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裙竹荪图片,长裙竹荪与短裙竹荪的区别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8 0
湖湘自然历丨蘑菇疯长①当竹荪穿上黄裙,那就要当心了

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谷雨第12日

立夏将至,蘑菇疯长的季节就要来了。雨后的山林,湿热熏蒸,蘑菇一夜之间铺天盖地,上山采蘑菇着实是件趣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蘑菇中毒事件也在此时节频发。今天起,《湖湘自然历》推出“蘑菇疯长”(待定)系列,带大家走进山林,认识当季的真菌。

竹荪在湖南人的餐桌上并不少见,竹荪排骨汤、竹荪冬瓜汤、竹荪鸡汤皆因竹荪的加入而变得鲜。据说,竹荪曾是慈禧太后喜爱的“宫廷贡品”,是食疗滋补之物,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实际上,竹荪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或穿“长裙”或穿“短裙”,色泽也不尽相同。在永顺县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裙竹荪是竹荪家族里比较罕见的一种。

在真菌界,若将松茸称为王子,那么竹荪则为皇后,而黄裙竹荪更是颜值极高,以一袭黄色网裙惊艳于山林。

能与黄裙竹荪偶遇,需要缘分和运气。数量少是一方面,它从子实体突破“菌蛋”到完整展开,这段时间非常短暂,而后菌裙和菌盖便会迅速消溶。

如若遇见,还是远观为妙。黄裙竹荪有毒,但可供药用。这位“皇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就是“体味”重,常伴随着一股很大的臭味。

【小名片】

黄裙竹荪(Dictyophora multicolor),子实体中等至较大,高10至15厘米,菌盖钟形,具网格状凹陷,其上有青褐色孢子和黏液,顶端有一孔口。菌裙橘黄色,从盖沿下垂长 8至12厘米,下缘直径8至13厘米,网眼多角形。菌柄长9至14厘米,白色或浅黄色,海绵状。菌托苞状,白色或污黄色,内有胶质。夏季单生、散生于阔林中地上。有毒。

文/刘奕楠 图/陈作红 设计/周子茜 智库/陈作红 统筹/周月桂 特别支持/湖南省林业局

<责编:胡盼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丰收背后的英雄⑦」 林下种竹荪,农旅结合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开栏语

秋高气爽,巴蜀大地涌动着丰收的喜悦。在德阳,搭载“北斗”系统的插秧机播下的秧苗,即将化身沉甸甸的稻谷颗粒归仓;在内江,繁育大棚中的白乌鱼自由生长,等待游上国庆大假的餐桌;在广元,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结合,竹荪、银耳、羊肚菌长势喜人;在眉山,秋粮丰收在望,柑橘大县丹棱的“粮食保卫战”获胜在即……

丰收的背后,藏着不同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力量,川观新闻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丰收背后的英雄”,将它们从幕后请到台前,一览四川的丰收“新门道”。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英雄名片

探索发展新模式,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永江村,依托蜀南竹海,围绕“竹外桃源,乡创永江”定位,突出建设以竹美食健康休闲目的地、竹文化创意体验、竹生态科普教育等为主的绿色创新型乡村经济示范区,致力于打造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文创生态旅游新村,先后获得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省生态宜居村、四川省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丰收数据

去年:水稻150万斤,竹荪种植面积0亩,人均收入31200元

今年:水稻180万斤,竹荪种植面积20亩(干竹荪每亩收获10斤,每斤150元左右),全年预计人均收入38600元

一线看丰收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从稻簇中蔓延开来,洒在永江村村民的脸上。“今年全村可收割180万斤稻谷!”9月17日,永江村党委书记杨明超指着百亩稻田兴奋地对记者说。

随指向看去,村民们高高卷起裤腿,抓住几荏水稻,拿起镰刀用力割下,不到一会,一个个箩筐便装满了金黄的稻谷。稻谷打完也没急着走,一抓、二捞、三吊,稻田里藏着肥美的稻花鱼和黄鳝,被村民们通通拿下;另一边,竹林下,村民们背着背篓,弯腰采摘“萌萌哒”的竹荪。夜幕降临,火锅端上了食客的餐桌:稻花鱼、裹着竹荪的虾滑……清香鲜嫩,伴着蝉鸣,胃口大开。

从田间地头到美食下肚,丰收的味道正勾勒出永江村打造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产业链,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图景。

叶国睿/摄

丰收秘诀一:

另辟蹊径发展林下竹荪种植

一进永江村,放眼望去,连片竹林,高耸挺拔;沿林间小道走几步,目光一扫,竹子接近地面位置处,一个微信二维码让人好奇。拿出手机一扫,新用户的页面弹了出来。

“这是竹荪科研工作者、长宁县竹海山宝食用菌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邵毅的微信,他们(科研技术人员)在林下种植竹荪。”永江村综合专干陈昌连说。

叶国睿/摄

为何要种植竹荪?

