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种植,鸡腿菇种植环境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3 0
鸡腿菇怎么种?鸡腿菇的种植技术

鸡腿菇是菌类消费者的更爱,它不但营养丰富,还具有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和种植户的喜欢,那么今天就随着小编来说说鸡腿菇的种植技术。


图:鸡腿菇

栽培季节

鸡腿菇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菌,属于恒温结实性中温型菇类,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3~28℃,子实体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18℃。春秋季均可栽培,秋季栽培一般6~8月份制栽培种,9月下旬至12月至12月上旬出菇,春季栽培一般在11月至年2月份制栽培种,栽培种需要适当加温发菌,4~6月份出菇。

图:鸡腿菇

原料配方

1、配方一:玉米芯85%,麸皮10%,过磷酸钙0.5%,石膏粉0.5%,尿素0.5%,蔗糖0.5%,石灰3%,料水比1∶1.5。

2、配方二:棉籽壳40%,木屑45%,麸皮10%,过磷酸钙0.5%,石膏粉0.5%,尿素0.5%,蔗糖0.5%,石灰3%,料水比1∶1.5。

3、配方三:玉米芯70%,粪肥15%,麸皮10%,过磷酸钙0.5%,石膏粉0.5%,尿素0.5%,蔗糖0.5%,石灰3%,料水比1∶1.5。

图:鸡腿菇

建堆发酵

1、场所:建堆场所更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且排水良好。建堆前先对场地和工具进行彻底消毒,然后将原料暴晒24小时。建堆时,先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培养料含水量65%~70%)和化学药品,做到“三均匀”,即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干湿均匀、化学药品在料中均匀,并达到两个指标,即含水量65~70%、pH值为10。

2、建堆:建堆时将料堆成宽1.0~1.5米、高1.0~1.2米、长度不限的堆,料堆四周尽可能陡一些,高温季节料堆要缩小点,低温季节可增大些。建堆后,用直径5厘米的木棒在料堆上插通气孔,每隔33厘米(约1尺)插1孔,孔与孔之间呈“品”字形,以利通气发酵。建堆后,料表面喷高效低毒的杀菌杀虫剂,然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注意将塑料薄膜适当支起。

3、翻堆:当距离料表面33厘米处温度达到65~70℃时维持24小时,然后进行翻堆。翻堆时必须将料松动,以增加料中含氧量,同时把堆中心的料翻出来,四周的料翻入中心,以便培养料均匀发酵。全部发酵过程需6~8天,高温季节1~2天翻堆1次,低温季节2~3天翻堆1次,一般情况下翻堆3次即可。

图:鸡腿菇

栽培 ***

1、建畦:鸡腿菇根据菇棚走向建畦,间隔0.5米作业道,在大棚内挖宽80~100厘米、深15~20厘米的菇畦,长度不限。浇透底水,每平方米畦面撒施150克石灰粉。

2、播种:播种可采用层播法,一般3层料3层种,料厚度为15~20厘米,播种量为15~20%。先在菇床铺1层5厘米厚的培养料,然后撒1层菌种,如此共铺3层料、撒3层种。播种后,覆盖消过毒的塑料薄膜和报纸,进行发菌管理。

3、发菌:透过塑料薄膜插1温度计于料内约10厘米深处,用以观察料温变化,从接种第四天开始,每天掀动1次覆膜使其通风换气,注意10厘米料温不得超过25℃,更好保持在25℃以下。料温偏高时,可加强棚内夜间的通风及覆膜下的通风,也可以揭开报纸适量喷洒清水降温。20天左右鸡腿菇菌丝可布满料层。

图:鸡腿菇

覆土管理

1、材料:地表耕作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并具有黏度适中、通透性较好、物理性状好等优点,故可作为覆土材料。处理程序是取土后边晒边破碎,过1厘米孔筛后,喷洒5%的石灰水溶液,边拌土边喷药,连喷2遍后建堆、覆膜、堆闷待用,1周后即可上床覆土。

2、时间:鸡腿菇菌丝长满菌袋(床)后经过几天的后熟期即可进行覆土,因鸡腿菇菌丝体抗老化能力强,可较长时间存放,故可根据栽培及市场需求来决定脱袋和覆土时间。

3、 *** :当料面上菌丝数量较多且呈直立状生长时,揭去薄膜、报纸等覆盖物,加大菇棚通风,使菌丝倒伏,约2天后向料面均匀覆土。通常先覆1层直径0.5厘米的土粒2厘米厚,待土层中有菌丝后再覆细土2厘米厚。

4、管理:覆土后保持土壤湿润,茹棚内光线较暗、空气新鲜,气温22~26℃,空气湿度约80%。在此条件下,菌丝向土层中生长,约经20天,覆土层表面有大量菌丝横向生长时,即可加大棚内湿度至85~90%,同时加大通风,保持15~30℃的菇棚温度,约l周时间即有密密的一层幼蕾出现,此时正式进入出菇期管理。

图:鸡腿菇

出菇管理

1、幼蕾:鸡腿菇幼蕾期是出菇期对生长环境件要求最严格的阶段,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20℃左右,湿度90%左右,通风适中,保持空气新鲜,光照100~300勒克斯。

2、幼菇:鸡腿菇幼菇期较之幼蕾期可适当放宽条件,保持温度15~20℃,湿度85%~95%,光照300勒克斯以下,通风可适当加强,但不能有强风吹进棚内。

3、成菇:随着子实体的不断发育生长,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逐渐粗放,此时棚温保持在15℃左右,空气湿度85~95%,光照100~300勒克斯,光过强易使子实体过早产生并翻卷鳞片,并且使菇体色泽加深。随着菇体的发育通风应加强,但同样不能有强风吹进棚内。

4、采收:当菇体结实,菌盖有少许鳞片并紧包菌柄,菌环刚开始松动,约七分成熟时就要采收。采收不及时,子实体就会自溶变黑。采收前4小时之内不要喷水,以免手捏菇体处变色。采收时手持菌柄下部,轻轻旋转拔起。

5、加工:采收后的鲜菇应顺头放入塑质或木质容器内,清理菇脚泥土、杂物后即为初级产品,然后再根据商品去向分级、整理后鲜销或加工等。采菇后要将料面的杂物清理干净,整平采菇处的孔穴,喷洒2%石灰水,然后覆盖薄膜,养菌5~7天后再按常规 *** 进行出菇管理,一般可收3~4潮菇。

图:鸡腿菇

【小编总结】鸡腿菇的种植 *** 有很多种但是一定要找到最合适的种植 *** 才能够种植好鸡腿菇,以上就是小编给你带来的鸡腿菇种植的技术,希望对于种植户有所帮助。


