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麻猪,蕨麻猪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1 0
青海黄河岸畔:藏香猪引出致富路 乡村游带来好生活

图为夏季“美地花田农场”。 杜海涛 摄

图为夏季“美地花田农场”。 杜海涛 摄

中新网青海贵德12月19日电 题:青海黄河岸畔:藏香猪引出致富路 乡村游带来好生活

作者 祁增蓓

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河西镇瓦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德锋是一位独居老人,年关将至,徐德锋刚刚拿到今年养藏香猪的3000元收益。

藏香猪,又名“人参猪”和“蕨麻猪”,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细嫩的肉质著称,颇受市场青睐。藏香猪还是我国唯一的放牧型猪种生长在海拔3000至4000米的高原地带,生长周期慢,成年猪平均体重不足50公斤,市场价可达到每斤70至90元左右。

拿国家补助度日的徐德锋,每个月只有350元的低保金,冬天800元的烤火费。直到2年前,兴业银行西宁分行向团结村、瓦家村10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2万元专项扶贫免息贷款,用于特色藏香猪养殖项目,将金融扶贫落到实处,帮助农户脱贫、脱困,徐德锋便是其中一户。

图为藏香猪。 祁增蓓 摄

免息贷款和特色藏香猪养殖项目同时解决了像徐德锋一样的贫困户面临的“资金困难和不知道该干什么”的两大难题,徐德锋直言:“我也没想到银行贷款还能免息,相当于每年都能净赚3000元。”

通过金融精准扶贫,小小的藏香猪“拱出”一条致富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猪”,徐德锋一遍遍数着手里的钱,高兴地说:“目前每斤藏香猪肉能卖到1公斤100多元,是普通猪肉零售价的2倍多。”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的黄河谷地,境内山青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高原小江南”、“梨都之乡”和青海省会西宁市“后花园”之美誉。伴随贵德明清古建筑群的发现和“天下黄河贵德清”,贵德县被更多的人熟知。

距离贵德县20余公里的河西镇团结村,全村57户,213人,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经济基础差,村民收入来源单一。2015年,团结村“两委”班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美地花田产业扶贫示范园区项目,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等多种形式精准扶贫。

2017年,贵德县统筹团结村等8个邻近村的2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资金,与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美地花田农场”。

青海三兄弟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海涛介绍,“美地花田农场”集花田观光、休闲度假、青少年研学旅行、户外探险、原生态畜禽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每年都会创造5000余个工作岗位,让贫困民众在家门口就有一份收入。

村民兰措卓玛是团结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农场的务工人员,负责除草、修剪花枝等工作,“在这儿干活离家近,一年下来工资能有2万元。”

过去3年多来,“美地花田农场”向周边地区提供的各类就业用工量累计上万个,发放工资270多万元,与贫困户分红43.5万元,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租赁费32.5万元。

杜海涛感叹:“旅游旺季,满天星、天人菊等花卉开满农场,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出行条件都因为乡村旅游得到了改善,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块地租给三家企业,当地 *** 却装糊涂!千万投资打了水漂

2019年10月23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对外发布,标志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就在中央、各地方 *** 为改善营商环境不懈努力的时候,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了群众反映,在甘肃省的迭部县,一些基层的管理部门,在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方面,不断出现和中央政策背道而驰的事情,投资者失望而归,地方产业停滞不前。

*** 招商装糊涂

投资商委屈到流泪,一场空

何明是甘肃欣民畜牧产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2016年,他来到甘肃迭部县进行商业投资,一晃四年的时间过去了,这片土地最终留给他的,却只有眼泪。

△何明

甘肃省迭部县位于甘肃省的西南部,大山林立。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地方经济比较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直到2019年4月,迭部县才宣布脱贫。

△甘肃省迭部县

但是,当地特有的蕨麻猪因为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吸引了很多外地投资商,何明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何明来到迭部县进行考察,发现一斤蕨麻猪肉本地收购价在50到80元,而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可以卖到200元左右,这让何明动了在迭部县投资建厂养蕨麻猪心思。而当地主管招商引资的县领导也热情地接待了他。

2016年7月8日,作为迭部县的招商引资项目,何明和迭部县签订了项目合同书,合同规定2016年8月底前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

△何明签订的合同书内容

投资合同签订后,何明在时任迭部县招商局局长和农牧局局长带领下,找到了位于迭部县城东部十余公里处,公路旁边的一块土地。

蕨麻猪,蕨麻猪-第1张图片-

甘肃欣民畜牧产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何明:跟当地 *** 打听了,说是荒地,当时农牧局局长刘庆生就表示,这块土地没有租赁,也没有纠纷。

