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烧饼是哪里特产,乾州锅盔是哪里的特产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62 0
平凉锅盔:当地广受欢迎的主食,发展出多种美食

平凉锅盔也叫平凉大饼,始于清同治年间,历史悠久,负有盛名,是平凉传统食品。它以 *** 独特,脆脆而久放不厌闻名于省内外。上世纪50年代曾授以“优秀产品”的称号,在兰州和北京展销。平凉特产锅盔,它不仅是平凉人民的传统食品,也是平凉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主食。


它外形圆,有大、小之分。大者如盾牌、小者如银盘,饼面旋有三道箍纹,饰有“一串龙”、“一朵云”、“一枝花”等图案,精致美观,雅丽动人,不要说是吃,就是看一看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面粉十斤,水四斤(水温要按季节掌握),酵面夏季五两,春季七两.冬季一斤,碱面按季节零点五至一两,面水酵面,搭上碱面,和成面团,放在案上用木杠边折边压,压的过程中,再加面粉二 斤左右,直压到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分成一斤三两重的小块,再分别逐个用木杠边压、边转,制成圆直径八寸,厚六分的菊花式圆形饼,上看看烙制。

之一鏊是上下火,火候要小而稳,主要是给馍被木杠压后产生的波浪上面上火色,让酵面进一步发酵和最后定型。然后进第二鏊,梗梗是一面火,火候较旺,因火旺鏊内可放一个铁圈,将馍置于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两糖糖一共要达到三翻六转,大约二十分钟可烙制而成。


面粉雪白、外形平整、薄厚均匀、色泽光亮、又酥又脆、甜美可口、饼香浓郁、诱人食欲、不易破碎、便于携带。品质有油质和糖制两种。

如今,锅盔已成为平凉有名的干粮,来平凉旅游的八方游客,无不想尝一尝锅盔的味道;平凉人不仅开发出了椒盐锅盔、葱香锅盔、五香锅盔等各类锅盔,而且还不断推陈出新,将锅盔与油泼辣子、辣椒酱、葱花、韭菜末、香菜末一并端上餐桌,使得锅盔更加生色,更加诱人:瓤酥而脆,悦目而香。


种类:暗酥酥饼、 *** 的明酥和扯酥酥饼。

暗酥酥饼的表面是看不见酥的,入口后才可感觉到那层酥软,有五香味的咸酥饼和包糖馅的甜酥饼两种。

酥饼的花样有牛舌头、麻鞋底、“一道眉"和方块等十多种,让人看了就很有食欲。数年来,经过厨师的不断创新,平凉酥饼形成了花色多、入口酥、余味香、宜携带的特点。

九襄,四川较为优秀的烧烤之乡



了解九襄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它近得离我只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


于是我花了3天的时间,挨到请教了6位九襄土著,让他们用语言跟我讲,九襄到底是个啥子样子的地方。


然后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这个小城,它遗世独立,它清风雅静,它的烧烤事业繁荣兴旺。


嗯,九襄,是个好地方。


图-@最汉源



1. 从成都出发,往西南方向走,路过雨城区,经过荥经,再翻过泥巴山,就是九襄。


尽管九襄人拍起心坎儿来没太多底气,但九襄确实是雅安的之一大镇。



2. 雅西高速还没有通的时候,从成都到九襄,寡是泥巴山都要翻两个小时,现在只需十多分钟。


泥巴山隧道常年阴晴两隔。要是去的路上在下雨,一出隧道抵达九襄,便是晴空万里。



3. 九襄的年日照超过300天,所以花多,水果也多,号称“花海果乡”。也称“梨城花海”。


一到了3月份,梨花大道上的梨花随春风纷飞,复速路的桃花也开得繁盛,还有满山、满城,乃至全镇的李花、樱桃花和油菜花。


图-@最汉源



4. 在成片梨树斑驳掩映之中,九襄人会迎来一年一度的梨花节。也正因为盛产梨树,九襄街上还有一座“梨花仙子”的雕像。当然,也有很多九襄娃儿会开玩笑说,现在叫:梨花大妈。





5. 说起水果,九襄人通常都要深吸一口气,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苹果梨李子桃子hen(杏)子橘子葡萄樱桃蓝莓车厘子……全年管够,且无空窗期。



车厘子有黑珍珠,号称“云端上的黑宝石”,苹果有红将军,果肉肥厚甜度高,个个都是极品。




6. 九襄镇不算大,大概有五所学校为人们熟知:九襄镇小、二小,大田中学、汉一中,还有一所职业中学。


传说二小的超哥最多,三不五时就能在家门口的窗子外头看到超哥打架。


图-@饱揽人间春色



7. 九襄娃儿读书那会儿,经常去偷水果来吃。桃子、李子、车厘子,翻过学校围墙,伸手就能摘到。那会儿,也有人专门骑起摩托车去清溪摘车厘子,回来的路上,衣服包包都要塞满。



8. 汉源一中,是九襄镇乃至整个雅安市的知名中学。最早创办于清朝道光年间,那时候还叫崃山书院。


@虎虎 读高一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接到通知,说学校要举行校庆。开始准备节目的时候才发现,学校庆祝的是180周年。那年的篝火晚会举办得非常盛大,还有半个操场的礼花,放了很久很久。



