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不少人都已经感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商品,几乎都在涨价。这一次“涨价潮”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给很多人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近,又有一个巨头宣布要涨价,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这样“全员涨价”的局面呢?这一轮“涨价潮”又将持续多久呢?普通人面对万物暴涨应该怎么办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来说说最近一段时间涨价涉及的范围。最初的时候,大宗商品迎来涨价 *** 。所谓的大宗商品,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等能源以及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这些商品都是经济发展的必需品,所以涨价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际原油的价格上涨幅度高达60%。此轮油价上涨的国家包括了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中国和美国也不例外,同样迎来了油价的新高。目前我国95号汽油的价格已经突破了8元,这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与此同时煤炭也在涨价,目前我国多个地区都迎来了煤价的上涨,其中个别地区一吨的价格已经突破了3000元,涨幅高达150%。
大宗商品涨价之后,全球原材料也迎来了涨幅。对此,我国市场也有明显的反应,建材行业就是更好的例子,前不久水泥、涂料、陶瓷等原料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涨价。
就在大家为石油、煤炭涨价而发愁的时候,这一轮“涨价潮”已经蔓延到了日常消费端。这两天蔬菜涨价的消息备受关注,我国多个地区蔬菜都已经涨疯了。有关人士称,目前菠菜、圆生菜的价格已经涨到了9.9元,就连大葱都已经涨到了5元一斤。现在一进菜市场,除了猪肉之外,无论是豆角还是白菜都在涨价。然而就在半个月之前,菠菜还在五六块一斤,那个时候的大葱只有三块钱一斤,谁也没有想到价格会长得这么快。目前市场当中猪肉的价格大约在9块钱一斤,相比之下猪肉倒是便宜了很多。
实际上菜市场涨价早就已经开始了,最为典型的就是韩国。身为亚洲四大发达国家之一,最近一段时间韩国的物价让民众苦不堪言。在韩国超市,一桶18升的食用油价格折合成人民币大约要217元。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同样的食用油只需要108元,前后价格差了整整一倍。另外韩国的牛肉也在涨价,目前每公斤已经涨到了640元人民币。韩国菠菜的价格涨得也很离谱,一公斤就要68元,上涨幅度高达40%,这么一对比我国国内的菠菜价格似乎也没那么高了。除此之外,大蒜、豆腐等也在涨价,目前韩国大蒜的价格每斤大约在33元左右,豆腐也涨了将近17%,鸡蛋价格涨幅高达70%。
继蔬菜鸡蛋等涨价之后,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化用品也要涨价了。最近全球快消品龙头企业宝洁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其中先是提到了今年的财政情况,然后表示目前各方面成本大幅上涨,公司业绩不佳,最后表示接下来各类产品价格将会上调。
宝洁旗下的品牌包括了飘柔、舒肤佳、海飞丝、汰渍等等,稍微高端一些的美妆品牌,比如Olay、SK-II都是宝洁旗下的。那么这一次涨价,都有哪些产品包含在其中呢?
宝洁涉及的日化消费产品种类十分广泛,比如牙膏、洗发水、香皂、洗衣粉、纸尿裤等等,除了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之外,还有一些高端护肤品,现在几乎我们当中的所有人都用过宝洁旗下的产品。也就是说,一旦宝洁涨价,那基本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宝洁涨价行动早就开始了,今年四月份的时候,部分产品价格已经上调。其中婴儿纸尿裤、厕纸等产品都已经涨价,虽然宝洁早早的就已经做出了调价措施,但这些产品的涨价只是抵消了运费等成本,业绩方面压力依旧很大。现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依旧在上涨,未来成本还会继续增加,所以如今不得不再一次做出调价的决定。
身为国际巨头企业的宝洁,为何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涨价呢?首先我们得知道,宝洁是美国的一个品牌。目前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想必大家都清楚,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波及到了各行各业,即便是宝洁这样的大企业也难独善其身,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当然宝洁的市场不仅限于美国,所以此次上调价格不仅仅是美国市场的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都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膨胀,整体物价都在上涨,受此影响宝洁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并不乐观。宝洁最新季度的财务报表当中显示,本季度总营收约为200亿美元,净利润为41亿美元。其中总营收增长幅度只有1%,而净利润则处于下降状态,如此情况之下只能选择涨价。
蔬菜水果涨价,煤炭石油涨价,现在就连日化产品也要跟着涨价。很多人看到宝洁宣布涨价的消息之后表示,那我们可以选择国产品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句话是没错。但如今全球物价都在上涨,即便是国产品牌,成本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不能排除未来会有涨价的可能性。
从宝洁此次宣布涨价,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身为美国企业,宝洁此次正式公开涨价,实际上也是美国乃至欧洲众多企业涨价的一个缩影而已。最近除了宝洁之外,雀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企业都宣布了涨价的消息。
从最近雀巢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今年前三个季度产品价格已经上涨了2.1%,其中奶制品,冰激凌等价格涨幅达到了3.5%,饮用水的价格也上涨了1.6%。而接下来雀巢方面并没有就此收手的意思,并计划在第四季度继续上调价格。另外雀巢方面还表示,今年的成本投入预计将会上涨4%,这也是雀巢一次又一次调价的关键原因。
而可口可乐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就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只不过时间是在明年。可口可乐CEO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太大,成本在提高,所以不得不涨价。这则消息一出,引来了很多消费者的不满,这里还有人说要喝百事可乐。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几个月之后,百事可乐也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对此百事可乐表示,公司第3季的成本上涨幅度高达10%,所以必须提高产品价格,目前百事旗下的苏打水以及零食等产品都已经涨价。另外目前肯德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门店都面临“无鸡可炸”的局面。除了这些品牌之外,最近特斯拉也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中几款车型都涨了5000美元,接下来其他产品也会有涨价的可能。
目前世界各大知名企业,从麦当劳星巴克,到宝洁再到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甚至还有特斯拉,都已经开始涨价。接下来预计将会有更多的欧美企业加入到涨价的行列当中,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次全球范围内的涨价呢?
