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的体温升高到正常范围 36–37°C 之上,则会发烧。这是感染的常见征兆。随着人的体温升高,他们可能会感到寒冷,直到温度趋于平稳并停止升高。人们称此为“寒战”。
饮食,运动,睡眠,一天中的时间以及各个因素也会影响温度。发生感染时,免疫系统将发起攻击以尝试消除原因。较高的体温是该反应的正常部分。
发烧通常会自行解决。但是,如果体温升高过高,则可能是严重感染的症状,需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减少药物用量。
2019冠状病毒病症状如果一个人发干咳嗽发烧,他们可能会出现疾病的症状。冲动的人有这些症状的留在家里和其他人离开。如果其他人在附近,则该人也应该戴上脸罩。
在许多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即可改善症状。但是,如果此人还出现严重的胸痛或呼吸困难,应致电并寻求医疗帮助。
体温为了测温,大多数人现在使用数字温度计。专家们不建议使用玻璃温度计,因为这可能很危险。某些人使用量额头,但这些准确性可能较差。
一个人可以将温度计放在手臂下或嘴里。
要使用数字设备:
- 使用冷水和肥皂清洁吸头,然后冲洗。
- 打开设备。
- 将尖端放在舌头下方,朝着嘴的后部,然后合上嘴。或者,将其放在腋下,并保持设备靠近身体。
- 等到有闪光或温度计发出蜂鸣声。
- 读取温度。
正常腋窝温度将比口腔温度低约0.3至0.5°C。如果读数为38°C或更高,则表明该人发烧。温度计可通过柜台购买或在线购买。
我什么时候应该担心?医生根据发烧的持续时间,发烧与否以及发烧的程度对发烧进行分类。
严重程度核心体温因人而异。大多数专家认为发烧的温度为38°C,但对于儿童,发烧的温度可能更低,为37.5°C。
当人的体温升至41.1°C以上时,会发生高热。如果不治疗,可能导致并发症。
持续时间发烧可以是:
- 如果持续不到7天,则为急性
- 如果持续长达14天,则为亚急性
- 如果持续超过14天,则为慢性或持续性
持续数天或数周而无任何解释的发热被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
治疗轻度发烧是免疫系统对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反应的一部分。它有助于身体抵抗感染。
但是,这可能会令人不舒服,并且高烧有时会导致并发症。因此,医生有时可能会建议使用退烧药来降低人的体温。
示例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布洛芬。泰诺还可以减少发烧。阿司匹林可以提供帮助,但不适合儿童使用,也可能不适合服用血液稀释剂的人。
如果一个人出汗很多,他们可能会脱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消耗大量液体以防止并发症。
处理病因发烧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医生可能希望进行测试以查明原因。如果发烧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他们可能会开抗生素。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抗炎药缓解症状。抗生素不会阻止病毒。医生不会为他们开具病毒感染的处方。
如果发烧是由于炎热的天气或持续的剧烈运动而引起的,抗炎药将无济于事。在这些情况下,必须使人降温。如果他们感到困惑或昏迷,则需要立即就医。
但是,在疫情期间如果出现剧烈的胸痛并呼吸困难,则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有些人需要花时间在呼吸机上,这是一种可以帮助他们呼吸的设备。
什么时候去看医生在大多数情况下,癫痫发作的孩子应该去看医生。医生可能建议用泰诺控制温度并确保他们喝大量的液体。
如有必要,他们还可以开处方抗惊厥药。
诊断发烧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医生可以通过检查人的体温来诊断发烧,但他们还需要诊断发烧的原因。
为此,他们将检查患者并询问其他症状和病史。如果此人最近经历了另一种感染,如果他们最近接受过手术,或者某个区域出现疼痛或肿胀,则可能表明可能存在哪种感染。
为了确认诊断,医生可能建议:验血;尿液检查;影像检查。他们的治疗 *** 取决于发烧的原因。
预防为防止发烧,人们应按照通常的步骤减少感染的风险。这些措施包括定期洗手和远离身体不适的人。
发烧通常是感染的症状。通常这不是引起关注的原因,但是潜在的疾病可能需要治疗。
通常,发烧无需医疗就可以解决。但是,如果儿童或成年人发烧,个人有其他严重或恶化的症状或免疫系统减弱,则应寻求医疗帮助。
一问医答丨孩子发烧多少度,要吃退烧药?0
(8:30-11:30,14:30-16:30)
0
(工作日8:00-12:00,14:00-17:00)
退烧药多长时间吃一次是药三分毒,退烧药一定要谨慎使用。那退烧药多长时间吃一次呢?
