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明年在华餐厅增至2000家。
?
针对汉堡王中国台湾地区一门店在社交媒体发布涉及新冠肺炎不当言论一事,3月29日下午,汉堡王中国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道歉,并称“汉堡王中国与汉堡王台湾地区是不同两家公司进行运营”,已联系负责人要求删除相关言论。
来自:汉堡王中国
根据新京报,此事源于一条推广信息。3月25日,一个名为“BurgerKing漢堡王火烤美味分享團”的账号在海外社交网站上发布推广信息,将一款套餐命名为“武汉肺炎克星”,同时该条内容还出现了“防武汉肺炎”字眼。据了解,该账号主体为中国台北的一家汉堡王门店。
时间财经搜索后发现,目前该账号的推文中已将“武汉肺炎”改为“新冠肺炎(COVID-19)”,宣传中使用的“肺炎克星”等字眼也已消失不见。
全球营收超1600亿
汉堡王品牌隶属加拿大大跨国餐饮集团“餐饮品牌国际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QSR.US)。除了汉堡王之外,餐饮品牌国际旗下还拥有炸鸡店POPEYES和咖啡连锁店Tim Hortons。
汉堡王中国官网介绍称,1954年汉堡王诞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在2005年首次进入中国大陆。截止至2018年已经入驻140多个城市,门店突破1000家,预计将于2021年将中国大陆餐厅总数增加至2000家。据麦当劳中国去年10月发布的消息,自2017年引入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等战略投资者之后,截至2019年9月,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已有超过3200家餐厅。
在成立后的50多年间,汉堡王一直是一家独立的公司。2010年,著名的巴西3G资本将其收购私有化,并在2014年更名为“国际餐饮品牌”后,于当年12月15日在纽交所上市。在2014年12月之前,餐饮品牌国际旗下只有汉堡王一个品牌。2014年12月12日,该公司宣布收购Tim Hortons。2017年3月,公司宣布收购Popeyes。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持有约40%股权的大股东3G资本是全球投资界不折不扣的“大佬”。3G资本曾与巴菲特名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联手收购食品巨头亨氏,这场收购后来成为商学院教材中的经典并购案例。此外,伯克希尔哈撒韦还参与了汉堡王与Tim Hortons的收购案。
Tim Hortons是加拿大国民级咖啡品牌,在当地市场份额还要高过行业巨头星巴克。2014年汉堡王以110亿美元溢价收购当时市值84亿美元的TimHortons,伯克希尔哈撒韦以优先股的方式为交易提供30亿美元的资金。收购完成后,餐饮品牌国际也将总部从美国迁至Tim Hortons总部所在的加拿大。
根据餐饮国际品牌2月份发布的未经审计的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财务报告,管理层称“2019年过去二十年来汉堡王增长最强劲的一年”,汉堡王全球总营收高达229亿美元(约1625亿元),同比增长9.3%,汉堡王息税前收入EBIDTA 达到9.94亿美元,餐厅总数在2019年底达到18838家,全年新增的1000多家门店均在美国市场以外。
受近日美股暴跌影响,餐饮品牌国际的股价在最近一个月累计下跌超30%,跌幅甚至超过同期道指跌幅(约-15%)。截止美东时间3月27日美股收盘时,餐饮品牌国际总市值仅剩119亿美元。
争议广告
作为近年来增长最迅猛的跨国餐饮品牌,汉堡王却在世界各地运营中多次因不当言论引起争议。
2019年4月,汉堡王爆出华裔歧视丑闻。根据环球网报道,仅仅在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以一则蹩脚的广告创意“起筷吃饭”招致中国民众的反感与 *** 不到5个月的时间后,汉堡王在新西兰投放的一则 *** 广告中再次贬低东方的筷子文化,招致亚裔强烈不满。
据《新西兰先驱报》4月8日报道,为在新西兰推广新品“越南甜辣鸡肉堡”,汉堡王在Instagram账号上发布一段广告视频:视频中,“顾客”手握尺寸夸张的巨筷,十分吃力地把汉堡凑到嘴边撕咬;更可笑的是,他们并非单手持筷,而是一手一支,动作笨拙、吃相难看。
之后,汉堡王将争议广告移除并进行道歉。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伍德布里奇表示:“我们对这则冒犯到(亚裔)社区的广告表示诚挚歉意。它并不能体现我们追求多元化以及包容性的品牌价值观。”
而在稍早之前的2018年,汉堡王俄罗斯分公司还曾因宣传歧视女性的广告词引起巨大争议。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当地汉堡王分公司发布了一则令人瞠目的广告,称“如果你为一名世界杯球员怀上了孩子,将得到300万卢布奖励,还能终身免费享用大汉堡”、“获得更佳足球基因的女性将在未来几代人中帮助俄罗斯队取得成功”。
