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哪里的最出名,龙井茶哪里的味道好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73 0
中国十大绿茶排行榜,香气高、滋味浓,茶中精品,看你喝过几款?

在中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国绿茶的魅力。

绿茶起源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饮用绿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茶的 *** 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六大茶类中的绿茶。

中国的绿茶种类繁多,每种绿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如龙井茶,以其"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碧螺春则以其"色翠、香鲜、味醇、形美"四绝著称。这些绿茶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绿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排毒,降低血压和血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绿茶还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效果。

品鉴绿茶需要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和滋味四个方面进行。好的绿茶色泽鲜艳,香气高雅,滋味醇厚。在品鉴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的生命力和韵味。

中国十大绿茶排行榜,香气高、滋味浓,茶中精品,看你喝过几款?

第十名:六安瓜片

在中国的茶叶世界中,六安瓜片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广大茶友的喜爱。这种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的绿茶,以其独特的外形、香气和口感,成为了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的名字来源于其特殊的 *** 工艺。在采摘后,茶叶需要在竹篮中进行晾晒,形成特有的扁平形状,如瓜子般大小,故名“瓜片”。

这种独特的 *** 工艺,使得六安瓜片的茶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六安瓜片的香气独特,被誉为“三泡有余香”。在热水的浸泡下,六安瓜片的香气浓郁而持久,入口甘醇,回味悠长。这种独特的香气,使得六安瓜片在品茗中独树一帜,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第九名: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产自中国江西省的庐山,这里的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每年的春季,山上的云雾缭绕,为茶树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温度,使得新叶生长得更加茂盛,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种茶叶的更大特点就是“香高、味浓、汤绿”。它的香气独特,入口后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而且,由于庐山的地理环境特殊,这种茶色明亮、叶嫩匀齐,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在冲泡之后,汤色清澈明亮,呈现出一种翡翠般的绿色。

庐山云雾茶,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喜爱。

第八名:信阳毛尖

在中国的茶叶世界中,信阳毛尖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绿茶中的瑰宝。作为中国的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不仅口感鲜爽,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信阳毛尖产自河南省的信阳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茶叶色泽翠绿,形状如雀舌,香气清雅,滋味醇厚,汤色明亮,叶底嫩绿。这种独特的品质,使得信阳毛尖在众多绿茶中脱颖而出,被誉为“绿茶之王”。

信阳毛尖的 *** 工艺非常讲究。采摘的茶叶需要在清晨的露水还未干时进行,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然后,茶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多个步骤,才能最终成为我们熟悉的信阳毛尖,这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茶农精心操作,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

第七名: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的茶叶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据说,这种茶的名字来源于一位名叫“猴王”的茶农。

他发现自家茶叶的品质特别好,于是用“猴王”作为茶的名字,以此来表达对自家茶叶的自豪。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猴王”,将这种茶命名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地在安徽的太平县,它更大特点就是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明亮,泡出的茶汤色泽鲜亮,味道醇厚回甘。

更重要的是,太平猴魁的香气独特,有着淡淡的果香和花香,让人闻之陶醉。

此外,太平猴魁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它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氨基酸,能够帮助消化,降低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它还有助于抗氧化,延缓衰老。

第六名: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然而,对于喜欢品茗的人来说,它却是中国绿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都匀毛尖产自贵州省的都匀市,是中国最有名的绿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全球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这种绿茶在采摘后,经过精细的筛选、杀青、揉捻和烘干等步骤制成。其中,"毛尖"一词指的是茶叶顶端的部分,因其形状如毛尖而得名。

这些步骤使得都匀毛尖的叶片细长、色泽翠绿、香气浓郁,具有独特的风味。

第五名: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它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绿茶中的翘楚。这种茶叶产自中国安徽省的黄山地区,又称徽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全球茶叶爱好者的赞誉。

"毛峰"是对其外形的描述,"黄山"则是产地。这种茶叶在采摘后,需要经过精细的挑选、杀青、揉捻和烘干等步骤,才能最终成为我们所熟知的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的更大特点是其鲜绿的色泽和清新的香气。它的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且带有淡淡的花香。这种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使得黄山毛峰在众多绿茶中独树一帜。

黄山毛峰不仅味道醇厚,而且营养丰富。它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C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第四名:峨眉竹叶青

在中国茶叶的世界里,有一种绿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闻名于世,那就是峨眉竹叶青。这款绿茶产自四川省峨眉山,拥有着千年的历史,被誉为“绿茶中的瑰宝”。

峨眉竹叶青的外形独特,条索紧结,色泽翠绿,芽尖显露,形似竹叶,故得名“竹叶青”。其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具有很高的品饮价值。

峨眉竹叶青的 *** 工艺非常讲究。采摘时要求嫩芽肥壮、色泽翠绿、匀整一致。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优质的峨眉竹叶青。

这种严谨的工艺,使得峨眉竹叶青的品质得以保持,成为绿茶中的佼佼者。

第三名: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源于中国浙江省的安吉县,这个地区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然而,尽管安吉白茶的名字中有“白茶”,但它实际上属于绿茶的一类。

这是因为它的 *** 工艺与普通绿茶有所不同,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能形成其特有的白色。

安吉白茶的更大特点就是其淡雅的香气和清甜的口感。它形如兰蕙;色泽翠绿,香气独特,带有一种淡淡的草本植物的味道,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而其口感则清爽宜人,带有一种类似蜂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名:洞庭湖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的 *** 工艺独特,采用传统的手工炒制 *** ,保留了茶叶的原汁原味。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香气清新,滋味醇厚,汤色清亮,叶底嫩绿。

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茶农的辛勤努力。

洞庭碧螺春不仅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品饮洞庭碧螺春,就像是在品味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恬静与宁和。

它适合用玻璃杯或瓷杯泡饮,以便更好地欣赏其色泽和形态。同时,品饮洞庭碧螺春时,要注意水温的控制,一般以80℃左右的热水为宜。

之一名: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绿茶,这款源自中国杭州的绿茶,以其独特的香气、鲜爽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球茶叶爱好者的目光。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每一口茶水,都蕴含着杭州人民的智慧和匠心。

西湖龙井绿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品尝这种茶的美味,特意在西湖周边设立了专门的茶园。