“此前,村民除了种地,这里并没有什么产业,要发展首先要盘活土地。”杨明超回答,永江村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宅基地和农房住宅资源,“土地流转后,村集体雇佣村民养鱼、种水稻、景观竹和竹荪。”

他尤其提到竹荪种植,“长宁县是中国三大竹荪生产基地之一,基于此,我们开始大力发展该优势产业,建设竹食健康体验地。”

刘毅/摄

又为何在林下种植?

“一般是在水田种植竹荪,但永江村林地资源丰富,林下土地空间广袤,所以我们另辟蹊径,在林下种植还是头一遭。”邵毅说,科研技术人员一周来一次,指导村民无公害种植,试验最新研究成果等,用科技助推增产增质,“目前已种植30亩棘托竹荪,4月种下,7月收割,但每年只能种一次。”

几天前,邵毅刚刚来这里考察环境。这次来,他和同事们打算换种长宁特产长裙竹荪,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在20亩林下地种下,来年5、6月份收割。“这样就不用每年换地,外加开展棚架栽培、试验抗疫性强菌种,既能保证竹荪产量的连续性,也能带动全村种植产业持续发展。”

从无到有发展竹荪产业,永江村有着不小的规划。“今年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竹产业提升项目,包括实现竹林景观质量精准提升、建设景观竹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竹荪复合经营示范基地,预计有效辐射带动项目区周边农户建设景观竹苗扩繁和竹荪复合经营各100亩,竹产业一产增收1281.55万元,人均增收2418元。”杨明超说。

丰收秘诀二:

本土运营吃上“旅游饭”幸福感满满

竹荪端上餐桌,王宇的脸上乐开了花。

他是宜宾市蜀南文化旅游乡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方)副总经理,公司在村里运营着民宿和餐厅,中秋三天客满,国庆假期早早约满,他的心情也“秋高气爽”。

叶国睿/摄

“我们流转了14幢闲置房屋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餐厅和民宿对外经营。”王宇说,自7月正式运营以来,月营收达30万元,“十分抢手,二期规划也正在谋划中。”

吃上“旅游饭”的还有村民。

长裙竹荪造型的游客中心里,53岁的村民王天珍黝黑的脸庞上绽开一串笑容,身上的白色T恤印着“全村的希望”几个红字,“高兴,生活好了!”

王天珍原是永江村的低保户,一年收入万把块钱;如今,她把自己闲置土地和农房分别租给村集体和运营公司,并在运营公司做保洁,实现租金和工资“双丰收”,一年收入3万多元。

“像她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人均年收入都明显增加。”杨明超说,游客来了、多了,还带动10户农户发展餐饮、民宿,实现经营性月收入达9.8 万元。

背靠蜀南竹海,“竹子文章”也越做越大。

叶国睿/摄

“我们借竹打造竹雕、竹编等竹工艺文创项目、竹枝书院和禅修会馆,竹产业研究院也应运而生。”在王宇看来,竹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旅游价值,通过发展休闲旅行等业务进一步增加经济附加值,村民过上“景区”生活,实现收入增加。

“地方自营是另一大亮点。”他解释,不同于其他村引入外地团队运营,公司员工都是本地人,家门口就业参与建设,实现心理和效益增权,“满满的幸福感也是除开钱包鼓鼓外的更大收获。”

虽然才建成运营不到一年,但村口的展板昭示着发展雄心:预计年游客量8-10万人,旅游收入500万以上,间接带动收入1000万以上。“未来,我们还将依托竹产业加强竹生态科普等项目研学游,打造基层党建培训基地,建设康养基地等,全面覆盖老中青游客,让村民们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王宇说。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网状食用菌-长裙竹荪

长裙竹荪又名竹荪、竹笙、竹参,竹荪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钟形,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美白祛黑等均具有明显疗效。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每年夏秋季节,其中长裙竹荪产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少数山区的竹林中。

植物起源

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名列"四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长裙竹荪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据传,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慈禧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长裙竹荪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长裙竹荪,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来中国访问时,都曾品尝了"竹荪芙蓉汤"并给以高度评价