这一涉嫌性别歧视的广告宣传语一经发布就引发了批评人士的强烈谴责,而当时俄罗斯汉堡王和汉堡王总公司的做法也是“下架广告+发布道歉声明”。
此外,更加令人广为熟知的,则是汉堡王与行业“老大”间无止境的广告语竞争。分别成立于1953年的汉堡王和1955年的麦当劳缠斗了近60年,1968年麦当劳首次推出巨无霸,实际上就是为了对抗汉堡王的皇堡。
70年代初期,麦当劳们店数远远超过汉堡王成为市场领导者后,汉堡王在宣传上多次“碰瓷麦当劳”。2002年,汉堡王推出过一款形似巨无霸(BigMac)的“BigKing”,在宣传上也则号称“BigKing”比“BigMac”的牛肉饼分量要足25%,价格和卡路里却更低;2010年,汉堡王上线了一支争议广告,汉堡王人物SneakKing在短片中潜入了麦当劳总部,窃取了香肠鸡蛋松饼的配方。汉堡王为这次营销打出大大的广告标语:不是原创!但是更加实惠!
而就在今年3月,汉堡王中国的官网还曾转发一条评论认为“汉堡王”名字有中国味的微博,隔空@麦当劳,并称后者应该叫“拱门金”。(北京时间财经 欧阳风)
新年刚到,汉堡王中国就在微博上进行了一次“官宣”——把饮料类产品从百事可乐更换为可口可乐。
汉堡王微博截图
汉堡王中国官微公告中表示,自2019年1月1日起,汉堡王品牌售卖的相关饮料类产品将开始由可口可乐品牌进行供应,相关百事可乐品牌饮料类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等)最晚自2019年2月1日起将不再售卖。
据悉,汉堡王中国在公告中称,在过渡期内,汉堡王门店将逐步对门店菜单、电子菜单及相关宣传材料进行更新。此前已经发放/销售的涉及百事可乐品牌饮料产品的兑换券、优惠券、抵用券,持券顾客在2018年12月31日以前在汉堡王门店使用的,以门店供应的实物为准。2019年2月1日以后使用的,将由可口可乐品牌的相关饮料类产品进行替换。
刚宣布完,可口可乐官微“嘚瑟”的转发称:“堡堡们久等了,小可和汉堡王的旅程正式开始啦!2019年在“王堡”的每一天,“堡卫”你的快乐!”
可口可乐微博转发截图
实际上,汉堡王中国公告对于汉堡王来说,是把饮料又换了回来,因为在2013年以前,它在中国的饮料合作伙伴就是可口可乐。
2003年,可口可乐成为汉堡王海外市场的软饮料供应商。在中国市场上,汉堡王和百事公司在2013年1月9号宣布战略合作,百事饮品成为汉堡王在中国大陆地区所属门店的饮料合作伙伴,提供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立顿、纯果乐等产品,还在春节期间联手做了百事“把乐带回家”的市场推广。
汉堡王作为是全球大型连锁快餐企业,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截至2018年上半年,门店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拥有超过16000家门店。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EO Ekrem Ozer在2018年12月表示,汉堡王会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在3年内再开1000家门店。
业内普遍认为,汉堡王此番再次更换饮料品牌,说明饮料巨头之间的战争,不只在超市货架上,还在连锁快餐厅里。
通常来说,快餐连锁品牌都有长期而稳定的饮料独家合作商——消费者几乎不会在一家品牌餐厅里同时见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比起换搭档有些频繁的汉堡王,肯德基和麦当劳的饮料合作伙伴相对稳定许多。肯德基和百事可乐长期合作,而在麦当劳只能买到可口可乐。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主流连锁餐厅中,可口可乐的优势更加明显,数据显示,美国市场上的39家主流连锁餐厅中,可口可乐有包括麦当劳、汉堡王、赛百味、达美乐在内的25个合作伙伴;百事可乐则拿下了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塔可钟、DQ、IHOP、棒约翰在内的14个品牌。
(综合自:界面新闻、联商网)
2021年伊始,我们更换了使用22年之久的视觉形象,从品牌LOGO到产品包装再到门店装修、员工工服等均有所焕新。改变是依据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而做出的,我们想让品牌更加简单、自然,真实,更加贴近消费者以及拥有自己独立的个性。
回顾过去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席卷或催化或倒逼各行各业做出调整和改变。聚焦到餐饮行业,我们发现,一方面,餐饮行业线上送餐的比例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堂食中面对面点单也在高比例地转化为手机扫码点单。
