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东营报道
“黄河安澜·绿色发展看山东” *** 主题活动的最后一站在东营,正赶上了大闸蟹的更佳品尝季。蒸熟的大闸蟹被端上餐桌,个个分量十足,剥开蟹壳,饱满的蟹肉和膏黄给视觉带来了强烈冲击,尝上一口,肥美鲜香的滋味在口腔里碰撞。
好水育好蟹。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良,海淡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天然水产养殖产业,独特的湿地环境,微咸的黄河水造就了营养价值丰富的黄河口大闸蟹。为了保护这一当地特色农产品,东营市充分发挥黄河口区域内饵料丰富、水质优良、水草丰茂等优势,积极利用当地的淡水资源以及荒碱地,大力发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产业。
垦利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殖大闸蟹。最初,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粗放式养殖为主,主要投喂麸皮、豆粕、玉米等低值饵料。粗放养殖出的大闸蟹个头小,只能论斤称,经济效益不高。
为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垦利区出台了《关于支持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坚定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据介绍,垦利区引进了龙头企业,还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淘汰改造了传统粗养池塘,推广精细化养殖。目前,东营黄河口大闸蟹精养面积8万亩,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6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面积3万亩。
此外,垦利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研究,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院校合作,引进黄河三角洲学者成永旭教授及各类专家人才10余人,组建科研团队,全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新品种选育。
为加强品质源头把控,垦利区将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于大闸蟹生产全过程,涵盖从蟹苗培育、养殖到成蟹捕捞、销售各个环节,可跟踪和记录螃蟹从养殖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物流数据和产品状态信息,形成产品追溯数据仓库。
从最初的粗放养殖,到如今精细化、生态化、科学化养殖,黄河口大闸蟹的品质、规格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愁卖”。
谈起销量,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泽满脸是笑:“今年黄河口大闸蟹的订单量一直居高不下,且由于黄河口大闸蟹比南方大闸蟹提前上市两周到一个月左右,实现了错时、错峰上市。”据悉,黄河口大闸蟹亩均产量提高到200斤,效益超过1万元,分别增长47%、80%。
东营市垦利区深化培育“黄河口大闸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实现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目前,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8.5万亩,年产量7100吨,品牌价值更是有26.12亿元,已成功发展为沿黄沿海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东营市着力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为依托,突破大闸蟹精深加工瓶颈,集中打造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种植养殖、科普教育、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推动大闸蟹产业高效发展。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成为山东食材的一张“金名片”。
黄河口丰收大闸蟹10月17日,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区的工人在分捡大闸蟹。
时下正值山东东营黄河口大闸蟹收获的季节,各养殖区的工人们正在紧张进行大闸蟹的收获、包装作业,将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
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10月17日,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区的工人在包装大闸蟹。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10月17日,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区的工人在捡拾大闸蟹进行称重。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360万只大闸蟹苗种放流黄河口10月24日,中华绒螯蟹(又称大闸蟹)增殖放流活动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举行,共计放流优质苗种360余万只。
垦利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组织的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在市区两级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全程操作阳光公开。本次投放的优质蟹苗由东营市垦利区惠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提供,360余万中华绒螯蟹蟹苗经过现场称重、计数后,运送至适宜地点进行放流。
