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多生长在潜水沼泽之地,叶子长得很像兰叶,所以得名泽兰。有一说法是古代最早诗词中的“兰”,指的就是泽兰,比如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但古代同名异物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此也颇有争论。所以,当泽兰做药用时,只取气微,味淡,也多,色灰绿、质嫩、完整者为佳品。
一、传统功效与应用
1、女性经、产血瘀证
泽兰可以疏肝活血,调经止痛,但作用又不峻烈,比较温和,所以常用于气滞血瘀,兼有气血不足所致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产后病,是妇科活血调经常用药。临床常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活血养血、疏肝理气药同用。
如用于月经不调,以及产后瘀血所致腹痛,常用泽兰配伍桃仁、赤芍、川芎,用于活血祛瘀;或配伍丹参、月季花、玫瑰花等同用,重在疏肝和血。
临床有用泽兰配续断、香附、延胡索等,用于痛经有效。还有人用泽兰加红糖煎服,用于产后腹痛。
如月经不调,月经微少,有气血不足者,常见日渐消瘦,午后潮热(一阵阵发热),常配伍当归、白芍、甘草,活血养血和阴。
《妇人大全良方》柏子仁丸,用于少女闭经,在熟地黄、柏子仁、续断等药中加入泽兰。
2、关节瘀肿、痛、麻
泽兰也可以用于气滞血阻经络,以及跌打损伤所致肢体疼痛、麻木、瘀肿疼痛。可内服、外用,均有祛瘀消肿、活血通络、镇痛的效果。
如《得配本草》用于全身疼痛,用泽兰配伍桃仁煎服。
《濒湖集简方》用于跌打肿痛,以泽兰捣烂敷患处。
《中药临床应用》则有关节外洗方,以泽兰、生姜皮、姜黄、红花等水煎,趁热熏洗,用于关节损伤后疼痛。
3、胸胁刺痛
泽兰活血作用也可以用于胸即胸两侧胁肋处刺痛,常配伍丹参、郁金等药。
4、皮肤、外科疮肿
临床可用于皮肤或外科痈、疖、疮初起,蛇虫咬伤,单用内服或外用均有效。可以配伍清热解毒药,比如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等,以增强效果。
如《濒湖集简方》用于小儿压疮、疮肿初起,用泽兰一味捣烂封患处。
福建民间用于蛇咬伤,也曾用泽兰一味煎汤内服,加鲜品捣烂外敷。
现代有医者用活血黄兰汤(大黄、泽兰、赤芍、鱼腥草等)水煎外用熏洗,外涂新加双柏膏(大黄、泽兰、侧柏叶等)用于痔疮。<新中医,1981,(11):22>
5、水肿
泽兰还有利尿消肿作用,但不是很强,单用力薄,需要配伍其他健脾渗湿药,如防己、茯苓等,而且对于兼有血瘀气滞类型的水肿更为适宜。
如张文仲《随身备急方》用于产后水肿,用泽兰与防己,磨成细粉,醋调服。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以泽兰配水红花子、防己、抽葫芦等,用于肝硬化有少量腹水者,有效。
还有人利用泽兰化瘀和利湿的作用,以活血解毒汤(泽兰、郁金、丹参等)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效果良好<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9,(3):20>。
二、现代药理作用
1、泽兰水煎剂对体外血栓的形成有对抗作用,能使血栓减轻。
2、泽兰水提取物能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加快微血管内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
3、还有镇痛、抗肝损伤的作用。
泽兰有对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三、用法
可内服,或者外用。内服可入煎剂,或如丸、散剂。外用可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四、使用注意
1、泽兰是活血药,所以,没有瘀血,且有血虚、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2、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濒湖集简方》《妇人大全良方》《用药心得十讲》《中药临床应用》《中华临床中药学》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按平台要求规定,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欢迎留言。
如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每天学一味中药”系列文章每日更新一种中药,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常用于活血祛瘀调经,但过量食用会中毒有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它是活血祛瘀的要药,常用于活血祛瘀调理经期问题,但是如果过量食用,它所含有的物质水解后能形成氢氰酸可导致中毒。它就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桃仁。
桃仁作为药材使用最早可见于《神农本草经》,它是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或者山桃的干燥成熟种仁。采药一般是在七、八月份果实、种子成熟之后,除去种仁的木质壳并保留种仁,晒干即可备用。
<桃仁的药性>
现代药典认为,中药桃仁药性之中,五味属甘、苦,四气属平,不过在古代草类药典《名医别录》中认为桃仁的五味属甘,不属于苦。
桃仁的功效归心经、肝经、肺经和大肠经,但是在古籍《本草经注》中认为桃仁归肺经、心经与脾经。
<桃仁的配伍与作用>
中药桃仁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作用,常应用于痛经、闭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以及肠燥便秘等症状。其主要可分为2类。
1.桃仁活血祛瘀。
中医有桃仁“苦以泄滞血”的说法,再就是桃仁药性平和,而且活血祛瘀能力比较强,适用范围比较广,所以是调理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也是活血祛瘀的要药。
中药桃仁可以用于调理因为血瘀而导致的痛经、月经不调或行经不畅等,其症状表现为行经紫暗伴有血块的,常用桃仁配伍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中药,再根据其它症状加入对应的药材。