1983年4月,在云和县沙溪乡杉后湾的山沟竹林里发现一棵野生长长裙竹荪裙竹荪,全身由三部份组成:菌蛋、菌柄和顶装盖、盖部四周重挂 *** 状裙带,由紫、白、黑三色组成,宛如身穿白裙、头戴紫帽、脚着黛靴的下凡仙女。这位"长裙仙子"高40.5厘米,裙长25厘米,裙幅边长62厘米,重450克,真是一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竹荪皇后"!云和县药用真菌实验站从1983年初春开始,着手试验长裙竹荪的人工栽培技术。他们经过多少不眠之夜,终于逐步掌握了长裙竹荪的自然习性和生长规律。他们利用原菌制成母种,生产茵种,通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一朵朵长裙竹荪这一"雪裙仙子"破土而出。珍稀的长裙竹荪终于按人的意志在浙南的土地上繁衍了。

分布范围

夏秋季生于竹林或其它林内或园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福建三明(将乐县)、四川、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几个林木资源丰富且属于赤道--北纬30度之间的南方山区地带。

如今多为人工种植,由于竹荪生长所需具备的气候、关照、温度、土壤条件苛刻,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林木资源,因此只能在南方诸如福建三明、永安、南平、四川山区、广西山区、贵州山区的林木资源丰富的地方人工种植。十多年来以上地区虽然林木资源丰富,但趋于利益驱动林木资源被大量砍伐,造成有限的自然生态林遭受巨大的破坏!

生长习性

生长发育竹荪成熟后,墨绿色的孢子自溶流人酸性土壤中,萌发成白色、纤细的菌丝,在腐竹、竹根及竹叶的腐殖质生长,经过一段时期的生长,绒毛状菌丝分化形成线状菌索,并向基质表面蔓延,后在菌索末端分化成白色的瘤状突起,即为原基或称菌蕾。菌蕾发育膨大露出地面,由粉白色渐转为粉红、紫红或红褐色。形状也由圆形至椭圆形,再至顶端如桃尖状突出。接着菌盖和菌柄突破包膜迅速生长,整个包膜留在菌柄基部形成菌托。随之白色的菌裙放下,孢子成熟自溶下滴,不久整个子实体便开始萎缩。竹荪从孢子至长成子实体,在自然界大约需要1年的时间。而其菌丝体是多年生的,能在地下越冬。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球形,后伸长,高12-20cm,菌托白色或淡紫色,直径3-5.5cm,菌盖钟形,高宽3-5cm,有显著 *** ,具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10cm以上,网眼多角形,宽5-10mm。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基部粗2-3cm,向上渐细。

生活条件

营养:竹荪在自然界多见于竹林内。但是竹林并不是竹荪的唯一生境,现已发现在多种阔叶树上能生长。竹荪也是一种腐生菌,其营养来自竹类或其它树木的根、叶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和其它有机物质。

温度:菌丝在4-28℃均能生长,15-22℃为最适温度,26℃以上生长缓慢,菌丝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子实体在10-15℃分化,15-28℃生长,气温达22-25℃时子实体大量成熟。28℃时菌蕾发育缓慢,35℃时停止发育。

湿度:竹荪是喜湿性菌类,通常只有当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菌裙才能达到更大的张开度。

酸碱度:在自然界里,竹子生长处的土壤pH多在6.5以下,在竹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微酸性的环境。

光线:菌丝生长不仅不需要光线,而且光对其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 *** 用。自然界里,竹荪处于竹林、草丛的荫蔽之下,若将它暴晒在阳光之下,很快就会萎缩。

植物特性

竹荪适于生长在有大量竹子残体和腐殖质的竹林地里。野生竹荪自然生长季为初夏到中秋,多生于老竹和腐竹的根部以及腐竹叶上,多数单生,也有少量为群生。完整的竹荪子实体由菌盖、菌裙、菌柄、菌托4部分组成,一般高10~20cm,更高的可达30cm以上。菌盖形如吊钟,高3cm左右,下端宽5cm左右,具有明显的网状结构,上面一般生有青褐色的孢体,孢体味道微臭,用手触摸,有粘滑感。菌盖顶端较平,并有穿孔。菌裙大多为黄白色,菌裙的长度是分类学上区别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的重要标志,长裙竹荪的裙长一般为8.0~12cm,短裙竹荪的裙长一般为3~6cm。菌裙为疏松的格孔状网条,格孔呈椭圆形或多边形,格孔长径0.5~1cm,短径0.1~0.5cm,网条偏圆形,直径0.1~0.5cm。菌柄乳白色,中空,纺缍或圆筒状,中部粗约3cm,壁海绵状。菌托呈碗形,包在菌柄的基部,上面带有灰白色或粉红色的斑块,高4.0~5.0cm,直径3.0~5.0cm,由内膜、外膜以及膜间胶状物质组成。