鸡腿菇要怎么种?种植鸡腿菇的注意事项

鸡腿菇,也叫刺毛菇,它因形状像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被誉为“菌中新秀”,是近几年来比较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种植鸡腿菇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在种植鸡腿菇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种植鸡腿菇的注意事项。


图:鸡腿菇

1、食用菌因其营养来源不同,因此可分为草腐菌和木腐菌两大类。鸡腿菇属粪生草腐菌,是以吸收禾草秸秆(如稻草、麦草)为主要营养的菌类,除鸡腿菇外还有双孢蘑菇、大肥菇、草菇等。另一种是以木材为主要营养源的菌类,称为木腐菌,如香菇、木耳、平菇等。

图:鸡腿菇

2、鸡腿菇虽然属于草腐菌,但却对营养需求要求并不高,除了用植物秸杆外,甘蔗渣、棉籽壳、木屑等以及各种食用菌的废料也都能用作栽培鸡腿菇的原料。同时还可以用玉米芯来栽培鸡腿菇。

图:鸡腿菇

3、鸡腿菇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可在我国很多地方栽培生产,而且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鸡腿菇的食用菌的营养,主要取决于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之比以及碳氮之比。

图:鸡腿菇

4、鸡腿菇能广泛利用碳源和氮源,因此种植时只要合理搭配配各种营养,根据碳氮比的原则,就能满足鸡腿菇的生长发育要求。接下来小编就例举的以牧畜木屑和废料为主料的配方,供参考:1.杂木屑78%,麸皮20%,碳酸钙1%,蔗糖1%; 2.香菇废料55%,棉耔壳35%,玉米粉8%,石灰2%。

图:鸡腿菇


以上就是种植鸡腿菇的注意事项,鸡腿菇的生长周期短,生物转化率较高,易于栽培,已成为伞菌目中国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为了获得更好的效益,我们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生长环境的条件,及时采收,注意防治病菌入侵。想了解更多种植技术,请关注。

图:鸡腿菇


温室鸡腿菇种植高产技术,掌握传统管理模式化,这几点一定要看看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由于其圆柱状的帽盖形状,加上鸡腿状的茎状,所以被称为鸡腿菇,蘑菇体嫩嫩,营养丰富,美味,具有降血糖作用,有消除痔疮的作用有益于脾胃等的,在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的,并且越来越多的种植者是具有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新一代高端稀有食用真菌。但是,传统的栽培 *** 主要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整个夏季都没有鸡腿蘑菇。该技术利用了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以及强大的日光温室控制能力。它采用春季种子生产和夏季蘑菇生产。全面总结了细菌生产,培养形式,保湿降温,采摘和贮藏的栽培过程。该技术总结如下。

鸡腿菇是一种腐生食用菌,可生长在多种原料上,例如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秆,麦秆,豆苗,向日葵菜和其他农林作物,以及栽培的平菇,平菇可以从食用真菌(例如白木耳)的碎片中培育出天鹅绒,香菇,木耳,鸡腿菇。

鸡腿菇是一种中温食用菌。菌丝体可以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C。更佳温度为20?28°C;在此温度范围内形成的蘑菇体大,质量好,产量高。

在鸡腿菇菌丝体生长阶段,营养成分的水分含量为60%?70%,空气的相对湿度约为70%,蘑菇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鸡腿菇菌丝菌丝不需要光即可生长,菌丝体在黑暗中会旺盛地生长。蘑菇出苗期间需要一定数量的散射光。

鸡腿菇是一种需氧真菌,栽培环境应保持空气新鲜,人在棚内无胸 闷不适之感。

鸡腿菇菌丝体可以在4-9的pH范围内生长,更佳pH为6.5-7.5。

鸡腿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不能打开土壤,如果没有土壤覆盖,菌丝体的发育就不会形成子实体。

河西走廊位于92.12,?1个案例。 43,北纬36.29,?42°47,从东部的乌鞘岭到西部的星型峡,南部为祁连山,北部为玛芒山,合力山和龙首山,南北向宽40?100公里,东西长1 000公里,辖武威,金昌,张ye,酒泉和嘉yu关5个地方(城市)。由于河西走廊内陆较深,远离海洋,因此年降水量仅约100 mm,但蒸发量约2000 mm,无霜期约160 d。昼夜温差大。例如,张ye市六月的平均温度为194 C,更高温度为38.1°C,更低温度为13°CO。日光温室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白天,它被草帘覆盖以遮荫,并通风降温,因此棚内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夏季栽培完全可以满足鸡腿菇的生长和发育条件。不仅可以填补夏季食用菌市场,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实现食用菌的年产量。

通常选择在3月至4月生产种子,在5月播种,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采蘑菇。

首先将配料混合,然后将配料干燥均匀。然后将成分和成分混合在一起并充分混合。加水搅拌均匀,使成分均匀,水分和pH值均匀。

发酵造桩:在水源附近选择水泥地或清洁地面,避免风吹桩。原料混合后,底部宽度为120?150 cm,高度为60?80 cm,顶部宽度为60cm,长100厘米的山脊型桩,在桩上打孔,孔间距为20厘米,孔的深度是材料的底部,打孔杆必须平整,注意不要使材料堵住孔拉出杆时,必须在堆垛完毕后使用草帘将堆垛物用其他材料覆盖,以保持堆垛的湿度。覆盖前要注意在堆表面喷洒敌敌畏等杀虫剂。

翻堆:桩的施工后24?72 h,物料温度达到60°C并保持约12 h,然后开始翻转。有两种旋转桩的 *** 。一种是从堆的顶部,底部和内部到侧面均匀搅拌物料,然后重建堆。第二个是将桩的顶部变成桩的底部,使其厚度约为30厘米。桩的两侧转向新桩的中间,桩的底部转向桩的顶部和两侧。

发酵时间当饲料中的温度升至60°C时,棉籽壳材料会保持2至4天;玉米芯物料保持5至7天,秸秆压碎物料保持7至10天以结束发酵。冷却并排放废气后,即可对材料进行接种。

建秋床的大小为100cm宽,20cm深,长度以棚宽为基础,工作路径为30cm,边界的底部略高,周长略低。

播种挖完后,浇水,加滴滴威,辛硫磷等农药。水渗透后,首先在边框底部撒一层石灰粉,每平方米边框撒150g,然后将其分成3层展开,之一层是大约7厘米的培养材料,并稍微压扁变平,在材料表面上均匀地散布一层细菌;约占细菌总数的30%;然后将另一层培养物铺开约7厘米。将材料铺平并压实,然后在表面上均匀铺开一层真菌,约占细菌总数的30%;然后铺一层约7cm的培养材料,使表面的总厚度为20 cm,然后将剩余的菌株撒在该材料的表面上,再在菌株上撒一些培养基,以使菌株稍微暴露因此传播3层培养材料和3层菌株。撒布细菌时,应多撒在中间,少撒在中间,再撒在顶部,以覆盖物料表面。最后,覆盖覆盖物,并且覆盖物间隔4至6cm,并且覆盖物覆盖有1至2cm的湿土壤,并结束播种。细菌的剂量为干燥物料重量的15%?18%;时间更好是早和晚;播种后,严禁水渗入床内。

