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的土著鱼类,重不过2两,却几度成朝廷贡品,如今1斤四十多
鲤鱼,这可是我国非常有名气的一种鱼了,它甚至还有着“淡水鱼王”的美称。
作为我国养殖历史悠久,并且南北方都广泛养殖的一种鱼类,鲤鱼在我国南北方的待遇也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众所周知在北方,鲤鱼是很受欢迎的一种鱼类,它也是餐桌上出镜率较高的鱼类,而且还常出现在一些喜庆节日。
可是在南方鲤鱼却不怎么讨喜,很多地方都不爱吃鲤鱼,即便是低到四五元一斤,不少人也宁愿吃白鲢鱼,也不爱吃鲤鱼。
可以说,在南方鲤鱼是一种名气大,但是却不怎么有存在感的鱼类。
但是也不全是这样,有一种小鲤鱼,它是鲤鱼的奇特变种,养殖两个多月就能上市,往往就是一二两一条,可是却曾几度成为了朝廷贡品。
如今在市场上也要卖到四十几元一斤的高价,足足是鲤鱼的近10倍,还供不应求。这种鱼就是我国的土著鱼类——禾花鱼。
禾花鱼的传说
禾花鱼的养殖历史非常悠久了,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关于禾花鱼的传说,早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渔夫挑着满满一担的鲤鱼行走在田间,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就把一担子的鲤鱼全部倒进稻田里了。
可是这个时候刚刚插秧不久,稻田里都是水,抓了很久也没有全抓上来。于是有人建议说,不如就让它在稻田里生长吧,等到稻谷收割以后在放水全抓上来。
渔夫听了建议,等到稻谷收割后,真的发现稻田里有不少鱼。他把水放干以后,所有的鱼都给抓上来了。
拿回家一吃,味道比鲤鱼更要好吃,而且肉嫩刺少。村里人知道以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鱼也就被称之为“禾花鱼”。
禾花鱼是一种什么鱼?
禾花鱼实际上是鲤鱼的一个变种,是我国的一种较为小型的土著鱼类,它和平时常见的鲤鱼一样,也是鲤科鲤属的鱼类,原产于广西桂林一带。
这种鱼和我们常见的鲤鱼也有较大的区别,它的体型粗壮,头小肚子大,全身偏乌褐色,尤其是背部更黑,看起来乌黑油亮的。
因此也被称之为“埋头鲤”,是鲤鱼的一个奇特变种,但却是众多鲤鱼品种中的佼佼者。
禾花鱼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其他鱼类的养殖 *** 也不同,它可不是养殖在河流、湖泊,或者是鱼塘里面的,而是养殖在稻田里的。
这种鱼的食性很杂,很适合在水稻田里养殖,它既能吃水稻田里杂草、虫子,也会吃掉落在水中的稻花,因此这种鱼吃起来有一种淡淡的稻花香味,而且肉质细腻香甜,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也是由于禾花鱼在稻田养殖的原因,所以它的养殖时间不长,即便是这种鱼生长快,但一般两个多月就上市了。这样的禾花鱼个头就不大,一般都是1两左右一条,甚至很难超过2两。
曾几度成为朝廷贡品
别看禾花鱼的个头不大,但是它在历史上却多次有过高光时刻,甚至还几度成为了朝廷贡品,并且还有着极高的赞誉。
禾花鱼虽然也是鲤鱼的一种,但是经过特殊的养殖 *** ,这样的鲤鱼肉质鲜美无比,肉质细腻美味。
曾有美食家如此评价禾花鱼,它有鳜鱼的鲜嫩,却避免了鳜鱼的华贵;具有草鱼的廉价,却避免了它的草腥味;长得如同鲫鱼一样小巧,却避免了它的多刺;具有鲤鱼的营养,却避免了它的刺多鳞片粗大。
因为禾花鱼养殖周期短,个头也小,它基本没有小刺,就是一根主刺,又是养殖在稻田里吃禾花长大的,因此吃起来味道鲜美不说,还避开了多刺的麻烦。
关键是这种鱼不像鲤鱼那样泥腥味重,还有淡淡的稻香味,这是其他的鱼类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它几度成为朝廷贡品的原因。
结束语
禾花鱼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四川、贵州和湖南等地的一些山区都有养殖,尤其是在过去交通不便,一些山区的农民都喜欢在水稻田里放养一些禾花鱼。这样家里来客人了,就可以随时去田里抓来招待客人了。
而且禾花鱼不仅适合鲜吃,如果把它加工成为腊鱼干了,那味道更鲜美。因为这种鱼的稻香味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当把它们从稻田抓出来,即便是活着的,稻香味也会消失。可如果把它做成鱼干了,那这种香味一直不会消失,反而还会更浓郁。
同时这样的鱼干,肉质更紧实了,吃起来更佳。在当地一直有着,“腊鱼仔送饭,鼎锅刮烂”的说法。
时至今日,禾花鱼依然很受欢迎,并且因为现在养殖禾花鱼的要少了很多,它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如今在产地都要卖到40多元一斤,还不一定买得到。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购买到“洗澡鱼”。
禾花鱼的肉质细腻,刺少肉多,骨软无腥味,这也注定了它的做法很多样,无论是蒸、焖、煎、炸、清炖、粉蒸、椒盐都可以的,每一种做法都各有特色,美味又营养。
各位朋友们,你们吃过禾花鱼吗?如果是禾花鱼干,售价更是要上百元一斤哦。
钓友有没有懂德州钓组路鳜鱼的,求大神指导大神们,德州钓组用的是曲柄钩,这个曲柄钩穿假饵 要不要把曲柄钩的钩尖(就是有倒刺那头)钩尖 露出来? 或者露一点点 ?
还是说把钩尖藏在假饵里面?像这张图片这样 我把钩尖稍微藏在假饵里 会不会影响中鱼或者说容易跑鱼啥的?
还有就是要不要加太空豆固定铅?钓鳜鱼要怎么操作手法,一直听别人说跳底跳底 我想问问跳底 要怎么操作?求大神指导一下!!!!新人上路 多多包涵!!