上述餐饮行业出现的变化并非是疫情倒逼出的新型需求,而是疫情加快了餐饮行业调整和转变的脚步,使得整个进程在短时间内得到促进,比如无接触点餐,原本可能需要3-4年养成的习惯,现在在一年之间便已养成。
站在这一辞旧迎新的时间点,适逢此次机会,分享几点汉堡王中国2021年企业经营的规划和方向。首先,最基本的依然是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就餐环境、美味且高品质的食品;其次是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汉堡王会持续在数字化方面做出深耕和细化,其中包括的重要一环是:餐饮服务的“千人千面化”。另外,我们也在研究如何利用AI系统更好地服务中国特有的市场、顾客特殊的需求。
中国的餐饮市场无比巨大,作为其中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西式快餐相对而言能够提供一致的口味,工业系统走在前列,在提供西式美味的同时,又在尝试与当地口味进行结合。放眼国内西式餐饮市场,未来仍有巨大的潜力。
(本报记者 叶心冉)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1NV3UG4N】获取授权信息。
汉堡王中国回应破产管理:是新西兰加盟商,中国市场业绩已恢复至疫前水平当地时间4月14日下午,据外媒报道,因受到疫情封锁的打击,汉堡王新西兰公司现已被安排为破产管理人。对此,汉堡王(中国)方面回应称,(向破产公司)申请专业托管的是汉堡王在新西兰的加盟商,汉堡王(中国)尽管也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得益于中国 *** 一系列正确、快速的应对措施以及全体员工和消费者的支持,汉堡王(中国)业务得到迅速恢复,目前业绩已经恢复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每经网)
汉堡王中国为何道歉?这几日,汉堡王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3月29日下午,针对汉堡王中国台湾地区一门店在社交媒体发布涉及新冠肺炎不当言论一事,汉堡王中国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道歉,称“汉堡王中国与汉堡王台湾地区是不同两家公司进行运营”,已联系负责人要求删除相关言论。
据了解,该事件源于3月25日,一个名为“BurgerKing漢堡王火烤美味分享團”的账号在海外社交网站上发布推广信息,将一款套餐命名为“武汉肺炎克星”,同时该条内容还出现了“防武汉肺炎”字眼。据了解,该账号主体为中国台北的一家汉堡王门店,由此引发网友热议。
此后,关于汉堡王台湾门店不负责任言论的关注度进一步升级,一个讲述该事件经过的短视频受到大量关注,并在微博引发热议。众多网友要求汉堡王官方致歉,甚至出现大量“ *** 汉堡王”的呼声。
舆论压力之下,汉堡王中国于3月29日在微博发声,声明中提到,尽管汉堡王台湾地区的加盟商和汉堡王中国是两家不同的公司,二者相互独立,但汉堡王中国在3月28日发现汉堡王台湾地区门店的不负责任言论后,还是立刻与其进行沟通并要求删除。
汉堡王中国还在声明中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生意受到重挫,但之一时间捐出100万元人民币驰援武汉,并为上海、深圳、江苏等地的一线医护人员、高速道口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免费供餐。
根据官网信息,汉堡王成立于1954年,诞生地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在2005年首次进入中国大陆。截止至2018年已经入驻140多个城市,门店突破1000家,预计将于2021年将中国大陆餐厅总数增加至2000家。
根据餐饮国际品牌2月份发布的未经审计的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财务报告,汉堡王全球总营收高达229亿美元(约1625亿元),同比增长9.3%,息税前收入EBIDTA 达到9.94亿美元,餐厅总数在2019年底达到18838家,全年新增的1000多家门店均在美国市场以外。
汉堡王的中国运营商吹响了市场扩张的号角。
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称,汉堡王海外规模更大的特许经营商TFI TAB Gida Yatirimlari AS(以下简称“TFI”)正在筹划明年上市。11月13日,TFI已经向纳斯达克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申请,交易代码为QSRG。
上市带来的收益将主要用于公司运营、市场扩张和偿还债务。