如果是闭经伴有烦躁、烦热的症状,可用桃仁配伍红花、当归同用。
调理产后小腹疼痛,如果是血瘀引起的,常用桃仁配伍当归、泡姜、川芎、甘草同用。
如果是跌打损伤引起的淤血疼痛,可用桃仁配伍红花、酒大黄、穿山甲。
2.桃仁润肠通便。
桃仁滑润多脂,能润肠而除肠燥,通“腑气”而利大便,所以能用桃仁调理因为肠燥津液亏虚而引起的便秘,并常与火麻仁、杏仁、郁李仁等中药材配伍。
<桃仁的禁忌>
桃仁服用过量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可大量使用;桃仁活血祛瘀的药力较强,所以孕期忌用。
另外,对于本文所介绍的闭经、痛经、产后腹痛等证,如果是血瘀引起的可以适量使用桃仁,非血瘀引起的慎用,尤其是血虚者忌用。
<桃仁中毒的表现>
桃仁含有苦杏仁苷,水解可以形成氢氰酸,氢氰酸属于有毒物质,所以过量使用桃仁会引起中毒。
其中毒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乏力;重者会导致呼吸系统麻痹。如果发现桃仁中毒或者疑似桃仁中毒者需尽快就医。
根据现代的《中华药典》记载,桃仁入药量一般在六到十克,所以说不论是药用还是作为食材均不可多用。
桃仁活血祛瘀的要药,常用于活血祛瘀调经,但是如果过量食用也会引起中毒。所以说不论是养生还是调理,使用中药之前一定需要经过医生的辩证,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黄柏药对(4)——黄柏配升麻之方剂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柏药对小结
黄柏——黄连;黄柏——黄芩;黄柏——栀子;黄柏——薤白;黄柏——白头翁;黄柏——细辛;黄柏——槟榔;黄柏——龟板;黄柏——肉桂;黄柏——细辛;黄柏——干姜;黄柏——知母;黄柏——生地;滑石——黄柏;槐花——黄柏;黄柏——荆芥;黄柏——升麻;黄柏配赤芍;黄柏配炒苍术;冰片——黄柏(外用配伍)。
黄柏配升麻的意义
黄柏配升麻黄柏擅清湿热,能降阴火;升麻为治疮疹要药,可散火毒。
二药伍用,一散—清,火散热退则口疮可愈。治疗口疮。
黄柏配升麻之方剂
黄柏升麻汤《伤寒总病论》卷三
组成服法:黄柏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生)半两。上(口父)咀,水1升半,煮半升,入地黄汁1合,煎半升。分2服,细呷之。
功能主治:天行口疮。
参术汤《兰室秘藏》卷上
组成服法:黄柏(酒浸)、当归各0.6克, 柴胡、升麻各1克 ,人参 、陈皮 、青皮各1.5克, 神曲末2.1克 ,炙甘草、 苍术各3克, 黄芪6克。上药哎咀,都作一服;以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功能主治: 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不能进食,食后昏闷。
清热药——清热凉血药(赤芍、紫草、水牛角)赤芍
药性: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主治:
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者,常与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等同用,如:犀角地黄汤;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者,常配伍紫草、蝉蜕、甘草等药,如:紫草快斑汤;若治血热吐衄,可配伍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药。
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品清肝火,若配伍荆芥、薄荷、黄芩等药,可用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哆;取本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治热毒壅盛,痈肿疮毒,可配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药,如仙方活命饮,或配连翘、栀子、玄参等药,如:连翘败毒散。
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本品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治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伍柴胡、牡丹皮、郁金等药;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常配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药,如:少腹逐瘀汤;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虎杖、苏木、刘寄奴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紫草
药性: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
应用主治:
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本品既能凉血活血,又善解毒透疹。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者,常配伍赤芍、蝉蜕、甘草等药,如紫草快斑汤;若配伍牛蒡子、薄荷、山豆根等药,可治麻疹不透,疹色紫暗,兼咽喉肿痛者。
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本品能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消肿。治痈肿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同用;若配伍当归、白芷、血竭等药,可治疮疡久溃不敛,如:生肌玉红膏。治湿疹,可配伍黄连、黄柏、苦参等药。若治烧烫伤,可将本品用植物油浸泡,滤取油液,外涂患处,或配黄柏、大黄等药,麻油熬膏外搽。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擦。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有轻泻作用,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水牛角