退烧药多长时间吃一次
退烧药多长时间吃一次是药三分毒,退烧药一定要谨慎使用。一般要隔6~8小时吃一次,最短用药间隔也要有4小时,一天最多用3次。如果用得太勤,可能引起肝肾损伤。而且,退烧药在短时间内连用,或一次用量过多,很容易使体温突降,身体出汗过多而发生虚脱。还有,乱用退烧药,甚至还可能会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吃退烧药的注意事项
1、退烧药更好只用一种
退烧药大多数在两小时内起效,平均起效时间为服药后1小时左右。如果发现孩子服药后开始出汗、精神状态好转,证明药物开始起效了,不要急着加药或换药。退烧药更好只用一种,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用错药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倍。同时,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
另外,如果同时服用其它感冒药也要注意看说明书。因为这有可能都是同类药物,相当于加倍了药物的剂量,增大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2、发烧多少度才能吃退烧药
当腋下温度高于38.5℃才需要吃退烧药,而腋下温度在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精神状态尚好,学习、工作未受影响,不要用药,若盲目用退烧药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此时更好用物理降温 *** ,如洗温水澡或用温水浸过湿热的毛巾擦拭身体等。
其实,发烧是机体在抵抗疾病侵袭是的正常反应之一,是一种机体的防御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的发热可杀死入侵体内的病菌,有利于机体排毒的,也有一定好处。所以若低于38.5度以下的低烧,也不是十分难受,不需做特别的退烧处理,更不要吃退烧药。
3、退烧药只是缓解症状
用退烧药只可以缓解发烧这一症状,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不是说退烧就是疾病好转。所以,如果是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发烧,还是要及时看医生。
4、最多连续服药3天
不管发烧症状是否得到缓解,使用退烧药建议最多连续服用三天,这是为了避免不良反应。一方面,解热抗炎药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多用也无益;另一方面,感冒引起的体温升高通常持续2—3天(也有说法是3-5天),如果超过3天,病情可能变得复杂,更好到医院就诊。
.5、其他注意及禁忌
(1)多饮水。退烧药也需要通过多排汗来促使体温下降。尤其高热患者,大量出汗容易虚脱,一定要保证体内水分充足。
(2)服药期间忌饮酒,否则容易加重肝功能损害。
(3)考虑到药物可能潜在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婴幼儿而言),如果症状不明显,是可以暂时不用的。但是如果因为发热而出现了明显的不舒适症状,也不必忌讳用药。使人体感觉舒适,充分休息好,也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非常重要的条件。
(4)还要注意衣着宽松、透气,切忌捂厚被,以防高热惊厥。
中国发布丨发烧超38.5℃再吃退烧药?不可过量!新冠居家治疗用药“十问十答”中国网12月13日讯(记者 张艳玲)近期,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一些居民感染新冠病毒后可以居家治疗。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为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如果有相关症状,可以选用一些必要的药物来对症治疗。关于新冠居家药物治疗的10个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周鹏翔、董淑杰为您一一解答。
1.如果没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是否需要提前预防使用一些药物?
不需要。目前没有证据支持药物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没有确诊新冠病毒感染,不需要提前预防性地服用药物。
2.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会康复得更快吗?
不会。不推荐同时服用多种治疗同一症状的药物,选择1种即可。对于同一症状,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能加快病情好转,反而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
3.如果发烧了,可以选用哪些退烧药?
对于一般无基础疾病的人群,较为安全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选择其中1种即可,可参考下表信息。
*具体每次用量,请参照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信息、或咨询医师、药师。
其他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如白加黑、泰诺等),名字中含有“氨酚”或“酚”,即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也可以起到退烧作用。需要注意,不要叠加使用多种退烧药。
4.退烧药什么时候吃呢?想退烧快一点能不能多吃几片?
体温在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当体温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烧药。
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症状较重但体温未升至38.5℃的发热患者,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或合并其他系统症状,也可谨慎服用退烧药。
退烧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若症状仍未缓解,建议就诊。
退烧药并不是吃得越多体温恢复得越快,如果超量服用或叠加多种退烧药,肝脏或其他脏器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药师后服用。肝、肾功能不全和胃肠道疾病患者用药,需咨询医师或药师。
5.居家治疗期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缓解咽痛、咽干的症状?