植物价值

园林用途

供观赏。菌体可食,为名贵食用菌。可食用,但须去掉菌盖和菌托,长裙竹荪味鲜可口,此菌煮沸液可防菜肴变质,防肉变腐。可药用,治痢疾。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子实体的发酵液对高血压、高胆固醇及腹壁脂肪过厚等有较好的疗效。

食疗保健

竹荪属于生理碱性食品,长期服用能调整中老年人体内血酸和脂肪酸的含量,有降低高血压的作用。另外,竹荪还有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腹壁脂肪贮积的作用。云南省的苗族人民还有将竹荪和糯米一同泡水喝,用以治疗伤症、病弱和咳嗽,并有止痛、补气的作用。贵州民间还将竹荪用于治痢疾、细菌性肠炎以及白血症等。

竹荪所含的多糖是具有高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在抗肿瘤、抗凝血、抗炎症、 *** 免疫以及降血糖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对艾滋病也有抑 *** 用。短裙竹荪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可抑制人工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另外,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竹荪可发挥抑菌作用,且抑菌成分对高温、高压稳定,竹荪对食品防腐有奇效,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因此在煮熟的菜肴中,加入竹荪,便可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致于腐败变质。

美白祛黑

竹荪对于改善皮肤的衰老状态卓有良效。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对皮肤有很好的营养、滋润作用。不仅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且可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更多的氧,以供给组织细胞,而且对皮肤中的黑色素沉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菌中皇后”野生菌中的颜值担当-竹荪

身材纤细,肤白胜雪,自有一股轻灵脱俗之气,配上一条镂空白裙,更显高雅。她就是“菌中皇后”——竹荪。

跟常吃的平菇、香菇、杏鲍菇等相比,很多人对竹荪不太了解。竹荪是一种食用真菌,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


她的形状略似网状干蛇皮,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菌柄,菌柄顶端有一围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因此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名字好听也名副其实。

过去,竹荪长在深山老林,多野生在竹类的腐竹根上。古时候竹荪更是叫人难觅芳踪,价格贵如黄金,只有在帝王御宴上才能见到。


靠天然采集竹荪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如今,通过“室内”和“竹林”两种人工栽培方式,竹荪才逐渐出现在大众餐桌上。

“丑小鸭”变身“白天鹅”

A“破壳而出”

每年6~9月为竹荪的集中生长期,竹荪一般在雨后2~3天内大量生长,会在一天当中的早上5~7点破土而出。


竹荪刚刚长出地面的时候是一个圆球形状,球状物是竹荪胚体,被叫做“竹荪蛋”。

在阳光充足、气温高的情况下,只需10分钟左右,她就“破壳而出”,最后长成一根圆柱的形状,然后打开菌裙。名副其实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堪比昙花一现。

B“争分夺秒”

竹荪的采摘需要把握时间,2~3天内必须立即采收,否则就会腐烂。采摘竹荪,要在蕾丝伞还没打开就采摘下来,菌丝的生长速度极快,放到筐里的竹荪不久就会打开蕾丝伞。

采收回来的新鲜竹荪,需立刻除去菌盖菌托,避免黑色的孢子胶质污染竹荪整体。

C“烘、冻、泡、烹”

:新鲜采摘回来的竹荪,用蒸汽锅炉产生的热风进行烘烤。


:烘干后直接0度冷库储存,锁住竹荪最纯天然的鲜味。

:竹荪的泡发是关键,可以用淡盐水泡发20分钟左右,中间换2至3遍水,用盐水将竹荪上的杂质去除。


:泡好后的竹荪可清蒸、凉拌、爆炒、煲汤、涮火锅。她的包容性非常强,不管和什么食材搭,都能锦上添花。



另外,竹荪的根部小圆圈和菌盖部分会残留比较多菌液,气味较大,所以在烹煮前,要把这两个地方去掉。

竹荪的功效
1.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

竹荪性凉、味甘,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益气养血的作用。中医认为白色入肺,常吃竹荪,能够缓解由肺虚导致的久咳。

2. 保护肝脏,减肥降脂

竹荪有保护肝脏、减少腰部脂肪的作用,是餐桌上的“刮油”能手 。另外,它还可降血压、降血脂。

3. 强免疫力

竹荪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多种氨基酸,能补充营养、强身健体。

另外,它还富含活性多糖,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春季流感多发,吃点它正合适。

注意:竹荪性凉,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多吃。

慧眼识“竹荪”

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我们该如何挑选出上等竹荪呢?