在招股书中,TFI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期许。“我们的竞争对手,如百胜中国,麦当劳和星巴克,近来都提出了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增长目标。我们认为,我们在中国的空白空间潜力至少与许多同行公司相当。”在未来5年,新开设1000家到1250家新餐厅是“潜在可行的”,有可能在中国继续开设至少2500家汉堡王餐厅。
截止2017年9月30日,汉堡王在中国的餐厅数量只有766家。相比之下,汉堡王的餐厅数量还只是其他几个快餐巨头的零头。据肯德基、星巴克和麦当劳最新财报,其在中国分别已有5301家,2766家和2700家以上的餐厅。
实际上,从去年起,汉堡王中国已经加快了开店速度。2016年,该公司在中国新开了176家餐厅,较上一年增长37%。这一年,汉堡王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增速比土耳其要快2倍(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增长了13.4%,土耳其的则增长了6.9%),利润率也更高。
TFI 一直汉堡王中国打造成为一个西式汉堡品牌。其将餐厅开在时尚品牌附近,主要想吸引大城市的高端客户群。透过定价策略,TFI 还把汉堡王与其他西方快餐品牌区分开来。比起主流竞争对手23到30元的人均价格,汉堡王人均35元的价格要贵出不少。
但随着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都在朝着高端化努力,这个定价优势带来的利润未必长久。另外,当汉堡王门店扩张到中国三四线城市时,在品牌知名度不如肯德基、麦当劳的同时,该定价可能还会变成一种劣势。
好在从整体市场环境上来看,汉堡王中国实现扩张目标也不无机会。毕竟,随着中国整个餐饮业增长,快餐市场也开始逐渐复苏。英敏特最新报告《快餐-2016》预计显示,快餐零售市场将从2016年7,12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的1万亿元人民币,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0%。
去年,高盛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一起花1.5亿美元(约9.94亿元人民币)买入了TFI近10%的股份,为这家土耳其公司估值约15亿美元(约99.4亿元人民币)。
而这些都不能掩盖TFI账面并不好看的事实。其招股书显示,TFI近9个月收入增长了42%,达到29亿里拉(约49.39亿人民币)。但是,该期内TFI净亏损从去年9780万里拉(约1.67亿人民币),扩大到了1.155亿里拉(约1.97亿人民币)。同时,TFI还背负着2013年从商业银行Yap? Kredi获得的7500万美元借款。
不过,这主要是由于TFI这家土耳其公司想在境外上市造成的。
一些公司在上市前发行可转化优先股进行境外融资。 这些可转换优先股可以在公司上市完成后按照约定的比例转换为普通股,其约定价格往往大幅低于上市后的每股发行价。 在会计计量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将普通股价值与转换价之间的差额计为亏损,这也是很多公司账面出现由可转换优先股造成巨额亏损的原因。
“汉堡王中国”致歉来源:成都商报
针对汉堡王中国台湾地区公司在社交媒体发布涉及新冠肺炎不当言论一事,昨天(3月29日)下午,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汉堡王中国”和汉堡王中国台湾地区是不同的两家公司运营,对上述不负责任言论表示愤怒,已联系相关负责人要求删除不当言论,“我们替汉堡王台湾地区说声:‘对不起!’”当晚,记者查询发现,上述不当言论内容已删除。
记者查询发现,事件起因于3月25日,一个名为“BurgerKing漢堡王火烤美味分享團”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一条营销信息,将一款套餐称为“武汉肺炎克星”。据了解,该账号主体为中国台北的一家汉堡王门店。
中国台湾地区汉堡王的不当言论引发消费者对汉堡王品牌的不满, *** 出现“ *** 汉堡王”的呼声。
3月29日下午,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其官方微博“汉堡王中国”发布声明,承认汉堡王中国台湾地区社交账号发布上述不当表述,并表示“我们替汉堡王台湾地区说声‘对不起’”,同时声明二者属不同的两家公司进行运营,“我们为汉堡王台湾地区不负责任的言论表示愤怒。”
声明中还称,该公司已联系汉堡王中国台湾地区相关负责人,要求对方删除相关损害公众感情的言论,“汉堡王台湾地区相关负责人已紧急处理相关信息,并深表歉意。”
记者查询发现,“BurgerKing漢堡王火烤美味分享團”社交媒体账号已删除上述不当言论信息。
此外,“汉堡王中国”还在声明中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生意受到重挫,但之一时间捐出100万元人民币驰援武汉,并为上海、深圳、江苏等地的一线医护人员、高速道口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免费供餐。