之一,疫情因素。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国外很多地区疫情依旧在蔓延,而且变异之后的新型病毒也在陆陆续续出现,这就导致了很多地方生产受到了影响,从而造成了物资短缺的现象。
第二、美债危机的影响。自从美债问题出现以来,美国 *** 大肆印发钞票,导致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情况严重。随着美国向外输出通胀,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韩国和印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疫情爆发之后,很多国家都开启了货币放水模式,以此来 *** 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通胀。
第三、极端天气。今年以来多个地区都有极端天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导致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大幅下降。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东西少了价格自然就要上涨
除了工资和猪肉之外,现如今几乎所有东西都在涨价,这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之一、要学会更好的理财。相信在物价大幅上涨之后,很多人的工资应该没有涨吧。就算是工资涨了,那涨的速度和幅度能赶得上物价吗?韩国鸡蛋涨幅能达到70%,而我们的工资显然不可能涨这么多。国内菠菜半个月涨幅就达到了60%,但是我们普通人工资的增长速度肯定达不到这个地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需要更好的学习理财。比如可以拿钱去投资一些风险、收益在自己理想范围之内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抗通货膨胀。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尤其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让“钱生钱”了。
第二、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找一些副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兴职业,比如自媒体,闲暇之余可以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者兴趣爱好拍摄一些短视频。现在很多人都加入到了自媒体的行业当中,其中很多都是把这份工作当成副业,但实际上每个月赚的可能要比主业的工资还要多。你比如说我自己吧,每天拍拍视频,给大家分享知识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所以建议大家要跟上时代的浪潮,多多学习,才能踏上造富的列车。
第三、应对物价上涨更好的方式就是省钱。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还要在物价疯狂上涨当中生存,那我们就不得不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开销。这并不是要让大家节衣缩食,而是花钱要有侧重。比如最近你想给家里换一台新的液晶电视,但最近这类产品又在涨价,所以对于这一类非必需品就可以考虑延期了。总之,未来两年,如果你赚钱不是那么轻松的话,一定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要花。
在经过了这一次物价上涨之后,大家也应该意识到存钱的重要性。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存钱习惯的月光族,那面对突然上涨的物价,受到了影响自然要比别人更大。这个时候存钱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超前消费的观念一定要改一改,存些钱应急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再来说说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一轮涨价潮究竟何时才能结束呢?
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疫情以及美债问题双重影响,如果要分析何时才能结束,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先来看看疫情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新一轮的疫情已经陆续爆发,但整体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另外在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抗疫之后,各地都有了较为完备的应对措施,对工业生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影响要远小于爆发之初。只要极个别特别严重的地区得到缓解之后,整体形势还是较为可观的。
再来看看美债的问题,目前美国国内通胀情况严重,风险在持续增加,耶伦表示,这一次的高通胀有可能将会持续到明年,到明年年底也有可能。但耶伦的意思只是到明年年底可以恢复到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大约在2%左右。也就意味着,美国通胀问题得到缓解,至少还要再等一年的时间,而到那个时候通胀也依旧存在。所以无论是对美国来说,还是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来说,由通胀带来的影响都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其次再来分析一下我国国内的涨价形势,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涨价是受到全球因素的影响,短时间之内恐怕很难得到恢复。但是像蔬菜之类的产品,之所以会在短时间之内上涨幅度如此之高,关键原因在于国内近来的极端天气,所以蔬菜市场有望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平稳恢复。好了,今天关于万物暴涨的话题就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物价#
全球食用油再度令人担忧,棕榈油强势大涨;猪价冲刺30元关口,专家提示:及时“落袋为安”金融界10月18日消息 今日,商品期货多数下跌,但油脂板块表现强势,尤其是棕榈油大涨3%,价格逼近8000元/吨关口,豆油、菜油翻红小幅上涨。棕榈油期货主力合约P2301收盘大涨3.4%,期价站上7950元整数位,持仓量增超2.3万手。
外盘方面,BMD棕榈油期价今日一举突破4000马币整数关口,创出一个半月新高。全球食用油供应再度令人担忧,提振了棕榈油价格的走高。
除去近两日马来西亚及印尼棕榈油种植区持续降雨,市场对拉尼娜天气可能影响后期棕榈油生产的忧虑升温。另一方面,因为俄罗斯表示可能不会续签黑海出口协议,葵花籽油出口可能出现中断,加剧了市场对食用油供应前景的担忧,也对棕榈油市场价格构成支持。