9. 九襄美食,黄牛肉汤锅当属绝中之绝。当地土著更爱去的两家,一个是加油站,一个是姜氏。




10. 加油站黄牛肉的老板儿说,当年就是因为加油站垮丝了,所以他才把它拍卖下来开成牛肉馆。一开,就是13年。


端上来是一锅红汤,煮开之后,面上轻薄的红油被撇开,浓稠的汤汁沸腾而来。



牛肉耙糯软香,配上秘制蒜香剁椒的蘸碟,再撒点鸡枞酱、豆豉、花椒油……啧,此味只因天上有。




11. 九襄的烧烤也是一绝。在当地,烧烤多以两种形式存在:铁板烧、串串烧。铁板烧要吃鱼、牛肉和腰片;串串烧则以牛肉、牛油、牛胸膘猪舌为必点。吃一口牛油配一口土豆,是九襄人的秘密搭配。



12.铁板烧在早几年的时候,要吃交通西路的烂棚棚。但现在,还是有九襄娃儿觉得,烂棚棚先炸后烤,一点都不香。倒是正宗石棉铁板烧,和东风路的辉哥,要略胜一筹。




13. 串串烧烤,九襄娃儿小时候就爱吃。就在路边,一个烂棚棚,一个烤串串的炉子。九几年吃老熊烧烤,那会儿的学生娃娃,下了晚自习就会冲到老熊门前,永远都是:10串牛油加洋芋。



14. 后来出名的烧烤,还有忆香、曾哥。近几年又相继火了芦山烤鱼斜对门的泡桐树和馨巢斜对门的烧烤王




15.榨榨面,就是现场拿机器压榨出来的荞面。九襄本就属于荞面的产地,榨榨面也做得精妙。对于成都人来说,它与买樱桃、打包黄牛肉并称为“九襄三部曲”。



16. 更好吃的榨榨面,就是眼镜儿榨榨面


荞面都是事先rua好放到盆盆头拿纱布盖好的,要吃的时候,就揪一坨,丢到压面的机器里一压,出来的,就是面条。


趁到大锅的腾腾热气煮熟之后,浸泡在一碗宽汤红油里,最后,再舀一瓢杂酱臊子一瓢耙豌豆儿。香得不得了。




17. 眼镜儿家的米线儿也好吃,除此之外,还有叶大妈。九襄人爱吃米线,出门在外最想念的,也是米线。浓汤打底,在火炉上的小砂锅头打个转,臊子有牛肉,有排骨还有三鲜。




18. 在九襄的小吃中,洋芋必须占有一席之地。九襄人离不开洋芋,老街上、菜市场总会有那么一两家卖洋芋的摊摊颇受欢迎。


图@-最汉源


一边吃炸洋芋,一边捡两串砂锅煮的麻辣烫,一串魔芋豆皮,一串菌尾巴,太好吃了。




19. 九襄人的洋芋大概分两种:麻辣洋芋,坨子那么大一个,过油一炸,表面会微微起一层虎皮,然后配甜面酱、蘸海椒面儿,最早5角钱一个,现在3元钱一个,一般2个起坎,一口气吃。



还有一种是切成小块,小时候5角钱就能买10个,蘸点海椒面、豆面、香菜和葱混合而成的调料,只需一口,原地升仙。




20. 九襄出产挂面,其中更受欢迎的是宽面条,当地也称:汉源大宽面。可以拿来煮火锅、煮黄牛肉汤锅,有时候自己在家做酸菜面也非常好吃。


图-@pipi的老妈



21. 用来煮酸菜宽面的酸菜,一定要用九襄独有的酸菜。据说在九襄,每家屋头总有一方婆婆或者奶奶都会自己做酸菜。



酸菜分干湿两种,用来炒酸菜洋芋饭,炒肉臊子、煮面煮米线都可以。


对于一个会吃的九襄人来说,对干湿两种酸菜还是有起码的认知:干酸菜煮洋芋块块汤、炒坛坛肉更好吃,湿酸菜炒饭和做酸菜鱼更合适。




22. 坛坛肉,九襄的另一种特产式的美食。在贫穷年代,九襄人总爱在腊月间,把大块猪肉用油炸得透透的,然后放在坛子里面密封、保存。能吃上很久很久。


吃的时候,拿来炒青豆米,或是配蒜薹和盐菜,肥而不腻,专治食肉饿灵。




23. 九襄人爱吃野菜,一到了野菜的季节,就有很多人去捡野菜来卖。


九襄的野菜也有各种千奇百怪的喊法:脚基、牛尾巴、脓包……脚基是一种蕨菜,牛尾巴和胡豆瓣一起煮汤,脓包用来凉拌,吃起来有点悬唧唧的,但回口绝棒。




24. 九襄人管一种被锅边幸得起锅巴底底的馒头叫:锅圈子。不管时间过去多久,不管距离有好远,对于一个九襄人来说,更好吃的,莫过于小时候只抠锅巴边边来吃的锅圈子。




25. 能与锅圈子相媲美的,恐怕要数油酥锅盔。


九襄的油酥锅盔只加了一层面和一层油酥,经过炭火的烤制,锅盔便同时拥有了一层酥脆和一层软绵的复合型口感。


九襄人通常爱在老街上刘氏药罐对面过道离得那家烧饼铺买油酥锅盔。老板儿两口子,一个负责和面,一个负责烤饼子,一做就是三十年。


图-@汉源县九襄镇



26. 都晓得汉源是“花椒之乡”,但炸花椒叶这种小吃却鲜有耳闻。把花椒的叶子洗干净,裹上一层面糊,再丢到油锅里面炸,丰盈蓬松,酥酥麻麻。




27. 九襄的历史,大概有1800多年。在古时候,九襄也是茶马古道和南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正因为如此,九襄人对茶马古道上的日出日落和人来人往永远引以为傲。