△何明项目开发的租地

主管部门的承诺让何明在2016年11月21日,和迭部县农牧局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签订的合同上显示,这块面积为108亩的国有农用地租给何明,期限是十年,年租金为2万元。

△何明的土地租赁合同

第二年开春,何明准备大干一场,却没想到被人拦了下来。原来,这块土地早已经租给了别人。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调查中,拿到了农牧局出租土地的三份合同,时间分别是:

2009年1月30日,迭部县诺派公司与迭部县农牧局下属的良种场签订的租期为十年的土地承包合同;

2016年11月10日,甘南州扎尕那青稞酒业有限公司与迭部县农牧局签订的租期为二十年的土地租赁合同;

还有2016年11月21日,何明与迭部县农牧局签订的租期为十年的土地租赁合同。

何明的108亩土地,既在诺派公司的388亩土地之内,也在酒业公司的2062亩土地之内,成了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混乱局面。

△三家企业土地租赁关系图

如此混乱的土地出租合同,让招商引资过来的企业们感到了无奈。三家企业和县农牧局反复磋商,最终,青稞酒业公司决定无条件让出。而更先与农牧局签订合同的诺派公司则提出,因为与迭部县农牧局土地租赁未到期,如果何明要租赁,必须支付他们二十万元赔偿款。

甘肃欣民畜牧产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何明:农牧局局长刘庆生说我们要开发建设的话,就必须要赔偿,但是我们当时了解到是租赁合同没到期,是农牧局违约了,才造成这个后果。

△三份土地租赁合同

一女嫁三夫,这本来是当地农牧局造成的混乱局面,何明没想到要自己来承担赔偿,但投资合同中已经规定,如果2017年5月底之前主体工程没有全面开工建设,那么投资合同就会终止,前期所有的费用都会由何明自己独自承担。

为了不让之前的投资白白打水漂,也更是看好蕨麻猪未来的销路,何明最终以每年两万元租金,十年租期的形式,一次性将二十万元以合同违约金的形式支付给了诺派公司。

但好景不长,就在土地上开工建设一个月后,又有人来阻挡施工。农牧局药材办主任杨彪说这片土地上,有原来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项目在上面。

就这样,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块土地始终因为归属纠纷问题无法施工,何明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

△何明未完工的蕨麻猪养殖加工场地

现在,何明未完工的蕨麻猪养殖加工场地,除了已经打好的结实的挡土墙以外,有两栋已经打好地基的建筑孤零零的立着,很醒目,上面的钢筋经过风吹雨打已经锈迹斑斑,本来应该浇筑水泥的地基上早已经长出了一米高的杂草。未完工的建筑成了烂尾楼,何明也从当初的气愤变成了现在的无奈。

投资企业血本无归

招商部门竟然称都是企业犯的错

农牧局将同一块土地三次出租给不同的公司,这样荒唐的举动,并没有引起当地 *** 的重视。而何明的蕨麻猪繁育养殖基地停工一年后,合伙人纷纷撤资,上千万元的投资化为泡影,只留下他一个人在迭部县苦守,希望当地 *** 部门能给个说法,然而迭部县原农牧局,现农业农村局却拒不认账。

甘肃省迭部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我们专门问了律师,律师跟我们说的是没有造成实际的一地多租的事实。

继续调查下去,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又发现,租给三家企业的那块土地,居然未经当地国土部门批准。

甘肃省迭部县自然资源局党支部书记陈保国告诉记者,何明的蕨麻猪繁育养殖基地,未来肯定会涉及到农用地转设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而在他来迭部县投资这件事上,不仅农牧局在土地租赁上存在违规,招商局在前期土地的规划上也有问题。

△国土面积规划图

不仅如此,作为投资人的何明还向记者吐露了一个事实,迭部县招商局当初在招商时,曾强行要求何明进行招商数字上配合,当时他投资立项预算是5000万,但后来在原招商局领导的要求下,追加了3000万元,投资额达到8000万。何明留存下了一段录音证实了他的说法。

△迭部县招商局原局长武周岩录音

更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原迭部县招商局,现在更名为迭部县投资与合作交流局局长则把问题都推给了企业。

甘肃省迭部县投资与合作交流局局长 孙佳晟:根本不牵扯一地多租,就是他自己自身的问题,他是干不下去了,也没法干了,他也没钱干了。我认为 *** 在这件事情上没啥问题。

就在记者和何明准备离开迭部县 *** 的同时,碰到了当初负责将何明招商引资过来的招商局原局长。他的一番话更让何明感到了寒心。

甘肃省迭部县招商局原局长 武周岩:合同不是哪一个部门签的,是 *** 签的,你去找 *** 就行。

半小时观察

2018年11月5日, *** 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更好。”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就是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全社会都知道,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就是这个地方的生产力。“栽好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 *** 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