记者查询发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曾发微博证实,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于1月29日向该基金会捐款人民币100万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nddaily)
还能吃到皇堡吗?汉堡王中国回应“破产” 记者探店一切正常图为汉堡王在沪门店
东方网记者李欢、汪伟秋4月16日报道:因受到疫情封锁的打击,日前,汉堡王新西兰公司宣布破产。4月15日,汉堡王(中国)发布声明,申请专业公司托管的是汉堡王在新西兰的加盟商,并不涉及汉堡王在国内的业务。
在声明中, 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表示,尽管汉堡王(中国)也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得益于中国 *** 一系列正确、快速的应对措施以及全体员工和消费者的支持,汉堡王(中国)的业务得到迅速恢复,目前业绩已经恢复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当汉堡王新西兰母公司破产的消息在网上被爆出后,一众“吃货”们就慌神了。“别介啊,我还没吃够呢。”“我很喜欢他家皇堡和薯条。”“薯条更好吃了。”
汉堡王中国在微博上用俏皮的方式“辟谣”
事实上,网友们并不用担心吃不到汉堡王了,目前汉堡王在中国的业务一切正常。
昨晚7时许,记者来到了普陀区汉堡王香溢花园店,店内运营一切正常。记者发现,店内堂食就餐的顾客不多,餐厅也关闭了一部分就餐区域。不过记者在店的半个小时时间内,该店的厨房一直在忙碌着,不断有外卖小哥进来取外卖。
店内运营正常
汉堡王(中国)表示,对中国 *** 和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一直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即便在疫情发生后,仍开出5家新餐厅。相信很快会走出疫情阴霾,也将一如既往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的产品。
会员数首破1亿!汉堡王数字化转型建成新里程碑2023年5月,在汉堡王搭建会员体系的第7年,汉堡王中国宣布其线上会员人数突破1亿大关。汉堡王目前在中国拥有1400多家门店,1亿的会员总量意味着它的平均单店会员数量已超过其他同类品牌。与此同时,目前汉堡王会员消费占比已超过50%,庞大的会员基数、活跃的会员消费频率为汉堡王的生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2016年开始搭建会员体系,汉堡王就不断探索品牌数字化转型之路,用7年时间打造1亿庞大规模会员体系的背后,汉堡王又做对了什么呢?
宠粉:真材实料,优惠升级增强粉丝粘性
汉堡王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宠粉王”,一亿会员,那就是一亿个追随品牌的“国王粉”!“用真心换真情”是汉堡王的宠粉之道。从搭建会员体系之初,汉堡王就亲切地称呼粉丝们为“堡贝”,称自己为“堡堡”,坚持带给“堡贝们”真心实意的活动,真材实料的优惠,是汉堡王快速虏获粉丝芳心的制胜法宝。
2022年9月,为庆祝会员数突破9000万,汉堡王喊出:“周三会员日,做我的堡贝!”的口号,并推出史无前例“A区(含炫辣鸡腿堡、脆鸡堡等7选一)+B区(小可乐、小薯条等7选一)=9.9元”的会员日福利活动。活动一推出,就收到粉丝们的疯狂打call,“国王周三疯”成了堡堡和堡贝们每周一次的狂欢日。
私域:全面纳新,多样玩法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消费者对用餐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的会员玩法,例如入会优惠、生日权益等常规权益,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汉堡王会员团队通过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力求在消费者体验感上全面升级。
2021年底,汉堡王对小程序进行全面升级,将会员小程序与点餐小程序实施联动改造,实现“点餐+会员购销”一体化,消费者可以在点餐过程中直接购买品类丰富的会员付费卡、储值卡,还可以在会员小程序生态内领取会员优惠券并一键添加至点餐购物车进行“带券购物”,充分享受会员的独有权益。同时,针对会员的外送到家业务也能够美味一键直达,实现会员消费生态的闭环。
可以享受早餐5折优惠的“KING早安卡”;可以享受“每天一杯8元咖啡”福利的“KING浓浓咖啡COFFEE卡”;可以免外送费的“KING到家卡”;集早餐、咖啡和外送卡福利于一身的“KING国王卡”……,2022年汉堡王陆续推出针对不同消费场景不同粉丝群体的付费卡,多维度权益组合矩阵为消费者提供精细化服务,深得粉丝好评。
公域:跨界联名,外联出圈激活热情