徽州“臭鳜鱼”文|曾庆伟
红烧臭鳜鱼 资料图片
河鲜要吃活吃鲜,恐怕是美食常食识。但我说“臭”河鲜也是上等美食,而且是风味独特的美食,你信吗?
在吃过了一款叫做“臭鳜鱼”的鱼菜后,我就在心里边由衷赞叹,能在原有的鲜活鳜鱼烹饪 *** 之外,增加了一种先让鱼身发酵至“臭,然后再干烧成菜的烹饪技法,确乎是厨师们一项了不起的创造。
鳜鱼又名桂鱼、季花鱼、花鲫、东北人称鳌花鱼等,素有“中华鱼”之誉。以春天的鳜鱼最为肥美。
历史上不乏文人墨客对鳜鱼的吟咏。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中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区的长江边上,张志和写的就是渔人在西塞山春日细雨中打鱼的景致,只用了几十个文字,五句话,便勾勒出一幅唯美的江南水乡画面。
宋代梅尧臣写道:“昔时三月在西洛,始得午桥双鳜鱼。墨藓点衣鳞细细,红盘铺藻尾舒舒。”
宋代陆游在《思故山》中也有咏鳜鱼的佳句:“新钓紫鳜鱼,施洗白莲藕。”
从古至今,鳜鱼被人喜爱肯定是有道理的。
长江所产的鳜鱼都是鱼中上品,系长江所产名鱼之一,曾使多少人“吟哦口垂涎,嚼味有余隽”,人称“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即至今日,能吃到长江野生鳜鱼,绝对是奢侈的美食享受,但凡一条鳜鱼贴上了“长江野生”的标签,身价马上就会“高档大气上档次”(现在国家明令禁江,在长江捕鱼违法),其售价往往是湖北其他当家鱼种“鲭草鲩”的四五倍。
由于鳜鱼食材的名贵,所以用鳜鱼制菜,堪称“大菜”。湖北菜中的“红烧鳜鱼”,杭帮菜中的“糖醋鳜鱼”,淮扬菜中的“松鼠鳜鱼”等都是鳜鱼菜式中的名馔。不管这些“大菜”出自个哪个帮口,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鲜活鳜鱼作食材烹制而成。这也不奇怪,美味鱼菜,吃活吃鲜是为常理。
原创于安徽古徽州绩溪的名菜——“臭鳜鱼”,其烹饪 *** 显然是不按常理出牌:这款菜的食材不仅不用活鱼鲜鱼,反而故意将活鱼弄臭之后而烹之,做成闻起来奇臭,吃起来奇香的“臭鳜鱼”。
据称绩溪“臭鳜鱼”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了。
在皖南徽州,诞生“臭鳜鱼”的传说版本有几种。但在几种传说中,有几个要素是共同的,即“臭鳜鱼”的发明地是安徽的黄山地区,鳜鱼是长江的出产,更先享用“臭鳜鱼”的群体,是明清时期财大势大的徽商及其家人。
皖南风光 资料图片
其实,即令是嗜吃“臭鳜鱼”的绩溪人也知道,鳜鱼这个东西,总归是要吃活吃鲜才是正道。鳜鱼生性难养,无奈绩溪远离长江,从安徽的长江边到绩溪有500多里路,且山区路途崎岖。在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由于受到贮藏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无论徽州商人的钱多得可以敌国,但想不出门坐在家里就能吃到一条长江里打起的活鲜鳜鱼,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
一个群体的旺盛需求会激活强大的市场创造力。有人就琢磨开了:绩溪人想吃新鲜的鳜鱼吃不上,不新鲜的鳜鱼未必也吃不上吗?至少,有不新鲜的鳜鱼可吃总比没鳜鱼可吃要强许多吧?
于是安庆、芜湖沿江一带的鱼贩,掌握了绩溪人极爱吃鳜鱼的信息,每年入冬时,便将捕捞的长江鳜鱼用木桶装盛,驾骡马车运至徽州山区出售(简称“桶鱼”),途中为防止“桶鱼”变质,鱼贩们采用了铺一层鱼再洒一层淡盐水的处理办法,然后沿途不断翻动鱼身。如此这般,花费七八天功夫,鳜鱼运抵徽州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闻起来有一种似臭豆腐的气味。
民谚说,臭鱼不可臭肉。一般而言,没有变质的臭鱼吃起来于身体并无大碍。绩溪人把闻起来有臭味的鳜鱼洗净,经热油煎至双面油黄,然后小火干烧,奇迹发生了,起先闻起来有臭味的鳜鱼,此时不仅没有臭味,反而有一种奇异的鲜香。吃起来,其美味的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以活鲜鳜鱼烧成的鱼菜。后来,人们把这道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鱼菜命名为“臭鳜鱼”。
梦里水乡 资料图片
“臭鳜鱼”成为皖南徽州的代表菜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苏一带。改革开放的这40来年,“臭鳜鱼”走了商业渠道,沿着长江上达重庆、成都,下至上海。“臭鳜鱼”以独特的臭鲜味型叫响全国。
经过数代人的不断改进,“臭鳜鱼”的烹饪 *** 才基本固定下来。我的厨师朋友总结说,现在餐馆 *** 的“臭鳜鱼”, *** 程序大同小异:将鳜鱼宰杀并清洗干净,并将鳜鱼从鱼肚处向鱼背处剖开。把鱼身两面打上花刀。将鱼从案板上移至稍大的盘中,打开王致和臭豆腐瓶盖,用干净的筷子拈出5至6块臭豆腐放在鱼身上。戴上一次性手套,将臭豆腐均匀抹满鳜鱼的全身。准备一个稍大、稍厚的塑料食品袋,将鱼身合起放入食品袋中,将袋中空气用手排挤一下,并将袋口扎上。准备一个稍大的保鲜盒,将食品袋中的鳜鱼放入盒中,并放入冰箱冷藏。冷藏7天即可取出。将臭好的鳜鱼从冰箱取出,用清水将鱼身上残留的臭豆腐彻底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备用。姜切丝、葱切段、干红辣椒切段、花椒几粒备用。热锅下油,放入臭鳜鱼,将鱼里外两边煎至微微焦黄,然后干烧,收汁即可起锅装盘。
“臭鳜鱼”传进武汉,距今太概不到30年时间。能够在菜谱上见到这款菜肴,一般都是在各种商务型的酒店、酒楼。毕竟,鳜鱼是价格不菲的食材,做成的鳜鱼菜式,价格动则大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般消费者受限于消费能力,点大菜的频率不会太高。