我们希望这些要求,一些基层 *** 机关不要光喊在嘴上,中央的要求,要认真落实,贯彻执行,才能真正维护创造好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才能致富一方,创富一方。

甘南俄合拉——家门口创业的幸福

【草原牧区行·甘肃篇④】

光明日报记者 张云 杨雪丹

从美仁大草原向西,顺着平坦的县道X406行驶,不久便来到了绿水青山环抱的甘南州合作市佐盖曼玛镇俄合拉村。

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之上,阳光透过云朵缝隙,为绿野披上一层金黄。白云下,一栋栋干净整齐的民居依山而建。

走进岗坚诺林民宿,记者见到了返乡创业的智华。这位地道的藏族汉子,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整栋房子属于安多藏式的建筑风格,全都是我自己设计的。”

智华是7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小,也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智华先入职后“下海”,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还去过阿联酋、日本等10多个国家。“每到一处,吸引我的不仅是风景名胜,还有最能体现当地风土民情的民宿。我常想,可不可以在家门口建民宿呢?”

梦想,曾一直只是梦想。俄合拉村过去是一个以畜牧业、种植业为主的传统藏族村落,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智华回忆道,“守着这么美的草原,却招不来也留不住旅客。”

“转机出现在3年前。”佐盖曼玛镇镇长党增杰介绍,“那是合作市脱贫摘帽后的之一年。”2019年,借助甘南州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的契机,俄合拉村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项目建设31个,铺设地下给排水管网4000米,完成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标杆村。

“听说家门口要修路,我就知道做旅游准能行。”智华随即放下顾虑,拿出全部积蓄扎进了民宿行业。历经3年时间,岗坚诺林民宿于今年6月正式营业。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碰撞交融的风格,让它很快成了当地的网红民宿。

“客房和传统藏族民居很像,锅灶、土炕、雕木装饰,但内核是现代的,冲水马桶、热水器一应俱全,要让客人住得舒服。”智华说。

“来藏家,都会尝试藏餐。”记者跟随智华来到用餐区,传统的木质餐桌上处处透露着他的“小心思”,弯月形的红酒架上摆放着红酒和酒杯,旁边还有一盆生机勃勃的绿植和点餐二维码。

智华指着菜谱上的“藏八宝套餐”说:“点这个套餐的人可多了,一份套餐可以吃到8种藏族美食:藏饭、藏包、羊排、蕨麻猪、糌粑点心、酸奶……”过去,高原因缺氧而烹饪简单。现在,电力充足、食材丰富以及新式厨具的使用,让高原的餐桌不再单调。

走南闯北的人,想法自然活络。“菜谱中我加入了炸薯条、咖啡、鸡尾酒等西式餐饮,光咖啡就有好几种呢,浓缩咖啡、拿铁咖啡、蓝山咖啡,在这里都能喝到。”他笑着说,“200人同时就餐,没有一点儿问题。”

只待高风便,非无云汉心。整个俄合拉村也借助生态美,吃上“旅游饭”。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吸纳村民参与经营,带动全村196人、34户致富增收,每年保底分红45万元。

采访接近尾声,天边晚霞绚烂,智华脸上的笑容更显温暖:“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能够在家门口干事创业,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4日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登峰造极的吃肉名场面

总有一种动物,迷失在你的家乡。穿过岁月洗礼,融入你的生活日常!比如四川人对兔子执着的“爱”,南京人对鸭子浓烈的“情”,东北人对于鸡架迷之依恋,甘肃人,真的对羊情有独钟,今天这一期讲讲吃羊届的“武功秘籍”。



