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容颜也会慢慢老去,岁月催人老,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仅岁月会催人老,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人体衰老的速度,让身体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甚至癌症。
为了延缓衰老,美国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中心(CFSAN)的专家刊文指出,下面十种食物不仅危害健康,还会加速衰老,大家务必要警惕了。
精制碳水化合物
什么是精制碳水化合物?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糖类:精制和加工的糖类,如蔗糖(食糖)、高果糖玉米糖浆和龙舌兰糖浆;二是精制谷物:去除了纤维和营养部分的谷物,更大的来源是精制小麦制成的白面粉。精制碳水化合物几乎被剥夺了所有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精制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认为是“空的”卡路里,能被快速消化,并具有高血糖指数,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的疾病症状也会呈现在你的脸上:皮肤加速老化,出现痤疮和酒糟鼻等瑕疵。
人造黄油
几年前,黄油因其饱和脂肪含量而声名狼藉。人造黄油应该是让我们享受没有脂肪的黄油而生产的。不幸的是,人造黄油实际上对人体有害。人造黄油富含反式脂肪,会增加患慢性病和癌症的风险。它也会扰乱身体的水合程度,慢性脱水是皱纹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方便食品
当我们依赖方便食品或快餐时,很容易摄入过多的盐。钠盐会导致水分滞留,引发浮肿。科学家们已经不断向人们发出警告,食用过多盐分将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
能量饮料
能量饮料富含糖、 *** 、钠和酸。这种致命的复合物会损害牙釉质,令牙齿被污染“染色”,并导致脱水。经常饮用能量饮料的人还会面临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出现白天大脑迟钝等症状。能量饮料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大多与心脏问题有关,例如心律不齐。
甜食类
谈到过早衰老,糖可能是头号公敌。吃较多的糖会使你的身体健康出现太多的慢性病,包括导致高血压、头痛,还会促进衰老和癌细胞生长。研究发现,经常摄入糖分不仅会增加腰围,还会导致皮肤中的弹性纤维变得僵硬,形成皱纹和斑点,这种现象在女性月经期间尤为突出。此外,高果糖饮食还会使大脑变得迟钝、出现记忆障碍,让大脑提前走上“下坡路”。
酒类饮料
健康的肝脏能正常分解毒素,维持皮肤健康,而喝酒过多会影响肝功能,导致毒素蓄积体内,进而影响到皮肤,导致皱纹、皮肤松弛等问题。研究显示,酒精会导致人体脱水,影响睡眠并加速人体老化。
腌肉类
腌肉类包括腊肠、腊肉等食品,在腌渍的过程当中,为了保鲜防腐、延长保质期会添加不少盐。这会导致此类食物钠盐含量超标,造成进食腌渍食品者肾脏的负担加重,女性如果长期食用腌渍食物将会加速衰老。研究表明,腌肉中富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红肉类
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红肉类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密切相关。美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项大型权威调查显示,长期大量食用红肉,会增加因心脏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风险。红肉类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当高,会在体内产生自由基,破坏皮肤细胞,最终加速老化。
烤肉类
烧烤是时下很多人都喜欢的饮食方式,但烧烤的火候一般人都不能很好地把握,肉被烤焦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吃了烤焦的鱼、鸭、鸡等含有动物脂肪的肉类,会严重损害体内功能机制,引起细胞变异。特别要注意黑色烤焦部分不要吃,其含有促炎性碳氢化合物,会破坏皮肤胶原蛋白,加速衰老。动物脂肪烧焦后会产生一种强致癌作用物质,它与人体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可引起细胞突发变异,导致癌症的发生。
含有过氧脂质的硬化油
所谓“硬化油”,基本原理是在加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时,加入金属催化剂,通入氢气,使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的双键与氢原子结合成为不饱和程度较低的脂肪酸,由于上述反应中添加了氢气,使油脂出现了“硬化”。研究表明,含有过氧脂质的油脂食物会让人越吃越老,还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炸过鱼、虾、肉等的植物油,长时间放置后即会生成过氧脂质;长期晒在阳光下的鱼干、肉类等,长期存放的饼干、糕点、油茶面、油脂等,都会产生过氧脂质。
这食材不怕过期,吃的时候随手抓一把,不用切不用炒,鲜香美味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撰文:<美>约翰˙格雷 | 译:王志成 | 编辑:大 V
文章来源:《医食参考》杂志2019年12月刊
一般来说,食材都会有保质期,但是小编今天想说的这个食材,它是不怕过期的,它是属于干菜类食材,家中可以常备些,就能从春天吃到冬天,无论怎么做都好吃,但是我们这边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用它做凉拌菜肴。因为每年4月——7月期间,人们会出现没胃口或没食欲等症状,这时不妨来盘凉拌菜解解馋。
我家每年都会必备这道食材,那是因为我奶奶特爱吃,无论何时只要想吃,随手抓一把,不用切不用炒,只需简单一拌,鲜香美味还解馋。它的名字叫“长寿鱼”,其实说白了它就是我们这边的一种叫法,还有的叫“人造肉”,是因为它的外形像鱼一样,所以很多人把它叫做“长寿鱼”,顾名思义其营养价值是很高的。
因为它又被称为大豆蛋白肉,是一种由黄豆 *** 而成的健康食材,并且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尤其是老年人常吃它,不仅三高平稳,还身体越来越精神。今天分享一道凉拌长寿鱼,具体做法如下:
凉拌长寿鱼
所有食材:长寿鱼、大蒜、香葱、大葱、辣椒段、白芝麻、食用油适量、食用盐少许、生抽一勺、蚝油一勺、少许鸡精和一丢丢香油
之一步:先将长寿鱼用清水泡软,泡至大约8分钟左右,沥干水分。接着大蒜切末,香葱切葱花,大葱切葱丝,备用。
第二步:起锅,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待水沸腾后,把泡软的长寿鱼倒入锅中,用开水烫一下,烫至大约2分钟左右,捞出过冷水,控干水分,备用。
第三步:取一空碗,碗中加入一勺辣椒段、一勺白芝麻和适量蒜末,烧热油,待油温冒后,将热油浇在配菜上面,炸出香味,用筷子搅拌均匀,接着加入一勺生抽、一勺蚝油、少许食用盐、少许鸡精和一丢丢香油,再次搅拌均匀,备用。
第四步:将沥干水分的长寿鱼放入一个大空碗中,再放入备好的葱丝和葱花,接着将调制好的灵魂料汁倒在上面,充分搅拌均匀,即可装盘上桌。这道凉拌长寿鱼就完成了,不仅简单易做,还鲜香美味,并且好吃还不长胖哟!
