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房,面包房整体装修图片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6 0
上海|魔都必 *** 品面包房TOP15


为了满足“嘴巴刁”的上海人

上海的烘焙业向来在国内数一数二


他们当中有魔都可颂天花板

有出炉5分钟内必抢完的恰巴塔

有开业即火爆的正宗意大利面包房

面包控们,收好这篇!



面包文化在上海发展得很早,30多年前,在别的城市还只能买到“达利园法式小面包”的时候,上海人已经吃上5角2分一根的正宗法棍了。


1990年《新民晚报》对静安面包房的报道


从曾经华山路上排着长队的静安面包房,到几年前风头无两的网红面包店Farine,发展到现在,魔都面包房们已然开始内卷:环境、口感、创新,哪方面输了都不行。


面包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要做得好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面粉配比、温度、发酵时间、成型手法,缺一不可。


就拿常见的法棍来说,一根理想的法棍,颜色要有糖在高温下焦糖化后的棕褐色,外皮脆而不硬,内部是蜂窝状疏密均匀的气孔,连表皮上划痕的角度和深度都有讲究,名约“出耳”。


然而对于爱面包的人来说,面包不仅仅只是用于果腹的食物,还是治愈的药方。天知道,在被封控的那段时间里,面包控们的灵魂有多少次发出“我要面包!!”的咆哮。


我们喜欢面包,喜欢一口咬下去时软而踏实的口感,喜欢新鲜出炉时空气中弥漫的香气,喜欢打在面包上的那一盏温馨小灯。


如果你也喜欢买面包时这种沉浸式的治愈感,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下面这15家魔都顶级面包房!



传闻中“买不到”的恰巴塔

mbd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在华山路上看到某一处在排长队,那么要么是核酸亭,要么是mbd。


由于过于火爆,它被称为“上海最难买的面包”,原本代表着magnificent bread destination的店名mbd,也被大家开玩笑说是“买不到”的意思。


和其他气派的面包店比起来,mbd确实算迷你,四五个人同时进去就会略显拥挤。但店面虽小,却经过台湾设计师精心设计,黑色系的风格在简单中又透着点神秘。


主理人Hiro桑来自日本港口城市神户,在创办mbd之前,他曾在武康路上的现象级网红面包店Farine担任面包师。


论起店内的人气王者,毫无疑问是恰巴塔!mbd的恰巴塔非常软韧,气孔蓬松。招牌的黑豆松子恰巴塔,黑豆绵软的质地和松子独有的馥郁香气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不过由于人气过高,恰巴塔确实非常难买到,十分钟之内必卖空,不建议为了恰巴塔专程去。(PS:为了验证有多难买,拍摄当天我们10点开始排队,等待半小时后只买到了店内最后一个恰巴塔)


如果不凑巧没有买到恰巴塔,就试试葡萄可颂吧,是我们发现的意外之喜!



魔都老牌面包店,火了9年

PAIN CHAUD百丘(Two ITC店)


PAIN CHAUD,取自法语“温暖的面包”之意,是魔都最早一批精品面包房之一。从当年永康路上的一隅小店,到如今成为在上海拥有8家分店的网红品牌,PAIN CHAUD的面包温暖了无数上海人。


每家百丘的门店都各有特点,比如建国西路上的双层欧式楼、东平路上的枣红色洋房。而TWO ITC这家店则是以橄榄绿与白色为主色调,大面积全景玻璃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显得气派而优雅。


PAIN CHAUD的面粉、黄油、奶油等原材料均来自法国,不仅在上海烘焙大赛屡次赢得大奖,法棍和可颂更获得面包世界杯主席MOF Christian Vabret的超高评价。


迷你红酒无花果、小芝麻法棍、小玉米面包


如果想试试不那么“单调”的面包,那么强烈推荐他家的小芝麻法棍、小玉米面包和迷你红酒无花果,不约而同都是“小”系列,但别小看了他们,每一款入口都有被惊艳到!



网红冰淇淋店也卖面包

Luneurs(万象天地店)


在沪上拥有多家分店的Luneurs,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最近,Luneurs在魔都正当红的新晋人气商场苏河湾万象天地又开了一家新店,就在刷屏朋友圈的“长腿”艺术雕塑旁边!


新店窗明几净,不仅有招牌的冰淇淋,还提供烘焙西点和简餐。面包柜中陈列着可颂、布里欧、普雷结、法棍等各式烘焙,也有法式洋葱鸡肉圆派这样的咸口选择。

如果天气好,还可以选择室外座位一边下午茶一边孵太阳,不要太惬意!


在传统可颂的基础上,巧克力条和榛子酱的加入给可颂增添了几分坚果香气但不会过腻。



魔都贝果天花板

FASCINO BAKERY(新天地店)


魔都老牌面包房FASCINO,开一家火一家。开在新天地石库门里的这家店,无论哪天去,都人头攒动、人流络绎不绝。


每一家FASCINO,都是萦绕着面包香的治愈天堂。每天全时段新鲜出炉的100+款面包,就算每天去买,也可以买上三个月不重样。


但人气长红可不能仅靠琳琅满目的柜台和花样繁多的产品,坚持高品质才是硬道理。法国AOP认证黄油、加拿大枫糖细片、法国天然灰海盐……这里的原料全部进口,每一样精挑细选才能造就好味道。


如果你有选择恐惧症,在目不暇接的面包柜前挑花了眼,不如直接闭眼入招牌的乳酪贝果,“贝果天花板”的品质完全不用担心出错。



放到巴黎也能打的可颂面包

Basdban



论起上海可颂界的人气王,愚园路上的Basdban一定有姓名。从取自四川话“巴适得板”谐音的店名,到大面积运用金属材质的设计,去过这家店的人绝对会对它印象深刻。

但Basdban真正的出圈靠的还是实力过硬的出品:一款招牌AOP可颂直接封神,被不少人称作“上海可颂界天花板”。


精选伊思尼AOP黄油为原料,经历搅拌、低温发酵、多次折叠后,这款从准备到 *** 完成需耗时72小时的可颂,才得以呈现。新鲜出炉的AOP可颂弥漫着勾人的黄油香气,外皮酥脆,气孔完美。