在甘南有一种非常古老的羊肉吃法,在藏语里面称为“道食合”。道是石头的意思,食就是烧,石头烧什么呢?当然是就地取材的羊肉。古代牧民一早出门就去放牧,携带锅碗瓢盆比较麻烦,于是这种最古老的 *** 就诞生了。就地杀羊,取新鲜的羊肉和羊肚。羊肉用随身携带的盐粒和胡椒野葱腌制一下,然后一点一点都塞进清洗干净的羊肚里面,选择比较坚硬且较耐热的石头,用火烧的通红,把滚热的石头放进羊肚中,让石头和羊肉充分混合,之后封口,在密闭的空间,滚烫的石头让羊肉被加热,羊肉汁被蒸发,形成了天然的高压锅。十几分钟之后,一肚子新鲜的原汁原味的羊肉就做熟了。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不断改良的 *** 技巧,让甘肃人不仅可以把羊肉做得美味,更能把羊杂做到极致。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这款“造诣颇深”的炒拨拉。在张掖的山丹县有这样一种绽放在盾牌上的非遗美食——炒拨拉。相传2100多年前,霍去病在一次战争中勇猛善战,缴获了大量放牧用具和大群牛羊等物资,遂令就地烹羊宰牛犒劳三军。由于后勤部队还没有全部赶到,灶具尚不齐备,犒劳只得分片区依次而行。但是疲劳、饥饿、兴奋交织在一起,已经使一部分年轻军人急不可耐,再加上随风飘过的阵阵肉香诱惑,他们索性不等了,搬几块石头垒成灶,把盾牌翻过来当锅放上去,直接拿来食材炒起来。大家都找来柴禾凑火,在烟雾缭绕和火焰升腾中香味已经扑鼻而来。折两根芨芨草或者小树枝当做筷子,围过来,尝一口,那真叫爽!从此,这绽放在盾牌上的美味,在焉支山下持续绽放开来,且越来越意蕴浓厚,香味四溢!



随着灶具的改进和食材的精选,曾经的盾牌已经换成了铁鏊子,将洗净切好的羊杂,诸如心、肺、肠、肝、腰花、肚子等,佐以洋葱、大蒜、青红椒、葱段、辣椒粉、孜然下锅烹炒而成;烹炒时摊主一手摇着鼓风机,一手拿铲子在鏊子里来回拨拉,炒熟后拨拉到鏊子边缘,食客们围坐而食;凉了拨拉回鏊子中央炒几下,再拨拉到鏊子边上接着吃。

除了炒拨拉,在张掖还有一个特殊的民族——裕固族,他们对羊杂的处理另有心得。他们用生长5年藏羊的羊肝、羊肺、羊心, *** 了一道叫脂裹肝的美食,这可是出了张掖就再也尝不到的。牧民们用刀奏响草原上的打击乐,将羊肝、羊肺、羊心剁碎,加入葱蒜末、姜粉、花椒面、食盐,拌入炒面,搅和成馅。然后把羊肚表面的网油铺开,放入做好的馅,卷成条状,用白棉线从外边缠好以防散开,最后放入锅中蒸煮就算大功告成了。吃的时候不用蘸任何调料,油润甘香攒劲滴很。

如果你觉得甘肃人只吃羊肉,那可真是低估了甘肃人的吃肉神功,除了羊肉、牛肉、猪肉、鸡鸭鱼肉各式各样活色生香。



天水里脊,将牛肉切成小块与蛋清搅拌均匀,炸熟后配以木耳、玉兰片、辣椒丝,浇上勾好的汤汁,看起来色泽清亮,吃起来外软内酥。



平凉红牛肉色泽鲜红、脂肪乳白、肉质细腻坚挺、香味醇厚浓郁,口感细嫩多汁,有补中益气、滋脾养胃、强健筋骨功效。



陇西腊肉用的是岷县山地里的蕨麻猪,漳县的青盐,黄河的活水,再配上陇西秘方,切成片、夹馍馍,白里透红、肥瘦适口造。

甘肃人对于肉类美食做法的探索从未止步,这是民间智慧、更是深沉的爱,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甘肃人善于就地取材,出于对生活的热爱,甘肃人探索食色人间!



点击下方图片或文末“阅读原文”,

品味甘肃特有美食!




来源:喜马拉雅

过大年,携临夏、甘南特产访亲友

过大年,携特产,访亲友!临夏和甘南地区,拥有灿烂悠久的饮食文化,特产种类繁多。今天,微游君带您一起领略临夏、甘南的特产,看看可以带哪些特产回家过年吧!


临夏




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

别名“鲤拐子”、“黄河金翅鲤”。

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

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低,

无论怎样的烹饪方式都可以做出鲤鱼的鲜味,

口感紧致,气味清香,

腥味较少,是鲤鱼中难得的佳品;

更是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河州包子










在临夏,

“河州包子”是家喻户晓的特色美食。

它以个大、皮薄、馅多为特点,

馅料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不同。


临夏人常说:

“河州包子,

论个头,能屈能伸;

论馅料,可荤可素。

来临夏不尝一口河州包子

唉~(慨些)~ ”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

是临夏颇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

没有什么是一顿东乡手抓解决不了的。

“说起手抓,想起临夏”