一些中成药(如六神丸、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和地喹氯铵含片等药物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咽喉肿痛和咽干的症状。
另外,饮用充足的水保持咽喉部湿润、不要过度用嗓,也会有所帮助。
6.针对咳嗽、咳痰症状可以一直吃止咳化痰的药物吗?
出现严重咳嗽、痰多的症状且影响正常休息时,可适当选择一些止咳化痰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干咳可选择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若痰液过多,可使用化痰药,如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等。这类药物在市面上的选择较多,选择1种即可,按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药物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千万不要“随咳随用”。
7.出现流涕、鼻塞等感冒症状时,可以买普通感冒药来治疗吗?
新冠感染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的部分症状有相似之处,一些抗过敏药物可有效缓解流涕的症状,比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但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服药期间需格外注意。
市面上常见的“感冒药”也具有抗过敏(药名中含“敏”字)、缓解鼻塞(药名中含“伪”、“麻”字)、止咳(药名中含“美”字)的作用。根据出现的症状,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可盲目叠加多种“感冒药”,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
8.居家治疗期间,需要同时服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或抗菌药物吗?
抗流感病毒药物对治疗新冠病毒没有效果,不需要服用。
未合并细菌感染的,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左氧氟沙星等)。若您怀疑自己有细菌感染,应咨询医师后决定是否服用抗菌药物。
9.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症状缓解后要不要继续吃下去巩固疗效?
新冠康复治疗的药物中,绝大部分为对症用药(如退烧、止咳、化痰、缓解流涕、鼻塞、咽痛、咽干、腹泻等)。
若不舒服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了,就应该及时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无需“巩固“疗效。
10.家中有孕妇、哺乳期妈妈和儿童,这些药他们也可以吃吗?
孕妇、哺乳期妈妈和儿童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格外小心,我们根据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将相关的药物信息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可以选用;×:避免使用;请咨询:权衡利弊谨慎使用,咨询医师或药师。
对乙酰氨基酚的口服溶液/滴剂,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布洛芬混悬液/滴剂,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重症高风险人群以及病情明显加重的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中成药可参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合理使用。在使用复方制剂时,需要注意组成成分,避免重复用药,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两种及以上药物联用时(包括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可能增加潜在相互作用风险。
其他未尽事宜,请参考药品说明书。
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北医三院”APP推出共同抗疫居家健康医疗服务专栏,您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功能找到“药剂科”,线上咨询药师相关用药问题。
总之,科学选用、正确使用药品,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中国发布
新冠进入低水平流行 家庭如何正确备退烧药央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记者 雷妍)当前,新冠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已大幅下降,但仍有感染者存在。专家表示,新冠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进入低水平流行阶段。应对新冠病毒感染常态化,用药“囤”不可取,“备”有必要。但是,需要常备哪些对症药品?备上几天的量是必要的? *** 总医院主任药师孙艳给出指导。
孙艳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如仅有轻微咳嗽、低烧、咽痛或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约7天可以自行痊愈,没必要大量地、非理性地抢购药品——药品都有有效期,部分品种也有储存条件要求,所以不提倡囤药,否则会因失效而造成浪费。但是,常备一些对症药品是必要的,备上几天的量就可以。
针对奥密克戎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即药物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所以备药的重点是对症备药、少量备药。对于居家用药的选用,孙艳给出了如下提示。
几种情况下,别急着使用退热药
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是人体在调动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孙艳提示,一般腋下温度不超过38.5℃的患者,如果精神状态好,学习、工作、玩耍等活动不受影响,可密切观察,暂不使用退热药。
腋下温度超过38.5℃的患者,推荐使用退热药,主要为了避免发热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或发生高热惊厥。如果患者有高热惊厥病史,38℃以上即推荐使用退热药。
两类退热药更适合家庭备药
孙艳介绍,常见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尼美舒利、阿司匹林等。相对应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缓释片、缓释胶囊、栓剂、口服溶液、口服混悬液等。缓释剂型较普通的片剂、胶囊作用更持久。栓剂尤其适用于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口服溶液、口服混悬液等液体制剂更适用于儿童。