可颂专卖店让你一秒穿越南法

sel mou by MAISON DE salée


走进巨鹿路758,发现了一处城中心的南法庭院,了解后才知道它是salée旗下的新店,主打「面包蘸汤」的传统文化输出。


店内空间很大,每个角落都有一些让你仿佛置身欧洲的小巧思。比起“面包房”三个字,说它是一个 *** 型的美学空间更为合适。


在sel mou by MAISON DE salée,你能找到很多其他地方吃不到的独特口味,比如充满上海特色的葱油可颂、带点川味的青花椒热狗可颂等等。


他家偏向于外带(当然,坐在庭院里拍打卡照是must-do),不提供切片服务。《布达佩斯大饭店》既视感的纸袋,每个人见到都会一顿夸!



永康路新晋明星烘焙

Money Shops(永康路店)


人气推荐:番茄恰巴塔、XO菌菇可颂


愚园路上的超人气明星Money Shops,新店开到了最近店铺大换血的永康路。疫情过后,曾经的“网红咖啡一条街”永康路减了几分热闹,但生活总归离不了面包,这种时候更是如此。


新店面积不大,却延续了老店的温馨氛围感,以木棕色桌椅搭配白色墙面。

这里主打咖啡、烘焙、简餐和酒水,面包柜里摆放着形形 *** 几十款烘焙产品。尤其喜欢他家的XO菌菇可颂,菌菇和可颂的组合沪上并不多见,但一者微辣,一者香酥,很是适配。



魔都恰巴塔之战,ta申请加入

Drunk Baker (吴界店)


主打欧式手工面包的Drunk Baker,悄 *** 把新店开到了上海新晋潮流街区吴界,来打卡街区时很难不被这家面包香四溢的店吸引。


各式面包选择丰富,从核桃蔓越莓恰巴塔、榛子黑巧花椒贝果、西梅法酸裸麦到抹茶司康等品种十分齐全,口味做得有意思的同时性价比还超高

恰巴塔是店里的人气王,水分把握得不错,外皮焦脆,内部湿润柔软,可以媲美mbd!



地道西西里风味意式面包房

Nonna


今年新开业不久就成为上海最火面包房之一的Nonna,熟客都叫它“意大利老奶奶”


别误会,虽然店名是老奶奶的意思,但店主其实是一位意大利帅哥,在配方里还原出奶奶的手艺,颇有种国内“外婆的味道”的质朴与温馨感。


上海虽然面包房遍布,但多为法式和日式,主打意式面包的店并不多。凭借着地道的带有西西里特色的面包,Nonna的高人气是理所当然!



“月饼大佬”美心旗下高端面包房

Paper Stone Bakery



前滩太古里新开的面包房Paper Stone Bakery,来头可不小——不仅是“月饼大佬”美心旗下的高端面包房,还是上海首家门店,在此之前想吃到它只能去广东和香港!


店名Paper Stone来自经典游戏石头剪刀布,也代表着烘焙必不可少的三样工具:牛油纸、剪刀以及石窖



它主打软欧和法包,在传统欧包的基础上会结合亚洲人口味进行创新,比如加入饭粒而有米香的纯米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牛角包是他们的招牌,甚至有“牛角专家”的美名。


作为一家高端定位的面包房,这里的用料自然丝毫不马虎,面粉是法国巴黎大磨坊T45,每日新鲜烘焙,价格也会有一点点小贵。



好吃不止胡萝卜蛋糕

Dosage Bread & Wine (愚园路店)


在巨鹿路和愚园路各有一家分店的Dosage,听到名字你或许反应不过来,但只要一说“就是那家胡萝卜蛋糕很出名的店”,大家就都知道了。


Dosage意思是剂量,店主希望这家店能从清晨到深夜都为人们提供每日必须剂量的面包、咖啡、葡萄酒。愚园路上的Dosage就在街角,原木和白色搭配的门头带有一些小清新和治愈氛围。


除了招牌的胡萝卜蛋糕,苹果肉桂蛋糕也因为群众的呼声太高而返场啦,这次不要再错过了哦。肉桂卷也很推荐,不同于一般的蜗牛造型,Dosage的肉桂卷做成了更立体的样子,像是一朵带有馥郁肉桂香气的玫瑰



这家店,只有懂面包的人才知道

Avec toi


坐落在天平路上的法式面包店Avec toi,不算网红店,但魔都面包控里大部分人都知道。就好像这家店微妙的地理位置——离网红武康大楼不远,但恰好的距离让它少了些喧闹,多了点私密的宝藏感。


店主和面包师都是日本人,店名Avec toi取自法语中“和你在一起”的意思,温馨的小店有一种独特的日式治愈感。


走上台阶,二楼还有一个小阳台,很是安静。


他家的葡萄奶油小法棍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招牌,葡萄干用朗姆酒渍过,带有一点酒香。我们还试了新品红豆白脱小法棍,甜味会比葡萄奶油小法棍略淡一些,意外地好评度很高。



流水的安福路,铁打的Sunflour

Sunflour(安福路店)



安福路的常客一定知道Sunflour这家店,开了十多年,网红马路上的网红面包店依然屹立不倒。现在的Sunflour已经在上海有了多家分店,但总归还是安福路店最有味道。



店如其名,他家的所有面包都是采用全麦面粉烘烤而成。招牌的“小太阳”很有名,几乎进店的都是人手一个。另外手指泡芙和海盐牛角包也非常值得你去拔个草。



传奇法厨Pierre Gagnaire旗下面包房

la Boulangerie


传奇法厨Pierre Gagnaire旗下的la Boulangerie et Patisserie面包房,位于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一楼。