“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

手抓羊肉

几乎成了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





黄焖羊肉










经过煎炒焖制后的羊肉

极为入味,

口味鲜香,肥而不腻。

加入土豆、洋葱、红绿辣椒

和青蒜增加层次感,

充分吸收了汤汁的粉条

是精华所在。






牛奶鸡蛋醪糟










当醪糟和牛奶、鸡蛋在铜质小锅里相遇,

煮出一碗牛奶鸡蛋醪糟,

奶味和酒香相融,

加上蛋花的嫩滑,

香甜浓醇,

回味无穷。



甘南




冬虫夏草










虫草,

又叫冬虫夏草,

素与人参、鹿茸齐名,

为肉座菌科。

冬虫夏草菌寄生在

鳞翅类昆虫幼虫上的菌座

及幼虫躯体的干燥物,

内含虫草酸、维生素B小脂肪、蛋白筹,

能治疗肺气虚和肺肾两虚、

肺结核等引起的

咯血、咳嗽、气短、盗汗等,

对肾虚、腰酸膝痛等有较好的疗效,

也是病后体虚,年老衰弱的滋补佳品。





蕨麻猪










蕨麻猪

一种高寒农牧区放牧饲养的

小型原始地方猪种,

是甘南草原特有的品种,

放生草原自然生长,

专靠拱吃蕨麻为生,

此种猪肉质嫩而味鲜。

火烧蕨麻猪,

皮脆肉嫩,

味道特别鲜美。





猴头菇










猴头菇,

形似猴头,

故而其名.

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

菌肉鲜嫩,香醇可口,

有“素中荤”之称,

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





甘南藏包










甘南藏包

作为藏族人民招待远方客人的美食,

因其形如牛眼睛,

又有“牛眼睛包子”之称。

藏包的 *** 食材和风味

因贴近草原风情而显得独树一帜。

最早藏包是以当地特产青稞面为皮,

牛羊肉为馅蒸制而成。

现今,

甘南藏包更多以白面为皮,

羊肉为主馅,

皮薄透亮,里馅味美鲜香。






酥油茶










酥油茶

是藏族“万能”必备良品。

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

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

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

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

瞌睡的时候,

还可以清醒头脑。


END






图文来源 | 综合整理于 ***

2022丰收数据报告:“禾下乘凉梦”成为最热词

9月20日,《抖音2022丰收数据报告》发布(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新增乡村相关短视频4.3亿条,乡村题材短视频播放量增长77%,384亿人次为短视频里的乡村点赞。短视频成为越来越多人记录美好乡村的主要方式之一。

立春这天新增乡村短视频最多

数据报告显示,一年24个节气中,立春这天乡村相关短视频投稿量更高。大家在这天做春饼、鞭春牛,留下对未来一年的祝福,如今终于到了要收获的日子。

而在与丰收相关的关键词中,阳台丰收日、种菜天赋、红彤彤的硕果、颗粒饱满金黄等表述让今秋的丰收立马生动起来。让袁隆平惦记了一辈子的“禾下乘凉梦”,如今也成为抖音上关于丰收最热门的词语。

除了三农自媒体、乡村守护人、电商推荐官等抖音创作者外,非遗传承人、兽医师、美食达人、乡村老师、农艺师、育种专家、护林员、无人机飞手等新农人职业也在抖音受到关注。

00后热衷买肉,60后喜欢种菜

数据报告还统计了各年龄段最关注的农特产品品类。当60后忙着买蔬果种子时,70后、80后爱上了养多肉植物,而90后、00后的购物榜之一名则是各种猪肉制品。

不过整体来看,各种肉类里,脂肪含量更低的鱼、虾如今获得更多网友关注。与此同时,在传统的肉食大类里,以藏香猪、芦丁鸡、黑山羊等为代表的优质小众品种,也获得了抖音网友的青睐。盛产于云南、 *** 、甘肃、四川等地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或者“蕨麻猪”,以营养丰富著称,相关视频在抖音累计播放12.5亿次。

河南、四川、广东、贵州、云南等省份成为乡村创作者最集中的地方。临近丰收节,各地创作者都将镜头对准了村里的秋收场面,“秋收大场面美成壁纸”、“丰收就是华夏大地的浪漫吧”等话题相继登上抖音热榜。

传统古村获得百万次点击

《抖音2022丰收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许多传统古村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其中,浙江丽水缙云县岩背村获得306万次点击,贵州铜仁德江县焕河村获得155万次点击,新疆阿尔泰布尔津县禾木村获得125万次点击……古村成为许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除了关心吃什么、游哪里,网友也在抖音搜索农技知识。报告称,去年抖音上关于黑豆种植过程的科普视频播放量就超过1.1亿,在家怎么种西瓜、种苗季节这个视频让你少走弯路、香蕉的现代化种植、独头蒜是怎么种出来的等内容成为大家最关心的知识点。