相对于豆油、菜油价格已经回升至8月价格高位,而棕榈油距离同期高位仍有差距,因此在外部力量推动下,棕榈油或呈现补涨。
此外,今年预计将连续第三年出现拉尼娜,这通常会给东南亚带来多雨天气,如果11月至1月份期间出现洪水,将会影响到鲜果串收获以及棕榈油质量,市场对于全球食用油供应的担忧情绪将会升温。
中银期货分析师周新宇表示,马棕9月库存数据如预期般攀升至近三年高位,但因报告数据整体与预期偏离不大对盘面的影响有限。内盘棕榈油市场继续消化假期期间外盘大涨带来的利多效应,棕榈油延续强势运行。当前油脂基本面利空落地、宏观面对于油脂的影响或会逐步弱化,尽管国内到港增加及商业库存高位,但外盘期货价格连续上涨提振贸易商高报信心,短期棕榈油预计将有所反弹。
猪价冲刺30元关口,专家提示:及时“落袋为安”
国庆节前市场还在讨论猪价能否冲破26元大关,仅仅半个月过去,猪价已经开始往30元高地发起冲刺。猪价大幅回调引发养殖端抵触情绪升温,市场的看跌情绪有所松动。
今日,生猪期货震荡走强,主力合约2301收盘上涨1.11%,收于24045元/吨。主连价格已创去年5月以来新高。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0月第2周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26.38元/公斤,较之前一周大涨7.45%,创下19个月高位。
上周,发改委再次表示,当前国内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连续多月上升,总体并不缺猪,一旦压栏和二次育肥生猪集中出栏,届时猪价可能阶段性快速回落。专家认为,近期生猪价格明显上涨,重要原因是部分养殖户为博弈后市行情,出现非理性的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为,减少了市场供应量。
专家提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处于过度上涨区间,价格波动风险明显上升,建议养殖户顺势出栏育肥猪,及时“落袋为安”,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近日,被誉为“猪茅”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也表示,近期生猪价格上涨,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主动加大出栏量,积极配合保供稳价工作,促进生猪市场和价格平稳运行。
中信期货生猪分析师李兴彪认为,四季度生猪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空间。首先,2022年以来母猪配种效率的修复,或弥补母猪去产能造成的出栏减少,从而导致四季度生猪出栏环比三季度增加。其次,当前的压栏和二次育肥,或将供给累积到年底集中释放。最后,猪肉储备调节能够及时应对旺季需求,保供给、稳节奏。因此,预计四季度生猪价格在高位区间振荡运行,继续压栏带来的增益较少,还有可能带来价格回落,养殖企业应当合理调整出栏节奏。
本文源自金融界
日本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现40年来更大增幅:食品涨价5.6% 家电涨价11.8%来源:海外网
日本东京(NHK电视台)
海外网11月18日电据日本TBS电视台11月18日报道,日本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生鲜食品除外)为103.4,同比上涨3.6%,现40年来更大增幅。
日媒称,上次消费者物价指数创历史性增幅发生在1982年2月,为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期。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自今年4月突破2%以后,仅隔半年时间就超过3.6%,意味着物价激增。
因原油价格高涨,日本城市燃气费价格同比上涨26.8%,电器费上涨20.9%。此外,受原材料价格激增及日元急剧贬值影响,食用油、面包等除生鲜食品外的食品涨价5.9%,空调等家用电器涨价11.8%。(海外网/王珊宁)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3年10月起,价格飙升!这五款商品即将涨价,聪明人赶紧囤货!在现代社会,物价的波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随着10月的到来,消费者们将会面临一场价格飙升的风暴。对于那些想要节省开支的人来说,现在是时候行动起来,聪明地囤货,避免在涨价潮中沦为牺牲品。下面将介绍五款即将涨价的商品,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秋天已经来临,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物价也开始一路飙升。在这个价格上涨的时刻,聪明的消费者们已经开始密切关注那些即将涨价的商品,并心怀鬼胎地打算提前囤货。近来,众多消费者惊讶地发现,10月份起,市场上将会出现一波涨价潮。这一消息无疑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纷纷猜测会有哪些商品涨价,以及如何应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挑战。
手机是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然而,在10月起,手机的价格将会大幅上涨。受到芯片短缺和供需失衡的影响,手机制造商不得不调整价格以应对成本的增加。因此,如果你正计划购买一部新手机,那么现在是更佳时机。近年来,五粮液的市场价一直居高不下,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奢侈品和圣水。然而,最新的消息显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能受限,五粮液的价格将在10月份再次上涨。因此,如果你是五粮液的忠实拥趸,现在就是你备货的时候了。在这五款即将涨价的商品中,最受关注的当属食品类。习惯性购买的大米、面粉、猪肉、牛奶等常用食品都可能迎来涨价风潮。各种因素的累积,包括天气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物流成本增加等,都可能导致这些食品的价格上涨。对于经济拮据的家庭而言,囤货成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燃油价格也将如火箭般飙升。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市场供应紧张,让在燃油上依赖的车主感到担忧。对于那些每天需要驾车上下班或者频繁出行的人来说,囤积燃油储备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降低未来的开销。苹果手机也是即将涨价的商品之一。近年来,苹果一直在中国市场保持着高昂的价格,并且由于供应链问题,苹果手机的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如今,据悉由于新款苹果手机的推出,10月份苹果手机的价格将再次上涨。所以如果你打算入手一部新款苹果手机,更好在涨价之前快马加鞭。