汉堡王一直以“敢玩、会玩、能玩”而闻名餐饮界,这样的品牌个性自带时尚体质,吸引着同样年轻的平台和品牌争相跨界合作,一起玩出新境界。
在支付宝APP内隐藏了一个神秘的入口,穿过其中就能进入盛产“芝富堡”的世界,这里不仅有“芝富堡”汉堡,还有“芝富堡包”、“芝富堡数字徽章”……2022年,汉堡王携手支付宝打造了一个神秘的“芝富堡”童话,并让童话照进现实,为双方的粉丝联合订制了专属的“芝富堡”汉堡,还有充满时尚感的“芝富堡包”让粉丝们实现“吃货的时尚仪式感”。对此,汉堡王数字营销总监李嘉认为,在汉堡王的数字化运营之路上,公域平台的去中心化流量也是功不可没,而汉堡王也愿意充当市场先锋,尝试与不同平台进行创新,把认知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做到品牌和平台的双赢。
2023年,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科技变革,汉堡王首席营销官江洁提出品牌增长需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全渠道通盘考虑,全域数字化营销是必选项。今年汉堡王的小程序将再次升级,更加注重交互体系建设,实现数据驱动的用户交互,进行信息与服务的传递。与此同时,汉堡王APP也将面世,在全景用户洞察与用户精细化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策略开发,真正实现品牌公私域营销闭环,打造品牌长期健康增长体系。
来源:中国网科学
汉堡王中国被曝“卖身”,入华15年为何火不过肯德基、麦当劳?文 | AI财经社 刘雪儿
编 | 孙静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汉堡王更大的特许经营商土耳其TAB Food Investments(TFI),正考虑出售其所持汉堡王中国业务50%股权。据了解,这项资产估值超过12亿美元。
汉堡王对外回应称,“在现阶段,投资者对我们的兴趣日益增加,但目前没有正在进行的股权出售程序。”从回应看,汉堡王也没有否定谈判潜在的可能性。
作为与肯德基、麦当劳齐名的全球大型连锁餐饮企业,这家66年的美国品牌于2005年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有约1300家门店。但在不少国人眼中,汉堡王的知名度比不上肯德基、麦当劳。
晚入局20年,错过黄金扩张期
为什么汉堡王在中国没有肯德基、麦当劳火?关键原因在于入局太晚。
事实上,这三家公司都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诞生,汉堡王甚至比麦当劳早一年成立,但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相差很大。肯德基1987年入华,麦当劳是1990年,汉堡王2005年才进来。
此时,肯德基和麦当劳已在中国市场探索成熟,前者开店1500家,后者也有几百家规模。中国本土的西式快餐品牌也没闲着,2005年,11岁的德克士开出500家店,成立四年的华莱士也走出福建,向全国连锁品牌进军。
除了占领用户心智不易,入局晚带来的另一个不利结果是——主流商圈的合适店面几乎被瓜分完毕。此外,汉堡王还要面临更大的租金成本,原来,百胜集团的房租签约一般为8-10年,汉堡王入局时已是租金高涨时代,物业一般提供2-3年的短期合约。房租压力太重,也制约了汉堡王后续的快速扩张。
如果前期咬住牙关扩张,也不是没有机会。但后入局的汉堡王反而没有快跑,头七年在中国仅开店52家,直到2012年才开始加速开店,但此时与两个对手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如今,肯德基在中国内地有超6500家店,麦当劳超3500家,而汉堡王仅为1300多家,仅为肯德基的1/5,麦当劳的1/3。
价格贵、本土化不足拖了后腿
除了入局晚带来的战略失误,汉堡王的产品不够本土化和性价比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
其实,主打牛肉堡的汉堡王产品用料更为扎实、更为正宗,肯德基的鸡肉堡在国外被归为鸡肉三明治,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汉堡。但中国人不管这一套,更偏爱油炸后的鸡肉口感,而且不习惯汉堡王的大份量。
价格也是制约因素,汉堡王一开始想走中高端路线,一份意式爆牛堡47元,而麦当劳一份经典麦辣鸡腿堡套餐只有27元,相当于同样的价钱能吃两顿麦当劳。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快餐只是廉价方便的食品,在口味质量相似时,用户恐怕很难持续为汉堡王买单。
后来,汉堡王也做了调整,推出20元左右的鸡腿堡、小皇堡、小份牛肉堡等,但总体来说产品价格要高于麦当劳和肯德基。
目前,汉堡王也在进行本土化改造,动作较大的是今年5月25日,任命原汉堡王COO、高级副总裁朱富强担任汉堡王中国的CEO,本土餐饮人挂帅或许预示着汉堡王本土化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