我是在汉口王家墩“谢氏老金口渔村”吃的“臭鳜鱼”。这家餐馆以做湖北鱼菜闻名三镇,老板谢修文是中国烹饪大师,擅烹江鲜,他亲手为我们做了“红烧臭鳜鱼”。谢修文的这道菜出品很工整,色泽红亮,很能诱人食欲。端菜上桌,闻起来有一股臭腐乳的臭味,但臭得不招人嫌。用筷子挑开鱼身,鱼肉白中透红,像腊鱼一样,呈现出如层叠堆积的石膏般的片状,鱼刺很容易从鱼肉中搛出。鱼肉吃起来有咸鲜香味。吃“臭鳜鱼”性急不得,以慢挑细啖为妙。以我的经验,“臭鳜鱼”之于一天少不了二两白酒的‘麻木’,是佐酒菜之一绝。
湖北鱼菜:红烧臭鳜鱼 资料图片
“臭鳜鱼”丰富了湖北餐饮市场上鱼菜的味型。在湖北的鱼菜中,多采用红烧、油焖、香煎、清蒸等烹饪技法,味型多为咸鲜微辣。而“臭鳜鱼”能够在湖北餐饮业市场立足,靠的正是咸鲜、微辣,加上微臭(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独特臭鲜风味。
说到底,一道菜能被食客普遍喜欢,好吃才是硬道理呢。
本文刊载于《味蕾上的乡情》(曾庆伟著,北京日报出版社)
作者简介:曾庆伟,作家、美食评论家,现任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美食文化委员会主任、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特聘教授、武汉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武汉餐饮业协会副秘书长。已出版《荆楚味道》《味蕾上的乡情》《楚天谈吃》《武汉味道》等书籍多部。
旧病未除,又出新病!这些鳜鱼病害该如何防治
文/ 水产前沿 李静
这几年,鳜鱼养殖成功率不足三成,有三分之一的鳜鱼在养殖过程中陆续发病,导致养殖户不得不中途清塘,病害俨然成为鳜鱼养殖的痛点和难点。在病害逐年愈发严重的大趋势下,如何有效防病进而提高养殖成功率,是每一个养殖户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近日,水产前沿采访了经常走访鳜鱼养殖一线的广东广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梁经理,看看她对今年鳜鱼病害防治有什么好的建议。
病毒病、锚首吸虫、斜管虫是鳜鱼养殖的三大“杀手”
水产前沿:目前对鳜鱼危害比较大的有哪些病虫害?这些病害发病时间和带来的危害分别是怎样的?
梁经理:目前对鳜鱼危害比较大的,之一个是虹彩病毒病,严重时会引起鳜鱼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且没有很好的制剂能控制,只能从预防入手;第二个是锚首吸虫,近两三年来越来越常见,且越来越难杀,不仅鳜鱼上有,饵料鱼上也寄生有,繁殖力强,对鳃的破坏性大,会引起鱼不摄食、漫游,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第三个就是斜管虫,斜管虫繁殖多时也会引起鳜鱼明显死亡,不及时处理损失也相对会比较大,目前斜管虫还是有相应制剂来处理的。
鳜鱼病毒病症状之一
鳜鱼锚首吸虫
斜管虫
病毒病一般是苗种携带或水环境经常突变就容易引发,高温的时候更容易发生。病毒病如果是刚发生,还没扩散开、只是个别或极少量鱼有病毒病的迹象,连用4-5天抗病毒浓缩中药制剂加上增强体质的制剂,同时控制一段时间不要投喂,不要换水,维护水体溶氧充足,控制亚盐毒性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若是病情已经蔓延开,一部鱼病毒病的症状已经很明显,水温又在25℃以上就很难控制。
锚首吸虫在高温季节容易发生,属于单殖吸虫纲、多钩亚纲、指环虫目、锚首虫科、副似锚首虫属,在鳜鱼和鲮鱼上已经越来越常见,用甲苯咪唑类制剂难以驱杀,但能抑制其活动能力,目前市面上也有用中药制剂来控制的,能促进鱼摄食,降低死亡量,控制其繁殖,但从鳃上掉落的很少,寄生比较多时,就算控制了也容易反弹,稳定几天又开始死亡,反反复复。
斜管虫一般在转季的时候容易发生,比如春转夏或夏转秋,但今年的斜管虫在7月份时也有看到,这与连续下雨也会有关系。若水体或鳃部有发生少量斜管虫,下雨之后或换水之后就容易爆发,在鳜鱼上只要看到有斜管虫,就要及时杀灭。
水质稳定、溶氧充足可以大大提高鳜鱼养殖成功率
水产前沿:据悉鳜鱼养殖成功率不足三成,您认为导致鳜鱼养殖如此低成功率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梁经理:养殖成功率高低与苗种质量、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尤其是水质和投喂管理)和发病程度有直接关系,其次就是天气、水源好坏的影响。
在鳜鱼养殖中,天气是把控不了的,养殖朋友要从苗种质量和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来把控成功率。养殖中的管理涉及到水质管理和投喂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高温季节,也是鳜鱼快速生长的阶段,要提高鳜鱼成功率,降低发病率,维护水质的相对稳定,保证水体溶氧充足,非常重要,有很多养殖户以为多用几台增氧机、甚至装了很多纳米增氧管,就会好养、水体溶氧就会很足,是有一定道理,但是当水质老化发粘、水体突然倒藻或者泡沫突然增多,而不及时调节,后续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溶氧也会跟不上。如果水质经常变来变去,亚硝酸盐一直忽高忽低,水体溶氧也不能保证充足,水偏浓经常倒藻或者滋生大量有害藻类不处理,都容易导致鱼体质变弱,水环境突变也容易引起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病情,降低养殖成功率。
今年鳜鱼锚首吸虫、肝脏问题死鱼常见,再就是烂身、鳃部葡萄粒也碰到多例
水产前沿:您对鳜鱼病害关注多久了,目前对哪些鳜鱼病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处理方案?