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扩建,电池行业在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这种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其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对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对于有意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而言,提前囤货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食品价格也将迎来上涨。在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的背景下,粮食产量不稳定成为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种类繁多的谷物、大豆和食用油等日常食品都将面临较大的涨价压力。如果你喜欢享受美食,不妨考虑购买一些主要的食品作为囤货,避免未来在购买食品时感到身心愧疚。家用电器也是即将涨价的商品之一。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新能源政策的推进,家用电器的价格也难逃涨价的命运。
10月份将有许多家用电器品牌上调价格,特别是那些高端品牌。如果你家里的冰箱、洗衣机或者电视等家用电器刚好需要更换,那么现在就是更佳时机了。手机行业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迎来涨价的风潮。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手机的售价也水涨船高。此外,逐渐放缓的全球经济增长以及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也对手机行业形成了挤压。所以,若准备购买新手机的朋友们,更好抓住价格尚未上涨的时机,提前进行囤货。
家电市场也将出现涨价潮。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运输费用的上升,都将导致家电产品价格的飙升。因此,如果你计划购买电视、冰箱、洗衣机或其它家电产品,更好在涨价之前赶紧下手。进口食品也是即将涨价的商品之一。近年来,进口食品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首选,然而,由于汇率波动和物流成本上升,进口食品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特别是一些高端进口食品,如进口牛奶、进口巧克力等,价格涨幅更是不容忽视。因此,如果你喜欢享受美食,更好尽快囤货,以免被价格涨幅吓到。
建材行业的涨价也成为了这次涨价潮的一部分。随着国家对环保概念的不断提升,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建材厂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力量,这无疑增加了建材的生产成本。因此,建筑材料行业的涨价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对于准备进行房屋装修或新建的消费者而言,及早囤货将是明智的选择。房地产市场也将受到涨价的影响。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房地产需求不断上升。这将增加房屋价格,并使得购房成本大幅上涨。
如果你有购房计划,现在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得理想的住房。房地产也是即将涨价的商品之一。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房地产市场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房价节节攀升。然而,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将有一波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这将导致房价进一步上涨。因此,如果打算购买房产,现在或许是最后的机会了。
10月起,价格的飙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聪明的人们应该抓住囤货的机会,避免被价格的上涨所困扰。手机、燃油、食品、家电和房地产是目前市场上即将涨价的五大商品。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并在未来的消费中做出明智的选择。随着10月份的到来,价格飙升已成不争的事实。不论是五粮液、苹果手机、家用电器、进口食品还是房地产,这五款商品都即将面临价格上涨的命运。聪明的消费者们会提前囤货,以免被高价所困扰。
步入2022年以后,国内的各种物价开始有了明显的涨幅,与人们生活饮食息息相关的,食用油必然是其中之一。
其实不仅是国内,在国外物价也出现了明显的飞涨。海外的消费者甚至需要在超市门口排着长队,才能买到食用油,甚至有的人排了一天还买不到。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食用油被抢购一空的情况,但是价格明显上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追根溯源,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国际上有关机构通过监测发现,在去年,食用油的平均价格就比2020年上涨了65%。
很多人的之一想法就是归咎于公共卫生事件。
这其中确实有部分原因,比如,因为各个城市和国家的管控,物流方面出现了中断,亦或者是延误,造成了很多地区的食用油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而实际上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食用油原材料的减产。我们都知道,加拿大的油菜籽产量颇多,南美洲地区的产量也有着重要占比。
但这两大出口地由于受到了热浪的影响,产量急剧下降,所以食用油的产量也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
除此之外,国际上化肥价格也在上涨,这也是食用油价格上涨的一大原因。
在化肥领域,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化肥产量,一直遥遥领先,而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导致了这两大化肥原产国出口量减少,价格还提高了不少。
而从粮食产量方面来看,俄罗斯的粮食产量也在全球占据着重要地位。化肥涨价,出口量也在减少,国际上的食用油产量自然是供不应求。
而反观国内食用油的价格,从年初开始到目前,上涨幅度已经达到了20%,在很多大型的超市,人们也很少能看到食用油的优惠了。
在众多食用油的种类里,大豆油的价格涨得最明显,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一天一个价的局面。
刨去北上广这种大城市不讲,在河南当地的一位经销商,也曾对媒体表示,在2月底3月初时,一桶20升的大豆油才卖190元,如今这样的一桶油,已经卖到了220或者是225元。
食用油作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什么大豆产量却不够用呢?