用于覆盖土壤的土壤必须在菜园和林地中具有较高的腐殖质含量和肥沃的土壤;没有沙质土壤。在1 m内?壤土中,混合10千克石灰,1.5千克杀真菌剂,100千克植物灰,5千克复合肥料,30毫升辛硫磷,18毫升苄氯菊酯,200千克灰渣和200毫升甲醛。混合均匀,用塑料薄膜覆盖3天。未经消毒请勿使用。准备好的土壤不得有干燥的土壤颗粒和石灰块。

播种后15到20天,当菌丝体生长到蘑菇床厚度的2/3时,除去塑料薄膜和湿土,然后进行之一次覆盖。土壤颗粒的直径约为2厘米,厚度约为3厘米。在表面撒上草灰或生石灰。用草帘覆盖以滋润并促进菌丝生长到土壤颗粒中。当菌丝体生长到土壤层表面并出现少量蘑菇芽时,进行第二次土壤覆盖。覆盖之前,将2至3倍的大水倒在蘑菇床上。土壤颗粒的直径约为1cm,厚度约为2cm。

覆盖土壤后,6月至8月是河西地区的高温季节,但此时虽然白天温度较高,但夜间温度较低。白天覆盖草帘,晚上采用通风和降温的 *** 将温度控制在15-25 度。相对湿度低至85%?90%。具体 *** 是:每晚打开前膜和屋顶膜,打开通风口,排出棚内的热空气,使棚外的冷空气进入;早晨覆盖薄膜和通风口以阻挡外界热空气,同时在草帘上添加遮光网;根据棚内温度确定棚膜的大小和通风口的数量,以便将温度控制在15-25°C。

子实体,鲫齢的生长期的磁性部分是鸡腿菇的重要特征之一。当蘑菇出来时,白天盖上草帘,晚上打开通风口或打开薄膜通风并冷却该 *** ,加强通风,使棚内没有窒息的感觉,没有气味。

覆盖土壤后,保持棚屋中的湿度从85%到90%,并每天早晚将水喷洒到棚屋和墙壁上的空气中。除了向棚子和墙壁上的空气中喷水外,在倒入大量潮水之前,请不要在摘下之一个潮菇之前浇太多水。蘑菇出菇期间不要在蘑菇身上洒水,否则,蘑菇会变成黄色。降低商品质量。

当子实体长到7-8分钟成熟时,即手捏蘑菇盖没有柔软性,并且蘑菇柄与蘑菇盖的厚度基本相同。用小刀或竹签将其收割。请勿用水冲洗,及时出售或加工和存放。如果用水洗涤或不及时出售,则蘑菇体会变黑并且商业性降低。

济南平阴农民发明的这种专门种植鸡腿菇的土窑洞成“金”洞?

在济南平阴县孔村镇一带,经常会看到一条条深谷沟壑里有这么一间间和黄土高原一样的窑洞。

这是住人的?还是贮存水果粮食之类的呢?其实,只要随便问一位当地的农民,他们都会骄傲地告诉你这是“蘑菇洞”。

蘑菇洞?意思是说这些土窑洞是专门用来种植蘑菇的,主要是鸡腿菇,而且据说这些洞一个洞一年就能有五六万的收入,还被中央电视台称为“金洞”呢!

据了解,这是当地农民发掘探索出来的一种种植鸡腿菇的 *** ,种植鸡腿菇的更佳温度是17-20度,而土洞里四季恒温,其温度和湿度恰好符合鸡腿菇的生长环境。

使用土洞进行鸡腿菇种植十分有利于蘑菇的生长,又不破坏土洞上部农田,这种致富 *** 受到当地农民争相效仿。

土洞里种植鸡腿菇采取这种养料分袋 *** ,内置酒糟,用完的积料还能上地当肥料用。

挖掘这种用来种植鸡腿菇的土洞只有立土才适合,其他性质的土并不适合,而且受地理和气候条件所限。

据了解,济南平阴的土洞种植鸡腿菇名声大震之后,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人都慕名而来参观学习,回去后都想复制这一模式,据说效果都不理想,温度、湿度都达不到鸡腿菇生长的更佳环境,看来济南平阴这些能生“金”的土窑洞别的地区农民只有羡慕的份了。(摄影/尚山)

鸡腿菇种植中,菇帽鳞片多影响外观美,3招2式搞定它

.昨天的半夜,睡意朦胧中,被突然响起的手机 *** 吓了一跳, *** 是鸡腿菇大王打来的。这鸡腿菇大王,本就姓王,因为从事种植鸡腿菇时间长而得此雅号。原来是白天老王的3000斤鸡腿菇被商家退货,倍感郁闷,想找我倾诉。他并不在乎退货的这点损失,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声。“我老王种鸡腿菇二十多年,在这小事上翻了船,丢人哪,兄弟!”,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自责,看来老王大哥是真动了感情。后续的通话中,我知道被退货的原因是,鸡腿菇鳞片过多,外观很差,商家无奈只能退货。

说起这鸡腿菇的鳞片,就是菇帽上倒刺般翘起的绒毛,如鱼鳞状,层层叠叠,它一旦翘起使菇失去原有的光滑,有的保持洁白,有的泛黄,的确影响鸡腿菇的外观品相。这鳞片其实每个子实体的菇帽上天生都有,只是大小不同,在种植过程中,只要细心管理,很容易避免其发展。这不就因为老王临时出去了几天,就造成了退货的后果,还让老王自觉得是丢尽了颜面。其实在鸡腿菇种植中,抑制鳞片形成和生长的确不是难事,用老王的话说,就是“解决它,也就是招两式”。

之一招,适时采摘

鸡腿菇的鳞片生长,是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时间而不断生长变化的。幼菇时,鳞片不明显,几乎肉眼不可见,至于显现出的针尖大的黄色小点,那并不是鳞片的生长点,而是鸡腿菇菇帽上天生的点缀,具体有没有学名不清楚,我和老王玩笑说,像他颌下的那颗有点泛红的痣——美人痣。