到了明清时期,西湖龙井绿茶更是成为了皇家贡品,享有“一品龙井”之美誉。如今,西湖龙井绿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国茶,被誉为“绿茶之王”。

西湖龙井绿茶的品质优良,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精心的采摘工艺。西湖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而采摘工艺也非常讲究,必须选择茶树上的嫩芽和顶部的两片叶子,这样的茶叶才能保证更佳的口感和香气。

喝西湖龙井绿茶,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每一次泡茶、品茶的过程,都是对历史的回味,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品味。

120年后 杭州龙井茶从格鲁吉亚神奇归来

今天,在位于杭州龙坞的浙江一茶公司的茶叶基地里来了三位格鲁吉亚的茶体验师,她们在这里接受半年的培训,学习掌握龙井茶的种植、 *** 、泡茶等技艺。

“杭州龙井茶传到我的家乡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如今,生长在他乡的龙井茶被杭州茶师 *** 成香醇的红茶,销往欧洲各国。我们早日学成回到格鲁吉亚,让这片茶园在我的家乡变成‘摇钱树’。”来自格鲁吉亚的玛丽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眼神充满着期待。

这款生长在格鲁吉亚雪山下的杭州龙井老茶,经过 *** *** 成红茶后又归来。

1893年秋天,年仅23岁的汉室制茶传人刘峻周在俄罗斯商人波波夫的邀请下,带着杭州龙井茶树种,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前往高加索地区,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俄国皇室培育出优质的茶叶品种以满足欧洲贵族对茶日渐挑剔的需求。刘峻周带领茶工们经过两年的试种,杭州龙井茶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春来秋去,之后的几十年,千亩龙井茶园曾是当地有名的高档茶。刘峻周也因此受到皇室表彰,获得了“斯坦尼斯拉夫三级勋章”,这是非俄国国籍而受勋的之一个中国人。后来,因为种茶、制茶技艺无人继承,这片茶园逐渐荒芜。

2015年,浙江一茶公司董事长张万虎了解到在万里之外的格鲁吉亚,还保留着千亩杭州龙井土茶,异常兴奋。他来到了格鲁吉亚这个被世人誉为“上帝的后花园”的神秘国度。虽然这片茶园由于几十年没人打理,已是杂草丛生,但在黑海暖风的吹拂下,依靠高加索山脉宜人的气候,依旧绿意盎然,焕发勃勃生机。

“在这样干净的环境里种植的茶应该是最干净的。如果一直荒废下去,真是可惜!”张万虎感慨万千,这片茶园位于北纬42,于黑海里海之间,茶园常年由高加索山脉冰雪融水灌溉,大高加索挡住了来自北方寒冷气流,小高加索阻拦了来自南方的热空气,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龙井茶独特的卓越品质。

“像这样规模的杭州老茶已不多见了,一定要让这片茶园在异国他乡发扬光大。”2015年秋,张万虎带了十多位种茶师和炒茶师来到格鲁吉亚,在当地推广种植技术,同时在茶园附近盖起了厂房,尝试着利用新工艺将龙井老茶 *** 成红茶。

2016年秋,之一批2000斤红茶初试出炉,并通过欧盟质量检测机构检测,销往西欧各国。今年第二批1.35万斤红茶 *** 成功。不久前,张万虎带着近万斤生长在黑海畔的杭州龙井红茶回到了杭州。“国内市场销售量比较大,大家都想品尝下来自格鲁吉亚的龙井茶。”在张万虎的计划中,未来两年,要将格鲁吉亚的茶园面积扩大到3000亩。

西湖龙井:数次评选排名之一!“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尽管人们对名茶的概念尚不十分统一,但综合各方面情况,茶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其一,名茶之所以有名,关键在于有独特的风格,主要在茶叶的色、香、味、形四个方面。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也有一些名茶往往以其一二个特色而闻名。

?按照2002年《香港文汇报》的评选排名:一,西湖龙井、二,江苏碧螺春、三,安徽毛峰、四,福建银针、五,信阳毛尖、六,安徽祁门红、七,安徽瓜片、八,都匀毛尖、九,武夷岩茶、十,福建铁观音

?西湖龙井在1959年的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中也也名列之一,他们的排名是:1,西湖龙井茶、2,洞庭碧螺春,3,黄山毛峰、4,庐山云雾茶、5,六安瓜片、6,君山银针、7,信阳毛尖、8,武夷岩茶、9,安溪铁观音,10,祁门红茶

?西湖龙井,属绿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国期间,著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茶区人民在 *** 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2011年6月28日“西湖龙井”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终于注册成功。2014年4月3日,2014年西湖龙井明前茶拍卖会在杭州举行。

从2014年开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将对全国各地的西湖龙井茶专卖店实行授牌许可。

?西湖龙井中有几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梅坞龙井”、“云栖龙井”、“虎跑龙井”等。“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西湖龙井茶的品牌有30多个。

?鉴别西湖龙井有四大招数:

一摸:判别茶叶的干燥程度。随意挑选一片干茶,放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用力捻即成粉末,则干燥度足够;若为小碎粒,则干燥度不足,或者茶叶已吸潮。干燥度不足的茶叶,比较难储存,同时香气也不高。

二看:看干茶是否符合龙井茶的基本特征,包括外形、色泽、匀净度等。

?三嗅:嗅闻干茶香气的高低和香型,并辨别有否烟、焦、酸、馊、霉等劣变气味和各种夹杂的不良气味。

四尝:当干茶的含水量、外形、色泽、香气均符合要求后,进行开汤审评。取3至4克龙井茶置于杯碗中,冲入沸水150至200毫升,5分钟后先嗅香气,再看汤色,细尝滋味,后评叶底。这个环节更为重要。

龙井茶语|1:说西湖龙井头头是道的茶友,真知道它的ABC吗?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种茶采茶饮茶的美好传说。在这些传说中,每一个仿佛都飘溢出浓浓的茶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茶圣陆羽,比如王安石、苏轼等人品茶鉴茶的故事。