28. 同为清朝道光年间遗留下来的历史印记,九襄的石牌坊似乎也蕴藏着千百年来的变迁和故事。石牌坊全名双节孝石牌坊,牌坊共有169幅浮雕、570多个戏剧人物,镌刻了48部戏曲故事,堪称之一美坊。遗世独立之外,又透着一丝异域风情。


图-@最汉源



29.蜀相亭,梨花纷纷的更佳观景台。2018年,蜀相亭的蜀相诸葛亮雕像落成,到这儿来,自然能熟记出自蜀相的十六字感叹:天下无收,此地半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


因为周围三个观景的亭子形态各异,登高望远,还能俯瞰九襄全景,所以近年来,蜀相亭也成了九襄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地。


图-@五色花92266





一说起九襄,土著@虎虎 的话匣子就再也关不住了——


我们九襄的冰粉儿只放红糖就很好吃;我们九襄的蒜薹又嫩又大根味道也好;我们九襄老街上的九龙桥大家都爱去;还有申家沟的桃花清溪的文庙……九襄的好,说不完,更写不完。



去过两次九襄的@土豆儿说,九襄真的很小众,去的人不多,但好耍又好吃。


摆了一场龙门阵下来,几位九襄土著还意犹未尽,一直说:要实地去逛一圈,比什么都来得快。


嗯,安排。

河北烧饼大盘点,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味道?

今天小编就为您盘点一下河北最地道的烧饼

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是石家庄的特色小吃,以缸横卧,内壁贴饼,外温内烘是其独特的 *** *** ,缸炉烧饼呈圆鼓形,色焦黄、味鲜美,香酥可口,别有风味,是外地游人极喜爱的食品。

棋子烧饼

棋子烧饼是河北省唐山地区的特产,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使用大油和香油合酥,包肉、糖、什锦、腊肠、火腿等多种馅心。色泽金黄,里外烤制酥透,肉馅鲜香,酥脆适口不腻,便于保存。

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是一种华北地区极为流行的传统小吃,起源于保定。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驴肉先以大火后以温火炖,配以近20种调料,烹煮时间长,熟度透彻,色泽鲜嫩,肉香而不柴,香味绵长,酥软适口。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入酥脆的火烧里面,味道超级棒!

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是河北安国传统名点之一,历史久远,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就已享有盛名。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益,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马蹄烧饼从顶部打开,并加入猪头肉、焖子等。美味至极。

威县油酥烧饼

早在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威县火烧因其状如牛舌,俗称“牛舌火烧”,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融合北方的油饼与胡饼 *** 工艺,用冀南的精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打成风味独特的火烧。食用时,浇蘸上醋蒜汁,清香解腻,更为爽口,其陷多用猪肉剁大葱。

棒子面饽饽

定兴特产,棒子面饼又称棒子面饽饽、玉米面饼,其主要原料是玉米(又名棒子)经过细致加工后,磨成的面粉。结合地方绿色食蔬以及锅包鱼、河虾等可卷食、生食,形成独具特色的一道主食。吃的时候一般掰下形状大小相似的两块扣在一起,中间抹上酱放上一些蔬菜或熟食等。香脆可口,营养健康。

鞋底烧饼

枣强鞋底烧饼是一道以精粉、麻酱为主要食材 *** 的美食。把面团做成鞋底状后,先放在饼铛上烙,待至七八成熟时便放到烤箱里烤。烤好后取出,切开一个口,把已煮好且经过熏制后放在老汤中的肉取出剁碎,放进鞋底烧饼里。这样趁热吃,口感外酥里嫩,唇齿留香,别有滋味。

小虾糊饼

淀虾糊饼,又称小虾糊饼,流传于白洋淀一带特色地方风味小吃。主料是新鲜玉米面、鲜活的小虾、刚从淀里捞上的苲菜,加葱花、花椒面,用温水搅拌。面要有些发散,但又能搅在一起。苇皮作燃料,将锅烧温后,放到锅里,用手蘸水,轻轻将面,拍成饼状,要薄一些。盖锅五六分钟后,便可起锅。先用铲子将糊饼边铲起,然后三下两下。便将糊饼全盘托出,外焦里嫩,色香俱备。

保定牛肉罩饼

保定牛肉罩饼始于清朝年间,相传嘉庆皇帝南巡路过保定,闻异香而振神,问左右:"何物发此香?"左右答:"牛肉罩饼" 知府即将牛肉罩饼献上,嘉庆甚喜,吃后称赞:“色、香、味”三绝。从此,牛肉罩饼即成了历任知府招待各路宾客的美食。

张嘴烧饼

张嘴烧饼是河北保定一个传统名吃,外型美观,口感香、酥、脆,不走型,易保存。 *** 过程:首先是和面,根据季节和水温的不同,和成六成面,饧发一小时左右,手感柔软有弹性即可,然后将面擀成片,抹上五香料、麻酱及适量香油,再将其甩开、抻匀,卷起来,做成二两一个的坯子,上铛烙至两面微黄,上烤炉烤,至颜色金黄、呈小气蛤蟆状出炉,最后,将烤好的烧饼晾凉,从一侧用刀切开,用小竹板把烧饼瓤一层层拨开,上油锅炸,先用温火使其定型,待内外炸透、炸酥、成酱红色出锅,晾凉即可吃。

唐山辣子锅盔

锅盔是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其众多优美动人的锅盔掌故轶闻和传说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陕北汉子美食村经营虽为西北特色,但经过8年磨一剑,早已植根于唐山的土壤中,将我国最古老的、独有的传统面食锅盔与唐山当地的食材相结合,研发出与当地口味需求相适应风味别致,香酥可口饼食,享誉冀东大地,深受宾客欢迎。

特色小吃,湖北鲜肉锅盔,不用发面,一次做7个又香又酥


一直很喜欢吃锅盔,之前每次回湖北只要看到就一定会买(湖北公安的锅盔在我们那里很有名气,算是特色小吃,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耳闻呢?)