梁经理:我们对鳜鱼这一块关注大概有五年多了,每年都会到养殖一线,不断地总结经验,因为每年的情况都有差异,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发生。
这两年鳜鱼发生的问题比较多,除了常见的烂鳃、花鳃、背鳍基部充血、肠炎、肝发黄肿大或黑心肝、斜管虫、指环虫、车轮虫、锚头鳋、鱼鲺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病情,并且不再是个案,比如去年的侧游病延续到今年还有,再就是鳜鱼的鳃出血、鳃有白点、鳃部挂白条(类似中华鳋但不是中华鳋)、烂身(有的是细菌、有的是病毒)、肝脏白点或小黄点(有的说是诺卡氏菌病)、锚首吸虫、鳃部葡萄粒等情况都开始多起来,有些好控制、有些不好治。但这些问题,相对于病毒病来说,发病没有那么迅猛,在养殖过程中,虹彩病毒病还是最难控制的,鳜鱼鳃出血(有的也说是病毒病)也很难控制,缓解后还是会反弹。这几年的出血病反倒是没有那么严重,可能大家现在都比较注重调水改底这一块,虽然也会碰到有出血病,但不是那么普遍。
鳃部葡萄粒
鳜鱼花鳃
鳜鱼鳃出血
鳜鱼鳃有白点
鳜鱼鳃挂白条
鳜鱼鳃出血
鳜鱼黑心肝
鳜鱼肝发黄
鳜鱼肝有白点
鳜鱼烂身
鳜鱼烂身
鳜鱼肠炎
在养殖过程中,夏天鳜鱼生长得比较快一点,所以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控好水质的稳定,防止病毒病和肝脏问题的发生。寄生虫、烂鳃、肠炎这些都是比较容易看得到的,能够相应地对症下药,一般都比较好处理。鳜鱼养殖主要是怕水质经常突变,或者天气不稳定或者持续高温引起水质突变,或者是投喂大量饵料鱼后引起的水质的突变,水质突变不单纯是水色的突变,包括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的急剧变化,都会对鳜鱼造成影响甚至引起死亡,用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用药,用药不当的话很容易发生比较大的问题。
我们公司在处理亚硝酸盐、调节老化发粘水质、处理鳜鱼肝脏问题引起的死鱼、鳜鱼侧游死亡、背鳍基部充血或溃烂、及各类鳃部问题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我们有自己的相应的有效处理方案。我们用常见的鳃部问题来分析一下用药:
鳜鱼上的鳃病有几种,之一种就是真正的烂鳃,可能就是局部有点溃烂,挂点脏东西,一般都是细菌性烂鳃或寄生虫脱落后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烂鳃,这种情况只要用复合碘制剂加液体大黄一类的,基本上用两次就能搞好,如果是雨后烂鳃,则要结合处理鳃霉的中药制剂一起使用。其次就是鳃上挂满了很多泥,但没有明显的溃烂缺口,可能就是前期有寄生虫寄生,粘液分泌比较多,活力不太好,然后挂有泥巴,看起来比较脏,这种就不要直接去消毒,先清清鳃,再用中药进行调节,之后再视情况来消毒。再就是花鳃、白鳃、黑鳃或者鳃肿大,不要去使用消毒剂,先调水改底,再用相应处理鳃的中药制剂处理2-3天,晚上注意用点增氧制剂,基本上可以控制。最后就是鳃充血、鳃拉血丝或者鳃出血,比较明显或普遍的话,建议卖鱼,处理缓解几天又会反弹。在处理鳜鱼鳃部问题时,一定要慎用戊二醛、硫醚沙星及溴氯制剂,尤其是碰到鳜鱼鳃挂泥巴多、鳃泛白、鳃发黑、鳃充血肿大、花鳃,使用这些制剂很容易引起大量死亡,这一块是需要慎重的。
大都知道要调控水质,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要怎么调控
水产前沿:您觉得鳜鱼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 *** 有效预防病害?