在古时,茶树只在南方生长和种植,北方基本是不产茶的。北方人喝茶,要靠从南方贩运。到了近现代,南茶北种获得成功。比如在我们山东,日照绿茶、崂山绿茶就很有名。茶叶的进一步普及,使无数的国人,都有了饮茶的喜好。可以这么说,馥郁的茶香,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日常。试问谁家没香茶,又有多少人不喝茶?茶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股醇香的气息。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可能会对不同品类的茶叶情有独钟。比如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等。而在每个大的茶叶品类中,人们饮茶的喜好,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云雾、武夷岩茶、滇红茶、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等等。

喜欢绿茶的茶友,都知道龙井是其中的翘楚。因为产区的不同,龙井茶又分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等几类。西湖龙井,则是龙井茶中天王山级的存在。正所谓,西湖龙井美名传,天下谁人不识君。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钟灵毓秀、水光山色相映的西湖,不仅是一处宛如仙境的游览胜地,也孕育出了一股清新甘冽的茶香。西湖龙井,指的就是西湖周边一带,比如龙井村、狮峰、梅家坞、云栖、虎跑等地出产的龙井茶。当你初识龙井茶之后,再去西湖游览,就隐隐约约能嗅到一缕缕清爽的茶香。

年轻的时候,我虽然喜欢喝茶,但是并不懂茶。工作着的时候,也没工夫和耐心,静下来慢慢品茶。我之所以喜欢喝茶,纯粹是为了多喝些水,因为茶水比白开水有味道。喝茶的方式,是泡上一大杯,待到水温适宜之后,咕咚咚一口喝下去,然后再续上一杯,如此周而复始。用《红楼梦》里妙玉的说法,这不但不叫品茶,连饮茶都不算,说出来实在是有伤大雅。这样喝茶,又怎么能喝出茶叶的味道,品出其中的妙处来?

年轻的时候,我就听很多人说过龙井茶。参加工作之后,或自己去茶叶店买点,或者过年过节亲戚朋友相互馈赠一点,我也是喝过一些龙井茶的。但是,我喝龙井的方式,也是如上所述。所以,我喝到的所谓龙井茶,是真是假、是好是差,我也是一概不知,喝过解了渴算完。这么个喝法,就算是喝到了正宗的西湖龙井,那也是暴殄天物不是么?所以,我对于龙井茶的了解,充其量算是雾里看花。

今年四月初,我因事路过杭州,在那里小住了两三天。办事之余,当地友人邀我去了一趟梅家坞,感受了一下那里的茶文化。梅家坞是一个不算太大的村子,位于西湖附近,离香火鼎盛、名满天下的灵隐寺不远。

梅家坞,是国家认定的西湖龙井核心产区之一。村子里的人们,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种茶、制茶、卖茶为生,街上的茶庄茶舍比比皆是。因为茶叶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这里的人们也是早富起来的群体之一。

梅家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周围山峦环抱,山上植被繁茂。村子附近的一座山上,有个村属的森林公园,其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随处可见。村子周围起伏的山坡上,茶园连片。在阳光的映照下,一排排茶树就像绿色的浪涌,闪着星星点点的光芒,无声地起伏在山坡之上。在茶园里劳作的采茶女,远远看去就像片片彩色的船帆。走近茶园,细看一棵棵半人多高的茶树,叶片青翠欲滴,煞是养眼。单是打眼看看,就能感觉到这茶一定好喝。

在茶园周边徜徉,即便是大晴天,仿佛也能看到似有若无的雾气,缭绕在茶园之上。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的温度湿度,赋予这里的茶树以清新脱俗的灵气。而无私的茶树,又通过绵绵不断的茶香,将这种灵性慷慨地传递给了人类。

杭州的友人,认识梅家坞的一个茶农。这是一个看起来憨厚朴实的中年人,眉眼言谈间,看不出苏杭一带人常见的精明机灵。因为他姓翁,我们就喊他老翁。老翁家种了五亩来地的茶园,开了一家名为“朴雅茶舍”的小茶叶店。老翁的经营模式,比较传统一些,是典型的自种、自采、自制、自销。

在老翁的家里,我大致了解了西湖龙井茶的种植、采摘、晾干、炒制等流程,也跟老翁闲聊了一些关于西湖龙井种植 *** 的事情。当然,也品尝了老翁自制的西湖龙井茶。套用一句大俗话,那就是味道好极了。

这次去梅家坞,可以说是不虚此行。我不但知道了关于西湖龙井的一些ABC,初识了它的真面目,还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要想对某种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只靠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感悟是不行的。而这一切,我将在这个小系列的其它篇章中,分别进行介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持续关注我的“龙井茶语”这个小系列。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笑傲茶界上千年,西湖龙井凭什么能稳居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榜单?

原创 | 义芳君说茶

自从北宋大文豪东坡居士创造性地把佳茗比作佳人以来,长在风景秀丽的西湖边,一身娇嫩青翠,一口鲜爽豆香,一杯荡漾着整个春天气息的西湖龙井,黄亮可人,恰如一意芳春的江南绝代佳人,自宋代起便傲娇了中国茶界上千年。

此时此刻,经历了秋收冬藏的历练与蛰伏,在阳春三月无限春光的召唤下,这杯令众多茶人垂涎已久的龙井香韵正飘然而至。

走,就让义芳君带你一起去探寻这杯舌尖上的春天鲜味吧!

01、值得期待的茶界一哥

说起西湖龙井,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众所周知,西湖龙井作为品类繁多的绿茶品种中的翘楚,是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上的常客,且常居榜首,堪称“茶界一哥”。

这主要得益于绿茶庞大的消费群体、西湖龙井本身的稀缺性,以及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特色;也得益于西湖龙井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国茶界,但凡能在名茶榜单上“抛头露面”,背后都有一段非常具有文化意蕴的历史故事,西湖龙井也不例外。

西湖龙井茶之名大致始于宋代,迄今已一千两百多年。当年北宋大才子苏东坡在龙井狮峰山脚下闲品龙井,留下了“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美句,以及“老龙井”墨宝。

穿越了六百多年后的康乾盛世,西湖龙井倍受乾隆皇帝青睐。他六下江南,四次亲临茶区,并且把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赐为“御茶”。

及至建国后,西湖龙井依然风光不减,成为 *** 、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心头爱,并作为国礼茶,用于招待重要外宾。

从曾经的御茶,到如今的国礼茶,传承了上千年,这样的“茶界一哥”能不令人期待吗?