锅盔的形状真是多种多样,不过湖北公安的锅盔大概就是这种长条形或者长椭圆形的;薄薄脆脆的饼子,里面夹一层肉陷,放在炉子里烤,隔得太老远的都能闻得到香气~

但在我如今住的地方,锅盔却几乎没见卖过,于是当我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妹妹的晒图时,直接把自己给馋了一地口水~

离家太远,吃不到,自己动手来做吧!

本次分享的这款锅盔,我用的是死面的做法,不需要发面更加省事儿,对于面食操作不熟练的朋友来说成功率也更高。和好面,包上肉馅,按成薄饼,用烤箱或者电饼铛一烤即可,整个过程除去醒面的时间,动手过程用不到半小时!

做出来的锅盔口感焦香酥脆,满口肉香,超级满足呀!喜欢的亲一起来试试吧:


【鲜肉榨菜锅盔】

1、准备好300g面粉、170g清水、10g食用油,一起倒入盆中搅拌均匀,揉成光滑柔软的面团。

然后盖上盖子,静置醒发40分钟左右。

2、准备好300g左右猪肉、1包半榨菜、1块生姜、3根葱花。

3、猪肉洗净,放入搅肉机中搅成肉泥。

然后加入姜末,葱白,2勺生抽、1勺老抽、1勺蚝油、适量黑胡椒粉、适量盐。

一起充分搅拌均匀,腌制15分钟左右。


4、将榨菜剁碎,剩余的葱花一起放入肉馅中。

充分搅拌均匀,咱们的鲜肉榨菜馅就准备好了。


5、取出静置好的面团,分成均匀的七份。

然后在手上抹足油,将每个小面团外表都均匀的抹上一圈油,再次静置10分钟左右。

(记得盖上盖子或者保鲜膜,防止表面风干)


6、取出一个小面团,用手捏开,包入猪肉馅。

用手按扁,轻轻的捏成长长的椭圆状,使得肉馅均匀分布。

然后放在铺了油纸的烤盘上,用手将面团慢慢的按得更大更薄,一个锅盔的样子就形成了。

7、烤盘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200度烤40分钟左右。

或者230度,烤30分钟左右,表面上色即可。

注:中途记得拉出来在表面再刷一次油,撒些黑芝麻哟~

没有烤箱的朋友,也可以用电饼铛来做哦

电饼铛上先刷些油,但不要预热,把饼在上面抹开,盖上盖子烙至熟即可。

用电饼铛做锅盔速度非常快,5-10分钟即可搞定,除了颜色不如烤箱的,吃起来一样特别美味!

如果喜欢颜色更加黄亮一些,可以在饼的表面也多刷一点儿油哦~

电饼铛做的也很好吃呢


【小贴士】:

1、因为做锅盔最后的面皮要很薄,所以咱们和面一定要软哦,一般面粉与水的比例为2:1,面和得软些,咱们就加多10-20g清水即可。

2、两次醒面过程,可增加面团的延展性,以保证面团可以拉得很长,大家不要省掉呀!


馋哭隔壁小孩的鲜肉锅盔,您学会了吗?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我哦O(∩_∩)O

陕西特产“锅盔”,你吃过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陕西的特产“锅盔”。

锅盔,又叫锅魁、锅盔馍、干馍。是陕西八大怪之一。饼大直径二尺外,人称“睁眼锅盔像锅盖”,即象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锅盔 *** 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锅盔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嚼劲十足,下咽回香无穷。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寿命长、便携带。如果带有乾州锅盔,同车异座,未见其馍,即闻其味。

锅盔的特点是用油和面,文火炕制,中空、外酥、里起层、边厚锅盔、吸汁,不漏汤。锅盔夹猪头肉是汝州小吃的绝配:将猪头肉大刀切块,夹入刚出锅的锅盔里,热腾腾的面香将肉香烘托到了极致,而肥肉的油腻又被锅盔吸纳化为无形,又香、又酥、又软,吃起来非常过瘾。

吃锅盔的时候再配上一份豆浆面条,放上黄豆、韭花、芹菜段,再来点辣椒油,那就齐了!右手边面条晶莹透亮,汤热气袅袅,菜青黄间杂,浆酸诱人;左手执装得满满当当猪头肉的锅盔,即使不饿也会舌下生津了。猪头肉肥而不腻,浆面条汤酸而圆润温胃,虽然是街头小吃,但香可盈双颊,味能浸六腑,可比天上美食!

看到这里有没有想来尝一下呢?