01看颜色

颜色偏黄的竹荪是自然烘烤而成的;颜色过白的可能是用硫磺熏过的劣质竹荪,而且正常竹荪菌裙的颜色比菌杆略黄,如果熏硫的话,菌裙菌杆的颜色是一致的。

02闻气味

正常的竹荪干品闻起来有股特有的芳香气味,而熏硫的竹荪闻起来有一股刺鼻的酸味。

03看外形

挑选竹荪时应选朵大肉厚,朵小肉薄的多为“营养不良”型。选购时尽量挑选形状完整、菌裙摆较长且色泽金黄的品种。

文/云乡四季

长裙竹荪图片,长裙竹荪与短裙竹荪的区别-第1张图片-

竹荪裙可以吃吗?菌帽能吃?哪里不能吃?这下可以放心吃了

在市面上卖的干竹荪,其实他的菌帽是被剪掉了的,可能大家都认为菌帽不能食用,但事实是这样?菌帽可以食用?竹荪的裙子也可以食用?竹荪哪里不能吃?今天朔源织金竹荪小编就给大家一个回答.

竹荪裙能吃?

竹荪整棵皆可食用,所以竹荪的网状部分是可以吃的,而且吃起来和菌杆一样嫩脆鲜香.当然小编是非常喜欢吃竹荪裙的,但是有时候买回去的竹荪可能竹荪裙早已腐败,也会发出一种刺鼻的味道,这些问题一般长裙竹荪比较容易发生,如果要买竹荪,建议买短裙竹荪,一般会容易储存,裙子也比较完整.

.

竹荪裙

竹荪菌帽能吃吗

竹荪分为竹荪蛋、竹荪菌盖、竹荪裙和竹荪菌柄四类,每个竹荪品种均可烹调成上百种菜肴。

竹荪菌盖

竹荪菌盖又称“植物毛肚”,素炒竹荪盖,吃起来就象吃炒真毛肚一样。“竹荪芙蓉鸡片汤”、“推窗望月”等菜肴还是国宴上的珍品。

这是竹荪最贵的地方。可以吃呦。不过上面遗留的竹荪孢子要洗干净哟~~

但是一般人都是去掉菌盖后食用的,因为菌盖上有味道吃不习惯。

竹荪那些部位不能吃?

竹荪在烹饪前要先去掉根部小白圈,不然会有点怪怪味道根部不要吃,不是因为有毒,只是有生涩味而已。

竹荪根部小白圈

关于竹荪裙以及竹荪菌帽朔源织金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完了,那么大家买到竹荪后知道哪些部位可以吃,那么部位不能吃了吧,理论来讲竹荪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吃的,只是有些部位可能影响到食用的口感所以很多人在吃之前都会处理掉那个部位,更多的竹荪知识请关注朔源竹荪,了解竹荪价格的朋友可以私信小编.

菌中皇后 美味山珍 竹荪的功效与吃法,你知道多少?

嗨喽!友友们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美味山珍 竹荪的一些功效与吃法。竹荪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具有“菌中皇后”的美名,这不仅是因为它漂亮的外型,更是由于它有其他菌类所不能及的丰富营养及鲜美滋味。

竹荪又称“真菌之花”、“植物鸡”等,名列“四珍”(竹荪、猴头菇、香菇、银耳)之首。竹荪以其身形俊美动人而闻名,其鲜品形态犹如一个穿纱裙的姑娘,堪称“雪裙仙子”。它具有延长汤羹等食品存放时间、保持菜肴鲜味不腐不馊的奇特功能,一向被帝王列为御膳,现在则是国宴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山珍。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

竹荪秋季生长在潮湿竹林地,色彩艳丽、具有菌裙,竹荪分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福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福建三明、南平以及云南昭通、贵州织金、四川长宁县最为闻名。

竹荪不仅形态独异,在烹调上,其色、香、味也堪称一绝。它色泽洁白,味道鲜美,清香诱人,口感软脆,是珍贵的烹饪原料之一。而且竹荪在烹饪中还具有防腐的特殊作用,用竹荪做的菜或在吃剩下的菜中放进一点竹荪,可以放两三天而不会变质。所以竹荪又被誉为“菌中珍品”、“山珍之王”、“素菜之王”。

竹荪的功效与作用

1、滋补。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

2、保护肝脏。竹荪有俗称“刮油”的作用,能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利于肝脏健康,也可以用于辅助减肥。

3、抗癌。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4、保护皮肤。竹荪对于改善皮肤的衰老状态卓有良效。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对皮肤有很好的营养、滋润作用。不仅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且可使血液中氧和血红蛋白释放更多的氧,以供给组织细胞。同时,还可使细胞组织(包括皮肤、黏膜、毛发等)活性增强,活力增大,处于健康状态,从而使我们的皮肤、毛发显得更加滋润,达到美容的效果。

