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在5月5日迎来立夏后,今年会在5月6日迎来立夏。天文科普专家表示,6日立夏比较少见,21世纪这100年里仅有9次。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与立春、立秋、立冬并称“四立”,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过渡。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左右交节,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左右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具体到立夏节气,它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只会在5月4日、5日和6日这三天变动,绝大多数年份为5日,其次为6日,最少的是4日。
21世纪这100年的天文年历显示,立夏在5月5日的年份有83次,在5月6日的年份有9次,在5月4日的年份有8次。其中,6日立夏的年份全部集中在2001年至2031年这31年里,也就是说,从2032年至2100年这69年里都不会有5月6日立夏的情况出现。
很多人会发现,每一个节气都会精确到几时几分且年年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节气也是如此。以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这三年的立夏为例,虽然都是在5月5日,但具体的交节时刻却都不同,分别在5日的8时51分、14时47分和20时26分。“这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并非匀速等原因造成的结果。”杨婧解释说。
作为我国唯一的专门研究历书天文和编算年历的机构,紫金山天文台根据相应的历算 *** 每年编算次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就包括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按照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权威年历,今年立夏的准确时间为5月6日2时19分。
杨婧表示,节气是一个物理时刻,但由于各地的时差不同,导致节气在各地的地方时并不相同,但由于我国规定统一使用北京时间,所以全国各地的节气都为同一时间、同一时刻。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海报 *** :方金洋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 ***
节令工作室出品
来源: 新华社
今年11月7日立冬,农谚说“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为啥?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之一个节气,立冬节气的到来,预示着雨雪等降温天气增多,北方部分地区已呈现冬天的景象,而南方地区也会感到明显的降温。
每年的立冬,阳历时间都在11月7日或11月8日这2天,今年(2022年)立冬日期是11月7日,具体时间为2022年11月7日18点45分18秒。
关于立冬节气,民间流传着不少说法,也总结了很多谚语,比如“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这句话,从字面意思解释,如果在立冬节气当天打雷了,那么当年十个牛栏里有九个都是空的(关于“冬”的另外一种解释是冬季,不过,在大部分地区的说法,“冬”都是指立冬节气)。
有朋友会问,立冬节气当天打雷不好吗?为什么十个牛栏里有九个都是空的?本篇内容,笔者通过3个角度,详细说说这件事,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先说之一种解释,按照农谚“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说法,如果在立冬当天打雷了,预示着当年冬天会非常寒冷。在以前的时候,家中养牛的农户,会在院子里搭一个牛棚,除了上部有遮挡物外,四周基本上都是空的,牛是一种耐寒性较强的动物,冬季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在棚里放上一些干草就可以了,寒冷的天气不会对牛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说法,说明了当年天气非常寒冷,一方面指农户们会把牛牵进屋内,预防牛被冻伤,也就形成了牛棚空的情况;另外一方面,指的是在室外牛棚里的牛,由于特别寒冷的天气被冻死了,十个牛棚就剩下了一个,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单从这方面的解释来分析,牛都受不了这种寒冷的天气,更不用说人了,再加上以前到了冬季的时候,人们抵御严寒的衣物不多(不像现在有羽绒服、空调等),尤其是相对贫穷的家庭,会感到冬天更加难度过。因此,人们会觉得在立冬节气当天打雷是不好的征兆。
再说第二种解释,主要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之所以说“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预示着如果在立冬节气打雷了,田间的农作物收成不好,也就用不到牛(耕地)了,还有一层意思,由于收成不好,人们没什么吃的,就把耕地的老牛卖了,去购买粮食。而“十个牛栏九个空”说明比较严重。
其实,可以结合之一种来说,由于当年冬天温度特别寒冷,田间种植的庄稼(以小麦举例),在冬季期间受到冻害,等到次年春天的时候,不能正常返青,甚至根系都已经烂掉,也就没有了收成,而能返青的小麦,长势会比较弱,产量也不高,也用不到老牛耕地了。
而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如果小麦没有了收成,人们所吃的粮食就没有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得已把老牛卖掉,然后去购买粮食。有人会问,老牛卖了,后续不种地了吗?至于后续的事,以后再说,先把眼前的难关度过。所以,按照这种解释,人们也不希望看到立冬节气打雷。
最后说第三种解释,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立冬节气是进入冬季的之一天,在以前的时候,没有电子设备,再加上温度降低,大家睡觉都比较早。如果在立冬节气打雷了(指晚上),小偷就会增多,小偷趁着打雷的声音,以及打雷时闪电“照”出来的光,去牛棚偷牛。
而人们即便听到声响,也会误以为是打雷的声音,所以会放松警惕,至于“十个牛栏九个空”,说明小偷在这一天比较猖獗。所以,从这点解释来说,立冬打雷也是不好的事情。
通过上述3种解释,相信大家对于农谚“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说的结果,都是立冬当天打雷是不好的事情,人们不希望听到立冬节气当天打雷。
但是,从如今科学的角度解释,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下雨时,正极和负极的云碰到一起时,就会发出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引发出强烈的爆炸式震动,这就是雷声。
所以,立冬当天是否打雷,和当年冬季是否寒冷,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小偷更少了),因此,也就没有了“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说法。不过,有朋友却说,既然这句农谚能够流传到现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大家如果遇到立冬打雷了,还是提前做好保暖为好。
对此,你怎么看呢?