数据报告最后还介绍了“抖音乡村计划”的最新进展。据悉,“抖音乡村计划”于2021年推出,包括“乡村守护人”、“乡村英才计划”、“山货上头条”、“山里DOU是好风光”等公益项目。过去一年,超过10万名用户参与了#乡村守护人话题,25.8万人参加了“乡村英才计划”培训,“山货上头条”扶持69个地标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山里DOU是好风光”带动文旅商家增收3.5亿元。(刘锐)

来源: 光明网

报告:短视频记录美好乡村“禾下乘凉梦”成最热词

9月20日,《抖音2022丰收数据报告》发布(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新增乡村相关短视频4.3亿条,乡村题材短视频播放量增长77%,384亿人次为短视频里的乡村点赞。短视频成为越来越多人记录美好乡村的主要方式之一。

立春这天新增乡村短视频最多

数据报告显示,一年24个节气中,立春这天乡村相关短视频投稿量更高。大家在这天做春饼、鞭春牛,留下对未来一年的祝福,如今终于到了要收获的日子。

而在与丰收相关的关键词中,阳台丰收日、种菜天赋、红彤彤的硕果、颗粒饱满金黄等表述让金秋的丰收立马生动起来。让袁隆平惦记了一辈子的“禾下乘凉梦”,如今也成为抖音上关于丰收最热门的词语。

除了三农自媒体、乡村守护人、电商推荐官等抖音创作者外,非遗传承人、兽医师、美食达人、乡村老师、农艺师、育种专家、护林员、无人机飞手等新农人职业也在抖音受到关注。

00后热衷买肉,60后喜欢种菜

数据报告还统计了各年龄段最关注的农特产品品类。当60后忙着买蔬果种子时,70后、80后爱上了养多肉植物,而90后、00后的购物榜之一名则是各种猪肉制品。

不过整体来看,各种肉类里,脂肪含量更低的鱼、虾如今获得更多网友关注。与此同时,在传统的肉食大类里,以藏香猪、芦丁鸡、黑山羊等为代表的优质小众品种,也获得了抖音网友的青睐。盛产于云南、 *** 、甘肃、四川等地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或者“蕨麻猪”,以营养丰富著称,相关视频在抖音累计播放12.5亿次。

河南、四川、广东、贵州、云南等省份成为乡村创作者最集中的地方。临近丰收节,各地创作者都将镜头对准了村里的秋收场面,“秋收大场面美成壁纸”、“丰收就是华夏大地的浪漫吧”等话题相继登上抖音热榜。

传统古村获得百万次点击

《抖音2022丰收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许多传统古村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其中,浙江丽水缙云县岩背村获得306万次点击,贵州铜仁德江县焕河村获得155万次点击,新疆阿尔泰布尔津县禾木村获得125万次点击……古村成为许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除了关心吃什么、游哪里,网友也在抖音搜索农技知识。报告称,去年抖音上关于黑豆种植过程的科普视频播放量就超过1.1亿,在家怎么种西瓜、种苗季节这个视频让你少走弯路、香蕉的现代化种植、独头蒜是怎么种出来的等内容成为大家最关心的知识点。

数据报告最后还介绍了“抖音乡村计划”的最新进展。据悉,“抖音乡村计划”于2021年推出,包括“乡村守护人”、“乡村英才计划”、“山货上头条”、“山里DOU是好风光”等公益项目。过去一年,超过10万名用户参与了“#乡村守护人”话题,25.8万人参加了“乡村英才计划”培训,“山货上头条”扶持69个地标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山里DOU是好风光”带动文旅商家增收3.5亿元。

甘肃又一湿地草原走红,可与甘南媲美,美不胜收,面积超过90万亩



如果您在甘肃沿316国道行驶,在定西市西南部岷县闾井镇狼渡村,距县城约75公里处,一定会经过狼渡湿地草原。可以说它是整个岷县甚至定西市最美的湿地草原,它可以与甘南草原媲美,据说这片湿地的草原面积超过90万亩。



九曲十八弯的狼渡溪流蜿蜒其中,美不胜收。这里位于青藏高原东段和秦岭山脉西缘过渡带,也是陇南和定西两地的分水岭,境内地形为平原丘陵地貌,山峦圆润平坦开阔,气候凉爽宜人,河流纵横,草原辽阔,风景秀丽,旅游景点星罗棋布。



“狼渡滩”是指今天的狼渡湿地草原,是一片广阔的湿地草原,山峦浑浊而开阔。狼渡湿地草原平均海拔2600米,年平均气温4.9℃。毫无疑问,这特别适合夏季避暑,每年夏天甘肃自驾之旅也很火热。