02、注意!此龙井非彼龙井

话说回来,茶友们需要门清的是,平常我们所说的“龙井茶”并不能直接与“西湖龙井”划上等号。

按照原产地划分,其实龙井茶有三大产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

所以,此龙井非彼龙井。

我们所说的西湖龙井,正宗的核心原产地位于西湖边上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这一带。

这里林木茂盛、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风光秀丽,构筑了独特的微生态系统,为西湖龙井塑造与众不同的优秀内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况且,很多茶友往往容易忽视的是,真正的西湖龙井茶树是原生态的龙井群体种,区别于后来的龙井43、长叶等品种,其制优率比较高,往往香高味甘,鲜爽馥郁。

03、喝茶贵精不贵多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喝茶不贵多而贵精,如棋逢敌手,将遇良才,要喝茶就喝点精品茶,方能更加真切地感受茶江湖里的高山仰止。

什么才是真正的精品茶呢?

那就非来自原产地、根正苗红的茶莫属了。

对于喜欢绿茶的拥趸们而言,真正的西湖龙井,尤其是明前西湖龙井,那是绿茶界的灵魂饮品,那是一定不能错过的杯中良茗。

如此,要喝龙井茶,就喝西湖龙井,而且更好能喝到核心产区的西湖龙井。

有茶友看着笑话,现在市场上鱼龙混杂,真正的西湖龙井少之又少,真是不好找呢!

的确如此!

所以,对于普通茶友而言,最靠谱的做法,莫过于选择有市场信誉背书的国牌茶品。

如此,作为一名茶人,如果你问我为何西湖龙井能够傲娇了国茶界上千年,我想时间与历史会见证,一个已经沉淀了上千年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的优秀内质的茶品。

— The End —

原创 | 义芳君

深度原创茶说,专注一杯好茶。

专业答疑,有问必答,欢迎咨询。

茶眼看世界,品茗知冷暖,乐享茶生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义芳君说茶

盘点中国八大最美溪涧 看着就凉快

这个夏天,带你前往中国八大最美溪涧,看着就凉快!\"九溪十八涧,西湖最胜处\",这是对九溪十八涧最为精辟的形容。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之西的群山中,上自龙井起蜿蜒曲折7公里入钱塘江。这里景色天然,少有匠气,\"溪水因山而曲折\",忽左忽右,其中6处溪流漫过山径,上置石步,游人可涉水溪中,也可自石上鹤步而过,各有意趣。

花溪区地处长江、珠江分水岭,是贵阳市著名的生态区。区内有大小河流 51条、总长390公里,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总库容达 7140万立方米,阿哈水库、红枫湖、百花湖的重要流域也在花溪区。花溪因此成为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花溪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到达41.53﹪。花溪区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金鞭溪风景区是湖南张家界的黄金旅游区,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全长5700米,溪水发源于土地垭,从张家界林场场部到水绕四门,蜿转曲折,幽静异常,随山而移,穿行在峰峦幽谷云间,迤逦延伸于鸟语花香之中。因溪水流经金鞭岩而得名。

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宁德市屏南县东北部,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鸟保护区。鸳鸯溪长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静而清净,是鸳鸯栖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数百上千只鸳鸯从北方飞来越冬,使这一带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发现鸳鸯,故屏南有“鸳鸯之乡”之美誉。

香溪源,位于神农架林区内木鱼镇当你穿梭在香溪源中,周边古木参天,山花烂漫,处处都是草木散发的芬芳,空气非常清新。沟谷中还有巨大漂石,是远古时代的冰川遗址。向远处瞭望,可以看到奇峰林立,有时山间云雾缭绕,不由得人心旷神怡。

浣花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因诗人杜甫而闻名,公元761年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终于在成都的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这也为浣花溪带来了悠远的文化,茅庐、小溪、竹林,楼阁、小桥、卵石,就是当时浣花溪的写照

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形象地勾画出了九曲溪的秀丽轮廊。

神农溪位于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是巴东县境内巫峡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全长60千米,发源于原始森林神农架南麓。神农溪以其原始、古朴、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而著称,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迷人,民俗风情浓郁,被誉为长江三峡中的“翡翠水道”。

全国哪里的绿茶更好喝?经评比这4个地方名列前茅,有你家乡吗

绿茶是我国种植面积更大,产量最广、消费群体最广的一种茶,是六大茶类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多个产茶大省均有自己的绿茶生产,覆盖全国近5亿消费者,你可能没喝过黑茶、没喝过白茶,但只要是爱茶的人,很难不接触绿茶,也许它不是你的更爱,但一定在你的生命历程中留下过精彩瞬间。

面对几百种产地各异、做工各异、名称各异的绿茶,到底哪里产的更好喝?成了大家经常讨论的问题。其实每个地方的绿茶都各有千秋,就像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般,很难有界定。

目前,我国有四大产茶区,分别是,华南、西南、江南、江北茶区,有好奇的网友就在网上发起了票选,经过评比,这4个地方的绿茶名列前茅,看看有你家乡的没。

浙江—西湖龙井

这款茶能名列榜首,毫不意外,只要是喝过茶的人对它都不会陌生,它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南茶区的浙江省杭州市,因为生长在龙井村周围的群山而得名。

“敲火试新茶,明前味更佳”古人对明前茶极为赞赏,明前茶不仅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春天里最迷人的茶饮。

对于杭州的茶客来说,最鲜活的春天就在一杯明前龙井新茶里,没有龙井的春天是不完整的。

泡一壶西湖龙井,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看着上下沉浮的茸毫,看着淡绿的清汤,看着娇嫩的茶芽,心情都会变的舒畅了。

它外形扁平光滑,挺直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冲泡后的茶汤明亮,香气鲜嫩清高,喝起来的滋味也很鲜爽甘甜。

西湖龙井仿佛是春天里的一副画,一首春天里的诗,生机盎然、清俗雅致、令人心旷神怡。

四川—凤鸣毛尖

四川作为茶文化大省,那里的茶叶也是很优质的,这款茶就是,而且价格也很友好,人人都能喝得起。

该茶的鲜叶全部采自高山茶园,高山上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这让茶叶生长得十分缓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山上的环境比较好,不受现代工业和生活垃圾的污染,健康安全,茶叶中没有农药残留,大家喝起来也比较放心。