2022年立冬是哪一天星期几具体时间 今年立冬是第几个节气2022年立冬是哪一天星期几具体时间?2022年立冬是哪一天?自古以来立冬节气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会根据精确的时间来庆祝,开展相关的民俗活动,还有吃饺子等习俗,立冬之后气温开始骤降,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立冬几时几分到来?下面带来介绍。
2022年立冬是哪一天星期几具体时间 今年立冬是第几个节气
2022年立冬具体时间:2022年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四号,星期一。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立冬是个什么节气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民间是“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立冬节气特点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来源:闽南网
立冬是几月几日2019年 立冬是什么时候哪一天具体几点几分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表示的是冬季的开始,但是对于立冬这个节气大家可能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那么2019年立冬是几月几日呢?立冬和冬至是一天吗?
立冬是几月几日2019年
2019年立冬是11月8日,星期五,农历十月十二。
2019年立冬时间几月几日
立冬是什么时候哪一天具体几点几分
2019立冬是什么时候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是几点几分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在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强,常南侵,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寒潮。此时北方,水通常开始结冰了,只不过是小冰凌而已。
二候地始冻。此时,北方秋收早已结束,空旷的原野上, *** 出一片片红黄的土地。一场雨下来,经过霜冻,泥土的表层往往会出现一层薄冰。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是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线条、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这是立冬后雉变成大蛤了。
立冬是冬天吗 立冬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星期几立冬为冬季的开始,立冬到来之后天气就会进入冬天了,天气也会慢慢的越来越冷,那么立冬是冬天吗?立冬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星期几?
立冬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那么立冬是冬天吗?立冬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星期几?
立冬是冬天吗
立冬虽然不算是冬天,但是这一天过后就表示冬天将要到来,天气会变得越来越冷,气温也会明显下降,我们应该在立冬之后做好保暖防寒的工作,尤其是家里有小宝宝的,更加要注意宝宝的保暖,预防感冒。 具体分析: 立冬之后,冷空气活动变得频繁,每次冷空气到来都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温、大风甚至是雨雪天气。然后又会转晴,气温也会有所回升,行程民间传说的:三日寒,四日暖冷暖交替的天气变化。 尤其是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的地方气温更加低,出现干冷的天气。黄河以南的地区则会更加湿冷,但气温相比较北方而言会高几度。
2017立冬是什么时候
2017年立冬时间是:
公历:2017年11月7日,13:37:45
阴历:农历丁酉年 庚戌月 戊戌日(九月十九),星期二
立冬时间: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立冬时,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立冬有哪些常见的习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更好的比喻。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食俗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节令之美·大雪丨7日大雪,坐看青竹变琼枝新华社天津12月6日电(记者周润健)“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北京时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大雪节气,标志仲冬季节开始。此时节,天气更加寒冷,零摄氏度以下的气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常态。
海报 *** :方金洋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一种概念。公历每年12月6日至8日为大雪之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入冬后的第三个节气。
“大雪”之名只是比喻。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文意是说天气更冷了,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节更大,但并不表示此时段内肯定会下很大的雪。
海报 *** :方金洋
“大雪与小雪这两个节气均表示降雪的一种可能性,区别在于,小雪时节由于地表温度还不够低,即使下雪,也是随下随融;而大雪时节因为地表温度已足够低,雪落地后不会融化,往往越积越多。”由国庆说。
雪是冬天的使者,是水的化身,“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林间、沃野、江海……雪花落处,诗意陡升。
从古至今,雪花飘飘总能勾起无尽情怀与无限遐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雪的气势;“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出了雪的孤独;“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写出了雪的梦幻。
俗语道:“大雪腌肉。”按节令食俗,在南方,江浙等地一带不少人家会在此时节腌咸肉、灌香肠等,挂在门口屋檐,也是迎接新年的一大标志,正所谓“未曾过年,先肥屋檐”。晾晒时,人们还喜好用短竹条、细绳子等串起来,寓意蒸蒸日上,年年有余。
大雪时节,人们在饮食养生上需要注意哪些?由国庆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提示,肾在冬季主令,因此养生应以护肾为主,忌食黏、硬、生、冷之类的食物,可适当侧重温补,如吃些羊肉、鸡肉、鲫鱼、坚果、山楂等,也可多食一些黑色的益肾食物,如黑枣、黑芝麻、黑米、黑木耳、乌鸡等。少吃太咸的食物,以防损耗肾精。