5、其它作用。祖国医学认为,竹荪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对于脾胃消化功能有很大的裨益。用竹荪 *** 的菜肴,如竹荪汽锅鸡、竹荪银耳等,对人体可起到滋补强壮的作用。而竹荪莼菜汤则可降低血压和血脂。

竹荪的营养价值很高,既符合天然、绿色、健康的未来全球饮食发展趋势,又有排毒、养颜、养生的现实意义,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吃。

竹荪烹饪要点:

竹荪的吃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炒着吃,可以炖汤吃,或者与其它的菜肴一起烹制食用。一般常见的吃法,是用竹荪搭配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一起烹制食用。比如和鸡、鸭、排骨、银耳等食材搭配。

干品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10分钟,并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同时要去除竹荪的花朵部分(网状部分,花朵是竹荪香味比较集中的地方),只保留茎部,否则会有怪味。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和高温潮湿的地方,开封时请尽快食用。

介绍竹荪菜品的几种做法供参考:

(1)竹荪萝卜汤

竹荪、香菇、萝卜、瘦肉、姜各适量。所有材料洗净,竹荪用水浸软后切段;香菇浸软后去蒂;萝卜切块;瘦肉汆烫后再洗净。煲滚适量水,下所有材料,煲滚后改小火煲2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2)竹荪红枣银耳汤

竹荪、红枣、银耳、水、蜂蜜各适量。红枣洗净,竹荪、银耳洗净泡发,竹荪更好用淡盐水泡发,可以去除怪味。 将竹荪的菌盖头,也就是封闭的一端剪去也可以有效去除一部分怪味。锅中放入适量的水,竹荪,红枣和银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温凉后淋入适量蜂蜜即可。

(3)竹荪煲鸡汤

竹荪、柴鸡半只、大葱、老姜、小菜心、胡萝卜各适量。将柴鸡半只,洗净斩成块。竹荪用冷水浸泡10分钟,只要竹荪回软发脆即可。将鸡块放入开水中焯烫一下捞出,用清水冲净鸡块表面上的浮末。将鸡块放入砂锅中,一次性倒入足量清水,放入大葱,姜片,待汤沸腾后,转小火煲1小时。

趁着煲汤的时间,将浸泡回软的竹荪,切去头和尾部的网,放入温水中焯烫20秒钟,去除竹荪的生涩味。捞出后,用冷水洗净,放入汤锅中,继续煲30分钟。最后,可以放一点小菜心和胡萝卜片在汤中,煮2分钟后即可关火,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盐调味即可。

(4)竹荪排骨汤

排骨、干贝、香菇、冬笋、竹荪、蛤蜊各适量。香菇用水泡软,洗净捏干水分,去蒂切半;干贝水浸泡约30分钟;冬笋剥除外壳,切除老皮,切片。竹荪以用水泡软,洗净后切斜段。

排骨洗净,以热水汆烫后捞起,锅中另烧约6杯水,烧沸后加入排骨及干贝以小火炖煮约40分钟。再加入香菇、冬笋及竹荪,继续煮约20分钟,加入蛤蜊,待蛤蜊张开后加盐调味即可。

竹荪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肥胖、脑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可以常食。#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野味山珍#?#云南野生竹荪#

(图片: *** )?

我本人喜欢分享美食和美景,后期还会继续为大家分享其它品种的美味佳肴,还有美丽风光,敬请期待哟!感谢友友们的关注支持!<作揖>每一次当我看到你用自己发财的小手<赞> 給我一个小可爱<心>时,我都会默默的开心很久。。。。<比心><耶>

 

雨林科普日记之长裙竹荪

又名竹荪、竹笙、竹参。竹荪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子实体为中等至较大;幼时呈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呈钟形;柄呈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孢子呈椭圆形。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有“真菌皇后”的美称。(摄影:米红旭)

四川隆昌界市镇:推广竹荪种植 助力乡村振兴

封面新闻记者 伍忠

整土、铺底料、播菌种、覆基料……近日,在四川隆昌市界市镇王家寺村麻竹林下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应用与示范基地内,一片繁忙劳作景象。

近年来,界市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竹产业,种植麻竹2万亩,雷竹1.5万亩,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竹产业链,“界市竹笋”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界市竹海现代林业园区成功申报为首批市(州)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内江市级现代农(林)业园区。