中华绒螯蟹,是中国传统的水产珍品,主要以水草、螺类、有机碎屑为食,对维护水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放流黄河口大闸蟹苗种,进一步提高野生黄河口大闸蟹的种群数量和产量,推动恢复黄河下游流域黄河口大闸蟹自然资源,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有效改善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进一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渔业资源恢复和环境改善。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吕晓奕 许丹 报道)
黄河口大闸蟹到了最肥美的季节啦,还不赶快来尝尝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0日讯 “黄河安澜·绿色发展看山东” *** 主题活动的最后一站在东营,正赶上了大闸蟹的更佳品尝季,媒体行采访团成员们也狠狠过了一把大闸蟹瘾。蒸熟的大闸蟹被端上餐桌,个个分量十足,剥开蟹壳,饱满的蟹肉和膏黄给视觉带来了强烈冲击,尝上一口,肥美鲜香的滋味在口腔里碰撞。
好水育好蟹。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良,海淡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天然水产养殖产业,独特的湿地环境,微咸的黄河水造就了营养价值丰富的黄河口大闸蟹。为了保护这一当地特色农产品,东营市充分发挥黄河口区域内饵料丰富、水质优良、水草丰茂等优势,积极利用当地的淡水资源以及荒碱地,大力发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产业。
垦利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殖大闸蟹。最初,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粗放式养殖为主,主要投喂麸皮、豆粕、玉米等低值饵料。粗放养殖出的大闸蟹个头小,只能论斤称,经济效益不高。
为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垦利区出台了《关于支持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坚定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据介绍,垦利区引进了龙头企业,还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淘汰改造了传统粗养池塘,推广精细化养殖。目前,东营黄河口大闸蟹精养面积8万亩,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6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面积3万亩。
此外,垦利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研究。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院校合作,引进黄河三角洲学者成永旭教授及各类专家人才10余人,组建科研团队,全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新品种选育。
为加强品质源头把控,垦利区将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于大闸蟹生产全过程,涵盖从蟹苗培育、养殖到成蟹捕捞、销售各个环节,可跟踪和记录螃蟹从养殖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物流数据和产品状态信息,形成产品追溯数据仓库。
从最初的粗放养殖,到如今精细化、生态化、科学化养殖,黄河口大闸蟹的品质、规格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愁卖”。
谈起销量,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泽满脸笑容:“今年黄河口大闸蟹的订单量一直居高不下,且由于黄河口大闸蟹比南方大闸蟹提前上市两周到一个月左右,实现了错时、错峰上市。”
东营市垦利区深化培育“黄河口大闸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实现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目前,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8.5万亩,年产量7100吨,品牌价值更是有26.12亿元,已成功发展为沿黄沿海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东营市着力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为依托,突破大闸蟹精深加工瓶颈,集中打造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种植养殖、科普教育、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推动大闸蟹产业高效发展。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成为山东食材的一张“金名片”。
闪电新闻记者 王雷涛 东营报道
东营利津:5000亩大闸蟹喜获丰收“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持续攀升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 今天上午,“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 *** 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东营,探寻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近年来,“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越叫越响,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享有“中国大闸蟹之乡”的美名,所产大闸蟹也越来越受青睐。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东营养殖螃蟹的人们迎来一年中最期盼的丰收季,个儿大肉肥的黄河口大闸蟹上市,成为“最富当地特色的美食”。