光盘贴士:这道食材其实也属于老一辈人都比较怀念的食材,其实它是一种以肉类形色和味道进行模仿的豆制品,所以适合老年人吃它,我家奶奶就特爱吃它哦!
大家都看到这里了,辛苦大家了,首先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关注和阅读,我是光盘食客,我会用心去做好每一道属于自己的美食,再次谢谢你的关注和阅读!
很多肾友都对鱼存在一种误解,认为鱼里面含有大量的嘌呤和磷钾等物质,不适合自己吃。
但实际上,鱼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且肉质细腻易消化。
只要掌握了吃鱼的技巧,鱼肉可以放心吃。
肾友应多吃鱼肉
“一条腿比四条腿的好!”
这是营养学中的一句俗语,意思就是脚越少的动物,营养价值会更高。
这一点在鱼肉身上得到了证实。
鱼肉含有多种有益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DHA和EPA,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
鱼肉中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不仅能满足肾友的营养需求,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美国肾病权威期刊Journal of Renal Nutrition(译为“肾脏营养杂志”)上有研究证实:
红肉和加工肉吃得越多,与慢性肾脏病及尿毒症的风险就越高。如果用鱼肉代替一份红肉,尿毒症的风险会下降49%。
这两种鱼不能吃!
1.中式咸鱼
中式咸鱼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
另外咸鱼肉中含有的大量盐分,还会加重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导致病情恶化。
普通人还能偶尔吃吃,解个馋。
但建议肾友一口都不碰!
2.易富集重金属的鱼类
近年水源污染事件频发。
抛开对水质有严格要求的人工养殖鱼不说,野生鱼被污染的风险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个头大的鱼,在食物链中的层级更高、生长期更长、进食量更大。
那么这种鱼就越容易富集汞等重金属。
FDA就建议少吃青花鱼、鲨鱼、旗鱼、长寿鱼等鱼类。
3.罐头鱼
把鱼 *** 成罐头需要将鱼减脂及高温杀菌处理,还会经过煎炸或熏烤等过程。
这么一顿操作后,鱼肉的营养价值会大大减少,部分产品由于 *** 工艺的不同,还会产生如苯并芘之类的致癌物质。
自然也不适合肾友食用。
鱼胆一定不能吃!
鱼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对肾脏却是“剧毒”。
曾有研究记录,一位56岁的中国女性,食用2x2cm的草鱼鱼胆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鱼胆中含有多种胆汁毒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应避免食用。
怎么吃鱼更营养?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或一周吃300~500g水产品类。
但肾友要限制蛋白摄入,不需要吃这么多。
吃鱼肉建议少量多次,一周吃上3-4次,每次50~100克即可。
吃鱼的方式很多,其中油炸、生吃是最不推荐的——
油炸危害心血管健康
生吃增加感染的风险
清蒸、水煮的鱼,还能去除一些钾、磷和嘌呤,这么吃鱼同样美味,还更安全。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祝肾友们以后都能愉快吃鱼!
为长寿养生吃保健品,1年2次进医院,这4种保健品能不吃就不吃“吃了一年保健品,把自己两次吃进了医院。”
温州的王大爷今年七十几岁了,1年前他患过一次中风,之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于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对健康十分关心,开始选购保健品来服用。
经过多方了解,王大爷选购了一家还算比较出名的保健品品牌,并在在销售员的游说下,他预存了900块钱,开始定期去店内取保健品。
当王大爷被问到为什么这么相信保健品,东西都没拿到就付钱时,他说:“小王说了,这个保健品什么都会好,当时就好了,医生说了一次中风后,第二个中风的概率就会变高。”
于是抱着这样的心理,王大爷开始服用保健品,但是时间流转,他的保健品吃了不少,但是身体却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2次因为生病而住院。
但两次住院也没有引起王大爷的注意,他继续在那家店预存了一笔钱,就这样又吃了4个月,可王大爷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开始出现双腿无力、头晕眼花而被送进了医院,最后被诊断为中风。
本来想不再吃保健品了,但想到预存的钱还没用完,他又开始去拿保健品服用,没过多久又住进了医院,最终因为中风离世。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的老年人也开始关注保健品,但是无数老年人因为保健品而上当受骗。
一、你知道保健品的真面目吗?