从药物作用特点和可获得性来看,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更适合作为家庭备药。
对乙酰氨基酚:普通剂型12岁以上及成人每次用量0.5g,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总用量不得超过2g。缓释剂型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布洛芬:普通剂型12岁以上及成人每次用量0.2g,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不得超过4次。缓释剂型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另外,市面上很多复方制剂,比如白加黑,白片和黑片均含有0.325g对乙酰氨基酚;酚咖片,每片含有0.5g对乙酰氨基酚,这些复方制剂同样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切记不要再联合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使用退热药有“底线”
孙艳强调,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退热药。若持续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医师嘱托“必要时服用”,也要间隔6小时一次用药,每次不能超量使用。布洛芬退热效果较对乙酰氨基酚稍强一些,故当对乙酰氨基酚无法退热时可尝试更换布洛芬。
服用复方抗感冒药应谨慎,警惕重复用药风险。请一定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明确其中的药物成分,复方制剂中含有的退热药成分,应计算其用法用量,不要超过每日总频次或总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同时服用退热药需警惕出血风险。布洛芬可能会升高地高辛、甲氨蝶呤、口服降糖药的血药浓度,合用时应谨慎,可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布洛芬可能会减低降压药的效果,同用时应注意监测血压。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消化道溃疡患者等使用退热药物,应咨询医生、药师后用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孩子发热多少度要用退热药?一旦感染如何照护?复旦儿科专家一文全解孩子发热了,要不要去立即去发热门诊?
发热儿童如何做家庭护理?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无症状或者轻症感染者,家长该如何照护?
听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怎么说。
发热篇
Q:孩子发热多少度要用退热药?
A: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药。
WHO推荐,2月龄以上儿童发热需要药物退热时推荐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2月龄以下儿童发热禁用任何退热药;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使用;不推荐退热药与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Q:孩子发热了,要不要立即去发热门诊?
A:不要盲目去医院,也不需要恐慌。仅有发热,其他症状不严重,均可选择先居家观察。当有高热,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等严重呼吸道症状不能缓解或者精神神经症状时,建议服用退热药并及时赴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Q:小朋友发高烧会烧坏脑子吗?
A: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但是发热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孩子可能会出现,兴奋,烦躁,严重的话会出现抽搐。
如果小朋友体温下来了还精神不好,颈部强直,反复抽搐,神志不清需要除外一下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Q:发热儿童如何做家庭护理?
A:发现儿童发热时,家长应尽快测量体温。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
2月龄以上儿童腋温≥38.2℃(或肛温≥38.5℃),伴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6月以下推荐用对乙酰氨基酚,2月龄以下不推荐使用退热药物),按说明书建议的剂量口服,口服退热药后,会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使孩子舒适。
如果发现患儿持续高热、嗜睡、精神反应差,或出现热性惊厥,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发热期间胃口差、出汗、呼吸增快、代谢增快等会导致入量不足,因此应让患儿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家长应记录患儿的体温、饮水量、饮食情况、大小便次数及颜色等,这些信息能帮助判断患儿的状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通风时尽量避免对流风;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康复。
小于3个月的宝宝,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
Q:儿童发热时需要应用抗菌药物吗?
A:大多数儿童急性发热是病毒感染所致,无特别有效抗病毒治疗 *** ,对症处理为主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发热儿童,可以使用抗菌药物。
小于3月龄的婴儿,体温≥38℃或 3-6月龄婴儿,体温≥39℃为严重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上呼吸道感染篇
Q:孩子咳嗽怎么办?
A:(1)通过回顾查找引起儿童咳嗽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饮食和气候变化等
(2)考虑使用蜂蜜止咳,但不建议1岁以下儿童使用,以防蜂蜜内可能含有的有害细菌造成感染。1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口服2-5毫升蜂蜜止咳,但不能频繁使用
(3) 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可以多吃一些母乳,通过增加液体摄入稀释痰液,缓解咳嗽。
(4)可以使用加湿器湿化空气,适合的湿度范围在55%左右。
(5)如果儿童咳嗽时间超过2周,严重影响正常饮食和睡眠,或者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那家长就要带着孩子及时就医或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总结起来就是家长要理性对待儿童咳嗽,不要过于焦虑,更无需盲目用药止咳。
Q:孩子咳嗽一定要用镇咳药吗?