想了解更多资讯,快来关注我们吧~

渭南味道——白水恒寨锅盔

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人称“睁眼锅盔像锅盖”,即象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同时,它也是我们陕西关中地区人们所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小吃之一。在白水县尧禾镇的恒寨村也有这种独特的风味美食———恒寨锅盔。今天的渭南味道我们就来细嚼慢咽品锅盔。

早上八点,村里的手艺人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打锅盔,从和面、生火、揉面到最后的成型烘烤,这些看似繁琐而又辛苦的劳作,在他们手里,却变成了一道道美妙的音符。

锅盔 *** 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等特点,那为什么会叫锅盔呢?恒寨村的副支书是这样说的;

白水锅盔又称“烙馍”,用精粉烙制而成,具有闻着香,吃着酥,携带方便等优点。白水锅盔用鏊(平底铁锅)烙制成形后,再放在炉内烘烤而成。锅盔具有的香酥可口的独特风味已在民间世代相传。眼前的这位手艺人名叫黄埔建民,他告诉我们,锅盔是他们家的传家手艺,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

*** 锅盔看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和面、制饼、烤制,但要让一个普通的面饼做的香酥可口,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却也需要花费不少心思,和面调碱可以说是关键的之一步。

经过和面调碱、揉面、定量之后,也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成型烘烤,烘烤师傅对于手法的运用和火候的掌握,也决定了每一个锅盔的品质和味道。

大约12分钟后,香喷可口的锅盔就出炉了,为了保持锅盔的原有味道和品质,这里的保存方式也是很有特点。

黄埔师傅告诉我们,村上为了将恒寨锅盔发扬光大,同时为了带领更多村民致富,村上将在原有的合作社基础上扩建厂房,扩大生产,同时吸纳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由于历代劳动人民不断地改进 *** *** ,锅盔馍的质量也越业越好,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众多旅游者,他们总爱吃白水的特产——锅盔馍,临走时还要带上几个,回去送给亲朋好友。这也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传承。

四川、陕西、河南、湖北,你pick哪家的锅盔?

说起夹肉的面食,你能想到什么?肉夹馍?馅儿饼?卷饼?除了这些,有种叫作“锅盔”的神奇饼类面食,也是“无所不能”的。

图/ ***

当然,锅盔的神奇就在于它的分身太多,让人捉摸不透。厚的、薄的,软绵的、香脆的,夹凉粉的、夹肉的、夹红糖的……好吧,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

锅盔中,以香、酥、脆闻名的当属成都军屯锅魁。它是成都彭州的传统小吃,更是常年出没于成都街头小摊。一碗肥肠粉配军屯锅魁,堪称经典成都早餐搭配。

图/soogif

图/ ***

完美的军屯锅魁要选择延展性较好的半发面,软硬适中,张拉柔韧。肉馅肥瘦均匀,剁得细细的,再用猪油拌上八角、茴香、花椒、生姜、精盐、等香料,抹在拉长的面皮上,这样才会有丰富的味道层次。

做好的面饼,先将表面煎得金黄,再将锅魁放入炉中烤熟。吃起来外皮酥脆、入口化渣,内馅儿肉汁饱满,还搭配着芝麻和花椒的香气,堪称真正的食过不忘。

夹着凉粉的锅盔是四川南充地区的传统特色风味小吃。新鲜出炉锅盔的香脆蓬松、热气腾腾,加上川北凉粉的晶莹剔透、麻辣绵软,吃起来实在是“安逸”。

图/ ***

在四川,凡是你能想得到的食材,都可以成为锅盔的完美CP。鸡丝、牛肉、耳片……,当然,甜到心里的红糖小锅盔也不会让你失望。

如果甜口的锅盔是你的取向狙击,那河南信阳的锅盔也能满足你的味蕾。面粉和红枣是一对好搭档,可以创造出无数个美味可口的甜食,枣锅盔便是其中一个。枣锅盔内馅儿有红枣,形状似锅盔,外酥内软,一口咬下去红枣的香甜萦绕舌尖。

陕西人对锅盔有自己约定俗成的定义。概括来说,一般用硬面,多淡味型,不中空,非馅饼,烧烤时锅内不着油。并且,只使用烧烤的 *** ,绝不用煎、炸、蒸等。

图/ ***

锅盔在陕西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和面、揉捏、时间、火候、烘烤等过程严格考究。

陕西的锅盔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吃陕西锅盔,怎么能少了油辣子呢。锅盔韧而有嚼劲,辣子辣而香脆,让人瞬间精神百倍。

湖北荆州的公安锅盔,是当下更流行的网红锅盔。公安锅盔的更大特点是薄且脆。一般需要两个人一起 *** 公安锅盔。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加入馅料,放在一旁醒着;另一边的红案将醒好的面团抻宽拉长,再撒上芝麻,将面食迅速贴进炉膛里,不过三两分钟便可出炉。

图/ ***


图/ ***

烤好的锅盔比之前的体积增大近一倍,外焦里嫩、松软适宜,趁热一口咬下去,满嘴溢香。

军屯锅魁、红糖锅盔、公安锅盔……中国哪里的锅盔更好吃?

5斤重的锅盔,要几天才能吃完?丨

- 风物君语 -

说起夹肉的面食

你能想到什么?肉夹馍?馅儿饼?卷饼?

其实,锅盔也可以这样吃

吃完一块锅盔要多久——

十分钟?

可是有的锅盔,要花上个几天才能吃完

啥,锅盔还分好几种?

中国到底哪里的锅盔更好吃?

今天就跟着风物君一探究竟吧~

“锅盔”是个啥?

饼类食品中,锅盔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什么叫“锅盔”?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烧烤出来的饼子。而“锅魁”,则是锅盔的另一种叫法而已。


锅盔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分量十足。不过,它和馍、馕、烧饼……好像长得都一样啊!你是不是也傻傻分不清楚?