说起保健品,部分人会想到“包治百病”,有些人会想到“安慰剂”,总而言之对保健品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保健品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早在2005年,我国发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就对保健品有了明确的规定。保健品所指的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矿物质、维生素作为目的的食品。这类食品只适合特定人群进行食用,帮助调节机体功能,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而且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的食品。
换句话说,保健食品就是一种膳食补充剂,不属于药品,只是对身体的某些方面具有调节作用,不能用来治疗疾病,也不能宣传保健品有治疗作用。
所以所谓的可以“包治百病”,这些统统都是假的。保健品不是药品,是食物,不用来治疗疾病,主要的功效是调节机体功能,具体交接什么机体功能,根据保健品的种类来决定。
二、保健品可能不但没用,还会危害健康
“大爷平时都吃什么药呢?”
“药名太多了记不住,早上吃了5种,中午再吃5种!”
就这样,山东的张大爷把自己吃进了医院,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大爷最近总是出现头晕、出汗、眼冒金星等症状,家人将他送到了医院进行检查,没想到王大爷的血糖水平只有3.0mmol/l,已经处于低血糖的状态了。
医生询问了病史才找到原因,张大爷不仅仅在吃医生开的降糖药,而且还自己在外面药店购买了据说能降血糖的保健品,从而导致了低血压。
张大爷的家人比较有警惕性,这才没有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由于保健品导致的悲剧,真的不在少数。
根据我国相关的数据发现,这些年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服药导致药物性肝肾损害,年发病率已经高达23.80/10万,比其它西方国家的报道高出许多,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盲目使用药物,其中保健品和中药的占比就达到26.81%。
在很多人眼里,保健品是无毒无害的,那么为什么保健品会导致肝肾损伤呢?主要跟两个原因有关:
1、保健产品层次不齐
正常情况下,保健品的成分应该是食物或食物补充成分,对于特殊人群来说,的确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但是很多不法商家为了提高保健品的市场和效果,于是就想办法添加一些药物来提高保健品的效果,于是这类保健品就不属于食品了,而是被非法加入药物成分的产品。比如在有减肥效果的保健品中添加二甲双胍;在美白保健品中添加重金属;在增加体力的保健品中加入激素等。如果患者服用了含有违规西药的保健品,就容易因为药物过量而损害肝肾。
2、过量服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平时的正常饮食身体,并不会严重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也就是说一般人并不需要服用保健品来补充营养。但是如果在这时候还大量服用保健品,多余的营养物质并无法被人体吸收,同时还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分解,这就加大了肝脏的负担。比如每天补充过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如果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在肝脏蓄积,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肝硬化等。
三、为你总结:这4种保健品,能远离就远离
市面上的保健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而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总的来说,下面这4种保健品更好能远离就远离:
1、蛋白粉
蛋白粉是一种大豆蛋白,用于补充蛋白质,但对健康人来说根本就不需要。有一些人因为一吃就胖而烦恼,也有一些人因为太瘦而烦恼,于是就有商家说应该补充一些蛋白质,于是蛋白粉就开始热销了。但实际上一罐只有400g的蛋白粉价格就要好几百块钱不说,更重要的是一位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按照每公斤体重要1个的蛋白质来算,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获取,不需要额外再补充蛋白粉。
2、保肝片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人们总是格外关注肝脏健康,尤其是经常喝酒的人,于是针对喝酒的人商家又开始推荐保肝片,但是保肝片只是一种保健品。诚然,有些保肝片中确实含有一些护肝的成分,但是并无法减轻喝酒的危害。并且对肝脏更好的保护就是少喝酒,睡眠充足。在肝脏健康的情况下,或许保肝片中的护肝成分还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3、鱼油
在各大保健品的柜台上,鱼油几乎是中老年人热衷追崇的保健品。鱼油是欧米伽-3脂肪酸,研究发现对心血管疾病有好处。但事实上吃鱼油还不如吃鱼靠谱,鱼油的成分来源于鱼,而且提纯的鱼油并不稳定,吃鱼能直接补充鱼油而且更有效。除此之外吃鱼还能获得维生素、矿物质、优质蛋白等多种营养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4、酵素
这两年酵素非常火,很多商家宣称酵素可以帮助排毒,具有美容减肥的功效,于是很快走上了保健品排行榜行列。实际上酵素并不能减肥。酵素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酶,但是胃部的酸性很强,酶是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再加上胃部还有胃蛋白酶,能够破坏其他的酶,吃进去的酵素根本就不可能再有活性,吃了也等于白吃,而且还浪费钱。
四、中老年人更好的保健品是“吃”、“动”