A: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生理反射,咳嗽时可以排出呼吸道的一些分泌物,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当孩子咳嗽时,家长及医师需积极寻找咳嗽背后的病因,而不是盲目“镇咳”。
镇咳药(如右美沙芬)仅作为一种对症治疗手段,并非咳嗽的根本治疗,且可能伴随不良反应。仅在咳嗽剧烈,影响孩子日常生活时,经医师评估后可酌情使用。
Q:如何知道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是普通感冒还是新冠或者流感?
A:无论是新冠、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在发病初期,缺乏特异的症状,都可以表现有咳嗽、流涕、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流感儿童大多伴有发热,新冠儿童也部分儿童伴发热,流感儿童高热39度以上更常见。
如果孩子近1周内密切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新冠会流感病例,居住社区有新冠和流感流行,要警惕孩子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或流感病毒。由于新冠和流感是法定报告传染病,目前医院都可以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帮助确诊。
在当前新冠和流感流行期,早期及时诊断还是有必要的,早诊断才能早,早治疗,减少疫情的播散,让孩子得到合理的治疗。
如果孩子症状很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就医,避免人员不必要的流动,减少继发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儿童监护人可以先通过 *** 或互联网远程医疗的形式咨询临床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到医院就医,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也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如果应新冠需要就医,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这里还要提醒一句,家长们带着孩子去医院途中,需要注意自己与孩子的防护,带好医用口罩,同时尽量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选择私家车出行,避免造成可能的继发传播。如果孩子感染已经暴露新冠病例,感染风险很高,可以通过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安排乘坐非公交车辆就诊。
新冠病毒感染篇
Q: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无症状或者轻症感染者,家长该如何照护孩子?
A:主要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根据医生的处方和指导,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包括西药或中成药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病症状带来的不适。发热时体温超过38.5度,给予布洛芬(美林)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口服,按照说明书,根据孩子的体重范围服用合适的剂量。
如果咳嗽、有痰症状明显,口服止咳化痰类药物,幼龄儿童可以同时给予雾化治疗,帮助改善症状,药物选择需要医生处方。
同时,家长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病情加重倾向,比如高热39度持续3天不退、咳嗽加重、气促、呼吸费力、精神萎靡、拒奶、很激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复诊,进行病情评估。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多和温开水、多休息,饮食均衡,衣服穿暖,不要过度运动。虽然是冬季,也要保证家里一定频率的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
同时,家长在照护孩子期间也不能过于疲劳,注意休息,也不要过度紧张,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有慢性基础疾病的家庭人员和老年人尽量不要陪护感染的孩子,因为一旦感染,发生重症风险相对较高。
Q:孩子确诊新冠,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吗?
A:虽然目前有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但是适用于在发病5天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适用于12-17岁青少年和成人。
考虑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应该广泛给儿童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除了目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给适用患者治疗后获益,其他已有的一些抗病毒药物被被证实治疗获益,因此,不推荐适用。
Q:ECMO如此强大,重症病患可以人手一台吗?
A:ECMO虽然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器官支持治疗手段,但不是病因治疗。就新冠病毒肺炎诊疗而言,它可以为患者争取宝贵的诊疗时间窗,但无法杀灭病原体,真正的治愈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机体的自我疗愈。其次任何医疗技术都存在并发症,有些很轻微,有些则十分严重甚至致命。ECMO应用的时间越长,并发症出血的概率就越高。
Q:新冠病毒检测 *** 有哪些?
A:目前主要有三种检测 *** :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核酸和抗原检测属于直接检测病毒的 *** (前者检测检测病毒RNA,后者检测病毒表面蛋白质)。
抗体检测属于间接检测人体血清中的新冠病毒抗体。相比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速度更快,操作也更便捷,但准确度较低,一般用于感染早期。疫情发生后,多国在公认核酸检测为新冠病毒检测“金标准”的同时,也推广了抗原检测,将之作为一项有效补充。
Q:如何在当前特殊的环境下保护孩子娇嫩的呼吸道?