正常情况下,自发现幼菇算起,3~4天,鸡腿菇的子实体可生长到4~5厘米,此时菇环紧扣菇柄,菇帽紧实,并整体贴紧菇柄,几乎与菇柄合为一体,用手触碰,感觉有硬度。菇帽上多个鳞片起点出现,字菇帽顶端形成突起状淡褐色圆点,鳞片起点错落有致,遍布整个菇帽。

自发现幼菇算起,6~7天,鸡腿菇的子实体生长至7~8厘米左右,此时菇柄、菇环同时变得粗大,但结合度依旧,整体菇帽较3~4天时,硬度有所变化,但变化轻微,此时鳞片点凸起,稍变大。

自发现幼菇算起,8~9天,可见菇柄变粗,但菇环松懈,与菇柄结合处,出现分离缝隙,菇帽变软。距鳞片点下端0.5厘米处,出现细小绒毛。继续生长1~2天,细小绒毛逐渐放宽,直至最后翘起,形成鳞片。随着鸡腿菇生长天数的增加,鳞片逐渐脱离菇帽裂隙增大,并渐渐伸长,颜色也有洁白,变成那个微黄,使鸡腿菇外观失去白色,采摘后,出现挤压,鳞片散乱,与鳞片下菇帽的洁白混杂,严重影响鸡腿菇的外观。

所以,鸡腿菇的采摘要在自发现幼菇算起6~7进行采摘,即可以避免鳞片翘起翻卷,也利于储存。

第二招,控制湿度。

鸡腿菇种植中,鸡腿菇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空间相对温度为85~95%之间,覆土层含水量在50%,这是它的最适宜生长的空间相对湿度和覆土层湿度,在这样的湿度条件下它生长的结实、迅速,能很快达到采摘的成熟度,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一定掌握好湿度控制,让空间相对湿度恒定在这个适宜范围内,别出现偏差。

一旦出现偏差,空间相对湿度低于85%,达到低于70%时,覆土面就会出现干燥,干燥还会慢慢向覆土层内传递,覆土层含水量如得不到及时补充,含水量低于50%,如继续下降,当将至含水量低于30%时,对鸡腿菇子实体的水分供应就会出现严重不足,子实体在水分缺乏的状态下,首先表现为菇帽发干,进而会因为菇帽失水干燥,出现鳞片翘起,菇帽和鳞片逐渐因失水变黄。随着失水时间的延长,鳞片翘起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

鳞片的翘起是不可逆的,就是一旦翘起,及时给再充足的的水分补充,也不能使它恢复倒伏,相反再次补水,因菇帽的充盈,更加大鳞片的翘起程度。鳞片翘起即转成淡黄色,严重影响鸡腿菇子实体的品相,包装后所受到的挤压,运输过程中的出现的晃动,受鳞片颜色和薄、肉的特质影响,都会加剧破坏鸡腿菇本就因缺水造成的,较差的品相。

第三招,防止光照过强。

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光照强度要调节在散射光照射状态,并且不能直射。高强度的阳光直射是鳞片翘起并加大翘起的一个很直接因素。这就是野生鸡腿菇或野生环境所种植鸡腿菇,鳞片很长,品相较差的直接原因。鸡腿菇的子实体一旦接收到一定时间内的强光照直射,即使生长期在3~4天,也会有鳞片翘起,这翘起还会随着子实体的生长而加大。切记,鸡腿菇的子实体生长期自始至终一定不要受到阳光直射,避免出现过多、过大的鳞片,影响鸡腿菇的品相,最后影响鸡腿菇的商品性。

所以,鸡腿菇的种植中的子实体生长阶段,大棚中的种植,一定要设置好遮阳网,有必要可设置内外双层遮阳网,林间或野外种植要尽量采取措施,尽量做好阳光遮挡,避免鸡腿菇鳞片翘起,影响整体的外观,给销售带来困难,给收益带来损失。

鸡腿菇种植,要做好上述管理,必须细心,要细心观察,还要细心操作,这观察和操作就是两个管理方式和态度。观察是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问题。操作是及时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个细心的方式做到了,鸡腿菇种植中鳞片的不良影响就不会出现。总之,鸡腿菇种植中所出现的鳞片问题,一旦出现,就不能不免,而预防起来很简单,只是立足日常,别出纰漏,就能避免。

特别提醒,鸡腿菇种植者,种植管理中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5个步骤,实现低成本的质优高产

前几天在头条上看见一篇图文,说的是某棉花生产大县,棉花秸秆做为棉花种植产生的废料,堆放成了难题,除了当柴点火烧饭,扔的到处都是,甚至因为这多余的棉花秸秆,影响了棉花的耕种。看到这样情形,心里的滋味,除了眼馋,还是眼馋。棉花秸秆,营养含量丰富,可是种植鸡腿菇,乃至于种植所有食用菌的好原料。加上本就是农业生产中的废料,价格相对低廉,使用棉花秸秆 *** 培养料, *** 简单,只需5个步骤的处理,种植出鸡腿菇,味更美、质更优、产量更高、成本更低。


一,棉花秸秆自身营养丰富。

棉花是高营养消耗的植物,对土壤的水肥等要求很高,为了棉花的优质高产,种植中人们为棉花所生长的土壤,补充了大量的水肥,可以说棉花生长的土壤,营养含量十分丰富,也必须丰富。棉花生长中,根系所吸收的营养,棉叶利用这些营养中的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营养,这些有机营养中的50%都储存在棉花秸秆中的,由秸秆控制营养,慢慢的向棉桃输送。使棉花从开花到结出棉桃,最后棉桃吐絮成熟,生产出棉花,始终保持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棉花采摘后,没消耗掉的、剩余的好多营养留存在棉花秸秆中。所以,棉花秸秆中粗纤维、木质素、氮、磷、钾、镁、钙等矿物质元素和有机物非常丰富,这些营养储备为鸡腿菇等食用菌种植奠定了厚实的营养基础。

棉花秸秆中碳含量达到31.99%,氮含量达到0.94%,自身碳氮比达到了34:1。鸡腿菇正常生长要求培养料的碳氮比为28~32:1,由此可见,棉花秸秆自身碳氮比很接近鸡腿菇生长所需培养料的碳氮比,只需加入少量其他辅料就可满足鸡腿菇生长的要求。


二,棉花秸秆的处理。

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需要进行处理的,但处理起来简单,很容易就能达到种植要求。

⑴浸泡。

浸泡就是把挑选好的不存在腐烂、没霉变的棉花秸秆,放进盛有3%生石灰水的水池内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以把整枝棉花秸秆全部浸透为准。因棉花秸秆木质化程度较深,浸泡时间持续的较长,一般需要3天左右。生石灰水既可以软化秸秆,也可以杀灭秸秆中可能存在的杂菌,具有双重作用。