节令之美·立夏|哪天立夏,是咋定的?连续三年在5月5日迎来立夏后,今年会在5月6日迎来立夏。天文科普专家表示,6日立夏比较少见,21世纪这100年里仅有9次。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与立春、立秋、立冬并称“四立”,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过渡。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左右交节,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左右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具体到立夏节气,它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只会在5月4日、5日和6日这三天变动,绝大多数年份为5日,其次为6日,最少的是4日。
21世纪这100年的天文年历显示,立夏在5月5日的年份有83次,在5月6日的年份有9次,在5月4日的年份有8次。其中,6日立夏的年份全部集中在2001年至2031年这31年里,也就是说,从2032年至2100年这69年里都不会有5月6日立夏的情况出现。
很多人会发现,每一个节气都会精确到几时几分且年年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节气也是如此。以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这三年的立夏为例,虽然都是在5月5日,但具体的交节时刻却都不同,分别在5日的8时51分、14时47分和20时26分。“这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并非匀速等原因造成的结果。”杨婧解释说。
作为我国唯一的专门研究历书天文和编算年历的机构,紫金山天文台根据相应的历算 *** 每年编算次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就包括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按照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权威年历,今年立夏的准确时间为5月6日2时19分。
杨婧表示,节气是一个物理时刻,但由于各地的时差不同,导致节气在各地的地方时并不相同,但由于我国规定统一使用北京时间,所以全国各地的节气都为同一时间、同一时刻。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海报 *** :方金洋
编辑:朱舜、李欢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 ***
节令工作室出品
冬天今日结束 明起正式入春本报讯(记者 兰云丝 王东城 通讯员 伟山)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从气候学上来说,今天是冬天的最后一天,明天将正式进入春季。不过,预计我市未来几天天气比较干燥,难见春雨,而气温则将会逐日回升,带来暖融融的感觉。
据气象部门预计,上周的大风这周将明显趋弱,加上明媚的暖阳,春意十足,不过由于是季节交替之际天气乍暖还寒,明天就会有新一股冷空气补充,好在这波势力不强,影响时间较短,气温也只是小幅下降,并不影响整体回温的趋势。
昨天夜晨市区更低气温在4℃左右,而同安军营村更低气温低至-0.4℃。午后阳光持续在线,市内更高气温达20℃左右,不过昼夜温差依然较大。同时,因天气晴燥、湿度较低,森林火险橙色预警还在生效中,属于高度危险,禁止林区林缘一切野外用火。
预计今明两天以多云为主,气温小有起伏,明天更高温有望升至24℃。不过明日晚间会有新一波弱冷空气到访,周四更高温将从20℃以上降至19℃左右,更低温则变化不大。后续多天气温都将呈上升态势,整体回暖明显。
【链接】
三种方式
划分四季
1.以气候划分
在气候学上,四个季节与地理因素关系密切。春季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逐渐北移,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此北半球的春天通常定为公历3-5月。不同半球时间不同,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则刚好与北半球相反,以公历9月-12月为春天。
2.以节气划分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立春排在二十四个节气之首,而节气又是古人根据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路线对地球的光照来确定,可以表明四季的变化。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3.以气温划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跨度大,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因此,气象学家常用候温划分四季。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10℃,这5天中的之一个≥10℃的日期为春季的开始。同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22℃中的之一个日期为夏季的开始,连续5天日气温在22℃到10℃之间的之一个日期为秋季的开始,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10℃中的之一个日期则为冬季的开始。
厦门天气
2月28日(星期二)
12℃-21℃
多云
微风
3月1日(星期三)
13℃-24℃
多云到晴
微风
3月2日(星期四)
10℃-19℃
多云
东北风3级
来源: 厦门晚报
二十四节气:关于大寒你一定要知道的六件事传统的中国农历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大寒,庚子年的第二十四个节气,于1月20日开始,2月3日结束。
大寒是冬天里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历里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这段时间里,雨、雪和冰冷的天气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01
寒流
在大寒节气中,由于冷空气南下,天气非常冷。虽然现代气象学观测显示,在一些地区大寒并不比小寒冷,但是在一些沿海地区一年当中的更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的这段时间里。
02
吃“消寒糕”
在大寒节气中,北京人有吃用年糕做成的“消寒糕”的习俗。年糕的发音和“年高”的发音是一样的,象征着好运和节节高升。
03
买芝麻秸秆
大寒总是发生在农历的末尾。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历来会在这段时间里急切的购买芝麻秸秆,因为老话说“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句话用来形容不断上升的生活标准或者在思想、学习或技能上稳中有升。
04
吃炸春卷
在安徽省安庆市,人们在大寒会吃炸春卷。春卷的馅用肉或蔬菜 *** ,味道可咸可甜。
05
喝炖鸡汤
江苏南京的居民喜欢在大寒炖汤喝。他们一般会在炖老母鸡汤时加人参、枸杞和黑木耳。
06
做冬季运动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大寒是滑雪、滑冰和滑雪橇的绝妙时间。
来源: 中国文化网
“数九天”到了!数九要开始了!转发提醒,注意保暖!冬至已至 ,“数九寒天”也正式开始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戳下图,了解“数九寒天”!
来源: 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