在法语里,la Boulangerie et Patisserie 意指“售卖面包和蛋糕的小店”,名字低调,但实力不可小觑。这里的出品皆由米其林餐厅西点行政主厨亲自把控,采用从法国进口的黄油和面粉,以确保达到Gagnaire旗下门店一贯的高标准要求。


建议试试他家的法棍、可颂这类经典面包,越平平无奇的款,越能感受到面包师的深厚功力。



碱水包爱好者必去

81BAKERY(大学路店)


图片来源:小红书@ei仙姑


81bakery之于大学路,是如同“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很多人为了它会专程去一趟五角场


他家以碱水面包出名,麦香味、碱水味和咸度都平衡较佳。招牌的红豆碱水包,馅料中的红豆和核桃甜度适中,面包体紧实,在上海的一众碱水包里绝对算之一梯队。最近还出了新品开心果味的碱水包,值得一试。


碱水芝士


想去记得赶早,到晚上基本都会卖空!

#寻找小组生活家#?#头条创作挑战赛#?#秋日生活打卡#?

成本飞涨 法国面包店面临生存考验

“法式长棍面包手工艺技能和文化”数月前刚被正式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但如今,法国面包店经营者们说,受成本激增影响,烘焙行业面临生存考验。在尼斯工作的面包师弗雷德里克·罗伊说,自己已从业35年,从没遇到眼下这种情况,“许多面包店不得不裁员,一些店已经倒闭”。据新华社

来源: 沈阳晚报

成本飙升 德国面包店面临生存危机

新 *** 际 | 作者 乔颖

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飙升影响,德国的面包店想出各种办法艰难维持生计,但经营者依然担心,如果大环境没有改变,这一行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8月2日,顾客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面包店购买食品。图源:新华社

一段时间以来,受俄乌冲突升级等因素影响,欧洲特别是德国,能源价格飙升。据法新社25日报道,面包店是德国受能源涨价冲击最严重的营生之一。与2020年相比,德国面包店现在的能源支出增加近三倍。

德国烘焙师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弗里德曼·贝格说:“面包店都有烤箱。70%的手工面包店使用燃气烤箱,而燃气价格正在飙升。”此外,烘焙的两大主要原料——面粉和食用油的价格也在猛涨。德国眼下小麦价格比俄乌冲突升级前贵出约2.5倍,每升食用油的价格也由先前的0.82欧元涨至超过3欧元。

托比亚斯·埃克斯纳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面包企业,有220名员工,在柏林及其周边地区开了36家连锁面包店,在小城贝利茨有一家比较大的面包生产厂。比起其他小面包店,埃克斯纳更可能在危机中生存下来,但他也在苦苦挣扎。为应对成本飙升,他安装了节能烤炉,缩短了面包店营业时间,还考虑调低烘焙设定温度。

在埃克斯纳看来,这些努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面包师面临的生存危机,“现在仅凭精打细算已经没用了”。如果“经营环境不改变,那么德国很大一部分面包店迟早会不复存在”。不过,埃克斯纳因为担心面包涨价导致客户流失,所以目前没有像一些同行那样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在柏林市中心,消费者的反应似乎印证了埃克斯纳的担忧。被问及是否打算为自己最喜欢的面包支付更多费用时,现年56岁的失业女性格洛里娅·托马斯说:“还要涨价?不接受。现在价钱已经高得越来越离谱了。”

德国是面包消费大国。路透社数据显示,德国人一年花在买面包上的钱约为150亿欧元。但是,由于成本飙升,如今德国不少面包店已经倒闭。面包店经营者呼吁 *** 提供紧急援助。9月初,大约800家面包店摸黑营业一天,以期引起社会对面包店经营困境的关注。

德国烘焙师联合会呼吁 *** 提供“快速、非官僚主义的”财政援助。依照贝格说法,面包店可以适当削减成本,但经营者“只能做这么多”。如果不能尽快得到 *** 帮助,经营“前景黯淡”“可能会有许多店家不得不放弃经营或者干脆申请破产”。

7家新面包店来了!面包脑袋狂喜

· 老居民区旁的复古面包店 ·

复古感十足的社区面包店,刚开业就人气爆棚。除了有年代感的装潢,最有特色的要数他家的“现打牛奶”。排队自取玻璃瓶,从龙头里自助接,这个形式确实很有意思。牛奶浓度一般,不是想象中的特浓口感。




几款招牌面包的口味也属于正常范畴,不惊艳也不难吃,很适合周围居民日常备着当早餐。开业后蒜蒜去了两次,都是下午4点不到,面包牛奶冰淇淋就几乎都售罄了,想吃的朋友们尽量趁早去吧。


店名: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

地址:东四北大街138号

营业时间:上午9:30-晚18:30

预估人均:50元左右

· 园区里的现烤面包房 ·

百子湾园区里新开的面包小店,来店里坐坐就能赶上面包新鲜出炉的瞬间,整个店瞬间弥漫着一股既香浓又上头的芝士味!哈哈那一定就是【臭奶酪恰巴塔】烤好了~ 爱吃蓝纹芝士的朋友们可以试试。



除了现烤面包,店里每天都有好几款新鲜 *** 的切角蛋糕。开心果巴斯克、黑森林樱桃蛋糕、古典巧克力抹茶凝乳都备受好评。周末可以来店里堂食,休闲一下~


店名:有个盐面包

地址:南磨房路北化机爱工厂E2号楼102

营业时间:上午10:00-晚19:00

预估人均:47元左右

· 苦尽全新的烘焙品牌 ·

苦尽品牌新开的面包店!红色纸袋和S2的LOGO十分显眼,很有辨识度。面包有很多新奇的口味:毛豆外婆菜大鼓、麻辣贝果、蜂窝煤面包、老干妈碱水包......这种猎奇系列真的是各花入各眼,得亲自尝尝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