⑵沥水。

棉花秸秆泡透后,就要从生石灰水内捞出,捞出后可以平摊在足够大的场地,或码垛堆放在场地上,进行沥水处理。沥水过程中,要注意沥水的速度和数量,要定时进行含水量测量,不能让秸秆中水分流失过多。待秸秆中的水分含量在60~65%时,停止沥水处理,进入下一个处理步骤。

⑶粉碎。

沥水合格的棉花秸秆粉碎处理。粉碎的长度掌握在3~5厘米最适合,太短发酵后,营养释放太快,太长不利于发酵成熟,发酵后营养释放太慢,也不利于菌丝和子实体营养供应,影响生长。粉碎后的秸秆应该尽快进入发酵过程,如不能尽快进入发酵,需注意秸秆的含水量,如有所降低,就要进行保湿处理。保湿采用喷水后用草帘等通风透气较好的遮盖物覆盖就可,避免因湿度大和温度高,使秸秆发生霉变。

⑷发酵。

粉碎好的秸秆进入发酵过程,仍然要经过建堆、闷堆、多次翻堆几个常规过程,原理没有变化。但鉴于秸秆木质化程度较深的特点,发酵过程中有些操作与其他原料做培养料的操作有所不同。一是发酵时间要长些,木质化的秸秆才能闷透、成熟。二是要先对棉花秸秆进行先期发酵,在其释放出棉花特有的酸香味道时,再加入其它培养料辅料,搅拌均匀,进行发酵。直至最后整个料堆布满肉眼可见的白色放线菌时,再停止发酵。

⑸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是棉花秸秆所进行的特殊发酵阶段,区别于其它食用菌种植中所进行的二次发酵,也是棉花秸秆 *** 培养料所特有的发酵方式,也是培养料 *** 的重点。它可以使棉花秸秆软化到适宜种植状态,使一次发酵不能分解的、木质程度较深的秸秆进一步降解,营养成分得到充分分解,利于鸡腿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吸收和利用。还可以利用高温对培养料中所残存的杂菌进行最后一次清缴。

二次发酵采用高温蒸汽熏蒸, *** 是把经过一次发酵的培养料,放入透气性很好的容器或袋子中,如用袋子装料,孔隙较大的麻袋最为适合,把装好料的容器或麻袋分层放入用于灭菌的灭菌仓中,密闭灭菌仓,向舱内输送蒸汽,当温度达到65℃左右时,停止供气,让灭菌仓在这个温度下,保持15~18小时,之后温度降低到50~55℃左右,并最少保持24小时。最后间歇供应蒸汽,使温度在2~3天内降至35℃左右,准备装料入畦、接种,进入其它培养料种植鸡腿菇一样的发菌、出菇过程。

缓慢的降温过程更利于棉花秸秆中营养物质的分解。保持培养料在35℃入畦,考虑的是培养料装畦过程中,温度会有散失。温度有所散失的培养料在接种时,温度降低在30℃以下,正好适合鸡腿菇菌种的萌发,可提高菌丝吃料速度,加快菌丝发育、生长速度。


三,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的注意事项。

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要发挥棉花秸秆好营养含量高的优势,在种植中以下两点必须引起注意。

⑴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不能装袋采用熟料种植。

本文多次提到棉花秸秆的木质化程度,就是因为这木质化程度较深,其软化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办法,但其硬质部分仍不能达到装袋的标准,如装袋,进行熟料种植,秸秆较为坚硬部分,即使破碎的粒度再小,揉搓的再仔细,也很容易刺破塑料袋,存在这损伤的塑料袋在养菌过程中,无法保护培养料,使培养料极易受到杂菌的侵害,一旦染菌,后果无法估计,所以,放弃装袋熟料种植,只能采用培养料直接装畦种植。

⑵细心观察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状态,采摘及时。

棉花秸秆中营养含量高,对鸡腿菇生长营养供应充足,容易出现子实体密度大,单次产量大,且长势迅速,所以一定要做好观察和预判,及时采摘,包装。不要出现措手不及现象,致使自溶大量发生,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结果。


棉花秸秆营养含量高,营养成分分解缓慢、但营养供应充足,且后劲十足。同时做为棉花生产中的下角料,在产棉区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原料投入成本低。使用它种植鸡腿菇,持续周期长、质量好、菇型硕大、产量高。同等条件下, 种植者获得的收益也高,所以,产棉区充分利用棉花秸秆进行鸡腿菇种植,乃至于其它食用菌的种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增产增收项目,值得推广。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个人经验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山洞种植反季鸡腿菇,更要注意做好湿度、光照、通风管理

鸡腿菇的种植,夏季是不能出菇的,这是鸡腿菇的生长特性所决定的。野外、林下、温室大棚都无法满足它12~18℃才能正常生长的温度,如勉强维持,在高温下即使实现出菇,也是品质很差,很快出现自溶,无法实现商品转化。所以,炎热的夏季,形成了鸡腿菇市场的空白。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很多种植者把目光投向了冬暖夏凉的山洞。


山洞冬暖夏凉,常年温度都保持在恒定的16~18℃左右,这个温度正适合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这是山洞做为种植鸡腿菇种植在场所的大优势,但是鸡腿菇的生长,不光有温度要求,还有湿度、光照和生长空间氧气含量的要求,并且缺一不可。所以,湿度、光照和空间氧气含量的管理也很重要,不能忽视。

一,湿度管理。

山洞大多都比较潮湿,封闭状态下,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5~95%之间。特别是夏季,外部空气温度高,洞内温度较低,外部空气进入洞内,在凝华作用下,就会在洞壁,地面形成水珠,使整个山洞都笼罩在湿气之中,空间相对湿度甚至能达到100%,进入之后,体感水汽扑面,湿漉漉的阴冷。

鸡腿菇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空间相对湿度是85~95%之间,如生长在上述空间湿度的环境中,如不进行适当管理,极容易出现水菇,更容易导致病害侵染,所以,湿度管理不能忽视。

⑴机械除湿。

有电力条件的山洞可安置除湿设备,进行人工除湿,使湿度达到鸡腿菇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空间相对湿度。

⑵自然除湿。

利用通风口,实现空气对流,让对流把湿度较大的洞内湿气带出洞外,使洞内空间相对湿度达到种植要求。

⑶被动除湿。

山洞位置大多比较偏僻,实现电力供应困难。不管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的山洞,一般都很狭长,通风口设置很不理想,在这样的条件下,只能采用被动除湿。做为普通种植者一般都是在洞内搭设支架,支架上覆盖塑料布,用塑料布隔开冰冷的的洞壁与种植空间,防止洞壁冷凝的水滴,滴入种植空间。水滴只能掉落在塑料布上,最后滑落到地面,地面设置集水沟,集水沟高度自洞底至洞外缓慢降低,最后把水排到洞外。这样的操作,塑料布笼罩下的种植空间湿度基本都能达到85~90%之间,正好适合鸡腿菇生长,满足鸡腿菇正常生长对空间湿度的要求