A:(1)空调环境中容易造成空气干燥,会引发宝宝咽喉部鼻腔不适甚至出鼻血。可以在空调房里可以配置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水维持湿度,在40%-60%之间。适时清洗空调,空调出风口不宜直接对着孩子。
(2)空气污染或被动吸烟会引发哮喘等疾病的急性发作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所以在空气污染的天气避免出门,如果要出门两周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佩戴口罩。在室内可以安装空气净化器。房间一天通风两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
(3)特殊时期宝宝应该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适时增减衣物,家中若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要和宝宝在同一生活空间里。
(4)小朋友选择清淡饮食,少吃 *** 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时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按照免疫接种计划进行预防接种。
(6)孩子如果有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规范的治疗,按时用药,控制孩子的呼吸道症状,定期复查。不宜自行减量断药。
来源:江苏新闻
最近几天,各社交媒体上都流传着不同人发布的康复小妙招,但实际上,这些小妙招并不适用所有人,甚至有些并不科学,造成病情加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总结了近期接诊的一些患者普遍情况,归纳出几点需要避免的误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王西华
体温刚超37.3℃可以吃退烧药吗?
医生在近期就诊中发现,部分患者一发现自己体温超过37.3℃就开始吃退烧药,甚至有患者还没发烧就开始吃退烧药进行预防,部分患者发烧四五天后,体温已经低于38℃,仍然在吃退烧药。
医生表示,这都属于用药误区。
“低烧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其实有利于抗病毒。如果再高一点38.3℃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所以不建议发烧就吃退烧药,发烧伴有严重的头痛、咽喉肿痛,吃点退烧药还是必要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西华介绍。
有患者在发烧后就卧床捂汗,甚至主动升高体温,医生表示这也不可取。
“本来体温就很高,捂了以后会更进一步升高,即使暂时出汗降温,以后还是会发烧,因为你病原没有好,我觉得还是怎么舒服怎么做,不要特意干预很多。”王西华表示。
阳了之后一周不能洗澡?
阳了之后一周不能洗澡?王西华表示,只要不在高热阶段,在保证保暖的情况下,患者可以根据身体状况自我判断。
“高烧的时候洗澡肯定不合适,因为本来身体高烧,洗澡水的温度肯定比发烧温度还高,这会造成体温进一步上升,这肯定是不利的。如果你烧已经退了,因为退烧往往伴随着大量出汗,特别不舒服,这种情况洗澡我感觉没问题,但是洗澡过程中不能受凉了,这个要小心。”
一咳嗽就要吃止咳药吗?
部分患者在发烧过程中会剧烈咳嗽,甚至出现咳血的症状,就急于吃咳嗽药或者就医。医生表示,如果咳血不严重,也没有基础疾病,不需要吃药或者就医。
“因为我们所用的解热退烧药,往往有抗血凝板作用,如果局部炎症咽炎气管炎很重的情况下,加上剧烈咳嗽,个别人会在痰中带点血,血丝粉红色渗出,这也不必惊慌,这是炎症的正常表现,没有必要特别处理,随着炎症消退病情好转,也会逐渐消失。”
医生表示,本轮奥密克戎感染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按病情治疗即可,只要持续好转,不需要到医院治疗。
“如果发展到下呼吸道,咳得比较深了,伴随着咳痰,如果进一步加重发展成肺炎,病人出现活动不便,上楼费劲或者胸部喘气比较疼,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根据目前接诊情况,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总体上发病率和症状的情况、病程的情况都和普通人群比较接近,不需要过于惊慌,遵照医嘱处理即可。
近期,省内各大医院呼吸科接诊量猛增,记者了解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昨天上午的接诊量约110人次,是平常五六十人次的约一倍,而医护人员几乎全部带病上岗,进行超负荷工作。呼吁大家非必要不去医院,到了医院后也要多些耐心和包容,理解医护人员。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元国璋 王雪彤 史斌燕
孩子发烧什么时候应该吃退烧药?吃了没效果还能吃第二次吗?宝宝发烧是比较常见的健康问题。这时候合理使用退烧药,能让孩子缓解症状,但哪些退烧药适合孩子吃?吃了退烧药没退烧,还要不要再吃一次?我们今天来一一解答。
- 退烧药吃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退烧的首选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和布洛芬(如美林)。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又名扑热息痛。适合3个月以上的宝宝服用。一次使用剂量为15mg/kg/次,用药间隔时间更好在4-6小时之间。每日服用更大剂量不要超过75mg/kg。
布洛芬(美林),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一次使用剂量为10mg/kg/次,用药间隔时间需要长一些,大约6-8小时左右。每日更大剂量不超过40mg/kg。
这两种退烧药的退烧效果差别不大,对宝宝肠胃 *** 小,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市面上常见的分为滴剂和混悬液两种类型,后者是优选。
因为这样的药剂中会添加甜味剂,具有水果香气,让宝宝不会特别排斥或抗拒吃药。
不同类型的退烧药,用量有所不同。实际服用时,家长一定要仔细研读说明书,必要时在线咨询专业医师后,再给孩子吃。
家长朋友们还需要有一个意识:阿司匹林、安乃近、尼美舒利,是孩子禁用的退烧药!