药性:苦,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应用主治:
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本品既能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又能定惊。治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神昏谵语,惊风抽搐,可配伍石膏、玄参、羚羊角等药,如:紫雪丹。若配伍牛黄、珍珠母、黄芩等药,可治热病神昏,或中风偏瘫,神志不清,如:清开灵口服液;若治癫狂,可配伍石菖蒲、郁金、玄参等药。
血热毒盛,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取本品清热凉血之功,用治血热毒盛,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药。
痈肿疮疡,咽喉肿痛:取本品清热解毒之功,用治热毒疮痈,咽喉肿痛,可配伍黄连、黄芩、连翘等药。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宜先煎3个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以上各药用法用量等均为一般情况,具体还请谨遵医嘱。
脑梗塞属于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疾病,通常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出现缺血、缺氧等障碍导致的。在发病时,大脑处于缺血状态,会产生大量自由基损伤脑组织,诱发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在后期,患者出现肢体行动不便、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由于现今人们生活形式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不注重饮食习惯,脑梗塞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大,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医认为,脑卒中主要是因气血混乱、正气不足、血淤痰滞等造成经脉淤滞、血流受阻而引发的病症。恢复期辩证使用中药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
银杏叶片 来自于我们熟知的植物银杏。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银杏的药用价值记述详尽,“核仁甘、苦、平、涩,无毒,熟食益人”。利用现代制药工艺,由银杏叶提取物研制而成的中成药银杏叶片。银杏叶片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物质和萜内脂类,功能主治是敛肺平喘、活血化瘀通络。现代研究显示,银杏叶制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调节降低血脂;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扩张血管;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该药用于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伴有胸闷、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塞等症状的患者。
银杏叶片属于活血化瘀药,逐瘀过猛或久用逐瘀,均易耗血伤正,因此该药只能暂用,中病即止(达到疗效即可停药),不能久服。此外还要注意,银杏叶片与肝素、香豆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同用时,应监测、观察是否有牙龈出血、黑便等现象。
血塞通 是中药三七的有效活性成分提取物——三七总皂苷制剂的通用名。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定痛的效果。血塞通中的主要成分是人参皂苷、三七皂苷,可有效缓解患者脑水肿症状,改善脑组织中血液屏障的通透性及脑部血液供应,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血塞通的主要药理作用为:血塞通中的有效成分可有效提高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清除脑组织中的自由基,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脑组织中的血小板发生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脑部的血流供应。此外,血塞通可有效抑制钙离子内流及机体释放钙离子,达到调节机体细胞内的钙离子、扩张脑血管、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的效果;且血塞通可以有效作用于机体的血管平滑肌,促使血管平滑肌发生松弛作用,达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血塞通中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如果正处于脑溢血的急性期,这个时候就不适合使用血塞通了,另外对于三七及人参过敏、以及酒精高度过敏的人群、孕妇在怀孕期间不太建议使用血塞通。
脑心通胶囊主要成分有丹参、当归、黄芪、川芎、桃仁、红花、乳香(制)、没药(制)、鸡血藤、牛腺等,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活血益胃的功效,在方中为君药,有大补元气之功效;赤芍、当归、川芎、红花具有补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功效,在方中为臣药;再加上桃仁有活血祛瘀之功效;醋乳香和醋没药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鸡血藤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牛膝、桂枝、桑枝具有通经活络之功效;地龙、全蝎、水蛭有通脉逐瘀之功效,诸药合用,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脑梗塞。