追溯源头,他们算是“同根生”,都由面团而来。只是之后各自发展出了不同的 *** *** 、口味口感以及个头大小。

将醒好的面团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最后撒上芝麻,将面食迅速贴进了炉膛里。等师傅用钳子轻轻从炉膛里将锅盔取出来,然后再将锅盔对折,用纸包着就可以吃了。我说这是锅盔,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等等,难道锅盔不是外焦里脆的圆形面食?平底锅滴上油烧热,放上面饼。两面煎成金黄色,里面是软的,外面是脆的。

慢着,锅盔不应该是夹凉粉吃吗……这么多“锅盔”,到底哪个是真的“锅盔”?

中国到底哪里的锅盔更好吃?

厚的、薄的,软绵的、香脆的,夹凉粉的、夹肉的、夹红糖的……大吃货国,搞个锅盔也要再分支出几十种。中国到底哪里的锅盔更好吃呢?

【四川锅盔丨没有我不能夹的】

锅盔中,以香、酥、脆闻名的当属成都军屯锅魁,又名“酥油千层饼”。它是成都彭州的传统小吃,更是常年出没于成都街头小摊。一碗肥肠粉配军屯锅魁,堪称经典成都早餐搭配。

完美的军屯锅魁要选择延展性较好的半发面,软硬适中,张拉柔韧。肉馅肥瘦均匀,剁得细细的,再用猪油拌上八角、茴香、三萘、花椒、生姜、精盐、味精等香料,抹在拉长的面皮上,这样才会有丰富的味道层次。做好的面饼,先将表面煎得金黄,再将锅魁放入炉中烤熟。

▲ 摄影/卜兵

军屯锅魁吃起来外皮酥脆、入口化渣,内馅儿肉汁饱满,还搭配着芝麻和花椒的香气,堪称真正的食过不忘!如今,“酥锅魁”还发展了鲜肉锅魁、椒盐锅魁、化丝盐锅魁等十多个品种,满足食客各种刁钻口味的需求。

锅盔灌凉粉是四川南充地区的传统特色风味小吃。

新鲜出炉锅盔的香脆蓬松、热气腾腾,加上川北凉粉的晶莹剔透、麻辣绵软,吃起来巴适得很!锅盔又分为普通锅盔、酥锅盔、方锅盔、千层锅盔,都可以配上凉粉或凉面,同样美味。

四川南充、广安、阆中一带,小贩们在路边摆个摊摊就可以打方锅盔了。

在南充街头一逛,打锅盔的摊摊、小贩总会钻入眼帘。南充锅盔以圆、方为主,圆为脆、方为酥。除了传统的锅盔灌凉粉,现在的南充方锅盔还有了鸡丝、牛肉等多种特色锅盔灌,往方锅盔罐里面灌凉粉、卤牛肉、耳片......光听着就要流口水!

锅盔烧饼是哪里特产,乾州锅盔是哪里的特产-第1张图片-

在四川,凡是你能想得到的食材,都可以成为锅盔的完美CP。想夹什么?任君随意。

如果想吃甜的,天府之国的红糖小锅盔必不会让你失望。刚刚烤出来的红糖锅盔,小心地咬破一点,融化的红糖马上就流了出来。舔一口红糖,就着香喷喷的白面皮,美滋滋地一直甜到心里!

【陕西锅盔丨锅盔馍夹辣子,香乃咧!】

陕西人对锅盔有自己约定俗成的定义。

概括来说,一般用硬面,多淡味型,不中空,非馅饼,烧烤时锅内不着油。并且,只使用烧烤的 *** ,绝不用煎、炸、蒸等。

锅盔在陕西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和面、揉捏、时间、火候、烘烤等过程严格考究。用来做饼的面粉是本年中上好的小麦,做烙饼的工具要专用铁制成的锅子,火候也是相当重要的。

陕西锅盔在烙饼时讲究“一转二翻三挠”。一转,指的是要不停地转动饼防止焦糊;二翻,一面烤好再翻过来烤另一面;三挠,是指差不多好的时候挠一挠饼听听动静,要是声音清脆,则证明已经烤好,撒点芝麻粒就可以出锅了。

“干、酥、白、香”著称的陕西锅盔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

“八百里秦川东风浩荡,三千万儿女齐唱秦腔。吃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没油泼辣子嘟嘟囔囔”。

吃陕西锅盔,自然少不了油辣子。锅盔馍夹辣子,香乃咧!夹着刚炒好的辣子菜平铺在馍瓤瓤上,合上锅盔咬一口,锅盔韧而有嚼劲,辣子辣而香脆,让人瞬间精神百倍。

▲ 乾州锅盔。

在关中,较为著名的还有乾州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

乾州锅盔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闻着香、吃着酥,回味无穷。

【甘肃锅盔丨香酥无比,大如锅盖】

在甘肃陇南西和县,西和锅盔十分有名。它体形似银盘,像月亮。直径尺余,厚8-10厘米,重约5斤左右。5斤重的锅盔,一个人得吃好几天才能吃完!