为充分发挥界市万亩竹林资源优势,将竹荪栽培在麻竹林下,能有效利用竹林空间,提升林地附加值,带动周边竹农增收致富,腐烂后的竹荪培养料能为竹林提供有机肥料,促进竹林生长,形成菌林共生的生态模式。通过林下竹荪种植,增加非产笋期竹林经济收益,界市镇王家寺村新建51亩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应用与示范基地。其中,红托竹荪1亩,长裙竹荪20亩,大球盖菇30亩。

据了解,竹荪素有“菌中皇后”的美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实施主体为王家寺村股份经济组织联合社,竹荪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每亩竹荪产值在3万元以上,净利润可以达到1.5万元以上,该项目可解决周边50人就业问题。下一步,界市镇将大力推广林下竹荪种植,带动广大竹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

楠竹林下种竹荪,每亩收入2万元

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一组的竹荪种植基地,郁郁葱葱的楠竹林下,到处散落着白色的伞状菌体——长裙竹荪,回虎村村主任李俭强正和工人们忙着采收。

楠竹林下,是一排排的垄沟,垄沟上就是竹荪,好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白裙公主”。

竹林下套种竹荪

“我这些竹荪是长裙竹荪,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李俭强说,在楠竹林下套种竹荪,有效解决了食用菌生产的“菌田矛盾”。当前很多地方人工栽培竹荪普遍以大田棚栽为主,需要搭建遮阳棚,而且竹荪不能连作,一般种植过的田块要轮种其他作物3年以上才能再次作为竹荪栽培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

而在竹林下套种竹荪,不仅节约了耕地资源和搭建荫棚的劳动量,也节约了成本,让楠竹林地变成了富民增收的“聚宝盆”。

李俭强掰起指头算了一笔“增收账”,根据这几年已成功探索出的楠竹套种竹荪增收技术来看,1亩地可采收干竹荪50公斤,按照干竹荪每公斤400元计算,每亩可收入2万元,除去8000元的种子、薄膜、人工管护等成本,1亩实际可获纯利润1.2万元左右。“尤其栽培竹荪后的废菌糠回归竹林,还能够增加林地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楠竹的生长。”李俭强说。

*** 扶持+企业带动

纳溪区白节镇林业站站长彭福建也表示,白节镇及周边有楠竹达10万亩,年产楠竹700万根、楠竹笋约5000吨。在种植竹荪前,竹子和竹笋就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4年前,引进楠竹林下种竹荪项目后,楠竹就不再是竹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了,真正挣钱的还是竹荪这“宝贝”。

“虽然竹荪的经济价值高,但是种植竹荪的成本也很高,1亩地需要8000元,可能会让部分农民尤其是贫困户望而却步。”彭福建说,基于这种情况,目前除了 *** 给予每亩2000多元的补贴外,回虎村还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楠竹下竹荪种植。“因为竹荪不能连作,所以近几年来我们都是结合林下养殖和包括木耳、中药材一起种植,以发挥竹林的更大经济效益,让更多农民真正走上‘靠山吃山、靠竹吃竹’的增收致富路。”

今年白节镇农民利用楠竹林地种植竹荪达200余亩,农民可实现竹荪纯收入达240多万元。

内容来源丨致富帮

【实用技术】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

点击右上方“关注”,免费收到“广西农业推广”的推送。感谢您的关注!

一、场地要求

宜选择交通方便、背风保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坡度小于25°、林分郁闭度0.7左右、无白蚁危害、具有种植空间的可经营的竹林地,且近3年内未栽培竹荪的地块。毛竹林立竹密度宜为160-180株/亩;雷竹林密度为900-1000株/亩;麻竹林丛密度为42-50丛/亩;绿竹林密度为50-60丛/亩。

二、原料要求

选用无霉变、洁净、无虫、无异味、无污染的毛竹、麻竹、绿竹、雷竹等竹类植物的竹屑,包括杆、枝、叶、鞭、根等部位,粉碎为粒度宜小于5mm的颗粒。

三、栽培 ***

1. 栽培时间

长裙竹荪播种时间以3月初至4月下旬为宜(从南到北先后进行),日均温度16℃以上为播种更佳时期。6月中下旬开始产菇,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结束。