现代研究显示,脑心通胶囊具有高效的抗凝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缓解炎性应激反应, 改善微循环, 定向靶点治疗脑卒中患者, 改善其神经功能。服用期间有罕见的胃肠道反应,对成分过敏者慎用。
主要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及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与西药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心梗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并可改善心电图和血脂、预防心肌梗死再发、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通心络胶囊 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冰片组成。方中配伍了多味虫类中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改善左室功能;同时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冠脉痉挛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氯仿所致小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可明显降低食饵性高脂大鼠的血脂水平。#家庭健康合理用药##家庭健康守护官##养老知识大赛#
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有出血性疾病、孕妇及妇女经期禁用。个别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胃部不适或胃痛,改为饭后服用,即可消失。
小结,以上4药中银杏叶片和血塞通片是以活血通络为主要作用的中成药,脑心通胶囊和通心络胶囊是以补虚通络为主要作用的中成药。需在中医师辩证后选用。
经文解读之芍药——除血痹,止痛利小便芍药又分白芍、赤芍,是临床极常用的药物。
山西晋中老家雅安村准备发展芍药文旅和中药产业,特聘我为指导专家,目前只试种四十亩,拟发展到三百亩。
种苗从临汾地区引进,目前已长三年,根茎粗大,我试煮一下粗的鲜白芍根,效力很好。中药的种植和炮制加工,是基层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而提供高品质的中药材,可以很好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神农本草经》经文: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经文解读:
- 邪气
分两种,一种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痢之气,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另一种是指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多种致病因素,代谢废物毒素及病理损害。
- 邪气腹痛
由于邪气造成的体内气血运行障碍,而导致的腹部疼痛。常见的有瘀血腹痛,湿热腹痛等。
- 血痹
类似于地黄的血痹之用。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血痹…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麻木,游走性痹痛。病因主要由气血内虚,劳倦汗出,或当风睡卧,邪气乘虚侵入,使气血闭阻不通所致。
《金匮要略》给出的常用经典方:桂枝黄芪五物汤: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补气温经,和营通痹。
- 坚积
指腹腔内有形之结块,与瘀血,水气的结滞相关。
- 疝瘕
古病名。
《素问·玉机真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发瘅,腹中热。烦心出汗,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火。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症瘕,少腹冤热。”
治疝瘕方,为《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桂枝(肉桂)、茯苓、丹皮、桃仁、赤芍。功能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现在桂枝茯苓丸广泛的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等下焦瘀血痰湿留滞。
- 利小便
白芍有显著的改善内脏,尤其是下焦气水通行作用,表现结果是通利小便。张锡纯认为“芍药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还进一步指出“然必以炙甘草补之,其功效乃益显。”
赤白芍之辨析
芍药,在古代无赤芍、白芍之分,也无野生、家种之别。
随着不断演化,目前,赤芍、白芍基原相同,一般白芍取之栽培品种,赤芍来自野生品种;另加工 *** 不同,芍药去根皮,沸水煮后晒干者为白芍,芍药及根皮直接晒干为赤芍。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赤芍白芍含有相同的化学成分,赤芍有效成分比白芍高,尤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赤芍优于白芍。
仲景治伤寒多用芍药,以其主寒热,利小便也。而这两个作用,显然赤芍更佳。许叔微亦主张伤寒方用赤芍。而赤芍和丹皮也效近,我临床也常常相须为用,效果很好。
白芍的临床效用更温和,更柔软,与地黄、当归、桂枝、茯苓等配合,效用亦是确切而可靠。力缓则用白芍,需力强则用赤芍。
药材鉴别
白芍鉴别:
- “挂手”:指正品白芍粉性足,用手摸其断面有粘手的感觉。
- “角质样”:特指正品白芍加工质量要求,过火或不及,均不成角质样。
赤芍鉴别:
- 糟皮粉渣:特指赤芍外皮薄,疏松易剥落,剥落处断面白色泛红,呈粉性。
- 菊花纹:泛指根类药材横断面,饮片切片的放射状纹理,形如开放的菊花,又称“菊花心”。
与白芍相比,赤芍有明显的香气,给人清凉舒达之感。白芍则无明显香气。
正值一年最冷的日子,网上流传着一个取暖的土办法:盐敷包,不仅能取暖还可疏通经络,成本仅3元,而且可以自己在家做。
有网友认为夸大了盐的功效。但医生说,这个还真的靠谱!