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方特色产品,主要有:冬虫夏草、蕨麻、蚕豆、青稞、燕麦、油菜、蕨麻猪等。



据说,很久以前,这个地方盛产水草、野生动植物很多,是一个丰富的水草和野生动植物,以及许多原始的生态自然景观。“狼渡滩”一词反映了这里的原野性,传说过去经常有狼出没在这里觅食饮水、渡河,“狼渡滩”因此而得名。



“狼渡滩”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茶马公路横穿草原,是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早在5000年前,为西周王朝,秦汉部落牧马之地、三国时期魏、蜀多次交战的古战场,是羌汉争霸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的交融,使得“狼渡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中国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北上抗日延理川走过“狼渡滩”, *** 时期“狼渡滩”一直被变成了国民 *** 的军马场,由此“狼渡滩”成为西安通往青海 *** 的一条茶马驿道。



“狼渡滩”给人一种浩瀚壮丽的感觉,也给人一份细腻温柔的美。沿着这条路前进,仿佛逐渐进入了画卷。原始生态草原地形起伏缓慢,周围山峦连绵,草滩宽阔,水草丰茂,野花遍地。风景优美。



狼渡湿地草原草山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凉爽、狼渡河蜿蜒其中,形成美丽的草原湿地风光,各色野花竞相开放,水天一色,景色格外美丽独特。



如果您遇到蓝天白云,那将是美丽而令人不舍。风吹草地见牛羊,完美诠释了北朝民歌《敕勒川》里的情景。周边农家院落客舍,村庄田野别有情趣,是人们消夏避暑、草原风情游的好去处。



这里有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好客的牧民,狼渡湿地草原牛羊成群、望不到边的跑马川、藏包、蒙古包、农家炊烟袅袅。草原上的物产非常丰富,包括蕨麻猪,贝目,冬虫夏草,大豆,青麦等,同时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狼渡湿地草原景区良好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打造西部狼渡草原影视游乐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狼渡滩”将成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形成“旅游带动影视、影视带动旅游”的良性发展新格局,走上突破性、跨越式发展的新道路,使茶马古道变得更灿烂、更辉煌。


图文 | 清风视界

蝶 变

蝶 变

——迭部“三抓三促”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穿行在迭部的沃野乡村,青山绿水间一座座宜居村庄镶嵌其中,一片片承载着绿色希望的生态产业基地在田间延伸,一个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落地生根……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在“三抓三促”行动中,迭部县迅速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拿出务实举措,以高效的节奏、实干的作风,掀起大抓落实的热潮,全力做好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职工在学习上下苦功、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切实以“三抓三促”行动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要充分利用村里的红色资源和绿色优势,搞活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致富路。”在旺藏村党员大会上,全村党员热烈商讨着旺藏村产业发展计划。

今年来,迭部县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聚力调结构、增效益,助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围绕蕨麻猪、食用菌、经济林果、藏中药材、舍饲牛羊等优势特色产业,2023年计划投入发展产业资金3585.21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大科研力度,推动与高校、科研院校开展战略协作,落实科研经费50万元开展蕨麻猪种质资源研究,提升科技应用能力,扩大蕨麻猪种群数量,实现蕨麻猪养殖规模快速增加;落实科研经费50万元开展本地食用菌菌种研发,已生产木耳等食用菌菌棒400万棒以上。周密部署春耕备耕工作,调运各类种子216吨,调运有机肥1500吨,播种粮食6.27万亩,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出动执法人员36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点1个,执法覆盖面达到100%,根据农业政策性保险承保要求,已完成1723亩苹果和2190亩核桃的承保工作,助力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生态宜居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在党和 *** 的关心下,去年我们家盖了二层共四间的小洋楼,一楼一间是包房一间是厨房,二楼是客房,今年开办了农家乐,收入乐观,经营虽辛苦,但很充实快乐!”旺藏镇茨日那村村民拉木卓玛说。

乡村振兴,宜居是关键。迭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加快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美丽嬗变”正在牧村藏寨发生着。

村庄干净了起来,家园美了,群众富了,村民们笑容更多了,精气神更足了,幸福指数也高了。

迭部始终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照4月份“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生态环境大优化”主题活动,全面启动2023年白龙江沿岸百里风情线万亩绿化生态修复工程,全县85个乡镇部门(单位)组织10000余名干部群众,计划在各景区、白龙江沿岸、 *** 空地、荒山等区域造林1.56万亩、310万株,其中在洛大镇范围内种植苗木160亩、5万株,在腊子口镇达拉梁区域补植补造3万株,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村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扎实开展“清洁家园”主题活动,通过划定党员责任区,发动农村无职党员积极参与,重点对“三堆”、“四乱”进行集中整治,大力提升人居环境水平、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农闲时,我们还组织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让村民分享自己勤俭持家、孝老爱亲、教子有方、邻里互助的家风故事。村民互相学习,互相赶超。以前大家只比兴业致富的能力,现在还比谁更尊老爱幼、言谈举止文明、庭院干净整洁。”村民老高激动地说。