就目前来说,中老年人身体最常见的就是心血管病,以及免疫力下降的问题,说实在的预防这些疾病,或者治疗这些疾病,仅想靠保健品来预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些疾病的预防主要是日常生活好习惯的养成。
在影响个人寿命和健康的众多因素中,医疗卫生只占了8%,生物遗传以及环境因素总共只占32%,但是生活方式则占到60%。也就是说,中老年人想要长寿,更好的“保健品”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说起生活方式,就不得不提到两种生活习惯,那就是“吃”、“动”。
吃我们说有两个原则,一是清淡饮食,二是7种营养物质不能少。清淡饮食并不代表就是单纯吃素,而是在保证营养物质充足、均衡的基础上,做到少糖、少盐、少油。同时,人体所需的7大营养元素不可缺少,分别是蛋白质、水、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因此要加强优质蛋白的摄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应该每天至少一个鸡蛋、一盒奶、2两瘦肉以及适量豆制品;每天摄入的油量要控制在20~25g,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6g。
运动带来的好处有很多,比起购买昂贵的保健品,老年人不如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保持健康,还能延缓衰老。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能减少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发生,在治疗和预防慢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再加上老年人大多存在心肺功能衰退的情况,肌肉力量减小,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能力都有所下降,通过适当的运动能够延缓衰老。坚持适当的运动还能延缓脑萎缩,减少认知障碍,还能增强老年人的体质。
总之,市面上的保健品质量参差不齐,千万不要盲目购买保健品长期服用,比起服用保健品,不如在平时多注重饮食,加强运动。
参考资料:
<1>《吃了一年多的保健品两次因病住院 店家给出“神回复” 》.温州晚报.2019-03-15
<2>《【科普】什么是保健食品?》.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2019-02-21
<3>《医生总说“清淡饮食”,老年人应该怎么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1-07-1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研究发现:经常吃鱼有利于长寿,但吃哪种鱼好?并非是野生鱼在现在物质富足的大环境下,我们可选择的食物太多了,以前吃不到的肉,现在却遭到了不少的嫌弃,尤其是一些养生人士。因为现在的很多富贵病都跟吃有关,大鱼大肉吃多了,不仅容易胖,很多病也会找上门,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吃素比较多,吃肉少,甚至有的人完全不吃肉。
但在各种肉类中,鱼肉却逃过一劫,吃鱼不仅没有啥坏处,还有不少好处,有人说鱼肉是更高级的肉。它高级在哪?经常吃鱼肉对人体有什么好处?鱼的种类那么多,吃哪种好呢?下面就向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研究发现:每周吃半斤左右的鱼,可以降低15%的死亡风险
这些研究被发表在《EJCN 》上,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参试者每周吃鱼的量(按照每份五十克的量),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
·每星期吃4-6份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了15%。
·每星期吃7-10份的人,死亡率降低了8%。
·每星期吃超过11份的人,跟死亡风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由此可见,经常吃鱼是有助于延长寿命的,但研究也指出,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不仅如此,《欧洲心脏病杂志》上也有关于吃鱼跟健康之间的研究,这项研究纳入了42万人,研究不透饮食跟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最后发现,经常吃鱼的人,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
吃鱼,为什么有这些好处?
因为鱼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这种物质有利于保护血管,可以降低血管疾病风险。鱼肉也是白肉,它既有肉类食物的优势,同时有弥补了其不足对于,不管小孩还是老年人来都是适合吃的。
吃鱼不仅对血管好,对眼睛也好——有研究发现,经常吃鱼的人,黄斑病变的几率更低。
对消化系统也好——鱼肉比其他肉类更有利于消化,不同营养的同时,不会增加肠胃负担。
吃哪种鱼呢?
推荐大家选择深海鱼,它里面含有丰富的DHA。当然了,像鲫鱼、带鱼也可以选择,吃点鲫鱼有助于健脾开胃,脾胃不好的人适合吃,带鱼吃比较少,老年人和小孩子适合吃,要注意的是,如果烧带鱼的时候发现,它一下油锅就卷起来了,这种带鱼建议不吃为好。
吃鱼虽好,但大家也要注意烹饪方式,很多人喜欢的方式其实会破坏鱼肉中的营养,而且还不健康,比如油炸和烧烤,经常吃,会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则不利于血管健康。
吃鱼的量也要注意,适度即可,也不要大量进食。
但有一种鱼,建议大家尽量少吃或不吃——咸鱼
咸鱼也被叫做中国式咸鱼,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可能咸鱼是当地的饮食特色,但大家或许不知,中式咸鱼可是被世卫列入到“一类致癌物”名单中的,是明确可以致癌的。所以,就算咸鱼再下饭,再好吃,为了身体健康,也建议大家能少碰就少碰。
关于吃鱼,还有一些知识点,下面也一并跟大家讲讲,如果你走入了误区,要及时走出来:
知识点1:野生鱼不一定安全健康
很多人都觉得野生鱼营养价值更高,味道更好,也更安全,但殊不知,他生活的水域也是其他生物生活的地方,若是水质差,污染中,鱼也会被污染,被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其实是要比养殖的鱼高得多的。