二,光照。

?山洞内都是阴暗的,越深光线越差,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自然的阳光只能通过洞口,在一定时间内对洞内照射,有的山洞受走向等自然条件影响,根本无法接受到阳光。洞中的鸡腿菇,洞口好些,可能接收到自然光,洞底接受到自然光线很难,但鸡腿菇正常生长要求必须有,一定时间的散射光照射,否则就会生长成畸形菇,甚至出现烂菇,所以,进行光照管理,是必然。

?进行光照管理,迫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利用灯光来实现,有电力条件的接上点灯很容易,没有电力条件的只能利用蓄电池、柴油发电机进行解决用电,但如山洞位置偏远,电池充电麻烦,柴油发电成本较高,就采用民用小型风力发电机来完成,尽管不是很稳定,但基本能够满足在鸡腿菇的生长要求。

?如果上述 *** 都不能进行光照补充,就只能利用多块反光板,自洞外向洞内反光,山洞较深,洞内也可以摆放发光板,接受洞外反光板的光线,利用折射原理,对洞内进行光线补充。洞内反光板可以设置多块,找好角度,实现接力反光,只是最洞底接受的光线可能过暗,不能满足鸡腿菇生长的要求。这种 *** 受天气条件制约,阴天无法完成,但最经济,也基本能达到效果。

?洞内的光线管理 *** 各有利弊,实际应用中,应该是多种 *** 的组合。总之,要实现山洞内有散射光照射,更低能满足鸡腿菇生长的需要。


三,通风管理。

?山洞种植鸡腿菇,在出菇管理中,通风管理是最难的,有电力供应的山洞还好解决,存在着双向通风口的山洞也很好办,打开通风口就能实现。但是在没有电力供应和双向通风口的山洞,就是老大难。除了柴油发电,带动换气扇之外,就只能是把最原始的手摇鼓风机,放置在洞中,但人的力量必然有限,力气、手摇鼓风机所能实现的最后功率,远远不能达到洞内氧气含量充足的标准。所以,还是超有发电机最能解决问题,有它准备在那,既可以用于通风,也可以对实现光照,有个相对的补充,做应急之用,好在通风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小功率柴油机就能达到要求,成本也可有所下降。总而言之,通风必须做,还要做好,不然洞中缺氧,就会给鸡腿菇生长,带来大的影响。

?上述的三方面管理中,空间相对湿度和通风之间关系密切,通风可降湿,一定要做好二者之间的协调。

山洞鸡腿菇种植,只能在山洞中进行出菇管理,温度、湿度不适合菌丝体的生长,发菌只能在其它场地进行,最后出菇时,在移菌袋进山洞。鉴于洞中的内不能深挖菌畦,并且只能采用排袋且不脱袋覆土种植的方式。


山洞中做鸡腿菇的反季节种植,尽管有很多困难存在,但它能填补夏季高温期鸡腿菇市场的空白,较其他季节来说,价格更高,效益也更好。但种植中,不能只享受山洞中温度低,适合鸡腿菇生长的优势,来忽视其它3方面环境因素的管理,要做,就各方面都协调统一,全部做的标准,不能种植后出现畏难情绪,降低湿度、光照、通风的管理标准,给种植带来影响,最后得不到本来很好的收益。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

夏天林间栽培鸡腿菇有哪些要点?种植一亩需要多少钱成本呢?

自然条件下,鸡腿菇只有开展秋春两个季节生产制造。但要是灵便把握了它的性能,考虑其生长发育所需标准,夏天仍然能够生产制造。那么夏天在林下栽培鸡腿菇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鸡腿菇又叫做毛头鬼伞,是一种长相非常怪异的植物,也正是因为它的长相怪异而得名,因为它的长相长得非常像鸡腿,所以被人们叫做鸡腿菇,那么农户们种植一亩需要投放多少钱成本呢?

夏天林间栽培鸡腿菇技术

1.修建菌畦。

该技术性适合在丰产林中开展产业化生产制造。挖深0.2米、宽1.4米、长20米之内的菌畦,菌畦间隔0.8米之上,每隔几畦留一条4~6米宽的工作道,便于车子出入。

2.架设遮阳棚。

畦床边方2.5~3米处搭遮阳棚(用秸杆和防晒网等),防止透光性及淋进降水。遮阳棚边沿超出畦床附近两米为宜,使9~16时的太阳不可以照射菌畦。春天在棚四周栽种长蔓蔬菜水果或盆栽花卉,如长葫芦瓜、佛手瓜、黄瓜、冬瓜等。

3.设定增湿设备。

鸡腿菇种植,鸡腿菇种植环境-第1张图片-

在遮阳棚四周上边搭建喷水管头,道及单边喷雾器头,在遮阳棚内每隔4~5米搭建一排双喷嘴管路,便于向遮阳棚内的室内空间洒水、增湿。四周管路应在每侧设一闸阀,以便有风时关掉低处处的喷嘴。

4.防蛀对策。

遮阳棚四周更好用遮阳网封闭式,防止虫害进到。

5.覆土原材料。

用富饶的菜园子土或大棚蔬菜土壤的肥土。每1000kg土中添加发醇的羊粪、猪粪(或食用菌菌种专用肥)各200kg、尿素溶液10kg,充足拌匀后,喷洒有机化学灭虫剂,随后覆膜,5~7天后打开土堆,添加30kg生石灰粉,再拌匀覆膜,七天后就可以应用。按每100平米畦床用2立方覆土的使用量。

6.种植管理 *** 。

培养料的发醇解决、封袋、发菌按基本方式 开展。适度增加发菌時间,一般增加20天上下,随后按基本脱袋、入畦、覆土。

7.常见问题。

遮阳棚下的气体空气湿度不适合过高,正中间位置更大95%,附近在75%上下。洒水保湿补水须数次、小量,尽可能不使子实体上堆积水滴。覆土薄厚以2~3cm为宜,但若要产出率大块头的菇,可覆到4~3厘米。

鸡腿菇种植一亩的成本

鸡腿菇的繁殖技术非常简单,一般有点种植经验的一学就懂,所以门槛很低,鸡腿菇的抗感染能力也强,鸡腿菇的资本投入也很低,即使大型生产的话其资金也是很多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并且鸡腿菇的环境适应能力也很强,它在大部分的地区都可以进行种植,既能在室内种植也能在室外种植。