现在,崇尚文明、和谐、有序的新风尚在迭部蔚然成风。

迭部始终坚持把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聚重点、攻难点,育新风、展新貌,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按照“‘8+’基层社会治理大实践、各类突出问题大排查”主题活动,州县128个部门单位组织3000余名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入格联户工作,开展了“践行二十大·落实三抓三促要求·志愿服务进万家”、“迭山巾帼志愿者在行动”等一批主题服务活动,累计为民办实事4625件,排查矛盾纠纷12起,化解9起,受理来电来信来访、网上信箱、领导信箱线索30件30人次,已办结20件,宣讲政策180场次,悬挂横幅280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0余份,持续巩固和谐稳定大局。通过举办“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主题演讲比赛、“亲子共沐书香·强国复兴有我”亲子诵读实践活动、“礼赞二十大·传承好家风”清廉家风主题讲座、环境卫生“大比武”乡风文明“大提升”文明实践活动,弘扬向善向上的良好风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甘南日报记者 何龙 苏琳喜

后晶晶 杨占喜加草

报告:短视频记录美好乡村“禾下乘凉梦”成最热词

9月20日,《抖音2022丰收数据报告》发布(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新增乡村相关短视频4.3亿条,乡村题材短视频播放量增长77%,384亿人次为短视频里的乡村点赞。短视频成为越来越多人记录美好乡村的主要方式之一。

立春这天新增乡村短视频最多

数据报告显示,一年24个节气中,立春这天乡村相关短视频投稿量更高。大家在这天做春饼、鞭春牛,留下对未来一年的祝福,如今终于到了要收获的日子。

而在与丰收相关的关键词中,阳台丰收日、种菜天赋、红彤彤的硕果、颗粒饱满金黄等表述让金秋的丰收立马生动起来。让袁隆平惦记了一辈子的“禾下乘凉梦”,如今也成为抖音上关于丰收最热门的词语。

除了三农自媒体、乡村守护人、电商推荐官等抖音创作者外,非遗传承人、兽医师、美食达人、乡村老师、农艺师、育种专家、护林员、无人机飞手等新农人职业也在抖音受到关注。

00后热衷买肉,60后喜欢种菜

数据报告还统计了各年龄段最关注的农特产品品类。当60后忙着买蔬果种子时,70后、80后爱上了养多肉植物,而90后、00后的购物榜之一名则是各种猪肉制品。

不过整体来看,各种肉类里,脂肪含量更低的鱼、虾如今获得更多网友关注。与此同时,在传统的肉食大类里,以藏香猪、芦丁鸡、黑山羊等为代表的优质小众品种,也获得了抖音网友的青睐。盛产于云南、 *** 、甘肃、四川等地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或者“蕨麻猪”,以营养丰富著称,相关视频在抖音累计播放12.5亿次。

河南、四川、广东、贵州、云南等省份成为乡村创作者最集中的地方。临近丰收节,各地创作者都将镜头对准了村里的秋收场面,“秋收大场面美成壁纸”、“丰收就是华夏大地的浪漫吧”等话题相继登上抖音热榜。

传统古村获得百万次点击

《抖音2022丰收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许多传统古村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其中,浙江丽水缙云县岩背村获得306万次点击,贵州铜仁德江县焕河村获得155万次点击,新疆阿尔泰布尔津县禾木村获得125万次点击……古村成为许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除了关心吃什么、游哪里,网友也在抖音搜索农技知识。报告称,去年抖音上关于黑豆种植过程的科普视频播放量就超过1.1亿,在家怎么种西瓜、种苗季节这个视频让你少走弯路、香蕉的现代化种植、独头蒜是怎么种出来的等内容成为大家最关心的知识点。

数据报告最后还介绍了“抖音乡村计划”的最新进展。据悉,“抖音乡村计划”于2021年推出,包括“乡村守护人”、“乡村英才计划”、“山货上头条”、“山里DOU是好风光”等公益项目。过去一年,超过10万名用户参与了“#乡村守护人”话题,25.8万人参加了“乡村英才计划”培训,“山货上头条”扶持69个地标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山里DOU是好风光”带动文旅商家增收3.5亿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麻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