大家推荐比较多的还是他家的红茶小吐司、黄油碱水包、香蕉面包这种味道比较平易近人的面包~


店名:SWEET SURRENDER

地址:安定门内大街车辇店胡同甲4号(大铁门推进来直接走到底)

营业时间:上午10:30-晚19:30

预估人均:60元左右

· 自育酵种的酸面包小店 ·


一家用自己培养的天然酵种来 *** 面包的纯手工欧包小店。用法国或日本进口面粉,从培育酵种到长达二十多小时的慢发酵,面包们要耗时近3天才能出炉。招牌有:50%全麦贝果、裸麦乡村面包、黑巧橙皮丁短棍、土豆香葱乳酪包、紫米红枣包等~




现阶段店里的面包是每周二到周六,上午10点线上上架,也可以到店自选。下单当天快递。快递第二天到家,酸种也经过一夜的继续熟成,味道较出炉会更有风味~

店名:Mola Mola

· 热量表齐全的包装面包店 ·

突然冒出三家的连锁面包店,走的不是当日现做的新鲜烘焙路线,而是包装食品的那种。每款面包上都贴着详尽的热量表。店里有很多种不同口味的司康,买了几款质感都很不一样,红丝绒的特别软,奇亚籽的偏硬,咖啡的咖啡味比较浓郁。




店里还有个【面包盲袋】,19.9元/份,显示内含2-3个面包。蒜蒜拆到了一个售价32元的【维也纳奶酪面包】和一个售价15元的【蜜桃芝士大鼓面包】,还挺值的哈~ 不过过几天再看,盲袋这个产品总显示售罄,不知道是不是每天仅限几份这种...


店名:文森烘焙

地址:呼家楼北街7号楼1层 7-2-4


· 泰国街头小点心 ·


【露楚】这种泰国街头小点心最近突然火了,屯里这家的造型做得还算可爱。其实就是一颗颗小绿豆糕,甜度偏低,冰着吃口感和味道都不错。




他家还有各种口味的冰面包,送来之后解冻程度不一,需要自己再调整一下。面包奶油内馅儿的量比较充足,味道也是清甜卦的,不腻~

店名:泰国&露楚 · 街头美食

地址:工人体育场东路甲4号1楼108号

· B&C朝悦再开新店 ·

BUTTERFUL&CREAMOROUS 黄油与面包的第二家店开在了朝阳大悦城,不知能否分散下三里屯店的排队热潮...不少人其实是冲着他家高饱和度的绿色袋子来的,街拍确实比较出片。如果不长时间排队的话,他家还是有几款产品值得一试的~




比较推荐鲜果奶油牛角包系列,当天吃还是可以保证口感和味道的~ 【蓝莓鲜果奶油牛角包】和【草莓鲜果奶油牛角包】都很治愈,有吃甜品的满足感。


店名:BUTTERFUL&CREAMOROUS

黄油与面包(朝阳大悦城店)

地址:朝阳大悦城1F-29B/C号商铺(ZARA旁)

预估人均:99元左右

全程自助! 无人店铺你“pick”哪一家?

视频加载中...

成都的餐饮行业持续刮着“自助风”,之前我们曾报道过无人甜品店和无人火锅店,如今又出现了其它种类的无人店铺。

在成都牛市口路有一家“24小时无人面包店”。3月25日,记者走进这家店看到,门边立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老板不在,面包自取,扫码付款”。进门后,右边是一排货架,上面摆放着9种面包。每袋面包上都贴了一个小标签,标签上打印有品名、生产日期、赏味期限、保存方式和价格。左边的墙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商家对顾客的提醒,比如“下方提供面包刀和打包袋,自助打包切片,请安全使用刀具,请勿浪费包装物料”;另一部分文字则是商家对顾客的承诺,比如“天然食材,当日现做,不卖隔夜,没有任何添加剂”等。在彩色文字的下方是一排桌子,上面摆放着菜板、面包刀、包装袋、烤箱、手套、免洗手液和胶带。顾客可以在这里切分和包装面包。喜欢吃热面包的,还有可以用烤箱烤一下,来加热。

就在记者进店后不久,成都市民夏女士被大门上的“无人”二字吸引,带着9岁的女儿贝儿走了进来,随后扫码买了一袋面包。“我们之一次来,感觉这种自助模式很方便。”“应该不会有人不给钱的。”贝儿说,“这里有监控。”

记者看到,面包店里安装有两个监控摄像头,面包店外还有两个。店铺的隔壁是厨房,老板和员工都在那里 *** 面包。他们一般不会出现,但如果顾客遇到了问题,只需敲一敲门,他们就会现身。门边的小黑板上也留有他们的手机号码。“我有点社恐,出门买东西不喜欢导购来推荐。”面包店负责人谭晓龙说,“我觉得无人店铺对社恐人群很友好,于是就和朋友一起开了这家店。”

记者了解到,谭晓龙今年25岁,曾经学习过5年烘焙。目前,这家无人面包店已经营有2个月的时间了。“没有发现逃单的情况。”谭晓龙说,“大家都讲诚信,我们也会讲诚信,会保证面包的品质。”

从无人面包店步行大约700多米,在海椒市街还有一家无人糖水铺。与无人面包店不同的是,这家糖水铺没有 *** 区域,只有陈列区域,因为它开在一个超市的出入口,呈长条形,面积大约5平方米左右。

无人糖水铺门口的灯箱特别醒目,上面写着:“现熬糖水,五元一杯,自助取餐。 *** 所有产品均使用纯净水,手工新鲜熬煮,做家人们放心喝的糖水。”灯箱的旁边有一个垃圾桶,不过记者却看到地上有碎纸屑,还有一些饮料滴落后留下的印记。再往里走是自助打包区,架子上面摆放有微波炉、吸管、勺子、收款二维码和现金箱。微波炉上有加热饮料的操作提示。自助打包区的旁边就是两个大冰箱了,里面摆放有十几种饮料。顾客挑选饮料后自助打包,扫码付款。成都市民唐女士说:“我觉得这种全程自助的方式很随意,适合我。”成都市民张先生说:“我觉得这种自助模式很方便,另外也很考验大家的诚信。就我个人的体验来看,好像还没发现有人逃单。”