客观上来看,人们将很多因素都归结到了不可抗力,而事实上这和国内长期依赖进口大豆有很大关系。
目前国内的大豆产量并不高,而反观海外,可以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的种植和生产,成本上自然是比国内还要低。
根据海关有关部门的数据,去年我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已经占到了进口粮食的58%以上,而国内在去年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比往年更低了。
甚至有关机构预测,8年后国内的大豆需求量可能会接近1.2亿吨,而需要进口的体量足足有1亿吨。
所以说国际上,化肥、大豆产量以及国际形势等,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国内的食用油价格产生蝴蝶效应。
但是最近食物油的价格已经有所下降,国内的有关部门也表示,后期会在大豆种植和食用油产能方面多多发力,尽量让人们吃到自己国家的食用油。
关于国内食用油的现状,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日本食品价格9月涨幅创近41年来新高,10月涨速仍将加快日本总务省21日公布的9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不含生鲜食品)显示,该数据较上一年同期上升3.0%。不含生鲜的食品价格上升4.6%,涨幅之大创41年来新高。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众多食品的价格从9月起纷纷上升,食用油涨价37.6%,家庭耐用消费品上涨11.3%,创1975年3月以来新高。能源涨价16.9%,其中电费上升21.5%,城市燃气费上升25.5%。
报道称,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日元持续贬值,不含生鲜食品的指数10月涨幅将达到3.5%左右,食品价格将在10月加速上涨,约6700种食品将涨价,而加薪步伐未能跟上物价上涨,民众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通胀猛如虎?盘点全球食品价格飞涨下的“重灾区”:食用油财联社(上海,编辑 潇湘)讯,今年以来,全球各地的民众无疑“苦高油价久矣”。而这里的油价,可不光光指原油、汽油和柴油等工业燃料,还有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缺的食用油!
全球食品价格在年内已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上周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自去年夏天以来已上涨了逾三分之一。而在这背后,植物油价格的上涨首当其冲,其经常被用于食物 *** 和作为众多日常主食中脂肪的重要来源。
自去年6月以来,粮农组织的全球食用油指数上涨了91%,这一涨幅在主要分类中独占鳌头。而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各主要经济体在新冠疫情封锁解除后重新开放,进一步推动相关食品和燃料消费,该指数还将继续攀升。
注:白线为食用油价格
目前,全球主要食用油种植和出口国一直在与一系列生产困扰作斗争,包括劳动力短缺、干旱天气和虫害,这些障碍正推动那些全球消费量更大的食用油(棕榈油、大豆油、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的总库存降至10年来的更低水平。
马来沦陷
世界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马来西亚眼下的艰难处境,无疑更具有代表性。
这一占全球棕榈油出口约33%的东南亚国家,1-6月棕榈果串的平均产量从一年前的每公顷7.85吨下降到7.15吨。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Malaysian Palm Oil Board)的数据,原棕榈油的平均产量已从去年同期的每公顷1.56吨下降至1.41吨。
疫情下的人力紧张无疑是马来西亚种植园近期面临的更大困境。由于当地 *** 因疫情扩散而切断了来自印尼和其他南亚的移民流动,许多种植园的劳动力目前只有所需劳动力的三分之二或更少。不少种植园主表示,由于招不到人,他们不得不将采摘时间从14天延长到40天,这一采摘时间的拖延最终将影响到棕榈果串的品质,导致部分关键养分丢失。
"在沙捞越(马来西亚面积更大的州),情况尤其糟糕,由于收割人手不够,一些公司的产量下降了50%,”一位种植园经理表示。另一位种植园经理则抱怨称,为了留住工人,他被迫将工资提高了10%。
维持种植园的人力减少也意味着害虫增多,包括老鼠、飞蛾和结草虫。沙捞越的一名林业官员Andrew Cheng Mui Fah称,“这营造了一个适合老鼠筑巢、觅食和繁殖的环境,光靠自然界的捕食者难以消灭它们。”
在斯利姆河地区,当地一家占地2000公顷的种植园管理人员Ravi表示,大约四分之一的庄园正面临着虫害的侵扰,“它们会把树叶啃得干瘪,导致小(果)串的形成”,他指的是在树上生长并以树为食的蛾类幼虫。
印尼困局
马来西亚的邻国印尼是全球更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在那里,眼下所面临的挑战则与马来西亚有所不用。印度尼西亚没有类似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随着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扩大,预计今年的产量还将会上升。
然而,印度消费品公司Godrej International的负责人Dorab Mistry表示,印尼棕榈油加工厂的运营受到了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的影响。棕榈油加工厂会将棕榈果加工为原棕榈油。
他在8月25日举行的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年度会议上表示,“马来西亚和印尼各地棕榈油工厂的关闭对产量造成了巨大打击。”
据Refinitiv Commodities Research在8月4日发布的数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2021年的总产量预计为6620万吨,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
与2020年相比,这一数据基本持平,但分析师表示,如果劳动力短缺和虫害恶化,可能会进一步向下修正。
全球风暴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植物油种植加工生产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今年春天,加拿大西部的农民不得不在一个世纪以来最干旱的土壤中种植油菜籽,这导致5月初油菜籽期货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7月的热浪随后进一步“烧焦”了加拿大大草原的农作物,导致美国农业部(USDA)将其预估的油菜籽产量削减了420万吨,至1600万吨,为2012-13年以来的当季更低水平。
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温克勒附近种植油菜籽近50年的Jack Froese表示,“几乎没有多少雨水,作物正在枯萎,这非常令人沮丧”。Froese预计每英亩产量仅为去年水平的四分之一。
美国大豆也受到了干旱影响,美国农业部8月的产量预估较上月下调180万吨,预计这将使美国大豆油库存降至8年低点,美国大豆油出口降至10年低点。
“我们目前的作物种植还算正常,因为我们比较幸运,农田有一些底层土壤的水分,”美国北达科他州(位于美国中西部)农场主Jared Hagert表示,“但你只要再往西不用走多远,就会看到大批受干旱影响的作物。”
通胀加剧?