知识点2:不小心被鱼刺卡住,吞饭、喝醋等土 *** 不可取
大部分人都有过被鱼刺卡住的经历,一般认为大口吃米饭,或者喝醋,能把鱼刺带下去。这种 *** 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的是小、软的鱼刺。若是鱼刺比较硬,就可能因此扎得更深,甚至可能会划破食管。被鱼刺卡住时,若不能去除,应该及时去医院,让医生帮忙取出。
综上所述,鱼肉在各种肉类中能脱颖而出,是有道理的,经常吃鱼,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有利于延寿,不知道你爱吃鱼吗?不过,也要掌握正确的吃法,咸鱼更好别吃。
过年买鱼:优先考虑这6种鱼,味道极鲜腥味小,寓意吉祥美观好吃参考资料:
《想长寿要多吃鱼,能让死亡风险降低15%》.健康时报.2021.08.16
《多吃鱼能预防心血管病?这项研究给出了答案》.北青网.2021.03.16
#天南地北大拜年#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了,很多家庭都加快了购买年货的步伐。一般来说,无论是大年三十的年夜饭,还是正月在家招待贵客,鱼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它不仅是整桌饭菜的压轴大菜,同时也寓意着生活日日有余,年年有余。
一般来说,从大年三十的除夕饭开始,一直到正月结束,除了出门走亲访友外,只要在家待客都会用到鱼。可以说,整个过年期间,鱼的用量需求还是很大的。所以,问题就来了,买什么鱼,味道既鲜美,样子也壮观,寓意还吉祥呢?如果过年的鱼还没有准备,不妨优先考虑下面这6种鱼,都是味道极鲜腥味小的,而且寓意也是非常吉祥美观好吃的。
一、多宝鱼
多宝鱼也叫作大菱鲆、比目鱼等;光是看名字就知道,这鱼的名字十分“讨人喜”,过年吃多宝鱼,寓意“多宝多福”啊!其次,多宝鱼的外形像似一只“蝴蝶”,除了一根主刺外,鱼肉中是没有鱼刺的,而且它的鱼肉十分的鲜嫩,鱼腥味也比较少。
不仅如此,多宝鱼的营养十分的丰富,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铁、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多宝鱼一条多在两斤左右,大小非常适中,很适合作为压轴菜。
二、长寿鱼
长寿鱼也叫作胸棘鲷,首先,说一下,这种鱼还真不是咱们海域所产的鱼。它主要生活在新西兰和南非等地。那为什么又叫作长寿鱼呢?这是因为长寿鱼的生长速度非常的缓慢,且寿命可以达到160岁左右,一般来说,长寿鱼要长到25岁之后才算是成熟。
很多朋友会有疑问:鱼长这么长的时间,鱼肉不老不柴吗?这就是长寿鱼更大的特点之一!首先,长寿鱼外表非常的鲜亮,呈砖红色,烹调之后呈橘红色;其次,长寿鱼的营养十分的丰富,尤其是鱼头和鱼骨还含有珍贵的“脑黄金”!
不仅如此,长寿鱼的鱼肉也十分的鲜嫩。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正因为这鱼由于寿命极长,所以叫作长寿鱼。而过年吃长寿鱼,本就寓意安康长寿的意思,所以,这种鱼也非常适合作为餐桌的最后一道菜!
三、红鳞加吉鱼
在沿海城市,过年吃红鳞加吉鱼也是很多家庭的选择。因为加吉鱼的名字本来就带有一个吉祥的吉字,其次,加吉鱼分红鳞和黑鳞,红鳞的加吉鱼从外观上就非常符合春节这种重大节日气氛的鱼。
四、大黄花鱼
黄花鱼分大黄花鱼和小黄花鱼,而对于过年家宴这种场合来说,大黄花鱼更为适合,一是大黄花鱼通体呈金黄色,外观十分的漂亮,寓意在新的一年中财源滚滚。其次,大黄花鱼的肉质十分的鲜美和鲜嫩,尤其是它的肉用筷子轻轻一夹,就会呈现蒜瓣似的样子,也就是俗称的“蒜瓣肉”。
五、鲤鱼
过年期间,最火的一种鱼还是以鲤鱼为尊啊!首先,鲤鱼的鲤与“礼”和“利”谐音,所以,过年吃鲤鱼一是代表这是有“礼”的人家,二是代表在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再加上民间素有鲤鱼跃龙门之说,所以,鲤鱼是很多家庭年夜饭的首选。
六、鲈鱼
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范仲淹的一首《江上渔者》将鲈鱼的鲜美,讲述的很是生动!过年期间,不少家庭都钟情于鲈鱼,原因无它,就是好吃!其次,鲈鱼适合清蒸,整条鱼端上桌,样子也十分的壮观好看。
——老于说——
咱们中国人过年,讲究年年有余,鱼是年夜饭,也是正月待客必吃的一道菜。而上述的这6种鱼,基本上都是腥味较少,但是鱼肉的滋味却非常鲜美的,尤其是,每条鱼的寓意也都不错,喜欢的朋友,不妨准备一些,等过年的时候用!我是馋嘴老于,感谢大家的观看,谢谢!
冬天吃鱼,碰到这3种鱼尽量少吃,没营养还贵,不少人还在吃多学学、多看看!点击关注,每天精彩不断!
导读:吃鱼能让人健康又长寿,有3种鱼早该扔进垃圾桶,不少人还在吃。
随着社会的进步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如今的人们只要兜里面有一点钱的话,就可以直接去市面上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是一些吃的、喝的、用的、玩的、穿的等等都是可以直接去市面上买的到的。
像我们今天分享给你的鱼,相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在这个季节,鱼应该是更受欢迎的肉制品。它不仅便宜,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它富含优质蛋白质、钙铁矿物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以及我们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还有大量的有机成分。这些营养元素对我们的食欲和免疫力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是身体需要的营养,老人和孩子都应该非常喜欢吃鱼。
它的吃法也相当多样,直接用于炒着吃、红烧、烧烤、炖汤、做鱼丸等很有营养,很好吃。通常我们去市场买鱼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市场上的鱼和鱼的种类很多,给人的选择也很多,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市场上遇到这三种鱼,一定要记得直接扔到垃圾桶里,或者不买、不吃,千万不要吃这三种鱼,它们对人体不好,还会影响我们的营养吸收,让我们来看看这三种鱼,它们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朋友还天天吃?