不过,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也有人对无人糖水铺不太感兴趣。“因为糖水已经密封好了,所以我不清楚里面的用料是什么。”成都市民毕先生说,“我觉得糖水的包装应该更加完善,‘国标’要标注清楚,让我们可以扫码溯源,这样买起来才更安心。”

那么,这家店的糖水究竟是在哪里 *** 完成的呢?记者看到墙上留有一个“团餐预订”的 *** 号码,随后拨打了过去,一位女士接听了 *** :“这个糖水铺不是我弄的,是我儿子弄的,我什么都不懂。”记者请这位女士提供一下她儿子的联系方式,但她告诉记者不方便,随后挂断了 *** 。记者向附近其他商家了解到,这家无人糖水铺开业约有2个月的时间,每天早晨有人来店里上一次货。

“无人店铺如果要长期存在下去,除了价格实惠外,品质是关键。”成都市民张先生说,“食品安全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成都市民毕先生说:“我希望监管部门不定期进行抽检和监督,让我们买起来更放心。”

成本飞涨,法国面包店面临生存考验

“法式长棍面包手工艺技能和文化”数月前刚被正式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如今,法国面包店经营者们说,受成本激增影响,烘焙行业面临生存考验。

这是2022年4月15日在法国巴黎一家面包店拍摄的待售的法棍。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现年39岁的埃洛迪·沙夫雷在法国东南部小镇米勒里经营一家面包店,养活自己和两个女儿。她1月续签了面包店租赁合同,面包店电费从去年12月的900欧元猛增到今年每月7500欧元,即使算上 *** 补助等优惠,她每月还需自掏腰包支付4500欧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1日引述她的话报道,这是“无法承受的”开支猛增。

在法国东部经营面包店的尼古拉斯·阿马特说,两年前黄油价格是每公斤6欧元,如今涨到12欧元,面粉价格一年之内增长了2倍,鸡蛋、牛奶、奶油也比以前贵了许多。

2022年11月7日,在法国巴黎一家面包店外,一名女子拿着刚刚买到的法棍面包。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所有东西都在涨价,如果一直这样,我们都得关门。”他说。

代表全国3.3万多家手工面包坊的法国面包糕点业全国联合会表示,涨价是面包店经营者们可以采取的应对方式之一,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沙夫雷说,去年她店里的法棍售价是1.05欧元,今年涨到了1.2欧元,涨幅14%,但要想覆盖成本上涨,价格须是原来的三倍。但在她看来,“法国人根本没有心理准备,(难以接受)花3欧元购买一根法棍”。

2019年5月11日,在法国巴黎圣母院附近举行的第24届面包节上,面包师测量法棍的长度。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为帮助面包店渡过难关,法国 *** 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自1月1日起帮助雇用10至250名员工的面包店支付年度电费账单的至多20%;对员工人数不足10人的小型面包店实施电价“限涨令”,要求供电企业对这类店铺的年度电价涨幅不得超过15%,或年度供电合同中每千度电均价不超过280欧元。但不少从业者说,在成本飞涨面前,这些措施可谓杯水车薪。

在尼斯工作的面包师弗雷德里克·罗伊说,自己已经从业35年,从没遇到眼下这种情况,“许多面包店不得不裁员,一些店已经倒闭”。

这是2022年4月15日在法国巴黎一家面包店拍摄的待售的面包。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面包店的存亡不仅仅是相关从业人员的生计问题。在法国,面包店是城镇和乡村的命脉,是附近居民聚会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如果面包店关门了,我们就失去了交流、互助的平台,人们可不会在逛商场时聊天儿。”沙夫雷说,“如果面包店消失,那么周围其他的营生也会消失……村庄或某个地区都会跟着消亡。面包店就是整个社区的生命。”(荆晶)

(来源:新华社)

【编辑:符樱】

【来源:新华社】

扎堆出现的“烘焙专门店”,又要收割韭菜了?


总第 3601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张鳗鱼



扎堆出现的烘焙专门店

又要收割韭菜了?


烘焙,又开始“叫嚣”了。


经历了风云变幻后,今年,烘焙赛道大量涌现了一批“专门店”。


从年初在上海爆火的高级吐司专门店银座任志川,一条生吐司,售价98元,每日 *** 400个,排队5个小时也买不到,黄牛价直接炒到300元;到年中再次在上海爆火的各种贝果专门店,一个“镂空小圆饼”,直接从10几元飙升至要价60元。


◎左:上海银座任志川吐司专门店 右:上海纽约贝果博物馆专门店


这之后,最近各类“专门店”、“专营店”接连出现,魔幻的品牌们,忙着推各类吐司专门店、贝果专门店、瑞士卷专门店……更有渐渐衰落的“新中式烘焙”品牌,借机踩点追上风口,重新装修、品牌升级,从新中式烘焙店,变成拳头产品的烘焙专门店。


粗略预估,仅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长沙等各热门城市,就均出现不低于20家的烘焙品类专门店,全国合计数量更是难以预估。


而这些烘焙专门店们,也一如“新中式烘焙”的内卷,不仅产品同质化严重,定价、环境、营销模式、经营模式,甚至连店名思路都高度相似。



具体来看,大部分的烘焙专门店,主要从消费需求火热的“单一品类”入手。其中,尤以上半年走红的“天价”贝果为多,短时间新增品牌接近2000家,更有贝果专门店品牌已经开放全国加盟。


此外,少部分烘焙专门店品牌,有些从“单一口味”入手。比如芒果甜品专门店、芋泥脑袋专门店、抹茶制品专门店、巧克力专门店等;也有一些从“单一理念”出发,比如全店只卖低糖烘焙产品、全店只卖手作烘焙产品等等。


大批量出现的烘焙专门店,在社交平台上正掀起一阵潮流,探店博主、消费者纷涌而至,一个被种草的品牌还没来得及去,下一个新的品牌已经出现了。



这一批烘焙专门店

有什么共性?