梁经理:养殖户其实都知道,日常管理要解毒、调水、改底,但很多人都比较盲目地在进行,只是日常定期用用,不知道什么时候必须要用这些制剂、什么时间用,而且在选用相应的产品上,缺乏辨识度、也不太了解产品特性,比如养殖户都很喜欢用有机酸一类的制剂,但又用不好,在他们的心里有机酸可以解毒、可以调水,殊不知爽水型的有机酸是杀藻的,在倒藻后、藻少的水体、pH低的池塘或者需要真正解毒时,用这类有机酸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获取不到好结果,再比如高温季节中午前后用二氧化氯或过硫改底,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改底选择在傍晚,高温季节更好结合增氧制剂同时使用。
要有效预防鳜鱼病害,最重要的一点是维护水质稳定,要求水质不要发粘、浑中带绿或绿中带浊、水质爽亮、水体溶氧充足。在鳜鱼10公分之前,将池塘水培好,有一定的肥度(但不能过肥),之后大概七天左右改一次底,改完底之后就可以做稳水调水工作,促进水体有机物转化,使用分解能力强的活菌结合发酵碳源或发酵料同时使用,用后当晚或第二天晚上用高纯纳米氧等通透水体又能增氧的制剂(但不杀菌)。
另外一点,水质方面也经常会碰到氨氮、亚硝酸盐高,降了氨氮、亚硝酸盐高,降了亚硝酸盐、氨氮高等问题。如果水质稳定,经常用菌和发酵碳源、维护水体溶氧充足,氨氮一般都不会偏高,亚硝酸盐是比较常见,养殖密度高的池塘,到养殖中后期都比较难降。亚硝酸盐很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换水去稀释它,同时用一些降低亚硝酸盐毒性和含量的制剂来控制,让鳜鱼能正常吃饵料,就没有太大问题。
水质方面还有一点就是,池塘水质不能太偏酸,养鳜鱼的池塘如果水质或底质长期偏酸的话,鳜鱼生长会很缓慢,有病情也不好控制,亚硝酸盐高也不太好降,所以老塘或者淤泥厚的池塘要改底的时候,建议用碱性改底的多一些,少用酸性改底的。老塘、淤泥厚的池塘,底质其实是泛酸的,淤泥越深越泛酸,所以用碱性的改 *** 剂会好一点,同时建议半个月再补一次生石灰(化水冷却后使用)。
第二个方面就是投喂管理,要注意:1.饵料鱼要适口且持续不断;2.投喂数量的控制;3.投喂时间;4.投喂后注意使用增氧制剂;5.饵料鱼是否携带寄生虫等病情。在高温期很容易碰到投喂饵料鱼后第二天就发生死鱼的情况,有的池塘甚至是大量死亡,大多数鱼都是吃饱了死,有的还卡喉咙,这种情况下的损失是很可惜的、也能避免的。高温期投喂饵料鱼,建议够吃3-5天的即可,不要一下子把七八天甚至上十天的饵料鱼都放进去,那肯定容易出问题,鱼肝脏有问题、水质不好都要少投,少量多次地投放;其次是高温天气投放饵料鱼,更好避开10:00-:16:30的高温时间段,尤其是已经缺了一两天的饵料再去投饵料鱼时,鳜鱼饿了就会到表面温度很高的水面来吃,一吃的话就很容易出问题,在投喂饵料鱼的当晚和第二天晚上都建议撒增氧剂。再就是所投喂的饵料鱼要检查是否携带寄生虫等病情,可能会把虫体带到鳜鱼上,需要去做一些杀虫消毒的工作。
不要照搬别人的养殖和用药经验,每个鱼塘水质、环境条件不同
水产前沿:目前鳜鱼养殖户在病害预防方面是否存在一些误区或弊端,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梁经理:养殖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不能照搬,要结合自己的池塘水质、条件、技术水平来总结。到底哪一种养殖 *** 好,哪一种不好,这个不好下结论,只有养殖户找到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和 *** 才是更好的,不管是哪个养殖池塘,只有养殖户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池塘,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在哪一方面没防控到位,然后要跟懂技术的人去沟通,慢慢摸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
我们去推广的经验,之一个就是药不能乱用,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产品,要对症使用,比如有机酸,就要知道选用的是纯果酸的还是爽水型的,什么时候使用好、什么时候不该用,什么池塘适合用,什么池塘不适合用。因为有机酸已经在养殖户的心里埋下了很深刻的种子,调水解毒都在用,有时用不好就适得其反或者造成一种浪费。
第二个方面就是过硫(过 *** 氢钾),也不是说过硫不好,但是不建议长期用过硫或者一直用过硫,尤其是底部发黑的塘和淤泥厚的池塘,它虽然能氧化表层三五厘米的淤泥,但3-4天之后又会恢复原状。常规改底时建议氧化性改底、碱性改底、分解性改底或通透底泥的制剂交替或两两结合使用,真正避免底泥恶化。
第三个方面,溴氯制剂和硫醚沙星等,相对来说是比较 *** 的。如果水体倒藻了,或者说鳜鱼鳃部泥巴很多、比较脏或鳃发白或鳃上拉血丝了,这种情况用溴氯制剂或硫醚沙星或戊二醛,就会容易引起很大的一个死亡量。很多养殖朋友对所用的产品特性是不懂的,他们很少懂得配方或者药物的特性,所以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些使用不当的情况出现,造成一定的副作用或反作用发生。
第四个方面,模仿性。举个例子,一个人用一种药治好了他鱼塘的病,另一个人看到他用这个有效果,也去模仿他,也不管他的鱼是不是这种病情,他的水质适不适合用,他也会去照搬使用,有可能就没有效果。在用药的选择上,不是固定的,要看池塘水质和鱼的病情适合用哪一种方案或适合用哪一类的制剂,它不是很死板的或者说可以照搬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选择对症的药、适合的药。在病害预防上面一定要做好水质和底质的管理,维护水质爽亮通透,有一定的藻相,维护溶氧充足,这个是最基本的。
第五个方面,肝脏病。这几年肝脏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今年碰到的尤其多。肝脏病跟水质、投喂的饵料消化吸收能力、自身代谢都是有关系的。日常要把控好水质,控制好投喂量,吃饵料鱼多、生长快的季节,注意定期泼洒保肝护肝的浓缩中药制剂和促进机体代谢的解毒制剂,当肝脏有出血点的时候(俗称黑心肝),鳜鱼抗应激能力是比较差的,要及时调节,避免使用 *** 性的消毒杀虫药。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饵料鱼。如果养殖户自己养饵料鱼的话,建议在饵料鱼饲料中拌一点防治肠炎和保肝的药,要用品质好一点的,可以在投喂到鳜鱼池塘前一餐,加重一点剂量来喂,再投喂到鳜鱼池塘,如果是鳜鱼塘的饵料鱼,也可以投一点料,使用防治肠炎和保肝的制剂,连用3-4天强化一下,这样对鳜鱼肝病或肠炎也会有帮助。
【关键字】:鳜鱼病害防治养殖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丨鳜(guì):入诗入画,寓意吉祥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鳜(guì)。