- 退烧药何时吃?
很多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发烧到肛温39°(口温38.5°或腋温38.2°),才能吃退烧药。”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
孩子是否需要吃退烧药,主要取决于孩子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身体舒适度。
孩子发烧后,如果精神状态良好,尚未影响到正常吃喝玩等,即使肛温超过39°(口温38.5°或腋温38.2°),也可以不服用退烧药。
但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出现萎靡,情绪波动大,身体明显感到不适,就算肛温不到39°(口温38.5°或腋温38.2°),也建议先自行服用退烧药,看看效果。
- 退烧药可以多次吃吗?
经常有宝妈反馈,孩子服用退烧药后只是暂时降温;药效过去后又开始烧了起来。
这属于正常现象。在孩子发烧时吃退烧药,主要是为了减轻因发烧给孩子带来的不适感,让孩子不用那么难受,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毒。
所以,通过持续观测孩子的体温,在孩子精神状态不错、情绪尚且稳定的情况下,与上一次服药间隔6小时后,可以再次服用同款退烧药。但要记住:24小时内吃退烧药不要超过4次,连续服用不能超过3天。
还需要强调一点,各国儿童退烧药使用指南均不建议,两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这样做虽然降温效果略好一些,但会加重孩子的不适感,得不偿失。
- 孩子发烧,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
3个月以下的小宝宝,一旦出现发热情况,就要即刻去医院,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最为稳妥的处理方式。
除此之外,各年龄段的宝宝出现如 *** 温,建议赶紧去医院:
3-6个月的宝宝,肛温≥38.3°
6个月以上的宝宝,肛温≥39.4°
1岁以上的宝宝,持续高烧不退达到2天
如果孩子发热时伴有皮疹、反复呕吐、甚至出现抽搐以及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需要尽快就医,让医生来判断病情。
最后,总结一下:给孩子使用退烧药,没有说多少度以上使用和多少度以下不使用这么绝对化,关键还是根据孩子的舒适性来选择。
为了孩子发烧少受罪,家长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四点。只有做到科学服用退烧药,才能让宝宝早日恢复活蹦乱跳的健康状态。
重要提醒!阳性感染者出现这些症状需就医来源:中国新闻社
奥密克戎病毒来袭,很多人购买了多种感冒药、退烧药,但如果服用不当,可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新冠后如何正确用药?
目前的药物均是一些对症支持的药,它本身并不直接治疗新冠,只能缓解症状。感染了新冠的病人或者人群不要过量服用。很多药过犹不及。病毒是自限性疾病,不用特殊干预一周左右也会自愈。
一般来说体温超过38.5℃可以服用退烧药,如果在37.5℃-38.5℃之间,建议物理降温,比如用退热贴、温水擦浴等。
老人和儿童如体温没有超过38.5℃,但出现精神萎靡等,也可以服用退烧药。
退热药品一般4-6个小时服药一次,一天不要超过4次,服用退烧药3天,症状仍未缓解的应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婴儿可以服用布洛芬。
孕妇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但应该充分听取医生建议,同时临产前不建议使用。
不要多种感冒药一起服用。不能因退热效果不明显而自行加大用量或短时间内反复用药。
布洛芬和连花清瘟能一起吃吗?