今年涌出的“烘焙专门店”们,共性也十分明显。


1、更细分,砍掉多余SKU,全店只卖一种产品。


不论是专门店还是专营店亦或者专卖店,从名称上就直接表达了:我只卖一种产品。不过相较于餐饮的大单品模式而言,烘焙大单品的属性并不明显,对比炒鸡、酸菜鱼、小龙虾等,吐司、贝果、瑞士卷的体量显然更小。


因此,不少烘焙专门店,在单一产品的基础上出现各类变形,不改变“专门店”含义的前提下尽量增加SUK。比如一些网红贝果专门店,从传统的贝果+酱模式,衍生出了贝果三明治、贝果澳洲牛肉、贝果小炒黄牛肉、贝果小龙虾等等。


◎左:牛肉贝果 右:厚酱贝果


2、更精致,或极简风或极繁风,总之离不开“高级感”。


这些烘焙专门店,大多从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被人熟知,消费者被种草的之一眼,往往是因为门店的装修风格或打卡角落。


贝果店们大多走美式装修,提供“原汁原味”的正宗打卡价值;吐司店、瑞士卷们则更多倾向于极简风,立体方块的吐司条、圆滚滚的奶油卷,整齐划一,拍照好看还解压。


◎“生吐司专门店”们


3、当然,也更贵了。


备受争议的“300元吐司”,吃的根本不是吐司,那可是日本来的、网红排队也买不到的“潮流吐司”;“60元贝果”吃的也不仅仅是贝果,那是主理人亲自赴纽约7年、各类烘焙大师指点,并且加上了从澳洲亲自飞来的牛肉的“不吃你就不懂时尚贝果”......


故事感满满,这背后的价值不卖贵了都说不过去。


不过,卖的更贵、营销更狠,也会遭到一定程度的“反噬”。一家戚风专门店,就因为价高量小,被不少消费者吐槽,“只是把烘焙店里的众多产品,单拿一个出来做噱头罢了。没有烘焙店那么好吃,更没有超市、面包店便宜...”



烘焙做成“专门店”

就一定能成功吗?


看看大前辈。


说起烘焙专门店,我们不难想起一位如今已经倒闭的老朋友——牛角村。


2016年创立的牛角村烘焙品牌,曾官方对外宣称自己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牛角包 *** 的烘焙品牌”。凭借“专卖高端牛角包”,以及知名大牌明星深度参股,一线 *** 的定位,迅速蹿红。


创立一年多,牛角村就以北京为起点,逐渐覆盖到深圳、哈尔滨,开出6家直营店。品牌鼎盛期,更是将门店拓展至28家,单店单日流水更高近7万元。


然而去年起,牛角村接连出现大面积关店,原本的28家门店直接关闭到只剩10家,还出现了大量拖欠货款、虚假宣传等各类负面新闻。同时,牛角村的专门店,以大模型“体验店”为主要经营模式,门店几乎全部开在知名大型商圈,面积也均在两三百平米以上,高昂的成本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其中一根稻草。



在单一品类的限制下,牛角村的实际经营情况,并不如自己定位那般“高端”。


烘焙赛道常年洗牌,消费者今天追求牛角包,明天就会转头爱上吐司,后天就能为了贝果排队三小时。当新的品类成为流行时,牛角村也尝试过创新迭代,比如在牛角包的基础上,接连探索出了5、60个SKU,甜甜圈、瑞士卷、酸奶卷、酸奶杯、虎皮卷等,但效果仍不如预期。


消费转向,专门店产品难以创新围揽新受众,加上加盟商暴雷、品牌备受质疑,持续的下坡路中,老网红牛角村最终还是在今年中旬申请破产清算。


从前辈的案例来看,有背景,实力雄厚的牛角村尚且难以挺过消费周期,而这些新出现的“烘焙专门店”们,在门店只有一家的情况下,已然开始大批量全国范围开放加盟...路数难评。


不过,好的一面,从牛角村的经验中,我们也能看到专门店的另一个潜力:更集成的效率和更专一的出品,以及“非体验店模型”下,所需面积更小,经营更灵活。



小结


今年,烘焙赛道不断出现负面、唱衰的声音,在上半年餐饮退潮大军盘点中,烘焙类品牌“一马当先”,成为上半年阵亡最多的品类。


随着新中式烘焙风散,新故事再难讲,各种爆品仿佛群龙无首,“有品类、无品牌”的情况下,各爆品都期待自己能够成为绝对的品牌代表,烘焙专门店的新故事开始续写。


但故事绝没有想象中容易续写。在盘点过程中,我们发现已经有很多上半年刚刚开出的“烘焙专门店”,不足5个月宣布停业,还有更多“烘焙专门店”于小红书起家的月内,即宣布换项目、暂停营业。


同时间,重复的事情也在上演,一如曾经的“新中式”、“围炉煮茶”等,“专门店”也正在成为品牌的流量密码,不少“麻辣烫专门店”、“关东煮专门店”、“肠粉专门店”正在被炒热...