在食品油生产领域,目前也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好消息:据农业咨询公司Datagro估计,受作物种植面积增长4%的推动,2020/21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4406亿吨。此外,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预计更大的葵花籽生产国乌克兰今年产量将比2020年受干旱影响时的收成提高18%。该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葵花籽油出口预计将从上一季的538万吨增加到635万吨。
然而,一些分析师认为,食用油生产的整体前景依然将不佳,库存吃紧的局面将延续到明年,并进一步增加全球面临的通胀压力。
Godrej International的Mistry指出,“我们在全球食用油供应方面面临多重问题——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加拿大的菜籽油以及拉尼娜现象仍可能抑制南美的大豆产量。我们预计由于干旱,加拿大油菜籽作物的含油量会下降。植物油供应紧张局面预计将持续到2022年。”
目前,库存压力已经影响到了消费价格,而且上涨趋势预计还将持续,尤其是在加工企业为弥补原材料成本飙升而抬高价格的情况下。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全球粮油巨头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表示,今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飙升与消费者价格上涨之间存在时间差,对利润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东南亚食用油脂企业Mewah Group则指出,其大宗商品和消费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别上涨了近54%和24%。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食品和农业企业研究部门高级分析师Oscar Tjakra称,“供应链上的每个人都在消化部分成本上升。而这一局面将在明年继续。”
令人尤为感到担忧的是,由于粮食需求缺乏弹性,食用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料将使许多穷人愈发生计艰难,他们在过去一年里本就因疫情大流行而忍饥挨饿。最近几个月,包括尼日利亚、埃及、土耳其和菲律宾在内的几个国家的食品通胀都出现了大幅跃升。由于供应商将更高的食用油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价格压力可能会持续下去。
LMC International东南亚业务主管Julian McGill表示,“即便是在消费者会更多受到高油价影响的较贫穷地区,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食用油)消费也只是略有下降。想要在饮食中规避植物油几乎不太可能,这方面几乎是刚需。”
三大食用油价格全线上涨!“油瓶子”安全有保障吗?今年以来,国内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从年初菜籽油价格大幅上涨,后来豆油追涨,再到现在棕榈油被热炒,三大主要食用油品种面临价格全线上涨的态势。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我国食用油供应有保障吗?
一些权威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食用油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但我国油脂油料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完善的粮油储备制度,有多元化的油脂油料进口渠道,有能力保障“油瓶子”安全。
超市食用油货架(来源:视觉中国)
菜籽油是我国第二大食用油品种,也是今年以来之一个持续涨价的食用油品种。在期货方面,郑商所菜籽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更高突破每吨10000元,比年初上涨近30%,比5月份的低点上涨50%左右,创2013年以来新高。在现货方面,12月11日,沿海地区四级菜籽油批发报价为每吨9850元至10000元,比年初上涨1850元至2000元,比5月份低点上涨2850元至3000元。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经济师郑祖庭认为,菜籽油价格上涨是各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一是以棕榈油为代表的全球食用油供需趋紧,全球主要油菜籽生产国(地区)因干旱减产,带动油菜籽、菜籽油报价持续上涨。美国农业部预计,2020年至2021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6917万吨,同比减少5万吨。
二是受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制约,国内油菜籽增产空间有限,而且以小油厂、小作坊生产浓香菜籽油为主。
三是加拿大是我国更大的油菜籽进口来源地,由于其油菜籽中曾检出有害物质,国内企业进口油菜籽较为谨慎,油菜籽进口量下降。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国油菜籽进口总量为243.4万吨,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四是2015年以来我国取消油菜籽临储政策并推动菜籽油去库存,现在菜籽油库存消化完毕,市场供应总体偏紧。此外,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持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过剩,大量资本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逐利,驱动菜籽油价格上涨。
菜籽油在我国食用油中的消费占比为20%,明显低于豆油45%的占比,但是油品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菜籽油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消费影响不大。今年菜籽油价格大幅上涨后,豆油、葵花子油消费增加,菜籽油消费需求明显受到抑制。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年至2021年(10月份至次年9月份)菜籽油消费将达710万吨,同比减少40万吨。