西和锅盔的 *** 十分讲究。

要用上下两面均匀加热的吊炉 *** 锅盔。上烤下烙,有利于锅盔整体升温,受热均匀。烙锅盔时勤翻勤转,用麦秸火慢慢地烘烤,烙到火色均匀,皮面微鼓,皮底呈金黄时即熟。即使内部熟透,外部也不致于发焦。火色重者,黄里透棕红;火色轻者,白里见乳黄,一刀切开,柔韧雪白。那酥软程度犹如海绵一般,喷香可口。

锅盔的用料也很精致。

将小麦磨碎后提取其精粉。面粉白而韧,香味诱人食欲,光闻着便清香扑鼻。陇南的这种锅盔馍馍贮藏半个月都完全OK。放在以前,它是出门外宿携带的方便食品。现在,大家不再带着锅盔外出了,但香酥可口的西和锅盔还是值得吃上一吃哟

【湖北锅盔丨论薄度,我是之一】

公安锅盔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的一种地方美食小吃。鲜肉的、糖的、牛肉的、梅菜的,总有一种口味会被你pick到。

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刷上一层辣椒油,红红的油辣子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公安锅盔的更大特点是很薄,香香脆脆。但是在陕西人看来,湖北的锅盔分明是芝麻烧饼,算不上真正的锅盔。

通常,需要两个人一起 *** 公安锅盔。

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加入馅料,放在一旁醒着;另一边的红案将醒好的面团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状,再撒上芝麻,将面食迅速贴进炉膛里,不过三两分钟便可出炉。

烤好的锅盔比之前的体积增大近一倍,外焦里嫩、松软适宜,趁热一口咬下去,满嘴溢香。

吃公安锅盔,没有什么讲究。站着吃、走着吃、躺着吃……都随意,是不折不扣的大众美食。荆州公安人回到家乡的之一件事就是去找一家正宗的锅盔,吃得嘴里冒油,嚼得香香脆脆,才感觉真正回到了故乡

除了荆州公安有锅盔,湖北仙桃的锅盔也很好吃,用精白粉发酵面剂,擀成薄长条,涂上炒熟的香油、五香粉作酥心。烤熟的成品锅盔,色黄扁圆,层层起酥,香脆味美。

【河南锅盔丨咸香软甜全都有】

博望锅盔是南阳地区的古老食品,据说是诸葛亮行军打仗时所创。

博望锅盔用发酵面、干面反复盘揉,做成盾牌形状上锅炕,待两面凝结后,把数个锅盔叠起来放在锅内,不加水,用文火蒸烤至熟。烤好的锅盔不焦不糊,既有生面的颜色、也有熟馍的味道,吃起来酥香甘甜

油酥锅盔则是河南另一有名的小吃。油酥锅盔的 *** 比较讲究,是将烫面与冷面团揉合,擀皮,包酥面和椒盐制成饼坯烙烤而成。吃的时候切成小块,外酥里嫩、咸香可口。

面粉和红枣是一对好搭档,可以创造出无数个美味可口的甜食,枣锅盔便是其中一个。枣锅盔内馅儿有红枣,形状似锅盔,是河南信阳传统的地方小吃。 *** 时面团要揉匀,揉至光滑为宜;烙制时火不宜太旺,以免焦煳。外酥香,内软甜,味美可口。

告诉风物君,谁是你心中的“锅盔之王”?

一起吃

文丨斯亮

编辑丨酱子

图编丨袁千禧

参考资料丨岳续明《华夏绝食锅盔饼》

依然《实实在在的锅盔》

本文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

世界上最早的军用压缩干粮---方城博望锅盔名扬天下

中州历史名镇博望,既是古代著名外交家张骞(公元前139年)功昭异域,名溢海外的封侯地,又是诸葛亮(公元207年)初出茅庐的古战场。“张骞古桥”、“新官上任三把火”、“ 博望坡上古汉柘”、“博望锅盔”、“望梅止渴”、“割发代首”、“一步三眼井”、“水饭驿站”、“黄忠故里”等汉遗风韵,故事连连,令寻访丝绸之路、三国遗址,拜蔼额凭吊的中外游者,流连忘返。

“扎下招兵旗,自有当兵人”,公元207年,诸葛亮来博望巡视,受城东张骞公馆居驻的张骞后人热情款待,宴席之间,品食馕饼,诸葛亮对张骞从西域带回的馕饼技艺,探究了所以然,乐乐称道。后来,镇守博望的蜀将关羽,适逢天旱缺水,城内仅有一眼甜水井军民混用,常有纠纷发生,埋锅造饭也多有不便。

关羽唯恐军心动摇,民心不安,星夜上书驻守新野的军师诸葛亮恳请退兵,诸葛亮回书关羽,要求其毫不动摇,坚守博望屯,用张骞后人传入的馕饼烤法,以“用干面,掺少水,和硬块,锅炕之,得食为盔”。做成盾牌状,既大且圆,赛比锅之魁,此“锅魁”,“响将士,放军心”。众将士如法炮制,食之筋香可口,生面颜色,熟饼味,不干、不霉、不腐,生津味甜,耐嚼顶饥,便于携带,深受将士欢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诸葛亮发明博望锅盔,作为古代战争的后勤保障,对将士显而易见的诱惑力,为蜀军兵员充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诸葛亮针对城内其他井水咸涩不能用,官、兵、民仅此一口清澈甘甜井水使用,导致城内用水纠纷时常发生,诸葛亮命部下在水井口上,盖上凿有“品”字形的一块石板,形成三个井口,往外汲水互不相扰,并规定一口官用,一口民用,一口兵用,解除了关羽的后顾之忧,诸葛亮的过人之处,也使得博望家喻户晓、对智圣的传颂流传至今。

