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远(1932年-2018年),原名蔡慈,是中国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家。他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之后前往苏联留学,获得了莫斯科国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工作,成为了中国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蔡远是中国物理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核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众多重要的贡献。在核物理方面,他曾经提出了核反应的“双重差分”理论,成为了当时国际上有效的核反应理论之一。在粒子物理方面,他则是代粒子物理实验研究人员之一,曾经参与了国内台高能粒子加速器的建设,并且在粒子物理实验中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在凝聚态物理方面,他则是个提出了“量子液体”的概念,并且在量子液体的研究中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除了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外,蔡远还是中国科学界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曾经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会长等职务,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物理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蔡远是中国物理学界的巨擘,他的杰出成就和贡献深刻影响了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他的离世是中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科学史上。
蔡远(1935年-2015年),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被誉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泰斗”。
蔡远出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师从历史学家戴维·威廉姆斯教授,于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等职。
蔡远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思想史和文化史,尤其是汉代史和唐代史。他的学术成就非常突出,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其中包括《汉武帝与大食、大宛》、《唐代学术思想史》、《中国古代史研究论集》等。他的学术研究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广阔的视野,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蔡远还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他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一批批的历史学人和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3月20日,蔡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他的逝世对中国历史学界和教育界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事业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