之一种鱼是指一些咸鱼。
这种咸鱼一般亚硝酸盐含量更高,因为它属于一种咸的食物。而且一般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腌制发酵,所以上面的亚硝酸盐会快速直接分解里面的营养成分,没有任何营养上的好处。营养,而且亚硝酸是强致癌物,尽量少吃这种咸鱼,如果我们吃了太多的咸鱼,对我们的健康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少吃这种咸鱼。
第二种鱼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特别爱吃的油炸小黄鱼。
说到小黄鱼,它本身的营养价值确实很高,吃法也多种多样。但是,虽然油炸后它的口感非常酥脆,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完全丧失了,因为在油炸的过程中?在油炸的过程中,食用油的高温会快速分解小黄鱼顶部的一些自由基,所以营养成分会快速流失。吃多了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长期吃这种煎鱼对身体也有一定影响。
第三种鱼是指一些深海鱼。
其实我们市场上还是有很多这种深海鱼的,尤其是那些无法人工养殖的。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深海鱼,因为人工捕捞后会因为气压的问题很快死亡,比如一些长命鱼,金枪鱼码头,鱼。其实都是深海鱼。这种深海鱼为什么不能吃?主要是因为。这种深海鱼的生存条件很好,所以它的存活期很长,很容易携带大量的重金属。所以这种深海鱼重金属严重超标。吃多了,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会降低我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那么,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精彩内容,看完之后,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给小编留言,一起参与讨论,说说自己的观点跟看法,也可以点赞、关注、转发,感谢大家的支持。
吃鱼既营养又健康?这8种「鱼」高汞,一口也别给孩子吃无论是孕妇还是孩子,适当吃一些鱼类对身体和生长发育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鱼类中除了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物质,还有——甲基汞。这种元素会影响神经系统,那么什么样的鱼里面含有这样的元素呢?吃鱼应该怎么吃才健康安全呢?
鱼肉有何营养?
鱼贝类作为健康饮食模式的一部分,可以为我们提供多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包括:
优质蛋白质
ω-3脂肪酸(鱼贝类海产品是DHA和EPA的主要膳食来源)
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其中的含量比其他任何食物都要高)
铁元素
其他矿物质,如硒、锌、碘等
其中ω-3脂肪酸,是大脑和眼部主要的结构脂肪酸,对胎儿及婴儿的大脑和视觉发育十分重要。
鱼类中为何含有甲基汞?
汞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重金属,会随着工业废物进入环境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水中的微生物可以把汞转化为毒性较强的甲基汞,被水中的生物所吸收,从而集聚在生物体内。
什么样的鱼汞含量比较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联合环境保护署(EPA)就曾发布过鱼类消费“黑名单”。其中包括:马林鱼、大鲭鱼、旗鱼、剑鱼、长寿鱼、鲨鱼、方头鱼、大眼金枪鱼。
这些鱼要看好,不要给孩子吃。但是家长们可以稍微放宽心。搞汞含量的鱼,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鱼多为水产养殖的淡水鱼。后者鱼体寿命短、食物链短、生长较快,生长稀释可明显降低鱼体内甲基汞含量,不利于汞的生物富集。所以正规市场售卖的鱼,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什么样的鱼是汞含量低的鱼?
一般市场上常见的鳕鱼,三文鱼,龙利鱼,金枪鱼,凤尾鱼等都是低汞的鱼,可以放心给孩子食用。
如何在吃海鲜的时候尽量降低风险呢?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环保署(EPA)在2019年7月份公布了最新的建议:
以每日2000卡路里的饮食为计算标准,每周建议至少摄入2份海鲜,即8盎司(约226克)(幼儿需减量)。
怀孕和哺乳期妇女每周建议食用2至3份,即8到12盎司(约226~340克)各类含汞较低的海鲜。
美国FDA和EPA(2015-2020版膳食指南)建议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每周食用多种类的、2-3份“更佳选食”列表中的鱼类,或1份“良好选食”中的鱼类,以实现吃鱼“利大于弊”。
来源:https://www.fda.gov/media/102331/download
关于吃鱼的谣言,你知道哪些?
谣言一:吃鱼脑补脑,吃鱼眼明目
不是哦~鱼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起不到明目的作用,而且鱼脑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HA都非常少,更不要说补脑了。
谣言二:吃鱼胆清火明目
绝大多数的鱼胆都是有毒的!家长在处理鱼的时候一定要摘除鱼胆并充分洗干净。误食鱼胆有可能会有致命危险。
保持饮食均衡和食物多样化,可以轮流吃不同类型的低汞鱼类,这样可以帮助分散风险。其实吃多种多样健康的食物,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丰富的营养元素,还是一种可以降低包括汞污染在内饮食风险的 *** ~
参考文献:
<1> 《平衡吃鱼的利弊:甲基汞的风险与DHA及EPA的益处》香港特别行政区 *** 食物安全中心
<2> 《FDA警告,这8种鱼高汞!一口也别给娃吃!》医学界儿科频道
<3> 《孕妇和孩子吃鱼攻略:应该避免吃哪些鱼,怎么吃,吃多少》 夏天的陈小舒
<4> 《《吃鱼吃进ICU!3种鱼+1个部位,不能给娃吃,一口都不行!》 科学家庭育儿
个人介绍:营养师Vivi(朱雨薇),中国首批注册营养师,海归营养学硕士,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婴幼儿辅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母婴学组成员,全网粉丝一百万+,专注传播国际主流的母婴育儿、营养食育等科普知识。欢迎在头条和各个平台关注我呀~
FDA公布:这8种鱼不能给娃吃,一口都不行!哪些鱼含DHA更多?导语
宝爸宝妈们都很喜欢给孩子吃鱼,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EPA,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但是,吃鱼却也能进ICU?哪些鱼不能吃?