该茶的外观细长挺直,色泽绿润有光泽,白毫尽显,干茶闻起来有股甜甜的花香;经过热水的冲泡,茶汤呈现翠绿色,清澈干净,香气中多了一种板栗香;喝起来的滋味,鲜甜无比,茶汤丝滑如绸,如清泉般清冽爽口,给这个燥热的春天带来一丝凉意,喝完令人身心舒畅。

山东—日照绿茶

说起山东,我想大家的之一印象就是非常著名的“产物”—挖掘机,那么豪放的地区,好似和茶叶没有多大联系,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认知,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款茶就是非常特别的存在,虽然这款茶是近些来刚兴起的茶叶,但是它的追捧者可不少,它更是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

日照地处北方,昼夜温差极大,因而茶叶生长缓慢,较南方茶具有更多的营养物质,而且茶叶有非常特殊的香味。

该茶叶厚实,成汤后的颜色黄绿明亮,闻起来有浓浓的栗香,香气高扬,喝起来的滋味鲜爽,回味甘甜。

安徽—屯溪绿茶

安徽作为我国的茶叶大省,上榜一点也不奇怪,那里出了很多全国著名的茶叶,只要是喝过茶的人应该都会想要喝一杯产自安徽的茶。

这款茶产自黄山脚下,是一款历史名茶,创制于清朝,历史悠久。这款茶的品质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那里的自然环境,除了那边温润的气候,还有就是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森林覆盖广,多高山浓雾,是很好的茶树生长环境。

该茶的外形细长美观,条索匀整壮实,色绿带灰有光泽,茶汤清澈干净,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醇和,很受大家的喜欢。

看完这些,你家乡的茶叶有上榜吗?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家乡还有什么好喝的茶叶。

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之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明代,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西湖龙井茶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西湖龙井茶。

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在清代,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民国期间,著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茶区人民在 *** 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西湖龙井中有几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梅坞龙井”、“云栖龙井”、“虎跑龙井”等。“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西湖龙井茶的品牌有30多个。

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

产于杭州西湖之滨的茶中至味——龙井茶


茶中至味——龙井茶


汪鹤年


明末清初严绳孙在一首《竹枝词》中唱道:“龙井新茶贮满壶,赤栏干外是西湖。年时还有当垆女,青旌红灯唱鹧鸪。”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当年文人雅士品饮龙井新茶,观赏湖光山色的绝妙 *** 。


龙井新茶贮满壶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绿茶名品,如今已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四绝”特色而闻名于世。

三面环山,一碧如玉的西湖之滨,山青泉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加上土壤深厚,又多为沙质壤土,是得天独厚的茶树生长地。出产西湖龙井茶的一片片茶园便广布于峰峦俊秀,溪涧常流,林木茂密,翠竹婆娑的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


三面环山,一碧如玉的西湖之滨,山青泉幽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采摘以早、嫩、勤为显著特点。其炒制则分为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苗锋显露,芽毫隐藏,色泽绿中显黄。形如雀舌的茶芽泡在杯中,嫩匀成朵,一旗一枪,相映成趣,又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其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其滋味甘醇鲜爽,沁人心脾。

春光明媚之中,于花前竹下,品饮龙井,确为悠闲人生的绝妙写照。


始于寺院的西湖茶


杭州产茶的历史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而且其栽种、炒制和饮用与寺院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宋苏东坡知杭州时,对西湖种茶的历史曾有过考证,他认为西湖最早的茶树,在灵隐下天竺香林洞一带,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来的。东坡此说和《茶经》中关于杭州茶产地的记载正相吻合。如以此说推断,西湖种茶最迟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唐代,杭州天竺、灵隐二寺已是较有名的产茶地。陆羽在他的传世杰作《茶经》中,就把西湖“天竺、灵隐二寺”所产的茶,定为当时全国名茶之一:“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这是杭州出产茶叶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从其出产自天竺、灵隐二寺看,其栽种、炒制和饮用显然都与佛门寺僧有关。

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的“宝云茶”已被列为贡品。《咸淳临安志》“风土志·物产”载:“茶,岁贡,见旧志载,钱塘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者名白云茶。东坡诗云:‘白云峰下两枪新。’”这里所说的“旧志”当为南宋临安三志经常引述的《祥符图经》。一个地区就有三种茶品被列为“岁贡”,足见北宋时期以寺院茶为主的杭州西湖茶的实力。

其中,上天竺白云峰所产白云茶,便成为龙井茶的前身。

北宋初年以梅妻鹤子为伴的著名隐逸诗人林和靖(公元967一1028年)对白云茶便情有独钟,他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诗中曾如此写道:“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和松色劝三巡。”从诗中的描述可知,产于白云峰下的白云茶,谷雨前后采摘,茶芽如旗枪挺秀,冲点之后汤沫如湖上积雪,似琼花绽放,正是宋人点茶上好之品,而且茶过三巡,仍然色犹未尽。如此看来,白云茶与后世的龙井茶,形神兼备,如出一辙。“白云峰下两旗新”的诗句,分明就是对早期龙井茶“旗枪”形状的摹绘。

当然,真正在龙井茶发展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还要算北宋时曾做过上天竺住持的辩才大师(公元1011—1091年)。他在上天竺时,即在寺周栽种茶树,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他以地处今西湖龙井村的老龙井寿圣院为养老之所,又将“白云茶”移植至龙井。在这里,他与知州赵抃、苏轼以及苏辙、杨杰、秦观、释道潜等多有交往,且多涉茶事。

辩才居龙井以茶待客,无疑是龙井以茶出名的滥觞。清汪孟鋗《龙井见闻录》引录明冯梦祯《龙井寺复先朝赐田记》称:“武林之龙井有二。旧龙井在风篁岭之西,泉石幽奇,迥绝人境,盖辩才老人退院所辟。山顶产茶特佳,相传盛时曾居千众。东坡、少游先后访辩才于此,而坡公踪迹尤数。”正是这种以茶会友,千众往还的氛围,为龙井茶的问世奠定了良好的初基。