优质充沛的黄河水,丰茂的芦苇资源,为黄河口大闸蟹繁殖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生长在这里的螃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据说是超级的好吃,那话不多说,快跟着记者去看看~
闪电新闻记者 丛润祺 何则伟 报道
山东黄河口大闸蟹正式开捕 奔向各地“中秋餐桌”中新网山东东营9月1日电 (赵晓 郝学娟)“中国·东营首届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9月1日在山东东营启动。青泥色的蟹壳、洁白的蟹肚、挺拔的蟹腿……黄河口大闸蟹将在这里开启“螯游天下”的征程,奔向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
图为东营市垦利区一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的蟹农正在捕捞大闸蟹。 赵晓 摄
记者当天在位于黄河口水域的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看到,众多满载黄河口大闸蟹的网笼从水草丰茂的养殖池内被拉出,一只只“身宽体胖”的大闸蟹张牙舞爪地跃出水面,随即被送往分拣区域,经称重、分类、打包、装箱等环节,从养殖基地被运至各地生鲜市场。
图为黄河口大闸蟹被捕捞上船后,争先恐后地爬向岸边。 赵晓 摄
“大闸蟹品质的好与否,首先取决于养殖环境。黄河入海口水质优良,水草丰茂,饵料丰富,气温适宜,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优越条件。”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赵金山告诉记者,黄河口大闸蟹具备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等特点,个体强壮厚实。它的上市时间要比其他产地的大闸蟹提前15至30天,将抢占市场先机。
黄河入海口水质优良,饵料丰富,气温适宜,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优越条件。 王啸 摄
目前,山东黄河口区域的大闸蟹养殖规模达100万亩,其中自然生态养殖占95%、标准化养殖占5%,年产量1000万斤左右。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刘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大闸蟹产区主要分阳澄湖产区、黄河口产区和盘锦产区三大部分。依托河海交汇、水草丰茂的天然条件,黄河口大闸蟹的营养价值丰富,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我们通过采用优质的苗种和标准的养殖技术,不断增加规范化养殖面积,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图为蟹农将大闸蟹挑拣入锅,准备蒸蟹。 赵晓 摄
“临近中秋节,大闸蟹走俏礼品市场,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相关组织和大型企业与生鲜电商开展合作,完善物流供应链,提升配送速度和服务水平”,刘勇介绍说,黄河口大闸蟹的正常销售时间从阴历八月十五的前15天开始,持续至12月底。他们通过暂养技术让消费者在十一二月份也能吃到品质优良的大闸蟹,保证出水大闸蟹的口感和新鲜度。
图为蒸熟的大闸蟹被端上桌。 赵晓 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黄河口大闸蟹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蟹”,跻身“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被评为“中国大闸蟹之乡”。(完)
生鲜平台提前开启大闸蟹季,山东黄河口大闸蟹抢鲜上架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鲁佳
进入9月,很多消费者已经翘首盼着大闸蟹上市了。按照往年的经验,此时最知名的以阳澄湖为主的南方大闸蟹正在经历最后的蜕壳期,随着月底开湖才会正式出塘上市。
不过就在近两年,很多大闸蟹爱好者已经发现,大闸蟹的尝鲜时刻正在提前到来。比如,随着本月初,山东黄河口大闸蟹上架,叮咚买菜已经早于市场近一个月正式开启了即买即得的大闸蟹尝鲜季。目前,消费者在平台上已经可以买到黄河口大闸蟹、天山雪蟹等大闸蟹产品,产地覆盖山东、新疆、江苏等多个特色产区。
大闸蟹市场已经预热了起来,叮咚买菜预计,中秋节前大闸蟹整体销量同比去年同期能高出20%。
提前近一个月尝到肉厚黄满的鲜活大闸蟹
就在山东东营垦利区,距离黄河入海口河海交汇处约40km的地方,叮咚买菜直采的数千亩大闸蟹养殖基地早已经进入了繁忙的捕捞时刻。
一篓篓青背大闸蟹刚从水中被捕捞上岸,它们挺着白肚、挥舞着强健的金爪,嘴里还吐着细密的泡沫。
黄河口虽是优质的大闸蟹养殖产区,却较少为人所知,尤其在南方市场。实际上,黄河入海口处在气候适宜的北纬37°,常年的泥沙淤淀形成的黄河三角洲有着大面积的浅海滩涂与湿地,水草茂盛、饵料丰富,水土较少污染且呈弱碱性,富含有机质,非常适合养殖大闸蟹。
早在1992年,当地育苗场就首次完成大闸蟹的人工育苗;2008年的时候,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黄河口大闸蟹”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其也就成为了全国较早一批获得地理标志认定的河蟹类农产品。
在黄河口偏碱性的水土环境中,大闸蟹因为不需要用厚硬的蟹壳来抵御酸性元素的侵蚀,从而可以将壳变得薄、软,更有利于蟹肉生长与营养累积。同时,这里的水虽属淡水,却相对内陆淡水湖的盐度更高,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因此黄河口大闸蟹便有了海鲜一样的天然鲜甜口感。
更重要的是,北方入秋之际,早晚温差相对南方更大,螃蟹更早完成最后的蜕壳,这也是消费者能够提前近一个月尝到肉厚黄满的鲜活大闸蟹的原因。
在直采的基础上,基地的大闸蟹也经过了BAP的认证,进一步确保了大闸蟹的品质与食用安全。BAP认证(BestAquaculturePractices)被公认为国际上最全面的第三方水产养殖认证项目之一。其严格的养殖规范与标准覆盖了整个水产养殖生产链,从基地的环境、水源水质、蟹苗投放、饵料等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与监督,确保最终用户吃到嘴里的产品是健康的、安全的。