①鸡腿菇在室内可以架多层进行养殖,但是阿紫地床上养殖的话就只能栽培一层了,养殖密度为一平方米放8袋,这样可以产蘑菇16公斤,具体要根据菇袋的数量估算其实际的种植面积大小。

②假设五十平方米种400袋的话就需要5公斤的尿素进行浇灌,也就是10元的价格,25公斤的复合肥就需要50块钱,石灰成本需要10元,另外塑料袋的价格为50元,饲料可以使用牲畜的干粪,或者使用麦麸,麦麸的价格为120元,特大种的鸡腿菇200元20公斤,加上太空灭菌包的费用30元,除去成本费50个平方米能纯盈利7400元。

6个关键步骤处理玉米秸秆,用来种植鸡腿菇,省钱高产

三月的天,在东北还有些冷。天刚蒙蒙亮,邻居大伟家的粉碎机就“突、突、突”的响起来,被吵醒的我,赶紧起床,说好今天要去帮助大伟粉碎玉米秸秆。大伟是鸡腿菇种植户,种植鸡腿菇三个年头,因为今年的特殊疫情,秸秆的粉碎,不能在场地进行,更不能多人聚集,所以只邀了我这个邻居,在家里进行。粉碎的玉米秸秆,就是要做为种植鸡腿菇的原料。说起玉米秸秆,大家都熟悉,它是农村存在最普遍、数量最多的农作物废料。在东北除了部分喂牛、驴等家畜外,大多都做为柴草烧掉。其实,它也是种植鸡腿菇的好原料,用它种植鸡腿菇,好获得、价格低、营养含量也不差,种植过程中,只要把握好6个处理的关键点,就可以种出美味、可口的鸡腿菇。

一,挑选

?种植鸡腿菇所用的玉米秸秆,不是什么样的都可以用,所以要进行细致的挑选。

?首先,玉米秸秆不能隔年过夏。也就是去年秋天新鲜的秸秆,只能在今年春天使用。不能过夏,就是怕受到夏天的雨淋,容易发生腐烂变质,一是会造成秸秆所含营养的流失,二是腐烂变质就一定携带霉菌等杂菌,如果使用,会使杂菌进入种植过程,威胁种植安全。

?其次,就是要挑出在去年秋天到今年春天,因保存不善,出现腐烂,发霉、变质的秸秆,原因也是避免杂菌在种植过程出现。选用已经干透,几乎完全失去水分,这样的秸秆,经过风吹、日晒的洗礼,不利于杂菌存在。

?所以,挑选的目的就在于保证种植使用是:营养含量没有损失,明显不带有杂菌的玉米秸秆。

二,浸泡

?玉米秸秆的浸泡,要整捆的进行,这样浸泡容易搬运、挪动。浸泡需要 *** 简易的浸泡池。浸泡池的深浅、大小按你所使用的秸秆数量而定,一般简易的挖下1米左右,宽2~3米,铺上塑料布,防止渗水就可以。

?浸泡时,先把浸泡池内,灌注浓度3%的生石灰水,水位一般在浸泡池的1/2左右,不灌满的原因是,要考虑到玉米秸秆放入后,会提高水位,避免水位升高流出浸泡池。实际浸泡中,玉米秸秆放进浸泡池后,要用重物压住,重物可以是粗木杆,也可以是重量大些的石块,因地制宜,只要秸秆不被水浮起就好。如水量不够,可以再另行加注石灰水,直至生石灰水没过秸秆就可。

?秸秆的浸泡时间没有确定的时长,最后以浸透为标准。正常情况下,在24~48小时之间就能泡透。是否泡透的检验 *** 是,从最上部抽取一支秸秆,从中间剪断,从截面观察,较坚硬的外皮已明显含有水分,不容易折断,内部柔软部分,手捏有水渗出,即可视为泡透。

?浸泡处理,一个是为了使干透的的秸秆充满水分,相当于预湿,另一个是软化秸秆坚硬的外皮,最重要的是利用生石灰水沙面秸秆内外的杂菌。

三,沥水

玉米秸秆泡透后,就要捞出,堆成一堆或几堆,进行沥水处理,使玉米秸秆中多余的水分得以沥出。沥水过程中要注意检测,秸秆之中的水分含量,当秸秆中的水分含量在60~65%之间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粉碎处理。

四,粉碎揉搓

?玉米秸秆的粉碎,需要抓住时机,就是在秸秆中的水分含量在60~65%之间进行,更低不能低于50%。这样的含水量在,在粉碎过程中,由于秸秆的搬动和粉碎机械的运转,又会使秸秆中的部分水分流失。之所以尽量不让秸秆的含水量降低,是因为秸秆的外皮部分,密度较大,同时外皮的外表还包有蜡质物,一旦浸泡效果稍差,再次进入水分很难。用生石灰水较长时间浸泡,其实就是要软化蜡质包裹部分。另外,水分充足情况下进行粉碎,也不利于灰尘过大,有利于作业人员的操作和健康。

?粉碎玉米秸秆,更好使用带有揉搓功能的粉碎机。玉米秸秆的粉碎粒度一般在1~2厘米之间更好,过大,不容易发酵成熟,要发酵成熟,所用的时间会拉长;过小,粉碎效率低,在原料发酵过程中,秸秆内部柔软部分和外皮坚韧部分发酵成熟时间不一致,不利于发酵管理。通过粉碎机的揉搓,能使秸秆变的更柔软,更利于发酵。

五,发酵

?秸秆粉碎完毕后,就要对其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时,要把所有粉碎的秸秆堆成一堆,如场地较小,可堆成几堆,这次大伟家的秸秆发酵在院子里进行,就得堆成几堆,堆宽不小于2米,可任意宽,高度不限,只要立于人员操作就可。建堆完毕,测量水分,如水分低于50%,要加水,使料堆的含水量达到50~55%,然后用塑料布盖严。料堆温度在45~50℃之间时,翻堆。进行两次翻堆后,发酵即可停止,准备进入下一次全部培养料发酵。

?这次发酵,只是要再一次的对玉米秸秆进行软化,同时补充在粉碎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利于下一次培养料原料整体发酵,与其它培养料原料保持发酵成熟的时间,保持一致。

六,第二次发酵

?使用玉米秸秆种植鸡腿菇,其所用培养料原料不是只有玉米秸秆一种。玉米秸秆只是主料,还要添加麦麸、米糠、玉米面,豆饼粉、牛粪干或者适量棉籽壳,选用哪几种作为辅料,根据种植者实际决定。尽量使用自有或者价格便宜,但必须保证质量的原料。最后必须使培养料的碳氮比达到30~34:1。