1813年前,27岁的诸葛亮,不负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新官上任三把火”小试牛刀,不费吹灰之力,火烧四十五里博望坡建奇功,曹将夏侯惇10万人马被杀得尸横遍野,落荒而逃。博望坡剩下的唯一一棵汉柘年久枯萎,1989年,枯木逢春汉柘又绽开新芽,着实让人称奇。如今博望坡上23000多亩黄金梨园相联,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的黄金梨外观美丽、形圆色黄、果皮光滑细腻,蜜汁四溢,香甜爽口,声誉日隆,产品更是供不应求。2007年底,在北京奥运推荐果品综合评选活动中黄金梨通过“奥运推荐果品”认证。2008年,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的博望坡黄金梨,专供奥运会。2010年,博望坡黄金梨又走进了上海世博会。2012年9月,黄金梨成为全国第七届农动会的供应果品。

蜀军入川时,博望锅盔由将士携带成为军用干粮,传入四川达州。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博望锅盔 *** 秘技在博望民众中广为流传。注重工艺程序,面粉选用生面、死面、两对头面、干面,用三个锅轮番炕,现在改进用鸡蛋清、芝麻、辣椒做成甜的、咸的。在炕锅盔时,灶旁点一蜡烛,手抓一把麦秸,点燃后投入灶膛,必须等之一把火燃尽无光,再就烛火引燃第二把麦秸,依次循环,炕家以耐心精炕,一个锅盔下来,要用2—4个小时,用麦秸文火,锅盔炕的时间越长越好吃,最多用4个小时才能炕成出锅,锅盔炕成后,正面是生面颜色,背面是金黄色。敲之实沉,久存不坏,食之筋香柔润,质脆味甜。

店家到集市上卖博望锅盔,长叶马刀论块割下,秤钩吊着计量销售。南阳、方城老乡外出,探亲访友首选博望锅盔,既做路途方便之干粮充饥食品,又作为本地特产让外乡人一番眼馋。30余前,建议乡亲盖其上的篆刻印章,更让无数汉学家玩味一番,为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军用干粮而赞叹不已。

1948年5月下旬,宛东战役时,人民 *** 也曾在博望驻扎。在“一步三眼井”旁边磊切灶台,取水做饭。人民群众支持 *** ,用舍不得吃的小麦面,和面上锅,将炕好的博望锅盔,送给子弟兵上前线,支援打胜仗。三个井口边缘被井绳上下汲水磨出深深痕迹,道出了汉柘、博望锅盔、“一步三眼井”的古老源渊。

1956年2月,文化部副部长、剧作家田汉欲亲赴博望历史名镇调研,计划观看三弦书传人潘桂荣的剧目。怎奈大雨泥泞,难以行走,只好在雨地里,向博望方向拜了三拜,抱撼而归。早知道这个信息,八抬大轿也要把田汉先生接到博望,让先生心满意足,其虔诚令博望人民至今念念不忘。田汉后转之南阳县石桥镇文艺茶社,视察指导,兴致勃勃观看节目后,解囊相助三十元,扶持文艺事业,命名“石桥大调曲研究社”。如今,三弦书入选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957年国庆节前,全国文艺汇演,文化部将博望潘桂荣和老师裴老八的三弦书选中入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三弦书获得优秀奖,周恩来总理还上台和演员握手合影。1958年9月底,22岁的潘桂荣又一次来到 *** 演出,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受到第二次接见握手。2009年中州名镇博望入选全国“曲艺之乡”。1970年,博望人张建远时任部队指导员、代表新疆军区参加国庆节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85年转业后,先后任博望镇副镇长、县文化局副局长兼县豫剧团团长,精心编著《千年博望》,道述了博望的厚重文化和历史沧桑。2009年8月,在时任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白振国支持下,杜海龙、许旗、薛万峰寻访到博望张骞66代后人。方城张骞后人带着博望锅盔赴陕西城固博望镇老家寻亲,联结了两地张骞后裔2100多年的历史遥远的姻缘。

赠博望锅盔久负盛名,如今,方城人探亲待客时,总以品尝馈赠博望锅盔、博望黄金梨配套为盛情。2007年8月26日,在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组织的首批豫菜传统菜点评选活动中,博望锅盔入选中原“十大风味小吃”。中央电视台、《 *** 报》、《中国国防报》等媒体,先后以世界上最早的军用压缩干粮介绍报道博望锅盔。2010年博望锅盔入选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通讯员:沈林生 杜海龙

陕西名优小吃300种系列(12)陕西八大怪之一乾县锅盔馍

锅盔馍,又叫锅奎,干馍。是关中各地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小吃。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八大怪”中,有一怪“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馍。

烹饪 *** :发酵,烙烤

味型:淡香味,麦香味

原料:面粉5kg (用水2kg ),碱面30g, 酵面夏季350g, 冬季750g, 春秋季500g 。

做法:

一,按季节掌握水温,先将面和成死面团,放在案上用木杠压,边折边压,压匀盘到,然后切两块,分别加入酵面和碱水在揉压,视面的软硬程度,如面软可加适量干面粉,直至表面色润,酵面均匀时,用布盖好醒面。

二,醒好的面块分成重约600g,的面剂子,推擀成直径22cm 厚3cm 的圆形饼,上鏊子勤翻勤转,俗称“三翻六转”,烙的火均匀,皮色微鼓时即熟,周围并有菊花形毛边。

风味特点:色泽金黄,皮薄膘厚,酥脆味香,能煮耐嚼,存放期长,方便快餐,吃发多样。

欢迎点赞转发,关注下一篇,每天一道陕西特色小吃。

标签: 特产 哪里 烧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