长相奇特
鳜又称桂花鱼、季花鱼、花鱼。
“鳜”这一个字,很值得细究。“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鳜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鳜”字是描述鳜形态特征的,形象地展现了鳜背部高耸的奇特形象。它们的背鳍几乎占居整个背部,有别于一般鱼类流线型身体。
它们的眼睛和嘴巴都很大,口角上扬,口裂过眼,即上颌骨后端超过眼后缘。鳜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更大可超过20千克。分布广泛,河流、湖泊均是它们的栖息地。
鳜体侧上部呈青黄色或橄褐色,上面点缀着许多不规则的暗棕色或黑色斑点、斑块,腹部呈灰白色。它们的鳞呈圆形,较细小。
肉食性鱼类
值得注意的是,鳜12根背鳍刺、3根臀鳍刺和2根腹鳍刺均有毒腺分布。如果不小心被刺伤,将会出现肿痛甚烈,发热、畏寒等症状,为淡水刺毒鱼类中刺痛最严重者之一。
鳜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以各种活鱼虾为食,虽游动速度不快,但善于借助侧扁身体和斑驳体色隐藏在石砾中进行伏击。它们在攻击猎物的瞬间,动作极为迅速,恐怕要高速摄像机才能捕捉到这一画面。
谐音为“贵”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名句让鳜鱼名声远传。诗句展示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江南水乡春汛时节,春江水绿、烟雨迷蒙,此时江水猛涨,天空飞白鹭,水中鳜鱼肥,岸畔桃花红。
温馨提示:鳜因肉质紧实、鲜美,是优质食用鱼,但一定要食用合法人工养殖的鳜。近年,鳜野生数量呈下降趋势,人们要注意保护野生种群。
名画中也不乏鳜的身影。著名国画大家齐白石的作品《长年大贵》,巧妙化用鲇鱼、鳜鱼名称中“年”“贵”谐音,传达“长年大贵”的吉祥寓意。
采写:刘春
美编:郑诚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物保护协会
编辑: 金亦炜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明炉桂花鱼天龙大酒店的招牌菜“明炉桂花鱼”选用的是淡水湖水域的桂花鱼。桂花鱼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种淡水鱼,是淡水四大名鱼之一。桂花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多,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具有补气血、益脾胃、美容养颜等功效,营养丰富。
桂花鱼生活在淡水水域的底层,或者接近底层的地方,而且,它们还不喜欢流速快的水,而是喜欢在静静的水流底部生活,以食用小鱼小虾为主,其营养价值极高。
天龙大酒店明炉桂花鱼选用的食材全是1.6斤以上的鲜活桂鱼,酒店年销售量10000条+,并广泛受到宾客赞誉。其烹饪 *** 健康营养,活鱼治净并腌制入味,炝锅煎鱼,煎至两面金黄后,爆香料头和香料注入高汤,调底味并放入煎好的桂花鱼,炆火煨30分钟即可。桂花鱼鲜香宜人,汤汁浓郁醇厚,桂花鱼可以煎汤食用,同时可以搭配适量枸杞、红枣等材料,增强其滋补气血、补充营养的功效。
“臭鳜鱼”是八大菜系里徽菜的招牌菜,而且是年夜饭的必备。有人说,自古以来,鳜鱼就是我国淡水鱼中的名优养殖种类,价格也比较高,是年菜中的“贵族”。肉质细腻鲜美,无肌间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接受度高,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鳜鱼苗种供给充足,养殖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价格平稳,未来鳜鱼养殖产业发展仍将在特色淡水鱼中保持一枝独秀。与此同时,鳜鱼加工、物流、电商、餐饮等第二、三产业也将会快速融合发展。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搜索结果
鳜鱼养殖
当前鳜鱼养殖主要以活饵料鱼投喂为主,鳜鱼养殖成本中更大的是饵料投入,称为活饵鳜;另外,目前也开发出了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投喂的养殖方式,称为“饲料鳜”。
鳜鱼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专养、池塘套养、湖泊增养殖、饲料养殖。
养殖成本
活饵鳜
当前鳜鱼养殖主要以活饵料鱼投喂为主,鳜鱼养殖成本中更大的是饵料投入,饵料成本约占总成本90%左右,苗种费、水电费、渔药费、塘租费、捕捞费、折旧费等其他费用共占10%左右。2022年,每斤鳜鱼大约需要饵料鱼5-7斤,以投喂鲮鱼仔计算,鲮鱼仔价格4.0~6.0元/斤不等。养殖一斤鳜鱼饵料成本,早中批的成本在25-27元之间,晚批则要32元左右,加上租金、水电、人工、动保等项,早中批综合成本需要28-30元,晚批跨年的综合成本在35元上下。
饲料鳜
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投喂的养殖方式,2022年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55%~60%左右,苗种费、水电费、渔药费、塘租费、捕捞费、折旧费等其他费用共占40-45%。以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成功的鳜鱼苗种价格(规格8~10cm/尾)约4-4.5元/尾。每斤鳜鱼饲料成本约10-12元,加上租金、水电、人工、动保等项,总成本达到18-20元。
鳜一年可养三茬,根据放苗时间可分为早鳜(4、5月份放养)、中鳜(6、7月份放养)、晚鳜(8、9月份放养);早鳜当年8~9月份上市,中鳜当年10~12月份上市,晚鳜次年4~8月份上市。其他省份养殖密度1000~2000尾/亩左右,平均亩产500~1000kg,养殖成活率低,饵料鱼一般也从广东购买鲮鱼水花。当前鳜的投喂方式仍以全程活饵料鱼投喂为主,近年来,广东等地已积极开展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的尝试,并有较多成功的案例。
佛山市南海区杰大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光兆称,2022年是饲料鳜鱼养殖里程碑式的一年。饲料鳜养殖产量首次突破万吨级,养殖区域从广东向全国范围遍地开花,包括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河南等地均涌现出大量成功案例。预估2022年全国鳜鱼总产量35万吨左右,按这个推算,饲料鳜的产量占比还不到5%,所以饲料鳜养殖的潜力还很大。
图片来源:滕氏水产商务网相关报道(图源:极目新闻)
经济效益
