阵”。
进口美豆价升 终端消费疲软
3月底,进口转基因美湾大豆持续一个月的跌势戛然而止。3月31日,各内陆港毛粮装车报价已跌至4880~4920元/吨,次日(4月1日)便迅速反弹,至上周末已涨至5100~5170元/吨。山东、安徽、河南经营商“一阵风”似地配合港口经营商形成抢购,净粮装车价已达5360~5400元/吨,由于此阶段终端消费清淡,市场替代量不多,加上其与国产东北豆流入市场的价差收窄,难以对国产豆行情形成支撑。本轮涨价仅表现在转基因美湾大豆,而俄罗斯、加拿大、乌克兰等非转基因大豆不但未涨,且价格还出现下行。由于这波行情主要因市场传言所引发,预计这种涨价现象维系时间不会太长。
东北产区除了储备收购,其他主体入市较少,基层豆源仍然较多;关内夏收时间渐近,收购主体更加谨慎;各地终端经营商对南北产区豆市现状了如指掌,当产区挺价时,销区主体便以去库存为主,产区松动时便适量补给,大量增仓现象较少。
不是终端不与产区配合,而是豆制品消费量实在太低,肉、蛋、禽和蔬菜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居民生活和各类食堂替代源较多,加上蛋白企业开机率始终较低,随着气温渐升,终端消费疲态难以改变。(原文刊登于2023年4月11日粮油市场报A03版)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编辑丨从申
我在头条没看到黄豆价格下跌的相关文章,是因为我们这的大豆腐,本来五块钱一块,突然降价到四块,我才知道黄豆价格下跌。
如果跌幅不大的话,大豆腐的价格,是不会降价的。所以跌幅应该很大。
大家知道,自从特朗普上台后,黄豆价高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涨到三块钱一斤。
再加上,二,三年前,说是农民种粮的意愿降低,所以,国家减少了进口玉米,直接导致了玉米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五十。
此番黄豆价格下跌,国家肯定有新的考量。
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小麦价格,因为俄乌战争,涨了不少,那么,同时,玉米价格也上涨,那么,黄豆的价格,继续维持高位的话,从某个角度考量,是在坑自已。
农民既然种大豆不合算,可以种玉米。
所以,黄豆的价格,就没必要维持高位。
同时,中国人每天消费的黄豆的数量,其实并不比小麦大米少。如此,玉米的价格,就是重中之中。
放着美国的便宜的大豆不进口,硬憋国内的价格上涨,其实,高层考量后,觉得并不划算。
而且,现在,正是黑龙江,东北大豆就要开种的季节,在这个当口,价格大幅回落,也给农民传递了正确的信号。
谢谢大家!
玉米开始加速上涨!今年东北玉米、大豆终于涨了!老铁们,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随着5月下旬的正式到来,东北地区的粮食行情已经迎来了一系列的利好变化。基层玉米、大豆价格已经开始迎来新一轮的涨价走势。特别是随着新季小麦的全面上市,小麦价格的上涨也为玉米价格的涨价带来了强劲支撑。现在国内粮食加工企业给出的玉米收购价已经开始迎来接连上涨的势头。在这样的行情支撑之下,东北地区的粮价走势也将变得格外明朗。根据目前的市场趋势来看,玉米的上涨号角已经吹响,东北地区会将在5月底、6月份迎来新一轮的火爆上涨。今天老道就为大家关注一下目前国内粮食市场行情的相关情况,希望家人们能够对今年的粮价走势有一个基本认识。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玉米开始加速上涨!今年东北玉米、大豆终于涨了!】
老道说: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在新季小麦逐步上市的同时,粮食加工企业也在积极上调新麦和普麦的相关收购价。特别是现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地的粮食加工企业已经纷纷开始加大普麦收购,基层普麦收购价普遍站在1.375元每斤。个别企业连续三天大幅上调普麦收购价,预计普麦价格每吨涨幅已经超过100元。在小麦价格迎来全面上涨的同时,玉米、大豆价格也迎来了改善,特别是玉米报价已经开始呈现了集中式上涨的变化。
目前山东、华北等地的玉米主流收购价已经进入到加速上涨的行情中,山东个别加工企业单日给出的玉米收购价涨幅就已经达到了60元每吨左右。现在山东地区的玉米主流报价已经总体保持在1.437元每斤,现在玉米行情正在呈现持续上涨的势头。东北地区虽然并没有呈现全范围的涨价,但是基层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停止了下调操作。
现在通辽开鲁玉王已经积极上调基层玉米收购价。目前东北地区的玉米主流收购价维持在1.305~1.320元每斤。按照目前的行情趋势来看,在5月底6月份受到山东、华北等地的玉米价格集中式上涨的影响,东北地区玉米、大豆价格很有可能也会迎来一系列的涨价行情。
老道在5月份开始之后就一直为大家汇报,玉米在今年一定会有更加显著的表现,这样的涨价行情老道并不觉得意外。对于我们农民老铁来说,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粮价走势,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无论有再多的人去唱衰玉米市场都不可能歪曲事实,现在的玉米涨价就真正的代表市场的供需已经重新回归到了利好阶段,所以希望家人们能够对今年的玉米市场抱有期待。
老道个人依然认为玉米价格在今年不会差,同时也奉劝那些一直唱衰玉米粮价的人能够多积口德,多多关注我们农民老铁关注的事项。在这里还是恳请所有的家人们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让我们一起为东北粮价尽快迎来全面大涨点个赞。
建议取消粮补!玉米、大豆每斤涨5毛!农民支持吗?老铁们,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随着9月份的日益临近,最近一段时间 *** 上关于粮补方面的讨论非常热烈。毕竟在每年的9月、10月本身就是粮补直接打卡的重要阶段。可是老道认为,如果粮补持续上涨,很有可能也会进一步抬高农民的种地成本。因为有一些种地农民,已经因为粮补的上涨面临土地租金大涨的情况。
对于我们很多的农民老铁来说,大家的心声也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农民种地不容易,无论给多少补贴,我们农民更大的心愿是能够以一个更高的价格,将辛辛苦苦收获上来的粮食卖出去!哪怕没有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只要农民卖出的玉米、大豆每斤多卖五毛钱,那么大家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瓶矿泉水能够卖两块、三块,一根雪糕能够卖三块、五块,甚至一包卫生纸能卖到六、七块钱。可是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玉米、大豆价格却并没有很高的溢价。
冬季雪后的黄山,晴朗的天气,云雾缭绕,美景如画。
而国家每年在粮食补贴方面,要下发上千亿元的资金。如果将粮补取消,把这些钱全部补贴到市场层面,抬高玉米、大豆的销售价,那么农民的种粮收益就能得到全面保障。
如果玉米有一天能够涨到两块钱一斤,那么种植玉米的农民老铁,就不担心种玉米不赚钱。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更加积极的种粮,无论未来是否会取消粮补,这些年国家为了保障农民种粮相关收益,已经制定了一揽子的政策。老道相信,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优化升级,农民种粮收益还能得到提高。作为农民,你是否支持取消粮补,上调粮价?希望老铁们把你的观点在下方评论区留下。
老道相信,只要农民老铁们能够一如既往的努力坚守,在农田耕作。随着9、10月份的到来,粮食全面丰收之后,今年的玉米、大豆价格一定不会差。在这里还是恳请所有的家人们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让我们一起为东北粮价能够迎来全面大涨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