布洛芬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连花清瘟成方可用于流感或是轻症/普通型新冠肺炎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等。
两种药都有退热作用,因此通常只需要服用其中一种即可。
比如低热,同时有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可以选用连花清瘟。
但要注意,连花清瘟适用于风热感冒,如果您有发热伴寒战,或是其他风寒感冒症状,则不应选择连花清瘟。另外连花清瘟中有一个成分叫“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如果您发热同时伴有腹泻症状,再使用连花清瘟可能会加重胃肠道反应。
如果发热超过38.5℃,或者有明显的四肢肌肉酸痛、乏力等不舒服的情况,建议首选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解热镇痛药物。
一般人群什么情况需就医?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症状比较轻,多休息、多喝水、不吃药,自愈的问题不大。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呼吸困难或急促、胸痛,自测血氧降至95%以下;
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在38.5°C或心率持续增快(超过 100 次/分),超过 3 天。
有基础疾病患者什么情况需就医?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指引(之一版)》中明确:
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若基础疾病相对稳定,但是出现了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8.5摄氏度以上,呼吸频率加快、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若基础疾病不稳定,如出现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诊治疗。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判断孩子是否需要立即就医,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
比如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后,虽然出现发烧、咳嗽,但精神状态特别好,不影响日常生活,那么就可以在家对症治疗,并观察病情。
但如果孩子感染后,精神状态特别差,总是打蔫,想睡觉,体温下降了仍然精神不好,此时应立即就医。如果孩子年龄较小,精神差可能不容易被发现,此时家长如发现孩子有 *** 或脸色不好、脸色苍白等情况,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要发热,建议及时就医。
各年龄段的孩子只要连续发热超过3天,应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频繁呕吐、腹泻、脓血便,或尿量减少,或某一部位持续疼痛,或出现腹部包块,或出现热性惊厥、意识障碍,都应立即就诊。
孕妇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绝大部分新冠孕妇是不需要看医生的,但需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出现如下严重的信号,需要紧急看医生:
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
出现腹痛、 *** 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症状持续或者加重,如发热持续甚至有加重倾向。
出现新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或者突然出现肢体不能运动,特别是单侧肢体不能运动,或者不能进食,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或者出现嗜睡的状态,出现定向障碍,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
基础疾病加重,如老年人本身有冠心病的,出现心绞痛;原来有慢阻肺病或哮喘,出现慢阻肺病和哮喘的加重。
基础疾病本身不太稳定,如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心脏基础疾病,或者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这些是出现重症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需要格外重视。
为何症状有轻有重?
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有的人无症状,有的人会持续发烧,有的人四肢酸痛,病情轻重不一样,个人耐受程度也不一样。
在机体与病毒的“搏杀”中,体质差、免疫力低的人群显得更脆弱,难以抵御病毒侵袭,症状更为明显,还容易引发旧疾。
相对来说,体质好的人清除病毒能力强,症状轻、病程也短。
为何会全身酸疼?
主要是因为身体被病毒入侵,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召集细胞因子。而这些细胞因子去帮助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去攻击受感染的这些细胞。然而这个时候由于这些细胞因子的活跃,由于我们的免疫系统正在清除病毒,身上就会感觉到酸痛乏力。
有没有药物能预防新冠?
目前没有药物对于预防新冠是确切有效的,并不需要为了预防新冠而囤药或吃药。
想要科学预防新冠或者想让新冠对自身影响减小,一方面要及时接种疫苗;另一方面要保持一个好的身体状态,比如规律的作息、饮食习惯等等。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自中国新闻网、新华社、科普中国、生命时报、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晚报等
感冒发热到多少度就需要用退热药?是以38.5度为标准吗?【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感冒后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体温升高,称为发热,很多人认为发热对身体有害,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发热可能会烧坏脑子,烧成傻孩子,所以一遇到发热就不知所措而急于退热,那么该如何对待发热呢?
发热其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对抗各种病原菌时,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导致体温高于正常的一种症状,通俗一点说就是人体与侵入的病原菌等交火作战而产生出更多热量的结果,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体是有正常防御功能的。
其次,发热一般分为四个等级,37.3-38度为低热;38.1-39度为中等热;39.1-41度为高热;41度以上为超高热。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在不脱水的情况下,发热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而高热时因需要大量散热导致的脱水却可对中枢神经造成损害,所以对发热的处理之一要务是防止脱水的发生。
第三,由于体温长时间高于40度时容易造成脑水肿和诱发多器官衰竭,因此相关的退热指南要求:体温超过40度时需要及时进行退热处理,但对体温在40度以下的中低热并没有一致的退热管理要求,也就是说非高热的发热到多度度就应当使用退热药,并没有38.5度这样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否使用退热药一般考虑更多的是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比如出现了活动、行为等的异常时应考虑退热处理。
此外,由于发热并非独立的疾病,只是一种症状表现,而退热处理只是治标不治本,急于退热却可能掩盖或忽视引起发热的原因,因此当有发热发生时,首先不要恐惧,其次并非要急于退热,及时找出发热的原因后再采取措施更有利于治疗。事实上,对于非高热性的发热,大量补水、保证机体不脱水更有利于退热。
【望此文能帮到您,欢迎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