现代医学认为,加热的盐敷包通过热量可以促进血管的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所以说是能够疏通经络的。
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
人们很早就发现,将热的物体敷在疼痛部位可消除和缓解疼痛,尤其适宜治疗各种寒性病症。
盐具有加热后不易冷却的特性,因此可以达到局部温暖的作用。
热敷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肌肉放松,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皆可因此而得到改善。
用粗盐热敷不仅让温热渗透体内,同时还能将体内的病气、寒气吸出来,具有温经活络、消炎散寒、缓解疼痛的作用,用于腰酸背痛、关节炎、慢性胃痛、腹泻、神经痛、畏寒症均有显效。
今日,计仔君就给大家推荐一种简单易制、可驱寒暖身的“神器”——盐敷包,特别适合有寒虚症的人群!
盐敷包做法
盐敷包最重要的成分就是盐,而这个盐不是常见的食用盐,而是粗盐。
用一个棉布口袋,装入1-2斤粗盐,盐的量越多,可提供的热量就更持久;可以选择炒制或微波炉加热,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放置在身体疼痛处,每天敷一次,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盐敷包会释放热量,提高所敷部位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缓解寒性痛经、胃痛、腹痛、关节炎等常见疾病。
提醒:盐敷包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合用。一般适合有寒症或虚症的患者;不适合热性体质、发热的病人使用。当感冒发烧期间,需要冰敷的关节红肿疼痛,痛风等情况下都不适宜使用。
热敷的4大误区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采取热敷疗法。热敷也有禁忌症。自己在家做热敷时尤其要注意。
不是人人都适合热敷
皮肤感觉不敏感或异常的人群,如老人、小孩、糖尿病伴有神经病变及中风患者,不宜盲目热敷。如果需要热敷,则一定要注意控制温度,否则很容易烫伤。
不是任何情况都能热敷
皮肤有溃烂或皮肤病者,要避免在皮损表面进行热敷,以防感染或 *** 皮肤病,加重症状。
另外,扭伤、拉伤等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皮下有瘀血,24~48小时之内是不宜热敷的,否则会加重局部肿胀。
不是什么病都适合热敷
热敷主要是针对寒性病症,所以温热病症的患者不宜热敷。
这类人群常表现为容易上火,特别怕热,或伴有口臭、便秘,女性还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等。
热敷绝非越热越好
热敷的温度不宜过高,通常40~50摄氏度即可,热敷20分钟左右。如果在皮肤比较娇嫩的部位热敷,温度需要再低一些。
同时,要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个部位热敷,否则也易造成烫伤,最常见的就是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皮肤烫伤。
家庭护理中除了可以用盐敷包外,计仔君推荐一款实用的中药热敷包,见效快、效果好。
中药热敷包推荐
可在药店或医院等正规场所下购买适量的独活、寄生 、桑枝、防风、桃仁、赤芍、川芎、当归等中药,并打成粉状,保证受热均匀。
把粉末状的中药放入布袋中(根据热敷部位的大小定),密封好后可放入蒸笼蒸热。
放置在需要热敷的部位,一般以20~30分钟,注意避免烫伤。这款中药热敷包对治疗天气变化时发生的关节疼痛有良效,还可以祛风止痛、活血化瘀。
本文编辑转自:生命时报、佛山市中医院
提起夏天的养生原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祛湿。的确,夏季多雨,气候闷热潮湿,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夏季是体内湿邪较重的季节。《黄帝内经》中说:“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脾胃对应五行中的“土”,是喜燥而恶湿的,所以湿邪过重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此外,夏季酷暑难耐,许多人贪食生冷,也易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好、身体疲乏、口粘等症状。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通过清暑祛湿等 *** ,健康状态得到了改善,而有的却仍然毛病不断,身体不适?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个人所患疾病不同导致的。中医养生,不仅要因时而异,更要因人而异。比如说,血瘀体质的人、久病的人,夏天在祛湿的同时,还要注意祛瘀通络。