阳澄湖大闸蟹9月底开售
黄河口的水塘边,刚上岸的鲜活大闸蟹们还要经过3次人工筛选,继而经过抽检、捆绑、打包,然后装箱送进冷链车,把水塘里品质更高的螃蟹运往叮咚买菜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水产分选中心。
从捕捞上岸到前置仓接单,全程只需要48个小时左右。
同样的景象也出现在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由天山雪水化而形成的水塘边,早于南方蟹蜕壳的新疆大闸蟹们,已经搭上了从新疆到北京的空运航班,到达叮咚买菜北京的城市分选中心,等待进一步送到华北区域消费者的手上。
今年,从刚上架的黄河口大闸蟹、新疆天山雪蟹,再到9月底开售的阳澄湖大闸蟹,叮咚买菜已经规划了国内多产区、多规格的大闸蟹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一直吃到明年年初。
叮咚买菜水产开发人员介绍称:“每年夏末,其实南方市场都会有六月黄和小规格的清水蟹上市,而常规规格的大闸蟹长成、开售一般要还要等耐心等待。所以今年我们开发了山东黄河口、新疆阿勒泰、江苏阳澄湖等多个优质产区的大闸蟹,将蟹的上市节奏规划得更早、更长,给消费者提供多元的选择。”
当然,眼下大闸蟹市场整体还处在尝鲜期,且暂时以母蟹居多,等到9月底、10月初时,成熟的母蟹公蟹都会大量上市。另外经历了去年的高温和价格浮动,今年的大闸蟹不管是品质、产量还是价格都会更加稳定。
可以说,近几年大闸蟹市场热度不断提升,以阳澄湖为代表的南方核心产区已经开始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很多优质小众产区的蟹的品质、产量和标准体系也在不断提高。
再加上叮咚买菜等源头直采的新型零售渠道的助力,也帮助整个产业链更加透明,让好的产区都可以打出响亮的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提高产地源头确定性,加上即买即得的便捷模式,人们如今想要随时吃到高品质、源头养殖的大闸蟹已经并不难了。就在这个过程中,大闸蟹这一水产品类正在加速打破市场地域与传统上市节奏的限制,大闸蟹消费也慢慢回归了理性,比如相比品牌、包装,人们愈发看重食材本身是否好吃、新鲜,以及是否安全。这都为国内水产产业链快速、长期地发展带来了更加成熟的条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河口丰收大闸蟹「组图」10月17日,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区的工人在分捡大闸蟹。
时下正值山东东营黄河口大闸蟹收获的季节,各养殖区的工人们正在紧张进行大闸蟹的收获、包装作业,将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
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10月17日,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区的工人在包装大闸蟹。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10月17日,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区的工人在捡拾大闸蟹进行称重。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告诉你一个减肥小秘诀
黄河口农品 小编说好品|黄河口大闸蟹,铺就特色农产品生态发展路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自然资源丰富,孕育出了大批优质特色的“黄河口农品”。为常态化开展宣传推介,聚力打造叫响“黄河口农品”品牌,即日起,《东营日报》推出“小编说好品”专栏,推介“黄河口农品”,介绍产品特色、发展历程等,进一步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营画卷。
东营深化培育“黄河口大闸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实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说到黄河口大闸蟹,总让人垂涎欲滴,满怀期待。它们个大体肥、蟹肉洁白、蟹黄饱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绝佳的下酒菜和滋养品。
黄河口大闸蟹海里生、河里长,吃水草、吞鱼虾。东营充分发挥黄河口区域内饵料丰富、水质优良、水草丰茂等优势,积极利用当地海淡水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大闸蟹养殖产业。好水育好蟹,3‰左右淡盐度的黄河水养出的大闸蟹具备“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等特征,甘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高,味道鲜甜、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为依托,突破大闸蟹精深加工瓶颈,集中打造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种植养殖、科普教育、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推动大闸蟹产业高效发展。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实现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目前,已成功发展为沿黄沿海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
如今,得益于全市大闸蟹养殖企业的努力,黄河口大闸蟹已经有了“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的美誉。今后,黄河口大闸蟹将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品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升东营市黄河口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