鳜鱼池塘养殖盈利能力在淡水养殖品种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以配合饲料投喂养殖的方式成本利润率显著高于以活饵投喂的养殖方式。广东地区养殖密度高,根据2022年12月-2023年1月的行情,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方式平均经济效益8~10元/斤,投喂活饵料养殖方式平均经济效益不大,一些从业者反映几乎为0。
全年概括下来,2022年鳜鱼价格波动较大,价格浮动在26~50元/斤,以塘口均价30-33元/斤计算两种养殖方式的经济效益:活饵料饲料投喂养殖的平均总成本为30.5元/斤,净利润为-0.5~2.5元/斤;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养殖的平均总成本为18-20元/斤,净利润为8-10元/斤。但由于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与管理技术尚不成熟,实际养殖成功率不高。
综合评价
由于鳜鱼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即自开口起以活鱼饵为食,活饵料鱼生产供给是制约鳜鱼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随着国家环保措施增强、池塘养殖尾水排放实施,对饵料鱼生产和产量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鳜鱼活饵料鱼养殖产量将产生一定的压力。一方面,要立足现有的养殖基础和技术,开展饵料鱼扩繁养殖技术,提高饵料鱼产量;研发部分替代饵料鱼,目前鳜鱼饵料鱼主要为鲮鱼,但鲮鱼不耐寒,或将其他养殖效益低的养殖种类开发为饵料鱼。
另一方面,鳜鱼驯化与饲料养殖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由于缺乏摄食人工饲料鳜鱼品系、商品化鳜鱼人工饲料还不完善,因此,人工饲料养殖鳜鱼覆盖率低。通过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团队与知名企业合作攻关,继续开展鳜鱼食性驯化技术、易驯食品系选育技术、鳜鱼实用配合饲料开发,以及鳜鱼饲料养殖配套技术等,将是鳜鱼育种、饲料和养殖发展的重点方向。
病害是鳜鱼养殖产业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由于各地水质情况差异、养殖生产与管理技术尚不完善,病害是鳜鱼苗生产、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中的更大危害,细菌、寄生虫和病毒性疾病时有发生,死亡率较高,目前,对病原精准诊断技术、快速诊断技术还不够完善,病害监测与预警系统也不完善;虽已建立了特定疾病的基本防控技术,但综合防治技术尚不健全。
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是鳜鱼产业持续发展和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疫苗批准和使用是未来鳜鱼病害防控的重要方向,预期可明显降低养殖死亡率,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同时,对鳜鱼质量安全建设至关重要。在疾病防控中,还要结合各主要地区的水质、饵料鱼等环节,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搜索结果
综合来看,目前鳜鱼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方面:苗种质量仍需提高,养殖产业受制于饵料鱼供给,病害困扰,质量安全还需加强管理。
END
提示:
* 本文为“食材界”原创,欢迎业内外媒体转载。
* 关注“食材界”微信公众号(ID:ShicaiWorld)
关闸过后,安徽淠河成群鳜鱼搁浅石缝,当地人:一会儿捡了一大桶鳜鱼,又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鳌花等。鳜鱼从古至今都被视为上等的水产品,凡是有重大宴席几乎都有鳜鱼菜品。
而鳜鱼肉质细嫩,且味道鲜美,鱼肉刺少而肉多,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吃货”们喜爱。鳜鱼虽然好吃,但唯一的缺点是太贵了。因此,一般家庭也只是偶尔吃一次。
在自然水域,野生的鳜鱼虽然多,但实际上并不好钓,运气好点的能钓到个2~3条,经常“打龟”的人也大有人在。然而最近安徽六安的老乡,人人搞了一大桶鳜鱼。
水闸口“暴”捡鳜鱼
前几天,安徽六安的几位当地老乡,闲来无事与朋友相约来淠河游玩,来到了一处水闸口随便看看能不能钓鱼。
到达地点后去发现,由于上游的水闸关了,水位下降太快导致河流干枯了。几人在河流石头上行走时,却看到石缝里好像有动静。
搬来石头一看,原来是鳜鱼搁浅在石缝里了。据短视频拍摄者(鸟语花香)说,捡到之一条后,几人便开始反动石头看看还有没有。
没想到有很多鳜鱼都被卡在石缝里了,没一会儿的功夫,几人便捡了一大桶。
有路过的老乡看他们在石头缝里翻东西,出于好奇走过去看看,结果来淠河水闸口这里捡鳜鱼的人是越聚越多。
淠河真有这么多鳜鱼?
淠河,在我国古代称之为沘水和白沙河,淠河是淮河右岸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安徽省西南。淠河发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以及六安市金寨县境内的大别山北麓。
淠河全长约253公里,流域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淠河在古代是一条洪水多发河流,所以各个朝代都对淠河水患治理,都非常重视也从未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后,在淠河的上游以及支流修建了3座大型水库,分别是1952年动工的佛子岭水库、响洪甸水库和磨子潭水库。
由于水之源充沛,所以淠河里栖息了大量的鳜鱼。不仅如此,据一些钓友说,在这一片区域,翘嘴、黑鱼、鲫鱼和鲤鱼也很多。
鳜鱼为何会搁浅石缝里
鳜鱼之所以搁浅在石头缝里,是和鳜鱼的习性有关。因为鳜鱼喜欢藏匿在石缝和有结构区域。
而上游的水闸关闸后,水位会下降很快,而此时鳜鱼还躲藏在石缝里,却毫无察觉,等到发现是却已经游不出去了。
能见到鳜鱼当然是好事,但渔翁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水闸口下游捡鱼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如果上游突然放水,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在捡鱼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上游的情况,以免发生意外。
鳜鱼背刺有毒你知道吗?