旧龙井在风篁岭之西,泉石幽奇,迥绝人境


姗姗来迟的龙井茶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元代最有影响的文臣、“元四家”之一的虞集《次邓文原游龙井》一诗中,已明确地将龙井与饮茶联系起来:“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入门避沾栖,脱履乱苔甃。阳岗扣云石,阴房绝遗构。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檐葡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虞集这首诗,对龙井茶的采制时间和茶叶的色泽、形状特点等情况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尤其是汲龙井水,烹黄金芽的邀友品饮的雅趣,更给人留下悠悠的回味。

到了明代,出自龙井寺的龙井茶已被人们视之为龙井正品。于是,前往品茶者众,能获真茶一品者则视之为幸事。

明王寅《龙井试茶》诗就叙述了诗人特意前往龙井古寺,借品茶之机以尽禅理之妙的雅趣:“昔尝顾渚茗,凿得金沙泉。旧游怀莫置,幽事复依然。绿染龙波上,香搴谷雨前。况于山寺里,藉此可谈禅。”

明刘瑛《谢龙井僧寄茶》则抒发了喜得寺产龙井的喜悦之情:“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殷虔。也知顾渚无双品,烦试吴山之一泉。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谈禅。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

嘉靖十四年进士童汉臣所写《龙井试茶》诗也描绘过诗人自己亲临龙井品饮龙井茶的雅趣:“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一吸赵州意,能苏陆羽神。林间抱新趣,世味总休冷。”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当时的龙井茶已成为杭州首屈一指的名茶,生活在嘉靖年间的田汝成(公元1503—1557年)在其《西湖游览志》对龙井茶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乃在灵竺、葛岭之间,未若龙井之清馥隽永也。”此段记载已经明显地跳出了此前只有产地之名而无茶名之实的固有模式,正式将因地得名的“龙井”作为与宝云、香林等名茶并列的茶名。

田汝成之子田艺蘅(公元1524~?年)《煮泉小品》对龙井茶亦推崇备至:“武林诸泉,唯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山绝品。”文中的龙泓系龙井的旧称。从该书记载看,当时龙井有新龙井、老龙井两处,两处都产茶,但只有老龙井所产为西湖南北两山中的名品。

与田艺蘅同时的王世贞(公元1526年-1590年)还专门写过《龙井茶》一诗,首次亮出这西湖的名片——龙井茶:“龙井侬分 *** 花,虎丘余剪碧琼芽。何时踞坐松阴下,纱帽藤衫对品茶。”

从以上诗文的记述可知,至迟在明代中叶,龙井茶已是名声显赫的茶中精品,并正式有了自己的美名,当时人开始以“龙井”或“龙井茶”专指老龙井一带所产的茶。

不过,对于龙井茶的品质,人们则是有褒有贬,评论不一。龙井茶究竟好在哪里,人们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有人认为,龙井茶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其带有一种特殊的类似豆花的香味。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钱塘县志》“物产志”说:“茶出老龙井者,作豆花香,色青味甘,与他山异。”该志还断定:“老龙井茶品,武林之一。”

也有人认为,龙井茶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明袁宏道(公元1568~1610年)《西湖杂记·龙井》一文就透露:袁宏道曾经与几位友人一起到龙井“汲泉烹茶”,品评天下茶之高下。他认为,与天池茶相比,龙井似乎还稍欠那么一点火候:“龙井亦佳,但茶少则水气不尽,茶多则涩味尽出,天池殊不尔。大约龙井头茶虽香,尚作草气。”

明代学者冯梦桢(公元1548~1605年)《快雪堂漫录》也认为,如果说虎丘茶是茶中“王种”的话,龙井茶和天池茶,便只能屈居为茶中“臣种”了。

《续茶经》引明谢肇淛(公元1567~1624年)《西吴枝乘》持论亦同:“余尝品茗,以武夷、虎丘之一,淡而远也。松萝、龙井次之,香而艳也。”

但不管怎么说,大多数人对龙井茶还是认可的,而且由于名声在外,其销路大增,制假者亦应运而生。

冯梦桢《快雪堂漫录》“品茶”条叙述的他同友人曾到龙井买茶的经历就是极好的例证:“昨同徐茂吴至老龙井买茶。山民十数家各出茶,茂吴以次点试,皆以为膺,曰真者甘香而不冽,稍冽便为诸山膺品。得一、二两以为真物,试之,果甘香若兰,而山人及寺僧反以茂吴为非,吾亦不能置辨,伪物乱真如此。”徐茂吴因精于真假龙井茶的鉴别,反而受到那些制假者的非议。连寺僧都加入了制假售假的行列,可见当时制假的风气之盛。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钱塘县志》也曾透露过龙井寺、法相寺僧人以劣质茶品冒充龙井茶的现象:“宝严院、垂云亭、翁家山亦产茶,最下者法华山、石人坞茶,而龙井、法相僧收以语四方人曰本山茶。”

之所以会如此,据说是因真品的产地不过十数亩的范围,而擅于精制此茶的不过一两户人家。明人屠隆(公元1543年—1605年)《考槃余事》就说:“龙井,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开龙泓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

稍后的高濂(公元1573年-1620年)在《遵生八笺》茶泉类“论茶品”条中,对当时相关情形的评述尤为详尽:“杭之龙泓茶,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但出龙井者方妙,而龙井之山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附近假充,犹之可也,至于北山西溪,俱充龙井,即杭人识龙井茶味者亦少,以乱真多耳。意者,天开龙井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不得其远者,当以天池、龙井为最。”


茶泉一味的龙井品位


或许,龙井茶与其他茶品更大的不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茶泉一味的资源优势。自古以来,“龙井茶叶虎跑水”,就被誉为西湖双绝。

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中叶高濂(公元1573年-1620年)《四时幽赏录》“虎跑泉试新茶”条中的一段记载:“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西山之茶,以龙井为佳。谷雨前,采茶旋焙,时激虎跑泉烹享,香清味冽,凉沁诗脾。每春当高卧山中,沉酣新茗一月。”


西山之茶,以龙井为佳


明人李日华也经常品饮龙井茶,且每以虎跑泉冲泡,对此中的乐趣自有其独到的见解。明李日华(公元1565—1635)《紫桃轩杂缀》就说:“龙井味极腆厚,色如淡金,气亦沉寂,而咀咽之久,鲜腴潮舌,又必藉虎跑空寒熨齿之泉发之,然后饮者,领隽永之滋,而无昏滞之恨耳。”