上海育儿帮 这是一个专注上海本地健康育儿资讯的公众号,为您及时提供医保政策,择医信息,健康资讯,育儿科普,是每位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宝爸宝妈们都很喜欢给孩子吃鱼,这是因为我们都知道,鱼含有丰富DHA和EPA,是一种很好的食物,还能够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但是宝爸宝妈知道吗,如果选不好/吃不好鱼,也会给娃带来巨大的危害。
前段时间,有一个7岁女孩因为吃鱼进了重症监护室!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女孩的奶奶开玩笑说鱼胆可以吃,结果,女孩悄悄地吞下鱼胆,结果就开始腹泻、腹痛、呕吐。医生诊断她是鱼胆中毒、肝衰竭、多脏器功能损害,进入ICU观察治疗。
帮主在这里要给各位宝爸宝妈提个醒,有一些民间的说法,觉得鱼胆清热解毒还能明目,但其实,鱼胆不仅不能治病,反而有剧毒!
家中做鱼的时候, 一定要把鱼胆取出来,如果不小心鱼胆破了,尽量别给孩子食用了哦。鱼还有哪些部位孩子不适合吃呢?
3个部位要少吃
01
鱼头
我们经常说,吃啥补啥,想让娃更加聪明的话,会多吃点鱼头。
但是,宝爸宝妈不知道的是,鱼身上的汞大部分都在鱼头中,对于孩子来说,吃鱼头不仅不补脑,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真的别再逼娃吃鱼头了。
02
鱼籽
鱼籽能吃吗?有些家长觉得鱼籽中含有DHA是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鱼籽中大量的脂肪,不要给娃过多食用。
所有的鱼籽都能吃吗?当然不是,就比如石斑鱼的鱼籽含有剧毒,河豚的鱼籽更会麻痹人的神经,严重造成生命危险。
03
鱼皮
大家都知道,鱼皮能够补充胶原蛋白,不少宝妈都喜欢食用,吃起来口感很不错,非常受欢迎。
但是,宝爸宝妈要注意,胶原蛋白其实不会被肠道直接吸收,要被分解成氨基酸和多肽,组合后才能成为身体所需的蛋白,抗衰老的效果并不大。
此外,鱼皮比鱼肉含有更多的汞,越老的鱼,鱼皮汞含量越多。这样看来,如果娃不喜欢吃鱼皮,真的没必要强求。
经过这一堆分析,吃鱼补充DHA的话,还是鱼肉营养价值更高哦。
如何选鱼给娃吃
关于给娃选啥鱼吃,不少爸妈又要头疼了,帮主整理了一些适合娃吃的鱼的特征,往下看吧!
1.刺少
刺少当然是最重要的了!越少对于娃来说越安全。帮主先来列举一些鱼刺较多的鱼,尽量不要给娃吃哦:
鲫鱼、草鱼、白鱼、白鲢、花鲢…
这些刺少的鱼更适合孩子吃:
淡水鱼:桂鱼、鲈鱼、黑鱼、罗非鱼、巴沙鱼…
海水鱼:三文鱼、带鱼、沙丁鱼、龙利鱼、鲳鱼、黄花鱼、梭鱼、鲅鱼…
2.高DHA
DHA一般家庭都会给孩子额外补充,对孩子脑神经及视觉神经发育非常重要。那我们吃鱼时,不妨直接选择一些DHA含量高的鱼,通过食补也更健康哦!
那么哪些鱼的DHA含量高呢?
DHA含量较高的淡水鱼:黑鱼、鲈鱼、罗非鱼、鲤鱼、桂鱼、胖头鱼、虹鳟鱼…
DHA含量较高的海鱼:龙利鱼、沙丁鱼、海鲈鱼、三文鱼、鳕鱼、黄花鱼、鲳鱼、带鱼、梭鱼、鲅鱼…
3.低汞
我们都知道汞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影响发育。有些爸妈可能会疑惑,孩子怎么会接触汞?其实,鱼类是孩子摄取汞的主要来源。
含汞量高的鱼:大眼金枪鱼、剑鱼、旗鱼、马林鱼、长寿鱼、方头鱼、大鲭鱼、鲨鱼…
含汞量低的鱼:龙利鱼、三文鱼、沙丁鱼、鳕鱼、银鱼、鲶鱼、凤尾鱼、平鱼、鱿鱼
帮主小贴士:
这8种鱼不要吃!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环境保护署,之前发布了鱼类“黑名单”,包括:大眼金枪鱼、方头鱼、剑鱼、旗鱼、马林鱼、长寿鱼、大鲭鱼、鲨鱼。
4.养殖环境
野生鱼尽量不要给娃吃,海鱼养殖淡水鱼更适合娃。
宝爸爸妈们,黑鱼、鲈鱼、罗非鱼、鲤鱼等,这些鱼的DHA含量也不比海鱼差哦,价格也比较实惠。
至于野生鱼,生长周期长,体内的毒素也会更多,还容易聚集重金属,真的不太适合孩子吃。
吃鱼的几个常见问题
1.多久给孩子吃一次鱼?