去年卖到60元,今年暴跌到16元,清明节反弹无望,还有千万斤压塘近期因“新冠”影响,各类高档鱼市场纷纷翻船。石斑鱼从原来80元高价直跌到13元(以下都是以“斤”为单位),简直就是神化般的变化,给养殖户来了个猝不及防的冲击。在高档鱼类当中,除了石斑鱼大跌身价之外,还有鳜鱼也是如此。去年上半年鳜鱼收购价冲上了60元,达到了历史更高峰,没想到今年一开始行情暴跌,到了3月份达到了更低的16元,行情可算紧跟石斑鱼了。
鳜鱼一直以来都是水产领域的高档鱼种,特别是在去年市场行情非常好。在民间鳜鱼有着味清香扑鼻, 鲜脆可口的赞誉,还有地方有这样的说法“席上有鳜鱼, 熊掌也可舍”。其美味紧靠这一句与熊掌的比喻就能看出来了。鳜鱼又称桂花鱼、季花鱼,是一种外形丑陋,味道清甜鲜美,营养丰富的常见食用鱼。每年的3~4月份是鳜鱼最肥美的时候,大量鳜鱼出塘本该畅销市场。可因“新冠”导致现在大面积压塘,价格持续低迷。
鳜鱼的行情走俏要从2018年开始,到了2019年上半年鳜鱼收购价达到了巅峰价格,当时广东地区收购价就破了60元大关。据一位鳜鱼养殖户介绍,当时行情利好,养殖鳜鱼利润更高达到了250%,少的也有150%的利润,不少养殖户在此期间扩大养殖规模。鳜鱼养殖周期短,仅需一个季度即可出塘售卖,当时短短半年时间就有不少养殖户依靠养殖鳜鱼实现而来暴富。
不过好景也就那么大半年时间,直到今年春节之后,鳜鱼市场因“新冠”影响,市场阻断,收购商不收鱼,餐饮业停顿营业,导致大量原本要在春节期间出塘的鳜鱼全部都压塘了。仅是这两个月时间,鳜鱼价格暴跌,到3月初时国内鳜鱼更低跌到了16元。这行情跟去年对比的话简直是过山车,一阵热就冷了。
鳜鱼的行情跟石斑鱼十分类似,都是经历2个月短短时间就暴跌到十几元的平民价了。在3月初水产行业多数专家表示看好鳜鱼行情,预测在清明节期间,随着市场恢复,鳜鱼肉肥味美,会出现价格一个很大的反弹。结果到今天,也就是4月3号,距离清明节也就一天时间,今天各地鳜鱼收购价报价却依旧不如人意,表现出反弹无望了。
今日国内各地鳜鱼的收购价依旧停留在20元上下,一些地区涨到23元一斤,多数地区还维持在20元以下。就广东地区为代表来看,3号的鳜鱼行情依旧是22元/斤。笔者通过3月初的数据来看,当时有2千万斤的鳜鱼压塘,如今经过一个月的市场消耗,依旧还有一千多万斤的鳜鱼压塘。
以笔者看来首先目前国内餐饮市场的运转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大多数餐饮业还没有恢复正常。其次目前鳜鱼压塘数量还是个压力,短时间内大规模上市必定抑制鳜鱼价格上涨。最后消费者对于这种高档的鱼类消费还没有形成习惯,消费动力还不足。从以上各方面因素来看,鳜鱼近期价格反弹希望不大。
当下养殖户只能拓宽销售渠道,加快销售,另外控制好下一期的投苗数量,以确保养殖秩序稳当进行,尽量减少损失。不知各位你们当地鳜鱼行情如何?平时吃不起的鳜鱼如今行情低迷,可要多买些尝尝,也能从侧面实实在在帮助到养殖户。欢迎各位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以上仅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图片来自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春日限定|国宝级菜品松鼠桂鱼松鼠桂鱼又名松鼠鳜鱼,是一道传统的宴客大菜,属苏浙菜系 这道菜色泽艳丽,独特的造型,金黄的色泽,外酥内嫩的鱼肉搭配酸甜美味的酱汁,尝上一口就让人欲罢不能吃起来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桃花流水鳜鱼肥~在盎然的春日,正是吃桂鱼的更好时节~那么这样一道颜值、口味俱佳的菜品,该如何 *** 呢?快来学习一下吧~ PS:关注我,查看视频演示做法~!
By 奶爸厨房Studio
用料- 油 5ml
- 番茄酱 110g
- 料酒 10g
- 白醋 40g
- 清水 300g
- 白糖 85g
- 盐 2g
- 蛋清 1个
- 淀粉 200g
- 油 大量
- 水淀粉 20g
1、鱼骨鱼刺处理: 沿着鱼鳃后部左右各划一刀,把鱼头切下来,刀贴住鱼骨横着把鱼肉片开,两面都是,尾部不切断,(垫块抹布,方便鱼骨分离。)注意不要切断鱼皮,把鱼肚上的鱼刺斜刀片下来
2、花刀步骤: 把鱼身铺平,竖着下刀拉出间隔0.5的刀口,把鱼身横放案板上斜着下刀,片出菱形的肉,不要切断,切到紧贴鱼皮地方即可。
3、鱼肉炸制: 鱼肉加入盐、蛋清抓拌均匀,撒上淀粉,鱼头也撒上淀粉(注意鱼肉刀切的缝隙也要裹上生粉。),然后抖落多余的淀粉,(油温:筷子 *** 油锅冒小泡)先捏着鱼尾和鱼身前部,放至油锅中,炸制定型,鱼身再进油锅中油炸,鱼头同时放进油锅炸制,炸制定型捞出,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进行复炸,炸至鱼肉变成金黄色,捞出
4、桂鱼汁熬制: 起锅烧油,加入番茄酱,炒制一会后加入料酒、白醋、清水、白糖,煮开加入淀粉进行勾芡
5、淋上番茄汁,撒上青豆,松子即可。 喜欢的同学别忘了试一试,别忘了交作业哦。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留言区里问我o(`ω′ )o
小贴士1、这道菜关键在于花刀,按步骤就没问题 2、大量的油炸出的鱼肉能很快的定型,形状也更好看一些~ 3、鱼肉裹淀粉的时候注意刀切的缝隙也要裹上,入锅油炸之前要拍掉多余的淀粉,否则会吃到粉团,影响口感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