超市食用油货架(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国内食用油市场与国外市场高度融合,油脂油料市场国内外价格联动性比较强,内盘在很大程度上会跟着外盘走,使得我国食用油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油脂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表示,2019年,我国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葵花子、芝麻、亚麻籽、油茶籽等八大油料作物总产量达到6666万吨,创历史更高纪录。我国油料生产虽然发展迅速,但仍跟不上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需求。在国内油料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油脂油料进口数量就成为必然选择。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进口各类油料合计9330.8万吨,进口各类食用植物油合计1152.7万吨。随着国产油脂油料和进口油脂油料数量的快速增加,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已经从1996年的7.7公斤提高至2019年的28.4公斤,超过了2017年度世界人均水平的24.4公斤。
近年来,国际经贸摩擦加剧,为了保障食用油安全,我国积极推进油脂油料进口渠道多元化,优化与美洲大豆生产国、东南亚棕榈油生产国的合作,拓展与欧洲、黑海和非洲等油料潜在生产区的合作。此外,我国应建立健全油脂油料贸易政策体系和进出口协调机制,鼓励支持具有国际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集团)赴境外开展油脂油料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支持国内企业布局海外油脂油料种植、仓储、物流市场等,打造中国自己的跨国大粮商,掌握更多油脂油料资源,提高国际贸易影响力。
英国一家农场内,农民正在收割油料作物油菜籽。(来源:视觉中国)
油脂油料短缺是当前我国食用油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湖北一位油菜籽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企业因为收购不到油菜籽而不得不停产。受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制约,未来国内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长的难度加大。专家认为,必须充分挖掘国内油脂油料增长潜力,在努力提高自给率的基础上,充实完善油脂油料储备,保障国家油脂油料安全。
首先,要在不与粮食争地尤其是争好地的前提下,采取多油并举的发展方针,努力增加油料种植面积。继续推进大豆振兴计划,稳定大豆种植面积;扩大油菜种植面积,鼓励南方地区利用冬闲田增加油菜种植,稳定扩大北方春油菜种植面积;扩大黄淮海和南方地区适宜种植区的花生种植面积;继续积极发展以油茶、核桃等为代表的木本油料生产,鼓励利用荒山荒坡新造油茶林、核桃林;加快发展油葵、芝麻、油沙豆、油橄榄等特色油料生产;充分利用粮油加工的副产物如米糠、玉米胚芽、小麦胚芽等资源。
其次,支持国内油料企业做强做大。近年来,我国油脂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企业同台竞争的局面。要加快推动油料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新设施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加工能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油料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扶持一批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流通企业,培育食用油保供主渠道。
最后,加强储备调节和应急管理。充裕的储备是市场的“稳压器”。要完善食用油储备管理体系,发挥储备吞吐调节功能。引导大型粮油加工经营企业合理安排商业周转库存。加强食用油市场供需信息分析和市场监测预警,加强食用油应急 *** 体系建设,及时组织市场投放,确保不脱销、不断档。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来源:作者:经济日报
行业动态|CBOT大豆价格创9年半新高“齐涨”后的食用油提价空间几何?财联社(长沙,记者 吴蔚玲)讯,春节至今,油脂价格一路攀升,美豆价格持续高涨,CBOT大豆价格一度涨至1700美分上方,突破9年半新高,然下游食用油却略显“寂静”,未现涨幅。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相关食用油公司在2021年受原料上涨影响已进行了不同程度提价,2022年对后市提价多持谨慎态度。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油脂分析师陈彬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期植物油上涨系受地缘政治紧张、南美大豆减产、印尼棕榈油出口受限以及春节国内油厂停机的综合影响,后市来看美豆期价强势根基仍在,而菜油或受相关产品带动上涨。
植物油价格拉涨食用油“熄火”
“节后至今油脂、大豆价格一路攀升,当前全国菜油均价较年初已上涨1322元/吨,CBOT大豆价格从1366美分/蒲涨至1700美分上方,突破9年半新高。”陈彬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下游“油瓶子”表现冷静。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金龙鱼(300999.SZ)、道道全(002852.SZ)、加加食品(002650.SZ)等上市公司证券部获悉,进入2022年均暂未收到产品提价通知。
谈及2022年提价政策时,多公司表示主要产品在2021年已进行提价。“我们最近一次提价是在2021年12月底,基于当时菜油价格大幅上涨,而且现在原材料价格较之2021年12月底已经有所下滑”,道道全证券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金龙鱼证券部人士亦表示公司2021年已经进行了分阶段逐步提价,每阶段提价的品种不一。加加食品证券部人士表示,2021年亦进行了一次提价,平均提价幅度5%,主要提价品种为酱油等调味品。
多位业内人士财联社记者表示,自2021年以来主要原料价格就一直在上涨,2021年食用油企业已经进行了多轮提价。“现在原料油价格也还在涨,但2022年暂时还没有提价”。
陈彬告诉财联社记者,节后至今植物油价格拉涨系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首先地缘政治紧张,原油价格炒作减产;第二是南美的拉尼娜天气炒作大豆减产,且由于前期南美的大豆产量预期非常高,预期差下引发了美豆价格大幅上涨;第三是印尼限制了棕榈油出口,再加上处于季节性减产周期,导致国外棕榈油的价格非常高;第四是春节期间全国油厂基本处于停机状态引发了国内基差大幅上涨”。