2. 栽培基质制备

(1) 栽培基质配方

每亩竹林地栽培基质按照4000kg新鲜竹屑配备。

发酵所需辅料配比:每4000kg鲜竹屑添加尿素15kg、过磷酸钙30kg、轻质碳酸钙30kg、二水 *** 钙(石膏粉)15kg。

(2) 建堆发酵

在播种前60d建堆(在当年1月上、中旬开始进行准备)。堆制前1d ~ 2d,先给竹屑浇透水。堆制时,先将发酵所需的全部辅料混合,然后再将辅料混合物大致均匀散于竹屑表面,宜用铲车将竹屑与辅料混合物搅拌均匀,再补水,竹屑等堆料含水量控制在60%~70%(手握紧略有水渗出),堆高宜2.0 m以上,长度不限。堆料后表面覆盖一层黑塑料薄膜以增温保湿。之一次翻堆15d后进行,以后每隔10d翻堆1次,共翻堆3次。翻堆时要求做到上下、内外的基质料互相调换位置,并补足水分至60%~65%,使基质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堆制50d~60d后可用,要求发酵后的基质料松软、变褐、有香味。使用前2d ~ 3d,揭开黑塑料薄膜使发酵料中氨气等废气充分释放,并浇足水。

3. 种植沟准备

要提前挖种植沟。依据具体竹林地块按等高线挖宽度为30cm ~ 40cm,深度宜为10cm ~ 15cm的种植沟。种植沟的间距宜为50cm– 60cm。四周按照顺坡方向开好排水沟,便于排水。每亩竹林下种植竹荪的用地面积约为180 - 250 m2。

4. 播种 ***

发酵后的栽培基质料铺放前要吸足水分,释放完氨气(特别重要),基质料含水量保持在60%~70%;基质料分层铺放,先铺放基质料约18 cm厚;然后把菌种掰成块状(30g左右),按梅花状接种在基质料表层上,接种点间距10cm ~ 15 cm,每平方米菌种用量为2-2.5袋(0. 5 kg/袋)。放菌种后在菌种附近竹屑表面均匀撒施少量玉米粉。然后在菌种上面再铺放基质料约12cm厚,略压实,堆成龟背状。

5. 覆土保湿

播种后在竹屑基质料表面宜覆盖疏松的种植地表土,以小块土(直径1cm ~ 3cm)3cm~5cm厚为宜。覆土后,表面喷水浇湿,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为宜。

四、种植地管理

1. 菌丝生长期管理

以基质料含水量保持在60%~70%之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土壤温度保持16℃~28℃为宜。播种7d~10d后检查菌丝发育状况,发现菌种不萌发、发黑,应及时补播菌种。播种后25d~30d内为菌丝快速生长时期,以保持表土湿润为宜;如遇连续晴天5d以上,则要喷水,喷水至覆盖土壤湿润即可,切勿浇水太多,以降低基质料温度。如遇涝,应及时排水。

2. 菌蕾期管理

接种45d ~ 60d后,菌丝爬上畦面,并形成菌索,菌索尖端扭结形成菌蕾(竹荪蛋)。菌蕾生长期需水量增加,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晴天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为宜。

3. 出菇管理

(1) 温湿度要求

播种后70 d左右子实体(菌蕾)形成,菌蕾尚未破口,应适时对菌床喷水,除雨天外,在傍晚时都应喷水。基质料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通过喷雾措施使菌床表面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保持在23℃~30℃为宜。

(2) 光照

子实体(菌蕾)形成期,需保持自然散射光,林分郁闭度调整为0.7左右,过高或过低都将会影响出菇产量。

(3) 虫害防治

竹荪地除白蚁危害外,在菌蕾形成期主要是蛞蝓危害。在菌蕾形成期,可用菜籽饼/油茶饼等预防,按每亩2-3kg的用量,捏碎后均匀撒在林内。

五、采收与加工

1.采收

一般从播种至采收需75d~90d;整个采收周期为80d~90d,即可发菇3潮。当菌蕾(竹荪蛋)破口至荪裙开始往下生长时,应该及时采收。采收时应保持清洁,外观形态完整,上午8~9时、10~11时各采收一次,高温季节采收时间可适当提前一些。采收后应及时剥离菌盖,将竹荪菌裙翻上后放置在竹筛上,使菌柄与菌裙位置分离,然后按菇大小分层整齐摆放烘烤,菌盖另外烘烤。也可直接采收形成期5d~7d的菌蕾(竹荪蛋)鲜销或烘干。

2. 烘干

竹荪采后至菌裙完全展开后应立即烘干。烘干时,烘房温度宜先升高至70℃~85℃,放入鲜竹荪后快速脱水半个小时左右扎捆,等待全部鲜竹荪快速脱水后,再一起在40℃~50℃的温度下烘2~3个小时,至干品含水量控制在12%~13%,竹荪干品为色白略带黄,而且气味香浓。

3. 储存

烘干后的竹荪,应及时放在避光的容器里(以锡箔袋为佳),然后放置在干燥、低温的地方,以冷库保存为佳。

来源:中国林下经济

作者: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谢锦忠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头条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竹荪 长裙 短裙 区别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