7月龄-2岁:每周1顿,每天吃肉、禽、鱼加起来共50~75g。
2-4岁:每周2~3次,每周吃海产品105~140g。
2.怎么做鱼更营养美味?
不煎炸烤或腌制,清蒸或水煮更加营养哦。
煎炸后的鱼,营养素会大幅度下降。如果需要油煎,也要少放油。
3.鱼刺卡喉怎么办?
鱼刺卡喉时,不让吞咽其他东西,否则鱼刺可能进到更深的地方。
鱼刺不深,可以看得到:孩子配合的情况可以用镊子夹出。
鱼刺看不到,喉咙有异物感:让娃低头通过咳嗽声把鱼刺咳出,孩子咳不出来或者不配合,立即去医院。
信息来源:浦东发布,养生中国,腾讯医典, ***
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上海育儿帮,版权归原公众号所有
多吃鱼有益健康,3种鱼却要尽量少吃,中老年人需早了解都知道日本、香港的人均寿命比较高,而他们的长寿秘诀,与饮食习惯其实是有密切联系,其中一个饮食习惯,就比较值得学习。
这个饮食习惯,就是比较爱吃鱼,经常吃鱼的人,身体能够收获到一些好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还能坚持多吃鱼,身体会受益比较多。
进入中老年后,经常吃点鱼,能收获到什么?
据《JAMA》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中老年人能够坚持每周吃鱼,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有所降低,在对近3万人的研究中,发现每周坚持吃鱼和每周吃加工肉、未加工肉以及禽肉的人相比,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降低了很多。
另外,还发现坚持每周吃鱼的人,全因死亡率也是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中老年人适当地吃鱼对心脑血管健康是有益的。
中老年人适当吃鱼,还能有益降低患上痴呆的几率,鱼肉当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也是比较多,而且老年痴呆的发生,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也是会有一定的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免疫力也是会有所下降,如果能坚持每周都适量吃点鱼,可帮助补充蛋白质,也就会有益提升免疫力,降低一些患病的可能性。
鱼肉当中还会有一些强健骨骼的成分,进入中老年阶段,骨密度下降得比较厉害,适当补充鱼肉,可让骨骼变得更加强健,发生骨骼性疾病的风险可能也会有所降低。
提醒:中老年人多吃鱼有益健康,却不建议吃3鱼。
①咸鱼
中式咸鱼,还是很受中国人群喜爱的,尤其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对于腌制食品会更加的钟爱,不仅喜欢吃腌制的鱼,还喜欢吃腊肉、香肠。
偶尔吃点换换口味,倒是没什么,但经常摄入,可能就会危害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是应该减少摄入,很多中老年人会患有三高。
在此基础上,如果经常吃咸鱼,就会摄入到比较多的盐分,对于高血压患者,盐分摄入过多,很容易让血压升高,给血管带来的损害也就会变大。
可能会加速动脉硬化,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性也就会增大。而中老年人过多摄入咸鱼,不仅是危害心脑血管,还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②生腌的鱼
有一部分人会喜欢吃生腌的海鲜,或者是喜欢吃生鱼片,以及生腌的海鱼,觉得口感会更加的细腻、滑嫩,但必须要提醒中老年人,生腌的鱼并没有充分煮熟,也就可能会携带细菌或者是寄生虫。
不仅会对脏腑产生危害,还可能会增加脑梗的发作风险,患上癌症的可能性也是会增加,肠胃、肝脏、肺部都有可能感染细菌和寄生虫,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希望能够得到重视。
③来历不明的鱼
有的人比较喜欢钓鱼,会到一些野河当中钓鱼,钓到的鱼就会自己家烧着吃,还可能会拿去贩卖,有的人不了解来历,就会买着吃。
对于来历不明的鱼,还是尽量少吃比较好,以免摄入到较多的细菌,或者是有的鱼重金属含量超标,若是摄入比较多,可能就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更为关键的是有的野河环境比较差,更容易带有寄生虫,在处理过程中,没能处理干净,也是可能会感染到寄生虫。
那么,中老年人吃鱼,还需注意什么?
首先,尽量多吃海鱼
海鱼当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会更多,也就会更加有益健康,能帮助尽可能地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脂肪含量也比较少,还能摄入到其它的营养物质,而且,很多海鱼的刺也比较少,不太容易被鱼刺卡住。
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吃的鱼,就会有金枪鱼、沙丁鱼以及银鱼,还有大黄鱼和鲈鱼,也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其次,烹饪方式宜清淡
做鱼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喜欢吃油炸,有的人则是喜欢吃红烧,还有人喜欢吃烤鱼。花样还是比较多的,但对于中老年人群,吃鱼的方式还是应该以清淡为主。
比较适宜的烹饪方式,则是清蒸或者是烧汤喝,不建议吃油炸或者烤鱼,调料放得比较多,摄入的油、盐也就会比较多,还要一些做法,属于辛辣 *** 的,这些做法都有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容易增加患病的可能性,尽量避免这些烹饪方式。
关于中老年人吃鱼,还是应该有一些讲究,不是说坚持吃鱼就能给身体带来好处,有些细节问题若是不能及时注意到,就有可能给身体带来损伤,希望以上说的这些问题,能够及时的了解清楚,对健康也会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