后市提价多持谨慎态度
展望后市,陈彬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菜油方面当下国内对菜籽及菜油的采买并不积极,因前期因素导致国内菜油消费疲软,价格上涨缺乏消费驱动力。但相关产品或带动菜油上涨,后市还需重点关注菜油消费情况、加籽及相关油脂走势;而大豆方面美豆期价强势根基仍在,未来巴西和美国官方数据都有可能会进一步下修巴西年度产量,预计短期美豆期价还将延续高位震荡。
植物油持续上涨,是否会引发食用油再次齐涨?多位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已经有提价,后市对再次提价较为谨慎。
道道全上述证券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后市如果考虑提价也要综合考虑竞品和原材料涨价情况。加加食品上述证券部人士亦表示公司对后续提价较为谨慎,“我们在提价的同时也要考虑市占水平,2021年的那次提价也是跟在了海天后面”。此前金龙鱼在投资者互动中亦表示,公司调价政策需综合考虑原料、市场竞争力、消费行情等多方因素,提价相对比较谨慎。
原料高涨,食用油如何承压?“公司会持续努力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充分利用综合企业群、营销 *** 渠道、品牌和研发等优势,以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在近期投资者互动中金龙鱼如此表示。而道道全此前则表示,对于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可通过调整产品促销政策和促销力度来实现价格的传导。
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指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对外表示,中国将经过5-10年的努力,争取大豆和油料自给率得到较大提高。唐仁健表示,目前,国产大豆可以满足食用消费需求,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植物油和畜牧业饲料蛋白方面的需求。下一步还将下大力气调整结构问题,扩大大豆和油料的生产,“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你家常见的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这种油1箱涨50元!原因是...从去年开始,国内食用油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目前市场上豆油、菜籽油这些品种价格如何呢?商家、消费者又有哪些感受呢?
菜籽油拉动三大主要食用油价格普涨
在河南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做粮油生意的李国强算是经营年头长、规模大的批发商,他告诉记者,菜籽油是我国第二大食用油品种,也是去年以来之一个持续涨价的食用油品种。
河南省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商 李国强:以递增的趋势涨,一次涨三块五块,五块六块,菜籽油去年更低在180元/箱左右,今年的菜籽油在220元/箱到230元/箱。李国强说,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菜籽油价格一直在上涨。后来,豆油、棕榈油价格也相继跟涨。目前,大豆油的批发价格也已经较去年上涨了20%以上。河南消费者:食用油比去年涨幅有些大,近段时间一桶油涨了有几元。
记者调查发现,三大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已经明显影响到了食用油的销量。行业内的利润大幅压减。在北京的一个大型超市里,为了降低食用油价格上涨造成的销量下降,小包装的食用油纷纷直接打折,价格涨幅相对较小,一般在5%左右。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14日,国内菜籽油、豆油、棕榈油的批发价格分别为10730元/吨、8770元/吨、7380元/吨,同比上涨了31%、20%、11%。而在市场终端,菜籽油和豆油零售价格为66.3元/5L、51.4元/5L,同比上涨了5.5%、7.1%。需求增加油菜籽进口量下降 推动食用油价格走高△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记者了解到,三大主要食用油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而菜籽油作为领涨的品种,它的批发价格涨幅也更大,本轮菜籽油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哪些呢?
记者在河南光山县的一家菜籽油生产企业看到,工人们正在车间里进行菜籽油的罐装,而在仓库门口也可以看到等待运货的采购商。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前这段时间是食用油的销售旺季,他们的销售价格也有调整,以5升装的菜籽油为例,目前每桶70元左右,比较去年更低点提高了20元左右。
河南省某植物油公司销售负责人 李海锋:后市随着节后小高峰面临着学生开学,各行各业开始上班复苏,包括餐饮业也是一个高峰期,可能那时候突如其来一个大批量的需求。据介绍,菜籽油价格的上涨,除了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菜籽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
河南省某植物油公司董事长 向勇:在五到六年前菜籽的价格一直在每吨5000元左右,现在每吨6300元至7000元/吨。我们国产菜籽油产量还是比较低,就是我们需要进口菜籽油60%。记者了解到,受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制约,国内油菜籽增产空间有限。而加拿大是我国更大的油菜籽进口来源地,由于其油菜籽中曾检出有害物质,国内企业进口油菜籽较为谨慎,油菜籽进口量下降。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国油菜籽进口总量为243.4万吨,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经济师 郑祖庭:主要油菜籽生产国因干旱,本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同比减少5万吨,此外从2015年开始国内进行菜籽油临储去库存,累计去库存600万吨,国内菜籽油供应偏紧诱发价格上涨。同时,专家表示,我国食用油进口渠道多、来源广,国内食用油安全有保障。短期看,我国大豆进口增加较多,2020年全年大豆进口突破1亿吨,国产大豆产量1960万吨,为我国食用油市场供应奠定良好基础。
郑州商品交易所油脂油料分析师 杨京:随着供需格局转向宽松,我们预期今年下半年,食用油价格逐渐走低。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