改善血瘀有助祛湿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基本要素,它们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有血瘀的人由于气血呈瘀滞状态,经脉不通,津液的运行输布过程也较正常人缓慢,更容易形成病理产物——湿气。夏天湿气重,加重了经脉郁滞;暑热还可煎灼津血成瘀。因此,原有血瘀的患者在夏天病情有可能加重。水湿津液的运化与经脉的畅通和脏腑功能强弱都有关系。对有血瘀病症的人来说,血瘀改善使气血运行更通畅,也有利于祛湿。
暑湿天气的特点是气温高、湿度高、气压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胸闷症状常会加重。防治和护理方面,除防暑祛湿外,不要忘记活血通络以改善血供。暑热煎熬血液,血脉可凝结成瘀。
夏季还好发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表现为小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尿黄等。中医古代医家治疗这类疾病就常利湿和化瘀合用,如古代名方蒲灰散、滑石白鱼散等。唐代《千金要方》中记载,蒲黄、滑石两味中药组方(蒲灰散),可治疗“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类似于现在的急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湿热夹瘀证。其中,蒲黄凉血化瘀消肿,滑石善于利湿清热。此外,桂枝茯苓丸也有利湿化瘀的作用,方中药物如茯苓、桂枝都有利尿祛湿效果,而赤芍、桃仁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合多种湿浊挟血瘀的妇科病症。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血瘀也是分程度的,不同程度的血瘀对人体的危害是不一样的。如轻度血瘀会影响面色,中重度血瘀会导致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结节和肿瘤性疾病等。
很多指标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血瘀的程度,对普通人而言,最直观的 *** 就是看舌头。如何通过舌头辨别血瘀程度呢?
之一步,看舌头的颜色。
这里可以借助水果的颜色来辨认。轻度血瘀的舌头一般是像西瓜一样的暗红色,中度血瘀的舌头像红心火龙果的暗紫色,重度血瘀的舌头就是像猪肝一样的青紫色了。
第二步,看舌上是否有瘀点或瘀斑。
一般只有瘀点的是轻度血瘀,只在舌边可以看到瘀斑的是中度血瘀,可以看到大块瘀斑的是重度血瘀。
第三,看舌下络脉。
轻度血瘀时,舌下络脉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3/5,宽度不超过棉签粗细;中度血瘀时,舌下络脉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4/5,宽度变粗。重度血瘀时,舌下络脉长度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4/5,比正常宽1/2以上,变粗、变长、分叉、迂曲。
我们在判断血瘀程度的时候,符合上述三个指标中的一个即可,不需要全都符合。
用药分寸怎么拿捏
若想对症下药,还需要充分了解活血化瘀中药的药性。否则,很可能出现病轻药重或者病重药轻的情况,对健康很不利。
一般来说,轻度血瘀要和血养血,中度血瘀要活血通络,而重度血瘀则要破血祛瘀。大部分人都知道中药三七是可以活血祛瘀的,经常会自己打粉服用,但其实三七更适合中度血瘀的人群,功效偏于活血,相似程度的药物还有丹参、红花、桃仁等。在药膳中常被用到的当归,则兼具活血与和血功效,既可以用于中度血瘀,也可以用于轻度血瘀。改善轻度血瘀,宜选荷叶、玫瑰花、山楂等,这些中药都可以在家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缓解血瘀症状。对于重度血瘀,适合用虫类药,如水蛭、地龙等来破血祛瘀,但由于药性峻猛,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妙用小方化湿祛瘀
花根茶:
藏红花5~10根、鲜芦根25克及冰糖适量,泡水代茶饮,适合中度血瘀的人。该茶的功效是活血利湿,有利于血瘀体质的人夏天祛湿保健。
山楂荷叶茶:
山楂干15克、干荷叶10克及冰糖适量,泡水喝,可以健脾降脂,降压减肥,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脾胃弱的人可以加两枚红枣,更好煎煮后,于饭后服。
玫瑰薄荷茶:
玫瑰花5~6朵,薄荷叶适量,泡水代茶饮,可以改善面部痤疮、胸闷不舒、心情抑郁、乏力困倦等症状。
当归煮鸡蛋:
当归15克,鸡蛋2个,煮熟后,连水和鸡蛋同吃,可和血调经。
此外,长期循经络拔罐能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血瘀体质。同时 *** 或艾灸足三里(健脾益气)、血海(活血化瘀)、膻中(气会之穴)、膈俞(血会之穴)、太冲和合谷(开四关)等穴位,也对祛湿化瘀有帮助。
文: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 夏仲元
编辑:管仲瑶
审核:曹政
夏天养生 祛瘀也是重头戏提起夏天的养生原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祛湿。的确,夏季多雨,气候闷热潮湿,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夏季是体内湿邪较重的季节。《黄帝内经》中说:“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脾胃对应五行中的“土”,是喜燥而恶湿的,所以湿邪过重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此外,夏季酷暑难耐,许多人贪食生冷,也易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好、身体疲乏、口粘等症状。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通过清暑祛湿等 *** ,健康状态得到了改善,而有的却仍然毛病不断,身体不适?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个人所患疾病不同导致的。中医养生,不仅要因时而异,更要因人而异。比如说,血瘀体质的人、久病的人,夏天在祛湿的同时,还要注意祛瘀通络。
改善血瘀有助祛湿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基本要素,它们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有血瘀的人由于气血呈瘀滞状态,经脉不通,津液的运行输布过程也较正常人缓慢,更容易形成病理产物——湿气。夏天湿气重,加重了经脉郁滞;暑热还可煎灼津血成瘀。因此,原有血瘀的患者在夏天病情有可能加重。水湿津液的运化与经脉的畅通和脏腑功能强弱都有关系。对有血瘀病症的人来说,血瘀改善使气血运行更通畅,也有利于祛湿。
暑湿天气的特点是气温高、湿度高、气压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胸闷症状常会加重。防治和护理方面,除防暑祛湿外,不要忘记活血通络以改善血供。暑热煎熬血液,血脉可凝结成瘀。
夏季还好发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表现为小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尿黄等。中医古代医家治疗这类疾病就常利湿和化瘀合用,如古代名方蒲灰散、滑石白鱼散等。唐代《千金要方》中记载,蒲黄、滑石两味中药组方(蒲灰散),可治疗“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类似于现在的急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湿热夹瘀证。其中,蒲黄凉血化瘀消肿,滑石善于利湿清热。此外,桂枝茯苓丸也有利湿化瘀的作用,方中药物如茯苓、桂枝都有利尿祛湿效果,而赤芍、桃仁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合多种湿浊挟血瘀的妇科病症。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血瘀也是分程度的,不同程度的血瘀对人体的危害是不一样的。如轻度血瘀会影响面色,中重度血瘀会导致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结节和肿瘤性疾病等。
很多指标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血瘀的程度,对普通人而言,最直观的 *** 就是看舌头。如何通过舌头辨别血瘀程度呢?