当然,这西湖双绝,也不是人人能够消受得起的,而就地取材——用龙井水烹龙井茶自然成为另一类文人雅士的更爱。明代诗人屠隆(公元1543年—1605年)“采取龙井茶,还烹龙井水”的吟咏,就道出了这部分人的心声。

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于若瀛的《龙井茶》诗也细腻地描绘了用龙井泉水冲沏龙井茶的雅韵幽趣:“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

明代诗人高应冕(约公元1549年前后在世)《龙井试茶》更将龙井品茶的无穷乐趣抒写得栩栩如生:“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可见,在明代,老龙井一带所产茶的非凡品质已经征服了无数品茶高手,到龙井品茶甚至开始成为士人游客杭州之行必不可少的休闲之旅。


龙井茶跃居名茶前茅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尚处于名茶二流之列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无疑已跃居名茶前茅。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公元1593年-1657年)《枣林杂俎》就声称:“自贡茶外,产茶之地各处不一,颇多名品,如吴县之虎丘,钱塘之龙井最著。”

清初陆次云《湖壖杂记》“龙井”条甚至将龙井视之为茶中至味:“其地产茶,作豆花香,与香林、宝云、石人坞、乘云亭者绝异。采于谷雨前者尤佳,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这就品出了龙井茶的真滋味——啜之淡然似无味,却回味悠长,香透心脾,而这种“无味之味”,恰是茶中“至味”,也正是西湖龙井的与众不同之处。

清初的高士奇(公元1645-1704年)因慕龙井之味,还有过自种自焙龙井茶的尝试,其《北墅抱瓮录》“茶”条便记述了他自己的这段经历:“吾乡龙井、径山所产茶,皆属上品,偶移其种于圃中栽之,发花极香。春末,绿芽新吐。访得采焙之法,手自制成,封缄白甀中,于评赏书画时,瀹泉徐啜,芳味绝伦。茶喜山石荫密,此地无山,故不能多植,然亦足解玉川之癖矣。”

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龙井的栽种、炒制和品饮,仍然与龙井一带寺僧有着似乎难以割断的关系。我们这里读读清人的两首诗作,就可窥见这种佛茶传承之一斑:

清初歙县人汪光被《竹枝词》:“山为城郭水为家,风景清和蝶恋花。昨暮老僧龙井出,竹篮分得雨前茶。”(见《西湖志》卷四一《艺文·竹枝词》)


昨暮老僧龙井出,竹篮分得雨前茶


查慎行(公元1650~1727年)《与灵上人饷龙井雨前茶二首》其一:“风篁十里郎当岭,官焙争收粟粒芽。惭愧老僧亲手摘,青纱蜡纸饷山家。”

不过,要说龙井茶的全盛时代,还是从乾隆年间开始的。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人雅士的推波助澜,二是乾隆皇帝的垂青。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浙江通志》“物产志”就认为:“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第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陈撰《玉几山房听雨录》将西湖南北两山茶作过对比后,也将龙井誉之为无出其右的妙品:“两山产茶极多,宝云山者名宝云茶,天竺香林洞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名白云茶,葛岭名云雾茶,龙井名龙井茶。南山为妙,北山稍次。龙井则色香青郁,无上品矣。”

乾隆时代享有“南袁北纪”之称的袁枚(公元1716-1797年)也很喜欢家乡的龙井,他在《随园食单》“龙井茶”条中就留有此种评价:“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每还乡上冢,见管坟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绿,富贵人所不能吃者也。”

尤其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到达杭州时,曾经四次畅游龙井茶区,并留下许多与龙井相关的吟咏。因受到帝王的垂青,龙井茶更迅速成为驰名中外的茶中之魁首。

龙井茶哪里的最出名,龙井茶哪里的味道好-第1张图片-

龙井问茶大约可算是乾隆在杭州期间最惬意的雅兴之一。为此,他专门写下过《烹龙井茶》一诗:“我曾游西湖,寻幽至龙井。径穿九里松,云起风篁岭。新茶满山蹊,名泉同汲绠。芬芳溢齿颊,长忆清虚境。”

乾隆第三次南巡时,再次品尝了以龙井泉水烹煎的龙井茶后,欣然写下《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一诗:“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团凤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乾隆皇帝在杭州期间,不仅喜品龙井茶,甚至对龙井采茶人的采焙一类的劳动都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其《观采茶作歌》一诗便如此咏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更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御茶”的传说,更为龙井茶锦上添花。于清末自北京寓居杭州的程淯在《龙井访茶记》就记述了“御茶”得名的由来:“溯最初得名之地,实维狮子峰,距龙井三里之遥,所谓老龙井是也。高皇帝南巡,啜其茗而甘之,上蒙天问,则王氏方园里十八棵,荷褒封焉。”可见,真正的龙井妙品还是这老龙井所产的十八株茶,而且因为有了皇帝的力挺,龙井也就因沾了这“御茶”之光而声名鹊起。

由于乾隆皇帝的情有独钟,龙井自然成为宫廷中必备的茶贡。据《龙井访茶记》引用乾隆《西湖志》载,这十八株茶就长在狮子峰下的胡公庙前。在这“地不满一亩”的茶园里,每岁产茶不到一斤,自然只能是皇上独享的“无上之品”了。这胡公庙中的寺僧还特别道出了此处龙井的妙处:“是叶之尖,两面微缺,宛然如意头。叶厚味永,而色不浓。佳水瀹之,淡若无色。而入口香冽,回味极甘。”

乾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的沈初在其《西清笔记》中,还记载了当时乾隆皇帝与重臣在茶宴日共饮龙井新茶时的情景:“龙井新茶,向以谷雨前为贵。今则于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瀹之微有香,而不能辨其味也。”尽管这种出自龙井,细如针芒的明前茶,泡出来只有微香,甚至辨不出啥滋味,但因是圣上所赐,自然是珍贵至极了。