对于当下涌现的各类专门店们,我们无法预判未来走向,只能期待专门店们能够“放弃割韭菜的路数”,在前辈的经验中,找到单一品类限制下的创新模式和新方向,并持续保证拳头产品的“真正力度”。

男子举报苏州一面包房使用过期原料,公司称系不实剪辑,市监局立案调查

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近日,江苏苏州太仓市一男子发视频称,布鲁特面包房生产时使用过期原材料,他已于今年7月向当地市监部门反映。9月13日,涉事企业对极目新闻(报料邮箱:jimu1701@163.com)记者回应称,对方传播不实剪辑后的视频,恶意投诉。目前,当地市监部门已立案调查。

近日,有短视频网站用户发布了多条视频,曝光苏州太仓市布鲁特德国面包房的情况。视频中,拍摄者拿起的“麦芽白酷”“阿提山扁桃仁膏52%”“精选红甜椒”等材料已超过保质期,其中“阿提山扁桃仁膏52%”保质期至2023年1月12日,生产日期为2019年1月19日的“精选红甜椒”保质期为24个月。视频配文称拍摄于今年6月25日,地点在太仓市沙溪镇布鲁特面包房冷库中。

视频中过期的原材料(受访者视频截图)

还有视频显示,一处屋子的门框上已经发霉,屋内有一个货架生锈较多,部分出现穿孔。视频配文称这是该厂家的 *** 间。发布者称,今年7月3日,他已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9月13日,视频发布者李先生(化姓)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视频是不久前从太仓市布鲁特德国面包房离职的员工拍后发给他的,他自己也曾是该企业的员工。收到视频后,他到太仓市沙溪镇市场监管部门提交了视频等材料。

记者随后联系上布鲁特面包房负责人陶女士。她表示,视频发布者是恶意诋毁,市场监管部门已到店调查,店方也配合了调查。上述视频中过期的红甜椒粉不是门店生产所用,市监部门工作人员已对所有产品的原始配方进行取证,未发现存在任何含红甜椒粉的产品。网传视频中过期的“麦芽白酷”“阿提山扁桃仁膏52%”,可能是暂存在废弃物区域的待报废原料。陶女士称,视频中生锈的货架在一个报废的冷库里,没有用来存放待使用的原材料。

布鲁特面包房发布的声明(图源:企业社交账号)

记者注意到,布鲁特面包房9月9日在社交账号发布了一则声明称,举报人恶意投诉,并在 *** 传播不实剪辑后的视频,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警,将继续按照法律程序维护公司利益。

13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太仓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李先生确已于今年7月初反映布鲁特面包房使用的原材料过期、冷库内食品原材料没有包装且没有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问题,太仓市市场监管局沙溪分局已于7月12日立案,立案后一般有90天调查时限。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成本飙升,德国面包店面临生存危机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飙升影响,德国的面包店想出各种办法艰难维持生计,但经营者依然担心,如果大环境没有改变,这一行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8月2日,顾客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面包店购买食品。(新华社记者单玮怡摄)

一段时间以来,受俄乌冲突升级等因素影响,欧洲特别是德国,能源价格飙升。据法新社25日报道,面包店是德国受能源涨价冲击最严重的营生之一。与2020年相比,德国面包店现在的能源支出增加近三倍。

这是9月1日在德国柏林一家建材超市拍摄的柴火。德国近期出现能源紧缺,电价、燃气价格上涨,一些家庭开始购买柴火,为过冬做准备。(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面包房,面包房整体装修图片-第1张图片-

德国烘焙师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弗里德曼·贝格说:“面包店都有烤箱。70%的手工面包店使用燃气烤箱,而燃气价格正在飙升。”

此外,烘焙的两大主要原料——面粉和食用油的价格也在猛涨。德国眼下小麦价格比俄乌冲突升级前贵出约2.5倍,每升食用油的价格也由先前的0.82欧元涨至超过3欧元。

这是9月6日在德国柏林一家超市拍摄的鸡蛋价格。(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托比亚斯·埃克斯纳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面包企业,有220名员工,在柏林及其周边地区开了36家连锁面包店,在小城贝利茨有一家比较大的面包生产厂。比起其他小面包店,埃克斯纳更可能在危机中生存下来,但他也在苦苦挣扎。为应对成本飙升,他安装了节能烤炉,缩短了面包店营业时间,还考虑调低烘焙设定温度。

在埃克斯纳看来,这些努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面包师面临的生存危机,“现在仅凭精打细算已经没用了”。如果“经营环境不改变,那么德国很大一部分面包店迟早会不复存在”。

不过,埃克斯纳因为担心面包涨价导致客户流失,所以目前没有像一些同行那样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

在柏林市中心,消费者的反应似乎印证了埃克斯纳的担忧。被问及是否打算为自己最喜欢的面包支付更多费用时,现年56岁的失业女性格洛里娅·托马斯说:“还要涨价?不接受。现在价钱已经高得越来越离谱了。”

德国是面包消费大国。路透社数据显示,德国人一年花在买面包上的钱约为150亿欧元。但是,由于成本飙升,如今德国不少面包店已经倒闭。面包店经营者呼吁 *** 提供紧急援助。9月初,大约800家面包店摸黑营业一天,以期引起社会对面包店经营困境的关注。

德国烘焙师联合会呼吁 *** 提供“快速、非官僚主义的”财政援助。依照贝格说法,面包店可以适当削减成本,但经营者“只能做这么多”。如果不能尽快得到 *** 帮助,经营“前景黯淡”“可能会有许多店家不得不放弃经营或者干脆申请破产”。

(来源:新华社)

【编辑:姚昊】

【来源:新华社】

这家开了24年的面包店引网友一波“回忆杀”,店主夫妻从“老外”成老南京

在南京有一家“云中食品店”,因为面包的欧洲风味很正宗,吸引了众多外国留学生,大家常常三三两两地坐在临街的餐桌旁,一边吃着三明治,一边聊天。这家“云中食品店”已经在南京开了24年。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去店里打卡的照片,配文“开了24年的面包店,太不容易了,是小时候的味道!”引起网友一波“回忆杀”。面包店的店主贺杰克和卡明丽一个来自德国,一个来自比利时。24年前,因为对中国的热爱,他们在南京开了一家面包店。如今,面包店已经从一家变成了3家,两位“老外”也变成了“老南京人”。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见到了贺杰克和卡明丽,听他们讲述在南京创业开面包店的故事。

南京一家面包店成网红

是留学生24年前开的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一家面包店成为网友频频打卡的“网红面包店”,因为这是一家由“老外”夫妻开了24年的面包店。两位老板不仅汉语说得好,做的面包更是因为正宗的欧洲风味而吸引了很多食客。网友说:“开了24年的面包店,太不容易了,是小时候的味道。”“一家承载着青春记忆的面包店!”