之一步,看舌头的颜色。这里可以借助水果的颜色来辨认。轻度血瘀的舌头一般是像西瓜一样的暗红色,中度血瘀的舌头像红心火龙果的暗紫色,重度血瘀的舌头就是像猪肝一样的青紫色了。第二步,看舌上是否有瘀点或瘀斑。一般只有瘀点的是轻度血瘀,只在舌边可以看到瘀斑的是中度血瘀,可以看到大块瘀斑的是重度血瘀。第三,看舌下络脉。轻度血瘀时,舌下络脉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3/5,宽度不超过棉签粗细;中度血瘀时,舌下络脉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4/5,宽度变粗。重度血瘀时,舌下络脉长度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4/5,比正常宽1/2以上,变粗、变长、分叉、迂曲。我们在判断血瘀程度的时候,符合上述三个指标中的一个即可,不需要全都符合。
用药分寸怎么拿捏
若想对症下药,还需要充分了解活血化瘀中药的药性。否则,很可能出现病轻药重或者病重药轻的情况,对健康很不利。
一般来说,轻度血瘀要和血养血,中度血瘀要活血通络,而重度血瘀则要破血祛瘀。大部分人都知道中药三七是可以活血祛瘀的,经常会自己打粉服用,但其实三七更适合中度血瘀的人群,功效偏于活血,相似程度的药物还有丹参、红花、桃仁等。在药膳中常被用到的当归,则兼具活血与和血功效,既可以用于中度血瘀,也可以用于轻度血瘀。改善轻度血瘀,宜选荷叶、玫瑰花、山楂等,这些中药都可以在家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缓解血瘀症状。对于重度血瘀,适合用虫类药,如水蛭、地龙等来破血祛瘀,但由于药性峻猛,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妙用小方化湿祛瘀
花根茶:藏红花5~10根、鲜芦根25克及冰糖适量,泡水代茶饮,适合中度血瘀的人。该茶的功效是活血利湿,有利于血瘀体质的人夏天祛湿保健。
山楂荷叶茶:山楂干15克、干荷叶10克及冰糖适量,泡水喝,可以健脾降脂,降压减肥,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脾胃弱的人可以加两枚红枣,更好煎煮后,于饭后服。
玫瑰薄荷茶:玫瑰花5~6朵,薄荷叶适量,泡水代茶饮,可以改善面部痤疮、胸闷不舒、心情抑郁、乏力困倦等症状。
当归煮鸡蛋:当归15克,鸡蛋2个,煮熟后,连水和鸡蛋同吃,可和血调经。
此外,长期循经络拔罐能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血瘀体质。同时 *** 或艾灸足三里(健脾益气)、血海(活血化瘀)、膻中(气会之穴)、膈俞(血会之穴)、太冲和合谷(开四关)等穴位,也对祛湿化瘀有帮助。
白芍 赤芍 丹参 化瘀 宁神柔脉清血白芍 赤芍 丹参配合,功能性 化瘀 宁神 柔脉 清血。
一,临床常用于五脏精血之肝阴不足,或真精气弱兼气滞血瘀之症变。
1.丹参性味苦而微寒,归心肝二经,善于活血化瘀,凉血除烦安神。
2.白芍:敛阴止汗、养血平肝、抑阳止痛。
3.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特色为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效,赤芍主入肝经血分,长于清血分热,善散瘀血,血热、血瘀之实证常用之
赤芍还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改善肾功能、防止急性肺损伤、保肝、抗溃疡、抗肿瘤的作用。
二,配伍特色。
1.丹参重在活血而主升动,白芍重在益阴主静敛,两药阴阳相伍,动静气化相合。
白芍益阴而不恋邪,丹参活血而无香燥耗血之弊,临床配伍为用,相得益彰。
丹参与白芍配伍可祛淤滞,行气血,除烦宁心,缓解心绞痛,集敛阴通脉、活血、平肝宽胸、养心安神、宣畅血脉,起到整体协调、相辅相成的功效。
2.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药配伍,散敛,泻补,对阴虚挟瘀有热之证最为适合。
三,临床上常用于下列疾病或症候。
三药具有养阴宁神、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降低血脂、血粘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心神不宁者,症见胸闷心痛,伴心悸自汗,咽干口燥,盗汗等症。
临床上常用特色:
1.冠心病心绞痛以气阴亏虚为本,气滞血淤为标。三药化淤行气止痛,又宁神淤消。
2.急慢性结节性红斑,为炎症性疾病,结节型皮肤脂膜炎类疾病,以下肢对称性、鲜红色或紫红色疼痛性结节性损害为临床特点。
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内膜异位在子宫体以外,而引起的疾病。
本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主要临床表现有痛经、月经不调、不孕、 *** 痛或种植部位不适症状等。
4.妇科炎症与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及脉管炎,肿瘤疾病等属真精气弱兼气滞血瘀症。
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原创作者 罗占光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