帝王的器重,使得龙井身价日涨,竟至取代碧萝春而成为遐迩闻名的名茶。龚自珍(公元1792年~1841年)以至曾有过“茶以洞庭山之碧萝春为天下之一,古人未知也。近人始知龙井,亦未知碧萝春也” (见《龚自珍全集》第九辑“会稽茶”诗序)的慨叹。

只是,龙井茶的产量仍然十分有限,而且其采焙仍为当地寺僧的专长。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进士翟灏(公元?年~1788年)《湖山便览》卷九“茶坡”条条中便有“每岁所产,不过数斤,山僧收焙,以语四方人曰本山茶”的记载。

因龙井地窄,产茶不多,真品非常难得,于是周围诸山所产茶都纷纷冒名“龙井”。甚至在龙井寺,寺僧拿出来的茶也未必是真正的龙井茶。程淯撰于清宣统三年的《龙井访茶记》就真实地反映出这一情状:“龙井以茶名天下,在杭州曰本山。言本地之山,产此佳品,旌之也。然真者极难得,无论寺中所称本山,非出自龙井;即至龙井寺,烹自龙井僧,亦未必果为龙井所产之茶也。盖龙井地狭隘,山峦重叠,宜茶地更不多。”

这显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于是以老龙井为中心的西湖茶区得到扩展,龙井茶的种植面积也渐渐扩大。到晚清民国时期,龙井茶已遍布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等地,并分为狮、龙、云、虎几个品类。程淯《龙井访茶记》就说:“今所标龙井茶,即环此三五里山中茶也。”

即便如此,其产量每年也仅数千斤。程淯的《龙井访茶记》“产额”条对此就有较为详尽的记述:“龙井岁产上品茶,如明前雨前者,千余斤耳。并粗叶红叶计之,岁额亦止五千斤上下,而名遍全国,远逮欧美,则赖龙井邻近之茶附益之。盖自十八涧至理安,达江头;自翁家山,满觉陇,茶树弥望,皆名龙井。北贯十里松,至栖霞,亦名龙井,然味犹胜他处。杭城所售者,则笕桥各地之产矣。”

如今,龙井茶已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产区的面积也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增加,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如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茶地面积为6888亩,以每亩年产春茶15公斤计,也仅为100吨左右。


如今,龙井茶已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绿茶名品,如今已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四绝”特色而闻名于世。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采摘以早、嫩、勤为显著特点。其炒制则分为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苗锋显露,芽毫隐藏,色泽绿中显黄。形如雀舌的茶芽泡在杯中,嫩匀成朵,一旗一枪,相映成趣,又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其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其滋味甘醇鲜爽,沁人心脾。

春光明媚之中,于花前竹下,品饮龙井,确为悠闲人生的绝妙写照。

全国哪的茶叶更好喝?经评选,这5个地方最出名,你喝过几种?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说的就是中国的传统饮品——

茶香袅袅,芳香四溢。闲暇时品上一壶茶,就上几块传统点心,悠闲美好;在容易口干的夏日以茶代水,缓解口中的油腻,也有了不同于白水的滋味。

由于茶叶的产地、品种、 *** 工艺不同,茶的滋味也是各具特色。经过评选,这5个地方产的茶是公认名列前茅的,快来看看你的家乡有没有上榜吧!

1.浙江

代表品种:西湖龙井、武阳春雨、安吉白茶

浙江向来有着“丝茶之府”的称号,是中国的茶叶大省。其独特的气候与地形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产出了许多特色名茶。

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西湖龙井了,其产自西湖,茶叶的品质更是数一数二,经过杀青、回潮、分筛等一系列工序之后,茶树的清香被浓缩在了小小的茶叶之中,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没有明显的苦涩味,是许多年轻茶客的首选

2.江苏

代表品种:洞庭碧螺春、花果山云雾茶、二泉银毫

茶叶讲究一个绿色天然,其品质与环境质量息息相关,而江苏的环境保护力度非常之高,所以茶叶的品质普遍较高。同时,由于当地对于名茶的保护意识非常强,很少有赝品杂牌的出现,所以江苏茶叶的口碑极好

碧螺春就是江苏茶叶中的代表。其色泽银绿,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有了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上等的碧螺春顺滑清凉、回甘持久、清甜香郁,微微的苦涩正好缓解了口中的清淡无味,夏季饮用十分合适

3.四川

代表品种:峨眉竹叶青、天府龙芽、蒙顶甘露

四川是中国最早种植茶叶的地区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茶叶发源早、品质高,与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

四川由于地形复杂,采摘时间早,更早进入市场。同时,由于昼夜温差大,使川茶具备独特的甘烈香型,深受资深茶客们的青睐

四川有峨眉山,峨眉山有竹叶青。其 *** 工艺考究,需得历经三炒三凉,配合各式专业手法,才能令茶叶达到形似竹叶的外型。成品茶香浓郁,口感浓醇回甘,茶汤色黄绿清澈,可谓色香味俱全

4.福建

代表品种: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正山小种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拥有着优越的茶叶种植条件,尤其是那独特的红色土壤,为茶树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要说福建的名茶,更具代表性的当属安溪铁观音,其 *** 的流程也要比一般的茶叶精细严苛很多,从采摘开始就有着多种的标准要求,来保证茶叶的品质

抿上一口铁观音,滋味淡雅,入口微甜,微微的苦涩刚刚好,与甘甜的碰撞显得茶愈加清香。

5.山东

代表品种:日照绿茶、崂山绿茶

说起茶叶产地,大家想到的大多都是南方,而其实北方也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茶叶产地,山东就是北方一个“茶味十足”的大省

由于北方的气候与南方相比还是偏冷偏干,所以生产绿茶是较为合适的,日照绿茶就是山东绿茶中的代表

山东日照有着优越的沿海的气候条件,光照十分充足,这样的环境就孕育出了这香气高、耐冲泡的茶叶,日照绿茶由于其优秀的品质也被誉为“江北之一茶”

日照绿茶的香味奇特,常常能品尝出独特的板栗香,一些高品质的日照绿茶,还会出现更加优雅的果香和兰花香,非常值得一试。

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5种十分有名的茶叶产地,茶叶的类型多样,口味口感也都有所不同。不知上述介绍的大家有没有喝过的呢?您还知道哪些有名的茶叶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

标签: 龙井茶 哪里 出名 味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