?培养料混合中,要保证搅拌均匀,最后把所有培养料进行建堆、闷堆,进入鸡腿菇培养料常规发酵步骤,再经过铺畦、养菌、出菇等步骤,最后完成鸡腿菇种植过程。

?至目前,邻居大伟种植的鸡腿菇,已经完成了入畦、覆土,进入静等出菇阶段。

玉米秸秆做培养料主料,进行鸡腿菇种植,经验成熟,产量有保障。特别是玉米秸秆的保有量大、存在普遍、极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大大的降低了鸡腿菇的种植成本。对玉米秸秆的处理,简单、容易、工序不多,容易掌握,更加凸显了用它种植鸡腿菇的优势。不失为一项具有推广价值,能使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个人经验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巧用山洞鸡腿菇反季节种植,温度是优势,另3方面管理也不能忽视

鸡腿菇的种植,夏季是不能出菇的,这是鸡腿菇的生长特性所决定的。野外、林下、温室大棚都无法满足它12~18℃才能正常生长的温度,如勉强维持,在高温下即使实现出菇,也是品质很差,很快出现自溶,无法实现商品转化。所以,炎热的夏季,形成了鸡腿菇市场的空白。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很多种植者把目光投向了冬暖夏凉的山洞。


山洞冬暖夏凉,常年温度都保持在恒定的16~18℃左右,这个温度正适合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这是山洞做为种植鸡腿菇种植在场所的大优势,但是鸡腿菇的生长,不光有温度要求,还有湿度、光照和生长空间氧气含量的要求,并且缺一不可。所以,湿度、光照和空间氧气含量的管理也很重要,不能忽视。

一,湿度管理。

山洞大多都比较潮湿,封闭状态下,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5~95%之间。特别是夏季,外部空气温度高,洞内温度较低,外部空气进入洞内,在凝华作用下,就会在洞壁,地面形成水珠,使整个山洞都笼罩在湿气之中,空间相对湿度甚至能达到100%,进入之后,体感水汽扑面,湿漉漉的阴冷。

鸡腿菇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空间相对湿度是85~95%之间,如生长在上述空间湿度的环境中,如不进行适当管理,极容易出现水菇,更容易导致病害侵染,所以,湿度管理不能忽视。

⑴机械除湿。

有电力条件的山洞可安置除湿设备,进行人工除湿,使湿度达到鸡腿菇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空间相对湿度。

⑵自然除湿。

利用通风口,实现空气对流,让对流把湿度较大的洞内湿气带出洞外,使洞内空间相对湿度达到种植要求。

⑶被动除湿。

山洞位置大多比较偏僻,实现电力供应困难。不管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的山洞,一般都很狭长,通风口设置很不理想,在这样的条件下,只能采用被动除湿。做为普通种植者一般都是在洞内搭设支架,支架上覆盖塑料布,用塑料布隔开冰冷的的洞壁与种植空间,防止洞壁冷凝的水滴,滴入种植空间。水滴只能掉落在塑料布上,最后滑落到地面,地面设置集水沟,集水沟高度自洞底至洞外缓慢降低,最后把水排到洞外。这样的操作,塑料布笼罩下的种植空间湿度基本都能达到85~90%之间,正好适合鸡腿菇生长,满足鸡腿菇正常生长对空间湿度的要求


二,光照。

?山洞内都是阴暗的,越深光线越差,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自然的阳光只能通过洞口,在一定时间内对洞内照射,有的山洞受走向等自然条件影响,根本无法接受到阳光。洞中的鸡腿菇,洞口好些,可能接收到自然光,洞底接受到自然光线很难,但鸡腿菇正常生长要求必须有,一定时间的散射光照射,否则就会生长成畸形菇,甚至出现烂菇,所以,进行光照管理,是必然。

?进行光照管理,迫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利用灯光来实现,有电力条件的接上点灯很容易,没有电力条件的只能利用蓄电池、柴油发电机进行解决用电,但如山洞位置偏远,电池充电麻烦,柴油发电成本较高,就采用民用小型风力发电机来完成,尽管不是很稳定,但基本能够满足在鸡腿菇的生长要求。

?如果上述 *** 都不能进行光照补充,就只能利用多块反光板,自洞外向洞内反光,山洞较深,洞内也可以摆放发光板,接受洞外反光板的光线,利用折射原理,对洞内进行光线补充。洞内反光板可以设置多块,找好角度,实现接力反光,只是最洞底接受的光线可能过暗,不能满足鸡腿菇生长的要求。这种 *** 受天气条件制约,阴天无法完成,但最经济,也基本能达到效果。

?洞内的光线管理 *** 各有利弊,实际应用中,应该是多种 *** 的组合。总之,要实现山洞内有散射光照射,更低能满足鸡腿菇生长的需要。


三,通风管理。

?山洞种植鸡腿菇,在出菇管理中,通风管理是最难的,有电力供应的山洞还好解决,存在着双向通风口的山洞也很好办,打开通风口就能实现。但是在没有电力供应和双向通风口的山洞,就是老大难。除了柴油发电,带动换气扇之外,就只能是把最原始的手摇鼓风机,放置在洞中,但人的力量必然有限,力气、手摇鼓风机所能实现的最后功率,远远不能达到洞内氧气含量充足的标准。所以,还是超有发电机最能解决问题,有它准备在那,既可以用于通风,也可以对实现光照,有个相对的补充,做应急之用,好在通风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小功率柴油机就能达到要求,成本也可有所下降。总而言之,通风必须做,还要做好,不然洞中缺氧,就会给鸡腿菇生长,带来大的影响。

?上述的三方面管理中,空间相对湿度和通风之间关系密切,通风可降湿,一定要做好二者之间的协调。

山洞鸡腿菇种植,只能在山洞中进行出菇管理,温度、湿度不适合菌丝体的生长,发菌只能在其它场地进行,最后出菇时,在移菌袋进山洞。鉴于洞中的内不能深挖菌畦,并且只能采用排袋且不脱袋覆土种植的方式。


山洞中做鸡腿菇的反季节种植,尽管有很多困难存在,但它能填补夏季高温期鸡腿菇市场的空白,较其他季节来说,价格更高,效益也更好。但种植中,不能只享受山洞中温度低,适合鸡腿菇生长的优势,来忽视其它3方面环境因素的管理,要做,就各方面都协调统一,全部做的标准,不能种植后出现畏难情绪,降低湿度、光照、通风的管理标准,给种植带来影响,最后得不到本来很好的收益。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

标签: 鸡腿菇 种植 环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