当年的云中食品店

9月26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云中食品店”。店里生意还不错,几位附近的市民带着孩子坐在门前的桌子上玩耍,一位在店里购买面包的阿姨告诉记者:“他家的面包非常好吃,我经常陪着女儿来买。”

这家面包店不大,有上下两层,60多平方米,大多数餐桌上都坐满了顾客,还有一些顾客在排队购买面包。这家网红面包店的老板是53岁的德国人贺杰克和49岁的比利时人卡明丽,夫妻俩已经经营这家店24年了,他俩也逐渐从“老外”变成了“老南京”。

贺杰克告诉记者,1992年,他陪朋友来南京学习针灸,一年后,他和朋友学成归国。但因为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和友善的居民所吸引,第二年,贺杰克又回到南京,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了3年中医。

1997年,贺杰克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西餐厅,“因为想吃家乡的美食,就想着能不能开个店做西餐,就请了外国厨师,从国外进口原料。大概那个时候老外开的西餐厅比较少吧,吸引了很多南京顾客,生意还不错。”贺杰克说,开了一年左右,餐厅的合伙人回国,餐厅就关门了,“但是我舍不得离开,于是1998年8月,我又用积蓄开了一家面包店,取名‘云中食品店’,卖正宗的欧式面包、冰淇淋。”

创业期间收获了爱情

店主变成了“老外夫妻”

贺杰克说,开餐厅的过程里,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卡明丽,“1996年那会儿我正在筹备开餐厅,因为需要从意大利进口设备和原材料,语言不通成了难题。在寻找意大利语翻译的过程中,认识了卡明丽。”卡明丽告诉记者,因为喜欢中文,她从比利时来到南京大学深造,“当时在南京的外国人比较少,我和贺杰克一见如故,最开始帮助他翻译意大利语,后来还和他一起创业。”

贺杰克和卡明丽

贺杰克告诉记者,两人一起先开了餐厅,餐厅关门后,又一起经营起了“云中食品店”,“我专注于食品的生产工作,卡明丽负责门店管理和公司财务。”

贺杰克回忆,最初店面开起来很不容易,“有些原材料买不到,需要从德国空运过来。所以我们给店取名‘云中’,意思就是材料都是从‘云中’而来的。”贺杰克笑着说,因为自己是个吃货,对食品质量和风味的要求都很苛刻,必须“原汁原味”,“所以我一直想在南京打造出‘最正宗’的欧洲风味面包。”

卡明丽说,在开店的过程里感觉到贺杰克做事特别认真仔细,“比如做沙拉要用原料,他跑了好几个市场都没有找到,最终联系了国外的卖家,发最新鲜的过来。”店面刚刚开起来的一年里,他俩的工作强度特别大,“基本上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店里,要研究面包的品种,核算成本以及 *** 员工等琐事。”因为朝夕相处经营面包店,贺杰克和卡明丽的关系越来越好,渐渐地从好友变成了爱人。

贺杰克和卡明丽感情很好

从“老外”变成了“老南京”

南京就是共同选择的家

之一家店生意还不错,几年后,他们又连续开了两家分店。“有一家在南大附近,因为卡明丽是南大校友嘛,所以就在南大附近开了一家。很多留学生会来光顾。我们的价格比较便宜,并且留学生们还能来用英语或者德语和我们闲聊几句。所以不知不觉,我这里成了很多留学生的‘大本营’。”贺杰克说,因为面包店,认识了很多“老外”朋友,所以开店不仅带来了收入,而且还增添了不少乐趣。

贺杰克夫妻俩和留学生们

如今的贺杰克和妻子,不仅拥有了3家面包店,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儿子17岁,女儿13岁,兄妹俩就出生在南京,和本地小朋友一起念书,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卡明丽说:“常常有人问他们俩,你是哪里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南京人。”

“刚来南京的时候,我觉得南京这座城市不大,我的学校在汉中门那里,在我印象里,28年前南京城的边界就止于汉中门的城墙,城墙之外的地方就非常荒芜了。”他清晰地记得,当时南京只有两座高楼,一座是金陵饭店,另一座是古南都饭店。

贺杰克感慨道,生活在南京这么久,感受到更大的变化就是城市在不断扩大,高楼越来越多,城市公共交通的触角伸得很广,“现在也不需要再从德国空运原材料,很多地道的原材料我们在南京就可以买到了!尤其是生产面包的酸奶、牛奶在超市随手可以买到,而且非常新鲜,品种丰富,每次都挑花了眼。刚开始开店时,我们还是学生,只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没想到坚持到了现在,如今把它经营下去已经成了一份责任了。”

贺杰克夫妻和两个孩子

卡明丽说,店里生意好的时候,她的手机一直响,都是客人急着要订面包,“有时候还会有老顾客来晚了,看到店里的面包卖空了,就很遗憾地说明天一定要早点来!还有以前在学校上学的学生,上学的时候来过,毕业很久了又过来这里,每次看到这样的老顾客,我们彼此都很感动,我们店见证了他们从学生到工作,他们也见证了我们店越开越大!”

卡明丽补充道,开店这些年,因为有南京老顾客们的支持,所以一直能维持。最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销售额有些下跌,“虽然这给我们的生意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让我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采访的最后,贺杰克说,在他们看来,他们都有两个家,一个出生的家,另一个是自己选择的家,南京就是他们共同选择的家,“我们是老南京啦!有好多人问我们为什么选择留在南京生活,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大概就是这里很好的绿化,友善的人吸引了我们,我们在这座城市生活得很舒服,用中文来说就是一种缘分。”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笪越 见习记者|闫春旭)

标签: 面包房 整体 装修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